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5G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5G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5G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一、铁塔视频监控:

通过远程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对各基塔周边3km范围内铁塔及线路走廊进行远程实时在线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监控、5G网络传输、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前端远距离一体化网络云台摄像机,实时采集监控视频,通过安装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提供低压直流电源;监控数据网络传输,利用CPE接入5G网络,然后接入变电站内电力通信数据网设备,与监控中心平台系统联网(原有);监控中心安装一套视频智能分析系统软件,通过原监控平台软件的开放接口,接入实现输电线路智能监控。

二、采集类业务/输变电状态监测:

通过5G网络监控主机可对配电站房温度、湿度、SF6气体、水浸、烟感等运行环境信息监测,实现空调、灯光、排风扇、除湿机等设备控制,实现站房运行环境可观可控。通过摄像头实现对配电房电气设备区域进行全景鸟瞰24小时实时监控的要求,同时当配电房户内有检修作业时,也可对检修作业的现场及人员的行为进行监视。

三、二遥业务和三遥业务:

二遥业务为接收类业务,通过5G网络将业务传输到三明公司主站,用于监视各柱上开关的状态量。

三遥业务为控制类业务,通过5G专网将业务传输到三明公司主站,用于监视和控制环网柜、开闭所、开关站、配电站等10kV站的开关等设备。

电力通信网络对泛在终端接入能力、多样化业务承载能力、差异化安全隔离能力及高效灵活的运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5G的新能力新特性能很好地满足电力通信网的这些新需求。5G网络下的电力通信网络方案如下图所示:

电力终端连接5G终端或内嵌5G通信模块,经无线接入网及传输网接入到5G核心网,再经由核心网接入到电力监管系统。该方案涵盖5G新空口、网络切片以及MEC等多个新特性,具备以下能力和特点,满足智能电网各种不同的业务需求:

端到端超低时延通信,时延<10ms;

电力终端设备对设备通信;

智能电网5G切片为不同电网业务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对控制业务提供强安全隔离服务;

部署在网络边缘的MEC提供网络能力开放、超低时延和用户就近计算资源的服务;

5G公共网络和电力通信专网融合组网方案,适应电网通信的现状和未来需求。

智能电网中的通信技术

浅谈智能电网中的通信技术 智能电网是特高压取得突破后,国网公司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家电网科学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具有重要意义。智能电网的范畴很广,笔者在这里试图介绍下智能电网中可能运用的通信技术。 通信因其传输和感知功能被誉为电网的“神经系统”。在智能电网及其通信技术的见解中,国外各主流厂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际咨询商同时受聘于华东电网公司和安徽电力公司的埃森哲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里就来介绍下她对智能电网中通信技术的理解。 1、第二代互联网 目前的因特网协议是IPV4,它的下一个版本就是IPV6,这个新版协议就是第二代互联网的基础,可实现“产对产”连接,有庞大的地址数量,传输速度更快。如果说IPV4是“人机对话”,那么IPV6可以扩展到任何物间对话,如家用电器、传感器等。这个功能是比较强大的。 2、光纤以太网 以太网是众所周知局域网通信协议标准。以太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和光纤。一般主干通信网络都使用光纤,电力系统也是如此。光纤至少有两大优点是双绞线铜缆暂时不可比拟的。一是通信容量非常大,传输距离远;二是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信号串扰小,传输质量佳。 3、电力宽带

顾名思义实现电力宽带的目标就是用电力线来传输信息,而电力线通信(PLC)。PLC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只要连接到房间内任何的插座上,就可立刻拥有4.5—45Mbps的高速网络接入。PLC利用GMSK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移动全球通的调制方式)和OFDM(正交频分复用)将用户数据进行调制,然后进行传输。目前国网信通下属的中电飞华公司已将电力宽带引入商用,推广到北京的一些小区中。 4、3G及4G无线通讯技术 3G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国内三大运营商的鼎力支持下,3G 移动通信已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他的特点就是速度快、流量大,可以传输视频。无线通信中,OFDM,智能天线,MIMO(多进多出),LTE (长期演进项目)也被视为3G或4G的主流技术或标准。我觉得目前在应急通信上极有可能用上这些高速移动技术。全球排名靠前的国产设备商华为公司在这些技术储备上有一定优势。 5、新型无线网络技术 当今常见的无线网络有移动通信网,无线通信网(WiFi,Wimax)篮球网络, Adhoc网络(无中心自组织的多跳无线网络),还有较新的无线传输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一定数量的传感器节点,通过某种通信协议连接而成的网络体系。 在国内,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对次项技术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并已开始参与一些国际标准的制定。 以上,便是笔者对埃森哲通信技术观点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出,

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广东电网公司肇庆供电局周亚光摘要: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建设强大的智能电网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智能电网就是以稳定的电网框架为基础,以通信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平台,对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方面进行智能控制,实现电力、信息、业务的高度融合。在智能化电网的建设过程中,通信技术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控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通信协议、综合数据网、工业以太网设备 一、智能电网的产生背景; 1、电网规划与建设面临着严峻的用电高峰和电网建设费用的压力,同时规划和建设的合理性的合理性也面临考验。 2、电网的运行方面,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运行单位对电网设备的运行状况需要有更多的了解。 3、资产维护:设备的当前健康状态、设备维修和更换的最佳时机、设备的维修质量电力作业的费用需要得到合理的安排 4、电力营销:需求侧管理服务水平、电费回收率、窃电损失需要及时的掌握。 建设智能电网可应对上述的挑战: A、通过收集电网各种数据,指导电网和设备的投资,使得设备在逼近设备容量或实际能力的情况下运行,充分挖掘设备的潜力。 B、通过电网的实时重构和优化运行方式,使得设备在其实际容量范围内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C、充分利用实时信息,缩短停电时间。 D、加强需求侧管理,提高效益。 E、为合理的电网投资提供决策支撑。 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智能电网进一步扩展了自动化的监视范围,增加了信息的收集和整合以及对业务的分析和优化,实现了电网的智能化。可帮助电网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电网的可靠性和服务水平。 智能电网分五个层面:1、电网数据采集2、数据传输3、信息集成4、分析优化5、信息的展现 (1)、电网数据的实时采集 实时数据是智能化电网的重要支撑,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数据,A电网运行数据,B 设备状态数据C客户计量数据 目前,因为电网公司的数据采集主要关注电网的运行数据上,对另两方面的欠缺,只有增加了这两方面的数据采集,才能使整个电网可视化,为走向智能化作准备。 (2)、数据传输 基于开放标准的数字通信网络保证客户计量和设备状态数据以及电网运行数据的可靠传输。 (3)、在信息集成、分析优化、住处展现三方面,主要集中了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 通过采集和通信网络传送上来的数据为电网的规划设计、运行和资产的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1、电网设计优化 A、通过对用户负荷模式的分析,能够很清楚的确定需要改造的、可能存在过负荷的

2020《智能电网通信协议体系》模拟题

2020《智能电网通信协议体系》模拟题 《智能电网通信协议体系》模拟题一 一、填空题(本题 25 分 , 每空 1分) 1.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形式有五种分别是 _____、 _____、 _____ 、 _____、 _____。 2. 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是 _____、 _____、 _____。 3. 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4. 无线自组网主要特点包括 _____、 _____、 _____等。 5. 常见的规约交互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 _____方式和 _____方式。 6. 配电网的组成包括 _____、 _____、 _____等。 7. 配电网自动化远方终端包括:_____、 _____等。 8. 101协议的服务分为 S1、 S2、 S3分别是 _____、 _____、 _____。 二、选择题(本题 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分) 1. 双向互动服务的主要内容有() 。 A. 信息发布、业务受理、客户交费、接入服务、增值服务 B. 信息提供、业务受理、客户交费、接入服务、增值服务

C. 信息提供、业务受理、客户交费、有序充电、增值服务 D. 信息提供、业务受理、客户交费、接入服务、社区服务 2. 通过哪些设备开展双向互动服务?() 。 A. 智能电能表、智能插座、手机、电脑 B. 智能电能表、智能交互终端、手机、采集器 C. 智能电能表、智能交互终端、手机、电脑 D. 电能表、智能交互终端、手机、电脑 3. 以下不属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采集方式的是() 。 A. 实时采集 B. 自动采集 C.随机召测 D. 主动上报 4. 电动汽车的主要类型有() 。 A. 纯电动汽车、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B.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电池电动汽车 C.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D. 增程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5.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主要包括() 。

中兴通讯智能电网EPON接入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智能电网EPON接入解决方案 1概述 1.1背景 2009年5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并初步披露了其建设时间表,将于2020年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网”。 智能电网就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化电网。涵盖所有电压等级,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有机组成。“统一”是前提,“坚强”是基础,“智能”是关键。 通信支撑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信接入是坚强智能电网通信支撑的关键。由于EPON系统网络拓扑能够与电力配电网环形、链形结构完全吻合,能够节省光纤,能够实现站点到配电终端之间链路的1+1保护功能并且实现50ms保护切换,能够实现单纤双向高带宽业务承载,全程无源,能够完全满足智能电网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要求,因此EPON是通信接入的最佳技术选择。 在接入网光纤化发展过程中,中兴通讯作为最早涉足PON系统产品市场化的固网经营专家,对接入层网络建设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凭借专业的解决方案规划设计能力,在系列化产品支撑基础上推出了全面的FTTx解决方案,实现了语音、数据、视频、CATV、基站等多业务承载。其中,FTTB 和FTTH是当前主流应用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针对智能电网项目,中兴通讯在全面考虑业务多样、安全可靠、灵活组网、管理维护、成本控制等诸多因素前提下,为电力量身打造了基于EPON技术的光纤宽带接入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了PON、DSL、LAN、VoIP、TDM、RS232、RS485等技术的融合,为国家电网目前实施的“配电自动化”和“用电信息采集”等工程提供完善、智能、坚强、先进、专业的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通信网络解决方案

中国智能电网 通信网络解决方案 2010/12/23

目 录 一、 概述 (3) 1.1 电网通信网络 (4) 1.2 中国国情 (5) 1.3 电网通信的瓶颈 (6) 1.4 发展方向 (6) 二、 机遇与解决方案 (7) 2.1 中国电力通信网的的特殊性 (7) 2.2 技术产品的突破口 (9) 2.3 PLC融合通信 (9) 2.4 系列完整解决方案 (10) 2.4.1电力通信网 (11) 2.4.2 配电网 (14) 2.4.3 输变电网 (15) 2.4.4 用电网 (16) 2.4.5网络备份与冗余 (16) 2.4.6 电力混合动力汽车 (17) 2.5 智能电网的标准体系 (17) 三、实施要点 (18) 3.1关于我们 (19) 3.2芯片和核心设备的至高点 (19) 3.3 产品研发布局和计划 (19) 3.4 实施步骤 (20)

一、 概述 世界各国对“智能电网”概念众说纷纭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随着众多国家的投入和参与,国际社会对于智能电网的理解已经逐步趋同。智能电网作为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作为改变地球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领域,已被世界多数国家认可。智能电网的最终目标是引导用户改变用能方式,实现全社会能源结构的彻底改变,其背后酝酿的是一场从依赖化石能源,到强调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的能源革命。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相关概念及其内涵已经明晰,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得到各界的普遍认同。与此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在智能电网六大环节开展的第一批试点工程已经取得初步成果,第二批试点项目正在积极开展,部分环节全面推广试点经验已经蓄势待发,我国智能电网已经完成由理论研究向试点实践转变的巨大跨越,智能电网建设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坚强智能电网将主要围绕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六大环节及通信信息平台进行建设,全面覆盖传统电力系统的所有领域。根据“三步走”的部署,将分三个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分别是:规划试点阶段(2009~2010年)、全面建设阶段(2011~2015年)和引领提升阶段(2016~2020年)。到2020年,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坚强智能电网将基本建成。 国家电网公司根据我国国情,制定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内涵的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目标。目前,各国的智能电网探索已逐渐发展到应用和试点阶段,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智能电网应涵盖电力行业各方面内容,而非其中某一部分。 芯片、通信、基础材料等技术是电网实现智能化的基础和重点,也是保证我国未来智能电网安全可靠的核心产业。随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对相关产业提出了新的技术挑战。对相关产业而言,这是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键装备国产化、产品制备工业化、产业体系系统化的重大机遇,也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难得机遇。 本公司是芯片设计专业公司。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与芯片研发、设计和制造相关的核心技术,包括自主产权的众多专利,包括跟踪国际标准。特别地,我们在智能网、物联网、网络融合方面的研发,居

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

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研究 摘要 先进的通信网络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使电力网更加智能化。反应速度更快的通信设备和先进的技术减少了电网中断电、电压骤降等现象。促进电网智能化、建立新的通信基础设施是智能电网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近几年,智能电网工程一直处于理论阶段,只有少数前瞻性的需求提出,研究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对智能电网通信网并没有一个系统性全面的审查。本文对智能电网的通信网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审查,其中包含通信网构建、不同的通信网技术、QoS技术、优化资产利用率、控制和管理等。 1、引言 电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电网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相比40年前,电压骤降、断电、过载等现象发生频率增高。大多数断电、限电由设备反应迟钝导致。其次,随着人口的增加,现有的设备老化,为新增用户添加设备加大了电力系统的不稳定性。再次,大量碳排放量违背了环保理念。在美国,电力网的碳排放量占碳总排放量的40%。 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利益,必须对现有不稳定、低效率的系统做出改进。改进后的系统必须是可靠的、可扩展的、可管理的、可扩展的、可互操作的、安全的并且符合成本效益。这样的电力基础设施被称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能够利用最低的消耗有最大的产出量。智能电网通信不仅能够实现实时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并且是可互操作的、安全的、面向未来的、具有经济效益的。 与其他电网相比,美国电网更加分散。整个美国电网由多家不同的生产商和经销商组成,而且消费者也可能成为生产商。当消耗者反馈电能时,如何给予消费者合理的经济效益是智能电网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为了满足以上需求,急需建设实用的基础设施。 因此,实现智能电网设备、应用程序、消费者和电网运营商之间的信息沟通很大程度上依赖智能电网专用信息网的设计、开发和部署。通信网是实现智能电网自动化和互操作性的关键。然而,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通信网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大多数组织、企业和研究人员提出了相关的如何把传统通信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基本策略。有关智能电网通信网络化的研究非常多。 智能电网能够实现能源回馈,传回用户实时费用信息、耗电情况、实时需求,降低峰值需求策略,控制电器限电,实现储能机制,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水平。 本文对智能电网通信网技术进行系统全面的分类和认知。文章提到的每个方面都可能会应用于智能电网。 本文剩余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智能电网技术背景;第三部分列出了智能电网中应用的通信网技术并进行分类。第四部分对QoS技术以及优化问题进行阐述,并介绍了智能电网如何控制全网的消息和数据。第五部分提出智能电网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第六部分得出结论。 2.电网和智能电网 2.1 基本电网系统 电网系统有四部分组成:发电厂、变电站、配电站、终端用户。最近电网系统工作如下:首先,是发电部分,利用风能、核能等产生电能;当电能到达用户,为满足用户,电压会进一步降低。最后,家用电器从计量器中得到电能。见图.1 2.2 什么是智能电网 什么是智能电网?不同的人或组织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众所周知,智能电网十分依赖于通信

智能电网辅助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辅助监控系统 2014年7月

目录 一、前言 (4) 1.1概述 (4) 1.2需求分析 (5) 二、系统设计原则 (5) 三、系统解决方案 (9) 3.1系统总体结构图 (9) 3.2变电站监控系统详图 (10) 四、系统组成与实现 (10) 4.1现场监控单元 (11) 4.2信号汇总和传输部分 (11) 4.3区域监控中心(LSC) (11) 五、系统的主要构成 (12) 5.1温湿度监测子系统 (12) 5.2配电(市电)监测子系统 (13) 5.3UPS电池监测子系统 (15) 5.4空调监测子系统 (15) 5.5漏水监测子系统 (15) 5.6防盗报警子系统 (16) 5.7消防报警子系统 (16) 5.8音视频监控子系统 (17) 5.9短信报警子系统 (17) 5.10智能灯光控制子系统 (18) 5.11集中布撤防子系统 (18) 5.12电子地图子系统 (19) 5.13门禁管理子系统 (20) 5.14网络传输子系统 (21) 5.16流媒体转发子系统 (22) 5.17集中存储子系统 (22) 5.18图像控制调度子系统 (24) 六、系统的重要功能 (25) 七、系统特色 (27) 7.1系统具有先进性、开放性 (27) 7.2实施方便快捷 (27) 7.3模块化设计 (28) 7.4综合平台 (28) 7.5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28) 八、变电站站端配置 (28) 8.1视频监控设备配置 (28)

8.2动环检测设备配置 (29) 九、主要设备介绍 (30) 9.1混合式智能电网辅助监控工作站 (30) 9.2温湿度传感器 (33) 9.3三相交流电压传感器 (34) 9.4单相交流电流传感器 (35) 9.5点式水浸传感器 (36) 9.6线式水浸传感器 (37) 9.11分体式门禁控制器 (39) 9.12含键盘读卡器 (40) 9.13电锁 (41) 9.14标清网络半球摄像机 (42) 9.15高清网络半球红外摄像机 (45) 9.16高清网络红外激光球 (47) 9.17半球摄像机 (52) 9.18彩色手动变焦红外一体机 (54) 9.19经济型智能高速球 (56) 9.20红外灵动云台 (59) 9.21智能电网辅助监控综系统 (61)

电力物联网在中国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总结归纳、挑战及解决办法

精心整理电力物联网在中国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挑战及解决方案 The Appliacation、Challenge and Solution of IOTIPS in Chinese Smart Grids 摘要:本文以电力物联网及智能电网的概念、特征为基础,着重介绍了电力物联网在中国智能电网 中的应用、挑战及未来发展的解决方案。 型网络,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电网;电力系统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a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OTIPS and smart grids. IOTIPS 、database and communication and 1 1.1 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顾名思义,电力物联网是指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或分布式识读器,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种种装置,按约定的协议,在电力系统应用中形成智能管理的一种网络。 1.2 电力物联网的特征

务,使用智能检测、控制、通信和自愈技术,有效整合发电方、用户或者同时具有发电和用电特性成员的行为和行动,以期保证电力供应持续、经济、安全。欧盟提出智能电网必须具备:灵活、易接入、可靠、经济等特征。 2.3 中国智能电网的概念及特征 中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电力系统基础建设面临巨大压力;同时地区能源分布和经

川大《智能电网通信协议体系》18春在线作业1

(单选题) 1: 以下不属于配电自动化可采用的通信方式的是()。 A: 光纤专网通信方式 B: 配电线载波通信方式 C: 无线宽带通信方式 D: 无线公网通信方式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交换机不具有下面哪项功能: A: 转发过滤 B: 路由转发 C: 回路避免 D: 地址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以下不属于智能电网建设给信息安全带来的新挑战的是()。 A: 信息系统遭受攻击后危害加大 B: 信息系统管理难度增加 C: 数据安全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D: 信息安全防控难度进一步增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SDH传输网最基本的同步传送模块是STM-1,其信号速率为()kbit/s。 A: 155520 B: 622080 C: 2488320 D: 9953280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是以电压源换流器,可关断器件和脉宽调制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输电技术。A: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B: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C: 柔性输电智能调度技术 D: 输电线路智能化巡检技术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配电网自愈是指()。 A: 系统故障后,自动隔离故障,并自动恢复供电 B: 系统出现不安全状态后,报警并自动隔离不安全因素 C: 以上都是 D: A和B都不是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分布式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 A: 可靠性差 B: 效率低 C: 扩充简单 D: 信息流程长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以下不属于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常采用的网络结构是()。 A: 总线型 B: 环型 C: 星型 D: 放射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下面哪一项可以描述网络拓扑结构? A: 仅仅是网络的物理设计 B: 仅仅是网络的逻辑设计 C: 仅仅是对网络形式上的设计 D: 网络的物理设计和逻辑设计

5G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5G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一、铁塔视频监控: 通过远程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对各基塔周边3km范围内铁塔及线路走廊进行远程实时在线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监控、5G网络传输、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前端远距离一体化网络云台摄像机,实时采集监控视频,通过安装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提供低压直流电源;监控数据网络传输,利用CPE接入5G网络,然后接入变电站内电力通信数据网设备,与监控中心平台系统联网(原有);监控中心安装一套视频智能分析系统软件,通过原监控平台软件的开放接口,接入实现输电线路智能监控。

二、采集类业务/输变电状态监测: 通过5G网络监控主机可对配电站房温度、湿度、SF6气体、水浸、烟感等运行环境信息监测,实现空调、灯光、排风扇、除湿机等设备控制,实现站房运行环境可观可控。通过摄像头实现对配电房电气设备区域进行全景鸟瞰24小时实时监控的要求,同时当配电房户内有检修作业时,也可对检修作业的现场及人员的行为进行监视。 三、二遥业务和三遥业务: 二遥业务为接收类业务,通过5G网络将业务传输到三明公司主站,用于监视各柱上开关的状态量。 三遥业务为控制类业务,通过5G专网将业务传输到三明公司主站,用于监视和控制环网柜、开闭所、开关站、配电站等10kV站的开关等设备。 电力通信网络对泛在终端接入能力、多样化业务承载能力、差异化安全隔离能力及高效灵活的运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5G的新能力新特性能很好地满足电力通信网的这些新需求。5G网络下的电力通信网络方案如下图所示:

电力终端连接5G终端或内嵌5G通信模块,经无线接入网及传输网接入到5G核心网,再经由核心网接入到电力监管系统。该方案涵盖5G新空口、网络切片以及MEC等多个新特性,具备以下能力和特点,满足智能电网各种不同的业务需求: 端到端超低时延通信,时延<10ms; 电力终端设备对设备通信; 智能电网5G切片为不同电网业务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对控制业务提供强安全隔离服务; 部署在网络边缘的MEC提供网络能力开放、超低时延和用户就近计算资源的服务; 5G公共网络和电力通信专网融合组网方案,适应电网通信的现状和未来需求。

关于智能电网攻击与解决方案的分析

关于智能电网攻击与解决方案的分析 摘要——对智能电网基础设施的安全的恶意攻击的威胁不能被忽视.智能电表基础使用者的不断扩展性意味着大量的弱点可以被对手开发并发起恶意攻击。开展了大量的关于辨别各种对智能电表的威胁类型的研究,提出了对抗这些威胁的对抗方法。测量威胁的重要性和如何在智能电网环境实施攻击的相关工作被开展。通过本文,我们对智能电网威胁进行分类,以及如何使攻击发生.尤其是,我们提供5种不同攻击的分类,并且分析多种在著作中被提到的对抗方法。 关键字:解决方案,网络威胁,智能电网安全 一、介绍 智能电网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出现,这个平台为用户提供及时的,有效的,不间断的能源供给。与此同时,通过智能基础设施的支持,用户可以通过接受连续的正确的智能电表传送的使用模式反馈来优化电能使用。延伸的和无处不在的多种包含一个智能电网的装备的存在总是把他可悲对手组织利用来注入恶意攻击的弱点暴露出来。 多类攻击会被实施在智能电网或特定的其中的部件。对抗这些攻击的第一步是辨别并合理的探测。通过本文,我们尝试将多样的攻击及对抗智能电网攻击的方法进行分类。特别的,我们将给予他们各自的受害者服务或设备以及攻击类型进行分类。我们在这片文章罗列了5类智能电网网络攻击和对抗方法: 1.监督控制和数据访问攻击 2.智能表攻击 3.物理网络攻击 4.数据注入和重放攻击 5.基于网络攻击 在表I,提供了受多种智能电网攻击影响的安全性能和攻击实施的网络地点的概况。

文章的剩余部分被如下组织:第二部分提供详细的SG网络安全需求总结。我们在第三部分提供多样SCADA安全威胁和提议的对抗方法的描述。智能特殊电表攻击和对抗方法在第四部分讨论。第五部分我们提供详细的实施在SG的物理层的攻击的分析。数据注入和重放攻击在第六部分讨论。第七部分我们研究并报告网络基础攻击。最后我们提供总结在第八部分。 二、智能电网物理安全需求 智能电网基础建设在网络安全上的需求可以被分为如下几类:网络安全需求,典型网络攻击和解决方案。文献[3]发现信息安全危险的主要源头存在于智能电网的6个弱点:电力站,电力分布式网络,先进测量系统,电动车辆,内部因特网使用者,和电力传播系统操作网络。文献[4]和[5]强调了网络安全弱点和攻击者进入智能电网基础设施的点。 通过国际会议标准和技术,3个重要的智能电网网络安全要求是:实用性,完整性,和机密性。下面是一些典型的可能对SG操作有不利影响的网络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其中,目的是通过组织SG设备之间的传输从而减少SG的实用性。基于攻击的恶意软件可能直接或非直接损坏SG的实用性,完整性,和机密性.辨别哄骗攻击允许对手模仿授权的SG用户。中间人,信息重放,和网络哄骗是辨别哄骗攻击的例子.密码偷窃攻击是针对数据机密性。这种攻击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密码猜测,社会工程,字典攻击和密码嗅探.偷听攻击通过嗅探在局域网的IP包或窃听家庭领域网络的无线传播来影响智能电网沟通信道的数据的机密性.入侵出现在非法用户访问网络系统并获取不被希望的临街的后端服务接入。边信道攻击旨在检索加密密钥。功率分析攻击,电磁分析攻击,和时间攻击都是

智能电网中电力通信的作用

智能电网中电力通信的作用 摘要:电力通信以及智能电网的大范围普及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我国传统电力系统在建设期间的安全性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统一管理。智能电网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便捷条件。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通信作用 本文以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为题,阐述电力通信系统和智能电网系统的概念,并分析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为我国更好的完善智能电网系统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0前言 电力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为了促使电力产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和突破,将多种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投入到电力产业当中并加以使用,最终导致智能电网系统取代了传统的电力系统。而将电力通信应用于智能电网系统可以提高我国电力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完善电力体系的建设。 1电力通信及智能电网的相关内容阐述

(1)电力通信系统。电力通信系统由多种不同结构的子系统共同构成,其中包括发电、变电、送电等等。电力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对多个不同环节不同系统进行宏观调节。电力通信系统在我国大范围的普及应用后不仅推动了电力系统真正意义的一体化发展,同时还能够将我国多个地区的电力系统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归纳。电力通信系统的出现为我国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一系列保障性服务。电力通信系统的产生对于我国电力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2)智能电网系统。智能电网系统是建立在集成化、高速双向通信网络基础上,借助先进的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以及设备技术等来保障电网实现高效、经济平稳的运行。智能电网系统与电力通信系统相同,具有多种结构,其中包括发电、变电、配电等。智能电网系统能够实现对多个不同电力输送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对整个电力配送环节进行宏观调控。确保能够在电力配送期间及时了解多项电力信息数据,并且在电力配送环节中一旦出现电力故障问题,智能电网系统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所在。根据发现的电力故障问题进行及时故障排除,最大限度保障了社会日常的用电需求。除此之外,智能电网系统的出现还有效改善了电力能源浪费和电力能源不平均分配等多个问题。确保我国不同地区的电力能源输送都能在可控制范围内。智能电网系统的出现虽然为我国电力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趋势,解决了传统电力系统中的诸多难题。但是绝对不能满足于现状,应当针对我国电力产业发展趋势以及用电情况,进一步强化智能电网系统的控制水平。真正意义上实现智能电网系统在我国的大范围普及应用。 2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具体应用

智慧电网整体解决方案 电厂物联网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智慧电网建设整体解决方案V3.0 智慧电网建设整体 解 决 方 案

目录 1总体要求 (1) 1.1系统框架及结构 (1) 1.1.1总体架构 (1) 1.1.2数据流架构 (2) 1.1.3功能结构 (3) 1.1.4硬件结构 (8) 1.2总体技术要求 (9) 1.2.1建设原则 (9) 1.2.2基本要求 (10) 1.2.3全景建模要求 (12) 1.2.4图形绘制要求 (14) 1.2.5通信要求 (15) 1.2.6信息采集要求 (15) 1.2.7横向互联要求 (16) 1.2.8纵向互联要求 (16) 1.2.9在线扩展支持 (16) 1.2.10二次安防要求 (17) 1.3总体技术指标 (18) 1.3.1系统监控规模 (18) 1.3.2系统分析计算规模 (18) 1.3.3数据处理及存储规模 (19) 1.3.4系统年可用率 (19) 2基础资源平台(BRP) (20) 2.1数据库支撑平台(DSP) (20) 2.1.1时序数据库服务 (20) 2.1.2关系数据库服务 (21) 2.1.3实时数据库服务 (23) 2.2软件支撑平台(SSP) (25) 2.2.1平台服务类 (25) 2.2.2运行服务总线类 (61) 2.2.3资源管控类 (73) 2.2.4安全管控类 (81)

2.3硬件支撑平台(HSP) (87) 2.4数据中心 (88) 2.4.1数据采集与交换类 (88) 2.4.2全景数据建模类 (117) 2.4.3数据集成与服务类 (124) 3电网运行控制系统(OCS)【主网部分】 (158) 3.1监视中心 (158) 3.1.1稳态监视类 (158) 3.1.2暂态监视类 (182) 3.1.3环境监视类 (195) 3.1.4在线预警类 (217) 3.1.5节能环保监视类 (225) 3.1.6设备监视类 (235) 3.1.7在线计算类 (257) 3.1.8智能告警类 (303) 3.2控制中心 (306) 3.2.1手动操作类 (306) 3.2.2自动控制类 (319) 4电网运行管理系统(OMS)【主网部分】 (344) 4.1并网管理类 (344) 4.1.1中长期运行方式 (344) 4.1.2调度前期管理 (345) 4.1.3并网审核管理 (347) 4.1.4退役管理 (353) 4.2运行风险管理类 (355) 4.2.1电力安全事故(事件)应急管理 (355) 4.2.2运行风险管控 (356) 4.3运行计划管理类 (359) 4.3.1负荷预测管理 (359) 4.3.2有序用电 (360) 4.3.3断面限额安排 (363) 4.3.4电压无功计划编制 (364) 4.3.5发受电计划编制 (366)

智能电网用户终端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用户终端解决方案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智能电网的用户终端解决方案的可实施架构,目的是实现可以几乎不需要修改现存电力分布网络的情况下,便能与其整合到一起的系统。该系统由2种终端用户现场设备组成:一个称为Power Hub的中央处理单元,以及一个称为Slave的智能开关,终端用户的所有电气设备需与其连接。这种手段能够为很多种基于智能电网应用服务,如使用内建条款限制消费者电能使用,实施预付费计费计划,能源市场交易等。 关键词:Power Hub,智能电网,即插即用,能源市场交易,预付费系统 The architecture for consumer premises solution to smart grid implementation has been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its main purpose is to realize such a system that can integrated with the existing distribution network easily, with minimal modifications. The system has two entities, a processing unit called Power Hub, and an intelligent switcher which named as Slave. The implementation has variou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restricting consumer electricity ever energy market transactions, etc. Keywords:Power Hub, Smart Grid, Plug N Play, Energy Market Transaction, Prepaid Power

关于智能电网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

关于智能电网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24T08:56:13.84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作者:王启佳 [导读] 无线通信技术的引入可以说是电网领域的一次新革命,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这对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脉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的问题变得逐渐严重。所以,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成为了我们每个公民的共同需求。一方面,智能电网作为电力企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产以及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无线通信技术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而且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智能电网;无线通信;技术;应用 1导言 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是主流趋势。现阶段,无线通信技术使用的是分布式电源,运行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会被很多因素干扰。我们都知道,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已经离不开WiFi和4G的广泛应用,这就是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的表现。而电能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以及我们国家的生产力,许多都是要依靠电能来完成,电网系统直接影响我们的社会生产效率。 2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源于Intelligrid的概念,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扩大。一般而言智能电网可定义为:智能电网是一个高水平的全自动的,具有实时监控和精确控制用户和电网节点功能以及完整的数据传输的电力传输网络。基于此,我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还提出了智能电网应具备可靠、经济、清洁、互动性强的特征属性。 首先,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具备绿色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混合利用的调度功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其次,面向智能化动态电价实时测量计费系统;再者能够优化和配置发电设施。结合上述特征,图1为智能电网的系统结构和基本要素。 图1 智能电网系统结构图 智能电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监测电网的运行情况,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事件,避免引发电气故障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智能电网能够高效地利用各类异构设施和资源,能够有效降低输电能量的损耗,从而控制发电的成本,使得电力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供需平衡趋势的发展是现如今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以合适的电力销售价格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的需求。智能电网的一个优势就是,其即便受到物理网络攻击,也不会在大范围内造成断电的事故,因此即便出现局部范围内的断电事故也能够得以及时有效地恢复,且恢复成本极低。而且,从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角度出发,智能电网指在输电、配电等领域采用高效智能的技术手段,有效缓解电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此外,通过推广采用可再生的环保能源,可以改善人类的环境。与此同时,智能电网可以避免用户或者工人出现电网安全事故,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最近几年,我国的科技不断发展,电力通信网络领域已经开始使用光纤和启用无线通信技术,传统的通信技术已经被淘汰,这样就促进了电力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当然,电力网络的良好运行还要依赖于智能电网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目前,我国已经成功研发了风力发电,水力发电以及新能源发电技术。我国政府在电网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电网领域很快进入智能化的新时代。其中,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对于电网的整体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它使得电力系统在信息的传输时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从而使智能电网更加具有实用性。虽然我国电力资源数据网络在不断发展,不过他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细节问题处理不当。现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广泛使用了智能电网以及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可以说智能电网的出现对我国电网领域的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电网细节方面仍然有许多不足出现,比如资源浪费问题。目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绿色可持续能源是人们所提倡和坚持的发展方向。因此,在电网领域也必须时刻牢记科学发展观。(2)高端电力专业人才缺乏。专业人才对于一个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现在我国各大高校对于电力专业人才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对于电力人才的培养观念过于落后,缺乏相对完善的教育理念,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又比较陈旧,教学知识也得不到更新。这就直接影响着整个电网领域的发展。 4智能电网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4.1 GPS定位以及远程控制 无线通信技术的功能十分强大,可以进行GPS定位,实现远程通讯和控制,而且携带很方便。在智能电网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节约成本,而且增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同时,低碳环保,能够促进电业行业可持续发展。在电力行业中,传统的工作方式需要员工

智能电网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一、引言 (2) 1 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DMS)简介 (3) 2 智能电网-配网馈线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特点介绍 (4) 3配网自动化管理系统的通信方式分析 (4) 4北京瑞光在“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建设中的优势: (5) “智能电网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6) 2.1 方案概述: (7) 2.2 基本原则 (8) 2.3 建议方案 (10) 2.3.1 基于SDH网络光纤自愈环的技术方案 (10) 2.3.2 基于工业以太网环和无线以太网网络无缝结合的技术方 (10) 2.3.3 基于IP+TDM光纤链环网技术方 (10) 2.3.4 电源部分设计方案 (10) 2.3.5设备箱结构方案 (10) 一、引言 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各种新电器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使人类社会对电的依赖日益加深。很难想象,没有持续、稳定、高效的电能供应,人类社会将会怎样。随着电力供应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电力用户已不再是电力这一特殊商品的简单使用者,他们是我们供电企业真正的服务对象,是上帝。向他们提供高质量的电量,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郑重承诺,具有法律的效力。 在一些发达国家,电力市场早就初具规模,供电方和用电方对电价和电能

质量都有合同约定,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国家电力公司为规范电力公司的运作,真正体现服务人民的企业宗旨,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对供电可靠性制定了明文规定:一般城市地区为99.96%,使每户平均停电时间不大于3.5 h;重要城市中心区应达99.99%,每户平均停电时间不大于53 min。对照这一标准,我们还有很大差距。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能否建设合理、完整、高效的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DMS)是关键。 1 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DMS)简介 简言之,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包含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设备文件(NDF)、冗余部件管理、检修计划管理、运行规划及优化、运行及控制以及其它管理任务(故障电话管理、人员管理、计费管理等)。其中运行及控制部分功能的自动化由配电自动化系统(DAS)实现,又可具体细分为SCADA系统、电压/无功控制、保护的协调管理及控制、馈线控制、故障处理(故障检测、定位,隔离后故障区供电)、自动抄表和负荷管理等。从这一概念出发,DMS其实涵盖了电力MIS、电力调度、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出线管理、负荷管理、供用电管理等供、配、用电多个环节,是一个包含多学科技术的综合性的大系统。 从国外DMS发展历程来看,主要集中在DA部分,大致经历了自动就地控制(重合器加重合器或重合器加分断器方式)、智能型自动就地控制(分散式微机型自控设备)以及近远程可选控制方式加集中数据库和专家系统(功能逐渐增加完善)三个阶段,而完整DMS的开发在发达国家也是近几年的事。从我国DMS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才起步,由于国家对此相当重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直接应用最新、最合理的技术摸式,如DA系统的选择,国内中心城市一般都直接选择第三阶段的产品,可进入DMS/DA的阶段。但是,由于DMS/DA的开发涉及多学科,如计算机、通信、网络与最新的技术产品,需要高素质的开发、运行、管理人员,加上DMS/DA开发还要和电网一、二次设备和通信设备兼容,投资也相当大。因此,从全国情况来看,发展进度并不快。 配网自动化系统是对配电网上的设备进行远方实时监视、协调及控制的一个集成系统。配网自动化按照系统的纵向结构可以分为配电管理系统、变电站

智能电网解决方案的典型应用

智能电网解决方案的典型应用 一、智能电网整体解决方案 端到端全光、高安全可靠的IP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在安全隔离的前提下提供多业务承载平台,从用户用电、电网输电到电厂产电所有的这些智能业务都离不开信息通信网络的支撑。 二、调度第二平面骨干网络典型应用 1. Challenge 客户的典型需求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调度数据网络(简称SGDnet1.0)分为骨干网和省网两级。骨干网由国调中心负责建设运行管理,于2003年9月投入运行。省网由各省调自行负责建设运行管理,目前已经完成了省骨干数据网络及部分地区网络的建设工作。 国家电网公司调度数据网管辖范围有大量网络设备,绝大部分厂站的业务实现了网络化接入。现有调度数据网络从投运到稳定运行已经近6年,从宏观上看属于单一平面网络,目前存在以下需要升级改造的地方: (1)现有网络中的部分节点部署为单机,需要进行加固; (2)现网部署的设备运行多年,需要提升设备的处理性能; (3)现有网络需要满足后续业务扁平化对网络结构的要求;

(4)未来即将部署的新业务对网络带宽要求较高,现有网络带宽需要提高; (5)现有网络需要部署新业务,满足未来业务发展需要。 2. Solution H3C如何解决? 针对现有在网设备运行多年,在硬件可靠性、软件特性等方面都面临极大的考验,H3C 从电力未来业务模式不断变化的角度分析,不建议在现有的网络上进行完善扩充。因此H3C 以电力未来业务发展运营模式为基础,结合成熟的商用网络通信技术和已经积累的SGDnet1.0部署经验进行全新规划,形成SGDnet1.0/2.0双平面解决方案: 调度双平面解决方案 调度系统双平面,从宏观上看包括上层的主、备调业务系统以及底层的基础技术支撑平台(包括传输系统、时钟同步系统、电源系统和网络平台-SGDnet-E),两个平面从调度安全、可靠和满足未来应急、检修、演习、培训等多层次的要求应当是一种松耦合的关系,由于两个平面非同步建设,因此未来会互为主备,交替滚动发展。 在网络拓扑规划方面,调度第二平面以当前电力传输通道(SDH)规划为基础,借鉴SGDnet1.0的细节规划,同时结合特高压、节能调度及跨区域电力交易等业务的特点综合考虑。国家电网公司调度数据网完善扩充工程由两级网络组成,即国家骨干网和接入网。 调度第二平面通信网络负责整个调度的多种业务数据交换;要求较高的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对设备的可靠性、处理能力、安全、可维护性等要求较高。在调度第二平面核心层节点,采用H3C SR8800万兆核心路由器,它广泛应用于电力、金融、政府等行业网络的骨干位置以及运营商IP城域网核心层、汇聚层。提供超强的路由处理能力、丰富的接口和高品质业务,同时符合扁平化组网趋势的高端路由器要求,提供形式多样的广域网接口,满足丰富的接入方式的需求;提供丰富的端到端业务支撑能力。SR8800采用了创新的四平面分离和三引擎转发体系架构,实现了万兆NP平台和Crossbar无阻塞交换技术完美融合,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