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练习题(第三章)

记忆练习题(第三章)
记忆练习题(第三章)

3、 4、 考试中因没有复习到而答不出、想不起来的问题,叫( A 暂时 B 永久 C 一般 D 特殊

小学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 A )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记忆 A 积极 B 消极 C 熟悉 D 情绪

当我们在阅读 << 祥林嫂 >> 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 A 有意 B 无意 C 再造 D 创造

想象是人脑对己有的(D )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 、经验

B 、知识

C 、客体

D 、表象

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

( A 、有意性 性遗忘。 (D )想象的形象.

小学生“习作例文”到 A 、有意性 B 、 记忆过程包括(D ) A 、识记,保持和遗忘

C 、识记,保持和联想

10、所为“潜移默化”是通过( A 、无意识记而接受 C 、无意回忆而接受的 现实性

“命题作

文” 现实C 、创造性 D 、概括性 ,这是想象(A )的发展大案表现。 C 、创造性 D 、概括性

B 、识记,再认和回忆 D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A )

B 、 D 有意识记而接受的 有意回忆而接受的 B )发展的表现。

精品

幼儿的记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画家善于形象记忆,数学家善于逻辑记忆。

3、表象的特征是形象性和概括性。

4、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6、回忆哟眼良种不同水平再现和再认。再现比再认水平要高。

7、 初入学儿童既不会用重复、练习来保持信息,又不会用系统搜索和追忆去提取信息。

8、 在发展儿童想象力时,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语言是有效的途径。

9、想象的新形象是通过已有形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

10、 小学儿童识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有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11、 以前感知过事物在脑海中留下的形象叫记忆表篡根据文字描叙在脑海中出现事物的

想象叫想象表象。

、选择题

1、 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 A )记忆。

A 瞬时

B 短时

C 长时

D 运动

2、 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C )会发生变化。

A 量

B 质

C 量和质

D 不

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B )

A 、记忆

B 、想象

C 、注意

D 、思维

15 、建筑工人根据图纸想象出建筑物大形象,这是( A )

A 、创造想象

B 、再造想象

C 、科学幻想

D 、理想

16、创造想象的形象具有(D )特性。

A 、形象性、新颖性、指向性

B 概括性、形象性、独立性

C 、概括性、具体性、独立性

D 、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

17 、艾宾浩斯发现遗忘进程的规律是( A )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很快

D 很慢

18 、学生只是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大描述,在头脑中也

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B )

A 、记忆

B 、想象

C 、注意

D 、思维

19 、学习程度对保持遗忘有较大影响,实验证明,既不产生疲劳又使保持的效果最佳的

过 度学习为( A )

A100% B 150% C 200% D 80%

20、 时记忆中贮存信息的确数量有限的,大约是( C )个组块。

A 8—10

B 2—5

C 5—9

D 10 —15

21、 在人们的记忆中,大多数的信息是以( D )形式出现的确。

A 语言

B 情绪

C 动作

D 表象

三、判断题

1、 天生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错

2、 凡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识记的效果更好。对

3、 遗忘是识记的相反过程。对

4、 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识记的效果要高于意义识记。错

5、 采用尝试重现法进行识记是一种耗时较多,极不经济的方法。错

6、 想象和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非来源于客观现实。错

7、 梦中出现的形象离现实很远,是一种创造想象。错

8、 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对

9、 幻想中的新形象是人们所向往、所渴望的,因此幻想总是积极的。错

10、 梦中形象往往不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的再现,而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重新组成

的新形象。错

11 、想象的形象往往是脱离实际的,是生活中所没有的形象。错

12、小学生一般善于具体形象记忆。对

13 、在语词材料中,小学生对抽象词的记忆优于对具体词的记忆。错

14 、追忆实际上是利用事物多方面的联系去寻找线索。对

精品 精品

11 、“触景生情”是( B )

A 、有意回忆

B 、无意回忆

12、幻想是(C )的一种特殊形式。 A 、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13 、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 C 、间接回忆 D 、机械回忆 C 、创造想象 D 、再造想象 B )

A 、信息得不到注意

B 、抑制作用

C 、信息提取机制失灵

D 、信息受干扰

14 、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大描述,在头脑中也会 22、 A 对识记材料理解的确情况下进行的识记,叫( 无意识记 B 优异识记 C 学生在考试时由于疲劳或紧张, 间后才想起来。这就是( A ) A 暂时性遗忘 B 永久性遗忘 24、 小学低、中年年级儿童尤以( A 听觉记忆 B 触觉记忆

25、 人脑产生想象的确基础材料是( A 表象 B 想象 C 意象 D )

D 机械识记 23、 意义识记 使得原先很熟悉的确题目却不安知从何答

起, 无意再现 占绝对优势。 视觉记忆力 A )

D 联想 C C ) C D 有意再现 D 抽象记忆

B ) 待一段时 26、 一种与生活愿意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A 表象

B 联想

C 做梦

D 幻想 27、 根据语言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

A 想象

B 表象

C 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28、 根据材料的内部联系,经过领会理解,能揭示事物意义的识记方法称(

A 有意识记

B 无意识记

C 意义识记

D 机械识记

29、 以感知和体验过的情绪、情感材料为基本内容的记忆叫( C ) A 形象记忆 B 逻辑记忆 C 情绪记忆 30、 人们欣赏文艺作品时的想象活动主要是( A 记忆想象 B 再造想象 C 创造想象 D 动作记忆 B ) D 无意想象 C ) C )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利用人的需要的客观性和满足需要的规律性,激励 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优势动机:是指那种最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 目标导向行为:目标导向行为是指为谋求实现目标而做准备的行为,也是指实现目标之前 所做的筹备工作。 需要层次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n H.Maslow)在 1943 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求层次论”。在 1954 年他对这个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西方各国广为流传,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心理学界和管理理论界,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成就需要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从 20 世纪 40-50 年代开始对人的需要和动机进行集中研究,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结论。麦克利兰将马斯洛和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认为人的许多需要是非生理的, 而是社会性的(称学习性需要)。人的社会性需要不是先天的,而是得自于环境、经历和教 育等。 激励力: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 目标效价:是指预期成果在个人心目中的相对价值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J.S.Adams)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工资不公 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等著作中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 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员工产生积极性的影响。 挫折理论:有关挫折行为研究的理论叫做挫折理论。这类理论着重研究人受挫之后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目的是为了改造个体行为,使之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换言之,研究 挫折是为了个体将来更快更好地取得成就,因此,也可以将挫折理论视为成就理论的补充。 综合激励模式:是企图通过一个模式将上述几个方面的理论都包括进去的理论,主要包括 波特和劳勒(Porter&Lawler)的“综合激励模式”以及迪尔(Dill)的“综合激励模型”等。 二、选择题 1. B 2.A 3.A 4.D 5. C 6. B 7.C 8.C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激励?激励对管理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激励”一词译自英文单词“Motivation”,它含有激发、鼓励、动力的意义。我们认为,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利用人的需要的客观性和满足需要的规律性,激 励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激励是激 发人的内在动力,使人的行为建立在人的愿望的基础上的。这样,人的行为就不再是一种 外在的强制,而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因此,激励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性和自觉自 愿性。 激励对管理工作的意义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三章思考题 刚体一般是由n (n 是一个很大得数目)个质点组成。为什么刚体的独立变量却不是3n 而是6或者更少 何谓物体的重心他和重心是不是 总是重合在一起的 试讨论图形的几何中心,质心和重心重合在一起的条件。 简化中心改变时,主矢和主矩是不是也随着改变如果要改变,会不会影响刚体的运动 已知一匀质棒,当它绕过其一端并垂直于棒的轴转动时,转动惯量为23 1 ml ,m 为棒的质量,l 为棒长。 问此棒绕通过离棒端为l 41且与上述轴线平行的另一轴线转动时,转动惯量是不是等于2 24131?? ? ??+l m ml 为什么 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没有一条是通过质心的,那么平行轴定理式(3.5.12)能否应用如不能,可否加以修改后再用 在平面平行运动中,基点既然可以任意选择,你觉得选择那些特殊点作为基点比较好好处在哪里又在(3.7.1)及()两式中,哪些量与基点有关哪些量与基点无关 转动瞬心在无穷远处,意味着什么 刚体做平面平行运动时,能否对转动瞬心应用动量矩定理写出它的动力学方程为什么 当圆柱体以匀加速度自斜面滚下时,为什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能求出圆柱体和斜面之间的反作用力此时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什么不列入是不是我们必须假定没有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圆柱体能不能滚 圆柱体沿斜面无滑动滚下时,它的线加速度与圆柱体的转动惯量有关,这是为什么但圆柱体沿斜面既滚且滑向下运动时,它的线加速度则与转动惯量无关这又是为什么 刚体做怎样的运动时,刚体内任一点的线速度才可以写为r ω?这时r 是不是等于该质点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为什么 刚体绕固定点转动时,r ω ?dt d 为什么叫转动加速度而不叫切向加速度又()r ωω??为什么叫向轴加速度而不叫向心加速度 在欧勒动力学方程中,既然坐标轴是固定在刚体上,随着刚体一起转动,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用这种坐标系来研究刚体的运动 欧勒动力学方程中的第二项()21I I -y x ωω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 第三章思考题解答 答:确定一质点在空间中得位置需要3个独立变量,只要确定了不共线三点的位置刚体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故须九个独立变量,但刚体不变形,此三点中人二点的连线长度不变,即有三个约束方程,所以

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教育心得

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教育心得 如何培养孩子想象力想象力是幼儿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象力的培养和锻炼是非常重要的。XXXX整理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宝宝天生都是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明能力的,爸爸妈妈所要做的,只是和宝宝一起玩耍,共享其中的乐趣,而不是去指导他。平时可以适当购买一些有多种用途和玩法的简单玩具,这些玩具最容易激发宝宝创造新形状、新组合、新事物的能力。爸爸妈妈无法催生出宝宝的创造能力,只能够多多观察。因为宝宝天生就具有创造力,无需催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使儿童头脑中有更多事物的形象,这是想象力发展的原材料,是想象力发展的基础。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带孩子观察自然环境,参观动物园、博物馆、公园、植物园、美术馆,启发他们认识自然景色,有条件的坐坐火车、飞机、学游泳,让他们体验到坐飞机看大海的感觉。只有让孩子亲自去感受,亲自去实践,才能丰富他的想象,提高他的智力。 培养幼儿想象力要多启发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因为幼儿知识贫乏,想象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较差,还不会在头脑中创造新的形象。如绘画时,他想象动画片中的怪兽、《狮子王》

中的狮王和小狮,在图画中画出各种各样的狮子,能够描述整个动画情节、想象力通过看动画片更加丰富了。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想象力。游戏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在游戏活动中模仿成人的各种活动。如当医生给病人打针治病、玩家家以树叶当菜,学妈妈怎么做饭,炒菜,学当妈妈,给娃娃洗澡、睡觉,并且想象怎样像“妈妈”一样来爱护“小孩子”,哄他睡觉,用手帕当被子给娃娃盖好,不让“小女儿”生病。这样,幼儿的想象就在有趣的游戏实践中发展起来了。 绘画在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中起重要作用。绘画是眼手协调,手眼脑配合的智力活动,通过对具体形象的观察、记忆、比较来发展认识能力,通过分析概括配合发展思维能力,通过想象、幻想、虚构来发展创造力。 在美工、泥塑教学中给幼儿以充分精神自由,即想象自由、表现自由、创造自由,让他们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对作品的夸大和美化,让他们感受到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极大乐趣。所以,在画画、泥工、玩具制造中,在传授知识和基本技巧的同时,要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和自我创造,这就可以迅速提高幼儿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了整个智能水平。 音乐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对幼儿来讲,音乐与游戏学习同等重要。音乐发展幼儿听觉感受性,培养幼儿审美感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____ 。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____ ,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____ 3.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____ 。 4. ____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5.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___ ,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6.教育目的是____ 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7.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 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8.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____ 相对而言的。 9.全面发展的人是____ 、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10. ____ 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1.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____ 的教育。 12.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____ ,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13.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____ 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1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____ 的教育。 15.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 ,是一种精神状态。 三、简答题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心理学教程第三章记忆和想象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一、填空(25分) 1.记忆是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__的事物的反映。 2.画家善于______________记忆,数学家关于_______________记忆。 3.表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____性。它是从_____________过 渡到_____________的桥梁。 4.记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回忆有两种不同水平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水平要高。 6.初入学儿童既不会用重复、练习来_______________信息,又不会用系统搜索和追忆 去________________信息。 7.根据人们在识记时的目的性和自觉性,识记可区分为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联系和学习者是否理解意义,识记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良好的记忆品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10分) 1.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B.知识C.客体D.表象 2.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A.量B.质C.量和质D.不 3.考试中因没有复习到而答不出、想不起来的问题,叫()性遗忘。 A.暂时B.永久C.一般D.特殊 4.小学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记忆。 A.积极B.消极C.熟悉D.情绪 5.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想象的形象。A.有意B.无意C.再造D.创造 6.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B.知识C.客体D.表象 7.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发展的表现。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 8.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的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 9、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 A.表象B.联想C.做梦D.幻想 10、人脑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 ) A.想象B.表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三、判断并改正(10分) 1.()天生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2.()凡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识记的效果就好。 3.()遗忘是识记的相反过程。 4.()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识记的效果要高于意义识记。 5.()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是一种耗时较多,极不经济的方法。 6.()想象和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非来源于客观现实。 7.()梦中出现的形象离现实很远,是一种创造想象。 8.()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9.()幻想中的新形象是人们所向往、所期望的,因此幻想总是积极的。10.()幻想不是理想,因为幻想是一种消极的想象。 四、简答 1.请完成下列表格(7分)

第三章习题和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和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对于指令XCHG BX, [BP+SI],如果指令执行前,(BX)=6F30H,(BP)=0200H,(SI)=0046H,(SS)=2F00H,(2F246H)=154H,(2F247H)=41 H,则执行指令后:(BX)=__4154H__,(2F246H)=___30H______,(2F247H)=___6FH____。 2、指令LOOPZ/LOOPE是结果_为零_且_相等发生转移的指令;而指令LOOPNZ/LOOPNE则是结果__不为零__且____不相等___发生转移的指令。 3、串操作指令规定源串在____数据_____段中,用__SI___来寻址源操作数;目的串在__附加__段中,用__DI__来寻址目的操作数。 4.、中断返回指令IRET后,从堆栈顺序弹出3个字分别送到___IP____、__CS_____、____标志寄存器FR____。 5、设(SS)=0FFA0H,(SP)=00B0H,(AX)=8057H,(BX)=0F79H,执行指令PUSH AX 后,(SP)=__00AEH________;若再执行指令: PUSH BX POP AX 后,(SP)=__00AEH________,(AX)=____0F79H________,(BX)=___0F79H_____。 6、设(SS)=2250H,(SP)=0140H,若在堆栈中存入5个数据,则栈顶的物理地址为___22636H________,如果再从堆栈中取出3个数据,则栈顶的物理地址为_____2263CH____。 7、M OV AL, ‘A’指令的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__立即寻址方式________。 8、指出下列指令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1).MOV AX, BLOCK[SI] 寄存器相对寻址方式 (2).MOV AX, [SI]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 (3).MOV AX, [6000H] 直接寻址 (4).MOV AX, [BX+SI] 基址变址寻址 (5).MOV AX, BX 寄存器寻址 (6).MOV AX, 1500H 立即寻址 (7).MOV AX, 80[BX+DI] 相对基址变址 (8).MOV AX, [DI+60] 寄存器相对寻址 9、以CX寄存器内容为计数对象的指令有循环控制指令和串操作重复指令。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培训资料

第三章思考题 3.1刚体一般是由n (n 是一个很大得数目)个质点组成。为什么刚体的独立变量却不是3n 而是6或者更少? 3.2何谓物体的重心?他和重心是不是 总是重合在一起的? 3.3试讨论图形的几何中心,质心和重心重合在一起的条件。 3.4简化中心改变时,主矢和主矩是不是也随着改变?如果要改变,会不会影响刚体的运动? 3.5已知一匀质棒,当它绕过其一端并垂直于棒的轴转动时,转动惯量为23 1ml ,m 为棒的质量,l 为棒长。问此棒绕通过离棒端为 l 4 1且与上述轴线平行的另一轴线转动时,转动惯量是不是等于2 24131?? ? ??+l m ml ?为什么? 3.6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没有一条是通过质心的,那么平行轴定理式(3.5.12)能否应用?如不能,可否加以修改后再用? 3.7在平面平行运动中,基点既然可以任意选择,你觉得选择那些特殊点作为基点比较好?好处在哪里?又在(3.7.1)及(3.7.4)两式中,哪些量与基点有关?哪些量与基点无关? 3.8转动瞬心在无穷远处,意味着什么? 3.9刚体做平面平行运动时,能否对转动瞬心应用动量矩定理写出它的动力学方程?为什么? 3.10当圆柱体以匀加速度自斜面滚下时,为什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能求出圆柱体和斜面之间的反作用力?此时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什么不列入?是不是我们必须假定没有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圆柱体能不能滚? 3.11圆柱体沿斜面无滑动滚下时,它的线加速度与圆柱体的转动惯量有关,这是为什么?但圆柱体沿斜面既滚且滑向下运动时,它的线加速度则与转动惯量无关?这又是为什么? 3.12刚体做怎样的运动时,刚体内任一点的线速度才可以写为r ω??这时r 是不是等于该质点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为什么? 3.13刚体绕固定点转动时,r ω ?dt d 为什么叫转动加速度而不叫切向加速度?又()r ωω??为什么叫向轴加速度而不叫向心加速度? 3.14在欧勒动力学方程中,既然坐标轴是固定在刚体上,随着刚体一起转动,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用这种坐标系来研究刚体的运动? 3.15欧勒动力学方程中的第二项()21I I -y x ωω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 第三章思考题解答

心理学 第三章 记忆

第三章记忆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认三个环节。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记忆就是个体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正确理解记忆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个体的经验,都是记忆的内容。 ·我们并不是把所有的经验都记住,而是记住其中的一部分。 ·记忆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记忆有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以感知为基础,而且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2.记忆表象 个体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一旦成为记忆的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脑中,这种形象就是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的特征:直观性(记忆表象保留了有关客观事物被感知时的某些特点,比较生动具体,与感知映象有一致性)、概括性(记忆表象舍去个别事物的次要感性特征,保留其中常见的主要形象) ·记忆表象的种类:根据表象的感知特点,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和运动表象;根据表象的概括性,可分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3.记忆的种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 ·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保持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具有直观性。 ·语言-逻辑记忆。它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对事物的关系

以及事物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它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它是对活动的动作及动作顺序为内容的记忆。 (2)根据存储信息的久暂分类 瞬时记忆(又名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保持信息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长时记忆 4.记忆过程 记忆是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与“重现”(1)识记(识记是获得过程记忆的第一步,是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识记的分类: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 ·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目的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活动的任务、性质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对识记效果的影响;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 (2)保持(保持是经验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保持内容变化:数量的变化、质量的变化 ·遗忘。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就是遗忘;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3)再认和重现 ·再认:重新感知已感知过的事物时能够辨认出来 ·重现:又称再现、回忆,指经验过的事物又一次在头脑中浮现或行

第三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福安市民族职业中学教案 学科心理学任课教师龚晓慧上课班级14级3班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功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法领会幼儿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利用感知觉规律进行幼儿园的教学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幼儿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学法指导】讲授、讨论 【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带有主观性。 二、感觉和知觉的功用 1、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2、感知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 三、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知觉的种类: (1)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

(2)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自我知觉、他人知觉、人际关系知觉) 四、感觉和知觉的特性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1、定义 2、感受性变化规律 (1)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弱刺激能提高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 (2)适应:连续的刺激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表现为感受性钝化和锐化。(3)对比:同类而相互对立的感觉相互作用时,可使对方的感受性有所加强的现象。 (4)感受性与训练(敏感化):由于分析器的相互作用和练习而使感受性提高。(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被选择的成为对象,其他成为背景;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一、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 (1)视觉敏锐度:在幼儿期,儿童的视觉敏锐度在提高 (2)辨色能力:初期能辨认红黄绿蓝等基本色,中期能辨认间色,晚期能调色。

心理学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知识考点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A )、保持和提取。 A.编码B.回忆C.再认D.遗忘 2.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C )、提取。 A.识记B.回忆C.保持D.再认 3.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B )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长时记忆D.语义记忆 4.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D )形式存储。 A.语义B.概念体系C.图式D.视象和声象 5.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 A.视像和声像B.声音代码C.语音代码D.语义代码 6.瞬时记忆属于( A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 7.在短时记忆中,一遍遍地机械地重复识记材料是( D ) A.有效复述B.无效复述C.精细复述D.保持性复述 8.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 A.1~2 B.20~40 C.60~70 D.70~80 9.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 B )秒钟。 A.5 B.20—30 C.60 D.120 10.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D )个组块。 A.6±2 B.6±1 C.7±1 D.7±2 1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A )个组块。 A.7±2 B.5±2 C.8±2 D.9±2 1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多少?( C ) A.7 加减2 个音节B.7 加减2 个单元C.7 加减2 个组块D.7 加减2 个数字

14.在短时记忆中,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是( C )。 A.机械复述B.无效复述C.精细复述D.保持性复述 15.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B )形式存储。 A.视象代码B.声象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 16.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 A ) A.复述B.视觉编码C.声音编码D.感觉寄存 17.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储?( A ) A.声象代码B.视像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 1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B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语义记忆B.感觉记忆C.工作记忆D.情绪记忆 19.对事实类信息,如词汇、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的记忆是( B )。A.程序性记忆B.陈述性记忆C.长时记忆D.技能记忆 20.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C )。 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 21.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B )中的。 A.情景记忆B.程序性记忆C.语义记忆D.陈述性记忆 22.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C )。 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 23.练书法时,我们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_____中的。(A ) A.陈述性记忆B.情景记忆C.程序性记忆D.感觉记忆 24.对概念、命题的学习属于(D ) A.社会规范的学习B.机械学习C.技能学习D.知识学习 25.在复习过的教室里参加考试,会对考试有帮助,这种现象称为(B ) A.情绪依存性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状态依存性记忆D.地点依存性记忆 26.走迷宫是一种( A ) A.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知识学习 27.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为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 D ) 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

第五章 幼儿的记忆练习题

第五章幼儿的记忆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再认 表象 无意记忆 意义记忆 二、填空题 1、记忆是人脑对_________的反映。记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环节,记忆恢复的两种形式是和。 2、根据记忆是否有目的、任务把记忆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根据材料内容把记忆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根据材料是否需理解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________。 4、在幼儿的记忆中________记忆占主要地位,________比重最大。 5、从儿童记忆发展的顺序看,最早出现的是记忆________,最晚出现的记忆是________记忆。 6、记忆的保持的相反过程是________。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最早对遗忘现象作了研究、绘制了遗忘曲线。得出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________遗忘的发展是________因此学习后要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幼儿生病时去过医院,以后看见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这种心理活动是() A.记忆 B.想象 C.思维 D.感觉 2. 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 () A再认B 再现C保持D识记 3.最早提出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艾宾浩斯 D.班杜拉 4.儿童最早出现的是( ),最晚出现的是() A 情绪记忆 B 语词记忆 C 形象记忆 D 动作记忆 5.在不理解意义的情况下,幼儿也能背诵唐诗,这是() A意义记忆B 逻辑记忆 C机械记忆D 理解记忆 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后()内进展最快。 A 31天 B 6天 C 1天 D 20分钟 7、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A.动作 B.言语 C.表象 D.情绪 8、冬冬跟妈妈逛商店,看到商店招牌上的字,高兴地说:“妈、这字我认识、老师教过我们。”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属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第五章幼儿的记忆试题

第五章幼儿记忆 一、单项选择题 1、看到“五星红旗”四个字,头脑中就会立刻浮现出五星红旗的形象,这属于( )。 A.形象记忆 B.感觉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2、研究发现,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进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不会遗忘 D.起伏不定 3、下面符合幼儿记忆发展特点的是( )。 A.以有意记忆为主 B.以词语逻辑记忆为主 C.以无意记忆为主 D.以意义记忆为主 4、在欢度“六一”儿童节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春天在哪里》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己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根据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一种识记是( )。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 D.意义记忆 6、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 D.运动记忆 7、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害怕什么都是()的结果。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机械记忆 D.运动记忆 8、婴儿的“认生”现象,是( )的结果。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词语逻辑记 D.运动记忆

9、我们对公式、定理等的记忆,就是()。 A.形象记忆 B.词语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10、没有自觉的记忆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是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 D.意义记忆 11、在不理解古诗含义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A.意义记忆 B.理解记忆 C.机械记忆 D.逻辑记忆 12、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 A.再认 B.再现 C.保持 D.识记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1、再认和再现是识记与保持的( )。 A.前提 B.基础 C.结果 D.证卿 2、下列有关幼儿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B.词语记忆发展速度大于形象记忆 C.形象记忆效果好于词语逻辑记忆 D.意义记忆效果好于机械记 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记忆的过程包括(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再现 三、判断题 1、形象与词的结合,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 2、幼儿记忆熟悉的事物和熟悉的词比记忆生疏的事物和词的效果好。 3、幼儿机械识记的效果比意义识记效果好。 4、遗忘的进程总体上的特点是先慢后快。 5、幼儿在游戏中的有意记忆效果比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有意记忆效果好。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关键概念 消费者偏好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二、单项选择 1. 兰德只买激光唱片和棒棒糖,它有固定收入,不能借钱,当他沿着预算约束线移动时:A 激光唱片的价格在改变,而其收入和棒棒糖的价格不变 B 棒棒糖的价格在改变,其收入和激光唱片的价格不变 C 激光唱片和棒棒糖的价格在改变,其收入不变 D 激光唱片和棒棒糖的价格在改变,其收入也在改变 E 激光唱片和棒棒糖的价格及其收入都不变 2.个人的消费机会集由___决定。A 生产可能性曲线 B 需求曲线 C 供给曲线 D 无差异曲线 E 预算约束线 3. 下面哪个不是家庭四个基本决策之一:A 如何配置收入 B 储蓄多少 C 交税多少 D 如何用储蓄做投资 E 如何工作4.下面除去哪个全是度量同一件事物的不同表示方法:A 相对价格 B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C 个人面对的权衡与替代 D 一种商品以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为单位的价格表示 E 需求曲线的斜率 5.收入效应指商品消费随___的变化而变化。A 其相对价格 B 购买力 C 消费者收入 D 需求弹性 E 价格水平 6.伊丽莎白只消费衣服和食物,当衣服的价格上升时,意味着她能在衣服和食物上花的钱少了,这种在衣服上购买力损失的影响叫做:A 替代效应 B 需求法则 C 收入效应 D 价格效应 E 需求弹性 7.当商品的消费与收入同向变化时,这种商品叫做:A 低档商品 B 正常商品 C 替代品 D 互补品 8.当商品的消费与收入反向变化时,这种商品叫做:A 低档商品 B 正常商品 C 替代品 D 互补品 9.消费者的根本问题是:A 在预算约束内实现效用最大化 B 在一定的效用水平内实现预算约束最大化 C 在预算约束内实现效用最小化 D 在一定的效用水平内实现预算约束最小化 10.替代效应是指由一种商品___的变化引起的对其消费的变化。A 相对价格 B 购买力 C 消费者收入 D 价格水平 11. 替代效应是指由___的变化引起的对一种商品消费的变化。A 购买力 B 消费者收入 C 需求弹性 D 消费者面临的权衡和替换 12.价格上涨的替代效应之所以会引起个人消费较少的该种商品,是因为:A 价格的变化引起购买力下降 B 商品相对其它商品价格下降 C 现在消费者可能花的钱少了D商品相对其它商品价格上升 13.预算线的斜率与位置取决于:A 消费者收入 B 消费者偏好 C 消费者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D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 14.总效用达到最大时:A 边际效用为最大 B 边际效用为零 C 边际效用为负D边际效用为正 三、分析讨论1-5 CEEEB 6-10 CBAAA 11-14 DDDB 1.试解释水和金刚钻的价值悖论。

第三章思考题习题答案(新)

第二章思考题习题答案(新) 第3章酸碱滴定法 思考题 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什么是两性物质?各举例说明。 答: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 +)的物质都是酸;如HAc、HCI、NH4+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如,NH3、F-、CO3 2_, 可以给出质子,又可以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例如HCO3-、H2PO4-。 2.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的不同点主要是什么? 答: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对酸碱的定义不同;电离理论只适用于水溶液,不适用于非水溶液,而质子理论适用于水溶液和非水溶液。

3?判断下面各对物质哪个是酸?哪个是碱?试 按强弱顺序排列起来。 HAc , Ac「;NH3 , NH4+;HCN, CN「;HF, F-; H3PO4, CO3 2" 答:酸:H3PO4 HF HAc HCN NH4+ 碱:CO3 2- NH3 CN- Ac- F- 4 ?在下列各组酸碱物质中,哪些属于共轭酸碱对? (1) H3PO4—Na2HPO4; (2) H2SO4-SO42-; (3) H2CO3-CO32-;( 4)HAc-Ac- 答:属于共轭酸碱对是(4) HAc-Ac - 5.写出下列酸的共轭碱:H2PO4一,NH 4+, HPO42-, HCO3-, H2O,苯酚。 答: HPO42-, NH3 , PO43- , CO32- , OH - , C6H5O-6 .写出下列碱的共轭酸:H2PO4-, HC2O4-, HPO42-, HCO 3-, H2O, C2H5OH。 答:H3PO4, H2C2O4, H2PO4-, H2CO3, H3O+, C2H5OH2+

幼儿心理学单元试卷(记忆与想象部分)

《幼儿心理学》试卷 (记忆与想象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幼儿记忆的基本特点是 ( ) A有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逐渐发展起来 B机械记忆的效果优于意义记忆的效果 C接近联想优于相似联想 D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冬冬跟妈妈逛商店,看到商店招牌上的字,高兴地说:“妈、这字我认识、老师教过我们。”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属于() A 识记 B 保持 C 回忆 D 再认 3、儿童最早出现的是 ,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 ( ) A情绪记忆B语词记忆C形象记忆D运动记忆 4、昔日同窗情,至今常怀念,这属于 (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5、形象与的结合,使得幼儿记忆的效果更好。 ( ) A动作 B语词 C表象 D情绪 6、在不理解意义的情况下,幼儿也能背诵唐诗,这是() A意义记忆 B 逻辑记忆 C机械记忆 D 理解记忆 7、.幼儿生病时去过医院,以后看见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这种心理活动是() A.记忆 B.想象 C.思维 D.感觉 8、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 A再认 B 再现C保持D识记 9、幼儿看见白云,会认为那是小兔子、棉花,这在心理学上叫做()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有意想象 10、幼儿在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呈现出孙悟空的形象,这种做法属于()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11、若问幼儿:什么是冬天?幼儿会说:有大雪、路滑、天冷。这种想象是() A.经验性想象 B.情境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性想象 12、作家创作新小说,科学家提出新构想等活动,所进行的想象都属于() A无意想象 B 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13、有个孩子喜欢画画,但他画的长颈鹿脖子特别长,这说明幼儿想象的() A独特性 B夸张性 C 情绪性 D 情境性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梦是有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2、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遗忘并非全是坏事。() 3、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要好于机械记忆。() 4、教幼儿阿拉伯数字“6”,可将字形与“哨子”联系起来。这属于意义记忆。() 5、想象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比如,幼小的婴儿经常用奶瓶吃奶或喝水,当他只看到奶瓶的一个侧面时,就“知道”那是可以给他提供食物的东西,马上做出吃奶或喝水的反应;婴儿听见妈妈的声音就安静下来或兴奋起来,这些对奶瓶的知觉或对妈妈声音的知觉,已经与经验发生了联系,而他之所以能够和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依靠的就是记忆。还有前面我们提到过的婴儿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也反映了婴儿记忆的发展。 二、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是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系起来,使儿童能够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儿童最初的想象和记忆不容易分开。2岁左右儿童的想象基本上是记忆的简单加工。没有记忆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也难以进行。 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 儿童学习语言也要靠记忆。首先,儿童必须记住某个声音所代表的语义,才能理解词语;其次,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在听别人说完一句话之前,要把这句话前面那部分暂时记住,才能和后面所说的词联系起来理解,自己说一段话时,也要暂时记住前面的内容,才能做到前后连贯。如果儿童说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就暴露了其言语活动与记忆联系的不足。 四、记忆与情感、意志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其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童对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比如,较大的儿童会出现一些与经验有关的恐惧;儿童的意志行动也离不开记忆,意志是有目的行动,行动过程中必须始终记住行动的目标。幼小儿童和失去记忆能力的病人在意志行动中有相似之处,他们往往在行动过程中忘记了性的动机和目的,因而不能坚持完成任务。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国际价值与世界市场价格 一、单选 1.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也是由抽象的社会劳动所决定的。 1.商品 B.国别 C.劳动 D.时间 2.形成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因是()。 A.援助 B.垄断 C.经济增长 D.各国生产率不同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当时,()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垄断资本 D.生产资本 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的是经济学家()。A.李嘉图 B.俄林 C.穆勒 D.马歇尔 5.()已成为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指标,也是反映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A.国际价值 B.国际价格 C.产品的差别 D.贸易条件 6.()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反映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购买能力。 A.收入贸易条件 B.自由市场价格 C.垄断价格 D.商品贸易条件

7. 帝国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垄断资本 D.生产资本 8.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垄断资本 D.生产资本 9.穆勒在《》一书中,分析了两国贸易中两种商品的实际交换比率是由什么因素确定的。 A.国富论 B.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C.政治经济学原理 D.论贸易和转变 10.()价格基本上能客观地反映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供求状况,并且能得到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价格。 A.垄断价格 B.转移价格 C.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D.管理价格 二、判断 1.国际价值形成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市场的 建立和发展。 2.形成商品国际价值的国际必要劳动时间,是指世界各国生产同一商 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 3.比较成本论说明贸易利益是如何在双方间进行分配的。 4.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背离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5.贸易条件改善,贸易利益随之而增大;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随 之而缩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