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消毒机理

混凝消毒机理
混凝消毒机理

3.3 生产工艺过程

3.3.1 生产工艺原理

本装置的生产是以鸣矣河水为水源,采用澄清和消毒的常规处理工艺系统。

3.3.1.1 澄清

澄清工艺系统通常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处理对象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然后通过沉淀池进行重力分离。絮凝沉淀池是絮凝和沉淀综合于一体的构筑物,用以进一步降低水的浑浊度。完整而有效的混凝、沉淀和过滤,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水的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等的去除也是相当有效的。

3.3.1.2混凝机理

a)压缩双电层和电性中和作用

天然水中的胶体大多属于负电荷胶体如粘土胶体,粘土胶团里面是胶核,胶团内部滑动面上存在ζ电位,由胶体化学知道,ζ电位愈高,两胶粒间静电斥力愈大,胶粒愈不易相互接触以至凝聚,这种使胶粒保持单个分散状态而不凝聚的现象,称为凝聚稳定性。如果凝聚稳定性破坏,动力稳定性也将随之破坏,小颗粒便凝聚成大颗粒而下沉,因此稳定性的关键是凝聚稳定性;

要使胶体微粒碰撞结合,必须降低或消除排斥作用。对于天然水中粘土等负电荷胶体而言,投入的电解质—混凝剂应能提供大量正离子。由于正离子浓度增加,胶体滑动面上的ζ电位从而降低,当ζ电位降至某一程度而使胶粒间排斥势能小于布朗运动能时,胶体便开始凝聚,这种通过投加电解质压缩扩散层以导致胶粒间相互凝聚的作用称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

当三价铝盐或铁盐投量过多时,水中原来带负电荷的粘土胶体将有可能变成带正电荷的胶体,这是胶核表面吸附了过多正离子的结果,从而使粘土胶体重新稳定。这种吸附作用,绝非单纯静电作用,还存在其它物理化学作用,例如范德华力,共价键或氢键等。由此只要混凝剂投量适当,通过吸附作用,可直接使胶体电荷中和,简称附—电性中和作用。其结果,同样使胶体扩散层厚度减小,ζ电位降低;

b)吸附架桥作用

QB/YFRJ04.15-2007 作为混凝剂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当它的某一链节上的基团吸附某一胶粒后,

→ ←

→ ←

另一链节上的基团可伸展于水中又吸附另一胶粒,于是形成“胶粒—高分子物质—胶粒”的聚集体。高分子物质在这里似乎起了胶粒与胶粒之间互相结合的桥梁作用,故称吸附架桥作用;

c )沉淀物的卷扫作用

当铝盐或铁盐混凝剂投量很多而形成大量聚合度的氢氧化物时,可以吸附卷带水中胶粒进行沉淀分离,这种现象称沉淀物卷扫作用。卷扫作用所需混凝剂投量很大,只有当原水浊度很低而难于处理时,方可考虑采用;

上述几种混凝机理,对不同类型的混凝剂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发挥的程度也不相同。对高分子混凝剂特别是有机高分子混凝剂来说,吸附架桥起决定性作用;对硫酸铝等金属盐混凝剂来说,将同时具有

吸附架桥和电性中和脱稳作用。当投量很多时,还具有卷扫作用。

3.3.1.3 消毒

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可以去除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但消毒则起了保证饮用水或工业用水的细菌学指标的作用。

消毒是消灭水中致病微生物,通常在过滤以后进行。对于以水库水作为水源的预处理,由于库水含藻类较多,可采用二次消毒的方法,一是在配水井之前投加氯气,主要是杀藻灭菌;二是在过滤之后投加氯气,杀灭病原微生物。加氯后经过一定接触时间,水中尚含剩余的游离性余氯量,它可保证在供水过程中继续维持消毒效果,抑制水中残存的病原微生物在管网中再度繁殖。

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法(如加热、紫外线和超声波杀菌)和化学法(如加氯、臭氧和二氧化氯、甲醛)两种,给水处理中最常用的是加氯水消毒法。

当氯溶解在清水中时,下列两个反应几乎瞬时发生:

第一 Cl 2+H 2O HOCl+HCl 第二 HOCl H ++OCl - 其平衡常数 [HOCl]

]][OCl [H Ki --= 式中,温度越高,[HOCl]越低;PH 值越低,[HOCl]越高。

氯消毒原理:主要通过HOCl 起作用。HOCl 为很小的中性分子,只有它才能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通过细菌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当HOCl 分子到达细菌内部时,能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酶是促进葡萄糖吸收和新陈代谢作用的催化剂)而使细菌死

亡。OCl-虽亦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QB/YFRJ04.15-2007

氯,但是带负电,难以接近带负电的细菌表面,杀菌能力比HOCl差得多。生产实践表明,PH值越低则消毒作用越强,温度越高,则消毒作用越弱,证明HOCl是消毒的主要因素。

混凝剂

A、混凝剂一般指无机盐类的,主要是使得被处理对象脱稳、破乳的,常见的如:聚 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 絮凝剂指能加速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最常用的是聚丙烯酰胺。 凝聚剂、助凝剂是絮凝剂的其他称呼,事实上就是指絮凝剂。 B、助凝剂 - 定义助凝剂是用于调节或改善混凝条件,促进凝聚作用所添加的药剂或 为改善絮凝体结构的高分子物质。前者如硫酸、磷酸、石灰、氯气等(可调整pH值);后者如聚丙烯酰胺、活化硅酸(或称活性硅土)、骨胶、海藻酸钠以及各种聚合电解质,可使其与混凝剂结合生成较大、较坚固、密实絮体。助凝剂的密度和重量、促使 沉淀加速;在微凝絮间起粘结架桥作用,使凝絮粗大而有广阔表面,充分发挥吸附卷 带作用以提高澄清效果。在废水的混凝处理中,单独使用混凝剂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时,常使用助凝剂已达到目的。目前应用较广的助凝剂是活化硅酸,是由硅酸钠经活化过 程制得,实质上属于一种阴离子型无机高分子电解质,一般与明矾或亚铁盐合用。 1.矾花不结实,密度不大,不易下沉,这是导致矾花上浮的主要因素。因而可以增加 助凝剂,如活化硅酸或粘士,增强絮凝效果。曾有水厂投加粘土作为助凝剂,增强絮 凝效果,基本上可以解决短时间矾花上浮的现象。 2.有些水厂设计的絮凝池,絮凝时间取的是标准的中间值,即在12min左右。和新手 册相比,絮凝池的絮凝时间稍短,矾花生长的时间不够,当其达到沉淀池时,还有很 多颗粒没有长到沉淀尺度,不易沉降,是矾花上浮的一个原因。但是增加絮凝时间, 如果流量不变,就需增加池容,而这是不大可能的;如果池容不变,则过水流量就需 减少,从而减少了处理水量。 3.矾花进入沉淀池前矾花的密实度不够,在沉淀池中难以下沉。

混凝机理知识讲解

3.2混凝机理 3.2.1 胶体的凝聚机理 凝聚主要是指胶体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的过程。 压缩双电层作用 根据DLVO理论,加入含有高价态正电荷离子的电解质时,高价态正离子通过静电引力进入到胶体颗粒表面,置换出原来的低价正离子,这样双电层仍然保持电中性,但正离子的数量却减少了,也就是双电层的厚度变薄,胶体颗粒滑动面上的ξ电位降低。 当ξ电位降至0时,称为等电状态,此时排斥势垒完全消失。 ξ电位降至某一数值使胶体颗粒总势能曲线上的势垒Emax=0,胶体颗粒即发生聚集作用,此时的ξ电位称为临界电位ξk。 叔采-哈代法则: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反离子,反离子的价数越高,其聚沉效率越高。 聚沉值:在指定情形下使一定量的胶体颗粒聚沉所需的电解质的最低浓度,以mmol/dm3为单位。一般情况下,聚沉值与反离子价数的六次方成反比,即符合:

(3.1) 双电层压缩机理不能解释加入过量高价反离子电解质引起胶体颗粒电性改变符号而重新稳定的现象,也解释不了与胶体颗粒代相同电荷的聚合物或高分子有机物也有好的聚集效果的现象。 吸附—电性中和 胶体颗粒表面吸附异号离子、异号胶体颗粒或带异号电荷的高分子,从而中和了胶体颗粒本身所带部分电荷,减少了胶粒间的静电引力,使胶体颗粒更易于聚沉。 驱动力包括静电引力、氢键、配位键和范德华力等。 可以解释水处理中胶体颗粒的再稳定现象。 吸附架桥作用(Bridging) 分散体系中德胶体颗粒通过吸附有机物或无机高分子物质架桥连接,凝集为大的聚集体而脱稳聚沉。 ①. 长链高分子架桥 ②. 短距离架桥 三种类型: ①. 胶粒与不带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发生架桥,涉及范德华力、氢键、配位键等吸附力。 ②. 胶粒与带异号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发生架桥,除范德华力、氢键、配位键外,还有电中和作用。 ③. 胶粒与带同号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发生架桥,“静电斑”作用 胶体保护示意图 网捕—卷扫作用 投加到水中的铝盐、铁盐等混凝剂水解后形成较大量的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水合金属氧化物沉淀,当这些水合金属氧化物体积收缩沉降时,象筛网一样将水中胶体颗粒和悬浊质颗粒捕获卷扫下来。 网捕—卷扫作用主要是一种机械作用。 3.2.2 絮凝机理

浅谈影响混凝剂投加量的几个因素

浅谈影响药剂投加量的几个因素 据统计,城市净水厂的药剂消耗约占自来水制水成本的20-30%,若在保证供水水质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节药措施,就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厂的经济效益,实现节能降耗。 影响混凝效果(药剂投加量)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包括水温、pH值和碱度、水中杂质性质和浓度、外部水利条件等。以下仅略述几项主要因素。 水温对药耗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冬季低水温对药耗影响较大,通常絮凝体形成缓慢,颗粒细小、松散。原因主要有:一、无机盐混凝剂水解是吸热反应,低温水混凝剂水解困难;二、低温水的粘度大,使水中杂质颗粒的布朗运动强度减弱,碰撞机会减少,不利于胶体脱稳凝聚,同时还影响絮凝体的成长。三、水温低时,胶体颗粒的水化作用增强,妨碍胶体凝聚,还影响胶体颗粒之间的粘附强度。四、水温和水的pH值有关。水温低时,水的pH值提高,相应的混凝最佳pH值也将提高。所以在寒冷地区的冬季,尽管投加大量混凝剂也难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 pH值和碱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pH值是表示水是酸性还是碱性的指标,也就是说明水中H+浓度的指标。原水的pH值直接影响混凝剂的水解反应,即当原水的pH值处于一定范围时,才能保证混凝效果。当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因混凝剂发生水解使水中的H+浓度增加,从而导致水的pH值下降,阻碍了水解的进行。要使pH值保持在最佳范围以内,水中应有足够的碱性物质与H+中和。天然水中均含有一定碱度(通常是HCO3-),可以中和混凝剂水解过程产生的H+,对pH值有缓冲作用。当原水碱度不足或混凝剂投加过量时,水的pH 值将大幅下降,破坏混凝效果。 水中杂质成份的性质和浓度对混凝效果也有影响。天然水中的浊度是因为粘土杂质而引起的,粘土颗粒大小、带电性都会影响混凝效果。一般来说,粒径细小而均一,其混凝效果较差,水中颗粒浓度低,颗粒碰撞机率小,对混凝不利;当浊度很大时,为使水中胶体脱稳,所需药耗将大大增加。当水中存在大量有机物时,能被粘土颗粒吸附,从而改变了原有胶体颗粒的表面特性,使胶体颗粒更加稳定,将严重影响混凝效果,此时必须向水中投加氧化剂,破坏有机物的作用,提高混凝效果。水中溶解性盐类也能影响混凝效果,如天然水中存在大量钙、镁离子时,有利于混凝,而大量的Cl-,则不利于混凝。在汛期,

浅谈水处理的混凝方法与混凝剂(一)

浅谈水处理的混凝方法与混凝剂(一) 论文关键词:水处理混凝硫酸铝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丙烯酰胺论文摘要:在诸多的水处理方法中,混凝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水处理物化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向水中加入混凝剂而使胶体脱稳产生絮凝,从而去除污染物的方法。影响混凝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温度、PH值、水力条件、絮凝剂投加量和性质等,调节好这些因素能达到很高的去除效果。 0引言 在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处理中,有一种很重要的物化处理方法:混凝法。这种水处理方法应用广泛,各种污染指标去除率高。下面对这一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混凝法 1.1混凝法的概念在天然水中和各种废水中,物质在水中存在的形式有三种:离子状态、胶体状态和悬浮状态。一般认为,颗粒粒径小于1nm的为溶解物质,颗粒粒径在1~100nm的为胶体物质,颗粒粒径在100nm~1mm为悬浮物质。其中的悬浮物质是肉眼可见物,可以通过自然沉淀法进行去除;溶解物质在水中是离子状态存在的,可以向水中加入一种药剂使之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然后用自然沉淀法去除掉;而胶体物质由于胶粒具有双电层结构而具有稳定性,不能用自然沉淀法去除,需要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脱稳而互相聚合,增加至能自然沉淀的程度而去除。这种通过向水中加入药剂而使胶体脱稳形成沉淀的方法叫混凝法,所投加的药剂叫混凝剂。 1.2混凝的基本原理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液体介质中的正离子或负离子或极性分子等,使固液两相界面上的电荷呈不平衡分布,在界面两边产生电位差,这就是胶体微粒的双电层结构。形成双电层结构的微粒的整个胶体结构就称为胶团,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胶团中心是带有电荷的固体微粒本身,称为胶核。胶核所带电荷的符号就是胶体所带电荷的符号。胶体微粒之所以能在水中保持稳定性,原因在于胶体粒子之间的静电斥力(胶体常常带有同种电荷而具有斥力)、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及胶粒之间相互吸引的范德华力共同作用。胶体微粒带电越多,其电位就越大,带电荷的胶粒和反离子与周围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越大,水化壳也越厚,越具有稳定性。向水中投加药剂,使胶体失去稳定性而形成微小颗粒,而后这些均匀分散的微小颗粒再进一步形成较大的颗粒,从液体中沉淀下来,这个过程称为凝聚。凝聚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2.1压缩双电层与电荷的中和作用。加入电解质,使固体微粒表面形成的双电层有效厚度减小,从而范德华力占优势而达到彼此吸引形成凝聚;或者加入电不同电荷的固体微粒,使不同电荷的粒子由于静电吸引而彼此吸引,最后达到凝聚。 1.2.2高分子絮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高分子絮凝剂的碳碳单键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旋转的,再加上聚合度较大,即主链较长,在水介质中主链是弯曲的。在主链的各个部位吸附了很多固体颗粒,就象是为固体颗粒架了许多桥梁,让这些固体颗粒相对地聚集起来形成大的颗粒。 1.2.3絮体的网捕作用。有些混凝剂(如铝盐或铁盐)有水中形成高聚合度的多羟基化合物的絮体,在沉淀过程中可以吸附卷带水中胶体颗粒共同沉淀,此过程称为絮凝剂的网捕作用。 2几种常见的混凝剂 常用的混凝剂有无机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生物絮凝剂等。无机絮凝剂主要产品有硫酸铝、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硫酸亚铁和聚合硫酸铁、聚合硅酸铝、聚合硅酸铁、聚合氯化铝铁、聚合硅酸铝铁和聚合硫酸氯化铝等。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以聚丙烯酰胺类产品为代表,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絮凝能力的高分子有机物,主要有蛋白质、黏多糖、纤维素和核酸。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混凝剂。 2.1硫酸铝(AS)无水硫酸铝是无色结晶,易溶于水,常温下硫酸铝以含十八水合物最为稳定。Al2(SO4)3·18H2O是具有光泽的无色颗粒或粉末晶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PH2.2聚合氯化铝(又称碱式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絮凝剂,它的固体呈无色至黄色

整理编辑:絮凝剂、混凝剂、助凝剂的原理和区别

整理编辑:絮凝剂、混凝剂、助凝剂的原理和区别 一、絮凝的定义和絮凝剂的分类 絮凝是聚合物的高分子链在悬浮的颗粒与颗粒之间发生架桥的过程。“架桥”就是聚合物分子上不同链段吸附在不同颗粒上,促进颗粒与颗粒聚集。絮凝剂多数为聚合物,并有特定的电性(离子性)和电荷密度(离子度)。 絮凝剂一般分有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有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明矾、聚合氯化铝、碱式氯化铝、、硫酸铝、氯化钙等;有机絮凝无主要是高分子絮凝剂,目前使用的比较多的是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聚苯乙烯磺酸盐、聚氧化乙烯等。 二、混凝的原理混凝剂的类别 水中悬浮的颗粒在粒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其布朗运动的能量足以阻止重力的作用,而使颗粒不发生沉降。这种悬浮液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状态。而且,悬浮颗粒表面往往带电(常常是负电),颗粒间同种电荷的斥力使颗粒不易合并变大,从而增加了悬浮液的稳定性。 混凝过程就是加入带正电的混凝剂去中和颗粒表面的负电,使颗粒“脱稳”。于是,颗粒间通过碰撞、表面吸附、范德华引力等作用,互相结合变大,以利于从水中分离。 混凝剂是分子量低而阳电荷密度高的水溶性聚合物,多数为液态。它们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无机混凝剂主要是铝、铁盐及其聚合物。常用的铁盐混凝剂是三氯化铁。该种混凝剂适合的pH在6.8~8.4之间,因其水解过程中会产生H+,降低pH,因而一般需投加石灰作为助凝剂。三氯化铁在对污泥的调质中能生成大而重的絮体,使之易于脱水,因而使用较多。 三、助凝剂的作用机理和分类 助凝剂是为了改善或强化混凝过程而投加的一些辅助药剂,其作用原理与具体用途有关,对于藻类过量繁殖的情况,可加入氧化剂进行预氧化提高混凝效果,也可加入有机高分子助凝剂,增加絮体密度,提高混凝沉淀效果;对于低温低浊水处理,由于其黏度大,絮体沉降性能差,造成混凝剂投加量增大,此时加入有机或无机高分子助凝剂增大絮体尺寸、增加絮体密度,提高沉速;对于碱度较低的原水,混凝过程会导致pH下降,不但影响混凝效果,而且会产生酸性水,不利于管网水质稳定,因此需要投加碱进行pH调整;对于有机类色度水,不但混凝剂投加量升高,而且沉降性能恶化,可加入一定量有机高分子助凝剂提高沉降性能,也可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剂破坏有机物对胶体的稳定作用。对于含铁、锰废水,氧化剂可使铁和锰的有机物络合物破坏,有利水中铁、锰和有机物的去除。 助凝剂种类:⒈有机与无机高分子,如活化硅酸、聚丙烯酰胺、骨胶等;⒉pH调节剂如盐酸、硫酸和碱石灰;⒊无机颗粒如黏土、微砂、硅藻土、粉煤灰、细炉渣等惰性物质;⒋氧化剂如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等。助凝剂的作用是调节污泥的pH(如加石灰),或提供形成较大絮体的骨料,改善污泥颗粒的结构,从而增强混凝剂的混凝作用。 在实际运用中由于混凝剂/絮凝剂/助凝剂都是高分子物质,同一产品中大大小小的分子都有,

化学混凝法在废水中的应用

化学混凝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介绍了混凝法的机理、影响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及混凝剂研究新进展, 对其处理城市污水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混凝法; 城市污水; 絮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 我国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而要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根本措施就是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由于我国经济尚不发达, 一方面, 应当重视工艺所具备的技术指标的先进性, 同时必须充分考虑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工程的性质。为了缓解资金不足与环境污染的矛盾, 我们应当不断研究, 采用经济、高效的城市污水处理办法, 当前用得最多的是生物法, 而生物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广、投资费用大、建设周期长, 这对许多城市来说在现阶段不可能实现。混凝法是目前应用得较多的一种经济、简便的水处理技术, 混凝法不仅投入相对较少, 而且处理效果也很好。 1.混凝法的处理机理 化学混凝的机理涉及的因素很多, 如水中杂质的成分和浓度、水温、水的pH 值、碱度, 以及混凝剂的性质和混凝条件等。但归结起来,可以认为主要是三方面的作用: (1)压缩双电层作用水中胶粒能维持稳定的分散悬浮状态, 主要 是由于胶粒的∫电位。如能消除或降低胶粒的∫电位, 就有可能使微 粒碰撞聚结, 失去稳定性。在水中投加电解质———混凝剂可达此目的。 (2) 吸附架桥作用三价铝盐或铁盐以及其他高分子混凝剂溶于 水后, 经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聚合物, 具有线性结构。这类高分 子物质可被胶体微粒所强烈吸附。因其线性长度较大.当它的一端吸 附某一胶粒后, 另一端又吸附另一胶粒, 在相距较远的两胶粒间进行 吸附架桥, 使颗粒逐渐结大, 形成肉眼可见的粗大絮凝体。这种由高分 子物质吸附架桥作用而使微粒相互粘结的过程, 称为絮凝。 (3)网捕作用三价铝盐或铁盐等水解而生成沉淀物。这些沉淀物 在自身沉降过程中, 能集卷、网捕水中的胶体等微粒, 使胶体粘结。 上述三种作用产生的微粒凝结理象———凝聚和絮凝总称为混凝。 2.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混凝剂在自来水厂的用途

混凝剂在自来水厂的用途(转载) 混凝剂在自来水厂的用途 城市自来水厂,常规处理过程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环节,这些环节互相关联,前一环节的效果影响并制约着后续环节的处理效果。据此推断,混凝处理应是这常规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或主要矛盾。城市自来水厂地表水源中的污染物包括:以泥砂为主的憎水性颗粒物,包括胶体和粗分散物质;以腐殖质为主的水溶性天然高分子有机物,包括病原菌和病毒在内的多种微生物。混凝处理的目的就是通过混凝剂的作用,将上述污染物凝聚成高质量的矾花;沉淀的目的是使矾花在重力作用下从水中分离出去;过滤的目的是使未及沉淀的小矾花与滤料颗粒或早先附着在滤料颗粒上的矾花相碰撞,并在絮凝作用下附着其上,并被截留在滤料层内。所以快滤池的作用实质上是混凝过程的继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絮凝作用,称为接触凝聚或接触絮凝。总之,沉淀和过滤的目的仅仅是将在混凝处理中形成的矾花充分、完全地从所处理的水中分离出去而已。消毒处理的效果与混凝处理也有密切的关系,源水中包括病原微生物在内的绝大部分微生物已随同矾花被截留在沉淀和滤池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随同滤过水和微凝絮体流出了滤池。为了将滤过水中包括病毒在内的病原微生物用消毒剂全部杀死,滤过水浊度必须甚低,而这仍有赖于混凝处理效果。由此可见,沉淀、过滤和消毒处理的效果与混凝处理密切相关,并受到混凝处理效果的制约。综上所述,在城市自来水的常规处理中,混凝处理是第一道生产工序,同时也是整个水处理的基础。解决我国自来水水质问题应该从这一基础抓起。只有把混凝处理搞好了,才有可能经济有效地生产出高质量的生活饮用水。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有可能走到弯路上去。要搞好混凝处理,提高混凝处理效果,必须解决好两方面问题:应当选用品质和性能优良的混凝剂;混凝处理工艺应符合客观规律。 自来水厂用混凝剂主要有铝混凝剂和铁混凝剂两种。常用的铝混凝剂有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两种。我国的硫酸铝是用铝矾土或高岭土为原料制成的,生产聚合氯化铝的原料更差,是废铝灰。也有用氢氧化铝为原料制成的,但因其成本高、售价贵,国内很少采用,主要供出口。铝灰是熔炼铝材、铝合金等产生的废渣,其中熔炼铝合金产生的废铝灰含重金属多、毒性大。用铝灰生产聚合氯化铝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工厂非常多,不少城市自来水厂也在生产。由于铝灰来源杂、成分多变,所以制成的混凝剂卫生质量很不稳定,重金属含量往往超标。根据广东省卫生监管部门的检测资料,此类混凝剂的卫生质量合格率低,重金属含量超标率很高,有的超标达数十倍之多。但是,现在采用这种混凝剂的自来水厂甚多。

实验五 混凝剂 聚合硫酸铁对污水的处理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五混凝剂——聚合硫酸铁对污水的处理 一、前言 1、实验目的 ①了解混凝法处理水的原理。 ②掌握实验室模拟废水处理的操作技术与仪器设备的使用。 ③学会通过色度、浊度、COD的测定,评价水质。 2、文献综述与总结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加,要使有限的水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对排放废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和回用日趋迫切。絮凝作为重要的水处理方法或基本的单元操作之一,在水处理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絮凝剂的优劣是絮凝效果及整个水处理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在众多的有机、无机絮凝剂中,聚合硫酸铁(PFS)以其产生的矾花大、絮体密实、沉降快、适用pH值范围广、耗量少、效果好、无毒、价格便宜等优点,倍受水处理界的青睐[1]。 废水的物理处理方法,又称为机械治理法。主要用于分离废水中的悬浮性物质。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效果良好,并且十分经济。一方面可从废水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另一方面也使废水得到了一级治理。常用的物理治理方法有: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过滤法以及蒸发结晶法等。 废水的化学处理方法的主要处理对象是废水中溶解性或胶体性的污染物质。它既可合污染性物质与水分离,也能改变某些污染物质以及有机物等,因此可达到比物理方法更高的净化程度。特别是要从废水中回收有用物质时,或者废水中含有某种有毒、有害且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的物质时,采用化学治理方法最为适宜。然而,化学治理法常需采用化学药剂或材料,因此运行费用一般都比较高,操作与管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等。而且,在化学法的前处理或后处理过程中,通常还需配合使用物理治理方法。其中有一种应用最广泛,既经济又方便的处理方法——混凝法。

混凝剂比较

混凝剂的比较 1.硫酸铝 硫酸铝含有不同数量的结晶水,Al2(SO4)3·18H2O,其中n=6、10、14、16,18和27,常用的是Al2(SO4)3·18H2O 其分子量为666.41,比重1.61,外观为白色,光泽结晶。 硫酸铝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室温时溶解度大致是50%,pH值在2.5以下。沸水中溶解度提高至90%以上。 硫酸铝使用便利,混凝效果较好,不会给处理后的水质带来不良影响。当水温低时硫酸铝水解困难,形成的絮体较松散。 硫酸铝在我国使用最为普遍,大都使用块状或粒状硫酸铝。根据其中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可分为精制和粗制两种。 硫酸铝易溶于水,可干式或湿式投加。湿式投加时一般

采用10—20%的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算)。硫酸铝使用时水的有效pH值范围较窄,约在5.5—8之间,其有效pH值随原水的硬度含量而异:对于软水,pH值在 5.7— 6.6;中等硬度的水为6.6— 7.2;硬度较高的水则为7.2—7.8。在控制硫酸铝剂量时应考虑上述特性。有时加入过量硫酸铝,会使水的pH值降至铝盐混凝有效pH 值以下,既浪费了药剂,又使处理后的水发混。 粗制硫酸铝中有效氧化铝含量基本与精制相同,主要是不溶于水的物质含量高,废渣较多,最好用热水并拌以搅拌,才能完全溶解,因含有游离酸,酸度较高,腐蚀性强,溶解与投加设备应考虑防腐。 2.聚合氯化铝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六十年代,日本在制造与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逐步取代硫酸铝的趋势。我国在1973年曾在成都召开全国新型混凝剂技术经验交流会,会上对聚合氯化铝的产品质量提出了要求,其中要求含氧化铝(Al2O8)10%以上,碱化度为50—80%,不溶物1%以下等。 我国某些地区仍将聚合氯化铝称为碱式氯化铝[A1n(OH)m Cl3n-m],这是由于对它的基本化学式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聚合氯化铝的化学式应表示为 [Al2(OH)n C18-n]m,其中n可取1到5中间的任何整数,m

混凝剂和助凝剂投加

供应信息 供应提供自动混凝剂加药装置,提供原… 当前位置:首页 > 供应信息 > 环保、水处理 > 污水处理设备 > 中和混凝、加药装置 本信息已经过期!可选择以下操作: ·点击查看最新 中和混凝、加药装置 信息 信息 加入慧聪网,开始网上贸易 联系方式 收藏此信息 提供自动混凝剂加药装置,提供原水预处理专业方案和设备 上海科域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遵循严谨科学的计算结果,在原水预处理环节做到经济有效,便接下来的电渗析、反渗透、离子交换等工艺得到最大的保护,保证整体设备长期安全运行。同时在这一环节中也尽量使用全自动无人值班加药工艺,实现整体设备全自动运行。 原水预处理工艺 水的预处理是在水的精制处理之前,预先进行的初步处理,以便在水的经处理时取得良好效果,提高水质。因为自然界的水都有大量杂质,如泥沙、粘土、有机物、微生物、机械杂质等,这些杂质的存在,严重影响精制水的水质与处理效果,因此必须在精处理之前将一些杂质降低或去除,这就需要预处理,有时也称前处理。作用和意义:对水质预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电渗析、反渗透、离子交换等主要处理工艺的技术经济效果和长期安全运行,它是工业水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预处理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氧化、预沉、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消毒等。用这些方法预处理之后,可以使水的悬浮物(浑浊度)、色度、胶体物、有机物、铁、锰、暂时硬度、微生物、挥发性物质、溶解的气体等杂质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的程度。 原水预处理工艺---混凝处理 混凝原理 化学混凝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的微小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大颗的悬浮物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而下沉,可以用沉淀等方法除去。但是,微小粒径的悬浮物和胶体,能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即使静置数十小时以上,也不会自然沉降。这是由于胶体微粒及细微悬浮颗粒具有“稳定性”。1.胶体的稳定性 根据研究,胶体微粒都带有电荷。天然水中的粘土类胶体微粒以及污水中的胶态蛋白质和淀粉微粒等都带有负电荷,其结构示意图见(图8—1)。它的中心称为胶桉。其表面选择性地吸附了一层带有同号电荷的离子,这些离子可以是胶校的组成物直接电离而产生的,也可以是从水中选择吸附H+或OH-离子而造成的。这层离子称为胶体微粒的电位离子,它决定了胶粒电荷的大小和符号。由于电位离子的静电引力,在其周围又吸附了大量的异号离子.形成了所谓“双电层”。这些异号离子,其中紧靠电位离子的部分被牢固地吸引着.当胶核运 供应提供自动混凝剂加药装置,提供原水预处理专业方案和设备 普通会员 访问慧聪网首页 添加收藏| 出口服务 |行业加盟 |买卖通 |搜索推广 |慧聪发发 || 我的商务中心 |邮箱 |帮助 |网站导航 所有行业采购工具页码,1/5 中和混凝、加药装置-供应提供自动混凝剂加药装置,提供原水预处理专业方案...

混凝剂——聚合硫酸铁对污水的处理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化学(师范) 班级12化教五班 课程名称化学综合实验实验项目无机混凝剂的制备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2016 年 3 月25 日实验指导老师晏晓敏老师实验评分 混凝剂——聚合硫酸铁对污水的处理 一、前言 1.实验目的 ①了解混凝法处理水的原理。 ②掌握实验室模拟废水处理的操作技术与仪器设备的使用。 ③学会通过色度、浊度、COD的测定,评价水质。 2.文献综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污水也相应增加,不论生活污水还是工业废水都必须经过处理才能使用或者排放。水处理的方法很多,按处理的原理不同,将处理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四类。但是应用最广泛,既经济又方便的处理方法还是混凝沉淀法。 混凝法就是往水中投入一些药剂(常称混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能相互聚合,长大至能自然沉淀的程度。混凝剂净化废水的原理是其在水中形成网状高分子絮状物,通过吸附、架桥、中和及包埋等作用与水中的污染物物质形成固体物质,从而通过沉淀、过滤去除。絮凝法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是一个重要的处理方法,它可以降低废水的浊度、色度,去除多种高分子物质、有机物、某些重金属毒物(汞、镉、铅)和放射性物质等,还可以去除磷、硫等,此外它能够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混凝法在废水处理中使用得非常广泛,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处理方法,也可以和其他处理方法配合,作为预处理、中间处理或最终处理的处理方法,也可以和其他处理方法配合,作为预处理、中间处理或最终处理。 目前常用的混凝剂按化学组成分为无机盐类和有机高分子类。无机盐类应用最广的是铁系和铝系金属盐,可分为普通铁、铝盐和碱化聚合盐。普通铁盐有三氯化铁、硫酸亚铁等,普通铝盐有硫酸铝、氯化铝。碱化聚合盐包括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 聚合硫酸铁(PFS)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其分子式可表示为[Fe2(OH)n(SO4)3-n/2]m,适宜水温10—50℃,pH=5.0—8.5,但在pH=4.0—11范围内仍能使用。与普通铁铝盐相比,它具有投入量

混凝实验及影响混凝效果的五种因素教学文案

混凝实验及影响混凝效果的五种因素 发布时间:2010-02-09 点击:121 安徽赛科科技环保有限公司水处理药剂部门在做混凝实验中流程分析目的、原理、方法记录分析和总结出影响混凝效果的五种因素。 目的: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了解混凝效果的影响因素;掌握混凝烧杯搅拌实验的方法和一般步骤;通过烧杯实验,学会确定一般水体最佳混凝条件的基本方法,包括投药量,pH和速度梯度。 原理:混凝是通过向水中投加药剂使胶体物质脱稳并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以使其在后续的沉淀过程中分离或在过滤过程中能被截除。混凝是给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工艺过程。天然水中由于含有各种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等杂质,呈现出浊度、色度、臭和味等水质特征。其中胶体物质是形成水中浊度的主要因素。由于胶体物质本身的布朗运动特性以及所具有的电荷特性(ξ电位)在水中可以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即具有稳定性,很难靠重力自然沉降而去除。通过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可使胶体的稳定状态破坏,脱稳之后的胶体颗粒则可借助一定的水力条件通过碰撞而彼此聚集絮凝,形成足以靠重力沉淀的较大的絮体,从而易于从水中分离,所以,混凝是去除水中浊度的主要方法。在给水处理工艺中,向原水投加混凝剂,以破坏水中胶体颗粒的稳定状态,使颗粒易于相互接触而吸附的过程称为凝聚。其对应的工艺过程及设备在工程上称为混合(设备);在一定水力条件下,通过胶粒间以及和其他微粒间的相互碰撞和聚集,从而形成易于从水中分离的物质,称为絮凝。其对应的工艺设备及过程在工程上称为絮凝(设备)。这两个阶段共同构成了水的混凝过程。 混凝机理:水的混凝现象及过程比较复杂,混凝的机理随着所采用的混凝剂品种、水质条件、投加量、胶体颗粒的性质以及介质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电性中和: 电性中和又分为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两种。通过投加电解质压缩扩散层以导致胶粒

混凝浑液面沉速与混凝剂投加量的关系

摘要:探讨了黄河高浊度水混凝沉淀浑液面沉迷与自然沉迷之间的相关性,经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提出了混凝过程中浑液面沉速与自然沉速、含沙量、pam投加量之间的经验公式。运用该经验公式得出的浑液面沉速计算值与实测相对误差在0.43%-12.27%之间。 混凝沉淀是黄河高浊度水处理常用的方法。提高浑液面沉速,节约药剂(pam)的投加量达到多出清水是高浊度水处理的主要目标。然而混凝过程极其复杂,影响浑液面沉速的因素有高浊度水的性质、pam投加量、速度梯度c、搅拌时间t 等。因为高浊度水自然沉淀沉速与原水的性质密切相关。在实际处理一定组成的高浊度水时,可以借助实验得到的经验关系,根据浑液面的自然沉速以及所希望达到的浑液面沉速来确定pam的投加量。本文先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混凝 过程的混合、反应的最佳水力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浑液面沉速与pam投 加量及高浊度自然沉速之间的关系。 1实验方法 1.1自然沉降实验 高浊度水采用郑州上街段黄河泥沙配制而成。试验过程中所有水样水温 15±1℃。用nsy-1光电颗分仪测泥沙粒度,其当量直径dm由下式计算:dm=1/(∑(△pi/di)) 式中di——颗粒粒径,pi——粒径di颗粒占所有颗粒质量百分数。选出dm 相近的几组水样用比重瓶测定其含沙量,以cw(kg/m3)表示。然后用直径62mm,高500mm,有效体积1500ml的自制沉降筒做静置沉降实验,根据沉降曲线求得等速沉降段混液面沉降速度作为自然沉速,以从(mm/s)表示。 试样的含沙量cw,浑液面自然沉速u0,当量直径dm, 1.2加药混凝实验 实验所选的药剂为江苏南天生产的阳离子型pam,阳离子度30%,配制成0.5%溶液。 取1.5l上述配制的水样置于2l的烧杯中,以600r/s的转速搅拌5min,然后投加pam,再调整转速和时间确定混凝的水力条件:笔者通过对搅拌速度。搅拌时间、pam投加量做正交实验得出具有最大浑液面沉速时的最佳的速度梯度与搅拌时间乘积,即(ct)umax为2180,这与崔俊华验证的(ct)umax为1900-2000[1]相

谈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选择方法

谈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选择方法 摘要:针对水厂运行过程中源水水质、水量变化容易引起混凝效果下降的情况,为了及时准确调节混凝剂的投加量,使出水水质达到最优,本文进行了一系列模拟实际水厂运行的混凝实验,考察了不同混凝剂投加量对源水浊度去除率的影响。并以净水厂常规水质实验中混凝实验数据结果、混凝曲线图为参考,提出净水厂生产运行中三种关于混凝剂投加量的选择方法,就如何高效地使用混凝剂,使它既能高效发挥作用,同时寻求允许条件下的最低使用量,达到节支降耗、经济运行目的,作出新的尝试。 关键词:混凝实验参考点去浊率拐点最佳效果点选择法质控点选择法经济点选择法 混凝技术在给水和污水处理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给水处理工程中,凡地表水源的水厂,混凝技术几乎是不可缺少的处理技术之一,混凝过程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后续处理如沉淀过滤的效果[1]。因为混凝剂是混凝技术的核心内容,所以在国家逐步提高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过程中,混凝剂在净水厂制水工艺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如何高效地使用混凝剂,使它既能高效发挥作用,同时又能寻求允许条件下的最低使用量,达到节支降耗、经济运行目的,就成为所有制水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混凝剂最佳投加量是指能够达到、满足既定水质目标要求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由于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较复杂,而且水厂运行过程中水质水量不断的变化,因此要达到混凝剂最佳投加量,能及时调节准确投加是相当困难的。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厂是根据实验室混凝搅拌实验确定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然后进行人工调节,虽然滞后1~3个小时,但因简单易行,还仍然为各水厂采用[2]。本文重点探求一种在该方法下,通过混凝效果比对、借助混凝曲线选择净水剂投量的方法。 1、试验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设备 所需要试验材料及设备包括:(1)六联搅拌机;(2)pH计;(3)光电浊度仪; (4)1000mL烧杯、量筒;(5)1mL、2mL、5mL、50mL移液管;(6)混合器;(7)1%的PAFC(聚合氯化铝铁AL/Fe比为5/1,盐基度72%);(8)实验所需的玻璃仪器等。 本实验水源为黄河下游的引黄水库(济南鹊山水库)水,水质特点是:浊度低、高藻(叶绿素a含量17.1ug/L~36.9ug/L)处理难度大。取样地点为济南泓泉制水鹊华水厂1#源水取样点,时间是2010年7月8日早9:30。

水处理的混凝方法与混凝剂

水处理的混凝方法与混凝剂 发表时间:2009-05-22T09:15:35.26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5月上旬刊供稿作者:张丽娟[导读] 在诸多的水处理方法中,混凝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水处理物化方法。摘要:在诸多的水处理方法中,混凝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水处理物化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向水中加入混凝剂而使胶体脱稳产生絮凝,从而去除污染物的方法。影响混凝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温度、PH值、水力条件、絮凝剂投加量和性质等,调节好这些因素能达到很高的去除效 果。 关键词:水处理混凝硫酸铝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丙烯酰胺0 引言 在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处理中,有一种很重要的物化处理方法:混凝法。这种水处理方法应用广泛,各种污染指标去除率高。下面对这一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 混凝法 1.1 混凝法的概念在天然水中和各种废水中,物质在水中存在的形式有三种:离子状态、胶体状态和悬浮状态。一般认为,颗粒粒径小于1nm的为溶解物质,颗粒粒径在1~100nm的为胶体物质,颗粒粒径在100nm~1mm为悬浮物质。其中的悬浮物质是肉眼可见物,可以通过自然沉淀法进行去除;溶解物质在水中是离子状态存在的,可以向水中加入一种药剂使之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然后用自然沉淀法去除掉;而胶体物质由于胶粒具有双电层结构而具有稳定性,不能用自然沉淀法去除,需要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脱稳而互相聚合,增加至能自然沉淀的程度而去除。这种通过向水中加入药剂而使胶体脱稳形成沉淀的方法叫混凝法,所投加的药剂叫混凝剂。 1.2 混凝的基本原理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液体介质中的正离子或负离子或极性分子等,使固液两相界面上的电荷呈不平衡分布,在界面两边产生电位差,这就是胶体微粒的双电层结构。形成双电层结构的微粒的整个胶体结构就称为胶团,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胶团中心是带有电荷的固体微粒本身,称为胶核。胶核所带电荷的符号就是胶体所带电荷的符号。胶体微粒之所以能在水中保持稳定性,原因在于胶体粒子之间的静电斥力(胶体常常带有同种电荷而具有斥力)、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及胶粒之间相互吸引的范德华力共同作用。胶体微粒带电越多,其电位就越大,带电荷的胶粒和反离子与周围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越大,水化壳也越厚,越具有稳定性。向水中投加药剂,使胶体失去稳定性而形成微小颗粒,而后这些均匀分散的微小颗粒再进一步形成较大的颗粒,从液体中沉淀下来,这个过程称为凝聚。凝聚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 2.1 压缩双电层与电荷的中和作用。加入电解质,使固体微粒表面形成的双电层有效厚度减小,从而范德华力占优势而达到彼此吸引形成凝聚;或者加入电不同电荷的固体微粒,使不同电荷的粒子由于静电吸引而彼此吸引,最后达到凝聚。 1.2.2 高分子絮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高分子絮凝剂的碳碳单键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旋转的,再加上聚合度较大,即主链较长,在水介质中主链是弯曲的。在主链的各个部位吸附了很多固体颗粒,就象是为固体颗粒架了许多桥梁,让这些固体颗粒相对地聚集起来形成大的颗粒。 1.2.3 絮体的网捕作用。有些混凝剂(如铝盐或铁盐)有水中形成高聚合度的多羟基化合物的絮体,在沉淀过程中可以吸附卷带水中胶体颗粒共同沉淀,此过程称为絮凝剂的网捕作用。 2 几种常见的混凝剂常用的混凝剂有无机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生物絮凝剂等。无机絮凝剂主要产品有硫酸铝、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硫酸亚铁和聚合硫酸铁、聚合硅酸铝、聚合硅酸铁、聚合氯化铝铁、聚合硅酸铝铁和聚合硫酸氯化铝等。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以聚丙烯酰胺类产品为代表,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絮凝能力的高分子有机物,主要有蛋白质、黏多糖、纤维素和核酸。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混凝剂。 2.1 硫酸铝(AS)无水硫酸铝是无色结晶,易溶于水,常温下硫酸铝以含十八水合物最为稳定。Al2(SO4)3·18H2O是具有光泽的无色颗粒或粉末晶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PH<=2.5)。工业品为白色或微带灰色的粉末或块状结晶,因可能存在少量的硫酸亚铁而使产品表面发黄。硫酸铝是使用最早的絮凝剂之一。硫酸铝对水中胶体微粒的絮凝过程分为吸附脱稳、沉淀絮凝、吸附沉淀混合区和再稳定四个区域。加入过量的硫酸铝,会形成胶体再稳定而影响絮凝效果。硫酸铝价格便宜,应用较广泛。 2.2 聚合氯化铝(又称碱式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絮凝剂,它的固体呈无色至黄色树脂状,易潮解,溶液为无色至黄褐色透明状液体,聚合氯化铝易溶于水并易发生水解,水解过程中伴随有电化学、凝聚、吸附、沉淀等物理化学现象。聚合氯化铝一般是由铝矿土与酸经过酸溶、水解、缩聚等复杂的过程而制成的。相对于硫酸铝而言,聚合氯化铝混凝效果随温度变化较小,形成絮体的速度较快,絮体颗粒和相对密度都较大,沉淀性能好,投加量较小。聚合氯化铝适宜的PH值范围在5-9之间,过量投加一般不会出现胶体的再稳定现象。长期的实践证明,作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优于硫酸铝,很多净水场的硫酸铝已经逐步被聚合氯化铝所替代。聚合氯化铝水溶液呈弱酸性,PH值在5.5-6.0,对设备的腐蚀性很小。 2.3 聚合硫酸铁(PFS)聚全硫酸铁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形式,液体为红褐色粘稠液,固体为淡黄色或浅灰色的树脂状的颗粒。在产品的储存的使用过程中,聚合硫酸铁对设备基本无腐蚀作用。聚合硫酸铁投药量低,而且基本不用控制液体的PH值。与铝盐相比,聚合硫酸铁絮凝速度更快,形成的矾花大,沉降速度更快;另外,它还具有脱色、除重金属离子、降低水中COD、BOD浓度的作用;但是其出水容易显黄色。 2.4 聚丙烯酰胺(PAM)按离子特殊性分类,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酰胺四种。阳离子酰胺主要用于水处理,阴离子酰胺主要用于造纸、水处理,两性酰胺主要用于污泥脱水处理。聚丙烯酰胺易溶于冷水,分子量对溶解度影响不大,但高分子量的酰胺浓度超过质量分数10%以后,会形成凝胶状态。溶解温度超过50度,PAM发生分子降解而失去助凝作用。因此溶解聚丙烯酰胺时要用45-50度的温水最为适宜。配制聚丙烯酰胺溶液一般配成质量浓度为0.05-2%,阳离子酰胺粘度较小,可配制成浓度较大的溶液,阴离子酰胺粘度较大,可适当配制成浓度较小的溶液。配制溶液时不可浓度过大,否则不容易控制加药量,容易造成加药过量。聚丙烯酰胺的加入量很小,一般加药量在0.1-2ppm。聚丙烯酰胺溶液用于处理废水时,加药后的絮凝效果与搅拌时间与搅拌有关。当已经形成大块絮凝时,就不要再继续搅拌,否则会使已经形成的较大矾花被打碎,变成细小的絮凝体,影响沉降效果。 3 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

水厂混凝剂投加系统

LS-JY一体化药液投加装置 ?概述: LS-JY一体化药液投加装置主要是将药剂浓缩液或粉状药剂 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药液并将其准确投加至加药点的先进的加药 系统。 ?用途: 药液投加装置是是一种具投药、搅拌、输送液体、自动控制 与一体的成套设备,他被广泛应用于电厂的原水、锅炉给水、油 田地面集输脱水处理系统,石油化工各种加药系统和废水处理系统。如投加混凝剂、磷酸盐、氨液、石灰水、水质稳定剂(缓蚀剂)、阻垢剂、液体杀虫剂等。 ?工作结构原理: 加药装置主要由溶液池(箱)、搅拌池(箱)、计量泵、液位计、电控柜、管路、阀门、安全阀、止回阀、压力表、过滤器、底座、扶梯等组成(可根据用户实际要求配置)。 加药装置根据所需药剂浓度,在搅拌箱内配制,经搅拌器搅拌均匀后投入溶液箱、用计量泵(加药泵)向投药点或指定的系 统中输送所配制的溶液。成套加药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安全简单、操作使用简便等特点。该装置还可根据用户不同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配置必要的部件,实现功能适合(如自动远程控制)、经济实用。 ?加药装置选型注意事项: ?用户选用加药装置时,首先根据系统需要投加溶液量来确定选用规格(包括计量泵参数、搅拌箱容 积、溶液箱容积及现场条件),再根据投加情况、确定投加情况,确定投加方式(一般采用“一开一备”的方式); ?根据需要选取加药装置各部件的材质(不锈钢、碳钢、非金属材料)、计量泵型号(隔膜泵、柱塞泵) 或向我公司提供所加药剂的参数(名称、浓度、温度、密度、粘度、腐蚀性等); ?其他对加药装置的特殊要求。 ?安装、操作注意事项: ?检查加药装置的地脚平台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泵出液口有丝扣连接,快速接头、法兰式接头、把 相应的接头接好,连接电源。 ?做好操作前的准备工作,计量泵箱体、减速机机箱内注入适量的和号机械油,以油位水平线为准, 关闭排污阀、管道阀,自动或手动加注药液,接通电源,电控柜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已经接通。 按下搅拌电机按钮,搅拌机开始工作5~15分钟后打开管道阀门,按下半量泵启动按钮,计量泵开始工作。 ?定期检查计量泵进料口是否堵塞,对管线、过滤器定期清洗,以防堵塞。 ?定期检查搅拌装置,查看搅拌轴转动是否灵活,叶轮是否扭曲变形,连轴套是否松动,以免轴扭力 过大,损坏了应及时更换。 ?要定期对安全阀、安力表及各管线阀门旱灾行检查以免发生泄露。使用多泵加药应交替使用。

混凝剂聚合硫酸铁对污水的处理

混凝剂聚合硫酸铁对污水 的处理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化学(师范) 班级 12化教五班 课程名称化学综合实验实验项目无机混凝剂的制备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 2016 年 3 月 25 日 实验指导老师晏晓敏老师实验评分 混凝剂——聚合硫酸铁对污水的处理 一、前言 1.实验目的 ①了解混凝法处理水的原理。 ②掌握实验室模拟废水处理的操作技术与仪器设备的使用。 ③学会通过色度、浊度、COD的测定,评价水质。 2.文献综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污水也相应增加,不论生活污水还是工业废水都必须经过处理才能使用或者排放。水处理的方法很多,按处理的原理不同,将处理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四类。但是应用最广泛,既经济又方便的处理方法还是混凝沉淀法。 混凝法就是往水中投入一些药剂(常称混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能相互聚合,长大至能自然沉淀的程度。混凝剂净化废水的原理是其在水中形成网状高分子絮状物,通过吸附、架桥、中和及包埋等作用与水中的污染物物质形成固体物质,从而通过沉淀、过滤去除。絮凝法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是一个重要的处理方法,它可以降低废水的浊度、色度,去除多种高分子物质、有机物、某些重金属毒物(汞、镉、铅)和放射性物质等,还可以去除磷、硫等,此外它能够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混凝法在废水处理中使用得非常广泛,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处理方法,也可以和其他处理方法配合,作为预处理、中间处理或最终处理的处理方法,也可以和其他处理方法配合,作为预处理、中间处理或最终处理。 目前常用的混凝剂按化学组成分为无机盐类和有机高分子类。无机盐类应用最广的是铁系和铝系金属盐,可分为普通铁、铝盐和碱化聚合盐。普通铁盐有三氯化铁、硫酸亚铁等,普通铝盐有硫酸铝、氯化铝。碱化聚合盐包括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