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教学任务书141031-4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教学任务书141031-4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教学任务书141031-4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教学任务书

计算机141031-4用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主要是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所出现的计算机操作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操作的学科。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一门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及人工智能等的重要基础,广泛的应用于信息学、系统工程等各种领域。

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是为了将实际问题中涉及的对象在计算机中表示出来并对它们进行处理。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

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开发一般规范进行软件开发,培养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中各任务的设计和调试要求独立完成,遇到问题可以讨论,但不可以拷贝。

2. 做好上机准备:每次上机前,要事先编制好准备调试的程序,认真想好调试步骤和有关环境的设置方法,准备好有关的文件。

3. 按照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建立功能模块,要求按照如下几个内容认真完成:

1)需求分析:在该部分中叙述,所选课题的功能要求。

2)概要设计:在此说明所选课题的功能模块,以及每个功能模块的算法设计(可以是描述算法的功能模块图),所选课题的的数据结构以及其存储结构设计说明等。(如果指定存储结构请写出该存储结构的定义)

3)详细设计:针对2)中的主要功能模块,画出流程图,给出主要功能模块的流程图、算法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4)编码实现:给出3)中主要功能模块的函数实现,重点是函数的声明,变量或参数

的说明,以及程序的功能说明与注释,不必把所有代码都写上,主要写出其声明与注释等。

5)实验结果与分析:测试数据,测试输出的结果,程序运行效果截图(截图可以打印,也可手抄记录),并对实验结果给出分析说明,主要分析说明验证其正确性。

6)总结:总结可以包括:每个模块设计和调试时存在问题的思考(问题是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算法的改进设想等,以及在课程设计过程的收获、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思考、程序调试能力的思考、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思考、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数据结构》和《算法》课程的认识等内容。

4. 实现的结果必须进行检查和演示,程序源代码和程序的说明文件必须上交,作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上交时每人交一份,文件夹的取名规则为:“学号姓名”,如“10101199王五”。该文件夹下至少包括:“源代码”。由学习委员收集按规定时间统一上交,另外,要上交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手写。也由学习委员收集按规定时间统一上交)

5. 课程设计报告,可以按照:问题描述,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实验结果与分析,总结的格式书写。编码实现部分不要附源代码,只需要对重点函数及结构进行说明。

6. 报告与源程序提交

时间:课程设计的第二周星期四前提交报告与源程序,学习委员收集上交,迟交无成绩。

形式:课程设计报告。另外,根据最后的验收与答辩给出最终成绩。

三、课程设计题目与内容要求

1. 停车场管理

问题描述

设停车场内只有一个可停放n辆汽车的狭长通道,且只有一个大门可供汽车进出。汽车在停车场内按车辆到达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由北向南排列(大门在最南端,最先到达的第一辆车停放在车场的最北端),若车场内已停满n辆汽车,则后来的汽车只能在门外的便道上等候,一旦有车开走,则排在便道上的第一辆车即可开入;当停车场内某辆车要离开时,在它之后开入的车辆必须先退出车场为它让路,待该辆车开出大门外,其它车辆再按原次序进入车场,每辆停放在车场的车在它离开停车场时必须按它停留的时间长短交纳费用。试为停车场编制按上述要求进行管理的模拟程序。

基本要求

以栈模拟停车场,以队列模拟车场外的便道,按照从终端读入的输入数据序列进行模拟管理。每一组输入数据包括三个数据项:汽车“到达”或“离去”信息、汽车牌照号码及到

达或离去的时刻,对每一组输入数据进行操作后的输出数据为:若是车辆到达,则输出汽车在停车场内或便道上的停车位置;若是车离去;则输出汽车在停车场内停留的时间和应交纳的费用(在便道上停留的时间不收费)。栈以顺序结构实现,队列以链表实现。

测试数据

设n=2,输入数据为:(‘A’,1,5),(‘A’,2,10),(‘D’,1,15),(‘A’,3, 20),(‘A’,4,25),(‘A’,5,30),(‘D’,2,35),(‘D’,4,40),(‘E’,0,0)。每一组输入数据包括三个数据项:汽车“到达”或“离去”信息、汽车牌照号码及到达或离去的时刻,其中,‘A’表示到达;‘D’表示离去,‘E’表示输入结束。

2. 哈夫曼编码与译码

问题描述

利用哈夫曼编码进行信息通讯可以大大提高信道的利用率,缩短信息传输时间,降低传输成本。但是,这要求在发送端通过一个编码系统对待传输数据预先编码;在接受端将传来的数据进行译码。针对字符集A(最少包含a-z的26字母以上)及其各字符的频率值(可统计获得)给出其中给定字符哈夫曼编码,并针对一段文本(定义在A上)进行编码和译码,实现一个哈夫曼编码/译码系统。

基本要求

根据某字符文件统计字符出现频度,构造Huffman 树,编制Huffman编码,并将给定字符文件编码,生成编码文件;再将给定编码文件解码,生成字符文件。(要求按二进制位表示编码)

3. 校园导航系统设计

问题描述

图的最短路径问题是指从指定的某一点v开始,求得从该地点到图中其它各地点的最短路径。并且给出求得的最短路径的长度及途径的地点。

设计学校的平面图,至少包括10个以上的场所,每两个场所间可以有不同的路,且路长也可能不同,找出从任意场所到达另一场所最短路径(即用迪杰斯特拉算法),以及从任意场所到达所有场所的最短路径(即用弗洛伊德算法)。

基本要求

要求完成以下功能:

(1) 输出顶点信息:将校园内各景点输出。

(2) 输出边的信息:将校园内每两个位置(若两个位置之间有直接路径)的距离输出。

(3) 修改:修改两个位置(若两个位置之间有直接路径)的距离,并重新输出每两个位置(若

两个位置之间有直接路径)的距离;

(4) 求最短路径:输出给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的长度及途经的地点,输出任意一点与其他各点的最短路径。

4. 源程序的相似性

问题描述

对于两个C++语言的源程序代码,用哈希表的方法分别统计两个程序中使用C++语言关键字的情况,并最终按定量的计算结果,得出两份程序的相似性。

基本要求

建立C++语言关键字的哈希表,统计在每个源程序中C++关键字出现的频度, 得到两个向量X1和X2,通过计算向量X1和X2的相对距离来判断两个源程序的相似性。

例如:

关键字Void Int For Char if else while do break class

程序1关键字频度 4 3 0 4 3 0 7 0 0 2

程序2关键字频度 4 2 0 5 4 0 5 2 0 1

X1=[4,3,0,4,3,0,7,0,0,2]

X2=[4,2,0,5,4,0,5,2,0,1]

设s是向量X1和X2的相对距离,s=sqrt( ∑(x1[i]-x2[i]) 2 ),当X1=X2时,s=0, 反映出可能是同一个程序;s值越大,则两个程序的差别可能也越大。

测试数据

选择若干组编译和运行都无误的C++程序,程序之间有相近的和差别大的,用上述方法求s, 对比两个程序的相似性。

选作内容

建立源代码用户标识符表,比较两个源代码用户标识符出现的频度,综合关键字频度和用户标识符频度判断两个程序的相似性。

5.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演示系统

问题描述:

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结果只给出了算法执行时间的阶,或大概执行时间。试通过随机的数据比较各算法的关键字比较次数和关键字移动次数,以取得直观感受。

基本要求:

(1)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可采用菜单或其它人机对话方式进行选择。

(2)实现各种内部排序,包括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堆排

序,归并排序等。

(3)演示程序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进行。每次测试完毕显示各种比较指标值的列表,以便比较各种排序的优劣。

测试数据:

利用随机函数产生N个随机整数(10000以上),对这些数进行多种方法进行排序。比较的指标为有关键字参加的比较次数和关键字的移动次数(关键字交换以3次计)。

6. n皇后问题

问题描述:

n皇后问题,即在n×n的棋盘上摆放n个皇后,使任意两个皇后都不能处于同一行、同一列或同一斜线上。

基本要求:

用回溯法及拉斯维加斯概率算法求解并比较复杂性。

测试数据:

要求至少测试四皇后、八皇后。

四、成绩评定

评分标准:

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验收与答辩)、课程设计报告书的质量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考勤等)等按照40%、40%、20%综合打分。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上机程序未通过者、无设计报告者以及严重抄袭他人设计者,成绩均为不及格。

(注意每个同学的输入数据要自行设计,禁止抄袭,否则成绩为不及格)。

数据结构与算法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

专业

学号

姓名

年月日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模板及参考)

编号: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 项目名称:粒子群主题网站 小组名称: 组长姓名: 上课时间:2009年7月13 日- 7月25 日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20 年月日

1 设计目的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软件工程》课程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实际系统。 要求学生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严格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目的和任务,完成对系统的定义、设计、编码、运行以及后期的维护。通过对具体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使得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会用软件工程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 2 设计要求 (1)选用迭代式开发的过程模型,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规范地完成规模小、功能较为简单 的软件开发,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2)学生5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一人为组长,其他人为组员,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 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选题的设计。 (3)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4)开发平台.NET3.5,语言(C# \ ASP),数据库设计工具Powerdesigner;数据库系统MS SQL Server 2005 (5)具体指标: 1)可以选择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或面向对象方法(OOA/D) 2) 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 a)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 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描绘分配的子功能需求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子功能的数据流图DFD,要求绘制到3级DFD3 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DFD3 b)设计:完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每一位小组成员根据需求的DFD3图,完成分配的子功能模块设计,用HIPO 图表征。 每一位小组成员设计分配的子功能模块的接口 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程序流程的逻辑设计 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总体结构集成 c)软件实现: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界面的设计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代码编写 小组负责人在.NET框架下,组织完成系统的实施 d)软件测试: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的单元测试 小组负责人负责组织系统的测试用例,不少于20个,完成测试工作 3)面向对象方法(OOA/D):以UML为主 a)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电气1201)

二○一三~二○一四学年第二学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计划书 班级:电气2012级1班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学时学分: 1 周1 学分 指导教师:吴建国 二○一四年六月九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知识,利用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实现一些电子电路,以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电子器件实现系统、绘制系统电路图的能力,为实际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 (2)通过查阅手册和参考文献,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4)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于调试技能。 (5)进一步熟悉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6)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7)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本次课程设计,原则上指导老师只给出大致的设计要求,在设计思路上不框定和约束同学们的思维,所以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有所发挥,并力求设计方案凝练可行、思路独特、效果良好。 二、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第一天:教师布置设计任务,讲解设计要求,提示设计要点。 第二~四天:查阅资料(在图书馆或上网),提出设计方案。 第三~八天:画出详细设计图(电路图),得出实验结果并写出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题目一音乐彩灯控制器设计 题目二温度测量与控制器设计 题目三音响放大器的设计 题目四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题目五多路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 题目六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题目七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 四.设计流程: 1.选题并由指导教师简要讲解题目;

102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102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指导书 设计题目二层办公楼工程量清单使用班级工程102班 设计时间1周 指导教师陈德义谭湘倩李军红

2013年6 月17 日 《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指导书 编制一份工程量清单文件,是进行“工程估价”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习了有关理论和方法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编制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对于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工程量清单项目的设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方法以及今后的估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这一课程设计阶段的学习,应力求实现对已学相关知识的巩固、对实际操作的深刻理解和总体把握,并为今后参加全国造价员考试、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以及今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设计任务 1、熟悉设计资料 (1)熟悉设计文件 (2)在开列项目前认真学习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等相应设计依据 2、计算清单工程量 计算清单工程量是一项繁重和细致的工作。由于其精确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到今后工程估价的质量,因此请同学们学会按一定的程序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防止产生漏算、重算和错算的现象。为此,应注意以下事项。 (1)由于漏算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为避免漏项,应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附录中章节的顺序,对本工程项目一一开列和计算。 (2)清单工程量小数位的取定,按计价规范的要求,计算过程中一般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3)开列清单项目时,项目特征的描述要做到完整和准确。 3、编制工程量清单表

根据前面已计算出来的清单工程量,严格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格式完成工程量清单文件。 二、设计要求 1、每人独立完成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列项,工程量计算以及清单文件的 编制。2、设计格式参照毕业设计格式要求。 3、最后成果按A4纸规格打印。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栋2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详见《建筑工程估价》附录工程2设计图纸。 四、进度安排 1、熟悉图纸开列清单项目0.5天 2、计算建筑面积和土石方工程项目0.5天 3、计算基础与砌筑工程项目1天 4、计算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项目 1.5天 5、计算其他房屋工程清单项目0.5天 6、计算装饰装修工程清单项目1天 7、措施项目1天 8、编写设计说明和成果汇总0.5天 9、检查并完善设计文件0.5天 六、设计成果 1、封面(见附录一) 2、设计说明 3、目录 4、清单表部分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执行 (见附录二表-01---表-12) 5、封底 七、参考资料 1、设计图纸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要求 通过该课程设计要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工程化意识,用工程化思想和方法开发软件。切实体会出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发系统与一般程序设计方法的不同之处,学生在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并测试实际开发的系统。通过一系列规范化软件文档的编写和系统实现,使学生具备实际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基本能力。 二、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将来从事软件的研发和管理奠定基础。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小型软件项目(内容参照《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宋雨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按照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完成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及软件维护等软件工程工作,并按要求编写出相应的文档。具体的方法可以选用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或者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环境和工具不限。 三、进度计划 四、设计成果要求 1.至少提交4个文档,包括软件计划、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计划,要求文档格式规范、逻辑性强(可参考《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中给出的要求及格式)、图表规范; 2.独自实现了系统的某些功能,基本达到了要求的性能,经过了测试,基本能运行。 五、考核方式 (1)提交的文档规范,工作量大,文档逻辑性强、正确,按《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标准考核(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评分表)占60%(2)系统验收、讲解、答辩占25% (3)考勤占15% 学生姓名:(此处为签名)

指导教师: 2011年6 月17 日《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评分表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课程设计任务书内容

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六组) 一、设计题目 年产23万件床头柜生产工艺设计 建厂条件 1地址:吉林市 2.投资:大规模 三、课程设计内容 1家具结构的确定 2工艺流程的确定 3设备选型、台数计算及设备布置 4简单成本计算 5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四、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说明书内容: 包含:设计题目、设计任务、家具零部件图(简图A4幅面)若干张、工艺流程图(A4幅面)若干张、设备布置平面图一张(A3幅面以上)、计算过程和结果、材料消耗清单一份、简单成本核算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简单成本核算 = 材料成本 + 设备费用与折旧 + 建筑成本与折旧 + 水电费用 + 人员工资 2、设计说明书的格式如下: ①所有文字内容使用A4幅面打印,图纸根据要求确定。 ②正文文字内容使用“宋体”、大小为“小四”。 ③封面、首页样式见附页。

机床位置和工作位置的计算 机床位置和工作位置的计算,按下列步骤进行: (1)按下列公式计算按年生产计划所需的机床小时数: T=tAnk/60 式中: T—按年生产计划该工序所需的机床小时数,h; t—零件加工的工时定额,min; A—年生产计划规定的产量; n—该零件在制品中的数量; k—考虑到生产过程中零件报废的系数(k>1) T也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 T=T 1+T 2 式中:T 1 是工件(L)跟进给速度(V)之比 T 1 =L/V T 2 是辅助事件(安装时间,取放工件时间,空行程时间,其他时间) T=T 1 K K=1.2~1.5 (2)对于不只是加工一种零件,而是加工多种零件的机床设备及工作位置,按下式统计出按年生产计划在该工序上所需的总的机床小时数∑T。即: ∑T=T 1+T 2 +T 3 +……+T n 式中:T 1 T 2 T 3 ……T n —分别为按年计划各种零件在该工序上所需的机床小时数。 (3)计算机床设备全年拥有的机床小时数T 按下列公式计算: T =[365-(52×2+11)]CSK 式中:365 —年的总天数; 52×2 —是周六和周日休息天数; 11 —年的公假日; C —工作班数(1); S —每班的工作时间; K —报废系数(0.85~0.95) T =[365-115]×1×8×0.9=1800h 有的机床是一班工作制: T =1800×1=1800h 有的机床是两班工作制: T =1800×2=3600h (4)计算机床设备和工作位置数n按下列公式计算: n=∑T/T (5)确定时机需采用机床设备及工作位置数m,当设备或工作的极速昂的小数部分超过0.25时应圆整为整数,即采用台数要多一台,当计算数的小数部分不足0.25时,一般情况下可以舍去,即采用台数为计算的整数部分,通过调整机床负荷等措施来解决,但对于某些特殊的专用设备,为了保持加工路线的直线型和保证工艺需要,使用负荷再小也要采用,如燕尾开榫机,小带锯,打眼机等。 (6)计算设备负荷百分率P P=100∑T/(mT )

《综电子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综电子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南京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综合电子系统设计 院(系、部、中心)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信091、电信092 起止日期2012.9.3-2012.9.14 指导教师冯月芹

1.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通过一个电子产品的整机制作,全面了解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过程(电气部分),从而巩固和提高同学们的电路设计能力、PCB板设计能力、PCB板制作能力、电子元件的采购及检测能力、电路安装能力和电路调试及检修能力等,以适应电子企业相应岗位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同学们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检验。 通过课程设计,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综合电子系统设计的理解,掌握综合电子系统设计的方法以及PCB制作的方法,并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实际项目的程序设计及软硬件调试。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课程设计题目2个,学生分组,每组完成2个题目。 一、实训任务1:完成一个实用电子产品的PCB设 计及制作 1.选定一个实用电子线路(写出主要的性能指标)。但要有实用功能;电路设计要有设计原理,用他人电路要有工作原理。 2.设计PCB板。板子大小及板层视电路而定,板上要有你的班级及姓名(铜膜);需打印出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和元件清单。 3.按照元件清单购置器材,注意元件封装应该与设计相符(或购器材后再设计PCB板)。 4.电路组装应符合工艺要求,既考虑电气性能又美观整齐。 5.有调试检测的电路应写出调试检测过程、方法及设计达到的结果,安装一次不成功的写出检修处理过程及结果。 第一个实训项目主要是PCB板的制作,难度适中即可,同学也可以自已设计原理图或者用他人的原理图。 二.实训任务2 简易播放器项目需求 基本需求: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出发资料 1.机车车辆条件:韶山Ⅲ(SS3)型电力机车;机车轴列式30-30,轴距布置为230+200+780+200+230 (cm),轮重。 2.线路条件: (1)线路设计速度80km/h,最小曲线半径500m(实设超高为100mm),规划采用有砟轨道结构。 (2)线路铺设成无缝线路,铺设地区为福州,铺设线路长度为10km。 (3)道床顶面的容许应力为,路基顶面的容许应力为。 二、设计任务 (1)进行有砟轨道结构设计,包括钢轨和扣件的选型,轨枕的类型及布置根数,道床的等级及尺寸,并检算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进行无缝线路设计,包括设计锁定轨温确定、缓冲区设计、预留轨缝确定、轨条布置。 三、提交的成果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 (1)轨道结构选型。 (2)轨道结构强度检算。 (3)无缝线路设计计算。 (二)、设计图图纸 (1)轨道结构组装图及选型说明。(1张A3)

(2)轨道结构受力图(3张A4:钢轨弯矩和挠度1张,轨枕三个支承状态的弯矩分布,道床顶面、路基顶面、路基第二区域、路基第三区域应力)。 (3)无缝线路设计图(1张A4或A3,基本温度力图、轨条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课程设计的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设计步骤 二、设计方法 (一)、轨道结构选型设计 根据机车车辆和线路条件,确定钢轨、轨枕、扣件的类型及刚度、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厚度、顶宽和边坡坡度)。钢轨、轨枕及扣件的可选用类型从教材中选择,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也参考教材的内容确定。 以下两点说明: 1、道床厚度的选择 道床厚度设计根据《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进行,为方便可根据运营条件从教材表1-1中选择。我们的轨道类型可参考中型轨道结构。 2、钢轨支座刚度D 钢轨支座刚度D的意义是使钢轨支点顶面产生单位下沉时所必须施加于支点顶面上的力,单位一般采用kN/mm表示。 D值的计算:1/D=1/D1+1/D2 教材(7-3) 式中D1为扣件刚度,其值由设计确定;D2为道床支承刚度,计算

2014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及意义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习了《软件工程》课程的同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实际系统。 要求学生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严格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目的和任务,完成对系统的定义、设计、编码、运行以及后期的维护。通过对具体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使得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会用软件工程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 二、内容及要求 自拟课题,可以进行相关系统或网站设计(如资源管理系统、网络监控系统、勤工俭学管理系统、个人财务管理系统、大学城二手物品在线交易网站等),然后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结合具体的开发项目进行设计,对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包括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规范实施一个具体的案例。具体要求如下: 1.可以选择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或面向对象方法(OOA/D) 2.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 1)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描绘分配的子功能需求;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子功能的数据流图DFD,要求绘制到3级DFD,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DFD。 2)设计:完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每一位小组成员根据需求的DFD图,完成分配的子功能模块设计,用HIPO图表征。每一位小组成员设计分配的子功能模块的接口,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程序流程的逻辑设计,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总体结构集成。 3)软件实现: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界面的设计,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代码编写,小组负责人在.NET框架下,组织完成系统的实施。 4)软件测试: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的单元测试,小组负责人负责组织系统的测试用例,完成测试工作。 3.面向对象方法(OOA/D):以UML为主 1)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一个用例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接管底盖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艺装备设计内容:1.产品零件图1张 2.产品毛胚图 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份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张 5.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6.夹具设计装配图 1张 7.夹具设计零件图 1张专业:数控技术班级学号:学生:指导老师:年月日课程设计说明书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低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指导老师给予指教。

目录:一、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二、零件分析 1、零件作用(含用途) 2、零件的工艺分析(含技术要求、工艺性)三、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初步确定毛坯的形状 (1)选择毛坯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四、工艺规程的设计 1、基面的选择(1)粗基准的选择(2)精基准的选择五、制定工艺路线 1、工艺路线方案一 2、工艺路线方案二 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六、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七、专用夹具设计八、总结九、参考文献[1].邹清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2].李益民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3].艾兴等编.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徐鸿本主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5].于骏一等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6].王斌武等编.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指导.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 2020年内容:一、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有题目已知条件可知:该零件为轻型零件,其生产纲领为4000件/年,查>第13页表2.3,可知该零件为中批生产. 二、零件分析 1、零件作用(含用途) 该底盖应用在某接管座机构中,底盖以?70孔套在接管座中,其作用有导通连接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底盖上端的?20孔进行观测的作用.除此外,该底盖和密封件配合可起到密封防尘的作用. 2、零件的工艺分析(含技术要求、工艺性)由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指导书及任务书(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及任务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设计时间 指导教师 盐城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2015年6月25日

一、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1、根据设计题目要求正确选择控制方案,查阅参考资料; 2、绘制电气控制原理图,包括主电路图及触发电路图(或驱动电路图),正确选择或设计元器件,订列元器件目录清单; 3、设计部分工艺图纸(电气控制图,电器元件布置图,安装接线图); 4、编制完整的设计说明书。 注:具体的题目设计要求见各设计题。 二、课程设计题目 (一)、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1、技术参数:装置输入电源为三相UL=380V工频交流电源,输出直流电压0~200V,输出电流100A,当电流降为5A时电流开始断续,LB=1mH。 2、设计要求: (1)设计主电路及电气控制电路,建议主电路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选择主电路所有图列元件,并给出清单; (3)选择触发电路及其同步信号; (4)绘制装置总体电路原理图,绘制电路所有点电压、电流及元器件(晶闸管等)两端电压波形(汇总绘制,注意对应关系); (5)编制设计说明书。 (二)、直流开关电源的设计 1、技术参数:装置输入电源为单相工频交流电源(220V+20%),输出电压Vo=24V,输出电流Io=5A,最大输出纹波电压100mV,工作频率f=100kHz。 2、设计要求: (1)设计主电路,建议主电路为:整流部分是桥式二极管整流,大电容滤波,DC/DC部分采用半桥变换器,主功率管用MOSFET; (2)选择主电路所有图列元件,并给出清单; (3)设计MOSFET驱动电路及控制电路; (4)绘制装置总体电路原理图,绘制:①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各点电压波形; ②MOSFET驱动电压、半桥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电流以及输出电压波形(将①②波形分别汇总绘制,注意对应关系); (5)编制设计说明书、设计小结。 (三)、直流变换器的设计(1): 1、技术参数:输入直流电压Vin=42V,输出电压Vo=12V,输出电流Io=3A,最大输出纹波电压50mV,工作频率f=100kHz。 2、设计要求: (1)设计主电路,建议主电路为:采用BUCK变换器,大电容滤波,主功率管用MOSFET; (2)选择主电路所有图列元件,并给出清单; (3)设计MOSFET驱动电路及控制电路; (4)绘制装置总体电路原理图,绘制: MOSFET驱动电压、BUCK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电流以及输出电压波形(波形汇总绘制,注意对应关系); (5)编制设计说明书、设计小结。 (四)、直流变换器的设计(2)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作者: ————————————————————————————————日期: ?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目的: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型实验教学环节,旨在使学生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进一步掌握设计开发软件的方法与技术,学会数据的组织方法,提高软件开发的实际能力,培养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以下目标: 1.深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的了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开发实践中,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 2.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不仅是一次软件工程实践的模拟训练,同时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积累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开拓创新”能力 大力提倡和鼓励在开发过程中使用新方法、新技术,激励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拓思路,设计新算法、新创意,培养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 要求:学生组成开发小组(2~4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并完成一个规模适度的软件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软件设计为中心,独立完成从需求分析到软件测试的开发过程。 二、设计步骤安排 1.确定课题 由教师命题并给出各课题的具体需求,学生根据课题涉及的知识领域及自己对该领域的熟悉程度和对该课题的兴趣,选择课题,经教师调整审定后确定; 2. 需求分析 建立系统的分析模型,这是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主要工作是: 分析确定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性能,并从经济上、技术上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需求分析模型”确定开发计划。 3. 软件设计 具体工作是:对系统的分析模型进行修改、细化,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管理部件设计(若系统涉及到数据库,要对数据库结构进行设计) 4. 编码与测试 根据项目的应用领域及语言的特点,选择编程语言进行编码,要求给出程序的详细注释(包括模块名、模块功能、中间过程的功能及变量说明); 由开发小组进行除验收测试以外的测试工作(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与系统(确认)测试)。所有测试过程都要求采用综合测试策略,先进行静态分析,再进行动态测试。要求制定测试计划、记录测试过程与结果、保留测试用例、写出测试报告。 5. 验收测试 由教师组织验收测试的实施,内容包括:系统能否正确运行,实际系统与设计方案是否一致,是否实现了需求所确定的功能与性能,系统设计有无特色,算法有无创新,系统结构是否合理、新颖,系统界面是否友好、美观,操作是否简单,使用是否方便。6.总结和整理课程设计报告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制药工艺课程设计 题目: 3.6万吨/年氯苯车间分离工段工艺设计 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 专业班级:制药071班 学号: 5 8 0 1 3 0 7 0 3 0 学生姓名:晏金华 起讫日期:2010-10-25—2010-12-20 指导教师:杜军职称:副教授 学院审核(签名): 审核日期:

说明 1.课程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专业学科组审定,下达到学生。 2.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3.本任务书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与论文一起交指导教师,作为论文评阅和课程 设计答辩的主要档案资料。 一、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 风;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查阅资料、运算和绘图等)的能力及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得到工艺设计方面的基本训练. 2.在课程设计期间,要求学生遵守设计纪律和考勤制度。 3.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严格的作风和认真负责的 态度,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设计任务书,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学生所完成的设计,应体现设计方案正确、工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并参考文献资料,结合生产实际,尽可能吸收最新科技成果,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争取使设计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二)课程设计内容—1万吨/年氯苯车间反应工段工艺设计 1.设计说明书内容 (1)总论 ①设计依据;南昌市东北郊xx厂,厂内现有氯碱车间,可提供Cl ;且具备 2完善的公用工程系统。即可供最低-15℃冷冻盐水,20℃(平均)工业上水及 0.6MPa的蒸汽。 ②氯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用途),国内外氯苯生产发展概况; ③氯苯生产方法简述及论证; ④生产流程的选择及论证: (2)产品规格,主、辅原料规格及来源情况 (3)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按生产工艺流程说明物料经过工艺设备的顺序及生成物的去向,物料输送及贮备方式,同时说明主要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流量、配料比等。 (4)物料衡算 ①根据生产规模及其特点确定年生产时间(h)、单位时间产量及计算基准; ②物料衡算:选定计算方法,对车间所有有变化的过程及设备(或系统),按一定顺序和计算步骤,逐个进行物料衡算,确定每股进、出料的组分、流量及百分比含量。要求及时整理计算结果,对每个过程设备列物料平衡表。 (5)列表: ①工艺条件一览表; ②生产控制一览表; 2. 图纸内容及张数:反应工段工艺流程图,1张

课程设计任务书(2级)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一:信号发生器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的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最终,完成从设计图纸到实物搭建的整个过程,并调试作品。 二、任务与要求 1、熟悉信号发生器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了解单片集成信号发生器的功能特点; 2、掌握信号波形参数的调节和测试方法的应用; 3、电路能够产生正弦波、方波、锯齿波; 4、掌握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测试方法; 5、工作电源为+5~+15V 连续可调。 参考方案: 图1、ICL8038原理框图 参考原理: ICL8030内部由恒流源I 1、I 2、电压比较器A 和B 、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变换电路组成。外接电容C 经过两个恒流源进行充放电,电压比较器A 、B 的参考电压分别为电源电压(U CC +U CE )的2/3和1/3。恒流源的恒流源I 1、I 2的大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必须I 2>I 1。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I 2断开,I1给电容充电,其两端电压U C 随时间上升,当U C 上升到电源电压的2/3时,电压比较器A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恒流源I 2接通,由于I 2>I 1(设I 2=2I 1),恒流源I 2加到C 上反充电,相当于C 由一个净电流I 1放电,C 两端电压U C 转为直线下降,当下降到电源电压1/3时,电压比较器B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I 2断开,I 1对C 充电,如此重复,产生振荡信号。 若通过调节外接电阻使得I 2=2I 1,触发器的输出为方波,反向缓冲后由9脚输出;C 上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长春建筑学院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A课程设计 任务书 姓名:玄敏 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班级学号:水1402 15 指导教师: 日期:2016.11.4-20.16.11.25 城建学院

一、设计题目 吉林省珲春市春华镇给水管网工程初步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给水管网设计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给水管网设计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进行绘图练习及计算机绘图,加强利用参考书的能力。通过给水管网工程设计,使学生了解给水管网的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方案的设计、参数的选择、说明书的编写,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三、原始资料 1. 吉林省珲春市春华镇规划图1张(1:10000,等高线间距1m)。 2.总平面图上等高线间距:1m; 3.城市人口分区、房屋层数见下表; 4.使用城市给水管网的工厂,其位置见图纸: (1)冶炼厂,生产用水为950m3/d,重复利用率0%。工人总数:2700人,分三班工作,一班早8:00—晚16:00点,二班16:00—24:00点,三班24:00—8:00点。其中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30%。 淋浴情况: 每班下班后一小时淋浴时间。 (2)纺织厂,生产用水为850m3/d,重复利用率0%。工人总数1200人,分三班工作,一班早8:00—晚16:00点,二班16:00—24:00点,三班24:00—8:00点。其中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20%。

淋浴情况: 每班下班后一小时淋浴时间。 5.浇洒绿地和道路用水:每次每区70m3。 6.火车站用水:300 m3/d 。 7. 用水量逐时变化: 逐时用水量(%) 四、设计任务 新建给水管网初步设计。 五、设计成果及要求 1.计算要求 (1)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弄懂设计意图及设计要求; (2)结合地形条件划分给水区域,布置给水管网,确定水流方向与管网节点; (3)计算最高日最高时的用水量; (4)进行管网水力计算; (5)水力工况分析; (6)泵站与清水池的计算。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主要在先学课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较全面的综合设计练习,意在掌握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要求 课程的基本要求:在模拟电子学、数字电子学基础上掌握电子系统的设计法,了解电子系统设计(方案选择、系统方框图、单元电路设计、计算机电子线路模拟、实际调试)的整个过程,同时要求学生动手设计一个电子系统并调试完成。 本课程设计分为设计与仿真、实物制作(每班1-2组试点)几个环节。 设计应使学生学会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设计方法,包括:方案的选择、框图的绘制、单元电路的设计、元器件的选择等方面。 仿真环节应使学生学会使用电路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的方法。要求学生所选课题必须在计算机上通过虚拟设计确定设计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建立系统,完成设计要求,并仿真检测运行结果。 制作环节应使学生学会电子系统安装调试基本方法。 三、课程设计内容 1.设计内容 (1)课程设计内容的方案确定 (2)实现方法的系统方框图 (3)系统中的输入输出变量以及控制信号 2.部分电路设计 (1)进行部分电路的设计 (2)用(EWB)模拟软件进行电路模拟仿真,确定电路参数画出电路总图 3. 进行电路连接及调试(仿真、实物制作) (1)按要求进行电路连接,要求布局合理, (2)先进行部分电路调试,然后进行总体电路的联合调试 四、设计题目 1.设计题目:交通灯控制系统 要求: ●控制交叉路口的2方向红绿灯变化。 ●显示时间为60秒,即红灯时间为60秒,绿黄灯时间共为60秒,在绿灯变红灯前从 第3秒开始黄灯以2Hz的频率闪动,至红灯亮起。 ●至少在一个方向中设置时间显示。 ●设置手动复位开关。 ●发挥部分:红绿灯显示时间可由20--60秒以10秒间隔手动设置。 2.设计题目:数字时钟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解析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课程设计指导书(2012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系(部):建工系 实习名称: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实习负责人: 联系电话: 2013 年 5 月20 日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多层单元住宅设计(题目自拟) 二、目的要求 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实践技能训练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设计原理及构造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3.进一步训练建筑绘图的能力。 三、设计条件 1.本设计为某城市型住宅,位于城市居住小区为单元式、多层住宅4~6层,总建筑面积不低于2500平方米。 2.设计要求,见下表。 户型A:四房二厅二卫二阳台户型B:三房二厅二卫*阳台 户型C:三房二厅二卫*阳台户型D:二房一厅一卫*阳台 户型E:二房二厅一卫*阳台户型F:一房一厅一卫*阳台 学生选做表 3.套型比可以自行选定,但必须满足总建筑面积,墙体均采用240mm墙。 4.耐火等级:Ⅱ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皿级。 5.结构类型:自定(砖混或框架)

6.房间组成及要求:功能空间低限面积标准参考(自己可以调节)如下:起居室18~25 m2(含衣柜面积) 主卧室12~16 m2 双人次卧室 12~14 m2 单人卧室8~10 m2 餐厅≥8 m2 厨房≥6 m2,包括灶台、调理台、洗地台、搁置台、上柜、下柜、抽油烟机等。 卫生间4~6 m2(双卫可适当增加),包括浴盆、淋浴器、洗脸盆、坐便器、镜箱、洗衣机位、排风道、机械排气等。 门厅:2~3 m2 贮藏室;2~4 m2(吊柜不计入) 工作室6~8 m2 四、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本次设计参考教师给定的住宅方案,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建筑方案,初步选定主要构件尺寸及布置,明确各部位构造做法。在此基础上按施工图深度要求进行,但因无结构、水、电等工种相配合,故只能局部做到建筑施工图的深度。设计内容如下; 1.单元平面图:至少2-3个套型,比例1:50(选做)。 2.建筑平面图(至少2个单元):包括底层平面、标准层平面图和屋顶平面图,比例1:10O,标准层必须有一个户型布置家具,其他房间标有名称和面积。 3.建筑立面图:包括正立面、背立面及侧立面图,比例1:100。 4.建筑剖面图;1个(必须剖到楼梯),比例1:100。 5.建筑详图: ①表示局部构造的详图,楼梯详图比例1:50、节点详图比例1:20。 ②表示房屋设备的详图(选作内容),如厨房、厕所、浴室以及壁柜、挂衣柜、 鞋柜、碗柜、灶台、洗涤盆、污水池、垃圾道、信报箱、阳台晒衣架等详图。数 量、比例自定。 6.设计简要说明、图纸目录、门窗表及技术经济指标等。 平均每套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m2)/总套数(套) 使用面积系数=〔总套内使用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X 100% 五、参考资料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2.《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 101-87)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21-88) 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5.《建筑设计资料集》第3册 6.《房屋建筑学》教材 7.地方有关民用建筑构、配件标准图集 8.《建筑构造资料集》 9.有关的建筑构造标准图集 10.《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J—86)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同学们能够全面、深刻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流程。根据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所学到的数据库理论知识,结合某个具体的实际需求,为开发出一个较为实用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库支持。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明确课设任务,复习与查阅相关资料。 2、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设计题目,在两周时间内完成其中某一个题目的从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到上机编程、调试和应用等全过程的数据库系统设计。如果学生自拟题目,需经指导教师同意。 3、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不能抄袭,设计完成后,将所完成的工作交由老师检查;要求写出一份详细的设计报告。 4、按要求完成课设内容,课设报告要求文字和图工整、思路清楚、正确。 5、应用系统对数据库的使用,写出相应的T-SQL语句及数据库执行结果。 三、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主要内容 1、系统需求分析 (1)信息要求: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那些数据。 (2)处理要求:用户需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给出功能模块图)。 (3)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2、概念结构设计 (1)逐一设计分E-R图,合并分E-R图,生成基本E-R图。 (2)若在合并中存在属性冲突、命名冲突以及结构冲突,给出解决方法,若存在不必要的冗余,则消除并给出设计方法。 (3)基本E-R图中要求标明主码、外码、联系类型。 3、逻辑结构设计 (1)给出由E-R得到的关系模型:并注明转换过程中应用的规则; (2)数据模型的优化; (3)分析这些模式对于应用环境是否合适,确定是否要对某些模式进行合并或分解; (4)用户模式设计; (5)在数据库中一般使用英文名字,在用户视图中则一般使用符合用户一贯的中文命名法; (6)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定义不同的视图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4、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各张表,包括字段名称、中文含义、数据类型、长度、完整性约束、索引定义、字段说明; 5、数据库实施 (1)使用T-SQL语句实现数据库表; (2)使用T-SQL语句创建必要索引; (3)使用T-SQL语句实现必要的数据库视图; (4)用T-SQL语句实现必要的存储过程及触发器。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轴承座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二、设计原始资料生产类型: 大批大量生产零件图:1张其它资料: 三、上交材料1、零件毛坯图(A4)在零件图上添加加工余量并标注尺寸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1份3、夹具装配图1份4、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四、设计时间全文结束》》年11月16 0 xx年11月29日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年级:xx级学生姓名: 许海芬学号: 六、具体设计任务1?对零件进行结构工艺性分析了解零件的性能、用途和工作条件;对零件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设计基准等进行分析;对零件的材料、热处理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进行分析。 1、1零件的作用零件座是用于支撑轴类零件的,镇孔的目的 是为了满足滚动轴承的外圈和轴承孔的配合要求,或是滑动轴承外圆与轴承孔的配合,两个孔是用于固定轴承座的,单边固定是出于满足结构和安装位置的要求。 1、2对零件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表面粗 糙度以及设计基准等进行分析(1)直径

30、8两孔都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Ra的值为 1、6um,是加工的关键表面。(2)轴承座上、下表面及前、后两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3、2um.是加工的重要表面,轴承座的上表面有位置精度要求0、008、而且与轴承孔中心线有平行度要求0、003,轴承座的前后端面与轴孔中心线垂直度要求为0、003,是重要的加工费表面。(3)直径1、3沉孔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4)经分析零件图可知,轴承座底面为高度方向基准,轴承座前端面为宽度方向基准。 2、拟订工艺路线正确选择粗精加工基准;确定加工方法和划分加工阶段;安排加工顺序。 2、1粗精加工基准选择精基准考虑选择以加工的轴承座底面为精基准,保证底面与直径30孔中心线的距离为30,该基准面积较大,工件的装夹稳定可靠,容易操作,夹具结构也比较简单。 选择粗基准选择不加工的直径30孔外轮廓面为基准,能方便的加工出直径30孔,保证孔中心线与轴承座上端面平行度,直径30外轮廓面的面积较大,无交口、冒口飞边等缺陷,符合粗基准的要求。 2、2选择加工方法根据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表面粗糙要求,查 表可知内孔、平面的加工方案。 表1轴承座各面的加工方案加工表面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Ra 加工方案底面IT

(建筑工程设计)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贵州大学矿业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应用。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自觉地树立精心设计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掌握—般民用或工业建筑供暖工程的设计程序、方法和步骤。了解和熟悉本领域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和新技术。熟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措施,学会使用有关的技术手册和设计资料,提高计算和绘图技能,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设计步骤及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设计题目及具体要求,按照收集资料热负荷计算确定方案水力计算绘制施工图的步骤进行设计,并将各步骤的主要依据成果与结论写入设计说明书。 设计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指示如下: (一)设计的原始资料 1.气象资料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出的建筑物所在地区,在《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中,查出该地区的有关气象参数(如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冬季室外计算风速,冬季主导风向等)。 2.土建资料

的建筑特点(建筑物的方位、层数)和各部位的建筑构造与热工特征,外墙、屋顶、地面门窗构造)。 3.根据任务书中给出的热源条件,确定系统入口位置和热媒参数。 (二)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1.进行房间编号(注意各层编号竖向统一,编号用三位数字,首位数表示层数。) 2.根据房间使用特点,确定其室内计算温度n t (参阅《规范》)。 3.确定围护结构的传热系统K值,并校核外墙,天棚热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4.进行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冷风渗透耗热量采用缝隙法,冷风侵入耗热量计算方法可自选.条件完全相同房间可只计算一个。 (三)散热器面积和片段的计算 确定散热器型式、安装方式、系统联接型式后,确定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pj t。 (四)供暖系统型式的确定,管道布置及水力计算。 1.合理确定供暖系统的型式,根据建筑物用途、特点比较各种系统形式,选择满足技术经济要求的最佳设计方案。 2.管道布置 管道布置应注意下列几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