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的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的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疗法是将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加入一定辅料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常用的为神阙穴和涌泉穴),从而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一种外治法。该疗法历史悠久,方简效捷,现重点介绍中药外敷神阙和涌泉。【中药敷神阙】神阙即肚脐,此处皮肤是全身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的地方,药物敷于此,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可发挥神奇的治疗作用。药物敷脐后最好热敷半小时,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稍微扩张,促进药物吸收。少数患者在初次用药时,脐周会隐隐作痛,或肠鸣软便,或呕恶不适,不必过于担心。中药敷脐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具体如下:(1)感冒:葱、姜、淡豆豉、盐各适量炒热敷脐。(2)肠胃炎:生白芷末60克,小麦粉15克,食醋调糊敷脐。(3)黄疸:茵陈、栀子、芒硝、大黄各30克,杏仁、常山、鳖甲、巴豆霜各12克,豆豉60克,共煎汁热敷于脐。(4)便秘:生姜60克,豆豉15克,葱头3根,共捣敷脐。(5)尿闭:葱、姜、蒜共捣敷脐中;或葱、车前子捣敷脐中;或用海金砂6克捣敷;或用鲜青蒿200至300克,捣烂敷脐。(6)遗精:五倍子、牡蛎,盐水调敷脐中。(7)腹胀:厚朴、枳壳等量研末,每次取0.3克,食醋调后敷脐。【中药敷涌泉】涌泉穴

位于足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之一,中药敷涌泉蕴含着“上病下取,引火归原”之意,适应症广,简便验廉,可治疗感冒、呕吐、发热、火眼等病症,还可用于催产,具体应用如下。(1)口腔炎:吴茱萸5至15克,研末,加适量陈醋调成糊状敷涌泉穴,24小时后取下。也可用吴茱萸15克,胡黄连6克,大黄6克,生南星3克,研末,以醋调后敷涌泉穴,12小时后取下。(2)小儿口角流涎:吴茱萸12克,胆南星4克,研末,用陈醋糊后敷涌泉穴;或用生南星9至12克,研粉,醋调后于临睡前外敷涌泉穴,连用2至4天。(3)腮腺炎:吴茱萸9克,虎杖5克,紫花地丁6克,胆南星3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4)小儿哮喘:吴茱萸10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48小时后取下。(5)鼻衄:将大蒜捣成泥状,左侧流血敷右侧涌泉穴,右侧出血敷左侧涌泉穴,一般1小时左右流血可止。(6)肺结核咯血:大蒜10克,硫磺粉6克,肉桂粉8克,冰片8克,捣匀敷贴双侧涌泉穴,隔日换药1次。奇效的敷脐疗法艾叶和白酒贴肚脐的特效好方法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圆糊饼状,贴在肚脐上,不过十来分钟,本来闻不到香气的鼻子就闻到了香味,读完想想有道理,鼻窦炎一般都是元气不足,寒凝鼻窍所致,而艾叶理气逐寒,通过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气驱散,恢复元气,特别是肚脐这个地方,对风湿,脾虚寒等症应该也有特

效,所以记在此。-刚刚实验了一下,一贴下去足三里和风池穴就开始发涨,接着腰眼发涨发热,不过我是用高粱酒混合艾叶,然后用手心放在上面,二十分钟后全身舒服,真的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最初的效果竟然是整条膀胱经和胃经,而膀胱经的起点是鼻子上的晴明穴,胃经的起点是迎香穴,然怪对鼻窦炎特效,以后这类患者不用再服用抗生素了,厦门日报的这个提供者功德无量。不过有一点便秘者不宜,酒最好用高粱酒泡过的药酒。

指压肚脐无比神奇方法很简单:只要用手指压在肚脐眼上,不需要进行任何揉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调整一下按压力度的大小就行了,如果感觉压得太紧就放松一点,如果感到太松了没感觉就压重一点。按压时要平心静气,把意念集中在肚脐眼儿上,数自己的呼吸,数到100次,压脐的时间就够了,每天压一次即可。有一位失眠患者,坚持了一段时间压脐后说:“你说要自然呼吸100次,我只数到50次就睡着了,怎么办呢?”还有一位性功能障碍的患者,坚持每天晚上临睡前压脐,3个月后性功能就恢复了正常。脐疗法是中医外治方法之一药物贴脐疗法依据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病症需要,选择相应药物,贴敷于肚脐部位,外以胶布固定。通过药物对脐部穴位的刺激作用及局部通透作用,以激发经气,疏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药物贴

脐疗法,源于古代,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疗法主要包括药物贴脐,填脐,纳脐,蒸脐,熏脐,熨脐等。统称贴脐疗法。脐即神阙,又称脐中穴,是经脉系统中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中医认为,脐与十二经脉相联,与脏腑相通。脐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本源。“脐者,肾间之动气也,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内走脏腑经络,使百脉和畅,毛窍通达,上至泥丸,下至涌泉”。现代研究证实,脐中有丰富的静脉网和皮下动脉分支,与全身皮肤结构比较,其表皮角质层最簿,屏障功能最弱,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壁直接相联,故渗透性强,有利于药物的吸收。除此以外,药物分子可通过脐部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于血中,极少通过肝脏而免遭破坏,避免了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消化液等作用而削弱药力,同时减少药物给肝脏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口服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和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并能充分发挥药效,提高药物的利用率。贴脐疗法的主要作用:1、药物的局部刺激,可使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通过神经反射,对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网络起到调节作用,调节机体各项功能。2、药物贴脐的直接作用,即不同的药理作用。3、贴脐加温灸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和抗肿瘤作用。4、中医认为贴脐具有以下作用:温通阳气,回阳救逆。治疗虚脱,休克,中风,昏迷等。调理冲任,固经安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

崩漏,带下病,不孕,胎动不安等。通调三焦,利水消肿。治疗水肿,腹水,黄疸,肝硬化等。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治疗胃病,呕吐,腹泻,便秘等。收敛止汗,固精止带。治疗各种自汗,盗汗,遗精,阳痿,早泄等。通经活络,行气止痛。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内脏瘀积,手足麻木,颈肩腰腿痛等。强壮保健,祛病延年。治疗虚劳,神经衰弱,面部黄褐斑,痤疮等。贴脐疗法适应病症:据史料记载及现代报道,贴脐疗法使用不同药物可以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白细胞减少,妇女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常见顽症如头痛,便秘,失眠,阳痿,早泄,小儿咳喘,腹泻,多汗,遗尿等。面部黄褐斑,痤疮,肥胖,乳腺增生症。临床常见疑难病症如心血管疾病,各类肝病如慢性乙肝,脂肪肝,肝硬化,肝癌及肾病,颈肩腰腿病变等。贴脐疗法方法与特点:1、应由专科医师根据病情处方配药。

2、所用药物均须制成粉末,视病情分别采用酒,醋,油,生姜汁等调匀敷脐。

3、根据需要可局部加温,加炙,增强药物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4、贴脐胶布一般每日更换,或隔日更换,连续贴敷10次为一疗程,连用三个疗程。每疗程间可停2―3日,以减轻脐部皮肤刺激。

5、贴脐疗法使用方法简便易行,所需药物量少,长期使用,无毒副作用。适应症广,疗效奇特。贴脐治疗妇女月经不调:

脐为神阙,系任脉要穴。冲为血海,任主细胞,通过药物调

理冲任经脉,疏通气血,可以治疗月经先期,延迟,过多,过少,痛经,闭经及胎动不安等。贴脐治疗慢性肝病:脐与肝脾关系密切,据《内经》记载,足厥阴肝经入于脐中,足太阴脾经上络于脐,通过药物帖脐具有疏肝理气,调理脾胃的作用,而且脐部与肝脏位置靠近,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作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肝细胞炎症的减轻与肝功能恢复。贴脐治疗男女不孕不育:

中医认为孕育主要与肾、肝、脾及胞宫(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作用有关,脐为任脉要穴,与肾、肝、脾经络及胞宫直接相连,通过药物贴脐,可以调理相关经脉气血,改善生殖内分泌功能,促进排卵,疏通输卵管,调节免疫功能,提高精子的数量和活力,达到促进孕育的目的。贴脐治疗临床常见顽症:临床常见顽症如头痛,失眠,多汗,便秘,早泻等多难明确致病因素,缺乏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令患者苦不堪言。贴脐疗法依据经络脏腑理论,辨明阴阳气血虚实,针对性用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缓解直至消除上述顽症。奇效的敷脐疗法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笔者收治一小儿患肠麻痹症,病势危急,汤水不进,药入即吐,用师傅所传秘方“温脐散”:肉桂、丁香、木香各1.5克,麝香0.09克,共研细末后用熟蛋一只,对半剖开去蛋黄,取半只蛋白纳入药末,覆于脐部外敷,用绷带固定,2小时内即肠鸣排气,大便通下,腹痛胀

消失,肠蠕动能恢复。对晕厥、昏透、虚脱性休克的危急病人,可用葱白500克,捣碎后炒温敷脐。此法能使病人复苏。对于各种急性传染病引起高热,可用黄连粉、牛黄粉调湿敷脐,有较好的退热效果。敷脐疗法还能治疗慢性病。对失眠者可用珍珠层粉、丹参粉、硫黄等混合敷脐;慢性肾盂炎,用胡椒7粒,麝香0.6克研末后将药粉敷脐中,外盖胶布,10天换药一次,连敷3次,可使小便恢复正常。

肝硬化腹水用利尿药无效时,可用芒硝60克、肉桂粉6克和匀敷扎脐部,能使小便量增加而腹水减少。高血压患者用朱砂6克,醋制白矾10克,降香6克混合研末敷脐,能使血压下降。小儿夜间遗尿,取7厘米长连须葱白3根,硫黄30克,共捣泥,睡前将药敷患儿脐上,用纱布覆盖,8-10小时后去掉,能防止小儿遗尿。神奇的脐疗贴肚脐治病其实就是祖国医学里的“脐疗法”。也就一种的中医外治疗法。中医认为脐掌握任脉要穴“神阙穴”所在,又为冲脉循行之处,为经脉之中枢,经气之江海,脐可通过经气沟通上下内外,诸经百脉、五脏六腑。也就是说人的肚脐内联全身经脉,药物敷脐后,气味入血,在腹部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并输送全身,调整脏腑病态。另外药物通过对脐部的刺激,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调整脏腑功能发挥其防病治本的功能,现代研究还表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脐作为腹壁最后闭合处,与全身其人他结构比较其表皮角质层

最薄,屏障功能最弱,局部皮下无脂肪,药物敷脐后可以很好地穿透和吸收。1.脱肛、脱垂、疝气:五倍子人参或黄芪熬水用毛巾沾湿热敷把药研沫用膏药贴肚脐。2.痔疮:五倍子(大剂量)、黄芪、茄子根熬水热敷或洗痔疮部位研沫做成药丸用蜜蜡作糖衣,或用朱砂做衣,直接口服,作用在直肠,效果显著。3.血寒:少女宫冷血寒,婚后女人寒风袭宫。都用肉桂、牛膝或熟地熬水热敷,或研沫贴肚脐。4.五更泻:天亮鸡叫去厕所,水土湿润、脾盛阳虚。用山豆根、白头翁贴肚脐或熬水热敷。5.阳痿:用阳起石研沫贴肚脐或熬水热敷。6.肝气胀满:肾寒、肝火盛。用陈皮、青皮、沉香研沫贴肚脐或熬水热敷。7.小儿厌食:有虫子的。用使君子炒熟,十五岁前儿童用实际年龄加一粒,口嚼。不许喝茶,喝茶解药,不许吃大油即肉制品。8.青春痘:用菟丝子炒熟,一部分研沫贴肚脐或热敷,一部分洗脸。9.咳嗽:有痰很黏稠的,属火,用贝母研沫贴肚脐。有清痰的,属寒,用川贝研沫贴肚脐。空腔咳,用覆盆子或女贞子或山药研沫贴肚脐或熬水热敷。10.膀胱炎、前列腺炎、泌尿系统疾病、轻度淋病:用车前草(顽固病症用车前子)、金银花、菊花、木贼熬水热敷,烫肚脐,但不能烫出泡。

1.肿瘤外压肠管引起的肠梗阻腹腔或盆腔肿瘤压迫肠管引起肠梗阻临床常见,目前多采用持续胃肠减压,疗效并不满

意,使用下方敷脐可以较好地解除或缓解肿瘤引起的肠梗阻。用肉桂、川椒目、莱菔子、吴茱萸、生大黄各10g,冰片3g。上药粉碎成细末,过筛后混匀,每次取3g药末置脐上,再用伤湿止痛膏外封固定,24小时一换。

2.化疗引起的腹泻化疗药如阿糖胞苷、硫鸟嘌呤、放线菌素D、5-氟脲嘧啶、羟基脲、甲氨蝶呤、拓扑替康、丙脒腙和亚硝脲类药均可引起腹泻、腹痛,尤以5-氟脲嘧啶、拓扑替康引起的腹泻最为常见。5-氟脲嘧啶普通剂量每周1次极少产生腹泻,但大剂量或连续给药可导致黏膜炎甚至血性腹泻。这种副反应的出现往往在用3~5天才较明显,而且用药时间或药物接触时间越长,反应越重。其原因为药物抑制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分裂繁殖,导致黏膜受损,出现腹泻、腹痛。中药敷脐治疗腹泻有较好的疗效。用补骨脂、肉豆蔻、五倍子各等份,研末过筛备用。取药末10g,敷贴脐部神阙穴,用胶布固定,24小时一换,直至腹泻消失。

3.癌性腹水癌性腹水的成因不外肿瘤直接侵犯腹膜、继发感染、肿瘤阻碍血液及淋巴回流、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目前治疗方法不尽如人意,采用川椒目10g,桂枝10g,细辛3g,黄芪10g,龙葵10g,共研细末,加白醋适量调成膏状,敷于神阙穴,外用艾条灸脐部药物,每次2小时以上,每日一次,药物去除后外涂红化油防烫伤。疗效较为满意。一般当日起效。

4.癌性疼痛癌性疼痛是肿瘤常见并发症,目前治疗疼痛方法较多,配合中药可明显加强治疗疼痛效果。药用蜈蚣2条,白屈菜、徐长卿、川乌、元胡各15g,麝香3g。以上诸药粉碎后研末,过筛,黄酒调匀成膏,敷于脐部,外用艾条灸脐部药物,每次2小时以上,灸后用伤湿止痛膏封闭固定药物,24小时一换,7天为一疗程。

5.肿瘤引起的便秘肿瘤病人由于化疗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用5-HZ止吐、或用利尿剂、或由于胃肠蠕动及排空功能差,同时由于进食量减少,内脏神经功能紊乱,均易诱发便秘的出现。目前西医主要给予促进胃肠动力药及灌肠来治疗,长期使用效果不佳。药选生大黄、芒硝、枳实、炙甘草各等份,粉碎研末,每次取3g药末食醋调匀成膏状,敷于脐部,外覆塑料纸胶布固定6小时,每日一次。

6.化疗引起的呕吐、胃胀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早期毒性反应,严重呕吐可致脱水、电解质失调、衰弱及体重减轻,可能导致患者拒绝接受有效治疗。顺氯氨铂及氮芥可引起剧烈恶心呕吐。现代医学治疗呕吐效果较好,但患者应用止吐药后胃部满胀不适。药用法半夏粉10g,苏梗粉10g,姜汁5ml,调成糊状,取少量敷脐,外覆塑料纸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7.化疗后白细胞下降许多化疗药物可引起白细胞下降,白细胞减少患者可有乏力、头晕、低热、食欲下降,易造成呼

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及出现顽固性口腔溃疡。选用干姜10g,肉桂10g,血竭5g,附片10g,当归5g,冰片2g,上药粉碎成细末,过筛后混匀,每次取3g药末置脐上,再用伤湿止痛膏外封固定,24小时一换,连用12天。8.腹盆腔肿瘤中药外用治疗恶性肿瘤,可使肿瘤缩小甚或消失。常选用川乌60g,草乌60g,山慈姑90g,麝香1g,壁虎60g,马钱子10g,炒薏米90g,除麝香外,其余各药均浓煎2次,去渣浓缩成稠膏,待药物冷却后,放麝香,每次取少量置脐上,再用伤湿止痛膏外封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药物敷脐法治病[3]

13:口腔溃疡:细辛粉末9-15 g,和水或蜂蜜调匀成糊剂,摊在纱布上,贴于脐部,至少3 d,溃疡面可结疤而愈合,有效率达93.4%。14:肚脐埋药丸治便秘神效:大黄,玄明粉,生地,当归,枳实各30克,陈皮,木香,槟榔,桃仁,红花各15克将上药研成细粉,每用20克用蜂蜜调成膏贴肚脐2天一换,又本方有很好的泻下通便的作用,如果是气虚可加党参20克。15:鼻窦炎:介绍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圆糊饼状,贴在肚脐上,不过十来分钟,鼻窦炎一般都是元气不足,寒凝鼻窍所致,而艾叶理气逐寒,通过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气驱散,恢复元气,特别是肚脐这个地方,对风湿,脾虚寒等症应该也有特效,所以记在此。不过有一点便秘者不宜,酒最好用高粱酒

泡过的药酒。

16: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肚脐会吸收的。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身体需要就吸收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收。寒性体质,脸上长青春痘,痛经,腹泻,腰疼,喜好出汗的人,脾肾阳虚的人,常常感冒的人都可以一试。一周将有好的消息。17:治痛经:取肉桂、炝姜、茴香各15克,研末,用米醋或黄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覆盖清洁消毒纱布l块,连用5~7天,痛经可愈。

18: 治月经不调:取当归30克、红花15克、月季花15克,用茶叶水调,敷脐部。每次在月经之前1天敷脐,连敷5~7天,至月经干净为止。此方对少女月经不调疗效最好。

19: 心肾不交,肚脐敷贴交泰丸这里再给大家推荐一个肚脐敷贴的方法,用起来很简单,而且没有副作用。敷贴的药物是交泰丸,这个药来自于《韩氏医通》下卷,主要成分是黄连和肉桂,我们都知道,黄连是极其苦寒之药,而肉桂性热、温补,黄连苦寒以清心火,肉桂辛热以温肾阳,具体做法如下。黄连性寒,肉桂性热,将二者调和敷在肚脐里面,能够清心火,温肾阳,是治疗心肾不交的绝妙处方。

交泰丸敷肚脐眼将适量的黄连末和肉桂末用蜂蜜调和为丸药,敷于肚脐里面,可使阴阳相接,心肾交合,所以取名为交泰丸,是自古以来治疗心肾不交的首选方药。每天晚上,将一丸药塞到肚脐里面,然后用纱布覆盖,用医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一般情况下,三天就可见到效果,再用四五天,坚持一个星期巩固疗效,便可以了。药物敷脐法治病[★]53: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黄芪、五味子各10g,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健脾益气,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

54; 治阳痿效果很好:吴茱萸30克,细辛10克,共为细末.用上药适量,加温水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于脐部,用胶布同定,晨起取下。治疗期间忌房事。

55:尿毒症:新鲜牛胆汁与荞麦面和匀,敷在肚脐神阙穴上,3次而愈。

56:遗尿病:白术、白芍、白矾、硫磺、甘草各等份,上药共研面葱汁调糊,敷于脐上3-5日再换一次。

57:高血压的家庭调理:吴茱萸10克,川芎5克,白芷15克,王不留行15克。共研末,加浓茶汁调匀,敷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3日一换。58:5::5各种肾火:吴茱萸适量或细辛适量研末。用法:粉用食醋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次日拿下。2-3天在贴于

肚脐一次。(养生堂)

59:鲜姜贴肚脐治婴幼儿拉稀:婴幼儿拉稀久治不愈,可把鲜姜剁成碎末,放在一块药布上,贴在肚脐处,用橡皮膏粘牢即可,此法立竿见影,屡试不爽。

60:糖尿病:血糖296,尿糖4个加号,用1只牛苦胆汁将荞面10克调糊状,(放冰箱储放)贴在肚脐上,用胶布固定好,每日换1次,约30天,血糖195,尿糖4个加号没了。

61:尿频尿急用花椒热敷肚脐:准备一点大粒盐、花椒和大料,把它们放进微波炉里热一下,然后取出用纱布包好,以能承受的温度热敷在自己的肚脐及关元穴(脐下3寸)处。只要长期坚持,许多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都会得到好转。

62:心肾不交导致失眠:腰部以下总感觉发冷,而且最近心烦意乱,手心发热,经常感觉口干舌燥,晚上也睡不好觉,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从他的症状来看,很明显是心肾不交导致失眠,交泰丸敷肚脐眼将适量的黄连末和肉桂末用蜂蜜调和为丸药,敷于肚脐里面,每天晚上,将一丸药塞到肚脐里面,然后用纱布覆盖,用医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一般情况下,三天就可见到效果,再用四五天,坚持一个星期巩固疗效。

63: 治疗高血压:吴茱萸10克,川芎10克,辛夷10

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用药前将神阙穴(肚脐)擦洗干净,取散粉4~5克纳入脐中,外敷敷料胶布固定,3~4天换药一次。

64:糖尿病:金匮肾气丸水调为膏贴敷于脐下。具有温肾补阳的功能,辨证用于肾阳虚证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降糖效果。药理实验表明金匮肾气丸中的山茱萸具有降糖作用。

65:头疼:生石膏1克,白芷、川芎各0·5克。上药研末,置于神阙穴(肚脐),再以伤湿止痛膏封闭。

【疗效】此方治疗偏头痛56例,收效迅速。

66:治疗手脚冰凉、怕冷的偏方:1克花椒粉、4克胡椒粉混合后拌匀,取适量填肚脐里,尽量塞满,外用风湿用的胶布固定住,三天换一次。也可以用适量黄酒调匀,搓成丸放肚脐里,外用胶布固定。一定要密封好,不能外露。此方老幼皆宜,而且对肠胃不好也大有益处。67:治疗偏头痛:生石膏1克,白芷、川芎各0·5克。上药研末,置于神阙穴(肚脐),再以伤湿止痛膏封闭敷脐法

敷脐法是选用适当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粉、糊、膏)填敷脐中,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脐名神阙,自古只灸不针,到唐代逐渐发展为药灸并用,即用药灸来治病。晋、唐以后,随着穴位敷药疗法的诞生,在神阙穴贴敷药物以治病的方法即敷脐法,也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如《万病回春》治“小儿泻不止,五倍子、陈醋稀熬成膏,贴脐上”。明代李时珍

在《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三卷、四卷中,对许多病证都记载了敷脐方药,如治水肿尿短,以针砂“同猪苓、地龙、葱涎贴脐”。其后,赵学敏的《串雅内编》对敷脐的方药有更多记载。至吴尚先所编纂的《理瀹骈文》载敷脐方剂数十首,冠其它经穴、要穴之首,涉及内、外、妇、儿等科病症”。他认为“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敷脐上为第一捷法”,“对上下焦之病,也可用敷脐而上下相应”。目前,此法应用更加广泛,敷脐方法也由单一的敷脐法,发展为填脐、贴脐、填贴混合等多种方法,成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法之一。操作方法根据具体病证及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进行敷贴。目前敷脐方法主要有填脐法、贴脐法、填贴混合法等。填脐法又有填药末、填药糊、填药饼等。贴脐法有贴膏药、贴布膏等。凡溶于水和脂的药物成分,皆易于透皮吸收。临床实践也证明,药物制成糊状填敷,其疗效要优于粉末状。此外,用闭式敷料(如用胶布固封)可促进药物吸收。

主治病症小儿疳积1.肥儿膏(《中医外治法类编》) 茯苓、白术、黄花、炙甘草、制厚朴、槟榔、山楂、麦芽、神曲、陈皮、益智仁、木香、砂仁、山药、莪术、使君子、川楝肉、胡黄连、芜荑各15g。上药浸麻油内,1天后,用文火熬煎至药枯,去渣,加朱砂3g,黄丹收膏,取药膏贴肚脐上。功能健脾消积。主治小儿疳积。2.栀子葱白膏(《穴敷疗法

聚方镜》) 栀子、芒硝各9g,杏仁6g,葱白7节(1寸1节)。将前三味研末,用葱白捣烂如泥状,再搅白面陈醋调和成膏,贴脐部,7天后揭去。功能清热消积。主治小儿疳积。3.艾叶糊(《中草药外治疗法》) 艾叶、酒、胡椒末各适量。将艾叶捣烂,加酒、胡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功能温中散寒消积。主治小儿疳积属虚寒者。

小儿厌食1. 加味焦三仙糊(中医杂志1986;(2):31) 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楂个各10g,炒莱菔子6g,炒鸡内金5g。加减:兼有乳食停滞者,加陈皮6g,酒大黄5g。脾湿困中者,加白扁豆10g,苡仁10g。先天不足者,加人参3克(或党参6g),干姜.5g,炙甘草6g。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0g,山药10g,白术6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藿香、枳壳各6g。大便稀溏者,加苍术10g,诃子6g。将上述药物共研细末,加淀粉1~3克,用开水调成糊状。晚上睡前敷于患儿脐上,外用绷带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为1疗程。如不愈,间隔l周,再进行第二疗程。功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主治各种因素导致的小儿厌食。2.槟榔散(河南中医1987;(3):22) 槟榔2份,良姜1份。将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取适量药末填充脐中,以纱布(盖住肚脐为度)覆盖,用胶布固定。功能温中行气导滞。主治中焦虚寒食滞胃肠之厌食症。遗尿硫磺大葱糊(《中医外治法集要》) 硫磺30g,大葱120g。将硫磺研末,再和大葱共捣如泥,烘热,

装纱布袋,敷脐,外用纱布包裹,或用胶布固定。每晚1次,连敷7~10天。功能温肾散寒。主治小儿肾气不足,下元虚冷之遗尿。小儿泄泻速得效小膏药(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8(4):31) 肉桂、白头翁、马齿苋、小茴香各等份。上药烘干,研末,麻油炼丹后参入药粉收膏,每张膏药重3g,用时将膏药用文火烘化后,贴敷于神厥穴处。3日内效果不明显者可更换1次。功能温中理气止泻。主治小儿各型腹泻。小儿夜啼

1.朱砂五倍子饼(山东中医杂志1984;(5):46) 朱砂O.5g,五倍子1.5g。将药物共研细末,再与适量茶叶拌匀,加水捏成饼状敷于脐内,每天更换1次。功能清热镇惊安神。主治小儿心经积热之夜啼、自汗、盗汗。2.牛蒡子散(《穴敷疗法聚方镜》) 牛蒡子,将牛蒡子研成粉,取适量放膏中,贴脐。功能清热安神。主治小儿夜啼。咳嗽

1.寒咳散(《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白芥子5g,半夏3g,麻黄5g,肉桂5g,细辛3g,丁香O.5g。上药共研细末,将脐部用75%酒精消毒后,取药物纳置脐内,用胶布密盖固定,每日换药1次,直至病愈。功能疏散风寒,化痰止咳。主治风寒咳嗽。2.热咳散(同上) 鱼腥草15g,青黛10g,蛤壳10g,葱白3根,冰片0.3g。将前三味药研碎为末,取葱白、冰片与药末共捣烂如糊,用法同上。功能疏散风热,清热止咳。主治风热及火热咳嗽。3.久咳膏(同上) 罂粟壳

30g,五味子30g,蜂蜜适量。将前二味药研极细末,入瓶密贮备用。用时以蜜调膏。用法同上。功能敛肺止咳。主治久咳。胃痛

麝香暖脐膏(《中医外治法集要》) 当归、白芷、乌药、小茴香、大茴香、香附各4g,木香2g,乳香、没药、丁香、肉桂、沉香各1g,麝香o.15g。用时将药膏烘热,敷于神阙穴,每日2次,痛止即停用。功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主治寒性、虚寒性、气滞胃痛。呕吐

伤湿膏(中成药研究1986;(12):19) 伤湿膏1贴,于乘车(船)前贴脐部。功能理气和胃止呕。主治乘车(船)运动昕致的呕吐。呃逆

吴丁散(《中国灸法集粹》) 吴茱萸、干姜、丁香各50g,小茸香75g,肉桂、生硫磺各30g,山栀子20g,胡椒5g,荜茇25g。上药共研细末,密贮备用。用时取药末25g,加入等量面粉调成糊膏状,敷脐,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或上用热水袋热敷,每次敷贴3~6小时,每日1~2次。功能温中散寒。主治胃中寒冷,呃逆沉缓有力。高血压病1. 脐压散(上海中医杂志1983;(1):27)胆汁制吴茱萸500g,龙胆草醇提取物6g,硫磺50g,醋制白矾100g,朱砂50g,环戊甲噻嗪175g。将上药混合研末,每次用药粉200mg 左右,倒入肚脐窝内,药粉上覆盖棉球,外用胶布固定,每周更换1次,1个月为1疗程。功能疏肝解郁降逆。主治高

血压病I~Ⅱ期。2.降压散(《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吴茱萸、川芎、白芷各30g。将上药研细末,过筛,取药末15g,以脱脂棉薄裹如小球状,填入脐孔内,用手向下压紧,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功能降血压。主治原发性高血压。癫痫芫花散(《中国灸法集萃》) 芫花100g醋浸1天,明雄12g,胆南星20g,白胡椒10g,上药共为细末,取适量纳入脐中,使与脐平,覆盖后胶布固定。功能清热化痰开窍。主治癫痫。癃闭大蒜糊(《实用中医内科学》) 独头蒜1个,栀子3枚,食盐少许。将上药共捣烂,摊于纸或纱布上,敷贴脐上,每日或隔日1换。功能清热化湿。主治湿热蕴积所致的癃闭。尿频缩泉膏(《中医外治法集要》) 丁香、肉桂各等份。焙干上药,共研细末,过筛,黄酒或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若寒甚,丁香、肉桂比例改为1:3。每日1次,5日为1疗程。功能理气散寒。主治寒湿阻滞之尿频。遗精加味四物散(《理瀹骈文》) 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麦冬、知母、黄柏、黄连、栀子、炮姜、山茱萸、煅牡蛎各等份。上药分别烘干,共研细末,过筛,装瓶贮备。用时取药粉适量,开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一般5~10次可见效。功能滋阴清热。主治阴虚火旺型遗精。阳强川楝子散(经验方) 川楝子20g,黄连、知母、栀子、青皮、白芷各lOg,丁香6g,上药研成细末,井水调和成糊状,取适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讲解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天麻或天麻片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疗小叶增生的外敷方法 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 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则可以帮助消除小叶增生的外治方法:把天麻打成粉填入肚脐内。 友情提示: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气不足。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 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 ,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失眠-----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

中药外用制剂相关问题的处理原则

附件4 中药外用制剂相关问题的处理原则 中药外用制剂主要是指通过皮肤、粘膜、腔道等途径给药的中药制剂。与口服给药的中药制剂相比,中药外用制剂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制剂工艺较为特殊、辅料变化对药物的吸收利用影响较大、药物多发挥局部作用、对用药剂量的精确性要求相对较低、用药的安全性相对较大等。在相关药品的研究与评价中,需充分考虑到中药外用制剂的特点。 过渡期品种中药8、9类(外用制剂)的注册申请是依据2002年12月公布实施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2005年5月公布实施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按照工艺无质的改变申请减免临床研究直接申报生产的改剂型注册申请,以及申报生产的仿制药的注册申请。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此类中药外用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根据国家局《关于印发过渡期品种集中审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8〕128号)精神,结合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在中药外用制剂减免临床研究的改剂型和仿制的研究与评价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中药外用制剂原标准是否明确的判断标准 (一)制成总量 中药外用制剂的制成总量是保证制剂含药量稳定以及不同批次产品质量均一的重要参数,因此,中药外用制剂原标准的制成总量应该明确。 鉴于中药外用制剂的特点,用于完整皮肤中药外用制剂的质量标准,属于以下情形的可视同制成总量基本明确: 1.处方原料或提取物(中间体)与辅料的比例明确的; 2.其它可以通过质量标准的规格或制法项推算出制成总量的。 (二)日用生药量

中药制剂的日用生药量一般由处方量、制成总量、用法用量决定,在处方量和制成总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用法用量成为影响日用生药量的主要因素。考虑到部分中药外用制剂的用量在临床使用中需要根据用药部位及适应症的特点确定,对于中药外用制剂的用法用量要求如下:1.局部给药发挥全身作用的,应明确每次用量和每日用药次数。 2.粘膜给药(主要指鼻腔、口腔和眼部的粘膜给药)、创面给药、破损皮肤和完整皮肤给药:一般情况下,每次用量往往可以根据临床用药的需要确定。该类中药外用制剂,如果是发挥局部作用的,应明确每日用药次数。 3.腔道给药(主要指阴道、直肠等):考虑到此类制剂的用药特点,一般情况下,应明确每次用量和每日用药次数。但是,由于洗剂等在临床应用上有其特点,如果是发挥局部作用,应明确每日用药次数。 除以上要求外,中药外用制剂原标准是否明确的其它判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按照《中药质量标准不明确的判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中药工艺相关问题处理原则》等相关原则进行判断和处理。 二、中药外用制剂安全性、有效性的一般原则 (一)处方中含有国务院《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颁布的28种毒性药材和法定标准记载为大(剧)毒药材的制剂,在仿制和减免临床试验的改剂型时,应提供充分的研究资料,说明仿制药与已上市药品,改剂型品种与原剂型在安全性方面的一致性。 (二)处方中含有现代研究发现有严重毒性的药材,如含有马兜铃酸成分药材的制剂,在仿制和减免临床研究的改剂型时,应提供充分的研究资料,说明仿制药与已上市药品,改剂型品种与原剂型在安全性方面的一致性。 (三)处方中含有化学药物(维生素等除外)或单一中药有效成分的中药外用制剂,在仿制和减免临床研究的改剂型时,应注重辅料改变对药物吸收利用的影响,应提供充分的研究资料,说明仿制药与已上市药品,改剂型品种与原剂型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一致性。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疗法是将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加入一定辅料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常用的为神阙穴和涌泉穴),从而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一种外治法。该疗法历史悠久,方简效捷,现重点介绍中药外敷神阙和涌泉。【中药敷神阙】神阙即肚脐,此处皮肤是全身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的地方,药物敷于此,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可发挥神奇的治疗作用。药物敷脐后最好热敷半小时,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稍微扩张,促进药物吸收。少数患者在初次用药时,脐周会隐隐作痛,或肠鸣软便,或呕恶不适,不必过于担心。中药敷脐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具体如下:(1)感冒:葱、姜、淡豆豉、盐各适量炒热敷脐。(2)肠胃炎:生白芷末60克,小麦粉15克,食醋调糊敷脐。(3)黄疸:茵陈、栀子、芒硝、大黄各30克,杏仁、常山、鳖甲、巴豆霜各12克,豆豉60克,共煎汁热敷于脐。(4)便秘:生姜60克,豆豉15克,葱头3根,共捣敷脐。(5)尿闭:葱、姜、蒜共捣敷脐中;或葱、车前子捣敷脐中;或用海金砂6克捣敷;或用鲜青蒿200至300克,捣烂敷脐。(6)遗精:五倍子、牡蛎,盐水调敷脐中。(7)腹胀:厚朴、枳壳等量研末,每次取0.3克,食醋调后敷脐。【中药敷涌泉】涌泉穴

位于足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之一,中药敷涌泉蕴含着“上病下取,引火归原”之意,适应症广,简便验廉,可治疗感冒、呕吐、发热、火眼等病症,还可用于催产,具体应用如下。(1)口腔炎:吴茱萸5至15克,研末,加适量陈醋调成糊状敷涌泉穴,24小时后取下。也可用吴茱萸15克,胡黄连6克,大黄6克,生南星3克,研末,以醋调后敷涌泉穴,12小时后取下。(2)小儿口角流涎:吴茱萸12克,胆南星4克,研末,用陈醋糊后敷涌泉穴;或用生南星9至12克,研粉,醋调后于临睡前外敷涌泉穴,连用2至4天。(3)腮腺炎:吴茱萸9克,虎杖5克,紫花地丁6克,胆南星3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4)小儿哮喘:吴茱萸10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48小时后取下。(5)鼻衄:将大蒜捣成泥状,左侧流血敷右侧涌泉穴,右侧出血敷左侧涌泉穴,一般1小时左右流血可止。(6)肺结核咯血:大蒜10克,硫磺粉6克,肉桂粉8克,冰片8克,捣匀敷贴双侧涌泉穴,隔日换药1次。奇效的敷脐疗法艾叶和白酒贴肚脐的特效好方法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圆糊饼状,贴在肚脐上,不过十来分钟,本来闻不到香气的鼻子就闻到了香味,读完想想有道理,鼻窦炎一般都是元气不足,寒凝鼻窍所致,而艾叶理气逐寒,通过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气驱散,恢复元气,特别是肚脐这个地方,对风湿,脾虚寒等症应该也有特

(33)中药敷肚脐,暖身有奇效

(33)中药敷肚脐,暖身有奇效 中药敷肚脐,暖身有奇效 肚脐(也叫神阙)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另外,有一种说法:《艾灸神阙(肚脐眼),万病自灭》! 一、功能与原理 肚脐有个孔,把药放在肚脐,用纱布把它封住去睡觉,药力就会进入到人体内。

为了增加药力,可每次取药末(药粉)适量,滴几滴醋调成硬糊状,敷于脐中,以纱布覆盖,用医用胶布固定(伤湿止痛膏等都可,用剪子剪一小块),这样能增强疗效。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敷脐时间。 用热性药外敷刺激神阙穴(肚脐),调动人体功能,舒筋活血,使身体气血畅通,让血液流速加快,增加人体热量,从而达到暖身的目的。 二、适用范围 14岁以上男女均可,对年老者效果稍差。 三、配方 花椒10克白胡椒60克肉桂20克附子5克炮姜10克陈皮5克。

四、制作 将花椒,陈皮,胡椒,肉桂,附子,炮姜研末,密封备用。 五、方法 敷药时将神阙穴(肚脐)周围擦洗干净,平卧,取配制好的药末(药粉)适量,(为了增加药力,可每次取药末(药粉)适量,滴几滴醋调成硬糊状)放入肚脐孔,用医用胶布(伤湿止痛膏等都可,用剪子剪一小块)盖住固定即可。最好晚上睡觉前用,白天不需要拿下来。一般保留6~12小时即可。 使用本方后,敷药的神阙穴(肚脐),会有一股暖流冲向全身,让人红光满面,精神倍增,冬季怕冷的朋友,请用此法。 注:生姜、干姜和炮姜本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适用于脾胃寒证。由于鲜干质量不同与炮制不同,其性能亦异。生姜

中药外敷肚脐疗法偏方(下)

中药外敷肚脐疗法偏方(下) 31、中药敷脐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麝香1、5克;龙骨、虎骨、附子、雄黄、乳香、没药、胡椒、小茴、青盐等分为末。将麝香入肚脐中,外用药末放麝香周边做圈围住,用槐树皮灸一百二十壮,中间不时的须换槐皮。注意事项:治疗中需注意避免风寒,戒油腻、生冷、酒色。32、治小腿肿:细辛粉末9-15g,和水或蜂蜜调匀成糊剂,贴于脐部,至少3d,伤湿止痛膏固封,当天消肿。33、前列腺炎:可以缓解因前列腺炎所导致的疼痛。还可以用于治疗冷凉腹痛,小儿腹泻,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没有副作用。一个贴敷在肚脐上的小方子丁桂散:丁香0、3克。肉桂1克研粉(1:3)加食醋拌用手捏成团,贴敷在肚脐上,固定、冷天7-8小时,热天3-4小时(每天一次,一般贴一周)34、前列肥大:白胡椒15克,细辛15克,研末,取药3克,放脐窝中,外以麝香壮骨膏固封。3天换药1次,10次为一疗程,后停2天继续下疗程,(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35、小孩腹泻——黑枣捣糊贴肚脐眼:除了发烧,小孩子还容易腹泻,这时候,可以把黑枣去核,捣成糊,贴在肚脐眼上,一晚上就有效果。如果是肚子痛,就拿胡椒粉和成糊,点上些醋,捏成小饼团,贴肚脐眼上。36、自汗或盗汗:用药物敷脐,通过神阙穴调节心肺肾之阴气,泄阴

火,固阴精,使心肾相交,虚火下移,营卫调和,腠理固密,汗出自止。张氏用朱砂3克,五倍子9克,共研细为末,备用。用时先将脐心洗干净,然后将药末放入脐中,用大块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疗各种盗汗症收到满意效果。37、水肿:但对于一些久病不任克伐者,或汤药难进者,用药物贴脐治疗有预想不到的效果。杜氏根据脐乃人体出生前摄取天然清气和水谷精微,排泄代谢产物之通道,皮内血管丰富,通透力强之理,用制甘遂、冰片各6克,研细为末,填脐,外用麝香追风膏固定。用于治疗因心力衰竭而引起的下肢或全身浮肿,正气极虚而邪气炽盛的危重症,收到满意效果。认为该法能调达气机,使紊乱的升降出入功能恢复正常,水邪得去而正气不伤。38、治疗肝硬化腹水:用麝香温脐散(麝香0、6克,阿魏、硼砂各6克,白酒500毫升,猪膀胱1具)外敷脐部,方法是将上药共研细为末,与白酒同放进猪膀胱内,用细线扎紧外敷脐部,固定3天即可见效。共治疗肝硬化腹水15例,其中14例显效,1例无效。39、中成药脐疗治便秘:1)大黄片方取本品2粒研为细未,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肚脐孔处,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适用于便秘,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心烦,舌红苔薄黄,或黄燥,脉滑数等。2)补中益气丸取本品1粒,研为细末,敷于肚脐孔处,外用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7~

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 :天麻或天麻片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疗小叶增生的外敷方法 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 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则可以帮助消除小叶增生的外治方法:把天麻打成粉填入肚脐内。 友情提示: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气不足。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 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 ;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 ;失眠-----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食寒凉之物所导致的肠胃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解决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的话,往往就此埋下了病根。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7:前列腺肥大:白胡椒细辛各15克,研粉每次取药3克敷于肚脐处,外用麝香风湿膏盖上,3日换一次,10次为1疗程,后停2天继续1疗程,本方对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效,所以记在此。-刚刚实验了一下,一贴下去足三里和风池穴就开始发涨,接着腰眼发涨发热,不过我是用高粱酒混合艾叶,然后用手心放在上面,二十分钟后全身舒服,真的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最初的效果竟然是整条膀胱经和胃经,而膀胱经的起点是鼻子上的晴明穴,胃经的起点是迎香穴,然怪对鼻窦炎特效,以后这类患者不用再服用抗生素了,厦门日报的这个提供者功德无量。不过有一点便秘者不宜,酒最好用高粱酒泡过的药酒。 指压肚脐无比神奇方法很简单:只要用手指压在肚脐眼上,不需要进行任何揉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调整一下按压力度的大小就行了,如果感觉压得太紧就放松一点,如果感到太松了没感觉就压重一点。按压时要平心静气,把意念集中在肚脐眼儿上,数自己的呼吸,数到100次,压脐的时间就够了,每天压一次即可。有一位失眠患者,坚持了一段时间压脐后说:“你说要自然呼吸100次,我只数到50次就睡着了,怎么办呢?”还有一位性功能障碍的患者,坚持每天晚上临睡前压脐,3个月后性功能就恢复了正常。脐疗法是中医外治方法之一药物贴脐疗法依据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病症需要,选择相应药物,贴敷于肚脐部位,外以胶布固定。通过药物对脐部穴位的刺激作用及局部通透作用,以激发经气,疏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药物贴

脐疗法,源于古代,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疗法主要包括药物贴脐,填脐,纳脐,蒸脐,熏脐,熨脐等。统称贴脐疗法。脐即神阙,又称脐中穴,是经脉系统中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中医认为,脐与十二经脉相联,与脏腑相通。脐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本源。“脐者,肾间之动气也,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内走脏腑经络,使百脉和畅,毛窍通达,上至泥丸,下至涌泉”。现代研究证实,脐中有丰富的静脉网和皮下动脉分支,与全身皮肤结构比较,其表皮角质层最簿,屏障功能最弱,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壁直接相联,故渗透性强,有利于药物的吸收。除此以外,药物分子可通过脐部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于血中,极少通过肝脏而免遭破坏,避免了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消化液等作用而削弱药力,同时减少药物给肝脏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口服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和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并能充分发挥药效,提高药物的利用率。贴脐疗法的主要作用:1、药物的局部刺激,可使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通过神经反射,对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网络起到调节作用,调节机体各项功能。2、药物贴脐的直接作用,即不同的药理作用。3、贴脐加温灸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和抗肿瘤作用。4、中医认为贴脐具有以下作用:温通阳气,回阳救逆。治疗虚脱,休克,中风,昏迷等。调理冲任,固经安胎。治疗月经不调,痛

中药外敷肚脐治鼻炎

中药外敷肚脐 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天麻或天麻片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疗小叶增生的外敷方法 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 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则可以帮助消除小叶增生的外治方法:把天麻打成粉填入肚脐内。 友情提示: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气不足。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 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 12个小时。? ?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 ,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 ;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失眠-----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食寒凉之物所导致的肠胃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解决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的话,往往就此埋下了病根。 ?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非常实用】肚脐眼上敷点它一月瘦10斤外敷肚脐眼,减肥不求人。很多MM减肥很长时间了都没有成功,有的是因为没有坚持,有的则是方法不对,其实减肥方法中用中医方法最安全,也很有效,还不用忌嘴,下面是中医配方,照着做,1个疗程瘦10斤不成问题,赶紧试试吧。肚脐眼上敷点它一月暴瘦10斤材料半夏、荷叶各10克,茯苓、泽泻各15克,焦三仙9克,二丑[牵牛子炒香,就是炒二丑]、槟榔各5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每取药末15~30克,用鲜荷叶捣烂取汁或用大黄15克水煎取汁调成软膏状,敷于脐部,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个月为1疗程。功用健脾利湿,利水减肥。主治肥胖病。疗效一般用药10日以上,必日见其效。附记本散亦可内服,每次服3~5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内外并治,效果更好。外用减肥方材料番泻叶15克,泽泻、山楂各30克,油麻稿(又名油草)50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每取药末15~20克,以红茶水(浓汁)调和成软膏状,敷于肚脐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功用清胃热,健脾运,利水湿,散痰饮。主治肥胖病。疗效治疗50例,连用月余,有效率达100%。外治敷贴三要穴刁吉祥安徽郎溪中医院

外治敷贴“穴位”法,是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结合机体的生理特征,从整体观出发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按“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用性味不同的药物敷贴在某一特定的俞穴上,通过皮肤、黏膜吸收,作用于经络,使脏腑功能气血调和。外治敷贴的穴位很多,现常选劳宫、涌泉、神阙三穴。劳宫穴:即两手掌心处,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古有“掌属心,心主汗,用握药,能发汗,并治积聚和老人虚寒便秘,握药又能下积”的说法。如有小儿感受风寒,用香豉3克研末,葱白头3根,捣乱如泥,二者混合,加开水少许调敷“劳宫”穴可愈的记载。 涌泉穴:即双足心处,属于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是下焦病的重要穴位。关于涌泉穴外治的记载很多。例如《串雅》及《万病回春》就有“鼻血不止,可取蒜一枚,捣泥贴'涌泉’穴,左鼻出血贴左足心,右鼻出血贴右足心,两鼻俱出血,则两足同时敷贴。” 神阙穴:即肚脐处。神阙穴可补虚泻实,可升可降,在治疗应用上有广泛性和重要性。如用五倍子3克、吴茱萸1.5克、胡椒7粒,酒和为饼敷于脐以治虚脱喘急。取五倍子、龙骨、牡蛎各10克,研末醋调敷于神阙穴治盗汗,多可取效。 李国勤:穴位贴敷的疗效和穴位、药物选择有关

中药药剂学 第九章 外用膏剂

第九章外用膏剂(1-3分) 外用膏剂: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等作用,也可透过皮肤和黏膜起全身治疗作用。后者亦称经皮给药系统(简称TDDS),或经皮治疗系统(简称TTS)。 1、特点:经皮给药系统中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破坏,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2、分类:软膏剂;膏药(黑膏药、白膏药);贴膏剂(橡胶膏剂、凝胶膏剂、贴剂)。 3、药物透皮吸收过程:释放:从基质脱离并扩散到皮肤或黏膜表面。穿透:进入真皮、皮下组织,起局部作用。吸收: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4、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完整表皮--主要途径;皮肤的附属器(毛囊、皮脂腺、汗腺)。 5、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⑴皮肤条件:应用部位,皮肤的病变、温度与湿度、清洁。 ⑵药物性质:理想药物:具有适宜的油、水分配系数,既具有一定脂溶性又具水溶性。 ⑶基质的组成与性质: ①吸收:乳剂型基质>吸水性软膏基质(凡士林+羊毛脂)、硅酮、豚脂>烃类基质。 ②基质的pH影响弱酸性与弱碱性药物的穿透与吸收:当基质pH小于弱酸性药物的pK a或大于弱碱性药物的pK a时,药物的分子型显著增加而利于吸收。 ③附加剂:表面活性剂、透皮促进剂。 ④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的基质,也能增加药物的渗透性。油脂性强的基质封闭性强,可显著增加皮肤水合作用。 ⑷其他因素:还与药物浓度、应用面积、应用次数及与皮肤接触时间等密切相关。 注: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对药物的释放较快,但对药物的穿透作用影响不大,制成的软膏较难透皮吸收。 软膏剂:提取物、饮片细粉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1、特点:多用于慢性皮肤病,具有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作用。 2、常用的基质:油脂性(油膏)、水溶性和乳剂型(乳膏--水包油型、油包水型)。 理想的基质应具备下列要求:①具有适宜的黏稠度,易于涂布于皮肤或黏膜。②能与药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液互相混合,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吸收。③性质稳定,与药物无配伍禁忌。④无刺激性,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与伤口的愈合。⑤易洗除,不污染衣物。 油脂性基质: ⑴特点:优点--①润滑、无刺激性;②能封闭皮肤表面,促进皮肤的水合作用,对皮肤的保护及软化作用比其他基质强;③能与多种药物配伍。 缺点--①油腻性及疏水性较大;②药物释放较差;③不易与水性液混合;④用水也不易洗除;⑤不宜用于急性炎性渗出较多的创面。 ⑵分类:口诀:软膏油基分四类,油脂动植氢化油,类脂羊毛动物蜡, 烃类石蜡凡士林,硅酮乳膏不宜眼。 油脂类:动物油--豚油;植物油--麻油+蜂蜡→中药油膏;氢化植物油--不易酸败。 类脂类:羊毛脂--吸水性好,提高药物渗透,黏稠;蜂蜡(黄、白)--调节稠度,辅助乳化;虫白蜡--增加稠度;鲸蜡--增加稠度。 烃类:凡士林--黄、白;固体石蜡--调节稠度;液状石蜡--调节稠度。 硅酮(硅油):二甲聚硅与甲苯聚硅→乳膏(无毒,但对眼有刺激作用,不作眼膏基质) 注:凡士林:白凡士林对皮肤与黏膜无刺激性。油腻性大而吸水性较差、(仅能吸水5%),故不宜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合用羊毛脂、鲸蜡醇、胆甾醇→增加吸水性。合用表面活性剂→改善药物的释放与穿透性。调节稠度:四蜡--蜂蜡、虫白蜡、鲸蜡、石蜡。 乳剂型基质:

中药敷脐巧治阳痿

中药敷脐巧治阳痿 *导读:笔者自拟壮阳灵敷脐治疗阳痿60例,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方药制备:制附子、阳起石、韭子、水蛭各10克,肉苁蓉20克,仙灵脾、…… 笔者自拟壮阳灵敷脐治疗阳痿60例,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方药制备:制附子、阳起石、韭子、水蛭各10克,肉苁蓉20克,仙灵脾、巴戟天、菟丝子、赤芍各15克,制马钱子8克,蜈蚣2条,麝香2克,肉桂、冰片各6克。将药烘干,研成细粉,瓶贮备用。用法:取药粉适量、食醋适量,调膏做伍分硬币大,0.5厘米厚圆饼,贴脐部,盖塑料薄膜与敷料,用胶布固定,每帖72小时,隔天复贴,直至痊愈。另外根据病冈不同,配合心理治疗,性行为治疗及中药内服等。 江苏徐州黎冠东 点评:阳痿一症,病因复杂,中医有命门火衰、情志失调、惊恐伤肾、气血亏虚等分型,现代医学有心理因素、药用因素、神经性因素、内分泌因素、血管性病变、泌尿生殖系统病等区别,但发于临床者,多相兼致病。故本方组合原则为温补肾阳以治其本,疏肝、活血、通络以治其根,结合现代药理调节下丘脑、垂体、睾丸性腺体等中枢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制附子、肉桂、马钱子等药有兴奋性神经作用;肉苁蓉、仙灵脾等药可增强睾丸功能,促进睾酮分泌,具有类雄激素样作用,而

且神阙穴为五脏六腑之根,神元归藏之本;经络通五脏六腑,联络于全身经脉;气功理论认为脐下及丹田之所在;现代医学认为,脐为腹壁最后关闭和最薄处,利于药物渗透与吸收。现代研究证明,脐恰好位于人体的黄金点上,是调节人体机能最佳作用点。从疗效情况分析,年纪越轻,疗效越好,反之较差;病程愈短,见效愈快,反之较慢。总之,此疗法简便宜行,可减少煎煮服药之苦,病人极易接受。

我的外敷中药制剂方法

我的外敷中药制剂方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我的外敷中药制剂方法 外敷中药制剂方法骨伤临床外敷制剂多种多样,有用开水调药的,有用酒调的,也有用醋或则鸡蛋清调敷的。还有很多种方法。。。。。。。大部分敷药方法药物保存时间短,药物敷上后很快就干了,还容易流出体外。我临床以蜂蜜熬制后再调药,其药敷于人体可以一周不干,药性持续时间长,不刺激皮肤(蜂蜜有保质的作用,可以延长药物的治疗时间,用蜂蜜调药很少有过敏现象)。我对此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第一步:中药打细粉。第二步:炼蜜。 将蜂蜜熬至100度,熬蜂蜜时注意火不宜太大,蜂蜜加热后会起泡。火过大蜂蜜会溢出锅外。第三步:加入凡士林,并用炼制后的蜂蜜将其融化。 第四步:调药 五:我的敷药片(牛角自己打磨成的)其柔软而有弹性。 六:我的敷药方式(膏药底层用油纸,纱布,棉花均可) 药:蜂蜜:凡士林=3:1:6 药物30--40%(视气温而定)天气热时药粉多点,冬天药粉少点。蜂蜜60--70%(用凡士林与蜂蜜的比值2:8),也可以纯用蜂蜜。简单止痛膏药制作:1)所需药材研细末。2)加老陈醋950克,放锅里熬,沸腾后改小火。3)边熬边搅,直至成糊状。倒入磁坛里盖好。将药调好后摊在油纸或纱布上贴患处。敷药后四周用厚纱布垫上,然后用红外线照射15~25分钟。每天一次,7天一疗程。或者:1.把各类配好的中药打成药粉,一般要达到60目以上,因为不够细的药粉,药效不易出来。在低温下放好。 2.去药店买药用的凡士林霜,或是煮些米糊,按中药:糊5:1的比例调和。 3.也可以直接开些蜂密到药粉上,以能和在一起为止,直接使用。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教学提纲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疗法是将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加入一定辅料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常用的为神阙穴和涌泉穴),从而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一种外治法。该疗法历史悠久,方简效捷,现重点介绍中药外敷神阙和涌泉。【中药敷神阙】神阙即肚脐,此处皮肤是全身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的地方,药物敷于此,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可发挥神奇的治疗作用。药物敷脐后最好热敷半小时,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稍微扩张,促进药物吸收。少数患者在初次用药时,脐周会隐隐作痛,或肠鸣软便,或呕恶不适,不必过于担心。中药敷脐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具体如下:(1)感冒:葱、姜、淡豆豉、盐各适量炒热敷脐。(2)肠胃炎:生白芷末60克,小麦粉15克,食醋调糊敷脐。(3)黄疸:茵陈、栀子、芒硝、大黄各30克,杏仁、常山、鳖甲、巴豆霜各12克,豆豉60克,共煎汁热敷于脐。(4)便秘:生姜60克,豆豉15克,葱头3根,共捣敷脐。(5)尿闭:葱、姜、蒜共捣敷脐中;或葱、车前子捣敷脐中;或用海金砂6克捣敷;或用鲜青蒿200至300克,捣烂敷脐。(6)遗精:五倍子、牡蛎,盐水调敷脐中。(7)腹胀:厚朴、枳壳等量研末,每次取0.3克,食醋调

后敷脐。【中药敷涌泉】涌泉穴位于足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之一,中药敷涌泉蕴含着“上病下取,引火归原”之意,适应症广,简便验廉,可治疗感冒、呕吐、发热、火眼等病症,还可用于催产,具体应用如下。(1)口腔炎:吴茱萸5至15克,研末,加适量陈醋调成糊状敷涌泉穴,24小时后取下。也可用吴茱萸15克,胡黄连6克,大黄6克,生南星3克,研末,以醋调后敷涌泉穴,12小时后取下。(2)小儿口角流涎:吴茱萸12克,胆南星4克,研末,用陈醋糊后敷涌泉穴;或用生南星9至12克,研粉,醋调后于临睡前外敷涌泉穴,连用2至4天。(3)腮腺炎:吴茱萸9克,虎杖5克,紫花地丁6克,胆南星3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4)小儿哮喘:吴茱萸10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48小时后取下。(5)鼻衄:将大蒜捣成泥状,左侧流血敷右侧涌泉穴,右侧出血敷左侧涌泉穴,一般1小时左右流血可止。(6)肺结核咯血:大蒜10克,硫磺粉6克,肉桂粉8克,冰片8克,捣匀敷贴双侧涌泉穴,隔日换药1次。奇效的敷脐疗法艾叶和白酒贴肚脐的特效好方法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圆糊饼状,贴在肚脐上,不过十来分钟,本来闻不到香气的鼻子就闻到了香味,读完想想有道理,鼻窦炎一般都是元气不足,寒凝鼻窍所致,而艾叶理气逐寒,通过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气驱散,恢复元气,特别是

中医护理方案65346

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L门松弛,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 便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二)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啊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啊耳穴贴压:取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 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

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煎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 便秘 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属中药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刮督脉腰阳关至长强至潮红或至出痧;刮肚脐两侧天枢、大横穴至出痧。 (五)肛周潮湿瘙痒 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勿抓挠瘙痒部位。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囑中药外敷。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艾灸(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穴贴压(详见附录2)。 4.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5.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6.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7.刮痧(详见附录2) ((三)围手术期护理 1.术后排尿困难者,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中极等穴;或遵

小偏方治大病中药敷肚脐太神奇了

小偏方治大病中药敷肚脐太神奇了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减少毒副反应,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治疗小叶增生 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2;胃气不足。方法:取一

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4 ;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5 ;失眠-----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食寒凉之物所导致的肠胃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解决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的话,往往就此埋下了病根。 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7:前列腺肥大:白胡椒细辛各15克,研粉每次取药3克敷于肚脐处,外用麝香风湿膏盖上,3日换一次,10次为1疗程,后停2天继续1疗程,本方对前列腺肥大,小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便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二)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肛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 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熏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便秘 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

常用中药外用制剂

12.1 龙骨散 处方:煅龙骨90g 乌贼骨90g 煅牡蛎90g 黄柏500g 雄黄90g 滑石粉140g 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外用患处。 功用:除湿止痒、清热解毒。用于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 12.2 青黛散 处方:青黛200g 煅石膏400g 黄柏200g 滑石粉200g 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外扑患处。 功用:除湿解毒、安抚止痒。用于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 12.3 化毒散 处方:黄连60g 乳香60g 没药60g 川贝60g 浙贝60g 天花粉120g 大黄120g 赤芍120g 雄黄60g 甘草120g 牛黄60g 冰片15g 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外扑或配制油膏、软膏。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用于脓疱疮、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等感染性皮肤病。 12.4 青白散 处方:青黛30g 乌贼骨90g 煅石膏370g 冰片10g 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外扑患处。 功用:除湿止痒、清热解毒。用于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 12.5 新三妙散 处方:黄柏300g 寒水石150g 青黛30g 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混匀,过筛。外扑或配制油膏、软膏。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用于脓疱疮、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等感染性质皮肤病。 12.6 止痒药粉 处方:老松香30g 官粉30g 枯矾30g 炉甘石30g 乳香60g 轻15g 密陀僧15g 冰片6g 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外扑或配制油膏、软膏。 功用:祛湿止痒、收敛杀虫。用于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 注解:制老松香时必须去油。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太汞过敏者禁用。 12.7 祛湿散 处方:黄连250g 黄柏250g 黄芩150g 焦槟榔100g 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外扑或配制油膏、软膏。 功用: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用于脓疱疮、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等感染性皮肤病。 12.8 皮炎洗方 处方:生大黄750g 黄芩750g 黄柏750g 苦参750g 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每袋28g。用时每袋药粉加沸水1000ml,浸泡15min,外用及浸泡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12.9 复方土大黄洗方 处方:土大黄1000g 黄柏1000g 蒲公英1600g 苦参1200g 黄精1200g 花椒600g 皂矾400g 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分装成100袋,每袋70g。用时加水2000ml,包药煎沸30min,滤过。外洗或浸泡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用于各种外阴瘙痒症、霉菌性阴道炎、浸渍糜烂性手足癣等。 12.10 复方五倍子洗方 处方:五倍子15g 地榆15g 诃子15g 黄柏15g 藏青果15g 制用方:取以上诸药加水1500ml,包药煎沸20min,滤过,取药液浸泡、沐浴、湿敷患处。功用:收敛止痒、清热解毒。用于急性湿疹、皮炎糜烂渗出期,传染性湿疹样皮炎,足癣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