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一、案情介绍

1995年9月26日,总部设在大阪的日本大和银行行长藤田彬宣布,由于驻纽约分行的交易部主任井口俊英从 1984年开始在账外买卖美国债券,使该银行蒙受11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10 月2 日,美国宣布暂停大和银行纽约分行买卖美国债券。 10月4 日藤田彬为此引咎辞职。 11月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等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联合发布命令,限令因非法交易美国国债而导致巨额亏损的日本大和银行在美国的 17家分行和大和信托投资公·司在90天内停止一切经营活动,撤离美国,并规定大和银行3年内不得在美国重新开展金融业务。大和银行是一家至当年有77年历史,总资产1820亿美元,位居日本商业银行第13位,全球第19位的大银行。由于家大业大,虽未倒闭,却信誉扫地,最后不得不走向同住友银行合并之路。

二、原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失效和外部监管有名无实

井口俊英于1976年开始在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工作,3年后被提升为交易部主任,从此负责前台交易,后线结算和债券保管。如此三权集中于一身,显然违背了资金交易中前线与后线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的风险管理原则,为井口俊英的违规交易提供了机会。自从1984年井口俊英在美国政府债券市场上亏损20万美元后,他便开始利用职务之便篡改客户账目,把客户账上的债券出售,再造假账说明这些债券并未卖掉。年复一年,假账和亏损积聚迅速,然而大和银行总行一直未发现问题,日本大藏省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从未发现蛛丝马迹,直到井口俊英自感难以为继主动坦白时,各方面才如梦初醒。

(二)日本的分业经营体制改革滞后

20世纪70—8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加快,银行参与证券业成为商业银行拓展业务范围、增加利润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银行业与证券业混合经营逐步成为改革潮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通过了《证券和交易法》其中第65条严禁日本银行参与国内证券业。该法案类似于美国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旨在保证存款人利益不受证券市场大幅度波动的影响。然而,日本银行业的利润来源因此大受限制,在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中也显然处于不利地位。于是,日本银行业纷纷积极拓展国际证券业务。通过国际渠道进行国内证券投资,以此增加利润,积累经验,等待国内金融管制放松,即取消分业经营法令。许多日本银行将其海外分支机构作为对国内人员进行证券交易培训的基地。由于膨胀太快,交易人员缺乏必要的素养和经验,交易机构又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这就为恶性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三、风险启示及对策

(一)要重视操作风险的防范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信用风险——贷款到期后,借款方不能归还贷款从而使放款方承受损失的风险;国家风险——与借款人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方面有关的风险;市场风险——银行表内和表外头寸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利率风险——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面临的风险;流动性风险——银行无力满足客户的提款要求或正当的岱款申请而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由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失效,外部监管也不到位,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在上述六大风险中,操作风险十分重要,由于其他几种风险的发生都往往有由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失效而导致操作风险的问题。由于这种失效使得银行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采取必要的对策,无法避免各种操作失误或欺诈,如银行交易员、信贷员、其他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从而导致银行的财务损失,或使银行在其他方面的利益受到损害。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和巴林银行的倒闭,大和银行的巨额损失,实际上都是由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失效,以及外部监管不到位而造成的。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从事跨国经营的商业银行,要从大和银行事件中吸取教训。

(二)探索银证合作途径,推进业务交又改革

1999年11月12日,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获得总统签署,该法案的颁布意味着在美国实行了近 70年,并由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对世界金融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走向终结。其实,美国从80年代初就开始放松对银行证券业的管制,逐步允许金融业务的交叉,到90年代以后,美‘联储修改了银行持股公司法中的个别条例,建立了更有效银行兼并和开展非银行业务的申请和通告程序。取消了许多对银行从事非银行业务的限制,商业银行能更自由地从事财务投资顾问活动、证券经纪活动、证券私募发行和其他非银行业务,尤为重要的是,美联储扩大了银行持股公司附属机构可以承销和交易证券的范围,并大大减少了将会降低此类业务收益的经营限制。上述重大变化,给美国商业银行进入梦寐以求的投资银行业务领域以极好机会,大商业银行纷纷把业务扩展到投资银行。如上所述,日本大和银行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日本在金融分业经营体制方面改革滞后。目前,中国也是实行银证分业经营制度,分业经营虽然可以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分业经营将银行业务范围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在低效率的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服务对象的情况下,银行的风险实际上更加集中了。考虑到当今世界银证融合是发展的大趋势,但银证分、业又是我国当前的金融制度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探索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合作,如银行与证券经营机构之间的相互投资、资金结算、基金托管、金融服务外包、银行不良资产剥离、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等方面开展合作。逐步创造条件,加快银证分、业经营制度的改革,跟上世界金融发展的步伐。

1 巴林银行和日本大和银行破产事件

1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 1995年2月17日,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都以最夺目的标题报道了同一事件:巴林银行破产了。巴林银行集团是有着232年历史的老牌英国银行,在全球拥有雇员1 300多人,总资产逾94亿美元,所管理的资产高达460亿美元,在世界1 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许多的英国王室显贵,包括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查尔斯王子都是它的顾客,曾被称为英国的皇室银行。巴林银行经历了1986年伦敦金融市场解除管制的“大爆炸”,仍然屹立不倒,已成为英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柱。然而,巴林银行长达两个世纪的辉煌业绩,却在1995年2月毁于一旦。 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其新加坡分行的一名交易员——尼克〃里森的违规交易。里森,事发时刚刚满28岁。1992年,里森由摩根斯坦利的衍生工具部转投巴林,被派往新加坡分行。由于工作勤奋、机敏过人,里森得到重用,升任交易员,负责巴林新加坡分行的衍生产品交易。期货交易的成功使里森深受上司的赏识,地位节节上升,以致被允许加入由18人组成的巴林银行集团的全球衍生交易管理委员会。 里森的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套利活动。然而,里森并没有严格地按规则去做,当他认为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时,不惜伪造文件筹集资金,通过私设账户大量买进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头寸,从事自营投机活动。然而,日本关

西大地震打破了里森的美梦,日经指数不涨反跌,里森持有的头寸损失巨大。若此时他能当机立断斩仓,损失还是能得到控制,但过于自负的里森在1995年1月26日以后,又大幅增仓,导致损失进一步加大。 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其所在的巴林新加坡分行持有的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超过6万张,占市场总仓量的30%以上,预计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这项损失已完全超过巴林银行约5 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值,英格兰银行于2月26日宣告巴林银行破产。3月6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决,巴林银行集团由荷兰商业银行收购。 2 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1995年9月26日,日本大和银行宣布一位44岁的交易员井口俊男被指控因长期非法从事以美国国债为标的物的交易,导致1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美国联邦和纽约州银行管理当局联合下令,限令大和银行在美国的17家分行及大和信托投资公司必须在3个月内结束在美国的一切业务,撤离美国,并规定大和银行3年内不得在美国重新开展金融业务。大和银行数年来对经营信息特别是巨额亏损秘而不宣,导致国际金融社会对日本金融业失去了信心,竞相对日本的海外金融机构的融资征收高达1%的保险费,增大了日本海外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再加上国内大藏省对金融机构自有资本率的要求越发严格。致使日本海外金融机构纷纷从欧洲金融市场撤回。

日本大和运输公司运输管理案例评析

日本大和运输公司运输管理案例评析 一、日本大和运输公司的基本情况 大和运输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从事商品运输、配送的专业公司,创立于1919年11月29日,公司总部位于日本东京都中央区的银座。现有资本金1095亿日元,职工89981人,1999年实现销售额7439亿日元,经常利益为322亿日元,现有营业所2311处,此外,还有27家分公司以及15家海外分公司。 大和运输公司作为一个专业物流企业,主要从事面向住户和居民的宅急便和搬家等物流服务;面向团体用户的宅急便服务;海上商品的国际复合运输以及美术品等特殊用品的运输等。大和运输公司在宅急便服务规模方面,一直是名列前茅,2000年要比1991年增长1倍多。从整个市场占有率来看,大和运输公司在民间市场所占的份额为35.6%,也是日本最大的专业宅急便公司。 从事业领域的经营情况和业绩看,国内运输事业、国际运输事业、信息通讯事业以及其他事业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其中2000年国内运输事业比1999年增长5.1%,国际运输事业增长13.1%,信息通讯事业增长8.9%,其他事业增长48%。大和运输公司是日本专业物流商中经营业绩最高的企业。 二、日本大和运输公司的物流战略 1、配送服务的差别化战略 (1)“宅急便”配送服务与大和运输公司的转型。大和运输公司早期是从事陆地运输的专业动输公司,开始从事宅急便业务是在1976年,当时他们通过开展新型的配送服务,创造了“宅急便”这样一种物流服务品牌,之后,随着陆运物流服务的不断延伸和扩展,他们将这种陆地配送服务统称为“宅配便”。 宅急便是在对应新型社会和经济环境下的一种新型的专业物流服务,与原来的陆地运输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构造了新物流服务的核心要素和本质内容。这种要素主要体现在“面向家庭的小单位个别配送”、“混合装裁”和“广范围的网络运输”。面向家庭的小单位个别配送就意味着这种专业物流服务不是固定线路的货车运输,而是具有针对性、营销意味的配送服务,可以说这是专业运输公司对应时代变化和物流公司强化和推动物流管理的必然结果,所以,宅急便市场的形成也表明大和公司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物流服务提供商。 (2)大和运输公司差别化战略背景。大和运输公司是为内外环境的变革和发展所推动的。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在日本高度经济成长时代,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商品运输量非常大,在这种背景下,从事陆地运输的企业不仅经济利益能得到保障,而且运输能力也大大提高。然而,石油危机的爆发,导致了经济的萎缩,商品运输的急剧下降,这种状况沉重地打击了寻求不断扩张的专业运输企业。由于这些企业都拥有庞大的运输网络和货车,所以固定费用很大,这些环境要素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专业运输企业,如果不能创造出差异化、新型的市场,那么就只能坐以待毙。另一个促使大和运输公司原来在从

某新建供应链物流中心-技术标

第一篇投标标函 1.综合说明 首先衷心感谢贵司对本公司的信任,在强手如林的上海建筑界,我公司能有幸参加本工程的投标,是我们全体宝业人的荣幸,也是贵司对我公司的厚爱。我公司作为全国首批43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之一,对承建该工程充满诚挚的意愿和厚望,因此,我们希望以承接该工程能与贵司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为贵司的建设尽一份宝业人的绵薄之力。我公司在收到贵司的招标文件后,积极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技术人员对招标文件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分析,提出并编制了符合本工程特点的、以创“标志性精品工程”为目标的合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同时,结合我公司的综合实力,本工程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目前了解的各种影响因素,按贵司要求的报价内容方式编制商务报价,以投标文件的形式递呈贵司供审阅。 我公司十分珍惜这一可能参与承建的宝贵机会,将严格按照我公司通过认证质量管理、职业健康、环境管理QEO三合综合体系审核标准,严格执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国家、建设部、上海市建委等颁布的有关施工标准、规范、规程、条例以及上海市施工技术验收规范,确保工程在质量、工期、环境、安全、文明施工等各方面满足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承诺要求。 1.1 公司概况 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74年,30多年来,宝业人借助浙江省内宽松的经济环境和绍兴市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借助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建设的大好时机,秉承“守诚以薄已,取信而厚人”的经营理念,通过向政府回购股权等方式,实现产权股份化,最终于2003年6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号HK2355),是目前为止国内民营施工企业唯一一家境外上市企业。截止2009年底,资产市值超过100亿人民币,净资产超过30亿人民币,美国高盛、老虎基金、GE、UBS瑞银、摩根、香港惠理等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和基金均已成为宝业的股东和合作伙伴。 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有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住宅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宝业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宝业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宝业集团湖北有限公司、宝业集团北方有限公司、宝业建设产业研究院七家全资子公司。

日本大和运输的急宅便

日本大和运输的急宅便 1.宅急便的由来日本的大和运输株式会社(Yamato Transportation成立于1919年,是日本第二古老的货车运输公司。1973年日本陷入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大混乱中,企业委托的货物非常少,这对完全仰赖于运送大宗货物的大和运输来说,无疑是一大打击。对此,当时大和运输的社长小仓提出了“小宗化”的经营方向,认为这是提高收益的关键。1976年2月,大和运输开办了“宅急便”业务。当时有人提出用Yamato-Parcel-Service(大和、包裹、服务)这一名词,简称YPS但是未能决定是使用英文好,还是使用日文为好。对宅急便这个名词,起初也有人反对使用,认为当时已有了“急便”和“宅配”的用语。但最后小仓社长还是决定使用“宅急便”这个名词。他认为,以前有人说过“桌球这个名词比乒乓球更能被人接受”,后来事实证明,“乒乓球”反而较为人们所接受,“宅急便”这个名词,只要大家熟悉了,应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1976年,宅急便共受理了170万件货物,同年日本国铁受理包裹为6740万件,邮局受理小包则达17880万件。到1988年,宅急便已达34877万件,超过了邮局小包的23500万件。该年,在宅配便的业界中,宅急便的市场占有率已达40%,位居日本运输第一位的日本通运的"信天翁便"只占28%。到1995年,宅急便的受理件数多达57000万,营业额为6000亿日元。宅急便的员工人数由原先的300人增加到57797人,拥有车辆由2000辆增加到25000辆。在日本,大和运输的宅急便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马路上到处可见宅急便在来回穿梭。 2.黑猫商标大和运输的象征商标,是一个黑猫叼着小猫的图案。1957年大和运输受理美国军人、军队的杂物运送,开始与美国的亚莱德·莱斯运输公司一起合作输送。这家美国公司以"Careful handling"为宣传口号,象征这个标语意义的,是以母猫叼着小猫小心运送的图案作为标志。大和运输认为,图案中那种小心翼翼,不伤及小猫,轻衔住脖子运送的态度,仿佛是谨慎搬运顾客托运的货物,这种印象正和公司的宗旨相符合。于是经过亚莱德公司的同意,并对图案作了进一步的造型设计,改成为现在的黑猫标志,使这个图案给人更具象征的印象。大和运输又将Careful handling意译为"我做事,你放心",并以此作为宣传标语。因此,人们又把大和运输称为"黑猫大队"。 3.一通电话翌日送达宅急便类似目前的快递业务,但其服务的内容更广。在运送货物时,讲究三个"S",即速度(Speed)、安全(Safety)、服务(Service)。大和在这三者之中,最优先考虑的是速度。因为有了速度,才能抢先顺应时代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而在速度中,宅急便又特别重视"发货"的速度。宅急便的配送,除去夜间配送以外,基本是一天2回,也即2次循环。凡时间距离在15小时以内的货物,保证在翌日送达。1989年开始一部分的一日3次循环,可以做到时间距离在18小时以内的货物,可以翌日送达。也就是说,可以将截止接受货物的时间,延长到下午3点,从而使翌日送达的达成率,可以达到95%,展现了大和运输更周到的服务。宅急便的受理店多达20多万家(包括大和本身的近2000家分店),是以米店、杂货店等地方上分布面广的重要的零售店设立的。1989年后,由于与7-Eleven和罗森等大型便利店的合作,已调整为24小时全天候受理货物。大和对这些受理店,每受理一件货物,支付100元的受理手续费。如果顾客亲自将货物送到受理店,这位顾客就可以从所应付的运费当中扣除100日元。黑猫大队有一个保证翌日送达的输送系统。在受理店截止接受货物的时间之后,大和运输分区派出小型货车到区内各处将货集中运往称为"集货中心"的营业所,并迅速转送到称为"基地"的地点,进行寄往全国各地的货物分拣工作。然后,将经过分拣的货物,以发往的地区和货物种类为单元,装入统一的长110公分、高185公分的货箱内,一个货箱中大抵可以放进70-80件货物。从基地往基地移动时是使用10吨级的大型车,可装载16只货箱;从集货中心往基地,或是从基地往集货中心移动时(称为平行运输),常使用可装8个货箱的4吨车;而专用来收集以及递送的2吨车,则可零堆约一个货箱容量的货物。宅急便由于采用了统一规格的小型货箱和不同吨级的货车,从而大大提高了运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利用夜间进行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运输,是宅急便

现代金融实务与案例题型5(案例分析)

《现代金融实务与案例》题型5(案例分析) 案例一:信用贷款违规发放 案例内容: 信用贷款是仅靠借款人而发放的贷款,因而风险较大,通常只发放给信用评定等级比较高的借款人。如果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违规操作,将会增大贷款风险,造成不良贷款损失。 2006年1~6月,我国某商业银行共发放信用贷款185笔,共计480万元,其中违规向某建筑材料厂发放信用贷款50万元,贷款日该借款人的资产总额81831363.10元,负债总额88543895.00元,所有者权益-6712 53190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08.20%,说明该借款人已经资不抵债,财务状况较差,不具备还贷的能力;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30万元;违规向某水泥厂发放信用贷款48万元,该借款人信用等级评定为BB级,不具备发放信用贷款的条件。该银行贷款中的违规操作使得当年的不良贷款率比上年增长了5%。 案例思考 1企业具备何类信用等级才享有发放信用贷款资格? 2结合案例说明审查贷款企业财务三张表的作用。 3结合案例说明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应采取的主要对策。答案参考: 1企业具备何类信用等级才享有发放信用贷款资格? 企业信用等级分AAA、AA、A、BBB、BB、B六级,一般前三级才享有发放信用贷款资格,如是第四级要加上月均存款余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存款大户企业的条件。 2结合案例说明审查贷款企业财务三张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全面综合地了解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 损益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利润或亏损情况的报表,可从总体上了解企业经营业绩和获利水平。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现金流出、流入以及净流量增减变化的财务报表,通过现金流量的分析,可衡量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3结合案例说明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本案例中第一笔贷款发放的企业资不抵债,第二笔贷款发放的企业信用等级不具备资格,均存在风险。银行应在贷款发放过程中采取以下对策: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当前商业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业务发展指导思想,要在追求盈利性的同时,重视安全性和流动性,防止为了片面追求高速业务增长而忽视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建设的倾向。 其次,要在制度方面狠下工夫,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内控体制和机制。要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动银行体制改革,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审 慎的会计财务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再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银行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 要建立和完善银行系统的稽核审计体系,完善专业监督检 查制度。注意使用外部审计力量和市场中介;进一步发挥 业务部门的专业检查作用,制定专业检查制度,加大专业 检查力度。 总之贷款发放的全过程要作到“贷款三查”,即贷前调查、 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 案例二:金融监管之剑必须高悬-巴林银行破产事件 案例内容: 1巴林银行破产事件 1995年2月17日,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都以最夺目 的标题报道了同一事件:巴林银行破产了。巴林银行集团 是有着232年历史的老牌英国银行,在全球拥有雇员1 300 多人,总资产逾94亿美元,所管理的资产高达460亿美 元,在世界1 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 许多的英国王室显贵,包括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查尔斯 王子都是它的顾客,曾被称为英国的皇室银行。巴林银行 经历了1986年伦敦金融市场解除管制的“大爆炸”,仍 然屹立不倒,已成为英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柱。然而, 巴林银行长达两个世纪的辉煌业绩,却在1995年2月毁 于一旦。 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其新加坡分行的一名交易员 ——尼克·里森的违规交易。里森,事发时刚刚满28岁。 1992年,里森由摩根斯坦利的衍生工具部转投巴林,被派 往新加坡分行。由于工作勤奋、机敏过人,里森得到重用, 升任交易员,负责巴林新加坡分行的衍生产品交易。期货 交易的成功使里森深受上司的赏识,地位节节上升,以致 被允许加入由18人组成的巴林银行集团的全球衍生交易 管理委员会。 里森的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 套利活动。然而,里森并没有严格地按规则去做,当他认 为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时,不惜伪造文件筹集资金,通 过私设账户大量买进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头寸,从事自营投 机活动。然而,日本关西大地震打破了里森的美梦,日经 指数不涨反跌,里森持有的头寸损失巨大。若此时他能当 机立断斩仓,损失还是能得到控制,但过于自负的里森在 1995年1月26日以后,又大幅增仓,导致损失进一步加 大。 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其所在的巴林新加坡 分行持有的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超过6万张,占市 场总仓量的30%以上,预计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这项损 失已完全超过巴林银行约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值, 英格兰银行于2月26日宣告巴林银行破产。3月6日,英 国高等法院裁决,巴林银行集团由荷兰商业银行收购。 2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1995年9月26日,日本大和银行宣布一位44岁的交 易员井口俊男被指控因长期非法从事以美国国债为标的 物的交易,导致1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美国联邦和纽约 州银行管理当局联合下令,限令大和银行在美国的17家 分行及大和信托投资公司必须在3个月内结束在美国的一 切业务,撤离美国,并规定大和银行3年内不得在美国重 新开展金融业务。大和银行数年来对经营信息特别是巨额 亏损秘而不宣,导致国际金融社会对日本金融业失去了信 心,竞相对日本的海外金融机构的融资征收高达1%的保险 费,增大了日本海外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再加上国内大 藏省对金融机构自有资本率的要求越发严格。致使日本海 外金融机构纷纷从欧洲金融市场撤回。 思考题 1、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金融业为何要实行审慎的监管?请举例说明金融监管 的必要性。 3、巴林银行的倒闭是由于金融监管不到位还是内部监控 机制欠缺导致的?为什么? 答案参考: 1、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由于经济、法律、历史、传统乃至体制的不同,各国 在金融监管的诸多具体方面存在着不少差异。但有些一般 性的基本原则却贯穿于各国金融监管的各个环节与整个 过程。 (一)依法管理原则 (二)合理、适度竞争原则 (三)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四)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2、金融业为何要实行审慎的监管?请举例说明金融监管 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必须实行审慎的监管,主要得到了如 下启示: 1金融市场主体面临着越来越广泛的风险 上述两个案例表明:第一,近20年来,金融市场主 体虽然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得多的机遇,但同时 也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得多的风险。第二,金融 风险并不是小金融机构的专利,一些大金融机构同样也存 在着巨大的金融风险。第三,金融风险的成因日趋复杂, 信贷风险与市场风险正呈现相互渗透的趋势。第四,不要 过于迷信专家和数学模型。 2健全的内控机制是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关键 巴林银行破产和日本大和银行事件不是偶然的,要想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制度设计与运作程序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制度设计与运作程序 根据《日本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承担着决定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具体方向和内容,如何安排机构设置与设计会议流程对于确保顺利达成决议事项极为重要。此外,为了确保公众知情权行使以及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市场传导效果,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设计中对于信息披露极为重视,帮助市场参与者主动研判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提高市场操作的预期性,同时合理的信息披露机制反过来也促进了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工作绩效。 一、日本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简介 日本银行(Bank of Japan)是日本法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是日本银行的最高决策单位,兼具货币政策及内部营运决策的功能。货币政策委员会由总裁、两位副总裁及六位专职委员所组成。六位专职委员应从具经济或金融背景之学者专家中遴选,具体人选由政府指派,并经参众二议院同意后进行任命公布。委员任期五年,在其任期内不会被任意解职。换言之,政府与日本银行均无权解除政策委员会委员之职务。 根据《日本银行法》的规定,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主要任务除了决定货币政策操作方针、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合格担保品的种类及公布经济、金融情势的基本见解外,也决定维持信用秩序的特别业务(金融检查)、国际金融事务、内部管理(预算、组织等)、国会报告等重要事项。另外,政策委员会也负责监督高级管理层以及业务执行部门是否依据政策委员会所定基本方针执行业务。 二、日本银行货币政策会议的机构设置与议程安排 日本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虽然同时负责货币政策及内部营运决策,但两者会议分别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2次,但有时只召开1次。每月初召开的会议称为“月初会议”,为时2个半天,即第1天下午及第2天上午;另一次则仅开会半天。若当月只召开1次,则开2个半天。“月初会议”除决定货币政策操作方针外,还需讨论《金融经济月报》中将要刊登的“当前经济、金融情势的基本见解”。每月的第2次会议则主要对“月初会议”所作判断进行追踪与检讨。 日本银行设有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处,辅助政策委员会的运作,包括安排政策委员会会议及协助委员办理所有事务。日本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各委员并不直接督导日本银行下辖的各内设部门。通常,政策委员会的各委员通过其幕僚向各单位相关业务的承办人员搜集所需的资料及分析报告。 每位委员均设有专属行政幕僚及研究人员各1名,协助委员研究、撰稿,并负责和日本银行的内设机构与研究单位等部门联系。货币政策会议上所使用的说明资料将于开会前两个工作日

现代物流管理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日本大和运输公司于1976年推出了一种全新的运输服务。这种运输服务和传统的运输服务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既完成了城市范围内的短距离运输,又实现了城市间的长距离运输。同时,它所运输的商品都是原来由邮局或铁路承担的与商流活动关系不大的小件物品。正是由于它的独特性,使得这种运输方式很快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请问: 1.这种运输方式的名称是什么?如何解释? 答:名称是宅急便运输;宅急便运输是家庭到家庭、企业到企业以及企业到家庭的小件物品的道路快运服务。 2.这种运输方式有哪些特点? 答:(1)快速化:翌日送达; (2)便利化:通过电话委托取货或送到就近 代办点; (3)简洁化:运费按件计算,托运不需复杂包装; (4)网络化:代办点遍布城市,24小时服务,实现了规模效益。 3.简述这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模式。 答:它实现了运输与配送的有机结合;具体作业流程上是小货车取货——中转站集货——干线运输——中转站配送。 案例二:

有一销售企业,主要对自己的销售点和大客户进行配送,配送方法为销售点和大客户有需求就立即组织装车送货,结果经常造成送货车辆空载率过高,同时往往出现所有车都派出去而其他用户需求满足不了的情况。所以销售经理一直要求增加送货车辆,由于资金原因一直没有购车。 思考题: (1)如果你是公司决策人,你会买车来解决送货效率低的问题吗?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本来空载率就过高了,再买车为应急会更高;是送货方式不对,不是车太少了。 (2)请用配送的含义分析该案例,并提出解决办法。 答: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的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结点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以合理的方式,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送货而是有组织、有计划地送货,要求先配货再送货。具体做法为:制定配送时间表,确定配送时段;要求各个门店和大客户的销售代表在各时段前半个小时将所需商品报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根据所报内容配货,并确定配送路线和配车计划,保证低空载和一次配送多个客户。 案例三:

橘郡(orange-county)破产案例分析

橘郡破产分析

目录 序言 (3) 1介绍 (4) 2投资组合 (7) 2.1政府机构债券 (7) 2.2组合债券 (8) 2.3盈利与亏损 (8) 3总结与启示 (13)

序言 在现代金融历史上,由于金融投机导致的重大亏损什么破产事件并不鲜见,比如1995年的巴林银行破产事件,因为一个交易员而导致了整个公司破产震惊了当时的金融界,再比如1993年的德国金属公司因为石油期货合约亏损导致15亿美元损失,而中国民众最熟悉的重大金融亏损案如2004年的中航油事件以及2008年的中信泰富事件都产生了巨大的亏损,下表列举了近二十年亏损数额最大的前12个著名事件。 1 法国兴业银行7 2 交易员逾越权限交易欧洲股债指数 期货 2008 2 Amaranth公司66 交易员交易天然气,做错方向2006 3 长期资本管理公 司(LTCM) 40 俄罗斯倒债造成交易亏损1998 4 佳友商社26 交易员逾越权限交易铜期货亏损1996 5 加州橘郡17 利用债券与衍生性金融商品希望搞 大投资基金,造成亏损 1994 6 德国金属公司15 交易石油期货合约亏损1993 7 霸菱银行14 交易员逾越权限私自交易,出现亏 损造成银行倒闭 1995 8 大和银行11 未经授权的交易造成亏损1995 9 爱尔兰联合银行 6.91 交易员隐瞒外汇交易损失2002 10 蒙特娄银行 6.63 交易天然气,做错方向2007 11 中国航油新加坡 公司5.50 原总裁从事石油期货投机亏损,被 迫债务重组 2004 上表中列举的破产案例中,可以发现就连政府部门也会牵扯在内。上图排列第五的加州橘郡就是这样的一个政府破产案例。近60年来,美国的县级破产案将近500件,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橘郡破产涉及金额较之以前破产的县涉及的金额大得多,亏损额高达16.9亿美元,是美国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县级地方政府破产案。为什么政府组织也会因为金融投资而破产?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亏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亏损?本文将从金融衍生品方面对橘郡破产进行分析和总结。

日本的金融机制与启发-最新范文

日本的金融机制与启发 政策金融是指为了实现产业政策等特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金融手段,即为了培养特定的战略性的产业,在利率、贷款期限、担保条件等方面予以优惠,并有选择地提供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政策金融体制,并通过该体制引导民间产业资本流向重点产业,以推动产业政策的顺利实施和经济赶超目标的实现,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日本产业政策和银行制度研究学术界也作了大量研究,相关文献也比较多,但对于战后日本政策金融体系是如何建立的?其作用机制如何?对日本经济发展有何利弊?国内外相关研究比较少,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与分析。 1战后日本政策金融体系的建立 在战后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日本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边缘,资本稀缺、物资匮乏、市场混乱。为了恢复生产,振兴经济,日本政府根据有泽广已教授的建议,实施了倾斜式生产方式——重点对煤炭和钢铁产业生产进行倾斜,并于1947年春设立了“复兴金融公库”,负责给重点产业部门提供低息贷款。尽管该金融公库存在的时间不长1,但它与价格补贴、物资配给政策一起,推动了以“倾斜生产方式”为核心的复兴产业政策的顺利实施。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日本政府实施了以钢铁、煤炭、电力、造船这“四大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合理化政策。根据该政策,日本政府鼓励企业对重点产业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政府

企业内部资本较少,如1950~1962年,企业自有资本率仅为33%。为了满足重点产业设备投资的需要,日本政府先后建立了日本进出口银行和日本开发银行,专门负责提供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长期资金,以弥补民间金融机构长期资金的不足。后来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日本政府又陆续建立了9家金融公库,从而形成了2银行、10公库为主的政府金融机构体系,如图1所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日本政府为了促进公共投资,根据特别法令出资设立了中小企业振兴事业团、日本道路公团等36家公团和事业团,负责对各自领域和地域进行公共投资和管理。 战后日本政策金融机构体系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就是政策金融融资体系,由2家银行、10家金融公库和1个基金组成(见图1),负责对特定领域内的企业提供借款。其资金除部分通过发行债券和从外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借款外,主要来自于向政府资金运用部借款。第二部分是政策金融投资体系,由36家公团和事业团构成,负责向各自领域的企业或事业进行投资。 2日本政策金融机制 战后日本政府为了促进产业发展,鼓励民间企业进行设备投资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政策金融机制,该机制主要由运行机制和作用机制构成。 2.1日本政策金融运行机制 日本政策金融运行机制又称为财政投融资机制,是政府为了特定的目的,通过邮政储蓄等从民间筹集资金,并投向重点产业、社会基础设施

现代物流管理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日本大和运输公司于1976年推出了一种全新的运输服务。这种运输服务和传统的运输服务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既完成了城市范围内的短距离运输,又实现了城市间的长距离运输。同时,它所运输的商品都是原来由邮局或铁路承担的与商流活动关系不大的小件物品。正是由于它的独特性,使得这种运输方式很快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请问: 1.这种运输方式的名称是什么?如何解释? 答:名称是宅急便运输;宅急便运输是家庭到家庭、企业到企业以及企业到家庭的小件物品的道路快运服务。 2.这种运输方式有哪些特点? 答:(1)快速化:翌日送达; (2)便利化:通过电话委托取货或送到就近 代办点; (3)简洁化:运费按件计算,托运不需复杂包装; (4)网络化:代办点遍布城市,24小时服务,实现了规模效益。 3.简述这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模式。 答:它实现了运输与配送的有机结合;具体作业流程上是小货车取货——中转站集货——干线运输——中转站配送。

案例二: 有一销售企业,主要对自己的销售点和大客户进行配送,配送方法为销售点和大客户有需求就立即组织装车送货,结果经常造成送货车辆空载率过高,同时往往出现所有车都派出去而其他用户需求满足不了的情况。所以销售经理一直要求增加送货车辆,由于资金原因一直没有购车。 思考题: (1)如果你是公司决策人,你会买车来解决送货效率低的问题吗?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本来空载率就过高了,再买车为应急会更高;是送货方式不对,不是车太少了。 (2)请用配送的含义分析该案例,并提出解决办法。 答: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的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结点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以合理的方式,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送货而是有组织、有计划地送货,要求先配货再送货。具体做法为:制定配送时间表,确定配送时段;要求各个门店和大客户的销售代表在各时段前半个小时将所需商品报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根据所报内容配货,并确定配送路线和配车计划,保证低空载和一次配送多个客户。 案例三: 幸福乐器厂生产各类中外弦乐器。每年采购长白山红松木,加工成提琴、吉他、胡琴等乐器,人造革琴盒包装。到汽车运输公司雇车将乐器运输到乐器店。运输损坏率高。因为乐器的形状,运输工具的空间利用率低,至使运输费高昂。分析该物流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由光大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对操作风险的思考

金融风险管理 个人论文 论文名称:由光大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对操作风险的 思考 学院:金融管理学院 专业:保险 学号:1146036 学生姓名:刘宏玲 2013 年12 月

目录 摘要 (2) 1 光大乌龙指事件 (3) 1.1 光大乌龙指事件始末 (3) 1.2“乌龙指”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 (4) 2 操作风险相关概念 (5) 2.1操作风险的含义 (5) 2.2操作风险的类型 (5) 3有关操作风险的其他案例 (5) 3.1德国最愚蠢的银行 (6) 3.2大和银行债券投资舞弊案 (6) 3.3几个案例的共同点 (6) 4操作风险管理的建议 (7) 4.1个人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7) 4.2企业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7) 4.3国家相关部门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7) 5操作风险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8) 参考文献 (9)

摘要 随着今年8月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的发生,风险管理问题由幕后走向台前一再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一个有关操作风险的事故。但操作风险的类型太多,也很难管理,所以这篇论文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解释清楚,只能以小见大,以点概面,仅从对光大乌龙指事件等几个案例进行分析来探寻背后存在的有关操作风险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光大乌龙指,操作风险,风险防范,监管 研究框架: 光大乌龙指事件发生(提出问题)操作风险分析 (分析问题) 建议 (解决问题)

由光大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对操作风险的思考 1光大乌龙指事件 1.1光大乌龙指事件始末 图1 光大乌龙指事件始末 资料来源:《光大乌龙之殇》

2013年8月16日11点05分上证指数出现大幅拉升大盘一分钟内涨超5%。最高涨幅5.62%,指数最高报2198.85点,盘中逼近2200点。11点44分上交所称系统运行正常。下午2点,光大证券公告称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有媒体将此次事件称为“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证券交易由本身的工作性质决定: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是在短时间内生成高频高额交易,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的每日风险敞口控制无法发挥作用,但不排除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升,风险敞口也可以做到实时控制。 1.2“乌龙指”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 1.2.1光大的内部监管机制可能不够完善 从2012年光大证券的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到,在内部的监督上,光大证券已存在 风险管理部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这说明光大证券本身并不注重风险的管理,从 而暴露出了光大证券的内部监管机制可能存在缺失。 1.2.2系统管理问题 光大原本计划在2013年完成技术上的改造,即联合业内开发商柜台系统使用大 库存扩容改造。但改造尚未完成,却发生了乌龙指事件。证监会披露:光大证券 的交易系统自2013年7月29日上线运行后到事发运行的15个交易日,其系统 的订单重下功能根本没有预先测试过。所以发生了错单的事件。 1.2.3信息披露机制可能存在问题 事件刚发生时,光大在遭到群众质疑的时候仍持否定态度,没有主动站出来承认 错误,而是想尽办法进行隐瞒。市场信息不公开,不透明,这本身就会带来很多 内幕交易的产生。这给很多有不良动机的人创造了牟利的机会。 1.2.4证监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失 证监会审查不严,监督不够。没有严格的监管,就会给一些错误的发生制造了机 会,况且人人都是享乐主义者,如果稍微放松了监管,在各个环节上每个人都松 一点,错误积少成多,就一定会有爆发的那一天。 在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效率低下,风险 防范意识有待加强。

淡定的日本人与【大和民族优越论】

淡定的日本人与【大和民族优越论】 不少外国媒体在对日本人遭受强震后体现的【镇定】【井然有序】的现象进行解读时,不慎掉入了战后日本和平人士深引为忧的【大和民族优越论】。 外国传媒在地震后第一时间对日本人临危不乱及其忘我精神的称赞,到了日本国内,却被部分保守人士视为推广战前【教育敕语】以便培育【日本人的美质】的借口和良机。 【地震、雷电、火灾和父亲,这是日本人的四最怕】 笔者40余年前初抵东京时,就从日语班的课文中牢记了这句话。雷电和火灾我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地震和发怒的父亲在日本人眼中为什么那么可怕,老实说,我们几位来自东南亚的留学生都不太理解,只是把它当作有趣的日文来背诵。 但很快,大家都对地震有所体会,特别是里氏二三级或更微弱的小地震,可以说是常有的事。由于这些微小的地震频繁发生,不少住在老朽的日式木屋的同学经常开玩笑地将来访脚步粗重者和小地震相提并论,表示两者难以区分。 日本人淡定无关国民性 正因为日本是一个火山多、地震频繁发生的国家,到日本久的人都多少知道地震来时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迅速躲到一个牢固而空间不大的地方,保持镇定,不要慌张,迅速听广播或者看电视以便获取最新最准确的【地震速报】信息,以及千万不要轻信任何【风闻】与谣言,等等。 至于学校、机关单位和各社区等,更定期举办防震、防灾的演习,特别是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导致灾区居民惨遭生命财产损失之后,防震、防灾意识在民间更获得深入的展开。百货店堆满各种防震、防灾必备的配套背包,各学校、机关单位和社区的防震、防灾的避难演习也更为频繁。与此同时,不少单位和社区都有内部紧急联络网,以便在【万一】的时刻可以相互照应和听取指挥。 可以这么说,对于与地震共生,或者说地震是生活一部分的日本人来说,他们早已做好地震随时到来的心理准备,阪神大地震的突如其来和惨痛的经验教训,更加强了他们这种有备无患的意识。在地震面前,必须镇定和听指挥,俨然不是非地震多发国国民所能想像的。日本人之所以临危不乱和井井有条,显然是上述对地震所持敬畏与无奈之对策,及长期以来不断的防震避难训练的结果。 了解了日本人这种有备无患的危机感心理及其自幼就反复接受的各种避难训练,人们对日本

日本大和银行内部控制不善导致巨额交易亏损的启示概要

日本大和银行内部控制不善导致巨额交易亏损的启示 1995年9月26日,日本大和银行 (Daiwa Bank宣布:该行纽约分行一位高级交易员通过做假账的方式,在过去11年间隐瞒进行未经授权交易所造成的亏损达11亿美元之多。这一消息使国际金融界大为震惊。人们无法相信,作为日本第十大银行,何以能让一个交易员在漫长的11年里,通过3万笔未经授权的交易,制造并隐藏高达11亿美元的亏损(这等于每天平均亏损40万~50万美元而丝毫没被发觉呢?除了内部控制不善、监察不严之外,实在找不出其他更好的解释了。 进入90年代以来,在国际银行界里“流氓交易员"(rogue traders似乎层出不穷。先是在1991年,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保罗·莫智(Paul Mozer开了先河,他因在美国政府债券市场上作弊给这家大投资银行找了很大麻烦;接下去是约瑟夫·吉特(Joseph Jett,他在1994年因把自己的巨额交易亏损隐藏下来而断送了一家华尔街老字号投资银行(Kidder Peabody & Co的老命;同是在1994年,美国化学银行货币交易员维克多·戈美斯(Victor Gomez做赔了7000万美元,非但不认错,反而要和雇主打官司;1995年年初,尼克·利森成了绝对的新闻人物,他因炒日本股票指数期货亏了13亿美元使得巴林银行老本蚀尽,破产倒闭。巴林事件促使世界各国银行纷纷检讨自己的内部控制程序,以期亡羊补牢,但谁也没有想到,事过才半年,大和银行纽约分行44岁的副行长井口俊英(Toshihide Iguchi就爆出了一个大冷门,他做美国政府债券交易,11年亏损了11亿美 元,其手法和尼克·利森如出一辙,只不过结果不同。利森亏损的13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巴林银行的老本,所以巴林银行只得破产倒闭;而井口俊英亏损的11亿美元才相当于大和银行资本金的1/7到1/8,所以该行董事长、行长十分有把握地宣布,大和银行的生存绝无问题。但老实讲,如果把大和银行还有着30亿美元坏账等待勾销这一头疼事考虑进去,这两位先生做出上述表示,实在有打肿脸充胖子之嫌。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这一不幸事件的经过。井口俊英持有美国的永久居留证,他在1976年加入大和银行纽约分行之前是一位汽车推销员。入行后,他首先在债券托管部门工作,因此熟悉了证券清算的复杂操作过程。由于工作踏实出色,他很快得到

日本企业年金规章制度发展的现状分析

日本企业年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发 企业年金又称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指导下,依照自身经营状况和进展需要而建立的,旨在使职工在退休之后的一定时期内能按年度或月度获得一定数额养老 金的退休收入保障制度。与差不多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企业年金属于政府鼓舞的非盈利性的自愿的企业行为。国际上一般将企业年金视为职员福利打算的一部分,作为一种人力资源治理的制度安排,企业年金在各国的建立和进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呈现不同的形式和特色,本文将对世界上较为典型的日本企业年金制度进行分析。 一、日本企业年金制度的概况与运作模式 日本的退休养老制度要紧依照1959年制定的《国民年金法》施行,从1961年4月开始,日本所有个体经营者(包括农民)以及无业人员都参加了国民年金保险,从而实现了“国民皆年金”。日本的退休养老制度要紧由三大支柱构建而成,一是公共年金制度;二是企业补充年金制度;三是个人储蓄养老金制度。

企业年金由各企业自主设立,属于企业福利的范畴,目的是供职工退休职后作为养老之用。日本退休养老制度的成功专门大程度上得益于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制度的有力支持。从表1能够看出,日本企业年金的进展程度在发达国家之中处于中上水平,在日本国人口老年龄化趋势日渐严峻的情况下,企业年金制度的导入和大力进展在专门大程度上缓解了公共养老保障基础年金的财政压力。 (一)日本企业年金的要紧类不 日本的企业年金要紧有三类:(1)厚生年金基金。厚生年金基金于1966年开始实施,以500人以上的大企业为对象,是依照劳资双方协商建立,由劳资代表治理,财源由政府免除本该缴

付政府的厚生年金保险费的一部分加上劳资双方出资构成,到1991年底,厚生年金基金总数达到1593个,参加人数约1072万人,不仅适应了老人生活的多种需要,而且补充了公共年金制度;(2)适格退职年金。适格退职年金于1962年导入企业制度,多为一般的中小企业实行,其资金的运用必须托付信托银行或社会保险公司进行。(3)煤炭矿业年金基金。煤炭矿业年金基金成立于.1967年,是为了稳定煤矿业工人就业而设立的特不年金制度。该基金向55岁以上的煤矿业退休职工发放年金,或在其死亡时支付一次性抚恤金,其费用向会员征收,按上一年的煤炭产量由雇主缴纳,到1992年3月末,共有会员11个,被保险人数1812人。 厚生年金基金和适格退职年金是日本企业年金的要紧形式。二者的要紧区不是:厚生年金基金代管着一部分厚生年金(公共年金)的积存金,因而在税制上有较多的优惠;而适格退职年金由于没有代管的部分,故必须交纳1%的法人税和 0.173-0.207%的地点居民税,且操作比较简单,运用比较灵活。二者的相同之处是厚生年金基金和适格退职年金都享受一定的

全球著名物流公司

全球著名物流公司 美国 UPS公司(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裹递送公司 联邦快递公司(FedEx):全球最具规模的快递运输公司 美国邮政总局:一家独立的美国政府代理机构 美国英格雷姆麦克罗公司(IngramMicro):全球最大的技术产品和供应链服务供应商美国罗宾逊全球物流有限公司(CHRobinson):北美最火的第三方后勤物流公司之一美国伯灵顿北方圣太菲铁路运输公司(BNSF):公认为世界最大的铁路多式联运承运公司 美国莱德物流公司(Ryder):美国最大的供应链物流公司之一 美国CSX运输公司:全球唯一的集铁路、集装箱运输和后勤服务于一体的排名第一的集团 美国伯灵顿全球货运物流有限公司(BaxGlobal):美国最大的大件货物物流公司 美国智傲物流有限公司Geologistics):中东最大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PWC物流 美国YellowRoadway运输公司:目前全球最大的货车运输物流公司 美国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是现今全美国最大的铁路网络之一 美国潘世奇物流公司(Penske):世界领先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美国施奈德物流公司(Schneider):全美最大的专业货车运输公司 美国沃纳企业公司:北美四大运输物流公司之一 美国Sirva物流公司:一家全球行的搬运公司 美国康捷国际物流公司:一家全球性的物流(logistics)和货代公司 美国普洛斯集团(ProLogis):工业物流老大、世界领先的物流配送设施和服务的投资开发商、最先建立了全球化物流配送设施网络 德国 德国敦豪快递服务公司(DHL)全球快递、洲际运输和航空货运的领导者,也是全球第一的海运和合同物流提供商 德国邮政集团:集团包括DHL、德国邮政、邮政银行三大著名品牌,它是欧洲地区领先的物流公司,是UPS在欧洲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德国联邦铁路公司(DB):德国最大的铁路运输公司 德国超捷物流有限公司:德国一流的食品专业物流运输企业 德国赫伯罗特公司:世界前五大船公司之一,致力于全球化的集装箱服 德国飞格国际通运股份有限公司:欧洲最大的专业物流服务公司之一,是欧洲物流领域的优秀代表 德国汉莎货运航空公司:全球最大的货运航空公司之一 全球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Schenker\辛克物流):世界首屈一指的综合性物流服务供应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