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业催化剂从中试放大 到工业生产

浅谈工业催化剂从中试放大 到工业生产

报告人: 张继光教授

报告时间:2017年6月21日 10:00-12:00 报告地点:无机楼107

报告人简介:

张继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催化与化学动力学专业。在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催化剂厂长期从事炼油催化剂生产和技术开发工作。参加近20项催化剂新产品工业放大与试生产。主持CHZ-3分子筛裂化催化剂工业试生产,1998年获中石化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持CB-6低铂铼重整催化剂工业试生产,1989年获中石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持CB-8重整催化剂工业试生产,1993年获中石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持RN-2焦化蜡油加氢改质催化剂工业试生产,1998年获中石化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持渣油预处理热载体工业试生产,1991年获中石化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2年评为巴陵石化公司有突出贡献的科技管理专家,1994年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7月出版《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专著。2011年9月出版第二版此专著。2012年该书获石化类图书一等奖。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宋家庆教授课题组邀请 浅谈工业催化剂从中试放大到工业生产

中试经验(制药)

中试放大经验总结 中间实验阶段是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的装置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中所不能解决或发现的问题。虽然化学反应的本质不会因实验生产的不同而改变,但各步化学反应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则可能随实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因此,中试放大很重要。 一、实验进行到什么阶段才进行中试呢?至少要具备下列的条件: 1,小试收率稳定,产品质量可靠。 2,造作条件已经确定,产品,中间体和原理的分析检验方法已确定。 3,某些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实验已经进行,并有所需的一般设备。 4,进行了物料衡算。三废问题已有初步的处理方法。 5,已提出原材料的规格和单耗数量。 6,已提出安全生产的要求。 二、新药研究的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是生产出质量合格的药品,供医疗应用。新药投入大量生产以前,必须研制出一条成熟、稳定、适合于工业生产的技术工艺路线。研制过程分阶段进行,包括:实验研究阶段,小量试制剂段,中试生产阶段,最后才能过渡到工业生产。各个阶段前后衔接,相互促进,任务各不相同,研究的重点也有差异,制备的规模逐渐由小变大。新药申请注册前应完成中试生产。下面以合成药物为例,说明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1、实验室研究阶段:这是新药研究的探索阶段,目的是发现先导化合物和对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找出新药苗头。其主要任务是:合理设计化合物尽快完成这些化合物的合成;利用各种手段,确证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测定化合物的主要物理参数;了解化合物的一般性质,而对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不作过多的研究。为了制备少量的样品供药理筛选,不惜采用一切分离纯化手段,如反复分馏,多次重结晶,各种层析技术等。显然,这样的合成方法与工业生产的距离很大。 2、小量试制阶段:新药苗头确定后,应立即进行小量试制(简称小试)研究,提供足够数量的药物供临床前评价。其主要任务是:对实验室原有的合成路线和方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在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批量合成,积累数据,提出一条基本适合于中试生产的合成工艺路线。小试阶段的研究重点应紧紧围绕影响工业生产的关键性问题。如缩短合成路线,提高产率,简化操作,降低成本和安全生产等。 研究确定一条最佳的合成工艺路线: 1)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用不同的路线和方法合成,实验室最初采用的路线和方法不一定是最佳者,当时对反应条件,仪器设备,原材料来源等考察不多,对产率也不作过高要求,但这些对工业生产却十分重要,应通过小试研究改掉那些不符合工业生产的合成步骤和方法。一条比较成熟的合成工艺路线应该是:合成步骤短,总产率高,设备技术条件和工艺流程简单,原材料来源充裕而且便宜。 2)用工业级原料代替化学试剂 实验室小量合成时,常用试剂规格的原料和溶剂,不仅价格昂贵,也不可能有大量供应。大规模生产应尽量采用化工原料和工业级溶剂。小试阶段应探明,用工业级原料和溶剂对反应有无干扰,对产品的产率和质量有无影响。通过小试研究找出适合于用工业级原料生产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处理方法,达到价廉、优质和高产。 3)原料和溶剂的回收套用

(完整版)催化剂与催化作用试题副本

名词解释(10~15分,4~6题)填空(10~15分,5~10题)简要回答问题(45~55分,6~8题)论述题(25~35,2~3题) 第1、2章复习思考题 1、催化剂是如何定义的?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不能改变反应的热力学平衡位置,且自身不被明显消耗的物质。 2、催化剂在工业上的作用功能或者效果有哪些? 1)使得原来难以在工业上实现的过程得以实现。 2)由过去常常使用的一种原料,可以改变为多种原料。 3)原来无法生产的过程,可以实现生产。 4)原来需要多步完成的,变为一步完成。 5)由原来产品质量低,能耗大,变为生产成本低,质量高 6)由原来转化率低,副产物多,污染严重,变为转化率高,产物单一,污染减少 3、载体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8 ①分散作用,增大表面积,分散活性组分;②稳定化作用,防止活性组分熔化或者再结晶;③支撑作用,使催化剂具备一定机械强度,不易破损;④传热和稀释作用,能及时移走热量,提高热稳定性; ⑤助催化作用,某些载体能对活性组分发生诱导作用,协助活性组分发生催化作用。 4、代表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是什么? 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是评价催化剂好坏的主要指标,它主要包括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1)催化剂的活性:指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的程度 (2)催化剂的选择性:使反应向生成某一特定产物的方向进行。 (3)催化剂的稳定性:是指在使用条件下,催化剂具有稳定活性的周期 5、多相催化反应的过程步骤可分为哪几步?实质上可分为几步? (1)外扩散—内扩散—化学吸附—表面反应—脱附—内扩散—外扩散 (2)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物理过程 6、吸附是如何定义的? 气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固体表面上气体的浓度高于气相主体浓度的现象。 7、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本质不同是什么? 本质:二者不同在于其作用力不同,前者为范德华力,后者为化学键力,因此吸附形成的吸附物种也不同,而且吸附过程也不同等诸多不同。 不同的表现形式为:(后面) 8、为何说Langmuir吸附为理想吸附?基本假设是什么? 模型假设:①吸附表面均匀,各吸附中心能量相同;②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③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分子与吸附中心碰撞进行吸附,一个分子只占据一个吸附中心;④在一定条件下,吸附与脱附可建立动态平衡。 9、催化剂的比表面测定有哪些实验方法? (1)BET法测比表面积 1)测定原理和计算方法 依据BET提出的多层吸附理论以及BET吸附等温曲线进行测定和计算的。利用BET方程进行作图,采用试验采集数据并利用图解法进行计算。 2)实验方法 测定表面积的实验方法通常有,低温氮吸附容量法、重量法和色谱法等,当表面积比较小时,采用氮吸附法。 (2)色谱法测定比表面积 色谱法测定比表面积时载气一般采用He或H2,用N2做吸附质,吸附在液氮温度下进行。 10、何为扩散?催化剂颗粒内部存在几种扩散形式? (1)扩散:分子通过随机运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传播的现象。 (2)1)普通扩散(分子扩散):分子扩散的阻力来自分子间的碰撞,通常在大孔(孔径大于100nm)

生产准备工作经验总结

观音岩生产准备工作经验总结 一、提前谋划,为生产准备工作奠定基础 观音岩水电工程项目筹建阶段,公司即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生产准备领导机构,统筹规划生产准备各项工作,落实责任,确保生产准备工作的顺利开展。2012年成立生产准备部作为临时机构全面负责生产准备相关工作。 生产准备部立足于生产准备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并同步推进,落实管理责任,确保生产组织机构设置及流程机制、现场安全文明条件、物资与设备、人员配备与素质提升等方面满足接机投产要求。为电站实现“建管”无缝交接、设备“即投产、即稳定、即盈利”以及电厂安全生产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 二、稳步推进,全面开展生产准备各项工作 1、2012年3月观音岩公司编制并印发《生产准备工作大纲》和《生产准备工作计划》,确定了生产准备工作的方针目标及各阶段的推进计划及措施。 生产准备大纲确定了工作的目标:生产准备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

推进,确保机组移交生产的同时,生产人员素质、设备状况、生产管理、现场文明和生产水平等方面同时达到集团公司正常生产管理要求,实现新机组由基建向生产的平稳过渡,确保电站“即投产、即稳定、即盈利、即达设计值”。 生产准备工作计划根据投产发电计划,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电网及相关方的要求,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人员培训、建章立制、生产物资准备、信息系统建设、全过程参与工程建设及机组试运、验收和交接等方面制定了周密及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计划,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确保计划完成。 2、优中选优,开展生产人员招聘工作 根据电站生产管理的需要,按照新老结合原则,从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公司从大学院校和全国电力系统内分批次招聘了生产人员101人,其中院校毕业生44人,具有电站运行和设备管理经验的生产技术骨干57人,这些人员都是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招聘的优秀人才。 2014年8月补充招聘了11名有经验的生产岗位及管理人员,补充人员包括物资管理、水工观测、电气二次、水情水调、电力通讯、

催化剂与工业生产

催化剂与工业生产 没有催化剂就没有现代化的工业,这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观点。如果没有催化剂,大量的化学反应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速度,因而也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化工生产。所以说,催化剂是随着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而同时,催化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现代化学的发展。 工业生产中,催化剂是提高化学反应速度、控制化学反应方向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于一个有用的化学反应,是否能实现工业生产,必须要考虑产率问题和速度问题。产率关心的是反应能进行到什么样的程度。而速度衡量的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即反应达到合适的产率需要多长的时间。 工业生产中催化剂的选择 在许多工业生产中,催化剂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原料,是生产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这就意味着,要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必须选择与生产相适应的催化剂。实际工业生产中,对于催化剂的选择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催化效率是选择催化剂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光有高的催化效率是不够的,有时候太高的催化效率反而会影响生产效率。一下就继续介绍。 根据经验,一个好的工业催化剂应该同时具备适宜的催化效率、较高的选择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1.催化率 通常,为了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应该选择使用催化效率更高的催化剂,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对于某些热效应较大的化学反应,如前面述及的二氧化硫的氧化反应,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如果过高的话,反应会在单位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有效地从反应容器中被排走,则会导致反应容器中的温度急剧升高。温度的升高不仅会影响反应的产率,而且过高的温度会破坏催化剂的最适宜的温度条件,引起催化剂的烧结,从而丧失催化功能 2.催化剂选择性。 催化剂如果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则可以选择性地催化工业生产所需的主反应,而大大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和副产物的生成。这不仅可以增大原料的利用率,而且可以简化反应后产物的净化、提纯处理等流程,节约成本。设想一下,如果一种催化剂对主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但这个催化剂“不分敌我”,对于各个副反应也同样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甚至催化效率比主反应还要高,那么这个催化剂的高效率只能是“帮倒忙”,不具有现实意义。 3.催化剂的寿命 催化剂的寿命,也就是催化剂的稳定性。催化剂虽然不是反应物,不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被消耗掉。但由于实际工业生产环境的影响,如高温、反应物中存在杂质等,都可能导致

中试放大试验总结

中试放大试验总结和有机合成与研发——思路点拨 ? ?绿色化工 ?初级粉丝1 ? 1楼 中间实验阶段是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的装置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中所不能解决或发现的问题。虽然化学反应的本质不会因实验生产的不同二改变,但各步化学反应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则可能随实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因此,中试放大很重要。 实验进行到什么阶段才进行中试呢?至少要具备下列的条件:1,小试收率稳定,产品质量可靠。 2,造作条件已经确定,产品,中间体和原理的分析检验方法已确定。 3,某些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实验已经进行,并有所需的一般设备。 4,进行了物料衡算。三废问题已有初步的处理方法。 5,已提出原材料的规格和单耗数量。 6,已提出安全生产的要求。 中试放大的方法有: 经验放大法:主要是凭借经验通过逐级放大(小试装置-中间装置-中型装置-大型装置)来摸索反应器的特征。它也是目前药物合成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相似放大法:主要是应用相似原理进行放大。此法有一定局限性,只适用于物理过程放大。而不适用于化学过程的放大。 数学模拟放大法: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放大法,它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此外,微型中间装置的发展也很迅速,即采用微型中间装置替代大型中间装置,为工业化装置提供精确的设计数据。其优点是费用低廉,建设快。 中试放大阶段的任务 主要有以下十点,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清主次,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1,工艺路线和单元反应操作方法的最终确定。特别当原来选定的路线和单元反应方法在中试放大阶段暴露出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时,应重新选择其他路线,再按新路线进行中试放大。 2,设备材质和型号的选择。对于接触腐蚀性物料的设备材质的选择问题尤应注意。 3,搅拌器型式和搅拌速度的考察。反应很多是非均相的,且反

筹备组工作工作总结

筹备组工作工作总结 2010年,管理处在分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五个确保”工作目标,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全处干部职工握沙成团,齐心协力,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筹备组工作开展情况 我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把图珲高速公路开通筹备工作当做头等大事,精心挑选拥有丰富经验的管理骨干组成了凉水筹备组。从大局出发,主动查缺补漏,建章立制,坚持每天召开碰头会,通报筹备工作进展情况,解决筹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重点跟进房建、收费、机电等对营运管理工作有重大影响的三大工程。 1、图珲高速公路情况简介 图珲高速公路位于长珲高速公路东端,地处山岭重丘区,是典型的山区高速公路,全长62.719公里。设有1个管理处,2个收费站,1个服务区。全线地址环境复杂,高

架桥多、隧道多、高填深挖路段多,共有高架桥8座,大中桥13座,隧道5座,互通立交2处,天桥、通道28处。其中板石沟高架桥是东北第一高桥,桥面距地面净高达103米。图珲路区位优势明显,它的的开通,是我省高速公路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吉林边境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通车后,将彻底打破长久以来珲春作为窗口城市而功能发挥不畅这一“瓶颈”,使长吉图更为紧密地结成一体,构成区域性经济板块。 2、齐抓共管,实现建设、运营的无缝链接 为确保顺利交接运营,我们预留了足够的对接空间。筹备组提前介入、及时沟通,于8月3日在管理处设立办公室,派专人定期与建设部门联合深入施工一线,开展工作,对图珲路段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等前期工程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建设方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无论是高速公路建设者还是今后的运营管理者,在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驱动下,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在推进工程进度的同时,严把质量关,做好每一个细节,实现建设、运营的无缝链接。 3、优化程序,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在发扬过去成功接收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坚持“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统一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组织人员提前介入掌握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准备了收费、

中试放大研究的内容

化工中试放大讲座 中试放大研究的内容 概述 工艺过程的概念 在生产过程中凡直接关系到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途径的次序,条件(包括配料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方式,后处理方法和精制条件等)通称为工艺条件。其它过程则成为辅助过程。 一,中试的重要性 当药品研发的实验室工艺完成后,即药品工艺路线经论证确定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必小型实验规模放大50~100倍的中试放大,以便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装置中各步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阶段未能解决或尚未发现的问题。 简单地说,中试就是小型生产模拟试验,是小试到工业化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中试试是根据小试实验研究工业化可行的方案,它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的装置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中所不能解决或发现的问题,为工业化生产提供设计依据。虽然化学反应的本质不会因实验生产的不同二改变,但各步化学反应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则可能随实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改变。一般来说,中试放大试是快速,高水平到工业化生产的重要过渡阶段,其水平代表工业化的水平。 研究机构一般侧重于小试研究,企业侧重于工业化生产。但由于人力,物力和资金的关系,中间实验往往被研究机构和企业所忽视。我们应该体会到原料药的制备应原料药的研发规律,即科学的按照小试-中试-工业化生产的规律进行。原料药及中间体开发的一般步骤是:文献查阅-小试探索-中试研究-工业化生产。 二,中试的目的 首先来说说中试的目的。中试是从小试实验到工业化生产必经的过渡环节;在模型化生产设备上基本完成由小试向生产操作过程地过渡,确保按操作规程能始终生产出预定质量标准的产品;是利用在小型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的过程,其设备的设计要求,选择及工作原理与大生产基本一致;在小试成熟后,进行中试,研究工业化可行工艺,设备选型,为工业化设计提供依据。所以,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的合成工艺路线,是否成熟、合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是否接近生产要求;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和最佳物料量和物料消耗。总之,中试放大要证明各个化学单元反应的工艺条件和操作过程,在使用规定的原材料的情况下,在模型设备上能生产出预定质量指标的产品,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可靠性。产品的原材料单耗等经济技术指标能为市场接受;三废的处理方案和措施的制订能为环保部门所接受;安全,防火,防爆等措施能为消防,公安部门所接受;提供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能为卫生职业病防治部门所接受。 三,中试放大研究的内容 1,生产工艺路线的复审 一般情况下,单元反应的方法和生产工艺路线应在实验室阶段就基本确定。在中试放大阶段,只是确定具体工艺操作和条件以适应工业化生产。但是当选定的工艺路线和工艺过程,在中试放大试暴露出难以克服的重大问题时,就需要复审实验室工艺路线,修正其工艺过程。 2,设备材质与型式的选择 开始中试放大时应考虑所需的各种设备的材质和型式,并考查是否合适,尤其应注意接触腐蚀性物料的设备材质的选择。 3,搅拌器型式与搅拌速度的考查 药物合成反应中的反应大多时非均相反应,其反应热效应较大。在实验室中由于物料体积较小,

生产准备工作经验总结资料

精品文档 观音岩生产准备工作经验总结 一、提前谋划,为生产准备工作奠定基础 观音岩水电工程项目筹建阶段,公司即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生产准备领导机构,统筹规划生产准备各项工作,落实责任,确保生产准备工作的顺利开展。2012年成立生产准备部作为临时机构全面负责生产准备相关工作。 生产准备部立足于生产准备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并同步推进,落实管理责任,确保生产组织机构设置及流程机制、现场安全文明条件、物资与设备、人员配备与素质提升等方面满足接机投产要求。为电站实现“建管”无缝交接、设备“即投产、即稳定、即盈利”以及电厂安全生产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 二、稳步推进,全面开展生产准备各项工作 1、2012年3月观音岩公司编制并印发《生产准备工作大纲》和《生产准备工作计划》,确定了生产准备工作的方针目标及各阶段的推进计划及措施。 生产准备大纲确定了工作的目标:生产准备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推进,确保机组移交生产的同时,生产人员素质、设备状况、生产管理、现场文明和生产水平等方面同时达到集团公司正常生产管理要求,实现新机组由基建向生产的平稳过渡,确保电站“即投产、即稳定、即盈利、即达设计值”。

生产准备工作计划根据投产发电计划,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理模式、电网及相关方的要求,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人员培训、建章立制、生产物资准备、信息系统建设、全过程参与工程建设及机组试运、验收和交接等方面制定了周密及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计划,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确保计划完成。 2、优中选优,开展生产人员招聘工作 根据电站生产管理的需要,按照新老结合原则,从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公司从大学院校和全国电力系统内分批次招聘了生产人员101人,其中院校毕业生44人,具有电站运行和设备管理经验的生产技术骨干57人,这些人员都是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招聘的优秀人才。 2014年8月补充招聘了11名有经验的生产岗位及管理人员,补充人员包括物资管理、水工观测、电气二次、水情水调、电力通讯、电气一次、继电保护、安全监察人员、运行值班。 3、扎实开展生产人员岗位及技能培训,取得显著成绩 生产人员的培训为生产准备重点工作,部门始终坚持有计划、有考核、有奖惩、有改进的方针,制定了详细的年度培训计划并逐月分解,采取理论培训、外出调研、引进培训、参与设联和安装调试、事故案例分析、集中授课难点讲解、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开展生产人员培训工作,通过书面考试、技术考问、每周一题、小指标竞赛、模拟操作等检验培训效果,及时进行培训分析,不断改进培训方法,切实提高培

催化剂的工业生产要求

一、工业生产对催化剂的要求工业生产要求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良好的选择性、抗毒害性、热稳定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 (1)活性 活性是指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是衡量催化剂作用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工业上常用转化率、空时产量、空间速率等表示催化剂的活性。 在一定的工艺条件(温度、压力、物料配比)下,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高,说明催化剂的活性好。 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单位体积或质量的催化剂在单位时间内生成目的产物的质量称作空时产量,也称空时产率,即 空时产量的单位是kg/( m3.h)或kg/(kg.h)。空时产量不仅表示了催化剂的活性,而且直接给出了催化反应设备的生产能力,在生产和工艺核算中应用很方便。空间速率(简称空速)是指单位体积催化剂通过的原料气在标准状况(0℃,iOl.3 kPa)下的体积流量,其单位是m3/(m3.h),常以符号Sv表示。 空间速率的倒数定义为标准接触时间(t。),单位是s。 t。= 3600/Sv 实验中,常用比活性衡量催化剂活性的大小。比活性是指催化反应速率常数与催化剂表面积的比值。 催化剂的活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变化。 (2)选择性 选择性是衡量催化剂优劣的另一个指标。选择性表示催化剂加快主反应速率的能力,是主反应在主、副反应的总量中所占的比率。催化剂的选择性好,可以减少反应过程中的副反应,降低原材料的消耗,降低产品成本。催化剂的选择性表示如下: (3)寿命 催化剂从其开始使用起,直到经再生后也难以恢复活性为止的时间,称为寿命。催化剂的活性与其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3 10所示,其使用活性随时间的变化,分为成熟期、活性稳定期和衰老期三个时期。不同的催化剂,其“寿命”曲线不同。 通常,新鲜催化剂刚投入使用时其组成及结构都需要调整,初始活性较低且不稳定,当催化剂运转一段时间后,活性达到最高而进入稳定阶段。故此,从催化剂投入使用至其活性升至较高的稳定期称为成熟期(也称诱导期)。 活性趋于稳定的时期称为活性稳定期。活性稳定期的长短与催化剂的种类、使用

准备工作汇报(完整版)

准备工作汇报 准备工作汇报 第一篇: 防汛准备工作汇报 防汛准备工作汇报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朔州西南环线 项目部成立了防汛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区防汛组织领导工作,统一指挥、统筹协调。各施工班组在防汛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根据水情预测及天气变化,密切关注来水情况,严阵以待,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汛情将及时做出处理,确保工程安全度汛。同时,项目部根据“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按照早计划、早准备、早落实的防洪度汛总体思路,立足实际,周密部署,制订项目防洪度汛工作预案。为安全度汛,项目部将防汛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重点,加强了对防汛工作进展情况的检查,形成“日检查、月考核”的机制。在现场管理人员会同监理工程师每天对各部位防汛重点工作进行巡视检查,加强现场督促力度的基础上,组织施工班组进行防洪度汛工作联合大检查,并下发防汛工作检查通报,对防汛工作开展不力的施工班组给予批评,督促整改。 另外,为提高遭遇险情及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强化各参施工班组人员防灾避灾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项目

队,落实防汛应急设备和物资,并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确保项目安全度汛。 第二篇: 防汛准备工作汇报 防汛准备工作汇报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朔州西南环线 项目部成立了防汛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区防汛组织领导工作,统一指挥、统筹协调。各施工班组在防汛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根据水情预测及天气变化,密切关注来水情况,严阵以待,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汛情将及时做出处理,确保工程安全度汛。同时,项目部根据“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按照早计划、早准备、早落实的防洪度汛总体思路,立足实际,周密部署,制订项目防洪度汛工作预案。为安全度汛,项目部将防汛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重点,加强了对防汛工作进展情况的检查,形成“日检查、月考核”的机制。在现场管理人员会同监理工程师每天对各部位防汛重点工作进行巡视检查,加强现场督促力度的基础上,组织施工班组进行防洪度汛工作联合大检查,并下发防汛工作检查通报,对防汛工作开展不力的施工班组给予批评,督促整改。 另外,为提高遭遇险情及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强化各参施工班组人员防灾避灾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项目

催化剂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催化剂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1.催化剂的历史 催化现象由来已久,早在古代,人们就利用酵素酿酒制醋,中世纪炼金术士用硝石催化剂从事硫磺制作硫酸。十三世纪发现硫酸能使乙醇产生乙醚,十八世纪利用氧化氮之所硫酸,即所谓的铅室法[1]。最早记载“催化现象”的资料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末(1597年)德国的《炼金术》一书,但是当时“催化作用”还没有被作为一个正式的化学概念提出。一直到十九世纪初期,由于催化现象的不断发现,为了要解释众多的催化现象,开始提出了“催化”这一个名词。最早是在1835年,瑞典化学家J.J.Berzelius(1779-1848)在其著名的“二元学说”的基础上,把观察到的零星化学变化归结为是由一种“催化力(catalyticforce)”所引起的,并引入了“催化作用(cataysis)”一词[2]。从此,对于催化作用的研究才广泛的开展起来。 1.1萌芽时期(20世纪以前) 催化剂工业发展史与工业催化过程的开发及演变有密切关系。1740年英国医生J.沃德在伦敦附近建立了一座燃烧硫磺和硝石制硫酸的工厂,接着,1746 年英国J.罗巴克建立了铅室反应器,生产过程中由硝石产生的氧化氮实际上是一种气态的催化剂,这是利用催化技术从事工业规模生产的开端。1831年P.菲利普斯获得二氧化硫在铂上氧化成三氧化硫的英国专利。19世纪60年代,开发了用氯化铜为催化剂使氯化氢进行氧化以制取氯气的迪肯过程。1875年德国人E.雅各布在克罗伊茨纳赫建立了第一座生产发烟硫酸的接触法装置,并制造所需的铂催化剂,这是固体工业催化剂的先驱。铂是第一个工业催化剂,现在铂仍然是许多重要工业催化剂中的催化活性组分。19世纪,催化剂工业的产品品种少,都采用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由于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自工业催化剂问世以来,其制造方法就被视为秘密。 1.2奠基时期(20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内,制成了一系列重要的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成分由金属扩大到氧化物,液体酸催化剂的使用规模扩大。制造者开始利用较为复杂的配方来开发和改善催化剂,并运用高度分散可提高催化活性的原理,设计出有关的制造技术,例如沉淀法、浸渍法、热熔融法、浸取法等,成为现代催化剂工业中的基

生产部门年终工作总结(最新篇)

生产部门年终工作总结 生产部门年终工作总结 部门个人工作总结 生产部门 (一) 201X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胜利的号声已经接近尾声,我们东西厂以营销中心为一线,截止到12月20日,生产各种肥料183109吨,倒包2201X吨,掺混11821吨。为了做好201X年的各项工作,现对201X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组的建设与管理得到加强。 1、充分利用例会和车间班前班后会,将公司第二次创业的精神认真传达,使车间员工真正领会到公司的发展要求、前景和目标,筑建员工以厂为家的思想。 2、加强了班组培训学习。 车间班组长的责任直接影响车间的工作质量,因此,在14年的班组建设中重点加强了班组长的培训与学习,使他们真正发挥技术骨干和模范带头作用。 二、狠抓安全管理不放松。 1、加强了对班组安全检查力度,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使安全隐患大大降低,确保了14年的安全生产。 2、充分利用周二安全例会时间,认真分析一周来的安全生产情况,将车间发生的安全事故认真分析总结,吸取经验,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生产、技术管理得到加强。 积极配合质量管理部门对车间质量的检查力度,并强化生产技术的管理力度,使产品质量一次抽检合格率大大提高,水分超标现象减少,产品板结现象得到较好控制。 四、现场管理得到改善。 1、制定了现场管理制度,并在生产过程中认真执行,宣传贯彻 5S活动,并认真组织实施,使现场管理得到大的改善。 2、将东厂所有积压余料进行消化,避免了原材物料的浪费,节约了生产成本,改善了现场。 五、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1、分别对 一、 二、 三、六车间的部分设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造,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 2、通过公司组织处出学习,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将新的生产工艺配方成功应用于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总之,14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如下方面: 一、安全方面: 安全管理有好多没有到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安全管理力度不够。安全操作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不到位,检查不到位,有好多时候,由于我们的工作当中劳动量比较大,工人的体力消耗比较大,为此在生产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没

工厂实践心得体会

工厂实习心得体会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先后了解了机械加工工艺的知识及方法,铸造工艺及设备的知识,各种机床和数控系统的知识,常用刀具的结构、选择、用途等方面,我们通过实习了解到了实践与理论的差异。通过实习期间的体会,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理论和实践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我们不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照搬、照抄到生产中来,这样不仅有时达不到理论效果,有时甚至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会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以致用,任何理论和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作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包括各种设备的实物勘察和设备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还有各工序实际上的流程。这些大都和书本上相同,通过对机械设备的观察,弥补了理论知识的不足之处,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 在这七天里,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得东西,也懂得了很多从生活中无法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此次在工厂车间实习,我学到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实习上得到的感触及生产经验。在车间中,培养了自己收集资料的能力及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更好地学习、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在实习中也感到了生活的充实和学习的快乐,以及获得知识的满足。通过实习,不仅让我获得了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了解机械生产一般操作过程、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了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安全操作技术,而且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提高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向工人及现场技术人员学习的工程素质。 实践是真理的检验标准,通过两星期的工厂实习,我了解到很多工作常识,也得到意志上锻炼,有辛酸也有快乐,这是我大学生活中的又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将有很大的影响。很快我们就要步入社会,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一周的工厂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真正目的。而且我们步入社会,面临着择业和就业的问题,这样我们就很需要在专业方面有比较深刻地认识,掌握专业上所需要的一切知识,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处理起问题才能够游刃有余,不会被困难压垮,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只有我们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够更有信心的微笑着面对挑战,让自己成为生活和事业上的强者。通过这次实习我知道生活的艰辛和工作的乐趣,同时在机械加工这一方面我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还需要学习。在今后是生活和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这样的学习使我的脑海中对机械有一个大体的轮廓,让一个个零件的加工都在我的眼前运作。我突然感觉古人的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颇有道理。我相信有了这些实践的感性认识,我们以后必能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当我看到那一切,与他们的交流时,我感到有些迷茫。我不知道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但我会勇敢的去面对自己所面临的挫折和失败。在失落的时候要学会反省自己。时刻告诉自己应该干什么,清楚的明了自己要去做什么。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应善于扬长避短,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学校应该全面的发展自己。 很感谢学校给我们安排了这次实习。虽说我在这七天里没有圆满的完成学校给我们安排的任务,但我收获了其他方面的东西通过生产实习,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了劳动观点,明白了自己以后人生奋斗的方向。篇二:工厂实习工作总结 工厂实习工作总结 在七日有限公司经历三个月的工作实习已经结束了,在这三个月里,我和公司的职工以及领导都相处得很是融洽,大家对我也关怀备至,时常给我鼓励和帮助。下面,我将实习三

1第一章工业催化剂概述

第一章工业催化剂概述 1.催化剂在经济上的地位和作用 2.催化工业的形成和发展 3.催化剂市场 4.若干术语和基本概念 1.催化剂在经济上的地位和作用 A.催化剂是化学工业的基石。据统计,现有90%以上的化工过程是采用催化剂进行生产的。借助于催化剂生产的产品总值在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约占18%,仅低于机械产品的总值。 B.提高社会生产水平(合成氨、合成材料、生物化工) 合成氨:亚洲在世界上的产量最高,其中,中国是第一大生产和消费国; 合成材料:树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树脂,塑料;产量最大的通用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热塑性树脂,塑料总产量已与赶超钢铁的产量。 生物化工:酶化工,最古老的化学工业,酿酒、制药,(Only,Cobbut,青霉素) 生物汽油:发酵法生产乙醇,掺入汽油约10%; 生物柴油:大豆油、蓖麻油等掺入柴油中。 C.扩大资源利用范围(C1化工、煤、石油)

C1:含一个碳的小分子;可生产合成燃料(F-T合成);生产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生产三苯(苯、甲苯、二甲苯);构成化学物质的使用循环。 煤:传统用处,燃料,化工原料(汽化干馏得到,成本高,不纯);现石油危机,重提化工利用,汽化,液化等。 石油:催化裂化,重要的行业革新;催化重整,开辟制苯途径;60年代,全面取代煤。 燃料添加剂:四乙基铅、甲基叔丁基醚、二甲醚。 D.提取制造重要物质(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产品:批量小,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针对性强。 催化剂本身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 E.满足社会各方面需要(衣、食、住、行、环保、国防) 2.催化工业的形成和发展 A. 二十世纪以前(萌芽时期);最早工业化催化剂:硫酸催化剂:NO2 SO2 SO3 Cat:NO2 后1879年用Pt催化剂,现用V2O5-K2SO4/硅藻土 B. 二十世纪初(奠基时期) 1913年:合成氨Fe Cat; 15年:氨氧化制硝酸Pt网Cat; C. 二十世纪初30~60年代(大发展时期) 36年:催化裂化催化剂:SiO2-Al2O3; 38年:Ficher-Tropsch合成,Fe,Co,Ni催化剂; 49年:催化重整催化剂:Pt-Re/Al2O3; 53年:乙烯聚合催化剂:Ziggler-Natte TiCl4-Al(C2H5)3 60年代:均相络合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 D. 二十世纪初70年代以后(成熟时期) 78年:甲醇制汽油,甲醇芳构化,ZSM-5分子筛; 甲醇羰基化RhI2(CO)2;

化工行业中试放大经验

中试放大经验 工艺过程的概念:在生产过程中凡直接关系到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途径的次序,条件(包括配料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方式,后处理方法和精制条件等)通称为工艺条件。其它过程则成为辅助过程。 一,中试的重要性 当药品研发的实验室工艺完成后,即药品工艺路线经论证确定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必小型实验规模放大50~100倍的中试放大,以便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装置中各步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阶段未能解决或尚未发现的问题。 简单地说,中试就是小型生产模拟试验,是小试到工业化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中试试是根据小试实验研究工业化可行的方案,它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的装置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中所不能解决或发现的问题,为工业化生产提供设计依据。虽然化学反应的本质不会因实验生产的不同二改变,但各步化学反应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则可能随实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改变。一般来说,中试放大试是快速,高水平到工业化生产的重要过渡阶段,其水平代表工业化的水平。 小试与中试的区分不仅仅在于投料量的多少、以及所用设备的大小之上,两者是要完成不同时段的不同任务。小试主要从事探索、开发性的工作,化学小试解决了所定课题的反应、分离过程和所涉及物料的分析认定,拿出合格试样,且收率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预期要求,就可告一段落,转入中试阶段。中试过程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釆用工业手段、装备,完成小试的全流程,并基本达到小试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当然规模也扩大了。该过程也不乏创新、发明的內容。如:小试中将一种物料从一个容器定量的移入另一器皿,往往是举手之劳,但在中试中就要解决选用何种类型、何种规格、何种材质的泵,采用何种计量方式,以及所涉及的安全、环保、防腐等一系列问题,这就不是简单的放大了,有时要解决此类问题也颇令人伤脑筋,甚至很难达到满意的结果,中试就是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釆用工业装置与手段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不仅保含小试中非常注意的物料衡算,也包括小试中不大在意的热量、动量的衡算问题……为进一步扩大规模,实现真正工业意义的经济规模的大生产提供可靠的流程手段及数据基础。 研究机构一般侧重于小试研究,企业侧重于工业化生产。但由于人力,物力和资金的关系,中间实验往往被研究机构和企业所忽视。我们应该体会到原料药的制备应原料药的研发规律,即科学的按照小试-中试-工业化生产的规律进行。原料药及中间体开发的一般步骤是:文献查阅-小试探索-中试研究-工业化生产。 二,中试的目的 首先来说说中试的目的。中试是从小试实验到工业化生产必经的过渡环节;在模型化生产设备上基本完成由小试向生产操作过程地过渡,确保按操作规程能始终生产出预定质量标准的产品;是利用在小型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的过程,其设备的设计要求,选择及工作原理与大生产基本一致;在小试成熟后,进行中试,研究工业化可行工艺,设备选型,为工业化设计提供依据。所以,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的合成工艺路线,是否成熟、合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是否接近生产要求;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和最佳物料量和物料消耗。总之,中试放大要证明各个化学单元反应的工艺条件和操作过程,在使用规定的原材料的情况下,在模型设备上能生产出预定质量指标的产品,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可靠性。产品的原材料单耗等经济技术指标能为市场接受;三废的处理方案和措施的制订能为环保部门所接受;安

工业生产对催化剂的要求

工业生产对催化剂的要求 工业生产要求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良好的选择性、抗毒害性、热稳定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 (1)活性 活性是指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是衡量催化剂作用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工业上常用转化率、空时产量、空间速率等表示催化剂的活性。 在一定的工艺条件(温度、压力、物料配比)下,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高,说明催化剂的活性好。 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单位体积或质量的催化剂在单位时间内生成目的产物的质量称作空时产量,也称空时产率,即 空时产量的单位是kg/( m3.h)或kg/(kg.h)。空时产量不仅表示了催化剂的活性,而且直接给出了催化反应设各的生产能力,在生产和工艺核算中应用很方便。 空间速率(简称空速)是指单位体积催化剂通过的原料气在标准状况(0℃,iOl.3 kPa)下的体积流量,其单位是m3/(m3.h),常以符号Sv表示。 空间速率的倒数定义为标准接触时间(t。),单位是s。 t。= 3600/Sv 实验中,常用比活性衡量催化剂活性的大小。比活性是指催化反应速率常数与催化剂表面积的比值。 催化剂的活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变化。 (2)选择性 选择性是衡量催化剂优劣的另一个指标。选择性表示催化剂加快主反应速率的能力,是主反应在主、副反应的总量中所占的比率。催化剂的选择性好,可以减少反应过程中的副反应,降低原材料的消耗,降低产品成本。催化剂的选择性表示如下:

(3)寿命 催化剂从其开始使用起,直到经再生后也难以恢复活性为止的时间,称为寿命。催化剂的活性与其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3 10所示,其使用活性随时间的变化,分为成熟期、活性稳定期和衰老期三个时期。不同的催化剂,其“寿命”曲线不同。 通常,新鲜催化剂刚投入使用时其组成及结构都需要调整,初始活性较低且不稳定,当催化剂运转一段时间后,活性达到最高而进入稳定阶段。故此,从催化剂投入使用至其活性升至较高的稳定期称为成熟期(也称诱导期)。 活性趋于稳定的时期称为活性稳定期。活性稳定期的长短与催化剂的种类、使用条件有关。稳定期越长,催化剂的性能越好。 随着催化剂使用时间的增长,其催化活性也因各种原因随之下降,甚至完全失活,催化剂进入了衰老期。此时催化剂需进行再生,以恢复其活性。从催化剂活性开始下降到完全不能使用时的时间段称为衰老期。 催化剂的寿命越长,其使用的时间就越长,其总收率也越高。 (4)稳定性 即催化剂在使用条件下的化学稳定性,对热的稳定性,耐压、耐磨和耐冲击等的稳定性。 较高的催化活性,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和设各生产能力;良好的选择性,可提高目的产物的产率,减少副产物的生成,简化或减轻后处理工序的负荷,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耐热、对毒物具有足够的抵抗能力,即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则可延长其使用寿命;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适宜的颗粒形状,可以减少催化剂颗粒的破损,降低流体阻力。 (5)强度、比表面积、密度催化剂的机械强度、比表面积、密度等是催化剂的重要物理 性质,对催化剂的使用及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催化剂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否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破碎、粉化现象。对于流化床反应器,这会造成催化剂的大量流失;对于固定床反应器,这会造成

中试放大原则

中试放大原则 中间实验阶段是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的装置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中所不能解决或发现的问题。虽然化学反应的本质不会因实验生产的不同二改变,但各步化学反应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则可能随实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因此,中试放大很重要。 实验进行到什么阶段才进行中试呢?至少要具备下列的条件: 1,小试收率稳定,产品质量可靠。 2,造作条件已经确定,产品,中间体和原理的分析检验方法已确定。 3,某些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实验已经进行,并有所需的一般设备。 4,进行了物料衡算。三废问题已有初步的处理方法。 5,已提出原材料的规格和单耗数量。 6,已提出安全生产的要求。 中试放大的方法有: 经验放大法:主要是凭借经验通过逐级放大(小试装置-中间装置-中型装置-大型装置)来摸索反应器的特征。它也是目前药物合成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相似放大法:主要是应用相似原理进行放大。此法有一定局限性,只适用于物理过程放大。而不适用于化学过程的放大。 数学模拟放大法: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放大法,它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此外,微型中间装置的发展也很迅速,即采用微型中间装置替代大型中间装置,为工业化装置提供精确的设计数据。其优点是费用低廉,建设快。 中试放大阶段的任务 主要有以下十点,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清主次,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1,工艺路线和单元反应操作方法的最终确定。特别当原来选定的路线和单元反应方法在中试放大阶段暴露出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时,应重新选择其他路线,再按新路线进行中试放大。 2,设备材质和型号的选择。对于接触腐蚀性物料的设备材质的选择问题尤应注意。3,搅拌器型式和搅拌速度的考察。反应很多是非均相的,且反应热效应较大。在小试时由于物料体积小,搅拌效果好,传热传质问题不明显,但在中试放大时必须根据物料性质和反应特点,注意搅拌型式和搅拌速度对反应的影响规律,以便选择合乎要求的搅拌器和确定适用的搅拌速度。 4,反应条件的进一步研究。试验室阶段获得的最佳反应条件不一定完全符合中试放大的要求,为此,应就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如加料速度,搅拌效果,反应器的传热面积与传热系数以及制冷剂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掌握其在中间装置中的变化规律。得到更适用的反应条件。 5,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的确定。要考虑使反应和后处理操作方法适用工业生产的要求。特别注意缩短工序,简化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最终确定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6,进行物料衡算。当各步反应条件和操作方法确定后,就应该就一些收率低,副产物多和三废较多的反应进行物料衡算。反应产品和其他产物的重量总和等于反应前各个物料投量量的总和是物料衡算必须达到的精确程度。以便为解决薄弱环节。挖潜节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