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可信区间

计算可信区间
计算可信区间

循证医学中常用可信区间的研究

作者:刘关键洪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成都610041

Study of statistical measures i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LIU Guan-jian, HONG Qi.( Department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The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S: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meaning and purpose of confidence interval (CI) i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For example, RRR、ARR、NNT. It's referance for user and doer of EBM in China.

Key words: Confidence interval;evidence-based medicine

在循证医学的研究或应用中,经常使用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对某事件的总体进行推断。可信区间是按一定的概率去估计总体参数(均数或率)所在的范围,它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1-a,常取95%或99%)确定未知参数值的可能范围,这个范围被称为所估计参数值的可信区间或置信区间。如95%可信区间,就是从被估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 的样本,由每一个样本计算一个可信区间,理论上其中有95%的可能性(概率)将包含被估计的参数。故任何一个样本所得95%可信区间用于估计总体参数时,被估计的参数不在该区间内的可能性(概率)仅有5%。可信区间是以上、下可信限为界的一个开区间(不包含界值在内)。可信限(confidence limit,CL)或置信限只是可信区间的上、下界值。可信区间的用途主要有两个:

(1)估计总体参数,在临床科研工作,许多指标都是从样本资料获取,若要得到某个指标的总体值(参数)时,常用可信区间来估计。如率的可信区间是用于估计总体率、均数的可信区间用于估计总体均数。

(2)假设检验,可信区间也可用于假设检验,95%的可信区间与a为的假设检验等价。若某研究的样本RR或OR的95%可信区间不包含1,即上下限均大于1或上下限均小于1时,有统计学意义(P<);若它的RR或OR值95%可信区间包含1时,没有统计学意义(P> )。再如某研究两疗效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不包含0,即上下限均大于0或上下限均小于0时,有统计学意义(P<);两疗效差值的95%可信区间包含0时,两疗效无差别(P>)。

各种指标的可信区间计算,最常采用正态近似法,其中标准误的计算是其关键。标准误是由于抽样所致的样本与总体间的误差,用以衡量样本指标估计总体参数的可靠性,标准误越大,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误差也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在数值资料(计量资料)中,标准误的大小与个体变异(s)成正比,与样本含量(n)的平方根成反比。在分类资料(计数资料)中,标准误主要受样本含量(n)和某事件发生率(p)大小的影响,样本含量愈大,抽样误差愈小;某事件发生率愈接近于,其抽样误差愈小,某事件发生率离愈远(即发生率愈接近于0或1),抽样误差愈大。

可信区间的范围愈窄,样本估计总体的可靠性愈好;可信区间的范围愈宽,样本估计总体的可靠性愈差。

1.率的可信区间

总体率的可信区间可用于估计总体率、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两样本率比较。计算总体率的可信区间时要考虑样本率(p)的大小。

(1)正态近似法当n足够大,如n>100,且样本率p与1- p均不太小,且np与n(1-p)均大于5时,可用下式求总体率的1-a可信区间率的标准误:SE=p(1-p)/n

率的可信区间:p±uaSE = (p-uaSE ,p+uaSE)

式中ua以a查u值表,若计算95%的可信区间,这时=,a=。例如:采用某治疗措施治

疗60例某病患者,治愈24例,其治愈率为24/60=40%,该治愈率的95%的可信区间为:SE = p(1-p)/n = /60 =

p±uaSE = (p-uaSE ,p+uaSE)

= -×,+×

= %,%)

该治愈率的95%的可信区间是%~%。

(2)当样本率p<或p>时,对百分数采用平方根反正弦变换,即y= sin-1p 或sin y=p 当P从0~100%时,y从0~90(角度,以下略去),若以弧度表示则y从0~(π/2)。(Bartlett. MS建议当p=100%时,p=1-1/4n,当p=0时,p=1/4n)。y的标准误,按角度计算sy=n ;若按弧度计算sy=1/(4n) ,总体率的1-a的可信区间按下式计算:(y-uasy ,y+uasy )然后再按下式变换求出百分数表示的可信区间:

PL=sin2(y-uasy );PU=sin2(y+uasy )

例如:某医师调查某厂工人高血压病的患病情况,检查4553人,257人有高血压患病率为%,求该厂高血压患病率的95%可信区间

本例=,按上式计算:y= =,sy =1/(4×4553) =(以弧度计)则y的95%可信区间为:(,+×)=,

而率的95%可信区间为:PL=sin2=;PU=sin2=

故该厂高血压患病率的95%可信区间为(%,%)。

2 RR的可信区间

相对危险度的RR(relative risk),应先计算RR,再求RR的自然对数值ln(RR),其ln(RR)的标准误SE (lnRR)按下式计算:

SE(lnRR)= 1 a + 1 c -1a+b -1c+d = 1 r1 + 1 r2 -1n1 -1n2

ln(RR)的可信区间为:ln(RR) ±ua SE(lnRR)

RR的可信区间为:exp[ ln(RR) ±ua SE(lnRR) ]

例如:某医师研究了阿斯匹林治疗心肌梗塞的效果,其资料见表1,试估计其RR的95%可信区间。

表1 阿斯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

table 2. the effect of aspirin treat MI

组别有效无效合计

心梗组(MI) 15(r1) 110 125(n1)

对照组(Control) 30(r2) 90 120(n2)

合计(Total) 45 200 245(N)

RR = p1 p2 = r1/n1 r2/n2 = 15/125 30/120 =

ln(RR)=ln= -

SE(lnRR)= 1 r1 + 1 r2 -1 n1 -1 n2 = 1 15 + 1 30 -1125 -1120 =

ln(RR)的95%可信区间为:

ln(RR) ±(lnRR) = ±×= (,)

RR的95%可信区间为:

exp[ ln(RR) ±SE(lnRR) ] = exp(,)=,

该例RR的95%可信区间为~,其上、下限均小于1,可以认为阿斯匹林治疗心肌梗死有效。

3 OR的可信区间

由于队列资料的RR的1-a可信区间与OR的1-a可信区间很相近,且后者计算简便,因而临床医学可用OR的可信区间计算法来代替RR的可信区间的计算。OR的可信区间的计算,

应先计算OR,再求OR的自然对数值ln(OR),其ln(OR)的标准误SE (lnOR)按下式计算:SE(lnOR)= 1/a+1/b +1/c +1/d

ln(OR)的可信区间为:ln(OR) ±ua SE(lnOR)

OR的可信区间为:exp[ ln(OR) ±ua SE(lnOR) ]

例如:前述阿斯匹林治疗心肌梗塞的效果,试估计其OR的95%可信区间。

OR= 15×90 30×110 =

ln(OR)=ln=

SE(lnOR)= 1/a+1/b +1/c +1/d = 1/30+1/90+1/15+1/110 =

ln(OR)的95%可信区间为:

ln(OR)±SE(lnOR)= ±×= ( ,

OR的95%可信区间为:

exp[ ln(OR) ±(lnOR) ]= exp,= ,

该例OR的95%可信区间为~,而该例的RR的95%可信区间为~,可见OR是RR的估计值。

4 RRR的可信区间

RRR可信区间的计算,由于RRR=1-RR,故RRR的可信区间可由1-RR的可信区间得到,如上例RR=,其95%的可信区间为~,故RRR=1-=,其95%的可信区间为~。

5 ARR的可信区间

ARR的标准误为:SE= p1 (1-p1)n1 + p2 (1-p2)n2

ARR的可信区间:ARR±uaSE = (ARR-uaSE ,ARR+uaSE)

例如:试验组某病发生率为15/125=12%,而对照组人群的发生率为30/120=25%,其ARR=25%-12% =13%,标准误为:

SE= p1 (1-p1)n1 + p2 (1-p2)n2 = 125 + 120 =

其95%的可信区间为:

ARR±uaSE = (ARR-uaSE ,ARR+uaSE)

= -×,+×= %,%)

该治愈率的95%的可信区间为%~%。

6 NNT及可信区间

NNT可信区间的计算,由于无法计算NNT的标准误,可由ARR的95%的可信区间来计算。因为NNT= 1/ARR,故NNT的95%的可信区间为:

NNT95%可信区间的下限:1/(ARR95%可信区间的上限值)

NNT95%可信区间的上限:1/(ARR95%可信区间的下限值)

例如上述ARR的95%可信区间为%~%,其NNT的95%可信区间下限为:1/%=;上限为:1/%=,故该NNT的95%可信区间为~。

7 均数的可信区间

总体均数据的可信区间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两均数比较。计算时当总体标准差未知时用t分布原理,而s已知时,按正态分布原理计算。

(1)均数的可信区间

通常,均数的95%的可信间可按下式计算:

X-±,n SE 即95%CI的下限为:X--,nSE,上限为:X-+,n SE

式中n为样本含量,X-、s分别为样本均数和标准差,SE为标准误,SE=s/n,ta,n的值可用自由度(n)与检验水准(a)查t界值表得到。

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如n>100,其95%的可信间可按下式近似计算,n越大近似程度愈好。

X-±即95%CI的下限为:X--SE,上限为:X-+ua SE

例:某医师测定某工厂144名健康男性工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mmol/L)的均数X-=,标准差s=,试估计该厂健康男性工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

本例n=144,X-=,s=,n=144-1,可用大样本公式X-±n 计算

下限为:X--n = -/144 =

上限为:X-+n = + /144 =

故该例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为(mmol/L, mmol/L)。

(2)两个均数差值的可信区间

95%CI为:d±,n SE

即95%CI的下限为:d-,n SE 上限为:d+,n SE

式中d为两均数之差,即d= | X-1-X-2 | ;SE为两均数差值的标准误,其计算公式为:SE= (n1-1) s12 + (n2-1) s22n1+n2-2 × (1 n1 + 1 n2 )

例如:某研究的X-1=,s1=,n1=38,X-2=,s2=,n2=45,其均数的差值为:

d = | X-1-X-2 | = -=

其差值的标准误为:

SE= (38-1) ′+ (45-1) ′+45-2 ×(1 38 + 1 45 ) =

该例自由度n=38+45-2=81"80,故以自由度为80,a=,查表得,80=,将其代入95%CI的计算公式,得:

d±,n SE = ±×= ,

参考文献:

1 David , Richardson, William Rosenberg, et al. EVIDENCE-BASED MEDICINE-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M] The second edition. churchill livingstone publish

house:Toronto,2000.

2 王家良。主编。临床流行病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3 杨树勤。主编。卫生统计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EXCLE日期时间计算公式

(Excel)常用函数公式及操作技巧之三: 时间和日期应用 ——通过知识共享树立个人品牌。 自动显示当前日期公式 =YEAR(NOW()) 当前年 =MONTH(NOW()) 当前月 =DAY((NOW())) 当前日 如何在单元格中自动填入当前日期 Ctrl+; 如何判断某日是否星期天 =WEEKDAY(A2,2) =TEXT(A1,"aaaa") =MOD(A1,7)<2 某个日期是星期几 比如2007年2月9日,在一单元格内显示星期几。 =TEXT(A1,"aaa") (五) =TEXT(A1,"aaaa") (星期五) =TEXT(A1,"ddd") (Fri) =TEXT(A1,"dddd") (Friday) 什么函数可以显示当前星期 如:星期二10:41:56 =TEXT(NOW(),"aaaa hh:mm:ss") 求本月天数 设A1为2006-8-4 求本月天数 A1=DAY(DATE(YEAR(A1),MONTH(A1)+1,0)) 也有更簡便的公式:=DAY(EOMONTH(NOW(),0)) 需加載分析工具箱。

当前月天 数:=DATE(YEAR(TODAY()),MONTH(TODAY())+1,1)-DATE(YEAR(TO DAY()),MONTH(TODAY()),1) 用公式算出除去当月星期六、星期日以外的天数 =SUMPRODUCT(--(MOD(ROW(INDIRECT(DATE(YEAR(NOW() ),MONTH(NOW()),1)&":"&DATE(YEAR(NOW()),MONTH(NOW ())+1,0))),7)>1)) 显示昨天的日期 每天需要单元格内显示昨天的日期,但双休日除外。 例如,今天是7月3号的话,就显示7月2号,如果是7月9号,就显示7 月6号。 =IF(TEXT(TODAY(),"AAA")="一 ",TODAY()-3,IF(TEXT(TODAY(),"AAA")="日 ",TODAY()-2,TODAY()-1)) =IF(TEXT(TODAY(),"AAA")="一",TODAY()-3,TODAY()-1) 关于取日期 怎么设个公式使A1在年月日向后推5年,变成2011-7-15 =DATE(YEAR(A1)+5,MONTH(A1),DAY(A1)) =EDATE(A1,12*5) 如何对日期进行上、中、下旬区分 =LOOKUP(DAY(A1),{0,11,21,31},{"上旬","中旬","下旬","下旬"}) 如何获取一个月的最大天数 "=DAY(DATE(2002,3,1)-1)"或"=DAY(B1-1)",B1为"2001-03-01日期格式转换公式 将“01/12/2005”转换成“20050112”格式 =RIGHT(A1,4)&MID(A1,4,2)&LEFT(A1,2) = YEAR($A2)&TEXT(MONTH($A2),"00")&TEXT(DAY($A2),"00" ) 该公式不用设置数据有效性,但要设置储存格格式。 也可以用下列两方法: 1、先转换成文本, 然后再用字符处理函数。 2、[数据]-[分列] [日期]-[MDY] 将“2005年9月”转换成“200509”格式

(完整word版)简单的时间计算

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67—68页信息窗1第2个红点及“自主练习”第3—7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掌握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并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钟表、学生练习用的活动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导:同学们,走进天文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今天我们继续到天文馆看看还有哪些新知识等 待我们去发现? 课件出示情境图,提问:我们 是怎样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的 呢?生活中哪些地方用24时计时 法表示时间?(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说一说。) 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找出数学信息。 预设1:天文馆的开馆时间是8:30~16:30 预设2:科教片今日放映的片名和安排是:

《宇宙旅行》 9:00 《恐龙灭绝与天体碰撞》 10:30 《奇妙的星空》 15:00 《小丽访问哈勃》 15:45 引导: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有选择的将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预设: 问题1:天文馆每天开馆多长时间? 问题2:从《恐龙灭绝与天体碰撞》开映到《奇妙的星空》开映间隔时间有多长? 问题3:《小丽访问哈勃》播放了多长时间? …… 引导:大家可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简单的时间计算(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由信息窗情境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有关时间的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体会身边的数学。】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引导: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解决问题吧,请大家尝试解决:开馆时间

可信区间

循证医学中常用可信区间的研究 作者:刘关键洪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成都610041 Study of statistical measures i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LIU Guan-jian, HONG Qi.( Department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The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S: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meaning and purpose of confidence interval (CI) i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For example, RRR、ARR、NNT. It's referance for user and doer of EBM in China. Key words: Confidence interval;evidence-based medicine 在循证医学的研究或应用中,经常使用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对某事件的总体进行推断。可信区间是按一定的概率去估计总体参数(均数或率)所在的范围,它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1-a,常取95%或99%)确定未知参数值的可能范围,这个范围被称为所估计参数值的可信区间或置信区间。如95%可信区间,就是从被估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 的样本,由每一个样本计算一个可信区间,理论上其中有95%的可能性(概率)将包含被估计的参数。故任何一个样本所得95%可信区间用于估计总体参数时,被估计的参数不在该区间内的可能性(概率)仅有5%。可信区间是以上、下可信限为界的一个开区间(不包含界值在内)。可信限(confidence limit,CL)或置信限只是可信区间的上、下界值。可信区间的用途主要有两个: (1)估计总体参数,在临床科研工作,许多指标都是从样本资料获取,若要得到某个指标的总体值(参数)时,常用可信区间来估计。如率的可信区间是用于估计总体率、均数的可信区间用于估计总体均数。 (2)假设检验,可信区间也可用于假设检验,95%的可信区间与a为0.05的假设检验等价。若某研究的样本RR或OR的95%可信区间不包含1,即上下限均大于1或上下限均小于1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它的RR或OR值95%可信区间包含1时,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再如某研究两疗效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不包含0,即上下限均大于0或上下限均小于0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疗效差值的95%可信区间包含0时,两疗效无差别(P>0.05)。 各种指标的可信区间计算,最常采用正态近似法,其中标准误的计算是其关键。标准误是由于抽样所致的样本与总体间的误差,用以衡量样本指标估计总体参数的可靠性,标准误越大,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误差也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在数值资料(计量资料)中,标准误的大小与个体变异(s)成正比,与样本含量(n)的平方根成反比。在分类资料(计数资料)中,标准误主要受样本含量(n)和某事件发生率(p)大小的影响,样本含量愈大,抽样误差愈小;某事件发生率愈接近于0.5,其抽样误差愈小,某事件发生率离0.5愈远(即发生率愈接近于0或1),抽样误差愈大。 可信区间的范围愈窄,样本估计总体的可靠性愈好;可信区间的范围愈宽,样本估计总体的可靠性愈差。 1.率的可信区间 总体率的可信区间可用于估计总体率、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两样本率比较。计算总体率的可信区间时要考虑样本率(p)的大小。 (1)正态近似法当n足够大,如n>100,且样本率p与1- p均不太小,且np与n(1-p)均大于5时,可用下式求总体率的1-a可信区间率的标准误:SE=p(1-p)/n 率的可信区间:p±uaSE = (p-uaSE ,p+uaSE)

高一地理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难点透析 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等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各大地理考卷必考的知识点。随着人类交往的密切,各科联系的加强,该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因而成为近几年来高考重点考核的内容。该类题考察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知识应用及迁移能力,图形设计新颖、设问灵活、综合程度高,具体命题可能结合某一重大地理事件进行,往往以日照图为切入点,进行时间和空间上大跨度的综合考查,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的考查,在平时及高三复习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难点透析】 1.认识实质: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其实质可从四方面理解。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东早西晚(定性);地球自转周期→1个太阳日→15°/小时(定量);日地空间关系→确定时刻→矫正时刻(定标);东西时差计算→东加西减→大早小晚(定法)。时间计算本质上是地方时的计算。 2.理解概念:地方时是指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同线同时);区时是指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同区同时);日界线有两条,①人文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在华盛顿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②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隐形经线。 3.掌握方法: (1)地方时。地球上的地方时以太阳作为参照物确定,某地的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点,与12点相对的地方时为0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的地方时不同,越往东时刻越早,即东早西晚(大早小晚),每隔15度,相差1个小时。地方时的计算分三步进行。 ①空间定位清楚,用图式两点的经度定点,清楚准确直观反映空间关系; ②地理分析到位(已知、未知、东西关系、经度差和时间差的相互转换,四者知其三,可以任求其一); ③数学计算准确(认真计算,仔细检查)。同时应注意以下隐含条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即赤道在任何时刻晨线上都是6时,昏线上都是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时,和正午正相对的另一经线地方时为0时。即正相对的两条经线地方时相差12时;经度相差15°,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东早西晚);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日照图中,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中午12时,平分夜半球经线所在地方时为0时;区时与地方时一致的地方在各时区的中央经线上(中央经线度数=15°×时区数);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发生变化。即日界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不同。 (2)区时。时区的划分:每隔15度划分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都是15的倍数,据此可以求出任一条经线所在的时区。特别注意零时区(中时区)和12时区的划分。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同区同时(国际标准时间,一般是指零时区的区时;美国东部时间一般是西五区的区时;西部时间一般是指西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区时的计算:①确定经线所在的时区,并判断两时区的东西位置关系,东早西晚;②分析已知与未知条件,计算时区序号差及区时;③根据时区序号之差等于区时之差,算出结果,认真计算,并仔细检查。

如何计算年月日时干支

年干支计算 年份-3,将减去后的数除以10,其余数所对应的天干即为该年的天干;将减去后的数除以12,其余数所对应的地支即为该年的地支。如2010年,2010-3=2007,200710······7,余数为7,7所对应的天干即为庚;200712······3,余数为3, 3所对应的地支即为寅。所以2010年的干支即为庚寅。 N=x-3-60m (0

三年级数学时间和日期练习题的计算

三年级时间单位的联系与巩固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18分)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2.一年有()个月,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3.通常4年里有()个平年,()个闰年。公历年份是()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的倍数才是闰年。4.每年上半年都有()个大月,分别是()。下半年一共有()天。 5.汽车上午9时出发,下午4时30分返回,共行驶了()。6.从晚上10时到早上4时,共经过了()小时。 二、判一判。(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6分)1.平年比闰年少一天。() 2.因为1900年是4的倍数,所以1900年是闰年。()3.明明的生日是公历2月30日。()4.今天是5月30日,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 5.小明的爸爸到北京去开会,4月31日才会回来。() 6.从早上8时到晚上8时,共经过了10小时。()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8分)1.下列年份是闰年的是()。 A.1900年 B.1949年 C.2004年

2.2004年5月10日是强强8岁的生日,强强的出生日期是()。A.1990年5月10日 B.1996年5月10日 C.1992年5月1日 3.明明的生日比国庆节早一天,他的生日是()。 A.9月31日 B.9月30日 C.5月31日 4.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 A.12小时 B.12分钟 C.60分钟 D.5分钟 5.一星期共有()小时。 A.168 B.144 C.160 6.0时也叫()。 A.中午12时 B.夜里12时 C.凌晨1时 7.从上午9:10到下午5:10经过的时间是()。 A.9小时 B.7小时 C.8小时 8.小飞晚上8:30睡觉,第二天早上6:30起床,他共睡了()。A.9小时 B.10小时 C.13小时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共18分) 3星期=()小时 5日=()小时2年=()个月144小时=()日 4时30分=()分 2分15秒=()秒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一、地方时 1 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的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种时刻不同。 2 、定义: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它把一天中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定为中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小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遵循“东早西晚”的原则,其差异是1小时/150、4分钟/10、4秒钟/1‘。 注意:“如日中天”中的“日中天”就是一天中太阳最高的时刻,是一天中地方时为12点的时刻,这时太阳辐射在一天中最强。但此时气温并不一定最高,因为地表受热需要一个过程。 3、与地理位置的关系: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同一天,24小时制) 若两地分别为东经或西经地区,则经度差=两地经度数之和 二、时区和区时 1、时区: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分为24个时区,即每隔15划分24个时区 注意:东12区位于东经范围以内,西12区位于西经范围以内,其中东12区与西12区都只跨个经度,东、西12区合为一个时区。但东、西12区都位于西半球。 2、区时:每个时区的区时,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又称为标准时。注意:①、中央经线是指该时区的“标准经线”,其度数的大小为该时区数〓150 ②、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③、东西12时区时刻相同,而日期相差1天。 3、根据经度推算时区的方法 ①经度〔150/h=整数和余数。若余数小于度,同该经度的时区数就是整数; ②若该余数大于度,则该经度的时区数就是整数+1;③某地为东经度,为东时区;某地为西经度,为西时区;若整数为12,则为东西12区 4、时区差的计算方法: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5、世界各个国家区时的确定: (1)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即1200E的地方时,是中国各地统一采用的时间 (2)国际标准时: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即中时区的区时。 (3)世界各国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区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的时区的边界线的地方时,如印度采用东区;的有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取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如朝鲜采用东9区的区时。 三、时间的计算方法 方法:第一步:求两地的经度差或时区差――同经(区)相减,异经(区)相加 第二步:求两地的时间差=经度差〔150/h=时区差的大小第三步:求所求地的时间――东加西减04、经度差的计算方法:若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地区,则经度差=大的经度数-小的经度数 1/6页 东和西是指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或西方。判断方法有:①在光照图中可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进行判断;②有经度的时候,则用东经度数越大,越往东去;西经度数越小,越往东去; ③在进行时区计算时,则东时区数越大,越往东去;西时区数越小,越往东区。 (1)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度)或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区差

置信区间的解释及求取

置信区间的解释及求取-学习了解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当给出某个估计值的95%置信区间为【a,b】时,可以理解为我们有95%的信心(Confidence)可以说样本的平均值介于a到b之间,而发生错误的概率为5%。 有时也会说90%,99%的置信区间,具体含义可参考95%置信区间。 置信区间具体计算方式为: (1) 知道样本均值(M)和标准差(ST)时: 置信区间下限:a=M - n*ST; 置信区间上限:a=M + n*ST; 当求取90% 置信区间时n=1.645 当求取95% 置信区间时n=1.96 当求取99% 置信区间时n=2.576 (2) 通过利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方法获得估计值分布时: 先对所有估计值样本进行排序,置信区间下限:a为排序后第lower%百分位值; 置信区间上限:b为排序后第upper%百分位值. 当求取90% 置信区间时 lower=5 upper=95; 当求取95% 置信区间时lower=2.5 upper=97.5 当求取99% 置信区间时lower=0.5 upper=99.5 当样本足够大时,(1)和(2)获取的结果基本相等。 参考资料:http://140.116.72.80/~smallko/ns2/confidence_interval.htm Confidence Limits: The range of confidence interval

附MATLAB 求取置信区间源码: %%% 置信区间的定义90%,95%,99%-------Liumin 2010.04.28 clear clc sampledata=randn(10000,1); a=0.01; %0.01 对应99%置信区间,0.05 对应95%置信区间,0.1 对应90%置信区间 if a==0.01 n=2.576; % 2.576 对应99%置信区间,1.96 对应95%置信区间,1.645 对应90%置信区间 elseif a==0.05 n=1.96; elseif a==0.1 n=1.645; end %计算对应百分位值 meana=mean(sampledata); stda=std(sampledata); sorta=sort(sampledata); %对数据从小到大排序 leng=size(sampledata,1); CIa(1:2,1)=[sorta(leng*a/2);sorta(leng*(1-a/2))]; %利用公式计算置信区间 CIf(1:2,1)=[meana-n*stda;meana+n*stda]; …………………………………………………………………………………………

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 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 (1989) 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

时间计算和日期推算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 地方时的计算和日期的变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该知识点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题目选材容易,而且能很好地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试题都有体现,而且题目越来越灵活。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1)先求经度差:①如果两地同位于东经度或西经度,用大的度数减去小的度数;②如果一地位于东经度,一地位于西经度,两地的度数相加。 (2)将经度差转化为时间差:按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0地方时相差4分钟进行换算。 (3)利用公式求时间: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间差(所求地位于已知地的东方,用“+”号;所求地位于已知地的西方,则用“—”号)。 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2)明确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先确定对应点的时区,求出时区差。 (3)确定某一地点的地方时,该点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图中或题目条件中隐含的。 (4)明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种/1°;4秒/1′,“东加西减”。 (5)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2.日期的变更 (1)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 (2)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 (3)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4)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时除确定180°经线外,还要找到“零”时对应经线。 区时的计算方法 (1)直线法,也可叫数数法。直线法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分,标注出24个时区。在图中标注出已知地点所在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时区。根据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一个一个地往前(后)数。数数法最好避开日界线,即将中时区放在中间,而把东西十分开。 (2)公式法: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 第一步:求时区差,关于时区差计算:以中时区为参照物,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第二步:求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则用“加”,反之,所求地在已知地之西,则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①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其换算公式是: 某地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0(所得商数,按数学求近似值的方法保留整数位,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就是该地的时区数。或若①余数>7.5,则商+1为时区数;②若余数<7.5,则商为时区数。)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除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00外,其余时区的中央经线都是150的倍数;相邻一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 ②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X1小时;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文1小时(不过日界线)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X1小时(过日界线)。 ③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用“+”号;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用“—”号。) 过日界线: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④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还可以用一个更为简便的公式。先假设东1区、东2区......东12区分别用代号+1、十2、 (12) 示;西1区、西2区……西12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中时区用0表示,就可以根据题

计算成本效果比的可信区间4种方法比较

卫生经济评价中可信区间五种计算方法比较 杨莉1 胡善联1 陈文1 摘要 传统的统计学方法计算率的可信区间会带来偏倚。本文通过比较文献中的盒法、 Taylor 级数法、椭圆型法、Fieller 准则和非参数Bootstrap 法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可信区间的优缺点,认为Fieller 准则和非参数Bootstrap 法是较为合理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增量成本效果比 可信区间 比较 Abstract: 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statistics can cause biases for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s of confidence interval estimation. We evaluated the relative merits of five methods: the box method, the Taylor series method, the ellipse method, the Fieller ’s theorem and the nonparametric bootstrap method and recommended that the Fieller ’s theorem and the nonparametric bootstrap method are superior. Key words: ICER confidence interval comparison 随着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的普及,基于临床试验的成本效果分析也越来越为卫生服务决策所采用。成本效果分析的结果通常用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 )形式表示。由于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存在的参数不确定性如抽样误差,我们常常要用可信区间或敏感度分析来检验结果的稳定性。 直接计算可信区间存在的偏倚 对于独立的成本和效果,我们可以采用直接计算95%可信区间来估计其测量的精确程度。而对于成本效果比的可信区间如果采用直接计算法就会存在一系列问题。我们知道可信区间的估计取决于变量的分布、均数、方差和样本大小。而成本效果比的分布常常是未知的,不能得到成本效果比标准误的无偏估计值。 众所周知,两个正态分布变量的差值也为正态分布。例如我们比较A 、B 两种治疗方法的成本和效果,如果样本足够大,4个样本均数A C 、B C 、A E 和B E 可以看作正态分布。则增量成本效果比可以按下式求解: E C E E C C R B A B A ??= --= ① ),(~2E EB EA N E ?-?σμμ B EB A EA E n n 222σσσ + = ? ),(~2C CB CA N C ?-?σμμ B CB A CA C n n 222σσσ+ = ? 如果成本和效果数据都呈正态分布且相互独立,那么两个正态分布的比值-成本效果比就呈柯西分布(Cauchy distributions ),假如柯西分布变量的样本均数估计值不稳定,柯西分 1 .复旦大学卫生经济教研室(200032)

计算可信区间

循证医学中常用可信区间得研究 作者:刘关键洪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成都610041 Study of statistical measures i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LIUGuan-jian,HONG Qi、( Department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The West China Hospitalof SichuanUniversity, Chengdu,610041China) ABSTRACTS: 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 meaning and purpose ofconfidence interval (CI)i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For example, R RR、ARR、NNT、It's referance for user and doer ofEBM inChina、 Key words:Confidence interval;evidence-basedmedicine 在循证医学得研究或应用中,经常使用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对某事件得总体进行推断。可信区间就是按一定得概率去估计总体参数(均数或率)所在得范围,它就是按预先给定得概率(1-a,常取95%或99%)确定未知参数值得可能范围,这个范围被称为所估计参数值得可信区间或置信区间。如95%可信区间,就就是从被估计得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得样本,由每一个样本计算一个可信区间,理论上其中有95%得可能性(概率)将包含被估计得参数。故任何一个样本所得95%可信区间用于估计总体参数时,被估计得参数不在该区间内得可能性(概率)仅有5%。可信区间就是以上、下可信限为界得一个开区间(不包含界值在内)。可信限(confidence limit,CL)或置信限只就是可信区间得上、下界值。可信区间得用途主要有两个: (1)估计总体参数,在临床科研工作,许多指标都就是从样本资料获取,若要得到某个指标得总体值(参数)时,常用可信区间来估计。如率得可信区间就是用于估计总体率、均数得可信区间用于估计总体均数。 (2)假设检验,可信区间也可用于假设检验,95%得可信区间与a为0、05得假设检验等价。若某研究得样本RR或OR得95%可信区间不包含1,即上下限均大于1或上下限均小于1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它得RR或OR值95%可信区间包含1时,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再如某研究两疗效差值得95%可信区间不包含0,即上下限均大于0或上下限均小于0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疗效差值得95%可信区间包含0时,两疗效无差别(P >0、05)。 各种指标得可信区间计算,最常采用正态近似法,其中标准误得计算就是其关键。标准误就是由于抽样所致得样本与总体间得误差,用以衡量样本指标估计总体参数得可靠性,标准误越大,用样本估计总体得误差也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在数值资料(计量资料)中,标准误得大小与个体变异(s)成正比,与样本含量(n)得平方根成反比。在分类资料(计数资料)中,标准误主要受样本含量(n)与某事件发生率(p)大小得影响,样本含量愈大,抽样误差愈小;某事件发生率愈接近于0、5,其抽样误差愈小,某事件发生率离0、5愈远(即发生率愈接近于0或1),抽样误差愈大。 可信区间得范围愈窄,样本估计总体得可靠性愈好;可信区间得范围愈宽,样本估计总体得可靠性愈差。 1.率得可信区间 总体率得可信区间可用于估计总体率、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两样本率比较。计算总体率得可信区间时要考虑样本率(p)得大小。 (1)正态近似法当n足够大,如n>100,且样本率p与1- p均不太小,且np与n(1-p)均大于5时,可用下式求总体率得1-a可信区间率得标准误:SE=p(1-p)/n 率得可信区间:p±uaSE = (p-uaSE ,p+uaSE) 式中ua以a查u值表,若计算95%得可信区间,这时u0、05=1、96,a=0、05。例如:采用某治疗措施治疗60例某病患者,治愈24例,其治愈率为24/60=40%,该治愈率得

时间计算与日期计算专项练习

时间计算与日期计算专项训练(每空3分,满分99分,卷面分1分)1.读某时刻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半球为_________,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日期为北半球_________节气,地球 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点附近,公转速度 _________,且公转速度将_________。 (3)此时图中A点的时间为_________,C 点的时间为_________,此时刻北京时间为 _________。 (4)此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时刻全球以______________和180°两条经线为界被分为两个日期,其中新旧一天占全球范围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读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半球为_________半球。 (2)若B点纬度为70°N,则太阳直射点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刻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 此时某地区游客正在观赏午夜太阳,则该 景区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 (4)此时刻全球以_________和________ 两条经线为界被分为两天,其中新的一天 的范围占全球的比重为______________。

3.右图中AB为昏线,且图中极夜范围正在增大。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B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全球以_______经线和180°经线为界被分为两个日期,其中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占全球的比重为_________。 (2)此时地球在右图公转轨 道上的位置是1—4地中的 ___________地(填数字),地 球公转的速度_________(填 “较快”或“较慢”)且正在 变_________。(填“快”或 “慢”)。 (3)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 4.读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作出晨昏线,并画出夜半球。 (2)若图示半球正好全部为西半球,则此时太 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此图反映整个东半球的日照情况,则北 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某地此时阳光下物体 影长最短,则该地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 (4)若B点的经度为30°E,则全球新旧一天 的范围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年月日计算方法

年份、月份的认识一年:12个月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是大月(31日)。 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是小月(30日)。 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平年:365天;平年二月28天 闰年:366天;闰年二月29天 (闰年比平年多一天是:2月29日) 每四年一闰 平年与闰年的判断:用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如果年份是整百,整千,(如2100、2000)就用年除以400,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是平年。 七、八月是唯一连续的大月,合共62天。 如果有人是四年过一次生日,这个人一定是2月29日出生。 时间的认识与学习 一天:24小时,一天时针在钟表上走两圈。 1小时=60分1分钟=60秒 1小时=60分=3600秒 24小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在表示上的区别: 24小时计时法只有数字:如,7:00 ,19:00。 普通计时法要有数字也有文字:如,上午7:00,晚上7:00。 24小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化: 对于上午的时间:不变 对于下午的时间:24小时计时法(变)→普通计时法用时间减去12 普通计时法(变)→24小时计时法用时间加上12 年、月、日的计算 当要求求年份: 结束年份-开始年份=经过年份 结束年份-经过年份=开始年份

开始年份+经过年份=结束年份 当要求求月份: ①都在同一年: 结束月份-开始月份=经过月份 结束月份-经过月份=开始月份 开始月份=经过月份=结束月份 ②跨年:用一年总月数-开始月份+结束月份=经过月份 当要求求天数: ①都在同一个月:结束天数-开始天数+1=经过天数 ②跨月(不在同一个月): 用开始月份的总天数-开始天数+结束天数+1=经过天数 大月:31天 小月:30天 平年二月:28天 闰年二月:29天 24小时计算法的计算: 注意:普遍计时法不能用来直接计算 ①都在同一天: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②跨天(不在同一天): 用一天的总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注意:结束时间与开始时间称为时刻,单位:XX时XX分XX秒。 经过时间是时间段,单位:XX小时XX分钟XX秒。

时间日期的计算与判断

时间日期的计算与判读导学案 课标要求: 1、学会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和转换。 2、掌握日界线的判读及其变更。 3、认识时差对出行的帮助。 二、知识体系构建: 地方时的产生 地方时的计算 时区的划分 区时的计算 日界线的分类 日期的变更 三、预习诊断: 1、地球自 向 自转,同一纬线上,东边比西边的地点 (先或后)看到日出,东边比西边地点时间 (早或晚),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了不同的地方时。 2、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 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 差 分钟。 3、同为东经度,大值在 ,小值在 (东或西) ;同为西经

度,大值在 小值在 (东或西);分别为东西经度,东经在 ,西经在 (东或西)。【注意】 4、全球共划分为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为 ,每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 小时。 5、各时区都以本时区的 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时区数乘以 (度数)。 45E 东三区 6、计算某点所在的时区:该点经度除以15°,余数>7.5为商+ 1;余数<7.5°,时区数为商本身。 如:70°W 属于西 区,78°E 属于东 区。 7、日界线:一条是 时(时间)日界线,另一条是 (度数)日界线。 8、日界线两侧日期的差异:零时日界线东侧 一天,西侧 一天。180°日界线东侧 一天,西侧 天。(加或减)。 或者:从东十二区向东到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日期要 一天;从西十二时区向西到东十二时区,越过日界线日期要 一天(加或减)。 ●A ●B ●C + - - + 7月7日 7月6日 7月6日 0时 180°

四、问题探究: 1、我国领土最东端约135°E,最西端约73°E ,当最东端地方是为为正午12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几点? 2、已知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10月1日17时由我国上海(东8区)飞往美国的华盛顿(西5区),历时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的时间是多少? 3、若73°E 的地方时为8:20,求116°E 所在的区时? 4、下图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部分是3月21日,非阴影部分是3月22日。那么: (1)、NA 的经度为 。NB 的经度为 。 (2)、这时北京时间(120°E )为3月 日 时 。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