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

【摘要】腰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1~9.37%,直接影响手术疗效,严重者可引起脊膜炎、椎间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漏口愈合,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腰椎术后;脑脊液漏;护理

【中图分类号】r3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0061-01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腰椎手术321例,其中男性201例,女性120例,年龄18~70岁,平均50岁,术后脑脊液漏8例。2例为重复手术,瘢痕组织与硬脊膜粘连严重,术中分离时发现硬脊膜破损;3例为腰椎间盘巨大突出,硬膜囊与椎板间隙很小,在用椎板钳咬椎板时不慎撕破硬膜囊,当即予以缝合修复,术后仍出现了脑脊液漏;其余3例术中未发现明确的硬脊膜破口,在术后根据切口渗出多及引流液性质和量诊断为脑脊液漏。

1.2 治疗方法:

1.2.1 抗感染,给予易通过血脑屏障的高效广谱抗菌素。

1.2.2 降低颅内压,减少渗出,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疗法,补充氨基酸和白蛋白。

脑脊液漏的护理

颈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脑脊液漏是腰椎术后的并发症之一,持续脑脊液漏会阻碍切口愈合,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导致切口不愈合、感染甚至影响生命。因此护士细致的观察、正确的护理有利于促进漏口愈合、提高护理质量,从而促进病人康复。 1病情观察 术后严格床头交接班,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引流管是否通畅,观察病人有无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脊膜刺激症状,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病人体温变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基础护理 ①术后返回病房时,护士要安置病人于正确体位,避免脊柱扭曲。正确放置引流管,严密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向医生询问术中情况,查看手术记录,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护理。②病人术后长期卧床,应注意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加强皮肤护理,病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1]。③控制诱发因素。病人为适应术后卧床排便的需要,术前应练习床上大小便,嘱其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促进切口愈合和骨质融合,增强抵抗力。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遵医嘱使用缓泻剂,给予富含粗纤维的食物[2]。同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引起咳嗽、打喷嚏。术后绝对卧床,禁止做腰背肌、腹肌锻炼,勿使病人坐起或站立等使腹压骤然升高,致使脑脊液外漏出现或加重[3]。 3体位护理 体位是治疗脑脊液漏的重要方法,一旦确诊为脑脊液漏出,及时改变原来的平卧位为去枕平卧位或俯卧位,采取头低足高位,抬高床尾10°~30°,直至脑脊液漏愈合,在愈合前

禁止病人下床活动。拔出引流管后,切口用蝶形胶布牵拉固定,腹带加压包扎,局部沙袋压迫,有利于漏口愈合。 4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 ①术后引流管常压引流,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并检查引流管引流是否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反折脱落或堵塞,引流装置应低于引流部位,每日更换1次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更换时应夹紧引流管。翻身时妥善固定,防止牵拉。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并做好记录。正常引流液为暗红色血性液,一般引流量24 h不超过300 mL。术后1 d~5 d若引流出淡红色液体进行性增多且颜色变浅或转清[6],应考虑脑脊液漏。必要时化验,以明确诊断。本组1例病人引流过程中出现轻度头痛、恶心等低颅压 症状,经减慢引流速度,抬高床尾后症状缓解。③脑脊液引流量明显减少后(每天<100 mL),拔出引流管,拔管后继续保持治疗体位2 d或3 d。经采取上述处理措施,本组2例病人在7 d~10 d漏口愈合。 2.5预防感染 ①遵医嘱应用敏感且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防止逆行感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适当进行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电解质,防止电解质紊乱。②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随时观察切口及置管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现象,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时更换浸湿的敷料,防止感染。③经常更换床上被服,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 2.6心理护理 脑脊液漏病人由于活动受限、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大以及担心治疗效果,常表现出焦虑、烦躁,尤其是伤口漏的病人更加明显。对自己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极度的敏感、紧张,缺

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护理体会

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10-22T17:13:59.9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5期供稿作者:李妮娜 [导读]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一区为了遏制手术引发的脊液渗漏状况,可为病人定制并实行专门的综合干预方案。 李妮娜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一区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分析采取综合干预为腰椎手术引起脑脊液渗漏的病人进行看护的成效。方法: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从科室中选择70例腰椎部位接受过手术医治的病人,这些病人在手术之后调养期间皆发生了脑脊液渗漏情况,将得到普通规范看护的35例病人划归对照组,而得到综合性干预的35例则划归综合组,在完成看护以后对病人的真实反馈进行收集同时检验脑脊液渗漏的控制情况。结果:针对病人的受术腰椎采取看护策略之后,脑脊液发生渗漏的状况大体上得到遏制,对照组经过护理得到的漏液控制有效比率是85.71%;综合组获得的有效比率是94.29%,所以综合组在本次控制脑脊液护理上得到的有效比率大幅超过对照组P<0.05,在反馈取得的满意度方面,对照组对于本次看护的满意度仅77.14%,而综合组本组方面意度达到100%。结论:为了遏制手术引发的脊液渗漏状况,可为病人定制并实行专门的综合干预方案。 关键词:脑脊液漏症状;脊柱手术;护理策略 为了对采取综合干预为腰椎手术引起脑脊液渗漏的病人进行看护的成效进行研究,我们从近年科室医治的过腰椎手术病人中抽取70份发生脑脊液渗漏的病人档案,并凭借档案开展护理服务成效调查,本次调研得到的结果论证了帮助脑脊液渗漏病人定制并实行综合性干预的有效水平,详情整理如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从科室中选择70例子腰椎部位接受过手术医治的病人,这些病人在手术之后调养期间皆发生了脑脊液渗漏情况,将得到普通规范看护的35例病人划归对照组,在该组之中共有男性20例,女性15例,具体的年龄跨度是32.3-76.5岁,平均43.5岁;另外得到综合性干预的35例则划归综合组,在该组之中共有男性18例,女性17例,具体的年龄跨度是33.4-75.1岁,平均42.2岁。两组所接受的手术类别相近,并且年龄平均数以及那女划分无大幅差异P>0.05,所以具备研究价值。 1.2护理方式 按照护理服务的相关规范给对照组实施一般的脑脊液外渗护理,当病人出现渗漏情况时采取引流设备帮助病人实施积液引导操作,同时要防控感染问题;综合组方面,不仅要采取基本的引流操作,同时还需配合其他综合看护策略。 1.2.1对脑脊液的外渗状况进行监控:护士需要向参与手术的医师进行询问,并把手术期间出现过脑脊液外渗情况的病人登记下来,并调查手术过程发生的出血情况。采取心电设备对病人的心电波动进行监控,同时测试病人身体的呼吸频数、血压指数以及体温水平等数据。经常向病人询问是否感到头部眩晕、是否存在反胃情况。每日对创部的敷料进行检视,确定敷料没有出现异常的潮湿情况。在采取引流器械实施引流操作时,要对导出的积液进行检验,确定积液是否存在异常颜色,并检测积液的分量。假如在24小时中,引导出的积液超过1升同时液体之中存在红色则需马上只会医师。 1.2.2通过体位调整控制渗漏情况:当病人的脑脊液发生明显的外渗情况之后,护士应马上对病人进行体位姿势调整,让病人维持平躺并将双脚垫高同时让头部放低,假如病人无法维持这个体位,护士可以给病人翻转身体,令其维持俯卧。通过调适身体的姿势以及体位能够令腰脊部位承担的压力下降,防范脑脊液持续对外渗透。但在渗漏情况未能彻底遏制之前,不可让病人离开病床进行任何活动。 1.2.3通过引流装置为病人将对外渗出的脑脊液吸除。当病人的脑脊液发生外渗之后,的护士的需要只会医师,并辅助医师通过引流装置将渗出的脑脊液完全吸除,防范脑脊液在身体中积存。在进行吸出处理时,应该选择负压进行引导。通常如果护理得当,脑脊液的外渗情况可以在五至七日之内得到彻底控制,此时可以将引导设施移开。 1.2.4采取适宜的药品对感染进行防范。在常规情况中,护士可在医师的嘱咐之下,选择脑血屏障类具有抗炎效果的药品为病人进行感染防控,同时对于呼吸道结构以及消化系统也需要进行对应的感染防范策略。检查敷贴的情况,保证敷贴清创干净。 1.3评定方式 调查病人脑的脊液是否持续发生渗漏,如果在护理以后病人的脑脊液仍然存在严重的渗漏则属于护理无效,加入脑脊液发生的渗漏状况基本得到遏制,则为护理有效;假如在护理之下,漏液情况彻底停止,且手术部位复原则达到显效水平。同时对接受了本次护理的脑脊液渗漏病人开展访问,并收集病人的真实反馈。 1.4统计分析 以SPSS21.0为平台进行检验,若得到P<0.05的结果,即可对不同组数据所体现的差别进行证实,可判定研究结果具备研究意义。 2.结果 2.1看护之后脑脊液渗漏情况的控制水平 针对病人的受术腰椎采取看护策略之后,脑脊液发生渗漏的状况大体上得到遏制,但在具体控制漏液的成效上二组显然不同,对照组仅14例病人的漏液情况得到彻底遏制,并达到显效水平,达到有效水平的共16例,其他5例漏液状况未得到遏制,控制漏液的看护有效比率是85.71%;就综合组而言,总共20例的漏液情况得到彻底遏制,并达到显效水平;而控制漏液有效的病人有13例,只有2例护理以后漏液情况持续,控制漏液得到的看护有效比率是94.29%,所以综合组在本次控制脑脊液护理上得到的有效比率大幅超过对照组P<0.05,数据细节归纳如表1。 2.2两组漏液病人对本次看护服务的反馈 对于本次护理,对照组方面表示满意、认可的病人为14例,对本次看护大体满意的有13例,认为护理水平有待加强的病人共13例,本组的反馈满意度仅77.14%;综合组在反馈时表示满意认可的病人为32例,认为基本满意的有3例,本组满意度达到100%。

最新腰椎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腰椎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淮北市第四人民医院外二科李利伟 腰椎疾病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折、腰椎结核和肿瘤等,主要表现为腰痛,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双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等。手术方式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摘除术、腰椎不稳的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腰椎结核或肿瘤的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手术时间3-7h,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脊髓反应性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多年来,通过对腰椎手术后的护理体会,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总结如下。 1 脊髓反应性水肿 脊髓反应性水肿,是最常见的腰椎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术后24h易发生水肿。病人可出现双下肢麻木,肌力减弱或运动障碍。严重出现双下肢感觉和运动丧失。预防措施: (1)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特别是远端足趾的伸屈,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其反应程度; (2)术后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进行冲击疗法 可预防由于手术造成的脊髓反应性水肿、病人常规术后1h内给甲基强的松龙按每公斤体重30mg计算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60min内滴注毕,以后23h按5.4mg/|kg静脉滴注,维持治疗23h; (3)采取轴位翻身,可避免脊髓的损伤。 2 脑脊液漏 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约为2.31~9.37%。预防措施: (1)术中避免损伤硬脊膜,术后经切口椎旁肌放置引流管,并严密缝合腰背脊膜; (2) 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应向医生了解术中情况,了解有无硬脊膜损伤及硬脊 膜缝合情况放置患者于正确体位,防止脊柱扭曲; (3)正确放置引流袋位置,并严密观察引流量及性状,如24h后还有血性液体流出,引流液多且清亮,病人主诉头晕,头痛应考虑脑脊液漏的可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术中已发生硬脊膜损伤或疑有脑脊液流出者,手术后取头低脚高位,切口加压包扎,并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补充白蛋白及少量血浆,防止咳嗽、咳痰,大便时勿用力以免增加腹压,增加脑脊液流出。 3 下肢深静脉血栓 腰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约占1.2%-3.6%,其中50%-70%可能发生

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观察及治疗

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观察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6-09-05T15:51:26.2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作者:周凡[导读]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31%~9.37%。 周凡 (湖北省大悟县人民医院骨科湖北大悟 432800)【摘要】目的:总结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观察方法,探讨有效的临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48例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同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1例)和腰部持续性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组(观察组,27例),观察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 者的平均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3~6个月,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期内无复发病例。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的观察,以便早期进行处理,腰部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技术是治疗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脊柱手术;脑脊液漏;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241-02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treatment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fter spinal surgery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method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fter spinal oper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surge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in June 2012 to 2015 November were 48 cases with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fter spinal surgery clinical data, strengthen to the patient's illness observation,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control group, 21 cases) and continuous lumbar subarachnoid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27 cases) were observed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the time of removal of the drainage tube and the healing time were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to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No recurrence was foun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Conclusion 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with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fter spinal surgery were observed to early treatment, lumbar subarachnoid space continuous drain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fter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effective method,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Spinal surgery;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Continuous lumbar subarachnoid drainage; Clinical efficacy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31%~9.37%[1],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出现脊膜假性囊肿和颅内感染,严重者可威胁生命。因此术后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对于防止病情的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进一步总结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48例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36.5±2.4)岁。手术部位:胸椎15例,胸腰段12例,腰椎9例,颈椎6例,颈胸段6例。所有患者均为脊柱后路手术,术中45例患者采用俯卧位,3例患者采用侧卧位。根据术后脑脊液漏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部位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观察 对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患者主诉,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眼花等低颅压症状。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切口及引流液情况,若患者手术切口渗出较多,且为淡红色或黄色清亮液体,应考虑脑脊液漏发生的可能[2]。若患者术后24h后引流液量较大,且呈淡红色或清亮液体,日引流量超过100mL时应意识到脑脊液漏的发生。 1.3 临床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即绝对卧床休息,取俯卧、头低体位,同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及营养成分,以维持脑脊液生成、减缓颅内压力下降,手术切口处加压,及时更换敷料,保留引流管通畅,并进行常规抗感染及抗炎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腰部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体位为侧卧位,使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于L2-3椎间隙为进针点进行穿刺,当针进入到蛛网膜下腔的时候可见脑脊液流出,这时应将硬膜外的麻醉导管推送至腰椎管蛛网膜下腔,然后远处连接上引流袋进行引流。脑脊液引流结束后关闭导管并观察2~3d,无复发者引流管方可拔除。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经腰部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后平均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3~6个月,均未出现脊膜假性囊肿和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内无复发病例。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x-±s,d) 组别脑脊液漏消失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观察组 2.8±0.8 3.9±1.1 15.2±2.0 对照组 4.7±1.6 5.8±1.5 19.3±2.5 P <0.05 <0.05 <0.05 3.讨论

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观察护理

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观察护理 发表时间:2011-05-31T10:13:50.5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焦春莲曹向黎杨红平 [导读] 早期可以通过观察硬膜外引流管引流液颜色、性质、量以及伤口敷料情况来判断。 焦春莲曹向黎杨红平(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一附院河南漯河 462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6-0251-02 脑脊液漏是椎管内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虽不高,但处理不当,可产生诸多并发症如伤口经久不愈,脑脊液囊肿或者引起长期腰腿痛、头痛等症状[1,2],严重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早期发现脑脊液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减少因脑脊液漏而引起的并发症。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37例脊柱外科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10年6月1490例脊柱手术后患者资料,发生脑脊液漏者37例,其中男27例,女10例,年龄24-75岁,平均48.6岁。30例采取一般处理措施后7-12天漏口愈合;7例经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10-14天漏口愈合,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伤口经久不愈、脑脊液囊肿等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早期发现脑脊液漏 早期可以通过观察硬膜外引流管引流液颜色、性质、量以及伤口敷料情况来判断。脊柱手术后常规留置硬膜外引流管,经切口旁皮肤引出。留置硬膜外引流管不但可以引流伤口中的瘀血,也利于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漏的存在,以便及时处理。术后第1-2天引流液主要是暗红色血性液体,可伴有少量浆液性渗出,量逐日减少。如果术后引流量较多,血性物减少后可见清亮的脑脊液,或者伤口敷料上可见较多的浆液性渗出或肉眼可见的切口渗液,即可判断为脑脊液漏,一般在术后1-3天内可以发现。 2.2 脑脊液漏的一般处理措施 2.2.1体位脊柱前路手术后的患者取仰卧位,后路手术后的患者取俯卧位。颈段手术者平卧,切口处用0.25kg-0.75kg的沙袋压迫,胸、腰段手术者取头低足高位,以减少脑脊液的继续渗出,有利于伤口及硬脊膜的愈合。同时减少脑脊液的引流量,可以避免脑脊液大量引出而导致的低颅压头痛。 2.2.2去除或减少引起腹压升高从而导致脑脊液内压升高的因素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及时治疗咳嗽;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必要时,给予开塞露20-30ml纳肛或口服缓泻剂;及时处理尿潴留、排尿困难等。 2.2.3药物应用静脉滴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静脉滴注甘露醇脱水;口服醋氮酰胺以减少脑脊液的分泌;口服乙酰唑胺以抑制处于兴奋状态的大脑灰白质,减轻不适症状;适当补充生理盐水缓解低颅压;给予复方氨基酸、白蛋白以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创造有利于硬膜裂口愈合的条件。 2.2.4硬膜外引流管的护理保持硬膜外引流管通畅,每日更换无菌引流袋,观察脑脊液颜色、量以及性状。拔除硬膜外引流管的时间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在排除引流管阻塞情况下,引流量连续2天少于50ml即可拔管,拔管后引流伤口连同深筋膜给以严密缝合,继续保持治疗体位2-3天。 2.3 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护理 本组患者中有7例行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其中5例因硬膜外引流管中脑脊液引流量较多,每日250-370ml,持续3-5天,而且没有减少趋势;2例脑脊液由切口处渗出多,即拔出硬膜外引流管,采用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进行治疗。持续引流6-12天后漏口停止渗出, 1周后漏口愈合。引流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神经根刺激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拔出引流管后神经根刺激症状自行消失;2例患者引流初期由于引流过快,340ml-390ml/天,出现颅内低压综合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给予放低床头、减慢引流速度等处理后,呕吐停止,头痛逐渐缓解。治疗期间未发生引流管阻塞、脱出等情况。 2.3.1保持引流管通畅,严格控制流速 用皮肤切口保护膜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脱出,同时也减少了对患者翻身等活动的限制。将引流袋悬挂于床边,低于创口部位15~20 cm,妥善固定,避免引流管受压、反折、扭曲。蛛网膜下腔引流管较细,每分钟的引流量较少,所以要保持引流通畅。若引流不畅时可用抗生素盐水低压冲洗,必要时更换引流管。引流时使用有调节器的引流装置,流速以 2~5 滴/ 分钟为宜,约10 ml/小时。避免引流过量引起颅内出血、低颅压及气颅等。引流中保持脑脊液匀速外滴,避免阵发性快滴或因管道系统欠通畅而不滴,因此当病人改变体位,头部高度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节引流速度;搬动病人、变换体位时,注意导管走向,并确认引流状态良好。 2.3.2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蛛网膜下腔引流管使蛛网膜、颅腔与外界相通,切口又容易被脑脊液浸湿,细菌可通过持续不愈的切口逆行感染。脑脊液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一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感染不易控制。因此,应保持置管部位的敷料清洁干燥,随时观察切口及置管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现象;注意观察脑脊液性状,若发现脑脊液呈血性、混浊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搬动病人时,要先夹闭开关再搬动,以防止引流液逆流;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 1 次,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常规使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监测脑脊液压力、检测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指标。 2.3.3拔管指征:切口持续 5-7天没有脑脊液漏出是拔除引流管的最佳时机,拔管前先夹闭引流管观察 24 小时。 3 小结 脑脊液漏是脊柱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硬脊膜损伤是其发生的直接原因。硬脊膜损伤发生原因可归纳为[4,5]:①病理性因素,如骨折断端戳伤硬膜,减压后出现硬膜损伤表现;硬膜与周围组织如黄韧带、后纵韧带、脱垂椎间盘或肿瘤组织严重粘连,当使用器械去除粘连组织时造成硬膜撕裂;②医源性因素,由于术者经验不足、手术操作不熟练,粗暴操作等原因引起硬膜损伤。③术后咳嗽、喷嚏、排便困难、过早坐起站立等使腹压骤然升高,硬膜囊内压力瞬间增大,脑脊液撑破撕裂变薄的硬脊膜或硬脊膜裂口重新裂开,致使脑脊液外漏。 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原则是减低脑脊液压力差,促进硬膜及周围软组织愈合。如果脑脊液漏出不多,可以通过体位调整、药物应用等方法减少脑脊液自漏口渗出,促使漏口愈合;本组37例脑脊液漏患者经过体位调整、药物应用等一般处理措施,30例采取一般处理措施后7-12天漏口愈合;但是仍有7例因漏出量较多或脑脊液由切口处渗出成为难治性脑脊液漏,通过低位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后治

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观察和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411433917.html, 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黄英燕 来源:《右江医学》2009年第05期 【关键词】脊柱手术;脑脊液漏;观察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5-0628-02 中图分类号:R 681.5047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5.069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学者统计其发生率约为2.3%~4.9%。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除了椎管条件、粘连等本身因素外,不适当的手术操作也是造成脑脊液漏的重要原因。发生脑脊液漏后,如处理不当往往可形成脑脊膜假性囊肿、神经根损伤,严重者导致伤口感染不愈、蛛网膜炎或脑炎甚至死亡等[1]。我科2004年1月~ 2008年12月,共实行脊柱手 术205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5例,发生率为2.4%。由于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没有发生脑脊髓 膜炎的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3例,女2例,年龄46~54.5岁,平均52.1岁,均发生于胸、腰椎段的手术,3例是发生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者,2例为腰椎爆裂型骨折并发硬脊膜损伤的患者。发现脑脊液漏的时间为术后2~3 d,4例采用保守疗法,1例给予硬脊膜重新修补后愈合。本组病例在发现脑脊液漏后,均在48~72 h拔管,然后采用加压包扎或封闭漏口、用沙袋压迫切口等措施,5位患者 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观察与护理 1.生命征的观察和环境的要求手术后遵医嘱给予去枕平卧6 h,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1次/h,并准确记录,直至平稳。观察病人有无头昏、头痛、腰痛、颈项强直等 症状,同时注意观察双下肢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术中误伤脊髓或麻醉意外。一般6 h后双下肢 尚不能动弹,甚至感觉也没有恢复者要及时报告医生,查找原因并作出必要的处理。病室要求安静,空气流通好,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嘈杂,使病人能很好地休息。 2.引流液的观察脊柱手术后,一般都放置引流管,这样有利于切口渗出物的引流,促进切口的愈合。护理上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每天从近端往远端挤压引流管3~5次,密切观察和记录切口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是否发生了脑脊液漏,主要是通过观察切口引流液来判断的。术后

胸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防治.

胸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防治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手术合并硬脊膜破裂的处理及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硬脊膜破裂的处理及其9例脑脊液漏的治疗情况。结果行硬脊膜修补52例,并发脑脊液漏5例;未行硬脊膜修补12例,并发脑脊液漏1例;术中未见硬脊膜损伤而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9例脑脊液漏患者无1例行切口探查硬脊膜修补术,均经合理卧位、漏口缝合、取头低脚高位、局部加压等治疗痊愈。结论(1)硬脊膜破裂应积极修补。(2)合理的卧位、头低脚高位对脑脊液漏的防治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关键词】脑脊液漏;胸椎;腰椎自1998年3月~2006年4月,笔者共行胸、腰椎手术975例,合并硬脊膜损伤68例,并发脑脊液漏9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手术975例,其中男680例,女295例;年龄16~78岁,平均46岁;胸、腰椎原发性疾病42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555例;术中硬脊膜损伤64例,其中胸段8例,胸腰段22例,腰段34例;术中行硬脊膜修补52例,未行硬脊膜修补12例。 1.2 脑脊液漏的防治 1.2.1 硬脊膜损伤的处理(1)在手术侧的硬脊膜撕裂伤,特别是不宽的纵行撕裂易于修补,且不会形成索状压迫,均以05号无创伤缝线直接缝合。(2)硬脊膜较大的缺损直接缝合张力往往过大,易造成对马尾或脊髓的环形卡压,可切取腰背筋膜块缝合于缺损处,再以薄层带蒂骶棘肌瓣覆盖,简易缝合数针固定,以加速局部粘连。(3)椎管前方的硬脊膜破裂或缺损修补困难者可不修补,术后按脑积液漏“常规处理”(见1.2.2)。(4)严密的椎旁肌及腰背筋膜的缝合,防止骶棘肌与棘突、椎板之间遗留“茅屋顶”样死腔。(5)引流管经椎旁肌潜行一段距离后自切口旁健康皮肤戳孔引出,术后不使用负压,且应尽早拔除。 1.2.2 脑脊液漏的处理(1)常规处理:①合理的卧位:硬脊膜损伤部位在椎管前方者取仰卧位;损伤在后方者取俯卧位;系半椎板或开窗术者可取健则卧位。②头低脚高位:以减轻脑脊液对局部产生的压力。(2)局部处理:早期全层缝合漏口,厚敷料辅以弹力腰围局部加压固定。(3)全身治疗:①使用在脑脊液中浓度分布较高的的抗生素积极预防感染。②适当的营养支持。③病程较长者,要注意电解质紊乱的防治。 1.3 结果行硬脊膜修补52例,并发脑脊液漏5例;未行硬脊膜修补12例,并发脑脊液漏1例;术中未见硬脊膜损伤而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均为椎体爆裂性骨折,有骨折块向椎体后方移位者;9例脑脊液漏均一期愈合,无1例行切口探查硬脊膜修补术。全部病例于缝合漏口当天脑脊液漏停止,8~12天漏口愈合拆线,脑脊液漏痊愈。无合并颅内感染者。随访3~8个月,无1例形成慢性脑脊液囊肿。 2 讨论 2.1 必须重视硬脊膜损伤的处理和脑脊液漏的防治行胸、腰椎手术时损伤硬脊膜临床较为常见,特别是对病程迁延、经过非正规推拿、硬膜外封闭等保守治疗的病例,进行手术时尤易损伤硬脊膜。行椎管内肿瘤摘除手术时,往往须切除部分硬脊膜。此外,椎体的爆裂性骨折,骨折块向椎管内移位时亦常导致硬脊膜损伤。硬脊膜损伤处理不当可引起脑脊液漏,脑脊液漏

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

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 作者:孙兆忠刘涛房清敏程艳肖建如 【关键词】颈椎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例颈椎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患者经一般处理及手术切口旁持续硬膜外引流于2~15 d内治愈,无切口不愈合、脑脊液囊肿形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再次手术修补病例。2例患者经传统方法处理,分别发生脑脊液囊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论手术切口旁持续硬膜外引流脑脊液,是预防和处理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颈椎;脊柱融合术;脑脊液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postoper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in cervical vertebrae surgery. Methods 20 cases of the postoper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in cervical vertebrae surgery data were processed 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Results Through postoperative general treatment and continuous drainage outside the dura mater through paraincision, 18 cases were cured between 2 days to 15 days, no unhealing incision and centrale nervouse system infection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cyst and operativing repair occurred. 2 cases occured differently cerebrospinal fluid cyst and centrale nervouse system infection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6-23T10:49:01.56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曲丽荣黄元玲[导读] 腰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1~9.37%,直接影响手术疗效,严重者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曲丽荣黄元玲 【摘要】腰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1~9.37%,直接影响手术疗效,严重者可引起脊膜炎、椎间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漏口愈合,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腰椎术后;脑脊液漏;护理 【中图分类号】R3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061-01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腰椎手术321例,其中男性201例,女性120例,年龄18~70岁,平均50岁,术后脑脊液漏8例。2例为重复手术,瘢痕组织与硬脊膜粘连严重,术中分离时发现硬脊膜破损;3例为腰椎间盘巨大突出,硬膜囊与椎板间隙很小,在用椎板钳咬椎板时不慎撕破硬膜囊,当即予以缝合修复,术后仍出现了脑脊液漏;其余3例术中未发现明确的硬脊膜破口,在术后根据切口渗出多及引流液性质和量诊断为脑脊液漏。 1.2治疗方法: 1.2.1抗感染,给予易通过血脑屏障的高效广谱抗菌素。 1.2.2降低颅内压,减少渗出,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疗法,补充氨基酸和白蛋白。 1.2.3切口如有隆起和波动感,必要时行切口皮下穿刺,如抽出淡血性或清亮液体,则提示是脑脊液漏。必要时加压包扎或加密缝合[1]。 1.2.4 引流液量连续两天少于50ml/d每天,先行夹闭引流管观察一天,观察切口敷料有无脑脊液渗出,无渗出后可拔管。 1.3结果:8例都采用非手术治疗,患者痊愈,切口一期愈合,术后2周拆线,无一例椎管内感染、伤口感染,2~4周出院。术后3~6个月复查,CT、MRI检查未发现假性硬脊膜膨出,下肢功能恢复良好。出院后12~24个月内随访无不良后遗症。 2护理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应及时向手术医师询问术中情况,查看手术记录,了解术中有无硬脊膜损伤及硬脊膜缝合情况,对有疑点病人重点观察,并床头交接班。 2.1一般观察观察患者面色,有无头痛、眩晕、恶心,抬头时头痛是否加重,特别注意患者有无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脊膜刺激症状。 2.2体位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取头低足高位(10~30°),并适时观察引流量,并据此及时调整床脚高度,可减轻疼痛,减少脑脊液漏[2]。 2.3切口护理: 2.3.1观察切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隆起及波动感。 2.3.2预防切口感染,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患者术后需要较长时间仰卧,使切口局部潮湿不透气,切口渗出、渗液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3],加强切口周围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限制陪护,减少病室内人员流动。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换药时注意无菌操作。 2.4 引流管护理: 2.4.1确诊脑脊液漏后,由负压改为正压引流,无菌引流袋每日更换,严格无菌操作。 2.4.2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并做好护理记录。若引流液浑浊成絮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4.3辨别血性脑脊液的方法: a 将引流液滴于纱布上,若血迹周围出现淡红色圆晕即为血性脑脊液[4]; b 血性脑脊液多不易凝固; c被脑脊液浸湿的纱布没有活动性出血浸湿干后变硬的现象。 2.4.4保持引流管通畅,不可扭曲变形或受压,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防止脱落。 2.5减少诱发因素避免受凉感冒、用力咳嗽、打喷嚏、大声谈笑,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增加腹压导致脑脊液压力增高。禁止做腰背肌、腹背肌功能锻炼。指导其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富含粗纤维饮食,并忌服易产生肠胀气的食物,以促进切口愈合和骨质融合。 2.6心理护理:经常巡视病房,关心和安慰患者,配合医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相关知识,并认真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介绍成功病例,消除患者及家属顾虑和担心,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养病,配合医生治疗。 3讨论 腰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漏重在预防,只有防止术中硬脊膜破损,才能避免脑脊液漏的发生,治疗以非手术为主。这就要求护士术中、术后配合好医生,早期发现。另外,护理人员应参加术前讨论,听取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便更好的配合医生实施治疗方案,做好术后护理。高质量的护理对脑脊液漏病人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达到满意疗效。参考文献 [1]徐菁,彭付红.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87-88 [2]陈平. 脊柱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病人的护理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2):220-221 [3]金芳, 程凌燕, 尤佳, 等. 骨科临床实用护理[M].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338 [4]刘卫华,盖芸.颈椎前入路手术治疗颈髓损伤患者80例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03,8(3):270作者单位:116021解放军第210医院403临床部软伤科

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护理学范文.doc

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护理学-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正确护理路径。方法:13例脊柱术后出现脑脊液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均为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后1~3天发现出现脑脊液漏,给予体位治疗,加强护理,避免患者的情绪波动,预防创口感染。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通过保守治疗后得到治愈。脑脊液漏停止时间为4~11天,平均6.3天。结论:术中对硬脊膜破裂要及时发现,尽量避免死腔形成,术后早期仔细观察,早期发现脑脊液漏,配合医生采取各种治疗护理措施,使病人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绝大多数脑脊液漏的患者均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关键词] 脊柱后路手术脑脊液漏护理 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2.31%~9.37%[1]。如发生脑脊液漏,对患者手术恢复影响较大,症状较重,易引起切口感染,进而可发生椎管内颅内感染,导致死亡。我院2010年07月至2014 年06月施行脊柱后路手术后发现脑脊液漏13例,其发生率为2.07﹪。由于及时发现,采取了积极的治疗措施并辅助以适当的护理配合,无1例引起切口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 女5例, 年龄23~63岁, 平均年龄4 2.6岁。胸椎管内肿瘤2例,腰椎爆裂性骨折致硬脊膜撕裂5例,骶管内囊肿3例,术中损伤3例。发现脑脊液漏时间术后第1~3天,均为保守治疗后治愈。脑脊液漏停止时间为4~11天,平均6.3天。

1.2硬脊膜损伤与脑脊液漏的诊断 (1)手术记录明确记载手术过程中硬脑膜损伤或脑脊液漏;(2)术后伤口引流液为淡血性或清亮,引流量较多;(3)自伤口渗出淡血性或清亮的液体,量较大;(4)术后伤口皮下抽出淡血性或清亮的液体。四者具备其一即可诊断. 2. 术后观察与护理 2.1早期护理介入,病情观察,使用引流液记录巡视卡:针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回房首先应向手术医师询问术中情况,查看手术记录,了解术中是否出现硬脊膜损伤,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如术中有硬脊膜损伤则将其视为疑似脑脊液漏病人处理,给予头低足高位,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病人有无头痛、呕吐颅内压降低的表现,引流液的色、质、量,每小时观察记录一次,如果引流液的颜色由血性转变为淡红色或黄色透亮,每小时大于100ml,应立即将负压引流改为常压引流并汇报医生。 2.2体位护理:一旦发现脑脊液漏后应立即采取头低足高俯卧位,因俯卧位后,脑脊液因重力作用而聚集于硬脊膜腔的腹侧, 减轻对破口的压力,利于破口的愈合。床尾抬高15cm,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轴线翻身,翻身取俯侧卧位,软枕垫好身体空隙处,左右交替翻身,绝对卧床休息至停止脑脊液漏;对于有感染的脑脊液漏,不能抬高床脚及加压包扎,以免下腹部炎性脑脊液流向脑部或椎管其它部位,形成或加重脑膜炎。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 1.脑脊液的定义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脑脊液由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与血浆和淋巴液的性质相似,略带粘性。 比重为1.005,成人总量为110~200ml,平均日产量约520ml。主要由血循环经脑脉络膜丛和脑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滤过而生成的血浆超滤液(95%在侧脑室形成) 2.腰椎术后脑脊液漏 脑脊液漏是椎管内手术后并不少见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造成术区感染、脑脊液囊肿、甚至危及生命的化脓性脑膜炎等。 2.1脑脊液漏形成的原因分析 腰椎手术发生脑脊液漏是硬脊膜损伤的结果,有学者统计脊柱手术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是2.31%~9.37%。分析其原因如下:a)患者损伤较重,脊柱骨折尤其是爆裂骨折,骨折呈粉碎性,碎骨片或椎板碎块可以直接损伤硬脊膜。严重的椎管狭窄、黄韧带明显肥厚与硬膜囊粘黏、凸出钙化椎间盘与硬膜囊粘连等因素均可造成手术困难,引起硬膜撕裂,手术减压后局部挤压因素解除致脑脊液随硬脊膜破口流出。b)特殊性损伤,如硬脊膜腹侧损伤或硬膜损伤延伸至神经根腋下,由于硬膜腔内压力的存在,易造成活瓣式破口而形成脑脊液漏。C)医源性硬脊膜损伤是大部分脑脊液漏产生的主要原因,术者经验不足或手术操作不熟练、粗暴或对术中困难估计不足等均可造成硬膜损伤,导致脑脊液漏。因术野出血、视野不清,术中对已形成硬脊膜破损,未能完全缝合或未采取补救措施。d)术后患者体位不当或腹压骤然升高,硬膜囊内压力瞬间增大,脑脊液撑破撕裂变薄的硬脊膜或硬脊膜裂口重新裂开,致使脑脊液外漏。 2.2脑脊液漏的临床表现 伤时血性液体自鼻腔耳部流出,痕迹的中心呈红色而周边清澈,或鼻孔流出的无色液体干燥后成不结痂状,在低头用力,压迫颈静脉等情况下流量增加。脑脊液不断流失而引发头痛。或漏水较少,但晨起时发现枕边潮湿。也有仅表现为反复颅内细菌性感染,鼻漏并不明显。 2.3脑脊液漏的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确定是否为脑脊液鼻漏,依据葡萄糖定量分析,其含量需在1.7mmol/L 以上,排除机体泪液血液的污染即可确诊为脑脊液。耳鼻漏的排除除询问有无耳聋、耳闷、头晕等症状外,可行耳镜检查。 确定瘘孔位置:临床观察:漏液流量多而快时,瘘孔常较大,可能与爹蝶窦、颅底脑池相通。恒定由一侧鼻孔漏液者,瘘孔常在该侧。鼻内镜检查常用于脑脊液鼻漏的定位诊断,最多的脑脊液鼻漏可见清亮液体自某一位置流出或呈搏动性溢出,按压同侧颈内静脉有助于脑脊液鼻漏的定位诊断。另外影像学的检查方法:高分辨率CT或MRI脑池造影也有助于脑脊液漏的定位诊断。 诊断不困难,如流出的脑脊液少而血液较多时,常和单纯出血难以鉴别,这时可将流出的液体滴在吸水纸上或纱布上,如果很快看到血迹周围有一圈被水湿润的环形红晕,即可确定混有脑脊液。间断和少量的漏出应和变应性鼻炎或血管运动性鼻炎相鉴别。若耳鼓膜有破裂时溢液经外耳道流出,鼓膜完整时脑脊液可经耳咽管流向咽部,甚至由鼻后孔反流至鼻腔再自鼻孔溢出。 2.4脑脊液漏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