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认同

教师职业认同
教师职业认同

教师职业认同

教师自身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以及以自身所处的立场综合各种因素,对其做出的正面评价称之为教师职业认同。由于不同研究者出发的角度和着重点的不同,教师职业认同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说法,本文大致把这些观点分为了三类:

第一类观点主要以社会评价的角度来定义教师职业认同。教师在评价教师职业的时候,会着重于社会对于教师职业价值的评价,结合自身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为标准发生的认同感,称之为教师职业认同。莫威尼和徐(Mawhinney &Xu, 1997 )认为,教师以外部的某些标准来规划自身对于教师职业的投入程度的一种行为,称为教师职业认同。伍克曼和安德森(Volkmann&Anderson, 1998)指出,教师根据自身在教师职业中的成就和高度来逐渐形成的一种认知,称为教师职业认同,是非常漫长和复杂的过程。(沈之菲,2005,p.10)贝加德等(Beijaard, Verloop & Vermunt,2000)认为教师在对自身的评价时,认为教师职业是教育学专家、学科专家以及教导专家来获得的职业认同感,称为教师职业认同。国内研究者张军凤指出,教师把教师职业当做自身在社会中身份的重要标志,以教师准则来严格要求自身行为,对教师这个职业有整体并且正面的认知,这种行为称之为教师职业认同。因此,社会对教师职业评价的标准成为了教师自身评价教师职业的重要标准,是一种优先以结果进行评价的固有方式,教师会根据这种方式来认识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来评价自身是否达到了社会要求的标准。

第二类观点是教师自身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在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看法里产生的正面评价,称之为教师职业认同。教师自身出于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所做出为之奋斗的行为,是此类观点的主要研究依据。斯蒂尔,雪莉(Steeley &Sherry L., 2005)指出,在教师职业中,对自身在教师职业里付出大小的判断,来进一步认知教师职业的意义,坚定教学工作的信念。(赵丽,2012, p.93)苏戈丙(Sugrue, 1997)指出,不同的教师根据各自的情况对教师职业产生的认同感都不一样,因此教师职业认同并不是一种固有不变的行为,而是开放的,不断被重新定义的,和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经历有关。

国内的一些研究者指出,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逐渐形成的体验和认知,对自身职业的价值、意义、目标、需求等形成的判断,这种判断会随

着任教生涯的时间不断深化和社会的共识逐渐达成统一。魏淑华(2005)刘富喜(2007)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通过对教师职业价值和意义的正面认知,在教学工作中获得的幸福感和乐趣。孙任华和张晔对教师职业认同做出的定义是,教育工作者对教师职业在自己心目中认同的这一心里状态,称之为教师职业认同。张哗(2008),严玉梅(2010)指出,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教师职业有正面的认识、强烈的情感、不屈的意志、正确的价值观等良好的感知。学者蔡晨梅和刘刚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定义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责任感的过程,以及确定自身能够在教师职业中获得乐趣和满足的行为。蒋晓红(2012)在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中指出“教师在任教期间发自内心的对教师职业投入热情,认为教师职业有重大价值和非凡的意义,对教学工作充满自信,并把教师应有的行为规范作为自身的行为标准,对自身教师职业的期盼和社会对教师职业予以的期盼达成统一,并从教学工作中得到乐趣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称为教师职业认同。”本文认为,此类观点中教师自身对教师职业的评价,再结合社会给予教师职业的观点,对教师职业发出价值和意义的判断,继而内心对教师职业充满信心和情感的一种过程,称为教师职业认同。

第三类观点认为,教师职业认同并不是教师自身单一发生的,而是一种具有动态特征,和教学环境互动的一种过程,在此类观点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定义中,教师个体应结合现实的教学环境进行判断。摩尔和霍夫曼(Moore &Hofman, 1998)指出,教师自身依靠教学环境来形成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对教师职业做出正面评价的行为,称为教师职业认同。科准和史密斯(Coldron &Smith,1999)认为,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并不是单一的由教师自身发出的,是教师对教学环境是否达到满意的程度,此类互动结合教师自身处于的教学环境和各方面待遇等,对教师职业做出了正面的评价,称为教师职业认同。萨谬尔和史蒂芬(Samuel,M. &Stephens,D.2000)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定义从教师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师在现实生活中的各方面,逐渐获得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过程,这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因素做出正面评价的行为,称为教师职业认同。范登博格(Van den Berg,2002)在相关研究中认为,外界对教师个体给予的回报,以及身处的教学环境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造成了较大影响。

魏淑华和山显光(2005)两位国内学者指出,“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期间,由自身经历逐渐形成的一种过程,以及教师认同教师职业的一种

心里状态”。张敏(2006)指出“教师职业认同是自身与教学情景的结合,并不是由教师单一发展而来的过程,具有多样性的结构,教师在认同教师职业的时候具有变化性和发展性。魏淑华在其相关研究文献中表示,通过众学者对教师职业认同的概念做出的不同定义,也认为教师职业认同的过程具有变化性和发展性,学者们大都认为教师职业认同并不是单一的发展过程,而是一种教师自身与外界具体环境互动,在教师所处环境的基础上,由亲身经历逐渐形成的一种正面的评价,称为教师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感---以教师职业认同感为例

职业认同感---以教师职业认同感为例 1、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Professional self-identity)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 2、职业认同感的解析 职业认同感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职业认同感一般是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对该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甚至对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都极为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 职业认同感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随着职业的发展及对职业研究的深入,职业认同感的概念也愈来愈朝着社会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持续状态发展,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心理角度。 3、职业认同感的强化 怎样才能有效克服职业倦怠而强化职业认同呢?怎样才能避免职业认同中的职业倦怠的发生呢?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转换和调整是至关重要的。从管理观念上讲,管理者需要从长期形成

的单一绩效管理观念向绩效和职业认同相结合的人本管理观念转变。要把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由个人行为变为组织行为。关怀每一个员工的职业成长和职业发展。在员工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发展中实现组织目标。从管理方式上讲,管理者要勇于创新管理模式,由长期形成的点式岗位管理模式向职业丰富化、动态化管理模式转变。为职业人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这种转变是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职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有效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的新途径。这种转换是当代社会职业发展的呼声,也代表了职业发展的未来。需要理论界和业界不懈探求。 职业认同感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教师职业认同感探析[2] 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强调的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则反映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学生的长远与未来。发挥教师职业的价值、弘扬教师职业的意义需以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为前提。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近年来,我国教师队伍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感低下的现象,这些现象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会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生存状况调查_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调查

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生存状况调查_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 调查 教师生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广大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和农村地区教师,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是否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全社会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该为教师生存做么,教师本人又当如何正确看待、理智分析自身的生存状态之朝理想的方向迈进? 一、教师的工资 1、教师工资拖欠和克扣情况 保障教师工资及时、足额的发放是关系教师的基本生存和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公立学校教师工资已完全由县、区级财政统一发放(学校另聘的代课教师除外),基本上不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因为我们的调查包括到代课教师和民办学校的教师,因而从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来看:有2005人选择所在地区不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占76.7%;但也有608人选择了所在地区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占23.3%。 由此看来,从整体上说,目前,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已得到改善,绝大部分地区的教师工资能够得到保障,但也有个别地区存在着教师工资拖欠的现象。 在关于拖欠期限的调查中,回答三个月以下、三个月到一年、一年到三年、三年以上的分别占9.8%、6.1%、1.8%和2.7%。在关于拖欠教师工资的最大的责任者的调查中,10.3%

的教师认为是中央政府,19.4%的教师认为是省级政府,有65.7%的教师认为最大的责任者是县级政府,19.3%教师认为是乡镇政府,27.1%认为是学校管理者。由此看来,目前,县级财政的实力以及县级政府执行教师工资发放制度的力度和新旧工资发放机制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成为能否保障教师工资的重要制约因素。 尽管教师工资的发放已经制度化,然而工资克扣的现象却是时有发生,甚至在个别地区还较为普遍,而且越是基层的学校这种现象就越严重。有的地区、学校甚至将这一行为逐渐向教师的基本工资引申,数量上大抵接近普通一个月的工资。究其根由,在于一些行政部门对教师进行的行政性摊派渐有日趋严重之势,如强制性要求教师学习某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目的在于向教师卖书、收取培训费。特别是人事部门挟其掌有教师职称评、聘之权,培训活动很多,收费纠纷不绝如缕,以至在个别地区出现打到教师工资卡的基本工资就并不完整的奇怪现象。 2、教师群体内部差距大,收入不均衡 从我们调查问卷所反映的数据来看,月收入400元以下的占1.3%,401-800元的占20.4%,801-1500元的占51.6%,1501-3000元的占25.1%,3001元以上的占1.6%,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教师(占78.3%)的工资是在801-3000这个层次。但是教师同工不同酬、同城不同酬的现象颇为明显,有的同等学历、级别、教龄的教师待遇相差甚至过千。目前正在进行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及分配制度改革,也尚未解决悬殊的差距。据我们在某省的调查发现,即便在同一个区内,校与校间的差别同样惊人,除去因教龄、职称、职务等个人因素所带来的差别,教师中比较公认的说法是,省教育厅直属、市教育局直属和区属学校之间,各有平均每人每月1000元的差距。其他几个省市也反映了相同的现象和情况。 3、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的差距 有人把教师工资的提升看成了一场追赶公务员收入的赛跑。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

职业认同开题报告

关于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 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体,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历史重任。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与其是否适合和喜欢从事教师职业有直接的关系[1]。也就是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而师范生作为我国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职业认同感的高低则关系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成败兴衰。从知网数据库搜索1979-2011关于师范生的研究大约有3896篇,涉及到师范生各个方面,对于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研究有24篇,可见已经有人认识到研究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并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对于职业技术师范师范生的研究仅6篇,也仅是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涉及面非常狭隘。而对于职业认同的研究,则空空如也。 面对这一空白研究,作为职业教育专业的学生使我感到进行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职教教师将决定职业教育的现在和未来。但是,新时期的职教师资建设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强调教师职业人对该职业思想和行为上的认同。而高等职业技术师范生作为职业教育建设队伍的后备力量,他们对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是否认同直接关乎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兴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就业虽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但同时也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职业院校的教师职业是否得到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现阶段职教师资建设的效果。因此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力图以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切入点,探寻高等职业技术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特点,反思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 [1]程巍,王在勇,王瑶.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08,20(5):45—48.

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调查与分析

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研究对316名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高;第二,在职业情感与职业认同上,女教师略高于男教师,但男教师在职业价值、职业能力的认同上比女教师高;第三,教师职业认同感在学校所在地、年龄、教龄、任教年级、职称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第四,教龄为1~3年的教师职业情感认同程度最高,而职业能力认同程度最低;第五,月工资水平在教师职业价值认同、职业情感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要担当“教育者”“领导者”“心理医生”“榜样”“研究者”等各种角色,就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形象、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现代教师敬业乐业、勤学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1]。但是如果教师本身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认同感,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有的研究发现,教师对他们的职业认同的感知可能是制度变革和教育变革的基础,可能有助于他们处理教育的变化,还可能有助于他们与同事合作[2]等等。笔者试图通过调查,了解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现状与特点,进一步探究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的方法抽选福建省福州市、南平市、龙岩市、宁德市、厦门市的10所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316份,回收率达90%,有效率100%。 2.研究工具 《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量表问卷》是在魏淑华《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问卷》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3]。发放问卷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修订后的问卷经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3个,总的方差解释率为69.6%。根据三因子包含的题项将其分别命名为职业价值、职业情感、职业能力,共12题,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越认同。问卷各因子的α系数在0.710~0.832之间,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86。分半信度,采用Spearman-Brown分半相关系数计算方法,所得各因子的分半信度系数在0.744~0.862之间,总量表为0.834,修改后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二、结果与分析 1.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总体情况 表1 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总体水平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可知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程度较高。其中教师的职业能力认同最好,教师职业价值认同次之,教师的职业情感认同最低。 2.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性别差异分析 为了了解小学教师在性别上对职业认同感的认可情况,对小学教师职

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启示_叶菊艳

第26卷第6期2014年11月教师教育研究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Vol.26,No.6Nov.,2014 [收稿日期]2014-10-3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4JJD880001)、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CIA1417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建设项目(2012CXQT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叶菊艳(1984-),福建武夷山人,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教育政策、教育与社会等。 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启示 叶菊艳 (教育部普通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摘要]本文试图从身份认同的视角解释目前人们不愿当农村教师这一现象。文章借助已有文献概括出当前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现状,并在已有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出影响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这些因素是如何交互作用于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构建。最后,本文据此就如何提升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留住农村教师提出相应启示。 [关键词]教师身份认同;农村教师;影响因素;教师政策[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14)06-0086-07 How Rural Teachers Construct Their Ident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YE Ju-yan (Key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OE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875,China ) Abstract :The paper tries to answer why people don ’t want to be rural teacher from the lens of identity.Firstly the paper conclud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rural teacher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ir role by reviewing the current related research pa-pers.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empirical data ,the paper also theorizes the factors that have impact on rural teacher identi-ty construction and explores how the rural teachers negotiate and construct their teacher identities among the factors.Basing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is paper giv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guide the rural teachers to construct their identity in order to recruit and retain the rural teachers. Key Words :teacher identity ;rural teacher ;influential factors ;teacher policies 随着近年来国家及社会各界对教育公平和高质 量教育的重视,农村地区如何留住优秀教师或如何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以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既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难题,也是学术讨论的热点话题。那么为什么个体教师普遍不愿在农村任教?就此问题目前多是从农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不高等方面来解释。但外因往往还需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身份认同的视角 对此问题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启示。 一、身份认同视角引入理解“农村吸引 或留任优秀教师难” 近年来在国内外教育研究界,关于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越来越多。这类研究背后所持的基本出发点,即如上文所言,各种外在的旨在帮助教师或提升教师能力的行为若没有被教师内在地赋予意义, — 68—DOI:10.13445/https://www.360docs.net/doc/948192759.html,ki.t.e.r.2014.06.015

本科师范生专业认同感现状调查研究

本科师范生专业认同感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通过对哈尔滨学院师范生专业认同感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师范生专业认同感整体水平偏低,因社会存在偏见,选择师范专业的男生较少;学生对专业认知程度不高,因个人喜好而报考师范专业的人数较少;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不是很满意,学习热情不高,自主学习状态差。 关键词:本科生;师范专业;专业认同感 本科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表现为师范生对所学专业的 满意程度,主要包括师范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程度、专业动机、专业情感、专业评价以及师范生的专业行为倾向几方面,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未来职业成长发展有很大影响。本文针对哈尔滨学院各师范专业、各年级、各方向(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不同性别的师范生,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300人进行调查,剔除掉问卷中的无效问卷,共有251份有效问卷进入最后的统计与分析。 一、本科师范生专业认同感现状 (一)各年级师范生基本情况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参与此次调查的女生占总人数82%,男生仅占18%,师范院校“女儿国”现象近年来越发普遍,这与男教师社会认同感不强、薪酬偏低等有一定关系,促使

即便已选择师范专业的男生也认为自己未来发展空间不大,导致其专业认同感不高。另外,在班级或社团等学校组织中担任过一定职务的学生,其专业认同感更强。研究结果表明,师范生平时若能在学校担任学生干部或承担管理班级事务 等工作,有过磨练和积累的过程,将拥有比同阶段普通学生更加坚定的意志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当积累的能力迁移到专业学习实践上时,会对其有很大推进作用,从而也使其专业认同感更强。 (二)师范生的专业认知情况 目前,我国多数高等院校虽实行按大类招生,但国家教育模式仍以培养专业人才为主。师范生所学的专业与未来职业紧紧相连,但当调查学生是否了解“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一说法时,仅有6.8%的学生表示很了解,42.2%的学生表示有点了解,不足调查整体的半数。师范生对所学专业了解方面,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并不十分鲜明,但显露出一个共同点值得我们关注,即大家对师范专业的认知程度均不高(不了解的比例大于60%)。这说明大多学生在入?W前对自己所学专业并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而入学后也未受到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情意方面良好的熏陶,如此,师范专业学生建立良好的专业认知及认同感并不容易。 (三)师范生的专业动机情况 据统计,因个人喜好而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占40.2%,

浅谈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标签:教育分类:人生

浅谈教师的职业认同感(2011-12-18 23:48:45)转载▼标签:教育分类:人生浅谈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在上一次的学校中层干部会议上,我谈到了现今学校出现的很多问题源于一个认同感,主题包括教师对于职业的认同感,学生对于学校的认同感以及领导班子对于教师队伍的认同感。而今我在此谈一些我个人的感悟以及查阅资料后的想法。 认同感是现在教师这一职业上出现许许多多问题的根源。而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说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 对于认同感的缺失,我仅将之分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学生六方面来分析。 国家层面,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按理说,国家对教师不薄啊,为什么大多数的老师削尖了脑袋想考公务员呢?恩,这个话题似乎有点大,难以轻易阐述清楚,不过这一社会现状又似乎寓意着什么呢? 社会层面,社会把教师群体视为理性的典范,道德准则的楷模,文化科学的权威,特定社会价值的拥护者。从这一视角观察,教师不仅是一个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而且又是一个文明的传承者、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天使,是最纯洁最无私的人,比之以前的师傅还无私,俗语说:“教拳留三路,免得徒弟打师傅。”教师都是恨不得将自己的平生所学全部交给学生。很崇高的职业,可惜了,教师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以我一个中二职称的老师,我很难靠我每月领到的两千多块来维持基本生活消费,人亲客往,谈情说爱,谈婚论嫁,孝敬老人,照顾小孩,交朋结友,至于生病住院之类就更不必说了。还好的是我个人没有太多的来自家庭的压力,只需维持个人的生活以及朋友的感情,还好还好。教师这个职业太崇高,义务教育阶段你要是私自补课捞点外快,你要是收取资料费,那你可就是社会罪人了,既违法有缺德。这么无私的光辉的职业都给你毁了,你既毁灭了孩子的休息时间,又毁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恨,你为什么不无偿补课呢?你就不能无私点吗?还好,我读书时候的老师都很自私,给我补了很多课,我交了不少补课费,买了好多好多的资料,终于在今天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学校层面,学校是个大组织,人员多,责任大,但是同时也是个小组织,什么单位貌似都有权利查上一查,最好欺负的就是学校了,不管在学校出了什么事都是学校的。还记得在网上看了一篇报道(以下转帖),一个学生因为可能是蚊子叮咬而得了乙脑,

职业认同感---以教师职业认同感为例

职业认同感---以教师职业认同感为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94819275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职业认同感---以教师职业认同感为例 1、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Professional self-identity)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 2、职业认同感的解析 职业认同感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职业认同感一般是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对该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甚至对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都极为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 职业认同感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随着职业的发展及对职业研究的深入,职业认同感的概念也愈来愈朝着社会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持续状态发展,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心理角度。 3、职业认同感的强化 怎样才能有效克服职业倦怠而强化职业认同呢怎样才能避免职业认同中的职业倦怠的发生呢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转换和调整是至关重要的。从管理观念上讲,管理者需要从长期形成的

单一绩效管理观念向绩效和职业认同相结合的人本管理观念转变。要把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由个人行为变为组织行为。关怀每一个员工的职业成长和职业发展。在员工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发展中实现组织目标。从管理方式上讲,管理者要勇于创新管理模式,由长期形成的点式岗位管理模式向职业丰富化、动态化管理模式转变。为职业人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这种转变是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职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有效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的新途径。这种转换是当代社会职业发展的呼声,也代表了职业发展的未来。需要理论界和业界不懈探求。 职业认同感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教师职业认同感探析[2] 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强调的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则反映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学生的长远与未来。发挥教师职业的价值、弘扬教师职业的意义需以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为前提。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近年来,我国教师队伍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感低下的现象,这些现象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会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教师职业认同感

认同感是现在教师这一职业上出现许许多多问题的根源。而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说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 对于认同感的缺失,我仅将之分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学生六方面来分析。国家层面,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按理说,国家对教师不薄啊,为什么大多数的老师削尖了脑袋想考公务员呢?恩,这个话题似乎有点大,难以轻易阐述清楚,不过这一社会现状又似乎寓意着什么呢? 社会层面,社会把教师群体视为理性的典范,道德准则的楷模,文化科学的权威,特定社会价值的拥护者。从这一视角观察,教师不仅是一个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而且又是一个文明的传承者、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天使,是最纯洁最无私的人,比之以前的师傅还无私,俗语说:“教拳留三路,免得徒弟打师傅。”教师都是恨不得将自己的平生所学全部交给学生。很崇高的职业,可惜了,教师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以我一个中二职称的老师,我很难靠我每月领到的两千多块来维持基本生活消费,人亲客往,谈情说爱,谈婚论嫁,孝敬老人,照顾小孩,交朋结友,至于生病住院之类就更不必说了。还好的是我个人没有太多的来自家庭的压力,只需维持个人的生活以及朋友的感情,还好还好。教师这个职业太崇高,义务教育阶段你要是私自补课捞点外快,你要是收取资料费,那你可就是社会罪人了,既违法有缺德。这么无私的光辉的职业都给你毁了,你既毁灭了孩子的休息时间,又毁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恨,你为什么不无偿补课呢?你就不能无私点吗?还好,我读书时候的老师都很自私,给我补了很多课,我交了不少补课费,买了好多好多的资料,终于在今天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学校层面,学校是个大组织,人员多,责任大,但是同时也是个小组织,什么单位貌似都有权利查上一查,最好欺负的就是学校了,不管在学校出了什么事都是学校的。还记得在网上看了一篇报道(以下转帖),一个学生因为可能是蚊子叮咬而得了乙脑,治疗无效而死亡。对于一个花季少年的不幸,我深表同情。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家长找学校索赔20万,为什么呢?说是学校蚊子咬的,当时我还以为是学校专门培育的蚊子给咬的呢,后来才发觉不是。学校说你在家里得了病怎么说是学校的蚊子咬的呢?然后家长找学生来证明是学校的蚊子给咬的,学校也找学生来证明不是。然后家长说是因为学校没有及时发给蚊帐,没有发给钉子和锤子,致使孩子被咬,但同宿舍的孩子都挂着蚊帐呢,我想不明白老师怎么会单单不给他挂呢?学校的解释是孩子自己不原意挂,嫌憋气。学生说是上铺没有办法挂。然后家长起诉学校,最后学校为了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蚊子赔了5万元。 对于这个家庭的不幸,我很同情,但对于教育的不幸,我更想哭。家长不能提供孩子是在学校被蚊子叮咬的证据,但学校最终败诉,根据这个判决推理下去,那么家长状告社会上任何一个人或者任何一个单位都会胜诉,但我想他状告任何一个人或单位都将成为一种笑话,唯独状告学校不是。这是其一;退一步讲,即便就是在学校被蚊子叮咬的,学校就一定要赔偿的话,那么如果你在商店上被蚊子咬了,商店要赔偿,马路上被咬了,交通局要赔偿。我不知道商店或者交通局会不会赔偿。这是其二;在证据不清或者说根本没有证据,仅仅凭借一个学生说,老师没有给孩子提供锤子和钉子,(对于这一点学校并不承认,因为其他学生都挂上了),学校就因为管理松散等莫须有的罪名赔偿5万元,这锤子和钉子的代价也太大了。如果这个学生在法院被叮咬了,法院会这样判吗?这是其三。

地方本科师范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乎业号科放心云2019年第18卷第11期 地方本科师范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姚鑫张娟杨林 【内容摘要】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是师范生目前对自身师范生身份和未来教师身份的认知和情感。其高低直接影响未来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整体素质的高低。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师范生教育提供参考,无疑对提高我国未来教师队伍素质大有裨益。因此,本文对内江师范学院238名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院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水平总体较高,其中职业价值观认同感最高,职业认知认同感最低,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在年级、性别以及生源地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师范生;职业认同;高等院校;高等教育 【作者单位】姚鑫,张娟,杨林;内江师范学院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关于教师教育的研究不断丰富,但关注点多集中在师范生的知识结构和师范技能掌握情况,而对于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等动机和情意系统的发展情况关注甚少。 (一)教师职业认同感。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教师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所持有的肯定态度,是对职业性质、价值和规范较为统一的认识。教师职业认同感高低的不同,会影响到其教育信念、价值信念和职业信念,因此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教师专业成长及自我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 (二)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目前已有的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多关注在职教师,然而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获得一定程度上根源于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是师范生对将要从事的教师职业和自身师范生身份的感知与体验⑴。认同感高低会影响、甚至决定师范生能否成为合格的教师并为之努力。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是师范生做好教师职业的内部心理机制,是教师情感最持久的源动力⑵。由此可见,高师院校把师范教育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作为重要任务将有利于提升师范生的整体素质。 未来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核心力量是高校的师范生,研究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增强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措施,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本研究拟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进行调査,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教育建议。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本研究调査对象为内江师范学院的师范类专业在校学生,共238人。其中大一学生56人(23.53%),大二学生58人(24.37%),大三学生55人(23.11%),大四学生69人(2&99%);男生67人(28.15%),女生171人(71.85%);农村生源学生96人(40.34%),小城镇生源学生75人(31.51%),大中城市生源学生67人(2&15%)o (二)调查工具。本研究调査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査,自编问卷主要参考薄艳玲的“高校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状况的调查问卷”⑶,问卷包括师范生职业认同的6个维度(职业认知、职业期望、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行为倾向),每个维度对应一个问题,共6个问题,每个问题5个选项,根据认同程度从低到高依次计为1~5分。得分越高师范生职业认同感越高。 (三)调查程序。采用纸笔测验方式,分别在男生寝室和女生寝室发放问卷,当场收回。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内江师范学院师范生群体中发放问卷238份,有效问卷222份,有效率为93.28%。使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使用spssl7.0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三、结果及讨论 (一)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总体情况。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发现,师范生职业认同各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职业价值观,有90.99%的师范生认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只有6.76%的师范生持否定态度。职业期望与职业价值观维度的得分相近。得分最低的是职业认知,52.25%的师范生都认为教师职业在当前社会中的地位中等,有&56%的师范生认为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低于其他职业,只有39.19%的师范生认为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高于一般职业。 从统计的数据中可以得出六个维度的结果:第一,针对职业认知的调査“我认为教师职业在当前社会的地位”的得分及分布来看,大部分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是积极、肯定的,但仍有少部分师范生的职业认知有待提高。第二,针对职业情感的调査“我若能够成为教师中的一员,非常自豪”的得分来看,对于教师这份职业,大部分师范生对其是持喜欢、赞美的情感。较少部分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存在不认同感。第三,职业期望维度统计结果,对于教师职业,超过85%的学生期望很高,表示希望成为优秀的教师。反映了样本院校师范学生对于教师职业期望水平。第四,问卷中职业意志 -112?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

如何增强当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如何增强当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牛园园 (浙江师范大学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广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推广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传播运用,教师原有的专业性特征、学科知识的权威正在逐渐消失。过去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也随着社会群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及教育信息公开化而逐渐淡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缓慢、潜移默化的人与人相互交流的活动过程;作为教师个体的作用也只是在某个有限时段内对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和作用,这种教育效果很难及时明晰地显现出来,因而造成当前大部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职业认同感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出发,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教师,自我认同感,教学实践 一、什么是教师的自我认同感 对于教师的自我认同感,许多学者都对其有自己的研究和定义。古德森和寇勒(Goodson, I. F &,Cole, A. L.)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教师作为个人和职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工作,受学校内外和教师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完全认可的情绪体验或心理感受”。而Palmer (1998) 则认为:“We teach who we are”。从广义上说,自我认同感是我们在与外界接触时自己眼中和他人心中的“我是谁”(Holland et al,1998; Boaler & Greeno, 2000)。这种认同感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变化的,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自我认同感不断地被自己和他人所重新认识并逐步深入,这个过程伴随着其职业生涯甚至一生。教师同样如此,教师的自我认同感是其所授学科、学生和教师本人的结合体。其中对自身的了解比对学科和学生的了解更为重要,因为如果无法理解自己,那就谈不上真正理解学生和要传授的知识。理解自身,既要理解工作状态下的我,又要理解生活中的我,当我们试图把工作和生活截然分开时,我们也就是把自己一分为二,也因此无法统一的看待自己,不能真正了解自身(Palmer, 1998)。 二、国内教师的自我认同感现状 韩愈在《师说》中曾写道:“师者,传道授业解疑惑也。”对教师这一职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师说》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教师是传播做人的道理,传授学科知识和从业技能,帮助受教育者解决思想、生活中困惑和烦恼的专业人员。从社会学的视角讲,教师应该是一种社会角色,教师职业应是个人在一定系统内的身份、地位、职务及相应的行为模式;教师在教育教学系统中,应作为传承人类社会文化科学发展中的中介和纽带,对受教育者的心灵施加特殊影响的专业人员。从专业特性上讲,教师属于经过专业教育和训练,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并按照一定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同时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人员。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也被誉为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教师们的职业归属感却在降低。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要求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因此,教育也成为时下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随之而来的则是高度的社会关注。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外,还要面对来自社会的期望和压力。教学任务繁重、各种各样的考核、中小学教师还要忙于应付升学率等等,这些压力的叠加,无疑正在逐渐消磨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中国教育报》去年曾经报道,教育部曾对近3万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只有18%的教师希望子女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有63%的农村教师不希望子女将来也做教师。这从侧面说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并不高。 三、对于增强教师自我认同感的一些建议

教师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认同感与职业 幸福感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教师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的生成 ——中小学班主任师德素养与班会设计创新理念研讨会学习体会 白依拉嘎乡中学包艳辉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学习。有幸参加这次《中小学班主任师德素养与班会设计创新理念研讨会》,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在这个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时停下脚步,让浮躁的内心平静下来,聆听来自心灵的声音。也许,达官显贵不屑于聆听来自心灵的声音,平民百姓没时间聆听来自心灵的声音,只有有思想、有内涵、有责任感的人才会不时聆听来自心灵的声音,比如我们------教师。所以,在这个初冬温暖的午后,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聆听来自心灵、来自灵魂的声音。此次学习,我感触最深的、铭刻于心的就是这样几个词:职业倦怠感、职业认同感、职业幸福感。当然三位专家教授精准创新的专业知识也让我受益匪浅。但我和大家重点分享的是以上三点。当教师如我,十多年的老师,自诩老教师,专业知识浅尝辄止,全靠日久软磨硬泡,业务不争强也不落后,到点上班,按时上课,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小年纪巴不得现在就退休,这就是职业倦怠感,长期从事一种职业的正常现象,造成这样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职业认同感。因为一些社会原因、客观原因、人为原因,社会对教师评价并不高,导致我们自己看不起自己,“文人相轻”。但是,如果你自己看不起自己,你还指望谁能看得起你你自己都不爱自己,你还指望谁来爱你你还能爱谁我们现在就缺乏爱的能力。所谓爱的能力就是让你爱的人爱你。例如班主任,你对你的学生如何如何之好,可他还是不断犯错,不断惹祸,你生气、伤心、暴跳如雷。没有用,你最该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反思一下,你自己有爱的能力吗你的爱学生感受到了吗你给的是他想要的吗?科任教师亦是如此,每个人相处我想也如斯。“教室是允许犯错的地方。”孩子免不了犯错,我们的职业不是施与,不是高高在上,教育是唤醒,是纠正错误,不断的反复的纠正,直至他们能自己辨别是非、正误。 现在很流行问:你幸福吗有了职业认同感,你就有了职业幸福感。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你欲望的停歇处。从走上三尺讲台开始,我们的欲望就在纷纷落下的粉笔灰中,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淡去。我不想标榜我们老师有多清高、多高尚,但至少我们的快乐绝不是靠金钱、地位、名利来构筑的,当然物质生活能丰厚一些,工资多涨一些更好了。但是我们有思想、有灵魂,有时学生一个小小的礼物、一个信任的微笑胜过几百几千的红包,因为我们受之无愧,我们心安理得,所以我们的幸福含义更为深刻。这样说决不是我学习回来看破红尘了,一步踏入万丈红尘谁也不敢说看破,只是我们需要一些东西来慰藉自己,高尚自己,例如职业认同感、职业幸福感。因为我们是教师,是由思想、有灵魂的人!“只有我们昂起高傲的头,才能培养出高贵的心。”所以,请大家爱我们的职业,这样我们才会幸福!这样才是和谐人生!这是廊坊师范刘银花教授所讲的主要内容。 迟希新教授讲座的主要内容是《主题班会设计的创新理念》,主要讲授关于主题班会设计的理念、模式及案例分析,并通过主题班会进行有效德育教育,“细雨湿衣”,道德是感染的,不是教出来的。今后,我将以迟教授的创新理念为指导,做一名研究型班主任,以主题班会为阵地,对学生进行有效德育教育。辛志国教授的讲座是《有效德育的实践与思考》,针对现在很多班主任不论客观条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单纯模仿名师、名人的德育事例,讲述班主任的困惑,提出不是所有的德育行为

职业认同感---以教师职业认同感为例知识交流

职业认同感---以教师职业认同感为例

职业认同感---以教师职业认同感为例 1、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Professional self-identity)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 2、职业认同感的解析 职业认同感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职业认同感一般是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对该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甚至对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都极为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 职业认同感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随着职业的发展及对职业研究的深入,职业认同感的概念也愈来愈朝着社会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持续状态发展,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心理角度。 3、职业认同感的强化 怎样才能有效克服职业倦怠而强化职业认同呢?怎样才能避免职业认同中的职业倦怠的发生呢?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转换和调整是至关重要的。从管理观念上讲,管理者需要从长期形

成的单一绩效管理观念向绩效和职业认同相结合的人本管理观念转变。要把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由个人行为变为组织行为。关怀每一个员工的职业成长和职业发展。在员工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发展中实现组织目标。从管理方式上讲,管理者要勇于创新管理模式,由长期形成的点式岗位管理模式向职业丰富化、动态化管理模式转变。为职业人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这种转变是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职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有效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的新途径。这种转换是当代社会职业发展的呼声,也代表了职业发展的未来。需要理论界和业界不懈探求。 职业认同感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教师职业认同感探析[2] 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强调的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则反映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学生的长远与未来。发挥教师职业的价值、弘扬教师职业的意义需以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为前提。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近年来,我国教师队伍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感低下的现象,这些现象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会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精选教育文档

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教师职业认同概括为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的信念、情感和行为倾向的综合发展过程。根据教师专业结构,教师专业发展可有教育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意识等不同侧面。为了探讨教师的职业认同对专业发展的影响,本研究综合分层目的型抽样与效标抽样的策略,在北京市选择了部分中小学校教师进行半开放式访谈。为了解教师职业认同及其专业发展的变化历程,访谈内容并没有局限于教师的现有职业状况,而是根据需要追溯了他们以往的学习、工作经历,以便纵向地考察他们的专业发展如何随着职业认同的变化而发展变化。下文拟对不同职业认同状态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不同侧面的反映加以分析探讨,以期揭示教师职业认同对专业发展的具体影响途径与特点。 一、激发教师职业信念的坚守,促进教师专业理念的合理构建 教师专业理念是指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1] 即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作为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维度,专业理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的基本看法,在教师专业结构中位于较高层次,统摄着教师专业结构的其他方面。 该理念伴随教师的职业认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且较高水平 的职业认同能够激发教师对该信念的坚守。执教九年的地理褚老师这样表述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前几天有一个考上四川大学的学生

回来跟我说:‘老师,我当时听你的话考外地大学听对了。'我记得当时曾跟他们说,就应该去外面闯闯,你待在北京总觉得北京好,思维方式肯定跟别人不一样,你去外面生活四年,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再回过来看北京,可能会发现新的东西。他跟我说‘听你的话听对了,感觉学了东西不一样,这些东西肯定是书上学不来的。 '那一班的学生我从高一带到高三,感觉都挺好的,那些孩子是整个年级里面报外地大学报得最多的,因为我老在他们面前渗透这个,所以我想即使他们可能忘了我教给他们的某些知识,但是能记住我跟他说的道理,挺有成就感,我想成为一个这样的老师。”(录音资料3-3-04 )从关注知识教学走向关注学生的思想导引,从人对物的兴奋进入到人对人的兴奋,是一种升华,反映出褚老师对教师职业价值真正独特的认同――只有人对人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师价值所在。而后他还特别强调了其热情――投入――工作狂――收敛――理智――有良心的职业认同历程,现在他给自己的要求是:“一定要做一个有良心的老师”,并将其具体化为两点要求:“一是让学生较多的记住我是因为我对他们的教育案例,而不仅记住我是教地理的;二是学生的成绩不差。”(录音资料3-3-09 )褚老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已通过其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渐内化为其自身的内在标准,形成其自身的认同特点,进而影响至其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经验中逐渐积累形成了自己朴素的教育理念,即关注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还须注重教师德行影响,这样才是有良心的教师。可以看到,伴随职业认同的发展,教师对教育、教学、教师、学生的整体认识也在不断发展,逐渐形成适合自身的趋于稳定的教育理念,逐步由经验式、无意识的朦胧认识向以知识、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观念不断演进,及致有意识地构建清晰、理想的专业理念,并伴随职业发展及时予以更新,而这些恰是教师逐渐走向专业成熟的一个重要维度。 自小生活在教师家庭任教四年的小学语文周老师,“一直觉得我自己适合当老师??我觉得当教师的确体现了我的价值”,对教师职业认同较高,在谈及对好老师的看法时是这样表述的:“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不但自己有,而且还要会教,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第二个作为老师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能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对老师留下印象,并且在(老师)身上学到一些东西,能够感染他,影响他,让他真正能够内化成自己的一些东西。”(录音资料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