化学肥料 第二课时 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化学肥料 第二课时 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化学肥料 第二课时 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化学肥料

第二课时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45分钟)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河南初级中学

钟景云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十一单元的最后一个课题,可以看作是酸碱盐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学习过程中既复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又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教学背景

化学肥料是农村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类物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国家一直相当重视。农村中学的学生,将有一部分要回到农村,要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就必须懂得科学种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知道常用化肥的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及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是有用的,同时了解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化学发展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和难点

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在互联网查询“新会现代农业基地” https://www.360docs.net/doc/938735578.html,/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生活、关注“三农”的真实情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如果要做一个农民,就要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

设置情景(幻灯片播放)

在一个农业实验基地上,分区种了一些作物,对作物进行氮、磷、钾三种元素的营养作用的实验。

第一区:左边为叶片发黄的菜;右边为正常的菜。

第二区:左边为枝株矮小的小麦;右边为正常的小麦。

第三区:左边为叶片边沿发黄的大豆;右边为正常的大豆。

提出问题

1.三个实验区中,那边为不正常的作物?各缺什么营养元素?

2. 如何区分常用的氮、磷、钾肥呢?

分组实验

1.动手实验及阅读有关资料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填写下表。看哪组同学又快又准。

2.展示观察成果: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本组观察的结果(其他组的同学补充)。3.学生小结:从外观上及化学性质上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师点评)。

4. 交流实验结果:学生自由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指导,给予点评)。

5. 归纳小结:区分氮肥和钾肥的方法。

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统计能正确区分氮肥、钾肥的方法及人数)

学以致用

通过百度新会柑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938735578.html,/view/968345.htm引入

再创情景(幻灯片播放)

在一个实验基地的第四区,种植了一片新会特产——“大红柑”(幻灯片呈现一片叶片发黄、果实瘦小稀疏的柑子)

提出问题

1.上述产品能代表我区的特产吗?

2.要长出又大又红的大红柑,应对作物施什么肥料?

根据小组对第四区的作物生长不正常的诊断,我们一起到肥料储存库取相应的化肥来施肥。

再创情景(幻灯片播放)

肥料储存库内的化肥包装袋因磨损,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学生动手

现取肥料储存库内的化肥样品分别装入1、2、3号小瓶,放在实验台上。请你帮助辨认,指导施肥。看哪个组最先将“生病”“大红柑”对症下药。

教师小结

你们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

课后活动

1.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互相交流,查漏补缺。

2.观察家里、学校或常去的地方的植物有否缺乏营养。如果有应如何正确、合理施肥?请动手做做。

教学反思

注意从学生身边事物出发,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对教学素材进行了重新组织,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到化学就在身边,有机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新理念,课堂具有“动感”。通过互联网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样品,课外“动”;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展示成果,课内“动”;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动”;让每个学生都“动”。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与本课题相关知识、技能、情感,但缺乏对“化学肥料、农药”以及“化学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科学、系统的认知。要让学生把两者相结合,既能正确的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操作,也能运用化学知识指导或改进生产生活。

氮肥种类

氮肥种类

一、氮肥与磷肥的种类 (一)氮肥种类 1、碳酸氢铵: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左右,是化学性质不稳 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 氨味,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反 应(pH8.2-8.4)。 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时 全部分解。在气温20℃时,露天存放1天、5天、 10天的损 失率分别为9%、48%、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 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在贮存和施用过程 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适合于各类土壤 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尿素:分子式为(NH2)2CO,含氮46%左右。普通尿素为 白色结晶,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 进行了防吸湿处理。在气温10-20℃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 的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尿素属中性肥料, 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施入土壤后,经土壤微生物分 泌的尿酶作用,易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其水解过 程为:(NH2)2CO+2H2O→(NH4)2CO3水解速度与土壤酸度、湿 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 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是:气

温10℃时约10天,气温20℃时4-5天,气温30℃时约2天。所以,尿素的肥效比较慢,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 3、氯化铵:分子式为NH4Cl,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素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因此,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 施用氯化铵应结合浇水,争取将氯离子淋洗至下层土壤,以减轻它对作物的不利影响。氯化铵不宜作种肥施用。 4、硝酸铵:分子式为NH4NO3,含氮33-35%。硝酸铵有结晶状和颗粒状两种,前者吸湿性很强,后者由于表面附有防湿剂,吸湿性略差一些。硝酸铵易溶于水,pH呈中性。 硝酸铵既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NH4+-N),有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氮(NO3--N),二者均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物质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氮肥种类

一、氮肥和磷肥的种类 (一)氮肥种类 1、碳酸氢铵: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左右,是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氨味,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反应(pH8.2-8.4)。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时全部分解。在气温20℃时,露天存放1天、5天、 10天的损失率分别为9%、48%、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在贮存和施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尿素:分子式为(NH2)2CO,含氮46%左右。普通尿素为白色结晶,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进行了防吸湿处理。在气温10-20℃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尿素属中性肥料,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施入土壤后,经土壤微生物分泌的尿酶作用,易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其水解过程为:(NH2)2CO+2H2O→(NH4)2CO3水解速度和土壤酸度、湿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是:气温10℃时约10天,气温20℃时4-5天,气温30℃时约2天。所以,尿素的肥效比较慢,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

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 3、氯化铵:分子式为NH4Cl,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素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因此,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施用氯化铵应结合浇水,争取将氯离子淋洗至下层土壤,以减轻它对作物的不利影响。氯化铵不宜作种肥施用。 4、硝酸铵:分子式为NH4NO3,含氮33-35%。硝酸铵有结晶状和颗粒状两种,前者吸湿性很强,后者由于表面附有防湿剂,吸湿性略差一些。硝酸铵易溶于水,pH呈中性。 硝酸铵既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NH4+-N),有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氮(NO3--N),二者均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物质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二)磷肥种类: 1、过磷酸钙。主要成分分子式为Ca(H2PO4)2·H2O,含有效磷(P 2O5)14-20%。产品色泽和磷矿原料有关,一般为灰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次要成分是无水硫酸钙,约占总量的50%,含有3-5%的游离酸

氮肥用量对钾肥增产效果的影响

氮肥用量对钾肥增产效果的影响 作者: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张宽吴巍王秀芳胡会军王晓村胡和云 内容提要: 1991年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吉林省公主岭黑土区代表性田块的土壤进行了养分缺乏状况的调查研究,查出土壤钾已影响作物产量。1992年参照盆钵试验结果,布置了三个氮水平下的钾肥田间效果试验。本文报道了这一试验的结果。文中介绍了供试土壤基本农化性状。供试玉米品种为掖单13。供试化肥为尿素、重过磷酸钙和氯化钾。1/3氮肥和全部磷肥、钾肥与秋季作底肥条施,2/3氮肥作追肥施用。施肥处理为氮、钾水平3×3共9个组合,各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40平方米,随机排列。三个施氮水平为:120、240、360公斤N/公顷,三个施钾水平为:0、150、300公斤K2O/公顷。施磷水平各处理均为120公斤P2O5/公顷。试验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钾肥对玉米增产效果为1569~1950公斤/公顷,达20~25.5%,纯收入达354~415元,高于低氮水平下钾肥对玉米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供试土壤上以每公顷施用150公斤K2O的每公斤K2O增粮值为高,达10.5公斤/公顷。在本试验中钾肥增产增收最高值均出现在高氮(360公斤/公顷)处理中;在高氮基础上的三个钾水平中,以施用150公斤/公顷氧化钾(K2O)者增粮值,纯收入及产投比最高。 1.引言 1991年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吉林省公主岭黑土区代表性田块的土壤进行了养分缺乏状况的调查研究,采集试验田土壤并化验土壤中钾等十种营养元素的含量。之后,进行该土壤的吸附试验和盆钵试验。通过微型盆栽试验得出,减钾处理的高粱干物重较最佳养分处理(OPT)明显减产,说明在该种土壤上钾已在影响作物的产量。 1992年参照盆钵试验结果,在补足缺素的情况下,布置了三个氮量级下的钾肥田间效果试验。其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上氮肥用量已影响钾肥的增效作用。 钾肥对作物的增产效果,除了同土壤供钾数量有关外、还同各种作物的吸肥特性、作物品种间的吸钾能力、气候因子及平衡施肥技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近年来,为了提高钾肥在吉林省黑土区对作物的增产作用,先后开展了不同品种玉米吸肥规律及平衡施肥技术等多项试验。本文仅就在公主岭黑土上,施用不同数量的氮肥对钾肥增产玉米数量与经济效益影响的试验结果,作如下报导。 2.试验材料与方法 供试土壤的碱解氮含量为74.9毫克/公斤,速效P2O5(五氧化二磷)为21.9毫克/公斤,速效K2O(氧化钾)为136.9毫克/公斤,有机质为1.85%,pH为7.4。供试玉米品种为掖单13,种植密度为6.77万株/公顷,试验田为秋施肥秋起垅。供试化肥有尿素(含N 46%)、重过磷酸钙(含P2O5 46%)、氯化钾(含K2O 60%);玉米试验田的施肥方法是将1/3N(氮)、全部磷、钾肥于秋季作底肥条施,2/3N作追肥施用。田间试验4月22日用马拉单体播种机播种。玉米生育期间人工除草,药剂治虫,三铲三趟。 本项试验设九个处理,三次重复,具体处理见表2。试验小区面积为40平方米,6行区,小区为长方形,垅宽0.64厘米,试验小区随机排列。

如何区分鉴别氮肥,磷肥和钾肥

如何区分鉴别氮肥,磷肥和钾肥 目前肥料市场鱼龙混杂,那么,如何准确鉴别它们的好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从外观和溶解度上区别磷肥与氮、钾肥。常用的氮肥和钾肥一般呈白色晶体(进口氯化钾常带红色,石灰氮黑色),且溶于水,常用磷肥呈灰色粉状,不溶或部分溶于水。如要进一步区分氮、钾化肥则可将肥料磨成粉未,取少量放在小铁片上灼烧,若能燃烧,熔化或发白烟为氮肥;若不燃烧,而跳动或有爆裂声,就是钾肥,至此就可以大致区别开氮肥、磷肥、钾肥。 常用氮肥品种的定性鉴别常用氮肥品种有尿素、碳铵、氯化铵、硫铵、硝酸铵等。氮肥样品如有强烈的刺激性氨臭味,就是碳铵和氨水。 其余氮肥品种定性鉴别时:①加入碱溶液(如碳酸钠,生石灰等)没有氨味的是尿素、硝酸钠、硝酸钾。将肥料投入烧红的炭火上,能迅速熔化并冒白烟的是尿素;冒黄烟的是硝酸钠;冒紫烟的是硝酸钾。②加入碱溶液有氨味时是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将少许肥料投入烧红的碳火上,如燃烧发亮就是硝酸铵;如果出现“沸腾状,”冒白烟,有残灰烬就是硫酸铵;直接升华,白烟甚浓,有盐酸味就是氯化铵。③氮肥溶液中若加几滴5%的氯化钡时,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可进一步证明是硫酸铵;若加几滴1%硝酸银,产生大量白色絮状沉淀,可进一步证明是氯化铵。 劣质尿素外观往往是颗粒大小不均一,颜色不均匀,球形不规则等,也有些劣质尿素外观很完美。劣质尿素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尿素的工艺不过关,在生产尿素的过程中产生较多的缩二脲。缩二脲对植物生长有毒害作用,尤其是幼苗。缩二脲含量大于1%,即为劣质尿素。 常用磷肥品种的定性鉴别常用磷肥品种有普钙和钙镁磷肥。普钙呈酸性稍溶于水,灼烧时微冒烟并带有酸臭味,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钙镁磷肥呈中性,没有特殊气味,灼烧时无变化。 常用复合肥的定性鉴别美国磷酸二铵不受潮情况下,中心黑褐色,边缘微黄,颗粒外缘微有半透明感,表面略光滑,呈不规则颗粒;受潮后颗粒颜色加深,无黄色和边缘透明感,湿过水后颗粒同受潮颗粒表现一样,并在表面泛起极少量粉白色。俄罗斯磷酸一铵多为白色或灰白色颗粒,颗粒较硬。国产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也是白色或灰白色颗粒,但也有少部分是粉末状的。 常用钾肥品种的定性鉴别常用钾肥品种是氯化钾和硫酸钾。肥料溶液中若加入5%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硫酸钾,否则为氯化钾。若加几滴1%硝酸银,产生大量白色絮状沉淀,证明是氯化钾。用这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都可将两种钾肥区别开来,外观上硫酸钾白色结晶,有的氯化钾呈浅黄色或红色,这样便很容易区别钾肥品种。假冒氯化钾主要是氯化钠即食盐,劣质氯化钾主要是氯化钾含量不足。另一简单方法也可用口尝:劣质钾肥一般口感偏咸而真品钾肥口感苦涩蛰舌头,但此法仅供参考还要结合上述方法更为精准。

化肥氮肥磷肥价格行情分析

化肥氮肥磷肥价格行情 分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化肥市场周报 (氮肥、钾肥) 2010年5月10-14日 1、工信部日前印发《纯碱行业准入条件》,根据该条件,中、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不再审批新建、扩建氨碱项目;西北地区不再审批新建、扩建联碱项目。《条件》自2010年6月1日开始实施。

2、华鲁恒升2010年第一季度实现主营收入亿元,净利9,6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3%和2%,该报告期内实现每股收益元。 尿素价格增幅小,钾肥市场依旧低迷 尿素:本周国内尿素行情继续小幅上升,但幅度较小。东北地区主流出厂价1580-1600元/吨;华北、华东北部出厂价1570-1600元/吨;华中以及华东南部出厂价1630-1650元/吨;西南价格小涨,其中云南出厂1850元/吨左右;华南成交一般,价格平稳。 钾肥:本周国内钾肥市场没有任何变化,商家报价略显平稳,俄罗斯钾肥2500-2600元/吨;加红钾2800-2850元/吨,青海60%含量2400-2500元/吨,57%含量2000元/吨,54%含量1800元/吨。 国内硫酸钾市场冷清,个别厂家报价略有下滑,基本上没有成交。粉状硫酸钾报价2800元/吨,颗粒2900-3000元/吨。 青海地区氯化钾市场平稳,盐湖集团氯化钾价格报价平稳,主要执行前期的订单, 60%晶体报价2500元/吨。 图1,我国尿素、60%国内氯化钾市场主流报价(2008-2010) 1、花旗银行卖出中化化肥,欲投资中海石油化学 5月10日,花旗银行给予中国最大的化肥供应商-中化化肥首次评级“卖出”,目标价港元,较现价约有8%的下滑空间。

氮肥种类

一、氮肥与磷肥的种类 (一)氮肥种类 1、碳酸氢铵: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左右,是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氨味,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反应(pH8.2-8.4)。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时全部分解。在气温20℃时,露天存放1天、5天、 10天的损失率分别为9%、48%、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在贮存和施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尿素:分子式为(NH2)2CO,含氮46%左右。普通尿素为白色结晶,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进行了防吸湿处理。在气温10-20℃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尿素属中性肥料,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施入土壤后,经土壤微生物分泌的尿酶作用,易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其水解过程为:(NH2)2CO+2H2O→(NH4)2CO3水解速度与土壤酸度、湿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是:气温10℃时约10天,气温20℃时4-5天,气温30℃时约2天。所以,尿素的肥效比较慢,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

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 3、氯化铵:分子式为NH4Cl,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素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因此,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施用氯化铵应结合浇水,争取将氯离子淋洗至下层土壤,以减轻它对作物的不利影响。氯化铵不宜作种肥施用。 4、硝酸铵:分子式为NH4NO3,含氮33-35%。硝酸铵有结晶状和颗粒状两种,前者吸湿性很强,后者由于表面附有防湿剂,吸湿性略差一些。硝酸铵易溶于水,pH呈中性。 硝酸铵既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NH4+-N),有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氮(NO3--N),二者均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物质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二)磷肥种类: 1、过磷酸钙。主要成分分子式为Ca(H2PO4)2〃H2O,含有效磷(P 2O5)14-20%。产品色泽与磷矿原料有关,一般为灰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次要成分是无水硫酸钙,约占总量的50%,含有3-5%的游离酸

氮肥的正确施用及对不同作物合理平衡施肥

氮肥的正确施用及对不同作物合理平衡施肥化肥利用率低是全球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一般的施肥方法条件下氮肥的利用率为35%-40%,磷肥的利用率更低,一般为10%-25%。今年来化肥生产量在不断增长,化肥施用 水平不断提高,但粮食产量并没有像20世纪50-60年代那样随之大幅度增加。进入20世纪末,一些地区施用肥大增,造成减产现象,使肥效下降。分析原因施肥方法不当和不讲究施 肥技术是导致肥效降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经济合理的施肥,提高经济效益,以最小的 肥料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今后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氮肥在作物生产过程上由于对作物产量的调控能力最强,因此施用量也最大,使用次数也最频繁,氮肥施到土壤后的转化比较复杂,涉及到化学、生物化学等许多过程。不同形态氮素的相互转化造成了肥料氮在土壤中较轻易发生挥发、逸散、流失,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可能污染大气和水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一、氮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土壤条件:土壤的酸碱性是选用氮肥的重要条件。碱性土壤酸性肥料或生理酸性肥料,及中性肥料。碱性土壤选择酸性肥料或生理碱性肥或中性肥料。这样有利于通过施肥改善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也有利于土壤中多种营养元素的对作物的有效性吸收。低洼,淹水等易出现强还原性的土壤上,不应施用硫酸铵等含硫肥料,以防止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生成,在水田中也不宜施硝态氮,以防止随水流失或反硝化脱氮损失。 土壤氮素养分供应水平及其他养分供应水平也是施用氮肥的重要依据。对氮素供应量大而作物而作物生长前期供应速率较小的土壤,应将肥料投入适度提早,以免作物生长不足和后期贪青晚熟引起产量和品质下降。对养分释放速率较大,而供应量较小的土壤,应将肥料投入适度推迟,防止作物生长后期脱力早衰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氮肥品种较多,氮肥中氨极易挥发,因此为提高利用率对于氮肥基施一般要强调深施。 据测定同样数量的氮素化肥,深施利用率多40%–60%以上,表面撒施利用率一般只有20% -30%。与氮肥表施相比,将氮肥深施并结合耕翻覆土,增加土壤对养分的吸附固持,能明显减少氨挥发和地表径流,为充分发挥深施的作用,应注意控制每次施肥的数量和施入的深度。当然在一些降雨量大、降水量集中或灌溉量大的、土壤砂性严重等有可能发生淋溶损失的条件下,则不应强调深施。在这中情况下,肥料深施不仅费工,不利于作物早发,而且可能加剧氮素淋溶损失。 氮肥配施是合理施用氮肥另一个重要方面。 氮肥与有机肥配合,及氮肥与磷肥配合是当前我国主要的氮肥配施途径。氮肥与有机肥

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设置情景 (贴在黑板上)农作物生长时需要大量的氮、磷、钾肥,如果缺少这些营养元素,农作物就会得“病”: 实物1:发黄的菜叶与正常的菜叶比较。(缺?) 实物2:矮小的小麦植株与正常的小麦植株比较。(缺?) 实物3:叶片边缘发黄的大豆叶与正常的大豆叶比较。(缺?) 提出问题 1.这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 2.如何区分常用的氮、磷、钾肥呢? 3.怎样科学施肥? 学生活动 1.观察实物、填写下表: 氮肥磷肥钾肥 碳酸氢铵氯化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状态 气味

溶解性 2.组内交流:交流观察结果。 3.展示观察成果: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观察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4.学生小结:从外观上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师点评)。 5.交流实验结果:学生下位,自由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指导,给予点评)。 6.归纳小结:区分氮肥和钾肥的方法。 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统计能正确区分氮肥、钾肥的方法及人数) 问题拓展 黑板上的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急需施肥。但是,买回来的化肥包装袋因磨损,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现取化肥样品分别装入1、2、3号小瓶,放在实验台上。请你帮助辨认,指导施肥。 看哪个组最先完成任务,把小瓶标号写在黑板上对应的“生病”植物的下方。 教师小结

你们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 课后活动 1.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互相交流,查漏补缺。 2.调查你的父母在贮存、使用化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 3.社会调查:化肥使用的利弊与对策。

中国磷肥施用量与氮磷比例问题

中国磷肥施用量与氮磷比例问题 林葆李家康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中国国产磷肥以低浓度的单一磷肥普通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为主,近年来高浓度磷肥和磷复肥发展很快,磷肥的自给率已达70%左右。加上每年进口大量氮磷两元复合肥(磷酸铵)和三元复混肥,磷肥用量又有增加,氮磷比例逐渐趋于合理。从全国各地土壤磷素的测定看,有积累的趋势,土壤速效磷含量逐年提高。但是,磷肥的施用量和氮磷比例不确切,这是须要搞清的问题。同时,随着氮、钾肥用量的增加,磷肥的需求量和适宜的氮磷比例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以中国1980年~1999年的化肥生产、进口和施用量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参考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对中国磷肥的用量和氮磷比例问题进行分析。 (图:林葆) 一、中国磷肥生产、进口和施用量以及氮磷比例 1.磷肥的生产量和氮磷比例 中国磷肥产量在上世纪80年代为250万吨~300万吨,到90年代后期增长到600万吨左右,产量增加了一倍多,氮磷比例也由100:20~25上升到100:25~30。但是,磷肥数量依然不足,磷肥的比例偏低。 (表:表1 中国化肥生产量(万吨) )

注释:引自《中国化肥手册》及《中国化工年鉴》 2.磷肥的进口量和氮磷比例 在1980年代以进口氮肥为主,数量超过了磷、钾肥之和。从1991年开始,进口磷、钾肥的比例明显增加。从1997年起,中国成为以进口磷、钾肥为主,氮肥主要是复合肥中的氮和少量尿素(表2)。这对增加中国磷、钾化肥用量,调整氮磷钾比例起到了重要作用。 3.化肥的施用量 由于化肥生产量和进口量的增加,化肥的施用量增长很快,由1980年的1269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4125万吨,19年增加了2855万吨,增长了2.3倍,平均年增加150万吨(表3)。从不同肥料的增长率看,钾肥增加了近11倍,复混肥增加了32倍,远远超过了氮肥和磷肥,说明了目前化肥施用发展的趋势。但是,在化肥施用量的统计资料中,对日益增长的复混肥中到底有多少氮、磷、钾,没有加以区分。因此,从这一统计资料中,不能直接了解中国氮、磷、钾化肥的施用量。 (表:表2 中国化肥进口量(万吨) ) 注释:引自《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肥料问题》及《中国化工年鉴》 (表:表3 中国化肥施用量(万吨) )

实验19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19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通过对化肥知识调查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准备 ①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研钵、酒精灯、火柴、烧杯。②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式各1株)、缺钾的大豆叶片(实物)。③常见化肥样品。④实验改进:把一块铁片分成两块,一块正方形烧氮肥,另一块长方形烧钾肥,避免氮、钾肥互相干扰。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常用的氮、磷、钾肥呢? 学生活动 2.组内交流:交流观察结果。 3.展示观察成果: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观察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4.学生小结:从外观上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师点评)。 5.交流实验结果:学生下位,自由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指导,给予点评)。 6.归纳小结:区分氮肥和钾肥的方法。 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统计能正确区分氮肥、钾肥的方法及人数) 问题拓展:黑板上的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急需施肥。但是,买回来的化肥包装袋因磨损,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现取化肥样品分别装入1、2、3号小瓶,放在实验台上。请你帮助辨认,指导施肥。看哪个组最先完成任务,把小瓶标号写在黑板上对应的“生病”植物的下方。 教师小结:你们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 课后活动 1.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互相交流,查漏补缺。 2.调查你的父母在贮存、使用化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 3.社会调查:化肥使用的利弊与对策。

如何提高磷肥钾肥使用率

如何提高磷肥、钾肥使用率 如何提高磷肥、钾肥使用率 记者从土壤肥料检测与研究中心了解到,最近几年,不少菜农大棚土壤中的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超标现象十分严重,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肥料浪费,还影响了蔬菜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导致营养失调等问题出现,尤其是深冬季节,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受到很大影响。很多时候,土壤中一些中微量元素并不缺乏,但就是因为磷钾肥过量,影响了其他元素吸收,尤其是深冬季节,容易出现各种缺素症状。 蔬菜产量高,需肥量大,但是菜农当前的施肥习惯已经大大超过了蔬菜的正常生长需要,连年施用之后,导致土壤环境不断恶化,盐害问题突出,透水透气性差,蔬菜根系生长受到很大影响。比如磷肥利用率很低,一般只有10%-20%,施用后极易被土壤固定;钾肥随水流失严重,一些大棚的土壤在检测时速效钾含量甚至超过2000mg/kg。那么,施用多少磷钾肥才能满足蔬菜需要,应该如何使用才能提高其利用率呢? 一、磷肥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营养三要素,但对于蔬菜来说,磷肥的需求量是比较小的,如多数茄果类、叶菜类等蔬菜种类的需磷量不足其需氮量或需

钾量的三分之一,多数瓜类、根菜类等需磷量也只有其需氮量或需钾量的二分之一左右,甚至还不如中量元素钙的需求量。因此,菜农在施用磷肥时,首先要注意不同蔬菜对磷肥的需求量。 磷肥过量施用不容忽视 菜农在使用磷肥时,主要是将其作为基肥。如菜农种植一亩地的西红柿(以留5穗果为例),需要投入磷肥(五氧化二磷,其利用率按20%计算,下同)的量为35-60千克,种植一茬黄瓜(以一年种植两茬黄瓜为例)需要磷肥的量为50-80千克。然而现在菜农使用磷肥时用量一般都在200千克以上,这导致土壤中磷肥的含量超标较为严重。 菜农大棚土壤中磷肥过量,容易使磷肥与铁、锌、镁等发生反应,导致这些中微量元素被固定,利用率降低,从而容易引发蔬菜出现缺素症状;土壤中的磷过量,还容易导致叶片肥厚而密集,繁殖器官过早发育,营养生长受到抑制,引起植株早衰。因此,菜农要降低磷肥的使用量,将土壤中的有效磷控制在80-120mg/kg即可。 以当前大棚中最为常用的鸡粪为例,优质干鸡粪磷含量能达到4%,优质鲜鸡粪磷含量则在1.5%左右,当前仅仅作为底肥施入的鸡粪中,如番茄每亩施入15方鲜鸡粪,相当于干鸡粪5000公斤,含有200公斤以上的磷肥,磷含量即已大大超标。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鸡粪等有机肥之外,不少菜农仍然在底肥中大量施用磷酸二铵或复合肥等,追肥中磷肥用量也不少,这都造成

怎么提高磷肥钾肥的利用率

怎么提高磷肥钾肥的利用率? 蔬菜产量高,需肥量大,但是菜农当前的施肥习惯已经大大超过了蔬菜的正常生长需要,连年施用之后,导致土壤环境不断恶化,盐害问题突出,透水透气性差,蔬菜根系生长受到很大影响。比如磷肥利用率很低,一般只有10%-20%,施用后极易被土壤固定;钾肥随水流失严重,一些大棚的土壤在检测时速效钾含量甚至超过2000mg/kg。那么,施用多少磷钾肥才能满足蔬菜需要,应该如何使用才能提高其利用率呢? 一、磷肥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营养三要素,但对于蔬菜来说,磷肥的需求量是比较小的,如多数茄果类、叶菜类等蔬菜种类的需磷量不足其需氮量或需钾量的三分之一,多数瓜类、根菜类等需磷量也只有其需氮量或需钾量的二分之一左右,甚至还不如中量元素钙的需求量。因此,菜农在施用磷肥时,首先要注意不同蔬菜对磷肥的需求量。 磷肥过量施用不容忽视 菜农在使用磷肥时,主要是将其作为基肥。如菜农种植一亩地的西红柿(以留5穗果为例),需要投入磷肥(五氧化二磷,其利用率按20%计算,下同)的量为35-60千克,种植一茬黄瓜(以一年种植两茬黄瓜为例)需要磷肥的量为50-80千克。然而现在菜农使用磷肥时用量一般都在200千克以上,这导致土壤中磷肥的含量超标较为严重。 菜农大棚土壤中磷肥过量,容易使磷肥与铁、锌、镁等发生反应,导致这些中微量元素被固定,利用率降低,从而容易引发蔬菜出现缺素症状;土壤中的磷过量,还容易导致叶片肥厚而密集,繁殖器官过早发育,营养生长受到抑制,引起植株早衰。因此,菜农要降低磷肥的使用量,将土壤中的有效磷控制在 80-120mg/kg即可。 以当前大棚中为常用的鸡粪为例,优质干鸡粪磷含量能达到4%,优质鲜鸡粪磷含量则在%左右,当前仅仅作为底肥施入的鸡粪中,如番茄每亩施入15方鲜鸡粪,相当于干鸡粪5000公斤,含有200公斤以上的磷肥,磷含量即已大大超标。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鸡粪等有机肥之外,不少菜农仍然在底肥中大量施用磷酸二铵或复合肥等,追肥中磷肥用量也不少,这都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在施肥中菜农应该注意,底肥中仅有机肥中磷肥即已足量,没必要配合磷酸二铵等,追肥中也应选择低磷冲施肥。

氮素及氮肥

氮素及氮肥—企业培训教材 中海化学科技部沈兵 1.1 植物和土壤中的氮素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中,氮是影响植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首要元素。而我国的土壤普遍缺氮,氮肥的用量远远超过磷肥和钾肥。在氮、磷、钾中氮肥肥效一直居于首位。 空气中氮气占五分之四,是取之不尽的氮源。可惜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必须通过工业或生物的途径,将空气中的氮合成为氮的化合物,才能被植物利用。前者主要是生产合成氨,后者主要是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 氮占植物体干重的0.3%-5%,平均含量约为1.5%,是除C、H、O外含量最高的营养元素。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组成元素。蛋白质中含氮16%-18%,核酸中含氮15%-16%。蛋白质是构成植物细胞原生质的基础物质,没有氮就不能形成蛋白质,植物就不能维持生命。氮素是一切生物体不可缺少的,故有生命元素之称。核酸及其与蛋白质结合的核蛋白,在植物生活和遗传变异过程中有特殊的作用。②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称光合作用。缺少氮素会影响有机物的合成。③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组成元素。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是植物体内各种物质转化的催化剂,控制着各种代谢过程。此外,氮还是一些维生素和生物碱的组分。 氮素不足或过量容易从作物长相上看出来。氮素不足时植株矮小,叶片小而薄,叶色浅绿甚至发黄,植株常出现早衰,禾谷类作物穗小,籽粒不饱满。氮素在植物体内可再度利用,缺氮时老叶中的蛋白质分解,氮素可供幼叶利用。因此,植株下部叶片先黄化,逐步向上部扩展,可作为判别作物缺氮的显著特征之一。氮素过量时作物叶片肥大,颜色深绿,柔软多汁,茎秆细弱,贪青晚熟,易倒伏。棉田因叶片相互遮荫,通风透光差,蕾铃脱落严重。瓜果则糖分下降,不耐贮藏。马铃薯、甘薯则地上部旺长,结薯小而少。因此,必须合理施用氮肥。 除豆科作物能与根瘤菌共生,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外,绝大多数作物所需要的氮素来自土壤。土壤中的含氮化合物可分为有机态和无机态两大类。在耕层土壤中有机态氮占90%以上。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氮素含量也高。有机态氮主要存在于土壤腐殖质、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施入的有机肥料中。有机态氮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经过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态氮才对作物有效。按分解的难易有机态氮可分为易溶于水、分解快的氨

五种常用钾肥特点和使用事项

五种常用钾肥特点和使用事项 植物体内含钾量一般占干物质重的0.2%~4.1%,仅次于氮。钾在植物生长发育 过程中,参与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对于棉花来说,钾肥的施用会明显改善棉花的纤维品质。 因为:钾元素有助于纤维伸长,从而增加纤维长度;增加棉纤维的次生壁厚度,提高纤维的强度。 01 钾肥的来源 含钾矿物,特别是可溶性钾矿盐是生产钾肥的主要原料,也可从盐湖水、盐井水和卤水中提取钾肥。 02 关于钾肥的命名 钾肥属于强碱某酸盐,其命名看和其对应的是什么酸根,和硝酸根对应的叫硝酸钾,和硫酸根对应的叫硫酸钾,和盐酸根对应的叫氯化钾。 同样,和碳酸根对应的叫碳酸钾,和磷酸根对应的叫磷酸钾(磷酸一钾、磷酸二钾、磷酸三钾、聚磷酸钾、多聚磷酸钾等),和有机酸根对应的叫有机钾(甲酸钾、醋酸钾、柠檬酸钾等),和硅酸根对应的称之为硅酸钾。

03 钾肥的作用 1、提高抗逆性 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参与多项生理活动,可以促进碳水化合物和氮的代谢,控制和调节各种矿物营养元素的活性,活化各种酶的活动,控制养分和水的输送,保持细胞的内压,从而防止植物枯萎。 2、提高品质 施用钾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对作物高产、稳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比如玉米,通过施用钾肥,可提高玉米茎秆的质量,防止出现倒伏。 3、提高产量 由于一些地区原有土壤中钾素含量较高,很多农民朋友还没有意识到钾对产量的重要影响。 04

要不要施用钾肥? 钾肥的施用一直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与土壤中钾肥的含量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土壤供钾能力在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是南低北高,东低西高。但是由于大家长期不注重钾肥的施用,很多地区的土壤钾含量正在降低。那么,到底要不要施用钾肥呢? 1、看土 我国土壤中钾的含量正在慢慢降低。另外,对于北方土壤要适量施用钾肥。 2、看作物 由于钾对提高作物蛋白质、糖类含量有重要作用,所以一般经济作物提倡施用钾肥,尤其是豆科作物、薯类作物、棉麻、烟及果树等。 3、看外界养分投入 最近几年都在提倡秸秆还田,这是因为秸秆中钾含量较高,且容易释放,能给土壤补给大量钾元素。 05 常用的五种钾肥的特性和使用注意事项 1、草木灰 主要含钾、磷、钙、镁、硫、硅及各种微量元素,但以钾、钙为主,为速效性碱性钾肥,贮存时应避免雨淋水泡。 不宜与铵态氮肥、水溶性磷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人畜尿)同时混用。可用作基肥、追肥和盖种肥,也可以进行根外追肥。用量为50~100kg/亩,施用前要加少量水使之湿润。用1%草木灰水浸出液作根外追肥,可兼防蚜虫。 2、氯化钾 氯化钾【KCl,含K2O 60.0%(K,50.0%)】因其含钾量高,资源丰富,加工较为简便,价格较低,在钾肥中居于主要地位。氯化钾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一种钾肥,在全部钾肥消费量中占90%以上。氯化钾不仅直接用作钾肥或作掺和肥料的基础肥料,而且是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或磷酸钾等无氯钾肥的基本

河北省工程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设置情景 (贴在黑板上)农作物生长时需要大量的氮、磷、钾肥,如果缺少这些营养元素,农作物就会得“病”: 实物1:发黄的菜叶与正常的菜叶比较。(缺?) 实物2:矮小的小麦植株与正常的小麦植株比较。(缺?) 实物3:叶片边缘发黄的大豆叶与正常的大豆叶比较。(缺?) 提出问题 1.这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 2.如何区分常用的氮、磷、钾肥呢? 3.怎样科学施肥? 学生活动 1.观察实物、填写下表: 氮肥磷肥钾肥碳酸氢铵氯化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状态 气味 溶解性 2.组内交流:交流观察结果。 3.展示观察成果: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观察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4.学生小结:从外观上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师点评)。 5.交流实验结果:学生下位,自由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指导,给予点评)。 6.归纳小结:区分氮肥和钾肥的方法。 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统计能正确区分氮肥、钾肥的方法及人数) 问题拓展 黑板上的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急需施肥。但是,买回来的化肥包装袋因磨损,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现取化肥样品分别装入1、2、3号小瓶,放在实验台上。请你帮助辨认,指导施肥。 看哪个组最先完成任务,把小瓶标号写在黑板上对应的“生病”植物的下方。 教师小结 你们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 课后活动 1.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互相交流,查漏补缺。 2.调查你的父母在贮存、使用化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 3.社会调查:化肥使用的利弊与对策。 点评:化学肥料是农村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类物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国家一直相当重视。农村中学的学生,将有一部分要回到农村,要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就必须懂得科学种田。 本课题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三个特点: 一是,十分注意从学生身边事物出发,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对教学素材进行了重新组织,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学得轻松,有机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是,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新理念,课堂具有“动感”。社会调查、收集样品,课外“动”;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展示成果,课内“动”;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动”;让每个学生都“动”。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新理念下的课题教学效果。 三是,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生活、关注“三农”的真实情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如果要做一个农民,就要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

氮肥、磷肥及钾肥生产原料

氮肥原料:煤或天然气、空气、水天然气、煤炭、石油是生产化肥的三大原料,通常被称为气头、煤头、油头三类,近年来,由于石油和煤炭价格的升幅远大于天然气,故按 成本优势排列为气头、煤头、油头。 磷肥原料:磷肥生产的主要原料是磷矿和硫酸,随着中国磷肥工业的快速发展,磷肥生产原料的供应已经显现紧张局面,不可再生的磷矿资源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之一。中国生产硫酸的硫资源主要来自硫铁矿、冶炼烟酸和进口硫磺,与国外硫酸生产原 料主要为硫磺有较大不同。中国硫磺资源比较贫乏,硫酸生产对进口硫磺依存度较高。因此,为保证中国磷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对磷肥生产所需原料——磷矿资源和硫 资源的储量、特点及保障能力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具体分析如下:磷矿资源资源现状, 中国磷矿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资源总量仅次于摩洛哥,位居世界第二位。据全国矿产储 量通报报道,截止2004年底,全国共有矿产地440处,其中大型矿72处,中型矿137处,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查明资源储量163.40亿吨,其中基础储量38.94亿吨,资源量124.46亿吨,目前可采储量18.92亿吨。 中国除西藏外均已发现磷矿,相对集中的地区为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和湖南五省,五省磷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75%,且P2O5大于30%的富矿也几乎全部集中于这五个省。磷矿分布的区域主要有如下8个:云南滇池地区,贵州开阳地区、瓮福地区,四川金河-清平地区、马边地区和湖北宜昌地区、胡集地区、保康地区。从总体上看,中国磷矿资源分 布极不平衡,探明储量南多北少、西多东少,大型磷矿及富矿高度集中在西南部地区。 中国磷矿资源总体上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储量较大,分布集中。中国探明的资源储量比较丰富,但大部分地区所需磷矿均依赖云、贵、川三省供应,从而造成了中国“南磷北运,西磷东调”的局面,给交通运输、企业原料供应、生产成本带来较大影响。二 是中低品位矿多,富矿少。中国磷矿品位较差,P2O5平均含量在17%左右,富矿磷矿石只有13.83亿吨,占磷矿石总量的约8.5%,并主要分布在云、贵、鄂三省。因此,中国 大部分的磷矿必须经过选矿富集后才能满足磷酸和高浓度磷复肥生产的需求。三是难选矿多,易选矿少。在中国磷矿探明储量中,沉积型磷块岩(胶磷矿)多,占全国总储量的

教你如何自制氮磷钾肥及应用

教你如何自制氮磷钾肥及应用 氮肥——叶肥;钾肥——根肥;磷肥——花肥。观叶植物多施氮肥和钾肥,观花植物应多施磷肥。氮肥(豆渣、尿液、过期牛奶)煮黄豆水+美国二胺缺氮植物生长慢。氮是植物体内的氨基酸、蛋白质,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氮肥有:尿素,复合肥有磷酸铵。自然界中,尿液中含尿素0.4%。 虎皮兰、绿萝在整个生长期中都需要较多的氮肥。施肥不应过量。生长盛期,每月可施1~2次肥,施肥量要少(三份泡好的肥料汁液加七份水)。长期只施氮肥,叶片上的斑纹就会变暗淡,故一般使用复合肥(含氮磷两种营养成分的复合肥美国二胺)。黄豆煮烂、尿液、洗奶盒的水都可装入可乐瓶再加满水,密封沤制,经半个月即可舀取上层清水兑水使用。底下渣子可作底肥,换盆时用。 磷肥(鸡粪、蛋壳、淘米水)直接用磷酸二氢钾,底肥上鸡粪缺磷对开花影响很大。磷不足,植株矮小,下部叶片发暗呈紫红色,开花迟,花也小,而且颜色暗淡,味不浓不香,花骨朵提前枯萎脱落。(我养的天竺葵好像就是缺磷,骨朵没开就蔫了。)磷肥有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磷不能撒在盆土表面,易被表土吸附固定,即使浇水后,向深层渗透也很少,不易被根系吸收利用。 磷肥的肥效长,应在每次换盆的时候,适量的参点鸡粪(鸡粪相对其它的肥料,磷含量较高,所以很适合开花的植物,南湖

有卖鸡粪颗粒的)。对不需要每年换盆的,可在植株周围挖一小坑埋点。一般花养2~3年后,根系老化,生长缓慢,叶片变小,叶色暗绿或灰绿,缺乏光泽。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此时,可将水溶性的过磷酸钙配制成1%~3%的溶液,用家庭用的小喷雾器喷洒在盆花的叶面上,可达到补磷的效果,促进盆花植株的继续生长。天竺葵可用钾——促使植物根茎健壮(草木灰)。 钾充足,植物健壮直立,花色也十分的艳丽。缺钾时,植株生长低矮,茎杆细瘦,枝叶柔弱,不能直立。叶的尖端和边缘变黄直至枯死。肉质根植物对钾肥的需求量相对较多些。常见的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钾等。 养花的前期还是以氮肥为主,花芽分离期要催花保果时以磷.钾为主,(即磷肥、钾肥为主,氮肥为辅),不行就买点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 常用的有:氮肥~尿素,磷肥~磷酸二铵、磷酸一铵,钾肥~磷酸二氢钾 一、自制氮磷钾氮肥:将大豆彻底煮熟、烧烂,再沤制。尿液:含氮较多,也有一定的磷和钾。但人尿不是家庭自制有机肥的好原料。 花生渣:含氮较多,也含磷和钾。磷肥: 煮鸡蛋的壳在太阳下晒干,捣碎,可按1份鸡蛋壳粉3份盆土的比例混合拌匀,上盆栽花。它是一种长效磷肥,一般在栽后浇水的过程中,有效成分就会析出,被花卉生长吸收利用。栽花用鸡蛋壳粉在栽植花卉后,开出的花大色艳,结出的果大饱满,

化学肥料 第二课时 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化学肥料 第二课时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45分钟)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河南初级中学 钟景云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十一单元的最后一个课题,可以看作是酸碱盐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学习过程中既复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又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教学背景 化学肥料是农村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类物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国家一直相当重视。农村中学的学生,将有一部分要回到农村,要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就必须懂得科学种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知道常用化肥的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及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是有用的,同时了解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化学发展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和难点 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在互联网查询“新会现代农业基地” https://www.360docs.net/doc/938735578.html,/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生活、关注“三农”的真实情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如果要做一个农民,就要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

设置情景(幻灯片播放) 在一个农业实验基地上,分区种了一些作物,对作物进行氮、磷、钾三种元素的营养作用的实验。 第一区:左边为叶片发黄的菜;右边为正常的菜。 第二区:左边为枝株矮小的小麦;右边为正常的小麦。 第三区:左边为叶片边沿发黄的大豆;右边为正常的大豆。 提出问题 1.三个实验区中,那边为不正常的作物?各缺什么营养元素? 2. 如何区分常用的氮、磷、钾肥呢? 分组实验 1.动手实验及阅读有关资料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填写下表。看哪组同学又快又准。 2.展示观察成果: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本组观察的结果(其他组的同学补充)。3.学生小结:从外观上及化学性质上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师点评)。 4. 交流实验结果:学生自由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指导,给予点评)。 5. 归纳小结:区分氮肥和钾肥的方法。 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统计能正确区分氮肥、钾肥的方法及人数) 学以致用 通过百度新会柑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938735578.html,/view/968345.htm引入 再创情景(幻灯片播放) 在一个实验基地的第四区,种植了一片新会特产——“大红柑”(幻灯片呈现一片叶片发黄、果实瘦小稀疏的柑子) 提出问题 1.上述产品能代表我区的特产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