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的诊断

细菌感染的诊断
细菌感染的诊断

细菌感染的诊断——201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

细菌感染的诊断是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解剖学中涉及重要内容,新阳光教育整理相关内容如下:

一、检测细菌或其抗原

(一)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

自病人标本直接涂片作染色镜检是简便而快速的方法之一。自一定部位采集标本作直接检查需考虑细菌的形态特征与可能存在的细菌数量。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和瘀斑刺破涂片,常可显示在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肾形双球菌,有诊断价值。白喉患者咽部假膜涂片中可见典型的杆菌有时可有异染颗粒,也有参考诊断价值。结核患者痰直接或浓集后,涂片抗酸染色检出结核杆菌有诊断价值。在少数情况下,也有利用免疫荧光或酶标记抗体染色镜检方法进行快速诊断,如粪例中的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可用这种技术检出。

(二)培养

大多数病菌的形态与染色并无特征,因此需用培养方法来分离与鉴定细菌。虽然这一方法需要的时间较长,但比较可靠。此外,只有通过这一方法才能获得细菌的纯培养,可用于做药敏试验或毒力试验。应根据不同细菌需要的营养、生长条件(如厌氧或CO2)、菌落生长特征来初步识别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需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菌落小而透明,菌落周围有完全溶血圈,可资鉴别。多数细菌欲确定为何种病原菌尚需进一步获得纯培养及接种各种特殊培养基进行生化反应试验或确定其抗原性与致病力等。

(三)生化反应

细菌的合成与分解代谢过程中,能通过酶利用一些物质或分解一些物质。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酶,因此各种细菌能够利用与分解的物质也各不相同。利用各种细菌的不同生化反应帮助鉴别细菌在某些细菌如肠道杆菌中是很重要的步骤。例如肠道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落形态亦相似,但对于糖的发酵结果不同,因此可利用不同种糖作为培养基质进行生化反应予以区别。

(四)抗原检测与分析

有些细菌即使用生化反应变难区别,但其细菌抗原成份(包括菌体抗原、鞭毛抗原)却不同。利用已知的特异抗体测定有无相应的细菌抗原可以确定菌种或菌型。常用的方法为玻片凝集反应,用已知的特异免疫血清与待鉴定的细菌在玻片上做凝集反应,如出现凝集菌团则为阳性,说明该菌有相应的特异抗原。近年采用了各种检测抗原的敏感方法,如对流免疫电泳、放射免疫、酶免疫、气相色谱等方法,试图直接从患者标本中检测细菌抗原作快速诊断。如果在细菌性脑膜炎中,利用对流免疫电泳在脑脊液中可分别检测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及流感杆菌,特异性高,敏感性亦高。气相色谱方法系列利用细菌代谢产生的挥发性短链有机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可鉴别细菌,这在厌氧菌中应用很广。检测抗原的另一优点为在应用了抗生素治疗后,细菌生长被抑制,利用培养方法不能检出的细菌,因尚有抗原存在,在短期内仍可被检出,从而有助于明确病因。个别情况下还可利用噬菌体对细菌抗原型别分析,用于流行病学追踪调查。

二、检测抗体

人体受病菌感染后,经一定时间产生抗体,抗体的量随病菌感染过程而增多,表现为效价升高。因此用已知的细菌或抗原检测患者体液(主要为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抗体量的动态变化,可辐助诊断。一般采用血清进行试验,故又称为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适用于抗原性较强的病原菌及病程较长的传染病诊断。

正常人如已经受过某些病原菌隐性感染或近期进行过预防接种,血清中可能含有对该种病原菌的一定量的抗体,因此必须有抗体效价升高或随病程递增才有参考价值。例如伤寒患者血清抗体的检查称为肥达氏试验(Widal test,即将患者血清不同稀释后,与伤寒、副伤寒菌抗原在试管中做凝集反应。根据最高血清稀释度仍有明显凝集的血清抗体效价,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作为诊断。多数血清学试验的诊断需取患者双份血清,即一份在疾病的急性期,另一份在恢复期(一般为2~6周后),当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方有诊断价值。因此血清学诊断主要为病后的回顾性诊断。但目前有利用检测某些细菌某些细菌特lgM抗体的早期诊断方法。此外,在检测测抗体时至少应有怀疑可能致病细菌的线索方可采用相应抗原,否则就无从选择做何种血清学试验。有些患者因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在体内繁殖不多,

患者可不产生抗体,因而并非每一患者均有抗体效价升高的表现。然而当病原菌未能被检出时,有些患者仍可通过血清抗本效价的升高予以诊断,因此检测细菌是互相辅助的诊断方法。

三、检测细菌遗传物质

通过检测病原体遗传物质来确认病原体也许是检查病原体为直接的方法了。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包括基因探针技术和PCR技术。

(一)基因探针技术

用标记物标记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上的特异性片段制备成细菌探针,待检标本经过短时间培养后,经过点膜、裂解变性、预杂交和杂交后,利用探针上标记物发出的信号可以知道杂交结果并判断病原体的性质。基因探针技术操作比较复杂,加之同位素污染等问题,目前尚不能普及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地高辛标记的非同位素探针,从探针标记到杂交都很方便,只是价格昂贵,仍限于科研应用,尚不能普及。

(二)PCR技术

这是八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项极有应用价值的技术,设计病原体基因的特异引物,细菌标本(不经培养)经过简单裂解、变性后,就可在PCR仪上进行扩增反应,经过25~30个循环,通过琼脂糖电泳即可观察扩增结果,检出病原体。这种技术的特点是简便、快速。它尤其适于那些培养时间较长的病原菌的检查,如结核杆菌、支原体等。PCR高度的敏感性使该技术在病原体诊断过程中极易出现假阳性,避免污染是提高PCR诊断准确性的关键环节。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87626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 感染性疾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细菌和病毒是最多见的、最主要的两种病原微生物,临床上快速、准确的诊断和鉴别对病人的治疗十分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无完善的、实用的、快速的病原学诊断技术以实现对细菌和病毒快速分离和鉴定,而目前常用鉴定感染指标有(1)血WBC和N分类;(2)血沉ESR;(3)白细胞介素-6(IL-6);(4)血清hs-CRP;(5)PCT降钙素原。 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 目前,WBC、N%作为传统感染指标,因其检测方法简便经济,是广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感染鉴别的主要指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WBC 计数方法简便、快捷, 目前仍被认为是鉴定细菌感染的常规项目。但是,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对于细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较低,在局部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时二者有所升高,但在重症细菌感染组二者均下降,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内,中性粒略有升高,因此二者均不能很好的反应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因为全身细菌感染时外周血WBC计数既可升高,又可减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另外剧烈运动、进食、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以及采血部位不同和采血技术水平也可使血象出现较大差异[1]。所以WBC 计数和N%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敏感性不够, 有一定的局限性。 血沉(ESR)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绝大多数急性或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组织变性和坏死性疾病都能使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产生变化,或使异常蛋白进入血液,引起血沉加速。此外,贫血和月经期及妊娠三个月后也可以使血沉加速。因此,血沉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不能单独用以诊断任何疾病。白细胞介素-6(IL-6) IL-6 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由212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糖蛋白。在感染和炎症时,上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IL-6 和IL-8,是局部和系统免疫反应的重要因子。在败血症患者体内的细菌感染产生炎症,刺激机体的T、B 细胞,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大量的IL-6。IL-6 通过促进巨噬细胞表达细胞黏附分子、组织因子,诱导肝细胞合成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使超敏CRP浓度提高。但国外资料表明,除细菌因素外,其它非感染因素也会引起IL- 6的非特异性升高,从而限制了IL- 6对诊断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而PCT 与hs- CRP则正好可以弥补IL- 6这一缺点。 另外,IL-6与急性胰腺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故IL-6水平能很好地评估急性胰腺炎的程度。 hs-CRP C -反应蛋白早于1930 年发现,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 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超敏CRP(HS-CRP)方法的引入,CRP不仅可作为一种急性炎症的标志物,而且可区别在正常范围内低程度炎症反应中CRP 的水平。HS-CRP已被证实是由慢性炎症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其浓度对心血管疾病的干预及预后起重要作用被临床重视。 C 反应蛋白(CRP)是肝脏细胞在IL-6 的作用下分泌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在应激情况下血清CRP 水平增高,在任何组织损伤和感染的急性期均可升高[2]。除细菌感染外,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反应、梗死、急性创伤或手术、烧伤、免疫复合物沉积等都可以使CRP升高。健康人血清中CRP 含量很低,当机体受到细菌入侵引起炎症时,血中浓度其峰值可达基础值的数十倍至数百倍,并不受年龄、性别、体温及贫血等因素的影响,被认为是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一个首选指标[3]。据沈国森等实验研究报道显示[4],细菌性

细菌感染的原因与诊断标准

细菌感染的原因与诊断标准 人体全身各个器官,各系统都可发生细菌感染,引起多种疾病,常见的有细菌性感冒。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细菌感染呢?细菌感染有什么症状?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回答吧。 一、出现细菌感染的原因: 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细菌则容易侵入体内;人体的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及特异性免疫反应两种,后者又可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方面。 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不能充分发挥其吞噬杀灭细菌的作用,即使入侵的细菌量较少,致病力不强也能引起感染;条件致病菌所引起的医源性感染也逐渐增多。细菌因素主要与病原菌的毒力和数量有关。毒力强或数量多的致病菌进入机体,引起败血症的可能性较大。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引起感染,与人的防御、免疫功能,细菌的毒力及数量有关。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是防止细菌侵入人体的天然屏障。 细菌感染的原因与诊断标准 二、细菌感染如何诊断? 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伤口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吸增快、血压下降等。 病毒感染: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和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而引起的局部症状。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菌病由人体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感染可区分为: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性感染。 三、细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 细菌感染最好预防,而且最容易治疗,一般都有特效药,只要治疗及时一般都能治愈。预防只要注意清洁卫生即可防止感染。经常保持皮肤和粘膜的清洁和完整,避免创伤,切忌挤压,应积极治疗、控制慢性病,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类药物,烧伤病房应严格消毒等措施,均可预防发生。 一切明显的或隐匿的化脓性病灶如能及早予以清除,感染的发生就可以减少。小儿时常见的等每易继发较重的呼吸道感染,从而发生细菌感染。对这类病儿,必须加强保护。对不论多么细小的皮肤创伤必须予以重视,早作适当处理。 四、细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有什么区别?

2020《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答案

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分为() A .术后 B .创伤 C .脑膜脑炎 D .以上都不是 2 . (单选题)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A .发烧 B .头痛 C .脑膜刺激证 D .以上都是 3 . (单选题)感染发生在脑实质称为脑炎,主要表现为()

A .高热 B .意识障碍 C .癫痫 D .以上都是 4 . (单选题)定性的感染分为细菌感染和() A .社区感染 B .病毒感染 C .医院感染 D .细菌感染 5 . (单选题)按照病程分类,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病程在() A .4周以内 B .4周以上 C .5周以内 D .6周以内 6 . (单选题)流行性脑脊髓脑膜炎是一种流行性的()

A .病毒感染性疾病 B .传染性疾病 C .医院感染 D .以上都不是 7 . (单选题)在流行性病学上称为脑膜炎带的发病率为() A .1/100000 B .0.35/100000 C .4-5/100000 D .500/100000 8 . (单选题)脑脓肿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最常见为() A .血行播散 B .创伤 C .手术 D .以上都不是

9 . (单选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重要的诊断是做() A .手术用药 B .脑脊液检查 C .创伤感染 D .长期底热 10 . (单选题)化脓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原则是() A .快速杀菌 B .最大剂量 C .血脑屏障通途率高的药物 D .以上都是

第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八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一、名词解释 1.血清学诊断 2.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ty) 3.疫苗(vaccine) 4.类毒素(toxoid) 5.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ty) 二、填空 1.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包括细菌学诊断及以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抗体为目的的,肥达反应属于。 2.类毒素是经甲醛处理失去毒性而保持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 3.血清学检测的标本一般应采集两次,分别在疾病的期和期,第二次抗体效价比第一次时有辅助诊断意义。 三、选择题 1.关于类毒素叙述正确的是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是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C.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免疫原性的物质 D.是细菌崩解后释放出的毒素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免疫原性的物质 2.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组成是 A.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B. 百日咳类毒素、白喉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C.百日咳死菌苗,白喉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D. 百日咳活菌苗、白喉活菌苗、破伤风死菌苗 E. 百日咳死菌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3.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应尽可能在疾病早期及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 B.采取局部病变标本时应先严格消毒 C.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并采取适当的保存方式 D.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E.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 4.不能用于细菌学诊断的方法是 A. 检测特异性抗体 B.噬菌体分型 C.细菌素分型 D.病原菌核酸的检测 E.病原菌抗原的检测 5.从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采集标本分离培养病原菌应接种 A.肉汤培养基 B.增菌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硫乙醇酸盐培养基 E.选择培养基 6.确诊细菌感染最可靠的方法是 A.观察临床症状 B.询问病史 C.根据抗生素试探性治疗效果 D.根据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E.以上都不是 7.关于血清学诊断正确的是 A.试验阳性即有诊断意义 B.主要适用于病原体抗原性较弱,以及病程较长的传染病诊断 C.试验阴性即可排除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 D .不能用于检测预防接种效果 E.双份血清标本,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感染初期高四倍或四倍以上时有诊断意义 8.不属于血清学诊断方法的试验是 A.肥达试验 B.外斐试验 C.ELISA D.H2S试验 E.中和试验 9.使用异种抗毒素时应注意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Ⅴ型超敏反应 10.关于胎盘球蛋白叙述错误的是 A.是从健康产妇的胎盘血液和婴儿脐带血液中提制而成 B.含有抗多种微生物的抗体 C.免疫效果不如高效价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D.经长期放、化疗的肿瘤患者不宜使用该制剂 E.一般不会引起超敏反应

细菌感染的诊断

细菌感染的诊断——201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 细菌感染的诊断是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解剖学中涉及重要内容,新阳光教育整理相关内容如下: 一、检测细菌或其抗原 (一)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 自病人标本直接涂片作染色镜检是简便而快速的方法之一。自一定部位采集标本作直接检查需考虑细菌的形态特征与可能存在的细菌数量。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和瘀斑刺破涂片,常可显示在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肾形双球菌,有诊断价值。白喉患者咽部假膜涂片中可见典型的杆菌有时可有异染颗粒,也有参考诊断价值。结核患者痰直接或浓集后,涂片抗酸染色检出结核杆菌有诊断价值。在少数情况下,也有利用免疫荧光或酶标记抗体染色镜检方法进行快速诊断,如粪例中的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可用这种技术检出。 (二)培养 大多数病菌的形态与染色并无特征,因此需用培养方法来分离与鉴定细菌。虽然这一方法需要的时间较长,但比较可靠。此外,只有通过这一方法才能获得细菌的纯培养,可用于做药敏试验或毒力试验。应根据不同细菌需要的营养、生长条件(如厌氧或CO2)、菌落生长特征来初步识别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需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菌落小而透明,菌落周围有完全溶血圈,可资鉴别。多数细菌欲确定为何种病原菌尚需进一步获得纯培养及接种各种特殊培养基进行生化反应试验或确定其抗原性与致病力等。 (三)生化反应 细菌的合成与分解代谢过程中,能通过酶利用一些物质或分解一些物质。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酶,因此各种细菌能够利用与分解的物质也各不相同。利用各种细菌的不同生化反应帮助鉴别细菌在某些细菌如肠道杆菌中是很重要的步骤。例如肠道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落形态亦相似,但对于糖的发酵结果不同,因此可利用不同种糖作为培养基质进行生化反应予以区别。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试卷1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试卷1 (总分:6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30,score:60分) 1.下列革兰染液成分不包括 【score:2分】 【A】稀释复红 【B】结晶紫 【C】95%酒精 【D】卢戈碘液 【E】5%石炭酸复红【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本题思路:革兰染液成分有结晶紫、95%酒精、卢戈碘液、稀释复红。 2.临床上最常见的真菌培养基是 【score:2分】 【A】脑心浸膏琼脂 【B】沙保琼脂【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尿素琼脂 【D】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E】玉米粉聚山梨酯一80琼脂

本题思路:本题考查真菌的临床培养。真菌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有沙保琼脂、脑心浸膏琼脂、米粉吐温琼脂、蔡氏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等,其中沙保琼脂适用于分离绝大多数真菌,应用广泛。 3.下列关于培养基性能试验说法不正确的是【score:2分】 【A】分离培养基应每周测试1次 【B】鉴别培养基需每批及每月测试1次 【C】如需观察多项性能,可使用多种菌株完成【D】每批新购、新配的培养基,均应用已知性质的标准菌株进行预测 【E】用于测试分离培养基性能的菌株,原则上应使用预期最容易生长的细菌菌种,并且应多量生 长【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培养基性能试验的理解。用于测试分离培养基性能的菌株,原则上应使用预期最难生长的细菌菌种,并且应少量生长,其余均正确。 4.专性需氧菌经人工液体培养基培养后,可观察到的生长现象是 【score:2分】

【A】液体表面形成菌膜【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液体底部有沉淀 【C】液体变色 【D】可闻到腐败性的恶臭 【E】液体分层 本题思路:专性需氧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因生长代谢时需要氧气,故呈表面生长,常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 5.中国蓝培养基属于 【score:2分】 【A】基础培养基 【B】营养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增菌培养基 本题思路:中国蓝平板可抑制革兰阳性菌,有选择地促进革兰阴性细菌生长,是很好的弱选择培养基。 6.糖发酵管属于 【score:2分】

如何看验血单(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首先,宝宝健康第一,但是发现一些必要的知识还是要学习一下的。以下是转来的,记录一下。 如何区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应该是大家最感兴趣的,经过几次折腾验血查询自己找资料,终于基本可以确定,列出以下几点,对大家也许有帮助: 1)细菌: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 病毒:发烧但精神依旧好。 2)细菌:体温忽上忽下 病毒:体温居高不下,即使吃了退烧药,依然会反弹很高。 3)细菌:扁桃体上有脓点 病毒: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 两者喉咙都可能会红,细菌是表明不平暗色,病毒为表明光滑色鲜 4)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以上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宝宝有个体差异,并且表症的东西有时候个人判断也有误 重要的是下面的验血指标 5)验血 病毒感染初期:白细胞可轻度升高,但中性粒细胞比多不高,淋巴细胞比高 细菌:一般二者均高,另外还有几种情况: A、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不高 B、白细胞正常/稍低,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阴性菌) C、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阳性菌) 但幼儿急疹开始也可能会显示细菌性的血象,要注意,具体看13楼 但这里尤其要注意一点是:在症状体征不典型,血象又“四不象”时,应结合CRP、NALP等检查综合分析。 同时普及一下: 白细胞分有颗粒和无颗粒两类,三种颗粒白细胞即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因此化验单上血常规可以看到有: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嗜酸性粒细胞比和嗜碱性粒细胞比等

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婴儿CRP 〉8,提示有炎症,如果验血结果是如B的,结合有发烧腹泻咳嗽呕吐等现象,在急性早期我觉得确实有必要验CRP,以排除败血症,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病症,败血症也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白细胞可能不高,但CRP会达到最大值,很恐怖的,一定要谨慎。 6)再顺便介绍下CRP,MM们多了解下也是有益的 (网上摘录)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简称CRP)是人体受微生物等多种因子侵袭后,在人体血液中很快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炎症及侵袭因子作用下, 6-12小时后血清中CRP浓度开始增高,24—48小时达到最高峰,反复的炎症刺激可致CRP水平持续上升。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CRP的出现比其它急性期的反应物质早,所以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 当微生物培养较慢时,CRP的检测可快速帮助鉴别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时CRP可明显增高,升高程度和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比;而病毒性感染或支原体肺炎时,CRP的血清含量一般都在正常范围。一般CRP>20mg/L可考虑细菌感染。最高水平的CRP可发生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高达 500mg/L,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CRP还可以用来监测疾病的活动情况和严重程度,对观察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有提示性作用。当治疗有效、病情好转或缓解时,CRP降低或消失;治疗无效时继续上升。作为一种炎症筛选指标,CRP检测特别对不能表达症状的病人(婴儿、昏迷、痴呆病人等),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CRP阳性,亦可见于肺炎、肾炎、恶性肿瘤及急性感染、外伤和组织坏死、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胆石症、肝炎、痢疾、风湿热、PM、PSS、结节性多动脉炎、SLE、结核和菌苗接种等。但病毒感染时通常为阴性或弱阳性,故可作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指标 (注意文中所指CRP>20mg/L可考虑细菌感染针对成人的,婴儿指标是8) 宝宝年龄:9M+ 发病时间:6.13凌晨一点发烧,有腹泻 第一次验血时间:烧后14-15hr(还未吃过任何药) 验血结果: 白细胞总数:7.6 中性粒细胞:67% 淋巴细胞比:27%

细菌感染怎么判断

细菌感染怎么判断 细菌感染怎么判断?细菌感染的种类是很多的,平时以预防为主,注意卫生和增强自身抵抗力,发现细菌感染要及时治疗,那么,细菌感染怎么判断?现在小编详细介绍。 文章目录 一、细菌感染怎么判断 细菌感染怎么判断 1、细菌感染怎么判断 细菌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伤口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

吸增快、血压下降等。 病毒感染: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和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而引起的局部症状。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菌病由人体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 感染可区分为: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性感染。

2、细菌感染的原因 我们的皮肤黏膜具有保护机体免受细菌侵害的作用,当皮肤黏膜不慎发生破损以后,如果不注意及时处理做好消炎工作,那么细菌就可能会从破损处入侵人体,从而使人出现免疫反应,例如身体发热等。实际上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当中,细菌是无处不在的,而我们人体之所以没有发生细菌感染,除了与自身的抵抗力有关以外,还与细菌的毒力和数量有关。当毒力较强且大量的细菌侵入人体以后,那么人体就可能会引起发生感染,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败血症的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机体可能会因为营养不良、锻炼缺乏等出现免疫力下降的情况,当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可能难以抵御细菌病毒的入侵,最终使人发生细菌感染。 3、人体感染的细菌有哪些 由于抗菌药物、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使用,致病菌种也有所改变,1950年前,以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为多见,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其次是绿脓杆菌、肺炎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厌氧菌及真菌性败血症也在增加。细菌的致病力与其产生的毒素和酶有关,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血浆凝固酶、α-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常引起严重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内毒素能损

第7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4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学习要点 一、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 1. 细菌学诊断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标本采集与送检过程会直接影响到致病菌检出的成败. (1)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 (2)不同病程,采取不同标本。 (3)采集标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4)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5)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 在采集、运送和处理标本时应考虑生物安全。 致病菌的检验程序 (1)显微镜检查:包括不染色标本和染色标本的检查。观察细菌的有无、染色性、形态、排列和动力。 (2)分离培养:原则上所有标本均应作分离培养,以获得纯培养物后进一步鉴定。 (3)生化试验:细菌的代谢活动依靠酶的催化作用,不同致病菌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故其代谢产物不尽相同,籍此可用生化的方法对致病菌进行鉴别。 (4)血清学试验:包括直接检测病原体和间接检测特异性抗原。采用含有已知特异抗体的免疫血清(标准诊断血清)与分离培养出的未知纯种细菌进行血清学试验,可以确定致病菌的种或型。常用方法是玻片凝集试验。 (5)药物敏感试验:对指导临床选择用药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单片纸碟法和试管稀释法常用。纸碟法根据抑菌圈有无及大小来判定试验菌对该抗菌药物耐药或敏感。试管法是以抗菌药物的最高稀释度在16~24h内仍能抑制105~107个细菌生长的测定管为终点,该管含药浓度即最小抑菌浓度(MIC),为试验菌株的敏感度。适用于大多数细菌,包括生长缓慢的细菌。 2. 血清学诊断

用已知的细菌或其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体液中有无相应特异性抗体和其效价的动态变化。一般采取病人的血清进行试验,故这类方法通常称为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试验最好取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当后者的抗体效价比前者升高≥4倍时方有诊断意义。 常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种类有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等。 3.现代细菌学检测技术 酶免疫测定、荧光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测定 统称为免疫标记测定技术,即用酶、荧光素或放射性核素来标记已知抗体或抗原,用来测定未知的抗原或抗体。这些技术保持了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但由于标记物的放大作用却显著地增加了测定的敏感性。在酶免疫测定中,以ELISA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其操作方便,试剂稳定,无须特殊昂贵设备、无放射性污染,且可自动化检测大量标本。 分子生物学技术 主要包括核酸杂交技术和PCR技术。 二、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1.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特异性免疫的产生方式 (1)主动免疫:自然主动免疫(患病、隐性感染)和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疫苗、类毒素等) (2)被动免疫:自然被动免疫(通过胎盘、初乳)和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等) 人工免疫 是采用人工方法,将疫苗、类毒素等免疫原性物质或含有某种特异性抗体、细胞免疫制剂等接种于人体,以增强宿主的抗病能力。用于人工免疫的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细胞制剂,以及诊断制剂(结核菌素、诊断血清、诊断菌液等)等生物性制剂统称为生物制品。 (1)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等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题库9-2-10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题库9-2-10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为() A.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 B.正常菌群的遗传性状改变 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 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E.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 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成为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之一。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正常菌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B.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产生大量的碱性物质,能拮抗肠道细菌感染 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需氧菌,少数为厌氧菌 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 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 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不包括() A.抗肿瘤作用 B.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 C.合成维生素 D.与外来菌竞争营养物质 E.刺激补体合成 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网游排行榜 https://www.360docs.net/doc/94949145.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在血中繁殖,产生大量毒性物质,而引起人体中毒,称为() A.毒血症 B.脓毒血症 C.病毒血症 D.败血症 E.菌血症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整理)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和病原治疗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治疗。 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 患者扁桃体有渗出物、颈淋巴结肿大、发热伴周围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有助于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诊断。如患者已出现猩红热样皮疹,或有扁桃体周围脓肿,则可诊断为细菌性感染。 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病原菌主要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C组或G组β溶血性链球菌。 【治疗原则】 1.针对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选用抗菌药物。 2.给药前先留取咽拭培养,有条件者可做快速抗原检测试验(RADT)作为辅助病原诊断。 3.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发生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因此抗菌治疗以清除病灶中细菌为目的,疗程需10天。 【病原治疗】 1.青霉素为首选,可选用青霉素G,也可肌注普鲁卡因

青霉素或口服青霉素V,或口服阿莫西林,疗程均为10天。某些患者的依从性较差,预计难以完成10天疗程者,可予苄星青霉素单剂肌注。 2.青霉素过敏患者可口服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疗程10天。 3.其他可选药有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疗程10天,但不能用于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此外,磺胺类药不易清除咽部细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对四环素类耐药者多见,这两类药物均不宜选用。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合并轻度中耳炎表现,不需用抗生素,但如表现为急起的耳部疼痛、听力下降、发热、鼓膜进行性充血和膨隆,或已有鼓膜穿孔伴流液时,则需考虑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可予以抗菌治疗。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的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最为常见,三者约占病原菌的近80%;少数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等。 【治疗原则】 1.抗菌治疗应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 拉菌。 2.疗程7~10天,以减少复发。 3.中耳有渗液时需采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与病原治疗

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治疗。 医院获得性肺炎 常见的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金葡菌,亦可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等。重症患者及机械通气、昏迷、激素应用等危险因素患者的病原菌可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及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等。 【治疗原则】 1.应重视病原检查,给予抗菌治疗前先采取痰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及培养,体温高、全身症状严重者同时送血培养。有阳性结果时做药敏试验。 2.尽早开始经验治疗。首先采用针对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明确病原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3.疗程根据不同病原菌、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等因素而定。宜采用注射剂,病情显著好转或稳定后并能口服时改用口服药。 【病原治疗】 见表4.5。 表4.5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治疗 病原宜选药物可选药物备注 金葡菌 甲氧西林敏感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林可霉 素,克林菌素有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宜用头孢菌素 类 甲氧西林耐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 与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联 合,不宜单用 肠杆菌科细菌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 合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β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碳青霉烯类 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联合氨基 糖苷类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β酰胺 酶抑制剂复方或碳青霉烯类+氨 基糖苷类 通常需联合用药 不动杆菌属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 坦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重症患者可联合氨基 糖苷类 真菌氟康唑,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联合用药)

临床医学诊断基础:细菌感染的来源和类型

1.感染的来源 (1)外源性感染:病原菌来自体外。由外界致病菌侵入而致病的,如细菌性痢疾和病毒性肝炎等。 (2)内源性感染:病原菌来自自身的体表或体内。由体内寄生的正常微生物群引起的,因为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致病,故又称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如肠道中的大肠埃希菌和某些真菌的感染。 PPkao 考试网 2.感染的类型:病原体通过各种适宜的途径进入人体,开始了感染过程。侵入的病原体可以被肌体清除,也可定植并繁殖,引起组织损伤、炎症和其他病理变化。感染类型可出现不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持续性感染和带菌状态等不同表现,这些表现并非一成不变,可以随感染双方力量的增减而移行,转化或交替出现。 (1)不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由于毒力弱或数量不足,或侵入的部位不适宜,或机体具有完备的非特异性免疫和高度的特异性免疫力,病原体迅速被机体清除,不发生感染。(2)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出现或只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是为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有过感染。感染后对人体损害较轻,不引起明显的病变和症状。在大多数流行性传染病中,隐性感染者一般约占人群的90%或更多,其数量远远超过显性感染(10倍以上),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白喉、伤寒等常有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即感染性疾病。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由于毒力强、入侵数量多,加之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导致组织损伤,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按其发病快慢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急性感染发病急骤,病程短,一般数日至数周,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感及甲型肝炎等;慢性感染病程缓慢,常持续数日至数年,如结核、麻风等;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者为亚急性感染,如牙龈炎、心内膜炎等。这些感染的不同病程和部位与临床采集不同标本有关。在少数感染性疾病中(如麻风、天花),大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显性感染,但在大多数感染中,显性感染只占全部感染者的一小部分。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而感染者可获得牢固免疫力(如伤寒),但有些显性感染(如痢疾、流感等)患者在病后不能获得牢固免疫力,易再次感染发病。显性感染按感染部位及性质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全身感染可有下列不同类型:①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歇性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②败血症:病原菌不断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引起机体严重损害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③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不侵入血流,但细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④脓毒血症:由于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到全身其他脏器或组织,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4)持续性感染:是指某些微生物感染机体后,可以持续存在于宿主体内很长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尤其有些病毒的感染可使病人长期带病毒,引起慢性进行性疾病,并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持续性感染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慢性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微生物未完全清除,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细胞中并不断排出体外,可出现症状,也可无症状。在慢性感染的全过程均可检出微生物,如CMV、EB病毒、HBV、HIV等所致的慢性感染。②潜伏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但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体,如单纯疱疹病毒在三叉神经节中潜伏,此时机体既无临床症状又无病毒体排出,用常规方法多不能分离和检出病毒的存在。但在某些条件下,潜伏的病毒可被激活,完成病毒的复制后可沿感染神经到达皮肤、黏膜,发生单纯疱疹。在急性发作期可检出病毒的存在,发作期过后病毒又返回到潜伏的神经节中,形成长期存留体内的持续性感染。

第七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七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教学要求 1.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原理与主要生物制品。 2.熟悉 (1)病原菌的检验程序、常用血清学试验的原理。 (2)特异性免疫获得方式。 (3)常用抗菌药物的杀菌机制。 3.了解 (1)细菌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2)控制细菌耐药性的策略、临床常见的耐药菌及耐药机制。 教学要点 [教学引导] 1.病原菌标本采集的原则是什么?常用的检验程序是什么?血清学试验的原理是什么? 2.人工免疫的概念,种类及比较 3.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各有何优缺点? 4.类毒素的概念及其用途? 5.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品有哪些? 6.常用抗菌药物的杀菌机制有哪些? 一、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一)细菌学诊断 1.标本采集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患者正常菌群或外界环境中杂菌污染标本。采取局部病变标本处,不可用消毒剂,必要时宜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再取材。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伤口或体表分离可疑致病菌时,应与其特定部位的正常菌群及临床表现一并加以考虑。 (2)根据致病菌在患者不同病期的体内分布和排出部位,采集不同的标本,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3)应在疾病早期和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4)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若不能立即送检,应将标本置于特殊的转运培养基中,低温保存。 2.致病菌的检验程序 (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法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致病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和染色特点。凡在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致病菌,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有助于初步诊断。 (2)分离培养:是确诊细菌感染性疾病最可靠的方法(金标准)。不同细菌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3)生化试验: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如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作用和代谢产物的差异,借以区别和鉴定细菌。生化试验对菌体形态、革兰染色反应和菌落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细菌(如肠道杆菌)的鉴定尤为重要。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题库7-1-8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题库7-1-8

问题: [单选,B型题]用于培养和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培养基是() A.基础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增菌培养基 E.厌氧培养基 按照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和蛋白胨水等、增菌培养基血琼脂培养、碱性蛋白胨水、选择培养基SS琼脂、鉴别培养基糖发酵管、双糖铁培养基和伊红-美蓝琼脂、厌氧培养基庖肉培养基、巯基乙酸盐肉汤。

问题: [单选,B型题]糖发酵管、双糖铁培养基属于何种培养基() A.基础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增菌培养基 E.厌氧培养基 按照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和蛋白胨水等、增菌培养基血琼脂培养、碱性蛋白胨水、选择培养基SS琼脂、鉴别培养基糖发酵管、双糖铁培养基和伊红-美蓝琼脂、厌氧培养基庖肉培养基、巯基乙酸盐肉汤。

问题: [单选,B型题]平板划线分离法() A.主要用于单个菌落的纯培养 B.多用于生化试验管的接种 C.主要用于半固体培养基的接种 D.主要用于液体标本中细菌计数 E.主要用于含杂菌标本的分离培养 1.在被检标本中,常混杂有多种细菌,平板划线分离的目的是使标本中混合的多种细菌在培养基表面分散生长,形成各自菌落。便于根据菌落特征,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鉴定。 2.穿刺接种法主要用于半固体培养基、明胶及双糖管的接种。 3.液体接种法多用于一些液体生化试验管的接种。https://www.360docs.net/doc/94949145.html,/ 中国男足

问题: [单选,B型题]液体接种法() A.主要用于单个菌落的纯培养 B.多用于生化试验管的接种 C.主要用于半固体培养基的接种 D.主要用于液体标本中细菌计数 E.主要用于含杂菌标本的分离培养 1.在被检标本中,常混杂有多种细菌,平板划线分离的目的是使标本中混合的多种细菌在培养基表面分散生长,形成各自菌落。便于根据菌落特征,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鉴定。 2.穿刺接种法主要用于半固体培养基、明胶及双糖管的接种。 3.液体接种法多用于一些液体生化试验管的接种。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 感染性疾病就是目前临床上常见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得重要疾病之一,而细菌与病毒就是最多见得、最主要得两种病原微生物,临床上快速、准确得诊断与鉴别对病人得治疗十分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无完善得、实用得、快速得病原学诊断技术以实现对细菌与病毒快速分离与鉴定,而目前常用鉴定感染指标有(1)血WBC与N分类;(2)血沉ESR;(3)白细胞介素-6(IL-6);(4)血清hs-CRP;(5)PCT降钙素原。 一、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 目前,WBC、N%作为传统感染指标,因其检测方法简便经济,就是广大医院尤其就是基层医院感染鉴别得主要指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WBC 计数方法简便、快捷, 目前仍被认为就是鉴定细菌感染得常规项目。但就是,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对于细菌感染诊断得准确性较低,在局部细菌感染与脓毒症时二者有所升高,但在重症细菌感染组二者均下降,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内,中性粒略有升高,因此二者均不能很好得反应细菌感染得严重程度。因为全身细菌感染时外周血WBC计数既可升高,又可减少,受许多因素得影响。另外剧烈运动、进食、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以及采血部位不同与采血技术水平也可使血象出现较大差异 [1]。所以WBC 计数与N%用于细菌性感染得诊断敏感性不够, 有一定得局限性。 二、血沉(ESR)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得速度。 绝大多数急性或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组织变性与坏死性疾病都能使血浆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产生变化,或使异常蛋白进入血液,引起血沉加速。此外,贫血与月经期及妊娠三个月后也可以使血沉加速。因此,血沉就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不能单独用以诊断任何疾病。 三、白细胞介素-6(IL-6) IL-6 就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得细胞因子,由212 个氨基酸组成得多功能糖蛋白。在感染与炎症时,上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IL-6 与IL-8,就是局部与系统免疫反应得重要因子。在败血症患者体内得细菌感染产生炎症,刺激机体得T、B 细胞,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分泌大量得IL-6。IL-6 通过促进巨噬细胞表达细胞黏附分子、组织因子,诱导肝细胞合成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使超敏CRP浓度提高。但国外资料表明,除细菌因素外,其它非感染因素也会引起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GB 106002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GB106002-1995 前言 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在我国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中居首位,而且往往引起暴发或流行,对劳动力影响很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实施细则》,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的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作为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的诊断及防治依据。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789.4—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6—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3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1诊断原则

须依据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则须依赖于病原学的检查。 3.2诊断标准 3.2.1流行病学史:病人有不洁饮食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 3.2.2症状体征 3.2.2.1急性非典型菌痢 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 3.2.2.2急性普通型(典型)菌痢 急性起病、腹泻(除外其他原因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发热、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部压痛。 3.2.2.3急性中毒型菌痢 发病急、高热、呈严重毒血症症状,小儿起病时可无明显腹痛腹泻症状,常需经灌肠或肛拭做粪检,才发现是菌痢。根据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型: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有感染性休克症,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皮肤发花、发绀等。 脑型(呼吸衰竭型):有脑水肿表现,如烦燥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甚至出现脑疝、呼吸衰竭。 混合型:同时出现休克型、脑型的症候,是最凶险的一型。 3.2.2.4慢性菌痢 急性菌痢者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为慢性菌痢。 3.2.3实验室检查〔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3.2.3.1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试卷1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细菌感染的病原 学诊断)-试卷1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 1.下列革兰染液成分不包括 (分数:2.00) A.稀释复红 B.结晶紫 C.95%酒精 D.卢戈碘液 E.5%石炭酸复红√ 解析:解析:革兰染液成分有结晶紫、95%酒精、卢戈碘液、稀释复红。 2.临床上最常见的真菌培养基是 (分数:2.00) A.脑心浸膏琼脂 B.沙保琼脂√ C.尿素琼脂 D.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E.玉米粉聚山梨酯一80琼脂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真菌的临床培养。真菌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有沙保琼脂、脑心浸膏琼脂、米粉吐温琼脂、蔡氏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等,其中沙保琼脂适用于分离绝大多数真菌,应用广泛。 3.下列关于培养基性能试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分离培养基应每周测试1次 B.鉴别培养基需每批及每月测试1次 C.如需观察多项性能,可使用多种菌株完成 D.每批新购、新配的培养基,均应用已知性质的标准菌株进行预测 E.用于测试分离培养基性能的菌株,原则上应使用预期最容易生长的细菌菌种,并且应多量生长√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培养基性能试验的理解。用于测试分离培养基性能的菌株,原则上应使用预期最难生长的细菌菌种,并且应少量生长,其余均正确。 4.专性需氧菌经人工液体培养基培养后,可观察到的生长现象是 (分数:2.00) A.液体表面形成菌膜√ B.液体底部有沉淀 C.液体变色 D.可闻到腐败性的恶臭 E.液体分层 解析:解析:专性需氧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因生长代谢时需要氧气,故呈表面生长,常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 5.中国蓝培养基属于 (分数:2.00) A.基础培养基 B.营养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