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 一种全局统一的层次化网格资源模型

AJ 一种全局统一的层次化网格资源模型
AJ 一种全局统一的层次化网格资源模型

文献综述_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简介 数据挖掘的任务 数据挖掘的任务就是从实例集合中找出容易理解的规则和关系。这些规则可以用于预测未来趋势、评价顾客、评估风险或简单地描述和解释给定的数据。通常数据挖掘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数据总结目的是对数据进行浓缩,给出它的紧凑描述。传统的也是最简单的数据总结方法是计算出数据库的各个字段上的求和值、平均值、方差值等统计值,或者用直方图、饼图等图形方式表示。数据挖掘主要关心从数据泛化的角度来讨论数据总结。数据泛化是一种把数据库中的有关数据从低层次抽象到高层次上的过程。数据泛化目前主要有两种技术:多维数据分析方法和面向属性的归纳方法。 多维数据分析方法是一种数据仓库技术,也称作联机分析处理(OLAP,onLineAnalysisProeess)。数据仓库是面向决策支持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历史数据集合。决策的前提是数据分析。在数据分析中经常要用到诸如求和、总计、平均、最大、最小等汇集操作,这类操作的计算量特别大。因此一种很自然的想法是,把汇集操作结果预先计算并存储起来,以便于决策支持系统使用。存储汇集操作结果的地方称作多维数据库。多维数据分析技术已经在决策支持系统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如著名的SAS数据分析软件包、Businessobject公司的决策支持系统Businessobjeet,以及IBM公司的决策分析工具都使用了多维数据分析技术。 采用多维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总结,它针对的是数据仓库,数据仓库存储的是脱机的历史数据。为了处理联机数据,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面向属性的归纳方法。它的思路是,直接对用户感兴趣的数据视图(用一般的SQL查询语言即可获得)进行泛化,而不是像多维数据分析方法那样预先就存储好了泛化数据。方法的提出者对这种数据泛化技术称之为面向属性的归纳方法。原始关系经过泛化操作后得到的是一个泛化关系,它从较高的层次上总结了在低层次上的原始关系。有了泛化关系后,就可以对它进行各种深入的操作而生成满足用户需要的知识,如在泛化关系基础上生成特性规则、判别规则、分类规则,以及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的分类 数据挖掘所能发现的知识有如下几种: .广义型知识,反映同类事物共同性质的知识; .特征型知识,反映事物各方面的特征知识; .差异型知识,反映不同事物之间属性差别的知识; .关联型知识,反映事物之间依赖或关联的知识; .预测型知识,根据历史的和当前的数据推测未来数据; .偏离型知识。揭示事物偏离常规的异常现象。 所有这些知识都可以在不同的概念层次上被发现,随着概念树的提升,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以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层次决策的需要。例如,从一家超市的数据仓库中,可以发现的一条典型关联规则可能是“买面包和黄油的顾客十有八九也买牛奶”,也可能是“买食品的顾客几乎都用信用卡”,这种规则对于商家开发和实施客户化的销售计划和策略是非常有用的。 数据挖掘的方法 数据挖掘并非一个完全自动化的过程。整个过程需要考虑数据的所有因素和其预定的效用,然后应用最佳的数据挖掘方法。数据挖掘的方法很重要。在数据挖掘的领域里.有一点已经被广泛地接受,即不管你选择哪种方法,总存在着某种协定。因此对实际情况,应该具体分析,根据累积的经验和优秀的范例选择最佳的方法。数据挖掘中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

社会网格化管理工作案例

网格工作案例 案例发生地点:北窑社区校东一巷10号 案例发生时间:2011年9月29日 调解人:北窑社区第五网格长 【网格简介】: 借榆次区全面推行社会管理网格化之东风,北窑社区第五网格于2011年6月成立。该网格东起南同蒲铁路,西至校东一巷,北起蕴华街,南与南窑社区相邻。网格内有居民住户233户431人。有辖区单位一个,楼房四栋。主要的社会矛盾是惠丰小区开发商董某与全体业主因开发后续问题未得到良好解决而存在巨大的隐患。 【案例介绍】: 校东一巷10号居民王某,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许可,在其原有宅基地上翻盖起新房后,心情十分喜悦。但是,在预留大门及其通道的问题上与邻居宋某、杨某发生纠纷,双方几经协商未果。 2011年9月29日,宋、杨二人因不同意王某把大门留在与他们共走一条通路上,就采取极端措施将王某的大门堵死。王某质问并向其二人讨要说法。宋、杨二人说:“我们两家许多年来一直独自行走这个通道,并没有与你家共走此路。为了方便你家翻修房屋,让你走这边。但是,现在你家

却把大门留向这边,我们认为不合适也不安全。现在,你的房子也盖好了,还是改走其他的通道吧。”王某却说:“我从小就走这,后来搬走了。你们走这个通道,还安了大门,堵了我的通道。多年来,我不和你们理论就算了。现在,我翻修房屋后,确实需要从这里走。怎么你们还不让了?你们想咋地了?我还怕你们了不成?”双方言语不和,导致情绪激动,发生争执。尔后又手持棍棒,相互对峙。周围邻居看到后,害怕事态进一步扩大,随即拨打了“110”报警,后经晋华派出所来人将事态平息。 2011年9月30日早,宋某和杨某两家来社区反映:王某盖房后未经邻居同意,就擅自决定与他们共走一条通路,而且,还恶语伤人,舞棒相对,后果不堪想象。请求社区干部出面给予调解。 【案例经过】: 2011年9月30日,社区第五网格长在接到宋、杨两家反映的情况后,立即赶到事发地进行深入调查,详细了解真实情况且向社区网格负责人汇报。 据王家老人综述:房子是老人留下的,塌了十几年也没翻新。原来的门就是朝这边开的,这是一条共同走的通道。可是后来,由于不住人,宋、杨两家就改了共走性质,并且安了大门。现在不应该不了解情况就堵门。随后,社区第五网格长又去详细询问了宋某和杨某:知道不知道这回事?他

语义网和语义网格中的本体研究综述

语义网和语义网格中的本体研究综述 余一娇1,2 (1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武汉,430079) (2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武汉 430074) E-mail: yjyu@https://www.360docs.net/doc/9413070302.html, 摘要:本体是语义网和语义网格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文中首先介绍本体的定义、本体的四元素表示法和六元组表示方法,以及本体的设计分析生命周期;然后回顾语义网研究中曾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七种本体语言。通过分析众多文献的观点,文中提出在将来我们应重点针对 DAML+OIL 和OWL两种本体语言进行深入研究。文中还列举出了本体在生物信息计算和网络管理领域应用的两个实例。最后根据语义网格和本体研究现状,提出了利用本体研究语义网格服务质量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本体 本体语言 DAML+OIL OWL 语义网 语义网格 服务质量 1.前 言 Ontology在哲学领域常译为“存在论”,是指关于事物是否存在思考的学科。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则译为“本体”,其词义与哲学中的“存在论”大相径邻。1993年美国Stanford大学知识系统实验室的Gruber博士在文献[1]中定义:本体是用来帮助程序和人共享知识的概念的规范描述 (An ontology is the specification of conceptualizations, used to help programs and humans share knowledge.),后来该定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文献[1]还指出:概念化是关于世界上的实体,如:事物、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约束条件的知识表达。而规范一词是强调这种表达是用一种固定的形式来描述。从我们已经阅读的多篇相关文献来看,几乎所有论文都接受了上述关于本体的定义。 迅速增加的Web页面数量、丰富的页面内容和时新的消息,为知识工程领域的科学家实现面向终端用户的应用研究、开发带来了极好的机会。在Internet上实现基于语义的信息检索和情报收集,无疑是广大因特网用户的迫切需求。2001年5月,Web之父Tim Berners-Lee和合作者在《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上发表了“The Semantic Web”一文。文中正式提出了语义网的概念,鉴于Tim Berners-Lee在Web领域的巨大影响,该文后来一直被公认为是开辟语义网研究的源头文献。为了实现知识的共享和重用,语义网研究中引入本体技术是最近几年来的发展趋势,且正在被不断的实践。知识工程和人工智能学科针对本体技术进行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其中最有影响的科学研究组织是美国Stanford大学的知识系统实验室。该实验室的Gruber博士以及Deborah L. McGuiinness博士都对本体和语义网本体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本体的表示方法和本体开发的生命周期;第三部分介绍语义网研究中的本体语言发展过程以及多种本体语言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介绍本体在语义网研究中的应用实例;第五部分讨论我们今后一年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目标。 2. 本体的表示与本体开发 关于本体的定义如今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已比较统一,但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如何规范化描述本体至今还缺乏统一的标准。目前有两种本体表示方法应用比较广泛,第一是传统的四元素表示方法、第二是较新的六元组表示法。前者源于Gruber博士的观点,后者则是2002年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Myo Myo Naing博士在一篇国际会议论文中提出。前者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比较高的认同,但

ANSYS中简化模型和划分网格的方法

广州有道资料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413070302.html, ANSYS中简化模型和划分网格的方法 本文介绍了ANSYS中简化模型和划分网格的相关方法。 使在建立仿真模型时,经验是非常有助于用户决定哪些部件应该考虑因而必须建立在模型中,哪些部件不应该考虑因而不需建立到模型中,这就是所谓的模型简化。此外,网格划分也是影响分析精度的另外一个因素。本文将集中讨论如何简化模型以获得有效的仿真模型以及网格划分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理想情况下,用户都希望建立尽可能详细的仿真模型,而让仿真软件自己来决定哪些是主要的物理现象。然而,由于有限的计算机资源或算法限制,用户应该简化电磁仿真的模型。 模型简化 模型简化主要取决于结果参数及结构的电尺寸。例如,如果用户希望分析安装在某电大尺寸载体上的天线的远场方向图,那么模型上距离源区超过一个波长的一些小特征和孔径(最大尺度小于/50)就可以不考虑。另一方面,如果用户希望分析从源到用带有小孔的屏蔽面屏蔽的导线之间的耦合,那么必须对小孔、靠近源的屏蔽面以及导线进行精确建模。另外一个常用的简化是用无限薄的面来模拟有限厚度的导体面。一般而言,厚度小于/100的金属面都可以近似为无限薄的金属面。有限导电性和有限厚度的影响可以在SK卡中设置。对于比较厚的导体面,如果这种影响是次要的,那么用户仍然可以采取这种近似。例如,当建立大反射面天线的馈源喇叭模型时,喇叭壁的有限厚度对于反射面天线主波束的影响就是次要的。然而,如果喇叭天线用于校准标准时,那么喇叭壁的有限厚度就不能忽略。 网格划分 一般而言,网格划分的密度设置为最短波长的十分之一。然而,在电流或电荷梯度变化剧烈的区域,如源所在区域、曲面上的缝隙和曲面的棱边等,必须划分得更密。一个实用的指导原则是网格大小应该与结构间的间隔距离(d)相比拟(%26lt;=2d)。同样地,如果需要计算近场分布,那么网格大小应该同场点到源点间距离(d)相比拟。 总之,用户建立的几何模型应该抓住主要的物理现象,而网格划分则需要权衡输出结果相对于网格大小的收敛性。 广州有道资料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413070302.html,

网格化工作典型案例

网格工作典型案例 案例发生时间:2011年8月 案例发生地点:XX街道 案例涉及人物:韩XX、贾XX、网格长 【网格简介】(个人简介) 我是XX社区的第七网格长,网格代码14070210101007,所辖范围西起汇通路,东到北窑街71号,包括新建花苑小区一栋宿舍楼,共计231户,463人,格内多为窑上村农转非居民,大多无正式工作,格内单位有交通有限公司,三鼎液压有限公司,两个幼儿园。 我根据网格化工作要求,入户走访,发放便民服务连心卡,听民生、访民意、排民忧,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以下是我作为网格长以来遇到的一个典型案例。 【案例简介】 我辖区低保户韩XX一家,现居住在XX街87号,祖孙三代居住在不足20平米的平房里,其长子韩XX,儿媳陈XX,育有一男一女二个孩子,双方都无工作,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其二子韩利军因为家里没有住房,未婚妻为此迟迟没有同意结婚,住房问题成为韩贵贵一家的头等大事。 【处理结果】 作为网格长,我第一时间把韩XX一家的特殊情况汇报给社区,

社区领导给予充分的重视,集体讨论认为韩XX可以享受廉租房待遇,首先韩XX家人均收入不足13000元,人均面积不足13平方米,是榆次区城镇户口,完全符合申请廉租房的条件。在接下来的时间中,社区干部奔走在为其申请廉租房的道路上,几次三番的向廉租办反映他家的特殊情况,并多次去他家及周围邻居家进行调查取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一家终于在今年7月份申请上了廉租房。社区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们一家,他们一家激动万分,紧紧的握住了社区主任贾XX的手,含着热泪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社区为我们家解决了大事啊。” 他们家更值得高兴的是在迁进新居的第二个月就为其次子韩XX 举行婚礼,社区干部同样次送去了贺礼和祝福,韩XX又一次的握住了社区主任贾XX的手,深情的说:“你们就是我们家的贵人啊,没有社区的帮忙,我们家怎么可能会双喜临门,我们以后就当咱们社区的义务宣传员。” 居民希望得到帮助的愿望多么迫切,对社区来说,这可能是为民办实事中的一件,但是对居民来说,没有社区的帮助,他们可能还在贫困线上挣扎,还在为生计奔波。 【案例感想】 通过此次事件,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网格长,首先要在居民心中建立信任感,让他们放心的将家庭情况告诉我们,能让我们为他们办一点实事,用亲和地语态跟他们沟通,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这样持之以恒的去做工作,才能在居民心中建立威望,网格化工作才

知识网格研究

第28卷第2期2006年6月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I of Xiangtan NormaI university(NaturaI Science Edition) VoI.28No.2 June.2006知识网格研究① 刘毅志1,刘建勋1,2 (1.湖南科技大学知识网格实验室,湖南湘潭411201;2.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0) 摘要:对知识网格的定义、特征、体系结构和研究现状等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其现存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网格;语义网;知识网格;知识共享;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231(2006)02-0013-05 Internet的出现,将世界上越来越多独立的计算机个体联成网络,但它不能很好地共享其他机器的资源。Web的兴起,使计算机通过网页的方式连接起来,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但是,目前的网页不反映机器可理解的语义信息,难以提供智能服务。为了克服这些缺陷,科学家们通过两种途径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 第一种途径是基于国际开放的标准、建立在Internet和Web基础上的新的应用平台—网格(Grid)[1,2]。简而言之,网格是要利用Internet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实现各种资源(如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等)的全面共享。其目标是实现网络虚拟环境上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 第二种途径是改进现有的Web,提出了语义Web(Semantic Web)[3~5]和Web服务[6]等概念。 语义Web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扩展当前的Web;它主要基于XML和RDF/RDFS,并在此之上构建本体和逻辑推理规则,以完成基于语义的知识表示和推理,使得网络中所有信息都是具有语义的,从而能够为计算机所理解和处理。Web服务的目标是基于现有的互联网标准为用户提供开发、配置、交互和管理全球分布的电子服务资源的开放平台。 这两种途径尽管研究侧重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互联网功能和性能,因此两者的结合-语义网格顺理成章。它将结合网格、语义Web和Web服务的优势,扩充网格的语义能力,并提升语义Web的计算能力,将网格向前推进一步[7,8]。网格的体系结构已经发展为面向服务的开放网格服务结构。智能服务是互联网服务追求的目标[9,10],而知识是智能的源泉。知识管理在促进革新和组织生产上可起到重要的作用[11]。本文将介绍知识网格的定义和特征,并较详细地阐述其体系结构及目前的研究现状等。 1知识网格的定义和特征 Fran Berman较早提出知识网格(Knowledge Grid简称KG)的概念,指出知识网格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网格、数据挖掘、推理等技术从大量在线数据集中抽取合成知识使搜索引擎能够智能地进行推理和回答问题,并从大量数据中得出结论[12]。Cannataro和Talia于2003年1月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知识网格[13]。诸葛海教授认为[14]:“知识网格是一个智能互联环境,它能使用户或虚拟角色有效地获取、发布、共享和管理知识资源,并为用户和其他服务提供所需要的知识服务,辅助实现知识创新、协同工作、问题解决和决策支持。它包含了反映人类认知特性的认识论和本体论;运用社会、生态和经济学原理;采纳下一代互联网所使用的技术和标准。” ①收稿日期:2005-10-25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 04B022) 作者简介:刘毅志(1973-),男,湖南衡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

网格划分

有限元网格划分 摘要:总结近十年有限元网格划分技术发展状况。首先,研究和分析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基本原则;其次,对当前典型网格划分方法进行科学地分类,结合实例,系统地分析各种网格划分方法的机理、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如映射法、基于栅格法、节点连元法、拓扑分解法、几何分解法和扫描法等;再次,阐述当前网格划分的研究热点,综述六面体网格和曲面网格划分技术;最后,展望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有限元网格划分;映射法;节点连元法;拓扑分解法;几何分解法;扫描法;六面体网格 1 引言 有限元网格划分是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着后续数值计算分析结果的精确性。网格划分涉及单元的形状及其拓扑类型、单元类型、网格生成器的选择、网格的密度、单元的编号以及几何体素。在有限元数值求解中,单元的等效节点力、刚度矩阵、质量矩阵等均用数值积分生成,连续体单元以及壳、板、梁单元的面内均采用高斯(Gauss)积分,而壳、板、梁单元的厚度方向采用辛普生(Simpson)积分。 2 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基本原则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结构离散化,即对连续体进行离散化,利用简化几何单元来近似逼近连续体,然后根据变形协调条件综合求解。所以有限元网格的划分一方面要考虑对各物体几何形状的准确描述,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变形梯度的准确描述。为正确、合理地建立有限元模型,这里介绍划分网格时应考虑的一些基本原则。 2.1 网格数量

网格数量直接影响计算精度和计算时耗,网格数量增加会提高计算精度,但同时计算时耗也会增加。当网格数量较少时增加网格,计算精度可明显提高,但计算时耗不会有明显增加;当网格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增加网格时精度提高就很小,而计算时耗却大幅度增加。所以在确定网格数量时应权衡这两个因素综合考虑。 2.2 网格密度 为了适应应力等计算数据的分布特点,在结构不同部位需要采用大小不同的网格。在孔的附近有集中应力,因此网格需要加密;周边应力梯度相对较小,网格划分较稀。由此反映了疏密不同的网格划分原则:在计算数据变化梯度较大的部位,为了较好地反映数据变化规律,需要采用比较密集的网格;而在计算数据变化梯度较小的部位,为减小模型规模,网格则应相对稀疏。 2.3 单元阶次 单元阶次与有限元的计算精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单元一般具有线性、二次和三次等形式,其中二次和三次形式的单元称为高阶单元。高阶单元的曲线或曲面边界能够更好地逼近结构的曲线和曲面边界,且高次插值函数可更高精度地逼近复杂场函数,所以增加单元阶次可提高计算精度。但增加单元阶次的同时网格的节点数也会随之增加,在网格数量相同的情况下由高阶单元组成的模型规模相对较大,因此在使用时应权衡考虑计算精度和时耗。 2.4 单元形状 网格单元形状的好坏对计算精度有着很大的影响,单元形状太差的网格甚至会中止计算。单元形状评价一般有以下几个指标: (1)单元的边长比、面积比或体积比以正三角形、正四面体、正六面体为参考基准。 (2)扭曲度:单元面内的扭转和面外的翘曲程度。 (3)节点编号:节点编号对于求解过程中总刚矩阵的带宽和波前因数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计算时耗和存储容量的大小

基于变分网格的曲面简化高效算法

基于变分网格的曲面简化高效算法? 金勇, 吴庆标+, 刘利刚 (浙江大学数学系,浙江杭州 310027)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Surface Simplification Based On Variational Shape Approximation* JIN Yong, WU Qing-biao+, LIU Li-ga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qbwu@https://www.360docs.net/doc/9413070302.html, Abstract:Providing fast and accurate simplification method for large polygon mes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focuses in computer graphics. Approximating mesh model with a few polygons can improve the rendering speed, and reduce the storage of the model. The paper presents a local greedy algorithm to minimize the energy defined by variational shape approximation. The algorithm simplifies the mesh by controlling the number of the target polygons, while attempting to get ideal effect by adaptive seed triangles selection. The algorithm has intuitive geometric meaning. The method is efficient enough to be efficiently adopted in the geometric modeling system. Key words: Polygon mesh simplification; variational shape approximation; greedy algorithm; geometric modeling 摘要: 为大型的多边形网格模型提供快速、准确的简化算法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以较少的多边形逼近表示网格模型,能够提高模型的绘制速度,减小模型的存储空间.本文根据变分网格逼近表示所定义的全局误差能量,提出一种局部贪心优化算法,该算法通过控制目标网格分片数来简化网格,通过种子的自适应选取以达到理想的简化效果,具有直观的几何意义.本文方法计算量少,效率较高,能够有效应用于几何造型系统中. 关键词:多边形网格简化;变分网格逼近;贪心算法;几何造型 中图法分类号: TP391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三维多边形网格模型,包括三角形网格、四边形网格等,在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计算机动画、虚拟现实、计算机游戏和医学影像等领域有着大量的应用.随着三维扫描技术的发展,顶点数为数万的模型已经非常常见,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10871178, 6077679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Zhejiang Province Grant No. 2008C01048-3(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作者简介: 金勇(1985-),男,上海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几何处理和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吴庆标(1963-),男, 浙江台州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图形与图像处理,数值计算方法,高性能并行计算和计算机模拟; 刘利刚(1975-),男,江西吉安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几何处理,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

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典型发言

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典型发言 为更好地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社区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克服困难开展信息采集,坚持巡查得到群众支持。 居民信息采集是网格化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最重要难度最大的,为此,社区一方面广泛宣传,通过悬挂过街横幅,入户分发宣传单等方式来提高大家对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社区与各小区物业单位签订《社区网格化管理目标责任书》,发动社区物业单位、小区保安和楼(组)长协助配合开展信息采集工作,提高了基础信息的采集率。 坚持日常巡查,做好上传下达。网格员每天坚持到网格内巡查,将发现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将事态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传递到居民群众中去,让大家随时了解掌握最新的惠民政策。得到居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促进了信息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网格服务长效机制,提升网格员服务管理水平。为了提高社区网格服务管理,落实网格员工作职责,结合社区实际,制定了《社区网格化工作管理制度》和《社区网格员工作职责》夯实责任、严格考核。为解决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开展与居民联系见面难的问题,社区规定:网格大厅工作人员必须引导前来办理事务的居民进行初步身份核实,信

息核验后再引导其办理相关事务的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在居民信息采集更新完善中起到了实效。 网格服务要“好”离不开优秀的网格员,我社区7名网格员。他们都比较年轻,缺少网格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为此,社区坚持每周召开网格员工作讨论和学习会议,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熟练掌握服务居民的各项办事流程以便随时解答居民的咨询服务,让居民少跑路问题就能得到及时解决。交流讨论工作,并根据网格员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研究讨论及时解决。 社区利用“三项机制”对网格员实行考核奖励激励,XX年底,对网格员进行了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依托网格服务平台,创新社区服务模式。 1、依靠网络平台,建立网格居民微信服务群、QQ群和门店商户微信服务群,开通社区服务线上交流新渠道,提高与居民群众的线上互动; 2、在社区推广使用办事处的微信小程序“中山一键通”,加强网格员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增强居民体验感,让居民切实体验到网格化服务带来的好处。更加快捷和精准的服务,不仅实现精细化管理、零距离服务的理念,同时利用主动上门服务的机会,进一步完善网格平台居民基础信息,以服务带管理,解决了“敲开居民最后一扇门”的难题。 3、更好地整合辖区公共资源,调动全员参与网格化工作的

国内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综述

国内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综述 2013年10月28日21: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康静宁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9 一、产生背景与概念释义 网格(Grid)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信息技术领域。网格化被引进管理领域后,由北京市东城区首创,于2004年开始在城市管理中进行实践。城市网格化管理,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的一整套城市管理思路、手段、组织、流程的总称。[1]后来,网格化被运用于社区治理,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和成都等多个城市(区)试点。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质是管理者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具体的任务,建立统一的调度管理机制,借助跨部门的管理规则和业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构筑资源共享与工作协同的运作模式,使管理者突破传统方式和手段的局限,实现流程顺畅,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效能。[2]推行网格化管理,其目的在于打破以往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推诿扯皮、责权利不明的种种弊端,而是将资源重新整合,进一步下放事权,构建一个新的社会管理体系。在这一意义上,网格化的核心并非仅仅是增加一级更小的基层管理单元,而是改写了基层社会管理的体制构造。[3]从网格化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实现社区自治是网格化管理的核心理念,“网格划分”是其外在表现形式,信息技术是其技术支持,行政权力下放是其内在要求,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是其目标。 二、现有理论研究 (一)政府职能定位的视角 有学者认为政府职能应该包括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建立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共享网络;完善社区网格内基本医疗服务设施;协调物业公司完善社区网格内基本的文化娱乐设施;引导网格内自发性群众组织等等,而不是直接告诉居民该怎么做、要怎么做。政府要给社区提供服务,尊重社区的行动选择,把社区自治作为网格化管理的目的。[4]新公共管理从企业家精神和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认为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新公共服务则进一步提出以公民为导向,政府职能应该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5]由于网格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因而在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政府职能的定位应集中在引导上,给予社区自治更多的资源帮助,减少干预。 (二)多元行动体的视角 网格空间中存在着不同性质的“多元行动主体”,主要包括:以区街公务员为主体的“政府行政力量”、以社区工作者为主体的社区自治力量以及社区党员和一般志愿者。应该承认,上述各种力量交互作用于网格空间,对城市社会管理的总体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网格内虽然存在着多元行动主体,但其在网格内的地位和作用却不是均等的。其中,由于政府部门拥有较丰富的公共资源和较大的公共权力,在网格中居于主导地位,社区社会工作者则是网格中的主体力量,而其他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则扮演着辅助者的角色。 [3][4]

Femap 实体模型简化和网格划分实例

Femap实体模型简化和网格划分实例 NST(Beijing)有限公司Frank Fang 关键词:Femap;NX Nastran;CAE;实体模型简化;网格划分;Meshing Toolbox; 1、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在使用Femap过程中,当已经划分好网格,同时也设置好边界条件后,进行求解计算时,由于各种原因(参数没有正确设置等),很有可能出现一些致命错误。如下图所示: 上图说明出现一个致命错误,点击Show Details,会弹出错误的详细信息: 然后可以通过上面的提示查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进行参数的修正,使分析能够进行下去。 本分析的出错原因是:只对几何模型Geometry的外表面进行了面网的划分,而没有对其进行实体网格划分,如下图所示: Model的单元类型是Plot Planar,说明网格是面网格;单元形状是Tri 3-noded,说明网格是3个节点的三角形网格。同时把Properties的属性全部隐藏,右边的网格仍然再显示,都说明当前的网格不是实体网格。 很显然,需要的是实体网格,而现在只有三角形的面网格,因此Femap会出现错误提示。 解决思路:对于实体模型,先对其进行面网格划分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当面网划分完成,同时

检查单元没有问题后,就必须对其进行实体网格划分,然后才进行分析计算。如果划分的面网或体网有问题,不能正确划分时,就需要判断是否是几何模型正确,或几何模型细节太多,需要对其简化。 本分析可以在现有面网的基础上(参数暂时不用修改),继续划分实体网格,但是需要检查面网的品质,如下图所示: 面网的长宽比、雅克比值都不是特别理想,值偏大。虽然值偏大,但是可以尝试一下看能否正常划分实体网格,执行Mesh-Geometry-Solid命令,划分体网: 但是仍然会出现问题,如下图所示: 说明划分实体网格出现错误。在Message中会有详细提示: 提示最小角度A=0.57433,说明网格质量太差。 到目前为止,实体网格还是不能正常划分,说明之前的面网格质量不太好,即需要重新划分面网格,或者由于本几何体小特征太多,先简化模型后再划分面网。

一种新的边折叠网格模型简化算法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3,49(1)1引言降水粒子的智能识别,一直是大气探测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降水粒子的有效识别和信息的提取,对于降水天气现象的自动化识别和数据分析至关重要。获取降水粒子的尺度谱和速度谱,并计算和统计降水强度、降水粒子总数、累积降水量以及雷达反射率因子等物理量,将为分析降水过程,了解地面雨滴谱微物理量变化提供基础资料[1]。对雨滴粒径的传统观测方法有面粉球法和吸水纸斑迹法等。面粉球法将雨滴收集在盛有面粉的容器中,当下降雨滴与面粉接触后,每个雨滴就产生一个小小的湿面球。每次测量都必须让面粉球在取样器中自然风干一天,然后放在烘箱内105℃条件下烘48h ,再用高精度电子天 平逐级称量,过程繁琐实时性差,且不适用于测量直径太小的雨滴。斑迹法是历史悠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雨滴粒径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水滴在同一材料上形成的斑迹大小与水滴的粒径大小成正比的假定,通过实验测量预先设定好水滴粒径与斑迹粒径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通过测量雨滴在相同材料上形成的斑迹大小推知相应的雨滴粒径;该方法雨滴粒径与斑迹粒径之间比例关系的确定以及滤纸和涂料的选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都很大,并且无法避免雨滴溅射对观测结果的影响。虽然图像自动识别方法在利用斑迹法进行雨滴粒径观测中的应用能够减少资Snake 模型在雨滴边缘检测中的应用 卞真稳1,2,吕伟涛2,杨俊2,马颖2,马明1 BIAN Zhenwen 1,2,LV Weitao 2,YANG Jun 2,MA Ying 2,MA Ming 1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研究所,北京100081 1.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China 2.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Sounding,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BIAN Zhenwen,LV Weitao,YANG Jun,et al.Application of snake model on raindrop edge https://www.360docs.net/doc/9413070302.html,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13,49(1):186-190. Abstract :Digital photography has very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automatic observation of precipitation phenomenon,in which how to accurately detect the edge of precipitation particle from the digital image is a key technology.Snake model has the ability to merge prior knowledge and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s,which can be used to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outline of target.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indrop image,an improved method to automatically select the initial contour of Snake model based on target shape heart automatic calibration method is presented,and the iteration processing of the greedy algorithm is used in the detection process.The raindrop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Snake model can be used to accurately detect the raindrop edge profile and has good https://www.360docs.net/doc/9413070302.html,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dge detection operators,the proposed method has better edge detection effect. Key words :raindrop image;edge detection;Snake model;greedy algorithm 摘要:数字摄像技术在降水粒子的自动观测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如何在数字图像中准确地进行降水粒子的边缘检测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Snake 模型具有很好的融合图像上层知识和底层特征的能力,能够实现目标轮廓的准确定位。结合雨滴图像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目标形心的自动标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改进了Snake 模型初始轮廓点的选取方法,并通过贪婪算法进行迭代处理,实现了基于Snake 模型的雨滴边缘检测算法。算法能够准确地对数字图像中的雨滴边缘轮廓进行检测,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传统的边缘检测算子相比,该方法对雨滴图像获得了更好的边缘检测效果。关键词:雨滴图像;边缘检测;Snake 模型;贪婪算法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TP391doi :10.3778/j.issn.1002-8331.1112-0245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No.NCSTE-2006-JKZX-303)。 作者简介:卞真稳(1982—),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大气探测;吕伟涛,男,博士,研究员;杨俊,男,博士,副研究员;马颖,女,高级 工程师;马明,男,博士,副教授。E-mail :zhwbian@https://www.360docs.net/doc/9413070302.html, 收稿日期:2011-12-16修回日期:2012-02-10文章编号:1002-8331(2013)01-0186-05 CNKI 出版日期:2012-05-21https://www.360docs.net/doc/9413070302.html,/kcms/detail/11.2127.TP.20120521.1142.058.html 186

网格化管理的特征

网格化管理的特征 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网格化管理模式独具特征:有学者认为,网格化管理模式具有6大特征:第一,该模式是整合管理资源的有效手段;第二,网格化管理的监控、反馈和督办功能;第三,可以避免管理中的死角和盲点;第四,事前预警性管理;第五,该模式是管理改革与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方向;第六,有利于实现民众与政府的快速互动。也有学者认为,网格化管理模式具有5大特征:第一,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第二,由粗放管理变为精细管理;第三,由传统管理变为信息化管理;第四,由“小城管”变为“大城管”;第五,由偏重管理变为监管并重。结合实践考察和理论思考,大多数学者认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1 数字化管理 与传统管理模式不同,网格化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联系空前紧密,3S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中间件技术等共同奠定了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技术基础。在网格化管理模式框架内,科学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有机地合为一体,实现了工具理性与社会理性的高度统一,并最终共同为管理实践服务。 2 闭环式管理 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效果经常是力度很大,结果很差,其原因之一是管理系统内信息的单向传递,政令频出,但忽视了结果控制,最典型的是一阵风似的运动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控制论上属于典型的开环控制。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了监管分离的两极管理体制,监督中心既负责信号输入,也负责评价结果,对整个管理系统起到全面控制功能,同时,社会公众的意见构成了监督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各个管理部门的工作成效得到了有效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了闭环控制。 3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管理的细化和深化,明确各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建立合理、高效、不断优化的业务流程。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发展方向和本质要求,网格化管理模式摆脱了传统管理粗放、滞后的缺点,向精细化方向不断发展。 4 动态化管理 传统管理模式在信息获取上基本处于静止、被动的状态,往往是在一类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带来恶劣影响之后,管理工作才跟上来,因此也就有了所谓的“突击式管理”、“运动式管理”。网格化管理模式有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作为技术支撑,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监控。单元网格内一旦某一部件出现问题,会在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被解决,第一时间被反馈,第一时间被检验。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实现了准确、及时的动态化管理。作者:金鹏信息网格化软件

有限元网格剖分方法概述

有限元网格剖分方法概述 在采用有限元法进行结构分析时,首先必须对结构进行离散,形成有限元网格,并给出与此网格相应的各种信息,如单元信息、节点坐标、材料信息、约束信息和荷载信息等等,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如果采用人工方法离散对象和处理计算结果,势必费力、费时且极易出错,尤其当分析模型复杂时,采用人工方法甚至很难进行,这将严重影响高级有限元分析程序的推广和使用。因此,开展自动离散对象及结果的计算机可视化显示的研究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有限元网格生成技术发展到现在, 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不同实现方法,列举如下: 映射法 映射法是一种半自动网格生成方法,根据映射函数的不同,主要可分为超限映射和等参映射。因前一种映射在几何逼近精度上比后一种高,故被广泛采用。映射法的基本思想是:在简单区域内采用某种映射函数构造简单区域的边界点和内点,并按某种规则连接结点构成网格单元。也就是根据形体边界的参数方程,利用映射函数,把参数空间内单元正方形或单元三角形(对于三维问题是单元立方体或单元四面体)的网格映射到欧氏空间,从而生成实际的网格。这种方法的主要步骤是,首先人为地把分析域分成一个个简单可映射的子域,每个子域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然后根据网格密度的需要,定义每个子域边界上的节点数,再根据这些信息,利用映射函数划分网格。 这种网格控制机理有以下几个缺点: (1)它不是完全面向几何特征的,很难完成自动化,尤其是对于3D区域。 (2)它是通过低维点来生成高维单元。例如,在2D问题中,先定义映射边界上的点数,然后形成平面单元。这对于单元的定位,尤其是对于远离映射边界的单元的定位,是十分困难的,使得对局部的控制能力下降。 (3)各映射块之间的网格密度相互影响程度很大。也就是说,改变某一映射块的网格密度,其它各映射块的网格都要做相应的调整。 其优点是:由于概念明确,方法简单,单元性能较好,对规则均一的区域,适用性很强,因此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一些商用软件如ANSYS等得到应用。 2 。拓扑分解法 拓扑分解法较其它方法发展较晚, 它首先是由Wordenwaber提出来的。该方法假设最后网格顶点全部由目标边界顶点组成, 那么可以用一种三角化算法将目标用尽量少的三角形完全分割覆盖。这些三角形主要是由目标的拓扑结构决定, 这样目标的复杂拓扑结构被分解成简单的三角形拓扑结构。该方法生成的网格一般相当粗糙, 必须与其它方法相结合, 通过网格加密等过程, 才能生成合适的网格。该方法后来被发展为普遍使用的目标初始三角化算法, 用来实现从实体表述到初始三角化表述的自动化转换。 单一的拓扑分解法因只依赖于几何体的拓扑结构使网格剖分不理想,有时甚至很差。 3.连接节点法 这类方法一般包括二步:区域内布点及其三角化。早期的方法通常是先在区域内布点, 然后再将它们联成三角形或四面体, 在三角化过程中, 对所生成的单元形状难于控制。随着Delaunay三角化(简称为DT ) 方法的出现, 该类方法已成为目前三大最流行的全自动网格生成方法之一。 DT法的基本原理:任意给定N个平面点Pi(i=1,2,…,N)构成的点集为S,称满足下列条件的点集Vi为Voronoi多边形。其中,Vi满足下列条件: Vi ={ X:|X- Pi|(|X- Pj|,X(R2,i(j,j=1,2,…,N }Vi为凸多边形,称{ Vi}mi=1为Dirichlet Tesse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