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观念的演变

家庭观念的演变

在古罗马,famulus(家庭)的意思是一个家庭的奴隶,而familia则是指属于一个人的全体奴隶。罗马人用familia一词表示父权支配着妻子、子女和一定数量的奴隶的社会集体。

对家庭含义本质的认识是从近代才开始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每日都在重新生産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産另外一些人,即繁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2页)。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家庭是“肉体生活同社会机体生活之间的联系环节”。美国社会学家E.W.伯吉斯(Ernest Burgess)和H.J.洛克(Harvey J.Locke)在《家庭》(1953)一书中提出:“家庭是被婚姻、血缘或收养的纽带联系起来身份相互作用和交往,创造一个共同的文化”。中国社会学家孙本文认为家庭是夫妇子女等亲属所组合的团体。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家庭是父母子女形成的团体。根据1989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Family)时的说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营销理念的历史演变

” 营销理念的历史演变 古人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如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就 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且变得越来越成熟,而消费者 也变得越来越精明。厂商不断推出新的营销策略以争取客 户,而市场则是以更多的冷静给予回应。与上个世纪相比, 今天的市场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竞争格局,还是消费者的 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营 销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几次变化,经历了四种典型的营销理 念,即: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 4P 理论、以追求顾客满意 为目标的 4C 理论、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 4R 理论以及 建立企业终极竞争力的 4V 理论。 一、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 4P 理论 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在 20 世纪的 60 年代提出了著 名的 4P 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 (Place)和促销(Promotion)。他认为一次成功和完整的市场营 销活动,意味着以适当的产品、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渠道和 适当的促销手段,将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市场的

行为。 20世纪的60年代,当时的市场正处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市场竞争远没有现在激烈。这时候产生的 4P理论主要是从供方出发来研究市场的需求及变化,如何在竞争在取胜。4P理论重视产品导向而非消费者导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4P理论是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它最早将复杂的市场营销活动加以简单化、抽象化和体系化,构建了营销学的基本框架,促进了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与普及。4P理论在营销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至今仍然是人们思考营销问题的基本模式。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一理论逐渐显示出其弊端:一是营销活动着重企业内部,对营销过程中的外部不可控变量考虑较少,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二是随着产品、价格和促销等手段在企业间相互模仿,在实际运用中很难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 由于4P理论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出现了一定的弊端,于是,更加强调追求顾客满意的4C理论营运而生。 二、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

《新青年》民主观念的演变

《新青年》民主觀念的演變 ●金觀濤 劉青峰 一 從「科學」和「民主」不對稱講起 新世紀即將來臨,當我們以「百年」為時間單位鳥瞰中國文化在過去一個世紀的變遷時,最深的印象或許是「科學」和「民主」的不對稱了。二十世紀中國人在科技和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民主和人權的進步一直步 履維艱。為甚麼民主理念在中國遠不如科學具有權威性?這是現代思想史必須面對的問題。由於科學和民主是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大旗,民主觀念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高度重視似乎已成定論。因此人們往往將中國今天政治結構的困境視為五四以後民主的失落,而少有人質疑科學和民主這兩種新價值在新文化運動中是否佔同樣重要的位置。兩年前,我們開始做「中國現代政治觀念形成的計量研究」,其中一項工作是對「科學」、「民主」這些關鍵詞作計量分析,統計結果卻叫人感到十分意外。我們發現,在新文化運動中,「民主」一詞出現的頻度遠遠少於「科學」1! 今天思想史研究者之所以強調科學與民主是新文化運動中兩項具同等重要性的價值,是出於它們針對傳統文化和倫理制度兩個方面分別具有除舊布新的功能。其代表性言論是陳獨秀在《新青年》改名三周年時說過的話2: 本誌同人本來無罪,只因為擁護那德謨克拉西(d e m o c r a c y)和賽因斯(science)兩位先生,才犯了這幾條滔天的大罪。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反對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 這ò民主同舊倫理對立,而科學被視為舊藝術、舊宗教的解毒劑。長期以來,陳獨秀的概括給人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致於大多數思想史研究者都以為由於科學和民主是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大旗,民主觀念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高度重視似乎已成定論,因此人們往往將中國今天政治結構的困境視為五四以後民主的失落,而少有人質疑科學和民主這兩種新價值在新文化運動中是否佔同樣重要的位置。 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1999年12月號 總第五十六期

家庭功能解释文档

家庭的概念 、家庭的功能 家庭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家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能满足人和社会的多种需求。 主要有: 1生物功能 性功能。性生活是家庭中婚姻关系的生物学基础。性生活和生育等行为密切相关,社会通过一定的法律与道德使之规范化,使家庭成为满足两性生活需求的基本单位。 繁衍和抚育功能。从人类进入个体婚制以来,家庭一直是一个生育单位,是种族绵续的保障。 2经济功能。包括家庭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它是家庭功能其他方面的物质基础。 3社会功能 教育功能。包括父母教育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两个方面,其中父母教育子女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⑤赡养功能。抚养和赡养具体表现为家庭代际关系中双向义务与责任。抚养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抚育培养;赡养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供养帮助,这种功能是实现社会继替必不可少的保障。⑦休息和娱

乐功能。休息与娱乐是家庭闲暇时间的表现,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休息和娱乐逐渐从单一型向多向型发展,日渐丰富多采,家庭在这方面的功能也将日益增强。 4心理功能 感情交流功能。它是家庭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家庭生活幸福的基础。感情交流的密切程度是家庭生活幸福与否的标志。 家庭功能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决定家庭功能的社会需求和家庭本身的特性这两个因素都在历史地变化着,家庭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总是与社会变化和家庭本身功能的变化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家庭功能及其变迁的研究,是家庭社会学的重要内容。 家庭功能的变化 性功能几千年的男权制社会中,在性规范上盛行男女的双重标准。这个双重标准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就是:男人的性活动越多越好,女人的性活动越少越好。性活动中的男女双重标准是对女人的压迫,它使女性压抑自己的欲望,憎恨自己的身体,最严重的是,它使女人丧失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独立和自由的感觉,不敢去追求快乐,只能麻木、压抑地生活。

家庭教育文章集锦六篇

第一篇: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 母蟹对小蟹说:“孩子,你怎么老是横着爬,为什么不能直着走呢?”小蟹委屈地答道:“妈妈,我是照着您的样子走的呀。”这是说,母亲必须正直地生活,正直地做人、行事,才能正确引导孩子。 “不管我死在什么地方,请不要把我同贵族、名流、富豪们葬在一起,请把我埋在普通的犹太工人、老百姓中间,让我的墓碑能够点缀周围普通的石碑,也让他们装饰我的墓碑。”这遗嘱出自俄国籍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莱汗姆的手笔。与这份遗嘱一起留给后世的,还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记满了尖酸刻薄、谩骂诅咒的语言。例如:“吃——让蛆虫把你吃掉!”“叫——让你牙疼得叫起来!”“缝——让缝衣针扎死你!”…… 原来,肖洛姆幼年失去了母亲,父亲给他娶了个心肠毒、脾气坏的继母。继母经常用恶毒的语言谩骂他。肖洛姆从不顶嘴,只是躲在角落,把继母嘴巴里“吐”出的词语,记录在笔记本上。后来,他成了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许多咒骂和尖酸刻薄的词语,都是从继母那里“借”来的。 事实证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觉影响着孩子。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镜子”,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 第二篇: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中国当代家庭功能的变迁

精品文档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任何家庭都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受社会的制度规范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环境和制度发生改变,20 世纪末期中国的家庭功能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家庭生育功能减弱,性与情感满足的功能加强;家庭生产功能有复归的趋势;家庭的经济功能减弱,家庭的抚育功能也越来越弱。 今天我们就家庭的功能中的生育功能,性与情感功能的改变进行简略的分析和总结。 家庭是人类生育和繁衍的基本场所,生育仍然是中国现有家庭的最基本的功能! 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的生育功能正在逐渐的减弱。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优生幸福一生”,政府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所以中国家庭的生育子女数量普遍减少,生育率降低!我们来一组数据,1995年全国出生人口为2065万人,与1900相比减少了328万人,到1999年,出生人口为1909万人,与1995年相比减少了154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们人口的总出生率从1970年的5.8降至目前的1.8左右,降低了4个百分点,接近4亿人。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的看到,计划生育的实施对家庭生育功能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2.避孕技术的发明和推广使得家庭单纯的性行为与生育活动产生了分离,也使的性与情感功能增强。据统计,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以婚龄人口的避孕使用率在1990年就已经达到了89%的水平,而且除了1994年以外为93%以外,一直维持在90%左右的水平,基本上达到了避孕使用率的最高水平。可以说,避孕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生育功能。 3.人们观念的变化。与西方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流行趋势相似,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一些自愿不育的夫妻组成丁克家庭意为“双收入,无子女”家庭。据上海人口情报中心的一份资料显示:1979-1989年上海市区的丁克家庭约占全市家庭夫妇总数的2%--3%,人数估计超过5万人。到1999年底,广州市结了婚而不生育的人由3万人增加到10万人。丁克家庭所表明的是一种不育文化与传统的家庭生育职能相背离。 4.中国转型期带来的经济和各方面的压力也使得人们的生育观发生生了很大的改变。一方面,多子女收到计划生育的制约,要罚款,很多家庭不能负担这笔钱,同时,多子女也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现如今中国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如此重的情况下,很多家庭都选择晚生和少生,甚至不生。 5.社会福利的提高和养老保险基金的开展和制度的改变,也使得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观念发生了改变,人们不再把生育防老看的很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家庭的生育功能。以上就是我对中国当下家庭功能中生育功能功能减弱,性与情感满足功能加强原因的一些分析。 .

感受建国以来家庭生活的变迁

感受建国以来家庭生活的变迁 1949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世界上任何一个重大事项不能没有中国的参与,我国越来越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以及四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踩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我们国家在进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听爸爸妈妈讲,他们小的时候,生活非常困难,吃饭用粮票,买布用布票,很多商品都凭票供应,有时为买生活用品需排很长时间的队,吃的是玉米面,只能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大米和肉,只能在过年时才能穿上新衣裳。对此,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衣食无忧,每天的生活都像是在过节一样,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学习查找资料,可以在计算机上玩游戏,享受网络世界带给我们的快乐,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卫星,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宇行员出舱,而且顺利返回;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而今年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的体育健儿更是一举夺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骄人成绩。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辉煌的30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努力把自己造就成祖国有用之材,将来用我们的双手建设伟大的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更加强大,更加美好。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历史性的变革,划时代的飞跃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得必须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他们的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因此,他率先提出了中国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实现和伟大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之所以是必经之路,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改革开放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每次抉择必须通过大会商议决定。第二,改革开放是渐进式的,在实行三年必须要通过实验基地的实验,好的话就在全国大力推广,不好就停止,放弃。也就相当于小平同

论道教自由观念之两重性

2013年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收稿日期〕2013—04—15 〔作者简介〕程群(1972~),男,安徽省肥东县人,闽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系副教授。 论道教自由观念之两重性 程群 (闽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系,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道教具有“入世”与“出世”的双重品格,这种双重品格决定了道教的自由观念同时具有“现世人生自 由”与“出世神仙自由”两个维度。一方面,道教中人深入社会现实生活,在社会生活领域之中苦苦探寻如何实现 人生自由的问题。另一方面,道教人士始终积极致力于身体的修炼,试图使当下沉重之肉身摆脱死亡的羁绊,与 轻盈之精神一道,共同迈向永恒自由与逍遥之境。然而,对于出世自由的追求映射出的恰恰是道教人士对于现 世理想生活的强烈渴望与诉求。道教的自由观对于现代人生、生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现世;出世;自由;两重性;道教 中图分类号:B9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8X (2013)02-18-07 “在没有星光的夜晚,人类将倍受黑暗的煎熬,痛苦期待着黎明曙光的到来。在没有自由的时代,生命之花将收敛灿烂的华光,热切期盼着自由春风的洗礼。”[1](P 19)追求自由的生命状态是人类永恒的梦想,人们只有保持着自由的状态才可能津津有味、诗意盎然的栖居于世,才可能发挥出巨大的创造能力,为整个社会与人类的进步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关于什么是“自由”,人类思想史上的前贤大哲们各持己见,胡适先生曾说:“‘自由’在中国古文里的意思是‘由于自己’,就是‘不由于外力’。在欧洲文字里,‘自由’含有‘解放’之意,是从外力制裁之下解放出来。中国禅宗和尚说‘治病解缚’,自由在历史上意义是‘解缚’。解除了束缚,方才可以自由自在。”[2](P 694)中国道教思想家们对于什么是“自由”以及如何实现“自由”等问题,也曾展开过全面而深刻的思考。道教人士在宣扬出世精神的同时,对于今生现世也怀抱着炽热的情感。可以讲,道教具有“入世”与“出世”的双重品格,这种“入世”与“出世”的双重品格决定着道教自由观念也具有“现世人生自由”与“出世神仙自由”两个维度。 一、对于现世之自由状态的追求 西方哲学家伯林曾说:“自由的基本含义就是免受束缚、免受限制和免受他人的奴役,其他的含义都是这个含义的扩展或比喻。”[3](P 189)也就是说,所谓“自由”的首要含义是人天生的摆脱奴役、不受羁绊、不受制约的倾向。免受奴役与羁绊理所当然应当是“自由”的题中应有之意。我们可以这样讲,人生在世可能遭受的“奴役”、“束缚”或“限制”大致来自两个方面:第一,自然界。第二,社会与他人。如果,人类能够积极地面对人生的种种困境与难题,妥善的处理好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化解掉自然、社会、他人给个体生命带来的羁绊,那么他们就能够在今生现世享有充分的自由与逍遥。道门高道关注社会人生,重视现世生活。他们曾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等两个层面,积极思考如何突破种种现世的障碍与奴役,实现人生自由的问题。 “人生的目的就在于与自然和谐相处。”[4](P 4)人的“终极意义也许可以界定为与自然和谐统一地生活,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 JOURNAL OF 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No.2.2013(总第89期)(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General No.89

家庭教育理念 、方式

一位老师用20年的从教经验换来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 1、上帝是公平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对孩子小时候付出的越多、教育的越理性、越科学,孩子大的时候你付出的就会越小,你将越省心,越有成就感。 2、“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一条真理。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科学的计划、正确的指导、理性的措施,父母要做好表率。孩子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都将带有你们的影子,因为孩子小时候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模仿。 3、父母不要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否则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毁掉你的事业。不要为了自己的休息娱乐而忽视与孩子的交流,否则孩子长大后你将无快乐可言,你将拥有更多的愁苦、恼怒和无奈。 4、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孩子年幼无知,动手打父母、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娘时,我们千万不要高兴,更不能认为孩子长本事了,这时要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要尊敬老人。否则,孩子会认为打人是赢得家长高兴的方式,是自己获得价值感的途径,这样是非观念就混乱了,长大后他就很可能动手打你了,诸如此类,我们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5、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过时,更不能无缘无故地把自己的不愉快倾泻到孩子身上。否则你的暴力倾向会在孩子身上发扬光大。(注意:这里强调的不要“动不动”,但并非是不能打,关键要把握住什么时候打?打得目的是什么?如何打?对于有些极端的错误,不用极端的举措,孩子容易忘记。必要的惩戒是必须的。有些出了很大问题的孩子,家长还在强调“我从小就没动过他一指头”,显然是犯了纵容的错误。) 6、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不要随意挫伤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孩子越小,你的话越有可信度,他们会自觉不自觉的把你的话奉为圭臬(gu īniè标尺、准则的意思),否则你的孩子将失去自信和活力,将会失去应对未来挫折的勇气,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7、千万不要过分一味地迁就孩子,溺爱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时候我对他好,他长大后就会对我好,这是极大错误。因为你过分溺爱孩子,孩子会形成这样的观念: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将缺乏感恩之心。长大后,一旦你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你的痛苦就开始了。 8、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坐得住的习惯。不要带着孩子不停地乱串,否则孩子上学后将面临困难。因为学习首先要坐得住。 9、抓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段。第一,三岁以前,这是孩子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期。第二,小学一、二年级,这是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自我意识养成的关键期。第三,青春期。这个时段,孩子的变化十分巨大,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在这一时段变得让你无措手足,他(她)可能会做出很多傻事,甚至变坏。 10、年轻夫妻不要动不动吵架,至少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能打架,否则,家庭这个安全的港湾将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而这会使孩子产生一系列心

口译翻译练习:中国城乡社会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迁

中国城乡社会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迁 The Changes of th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Chinese Families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双重推进下,近年来,中国城乡社会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婚姻制度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Under the promotion of both the introduction of Birth Control Policies in mid-1970s, and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household functions and the marriage system in Chinese society have been undergoing dramatic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传统的大家庭模式越来越多地被以核心家庭为主的多样化的小家庭模式所取代; Traditional extended famili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replaced by various small household patterns, especially

nuclear families. 与此相一致的是,以父辈为权威的大家庭越来越多地让位于以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为中心的小家庭制度 Correspondingly, big families with the elder as authorities are giving place to smaller families with children, especially the only children, as the centers.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家庭制度的演变,使得养老问题的严峻性愈加凸现; The changes of family patterns, along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population aging in the country, make the provision of the elder a severe problem. 传统的婚姻观念正在经受着现代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结婚率、生育率下滑,和离婚率上升,使得婚姻制度的重要性在下降。

改革开放30年来家庭生活的变迁

论文 改革开放30年来家庭生活 的变迁 班级:13房建8 姓名:** 学号:*******

改革开放30年来家庭生活的变迁 ******* 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些细节就可以看出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人民的幸福感也与日俱增。 生于九十年代的我,无法想象父辈们所经历过的日子,却亲身感受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 三十年前,徐州大街上的人群衣着还都是单色的粗布衣裳,人们还吃着不可选择的供应粮,可如今全变了。以前坑洼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一辆辆“奔驰”“本田”替代了那些破旧的自行车,吸尘器吸走了扫帚,绿色食品割舍了人们对大鱼大肉的眷恋,时代在进步,我的家乡也在进步。 那当初狭窄的街道如今已改建成宽阔繁华的步行街。逛街逛累了,街中心还有长长的休闲椅让我们歇歇脚;以往过年过节时才能见到的热闹景象,现在已不稀奇了。大街上、农贸市场、超市里,到处都是购物、玩耍的人,好象每天都是过节一样! 那时的学校很多都是一座座破旧的土木结构房屋,土墙斑驳脱落,窗户上一块玻璃都没有,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风凛冽刺骨,遇到下雨,雨点从破瓦片上的窟窿里落下“滴答”的声音与朗朗的读书声凑成了不和谐的曲 子……往事不堪回首,自从改革开放后,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泞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马路,路的两旁都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孩子们也坐在舒适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不再有寒冷之忧。 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 很多居住在小区几十年的老人,谈起社区的变化,真象是纯水一泻。一位老党员说:现在的生活真是三十年前无法相比,以前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要票证,我还保持着以前的粮票、油票、布票、肉票、煤球卡等等,看看现在的市场,看看现在人们的生活,真是天壤之别,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古希腊人的自由观念

2004年4月 第2期史学集刊 Collected Papers of H istory Studie s Apr 1,2004 N o 12  收稿日期:2003-12-10 作者简介:易兰(1978-),女,湖南株洲人,复旦大学历史系2002级博士研究生。 ?博士论坛? 古希腊人的自由观念 易 兰 (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200433) 摘 要:古希腊人在对自由的不懈追求中,也使这种自由观念随着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呈现出曲 折的变化:从最初的不敢相信自身的力量,用幻想出来的神祗代替人实现意识上的自由,到强调社会生活当中 的集体自由权利以及对这种自由身份的誓死捍卫,再到充分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依据自身认知对世界做 出判定,最后由于对社会和自身力量失去信心而将世界内在化、完全退入到个人的内心世界当中。这一过程 反映了古希腊人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问题上的态度变化,体现了古希腊人的心路历程,是开 启解读希腊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古希腊人;自由精神;自由观念 中图分类号:K 5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59-8095(2004)02-0098-07 英国历史学家J. B.伯里在论及古希腊人的辉煌成就时,把古希腊人“精神的自由”视为“他们哲学 上的思想,科学上的进步,和政制上的实验”以及“文学艺术上的优美”的根据。 [1](P9)这不仅仅说明自由思想对古希腊社会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表明了古希腊人“自由”的复杂性:古希腊人的自由问题本身不是一种孤立的事物,它与希腊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经济状况、知识水平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希腊人自由思想的反映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古希腊人正是借助行动的或意识的、主观的或客观的、现实的或虚幻的等等形式凸显出他们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本文试图对古希腊人各种自由观念的产生与发展作简要的阐释,以期展示古希腊人的自由精神。 古希腊人的自由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古希腊人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矛盾也不同,其自由观念因此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特征。但是无论哪种自由都是受限制,并且“自由的 第一个条件是生存自由……只要没有生存自由,那末不管有其他的什么样的自由,都不能算是自由”。 [2](P144)这种限制力量最初来自客观的自然界,“自由”这一概念首先表达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自由与自然 古希腊人像所有同时代的其他族群一样,要生存首先必须面对的是自然的挑战,而“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 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 [3](P34)这种自然威力在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希腊山多平原少,可耕种的土地少且较贫瘠,大部分土地只适于种植油橄榄、无花果树和葡萄,少量的粮食作物的收成完全要依仗少雨的地中海式气候,生存所需的粮食大部分依赖从外输入。 — 89—

家庭教育十大理念

精心整理为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需要用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引领家庭教育工作,帮助广大家长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改变不良的家庭育人环境。 为此,整理以下十大理念。 ——顾晓鸣 1 2 3 4 5 6 7 8 9 10 1 亲密的接触着,信息与潮流刺激的事孩子们的神经,影响的 是孩子们的思维,改变的是孩子们的行为尽管他们的超前, 让父母们看不惯,想不通,接受不了,带他们毕竟是一种带 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潮流,堵不住压不服,唯有疏导是上上策, 而我们的多数父母由于忙于生计,无暇学习,难怪与我们的

孩子会称自己的父母是“外星人”,听不懂孩子的语言。另 外孩子们的创造性,想象力,行动力,新的思维方式及一些 人与生俱来的可贵品质是我们家长需要学习的,也就是做父 母的要放下架子善于与孩子共同成长。 2、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 3、 %, %, 15 提高到一般水平,则后进生就会相应减少五倍左右;如果我们把一般的家庭教育再提高到较好水平的家庭教育,则优等生增加三倍左右。 4、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石 孩子与我们大人之间有年龄、有收入、经历、身高、体重、学历的差距,有性别之分,唯独没有人格的差距。家长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一样。家

长希望得到公平对待,孩子也一样。家长希望别人对他们和蔼、友善,孩子也一样家长希望做的好的时候有人赞美,孩子也一样。家长希望在做的不好的时候有人谅解和鼓励孩子也一样家长希望在悲痛、烦恼、颓丧的时候有人给予支持、安慰,孩子也一样。只有做到平等才可以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心理、平等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可能有效地达到子女与父母双 5、 。6 代父母必须研究的课题。仅靠本能的爱,朴素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是不对的,不够的。必须重视现代化家庭教育理论的学习并不断付诸实践。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7、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改善家长自身素质

自由观念_从康德_黑格尔到马克思

自由观念: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Ξ 谢永康 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但却长期被简单化处理的问题。以往我们常将德国古典哲学等同于黑格尔哲学,甚至直接等同于其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因此,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也被化约为对黑格尔哲学不同部分的肯定或否定。例如,马克思的自由观念长期以来就被简化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这事实上是将黑格尔的“认识”概念作简单的“唯物主义”改造,抽象地表达出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而要揭示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真实“关系”,首先必须避免这种简单化,承认德国古典哲学的复杂性以及马克思思想本身的复杂性,在多个层次和多个部分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直接改变了自由问题的提问方式,从世界如何因自由而成为可能的问题,转变为世界中的自由如何可能的问题。在马克思对自由问题探索过程中,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元素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分别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一 自由观念是德国古典哲学甚至整个近代哲学的基础性观念。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德国古典哲学家所谓的自由就是主体的自主性、自我决定的能力和特质。这种自主性可以说是德国唯心主义的基本前提。但他们各自对自由内涵的规定以及规定的方式是存在重要的差异。康德的自由首先是一种先验自由,它是使得经验世界中的因果链之所以可能的必不可少的“设定”;这种自由的设定在实践的范围被确证为实在的自由,也就是实践的自由。费希特贯穿了理论和实践的领域,他所谓的自由乃是一种穿透了自在之物的自由,自我设定自我和非我,就是原初的自由活动。黑格尔延续了费希特的这种观念,他的绝对精神作为真理同时也就是自由;这种自由尽管在精神现象学的陈述过程中是最后才达到的,但其作为一种目的论的最终目标而言,在逻辑上却是先于这个陈述的。总的说来,康德的先验自由和黑格尔的辩证的自由代表着德国古典哲学中自由观念的两种不同的阐述方式。 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由主题在马克思这里得到了批判性的延续。人们一般将这种批判理解为对黑格尔自由观念的唯物主义改造,从精神的“外化”改造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但如果考虑到这一批判的“人类学”意义,那么便不难发现其中更加深刻和丰富的内涵。当然,马克思的人类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费尔巴哈的影响,但我们也要看到,人类学作为一门经验的、感性的科学与纯粹哲学的对立,至少可以追溯到康德。在康德看来,虽然都是关于人的行为的科学,但纯粹的道德哲学与“实用人类学”是不同的。前者研究的是先验-形而上学的原理,而后者则是在经验层面的研究。如果我们考虑到人类学的经验性特征,就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翻转”,也就更能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在渊源。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讲述的是意识的“经验”,或者说是逻辑生成的“经验”,而马克思认为这不过是以一种抽象的方式讲述人类的感性经验。所以马克思强调人是对象性的、自然的存在,而不是黑格尔的自我意识。 如果将人理解为感性的存在,那么古典哲学中的自由就首先成为了问题。按照康德的观念,在经验范围内是没有自由的,人类能够认识自然的必然性,但最终都必须遵循这种必然性。如果说自由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和出发点,那么马克思的出发点却只能是不自由的。因为马克思也发现,在现实世界中,人类承受着 Ξ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研究”(项目号:08JZ D0001)、南开大学200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文科青年项目(项目号:NK Q08068)的阶段性成果。

家庭教育理念

[标签:标题] 篇一:十个最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 十个最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 1、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保护教育,维护权益。 2、正人先正己,育子当育心。 3、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孩子学会做人,特别是做人格健全的人。 4、为国教子,以德为先,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5、世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 6、使孩子发挥最大潜能的方法,就是赞赏和鼓励。 7、关爱不溺爱,培养不苛求,帮助不包办,交流不指责。 8、优点要鼓励,缺点少重复,以优点改缺点,教育才正点。 9、尊重是家庭教育的根基,尊重才能了解,了解才能信任,信任才能教育,教育才能成才。 10、亲子和谐,快乐育人;亲子互动,共同进步。十句孩子最喜欢的家庭教育用语 1、孩子,我爱你! 2、我们相信你能行! 3、你太棒了! 4、别难过,下次再努力,你一定会做得更好! 5、谢谢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6、孩子,对不起,这件事我错怪你了。 7、我为有你这样的好孩子而骄傲。 8、你的想法很独特,再深入思考一下,提出更妙的创意! 9、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10、犯了错误不怕,谁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只要明白错在哪儿,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十句孩子最不喜欢的家庭教育用语 1、你真笨!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你长个猪脑子,什么事都做不好! 4、你这辈子算没出息了! 5、人家孩子都能学得那么好,你为什么就不行! 6、你把我们的脸都丢光了,这么不争气,让家长都抬不起头来! 7、我求求你,别玩了,快学习吧! 8、我真后悔,生了个你这么不争气的孩子! 9、算了吧,别异想天开啦,你不是那块料! 10、滚! 篇二:树立家庭教育十大理念 树立家庭教育十大理念 段新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关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大致经过三个阶段:传统观念阶段、市场营销观念阶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阶段。下面来详细看看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传统观念阶段的营销理念包括3种观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与发展,可归纳为六种,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客户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1、生产观念 生产观念是指导销售者行为的最古老的观念之一。这种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企业经营哲学不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而是从企业生产出发。其主要表现是“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得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例如,烽.火猎头专家认为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从1869年至20世纪20年代,一直运用生产观念指导企业的经营,当时这家公司提出的口号是“本公司旨在制造面粉”。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傲慢地宣称:“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有一种黑色的。”也是典型表现。显然,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 生产观念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物资短缺,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观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颇为流

行。中国在计划经济旧体制下,由于市场产品短缺,企业不愁其产品没有销路,工商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也奉行生产观念,具体表现为:工业企业集中力量发展生产,轻视市场营销,实行以产定销;商业企业集中力量抓货源,工业生产什么就收购什么,工业生产多少就收购多少,也不重视市场营销。 生产观念是一种“我们生产什么,消费者就消费什么”的观念。因此,除了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之外,有些企业在产品成本高的条件下,其市场营销管理也受产品观念支配。例如,亨利·福特在本世纪初期曾倾全力于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努力降低成本,使消费者购买得起,借以提高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生产观念的不足: 忽视产品的质量、品种与推销,不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忽视产品包装和品牌等。 以生产观念为导向的营销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供给小于需求,生产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和基本出发点; 2、降低成本、扩大产量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不重视产品、品种和市场需求; 4、追求的目标是短期利益; 5、坚持“我生产什么、商家就卖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的经营思想。 2、产品观念 它也是一种较早的企业经营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它产生于市场产品供不应

当代中国家庭变迁的两大趋势

当代中国家庭变迁的两大趋势 沈崇麟 父系夫权制家庭是单系偏向(丈夫)的家庭,家庭的建立、延续、家庭事务和亲属往来都以男性家庭成员为轴心。根据笔者以往和最近的调查发现,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单系偏向的家庭制度正在逐渐被双系并重的新型家庭制度所替代。本文将用笔者最近一次调查的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本次调查的三个初级抽样单位是北京市、河北省易县和江苏省太仓市,三个调查地的选择是非随机的。在三个调查地中,北京市的样本是所谓城八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年龄在60岁以下的城市已婚人口,而河北易县和江苏太仓,则是60岁以下的已婚农村人口。北京、易县和太仓三地样本容量分别为800(人/户)、400(人/户)和400(人/户)。 本次研究发现了当代中国家庭变迁的两大趋势。 婚后居处变迁:从夫居转向从愿居 所谓婚后居处是指婚姻当事人在成婚之初的居住形式。在夫方父系的家庭制度下,只要条件具备,一般来说都从夫居,即在结婚之初,夫妻一般都随男方的父母居住,尽管有时也会有从妻居(招女婿),但这通常被看做是例外。这种情况在当今的中国城乡社会似乎正在发生变化。

调查数据显示,在三个调查地,无论是希望的婚后居处还是实际的婚后居处,住男家已不是婚姻当事人对婚后居处的唯一选择。调查对象在婚后希望居处的选择中,选择住男家、住女家、自立门户的百分比分别为46.98%、5.66%、46.73%;在婚后实际居处上,选择住男家、住女家、自立门户的百分比分别为59.34%、8.8%、30.72%。由此可看出,无论希望的婚后居处还是实际的婚后居处,选择独立门户的婚姻当事人的比例都已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与此同时,无论是希望的居处还是实际居处,住女家也都占到了一定的比例,其中比例最高的太仓,希望的居处和实际居处的住女家百分比,分别为13.1%和14.39%。总的来说,在各调查地,婚姻当事人在婚后居处的选择上,呈自立门户、住男家和住女家三花齐放的态势。 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笔者发现:调查对象中,希望的婚后居处中自立门户的比例明显高于实际居处,而希望居处中的从夫居和从妻居,则低于实际居处。这反映了希望和现实之间的差别。从调查的实际情况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首先是住房条件,即婚姻当事人希望自立门户(主要指城市),但是没有住房,其次是双方父母的意愿。尽管如此,调查数据至少表明,当今的中国社会,婚后的实际居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婚姻当事人的一种主动选择。 在三个调查地,地区间和城乡间在婚后居处选择模式上存在着差异,之所以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传统的“从夫居”影响,但主要取决于婚姻当事人的意愿、当事人本人和双方家庭的实际情况(婚姻当事人和双方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条件、双方父母的身体情况等)和当地的婚俗或亚文化。地区间和城乡间虽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新房主要由男方准备,即使婚后选择独立门户,新房大多亦由男方准备,在这里,男方是指未来的丈夫和他的家庭。正因为如此,

市场营销观念之产品观念的详细解析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与发展,可归纳为六种,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客户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下面来看看关于产品观念的详细解析。 产品观念 产品观念是一种较早的企业经营观念。 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 产品观念产生于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势下。 最容易滋生产品观念的场合,莫过于当企业发明一项新产品时。此时,企业最容易导致“市场营销近视”,即不适当地把注意力放在产品上,而不是放在市场需要上,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缺乏远见,只看到自己的产品质量好,看不到市场需求在变化,致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例如,美国×××钟表公司自1869年创立到20世纪50年代,一直被公认为是美国最好的钟表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强调生产优质产品,并通过由著名珠宝商店、大百货公司等构成的市场营销网络分销产品。1958年之前,公司销售额始终呈上升趋势。但此后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的许多消费者对名贵手表已经不感兴趣,而趋于购买那些经济、方便且新颖的手表;而且,许多制造商迎合消费者需要,已经开始生产低档产品,并通过廉价商店、超级市场等大众分销渠道积极推销,从而夺得了×××钟表公司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钟表公司竟没有注意到市场形势的变化,依然迷恋于生产精美的传统样式手表,仍旧借助传统渠道销售,认为自己的产品质量好,顾客必然会找上门。结果,致使企业经营遭受重大挫折。 产品观念的不足: 1、市场营销近视症,即过分重视产品本身而不重视市场需求的变化; 2、忽视市场宣传。 产品观念的企业经营观,其产生和存在都有其历史背景和必然性,都是与一定的条件相联系、相适应的。 营销推广是以当今互联网为媒介的一种推广方式,是在网上把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利用网络手段与媒介推广出去。很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都需要做营销推广。如果是由自己的公司负责营销推广的话,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本文介绍关于营销推广中与市场营销观念之产品观念相关的内容,如果让汇桔网为您的公司做营销推广服务,不仅能节约成本和经济,更能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