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趋势

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趋势
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趋势

我国油页岩综合利用相关研究进展

2012年第31卷第11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359? 化工进展 我国油页岩综合利用相关研究进展 张立栋,刘洪鹏,贾春霞,秦 宏,柏静儒,孙佰仲,王 擎,李少华,孙 键 (东北电力大学油页岩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吉林吉林 132012)摘要:油页岩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储量巨大,是世界石油资源补充能源。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油页岩相关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分析了我国单独炼油、单独燃烧发电及灰渣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将油页岩炼油、半焦燃烧发电、灰渣综合利用集成一体,不仅可提高油页岩综合利用效率,而且还可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本文为油页岩综合利用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页岩;干馏;燃烧;灰渣;综合利用系统 中图分类号:TK 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2)11–2359–05 Research progress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oil shale in China ZHANG Lidong,LIU Hongpeng,JIA Chunxia,QIN Hong,BAI Jingru,SUN Baizhong,WANG Qing, LI Shaohua,SUN Jian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Oil Shale,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Jilin 132012,Jilin,China) Abstract:Oil shale is an important energy resource, and its huge reserves in the world provide the energy supplement of petroleum. An overview of oil sha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oil shale in China is presented, an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shale to oil refinery, separate combustion power gene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ash and slag, points out that shale to oil refinery, oil shale char combustion power generati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ash and slag can not only enhance oil shal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but als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Key words:oil shale;retorting;combustion;semi-coke;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system 我国油页岩资源丰富,储量在全世界位列第四位,用途广泛,不仅可提炼燃料油,还可作为燃料发电,且其废弃物灰渣还能用于生产建筑材料等。但到目前为止油页岩工程应用一直是将炼油、燃烧发电、灰渣综合利用单独研究,尚未形成产业链规模。干馏炼油过程中形成多种有毒物质,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虽然可提高油页岩燃烧效率,但燃烧后底渣及干馏后半焦含有大量有毒性的重金属,如不及时处理也将污染环境。而灰渣用途广泛,不仅可提取氧化铝制备发光材料等,还可作为铺路基石等。 近些年,我国油页岩研究人员通过仪器设备展开对油页岩基础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科学研究,同时,建立了热力学参数和反应动力学方程获得相关参数,推测出油页岩热解或者燃烧机理;另外通过自行研制实验设备对油页岩燃烧(混合燃烧)、干馏(热解)、灰渣利用等进行研究;此外大型厂矿企业对现有干馏技术进行改进创新,提高油收率。本文作者综述了近几年油页岩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我国油页岩产业综合利用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油页岩领域的更深入研究和油页岩工业高效清洁应用有所借鉴。 收稿日期:2012-06-27;修改稿日期:2012-08-08。 基金项目:国家潜在油气资源(油页岩勘探开发利用)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建设项目、吉林省重大科技发展计划(20096034)及东北电力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BSJXM2011-02)项目。 第一作者及联系人:张立栋(1980—),男,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油页岩综合利用技术。E-mail nedu1015@https://www.360docs.net/doc/9416472939.html,。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 策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 约、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 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57.5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2.18万人,土地面积518.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5.2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7亿m3,最大为30.43亿m3,最小为5.26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

增,最大为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 0.34m3/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续表单位:亿m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精)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及发展的必要物质, 很难想像, 地球上没有了水会是怎样的一种光景, 同时, 水资源也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它的作用包括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种类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时程变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 循环性、有限性及分布的不均一性 ; 利用的多样性。水资源对于人类的发展如此重要, 但是水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此外, 基于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这样的基本国情, 人均水量相当有限,我们更改懂得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water resources一词虽然出现较早,随着时代进步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水资源的概念却既简单又复杂, 其复杂的内涵通常表现在:水类型繁多,具有运动性,各种水体具相互转化的特性;水的用途广泛,各种用途对其量和质均有不同的要求; 水资源所包含的“量”和“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 人们从不同角度的认识和体会, 造成对水资源一词理解的不一致和认识的差异。目前, 关于水资源普遍认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既具有数量要求和质量前提的水量,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资源开发利用, 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个方面, 其目的是发展社会经济。最初开发利用目标比较单一,以需定供。随着工农业不断发展,逐渐变为多目的、综合、以供定用、有计划有控制地开发利用。现在各国都强调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必需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很广,诸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能、航运、港口运输、淡水养殖、城市建设、旅游等。防洪、防涝等属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另一方面的内容。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在以下一些问题上,还持有不同的意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作者:————————————————————————————————日期: 2

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 近期一些媒体在谈及水电开发时往往引用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或警戒线,也许是非专业的原因,产生引用错误。把水电开发的程度等同于水资源利用,由此,一些人士在议论水电建设时往往以为我国水电开发已经过度,实际上是混淆了两个不同概念。作者较长时间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分析计算工作,对此,将从此观点的来源出处和权威性解释,比如从中国人大网对于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解释,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以及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供用耗水的利用程度、特别是水资源利用中的耗水程度,而不是水力资源的开发程度。我国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25%,国际上公认的一个流域或国家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界线是40%,从全国而言,不完全一样,南方特别是西南,水资源丰富而利用量少,利用程度低,而北方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利用程度高,其中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利用程度有些年份高达80%,甚至更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概念 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通常从水资源规划利用角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供水能力(或保证率)为75%时可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比值,是表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体现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又可分为河川径流(简称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一般以河流为单元只统计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为单元时综合统计,或分别统计,但不特别指出时(如综合利用率),也仅只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比如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就是指该河流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关于“水资源综合规划名词解释”中与此相近的有:地表水资源开发率是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水资源利用消耗率是指用水消耗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 从水资源利用统计分析计算的角度,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更多是采用实际耗水量与总的水资源量之比,体现的是水资源量被耗用即消耗利用的程度,与上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差异在于一个是水量被利用程度、一个是水量被消耗程度,这样就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那么我们如何来节能利用水资源,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呢? 由于河流来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又有丰水年、枯水年和平水年之分,所以在计算当年实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时,随着水量的变化又有所不同。如黄河断流最严重的1997年利津入海径流量只有18.6亿m3,当年地表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当然这里指的是消耗程度,也就是说80%的水被耗用掉,那么当年的利用程度可能就要高一些,因为利用量中有一部分并没有被消耗。 2.水法释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国际上公认的40% 2002年10月1日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新《水法》),从法律上确定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重要地位,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规定水利部是全国水资源的行政主管部门。

中国油页岩资源及分布现状

中国油页岩资源及分布现状 1.油页岩资源概况 中国是一个油页岩资源丰富的国家,储量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扎伊尔和巴西,居世界第5位。中国油页岩主要分布于15个省份(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中南地区,查明资源储量329.89×108t,远景储量达万亿吨。其中,油页岩查明资源量吉林省174.27×108t、广东省55.15×108t、辽宁省45.05×108t,分别占全国油页岩查明资源量的52.83%、16.72%和13.65%。 油页岩在我国广泛分布,各个时代地层均有所发现。我国第三系是油页岩最主要的分布层位,平面上分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东部自北而南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鲁西地区、鲁东地区、苏浙皖地区和两广地区,中部从晋东南地区、洛阳地区、南阳地区、江汉地区、赣湘粤地区到雷琼地区。白垩系油页岩主要分布于天山、祁连山、秦岭到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侏罗系油页岩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三叠系油页岩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和滇西断陷带,古生代油页岩分布于山西地区。 中国油页岩沉积环境为陆相湖泊、海相以及海陆交互相,但以陆相为主。油页岩中的有机质由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及动物碎片组成。在还原条件下经过成岩作用和煤化作用过程,转变为固体的可燃有机岩。其造岩矿物主要为粘土类硅铝酸盐矿物、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含量较多,氧化钙含量较少。油页岩分布在大小沉积盆地有90多处,主要盆地有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阴山-大青山区、茂名盆地、下辽河-抚顺盆地、尚志-依兰-罗北盆地等,约有34个主要含矿区(图9-8)。 图9-8 全国查明油页岩资源分布图[1] 中国陆相油页岩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沉积环境、气候等因素控制。也有学者提出中国松辽盆地油页岩的形成与海侵事件有关。对于陆相断陷盆地,气候和构造运动对内陆盆地油页岩的形成、赋存和分布起着重要控制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矿产形成和分布规律。赋存油页岩的沉积盆地中生代以坳陷湖盆为主,新生代以断陷湖盆为主。从中国油页岩时空分布来看,油页岩富矿主要富集于新生代断陷湖盆中。

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与循环经济探讨

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与循环经济探讨 随着石油资源越来越少,原油的价格越来越高,油页岩的综合开发利用成为当前的新型模式,文章介绍了页岩开发的循环经济理念,对页岩综合利用,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标签:油页岩;综合开发;循环经济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气、缺油的国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的供应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我国自身的石油储量非常有限,我国从1993年起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进口量逐年上升,现每年40%以上的石油依赖进口,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国际石油价变化,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影响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能源战略的选择取向成为最核心的问题,如何能化被动为主动,是我国能源面临的新课题。面对石油的紧缺,寻找新的可替代能源,远比在国际市场争购原油主动得多。 随着能源消费的增加和所面临石油紧缺的严重局面,国内许多企业纷纷着眼于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以弥补石油的短缺,减少国家进口原油的压力。 油页岩经干馏可获得页岩油,可作为石油的补充品和替代品。据西德《石油》杂志1974年报道,预计世界上可以获得的能源中,油母页岩折算成页岩油比天然石油储量多2~5倍。1979年联合国讨论新能源问题,认为页岩油储量远远超过天然石油,在石油日趋枯竭的今天,应加大对油页岩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油页岩储量丰富,已经探明的储量主要分布于辽宁抚顺、广东茂名、山东龙口、吉林桦甸、吉林农安等地区。 油页岩是一种多用途的宝贵资源,它不仅可以提取页岩油,加工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产品。油页岩也可以直接作为燃料用于发电,其页岩灰还可以做建筑材料或用于矿井回填等。综合开发利用油页岩,既可缓解国内石油、电力短缺状况,又能发挥油页岩资源的潜力,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和节约能源的方针政策,其综合利用前景广阔,开发价值巨大。因此,国家发改委已将油页岩综合利用列入“双高一优”(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和先进使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重点产品和技术结构)导向计划,加快其发展利用步伐。 目前,国内外正在运行的油页岩生产技术有以下几种形式:即单纯的炼油、单纯发电或炼油与发电相结合,特点是资源利用率不高,废渣量较大,环境影响较大。 我们在总结国内外油页岩干馏炼油和燃烧发电经验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消化、吸收各种干馏工艺的先进设计理念后,又在当代循环经济与集成技术理论指导下,提出了油页岩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生产模式——“油页岩综合利用”的技术经济路线——可称之为油页岩开发利用中的第三大方向。它的基本思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一)当地水资源量 按1956~2003年48年地表水资源量系列计算成果,衡水市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6.13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5.71亿,地表水资源量0.73亿m3,重复计算量0.31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4亿m3。 衡水市人均水资源量148 m3,仅为河北省省人均水平319 m3的48%,全国人均2238 m3的6.6%,世界人均7300 m3的2%;亩均水资源量76 m3/亩,远低于农灌需水量,是河北省省乃至全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衡水市大规模地兴建引蓄水工程开始于1958年,经历了“63.8”洪水的衡水人民开始大规模开挖排沥河道、兴建除涝工程。进入七十年代后,相继修建了大量闸涵和排灌扬水站,增加了蓄水能力,减少了自然灾害。截止2012年,初步形成了以衡水湖为中心的引、蓄、供、排、灌工程框架体系,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建成卫千引水、中线引黄、中线引江、岗黄应急引水等调水线路;形成了以衡水湖为主的蓄水体系,全市主要河道及较大支流河道上共有主要闸涵199处,其中各河主要闸涵37处,小型闸涵47处,分干渠道以上的闸涵115处。全市支渠以上河渠总长度5739 km,正常蓄水面积约86 km2,蓄水能力可达到3亿m3;全市3亩以上坑塘6018处,蓄水

能力可达3亿m3。9条骨干排沥河道按照正常水位蓄水能力可达1亿m3左右。机井保有量总数达7.5万眼,咸淡混浇井组12500组,地下防渗管道达27000 km。 按统计,近三年年平均供水总量为17.42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2.87亿m3占16%,地下水开采量13.95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3.95亿m3,深层地下水10亿m3)占80%,微咸水0.6亿m3占4%。全市近三年年平均总用水量17.42亿m3,其中城乡工业生活用水2.34亿m3,农田用水14.2亿m3,河道外生态用水0.08亿m3,河湖坑塘生态调蓄补给0.8亿m3。农业用水比重较大,占总用水量的82%。

油页岩渣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广东化工 2012年第18期· 76 · https://www.360docs.net/doc/9416472939.html, 第39卷总第242期油页岩渣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贾昌梅,陈梅芹,钟华文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对油页岩渣的综合利用及合理处置,是油页岩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给以重视的环节。关于油页岩渣的综合利用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文章对油页岩渣在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和环境矿物功能材料等领域的资源化利用进行综述,探讨其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油页岩渣;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吸附剂;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2)18-0076-02 Progresses 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Oil Shale Ash Jia Changmei, Chen Meiqin, Zhong Huawe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525000, China) Abstract: Appropriate utilization of oil shale ash was an important section in the exploitation of oil shale, which has attracted many scientists’ attentions. The progresses 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s of oil shale ash as building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filling materials and sorbent, were reviewed, its research trend was also proposed. Keywords: oil shale ash;building materials;chemical materials;sorbent;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矿产,它可用于提炼页岩油、直接用作燃料燃烧、发电等。油页岩由细粒矿物碎屑和低等动物及植物残体分解的有机质同时沉积形成的,是一种高灰分(灰含量大于33 %)的可燃有机岩,含碳、氢、氧、氮、硫等元素[1]。油页岩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仅次于煤炭,作为常规能源的补充,对改变我国能源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2]。 油页岩经热解(低温干馏)可得到类似原油的页岩油和类似天燃气的煤气,剩下的物质为油页岩渣,渣量可高达油页岩量的60 %~80 %。油页岩渣的主要成分为SiO2、Al2O3、Fe2O3、MgO、CaO、SO3等,另外不乏有毒有害元素,如含有镉、铬、 铅等重金属元素[3]。用于发电或炼油之后的废渣处置及尾气排放的问题是油页岩开发需要面对的两大难题。以广东茂名为例,长期以来,油业岩工业所排放的大量废渣,分别堆积在露天矿坑附近的南、北排土场。至今堆积总量已达2.4亿t,高出地面近30 m,占地7 km2,严重影响着周围大气、农田、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同时也制约了页岩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4]。 在干馏或燃烧后产生的油页岩渣,除去了矿物中的挥发分、炭质或其它有机酸等,形成多孔结构,具有很好的活性,因而用途非常广泛[3]。文章将近十年来油页岩渣作为环境矿物材料综合利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油页岩渣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处置提供参考,共同促进油页岩开采工业和环境保护并行发展。 1 在生产建筑材料方面的应用 1.1 用作水泥的原料 利用油页岩渣制造水泥是目前国外综合利用油页岩渣的主要途径之一[4]。美国、巴西、爱沙尼亚、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利用油页岩渣中的粘土矿物和石英生产硅酸盐水泥。如苏达根[5]用含稀土的油母页岩渣代替黏土,成功生产出高质量的水泥熟料,油母页岩渣的掺加量为5 %~12 %。丛树民等[6]利用的油母页岩代替矿渣配制水泥生料,掺量为8.4 %,经煅烧后生产的水泥熟料3 d抗折及抗压强度分别达到6.3 MPa和34.7 MPa,28 d抗折及抗压强度达到8.65 MPa和62.5 MPa,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傅岳龙等[7]探讨了利用油页岩渣制备水泥的配方,掺用30 %~40 %的油母页岩渣,其强度指标仍能达到与熟料标号相同或相近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的国际标准。陈立军[8]研究了利用油页岩渣和矿渣制备土聚水泥的方法。油页岩渣掺量为50 %,激发剂掺量为7.5 %~15.0 %,其水泥强度分别相当于复合水泥的32.5级和硅酸盐水泥的62.5级;蒸汽养护90 ℃、恒温4 h的抗压强度为28 d标养强度的95 %左右;蒸压养护1.0 MPa、恒压4 h的抗压强度为28 d标养强度的1.5倍左右。 1.2 油页岩渣用作轻质砖材料 由于油母页岩渣化学成分与页岩或粘土相近,在保证成型品质的前提下,可作为瘠性原料加入坯料中,用以代替粘土,烧制实心砖瓦或空心砖,预计可掺入40 %~50 %[9]。张明华等[10]以油母页岩渣为主要原材料,生产蒸压油母页岩渣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路面砖,在页岩渣掺量大于50 %的条件下,采用挤压成型工艺,蒸压养护方法,可以生产出达到JC239-91标准、标号达10.0 MPa的蒸压页岩渣砖。王爽[11]用油母页岩、绿土、煤矸石作为原料烧结空心砖, 证实以油母页岩渣为主要原料(含量50 %~70 %)烧结制砖是可行的。穆建春等[12]在对油页岩渣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油页岩废渣制备免蒸免烧墙体砖的可行性,并从原料配方的水泥渗量、矿沙渗量、生石灰渗量、激发剂渗量、挤压工艺参数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成功地采用挤压成型的方法将油页岩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用于制备墙体砖,为油页岩渣资源化利用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2 用作化工原料 2.1 制高岭土 部分油页岩渣含有大量高岭石成份,是制备优质高岭土的原料。如广东茂名某地的油页岩,其矿物组成主要为高岭石和石英,经重选、磁选、浮选等可用来制备煅烧高岭土。但由于其含铁等显色矿物杂质,需要去除。如王福良[13]采用强磁选、酸浸、氯化焙烧等提纯作业,可有效地除去油页岩尾渣中的Fe2O3、TiO2等显色杂质矿物,得到的煅烧高岭土产品白度>90 %、粒度2 μm>90 %。魏明安等[14]也利用含高岭石的油页岩渣制备煅烧高岭土,采用强磁选、酸浸、煅烧增白工艺有效地降低了油页岩渣中铁等显色杂质,使高岭土产品白度达到90 %以上。 2.2 制白炭黑 白炭黑是白色粉末状无定形硅酸和硅酸盐产品的总称,主要是指沉淀二氧化硅、气相二氧化硅、超细二氧化硅凝胶和气凝胶,也包括粉末状合成硅酸铝和硅酸钙等,常用作填料[15]。刘建国等[16]以油页岩灰渣制备的水玻璃为原料,确定了白炭黑的最佳制备工艺:水玻璃中w(SiO2)为8.1 %、c(H2SO4)为1.5 mol/L,陈化时间为8 h,反应温度为70~80 ℃,pH为8.0。透射 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热风干燥技术制备的白炭黑平均粒径约为50 nm,而且团聚体较少,性能优于烘箱干燥制备的白炭黑。 3 用作环境矿物功能材料 环境矿物材料是指由矿物及其改性产物组成的与生态环境具有良好协调性或直接具有防治污染和修复环境功能的一类矿物材料,其基本性能包括矿物表面吸附作用、孔道过滤作用、结构调整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化学活性作用、物理效应作用、纳米效应作用及与生物交互作用等[17]。油页岩渣的主要成份是石英、粘土等矿物,具有很高的表面吸附活性,可制备吸附剂及絮凝剂,用于环境污染修复。 [收稿日期] 2012-11-13 [基金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B031000024) [作者简介] 贾昌梅(1963-),女,工程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部署,科技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海洋局共同制定了《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统筹部署水安全科技创新工作。根据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2018年度指南主要支持实施方案提出但在2016年和2017年指南未覆盖的任务,持续围绕综

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开展科研部署。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2018年拟支持不超过20个项目,国拨经费约3.2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0个。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 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不同供用水模式下的公共建筑供水系统效能评价方法及基准指标体系;甄别公共建筑节水关键环节与用水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综合节水集成技术与系统供水设计技术方法;研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并开展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建立公共建筑水系统节水效能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形成公共建筑节水集成技术和节水系统设计方法,开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5台(套)以上,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节水评价篇章编制指南 (试行) 一、总则 (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指导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开展节水评价工作,明确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制定本指南。 (二)本指南适用于具有水资源开发利用任务的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立项阶段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 (三)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要求;坚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统筹协调好节流与开源、不同用水对象的用水需求,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严守红线、控制总量,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划中的节水指标要求。 (四)节水评价范围主要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的供水区域。必要时应结合工程的规划范围适当扩大节水评价范围。 (五)本指南引用的主要标准和文件包括: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2号) 《水资源规划规范》(GB/T5105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35580)

《城市节水评价标准》(GB/T5108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429) 《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430) (六)节水评价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开展供水区现状供用水节水水平(用水效率)、现状节水潜力等分析评价。 2.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节水目标和指标。 3.从需水预测合理性、可供水量预测合理性、缺水状况分析、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性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立项阶段提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节水符合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节水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4.从水源方案、输水环节、工程总体布局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工程节水的符合性,并从节水角度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工程规模的合理性。 5.从建设项目节水措施三同时要求、监控计量设施方案设计、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项目的节水保障措施。 6.进行节水效果评价,提出主要评价结论与建议。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及对策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 约、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 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万人,土地面积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亿 m3,最大为亿m3,最小为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增,最大为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部分以洪水形式流走;入境水由于没有相应的调蓄工程,再加

油页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油页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磊, 韩向新, 王忠存, 姜秀民, ZHANG Lei, HAN Xiang-xin, WANG Zhong-cun, JIANG Xiu-min 作者单位:张磊,韩向新,姜秀民,ZHANG Lei,HAN Xiang-xin,JIANG Xiu-min(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上海,200240), 王忠存,WANG Zhong-cun(吉林成大弘晟能源有限公司,吉林桦甸,132402) 刊名: 中国矿业 英文刊名:China Mining Magazine 年,卷(期):2012,21(9) 参考文献(15条) 1.K.Brendow Global oil shale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2003(03) 2.刘招君;董清水;叶松青中国油页岩资源现状[期刊论文]-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06) 3.A.Trikkel;R.Kuusik;N.Maljukova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ingredients in Estonian oil shale semicoke 2004(03) 4.X.M.Jiang;X.X.Han;Z.,G.Cui New technology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hinese oil shale resources[外文期刊] 2007(05) 5.J.O.Jaber;S.D.Probert;P.T.Williams Modelling oil-shale integrated tri-generator behaviour:predicted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assessment 1998(2 - 3) 6.X.X.Han;X.M.Jiang;Z.G.Cui Studies of the effect of retorting factors on the yield of shale oil for a new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oil shale 2009(11) 7.韩向新;姜秀民;崔志刚干馏温度对油页岩半焦着火的影响[期刊论文]-化学工程 2007(07) 8.J.D.Luan;A.M.Li;T.Su Synthesis of nucleated glassceramics using oil shale fly ash 2010(1-3) 9.钱家麟;尹亮油页岩-石油的补充能源 2008 10.R. Kuusik;A. Martins;T. Pihu Fluidized-bed combustion of oil shale retorting solid waste 2004(03) 11.H.Baum;A.Bentur;I.Soroka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oil shale ash pastes.2: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1985(03) 12.H.Baum;I.Soroka;A.Bentur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oil shale ash pastes.1:Composition and physical features 1985(02) 13.M.Ish-shalom;A.Bentur;T.Grinberg Cementing properties of oil shale ash:1.Effect of burning method and temperature 1980(06) 14.R.Shawabkeh;A.Al-Harahsheh;M.Hami Conversion of oil shale ash into zeolite for cadmium and lead removal from wast ewater 2004(7-8) 15.韩向新;姜秀民;王德忠燃烧过程对页岩灰孔隙结构的影响[期刊论文]-化工学报 2007(05)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9416472939.html,/Periodical_zgky201209013.aspx

(完整word版)“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2016年2月,科技部发布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围绕“十三五”水资源安全保障急迫的、基础的和涉及重大战略布局的重点流域水利调度、水沙调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乡水安全等研究任务,设计19项内容,资助31个项目。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本专项实施方案,2017年将持续围绕综合节水等六大方面开展科学技术研究。 本专项2017年度指南拟支持项目约覆盖专项实施方案任务的1/3。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执行期3-4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典型应用示范类任务,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

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8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5个。 本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现代灌区用水调控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灌区用水多过程调控理论,研究灌区用水实时调配技术与产品,开发灌区用水测控技术与设备,构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调控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系统解决方案与配套技术,典型示范面积6万亩以上,与当前国内最好水平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率提高10%以上。 1.2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农田灌排协同排水控盐理论,研究农田水盐诊断预测及排水再利用评估技术,研发农田排水调控工程技术与产品,建立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农田节水减排控盐系统解决方案与标准体系,典型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排水再利用率提高20%以上,作物增产10%以上。 1.3生活用水新型实用节水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生活用水对象,研究节水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用水终端、水系统设计、水系统全流程影响,研发城镇各类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约、 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 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57.5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2.18万人,土地面积518.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5.2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7亿m3,最大为30.43亿m3,最小为5.26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增,最大为

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0.34m3/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续表单位:亿m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概况.精讲

非常规油气资源概况 为充分了解认识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行业发展现状,为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进行技术储备,根据集团公司领导批示,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研究院、油田公司、勘探公司、规划部、资源与勘探开发部、炼化公司等六个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2009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由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共同组织的“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会”,收集、了解了国内外相关企业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深加工等领域的现状,为集团公司未来发展非常规资源提供了借鉴。 1.研讨会概况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危机也逐渐显现,因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至关重要。为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本着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煤层气、油母页岩、油砂矿等非常规能源的发展,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共同主办了本次“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会”。 1.1会议主题内容 (1)中国能源政策与发展战略; (2)我国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及开发前景; (3)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分析; (4)页岩油、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 (5)煤层气、油页岩地质环境生态保护及国家相关规定; (6)煤层气、油页岩项目设计及融资环境; (7)页岩油、煤层气深加工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建议。

1.2参会单位及人员概况 本次会议时间从2009年8月9-12日共4天,到会人员126人,会上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相关领导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煤层气、神化、中煤能源、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各大型能源企业有关负责人和从事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勘探开发利用和设计研究有关院所的专家就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勘探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等共20人次发表了专题报告,会后出版论文集1本,收录了26篇相关论文。 1.3研究会概况 (1)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 研究会创建于1984年,是在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支持下、由有志于推动我国石油和石化工程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高级科技和管理人员自愿组成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学科的全国性技术与经济研究的非盈利学术性社团组织。随着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变迁,其业务主管部门先后从原国家经委、能源部变更到国家计委、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国家经贸委。现在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社政字第4366号)。 经民政部批准登记注册,该研究会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炼油化工专业委员会,海洋石油和石化工程专业委员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石油和石化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 (2)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 该协会是1982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13个部委联合组建,经国家经贸委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由企事业单位、国内外公司、科研院校、设计单位及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协会。 协会设有秘书处、洗选加工部和环保节能部三个职能部门和《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编辑部。下设有“低热值燃料发电分会”、“煤转化专业委员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