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效应的评估

基质效应的评估
基质效应的评估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XX/T XXXXX—XXXX

基质效应的评估

(本稿完成日期:2010.6.10

Evaluation of Matrix Effect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估原理 (2)

5 试验方法 (2)

5.1 材料 (2)

5.2 步骤 (3)

5.3 数据分析 (3)

5.4 可能的变异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数据分析-酶法肌酐测定试剂盒基质效应评估-直线回归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制备样品基质效应评估 (7)

前言

本标准参考NCCLS EP14-A2 基质效应的评估(Evaluation of Matrix Effects)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医政司提出。

本部分由卫生部标准委员会下属临床检验标准分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传宝、闫颖、周伟燕、张天娇、赵海舰、陈文祥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临检中心负责解释。

本部分于200X年X月首次发布

引言

检验结果的准确可比是检验领域的工作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是建立和保证不同方法测定结果的计量学溯源性,即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相联系的过程。检测结果的准确可比有赖于方法的特异性及其计量学溯源性,由自动分析仪、试剂盒及其校准品组成的常规分析系统或常规测定方法中,在保证仪器性能的情况下,试剂盒的分析原理及参数决定了分析系统或方法的特异性,分析系统或方法的特异性表现在其抗干扰能力和对特定样本的基质效应。

校准品是溯源链传递的重要工具,是保证常规分析系统正确度的主要载体,校准品的基质效应及其定值方法是影响分析系统校准偏差的重要因素。校准品大多数为制备样品,与新鲜临床病人样品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校准品在不同分析系统间使用时,不能将其标定值用于其说明书规定的使用范围以外的系统,除非经实验证明该校准品在这两个系统上未表现出基质效应。

室内质控物作为分析系统精密度控制的制备样品,在常规分析系统中,其基质效应也是广泛存在的,同一质控品在不同系统使用时,不能使用相同靶值,更不能将质控品当作校准品来对分析系统进行校准。

在室间质评计划中,最理想分析物应在所有系统上都没有基质效应。然而,室间质评物是存在基质效应的,且对室间质评造成了如下影响:首先,只能按照方法学或者分析系统进行分组,采用组内的均值或中位数作为本组的靶值,其结果只能用于评估组内不同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而不同组别之间的结果缺乏可比性;其次,参加室间质评实验室的结果不能和参考方法测定结果相比较以评估常规方法的校准偏差,限制了参考方法在室间质评中的作用。

本标准是对临床化学干扰评估试验的补充。干扰评估试验和基质效应评估试验的目的相同:即确定误差来源,改进检测方法;两者之间主要差异如下:

基质效应评估主要关注制备样品和临床病人样品的差异,而干扰试验关注的是特定的物质和条件对临床病人样品测定结果的影响。

为了评估干扰的影响,基质效应评估主要比较制备样品和临床病人样品测定结果的统计学差异;而干扰试验评估是通过在临床病人样品中加入已知干扰物质,来评论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基质效应评估试验中,干扰因素存在与否的判断的根据是临床病人样品测定结果在最佳直线/曲线周围的分散程度;而干扰试验则是通过重复测量一系列含有不同浓度已知干扰物质的样品后计算偏差,确定干扰的存在。

本标准比较了制备样品和临床病人样品的测定偏差,而干扰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定量评估偏差。

基质效应的评估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商、临床实验室、室间质评和能力验证提供机构及相关卫生行政部门。本标准是对制备样品基质效应评估的方案,制备样品包括标准物质、校准物、室内质控物和室间质评/能力验证物质。

本标准有助于相关人员了解基质效应对实验室质量评估的影响。例如,制备样品在某种测定方法上可能表现出基质效应,测定结果和预期结果不一致,从而将原本正确的结果判断为错误。相反,拿些“可接受”的质评结果也并不能表明测定方法是真的没有问题。

临床实验室在利用多种不同原理的测定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分析物进行定量测定时,无论有无参考方法,都可使用该标准。

该标准有助于实验人员区分来源于测定方法本身或者制备样品的问题,本标准对基质效应产出的详细机制未作描述。

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商和室间质量评估/能力验证提供者应为相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关于制备样品基质效应的资料,以助于正确评估实验室所使用的测定方法的性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基质:基质(某一物质系统的)matrix(of a material system):一个物质系统中除被分析物之外的所有成分[EN 12286]

基质效应:独立于被分析物质存在的样品特性,对测量和可测量数值的影响【EN 12287】。

互通性:指在不同的(指定的)测量系统中,进行一套相同量(参考物)的测量时,某一物质在测量结果间产生的数字关系,当用此相同测量程序测量其它相关类型的物质(如:实际临床样品)时所获得的期望关系(数字关系)一致度的能力【EN 12287】。

注:对用于校准生物源性样品的测量程序的参考物质来说,“其它相关类型的物质”包括大量的由健康和有关疾病的个体所获得的样品。

溯源性(traceability):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VIM:1993,定义6.10]

4 评估原理

临床实验中,能观测到反应强度(如吸光度变化)除了与测物的实际活性或浓度有关外,通常还受测定时的反应体系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或基质)的影响。只有极少数的分析测量技术是完全特异的,因此两个测量程序之间的关系极大程度依赖于所选择的比对样品的性质。临床实验室常规工作是面向临床病人样本的,故可用其作为比对的标准样品。

基质效应大小的评估方式如下:用两种测定方法同时对选定的一系列临床病人样品和制备样品进行分析,利用两种方法测定的临床样品结果建立数学关系。而制备样品的测定结果偏离这一数学关系的程度反映了其基质效应的大小。一般来说,制备样品与临床病人样品的性质差异越大,数据的偏离程度将越大。

制备样品在两种测定方法间的结果的数学关系与临床病人样品在两种测定方法间结果的数学关系相比较,以评估基质效应。在回归图上,相同样本间的测定结果偏离回归线的离散现象代表待评估方法的不精密和非特异性导致引入的不确定度。(本标准采用的回归技术假设X轴代表的比对方法是没有误差的。)增加重复测定的次数可减少由于测定程序的不精密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因此在这些分析中,造成离散的首要因素是已知或未知物质的内源性干扰(即基质效应),这一离散度用预测区间表达,表示待评估方法测定临床病人样品时的非特异性大小。根据这一离散度,确定在一定概率范围内(如P=0.95),制备样品能否代表临床病人样品,若制备样品的结果超出预测区间,表示存在基质效应。

另外,若一系列制备样品基质性质相似,比如某一混合血清制备而成(如某公司同一批次不同浓度水平的质控物),则可将用两种方法测定这些制备样品测定结果进行回归,和最佳拟合直线和预测区间进行比较,这也是一种评估方式。当基质效应在预测区间内,而所有制备样品的结果呈现一致关系时,这种评估方法尤为有效。

本试验的结论仅限于被评估的特定制备样品(如某一批次、添加分析物的来源、稳定剂等)。

5 试验方法

5.1 材料

两种方法(比对方法和评估方法)所用的试剂、校准物和仪器。

要求比对方法对于制备样品(校准物或质控样品)没有或只有轻微基质效应。比对方法选择顺序如下:

——一级参考测量程序(如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胆固醇)

——二级参考测量程序(如Abell-Kendall法测定胆固醇)

——比对方法

——通常使用的常规方法

注:理想的比对方法应无基质效应。实际情况下,也可选用普遍使用的常规测定程序作为比对方法,此时,如果表现出基质效应,只能说明两种方法测定临床病人样品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和测定制备样品结果之间的关系没有可比性。

——制备样品(如参考物质、校准物、质控品)

——二十个新鲜临床病人样本,其分析物浓度或活性浓度平均分布,并可包含制备样品的浓度范围。选择代表性的就诊者(如健康人和患者)样本用于分析,避免使用含有已知干扰物的样品。若冰冻过程对测定没有影响,亦可选用冰冻病人样本。

5.2 步骤

5.2.1 准备待评估的制备样品。

5.2.2 将制备样品随机穿插在20个新鲜病人样品中,用评估方法在一批内对所有样品进行测定;再重复分析两次(最好在一天内完成所有批次,以消除可能的漂移带来的影响),各批次试验分别校准。对每个样本得到3个测定结果,可根据CLSI/NCCLS文件EP-9(使用患者样品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推荐的方法剔除离群点。

5.2.3 同时,按照上述样本排列顺序,在一批或者一次实验中使用比对方法进行测定,然后重复两次,每次测定分别校准,根据CLSI/NCCLS文件EP-9进行离群点剔除。如果不能用比对方法和评估方法同时分析,需确保样本储存不会影响比对方法的结果。

5.2.4 将实验样本冰冻(最好-70℃)保存。如果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问题,可能需要用另一个比对方法对样品重新分析(如决定性方法或参考测量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冰冻过程会导致结合蛋白、酶的构象改变而引入基质效应。

5.3 数据分析

5.3.1 将20个新鲜临床病人样品及制备样品重复测定结果的均值(使用不同符号)进行作图,y轴为评估方法结果,x轴为比对方法结果。

5.3.2 根据评估方法和比对方法测定新鲜临床病人样品结果均值的分布方式,选择合适的回归分析方法:

5.3.2.1 线性回归分析 —— 评估方法和比对方法测定临床病人样品结果呈线性关系,无明显弯曲。 —— 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回归线的y 轴的数据呈均匀分布。 —— 检查数据是否适合回归分析(参考最新版CLSI/NCCLS 文件EP6-定量测定程序的线性评估:

统计方法;EP9-使用患者样品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 —— 然后使用评估方法测定临床病人样品的均值作为y 值,比对方法测定临床病人样品的均值

作为x 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见附录A ) 5.3.2.2 多项式回归分析

待评估方法和比对方法测定新鲜临床病人样品的结果间的线性关系应按照CLSI/NCCLS 文件EP6(定量测定程序的线性评估:统计方法)中的程序进行检查,采用每个方法重复检测的均值,计算多项式回归分析的最佳拟合模式。这样产生的预测区间(见下)将最小,检测显著基质效应的能力最佳。举例,若最佳拟合多项式为二次多项式,评估方法结果的均值为y 值,比对方法结果的均值为x 值(见附录C ,例2),则:

y=a0+a1+a2x 2 (1)

若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中的系数a2与0有统计学差异(如t 检验结果p<0.05),则使用二次多项式。若a2与0无统计学差异(如p>0.05),则使用一次多项式方程。

注:当20个临床病人样品的浓度范围分布较窄时,多项回归分析的最佳拟合曲线很可能是非线性,这种情况下,建议增

加样本以得到范围更宽的x 值。若对于非线性方法的数据,经回归分析符合一次多项式(而非多次多项式),将难决定是否存在基质效应。但由于线性回归分析通常较为方便,在基质效应较大时,使用线性回归亦可满足要求。另外,除非对比对方法及参考测量程序的性质完全了解,否则仅凭本次试验将无法确定非线性是来源于评估方法、比对方法拟或二者皆有。

注:若对两组实际上呈曲线相关的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式,计算出来置信区间会变宽,将更难以确定制备样品和临床病

人样品之间的真正偏差(基质效应)。

5.3.3 若临床病人样品测定结果分布近似等比数列(如24.,40,80,160),而非等差数列(如

20,30,40,50,60,70),可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数转换后再作图。需注意的是,采用的是经对数转换后的均值进行作图和线性或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而不是均值本身。为了有效评估数据点的分散程度,数据点的变异及其转化形式须保持一致。

5.3.4 下列公式用以计算给定x 值下(重复测量均值),新鲜临床病人样品y 均值的双侧95%置信区间。

式中: pred Y :根据回归曲线,在Xi 值时y 的 预测值;

n :新鲜患者样本数量;

g :线性回归时为2,二次回归时为3;

x y S :回归标准误,计算公式为 ;公式? i X :x 轴上第i 个值(比对方法均值); i Y :y 轴上第i 个值(评估方法均值); X :比对方法均值的整体均值。

将每个制备样品的平均值y 与计算的95%置信区间上下限相比较。提需注意的是,若两种方法间特异性差异较大,则结果的相关性将较差(产生较大的置信区间),降低本标准评估方案的效能。

5.3.5 另外,将x值对应的y值置信区间在回归线两边标记出来。按照附录C描述方法,将制备样品的点与图表上的95%置信区间比较,若制备样品的点落在置信区间之外则说明存在基质效应(见附录C,例1)。若制备样品的点在置信区间内,则可能不存在基质效应(见附录C,例2)。但是,若一批或一组制备样品出现一种持续偏倚,且其中一些或者全部偏差在置信区间内,则不能排除基质效应。若这些制备样品性质相似,如来自同一主样品盘,使用5.4.2描述的程序进行评估。在任何浓度点的残差的允许限和可接受限将依据各自的标准进行评估。

注:注意CLIA发布的PT控制限(允许总误差)乃基于质控物的单次测定,而本标准中推荐使用三次测定的均值。因此,不推荐使用PT控制限作为评估基质效应存在与否的标准。

注:若评估的制备物是室内质控品,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的基质效应可能不太影响在临床检验的使用。然而,若评估的制备样品为校准物,同意大小的基质效应则需要引起重视了。

5.3.6 相关制备样品组。若一组制备样品密切相关,且结果表现出一致的偏差,即便所有结果在置信区间内,也建议进一步进行分析。若制备样品间关系不太密切(例如,一轮EQA/PT中的样品;同一种剂型但批次不同的制备物),则需比较利用制备样品结果作出的最佳拟合直线和利用临床病人样品结果作出的最佳拟合直线之间的偏差,计算累计偏倚或者单个偏倚均可。如果制备样品来源相似,增加其数量将有助于评估。

5.4 可能的变异

以下变异可能提高基质效应评估方案的适用性:

5.4.1 若实验数据和图表提供的信息不够,新鲜临床病人样品的数量应该多与20个。

注:分析超过20个新鲜患者样本提高确定基质效应的效能。然而,样品数量的增加只能体现在n的平方根的增大带来的效能。

5.4.2 若回归直线周围的数据点分布和分析物浓度的关系既非比例关系亦非恒定关系,则可将数据分成几组较小的浓度区间,在每个区间执行线性回归分析。在该浓度区间内,新鲜病人样品结果的分布保持大体一致。每个区间应至少含有10份新鲜病人样品,且制备样品的浓度包括其中。

附录 A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数据分析-酶法肌酐测定试剂盒基质效应评估-直线回归

项目:肌酐

单位:μmol/L

比对方法:ID-LC/MS/MS(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

评估方法:日立7170A/酶法肌酐测定试剂盒

附录 D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制备样品基质效应评估

图1 基质效应分析图。

注:图中实线为新鲜血清样品测定的回归曲线,虚线为其预测值Y的95%置信区间;“□”代表新鲜血清,“+”代表制备物。凡是落在虚线范围外的“+”,均判断为有基质效应。

牛鞭效应评估方法的实例分析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14, 3, 26-32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3936842.html,/journal/mse https://www.360docs.net/doc/93936842.html,/10.12677/mse.2014.31B005 Case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Bullwhip Effect Yijun Huang1, Ximei Lian2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Email: hyijun@https://www.360docs.net/doc/93936842.html, Received November 2013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ullwhip effec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This article quantifies the actual value of bullwhip effect by constructing a simple mathematical model with the moving average forecasting method, and proves that information sharing can re-duce the bullwhip effe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perability of information sharing, this article has filtered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content and discussed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way prelimi-narily. Keywords Bullwhip Effect; Case Study; Information Sharing 牛鞭效应评估方法的实例分析 黄逸珺1,连细妹2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Email: hyijun@https://www.360docs.net/doc/93936842.html, 收稿日期:2013年11月 摘要 在供应链实际管理过程中,“牛鞭效应”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通过构建简单的数学模型,运用移动平均预测法评估牛鞭效应值,并定量分析得出信息共享能够减小牛鞭效应。最后,为提高信息共享的可操作性,本文对其内容进行了筛选,并对其共享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EP14基质效应的评价

基质效应的评价 1.基质效应的初步认识 基质效应是指检测系统检测样品中的分析物时,处于分析物周围的所有非分析物质对分析物参与反应的影响。产生基质效应的原因与以下四个主要因素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仪器的设计、试剂的组成成分、测试方法的原理、质控材料的组成及处理技术等。通过回收实验可以评估分析方法是否受基质效应的影响,而EP14A文件介绍的方法则是评估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过的样本在分析过程中是否存在基质效应。 2.基质效应评价的实验步骤 2.1 材料选择 本实验需要如下材料:①待评估检测系统:包括待评估方法的试剂、校准品及仪器系统等。②对比检测系统:包括对比方法的试剂、校准品及仪器系统等。用理想的对比方法检测处理过的校准品或控制品时,其基质效应应尽可能的小,因此可以选择如下方法作为对比方法:国际参考系统(National Reference System,NRSCL)的决定性方法,如胆固醇的同位素稀释质谱法;NRSCL的参考方法,如胆固醇的Abell-Kendall法;NRSCL认可设计的对比方法等。但是在实际实验过程中,选择上述方法作为对比方法并不是绝对要求,选择常用方法作为对比方法即可。③处理过的样本(processed samples):如待评估的控制品等。④20份新鲜的患者样本:其内含分析物浓度或活性的分布范围应覆盖处理过样本的分析物浓度或活性,但是这些样本不应包含已知含有某些干扰物的样本。此外,如果样本冷冻不影响待评估方法、对比方法的测定,则实验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冷冻样本。 2.2 实验步骤 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按产品说明书的步骤准备处理过的样本。②将处理过的样本随机排列在20份新鲜的患者样本之中,用待评估方法对患者样本、处理过的样本进行检测。再将上述过程重复2次,每个样本共得到3个结果。实验过程中最好将3批次的重复检测连续完成,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结果漂移等对实验结论的影响。此外,每批检测前都应重新定标。 ③用对比方法对20份新鲜的患者样本、处理过的样本进行检测,步骤同上。④将20份患者样本和处理过的样本冷冻保存(最好是-70℃)以便进行后续研究,如果在数据分析中和分析后出现任何问题,则可用其他对比方法如NRSCL的决定性方法或参考方法检测这些样本。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冷冻可能导致粘蛋白、酶结构发生改变而引入基质效应。

第五章 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

第五章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 健康感知-健康管理型态 一、名词解释 1.健康感知 2.健康维护 3.健康促进 4.健康行为 5.健康危险因素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影响个体参与健康维护的重要因素为 A.个体的健康状态 B.个体对自身健康的感知 C.个体的年龄 D.个体的经济文化状况 2.Gordon的11个功能性健康型态中最基本的是 A.营养与代谢型态 B.活动与运动型态 C.健康感知与健康管理型态 D.角色与关系型态 3.认为自己应对自身健康负责,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健康照顾的患者属于 A.内控型控制观者 B.外控型控制观者 C.内向型控制观者 D.外向型控制观者 (二)X型题 4.影响个体健康的危险因素包括 A.年龄因素 B.遗传因素 C.生活方式 D.环境因素 E.心理因素 5.关于健康的描述,正确的为 A.健康是一种相对概念 B.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平衡状态 C.健康是自身感知的生理、心理、社会的良好状态 D.健康是指身体没有疾病 E.在最佳健康状态下也存在着疾病的潜在危险 三、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健康的概念? 2.健康感知问诊的内容与注意事项? 认知-感知型态

一、名词解释 1.感知 2.认知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感知功能评估不包括 A.视觉 B.听觉 C.痛觉 D.理解力 2.自述流利,但内容不正常,不能理解他人的语言,也不能理解自己所言,发音用词错误,严重时别人完全听不懂,为 A.运动性失语 B.感受性失语 C.命名性失语 D.失读 3.让被评估者重复一句话或一组由5~7个数字组成的数字串,为评估下列哪一项记忆功能的方法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4.评估注意力最好的方法为 A.观察 B.询问 C.体格检查 D.量表测评 (二)X型题 5.语言能力评估的方式包括 A.提问 B.复述 C.自发性语言 D.命名 E.阅读 三、思考题 1.何谓定向力,如何评估? 2.何谓记忆力,如何评估? 自我概念型态 一、名词解释 1.自我概念 2.身体意象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自我概念的核心是 A.真实自我 B.期望自我 C暴露自我 D.表现自我 2.无法分辨自己与他人,或无法从社会环境中将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区分出来,为 A.身体意象紊乱 B.自我认同紊乱 C.社会认同紊乱 D.情景性自尊低下

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经济效益评价的差不多方法 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分为静态评价法(单选)、动态评价法及不确定评价法三类。这三类评价法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我们从下图中总体把握各类评价法: 这么多的评价方法,靠背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每种方法均有计算应用,因此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比例题练习、做习题,力争掌握每种分析方法的应用。

第一节 静态评价方法 一、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项目投产后,以每年取得的净收益(包括利润和折旧)将全部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流淌资金)回收所需的时刻,一般以年为计量单位,从建设开始年算起,假如从投产年算起时,应予注明。 计算公式: ● P t =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流量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 P t =投资总额/年净收益 ● 取舍条件:e t P P 基准投资回收期的阻碍因素:

1.投资构成比例 2.成本构成比 3.技术进步的程度 投资回收期法优点:反映了初始投资提到补偿的速度,从缩短资金占用周期、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加速扩大再生产的角度来讲是专门必要的。 缺点:没有考虑时刻价值。 例题8:新建某项目,可能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如下表: 表3- 1 【答案】能够采纳 【解析】 8=e P 5000 41 3.356500(5000) t P =-+ =--(年)

3.358≤,故方案在经济上合理,能够采纳。 二、投资收益率法 投资收益率:项目投产后,以每年取得的净收益与总投资之比。 计算公式:%1000 ?= 'K H R m a 取舍条件:投资收益率的评价准则是基准投资收益率Rc : c a R R ≥',则方案可取。 三、差额投资回收期法 差额投资回收期:在不计算利息的条件下,用投资额大方案比投资小方案节约经营成本来回收其差额投资所需的期限。 计算公式:0201 01 020 0C C K K C K p a '-'-= ' ??=(0102K K >) 2 02101 1 01 202Q C Q C Q K Q K p a '-'-= (12Q Q ≠) 简单的讲,确实是两方案的投资差额比上两方案的年经营差额,算出来的是投资差额的回收期。 取舍条件:e a P P <,方案2优;e a P P >,方案1优。 当两上比较方案年产量不同时,以单位产品的投资费用和经营费用来计算差额投资回收期,也确实是每个费用均除以相关的

功能性行为评估报告实例

功能性行为评估报告实例 盈盈,女,八岁,身体发育正常,有自闭倾向,无法主动与他人产生互动。研究者从盈盈咬手、咬脚、撕扯衣服等一系列问题行为中,将不停的舔嘴唇为急需进行干预的目标行为,因为嘴唇已经被她舔得变形了。经过系统的常规性评估,没有造成目标行为的生理及心理的原因。研究者开始对她的行为进行功能性评估。 (一)“ABC行为观察表”的记录结果 研究者对盈盈观察了五天,每次进行40分钟,观察情境分别为语文课、体育课、课外活动,以ABC行为观察表进行记录。依据观察结果得知盈盈问题行为的类型为“自我刺激”。 (二)“问题行为动机量表”分析的结果 表3-9 盈盈问题行为动机量表分析结果行为类型总分平均得分行为频率分 级自我刺激25 3.12 1 逃避12 1.37 2 0 0 4 获得他人注 意 3 0.50 3 获得实质性 东西 (三)访谈结果 1.自我刺激 一天当中,盈盈的问题行为“随时都可能发生”,而且“什么情境都可能发生”,“在一般情况下,盈盈通常对周围的人和事都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没有人会影响她的行为,但是当盈盈独处的时候,问题行为最可能出现”,此外,盈盈“不是想获得某些实质物品,只是因为自己想舔,所以才出现问题行为”。根据以上结果,推测其问题行为的功能为“自我刺激”。

2.逃避 “当上团体游戏类的课程的时候,盈盈的问题行为出现次数会明显增多,可能是因为她有自闭倾向,无法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吧”,老师认为盈盈想利用行为问题达到“逃避工作”的目的,据此推测其问题行为的功能为“逃避”。 (五)综合结果 综合盈盈甲的“ABC行为观察记录表”、“问题行为动机量表”、及访谈的结果,盈盈问题行为的功能为“自我刺激”及“逃避指令”。

(财务知识)第三章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最全版

(财务知识)第三章经济效益评价 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 掌握每壹种方法的含义、计算公式、适用范围、判断准则以及其优缺点。 第壹节静态评价方法 ? 静态评价:不考虑资金的时间因素。 一、 投资回收期 1. 含义 指项目投产后,以每年取得的净收益(包括利润和折旧),将全部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流动资金)回收所需的时间。 注意:规定从建设开始年算起。 2. 计算公式 ? Σ(CI-CO )t =0(3-1) 式中:现金流入CI —cashinflow 现金流出CO —cashoutflow ? P t =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 P t =投资总额/年净收益(年收益相等) 3. 适用范围 用于判断独立型方案是否可行。 4. 判断准则 当P t ≤Pc ,则方案可行; 反之P t >Pc ,则方案不可行。 用投资回收期的长短来评价技术方案,反映了初始投资得到补偿的速度。 例1:某拟建项目P t ? 影响基准投资回收期的因素(P41); ? 投资回收期的优缺点(特点)。 二、 投资收益率(投资效果系数) 1. 含义 是工程项目投产后每年取得的净收益和总投资额之比。 表示单位投资所能获得的年净收益。 2. 计算公式 R`a =H m ∕K 0×100% 3. 适用范围 判断独立型方案是否可行。 4. 判断准则 当R`a ≥Rc ,方案可行; 反之R`a K 01;C`01>C`02 3. 适用范围 多方案选优。 注意:必须满足方案可比的前提条件: (1)产出相等;(2)寿命相等。 4. 判断准则 当P a

功能性健康评估问诊指南

功能性健康评估问诊指南 功能性健康型态问诊提纲1.健康感知与健康管理 (1)健康感知 (2)健康感知与健康管理的影响因素 1)健康价值观 2)健康咨询资源 (3)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1)遗传因素 2)生活方式 3)环境 (4)健康维护行为 1)为维护健康所采取的措施 2)进行自我检查的意识及能力水平 3)进行常规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情况 4)遵从医疗护理计划或健康指导情况-对你来说,什么是健康? -总体上你认为你的健康状况如何? -近一年来你的健康状况如何? -与同龄人相比你的健康状况如何? -健康是否重要?程度如何? -健康状况由谁决定? -谁应当承担你所需要的健康照顾? -如果有人认为人们应对自己的健康负全部责任,你如何看待? -如果有人认为健康与否是天命,你如何看待? -遇到健康问题时,你会找谁? -遇到健康问题时,你会怎么做? -第一次生病,又不知该如何处理时,你会向谁咨询? -家中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癌症等家族史? -是否吸烟、饮酒?如果是,每天的量是多少? -是否酗酒或吸毒? -每日的活动量有多少?是否进行常规锻炼?方式、强度、频率和每次持续的时间是多少? -饮食情况怎样? -家庭经济状况怎样?收入和支出能否平衡? -家庭和工作环境中有无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持健康? -在维持健康方面,目前有哪些目标?准备做哪些改变? -成年女性:能否进行乳房自检?频度如何? -高血压患者:能自测血压吗?频度如何? -糖尿病患者:能自测尿糖、血糖吗?频度如何? -通常你每隔多长时间参加一次健康检查? -最后一次健康检查是什么时候? -是否按计划接受免疫接种? -哪些因素有利于你遵从健康指导? -哪些因素妨碍你遵从健康指导? -能否解健康指导手册? -视力如何?听力如何? 2.营养与代谢(1)营养 1)近6个月内体重有无增减、程度及其原因-近期有无体重增加或减少?增加或减少多少?-引起体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心功能的评价指标

心脏功能的临床估计方法有以下几种I 体力活动试验:根据病人在日常活动后的表现,估计心脏功能心脏功能分级及其意义

简易的方法判断病人的心肺储备能力: 屏气试验: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呼吸,看最长能憋多长时间,一般憋气30秒以上视为良好。 爬楼梯试验:以平素速度和步伐,至少轻松登上三层楼而无心慌、气短等症状为正常;如果喘得厉害、 面色发红、走几步就歇,说明心肺功能未达标,不适合马上手术。 6分钟步行试验: 在平坦的地面划出一段长达30.5米(100英尺)的直线距离,两端各置一椅作为标志。患者在其间往返走动,步履缓急由患者根据自己的体能决定。在旁监测的人员每2分钟报时一次,并记录患者可能发生的气促、胸痛等不适。如患者体力难支可暂时休息或中止试验。6分钟后试验结束,监护人员统计患者 步行距离进行结果评估。 美国较早进行这项试验的专家将患者步行的距离划为4个等级:1级少于300米,2级为300? 374.9米,3级为375?449.5 米,4级超过450米。级别越低心肺功能越差。达到3级与4级者,可说心肺功能接近或已达到正常。 术前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 处理方法:术前:训练咳嗽排痰一一患者坐位或半卧位,两肩放松、上身前倾,深吸气后,用胸腹的力作最大咳嗽,以咳嗽时声音从胸部震动、或在房间可听到有力的咳嗽回响为有效咳嗽动作; 术后:回病房清醒后即鼓励患者主动咳嗽,有痰时随时咳出,没有痰时每2-3小时咳嗽排痰一次,每 次5分钟左右。

原发性心肌损害:缺血昨肌彷肌炎或心肌病 临肌代塌障碍(糖尿病性0肌病等) 归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返流 左、右心分流或动静脉分流 全身 CD 容SiSM,如贫fllk 甲亢 in 1 1 1 \ X 心脏结构完整性 心率、心律 房室收缩协调 心脏顺应性 心功能级别 EF LVEDP 休息时CI I 级 > 55% < 12mmHg 2 >2.5L/(min.m ) U 级 50-40% < 12mmH (运动时 > 12mmH ) 2 2.5L/(min.m ) 土 川级 30%± 「 > 12mmHg 2.0L/(min.m 2) ± 亶级 20%± > 12mmHg 1.5L/(min.m 2) ± 心脏功能的生理基础 心肌收缩力 离血压、 as 膜狭窄(半月瓣)

心功能评价

心功能评价 基础解释 心功能评价是指心脏功能评价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能引 起评价对象变化的作用和能力。它通过心脏功能评价活动与结果,作用于评价对象而体现出来。其功能的内容取决于评价活动的结构及运行机制。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可以通过多种检查进行分级评价,如纽约心功能评价表、步行试验、心脏超声等。 一般心功能评价以四级为标准: 一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引起任何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为心功能代偿期。 二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度体力活动即可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四级:体力活动重度受限制,患者完全丧失体力活动的能力,即使在休息情况下仍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另外,心功能评价主要评价的是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不仅仅是血流动力学的评定,也有重要的心脏内分泌功能的评定。

一、收缩功能的计算和测定: 评定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参数包括下列5项: (1)心脏指数(CI)心率×缩搏量/ 体表面积[L/(min·m2)]; (2)缩搏量指数(SVI)(ml/m2); (3)缩搏做功指数(SVI)缩博量×平均收缩压(ml × mmHg/m2); (4)缩搏力指数缩博做功指数/射血间期秒数; (5)前负荷提供的缩博做功缩搏做功和舒张末容积之间的关系; 二、心排出量及相关测定 心排出量(CO)通常用热稀释法来测定。常常需重复多次取其平均结果以增加正确性。测得后的数值,心排出量通常以相对于体表面积来表示,即心脏指数(CI),用心排出量(CO)除以体表面积(m2)。心排出量(及心脏指数)可除以心率产生缩搏量(SV)(及缩搏指数SVI)。 三、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的定义为缩搏量与舒张末容量的比例。常计算如下:EF = DV - ESV/EDV× 100%。公式中的EF为射血分数,ESV为收缩末容量,EDV为舒张末容量。有心血管造影及心脏超声多普勒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正常值为0.55~0.75,但由核素血管造影测定值可能略有降低

第3章 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3章 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填空题1.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有静态评价法、动态评价法和______________. 2.静态评价法主要包括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收益率法、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及_______________. 3.动态评价法主要包括现值法、未来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和______________. 4.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___________. 5.投资回收期是指项目投产后,以每年取得的________________,将全部投资回收所需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 6.采用投资回收期法进行技术方案评价时,应把技术方案的投资回收期Pt 与行业规定的基准投资回收期Pc 相比较,便可决定方案的取舍,取舍的条件是_________. 7.投资收益率是指工程项目投产后每年取得的净收益与_____________之比的百分数. 8.用投资收益率来评价方案是将方案的投资收益率'Ra 与基准的投资收益率Rc 进行比较,若______________,则方案在经济上是可取的. 9.投资回收期法和投资收益率法,用于评价单方案自身的经济效益,若要评价互斥方案的相对经济效益,需采用_________________. 10.差额投资回收期是指在不计利息的条件下,用投资额大的方案比较投资额小的方案所节约的经营成本,来回收其差额投资______________. 11.差额投资回收期a P 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时,______________较优. 12.差额投资回收期的倒数称为_____________. 13.将某方案的经营成本与按基准投资收益率分摊总投资额之和,称为__________. 14.将某一方案的投资额与按基准投资回收期累计的经营成本之和,称为___________. 15.用计算费用法进行多方案经济评价和优先时,以计算费用__________.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16.计算费用法进行多方案的经济评价时的应用前提条件是:各互比方案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17.考虑__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方法,称为动态评价方法. 18.净现值是指技术方案在整个分析期内,不同时点上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基准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净现值(NPV )大于零,说明技术方案的投资获得大于_____________-的经济效益,方案可取. 20.净现值(NPV )小于零,则表示技术方案的收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净现值指标对单方案进行经济评级时,要求NP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运用净现值法对多个互斥方案评价时,如果各个方案的使用寿命相同,则____________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23.为了得到盈利额较大而投资额较少的较优方案,应用净现值法评价方案时,还应同时计算______作为辅助评价标准, 24.净现值率(NPVR )就是净现值与_____________的比值. 25.把技术方案在整个分析期内不同时点上所有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全部折算为未来值并求和,然后根据未来值之和的大小评价方案优劣,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26.对某个技术方案来说,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其净现值的大小与所选定的基准收益率n i 有关,收益率越小,则净现值______________. 27.方案在整个寿命期内使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收益率称为________________. 28.当计算出某一方案的内部收益率0i 并与基准收益率n i 比较,当______时,则认为方案可取.

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Carry over和Cross-talk 一、定义: 1. 基质指的是样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组分。如果分析的是生物样品,那么生物样品中的基质可能会增强或者抑制其响应,从而对我们影响我们检测,这就是基质效应; 2. 如果我们的线性范围很宽,ULOQ很高,那么在分析完ULOQ后,可能在系统中残留一些待测物,这样就会对低浓度的检测有影响,这就是Carry over; 3. 我们进行MRM或者SRM检测时,不同的离子通道间可能存在相互干扰的现象,这就是Cross-talk。 备注:ULOQ是定量上限,定量下限是LLOQ 二、基质效应产生的原因 MS中,一般认为可能源于待测组分与生物样品中的基质成分在雾滴表面离子化过程的竞争。其竞争结果会显著地降低(离子抑制)或增加(离子增强)目标离子的生成效率及离子强度,进而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也有人认为基质效应是由于待测组分与基质中内源性物质共洗脱而引起的色谱柱超载所致,这些成分常因在色谱分析中与目标化合物分离不完全或未被检测到而进入质谱后产生基质效应。 三、基质效应的评价方法 比较实际样品和空白溶剂在Q1SIM中的响应值。更加一个实际的方法是将被分析物的纯品加入空白基质和纯溶剂中,比较两者的信噪比。如果样品中被分析物浓度已知,则可将分析物加入纯溶剂中,使之达到与样品中分析物的浓度一样。如果样品中分析物浓度未知,或者是纯粹的无分析物的基质无法得到,则可用分析物的同位素内标分别加入到样品和纯溶剂中,比较二者响应差别。通常基质效应可用抑制系数衡量,绝大部分情况下降低信号响应,抑制系数<1,少数情况下,也能增强响应信号,此时抑制系数>1. 一般是1)用流动相配制高中低三个浓度的待测物,并加入内标,测得响应 值; 2)空白血浆提取后加入与1)相同浓度的待测物和内标,测响应值 基质效应 ME%=响应值2/响应值1×100% 这样,不同浓度的待测物的基质效应和内标的基质效应均可得到。(85%-115%之间认为不存在基质效应。) 如果是有机溶剂提取,则很简单,只要把准备作为1)组进样的溶液加到空白血浆提取吹干后的管子里,振荡离心一下进样就可以了,加入的体积就是复溶时的体积; 如果是蛋白沉淀,则复杂一些。就是待测物和内标的混合物加入相同体积生物样品基

第五章-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

第五章-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

第五章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 健康感知-健康管理型态 一、名词解释 1.健康感知 2.健康维护 3.健康促进 4.健康行为 5.健康危险因素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影响个体参与健康维护的重要因素为 A.个体的健康状态 B.个体对自身健康的感知 C.个体的年龄 D.个体的经济文化状况 2.Gordon的11个功能性健康型态中最基本的是 A.营养与代谢型态 B.活动与运动型态 C.健康感知与健康管理型态 D.角色与关系型态 3.认为自己应对自身健康负责,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健康照顾的患者属于 A.内控型控制观者 B.外控型控制观者 C.内向型控制观者 D.外向型控制观者

(二)X型题 4.影响个体健康的危险因素包括 A.年龄因素 B.遗传因素 C.生活方式 D.环境因素 E.心理因素 5.关于健康的描述,正确的为 A.健康是一种相对概念 B.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平衡状态 C.健康是自身感知的生理、心理、社会的良好状态 D.健康是指身体没有疾病 E.在最佳健康状态下也存在着疾病的潜在危险 三、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健康的概念? 2.健康感知问诊的内容与注意事项? 认知-感知型态 一、名词解释 1.感知 2.认知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感知功能评估不包括 A.视觉 B.听觉 C.痛觉 D.理解力

2.自述流利,但内容不正常,不能理解他人的语言,也不能理解自己所言,发音用词错误,严重时别人完全听不懂,为 A.运动性失语 B.感受性失语 C.命名性失语 D.失读 3.让被评估者重复一句话或一组由5~7个数字组成的数字串,为评估下列哪一项记忆功能的方法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4.评估注意力最好的方法为 A.观察 B.询问 C.体格检查 D.量表测评 (二)X型题 5.语言能力评估的方式包括 A.提问 B.复述 C.自发性语言 D.命名 E.阅读 三、思考题 1.何谓定向力,如何评估? 2.何谓记忆力,如何评估? 自我概念型态 一、名词解释

(完整版)临床检验方法评价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 目前,临床实验室中所使用的检验方法,多为常规分析方法,一般使用商品试剂,基本上可以满足临床检验的要求。由于作为常规分析方法的商品试剂种类繁多,其检验结果的质量也不相同,因此,临床实验室在建立新的检验方法时,应对该方法的基本性能进行评价,以掌握方法的特征,判断其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在选择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时,可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检验结果的可溯源性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在临床实验室中如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是每个检验人员必须关心的问题。通常,在检验过程中使用可溯源性校准品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而参加室间质评价活动,可以发现实验室结果准确性的偏倚。 检验方法学分类包括:决定性方法(definitive method ):经详尽研究尚未发现不准确度或不确定性原因的方法;参考方法(reference method ):经详尽研究证实其不准确度与不精密度可以忽略的方法;常规方法(routine method ):可满足临床或其他目的需要的日常使用的方法。 标准物质又称参考物质(reference material ),是一类充分均匀,并具有一个(或多个)确定的特性值的材料或物质,用以校准仪

器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给其它物质赋值。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一般表示为:标准值±总不确定度。“ 标准物质证书“是介绍标准物质的技术文件,是研制单位向用户提出的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称为有证标准物质(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CRM ),其特性值由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可溯源至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计量单位,且每个标准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一级标准物质(primary reference material ):稳定、均一,采用高度准确、可靠的若干方法定值,可用于校准决定性方法及为二级标准物质定值。在我国,一级标准物质是测量准确度达到国内最高水平的有证标准物质,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如:人血清无机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9135 )和血清胆固醇标准物质(GBW 09138 )。 二级标准物质(secondary reference material ):用一级标准物质校准,参考方法定值。如:红细胞微粒标准物质— GBW (E )090001 、胆红素标准物质— GBW (E )090002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溶液标准物质— GBW ( E )090004 和纯化血红蛋白标准物质— GBW (E )090011 。 校准物(calibrator ):用二级标准物质校准,常规方法定值。用于对常规方法和仪器的校准。

心功能的评价指标

心脏功能的临床估计方法有以下几种 l 体力活动试验:根据病人在日常活动后的表现,估计心脏功能心脏功能分级及其意义

简易的方法判断病人的心肺储备能力: 屏气试验: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呼吸,看最长能憋多长时间,一般憋气30秒以上视为良好。 爬楼梯试验:以平素速度和步伐,至少轻松登上三层楼而无心慌、气短等症状为正常;如果喘得厉害、面色发红、走几步就歇,说明心肺功能未达标,不适合马上手术。 6分钟步行试验: 在平坦的地面划出一段长达 30.5 米 ( 100 英尺 )的直线距离,两端各置一椅作为标志。患者在其间往返走动,步履缓急由患者根据自己的体能决定。在旁监测的人员每 2 分钟报时一次,并记录患者可能发生的气促、胸痛等不适。如患者体力难支可暂时休息或中止试验。 6 分钟后试验结束,监护人员统计患者步行距离进行结果评估。 美国较早进行这项试验的专家将患者步行的距离划为 4 个等级: 1 级少于 300 米, 2 级为 300 ~374.9 米, 3 级为 375 ~ 449.5 米, 4 级超过 450 米。级别越低心肺功能越差。达到 3 级与 4 级者,可说心肺功能接近或已达到正常。 术前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 处理方法:术前:训练咳嗽排痰——患者坐位或半卧位,两肩放松、上身前倾,深吸气后,用胸腹的力作最大咳嗽,以咳嗽时声音从胸部震动、或在房间可听到有力的咳嗽回响为有效咳嗽动作; 术后:回病房清醒后即鼓励患者主动咳嗽,有痰时随时咳出,没有痰时每2-3小时咳嗽排痰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

心功能级别EF LVEDP 休息时CI Ⅰ级>55% ≤12mmHg>2.5L/(min.m2) Ⅱ级50-40% ≤12mmHg(运动时>12mmHg)2.5L/(min.m2)± Ⅲ级30%±>12mmHg 2.0L/(min.m2)± Ⅳ级20%±>12mmHg 1.5L/(min.m2)± 1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因素心律失常种类繁多,通常可分为激动起源失常、激动传导失常、激动起源与传导失常3大类,心律失常是否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改变的严重程度受到很多因

容量反应性评估的进展

容量反应性评估方法的新进展(综述) 淮北矿工总医院重症医学科聂保忠 2012年9月 在ICU危重病人的治疗中,液体治疗是整个治疗中的基石[1]。所谓容量反应性(Volume responsiveness)[或称液体反应性(Fluid responsiveness)]是指快速输液后每搏输出量(SV)或心输出量(CO)随之明显增加的现象,但在入住ICU的危重病人中,只有约50%对容量治疗有良好的反应,即只有一半的重症病人需要补液治疗,而另一半则对液体治疗无反应并可能会造成有害结果[2]。所以ICU医生在着手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治疗时,往往首先要考虑并常常使其困惑的就是病人的容量状态,正确地判断患者的容量状态并给予及时的处理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就容量反应性评估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1. 危重病人的容量状态 临床中有三种情况需要区别[2]。第一种是因明显急性体液丢失而入急诊室的病人,由于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体征如低血压、心动过速、少尿、皮肤花斑、神志改变等强烈提示对液体复苏有良好血流动力学反应,虽然这些体征缺少特异性,但低血容量的诊断几无悬念;第二种是高度怀疑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而入急诊室的病人。Rivers[3]等强调了对这类病人最初几小时液体复苏的重要性,由于此时液体复苏常有良好反应,故不需用复杂的检查来预测容量反应性;第三种是住入ICU几小时或几天并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立即处理的病人。这时输入液体可能是进退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我们期望心脏仍有一定的前负荷储备,输液可对病人有益;另一方面,因为病人已被液体复苏过,不能确定是否还有前负荷储备,再输入液体有可能造成肺水肿,尤其在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情况下是如此。已有报道,累加的正液体平衡会增加脓毒症病人的死亡率[4],而限制性输液可缩短使用呼吸机和在ICU的时间[5]。我们所说的容量反应性的评价,即是针对这类病人而进行。目的是合理应用液体治疗,优化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病人预后。随着对容量反应性研究的深入和认识的提高,过去一些静态的压力指标如CVP、PCWP已被大部分学者认为是不可靠的[1,6],因为这些指标除受到血容量的影响外,还受到心室顺应性、血管张力、肺动脉压力、胸腔内压力、机械通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其不能如实地反映体内的容量状态。由此而转向用动态的或功能性的压力指标或容量指标来判断病人的容量反应性较为可靠[2]。容量反应性的原理可用Frank-Starling心功能曲线来解释和理解,患者对容量有反应说明其心脏处于心功能曲线的上升支,此时SV较强地依赖于前负荷,心脏尚有前负荷储备,容量负荷增加时,SV和CO会明显增加,我们称之为容量反应性好或容量反应性阳性;而如果随后心脏处于心功能曲线的平台支,心脏已无明显的前负荷储备,这时再增加容量负荷也不会使SV和CO较明显地增加,只会增加左心室的舒张压,可导致冠脉血流受阻、继发左心功能改变、外周水肿等不良后果。因此,用何种方法来判断病人的容量反应性已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2.容量反应性评估方法 2.1. RFL Rapid Fluid Loading,即容量负荷试验。为一较古老的方法,是近年讨论最多的容量判断方法之一,也是临床最常用的评价容量反应性方法[7]。SSC指南认为[8],只要临床怀疑有低血容量,即可使用容量负荷试验,方法为30分钟内静脉输入晶体液500-1000ml或胶体液300-500ml, 并认为晶体液和胶体液无明显差别,只是晶体液的量要大一些。负荷试验时,如果能得到CO、心脏指数(CI)、SV等指标,如用肺动脉导管(PAC)、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或经外周动脉连续心排量监测(FloTrac/Vigileo)等方法,则负荷试验时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虽然对判定标准各家不一,但考虑到热稀释法本身的误差在10%左右,故容量负荷试验阳性的标准应以增加>10%为宜;如果不能获得上述指标,而有CVP,可动态观察CVP的变化(ΔCVP),现

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 掌握每一种方法的含义、计算公式、适用范围、判断准则以及其优缺点。 第一节静态评价方法 ?静态评价:不考虑资金的时间因素。 一、投资回收期 1.含义 指项目投产后,以每年取得的净收益(包括利润和折旧),将全部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流动资金)回收所需的时间。 注意:规定从建设开始年算起。 2.计算公式 ?Σ(CI-CO)t=0 (3-1) 式中:现金流入CI—cash inflow 现金流出CO—cash outflow ?P t=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P t =投资总额/年净收益(年收益相等) 3.适用范围 用于判断独立型方案是否可行。 4.判断准则 当P t≤P c,则方案可行; 反之P t>P c,则方案不可行。 用投资回收期的长短来评价技术方案,反映了初始投资得到补偿的速度。 例1:某拟建项目P t=8 ?影响基准投资回收期的因素(P41); ?投资回收期的优缺点(特点)。 二、投资收益率(投资效果系数) 1.含义 是工程项目投产后每年取得的净收益与总投资额之比。 表示单位投资所能获得的年净收益。 2.计算公式 R`a=H m∕K0×100% 3.适用范围 判断独立型方案是否可行。 4 .判断准则 当R`a≥R c,方案可行; 反之R`aK 01;C`01>C`02 3.适用范围 多方案选优。 注意:必须满足方案可比的前提条件: (1)产出相等;(2)寿命相等。 4.判断准则 当P a

心功能评估

心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科在临床心脏专科的检查、诊断和心功能检查(如右心功能测定,左心功能测定、肺臂循环时间测定等)基础上,侧重心功能容量的测定,主要方法为运动试验。 (一)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在心血管疾病康复方面,已被广泛使用。许多学者认为试验不仅安全,而且提供了心脏功能容量(cardiac functional capacity)的客观指标。 运支试验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用途,见表2-4-1。 表2-4-1 运动试验在心脏病康复中的应用 一般主张急性心肌梗塞、冠脉搭桥术后等住院过程中,以及出院前评价,应用低水平运动试验;复工以及制定运动处方等心脏功能容量测定时,可以采用运动量较大的次极限量运动试验,但试验终点,不应以心率标准而以试验中出现的症状,如心绞痛、呼吸困难或运动引起血压下降≥1.3Pa(10mmHg),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为终点,此即De B’usk所主张的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其终点标准见表2-4-2。 表2-4-2 极限量、次数限量运动试验终点 低水平运动试验: 在心血管疾病康复活动早期,如AMI或心脏手术后康复,康复活动都很有限,一般都无需参考心脏功能的最高限界,不必冒次极限量运动的风险。美国至今仍有人主张在康复活动早期例如出院前后做低水平运动试验,只有在复工时才做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他们认为低水平运动试验,同样可以得到有用的资料,借以指导康复活动。具体方法如下:(1)平板试验方法应用必进的Bruce运动试验方案,颇为适合(表2-4-3)。 (2)踏车试验方法开始时按3个METs,给予功量150KPM,增至4个METs时,可给300KPM,转速60次/分,前后两次共4分钟,中间可休息2分钟。表2-4-4可供试验时参考。 表2-4-3 改进的Bruce运动试验方案

反应性物质热危险性评估研究进展_梁广荣

DOI:10.14002/j.hxya.2012.01.015 第23卷第1期化 学 研 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12年1月CHEMICAL RESEARCH hxyj@henu.edu.cn 反应性物质热危险性评估研究进展 梁广荣1,2,叶庆国1,张宏哲2,王慧欣2 (1.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 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摘 要:综述了反应性物质热危险性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方法,讨论了反应性物质热分解和热失控危险性的 评估策略,并以有机过氧化物为例简述了相关评估策略在反应性物质热危险性评估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反应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热危险性;评估;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O 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011(2012)01-0097-05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rmal risk evaluation of reactive materials LIANG Guang-rong1,2,YE Qing-guo1,ZHANG Hong-zhe2,WANG Hui-xin2(1.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042,Shandong,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afety and Control for Chemicals,Qingdao Research Institute of Safety Engineering, Sinopec,Qingdao 266071,Shandong,China) Abstract:A review is provided of the theoretical methods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for identi- fying the thermal risk of reactive materials.The strategies for evaluating the thermal decompo- sition and thermal runaway risks of reactive materials are discussed.Moreover,the applications of relevant strategies in evaluating thermal risk of reactive materials are summarized by citing organic peroxides as examples. Keywords:reactive material;organic peroxide;thermal risk;evaluation;research progress 反应性物质含有活性基团,在外界能量的作用下(加热、撞击等)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1].正因为活性基团的存在,使得反应性物质在化工、炼油等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有机过氧化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反应性物质,广泛用于合成橡胶、炼油助剂等高分子材料的引发剂、交联剂以及油品助燃剂、消烟剂等方面[2].有机过氧化物含有-O-O-键.不论是从分子结构方面考虑,还是从热动力学方面考虑,都是对热能非常敏感的反应性物质.它们在较低温度下就可能发生热分解,放出大量热量,使局部温度升高,进而促进分解反应,导致失控反应[3-4]. 近年来,随着有机过氧化物等反应性物质种类和产量的增加,它们在生产、储运等环节中发生的燃烧爆炸事故也逐年增多,造成严重损失.为保证反应性物质的安全生产和储运,应该重视对它们的热危险性评估.因此作者综述了反应性物质的热危险性评估方法及策略,并简述了它们在有机过氧化物热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 1 热危险性评估方法 目前评估反应性物质热危险性的方法包括理论方法和实验方法. 收稿日期:2011-06-12. 作者简介:梁广荣(1987-),男,硕士生,从事化工过程安全方面的研究.E-mail:processsafety.chemical@yahoo.c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