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与头孢菌素

青霉素与头孢菌素
青霉素与头孢菌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配伍,青霉素,头孢菌素

健康网讯:

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其抗菌效力强、毒性低被经常选用。我院在住院处方抽查中发现,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只单用,还两种或多种联合使用,有时还加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甲硝唑等。下面是两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伍使用的9组例子:①青霉素G+氨苄西林钠;②青霉素G+头孢噻肟钠;③青霉素G+头孢曲松;④头孢拉啶+氨苄西林钠;⑤青霉素G+苯唑西林钠;⑤头孢拉啶+苯唑西林钠;⑦头孢噻肟钠+苯唑西林钠;

⑧氨苄西林钠+苯唑西林钠;⑨哌拉西林钠 +苯唑西林钠。各药用量均为单用时的常用量,静脉滴注,qd,用药前多未进行细菌分高培养及药敏试验。

青霉素G、头孢曲松等β-内酰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都具有β-内酰胺环。与该结构相关的是:①抗菌作用机制均为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作用位点相似,为杀菌药。②主要耐药机制与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β-内酰胺环结构相关。某些细菌可复制靶位而获得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性,如肺炎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能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P BPs)的结构或产生一种新的PBPs,后者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降低而产生耐药性肝。

③青霉素G易发生过敏反应,过敏者应禁用半合成青霉素和慎用头孢菌素类。④β-内酰胺类母核能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如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功能障碍、低凝血酶原血症)、肾毒性、肝毒性等。⑤由于侧链改变可对毒性起修饰作用,而增加毒性或降低毒性。

在9组抗生素配伍中,青霉素G与氨苄西林的基本作用及作用机制相似。青霉素G对G +球菌、G+杆菌、G-球菌、放线菌、螺旋体高度敏感,价廉低毒,属窄谱抗生素,仍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流行性脑膜炎、炭疽、气性坏疽、梅毒、鼠咬热、各种厌氧菌感染(脆弱杆菌除外)、钩端螺旋体病以及肺炎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等首选药。合用氨苄西林后,似乎扩大了青霉素G的抗菌谱,加强了对G-杆菌作用。然而据常用抗菌药物对常见致病菌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青霉素G对金葡菌、变形杆菌、沙门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

菌的敏感性大于氨苄西林,氨苄西林对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不敏感,只对表皮葡萄球菌、克雷白菌属的敏感性稍大于青霉素G,但弱于阿米卡里、庆大霉素等氨基苷类很多。我院细菌菌株分离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青霉素G不敏感者对氨等西林也不敏感。因此,对敏感菌群单选青霉素G或氨苄西林更合理。如需合用加强对G-杆菌作用,应选青霉G+庆大霉素或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等氨基苷类抗生素。两类作用方式、作用环节不同的抗生素合用,已被肯定能产生协同作用。青霉素G与头孢噻肟钠或头孢曲松的配伍: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属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谱广,对G-杆菌作用尤为突出,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较稳定。据文献报道,头孢噻肟钠等对常见致病菌的敏感性强于青霉素G,适用范围较广,对某些严重感染有较好作用。头孢拉定+氨苄西林,前者属第一代头孢菌素,是广谱、耐酸、耐酶抗生素,对耐药性金葡菌及多种耐药杆菌有迅速可靠杀菌作用,比氨苄西林强4倍。因此,两者配伍的必要性不大。苯唑西林与青霉素G、头孢拉定、头孢噻肟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分别配伍,可能意在利用苯唑西林对抗β-内酰胺酶,从而加强青霉素G等药物的作用。但苯唑西林虽属耐酶半合成青霉素,然其耐酶是因为结构中6-氨基青霉烷酸的6-氨基侧链上有较大的取代基因,由于空间位置的原因,能阻止其与青霉素酶活性部位的结合,本身不易被青霉素酶水解,它不能抑制青霉素酶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加之头孢菌素类耐酸能力较强,加用苯唑西林达不到要求作用。现今,对抗β-内酰胺酶的药物较多,如律酸、舒巴坦、硫霉素类、诺卡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这些酶抑制药合用,使很多产酶耐药菌株变为敏感菌,如奥洛门汀、舒氨西林等使抗感染治疗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以上配伍属同类配伍,能否相互增强疗效尚需研究。但其合用有剂量加和性,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诱导灭活酶产生,促使耐药菌株增加或竞争同一靶位而产生括抗作用等。临床医师应该是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作适当调整。一般一线药有效时不必用三线药物,抗生素单用有效时不必联用其他抗生素,窄谱抗生素有效时不必选用广谱抗生素。不合理联合用药会导致耐药菌株增加、二重感染和药品资源浪费。

各种皮试液配制方法(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物皮试液)

各种皮试液配制方法 0.5g的瓶内注入2ml生理盐水,则每1ml含250mg;0.75g的瓶内注入3ml生理盐水,则每1ml含250mg;1g的瓶内注入4ml生理盐水,则每1ml含250mg;1.2g的瓶内注入4.8ml 生理盐水,则每1ml含250mg1.25g的瓶内注入5ml生理盐水,则每1ml含250mg1.5g的瓶内注入6ml生理盐水,则每1ml含250mg;2g的瓶内注入8ml生理盐水,则每1ml含250mg; 2.25g的瓶内注入9ml生理盐水,则每1ml含250mg;2.5g的瓶内注入10ml生理盐水,则每1ml含250mg;3g的瓶内注入12ml生理盐水,则每1ml含250mg; 取上液0.2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1ml内含50mg; 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1ml内含5mg; 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1ml内含500μg ,即配成皮试液。 1、青霉素80万U/瓶: 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2万U/ml) 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2千U/ml) 取上液0.25ml+生理盐水至1ml;(500U/ml) 取上液0.1ml作皮试(即50U) 2、氨苄西林1g/瓶、氯唑西林1g/瓶、氨苄西林钠氯 唑西林钠1g/瓶、阿洛西林舒巴坦钠1g/瓶: 以上所需药物加生理盐水溶解至4ml;(250mg/ml) 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2ml+生理盐水至1ml;(0.5mg/ml) 取上液0.1ml作皮试(即0.05mg) 3、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2g/瓶 以上所需药物加生理盐水溶解至8ml;(250mg/ml) 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2ml+生理盐水至1ml;(0.5mg/ml) 取上液0.1ml作皮试(即0.05mg) 4、美洛西林舒巴坦钠1.25g/瓶 以上所需药物加生理盐水溶解至5ml;(250mg/ml) 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2ml+生理盐水至1ml;(0.5mg/ml) 取上液0.1ml作皮试(即0.05mg)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同属β-内酰胺抗生素,不同的是头孢菌素类的母核是7-氨基头孢烷酸(7-ACA),而青霉素的母核则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这一结构上的差异使头孢菌素能耐受青霉素酶,这是头孢菌素的一大特点。 根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其开发年代可分为以下四代[1]。 第一代头孢菌素[2,3]较早开发,抗菌活性较强,抗菌谱较窄,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对金葡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对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仍能被许多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以头孢唑啉(原名先锋V号)为代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兼备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三重特点。它们对金葡菌、链球菌(肠球菌除外)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活性,优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由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所以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方面不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它们仅对沙门氏菌属和痢疾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枸橼酸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和产气杆菌的作用较差。对塞拉蒂(原译沙雷)氏菌、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和粪链球菌耐药或无抗菌作用。代表药有头孢唑林(cefazolin)、头孢乙腈(cefacetrile)、头胞噻啶(cefaloridine)、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噻(cefalotin)、头孢拉定(cefradine)。 第二代头孢菌素[2,3]除保留了第一代的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外,由于它们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较第一代稳定,抗菌谱也较第一代广,所以显著地扩大和提高了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除对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外,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的抗菌作用优于第

头孢类药物

一、头孢曲松钠 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 (Rocephin)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胆道感染,以及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及手术期感染预防。同类药品还有头孢氨噻三嗪、头孢三嗪、菌必治、氨噻三嗪、头孢菌素、头孢泰克松等。 二、先锋5号 本品为半合成第一代头孢菌素,抗菌作用与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基本相同。对革兰阳性菌如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及梭状芽胞杆菌等有较强的作用。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也较强,特别对克雷白肺炎杆菌有效。对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及伤寒杆菌也有效。但对绿脓杆菌则无效。本品在第一代头孢菌素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特点是耐酶、高效、低毒,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一般均有效,临床适应证非常广泛。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胆囊炎、肝脓肿、心内膜炎、败血症及软组织及耳部感染等。由于本品对大肠杆菌作用较强,且大部以原形药从肾排出,故对肾盂肾炎及尿路感染疗效好

三、头孢西丁 本品为头霉素类抗生素,类似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为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具有高度抗β内酰胺酶性质。抗菌谱包括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吲哚阳性的变形杆菌和沙雷氏菌、克雷白杆菌、流感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对葡萄球菌和多种链球菌也有较好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心内膜炎、腹膜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败血症以及骨、关节、皮肤和软组织等感染。 四、头孢美唑 头孢美唑,别名:甲氧氰甲硫四唑头孢菌素、甲氧氰甲硫头孢菌素、氰唑甲氧头孢菌素、头孢甲四唑、头孢甲氧氰唑、头孢氰四唑、头孢氰唑、头孢氰唑氧、先锋美他醇、先锋美他唑、头孢美他唑。英文名:Cefmetazole、CMZ、Cefmetazon、SKF83088、SKF83088。头孢美唑是一种半合成的头霉素衍生物,抗菌性能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近。头孢美唑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肺炎、支气管炎、胆道感染、腹膜炎、泌尿系感染、子宫及附件感染等。 五、头孢替安

头孢类抗菌素的分类及特点

头孢类抗菌素的分类及特点 笫一代头孢菌素 ①对革兰阳性菌(包括对青霉素敏感或耐药的金葡菌)的抗菌作用较第二、三代强,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较差; ②对青霉素酶稳定,但仍可为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 ③对肾脏有一定毒性。 第一代头孢菌素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产气杆菌、假单胞菌、沙雷杆菌、拟杆菌、粪链球菌(头孢硫脒除外)等微生物无效。 本代抗生素中常用品种有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克罗等。其中除头孢唑林只能供注射外,其他的均可用于口服,也称口服头孢。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来星、头孢乙腈、头孢匹林等均已少用或不用。 第一代头孢抗革兰阳性需氧菌活性强(MSSA、PSSP、链球菌组、草绿色链球菌),抗少数革兰阴性需氧杆菌活性(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 肾毒性较第二、三代大。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不及第二、三代。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 头孢噻吩(先锋霉素1号) 头孢噻啶(先锋2号) 头孢氨苄(先锋4号) 头孢拉定(先锋6号) 头孢来星(先锋霉素3、头孢甘酸) 头孢唑啉钠(先锋5号)其特点是耐酶、高效、低毒,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一般均有效,临床适应证非常广泛。 头孢乙腈(头孢氰甲,头孢赛曲,头孢菌素7) 头孢匹林(头孢吡硫、头孢菌素8、吡硫头孢菌素、头孢吡硫钠) 头孢硫脒(先锋霉素18、头孢菌素18)本品为第一代头孢菌素,为我国首先创用于临床。 头孢羟氨苄(头孢氯氨苄、希刻芳、单水头孢氯氨苄) 笫二代头孢菌素 ①对革兰阳性菌作用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仿或略差,对多数革兰阴性菌作用明显增强,部分对厌氧菌有高效,但对绿脓杆菌无效; ②对多种β-内酰胺酶比较稳定; ③对肾脏的毒性较第一代有所降低。 (l)抗酶性能强一些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第二代头孢菌素对这些耐药菌株常可有效。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规定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规定 为了确保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安全,避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根据内卫药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院实际,对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请各科室依照《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表》执行。 一、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认真详尽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尤其是询问“特别注意”情况),并明示记载于病历上。 二、皮试对象 所有拟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前,均应作皮试,如停药一天者,应重作皮试。 特别注意: 1、对有高敏体质的人,在作皮试期间应严密观察; 2、凡青霉素皮试过程中曾发生过敏症状者(胸闷、气促、皮痒、微循环障碍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 3、曾有青霉素皮试阴性,以后在使用过程中却发生过敏反应者。 禁作 ..头孢菌素皮试 三、皮试液配制 1、头孢菌素皮试必须使用拟投药品为原液 ..进行配制,不得用其他药品代替。 2、头孢菌素皮试液的浓度为300ug/ml,每次皮内注射0.1ml(30ug) 四、皮肤过敏试验判断标准: 1、阳性:局部晕团和红斑,直径≥1cm或伴伪足; 2、阴性:局部无晕团和红斑,直径≤1cm; 3、观察时间:15分钟,注意受试者有否胸闷、气促、皮痒、发麻、头晕等症状,如有症状,即使直径≤1cm,局部无晕团和红斑,亦作阳性判断。 五、皮试过程中发生严重反应应立即抢救:肌注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病情危重者可静脉给药。本品可重复应用,剂量同上,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血管活性药物可同时酌情给予。气促严重,及早作气管切开。另外,应按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时填写报告表,记录产品品名、厂家、批号等,并保留原使用药品,药剂科须在观察时间内报告内蒙古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等相关部门。

头孢菌素类药物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头孢菌素药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抗菌药物,在抗生素工业中具有广阔前景。本文简单介绍了头孢菌素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头孢菌素药物研究进展 1948 年,意大利的Bronyzn发现头孢菌素;1956年,Abra-ham 等从头孢菌素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头孢菌素 C 和头孢菌素N,并于1961 年确定了头孢菌素C 的结构[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它们具有相似的杀菌机制。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而对人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是一类高效、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常用的一类十分重要的抗菌药,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及一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脑膜炎及心内膜炎等。目前其相关研究仍是抗生素药物研发的热点内容。自头孢菌素首次被发现到现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历经了五代发展,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1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应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抗菌谱较窄,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治疗则需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用药。目前,第一代头孢菌素在国外临床应用上还普遍使用。这类头孢菌素均是7-ADCA或7-ACA的3、7-位取代衍生物,且7-位仍有一个氢原子未被取代,此类头孢菌素也被简称为7-氢头孢菌素。 此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活性,优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但对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所以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方面不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按给药途径可分为注射和口服两类。注射用头孢菌素类主要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概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42897521.html,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概览 作者:严慧如 来源:《大众健康》2004年第01期 头孢菌素类即头孢烯类,是由冠头孢菌培养液中分离的头孢菌素C,经改造侧链而得到的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包括头孢烯、氧头孢烯、碳头孢烯和7-α-甲氧基头孢烯在内的一类药物。它们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因此对人应是无害的。临床应用证明它是一类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高、毒性低的抗生素,故深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为人类战胜各种细菌感染作出极大的贡献。 按照抗菌性能及开发年代不同,头孢菌素可分为: (1)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等,后3种可内服给药。 (2)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羟唑、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甲氧噻吩等。 (3)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噻甲羧肟等。 (4)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头孢唑喃等。 (5)其他β-内酰胺抗生素,如亚胺硫霉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虽对青霉素酶稳定,但仍为许多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因此,仅主要用于产青霉素酶金葡菌和某些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多数内酰胺酶稳定,其抗菌谱较第一代广,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较第一代强,但对某些肠道杆菌和绿脓杆菌等的抗菌活性仍差。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甚强,其中某些品种对绿脓杆菌有良好作用,某些品种的血清半衰期较长。 近年来,世界抗生素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约为8%,占世界抗感染药物市场的最大份额,而在抗生素类药中,头孢菌素类虽然增长速度已经放缓,但仍为当今世界市场上销售份额最大的抗生素,约占45%,且有的国家还高于这一数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行,我国头孢菌素产业自80年代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头孢菌素市场容量逐年增加,市场变化稳定,没有大起大落的现象发生。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随着人们生活和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头孢菌素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大。 各头孢类抗生素在医疗市场中所占有的巨大份额也说明其发展势头还是较强有力的,尤其头孢曲松在医院中一直是头孢类的使用大户,头孢呋辛近几年国产化大大提高,在医疗市场的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最新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lizz 国际药业来源:文献点击数: 42 更新时间:2011-6-27 [关键字]:抗生素头孢菌素礼来ADM Basilea Abraham Ceftaroline头孢噻吩 健康网讯: 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简介 1948年意大利的Bronyzn发现头孢菌素,1956 年Abraham等从头孢菌素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头孢菌素C和头孢菌素N,并于1961年确定了头孢菌素C的结构。美国礼来公司于19 62年成功地采用化学裂解头孢菌素C制造出头孢菌素母核7-ACA后,其发展相当迅速,到目前为止已开发了50多个品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高、耐酸、耐碱、低致敏、耐β-内酰胺酶、副作用小等特点,品种数量居各类抗生素首位。 根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其开发年代可分为以下四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是上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初开发的,多为半广谱抗生素,耐青霉素酶,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当有效,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仅对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流感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有一定活性。因此,主要用于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革兰阳性菌感染。代表药有头孢唑林(cefa zolin)、头孢乙腈(cefacetrile)、头胞噻啶(cefaloridine)、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噻吩(cefalotin)、头孢拉定(cefradine)。 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发,其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与第一代相近或较低,其特点是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效能较强,主要表现在抗β-内酰胺酶性能强和抗菌谱广,如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等) 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而第二代头孢菌素对这些耐药菌株较有效;且对奈瑟菌、部分吲哚阳性变形菌、部分柠檬酸杆菌、部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临床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门诊处的处方800张作为研究资料,对其中含有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800张处方中,共有150张含有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总使用率为18.75%,在各科室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较为广泛,几乎在每个年龄段的患者中都有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主要为二联和三联,二联的现象多于三联。结论从分析结果来看,我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合理,但还需进一步加大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监督,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抗生素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标签:临床用药;头孢菌素类药物;药物应用 头孢类菌素类药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较强的抗菌作用,给药后,患者能够快速吸收,用药方式也比较方便,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已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尤其是在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外科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1]。但在应用此种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的地方,不但无法保证治疗效果,而且还可能导致副作用出现。为了进一步分析临床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次研究选取我院门诊处的处方800张作为研究资料,对其中含有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门诊处的处方800张作为研究资料,其中,内科170张,口腔科130张,妇产科180张,儿科110张,急诊科120张,耳鼻喉科90张,对用药的具体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1.2 方法 应用相应的统计学软件对处方中患者的性别、年龄、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情况(头孢素类名称、使用剂量、总用药量、联合用药情况、规格等)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800张处方中,共有150张含有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总使用率为18.75%。 2.1 分析各科室中使用头孢类菌素类药物的情况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头孢唑肟、头孢特仑酯、氟氧头孢、头孢泊肟酯、头孢甲肟、头孢地嗪、头孢他美酯、头孢地尼、头孢妥仑匹酯来源:上海市医师协会资料提供,版权所有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法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来源:上海市医师协会资料提供,版权所有 喹诺酮类抗生素(包括氟喹诺酮类)是杀菌剂,它对DNA的螺旋酶有抑制作用.较老的喹诺酮类,萘啶酸和西诺沙星,仅对肠杆菌属有作用,而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绿脓杆菌或厌氧菌无作用.而且细菌能很快产生耐药;仅用在尿路感染中.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包括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格帕沙星、司帕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托法沙星、洛美沙星等。此类抗生素严重的不良反应少见.约5%的患者有胃肠道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腹泻,白细胞减少,贫血,皮疹和光敏感少见.有些影响到腱鞘炎,包括跟腱断裂,与氟喹诺酮的应用有关.肾毒性少见.少于5%的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通常表现为轻度头痛,睡眠障碍,眩晕或情绪改变.癫痫少见,但这些药物在有抽搐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患者中应避免使用.目前氟喹诺酮对于儿童 和孕妇是禁忌使用的,但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伊诺沙星(程度较轻),环丙沙星和其他氟喹诺酮类可提高茶碱水平.洛美沙星是氟 喹诺酮类中最易引起光敏感者.含有镁或铝的抗酸药在服用喹诺酮类4小时内使用,会干扰其吸收.司帕沙星和格帕沙星不能与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合用。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每种药日剂量的规定,按规定服用一次药就是1个DDD,DDD越高,说明用药的合理性就越差。我国40DDD的要求是指每百人每天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这也是WHO的标准。据了解,现在我国医院抗菌药物平均使用频度达到81DDD,要达到目标尚有很大的差距。

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方法指引

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方法指引 护理部: 为配合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本部门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方法归纳如下,请护士操作时参考。 青霉素及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前必须做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者禁用。更换不同批号药物或停药三天以上时,必须重新做皮试。 青霉素类药物可用青霉素G钠皮试液进行皮试,也可用青霉素类原药稀释至0.25mg/ml(或按说明书规定浓度)做皮试。 头孢菌素类药物:青霉素皮试阳性或使用青霉素类曾发生过敏的病人慎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该类患者如必须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应在使用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原液作皮试,因为已证实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 内酰胺类抗生素之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 【青霉素过敏试验皮试液的配制及皮试方法】 一、皮试液的配制 1、含80万u青霉素瓶内注入4ml生理盐水,稀释为每毫升含20万u(A液)。 2、取0.1ml A液加生理盐水至1ml,每毫升含2万u(B液)。 3、取0.1ml B液加生理盐水至1ml,每毫升含2000u(C液)。 4、取0.25ml C液加生理盐水至1ml,每毫升含500u(皮试液)。 二、试验方法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皮内试验: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2寸处皮肤,抽取皮试液约0.1ml作皮内注射(小儿注0.02~0.03ml),20分钟后,如局部出现红肿,直径大于1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泡者为阳性(+);对于可疑阳性反应者,应在另一前臂用氯化钠注射液做对照试验。

【头孢菌素过敏试验皮试液的配制及皮试方法】 一、皮试液的配制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液浓度一般为0.5mg/ml(或按说明书规定浓度)。由于药品规格不同,配制步骤不同,具体方法参考下表。 规格皮试液配制方法 0.25g/瓶①取0.25g溶解于5ml生理盐水 ②取A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 ③取B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 (A液) (B液) (皮试液) 0.5g/瓶①取0.5g溶解于10ml生理盐水 ②取A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 ③取B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 (A液) (B液) (皮试液) 1g/瓶①取1g溶解于4ml生理盐水 ②取A液0.2ml,加生理盐水至1ml ③取B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 ④取C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 (A液) (B液) (C液) (皮试液) 1.5g/瓶①取1.5g溶解于6ml生理盐水 ②取A液0.2ml,加生理盐水至1ml ③取B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 ④取C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 (A液) (B液) (C液) (皮试液)

抗菌药物分类90282

抗菌药物分类90282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能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用于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物。抗生素(antibiotics): 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的代谢产物。 抗菌药的分类: 第I类: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类、头孢菌素类 第II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 第Ⅲ类:速效抑菌药: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 第Ⅳ类:慢效抑菌药:如磺胺类 I+II:协同(增强) I+Ⅲ:拮抗(可能) II+Ⅲ:协同(增强或相加) I+Ⅳ:协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s) 包括:1、青霉素类抗生素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3、非典型的b-内酰胺类抗生素 抗菌机制: 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激活细菌自溶酶。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Penicillins) (一)天然青霉素类(窄谱青霉素)Natural Penicillin 青霉素G 抗菌谱: ★大多数G+球菌:溶血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 ★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不耐药的淋病奈瑟菌。 ★少数G-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 ★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放线菌。 临床应用 首选: ★溶血链球菌A组、B组感染:蜂窝组织炎、丹毒、猩红热、扁桃体炎等。 ★敏感葡萄球菌感染、鼠咬热。 ★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与链霉素联用)。 ★淋病。 ★梅毒、回归热。 ★流行性脑膜炎(首选SD,SD无效时才首选)。 ★破伤风、白喉(与抗毒素合用)。 ★钩瑞螺旋体病、放线菌病。 (二)半合成青霉素Semisynthetic Penicillins 1.耐酶类青霉素(异恶唑类青霉素) 药物:氟氯西林 抗菌特点:①耐酶,耐酸;对G-菌无效。 ②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该类药可产生耐药性。 应用: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不良反应: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反应。 2.广谱青霉素类 代表药物: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羟氨苄西林)

我院头孢菌素类及“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我院头孢菌素类及“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2-08-02T10:56:41.1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马连刚 [导读] 计算过程中所使用的DDD值参考2010年WHO规定和药品说明书。 马连刚(烟台龙矿中心医院 2657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5-0138-02 【摘要】目的分析2009年 7月~2011年6月间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及“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统计微机数据,采用用药金额、用药频率(DDDs)等排序方法对我院2009年 7月~2011年6月间头孢菌素类及“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品种最多、金额最大、DDDs值最高。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过高,应加以控制;对“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控制取得了效果。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特殊使用情况分析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大量应用,极易导致细菌耐药,通过控制头孢菌素类的使用,可有效降低细菌耐药率。另外,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严格控制“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为了掌握我院头孢菌素类及“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情况,特作以下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药剂科微机系统。计算过程中所使用的DDD值参考2010年WHO规定和药品说明书。 1.2 方法 对所使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等数据进行汇总,分别对用药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汇总,详见表1。 表1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汇总 2.2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国家重点控制的“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我院“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 3 讨论 3.1 由表1可见,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品种数排序: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第四代:到目前为止,我院仍严格控制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但第三代使用品种数较多;用药金额排序:第三代>第一代>第二代>第四代,第一代虽然品种少,但五水头孢唑林的单价较高(51.20元),使其药品金额排在第二位;DDDs排序:第三代>第一代>第二代>第四代,第一代中,以五水头孢唑林为主,第三代中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使用量最高,原因是它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好的疗效,进口头孢曲松钠次之,2011年来,新增了头孢哌酮他唑巴坦;2010年7月-2011年6月期间所用药物与2009年7月-2010年6月间相比,第一代、第二代DDDs有所增加,而第三代DDDs降低了,这是我院一年来坚持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以及努力降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档次的结果。 3.2 由表2可见,“特殊使用”抗菌药物DDDs值: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万古霉素和伊曲康唑DDDs值均在30-40之间,说明我院对万古霉素的使用控制非常严格;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DDDs在87以下; 2010年7月-2011年6月间较2009年7月-2010年6月间比较,在出院人次增加了20%的基础上,“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没有明显的增加,说明我院的“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控制取得了效果。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简介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有共同的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而得名,不同种类的头孢菌素所带侧链不同,而侧链是人工接上的,所以头孢菌素是一种半合成抗生素。之所以又叫“先锋”,那是从“头孢”的原文Ceph=.cefo译音而来。可见头孢、先锋是一回事。 特点 先锋霉素之所以应用很广,是和它的特点分不开的。它抗菌谱广(能对付不同特性的细菌),杀菌能力强,对胃酸稳定(有利于口服应用),对β-内酰胺酶(一种破坏抗生素的酶)稳定,副作用较小。先锋霉素杀菌的主要机制是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细菌的躯壳被破坏了,必死无疑。 区别 先锋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按发现年代以及抗菌性质可分为一、二、三、四代。1962~1970年发现生产的为第一代,如头孢噻吩(先锋霉素1号)、头孢噻啶(先锋霉素2号)、头孢氨苄(先锋霉素4号)。头孢脞啉(先锋霉素5号)、头孢拉啶(先锋霉素6号)。1970~1976年生产的为第二代,如头孢盂多、头孢替定、头孢呋新等。1976~1983年发现生产的为第三代,如头孢隆胎、头抱哌酮(先锋必),头抱三臻(菌必治),头孢他啶(复达欣)等。第四代是80年代中期开发的,大多数品种尚在试验中,目前主要的有头孢脞喃等。 第一、二、三代头孢的主要差别在于: 1.开发年代有先后1962-1969年间开发的为第一代;第二、三代开发时间分别为1970-1976年和1976年以后,新近已有第四代面市。不要把先锋几号(常以罗马字标出)误为几代先锋,列如先锋VI(六号,即头孢拉定)不是“第六代”而属第一代先锋。 2.抗菌谱不同第一代对格兰阳性菌(列如引起疖肿、脓包的葡萄球菌,引起风湿的链球菌)较敏感;第三代对格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沙门菌、痢疾杆菌等)较敏感;而第二代对二者虽都敏感,但对阳性菌不如一代,对阴性菌明显逊色于第三代,可谓居中。 3.对B-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4.进入血脑屏障容易程度第三代多可进入,第二代少数大剂量时可入,一般都不进入。这一点对脑膜炎、颅内脓肿的选药至关重要,不能进入,怎起作用? 5.肾毒性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其中第三代基本无肾毒性。与肾毒性较大的药物合用时要注意这一特点,肾功能不好的患者更要注意。 6.对绿脓杆菌(常为烧伤致死原因,极易抗药)、厌氧菌等特殊感染,第二代无效,第三代作用较强。 7.价格一般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药理作用】抗菌谱主要包括葡萄糖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消化链球菌、卡他球菌、淋球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拟杆菌等。 【适应症】应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胆道、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和胸膜炎、败血症,严重葡萄球菌感染的心内膜炎等。 【用量用法】 1.肌注:用于一般感染,每次0.5g,以注射用水2.5~3ml溶解,深部肌注,1日4次。2.静注:每次1g,溶于等渗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缓缓推注,1日4~6次。 3.静滴:每次1~2g,以等渗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100ml溶解,在1小时内滴完,1日4次。小儿剂量:每日每千克体重40~80mg,分次给予。4.重症感染,可每4小时用2g。【注意事项】1.青霉素过敏者部分对本品过敏,可

抗菌药物分类(新)

抗菌药物分类 主要分为八大类,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 青霉素类 常用的有青霉素G、青霉素V、甲氧西林(新青I)、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替卡西林(羧噻吩青霉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等。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青霉素类药物的主要优点为杀菌作用强,毒副作用少,孕妇及儿童使用较为安全,不影响肝功能。但应注意的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炎。血清病、皮疹、接触性皮炎等。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头孢菌素类 可分为四代。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用的有头孢唑啉(先锋5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等,口服的有头孢氨苄(先锋4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头孢羟氨苄等。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较第一代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肾脏毒性低。注射用的有头孢呋辛(头孢呋肟)、头孢孟多、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口服的有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对人体毒性低等特点。注射用的有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肟、头孢地嗪等,口服的有头孢克肟。头孢泊肟脂、头孢特仑酯、头孢他美酯等。可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系、胃肠道感染和败血症等。 第四代头孢菌素以其特殊的作用方式、广泛的抗菌谱而优于前三代。因与青霉素发生交叉过敏的可能性很小,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目前已上市的有注射用的头孢吡肟、头抱匹罗。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等优点,但价格较为昂贵。有可能发生青霉素交叉过敏反应,有青霉素过敏史者慎用。应用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后因其可将体内正常有益细菌杀死,易发生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等,应引起重视。 另外有多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克拉维酸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组成的复方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舒巴坦等,联合使用时有增强抗菌作用和扩大抗菌谱的作用。

最新头孢类药物一、二、三、四代特点及种类

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是以冠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作为原料,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而得到的一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从头孢菌素的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接上不同侧链而制成的半合成抗生素。本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胃酸及对β-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反应少,(与青霉素仅有部分交叉过敏现象)等优点。 笫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是60年代初开始上市的。从抗菌性能来说,对第一代头孢菌素敏感的菌主要有β-溶血性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但肠球菌耐药),葡萄球菌(包括产酶菌株)、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不同品种的头孢菌素可以有各自的抗菌特点,如头孢噻吩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较优,而头孢唑林则对某些革兰阴性菌有一定作用。但是,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的抵抗力较弱,因此,革兰阴性菌对本代抗生素较易耐药。 第一代头孢菌素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产气杆菌、假单胞菌、沙雷杆菌、拟杆菌、粪链球菌(头孢硫脒除外)等微生物无效。 本代抗生素中常用品种有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克罗等。其中除头孢唑林只能供注射外,其他的均可用于口服,也称口服头孢。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来星、头孢乙腈、头孢匹林等均已少用或不用。 头孢噻吩钠(先锋霉素Ⅰ) Cefalothin Sodium (Cephalothin, Cefalotin) 别名:先锋霉素Ⅰ、头孢金素、头孢菌素Ⅰ、噻孢霉素、西保力新、头孢霉素钠。 头孢噻啶 Cefaloridine(Ceporin,Keflodin) 别名:先锋霉素Ⅱ、头孢利素、头孢娄利定、头孢菌素Ⅱ、西孢娄里丁、先锋芦里丁、吡噻孢霉素。 头孢来星(Cephaloglycin)

关于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氯霉素的记忆口诀

关于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氯霉素的记忆口诀 青霉素抗菌谱可记为:融金飞,摆摊破产,奈瑟螺旋。 分别指:溶血性链球菌、不产青霉素酶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两种奈瑟菌、螺旋体。融金在古代文学中比喻落日,在天上飞是自然的了。奈瑟螺旋是原话,还没想到有意思的谐音组合。 下面是论坛里多处出现的一篇文章,大家可比较一下: 《药理学教学中运用记忆法教学及体会》: 把青霉素的抗菌谱编成顺口溜:“链葡螺放白肺炭(廉颇落荒白灰滩)”。通过说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诈败诱敌“落荒”逃到“白灰滩”一举歼敌的故事,就可以联想记忆起青霉素的抗菌谱包括溶血性链球菌、敏感的金葡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和炭疽杆菌等。 四代头孢菌素的名称可记为:坐林拉定安便,服刑梦多可罗,他的曲颂赛吾派头,比吾痞啰。分别对应:一代中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二代中的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克洛,三代中的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头孢噻乌、头孢哌酮,四代中的 头孢吡乌、头孢匹罗。 氯霉素的抗菌谱可记为:老眼(昏花),(儿女)厌养,伤(心)寒(心)复伤(心)寒(心),你可知?分别指细菌性脑膜炎和脑脓肿、眼部感染、厌氧菌感染、伤寒和副伤寒、立克次体。 窦性心动多速窦性心动多缓 贫血甲亢和发热颅压增高阻黄疸 心炎心衰和休克甲低冠心心肌炎 情绪激动和运动药物影响心得安 肾上腺素心律快体质健壮心率缓 抗高血压药 利尿杯阻, 阻钙抑酶加阻a(1). 酶尿不用孕(2). 杯阻不能肺(3). 尿杯不用糖尿病(4). 心衰不用钙杯(5). 1 利尿剂,肾上腺能B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2 利尿剂因减少血容量,不应用于孕妇;ACE抑制剂影响胎儿也勿用. 3 B受体阻滞剂不能用于哮踹j及COPD,因可以引起支气管狭窄. 4 噻嗪类利尿剂及B受体阻滞剂不用于糖尿病,前者干扰糖耐量,后者可掩盖低血糖症状. 5 钙离子及B受体阻滞剂不能用于心衰.

常用西药之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 1.头孢氨苄胶囊 【适应症】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流感杆菌、痢疾杆菌等敏感菌株引起的下列部位的轻、中度感染:1.扁桃体炎、扁桃体周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肺炎、哮喘和支气管扩张感染以及手术后胸腔感染;2.急性及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及泌尿生殖系感染;3.中耳炎、外耳炎、鼻窦炎。4.上颌骨周炎、上颌骨骨膜炎、上颌骨骨髓炎、急性腭炎、牙槽脓肿、根尖性牙周炎、智齿周围炎、拔牙后感染; 5.睑腺炎、睑炎、急性泪囊炎。 6.毛囊炎、疖、丹毒、蜂窝组织炎、脓疱、痈、痤疮感染、皮下脓肿、创伤感染、乳腺炎、淋巴管炎等。 【用法】1.成人及体重20Kg以上儿童,常用量每日1~2g,分2次于早、晚餐后口服。2.20Kg体重以下儿童,一日每公斤体重40~60mg,分2次于早、晚餐后口服,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偶见恶心、呕吐、腹泻、软便、腹痛、食欲不振、胃部不适感等症状。 【禁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2.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应酌情减量。

2.头孢羟氨苄片 【适应症】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中耳炎和肺部感染等。本品为口服制剂,不宜用于重症感染。 【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口服,一次0.5-1.0g(0.25g:2-4片;0.5g:1-2片),一日2次。2.儿童常用量:一次按体重15-20mg/kg,一日2次。A组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及扁桃体炎每12小时15mg/kg,疗程至少10天;3.成人肾功能减退者首次剂量为1g饱和量,然后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予以延长给药间期。肌酐清除率为25-50ml/min、10-25ml/min和0-10ml/min时,分别每12小时、24小时和36小时服药500mg。 【不良反应】1.本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以恶心、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为主,少数患者尚可发生皮疹等过敏反应。2.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也可出现尿素氮、血清氨基转移酶、血清碱性磷酸酶一过性升高。 【禁忌】对有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者和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或即刻反应史者禁用。 【注意事项】1.在应用本品前须详细询问患者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及其他药物过敏史,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可应用本品。2.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尤其有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菌药物相关性结肠炎(头孢菌素很

青霉素与头孢菌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配伍,青霉素,头孢菌素 健康网讯: 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其抗菌效力强、毒性低被经常选用。我院在住院处方抽查中发现,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只单用,还两种或多种联合使用,有时还加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甲硝唑等。下面是两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伍使用的9组例子:①青霉素G+氨苄西林钠;②青霉素G+头孢噻肟钠;③青霉素G+头孢曲松;④头孢拉啶+氨苄西林钠;⑤青霉素G+苯唑西林钠;⑤头孢拉啶+苯唑西林钠;⑦头孢噻肟钠+苯唑西林钠; ⑧氨苄西林钠+苯唑西林钠;⑨哌拉西林钠 +苯唑西林钠。各药用量均为单用时的常用量,静脉滴注,qd,用药前多未进行细菌分高培养及药敏试验。 青霉素G、头孢曲松等β-内酰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都具有β-内酰胺环。与该结构相关的是:①抗菌作用机制均为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作用位点相似,为杀菌药。②主要耐药机制与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β-内酰胺环结构相关。某些细菌可复制靶位而获得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性,如肺炎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能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P BPs)的结构或产生一种新的PBPs,后者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降低而产生耐药性肝。 ③青霉素G易发生过敏反应,过敏者应禁用半合成青霉素和慎用头孢菌素类。④β-内酰胺类母核能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如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功能障碍、低凝血酶原血症)、肾毒性、肝毒性等。⑤由于侧链改变可对毒性起修饰作用,而增加毒性或降低毒性。 在9组抗生素配伍中,青霉素G与氨苄西林的基本作用及作用机制相似。青霉素G对G +球菌、G+杆菌、G-球菌、放线菌、螺旋体高度敏感,价廉低毒,属窄谱抗生素,仍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流行性脑膜炎、炭疽、气性坏疽、梅毒、鼠咬热、各种厌氧菌感染(脆弱杆菌除外)、钩端螺旋体病以及肺炎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等首选药。合用氨苄西林后,似乎扩大了青霉素G的抗菌谱,加强了对G-杆菌作用。然而据常用抗菌药物对常见致病菌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青霉素G对金葡菌、变形杆菌、沙门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

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皮试方法

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皮试方法 (1)青霉素G钠(钾) ①皮试溶液的配制a.用lml注射器取每毫升含20万u的青霉素溶液0.lml,加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至lml,摇匀即成(含青霉素2万U)。 b.取上液0.lml&上法稀释至lml(含青霉素2000u)。 c.取每毫升含青霉素2000u的溶液0.sml按上法稀释至2ml,摇匀即成(含青霉素500u)。 ②皮试方法及结果观察(皮内试验) a.用75%酒精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6.6cm处皮肤。 b.抽取皮试液0.lml(合青霉素50u),作皮内注射成一皮丘(小儿注射 0.02—0.03ml)。 c.等20min后,如局部出现红肿,直径大于1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泡者为阳性。对可疑阳性者,应在另一前臂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 ③注意事项a.极少数患者可在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5min 内开始。先是皮肤蜃痒、四肢麻木,gy则气急、胸闷、发给、心跳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应做好抢救准备,如盐酸签上腺素肌注;氢化可的松静滴;及10%葡萄糖酸钙液与高渗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注;以及使用中枢兴奋药和抗过敏药。 b.试验用药含量要准,配制后在冰箱中保存不应超过24h,注射器应用lml刻度者。 C.更换同类药物或不同批号或停药3天以上,最好重新作皮内试验。 (2)头胞菌素(先锋霉素) ①皮试溶液的配制取头抱菌素0.5g加生理盐水5ml溶解,然后抽取0.lml稀释至5ml 后,再抽取0.15ml稀释至5ml即成(每毫升含头抱菌素60ug)。 @pagebreak@②应试方法及结果观察每次取应试液0.lml做皮内试验,具体操作及结果观察均同青霉素试验。 注:也有的医疗单位采用每毫升含0.25、0.3、0.5mg浓度的头泡菌素为皮试液。每次抽取0.05—0.lml作皮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