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

1.铅笔淡彩画可以先用画好底稿,再涂上轻淡的或

色,干后再用加工,也可以先涂上或

色,再用添画加工。

2. 构图稳定,构图严谨,构图流动,

显得热闹丰盈。

3.水墨画墨色变化可以分为、、、、

③,④,⑤。

4.古老的傩戏是、、和的结合体,

是面具艺术的瑰宝。

5.在视觉刺激中,最直接地影响人的情绪,让人兴奋,让人沉静。把性格转换为和,是最直接的事。表示果断,显示出温和,象征着热烈。

6.人物头部比例关系可以概括为,全身比例可以概括为

7. 是最古老的船。时期,我国已经能够造出漂亮的木船,到了,造船业走向成熟,

我国的造船业走在世界前列,,发展到了顶峰。郑和下西洋所用的帆船,长约米,宽约米,我国自行制造的邮轮,长约米,宽约米,相当于的面积,高约米,相当于的高度。

美术知识点五年级上

五年级上册美术(浙美版)知识点 一、填空: 1、老街历史沧桑,街上保留着许多(传统风俗),还有许多即将淡出人们视野的(老行当),这些都是独特的(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写照。 2、(中国传统门饰)是民居建筑中装饰艺术最为精美的,丰富多彩的(门雕)、实用美观的(门拔)、色彩艳丽的(门神)、威严庄重的(门当)等,在作为门饰艺术的同时也被人们赋予了(祈求家庭幸福、平安)的期望。 3、门饰的雕刻,北方以(彩绘木雕)较多,南方则是(浮雕、镂空雕)为主。 4、适合纹样的外形与(里面的纹样)匹配,纹样绘制时要注意色彩的(对比)与(协调)。 5、适合纹样的骨式有(对称式)(离心式)(向心式)(均衡式)(旋转式)。 6、装饰画一般构图比较(自由)、(饱满),以达到强烈的效果。 7、(斯韦思林)杯与(考比伦)杯是以捐赠人的名字命名的,是(世界乒乓球竞标赛男、女团体赛)最高奖项,我国曾多次获得。 8、安塞腰鼓为(陕西)省的一种民间舞蹈,动作(豪迈奔放),场面(气势宏大和热烈),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三兔飞天澡井》三兔共用三只耳朵,转动方向与周围飞天一致,使画面充满(强烈的动感)。 10、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和(榆林洞)四个石窟,其中最大的是(莫高窟)。它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 11、指墨画的用指方法有(点)、(擦)、(勾)、(压)等。 12、谣和童话,将(文学之美)、(韵律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 13、类似色在同一环境搭配时,产生(柔和、悦目)的感觉,对比色则产生(强烈而耀眼)的感觉。 14、用色彩的(冷暖变化)、(笔触变化)、(明度变化)(块面变化)等可以表现音乐中或激昂或舒缓的节奏变化,以及(欢快)、(优美)、(低沉)、(伤感)等不同的情感变化。 二、名词解释: 1、适合纹样:适合纹样是指将一种纹样适当地组织在某一特定的形状或空间中具有装饰效果的纹样。 2、飞天:飞天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佛教艺术形象。因为他们能歌善舞,全身又充满香气,故又称“香音神”。 3、泼墨画:泼墨山水画时将直接调好的墨汁或彩墨泼洒在纸上,然后根据形成的自然外形添加山体配景,具有墨色淋漓、气韵生动的独特水墨风格。 4、类似色与对比色:色轮里相邻的色彩为类似色,相对的色彩为对比色。 三、简答题: 1、惠山泥人的特征: 惠山泥人造型形神兼备,缩短了身体的比例,突出了主要部位。外轮廓线柔和弯曲,尽量形成一个园团,构成了惠山泥人在造型上的鲜明个性,并以明艳的色彩、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受到人们的喜爱。 2、西湖十景内容: 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平湖秋色、苏堤春晓、双峰插云、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映月、曲院风荷 四、连线题 1、《步辇图》中国画(唐代)阎立本 2、《捣练图》中国画(唐代)张萱 3、《照夜白图》中国画(唐代)韩幹 4、《溪山行旅图》中国画(宋代)范宽 5、《观瀑图》中国画(宋代)夏珪 6、《瑞鹤图》中国画(宋代)赵佶 7、《富春山居图》中国画(宋代)黄公望 8、《写生珍禽图》中国画(五代)黄筌 9、《昭陵六骏》雕塑(唐代) 10、《屈子行吟图》版画(明代)陈洪绶 11、《墨葡萄图》中国画(明代)徐渭 12、《乐园之梦》装饰画(现代)丁绍光 13、《刘海戏金蟾》泥塑(现代)佚名 14、《仇娃参军》雕塑(现代)杨奇瑞 15、《睡猫图轴》中国画(现代)潘天寿 16、《指墨柳塘双鸭》中国画(清代)高其佩 17、《金陵八家山水册》中国画(清代)龚贤 18、《水乡周庄》中国画吴冠中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 1、中国传统门饰有门雕、门钹、门神、门当、门簪等。 2、中国传统门饰是民居建筑中装饰艺术最为精美,装饰手法繁多,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适合纹样是指将一种纹样适当地组织在一特定的形状(如三角形、圆形、菱形、方形、多边形等)或空间中具有装饰效果的纹样。 4、适合纹样的外形与里面的纹样要匹配,纹样绘制时要注意色彩的对比与协调。 5、装饰画是一种集装饰功能与美学欣赏于一体的艺术品。 6、装饰画可分为印刷品装饰画、实物装饰画、手绘作品装饰画。 7、装饰画题材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可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要。 8、民族纹样美在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 9、安塞腰鼓为陕西省的一种民间鼓舞动作豪迈奔放,场面气势宏大而热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0、飞天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佛教艺术形象。因为他们能歌善舞,全身又充满香气,故友称“香音神”。 11、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和榆林窟四个石窟。 12、敦煌飞天造型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 13、现保存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共有492个,飞天4000余身,45000平米的壁画。

14、西湖十景包括: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平湖秋月、苏缇春晓、双峰插云、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映月、曲院风荷。 15、童谣和童话,将文学之美、韵律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 16、色轮里相邻的色彩为类似色,相对的色彩为对比色。 17、类似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搭配时,产生柔和、悦目的感觉; 18、对比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搭配时,则会产生强烈而耀眼的色彩感觉。 19用色彩的冷暖变化、笔触变化、明度变化、块面变化等可以表现音乐中或激昂或舒缓的节奏变化,以及欢快、优美、低沉、伤感等不同的情感变化。 步辇图(中国画)唐代阎立本 《步辇图》是讲述历史事件的人物画。描写了乘坐步辇的唐太宗接见前来长安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王松赞干布的使者禄东赞的场景。作品对人物的特征和心理的刻画细致、准确。

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水墨人物画》word教案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图1 古代壁画中的人物画图2武侠影片中的人物造型 学生观察,发现共同点,教师小结。 (三)访问艺术家——梁楷(笔墨大不同) 1. PPT课件:出示图1、图 2. 3. 设置问题: ( ( 教师小结:同一个画家,表现不同的人物个性, 用不同笔墨。 图1泼墨仙人图图2太白行吟图 三、示范环节 (一)小练笔 1. PPT课件出示:各类人像摄影局部。(如:发型、五官、服装、手部等等) 2. PPT课件出示问题:你能用哪些来“笔墨”表现这些人物?(或者人物的哪些部位)? 3. 学生尝试练笔,自主选择图片中的部分,尝试用笔墨技法表现。教师巡视。

注意:教师在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练笔作业,对于典型作业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提问。 4. 教师提问:你有小困难吗?你有小妙招吗? 注意:教师根据练笔反馈生成的问题。适当展示问题作业,让同学们谈一谈,说一说。有其他的笔墨效果,也可以一一展示。以加深笔墨的体会,为后续学习服务。 (二)教师示范 1. PPT课件:出示各类人像摄影完整照片,学生观察。 2. 教师提问:(1)哪幅照片最吸引你? (2)希望老师示范哪个部分? 3. 教师示范:局部的表现技法。(如:脸部刻画、染色小窍门等) 注意:教师示范亦可以针对学生练笔中出现困难较多的部分来示范。 4. 教师出示:完整示范作品,学生观察。 5. PPT课件出示:水墨人物画基本过程:勾线、落墨、染色。 注意:教师说明勾线、落墨、染色三步是常规过程,但有时也不必苛求三个过程,可引导学生回忆欣赏时的干擦、没骨作品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可以选择教师本人,或者班级学生的照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外貌、个性等,即所谓的“意在笔先”。教师的示范,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帮助解决教学难点。 四、作业环节 (一)PPT课件出示:梯度作业菜单(作业内容)和作业要求 作业菜单: 1. 水墨人物头像(写生、临摹、资料改画) 2. 水墨人物半身像(写生、临摹、资料改画) 3. 水墨人物全身像(写生、临摹、资料改画) 4. 水墨群像(写生、临摹、资料改画) 注意:作业环节,可以提供学生教材以及学案资料(各种典型人物摄影和西方变形人物画作品等)。在资料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生动有趣的,适合水墨表现的典型作品。 作业要求:水墨的眼光,生动的笔墨 (二)学生作业,教师巡视。并针对生成性问题,有针对性指导。 五、展评总结 (一)展示评价

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复习资料

五年级美术重要知识点 1.莫奈法国“干草垛”系列作品:《清晨》、《日落时的雪景》、《正午》、《夕阳》。他对不同时段的阳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画面中变幻的阳光照耀着乡间的树丛、草垛和大地,呈现出和谐、明丽的不同色彩,令人怦然心动。你可以从中感觉到阳光下泥土与草垛的芬芳。P5 2.第一课《阳光下的世界》小博士:同一物象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有不同的色彩光影变化,冷色调的光线会使物象的色调更冷,暖色调的光线会使物象的色调更暖。P5 3.第二课《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中:《初踏黄金路》李焕民,画面以象征丰收的金黄色为主调,与其作对比的黑、白、红三色突出了欢乐自信的藏族妇女。画面线条饱满有力,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藏族人民喜迎和平解放后第一个丰收年的心情。P7 4.油画《伏尔加河纤夫》列宾(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经过反复推敲之后完成此画,他笔下的纤夫虽然经历了沙皇统治下的深重的苦难,却依然具有坚强的毅力。P8 5.油画《拾穗者》米勒(法国)P8 6. 第三课《童眼看世界》中:油画《错误的镜子》、《宝岛》马格利特(比利时)P11、P27 7. 第四课《多彩的民族纹样》中:单独纹样有繁有简,有大有小,有均齐式也有平衡式,有适合形也有不规则形。P13 8. 第五课《剪出缤纷的生活》中:叠色剪纸的色彩搭配很关键,颜色和明度反差大的搭配就醒目,反差小的搭配则和谐。P14 9.第六课《印出美丽的瓶花》中:套色版画制作方法:1.刻出图形2.厚涂颜色3.印制P17 10.第七课《彩塑动物》制作方法:1.捏2.接3.贴4.压5.戳6.绘P19 11.第八课《民间砖雕》中:陈家祠(建筑) 清代(广东广州),陈家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特点最鲜明的清末民间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P20 12.雕塑步骤:1.塑出大体块;2.表现主要结构;3.雕、压、刻出细部,干透后,可涂上颜色或烧制成陶。P23

2018湘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复习

五年级上册美术复习 一、填空题 第 1 课哆来咪 1.音符、形体、色彩(有秩序的)逐渐变化,就构成了一种有节奏的美好旋律。 2.颜色的(渐变)是因为在颜料中(有序地)加入了不同比例的其他颜料。 3.色彩与形状的渐变能使画面产生(起伏感)、(韵律感)。 4.渐变的形式有(颜色渐变)、(形状渐变)、(方向渐变)、(大小渐变)、(位置渐变)。 5.俄罗斯套娃是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 6. 渐变方法如今已被广泛的运用于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包装设计等领域。 第 2 课家乡的古建筑 1.我国的古建筑多用(砖)、(石)、(木)等材质建造。多以(柱)、(梁)、(枋)、(檩lin)、(斗拱)和(重檐)合理结构,体现出对称、均衡、节奏的美。 2.在用(线描)方式作画时,不同(疏密)的线条组织,能使画面有(黑)、(白)、(灰)的层次。 3. 古建筑指(清朝及以前)的各类建筑,包括城池、桥梁、工事等,一般指年代较久远的亭台楼阁、庙宇祠塔。 第 3 课小记者

1.(新闻图片)反映出真人、真事、真景。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和情感的冲击力。 2.(大场景)变现规模和气势,(特写)能突出和强调主体。 3. 常见的三种拍摄角度:(平拍)、(仰拍)、(俯拍)。 4. (平拍)是指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拍摄。(俯拍)是高于被拍摄者向下拍摄。(仰拍)是指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 5. 可以通过(裁剪)照片,使照片上的主体更加鲜明。 6. (期号)、(编者)、(编制时间)是手抄报必须拥有的内容。 7. (报头)是读者对报纸的第一印象。 8. (新闻图片)和(插图)能丰富文章的主要内容。 9. 装饰字的方法:(单线)、(双钩)、(填字)。 第 4 课搭建框架 1.生活中运用了搭建框架原理的器具:(书架)、(鞋柜)、(画架)等。 2.建筑与家具中常用的一种节点连接工艺,叫(榫卯结构)。它由(榫头)和(卯眼)构成。 3.距今约 7000 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结合完好的榫卯结构遗物。 4.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结构就是(榫卯结构)的典范。 第 5 课深浅变化 1.用笔的轻重、皴线的疏密,决定颜色的(深浅)。(重而密)色就深,(轻而疏)色就浅.

苏教小学美术五上《第5课风景如画二》word教案

五年级美术“风景如画(二)”教案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风景写生”的基础上进行装饰风景画的创作练习,也就是在学生风景写生、体验生活的基础上,以自己写生的风景作品为素材,或结合现有图片进行想像创作,完成一幅夸张、色彩丰富的风景装饰画。在欣赏、创作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得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表现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装饰性风景画与写生画的异同,了解风景装饰画的艺术特征。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以风景写生作品或图片为素材,创作一幅夸张变形的装饰性的风景画。 3、感受装饰画的艺魅力魅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作自信心。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风景画的艺术特征,掌握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点、线、面元素,黑、白、灰层次和夸张的装饰方法创作生动和谐的装饰风景画。 教学准备: 教师:风景写生画,装饰性风景画等。 学生:风景画写生,水彩,水粉颜料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教师出示一组风景写生画作品和装饰性风景作品,让学生欣赏。 让学生说说,哪一幅作品形象更突出,色彩更丰富,画面更富有想象力。 2、揭示课题。 二、讨论比较 1、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欣赏,研究这两种类型的作品在形象、色彩、艺术手法等方面有何不同。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让学生感受到: 在形象上,写生风景画忠实于描绘景物本身的形体结构,装饰风景画不拘泥于原有物象,多采用夸张、比较、变形的手法,强化景物的特征。 在色彩上,写生风景画多依托依照客观景物本身的色彩作画,装饰风景画不受对象本身的色彩限制,色彩多主观、浓烈、想像大胆、参差分明,多以画面色彩的和谐为目的。 在艺术手法上,写生风景画多反映客观现实,装饰风景画多利用点、线、面元素,黑、白、灰层次,强化主观感受。 三、欣赏感受 用学到的装饰风景画知识欣赏部分艺术大师的作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欣赏民间的艺术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格;欣赏以前学生的装饰画作品,增强学生的创作自信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第一课我种的植物 教材分析: 《我种的植物》是本册教材的第1课,属“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人类和植物共同拥有一个地球,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植物。本单元从《我种的植物》开始,沿《蔬菜》、《买菜》、《蔬菜的联想》等一系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逐步展开。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及植物生长的基本常识,也有了一些观察的经历或种植的体验。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把植物主要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最美丽、最丰硕的时期画下来,也可以用连续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是一堂想像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立足生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环境,熟悉了解植物及植物的种植过程。 2、操作目标: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种植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夸张、对比、省略、添加),尝试用不同的画笔纸材,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用艺术再现自己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其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知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学习运用夸张、对比、省

略、添加等表现手法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运用自己熟悉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植物形象,构思创作出创意独特的画面。 课前准备: 教具:学生作品、植物图片若干。 学具: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画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棵树,让学生判断这是一棵大树还是小树?由于没有比较,学生的答案可能有两种,教师此时在树下画一个人,人画得很小,学生会一致回答这是一棵大树。(板书:对比手法。)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表现手法,下面我们还要学习其他几种表现手法来创作《我种的植物》。 板书课题:《我种的植物》。 二、启发谈话: 1、你亲手种过植物吗?谈谈你种植物的经历和发生的趣事。 2、你知道植物的分类吗?你知道哪些植物? 3、你喜欢哪些植物?是因为它的形状,它的色彩,还是其他原因?4、请你讲讲植物生长的几个阶段。

五年级美术知识点复习汇总汇总

小学五年级美术知识点汇总 1、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的运用。 2、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 3、绘画中的色彩美是指(统一)与(变化)中的美。 4、色彩的差别大是(强烈对比)。在色环中相隔150┅┅180度,色彩差别小的(弱对比),在色环中相隔60度以下。 5、美术课可以分成(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6、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可分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7、要画好人物物速写,需要了解(人体的大体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还需要依靠对(形象的记忆和理解)。8、选取恰当的形象或物体作为画面内容叫(取景)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应注意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空间以及线条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结构组织形式) 9、剪彩纸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质朴简洁、内容丰富、富有极强的装饰性)。 其步骤是(起稿、固定画稿、刻钻剪、裱贴)10、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是指(橙、绿、紫)。 11、橙色是由(红)和(黄)组成,绿色是由(黄)和(蓝)组成,紫色是由(红)和(蓝组成的。 12、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色相 是指(色彩的本身面貌),可以通过加(白色)提高明度,加(黑色)降低明度。 13、冷色是指(蓝、绿等给人凉冷感觉的色彩,)暖色是指(红橙等给人温暖感觉的色彩)

14、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15、任何物体都可以用(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四类基本形体去概括。 16、素描的基本调子是(三大面五调子),三大面是指(受光面、背光面、反光面)。五调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 17、美术字可分为(宋体、黑体、变体)三种。黑体美术字外形呈方形或长方形且笔画粗状,笔画粗细基本相等。18、单独纹样是指(与四周无联系的纹样),它是图案的基本单元。左右上下四面相连的纹样称为四方连续纹样。 19、角隅纹样是装饰边角的纹样,可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 20、将一分形进行有秩序的反复排列称为重复具有一种秩序的美感。21、形有秩序的逐渐变化,就叫渐变。 22、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两侧相同就叫做对称,具有一种规则,整齐和稳定的美感。 23、成人的身高为7.5个头长,少年为6个头长。 24、“三庭五眼”是指人物的面部长度平均分成三份称为上庭(从发际到眉间)中庭(从眉间到鼻尖)下庭(从鼻尖到下下巴)25、素描可以分为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 26、以画马见长的画家是(徐悲鸿),以画虾见长的画家是(齐白石),以画竹见长的画家是(郑板桥)。 27、山水画的方法组织山水画的方法有近景有远景,就可以构成不同特色的观察空间,近景可以用匀、皴、点、染的方法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简略勾、皴,也可以用渲染的方法来画。山水画的步骤是先根据酝酿构图,然后再画近景或主要景物。再画远景或陪衬景物,最后用浓墨点苔或有重点地着色和整理。 1、点线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2、常用的设计花卉图案的方法有夸张、变形、添加等。 3、常用的几种剪纸的方法有阴剪、阳剪、综合法。 4、学习染纸时要一看纸怎么折,二看色怎么配,三看用了多少水,四看作品美不美。 5、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变得近大远小。 6、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7、点、线、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苏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 第1课 我栽种的植物 (一)综合分析 绿色的植物是维护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六年级学生已经在自然等其他学科中,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初步掌握了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并已有一些观察的经历和种植的体验,还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言的描述能力。本课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关心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和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以此陶冶学生的心灵情感。 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进入六年级的第一课,此后更应当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理解,并让学生能对事物发展的完整性有初步的把握。如植物主要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最美,最旺盛的时期是怎样的等等。这需要学生有 一定的观察方法和充分的生活体验。 (二)教学目标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及表现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栽种植物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展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色彩变化;表现自己与植物有趣的故事和深爱绿色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课前准备 教具:一株或多株植物、种子、花盆一只、泥土一包、清水一瓶、底盆一只、小铲子一把、塑料纸‘块、录像片(介绍各种植物资料)等。 学具:学生自己喜欢用的画具。 (二)设计方案 方案1 课时:l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株植物、花盆、泥土、清水盆子、小铲子,问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把植物栽入盆中。 请一至两名同学上讲台进行种植,提示其他同学进行观察。 请学生复述栽种过程,评价其栽种方法正确与否。 请大家分别说一说白己喜爱的植物。 教师插放介绍多种植物生长的录像,提示学生注意其形态、色彩特征。 请学生讲一讲植物生长的几个过程。 分小组交流各位同学与植物有趣的故事。每小组推荐一名小记者注意收集故事材料。 布置作、业:每位同学画一幅《我栽种的植物〉 作业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并请小记者介绍了解到的有趣的故事。对画面进行评价。 对作业的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提示优秀作业留在教室展示一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汇总① 1、铅笔淡彩画可以先用铅笔画好底,再涂上清淡的水彩或水粉色,干后再用软铅笔加工。也可以先涂上水彩或水粉色,再用铅笔添画加工。 2、《生态园》(丙烯画)是美国当代画家考拉利的作品。 3、一般绘画构图有三角形构图、井字形构图、S 形构图、满构图,三角形构图稳定,井字形构图严谨,S形构图流动,满构图现得热闹丰盈,斜线构图有主次疏密的变化,主题间相互呼应,给人生动有趣之感。横向的构图一般左右两边不对称。 4、版面设计要考虑内容的主次,图片的聚散;版面整齐的要避免呆板;版面活泼的要防止凌乱;色彩鲜艳的别让人眼花缭乱;色调朴素的别显得暗淡。 5、版面设计:由文字和图画组成。文字:主题、小标题、各版块文章内容。图画:报头、插图、尾花、花边。 6、有人总结出:“站七坐五盘三半”,10岁左右的孩子,身高约5个头长度。 7、水墨山水画的作画步骤:1)勾出形状姿态。2)皴出结构纹理。3)擦出粗糙之感。4)染出色彩、整体感。5)点处苔草和生机。

8、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水墨山水画法:勾、皴、擦、染、点。 9、在装饰画创作时注意点、线、面的元素,黑、白、灰的层次和夸张变形的手法。 10、用简单的线条来描绘对象时,要注意线条的轻重、粗细、虚实变化。 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汇总② 11、彩陶、彩陶人像--新石器时代。青铜方鼎-商代。陶俑—唐代。青铜鬲—西周。陶壶、陶罐--古代美洲。 12、古老的傩戏是历史、民俗、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结合体,傩戏面具是艺术的瑰宝。 13、古老的傩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面具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的藏戏和藏戏面具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4、在视觉刺激中,色彩最直接的影响人的情绪。红色让人兴奋,蓝色让人沉静。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感应。干净利落的折线表示果断,轻松柔软的曲线显示出温和,涌动喷发的色块象征着热烈。 15、独木舟是最古老的船。

苏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试题

六年级美术知识点 2014-1-6 一、填空(25%) 1、我们在画《蔬菜》时,可以选择的几种蔬菜,也可以选的几种蔬菜来画。 2、用线描绘一个物体时,要注意线条的的变化。 3、用水粉色画画时,颜色画得些,表现力就比较。画深的地方时最好不要加,而想把颜色画浅时可以调进。这样画出的水粉画,又有。 4、制作木版画时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种刀痕去表现物体,是木版画特殊的语言。9、仿生学是指(仿照生物的本领而进行的科学创造)。列举几个仿生学的事例。 5、一个身材匀称的人,全身的高度相当于个头的高度,坐着时大约是个头的高度,蹲着约是个头的高度。 6、古老岩画上的人物,用进行装饰性的处理,显得很有现代感。在画人物装饰画时,我们可以利用的方法。 7、,甚至,都有助于表现人物动态。表现人物动态时,注意人体各个的变化。 8、考古学家把人类历史进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和。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萌芽于,在达到顶峰,战国以后,被所取代。是权力的标志. 二、判断10% ()1、铜是人类认识的第一种金属.中国人在6000年前就掌握了冶炼铜的技术,在长期实践中,他们认识到铜中 加锡、铅,可以增加熔点,增加硬度,易于铸造 成器,这种铜锡和铅的合金本来呈金黄色,生锈后才 呈现清绿色,所以叫青铜。 ()2、实物标识有商业、审美价值。实物标识设计时要注意和商店相吻合,有创意,还要注意色彩鲜艳,明 丽。 ()3、中国木版年画富有装饰性,和剪纸很相似,制作步骤是:制版、画稿、印制。彩色木版年画需要制作 多块版子,进行分色套印。 ()4、门神是木版年画的最早表现形式。 ()5、仿生学是指仿照生物的本领而进行的科学创造。

三、连线20% 风景徐悲鸿 《人像》黑克尔 《工人》门采尔 《画画的男孩》保罗·贺加斯《小姑娘》冷冰川 《农民》何家英 《人像》河北武强木板年画《洗头》毕加索 《一家人》齐特曼 《春耕图》克鲁杨 四、以《有趣的课间活动》为题画一幅画。45% 注意色彩搭配和构图

2020年苏教版七年级上美术知识点复习

精品 文档 七年级上册(苏教版) 第一课《中国花鸟画》 1.中国画按表现题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国花鸟画的题材有植物、动物、昆虫等。 2.工笔画《芙蓉锦鸡图》①作者:宋代赵佶 ②绘画内容: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 ③构图、用笔、用色 ④题款:瘦金体 3.工笔画《写生珍禽图 》①作者:黄荃 ②时代:五代 ③绘画特色:精微、逼真 4.黄荃、徐熙是五代时期杰出花鸟画家,世称“皇家富贵”和“徐熙野逸”。 5.工笔画《双喜图》①作者:崔白 ②时代:宋代 ③绘画内容:秋野景物,草树坡石 ④绘画特色:把瞬间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6.“墨分五彩”: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上会有不同的效果,能和其他色彩一样表现出丰富的层次。 7.写意画《墨竹图》①作者:宋代文同 ②内容:竹叶四面张开,生机盎然 ③情感表达:借物抒情,寄托着文人的理想品格 8.写意画《墨葡萄图》①作者:明代徐渭 ②内容:水墨葡萄一枝 ③情感抒发:把葡萄比作明珠,又把明珠比作自己,用充满激情的水墨葡萄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身世 坎坷的感触 9.写意画《游鱼》①作者:清代朱耷 ②题款:八大山人 ③情感表达:墨点无多泪点多 10.写意画《丛竹图》①作者:郑燮(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11.写意画《花卉册》①作者:清代恽寿平 ②绘画特色:没骨法 12.写意画《蟹篓图》作者:齐白石《墨虾》 工笔画《松龄鹤寿图》作者:陈之佛 第二课《熟悉的物品》 1.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2.素描: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3.作品欣赏:①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 ②《瓶花》:西班牙毕加索素描 ③《静物》:法国马蒂斯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完整

教学设计 课题色彩的对比教研类型造型·表现授课(备)教师张静科目美术授课(备)时间年级五年级教学任务分析: 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对比色的概念(在色环上,相距120度到180 度之间的两种颜色称为对比色),能在色环上找到对 比色。 过程方法 运用色彩对比的知识进行表现,并能运用三种合适的 方法(改变面积、改变纯度、用分割线)使色彩对比 和谐。 情感态度观察、欣赏自然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 教学重点感受色彩对比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教学难点色彩之间微妙的变化,以及色彩对比的运用与搭配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导阶段: 1.老师今天和同学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一个字或词,看谁反应最快说出它的反义词。(出示一些大家常见的字或词,例如:冷——热,暴雨——细雨……) 2.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词在大自然中是常见的现象。这些出现在大自然中反差比较大的现象我们称它们为什么现象? 3.出示两张图片,看看谁能看出图片中是什么?(放图片两张:一张是红色的小鱼周围是绿色的小草,一张是猫头鹰灰褐色的与周围环境很类似)为什么第学生游戏 观看大自然的图片 生答:对比现象。 学生第一张与第二 张对比识别。 师生互动,激发 兴趣

一张图片我们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而第二张图片分辨起来要困难些?引出物体与背景间存在色彩对比:色彩中也存在对比,我们称之为色彩对比。(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对比色的概念(在色相环中呈180度的两个颜色为对比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找一找: 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从你们手中的水彩笔中找出你认为对比最强烈的颜色。学生看书,观察色相 环,找出相对的颜色 边说边学,自主 学习 三、思维拓展: 怎样能使对比色和谐呢? 1、改变其中一方色彩面积的大小。 2、改变一方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3、用金、银、黑、白、灰等色线分隔色 块。 学生动手尝试 四、布置作业: 用对比色创作一幅作品。 要求:可以用油画棒、彩笔等绘画,也可以用彩色卡纸剪贴的方式完成。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先构思,再动手创作。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1页精品】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参观和旅行 课时安排:1课时 第1课时(总第1课时)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假期旅游生活的亲身经历,在回忆、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表达、表现和创作欲望。 2、将纷繁的世界、新鲜的印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根据自己的参观和旅游的深刻而独特印象,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方法自由大胆地创作一幅作品。 教学难点: 提醒学生注意自己作品构图方式的趣味性、独特性和合理性,用色彩和线条等手段,充分表达自己想表现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媒体:照片,图片,范画 教学过程: 一、欣赏: 愉快的假期开始了,在假期里同学一定参观到了一些不常见到的事物,去过自己不常去的地方。 二、新授: 1、可以选择铅笔淡彩的方法来表现印象深刻的旅行(参观)的经历。(示范) 2、选择最有趣的。 3、用铅笔打草稿,注意构图。 4、在此基础上,涂上水彩或水粉颜色。 5、待色彩干后,还可以用软的黑铅笔加工。 三、指导学生练习: 1、选择你印象深刻的旅行或参观的经历,可以欣赏自己或他人的照片,相互畅谈独特的旅行或参观经历供创作参考。 2、选择最有趣、最能吸引人的独特场景和内容。 3、在正式创作前,可以多画画小草图以进行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研究。

4 、既可以用单幅画,也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 四、评析学生作品 创意是否精彩、巧妙和独特。 画面是否一目了然。 构图是否为自己的创作目的服务 教学反思:

课题妙用纸盒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总第2课时)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变废为宝、变废为美的材料和机会,只要经过自己的想象力就能创造出奇妙的艺术作品。 教学重难点: 1.对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废旧纸盒进行充分利用,结合纸盒的外形和色彩自由大胆地联想,进行巧妙的构思和创作。 2. 能依物联想并通过合作,运用各类废旧材料和美工工具,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搜集大小、形状、色彩不同的废纸盒以及各种废旧材料备用。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出示图片欣赏 2、欣赏大师作品 3、欣赏学生作品 二、新授: 1.手工操作运用方法:(切、挖、插、接、剪、贴) 2.注意事项: 使用美工刀、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把刀尖对着他人;不使用时,把刀片收进壳里,把剪刀合拢。 3.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 观察纸盒并试着组合、拼接,研究设计纸盒的造型制作大体形, 4.利用组合、拼接、粘贴等方法制作大体形制作细部 5.利用各类小纸盒或其他材料添加细部进行加工 6.采用色彩绘制或彩纸粘贴等方法对作品进行进一步加工。 三、指导学生练习: 搜集大小、形状、色彩不同的废纸盒以及各种废旧材料备用。通过加工、粘贴、拼装做出各种造型。 可以用快干胶、胶带纸等来粘接。 利用纸盒的形状进行联想和创作,还可以适当添加其他一些材料来完善作品。

1-6年级美术知识点(2016年新)

美术知识点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一年级 1.七彩虹的颜色(赤)红、橙、黄、绿、青、蓝、紫。 2.方形给我们安定、对称、庄严的感觉。 3.尖头向上的三角形稳定、坚硬。 4.尖头向下的三角形锐利、危险。 5.水墨画的特性:浓、淡、干、湿、粗、细、虚、实。 6.水墨画的主要工具材料:毛笔、墨汁、宣纸、砚台。 7.泥塑的方法:搓、揉、捏、团、盘等 8.卡通是漫画和动画片。 9、优美、柔和、活泼是圆的感觉。 10、我们的祖先在四五千年前就用圆、三角形和方形装饰陶器、制作玉器和青铜器了。 11、七千年前江南先民就用榫卯结构建筑木屋。 12、彩陶是人类早期文明的象征,彩陶大多数是用泥条盘筑法制成,再用石块或兽皮抛光,并进行涂画装饰,阴干后进行烧制。 二年级(上) 1、用(油画棒)画过的地方,水粉色就涂不上去,这样能产生特殊的效果。 2、向两个反向一字儿排下去,重复又重复,叫(二方连续)。 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4、照相机是根据(眼睛)原理发明的。 5、人眼的瞳孔在光线强时会缩小,光线弱时会变(大),惊恐时会变(小),兴奋时会变大。 6、(老人)满脸是岁月的刻痕,(儿童)像幼芽一样稚嫩。 7、哪些颜色使人感到炎热?(红色、橙色)哪些颜色使人感到凉爽?(蓝色、绿色) 8、(肌理)是指各种物质表面粗细不同的纹理。 9、纸版画是由不同厚度的纸(拼贴)成底子,再滚上(油墨)印制而成的。 10、你见过哪些自然现象?(风、雨)它可以为人类用造福?(水和风能发电、火山灰是肥料) 二年级(下) 1.三原色是红、黄、蓝。 2.三间色是橙、绿、紫。

3.水墨画树,大笔画枝干,小笔调色点叶。粗线细线、浓墨淡墨,一气呵成。 4.活泼、小巧、简洁的是点,千变万化、流动着的是线、占据一大片的是面。 5.邮票是邮费的凭证,1840年在英国首次发行。邮票的画面要选取有意义的内容,注明发行者、发行年代、邮资。 6.标志的图形力求简练并有平面装饰趣味,含有点、线、面的元素和合适的色彩。 7.人们发现和使用玉至少有2万多年的历史,古代玉器珍贵神秘,它们曾是祭祀天地和进行祈祷的神器。玉代表了权利、地位和财富,也是高雅的装饰品。 三年级(上) 1.色彩王国的三间色是(橙)、(绿)、(紫)。 2.画家(修拉),创造了(点彩)的的技法。 3.剪纸有三种基本的方法(阴剪)、(阳剪)、(综合法)。 4.为了装饰美化生活而对自然规律的事物进行主观的夸张变形并设计出的图形叫(图案),(图案)中少不了(点)(线)(面)的元素。 5.(宋代),我国就有了皮影戏艺术,用(驴皮)(牛羊皮)剪制成四肢会动的人物、动物的“演员”。 三年级(下) 1、纯度——色彩纯净的程度。 2、在吹塑纸或kt板上用粗铅笔使劲画上底稿,滚上油墨,再用瓶盖细细磨印,一幅纸版画就印成了。这种方法叫刻线纸版画。 3、事物按一定的规律井然有序地存在叫秩序。 4、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 5、“板鹞”这种大型的风筝起源于宋代,上天后会发出奇妙的音响。 6、左右或上下重复而对应叫做对称。 7、每年的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 8、笔头含水很少叫作渴笔。渴笔在宣纸上擦出又干又毛的效果。 四年级(上)

新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第11册

新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第11册 苏教版六年级第11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我种的植物 教材分析: 《我种的植物》是本册教材的第1课,属“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人类和植物共同拥有一个地球,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植物。本单元从《我种的植物》开始,沿《蔬菜》、《买菜》、《蔬菜的联想》等一系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逐步展开。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及植物生长的基本常识,也有了一些观察的经历或种植的体验。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把植物主要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最美丽、最丰硕的时期画下来,也可以用连续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是一堂想像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立足生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环境,熟悉了解植物及植物的种植过程。 2、操作目标: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种植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夸张、对比、省略、添加),尝试用不同的画笔纸材,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用艺术再现自己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其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知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学习运用夸张、对比、省略、添加等表现手法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运用自己熟悉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植物形象,构思创作出创意独特的画面。 课前准备: 教具:学生作品、植物图片若干。 学具: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画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棵树,让学生判断这是一棵大树还是小树?由于没有比较,学生的答案可能有两种,教师此时在树下画一个人,人画得很小,学生会一致回答这是一棵大树。(板书:对比手法。)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表现手法,下面我们还要学习其他几种表现手法来创作《我种的植物》。 板书课题:《我种的植物》。 二、启发谈话: 1、你亲手种过植物吗?谈谈你种植物的经历和发生的趣事。 2、你知道植物的分类吗?你知道哪些植物?

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冷色调的画和暖色调的画》教案

第十二课:冷色调的画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与前一课和后一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学生在了解了冷暖色一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冷色调带来的特殊感受。并创作以冷色为主的风景画。 冷色调的风景画就是以冷色为主的风景点。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知道了哪些是冷色,哪些是暖色,所以对色调的理解不会太难,但要调出一种色调里丰富的层次变化,会有一点困难,故应在这方面多做一些辅导。 (二)教学目标 ①在充分感受与认识冷色调的基础上创作冷色调风景画。 ②画出冷色调中丰富的层次变化,体验自然的静谧、幽深。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范图、音乐、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学具: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 出示一幅冷色调的范图,请学生谈感受,由此引出课题,揭示色调的概念。 ●教学新授: (1)尝试调色,请学生将看到的冷色调出来。 (2)说说在尝试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颜色,以哪些色为主。 (3)欣赏书本上冷色调的范画。 (4)讨论自己的创作构思。 ●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冷色调的风景画。 三、学习评价建议: ●是否调出了不同的冷色? ●能否用语言来表达对冷色调风景的感受? ●你画的冷色调风景好看吗? 第十三课:暖色调的画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它与前面两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学生在了解了冷暖色和色调的基础上,体会暖色调带来的特殊感受。上一课已画了冷色调的风景画,这节课再来创作暖色调的风景画,会加深对于色彩的理解,也会加深对画面丰富的色彩层次变化的感受。

【K12学习】1-6年级美术知识点(20XX年新)

1-6年级美术知识点(20XX年新) 美术知识点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年级 1.七彩虹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2.方形给我们安定、对称、庄严的感觉。 3.尖头向上的三角形稳定、坚硬。 4.尖头向下的三角形锐利、危险。 5.水墨画的特性:浓、淡、干、湿、粗、细、虚、实。6.水墨画的主要工具材料:毛笔、墨汁、宣纸、砚台。 7.泥塑的方法:搓、揉、捏、团、盘等 8.卡通是漫画和动画片。 9、优美、柔和、活泼是圆的感觉。 10、我们的祖先在四五千年前就用圆、三角形和方形装饰陶器、制作玉器和青铜器了。 11、七千年前江南先民就用榫卯结构建筑木屋。 12、彩陶是人类早期文明的象征,彩陶大多数是用泥条盘筑法制成,再用石块或兽皮抛光,并进行涂画装饰,阴干后进行烧制。 二年级 1、用画过的地方,水粉色就涂不上去,这样能产生特殊的效果。 2、向两个反向一字儿排下去,重复又重复,叫。 3、

是心灵的窗户。 4、照相机是根据原理发明的。 5、人眼的瞳孔在光线强时会缩小,光线弱时会变(大),惊恐时会变(小 ),兴奋时会变大。 6、满脸是岁月的刻痕,像幼芽一样稚嫩。 7、哪些颜色使人感到炎热?哪些颜色使人感到凉爽? 8、是指各种物质表面粗细不同的纹理。 9、纸版画是不同厚度的纸成底子,再滚上印制而成的。 10、你见过哪些自然现象?它可以为人类用造福? 二年级 1.三原色是红、黄、蓝。 2.三间色是橙、绿、紫。 3.水墨画树,大笔画枝干,小笔调色点叶。粗线细线、浓墨淡墨,一气呵成。 4.活泼、小巧、简洁的是点,千变万化、流动着的是线、占据一大片的是面。 5.邮票是邮费的凭证,1840年在英国首次发行。邮票的画面要选取有意义的内容,注明发行者、发行年代、邮资。 6.标志的图形力求简练并有平面装饰趣味,含有点、线、面的元素和合适的色彩。 7.人们发现和使用玉至少有2万多年的历史,古代玉器珍贵神秘,它们曾是祭祀天地和进行祈祷的神器。玉代表了权利、地位和财富,也是高雅的装饰品。 三年级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三百六十行(一)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绘画能力。 2、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把握画面的整体性、情节性。 2、突破手法的局限,运用多种手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分析 1、范画出示,师生共赏 2、小组讨论:画面画了哪些内容? 3、学生个别阐述,揭示新课内容。 二、启发学生想像 1、教师启发谈话。 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可少,既有各自的辛劳,也有各自的骄傲。不同的职业,有不同情趣,也有不同的特征和面貌。你知道哪些职业描述一下你比较熟悉的职业,他们有哪些特征 2、学生想,小组讨论。 3、学生个别阐述。 4、提出要求:你能不能也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画一幅你喜欢的职业呢? 5、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画,总结画法。 (1)小组观察、讨论。 (2)小结 构图要力求突破常规,做到完整、饱满。运用自已熟悉的各种工具表现画面。比如:铅笔、蜡笔、水彩,或综合材料。保持画面的整洁。 三、教师指导水粉、水彩等的综合绘画。 四、学生根据想像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的欣赏 (1)展示完成的作业,师生共赏。 第2课三百六十行(二)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雕刻艺术的情感,以及创造力 2、学习泥工雕刻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泥工雕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三百六十行(二) 二、讲授新课 1、说一说你知道的雕刻

(1)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2、欣赏范作 师:用黏土做出各行各业的职业特征,只有抓住服饰和道具,动作和神情,才能让人一眼认清。 3、欣赏并讨论例图中的各类泥雕作品,研究它们的表现形式,创作特色和不同风格。(1)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师:做泥工时不但要注意捏好人物的五官和手脚,而且要注意道具、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如果是组合人像,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大小、前后相互呼应。 4、学习制作泥雕 用黏土做出你觉得有趣的,某个行业的人,作出他们工作时的情形。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小组进行合作 6、作业评价 第3课纸柱造型 教学目标? 情意领域: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认知领域:观察变化的柱子,了解造型的基本方法。 操作领域:利用学过的方法,(剪、折、刻、卷),尝试做一根富有变化的柱子。 教学重点: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如剪、卷、翻、刻、折等),主动地探求立体造型的表现方式 课前准备 教具:范作、制作图等。? 学具:彩色卡纸、剪刀、刻刀、直尺、胶水等。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1)通过范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纸柱和一个已加工变化的纸柱,要求同学在简单纸柱上依次仿作变化的部分。? ●教学新授: (1)说说变化的柱子范作中都是采用了哪些造型方法。 (2)课上可以先选择确定一个基本的柱形(可以是圆柱、三角柱、四角柱等)。 然后用铅笔在柱面上画些小图案或者是有一定规则的线条,再用剪刀、刻刀去剪刻,并尝试用从前学过的方法(剪、折、刻、卷等)来进行翻转,卷曲某些部位,使其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3)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发明出一些新的制作方法。寻找合作伙伴一起来做个变化的柱子。 (4)问还有新花样吗集思广益,逐步把原来的简单纸柱变成出乎意料的具有“豪华装饰”的纸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