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有的艺术篆刻

中国独有的艺术篆刻
中国独有的艺术篆刻

中国独有的艺术—篆刻

不是简单地用“篆书”这一载体去刻印就是篆刻艺术。历

数历史上有建树的篆刻家,他们首先是有风格、有个性的篆书家,亦即“以我书入我印”,如:邓石如、吴攘之、赵之谦、黄士凌、吴昌硕、齐白石。

传统的篆刻艺术,它的标准是:只有在形成了个性色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篆书艺术以后,才可以催生出有个性色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篆刻艺术作品。

清代皇帝二十五宝(皇帝奉天之宝)篆刻,就是以刀代笔,

在印材上按照已经写好的书法,或画好的图像,进行刻写。它是中国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具有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篆刻最常用的字体是篆字。此外,还有隶书、楷书、行书等。篆刻的材料有水晶、玉、金属、兽角、象牙、竹、木、石料等。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石料。

中国的篆刻艺术之所以丰富多彩、流派纷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入印文字的形体美在起作用。由于千百年来的演变和发展,中国文字的书体复杂多变,具有丰富的艺术性。从体式来看,分为真、草、隶、篆;从艺术来看,各种体式又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正因为中国文字具有这些特点,才使得篆刻这门以文字书写形式为表现内容的传统艺术,有了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入印文字的采用,一般以大篆、小篆和汉篆(即缪篆)为主。

宋元之后,用字范围渐有拓宽,隶书、楷书,甚至行楷等,有时也被引人印章。即以篆书入印而言,流派印章兴起之后,所取范围也日趋广泛。诸如甲骨、兵器、石鼓、诏版、泉布、瓦当等实物上的文字,无一不在篆刻创作的文字取资之内。特别是明清之际,流派作家中的几位巨将,能成功地以自己独具风貌的篆书入印,使篆刻入印文字的借取空前广博,而这也正是形成印章各家各派的基因之一。

以真、草、隶、篆中的一种——篆书来说,就有好多门类。秦以前的统称大篆;秦统一后的文字,称小篆(即秦篆、斯篆);汉代则出现了一种专用于摹印的书体称缪篆。属大篆范畴的,有金文、石鼓文、籀文;秦篆类的包括诏版、权量书体;汉篆则还有汉砖、碑额书体。而且在篆书中,一个字往往出现多种写法,有的甚至多达百余种。但是不论篆书有多少类别和多少写法,归根结底却“万变不离其宗”。

编辑本段篆刻艺术溯源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是将汉字书法的美,与章法表现的美、刀法展现的美及金石自然美为一体,以独立欣赏的表现性艺术。

东汉官印[1]篆刻艺术从明清流派算起已有500年的历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实用艺术的表现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所以,篆刻艺术史可追溯到三千七百多年前的以青铜质为主的“周玺”时代。殷商时代,便盛行刻字艺术。

篆刻艺术与书法艺术一样,经历了一个由实用艺术转化为纯表现性艺术的历史过程。依据史料所知,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玺,大多属于战国时期。古玺分官、私两类,当时不分尊卑都称为玺。古玺是由专门工匠制作,或凿或铸,玺文精细,章法生动。玺文分朱文和白文两种,其特征是:朱文玺边栏宽阔,白文玺有界格。内容有官职、姓名、吉语和肖形图案等。古玺的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和其他各种异形。

古玺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做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反映了社会实用生活习俗和朴素的审美价值观。在河南安阳殷墟曾发现3枚类似的实物,据此有人推断古玺的起源当在商代,但尚须进一步探讨。

前三方只有图案记号,第四方为战国古陶文“甘司徒”。

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称玺,一般人的则称印。秦印文字是秦书八体之一的摹印篆,与秦小篆相近,印文庄重秀丽。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和“田” 字格,在长方形印上加“日”字格,是秦印显著的特点。秦印除官印、私印之外,还有以成

语入印的,这种表现形式是后世闲章印的先导。

汉代是玺印发展空前辉煌的时期,更明确约定除帝王印仍称玺外,其余都称印。在官印中有的称章或印章,私印中有的称信印或印信。现在通常使用的印章一词,即来源于此。汉印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以前都更为丰富,以缪篆体入印,这种字体与汉代隶书的兴起有关系,结体简化,笔画平整方直。汉印中还有以鸟虫书入印的,装饰性很强,是古代的一种美术字体。

汉印分铸、凿两种。西汉印章多为铸造,其中以新莽时期的印章制作最为精美。

东汉印章以凿印最有特色。因社会动荡,战乱不已,文武官员常调动,封拜频繁,印章来不及铸造,就在印坯上临时刻凿,印文不加修饰,便为急就章。

汉代铸印庄重雄浑,凿印健拔奇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都对后世的篆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古代使用玺印时还出现一种封泥,又名泥封。封泥初发现时,曾被误认为印范,其实是玺印使用时留下的印蜕。在纸张未发明以前,古人多在简牍上书公文、记帐目、写书信等。在简牍的递寄往来中,为了严守机密和防止杜伪,故在简牍的绳结处加上软泥,然后钤盖玺印,这就是所谓的缄。古时一些物品的封缄也是使用这种方法。由于玺印在泥上的挤压,封泥形成了宽边和套边,白文玺印在泥上钤盖后还会出现翻“白”成“朱” 的特殊效

果,不刻意地表现了古拙厚重的艺术特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印章,基本上是沿袭汉印的形制。纸张普遍应用,开始使用朱砂调制成印泥,封泥之法废止。因此,用新的印泥来钤盖印章,这就是所谓的“濡朱之制”。

隋、唐、五代直至宋、元时代官印,印面增大。各兄弟民族也效法汉字书法用于官印,印文曲屈回绕,借以填补印面的空隙。但到了宋代发展成为九叠篆,却失去了传统篆书的优美法度。

隋、唐、宋、元时代,书法绘画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出于鉴藏书画的目的和书画家在作品上钤盖印章,从而收藏印、斋馆印和闲文印盛行,这是实用的玺印向篆刻艺术发展的重要环节。印章与书画有机的融为一体,印章成为具有文学含义的欣赏艺术,与诗、文、书、画交相辉映,称为金石书画。此外,中国最早印学理论著作《学古篇》、《宣和印史》、《集古印格》、《啸堂集古录》等对古代玺印都有辑录。书画家赵孟頫以擅长刻圆朱文而著称,为历代后人所效法。

宋、元的很多私印,出自文人之手,很有艺术性。宋代朱记印和元代花押印,非常富有特色,它以用隶书、楷书入印,是后世篆刻家普遍重视的印章范体。

古代玺印制作须出自专门的工匠之手,所用的材料质地,多为金属和玉石等。这些印材虽有耗损极慢和垂诸久远的优点,但硬度高,坚涩难刻。早在古代的玺印中,曾发现有石质印章,

在唐、宋私印中也有石刻的印章。据传元末画家王冕最早采用花乳石来刻印,及明代文彭用灯光石(即冻石)刻印,就为文人和艺术家用刀刻印开辟了新的天地,为篆刻艺术发展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

篆刻流派形成于明代中叶。此时印章从实用品、书画艺术的附属品,而发展成为独特的篆刻艺术品。篆刻一词原为比喻书写篆字和精心为文,“篆谓篆书,刻谓雕刻文章也”。汉扬雄《法言》一书中说“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指谓作赋修辞时苦心孤诣地雕章琢句,以后演变成镌刻印章这一艺术的名称。

篆刻艺术明清两代之际好手如林、派别繁多。篆刻流派一般是以篆刻家的籍贯、姓氏、师承关系及活动区域来命名的。明代中叶到晚清近500年间,出现了篆刻艺术繁荣时期。

明代文彭是书画家文徵明的长子,尤以篆刻擅名当代。他继承与创新篆刻艺术,被后来篆刻家奉为篆刻之祖。他圆珠文印,参以小篆结体,秀丽典雅,最有特色,刀法明快自如,章法安排颇具匠心。

他以“六书为准则”的主张,至今仍是篆刻家所遵循的法则。由于文彭的倡导,篆刻艺术“一时靡漫,畅开风气”。文彭被称为皖派。在皖派中的篆刻家还有归昌世、李流芳、程邃、朱简、苏宣等人。与文彭齐名的何震,(文彭的学生)被誉为“法古而不泥古”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很大。何震一派

被称为徽派。属于这一派的篆刻家有王声、董涧、沈风等人。明代汪关自创白文刻意仿汉,各树一帜。

明代文彭《琴罢倚松玩鹤》、何震《听鹂深处》为代表作品。清代金石学盛行,以及历代金石文物的大量出土,不少学者致力于这些文物和古代文字的搜集、研究、著述和流播,因而扩大了篆刻家的视野。

清代初期篆刻以程邃最为出色,他篆刻能“力变文(彭)、何(震)旧习”,富有创造性。他的白文印师法汉印,厚重凝练;朱文印喜用大篆,离奇错落,奠定了皖派的基础。

清代中叶篆刻艺术进入兴盛时期,高凤翰、汪士慎、巴慰祖、董洵、胡唐等人的篆刻都能自出新意和富有个性。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当属丁敬和邓石如。借古开今,成为浙派的开创者。

这一流派又经后继者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8人的继承发扬,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篆刻流派。这8位篆刻家也称为西泠八家。

编辑本段篆刻艺术赏析

深入浅出、溯流求源

印章一道,始于殷商,兴于秦汉、盛于明清。篆刻印章的鉴赏,简言之,宋元以前以时代论风格,明清以后以流派论成就,重在个人风格。作为篆刻艺术欣赏的前提,我们应遵循“深入浅出、溯流求源”的法则。我们所欣赏的篆刻艺术,从

表面上、视觉上感受到的是一枚枚朱红的印迹。然而它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渊源,它集中表现了中国书法、印学学理、特殊的材质等诸多内容,而后由特殊的人枛枛有着较高的传统艺术修养以及印学修养的人充当主体,使这种形式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审美行为。透过印章的表面,体现出中国艺术家博大精深的审美精神与审美情感,辐射着中国艺术之魂。所谓深入浅出,就是要先从识别中国古文字起,特别是识别篆书字体、结构,观摩陶器花纹枛枛铜鼎器铭文枛枛秦砖汉瓦、封印枛枛竹简枛枛碑文古玺等作为提高欣赏能力的知识积累,培养艺术欣赏的兴趣。因为印章的出现,最初并非因为可爱好玩,而是因为有用。从殷商交换的凭证,到秦汉时代政治权力的标志,它的功能是实用的。唐宋之际,收藏风兴起,于是出现了签藏印、斋馆别号印等,印章似乎跻身于审美领域了。印章发展到明清之际,形制日趋完善,但篆与刻还是有分工的,明代文彭的出现,起到主导由艺术家代替匠人的作用,自篆自刻,跳越了艺术创作的龙门,悠然腾身于诗、书、画之间,在操作上完成了从篆到刻一气呵成的直接创造;在性质上实现了从实用到赏玩的价值转换,从此,篆刻以纯艺术的身份参与到我国的审美历史中。可以这样认为,印章的历史,始于殷商;印学的历史则始于明代的文彭。文彭之后,我国的艺术领域中才有了一个新的独立学科枛枛印学,方才有众多的痴痴耕石的篆刻家,使印章这古老之树春

意盎然。

赵孟頫作品[2]既然篆刻进入到艺术领域中,那么它的艺术价值就必须具有欣赏性,即“可爱玩”。一方好印必定要“耐玩”才行。而“耐玩”的东西不仅要美,更要有“气味”。绘画求“气韵生动”,而印将“气”、“韵”都落实到“味”上。具体的讲落实到篆与刻的两个过程之中,我们欣赏一方印章,不在乎是闲章还是官印,不在乎是吉语印还是鉴藏印,关键在于:印文、章法、刀法这些要素,因为由此可见到作者的天赋与修养功底。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篆刻的欣赏要从溯流求源入手,即从了解,认识汉印开始。一般来讲,自刘邦兴汉至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印章从风格到采用的字体,无论形式、内容变化都不大,根据近代印人的习惯,就形而论,一概视为“汉印”。汉印的艺术风格和特征表现在:1、逐渐取消了印的界格;2、印文使用了形体屈满、方正、线条平直、变化有致的缪篆。通过笔画的申张、盘回、增减、挪移、穿插、变形等不同的处理设计,把印面上没有界格的大小、长短和方园不等的印字,根据印的不同形状调理得非常妥贴。3、在一方印章中篆法是表现章法的主要组成部分,使汉印成为肥不臃肿,瘦不枯槁的形态。展现出一副布局严谨、布白匀称、虚实均衡、气势雄壮的构图。通过掌握上述汉印的特征,

增加了欣赏水平,最后归纳为鉴赏三部曲,即书法、刀法、章法。概括的讲,欣赏篆刻作品,章法是关键、书法(指篆书)是基础,刀法是技巧。优秀的篆刻作品,首先在视觉上给人的印象是章法即朱白分布,文字结构与整个印文的会意贯通。从其中可以透射出作者的审美观和创造才能。可以说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篆刻家的艺术素养及悟性跃然纸上。这样的作品,其章法、

书法、刀法所蕴含的内质就高,风格也就传统、独特,形式上也就耐人寻味,因而有着源源不竭的生命力。

超凡脱俗,返璞归真

在艺术发展史上,无数事实表明,智者对美的感悟力都是相近的。在基本掌握了篆刻作品的欣赏能力之后,如何深刻理解篆刻作品的功力及内涵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由于“诗、书、画、印”被称为中国艺术的四绝,所以对印章的欣赏就要扩大提高理论水平,即不但要从印章的表面形式探讨技法、章法,还要借鉴,学习其它艺术的欣赏方法,如观摩书法、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要阅读这些

诸如“篆刻学”、“汉印文字徵”之类的专业书籍,藉以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素质,达到超凡脱俗、返璞归真的境界。所谓超凡脱俗,就是在欣赏印章时注意到作品的情感空间;是浑厚、雄壮还是萧散、悲切,是紧张凝重还是轻松、自由。能够看出作品由疏缓到急促的流变,由外到内的、骤然的、活动点

与静态块面的波动,而最终归向原始情感。沃尔特·佩特曾说“所有的艺术都在不断地向着音乐的境界努力”。当时间形式

由远近不同的跳跃,表现为有规律的节奏;空间形式由粗砺与优雅、不安与宁静的组合演变为对称、呼应的节奏,我们的美的感受则极为

自然地由对音乐的感受移向对装饰趣味的感受。它不但唤起了视觉的欲望,更激发了大脑思维的欲望,从而触发引导读者的艺术想象。这样的作品就达到了“取精用宏、印外求印”

的新境界,完成了“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的创

作过程。这一最终结果也就是篆刻艺术在进行冷静的思考后,通过艰难的风格蜕变周而复始,返璞归真的历程。

综上所述,篆刻艺术的欣赏,已经涉及到了印章艺术的实质,并以汉印为例,分析了构成汉印艺术的一些基本特征,使人们认识到篆刻何以具有深厚质朴美的原因所在,完成了印章的审美过程。总之,篆刻艺术作为一门专门艺术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得

到国内外众多爱好者的欣赏,为了便于理解和欣赏,现将篆刻艺术作如下归纳,作为共同的探讨。

仔细写印,结构严紧。疏可跑马,密不容针。方中有园,运刀稳准。外柔内刚,绵里藏针。肥不臃肿,瘦中有筋。宁拙勿巧,浑厚圆润。快狠奏刀,痛快漓淋。不加修饰,自然天真。小玺神定,巨印雄浑。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编辑本段篆刻艺术技法

篆法、章法和刀法是构成篆刻艺术的主要条件。明代朱简在《印章要论》中说:印先字,字先章;章则具意,字则具笔。刀法者,所以传笔法者也。所以篆刻要成为一件艺术品,三者必须具备,而篆法、章法和刀法,相互有密切关系,形成一件艺术品的整体。

李岚清制作印章

篆法

篆法传统印章文字主要用篆书,所以称为篆法。其实是印章文字的书法。古代印章,古□用大篆、汉印用缪篆(一种笔画屈曲缠绕的篆书),也有用鸟虫书。宋元以来多用小篆,还有一种将篆书笔画折叠均匀,填满印面,称为九叠篆。近代有用隶书、草书、楷书入印的。镌刻印章,必须识别字体,尤其是篆书,要了解字体的源流、文字的结构规律,才能将文字正确地组合在印面中,不致在文字上造成错误。其次,镌刻印章,必须有书法艺术的修养。明清著名篆刻家,大都是书法家,他们讲求以书入印,要求刀中见笔,笔中有刀,刀笔相生,因而使篆刻融化书法,借以增添无穷的意境和趣味。

章法

章法印章文字的安排和布局,即所谓分朱布白。印章在很小的范围,

李岚清制作印章“和谐社会”以不多的文字,表现其艺术魅力,因此要求文字富有变化,其布局要丰富多采而有艺术性。印章的布局大致分虚实疏密、欹侧均衡等艺术规律。其运用作者往往以增减、屈伸、挪让、呼应等方法来处理。清代篆刻家将虚实疏密关系总结为疏可走马、密不通风、计白当黑等布局规则。即借虚以见实,以虚衬实,虚实相生,以得到意境深邃、回味无穷的效果。欹侧均衡是在参差欹侧的变化,求匀称的效果,欹侧与均衡是相反相成的,即所谓欹正相生。要达到欹正相生的效果,布局时必须注意轻重、起伏、呼应、离合的关系,使参差不齐中求得统一和谐。章法除利用文字的安排外,还可利用笔画的粗细肥瘦、边框栏格的安排以及击边的方法使其有残缺趣味,来处理布局的变化。

刀法

[3]刀法篆刻家凑刀于石面,下刀的方法不同产生刀痕的面貌也不相同,所以刀法可以增加篆刻艺术趣味。明清著名篆刻家无不重视刀法,明代朱简《印章要论》说:“吾所谓刀法者,如笔之有起伏,有转折,有缓急,各完笔意,不得孟浪”。古人镌刻印章用刀如用笔,以刀代笔,所以刻印刀又称铁笔。古代论印的著作将刀法分为:单刀、复刀、反刀、飞刀、涩

刀、舞刀、切刀、留刀、埋刀、补刀等。也有将它分为:正入正刀、单入正刀、双入正刀、冲刀、涩刀、足刀、留刀、复刀、轻刀、埋刀、切刀、舞刀、平刀等。近代篆刻家邓散木认为上列这些刀法,有的成理,有的不成理,如果实际运用,则须因时制宜,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刀法因人而异,由于派别的不同,在用刀上也有差异。清代皖派篆刻家善用冲刀,线条挺健,刀笔相融,流畅自然,线条风格流动奔放。浙派篆刻家喜用切刀,刀痕顿挫起伏,沉着痛快,线条风格生拙古朴。刀法的讲求,是印章迈进篆刻艺术时代的一大特点。[4]

款识

款识篆刻艺术的附度部分。刻在印侧的称为边款或旁款,刻在印章顶端的文字称为顶款。秦汉和秦汉以前印章,未发现铸刻有款识文字。隋代官印,有在印背加刻铸造年月日的,世称背款,应是最早的印款。篆刻家在印侧面刻款识文字,始于明代。印款除刻作者姓名和镌刻时间外,还有题识其他词句,很像中国画的题跋。款识的书体有楷、草、隶、篆、行书等,此外还有刻图像的。文字有阳文、阴文,初期刻法用双刀,以后大都单刀直下,风格各不相同。印款本身也是艺术品,它和印面篆刻可互相争辉,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趣味。[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2014新版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简介:《书法与篆刻》是美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讲授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其中包括书法的用笔、结构、章法,篆刻的基础理论,作品欣赏以及工具运用等。使学生对书法与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直观的了解。能够把握书法与篆刻的艺术特征与文化特征,掌握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本技能与基础临摹训练。 2、课程编号:452033 3、英文名称:Calligraphy and seal carving 4、开课学期:第3学期 5、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其中讲授10学时、技能训练22学时, 6、课程性质:必修课 7、考核方式:考试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书法与篆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本理论及楷书的基本笔法、结字特点与章法特征等书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自行完成篆刻艺术的印稿设计并进行简单的篆刻作品创作;本课程针对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努力使学生能够胜任基础教育中书法与篆刻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达到师范生“三笔字”中毛笔字训练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技能训练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书法与篆刻 2 书法篆刻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书法篆刻的基本概念,理解书法篆刻艺术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特质。 【阅读参考资料】(提供帮助学生理解、拓展知识的学习参考材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二)第二章、基础技法(4学时) 【教学内容】 1文房用具 2执笔方法与姿势 3用笔 4临摹的方法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书法的基础技法,包括文房四宝、用笔与临摹的基本常识。 【阅读参考资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三)第三章、篆书与篆刻(4学时) 【教学内容】 1篆书概论2篆书的流派与书家3篆书的临习4篆刻工具的使用5篆刻基础常识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篆书书体的基本常识,包括字体的发展和书体的演变,并掌握篆刻的临习方法及基本常识。 【阅读参考资料】 1、《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2、《明清篆刻》系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6月 (四)第四章、隶书(4学时) 【教学内容】1隶书概论2隶书的风格与流派3隶书经典作品举要4楷书勤礼碑临习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隶书书体的风格特点并了解临习方法,熟悉隶书经典作品,了解《勤礼碑》的用笔特点,掌握基本笔画的笔法特征。 【阅读参考资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颜勤礼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8月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教案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书法和篆刻作品,了解重要的书法家和流派,了解中国文字的源流以及书法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书法和篆刻艺术的不同流派及表现形式;对书法作品的美术现象进行简短的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 3、情感目标:对书法作品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认同感,关注和尊重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形式、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了解中国文字形成的源流和发展的历史,领略文字书写的艺术美,认识书法艺术与一般文字书写的区别。 教学难点: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特征,理解书法艺术的形式美和造型美。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教材。 学生用具: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引入新课:(5分钟) 1、直接板书课题:书法的艺术欣赏(板书)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通过阅读,粗略了解本节课主要内容。 2、提问:今天我们着重学习书法。什么是书法?为何称之为一门艺术?书法:“书”中国文字;“法”是书写者内涵、性格、精神的一种体现,一种书写文字的方法,即书写方法。(板书)为何称之为一门艺术?写字是艺术,可是,写字却不一定是书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这是人类艺术产生的极源。同样人们在书写活动中,也有美的追求,希望把字写得漂亮,而这种对美的追求以前是处于本能,后上升到自觉的一种行为,所以产生了书法这门艺术。本课主要从文字的书写形式美的角度去欣赏、分析、评述一件书法作品,让学生认识汉字的源流,字体的

书法篆刻艺术欣赏

书法的艺术欣赏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以欣赏、分析、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对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展开研究、分析、讨论、评述,增加学生对书法与篆刻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锻炼学生用语言和文字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的能力。对习惯于欣赏纯具象美术作品的学生而言,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完全是具象与抽象合二为一的统一体,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对其的学习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书法与篆刻的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运用笔画、结构(结体、章法)、墨色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的书写汉字的艺术样式。 书法与篆刻是视觉造型艺术,是以汉字形体为审美意味表现的媒介、载体,它不直接模拟客观物象,不再现、反映具体的自然、生活场景,具有抽象性的造型特点。 书法与篆刻不同于具象绘画,不模拟、再现客观物象,它又不同于纯抽象绘画,脱离文字结构形式。 书法与篆刻艺术形象是“形”、“势”、“义”统一的文字造型形象。其“形”是以汉字形体为基础的抽象形象。汉字形体具有丰富多样的造型审美条件,书法文字形象是具象与抽象的统一体。其“势”决定了书法形象的时序性定向连续空间。书法的空间形式具有时间性、运动性,书法造型结果凝结着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过程性特征。其“义”使书法形象成为形、义兼备的综合审美形态,字义因素对书法造型形式和审美情感内容产生极大的影响,书意与文义的和谐统一是书法美的理想状态。 书法与篆刻以汉字为表现载体。汉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字体不断演变,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 课文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书法艺术作品欣赏。书法作品展示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的精品供学生欣赏,并对八种字体的演变及艺术形式、艺术特点等作了概括的介绍。第二部分为篆刻艺术作品欣赏。课文对篆刻的意义、篆刻艺术的沿革作了概括性的介绍,并展示了各朝代的、各种风格的、不同形式的篆刻艺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本课学习内容表现形式为学生常用的文字书写,学生最为熟悉。但作为一门艺术,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文字的书写形式美的角度去分析研究、欣赏评述,让学生认识汉字的源流,字体的演变,帮助学生从美术的角度认识书法和篆刻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非孤立地形成和演变,而是历史文化的凝缩和表现,是中

《中国书法与篆刻》教学设计

中国书法与篆刻 ●课程意义:书法和篆刻是中华名族悠久的文化艺术,艺术价值非常高,生活气息也很浓厚。其学习主要有实用和欣赏两方面的意义,同时还融入立德树人,陶冶情操,强健身体,启发智慧等多方面的意义,而对其的学习不尽是继承先辈的丰富遗产,且是对中华千年艺术文化深厚底蕴积淀的感知体会,是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学生的对书法及篆刻的认知面比较窄,知识不丰富,知识概念化,但他们还有自己的,不是很成熟的审美认知。只要善加引导, 得当,得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见解,敢于实践、多学实练,在交流中培养起自信的书写能力,主动的求知欲望,科学的学习能力,让其浅显的认识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渐渐加深与完善。 ●设计理念:根据诱思探究性学习方式:“自觉创情境,始终含情意,体验为红线,实践为实战,思维为主攻”。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书法篆刻学科特点,设计诱思:用眼睛欣赏书刻美——用心感受书刻美——用语言表述书刻美——用双手实践书刻美——用心创造书刻美。充分利用有效教学手段,制作声情并茂的情境课件,运用动感画面,情景音乐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以实践演示、现场教学的教学模式,设计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轻松且具探索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实践探究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取知识,从而突出主体地位,实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观。 ●备课资料:教科书、教参、书法篆刻相关书籍材料、演示材料、作品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课时:4课时(自我调整) ●授课类型:新授课鉴赏课实践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双向目标: (一)、书法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的发展脉络,认识中国书法的艺术形式特征。 2.认识书法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3、学习书法的执笔法、基础运笔方法。 4、学写书法的姿势,书法的运腕。 5、书法学习如何选帖临帖。 6、书法的演变过程、五大书体、重点讲析篆书。 7、经典大师及作品赏析,实践演练。教师指导。 (二)、篆刻教学目标 1.了解篆刻的发展脉络,认识中国篆刻的艺术形式特征。 2.认识篆刻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3、学习篆刻的刀法技法、篆刻基本步骤。 4、学写篆刻的姿势,篆刻注意要点。 5、篆刻学习如何选帖临帖。 6、经典大师及作品赏析。 7、实践演练。教师指导。 ○能力双向目标:了解书法篆刻教学是以传授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为内容,学习其表达形式及笔墨意境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烈感染力。了解其在世界艺术领域里所具有的特有魅力。从而热爱、继承发展中华文化。在掌握书法、篆刻的艺术表现的过程中,寻找适合于抒发自己情感的表现手法。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艺术风格的中国书法作品的感受,分析、理解,引导、培养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感悟与理解。 ○情感双向目标:通过学习从审美的角度提高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以及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的浓厚兴趣。 ●教学手法:因书法、篆刻的学科专业性较强,学生接触的较少,教学时教师应结合书法、篆刻作品作深入分析,结合多媒体,通过直观演示进行教学,运用启发引导、讨论交流、概括提炼、激发兴趣,正面讲

书法篆刻艺术资料

《书法篆刻艺术》

“抒性情”人格艺术的不同表现:1、王羲之:飘若浮云,蛟若惊龙、俊逸内敛2米芾:八面出锋3、王铎:连绵奔放;4颜真卿:浑博开张 用笔:1、王羲之提出“侧笔取势;2、方笔:阳刚:放纵:露锋3、圆转:阴柔;收敛;藏锋(阴阳调和,中庸为美,与传统道家的中庸调和思想契合。 三、书法的人文精神及哲学内涵 1、实质:人的思维、精神、性情、习惯、情感等综合状态的表现, “独立的艺术语言” “以书寄情”表现为一种纸张上呈现的特殊意境,为观者提供一个广阔的审美空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小楷、细腻、精微;草书豪放绵延;隶书天骨开张等,均为“人格的写照” 2、综合状态:“人品”“品质”“人品与书品合一” 1、生理状态(物质层面) 〖1〗年龄(1)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期,手指肌肉不健全→生、拙、笨、难看→天真、无知、幼稚、无心机、不遮掩 (2)青年:蓬勃、有朝气;心智健全、思维独立(讲才气、积累人生经验、悟性)、有追求、理想、抱负→张扬、自由、奔放、个性→有理想、敢破敢立、无畏、锋芒毕露、易轻浮 (3)老年:生理迟暮期;心性内敛、沉稳包容、智慧(讲学养、才学兼备、鸿儒饱学→自然上升至高的艺术境界。长寿时间积累→返朴

归真(内敛、浑厚、老辣→人生经验丰富、多理解、思想深刻。〖2〗肌体状态 (1)健康:生命力旺盛、有朝气、积极、鲜活、强烈 (2)病态:生命力衰弱、无朝气、消极、孱弱 2、心理状态 〖1〗感性→情绪化、宣泄、抒情、昂扬、悲愤 (1)《兰亭序》抒情怡性、感悟人的生死价值、意义。 (2)《祭侄文稿》发泄悲愤。痛斥奸权 〖2〗理性 (1)胸襟:宽广、狭隘、“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音稀声”; 庄子《逍遥游》胸襟、想象力“鹏程万理”鲲、鹏 (2)个性:个体差异、千人千面、不可重复、如:毕加索抽象艺术(3)修养:文化底蕴、个人经历、“文化”→“文而化之”,思考、善悟、变通、活用 (4)学识:知识面宽广、触类旁通 (5)世界观:价值观、判别是非的标准、人文思想、理念(个人审美情趣)体现一个人精神追求的高度,巧→拙:美→丑;《巴黎圣田院》表象→实质(简单、外在的漂亮是短暂的如:外貌、刘文西)厚→薄 性情、性格、习惯(惯性思维、技法的惯性) 书写艺术→回归至人性抒发的层面 3、审美

资料《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张玉金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书法与篆刻 2.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calligraphy and Seal Carving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4.适用专业:美术学师范专业本科 5.总学时:36学时 6.总学分:2学分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书法与篆刻是植根于中国文化沃土而在世界艺术之林独领风骚的艺术形式,更是热衷于中国文化的文人雅士,以及各阶层的广大民众情有特钟的艺术形式.其与中国文化,举凡宗教,哲学,艺术,文字,训诂,甚至政治,法律等诸多方面,均有非常广泛的密切联系.特别是与中国绘画的联系,更可谓舍之则失.因此,作为学科,其非对于从事艺术研究,创作考古等专业的人士不可稍怠;即使是对于上述各项的业余学者,亦属不可偏废的学习内容. 文字是中国书法,篆刻创作的根据.因此"文字学"便成为学习书法,篆刻必修的基本学科.书法,篆刻作为使文字发挥其功能与得以广为流变的重要形式,必须建立在能够正确地运用文字的基础上,才能使艺术形式趋于完善.所以,通过教学必须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汉字的产生,以及形态衍变的历史脉络.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地运用文字进行创作.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书法,篆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导致风格变化的各种因素,从中寻找可以借鉴的艺术精华,变古开今,拓展书法,篆刻创作的空间.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研究书法,篆刻的一般方法,明确书法的基本笔法与篆刻的基本刀法的名,实由来. 采用临摹与创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练习基本技法的同时,掌握创作的一般程序与基本方法. 三,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小计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文字与书法 2 2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书法,印章 2 2 第四章

[篆刻,平面设计,形式]篆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篆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篆刻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从古至今一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篆刻与文学、书法、国画等领域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自古文人雅士“诗书画印”样样精通才能称之为才子,一幅作品“诗书画印”样样都有,并且协调搭配才能称之为优秀的作品。篆刻艺术中篆法、章法、刀法诸要素在方寸之间能够达到和谐统一的才能视为上品。章法是研究印文的布局排列,而这些布局方法与现代平面设计的编排表现方式有很多共通之处,值得研究和比较。同时,对传统印章元素进行研究有利于艺术家理性的掌握和欣赏篆刻艺术。本文重在探索篆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这将为现代设计的设计理念和造型语言提供有益补充,对研究传统篆刻艺术以及对传统篆刻艺术的元素进行新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篆刻艺术;表现形式;平面设计;应用分析 1 篆刻艺术发展简况 篆刻艺术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自起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当属战国、秦汉、魏晋时期的篆刻发展最为鼎盛,材质多种多样。对玉、金、银、铜、兽骨、牛角、象牙等的运用比较常见,自此之后由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演变,篆刻在唐宋时期曾走过下坡路,直至明清时期,篆刻发展才再次回到一个高峰,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诗书画印的结合达到空前的和谐统一,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体系。 2 篆刻艺术表现形式 书画讲求章法、治印亦然,讲求经营布局之势。篆刻必须了解篆书并考究篆书的正确写法,然后依据印文字形来设计安排。篆刻中文字的布局要讲求疏密关系、讲求平衡、协调、注重朱白对比等诸多因素。可因地制宜地改变字形大小、疏密、偏旁部首,或合并笔画或分离字形等,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具有强烈的装饰美感,追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艺术效果。印章方寸之间包含了篆刻的布置,印文有一字成文、二字成文、三字至九字成文者,章法不一,但均体现了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统一等形式美法则。 2.1 对称与均衡 篆刻中对称包含上下、左右、斜角对称三种形式,为达到对称效果,有的字将笔画直接设置为边框。或将字位置加大,占据一半的位置,并将文字的笔画当作边框进行处理,更加生动灵活。大多数篆刻家在印文的设计中为达到印面文字之间的均衡效果,往往将笔画多的字适当加长或加宽,笔画少的字,使其缩窄或变小,使印文顾盼有情,互相对应。有些上下或左右结构的文字设计出的印文并不美观,可以对文字偏旁部首或结构进行处理。可以根据异体字的写法,将偏旁部首进行错位,对整个文字的造型进行改变,让印面变得鲜活、生动。 2.2 节奏与韵律 在一些闲章的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见同一方印中两个字同时出现的情况,也就是叠字。为了避免印文的字形重复,可以把第二个叠字部分写成“=”。有时候也会遇见印文字数多的

[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精选] 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精选] 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精选的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些书法作品。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精选,希望对你有用! 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精选欣赏 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精选图片1 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精选图片2 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精选图片3 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精选图片4 书法中欧阳询用笔论 有翰林善书大夫言于寮故无名公子曰:自书契之兴,篆隶滋起,百家千体,纷杂不同。至于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惟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然去之数百年之内,无人拟者,盖与天挺之性,功力尚少,用笔运神,未通其趣,可不然欤?公子从容敛衽而言曰:仆庸疏愚昧,禀命轻微,无禄代耕,留心笔砚。至如天挺、功力,诚加大夫之说。用笔之趣,请闻其说。大夫欣然而笑曰:此难能也,子欲闻乎?公子曰:予自少及长,凝情翰墨,每览异体奇迹,未尝不循环吟玩。抽其妙思,终日临仿,至于皓首而无退倦也。

夫用笔之法,急捉短搦,迅牵疾掣,悬针垂露,蠖屈蛇伸,洒落萧条,点缀闲雅,行行眩目,字字惊心,若上苑之春花,无处不发,抑亦可观,是予用笔之妙也。 公子曰:幸甚:幸甚:仰承馀论,善无所加。然仆见闻异于是,辄以闻见便耽玩之。奉对大贤座,未敢抄说。大夫曰:与子同寮,索居日久,既有异同,焉得不叙?公子曰:向之造次,滥有斯言,今切再思,恐不足取。大夫曰:妙善异述,达者共传,请不秘之,粗陈梗概。公子安退位逡巡,缓颊而言曰:夫用笔之体会,须钩粘才把,缓绁徐收,梯不虚发,斫必有由。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壮则口吻而口口,丽则绮靡而消遒。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同鸾凤之鼓舞,等鸳鸯之沉浮。仿佛兮若神仙来往,宛转兮似兽伏龙游。其墨或洒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势,随其变巧,藏锋靡露,压尾难讨,忽正忽斜,半真半草因。唯截纸棱,撇娘密绍,务在经实,无令怯少。隐隐轸轸,譬河汉之出众星,昆冈之出珍宝,既错落而灿烂,复逯连而掃撩。方圆上下而相副,绎络盘桓而围绕。观寥廓兮似察,始登岸而逾好。用笔之趣,信然可珍,窃谓合乎古道。 大夫应声而起,行吟而叹曰:夫游畎浍者,讵测溟海之深;升培塿者,宁知泰山之峻。今属公子吐论,通幽洞微,过钟、张之门,入羲、献之室,重光前哲,垂裕后昆。中心藏之,盖棺乃止。公子谢曰:鄙说疏浅,未足可珍,忽枉话言,不胜惭惧。 感谢您的阅读!

中国文韵 篆刻艺术发展简史 历代篆刻名家 图

中国文韵之篆刻艺术发展简史历代篆刻名家图 篆刻解读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篆刻的「篆」字,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用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为“竹”。其

实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了秦始皇时,将全国书体作综合整理,书分八体,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书时,称为“缪篆”,从此便明定篆书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体。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也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而此治印之学也有人直接称为“刻印”、“铁笔”、“铁书”、“刻图章”等。 篆刻历史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发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末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明清以来,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艺

书法篆刻艺术

《书法篆刻艺术》 撰写人:童辉 <第一章> 书法艺术概述 <第二章> 楷书的源流及历代书家、代表作品<第三章> 楷书基本用笔

<第四章> 常用的基础笔画演示 <第五章> 楷书的用笔技法 <第六章> 欧楷的结体规律与节奏的审美 <第七章> 1、行书体的简要介绍、《兰亭序》文本解读 2、行书技法基础。 <第八章> 行书技法用笔 <第九章 > 行书各时期名家简介 <第十章> 书法史汉字书体演变简史(一) <第十一章> 汉字书体演变简史(二) <第十二章> 章法的美学意义及形式介绍 <第十三章> 书法欣赏的标准与书学审美 <第十四章> 篆刻的基础知识 <第十五章> 篆刻的刀法 <第十六章> 书法欣赏与学书修养 殷朝文字赏评 硬笔书法技法1 硬笔书法技法2 3硬笔书定分布规则 <第一章> 书法艺术概述 一、书法的概念与人文内涵; 1、定义:(1)"书"中国汉字;"法"书写汉字的方法;即写字方法 (2)哲学化的概括为:书写者人格精神、情感的完整体现。 它是书家修养、个性、才情、精神追求的物化载体。 2、特征:中西方思想,美学方面的比较"抽象的线性表现" "工具"决定书写性质:(1)笔、墨、纸、砚:"柔"、" 黑与白"简洁生动概括(2)硬笔:"硬性"单一、符号简单、强调形式,如拉丁字母大小写,黑体,罗马体。 符号形式:(1)中:真、草、隶、篆,形式丰富多样 (2)西:拉丁字母,符号形式单一 作品形式:(1)中:斗方、条幅、扇面、对联、条幅 (2)西:单一 3、三要素:(1)笔法:用笔之法(2)间架:结体、造型(3)章法:形式布白的规划设计书法的书写载体:→汉字(超方音,具有超越方言障碍的交流功能) 三要素(性质):书法与东方意识,是书法的录魂;抒情性;传统文化思想的物化载体。"抒性情"人格艺术的不同表现:1、王羲之:飘若浮云,蛟若惊龙、俊逸内敛2米芾:八面出锋3、王铎:连绵奔放;4颜真卿:浑博开张 用笔:1、王羲之提出"侧笔取势;2、方笔:阳刚:放纵:露锋3、圆转:阴柔;收敛;藏锋(阴阳调和,中庸为美,与传统道家的中庸调和思想契合。 结字:相互协调呼应,"避让" →"礼让""呼应" → "礼貌"有打招呼、有应答 章法:上笔连下笔"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二、书法的相关知识: 1、书法史:①文字的历史②人的历史○3书法家的历史 2、书法技法:①真、草、篆、隶、行、用笔技巧②构图技巧 ③笔墨技巧④抒情技巧

篆刻艺术学习心得

学习篆刻艺术的收获 在本学期开始时选课时,由于热门课很难被选上,在最后几轮补选时出现了“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篆刻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在我的记忆当中,我只见过父亲的刻章,在一些合同上,他要盖上自己的印章,我实在不懂盖上这个有用吗啊,到大路边随便找人刻一个假的就可以以假代真了。在期待中,第十周,开始了我的篆刻生涯。 第一节课,看似严肃的给我们简单的讲述了他的经历和篆刻的的基本知识以及我们需要做的那些准备。我记得一句话特别清楚,是将书法和篆刻的关系,“好的书法家不一定是篆刻家,好的篆刻家一定是书法家”,听完这句话,我心想,完蛋了,这么算,成为篆刻家的前提就是成为书法家了,我这七扭八歪的字压根成不了书法家,也就是我压根成不了篆刻家。想到这心里陡然心灰意冷,可是又想,尽管如此,我要把篆刻当成一种可与课余爱好,在学习枯燥疲惫之后,当成一种驱赶枯燥,静心修养的好方式。不要想着让名利驱赶着你做事,而要把兴趣放在首位。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对篆刻的了解亦不断地加深,篆刻,原来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没想到篆刻竟然有这么重要的地位。篆刻发于什么我没有搜到,不过我想,在数万年前,人类祖先在石壁上的刻画也许就是篆刻的最先起源吧,这和绘画、文字应该是一个同样的原始起源。当我刚刚接触石材时,从外表来看,以为是大理石呢,心想这么么坚硬怎么刻啊,以前读过齐白石练习篆刻时用完了好几担子石头,这工作比李白铁杵磨成针还要艰巨啊。可是,拿到手时,竟然这么松软,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石头,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篆刻的石材是需要特定的石头,又叫什么青田石、寿山石、冻石、鸡血石等等特别多。 其实学好篆刻精髓我想在于自己多加练习,老师在每周五一下午的课上并没有花很多时间讲怎么刻,他倒是花了大把时间来和我们每个人一对一的指导,这让我感到有特别的收获。我前几节课学习刻战国玉玺、汉代官印、姓名等,我在网上查找了网上的写法然后打印出来,印到石材上,然后小心翼翼的刻,在刻的时候真是有种不敢下手的感觉,老师多次强调要认真,还多次说过毛泽东一句名言:“共产党什么都不怕就怕认真。”老师要求我们在篆刻时一定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磨石、设计、临摹、印搞、刻石,每一步都要认真仔细,如果有错误了就必要要改正甚至重新再来一遍,这让我感到了严肃性。 篆刻我认为是非常容易入门的一门艺术,一下午的课程你就基本掌握了最基础的方法,适合每一个人,在这一点上近似于大众艺术,然而,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你就越难以做好,并不是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像有些人写了几十年的汉子了,也不能成为书法家,这需要的是毅力加上领悟力。以印稿的布局为例,最让我感慨的也许是那些字的变形,加长,缩短,字与字的组合来迎合印稿布局的疏密,美感,也许这里融入了篆刻家们更多的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我的名字是三个字,本来打算刻四个字的印,发现自己的名字写出来疏密太过失调,于是我就把姓作为一个单独的字,把名字的两个字结合在一起,根据印面的需要做了些变形。小小的方寸之间,不仅仅能放映一个人的美术素养、书法艺术,还能反映他的刀工、态度、知识素养等等很多,小小的方寸之间果然有见天地的雄魄。 篆刻从春秋战国经汉唐再到宋元明清,一路走来不断地发展完善,是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脉,在现在传统文化衰败的现代,篆刻作为一门艺术与以前相比,被很多普通民众所忽视,可喜的是,北京奥运会会徽出现了篆刻的身影,在2009年篆刻被申请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篆刻一路走来,当然,也会一路继续走下去。

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知识点汇总

中国书法篆刻艺术: 魏晋以前书法:(书法艺术发展到自觉阶段) 1.甲骨文,又称契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有比较成熟的文字,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2.金文,又称钟鼎文,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3.大篆,现发现的“石鼓文”是迄今所知传世的最早的石刻大篆文字。 4.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文字。 5.隶书,特点是“蚕头燕尾”,“四代汉碑”是《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史晨碑》。 6.草书,汉代新出现的书体,草书可分为章草和今草。22 魏晋南北朝书法: 钟繇,字元常,三国时期,代表作品《宣示表》.《荐季直表》。22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品《兰亭序》.《快雪时晴帖》.《平安帖》.《丧乱帖》。22 王献之,代表作品《中秋贴》.《鸭头丸帖》。22 王珣,字元琳,代表作品《伯远帖》。22 隋唐书法:(书法达到新的高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草书:张体、怀素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柳公权楷书《神策军碑》.《玄秘塔碑》 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行书有《祭侄文稿》。23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23 宋代书法:(书法艺术呈现市民化趋势) 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还有赵佶“瘦金体”。23 苏轼,代表作品《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纸本行书墨迹,被誉为“苏书第一”,又被称为“天下第三大行书”。23 中国篆刻艺术: 中国篆刻是以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23 文彭,明代,文徵明之子,尤以篆刻擅名,后来的篆刻家奉他为篆刻之祖。他对恢复汉印的传统作出了努力,他以“六书为准则”的主张,至今仍是篆刻家所遵循的法则。23

高中美术鉴赏专题 书法篆刻

九:书法篆刻 重点难点 中国书法源源流长,它是一门传统文化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好书法这一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要了解和认识中国书法,有以下重点需要掌握:(1)了解我国书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2)掌握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的书体特征。(3)进行名作赏析。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我们应该明确篆刻的含义、历史以及工具材料,并能进行名作赏析。 知识归纳 书 法 一、概述 1.中国书法的特点: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化与具象性的统一;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2.中国书法的类别。 (1)按字体分,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2)按字迹显示的材料分,有甲骨文、金文、简牍书、石刻文、纸本书等。 (3)按书法风格分,有王(羲之)体、欧(阳询)体、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苏(轼)体、赵(孟頫)体、董(其昌)体等 (4)按书法的幅式、形式分,有中堂、斗方、条幅、条屏、对联、横披、扇面、册页等。 3.中国书法的发展: 中国书法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划分为若干历史发展阶段: (1)先秦书法 。自有汉字产生至秦朝之前的文字,都属于“篆”字中的“大篆”。我们现在能见到的书法作品主要有甲骨文、青铜文、石刻文、帛书和简书。 (2)秦代书法 。秦始皇统一中国,颁布“书同文”政策,以小篆推行天下,与大篆相对应的小篆产生了。 (3)汉代书法。汉代初期,篆书仍是正体,但汉字的隶变趋势在发展,西汉晚期,这种隶变已逐渐完成,这标志着汉字由“古文字”到“今文字”的演变完成。到东汉时期,隶书作为一种字体和书体已完全成熟。 (4)魏晋南北朝书法。这一时期是楷书及与之相应的行书、草书逐渐发展成熟的时期。并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 (5)隋唐书法。隋唐时期,楷书、行书、草书通行天下。尤其是楷书达到完全成熟。唐揩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光辉篇章。 (6)宋代书法。宋代仕人对唐代书法的“尚法”有所改变,文人在行草书方面崇尚自然率意的情趣,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宋人“尚意” (7)元代书法。元代书家对宋代的“尚意”书风有所不满,提倡学古人,发晋唐,被人称 课标要求 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的书法、篆刻作品, 学习和了解中国书法和篆刻艺术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与中国传统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自古以来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中国书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观、历史观、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篆刻艺术也是历史悠久,从它早期的实用性,到之后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在其中加入艺术性的元素,篆刻深受人们喜爱。书法和篆刻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的瑰宝之一。 在高中开设书法篆刻意义:一、它是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因为中国书法篆刻承载了太多历朝历代的文化,以及他的艺术的表征,因此每个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面貌。如果高中生尽早地接触书法艺术和篆刻的艺术形式,会让他们更快,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练习书法和了解书法,可以认识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二、书法和篆刻艺术还给我们这样的一种通道,让我们在修习过程中,身体、气息、心灵得到休息和放松。书法练习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表达,同时还能训练我们心态平和,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好习惯。书法在高中阶段的开设和篆刻艺术的开设对高中生大有裨益。 三、在高中开设书法篆刻课程是高中教学的一个改进。书法和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历史非常悠久。在这种艺术形式当中象征和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对于书法篆刻的学习了解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根的维护,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小事,对于我们未来的新一代的孩子,年轻人的培养意义是很重大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这样的一种丰富的积淀,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创造,是需要传承的。 四、书法篆刻体现的美非常的微妙,是要通过认真的学习和细心的体会才能够感受到美的韵律、节奏、用笔以及篆刻线条之间的细微的变化。如果我们的年轻人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对于我们整个民族的审美修养提高是有帮助的。 五、在高中美术教育中能够有书法篆刻这样的内容意识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书法教育和育人是一致的,和做人是相关的,是培养我们合格的现代化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一课,人生的重要一课,因为我们的书法强调的就是我们文化的传统,强调横平竖直、正大气象。 书法每一个字都是美,我们不能懂得中国汉字的结构美学,就等于我门不懂得中国美。每个汉字除了它自身的字义词义以外,它组成的诗和诗意、词义都影响着我们。创造一个民族的审美,书法是最好工具。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 1 课程的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书法与篆刻Calligraphy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艺术设计 教材选用:郭颐杨.书法教程.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总学时:32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 实验学时:0学时课程设计:无 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前导课程:无 后续课程: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POP广告设计 Courses Description The handwriting are artistic design specialized discipline basic courses, it is a research Chinese character writing principle, the beautified writing art discipline, simultaneously also is an overlapping discipline, can pass through in the decoration art design specialty the packing design, the handbill poster notice design, the series packing design, the books mounting and design design, in the environment vision design design performance essential factor.Through this curriculum teaching, makes the student to understand calligraphy art the development course, the grasping calligraphy five big calligraphy style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written principle and the manifestation, and have the independent analysis ability and creation ability.Mainly devotes in training the student to grasp the calligraphy the elementary theory and basic technique ability, raises the high artistic esthetic ability. 2 教学定位 2.1 能力培养目标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 1. 认知和理解能力 能够系统的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能够掌握书法中的真、草、隶、篆、行五大书体的发展历程及写法,掌握书法艺术的笔划美、结构美、章法美、意境美。 2. 设计实施能力

湘刀文斌论书法与篆刻的关系

湘刀文斌论中国书法与篆刻的关系 小文抛砖于斯,待大成之家美玉云尔。 依我看,书法工作者不能写招牌输人一筹,不会篆刻更输一筹。书法家不一定是篆刻家,篆刻家一定是书法家。 中国书法与篆刻关系密切!重视、了解、分析、实践这些关系,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一、书法与篆刻是“鸡蛋关系” 我就想搞清楚是先有“书法”?还是先有“篆刻”?却糊涂了。 “书法”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宣公二年》当中:“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当时“书法”一词的含义是指古代史官修史的原则和体例,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谈及的书法艺术。 360百科:“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注意,这个说法是说“书法是毛笔书写汉字”,那么,陶文、甲骨文、金文、石刻、竹简上的中国字算不算?除了汉字,西夏文、蒙古文也能用毛笔书写,这些文字艺术算不算?那篆刻是以刀代笔,那篆刻是不是书法?如今用的毛笔,相传是秦朝监督修筑万里长城的将军蒙恬首创,但是毛笔的发明权不能全归功于蒙恬一人。毛笔是秦朝产生的?那中国书法从秦朝才开始? 20世纪80年代初,在河南登封夏文化遗址发掘出的陶器上,发现了更完备的文字。这是被学者们确认的迄今为止我国有确切时代的最早的文字。我们捋一下:书法是毛笔书写的艺术,陶文、甲骨文等就不是书法?陶土上的文字肯定是刻写的,那是不是篆刻的起源? 百度一下“篆刻”,“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篆刻兴起于先秦,毛笔发明于秦朝,那篆刻早于书法? 百度一下“中国印”是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的概念,似乎没有这样狭小吧?我的慨念,中国印的范畴应该大于篆刻。

中国篆刻艺术17580021

中国篆刻艺术17580021 任课教师:唐志明(讲师) 课程简介: 中国篆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几乎承载了中国人所有的思想和审美,也是人文修养道德的最好体现。从欣赏到书写到篆刻,这期间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具体精微的刻印技巧。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进入篆刻艺术殿堂,从学会欣赏到掌握一般篆刻能力,进而达到陶冶性灵、美化生活、崇尚高雅、抒情达意的目的。 教师简介: 姓名唐志明 艺名鉴堂 职称讲师 主要经历 省部级及全国级展览 1986年创办秋石印社,入编《中国印学年表》(西泠印社) 1988年黄河碑林诗书画印国际展 1989年全国首届东峰碑林书法篆刻大奖赛 1989年太极杯全国书画比赛 1989年玉峰杯全国书画大赛 1991 年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1994 年全国第三届篆刻艺术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1995 年首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日本韩国协办1995 年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1995 年西泠印社第三届篆刻作品评展西泠印社 1995年二十世纪中韩书法家作品精鉴 1997 年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中国书法家协会2008年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展西泠印社 2010年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

其他展览 1986年首届上海市书法篆刻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1996年青啤杯全国书法公开征集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2000年上海市新世纪书法大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2005年首届上海市青年书法大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2010年首届上海市草书书法大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2010年首届上海市青年篆刻大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专访 2001年《写字》杂志专栏介绍 2002年《海外留学生》杂志专栏介绍 2012年《上图导航》杂志专栏介绍 2013年《闵行报》专版介绍 2013年《Shanghai Daily》专版介绍 著作 1999年合著《我的名字叫中国》大型文选书法篆刻部分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4年合著《海上篆刻十家》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专著《鉴堂印举》香港新亚洲出版社 2006年合著《秋石印社作品集》香港新亚洲出版社 2008年入编《上海现代篆刻家名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发表 书法、篆刻作品散见于《中国书法杂志》、《书法杂志》、《中国篆刻杂志》、《书法报》、《书法导报》、《新民晚报》、《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杂志》、《上图导航》等报刊杂志。 作品特色简介 唐志明,字静安,号鉴堂,茗轩子,别署抱元斋。祖籍上海。师从著名书画篆刻家吴颐人先生。书法以汉魏晋唐为宗,篆刻立足秦汉,旁渉明清诸家。艺术旨趣崇尚“清、正、朴雅”,力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新意。作品具有朴素、

当今杰出的中国30位书法家

当今杰出的中国30位书法家 首届《书法》杂志论坛主题——《中国书法方阵·寻找30家当代优秀范本》评选活动已经揭晓。此次活动以无记名网络投票形式举行,吸引了众多百姓参与其中,完全凭借大家喜爱真情流露,而不以书法家的地位、名气定夺。这很有新意,所以也使诸多活跃当前书坛“大人物”落选了!这30位书法家分别是(以其得票数高低排列): 1.曹宝麟 曹宝麟,1946年5月出生于上海,斋号晏庐。曾任安徽省书协副主席,现为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兼书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沧浪书社社员。多次担任全国中青展、全国书学研讨会、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评委。书法作品自1982年起,多次在全国大型展览中获奖,并应邀参加一系列国际、国内名家提名展、邀请展、交流展,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出版有《曹宝麟书法精选》、《中国当代书法名家·曹宝麟》、《抱瓮集》、《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中国书法全集·蔡襄卷》、《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 曹宝麟书法欣赏:2.李刚田

李刚田,1946年3月生,河南省洛阳市人。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篆刻艺术展及其它国内外重要展览活动。书学、印学论文多次入选全国书学讨论会、全国印学讨论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多次被聘为全国重要书法篆刻展、赛活动的评审委员。着有《隶书教程》、《篆刻教程》、《李刚田篆刻选集》第一卷、《李刚田书法选集》、《篆刻初步》(合着)、《李刚田书法篆刻集》、散文随笔集《边缘断想》、《李刚田篆刻选集》第二卷、《中国当代篆刻名家精品集·李刚田卷》、《历代印风·黄土陵印风卷》、论文集《书印文丛》等。曾获首届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河南书法龙门奖金奖、全国篆刻征评优秀奖、第四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二等奖、河南省首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等。 李刚田书法欣赏: 3.丛文俊 丛文俊,男,汉族,祖籍山东文登,1949年生于吉林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