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

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

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

中班孩子的注意力比小班要强很多,但总是有个别小朋友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这不,上课还没几分钟,有几个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说话,有的摸东西,甚至有的想离开自己的小板凳。见此情景,我接着说:“今天,谁认真听课了,谁就是最棒的小朋友,老师就奖励他一个贴画儿。”听到老师要发小贴画,躁动的孩子们马上安静下来。他们坐的端端正正,一双双小眼睛全神贯注的盯着老师,连小耳朵也都竖起来,听的特别认真。

虽然只是一张简单的粘贴画,但对于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小粘贴的魅力可真不小啊!它能让躁动的孩子安静下来;它能让孩子们吃饭时吃的干干净净;它还能让不愿午睡的孩子开开心心的躺在小床上睡觉呢!

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不是小粘贴有什么特殊魔力,而是孩子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下,他们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努力争取成为“最棒的小朋友”。

其实,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比小粘贴更有魅力。你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或一个充满爱心的拥抱都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他就会很开心的接受我们的教导。

所以,爱孩子就请关注每一个孩子,多表扬他,鼓励他。相信在你的表扬和鼓励下,孩子们一定会成为一个个身心健康的快乐天使!

在合作中成长

在合作中成长 一、学情分析 心理学认为,合作是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在初一阶段,合作和协调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塑造良好的学生班集体所必须加以培养和训练的;是中学生团体发展性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目前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合群,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弱点。因此,培养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非常必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就是大家在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中一起把事情做好。知道合作力量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并学会与人合作,掌握一些与人合作的经验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故事、游戏和讨论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其亲身感受到合作带来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体验和感悟,学会团结合作,并在活动中感受团结合作带来成功的喜悦。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合作的定义及合作的方法,并尝试合作;在创设的 情境中领悟共同目标、牺牲精神、合理分工等合作的技巧。 2、难点:在活动中领悟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教学,使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四、教学过程 (一)抛砖引玉-故事导入 有人问传教士天堂和地狱的区别,教士把他领进一间房子,只见一群人围坐在一口大锅旁,每人拿一把汤勺,可勺柄太长,盛起汤也放不到自己的嘴里,一个个眼睁睁看着锅里的珍馐饿着肚子,每个人脸上都充满绝望和悲苦。教士又把他领进另外一间屋子,这里的摆设和刚才那间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人们都用汤勺把汤送给坐在对面的人喝。他们都吃得很香,很满足。教士说:“刚才那是地狱,这里就是天堂。”

让每一个学生励志成长

让每一个学生励志成长 ——泗店镇大孟中心小学励志教育实践与探索 商勇 泗店镇大孟中心小学地处宁阳县西南端,辖8个行政村,服务人口近8000人。现有12个教学班,教师26人,学生428人。近年来,学校抓住素质教育改革的良好契机,叫响?学会做人、励志成长?的办学理念,按照‘先做人,再做学问,在做学问中学会做人’的办学思路,以培养‘朝气蓬勃,举止文明,富有爱心,志存高远,学识渊博,彰显特长’的栋梁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新道德教育实验,扎实实施励志教育,有效地解决了德育针对性不强和实效性不大的问题,促进了全体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彰显了办学特色。 一、励志教育的提出背景 (一)适应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时代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世纪之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把?价值观?教育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为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中小学教育必须强化励志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解决学校办学方向问题。

(二)改革小学教育现状的必然要求 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决定未来取得卓越成就的首要因素不是?天才?,而是?动机?和?奋斗目标?。未来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那些具有正义感、责任心、合作精神、团队建设能力的人才。我校的学生全都来自农村,陈旧的?溺爱+严打?的家庭教育方式较为普遍,尤其是留守儿童偏多,家庭教育忽视学生的责任、理想和信念教育,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从学校教育现状看,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孩子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志向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的心理问题、德性问题、品行问题越来越突出,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社会生存能力等越来越令人担忧。大量事实表明,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培养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小学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三)推进新道德教育实验的客观要求 《山东省新道德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小学道德教育要回归为学生学会做人而奠基。新形势下推进新道德教育,要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前途理想教育作为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的总体要求为指针,以培养具有基础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世界眼光和国际交往能力的新时代青少年为目标,叫响?认真学做人,勤奋求学问?的校训,按照?先做人,再做学问,在做学问中学会做人?的办学理念,扎实开展励志教育活动,着力打造德育新特色、新亮点,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教师在合作中成长

教师在合作中成长 ————谈以课例为主体的校本教研 磐安县实验小学陈新芳 【摘要】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而合作是校本教研的基础。本文根据实践的经验,从以课例为主体的校本教研的合作开放教研机制、合作互动的教研渠道、多平台资源整合的科研平台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在合作中成长的专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合作开放合作互动资源整合 什么是“校本教研?”专家们给它下的比较一致的定义是: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根据我的理解,我们通常讲的校本教研就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研究和反思教学行为,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素养的一种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由此看来,开展校本教研的的目的一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切实提高教师质量,二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这个两个目的中,我认为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促进教师在合作中专业成长是关键。 有一份对教师的“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您的帮助最大”问卷调查(295份有效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表可以看出,纯粹的理论学习和指导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并不大,而立足实践的专家指导和同事互助对自身的帮助很大。我们认为,以上的调查反映出了大部分教师的共同心理,因为高深的理论难以让他们学以致用,而纯粹的教学案例由于缺乏行为自省只能让他们东施效颦。只有通过对自身教学全过程的行为反省的行动式指导和帮助,才能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特别是同事间的研讨与共享是教师最直接的学习资源,因为在相近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个体间尽管存在差异,但经常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当教师间不同的观念、教学法模式或方式方法发生交流、冲突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能得到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了“教师在合作中成长”的管理理念,并在校本教研中得以全面落实。 一建立合作开放的校验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培养教师功能,我们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学科备课小组,并对校本教研的活动形式

让幼儿在实践中成长

让幼儿在实践中成长 摘要: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给幼儿提供生活实践得机会,有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得养成及综合能力得发展,让孩子真正得成为生活得主人,就是家长得期盼,也就是我们老师得责任 关键词:实践欲望; 实践环境;实践成果; 体验生活;描绘生活 实施素质教育得重点之一,就是要培养孩子得实践能力,这就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得重要任务,也就是家庭教育不可推卸得责任。说到实践,我们都不陌生。古往今来,关于实践得名言可真不少。例如:实践出真知;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江泽民总书记也说过:不能整天把孩子禁锢在书本上与屋子里,要让她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她们得视野,增长她们得社会经验。对一个幼儿园得孩子来说,在实践中成长尤为重要。幼儿得实践活动,就就是就是幼儿成长得催化剂,也就是幼儿保育教育活动过程中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如何引导孩子在实践中成长呢?现就幼儿实践活动得开展谈谈自己得体会。 一、激发幼儿得实践欲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从不同得角度促进幼儿得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

面得发展。要发展幼儿各方面得技能,适当得参与实践活动就是幼儿教育中得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激发幼儿得实践欲望呢? 首先,让幼儿带着好奇心去实践。幼儿有着与生俱来得好奇心,她们对周围事物都会产生探究得兴趣与 欲望。要使幼儿对实践活动产生浓厚得兴趣,教师应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得材料,所提供得材料除了数量充足、种类齐全、便于幼儿选择与探索外,还应富含科学因素。如在科学活动“找空气”中,我给幼儿提供了她们熟悉得不同性质得材料:塑料袋、胶带纸、棉线绳、救生圈、车轮胎、风筝等,只有运用科学性材料才有利于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便于比较。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在活动前就应该考虑适合幼儿活动得材料有哪些,然后试着操作几次。每一个幼儿都就是小小得科学家,我们教师得作用不再就是传授给幼儿科学知识,而就 是引发、支持、引导幼儿去自主地探索、发现。因此,探索就是幼儿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要得环节。作为教师,我们应保护孩子得好奇心,让她们在实践活动中乐于 探索、学会探索,并在探索中擦出创造得火花。 其次,要让幼儿有实践得成就感。春天来了,我设计了主题活动“找春天”,带着孩子去踏春。让孩子们各种感官并用:“我瞧见迎春花开了,”“我瞧见小草绿了”,

家教教案《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

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 教学环境分析: 由于农村孩子家长素质偏低,责任意识淡薄。不少家长只知生儿不知育女,只供吃穿不予教养,不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缺乏为国家教子的责任意识。加上生活现状的无奈,因农村农民生活水平偏低,不少家长只能靠外出打工等来维持生计,孩子只能由祖父母领养,因此农村小学隔代教育的家庭为数不少。又因命运多桀,有的孩子丧父、有的孩子丧母、有的孩子父母离异,隔代抚养家庭尤为突出,导致了家庭教育观念的陈旧和方法不当,不少家庭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有的溺爱放纵,有的不问不闻或粗暴打骂或放任自流等,漠视子女的健康成长。以上种种均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鼓励”是导致一个人是否努力及其努力的程度; 教学内容: 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 教学对象: 一至六年级孩子家长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鼓励可以创造一个奇迹。认识到家庭环境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并能自觉执行。

3、通过对孩子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重大,并引导家长们认识到正确辅导孩子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重大,并引导家长们认识到正确辅导孩子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学性。 教学时间: 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感谢各位家长在寒冷的冬天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二、引导家长认识到鼓励的重要性,指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1、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我想说的是:“部分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有老师教就可以了,家长只要管好孩子的吃穿就行。”我个人认为有这种想法的家长,是教育孩子的错误思想。其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它们的内涵、职能、责任是不同的,无法相互替代。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2、指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伴我成长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 伴我成长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伴我成长 ——苏庄镇中心小学“书香校园”师生读书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引导广大师生走进博大精深的书香世界,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培养“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生化”的学习理念,我校决定开展“打造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把学校打造成“学校有书香气,老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的书香校园,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不断形成读书的高潮。让书籍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到:我读书,我快乐。 二、总体规划及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在学生中倡导“与好书为友”的思想,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校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打造有特色的书香校园。 2、总体规划: 学校计划用三年时间,一方面立足现在,营造浓厚的读书范围,开展专题性的读书活动,培养一批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打造具有青小特色的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书香校园;另一方面着眼于发展,通过长期的努力,最终形成青小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的人文传统。 三、活动主题和口号 1、主题: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伴我成长 2、口号:创建“书香校园”,培育人文精神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效学习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效学习快乐成长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通过交往互动,才能得到发展。分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司基曾经说过:“在学生心灵深处无处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教学中,民主平等,互相合作,尊重信任,共同参与的师生、生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将小组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个别辅导相结合,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四至六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合理搭配,保障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体会谈一下如何实施分组合作学习: 1.敢于放手,让学生充分施展能力: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阶段,同伴对他们的影响有时甚至超出老师父母对他的影响。一个小组内的同学之间很少拘束,他们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平等的,他们的思维能任意驰骋,一个人的想法可以变为多个人的想法,还可以启迪别人想出不同的方法,每个人充分施展了能力,这样可以从多个方法选出最好的方法,小组内的互助合作发挥出了最大的效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首先从生活入手学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用介绍该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其次,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2.监控指导,营造一个合作氛围: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成长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成长、享受成长的过程 ——浅谈我的德育工作理念 柏玥萍 常听人对我说“你们学校的活动很多。”也时不时被家长担心“这么多活动会不会影响孩子学习?”我还一直向老师灌输“初中学校的任务育人第一,教书第二。开展好的德育活动对学生学习做人有直接好处,对学会学习也有正迁移”....... 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学习成长、享受成长的过程,这是我的关于德育工作的一个主张。所以每一次活动我和我的团队会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开展这个活动?怎样做好这个活动?学生的表现怎么样? “为什么开展这个活动”这是我们的德育目的。 “怎样做好这个活动”这是我们的德育过程; “学生的表现怎么样”这是我们的德育成效。 一个活动的起因或许是为了完成上级的某个指定性任务,或许是为了解决学生的某个行为表现问题,或许是因为某一个现成的资源想充分利用。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最终我们一定会回答以上三个问题,而当我们一旦认真思考以上三个问题,这个活动必定会收到不一般的教育意义。 把年年都做的活动让学生有不同感受。比如每年都举行的春秋游实践,因为全市能适合孩子们出去看的、又满足经费标准地方是有限的,所以经常会发生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会多次去同一个地方的情况。一开始我们出于少给孩子们抱怨“又是这个地方”的厌倦感,也为了让老师们对组织工作更投入一些,我们规定春游自然主题——寻访春天的足迹,秋游人文主题——感受时代的脉搏。但是当我们真的要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坐下来一起头脑风暴了——做一场关于春秋游社会实践教育意义的大讨论,然后我们一致认为必须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才能使春秋游活动更有意义。于是,春天时,不是班主任的地理、生物学科老师也会很忙;秋天时,政治和历史学科老师会很忙,忙着给孩子们分组分工,忙着确立研究方向或者研究手段,于是孩子们会带着小课题、带着IPAD出发。每次实践活动回来,班级评选最优作品参加一个月后年级组现场汇报,于是,PPT、小论文、思维导图、摄影作品......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每一场公开汇报中

让学生在鼓励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鼓励中快乐成长 教育家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曾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为什么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这是因为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可能触碰到学生的心灵,甚至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有巨大影响。所以我们不单单只是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孩子们成为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者,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自信地绽放在学校的大花园中。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去探索。如何让学生树立自信,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呢? 一、多些表扬,少些批评 很久之前我听了一名外籍教师的一节课,课上的大概环节已经记不清了,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整堂课几乎是老师的赞扬贯穿始终的,甚至学生回答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老师也不会吝啬赞美之词。整节课老师总在说着“你太棒了!”,孩子们听了特别开心。回忆起我的课堂,这样的话并不多。我对学生的鼓励评价语言十分单一,只是简单的“好”、“很好”等。我们也许总在强调课堂上的效率,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讲课上。可是我们忽略的是学生更需要鼓励,需要赞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赞美是对他们的认可。

通过表扬和赞美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 赞美是一门艺术、一种欣赏、一种享受。当我们因为孩子们的进步而赞美他们时,孩子们就会有种被肯定的喜悦,并且他们会爱上这种感觉,为了再次得到这种赞扬而努力。但赞美也需要有度,有时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足够了。比如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不遵守纪律,是每个老师心中的问题学生。一次学校安排任务办手抄报。我就决定给她一次展示机会,经过她的努力,她办的手抄报终于展出在学校的展示板上。当她看到后飞奔着跑过来告诉我这个消息,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这么开心。这时,我突然觉得他们这样的所谓的“问题学生”更需要被认可、被表扬。班会时我表扬了她,而她挂在脸上的笑容再一次证明了赞美有多么重要。所以现在的我正在尝试,在教学中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批评,也许孩子们美丽的明天正蕴藏在我们的赞美之中。 二、巧给学生“戴高帽” 这里的“戴高帽”当然不是什么阿谀奉承,而是把一个人的优点、专长等美好的方面夸大,并且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起到鼓励、鞭策作用。记得初一刚刚开学时,我得知小学部的一个最难管理的学生分到了我的班,主任都提醒我做好心理准备。所以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我就给他戴了一顶高帽,而这顶帽子也让他成为我们班一个最优秀的班

中学生作文:在读书中成长

中学生作文:在读书中成长 有书的日子,像剥了皮的荔枝——甜的。书也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暑假更是读书的好时光,知识也会助我们成长 我离不开书。今天,我伴着微风拂面,在一天风凉的夏季里,踏着蝉鸣的口号,走进图书馆。拿起一本《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事情》看了起来。 图书馆静极了,我翻开了一页书,看到了“影子的形成”不禁笑出声来。又忙捂上嘴。 几天前,我到姑姑家去,正赶上初3的姐姐在上网,原是物理姨夫发的提纲,见我来了,姐姐忙问我影子的形成,不会吧,这么巧?姐姐又说我上初一,没物理。我听了忙说:“光的直射。”姐姐挣大了眼睛:“你看了我的课本?在哪呢?”“嗯,不过我有放起来了。”我没笑出声来。 又一会儿,姐姐有让我找倒影的原理,我又脱口而出:“是光的折射啦。”姐姐不信,非找出书来看了看,又拍了一下脑瓜:“看我,这么笨!”姐姐又不罢休,问起了我详细的原理,我偷笑了一下,幸亏我看完了。我便答:“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有一个光不能到达的黑暗区域,这就是影子.如果光不沿直线传播,遇到 不透明的物体,将会有一部分光绕过物体到达物体的背后,从而就不会有影子.因此,影子的形成也证明了光在平均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姐姐不得不另眼相看。姑姑也说姐姐不懂复习复习,让我赶上了。我心里知道,要凭百分之三十的兴趣呢!复习也没书的手益大。 对啊,书给我的益处之大,我也爱读书。从小邻居就夸我懂得多。我也用科学原理帮爸爸解决了一些难题。妈妈就夸我说:“老子比不上儿子了。” 但我知道我永远不能满足,只能在书海奔跑,绝不能在现有的知识水塘驻足。生命无限,但知识无限,然而大多知识存在于书本中。不断汲取知识的我绝不能被荣耀的分吹倒,必须让他们给我动力让我更信心地去远方!

《在合作中成长 在竞争中进步》主题班会课教案

《在合作中成长,在竞争中进步》主题班会课教案 一、活动设计理念: 意在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心理上对竞争形成正确的认识,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让学生懂得在当今社会竞争合作的重要性,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提高竞争意识,培养合作品质,树团队精神,通过竞争合作可以取得更大成功,学会在竞争合作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共创理想。 二、活动背景及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进入初中生活后,感觉学习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学生为了能在考场上击败其他同学,取得更好的名次,在同学向自己求助时,或推诿或敷衍,学生之间,无形中就产生了隔阂。让原来纯正充满斗志的“竞争”发生了扭曲。 初一的学生,刚刚进入了青春期,心理自控能力还远远不足以调节由竞争带来的压力,他们的不正确认识很容易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阴影,引发他们的困惑、苦闷,甚至于使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伤害他人,并伤害自己。因此,他们需要我们正确而及时的指导。 三、活动目标: 1、知道成功不但来自于个人的不懈努力,更需要一个团队的精诚合作。知道正确的竞争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可以克服自己的不良个性,可以增强学习兴趣。理解“双赢”的实际意义。 2、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心情,培养并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3、通过亲身体验,明白竞争与合作是共存的,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中的两个部分。 确立目标的依据: 学生压力日益增大,竞争在不断扭曲,带来的是同学之间的冷漠、猜忌,甚至于隐瞒、欺骗。 四、重点、难点: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单纯的竞争是不存在的,明白竞争与合作的亲密关系,并培养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在竞争中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确立的依据: 面对升学压力,许多学生为了击败他人,恶性竞争,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并没有提高自己的成绩。 五、活动的总体结构设计: 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呈现生活中出现的实质问题——分析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指导实践。 六、活动形式:情境式、小组活动、游戏竞技。 七、活动过程: 1、实践导入感知合作: 师:同学们,马上就要上课了,咱们赶快动手把这些桌椅围成一个圈,好吗?时间有限,搬的速度可要快一些,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师生一起动手搬桌椅。)

让孩子在表扬与鼓励中成长发言稿

让孩子在表扬与鼓励中成长发言稿 随着时间,我已在教师队伍中工作了三年。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它已让我变得成熟,懂得去欣赏可爱的孩子们! 科任教师,常常被人觉得那很轻松,不当不知道,一旦当了,才发现,科任教师也有难处。课堂纪律一向是班主任主管,让学生学习进步也是班主任付主要责任,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有胆怯班主任,欺负科任的想法,怎么去改变他们呢?怎么让一年级孩子在上科任的时候纪律好,愿意去学习,懂得去学习呢? 这学期,由于学校人手不够,我又回到了自己的学校工作,担任一、三、五年级的品德课。可能是由于有孕在身,月份越来越大,同事们很照顾我,很多时候都让我讲完课就休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有一点听不懂话。起初上课,真的很是头疼,该怎样管呢,现在的身体气不得啊!生气对宝宝不好!一向看不得学生上课说话、溜号的我,有一点迷惘。 小孩子可能需要“忽悠”吧!《我要上二年级了》之中有一主题“我的好习惯”,借着这个,我给一年级的两个班分别上了节“好习惯于坏习惯”一课。课前准备了胸针笑脸和小红旗,为学生说明他们的用处。表现好的,发小红旗,改正坏习惯多而且比前一次课大有进步的发胸针笑脸。这节

课要帮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缺点,在随后的课堂中也要发现他们的缺点,并给其一次改正坏习惯的机会。 课堂中规定了最基本的纪律: 1、课前准备好书。 2、小手放在桌子上等待老师的到来。 3、上课不能乱讲话。 4、上课不随意翻书。 继上次课后,当我走入教室,发现大部分同学准备好了书,手放在桌子上,静静的坐着,我心里暗暗地笑着。并为表现好的同学发了小红旗,有两名最淘气的男孩子获得了胸针笑脸,其他孩子投去了羡慕、赞赏的目光!我知道孩子们认可了这种方式。一年一班有三个孩子纪律很不好,当他们犯错误,我并没有像批评大学生一样教育他们,而是耐心的说:“你知道自己这么做是错的,只是太小,有点控制不住,对吗?"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的,他们接受了这样的方式,在接下来的几次课,他们改正过来了,一个男孩从原来的上课钻桌子说话到默默的坐在桌位上玩,一个女孩子从原来交头接耳到静静的坐着听课,并获得了为其他孩子贴小红旗的机会,一个大男孩从上课趴桌子,不服气到默默的流眼泪并决心改正错误,在他们班的课堂中我强调纪律声音几乎没有了,有的只是一句:“延续好习惯、改正坏习惯”。一年二班那两个最淘气的男孩得了胸针笑脸后,在我的课堂中没乱

让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让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教育是人类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是在师生相互活动中进行的。过去许多教育家都提倡过在活动中教育学生。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倡让儿童通过实践活动和接触实际事物获得知识。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提倡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让每个儿童参加农业和手工业劳动,在劳动中学习。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要摆脱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则把杜威的话倒过来,即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提倡“生活教育”,更强调学生要以社会和生活为学习对象,并在生活中学习。陈鹤琴则提出“活教育”,批判旧教育为死教育,脱离儿童的实际;主张儿童教育的发展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反对“书本中心”,主张儿童面对大自然、大社会去获取知识。他们都是主张儿童要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学习。 我提倡的“活动教育”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有稍许不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是指儿童的学习对象、内容和方法,即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我提倡的活动教育是指儿童成长的过程,主张儿童成长在活动中。这里的活动既指学校课堂上的活动,也指在家庭中的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总之,是指儿童参与的一切活动。儿童(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是指儿童是依靠自己的活动成长的,外在的一切教育影响都是儿童成长的条件,而成长的决定因素是儿童自己的活动、自己的体验。 活动教育的理论基础 活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它的哲学基础就是实践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在《实践论》一文中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人的知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在主客体二者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教育过程也是一种认识过程,其与一般认识过程不同的地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认识过程。但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也就是说,学生要成为认识的主体,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真正认识。所以,学生是主体,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即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体悟人生、养成良好品德。 活动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是,儿童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活动中从感觉开始,通过知觉、记忆和思维活动,从现象到概念,从表面到本质,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儿童发展需要多种感觉器官的活动,运用的器官越多,感知事物的能力越强。儿童呱呱坠地,不是通过书本和父母的说教学习的,而是用眼神与父母交流,用肢体向父母学习。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前运算阶段(2岁至7岁)、具体运算阶段(约7岁至12岁)、形式运算阶段(约11、12岁以后)。直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才开始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使用命题逻辑、将形式与内容完全分离等。就是在这个阶段,儿童认识事物也还是要以实践为基础,没有实践经验为基础,很难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尤其是儿童的情感、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只有在实践中体验和发展。所以,活动是儿童成长的动力。 活动教育的教育学基础是学生主体论。教育过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教师、学生和教育影响(通常主要指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师教的对象,也是学生

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

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 解放路第二小学李泽徐 马卡连柯说过“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人类的美好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儿童在这里生活着,生长着,——这是人生的主要快乐。”种牡丹者得花,种蒺藜者得刺,家庭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孩子上小学了,作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其实也是一门课程。以前总觉得孩子长大一些就好了,现在才觉得“万里长征”才开始。今天,我以双重身份——是家长又是教师的身份,结合现实中的问题来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想法。 一、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有利于增强老师和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到他的一点点进步,肯定他,坚持鼓励他,耐心引导他,平和看待他,并以实际行动支持他,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一点是很必要的。 放学了,班主任老师让他走在最前头举班级牌子,回来后他喜滋滋地跟我说:“爸爸,今天我特光荣,以后我要继续努力,争做同学们的好榜样。”一天,象棋老师夸他棋谱背得很熟,他又重新找回了学象棋的信心…… 一天孩子主动帮爷爷拿了个打火机和烟灰缸,我们都表扬了他,现在他知道吃饭前帮我们把凳子搬好。早晨出门时,看到电梯口灯亮着,

他会把灯关了…… 二、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我们比较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每天放学回家都让他说说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说说同学的优缺点,让他能从别的孩子身上得到进步。 三、不要轻易对孩子发火。我觉得,经常对孩子发火,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他已经习以为常了,觉得你发火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二是会使他胆小而惧怕你,使他对你望而却步。如果经常发火,他就会报喜不报忧,家长就了解不到孩子的真实情况,这样教育起来就会被动。 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报兴趣班时,他想学象棋,妈妈却不让报,给他报了拉丁舞。学了几节课以后,孩子就不想学了,碍于父母的威力,一直没敢说。有天早晨起床后他郑重跟我们说他不想学,不答应他就不去上学了。妈妈一听火了,动手打他了两下。孩子很倔,没说什么,饿着肚子含着眼泪出了门。 下午我们出去办事,回来后我直接去接他放学。跑到舞蹈房却没看到他。接下来在校园里找了几个来回,还是没找到,傻了。后来他妈妈打电话回家问了,孩子一个人早早就回家了。他妈妈跟我说,今天回去一定要好好收拾他。我听了,就对他说:先不要发火,等我回家问了再说。 孩子看到我们回到家,怕得不得了,吓得直躲。我跟他说,不要怕,爸爸不打你,今天权当休息,没关系的,但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回的家。孩子就跟我说了,每天放学时,他就已经饿了,再跳舞的话,实在跳不动。他跟班主任老师请假了,说今天很累,想休息一下。老师问他,爸爸知道这么早来接你吗?他说,知道的。老师就同意了。他在校门口等

《帮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教案

帮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家长课程教案 一、导语 各位家长朋友,上午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走进我们的家长课堂!今天我们探讨的是《牵手两代——亲子课程》第三册第三讲《帮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希望这次的交流,能让大家在帮助孩子阅读写作方面有所收获。 二、我爱读书 (一)首先让我们来交流第一部分内容:我爱读书。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故事。 我爱读书 周末,妈妈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 回来的路上,妈妈对孩子说:“你看小婷姐姐就比你大一岁,那么爱读书,什么时候你也能这样爱读书呢?” 儿子不服气地说:“谁说我不爱读书了?” 妈妈:“妈妈给你买的书你看过多少?说你不爱读书还不服气。” 儿子:“你买的那些书我就是不爱读,我爱读我自己喜欢的书。” 妈妈:“你只喜欢看漫画,那算书吗?” 儿子:“不光是漫画书,我还爱看《科学画报》,还有杨红缨阿姨写的书。” 妈妈:“那些书能提高学习成绩吗?不过是看个热闹罢了。” 母子俩各不相让地争吵了一路,回到家,儿子立刻关上了自己的房门,妈妈则坐在沙发里生闷气。 孩子独白: 妈妈整天怪我不读书,我是不爱读书吗?我不过是不喜欢他给我买的那些书罢了。那叫书吗?全是什么口算练习、小学生每日一词一句一题等,烦死了。我爱看漫画书、童话书和幽默故事等。我想订一本《幽默画报》,可妈妈非给我订《小生优秀作文》。非让我看我不喜欢看的书,还说我不爱读书,妈妈真不讲道理! 妈妈独白: 这孩子,真是气死我了,说他不爱读书,还和我顶嘴。每次去书店,他不是看漫画集就是看故事书,那么多的辅导教材却连看都不看。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不好好学习根本无法立足。要知道,小学阶段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不多加把劲怎么能行呢?为了帮助他学好功课,打好基础,我给他买了许多和教材同步的参考书,可他却连看都不看,还振振有词的说什么只是不爱读我选的书,真是莫名其妙。 (二)交流:

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也属于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们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合作学习有以下四条特征: (1)有明确的小组讨论,或需解决的数学任务; (2)小组内成员面对面互动; (3)小组内有相互合作帮助的互动的气氛; (4)小组内人人参与,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课前协作式 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课内讨论式 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组长)、总结报告员等。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 3、课后研讨式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课题

让激励伴随学生成长

让激励伴随学生成长 教学中,我常用激励的教学措施和积极的评价手段,新颖的导入法,引导学生亲近英语,热爱英语,让激励伴随学生,师生快乐互动,教学感觉十分良好。下面请看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以积极的心态感染学生 教师的形象、言语以及情感的流露,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想让学生热情洋溢,充满活力,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和充满朝气的笑容带动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点滴进步,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信心,点燃学生的激情,引导学生爱学、乐学和会学英语。 二、以新颖的导入吸引学生 教学热身运动时,我常用新颖的导入调动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他们做好主体准备,进入快乐的英语教学过程。如在教学Primary English 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我通过画简笔画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想说英语的欲望。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上台配合老师,表演表情动作,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愉悦地接受新的语言知识。 三、用快乐的活动调动学生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负担。”因此,课堂上,我总是开展一些多姿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比一比”、“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等,引导学生在竞争中、激励中和相互协作中积极地学习英语,享受学习英语的愉悦。 四、用欢快的说唱亲近学生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说英语,启发学生用英语,课堂上我常带动学生编一些Chant(欢快的说唱),读起来上口,并有韵味。如:Happy, happy, I'm happy. Sad, sad, I'm sad. Scared, scared, I'm scared…Are you

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荆门市牌楼中学黄文秀 内容提要: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让学生自我确定主题、调查活动、整理资料、汇报成果、自我反思。把时空留给学生,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就精彩!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培养能力锻炼成长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点燃火种的引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是一门新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一、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并深入各个领域,开展探究、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这就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锻炼自己,亲身实践,体验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迅速成长起来。 1、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培养了各种能力,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提倡亲历亲为,鼓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追求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是一种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打造读书特色让学生同享阅读共沐书香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书籍,品味书香是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人的一生是伴随着阅读不断丰富的,读书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因此,在百花齐放的班级特色活动中,建议教师选择用书香浸润孩子的心灵。从学生的语言积累入手,鼓励以书为友,进行丰富的课外阅读,开展有关读书的一系列活动和研究,形成了热爱读书的文明风尚,营造出知书达理、好学求进的书香氛围,构建温馨和谐的班级文化。 一、拟定方案,确立目标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应首先制定特色中队创建方案,成立以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的活动小组,副班主任参与活动,班委会成员具体实施,充分调动班级全体成员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大宣传,创设浓郁的读书环境与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伴随人终生的生活方式,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二、润泽环境,营造氛围 为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班级要加强阅读场所的建设,重视读书环境的布置,在班级的墙报上、墙壁空间张贴读书宣传标语、宣传画、名人名言等,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使学生进入班级就浸润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之中,建设班级图书角,配备小管理员,制定班内的图书借阅制度,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进行交换阅读,使孩子们互相分享书籍的美妙,感受读书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书的熏陶。 三、推进活动,拓展知识 将读书活动纳入班级建设活动中,努力摸索着能与孩子对话的活动方式,在“无声的环境成为有声的教育”基础之上,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使读书变成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行为风尚,一种精神享受,一种自觉行动。 1.捐献图书,推荐阅读 班上图书管理员,加强对书籍的登记、借阅和归还管理,作好记录,让图书角的借书有条不紊。为了增强图书使用的灵活性、便捷性和有效性,班级内可开展“图书飘流”活动,定期更换书目,拓宽学生的书源和视野,全力发挥图书的功效。图书角的建立,方便学生课间随时能看到书,既使学生读书有很大的选择性,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书香活动还要引导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阅读。可学生阅读什么书呢?书尤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怎样才能使每个学生读书有效果呢?第一,要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书;第二,推荐的书是学生本人喜欢看的。教师可在课后找每个学生谈心,同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平时在家里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在掌握每个学生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之后,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找到各种类型的书,并把它写在班级博客上,定期在班级博客中发表“好书推荐”、“名人名言”、“书海拾贝”、“好书大家谈”、“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文章,由同学们自己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2.诵读经典,陶冶情操 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博大精深,学生也许要用几十年来消化,在读书活动中,教师应大力倡导读经典,学国学,品古韵,传美德活动,将经典文化引入班级。利用晨读十分钟时间诵读,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可以不求甚解,只需让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性情,濡染熏陶的过程便可让学生终身受益,进入高年段在进行理解,同时诵读《论语》、《诗经》等古典名篇。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情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经典融入生活,与一些节日相结合开展健康有益的主题诵读活动。不仅在经典诵读活动中陶冶情操,还有 打造读书特色让学生“同享阅读,共沐书香” 罗 波 (讷河市实验小学,黑龙江 讷河 161300) [摘 要]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书籍,品味书香是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从学生 的语言积累入手,鼓励以书为友,进行丰富的课外阅读,开展有关读书的一系列活动和研究,形成了热爱读书的文明风尚,营造出了知书达理、好学求进的书香氛围,构建了温馨和谐的班级文化。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3—0183—02 [收稿日期]2012—05—11 [作者简介]罗波(1975—),女,黑龙江讷河人。教师,研究方向:班级管理创新,班级文化建设。 2012年第3期理论观察N o.3,2012(总第75期) Theoretic Observation S erial N o.75 1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