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县森林立地类型

多伦县森林立地类型
多伦县森林立地类型

林业用地的划分

林业用地的划分 标签:子莓林地划分分类:人生随笔5-林业文章 林业用地分为8大类,主要包括: 一、①有林地(或林分):指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0.20、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或者成活保存株数大于等于合理造林株数85%的人工林地。有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等各种具体的林分,不同起源的林分都应划分成不同小班。 二、②疏林地:指附着有乔木树种,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经济林、竹林不划疏林地。疏林地与有林地一般不应划在一个小班,应单独划分小班。 三、③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 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其中,灌木林带行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2m;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灌木林带的带距≤4m时,按片状灌木林调查。灌木林地与疏林地不同,与荒山荒地也不同,应单独统计。 灌木林又分为两种: a)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参加森林覆盖率计算灌木林的有关规定执行。b)其它灌木林:不属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 四、④未成林造林地:又可以分为人工造林未成林地和封山育林未成林地两种。前者指人工造林当年成活率在85%以上或保存率在80%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线400mm以下地区当年造林成活率为70%以上或保存率65以上)的林地;飞播造林后成苗调查苗木在3000株/hm2以上或飞播治沙成苗在250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的林地。后者指采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新等级在中等以上,尚未郁闭成林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与人工林不同,应划分不同的小班。在资源统计上不能合在一起,应单独统计。 五、⑤苗圃地:指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与储藏等设施用地。无论其面积大小都应单独划分为小班。 六、⑥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它无立木林地。 a)采伐迹地:采伐后保留木郁闭度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 b)火烧迹地:火灾后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 c)其它无立木林 i.造林更新后,成林年限前达不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的林地; ii.造林更新到成林年限后,未达到有林地、灌木林地或疏林地标准的林地; iii.已经整地但还未造林的林地; iv.不符合上述林地区划条件,但有林地权属证明,因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等需要保留的土地。 七、⑦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以下土地: i.宜林荒山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规划为林地

立地类型划分

(二)立地类型划分 1、坡向图制作 (1)坡向初级分布图生成 打开ArcMap 程序,并加载调查区(马连滩)DEM 数据。打开ArcToolbox ,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表面分析→坡向(图23),生成马连滩坡向初步分级分布图(图24) 。 图23 坡向提取工具 图24 马连滩坡向提取结果 (2)坡向分类 利用中重分类的功能(重分类)功能对上一步生成的坡向分布结果进行分类。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工具,弹出对话框(图25);点击对话框中“分类”按钮,弹出对话框(图26),根据“坡向方位界定标准”(表3),对调查区坡地的坡向进行分类,先重分类为3类:0-112.5°、112.5-292.5°、292.5-360°,点击确定。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向),字段类型选择为“文本”。根据表3,0-112.5°和292.5-360°为阴坡,112.5-292.5°为阳坡,在新添加的字段中输入阴坡或阳坡(图27),得到重分类结果(图28)。 表3 坡向方位界定标准 坡向Aspect 方位Orientation 方位角azimuth angle (°) 阳坡 Sunny Slope 南 South 157.5 - 202.5 东南 Southeast 112.5 - 157.5 西南 Southwest 202.5 – 247.5 西 west 247.5 - 292.5 阴坡 Shady Slope 北 North 337.5 - 22.5 西北 Northwest 292.5 - 337.5 东北 Northeast 22.5-67.5 东 East 67.5- 112.5

立地条件划分

第五章立地条件划分 一,造林地 n(一)无林地 –荒山地:不具备森林植被和土壤特征. 灌木地:灌木覆盖大于50%; 草丛地:灌木覆盖小于50%; 竹丛地:各种矮小竹丛植被覆盖. –平坦荒地:撂荒地,沙地,盐碱地,沼泽地,河滩地,海涂,退化草牧场. –农耕地:复合经营地,退耕地,四旁地. –主要障碍:杂草,灌木,小竹竞争,困难立地的限制因素. n(二)人工更新林地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空出的林地. 新采伐迹地:土壤,光照条件好; 老采伐迹地:大量杂草侵入.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之后空出的林地. 新火烧迹地条件好.局部更新造林地: 低产林改造:效益低,无利用前途的林分; 局部更新地:主伐前进行的局部更新. –主要障碍:采伐,火烧迹地尽快更新,避免条件恶化. 二,基本概念 1,立地条件* –又称立地,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对林木生存,生长有重大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条件类型*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n 3,立地分类* –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n4,林业区划 –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林业所占地位,合理确定当地的林种区划. –比如,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等地划分,区划. n 5,造林区划 –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实施林种的需要,科学地确定造林所用的乔灌木树种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造林,营林技术措施. 三,立地条件划分 (一)森林植物带的划分 –森林植物带: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由于降水和热量的地带性分布,导致了土壤,植被也有相似的地带性分布.这种气候,土壤,植被的规律性分布按其同异性划分为带,即为森林植物地带.它综合反映了环境条件与森林植物之间的关系. 1,森林植物带的划分n温度带的划分指标 n(1)日均气温≥10℃的积温:≥3400℃积温走向为暖温带和中温带区划线,并兼顾一些地貌单元的完整性;辅助指标:最冷月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气温. n(2)干湿带区划指标:干燥度

项目教学_森林抚育采伐(落叶松下层抚育)单元设计

项目一***工区森林抚育采伐 项目描述 该项目下的工作任务 ①落叶松下层抚育②红松上层抚育③天然林综合抚育④杨树机械抚育 该项目下的拓展任务 ①红松透光抚育②落叶松生长抚育③落叶松大径材培育④柞树实验林生态疏伐 培养目标 专业能力①会根据林分生长状况确定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②会运用克拉夫特分级法对林木进行分级 ③会运用三级木分级法对林木进行分级 ④会计算抚育采伐的株数强度和蓄积强度 ⑤能正确确定抚育采伐的采伐强度 ⑥会正确确定采伐木并合理造材 ⑦会整理抚育间伐作业设计外业调查数据并填写标准地内业记载表 ⑧会进行抚育采伐施工 ⑨会进行落叶松大径材培育的设计与施工 ⑩会进行公益林抚育间伐设计与施工 方法能力①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信息并进行整理 ②能熟练的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 ③能够根据现有专业知识分析生产中发生的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④与他人沟通技巧 素质能力①能进行人员的优化组合,成立模拟生产科,实施工作计划 ②能根据每个人的个人能力进行工作分工并有效合作 ③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④具有创新精神 知识目标①掌握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②掌握各种分级法及各级木的标准 ③掌握抚育采伐强度的计算方法 ④掌握伐木技术 ⑤掌握造材标准及技术 ⑥掌握标准地内业记载表的填写方法 ⑦掌握落叶松大径材培育抚育采伐的方法 ⑧掌握生态公益林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学生完成的工作: ①自愿组合,成立生产部门 ②接受工作任务 ③自主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 知识 ④在林场场长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 教 师 完成的工作: ①布置工作任务 ②指导工人完成工作任务 ③对工人的工作成果给予评价 ④安全监管 需要的基础能力: ①能进行植物识别 ②会使用测量仪器 ③数据整理分析能力 ④会熟练运用生态学知识 ⑤生产工具、仪器的使用与维护能力 ⑥会运用经营数表 需要的能力: ①较丰富的林场工作经验 ②熟练使用和维护测量仪器 ③熟练识别和使用地形图 ④能进行抚育采伐设计与施工 ⑤能进行植物识别 ⑥能熟练制定生产计划和方案

森林类型划分

森林类型划分 中国现有原生性森林已不多,它们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区。按森林外貌划分,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约各占一半,前者49.8%,后者占47.2%,其余3%为针阔叶混交林。 一、针叶林 针叶林在中国分布广泛,但作为地带性的针叶林则只见于东北和西北两隅以及西南、藏东南的亚高山针叶林,其余的则常为次生性针叶林,如各种次生松林,更多的则是人工营造而成,如杉木林等。这些针叶林不仅植物组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大量的动物种类,成为众多特有种类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1、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 它们分别作为高纬度水平地带性植被和较低纬度的 亚高山带植被类型。在分布区和地理环境方面,差异很大,但都属于亚寒带类型,其外貌、组成、结构都十分相似。 (1)中国的落叶松属有10个种和2个变种,主要的建群种有落叶松、西伯利亚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太白红杉、四川红杉、大果红杉和西藏落叶松等。 (2)云杉、冷杉林中国的云杉林和冷杉林大多属山地垂直带类型,分布广、蓄积量最大。东北地区主要建群

种为鱼鳞云杉、红皮云杉、臭冷杉、华北为白杄、青杄。向西至西北一带为青海云杉、雪岭云杉和西伯利亚冷杉。西南山地主要有丽江云杉、川西云杉、林芝云杉林、麦吊油杉、油麦吊杉、云杉、紫果云杉、巴山冷杉、岷江冷杉、黄果冷杉、长苞冷杉、鳞皮冷杉、喜马拉雅冷杉、苍山冷杉、冷杉、滇冷杉等等。 (3)松林主要建群种有樟子松、偃松和西伯利亚红松。 (4)圆柏林主要分布于西南和西部山地亚高山森林带上部的阳坡,海拔高度在2800~4500m之间,主要建群种有方枝圆柏、祁连圆柏、垂枝香柏、大果圆柏、塔枝圆柏和曲枝圆柏等。 2、暖温带针叶林 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辽东半岛,主要的建群种有油松、赤松、侧柏和白皮松。 3、亚热带针叶林 类型很多,如马尾松、云南松、细叶云南松、卡西亚松、华山松、高山松)、杉木、柳杉、柏木、冲天柏(干香柏)、油杉、铁坚杉、银杉等。 4、热带针叶林 树种很少,且多零星分布,不成林,如南亚松、海南五针松和喜马拉雅长叶松。

关于对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探讨

关于对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探讨 【摘要】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阐述了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并对其在造林绿化、营林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对进一步做好造林绿化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探讨 森林立地分类是林业生产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森林立地分类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并在理论和技术应用上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技术正向着综合技术,多目标的方向发展。 1.立地与立地类型 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1971)将立地定义为“林地环境与该环境决定的林地上的植被类型和质量”。今天,林业上的立地和生态学上的“生境”内涵已趋于相同。一般来讲,立地有两层含义,第一,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第二,它是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的综合。因此,可以认为立地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变的,而且与生长于其上的树种无关。 在造林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统称为立地条件。造林的立地条件包含了造林地不同地形部位所具有的不同小气候、不同土壤、水文、植被等环境因子。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指具有立地性能的不同地段的综合。它是根据环境中各立地因子的变化状况,将那些具有相同或相近立地因子及作用特点相似的造林立地归并分类,以区别于其他造林地段。具体的造林工作就是在各立地类型上进行,其意义在于可以比较准确地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按类型制订和实施造林技术措施。 2.立地类型划分方法 2.1立地类型划分依据 造林地环境体现着立地因子综合作用的全貌,它与林木之间构成最直接的生态联系,因此,以环境差异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依据是十分客观的。立地环境分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是指区域内现有动植物状态,包括动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层次、规模等。一般生物环境条件受非生物环境支配,并在一定的非生物环境条件下发挥作用,生物环境常被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辅助依据,而非生物环境则是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不同的造林地,各种非生物因子的作用不同,其作为立地类型划分依据的主要地位就有所区别。有些因子表现较突出,对林木生长起主要限制作用,就会成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有些因子对林木的影响不显著,限制性较小,就可能成为划分立地类型的次一级或不予考虑的因子。

中国的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中国的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 [<<][>>] 我国共有森林15 894.1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55%。中国森林类型众多,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以及它们的各种次生类型。据“中国植被”(1980)对天然乔灌林的分类,中国划分有森林210个群系(formation)、竹林36个群系、灌林与灌丛(不含半灌丛及草丛)94个群系。此外,还有许多人工栽植营造的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更丰富了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这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持点。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温带山地垂直带谱、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谱,北半球纬度最高的热带山地雨林、季雨林类型,种类最丰富的落叶松属(Larix)、松属(Pin us)、云杉属(Picea)、冷杉属(Abies)、栎类(Quercus)森林,中国还有世界上罕见的高生物量的雅鲁藏布江峡谷云杉林。 在这多种类型的森林中,栖息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据统计,中国有6347种脊椎动物,其中哺乳类581种,鸟类1244种,两栖类284种,爬行类376种,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森林中或林缘。这些动物中,许多为中国特有或主要分布在中国,如全世界有雉类276种,中国就有56种,占20%,其中19种为中国所特有。其他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羚牛、毛冠鹿等动物也为中国所特有。 中国现有原生性森林已不多,它们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天然林

区。按森林外貌划分,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约各占一半,前者49.8%,后者占47.2%,其余3%为针阔叶混交林,现分述如 (1)针叶林 针叶林在中国分布广泛,但作为地带性的针叶林则只见于东北和西北两隅以及西南、藏东南的亚高山针叶林,其余的则常为次生性针叶林,如各种次生松林,更多的则是人工营造而成,如杉木林等。这些针叶林不仅植物组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大量的动物种类,成为众多特有种类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A.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 它们分别作为高纬度水平地带性植被和较低纬度的亚高山带植 被类型。在分布区和地理环境方面,差异很大,但都属于亚寒带类型,其外貌、组成、结构都十分相似。 a.落叶松林中国的落叶松属有10个种和2个变种,主要的建群种有落叶松(Larix gmelini)、西伯利亚落叶松(L. sibirica)、华北落叶松(L. principis-rupprechtii)、太白红杉(L. chinensis)、四川红杉(L. mastersiana)、大果红杉(L. potaninii)和西藏落叶松(L. griffithii)等。 b.云杉、冷杉林中国的云杉林和冷杉林大多属山地垂直带类型,分布广、蓄积量最大。东北地区主要建群种为鱼鳞云杉(Picea jezo ensis var. microsperma)、红皮云杉(P. ko-raiensis)、臭冷杉(A bies nephrolepis)、华北为白杄(Picea meyeri)、青杄(P. wilson

森林抚育检查验收办法

森林抚育检查验收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规范森林抚育检查验收工作,客观评价森林抚育政策实施成效,促进森林抚育作业质量提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规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检查验收工作。其他森林抚育作业检查验收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森林抚育检查验收实行县级自查、省级核查验收和国家级抽查三级管理。 第四条森林抚育检查验收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分级组织、专业实施。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开展国家级抽查;承担森林抚育任务的省级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森工(林业)集团、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下同)、县级单位(县、国有林场、团场、林业局等,下同)林业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组织开展省级核查验收、县级自查工作。检查验收工作由具有林业相关资质的专业机构和技术人员承担。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森林抚育检查验收工作以现地检查为基础,内业检查与外业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核实作业面积、作业设计质量和作业施工质量,同时检查了解森林抚育补贴政策执行情况,全面反映森林抚育成效。

(三)严格规范、责任到人。森林抚育检查验收及其组织、管理必须严格按照统一的规定程序和技术标准实施。检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职业操守、检查核查工作规定和廉政纪律,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客观、公平、公正评价森林抚育质量和效果。 第五条下列文件是森林抚育检查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其最新修订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一)《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 (二)《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 (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 (四)《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1646); (五)地方森林经营技术规程(标准)、实施细则等。 第二章县级自查 第六条县级自查包括外业检查和内业检查。外业检查必须对全部抚育作业小班逐一进行现场检查。 第七条县级自查应当采取抚育作业小班完成一个、检查一个的要求,加强抚育作业中间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八条承担抚育任务的单位或个人(林场、集体经济组织、个人等森林经营主体)在完成抚育作业任务后,向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林业相关专业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第三章省级核查验收

森林二类调查因子分类及代码一览

森林二类调查因子分类及 代码一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森林二类调查因子分类及代码一览 1、地类:乔木林纯林111 乔木林混交林112 竹林113 人工矮化乔木林114 疏林地120国规灌木林131 其它灌木林132 未成林造林地141 苗圃地150 采伐迹地161火烧迹地162宜林荒山荒地171 宜林沙荒地172 其它宜林地173 旱地211 水田212 水域230 未利用地240工矿建设用地251 居民建设用地252 交通建设用地253 其它用地254 2、权属:国有1 集体2 个人3 其它4 3、地貌:中山1 低山2 丘陵3 岗地4 平原5 4、坡位:脊部1 上部2 中部3 下部4 谷地5 平地6 全坡7 5、坡向:北1 东北2 东3 东南4 南5 西南6 西7 西北8 无9 6、母质名称:花岗岩、片麻岩类1 7、土壤名称:黄宗壤111(山地黄宗壤22黄褐土23黄宗壤性土24) 8、土壤/腐殖层/枯枝落叶层厚度:厚1 中2 薄3

9、立地类型:阴坡中厚层土类型2915阴坡薄层土类型2916阳坡中厚层土类型2917 阳坡薄层土类型2918 10、森林(林地)类别:生态公益林1 商品林2 11、起源:天然1 人工2 12、林种:水源涵养林111 护岸林115 护路林116 速生丰产用材林132 一般用材林133 薪炭林141 果树林151 药用林154 其它经济林155 13、平均年龄:记录树木实际生长年龄 14、龄组:幼龄林1 中龄林2 近熟林3 成熟林4 过熟林5 15、产期:产前期1 初产期2 盛产期3 衰退期4 16、竹林龄组:幼龄竹1 壮龄竹2 老龄竹3 18、公益林事权:国家级1 省级2 市级3 县级4 19、公益林保护等级:特殊1 重点2 一般3 20、生态区域:湿地(水库)14 未纳入国家范围内的水库 21、生态功能等级:好1 中2 差3 22、群落结构:完整结构1 较完整结构2 简单结构3 23、自然度:Ⅰ 1 Ⅱ 2 Ⅲ 3 Ⅳ 4 Ⅴ 5

立地分类与评价的立地要素原理与方法

立地分类与评价的立地要素原理与方法-分类系统(2009-04-02 10:21:58) 顾云春 https://www.360docs.net/doc/944315427.html,/guyunchun 转载 标签: 分类:林业生态 立地 分类系统 立地类型 立地纲 立地目 杂谈 第二节立地要素方法的立地分类系统 根据上述立地要素原理的立地分类原则、依据,结合我国森林立地条件分异复杂的特点,立地分类往往采用多级系列的要求,特提出下列5级分类单位的分类系统。为了避免与区划相混,按立地要素划分的各级分类单位均不采用“区”、“亚区”、“地区”、“地带”等带有区划色彩的名词。 立地要素方法的立地分类系统为: (1)立地系列(site series) (2)立地纲(site type class)

(3)立地目(site order) (4)立地类型组(site type group) (5)立地类型(site type) (立地亚型)(site subtype) (1)立地系列。是立地分类中的最高级单位,巨地貌尺度上的立地形态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诸分类单位的集合。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可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等系列。山地系列如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天山、阿尔泰山等山系及江南丘陵、南岭山地等。平原系列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相同的系列内部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如山地系列均具起伏的立地形态结构,立地基底多为不同特性的母岩,是发展用材林的主要基地。在平原系列中,地下水位的高低,夹沙层的有无,是否有滞水层等对立地特性的影响较大,通常营造防护林。 (2)立地纲。立地系列以下的次级分类单位。在同一立地系列内,生物气候条件相似,主要是水热条件大致相同,具有共同的气候演替顶极,林分潜在生产力相近的分类单元划为同一立地纲。原生植被的植被型是立地纲的主要指示者。例如,落叶阔叶林指示着暖温性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指示着亚热性湿润气候。在山地系列中可含下列立地纲:①寒温性湿润山地;②温性湿润山地;③温性半湿润山地;④温性干旱、半干旱山地;⑤暖温性湿润山地; ⑧暖温性半湿润山地;⑦暖温性干旱、半干旱山地;⑧次亚热性湿润山地;⑨典型亚热性湿润山地;⑩过亚热性湿润山地;⑨热性湿润山地。 立地纲带有强烈的纬度地带性与经度地带性色彩,从东到西湿度逐渐降低,从北向南,热量逐渐增加。但由于受地形起伏的影响,这种规律性会被垂直地带性打破。例如,在典型亚热性湿润山地上部会出现次亚热性湿润山地,更上会出现暖温性湿润山地。因此,同一片山地,大如长白山系,小如幕阜山、五指山都可划分为不同的立地纲。而幕阜山的下部与五指山的上部又可划归同一立地纲。故立地纲虽然带有地带性色彩,但在总体分布上是不连续的,是一级分类单位,不是一级区划单位。

安徽省森林抚育技术导则

安徽省森林抚育技术导则 1 总则 1.1 目的 为全面落实《安徽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全面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科学开展森林抚育工作,规范技术措施、提高森林抚育效果,根据国家森林抚育规程及安徽省森林经营实际要求,制定《安徽省森林抚育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 森林抚育 从幼林郁闭成林到林分成熟前根据培育目标所采取的各种营林措施的总称,包括抚育采伐、补植、修枝、浇水、施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及视情况进行的割灌、割藤、除草等辅助作业活动。 1.3 适用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森林抚育的对象、条件、

措施、方法、技术指标等基本要求。 本《导则》适用于全省范围内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竹林、林苗两用林的森林抚育。 1.4 引用文件 GB/T 15776-201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2015 森林抚育规程 LY/T 1646-2005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 1724-2008 短轮伐期和速生丰产用材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 2118-2013 大径级用材林培育导则 LY/T 1774-2008 香榧栽培技术规程 DB34/1267-2010 造林技术规程 DB34/T1268-2010 油茶营造林技术规程 DB34/T 350—2003 山核桃造林技术规范 安徽省重点公益林采伐管理办法(林资[2006]84 号) 薄壳山核桃营造林技术规程(试行) 安徽省森林抚育实施细则

1.5 森林抚育方式与确定原则 1.5.1 抚育方式 (1)透光伐透光伐主要解决幼龄林阶段目的树种林木上方或侧上方严重遮阴问题。所谓严重遮阴与树种的喜光性有关。只有当上方或侧上方遮阴妨碍目的树种高生长时才认为是严重遮阴。通常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a) 郁闭后目的树种受压制的林分; b) 上层林木已影响到下层目的树种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复层林,需伐除上层的干扰木。 (2)疏伐疏伐主要解决同龄林密度过大问题。合理密度与树种年龄、立地质量、树种组成有关。安徽省杉木、马尾松、国外松和其他森林类型林分合理密度控制表见附表3 至附表6。没有合理密度控制表的树种,选择以下条件之一。 a) 郁闭度0.8 以上的中龄林和幼龄林; b) 天然、飞播、人工直播等起源的第一个龄级,林分郁闭度0.7 以上,林木间对光、空间等开始产生比较激烈的竞争。

森林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森林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吴 菲 (东北林业大学) [摘 要] 森林立地类型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对了解经营范围内的立地条件,提高造林和经营水平,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森林立地分类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并对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森林;立地类型;质量评价 Summarize O f Forest Site Classification And Quality Appraisement Wu Fei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Abstract:Forest site classification and quality appraisement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site c ondi tion in management district,improving forestation,management level and production potential.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studying method and tendency of forest site classification and appraises the forest site quality ap praisement. Key words:forest;site class;quality appraisement 立地分类是依据立地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立地综合体划分为不同等级和类别。立地质量评价是指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和预测。森林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是研究、掌握森林生长环境以及环境对于森林类型和生产力影响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们既是林业科学一项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又是实现科学造林、育林、营林的关键。因此,当今世界上林业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利用更多的立地信息,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行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这也是这项研究的发展方向。 1872年,芬兰依据土壤、坡向、植被将全国划分为三个生长地带,每个地带再划分三个地位级。在此基础上,芬兰凯阳德尔将立地定义为 具有相似的立地质量和相近的下木组成的所有林分的联合 ,标志着该学科的诞生。1926年, C. A.KRANSS在德国用多个因子对森林立地进行分类,后发展为综合多因子方法 巴登 符滕堡方法,在欧洲和北美得到公认,在美国,加拿大和奥地利广泛流行。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形成两大学派:苏卡乔夫 生物地理群落学派;波格来捏克 生态学派。两者都是从莫洛佐夫的林型学和凯阳德尔的立地分类精华上发展起来的[1]。 我国对森林立地类型的研究和实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采用前苏联立地学派和林型学派的方法,以立地类型作为林型分类的基础进行宜林地的立地类型划分。50-60年代,毕国昌等提出了地形因子在森林立地类型划分占重要地位。1978开始,南方十四省(区)杉木栽培科研协作组,按地貌、岩性、土壤等指标,定性的对杉木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以此为标志,拉开了我国森林立地类型定性研究的序幕。1976年,中国林科院亚热带研究站,首先用数学的方法对杉木林的生长进行预测。80年代,詹绍宁(1982)用统计方法对森林生产力进行评价,陈大柯等(1984)用多元分析对帽儿山次生林立地类型进行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随后,有关定量的立地质量评价研究渐多,并向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的综合系统方向发展。80年代后期,国家对东部用材林基地,长江中上游,太行山,三北防护林地区进行了研究,使立地分类,评价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积累的经验和研究的成果在基地规划和造林设计中得到了应用。张复礼(2004)以多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综合多因子(地貌、局部地形、土壤因子)为指标,把宿松县划分成了21个立地类型。伍海芳等(1996)在全面分析西宁南北山地貌特征及水热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多因子(坡向、坡度、植被盖度、侵蚀强度)为指标把该区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陈平等人以坡度划分立地类型小区,以土被连续性划分立地类型组,以土层厚度划分立地类型,共分出3个立地类型小区,12个类型组和30个立地类型,并提出通过人工措施适宜造林的树种。余其芬等人采用航空遥感技术,通过对纸坊沟流域立地景观特征及其地形部位、坡向、土壤、坡度等各因子的定性分析,应用GIS建立各分类因子的专题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通过各分类层次的主导因子及辅助因子的专题图叠置,编制了纸坊沟流域立地类型图[2]。(下转第14页)

森林抚育技术要点

森林抚育技术要点 / 目录 第一节几个概念 第二节未成林造林地及幼林郁闭前抚育 第三节中幼龄林抚育 第四节近熟林经营 第五节低效林改造 第一节几个概念\什么是森林经营? 森林经营是指从宜林地上形成森林起到采伐更新时止所采取整个培育管理措施的总称,包括森林抚育、林分改造、护林防火、病虫防治、副产品利用、采伐更新等各项生产活动,甚至包括实体经济活动。 什么是森林抚育? 森林抚育是指从造林起到成熟龄以前的森林培育过程中,为保证幼林成活,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木组成和品质,以及提高森林生产力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包括除草、松土、间作、施肥、灌溉、排水、去藤、修枝、抚育采伐、栽植下木等工作。 什么是中幼龄林抚育? 中幼龄林抚育是以中幼龄林为对象的抚育活动。江苏省林业局出台的 《江苏省中幼龄林抚育(试点)实施办法(试行)》规定的抚育作业是指以中幼龄林为对象,通过抚育间伐、定株修枝、合理间种、灌溉施肥、除草割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促进森林顺向演替、抚育剩余物处理等为主要方式的森林经营活动。 什么是低效林改造?

低效林是受人为因素的直接作用或诱导自然因素的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林分总称。低效林改造是指为改善林分结构,开发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水平,对低效林采取的结构调整、树种更替、补植补播、封山育林、林分抚育、嫁接复壮等营林措施。 相互关系: 森林经营包含森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等措施,中幼龄林抚育是对特定林龄段的森林所进行的抚育。 第二节幼林郁闭前及未成林造林地抚育不是国家抚育试点补贴对象。 通过协调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等条件而提高林地生产力的各项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松土除草、灌溉、施肥、排涝降渍、合理间作等。 (一)除草松土 幼林郁闭前,林内光照使杂草长势较旺,及时松土、除草能防止杂草与幼树争夺土壤水分和养分,提高土壤通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土壤有机物的分解,改善林木根系的呼吸作用,明显提高生长量。多数林分可通过间套作以耕代抚或化学除草解决草害。 (二)灌溉 灌溉能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强光合作用能力。合理灌溉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林木生长,加快林分郁闭。灌溉是人工林速生丰产优质的重要技术措施。 但有些树木在积水地类生长不良,地下水位过高和土壤含水量过多时应及时排水降渍。 (三)施肥 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立地类型,不同树种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应通过测土配方制定最佳施肥方案,促进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 (四)间作 采用林下间作,实施精细抚育,既能以短养长,又能促进林木迅速生长林下间套作应以林为主,选择适宜的间套作品种和间作方式,保证幼树足够的营养带和生长空间,真正做到间作促林。

立地类型划分

立地类型划分

(二)立地类型划分 1、坡向图制作 (1)坡向初级分布图生成 打开ArcMap程序,并加载调查区(马连滩)DEM数据。打开ArcToolbox,选择Spatial Analyst工具→表面分析→坡向(图23),生成马连滩坡向初步分级分布图(图24)。 图23 坡向提取工具图24 马连滩坡向提取结果 (2)坡向分类 利用中重分类的功能(重分类)功能对上一步生成的坡向分布结果进行分类。选择Spatial Analyst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工具,弹出对话框(图25);点击对话框中“分类”按钮,弹出对话框(图26),根据“坡向方位界定标准”(表

3),对调查区坡地的坡向进行分类,先重分类为3类:0-112.5°、112.5-292.5°、292.5-360°,点击确定。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向),字段类型选择为“文本”。根据表3,0-112.5°和292.5-360°为阴坡,112.5-292.5°为阳坡,在新添加的字段中输入阴坡或阳坡(图27),得到重分类结果(图28)。 表3 坡向方位界定标准 坡向Aspect 方位Orientation 方位角azimuth angle(°) 阳坡Sunny Slope 南South 157.5 - 202.5 东南Southeast 112.5 - 157.5 西南Southwest 202.5 – 247.5 西west 247.5 - 292.5 阴坡Shady Slope 北North 337.5 - 22.5 西北Northwest 292.5 - 337.5 东北Northeast 22.5-67.5 东East 67.5- 112.5 图25打开重新分类工具

森林生态学讲稿-第七章森林群落类型划分

森林群落类型的划分 一、森林群落类型分类的意义 森林有两种类型,即天然林和人工林,就天然林而言,每种天然林都有其自身在时间上的动态规律(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发生、生长、发育以及外貌特征)和空间上(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分布规律。 而就人工林而言,即使森林的组成、起源、年龄等相同,但由于立地条件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森林类型,如有生产力高的杉木林,也有生产力低的杉木林。显然,这些特性不同的森林应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 划分森林群落类型就是研究、揭示森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规律,为林业经营提供依据。 二、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和原则 (一)分类的单位 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通常是采用群丛(association)、群系(formation)和植被型(vegetation type)作为三大基本单位,并把群丛作为分类的基本单位,而各单位之上采用组、纲,在各单位之下采用亚(sub-)级作为辅助单位。 (二)分类的原则 植物群落分类一直是个复杂的问题,至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分类原则。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按各个学派而有差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外貌分类 按外貌分类是较常用的分类原则之一,因为外貌易于掌握和区分。外貌分类主要是以优势植物的生活型作为分类基础。 该分类原则的缺点把生态关系相差很大的群落混淆在一起(如同为常绿针叶林,有暖性的和寒性之分)。 2按区系分类 特别强调群落中种类成分的一致性,以特征种作为确定划分等级的依据,凡特征种相同的群落可划分为同一类群。是法瑞学派采用的分类原则。 按植物区系分类的不足之处是忽视了整个群落结构的生态特点。 3按优势度分类 主要以优势树种的生态学特征作为基础,有的以最高层的优势树种作为分类依据,有的以各层的优势种来进行分类。 对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特别是优势种不明显的植被类型,完全以优势种来进行分类是困难的。 4按演替分类(动态分类) 按顶极群落类型以及各个顶极群落下的所处演替阶段分类,英美学派采用的分类原则。 但有人认为演替本身只能看作为群落的一个特征,不能作为植物群落分类的依据。而且要弄清真正的演替顶极群落,以及演替系列群落在顶极演替过程中的位置是很困难的。

立地分类

第十三章立地分类 立地是指造林地或林地的具体环境,即指与树木或林木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并能为其所利用的气体、土壤等条件的总和。构成立地的各个因子称为立地条件。 在自然界,立地条件总是千变万化的。严格的讲,地球上没有两块绝对相同的造林地或林地,总是有某些微小差别。但这种变化总还有一定的变化范围,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足以引起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方面质的不同,完全可以将其界线划分出来。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林地归并到一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立地分类。而立地质量评价是指对造林地或林地某树生产力水平的评估。 第一节立地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一、立地分类的原则 立地分类应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原则。科学性即要求立地分类所依据的因子能正确地反映立地的本质和特征,符合各地立地变化的实际情况,并能用它们做出正确的立地质量评价和生产力预估;实用性即在划分方法上要力求容易掌握,特别是划分的立地类型便于认识和运用,所依据的立地因子直观性强、稳定可靠,即在野外凭感官就可直接准确鉴定,而且不易受天气影响而改变。除此之外,立地分类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地域分异原则 即要考虑自然综合体的地带性变化规律,这是立地分类的理论基础。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既有纬度(水平)地带性热力分异,又有非纬度(水平)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干湿分异,以及相应于大地构造分区的大山系、大高原和大平原的地貌分异,或者是山地、高原和平原的组合差别。这些非纬度地带因素,特别是对以山地作为主要用地的林业用地,构造—地貌分异,常常干扰、破坏了地带性表现,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分异所起的作用,不低于地带因素。 2.分区分类原则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各地区差异很大,造林地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在各地很不一样,造林地潜在生产力也不一样,不可能用一个分类系统概括全国各地区的立地类型。分区分类可使区域的划分(反映地域分异)与类型的划分(反映地方分异)在立地分类系统中得到统一,因而也是区划单位与分类单位并存的原则。 3.主导因素原则 立地是由多种环境因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立地分类取决于自然综合体特征的差异。分类时要全面考虑各项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既要考虑整体特征及综合效应,又要分析其因果关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对林木生长、树种分布、林种布局有显著影响或起限制作用的主异因素来,并将它作为划分各项立地单元的基本依据,特别是确定自然区域之间界线时,运用主导因素原则更方便。

森林抚育间伐的技术要点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9.09 森林抚育间伐是指在还没有成熟的林分里面,依据其发育程度、稀疏规律和预期培育目标,为给培育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及时砍伐适量林木,适时调节树种成分及林分密度,促进所保留林木快速生长的一项营林措施。该措施以砍伐部分适量林木为切入点,改善森林内部光照条件,扩大保留林木的营养面积,并通过人为选择,达到提升森林培育质量水平和产量的目标。1 森林抚育间伐的种类 透光抚育在幼龄林内进行,目的是解决种间竞争,适当 调整树种组成,使目的树种不受压抑。除伐对象主要是,抑制主要树种生长的林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过密林分内生长不良和形质低劣的林木,已达到经营密度指标的实生幼林内的萌生林木及萌生林分中的劣质木。透光抚育的方法有全面抚育、 团状抚育和带状抚育三种。 生长抚育在进入壮龄林后进行,主要目的是调整林分密度,为优良木创造适宜的营养空间,实现速生、优质、高产。生长抚育包括下层抚育、上层抚育、综合抚育、机械抚育和定株抚育等方法。 2 森林抚育间伐的措施技术要点2.1 间伐木的选择 选择间伐的依据是林木分级。总的原则是“留优去 劣”,要点主要有一是淘汰非目的树种,注意合理搭配。二是砍伐培育前途不大的林木及有碍林内卫生状况的林木。三是按照经营目的确定应伐木。2.2 森林抚育间伐的时间 幼林郁闭后,进入首次抚育间伐的时间要从林分、立 地、经济状况综合考虑,强调“适时”。常用的简便判定指标或要素主要有树冠大小、林分郁闭度、林分生长量、林木分化程度、立地条件、经济条件。 按森林分类确定。商品林从用材角度看,要连续进行到成熟林采伐利用前的一个龄级结束,其它林种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森林抚育间伐在一个林分内要进行数次,通常将相邻两次间的年限称为“间隔期”,其时间长短根据林分恢复郁闭的速度而定。当林木生长量重新下降时,应再次间伐。间隔期决定于树种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间伐强度和经济条件。2.3 森林抚育间伐的强度 森林抚育间伐强度指林木砍留的比例,它关系到森林 抚育间伐的效果。表示强度的指标主要有间伐株数、材积和郁闭度。按现行规程规定,国有人工林透光抚育可以伐去原有株数的25~45%或蓄积量的15%~30%,生长抚育可 以伐15~30%。天然林透光抚育可以伐去原林分蓄积量的10%~20%,生长抚育可以伐去15%~30%。同时规定,伐后郁闭度,人工林不应低于0.6,天然林不应低于0.5。在确定森林抚育间伐强度时,要综合考虑经营目的、立地条件、初植密度、林分状况、交通条件、前次间伐强度等因素。3 森林抚育间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1 对树高生长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森林抚育采伐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不 显著,树高的生长主要决定于立地条件。但是也有些研究结果认为,在较好的立地上,林分密度对树高没有影响;但在贫瘠的土壤上,过密的林分却妨碍高生长,如进行适当的疏伐,则可提高林分高生长量。3.2 对直径与材积生长的影响 森林抚育采伐对直径生长的影响极为明显。随着采伐强 度的增大,直径生长量加大。尤其是一些受压抑的林分通过抚育采伐直径生长速度增加得更快。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说明生长抚育影响优势木生长。整个林分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决定于林分的树高、断面积生长量和单位株数三因素,而抚育采伐对提高树高生长量的影响较小,抚育采伐强度加大虽能提高单株的材积生长量,但单位面积的株数减少了,所以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不随抚育采伐强度的任意加大而加大,往往是中度抚育采伐的林分其生长量表现最高。3.3 森林抚育采伐对环境的影响 (1)光照强度。林分经过抚育采伐后,减少了单位面积上立木的株数,使林冠郁闭度下降,林内光照强度增加。 (2)温度和湿度。夏季,林内气温随着疏伐强度的加大而提高。冬季,未疏伐林下气温一般高于经过疏伐的林分,且随疏伐强度的加大气温逐渐降低。林内空气湿度的变化与大气湿度、疏伐强度等因子有关,林内大气相对湿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3)土壤肥力。在北方地区,疏伐增加了土壤中有效营养元素的含量,其增加量随着疏伐强度的增加而提高,这是由于抚育采伐改变了林内小气候,促进了土壤生物的活动,加速了地被物分解,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参考文献: [1] 曹东升.中幼龄林抚育在现代林业中的应用[J].中国林 业,2011(2). [2] 袁林,彭定萍.森林抚育间伐的效应研究[J].大科技, 2014(28):256-257. 摘 要: 森林抚育间伐作为森林培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不仅可以提高森林培育效率,同时能够促进林业生产,进而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条件。 关键词: 森林抚育; 生态环境森林抚育间伐的技术要点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张天一 (天水市秦州区林业局,甘肃 天水 741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