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油层物理学1-2

《油层物理》模拟题

《油层物理》模拟题 一、填空题 1、地层油的特点是处于地层、下,并溶有大量的。 2、在高压下,天然气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随分子量的增加而。 3、岩石粒度组成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和。 4、与接触脱气相比,多级分离的特点是分离出的气量,轻质油组分,得到的地面油量。 5、当岩石表面亲水时,毛管力是水驱油的;反之,是水驱油的。 6、根据苏林分类法,地层水主要分为型、型、型和型。 7、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主要受、、等的影响。 8、砂岩的胶结类型主要有、和三种,其中的胶结强度最大。。 9、火烧油层的方式主要有、和。 10、单组分烃的相图实际是该烃的线,该曲线的端点称为。 11、流度比的值越,越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12、对应状态定律指出:在相同的和下,所有的纯烃气体都具有相同的。 13、油藏的驱动方式以命名。 14、一般而言,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其依据的公式是。 15、储层岩石的“孔渗饱”参数是指岩石的、和。 16、单组分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服从定律。 二、名词解释 1、砂岩的粒度组成 2、地层油的等温压缩系数 3、润湿 4、平衡常数 5、贾敏效应 6、两相体积系数 7、压缩因子 8、溶解气油比 9、相对渗透率 10、波及系数 11、润湿反转 12、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 13、驱替过程 14、吸附 15、相渗透率 16、洗油效率 17、毛管力18、流度比 19、岩石的比面 20、界面张力 三、做图题 1、画出双组分烃的相图,标出临界点、气相区、液相区和两相区的位置,并简要说明其相态特征。

2、画出典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标出三个区,并简单描述其分区特征。 3、画出单组分烃的相图,并标出临界点、气相区、液相区和两相区的位置。 4、画出典型的毛管力曲线,并标出阈压、饱和度中值压力、最小湿相饱和度。 5、岩石(a)、(b)分别放入水中,岩石下部有一油滴,形状如下图所示,试画出润湿角?并说明两岩石的润湿性? 四、简答题 1、简要说明油水过渡带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并说明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2、简要说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途径,并结合现场实际,给出现场应用的两种提高采收率方法。 3、什么是气体滑动效应?它对渗透率的测量有何影响? 4、给出两种判断岩石润湿性的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判断的依据。 5.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各举一例说明贾敏效应的利与弊。 五、计算题 1、设某天然气的摩尔组成和临界参数如下: (1)、天然气的视分子量; (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空气的分子量为29); (3)、该天然气在50℃、10MPa下的视对应温度和视对应压力。 2、一柱状岩心,长度L=5cm,直径d=2cm,岩心被100%地饱和粘度μw=1mPa.s的盐水,当岩心两端压差ΔP=0.05MPa 时,测得的流量为Q w=18.84cm3/min.,求该岩心的渗透率。 3.设一直径为2.5cm,长度为3cm的圆柱形岩心,用稳定法测定相对渗透率,岩心100%饱和地层水时,在0.3MPa 的压差下通过的地层水量为0.8cm3/s;当岩心中含水饱和度为30%时,在同样的压差下,水的流量为0.02 cm3/s,油的流量为0.2 cm3/s。油粘度为:3mPa.s,地层水的粘度为1mPa.s。求: (1)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2)Sw=30%时油水的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 4某油藏藏含油面积A=15km2,油层有效厚度h=10m,孔隙度φ=20%,束缚水饱和度S wi=20%,在原始油藏压力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考研《油层物理CAI课件》练习检测题目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考研《油层物理CAI课件》练习检测题 目 9年第号 1。2.3.4.5.6.7.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天然气有哪些分类?它是如何分类的?代表天然气成分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压缩因子z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如何确定多组分物质的表观临界压力和表观临界温度?天然气的体积系数是多少?天然气的可压缩性是多少?什么是泡点和露点?地层油的饱和压力是多少?如何定义 地层油的溶解油气比?试分析它与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度的区别和联系。 8。一个带刻度的活塞气缸配有45000cm3(在10325帕,00摄氏度时)。当温度和压力从 03 变化到地层条件(17.8兆帕,71C)时,测量体积为265厘米。气体压缩系数是多少?9.当天然气的相对密度为0.743,局部地层压力为13.6兆帕,地层温度为93.30℃时,计算天然气的压缩系数。 10。天然气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4。地层压力为8.3兆帕,地层温度为320℃表1-4由CH4 C2H6 C3H8 IC4H10Mol组成,分为0.902 0.045 0.031 0.021 (1),并得到天然气的压缩系数。(2)计算天然气的体积系数;(3)尝试将地下10000m3天然气所占的体积转换;

11。画出油层的烃相状态,在图上标出纯油层、饱和油层、凝析气藏和气藏的位置,注意压力和温度的范围 12。什么是一次脱气和多次脱气?一次脱气和多次脱气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3.第一油层温度为750℃,饱和压力Pb=18MPa,饱和压力下溶解汽油比Rob=120 m3/m3当压力降至15兆帕时,气体已经分离,气体的相对密度为0.7,r为115。m3/m3,Pb=1.25,两相的体积系数是多少?40.地层水的分析结果如下。试着计算它的水类型。1-10钠+镁+钙+氯-硫酸-HCO 3-4952 838 620 10402 961 187 14。定性绘制天然气的体积系数Bg、压缩系数Cg和粘度系数Pg如下图所示,以及温度的变化规律 15。试画出原油体积系数B0、两相体积系数U、压缩系数Co和粘度μ0随压力和温度的定性变化规律如下(如果有饱和压力,应该注意) 16。定性图显示了不同温度下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度随压力的变化规律。17.利用物质平衡原理,推导出以下条件下的储层储量计算公式。 油藏的原始状态是溶解气驱油藏,没有气顶和边水。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地层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以下,形成二次气顶,但储层的孔隙体积不变,如图7所示。 图7开发前后储层流体状态变化示意图 集:原始储油量为Ni (S?M3) 累积石油产量为Np (S?M3)溶解气油比?M3/米)累计平均生产气

油层物理学最全习题集

第一节天然气的高压物理性质 一、名词解释。 1.天然气视分子量(gas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 (gas relative density ): 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g 3.天然气的压缩因子Z(gas compressibility factor): 4.对应状态原理(correlation state principle) : 5.天然气压缩系数Cg(gas compressive coefficient): 6.天然气体积系数Bg(gas formation volume factor): 二.判断题。 1.体系压力愈高,则天然气体积系数愈小。()2.烃类体系温度愈高,则天然气压缩因子愈小。()3.体系压力越大,天然气等温压缩率越大。()4.当二者组分相似,分子量相近时,天然气的粘度增加。()5.压力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增加,天然气的粘度增加。()6.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有利条件是低温低压。()7.温度不变时,压力增加,天然气体积系数减小。()8.温度不变时,压力增加,天然气分子量变大。()9. 当压缩因子为1时,实际气体则成为理想气体。()三.选择题。

1.理想气体的压缩系数与下列因素有关 A.压力 B.温度 C.体积 D.组成( ) 2.在相同温度下,随着压力的增加,天然气压缩因子在低压区间将在高压区间将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 3.对于单组分烃,在相同温度下,若C原子数愈少,则其饱和蒸气压愈其 挥发性愈 A.大,强 B.小,弱 C.小,强 D.大,弱( ) 4.地层中天然气的密度地面天然气的密度。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视情况定( ) 5.通常用来计算天然气体积系数的公式为 A.Bg=Cg(273+t)/293P B.Bg=V 地下/ V 地面 C.Bg=Z(273+t)/293P D.Bg= V地面/ V地下( ) 6.天然气压缩因子Z>1说明天然气比理想气体压缩,Z<1说明天然气比理想气体。 A.易于,难于 B.易于,易于 C.难于,难于 D.难于,易于( ) 7.两种天然气A和B,在相同的P-T条件下,A比B更易于压缩,则 C gA C gA , ,Z A Z B A.大于,大于 B.大于,小于 C.小于,大于 D.小于,小于( )四.问答题。

(建筑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建筑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日期:2008年3月2日 目录 第一章油藏地质评价 (1) 第二章储量计算与评价 (8) 第三章油气藏产能评价 (10) 第四章开发方案设计 (14) 第五章油气藏开发指标计算 (17) 第六章经济评价 (22) 第七章最佳方案确定 (25) 第八章方案实施要求 (25) 第一章油(气)藏地质评价 一个构造或地区在完钻第一口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即开始了油气藏评价阶段。油气藏评价,主要是根据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测试资料、取芯资料、岩芯分析、流

体化验和试采等资料,对油气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识、评价和描述油藏,搞清油气藏的地质特征,查明油气藏的储量规模;形成油气藏(井)的产能特征,初步研究油气藏开发的可行性,为科学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一、油气藏地质特征 利用Petrel软件对cugb油藏进行地质建模,得出cugb油藏的三维地质构造图(见图1-1)。 图1-1 cugb油藏三维地质构造图 (一)构造特征 由图知:此构造模型为中央突起,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平缓,东南和西北方向陡峭,为典型的背斜构造;在东南和西北方向分别被两条大断裂所断开,圈闭明显受断层控制,故构造命名为“断背斜构造”。 (1) 构造形态: 断背斜构造油藏,长轴长:4.5Km, 短轴长:2.0Km 比值:2.25:1,为短轴背斜。 (2) 圈闭研究: 闭合面积:4.07km,闭合幅度150m。 (3)断层研究: 两条断层,其中西北断层延伸4.89km,东南断层延伸2.836km。 (二) 油气层特征:

油层物理第三章作业题

油层物理第一章作业题 钻井专09 1.名词解释 岩石的比面,分选系数,岩石的粒度组成,岩石的压缩系数,岩石综合压缩系数,原始含油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气体滑脱效应,胶结类型,岩石孔隙度 2.问答题: (1).岩石颗粒的大小对比面大小有何影响?为什么? (2).影响孔隙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3).什么叫岩石的渗透性,岩石的渗透率?岩石的渗透率为“1达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4).为什么说岩石的绝对的渗透率是岩石的固有属性? (5).岩石中最常见的胶结物有哪些?如何划分胶结类型,其依据是什么?胶结类型如何影响岩石的物理性质? (6).测定岩石孔隙度实验中,为什么用煤油饱和岩心而不用水饱和岩心?该法测得的孔隙度为何种孔隙度?该孔隙度与另外两种孔隙度的关系是什么? 3.计算题 (1).综合弹性压缩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已知某一低饱和油藏中含水饱和度 为0.24,储层孔隙度为27%,并分析得油、水和岩石的压缩系数分别为70×410-、 4.5×410-和1.5×410-MPa -1,求该油藏的综合弹性压缩系数。若上述油藏含油体积为15003m ,原始地层压力为27MPa ,原油的饱和压力为21.3MPa ,试估算该 油藏的弹性可采储量。 (2).已知一干岩样质量P1为32.0038克,饱和煤油后在煤油中称得质量P2为22.2946克,饱和煤油的岩样在空气中的质量P3为33.8973克,求该岩样的孔隙体积,孔隙度和岩样视密度(煤油密度为0.8045克/厘米3) (3)设一横截面积为2cm 2,长10cm 的圆柱形岩心在0.15Mpa 的压差下,通入粘度为 2.5s mPa ?的油且流量为0.0083 cm /s ,岩心被该油样100%饱和,求该岩样渗透率。 (4)有一岩样含油水时重量为8.1169g ,经过抽提后得到0.3 cm 3的水,该岩样烘干后,重量为7.2221g ,炮和煤油后在空气中称得重量为8.0535g ,饱和煤油的岩样在煤油中称得重量为 5.7561g ,求该岩样的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和孔隙度。设岩样密度为2.65 g/3cm ,原油密度为 0.8760 g/3cm 。 (5)某断块油藏含油岩石体积为14. 4×107m 3、孔隙度为20%,束缚水饱和度为25%,油藏原始地层压力P i =21mPa ,饱和压力Pb =19.3MPa 。原油压缩系数C 0=99×10-5MPa -1,地层水的压缩系数C w =39.6×10-5MPa -1。C f =11.2×10-5MPa -1。已知原油的体积系数B o =1.2,原油的密度为0.8760 g/3cm 。计算该油藏的弹性采油量为多少吨?

油层物理(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Log d i W Wi 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 孔隙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 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法可以较精确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 4)对于一般的碎屑岩 (如砂岩),由于它是由母岩经破碎、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因此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类型和数量以

油层物理部分练习题(附带答案)

第一章油藏流体的界面张力 一.名词解释 1.自由表面能(free surface energy):表面层分子力场的不平衡使得这些表面分子储存了多余的能量,这种能量称为自由表面能 2.吸附(adsorption):溶解于某一相中的物质,自发地聚集到两相界面层并急剧减低该界面的表面张力的现象称为吸附 3.界面张力(interfacial tension):也叫液体的表面张力,就是液体与空气间的界面张力。在数值上与比界面能相等。固体表面与空气的界面之间的界面张力,就是固体表面的自由能。 4.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 1.表面层溶质的浓度较相内大时称正吸附。(√) 2.随界面两侧物质密度差增大,表面张力随之下降。(×) 3.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愈高,则表面张力愈大。(√) 4.油藏条件下的油气表面张力一定小于地面条件。(√) 5.从严格定义上讲,界面并不一定是表面。(√) 6. 界面两侧物质的极性差越大,界面张力越小。(×) 三.选择题 1.若水中无机盐含量增加,则油水表面张力将,若水中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增加,则油水界面张力将。 A.增加,增加 B.增加,减小 C.减小,增加 D.减小,减小( B )

2.随体系压力增加,油气表面张力将,油水表面张力将。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D ) 3.随表面活性物质浓度增加,表面张力,比吸附将。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C ) 4.在吉布斯吸附现象中,当表面活度 0,比吸附G 0,该吸附现象称 为正吸附。 A.大于,大于 B.大于,小于 C.小于,大于 D.小于,小于( C ) 4、溶解气:气体溶解度越大,界面张力越小。 2.何为表面张力?油藏流体的表面张力随地层压力,温度及天然气在原油(或水)中的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如何?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任意二相邻部分之间垂直于它们的单位长度分界线相互作用的拉力。 变化规律:油藏流体表面张力随地层压力增大,温度升高而减小。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度越大,油藏流体表面张力越小。 3.就你所知,测定液面表面张力的方法有哪些? 1、悬滴法 2、吊片法(又称悬片法、吊板法) 3、旋转液滴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课后题问题详解

简要说明为什么油水过渡带比油气过渡带宽?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 宽? 答:过渡带的高度取决于最细的毛细管中的油(或水)柱的上升高度。由于 油藏中的油气界面张力受温度、压力和油中溶解气的影响,油气界面张力很 小,故毛管力很小,油气过渡带高度就很小。因为油水界面张力大于油气界 面张力,故油水过渡带的毛管力比油气过渡带的大,而且水油的密度差小于 油的密度,所以油水过渡带比油气过渡带宽,且油越稠,水油密度差越小, 油水过渡带越宽 四、简答题 1、简要说明油水过渡带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并说明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由于地层中孔隙毛管的直径大小是不一样的,因此油水界面不是平面,而是一个过渡带。从地层底层到顶层,油水的分布一般为:纯水区——油水过渡区——纯油区。由下而上,含水饱和度逐渐降低。 由式:,在PcR 一定时,油水的密度差越小,油水的过渡带将越宽。油越稠,油水密度 差越小,所以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来源于骄者拽鹏 习题1 1.将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如下: %404-CH ,%1062-H C ,%1583-H C ,%25104-H C ,%10105-H C 。 解:按照理想气体计算: 2.已知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55%,35%,1012510483---H C H C H C 将此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

解: 3.已知地面条件下天然气各组分的体积组成:%23.964-CH ,%85.162-H C , %83.083-H C ,%41.0104-H C , %50.02-CO ,%18.02-S H 。若地层压力为15MPa , 地层温度为50C O 。求该天然气的以下参数:(1)视相对分子质量;(2)相对密度;(3)压缩因子;(4)地下密度;(5)体积系数;(6)等温压缩系数;(7)粘度;(8)若日产气为104m 3,求其地下体积。 解: (1)视相对分子质量 836.16)(==∑i i g M y M (2)相对密度 580552029 836 16..M M a g g == = γ (3)压缩因子

《油气层渗流力学》教案(王怒涛)

西南石油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油气层渗流力学 任课教师王怒涛 院(系) 石油工程学院 教研室石油工程教研室 2010年11月18日

课程表

《油气层渗流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英文名称:The oil and Gas Flow through Porous Media 2、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基础 3、课程学时:总学时46,实验学时2。 4、学分:3 5、先修课程:大学数学、数学物理方程、油气田开发地质、油层物理 6、适用专业: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 7、大纲执笔:石油工程教研室(李晓平) 8、大纲审批:石油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 9、制定(修订)时间:2005.11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地质勘探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要把它作为认识油气藏、改造油气藏的工具,作为油气田开发设计、动态分析、油气井开采、增产工艺、反求地层参数、提高采收率等的理论基础。因此,它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学好石油工程其它专业课如《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采油工程》、《试井分析》的关键课程之一,该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油气在储层中的渗流基本规律以及研究油气在储层中渗流的基本 方法。其任务是,掌握油气渗流的基本概念,认识油气储层的渗流规律,学会研究油气在储层中渗流的方法,为学好其它专业课程打好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该课程在学习之前,要先学习有关石油地质、油层物理以及工程数学和微分方程等方面的知识理论。学习该课程后,要求掌握油气层渗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与技巧,学会研究油气在储层中渗流的方法。重点是单相流体的流动,掌握单相稳定渗流时,各种情况下的水动力学场,井间干扰及叠加原理,单相不稳定渗流的压力传播规律、动态特征等,掌握气体渗流理论的特点及研究方法,掌握双重介质渗流的特点及

油层物理习题1

一、名词解释题 1.粒度组成:岩石各种大小不同颗粒的含量。 2.不均匀系数(n):n=d60/d10,式中:d60——在颗粒累积分布曲线上颗粒累积重 量百分数为60%的颗粒直径;d10———在颗粒累积分布曲线上颗粒累积重量百分 数为10%的颗粒直径。 3.粘土:直径小于0.01的颗粒占50%以上的细粒碎屑。 4.胶结类型:胶结物在岩石中的分布状况及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 5.岩石的比面(S):单位体积岩石内颗粒的总表面积或孔隙总的内表面积。 6.岩石的孔隙度(φ):岩石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7.岩石的绝对孔隙度(φa):岩石的总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8.岩石的有效孔隙度(φe):岩石中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9.岩石的流动孔隙度(φf):在含油岩石中,能在其内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10.岩石的压缩系数(C f):C f=ΔV p/V f*1/ΔP,C f是指油层压力每降低一个大气压时,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体积的变化值。 11.油层综合弹性系数(C):C=C f+Φ C l;C=C f+Φ(C o S o+C w S w) 当油层压力降低或升高单位压力时,单位体积油层内,由于岩石颗粒的变形,孔隙体积的缩小或增大,液体体积的膨胀或压缩,所排出或吸入的油体积或水体积。 12.岩石的渗透率(K):K=QμL/A(P1-P2)岩石让流体通过的能力称为渗透性,渗透性的大小用渗透率表示。Q=K*A/μ*ΔP/L 13.达西定律:单位时间通过岩芯的流体体积与岩芯两端压差及岩芯横截面积成正比例,与岩芯长度、流体粘度成反比,比例系数及岩石的渗透率长。 14.“泊积叶”定律:Q=πr4(P1-P2)/8μL 15.迂回度(Υ):τ=L e/L,式中:L e—流体通过岩石孔隙实际走过的长度 L—岩 石外表长度 16.岩石的含油饱和度:S o=V o/V p 17.岩石的束缚水饱和度(S wi):存在于砂粒表面和砂粒接触角隅以及微毛管孔道 中等处不流动水的饱和度。 18.天然气的摩尔组成(N i):Y i=N i/ Σ式中:N i—组分的摩尔数,n—气体组分数 19.天然气的分子量(M):M=Σn(Y i M i)式中:Mi——组份i的分子量,n——组成数,Y i——天然气各组分的摩尔组成。20.天然气的比重(γ):γ=ρg/ρa式中:ρg—天然气的密度;ρa—空气的密度。 21.天然气的压缩因子(Z):天然气与理想气体之间的偏差值。 22.天然气的体积系数(B g):B g=V g(油气藏条件)/V o(标准状况下) 23.天然气的压缩系数(C g): C g=-1/V(V/P)T当压力每变化一个单位时, 气体体积的变化率。 24.流体的粘度:流体在流动时由于内部 摩擦而引起的阻力 25..接触分离:分离过程中分出的气相始 终与液相接触,系统组成不变,气、液两 相平衡,到分离完时才排出气。 26.多级分离:降压过程中,每一级脱出 的气定压排走后,液相继续下一级脱气, 油气来不及建立热力学平衡,系统组成不 断改变。 27.地层油溶解油气比(R s):单位体积地 面原油在地层温度和压力下所溶解的天 然气的标准体积。 28.天然气在石油中的平均溶解系数 (α):当压力增加一个单位时,单位体 积地面油所溶解的气量。α =(R s2-R s1)/(P2-P1) 29.地层油的体积系数(B0):B0=V F/V s地 层油与它在地面标准状况下脱气后体积 的比值。 30.地层油两相体积系数(B t):当地层压 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在某一压力下,地层 油和释放出气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条件 下脱气油体积的比值。 31.地层油的压缩系数(C o): C o=-1/V F(V/P)T定温下单位体积地层油在 压力改变一个单位时体积变化率。 32.地层油的饱和压力(Pb):油藏中开始 出现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 33.地层油的比重(d204):在20o C下的原油 密度与4o C下水的密度之比。 34.地层油的析蜡温度:原油降温时,开 始有了蜡结晶析出的温度。 35.比界面能:σ=R/S式中:R——自由 界面能,S——界面层的面积,单位面积 界面上所具有的自由界面能。 36.选择性润湿:当固体表面有两种流体 存在,某种流体自发地驱开另一种流体的 现象。 37.斑状润湿:同一岩样表面上由于矿物 组成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润湿性。 38.混合润湿:同一孔道中不同位置的润 湿不同,在小孔隙的砂粒接触处常是亲水 的,而在大孔隙的砂粒表面常是亲油的。 39.毛细现象:湿相流体在毛管中的上升 现象。 40.毛管力:毛管中平衡弯液面两侧非湿 相和湿相压力差的一种附加压力。 41.球面上的毛管压力P cs=2σ/R=2σcos θ/r 42.阀压(P r):非湿相流体进入已饱和湿 相流体的岩样,驱替开始时的起始压力。 43.饱和度中值压力(P50c):驱替P c曲线 上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P c值。 44.最小湿相饱和度(S w)min:驱替压力达 到最大时,未被非湿相充满的孔隙体积百 分数。 45.驱替:非湿相驱湿相的过程。 46.吸吮:湿相自动驱开非湿相的过程。 47.有效渗透率:当多相共存时岩石对每 一相流体的通过能力。 48.相对渗透率:每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49.产水率(f w):f w=Q w/(Q w+Q0),是产水量 与产液量的比值。 50.末端效应:两相流动时,在岩样末端, 由于毛管孔道间断引起的湿相饱和度富 积和见水滞后的现象。 51、油层物理:是研究储层岩石、岩石 中的流体(油、气、水)以及流体在岩石 微小孔道中渗流机理的一门学科。 52、水力沉降法:是基于大小不同的颗粒 在粘性液体沉降速度不同进行分离的原 理。 53、粒度中值:在累计分布曲线上相应 累计重量百分数为50%的颗粒直径。 54、分选系数:代表碎屑物质在沉积过 程中的分选的好坏。 55、孔吼比:孔隙与喉道直径的比值。 56、孔隙配位数:每个孔道所连通喉道 数。 57、孔隙迂曲度:用以描述孔隙弯曲程 度的一个参数。 58、比热:把一克岩石的温度生高一度 所需的热量叫做比热容量,简称比热。 59、泡点:是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开 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温度。 60、露点:是温度一定是开始从气相中 凝结出第一批液滴的压力。 61、天然气:是指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 自然形成、运移,并以一定的压力储集在 地层中的气体。 62、地层有的密度:单位体积地层油的 质量。 63、原油的凝固点:是指原油由能流动 到不能流动的转折点。 64、界面:截面是非混溶两相流体之间 的接触面。 65、润湿:是指流体在界面张力的作用 下沿岩石表面流散的现象。 66、不均匀系数:指累积分布曲线上某两 个重量百分数所代表的颗粒直径之比值。 67、孔吼比:孔隙与吼道直径的比值。 68、岩石的绝对孔隙度:指岩石的总孔隙 体积V a与岩石外表体积V b之比。 69、交接类型:胶结物在岩石中的分布状 况以及它们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 70、临界凝析温度:当体系温度高于最高 温度C T时,无论加多大的压力,体系也不 能液化,此温度称为临界凝析温度。 71、油气分离:伴随着压力降低而出现的 原油脱气现象。 72、天然气等温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 天然气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 73、矿化度:地层水中含盐量的多少,代 表矿化度的浓度。 74、润湿性:当存在两种非混相流体时, 其中某一相流体沿固体表面延展或附着 的倾向性。 75、接触角:过气液固三相交点对液滴表 面所做切线与液固界面所夹的角。 76、附着功:将单位面积固-液界面在第 三相中拉开所做之功。 77、润湿反转:我们把固体表面的亲水性 和亲油性的相互转化叫做润湿反转。 78、部分润湿:也称斑状润湿,是指油湿 或水湿表面无特定位置。 79、静润湿滞后:油、水与固体表面接触 的先后次序不同时所产生的滞后现象。 80、动润湿滞后:在水驱油或油驱水过程 中,当三相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时,因移 动的延缓而使润湿角发生变化的现象叫 动润湿滞后。 81、拉普拉斯方程: ) 1 1 ( 2 1 R R p c + =σ 82、相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和流动时, 其中某一相流体在岩石中的通过能力大 小。 83、三次采油:针对二次采油未能采出的 残余油和剩留油,采用向地层注入其他驱 油工作剂或引入其他能量的方法。 84、阻力系数:是指在有油存在的多孔介 质中,水的流度与聚合物溶液的流度只 比。 二、综合题和计算题答案 1、试论述粘土遇滤水膨胀原因和消除的 方法。 答:因粘土中含有蒙脱石等遇水易膨胀的 矿物。蒙托石晶层是分子间作用力联结, 其联结弱,水分子易进入层间引起膨胀。 此外蒙托石表面呈负电性,易吸附阳离子 形成水化层。粘土膨胀性还和水的性质有 关,水中电解质浓度增加,膨胀性减弱, 粘土在酸性水中解离,晶层表面带正电就 不会吸附阳离子形成水化层,因此可以通 过注盐水、注酸水(需有防腐措施)、注 聚合物等方式消除粘土的膨胀。 2、设某断块砂岩体积为14.4*107立方米, 孔隙度为20%,地层油的压缩系数 C o=1*10-4/兆帕,水的压缩系数C o=4*10-4/ 兆帕,砂岩的压缩系数C f=1*10-4/兆帕(以 岩石体积为基础),油层压力20.0兆帕, 饱和压力19.0兆帕,束缚水饱和度25%, 原油比重为γo=0.86,体积系数B o=1.2, 向这个断块油层弹性能量驱油,可以采出 多少油? C=C f+Ф (C o S o+C w S w)=1*10-4+0.2[(1-25%)*10*10-4+ 25%*4*10-4]=2.7*10-4(1/Mp a) 地层油:V o=C*Δ p*V f=2.7*10-4(20-19)*14.4*107=3.89*10 4 m3 地面油: G o=V o*V o/B o=3.89*104*0.86/1.2=2.79*104 T 3、为何说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是岩石本身 固有的属性? 答:岩石本身固有的孔隙结构,其让流 体通过的能力是一定的。此外外界条件如 流体粘度压差等到改变岩石的绝对渗透 率是不变的。 4、用空气测定岩心渗透率,岩心直径 d=1.9cm,L=2.54cm,空气在常温下的粘 度μa=0.0183毫帕.秒,岩心入口处的压 力P1=1500毫米汞柱,出口压力P2=750 毫米汞柱,通过岩心的空气流量在标准情 况下(常温,大气压)为Q o=35厘米/秒, 求所测岩心的渗透率为若干? 答:K=2ρo Q oμ L/A(P21-P22)=2*1*35*0.0183*2.54/{3.14 *1.92 /4[(1500/760)-(750/760)]} =0.393D 5、试论述岩石的渗透率具有面积因次。 答:(1)、K=QμL/(FΔ P)=L3/T/F*T/L2L2/(L2*FL2),可见K的因 次为面积因次(2)、K=Фr2/8由数也可看 出具有面积因次。(3)、岩石中孔道截面 积越大,K的数值就越大。 6、如何根据孔隙大小分布曲线判断孔隙 的均匀程度和渗透率的好坏? 答:孔隙大小分布曲线尖峰越高表示孔隙 越均匀,若曲线尖峰越向右移表示渗透率 越高。 7、试论述油层综合弹性系数的物理意 义? 答:当油层压力改变0.1MPa时,单位体 积岩石中孔隙和液体总的体积变化。它代 表岩石和流体弹性的综合影响,是考虑地 层中弹性储量和弹性能量的重要参数。 8、用同一块岩心测定岩石含油、水、气 饱和度,岩石渗透率,岩石的孔隙度,岩 石的比面和岩石的碳酸盐含量,其先后顺 序应如何安排? 答:顺序:(1)岩石含油、水、气饱和度 (S0、S w、S g);(2)岩石孔隙度(Ф);(3) 岩石渗透率(K);(4)岩的比面;(S比); (5)岩石的碳酸盐含量。 9、写出渗透率(K)、孔道半径(r)、孔 隙度(Ф)和比面(S)之间的函数表达 式。并指明适用范围。

《油层物理》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第1题下列关于油层物理学发展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油层物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2题研究地层流体物化性质的意义在于——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地层流体物化性质研究的意义 第3题石油与天然气从化学组成上讲为同一类物质,两者只是分子量不同而已。现已确定石油中烃类主要是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这三种饱和烃类构成;天然气是以——为主的烷烃。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天然气组成 第4题 .烷烃由于其分子量大小不同,存在形态也不同,在常温常压(20℃,0.1MPa)下,——为固态,即所谓石蜡,以溶解或者结晶状态存在于石油中。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烷烃常温常压存在形态 第5题下列不属于石油中烃类化合物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什么是烃类化合物 第6题国际石油市场评价石油商品性质的主要指标不包括下列——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评价石油好坏的标准 第7题表示石油物理性质的参数不包括下列——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石油物性参数有哪些 第8题已知60℉(15.6℃)原油相对密度为1,那么该原油的API度为——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API度定义 第9题地面原油通常按照石油商品性质分类和评价,下列不属于地面原油分类依据的有——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地面原油分类 第10题粘度是地层油的主要物性之一,它决定着油井产能的大小、油田开发的难易程度及油藏的最终采收率。下列不属于地层油按粘度分类的有——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地层原油分类 第11题下列对地层流体类别划分正确的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地层流体指什么 第12题下列油气藏类型中不属于按照流体特征分类的有——

长江大学油层物理习题解答 (1)

第一篇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章 天然气的高压物理性质 一、名词解释。 1.天然气视分子量(gas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 ): 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g (gas relative density ) : 3.天然气的压缩因子Z(gas compressibility factor) : 4.对应状态原理(correlation state principle) : 5.天然气压缩系数Cg (gas compressive coefficient ): 6.天然气体积系数Bg (gas formation volume factor): 二.判断题。√×× ×√√×× 1.体系压力愈高,则天然气体积系数愈小。 (√ ) 2.烃类体系温度愈高,则天然气压缩因子愈小。 (× ) 3.体系压力越大,天然气等温压缩率越大。 (× ) 4.当二者组分相似,分子量相近时,天然气的粘度增加。 ( ) 5.压力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增加,天然气的粘度增加。 (× ) 6.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有利条件是低温低压。 (√ ) 7.温度不变时,压力增加,天然气体积系数减小。 (√ ) 8.温度不变时,压力增加,天然气分子量变大。 (× ) 9. 当压缩因子为1时,实际气体则成为理想气体。 (× ) 三.选择题。ACACBDB 1.理想气体的压缩系数与下列因素有关 1.理想气体的压缩系数与下列因素有关 A.压力 B.温度 C.体积 D.组成 ( A ) 2.在相同温度下,随着压力的增加,天然气压缩因子在低压区间将 在高压区间将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 C ) 3.对于单组分烃,在相同温度下,若C 原子数愈少,则其饱和蒸气压愈 其挥发性愈 A.大,强 B.小,弱 C.小,强 D.大,弱 ( A ) 4.地层中天然气的密度 地面天然气的密度。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视情况定 ( C )5.通常用来计算天然气体积系数的公式为 =Cg(273+t)/293P =V 地下/ V 地面

油层物理复习题答案

《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相对渗透率:同一岩石中,当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2、润湿反转: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而造成的岩石润湿性改变的现象。 3、泡点: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4. 流度比:驱替液流度与被驱替液流度之比。 5、有效孔隙度:岩石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被油、气、水饱和且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的比值。 6、天然气的压缩因子: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实际占有的体积与在相同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7、气体滑动效应:在岩石孔道中,气体的流动不同于液体。对液体来讲,在孔道中心的液体分子比靠近孔道壁表面的分子流速要高;而且,越靠近孔道壁表面,分子流速越低;气体则不同,靠近孔壁表面的气体分子与孔道中心的分子流速几乎没有什么差别。Klinbenberg把气体在岩石中的这种渗流特性称之为滑动效应,亦称Klinkenberg效应。 8、毛管力:毛细管中弯液面两侧两相流体的压力差。 9、润湿:指液体在分子力作用下在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10、洗油效率:在波及范围内驱替出的原油体积与工作剂的波及体积之比。 11、束缚水饱和度:分布和残存在岩石颗粒接触处角隅和微细孔隙中或吸附在岩石骨架颗粒表面的不可能流动水的体积占岩石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束缚水饱和度。 12、地层油的两相体积系数:油藏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在给定压力下地层油和其释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13、吸附:溶质在相界面浓度和相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 二、填空题 1、1、润湿的实质是_固体界面能的减小。 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定义为:标准状态下,天然气的密度与干燥空气的密度之比。 3、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随轻组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压力小于泡点压力时,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高于泡点压力时,随压力的增加而不变。 4、常用的岩石的粒度组成的分析方法有:筛析法和沉降法。 5、地层水依照苏林分类法可分为氯化钙、氯化镁、碳酸氢钠和硫酸钠四种类型。 6、砂岩粒度组成的累计分布曲线越陡,频率分布曲线尖峰越高,表示粒度组成越均匀; 7、灰质胶结物的特点是遇酸反应;泥质胶结物的特点是遇水膨胀,分散或絮凝;硫酸盐胶结物的特点是_高温脱水。 8、天然气的体积系数远远小于1。 9、同一岩石中各相流体的饱和度之和总是等于1。 10、对于常规油气藏,一般,地层流体的B o>1,B w≈1,B g<< 1 11、地层油与地面油的最大区别是高温、高压、溶解了大量的天然气。 12、油气分离从分离原理上通常分为接触分离和微分分离两种方式。 13、吸附活性物质引起的固体表面润湿反转的程度与固体表面性质、活性物质的性质、活性物质的浓度等因素有关。

保护油气层技术

保护油气层技术 (徐同台、赵敏、熊友明等编)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保护油气层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2) 第二节保护油气层技术的特点与思路……………………(6) 第二章岩心分析……………………………………………(10) 第一节岩心分析概述……………………………………(10) 第二节岩心分析技术及应用……………………………(14) 第三章油气层损害的室内评价……………………………(29) 第一节概述………………………………………………(29) 第二节油气层敏感性评价………………………………(30) 第三节工作液对油气层的损害评价……………………(40) 第四节储层敏感性预测技术……………………………(44) 第四章油气层损害机理……………………………………(49) 第一节油气层潜在损害因素……………………………(50) 第二节外因作用下引起的油气层损害…………………(55) 第五章钻井过程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68) 第一节钻井过程中造成油气层损害原因分析…………(68) 第二节保护油气层的钻井液技术………………………(73) 第三节保护油气层的钻井工艺技术……………………(90) 第四节保护油气层的固井技术……………… ………(100) 第六章完井过程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107) 第一节完井方式概述……………………………………(107) 第二节射孔完井的保护油气层技术……………………(111) 第三节防砂完井的保护油气层技术……………………(125) 第四节试油过程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140) 第七章油气田开发生产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143) 第一节概述………………………………………………(143) 第二节采油过程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147) 第三节注水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149) 第四节增产作业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156) 第五节修井作业中保护油气层技术……………………(164) 第六节提高采收率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168) 第八章油气层损害的矿场评价技术………………………(175) 第一节油气层损害的矿场评价方法……………………(175) 第二节油气层损害的评价参数…………………………(181) 第三节油气层损害的测井评价…………………………(186) 第九章国外保护油气层技术发展动向……………………(198) 参考文献………………………………………………………(213) 张绍槐,罗平亚.保护储集层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 钟松定,张人和,樊世忠.油气层保护技术及其矿场管理实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阿果石油网 Petrel RE workflow 课件

Petrel 油藏工程

第一章 简介

? 2014 Schlumberger. All rights reserved.
An asterisk is used throughout this presentation to denote a mark of Schlumberger. Other company, product, and service names are the properties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Petrel 培训课程: 2014
Petrel Fundamentals
AWARENESS
Petrel Geophysics
Seismic Visual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Petrel Well Correlation
Petrel Geology
Studio Manager
Petrel Geophysics
Seismic Interpretation
Workflow Tools
Petrel Seismic Well
Tie
Velocity Modeling
Property Modeling
Structural Modeling
Fracture Modeling
Petrel Well Design
Petrel Reservoir Engineering
FOUNDATION
Geological Workflows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Petrel Assisted History
Matching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Advanced Wells
Well
Deliverability SKILL
Advanced Property Modeling
Proxy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ADVANCED
Plug-in related courses
NExT blended courses using Petre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