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书法经典《赤壁赋》《后赋》

文征明书法经典《赤壁赋》《后赋》
文征明书法经典《赤壁赋》《后赋》

赤壁赋 知识点总结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 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 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 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 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 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 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一词多义 (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 (5)歌a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b歌曰(名词歌词) c倚歌而和之(名词曲调) (6)长a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b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后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后赤壁赋》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临皋.(gāo)黄泥之坂.(bǎn) 松江之鲈.(lú)巉.(chán)岩蒙茸.(róng)虬.(qiú)龙栖鹘.(qī h ú)悄.(qiǎo)然缟.(gǎo)衣揖.(yī)予曾日月之几何(céng) 戛.(jiá)然长鸣羽衣翩跹 ..(piān xiān) 俛(fǔ)而不答予亦惊寤(wù) 二、通假字 以待子不时之须须同需,需要。 反而登舟反同返,返回。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的用法并解释: 步.自雪堂名词活用为动词,步行。 顾而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 予乃摄衣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 履.巉岩名词活用为动词,登上。 横江东.来名词活用为状语,从东边, 掠予舟而西.也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飞。 羽衣 ..翩跹名词活用为状语,穿着羽衣。 四、“顾”的含义: 顾.而乐之看道士顾.笑回头看 顾.安所得酒乎可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大行不顾.细谨考虑念父母,顾.妻子顾惜,顾念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 五、“而”的用法 顾而乐之表承接摄衣而上表修饰归而谋诸妇表承接悄然而悲表修饰 反而登舟表承接肃然而恐表修饰 听其所止而休焉表承接掠予舟而西也表承接俛而不答表修饰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表转折飞鸣而过我者表修饰 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过.黄泥之坂过:走过。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既:已经。脱:脱落、凋零。 行歌 ..相答行歌:边走边吟唱。 今者薄.暮薄:迫近,接近。 顾安所 ..得酒乎安所:哪里,什么地方。 归而谋诸.妇诸:兼词,之于。 以待子不时 ..之须不时:随时。 予乃.摄衣而上乃:于是,就。 披.蒙茸披:分开。 攀栖鹘之危.巢危:高。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听.其所止而休焉听:听凭。

文征明小楷

文征明小楷(醉翁亭记)

本《醉翁亭记帖》小楷,纸本轴,纵53.5厘米,横2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征明(1470-1559),长洲人。初名璧,字征明,后以字行,又字征仲,号衡山、停云生。书与祝允明齐名,诗书画三绝,为明四家之一。是幅为八十二岁时所书,精整挺秀,如世人评王羲之书《铁画银钩》者。《醉翁亭记帖》小楷,是宋代欧阳修谪于安徽滁州期间,修建醉翁亭后,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书家多有发挥题写。这幅《醉翁亭记帖》是文征明八十二岁时(一五五一)书写,全文精整挺秀,铁画银钩。书后有长跋,谈到当时书法上的体验与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原由。欧阳修从韩愈的文章得到启发,文征明也希望从钻研王羲之的书迹中,追求如不食人间烟火,冰清玉骨的感受。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於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於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於负者歌於涂,行者休於树,前者呼,後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它的西南角的几座山峰,树林山谷特别的美。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所谓的酿泉。山势曲直,路也跟着弯转,于是就可以看见在山泉的上方有个像鸟的翅膀张开着一样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字的是这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饮酒,而在于山山水水之间。这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中,寄托在酒里的。 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枝叶成荫;天高气爽,秋霜洁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象。早上出去,晚上回来,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乐趣也就无穷无尽了。 至于那些背着东西在路上边走边唱,走累了在树下歇歇脚,前面的的呼喊,后面的回应,拉着老人和孩子,来来往往不间断的,是滁州人在游玩。我们在溪水边上捉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做酒,泉水香,酒色清;野菜野味,随意放在地上。着这就是太守的宴会。宴会欢畅尽兴,不在乎有没有音乐。投壶的中了,下棋的赢了,于是旧杯和筹码递过来递过去,有的站了起来,有的坐了

文征明精品书画作品欣赏

文征明精品书画作品欣赏 文征明(1470一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征明等一些人。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文征明传世画作还《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画作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锺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东园图》等。浒溪草堂图纸本设色纵26.7 厘米横142.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此画画法秀润,意境清幽。画面上描绘的是高木浓荫,掩映草堂,群山环抱,清波

蜒曲,帆樯林立,榭阁屋宇错落。近处草堂敞轩,二高士案前对坐,正在高谈阔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用笔细腻严谨,山石仅用渴笔微抹,以点苔显出明暗,经营位置,得写生之助化出清幽境界。兰亭修禊图金笺纸本青绿设色此画描绘的是晋朝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溪上修禊,作曲水流觞之会的故事。修禊是古代的风俗。兰亭修禊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与谢安等41人,在浙江兰亭修禊的故事。王羲之等人临曲水而洗涤,每人都作了诗文,王羲之作了序,记述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时欢乐的心情。在这幅作品之中,画家以兼工带写的方法勾画了曲水湾湾,兰亭环抱其中。树木和竹子画得非常工细,但不刻板。山峦皴擦简练,临流水而坐的文人的衣纹概括,富于一种装饰趣味。仿米氏云山图纸本墨笔纵24.8厘米横60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 就是文徵明的粗笔作品,笔法粗简,墨气淋漓,气象萧森,笔力遒劲,在粗放中抒写了宁静典雅的气质。在寂静萧索的大自然之中,一人策杖过桥,似在略停深思,其沉静思索的姿态映衬了自然的萧森与静穆。画面苍润,题字苍老,题诗韵致,表现了画家诗、书、画兼长并擅的文人墨气,画家凭借此抒写了沉静的文人名士生活的情怀。此画是画家晚年的作品,风格粗放,用笔老辣,很能体现画家艺术功力。幽谷清泉图纸本设色纵107.8厘米横37.3厘米江苏常熟博物馆藏文徵明早年的山水作品古木寒泉图绢本设色台北故宫

《赤壁赋、登泰山记》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选择、简答、阅读【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16课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选择题】【课内简答题】【高考阅读训练】 第16课 一、赤壁赋/苏轼 二、登泰山记/姚鼐 一、《赤壁赋》/苏轼 【精品习题及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选自《苏轼文集》卷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赤壁之战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汉市的赤矶山。苏轼所游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②【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③【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④【举酒属客】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属,劝请。 ⑤【明月之诗】和下文的“窈窕之章”分指《诗经·陈风·月出》及其诗句。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的句子,所以称为“窈窕之章”。 ⑥【少焉】一会儿。⑦【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⑧【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 ⑨【纵一苇之所如】任凭小船漂去。纵,放任。一苇,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语出《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

⑩【凌万顷之茫然】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凌,越过。万顷,指广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冯,同“凭”,乘。虚,太空。御,驾。?【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脱离人世,升入仙境。羽化,指飞升成仙。?【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 ?【桂掉兮兰桨】桂木做的掉,木兰做的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渺渺兮予怀】我心里想得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 ?【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美人,(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客】指与苏轼同游的人。?【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倚歌】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倚,循、依。 ?【和之】(用箫)随着歌声伴奏。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舞幽壑之潜较,泣孤舟之嫠妇】意思是,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幽壑,深谷。嫠妇,寡妇。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危坐】端坐。 ?【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夏口】古镇名,在今湖北武昌的西面。?【武昌】今湖北鄂州。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山水环绕,一片苍翠。缪,同“缭”,盘绕、围绕。?【此】这地方。?【困)受困。指曹操败于赤壁。?【周郎】周瑜。?【方】当。 ?【破荆州】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击荆州,当时荆州刺史刘表已死,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曹操。荆州,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下江陵】刘琮投降曹操以后,曹操又在当阳的长坂击败刘备,进兵江陵。下,攻占。江陵,当时荆州首府。

2014-12-19-文征明书法《琵琶行》全篇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全篇 2014年12月19日

文徵明行书《琵琶行》之二,书于88岁。现藏湖南博物馆。 关于文征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关于《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

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白居易《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凡六百一十六言。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pen pu)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

苏轼《赤壁赋》教案和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教案 《赤壁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学习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3、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4、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5、熟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能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同时掌握文中文言句式的特点。 2、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相联系,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3、欣赏分析的“水月”意象和以对话形式展开议论的写法。 4、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旷达的情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 1、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2、体悟文中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3、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赤壁的古诗词? 参考:《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赤壁》(杜牧) 问:同学们知不知道什么是“赋”? 自答:名称最早见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掺用散文化的句式。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象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赤壁赋》又有《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本文为《前赤壁赋》。 板书:写下课名、作者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天性豪迈旷达,仕途不幸,更促其至情得失,达于天地之间。诗、词、文皆卓然一家。父苏洵,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散文上与欧阳修合称为“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合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列为宋四家之首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另外苏轼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品:《东坡乐府》、《东坡七集》、《前赤壁赋》,《石钟山记》。 (三)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1080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四)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 壬rén戌 xū属 zhǔ客窈yǎo窕 tiǎo 冯píng虚御风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愀qiǎo然舳zhú舻lú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横槊shuò渔樵qiáo 江渚zhǔ匏páo樽蜉fú蝣 (五)翻译并补充课文注释 泛舟:荡舟,划着船。泛,浮行,漂浮。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气横铺在江面上。横,横铺,覆盖,笼罩。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 一、字音: 1、壬戌(r?nxū) 10、酾酒(shī) 2、桂棹(zhào) 11、横槊(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qiáo) 4、幽壑(ha) 13、扁舟(piān) 5、嫠妇(lí) 14、匏樽(páo) 6、愀然(qiǎo) 15、蜉蝣(fúyóu) 7、山川相缪(liáo) 16、无尽藏(zàng) 8、舳舻千里(zhúlú) 17、狼籍(jí) 9、旌旗(jīng) 18、枕藉(jia) 二、通假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三、实词的含义。 (1)七月既望 ..:.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举酒属.客:劝人饮酒 (3)纵.一苇 ..之所如.:.纵,任。如,往 (4)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茫然,旷远的样子 (5)击空明 ..兮溯.流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溯,逆流而上 (6)渺渺 ..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7)倚.歌而和.之:循,依。唱和 (8)不绝如缕.:.细丝(9)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 (10)正.襟危.坐:都是端正的意思 (11)方.其破荆州:当 (12)横槊.赋.诗:朗诵。 (13)固.一也之雄也:本来 (14)寄蜉蝣 ..于天地:喻人生短促 (15)逝者如斯.:.此,指水 (1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消减和增长 (1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连、竟 (18)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 四、重点虚词 (1)于.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表被动(2)之. 纵一苇之.所知:助词,主谓间,无实义目遇之.而成色:它们,代清风、明月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惟江上之.清风:助词,的(3)而.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关系,不译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但,表转折关系 耳得之而.为声:就,表顺承关系 (4)其. 其.声呜呜然:那 方其.破荆州:他,代曹操 何为其.然也:语气词 (5) 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样子,形容词词尾而又何羡乎.:.呢,表疑问语气词 (6)挟飞仙以.遨游: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如果 (8)而今安.在哉:哪里

文徵明绘画作品欣赏

文徵明绘画作品欣赏 文徵明绘画作品欣赏-1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名称】明文徵明石湖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设色,现藏故宫博物院。 本幅右上隶书石湖二字,左下钤印:文壁印白方,停云生白方。又行书分得石湖,衡山文壁。千顷东南麓,登临兴渺然。断烟山外树,明月镜中天。故事追文穆,闲情付玉川。鸥亭盟再续,农圃胜常专。自吸泼为酒,行看水变田。冯将华发在,游赏谢飞仙。《横塘》、《石湖》二页是《明贤姑苏十景册》中画页。清安岐《墨缘汇观》著录。

【名称】明文徵明横塘图 【年代】明代 【简介】册页,纸本,设色,尺寸不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为文徵明所作小幅画之一,萧疏简练,格调高雅,淡逸文静。 【名称】明文徵明玉川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纸本,设色,纵132厘米,横34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以远山横亘,平滩杂树作远景;中景则画悬崖巨峰,江帆碧水;近景中布置繁密,山石树木间屋舍俨然,板桥溪水,静中有动。全画布局精巧,用笔细谨,有工秀清苍之美。 【名称】明文徵明霜柯竹石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纸本,墨笔,纵76.9厘米,横30.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绘太湖叠石,旁植杂树、枯枝、修篁。画面力求自然,不作巧饰矫作之态,反映画家宁静平和的心绪。正如自题诗中所云:“书几薰炉静养神,林深竹暗不通尘。齐居见说无车马,时有敲门问药人。”柯木多用枯笔,遒劲秀拔,足见书法功力。笔墨洒脱清逸,为画家成熟之作,写于六十二岁。 【名称】明文徵明山水图 【年代】明代 【简介】扇面,纸本,设色,纵16.1厘米,横46.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远山隐约,连绵起伏;悬崖巨壁,苍松古树,洲渚汀际,杂树成林,茂密葱郁。房屋掩于树间,一老者凝神窗外,涧泉蜿蜒,下泻入溪。格调高雅,稳重而文静,虽有“元四家”及董、米根底,却自具风貌。 【名称】明文徵明积雨连村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纸本,水墨,纵87.9厘米,横29.1厘米。

文征明小楷研究

文徵明小楷 1小楷《醉翁亭记帖》,纸本轴,纵53.5厘米,横2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醉翁亭记》是宋代欧阳修谪于安徽滁州期间,修建醉翁亭后,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书家多有发挥题写。這幅《醉翁亭记帖》是文征明八十二岁时(一五五一)书写,全文精整挺秀,铁画银鉤。书后有长跋,谈到当时书法上的体验与书欧阳修“醉翁亭記”的原由。欧阳修从韩愈的文章得到启发,文征明也希望从钻研王羲之的书迹中,追求如不食人间烟火,冰清玉骨的感受。 2《小楷离骚经九歌卷》(局部)纸本纵23.0厘米横263.0厘米小楷前后赤壁赋86高龄 3《小楷归去来兮辞》 4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老子列传》合册,纸本,纵20.9厘米,横11厘米,每页8行,正文每行18字。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首页为工笔水墨老子像,题蝇头小楷一行:“长洲文徵明写像。”《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凡37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七月十二日,时年68岁。《老子列传》凡34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六月十九日,时年69岁。均钤“徵”、“明”朱文连珠小印。 5文徵明小楷《莲社图记》册,纸本,纵25.5厘米横9.8厘米 6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册》《落花诗册》生成于公元十五世纪末,起因是明四家之一的沈周,因老年丧子赋得《落花诗》十首以寄托哀思,吴中士人皆有唱和。一时吟咏落花,数量之多,非他人可比,令吴门诗坛热闹非常,引入瞩目。沈周、唐寅等人皆有落花诗册书法传世,此为文徵明小楷抄录的《落花诗册》。此册笔力劲健挺拔,瘦劲精匀,流露出“险劲瘦硬、崛起削成”的欧阳询书意,堪称精品。 7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各纵23.2、横28.4厘米。故宫博物院 这件草堂十志,字迹清秀、婀娜多姿,亦是其传世之作中的一件精品。此件册页纵二十三点二厘米,横二十八点四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徵明小楷书法艺术考 从小楷书法产生到臻于完善,在历史上形成了几个发展高峰.魏晋时期由钟繇和王羲之等书家推动形成的魏晋初创高峰,将小楷书法正式引入书法艺术的大家庭中,并且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隋唐时期有大唐众书家和抄经高手形成的唐代成熟高峰,在这一时期中,小楷书法与楷书的成熟同时完成,达到了"法"的完备;元代赵孟糖等书家形成的元代中兴高峰和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书家形成的明代复兴,承传高峰,在这两个时期,小楷书法已经很难再像魏晋,隋唐时期那样辉煌和壮美, 但是,小楷艺术自身的魅力和审美意味依然吸引着大批书家拼其全力,奋斗终生去开拓小楷书法艺术的新境界.这些小楷书法发展高峰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小楷书法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书体的发展,承传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和民族艺术灵魂的血脉.有明一代是书家辈出的时代,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唐寅,仇英,董其昌,徐渭,张瑞图,黄道周等等都是大书家. 在书法史上都闪着耀眼的光辉.在小楷的技艺上,这些书家大都有着不俗的建树,当然明代小楷书法执牛耳者首推文徵明.正如朱和羹《临池心解》所言:"明楷以文衡山第一."的确,文徵明的小楷成就直接延续了元代赵孟颊小楷高峰的成就和影响,亦发扬了魏晋,隋唐小楷的古朴天真和谨严法度.在文徵明以后的时代,文徵明的小楷书风和书家风范一直影响着无数的后学,直至现在和将来.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正德末以岁贡生诣都,授翰林院待诏,故又称"文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堪称我国古代书坛画界的老寿星,德高望重,影响颇大.

(明)文征明书法 小楷全集(文徵明小楷一共有多少本字帖都是什么名字)

(明)文征明书法小楷全集(文徵明小楷一共有多少本字 帖?都是什么名字?) (明)文征明书法小楷全集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师法沈周,典雅秀丽,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册》一、文徵明小楷评价1.文徵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佚名2.文徵明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小楷和行书。他的小楷师承晋唐各家,主要学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不仅精细工整、法度严谨纯熟,且笔锋劲秀、风格俊雅。至八十岁后的小楷尤见功力。——佚名3.古无真正楷书,即锺、卫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自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至国朝文征仲先

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俱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明·谢在杭4.文徵明在小楷书法上的造诣为明代中后期的书法“中兴”开启了先河,并有推波助澜之功,其从赵孟頫远窥晋唐神韵,一改“台阁体”束缚 的时代积习,在痴守法度的前提下,于绳墨中寻求书法的逸趣,以此追寻小楷书法至真至纯的神化的境界。——齐观闪《以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为鉴—谈毕业创作(小楷书法)体会》5.高远《文徵明小楷书风及价值研究》:文徵明小楷书法于统一风格中又有微妙变化。以其为官为界:早期:泛学众家,风格多样,但却牢守法度。用笔尖利外露,较多棱角。中期:少波磔,多温润。一面受“台阁”时风的影响尚工整。一面受欧体影响,谨严劲健,却又失之紧密板滞。晚期:回归晋唐,主宗二王,在对“法”的实践认识中升华:用笔从板滞工整趋于超逸灵动;章法布白由紧密峻峭趋于宽展舒和,于方正平稳中寓多变体势;温润精良的文氏书风至此独立与成熟。6.赵岩《文徵明小楷研究》:纵观其(文徵明)小楷艺术的发展可分为前后四个时期:第一阶段(50岁前),属于广博学习的时期,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第二阶段(50-60岁),为风格渐成的时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第三阶段(60-80岁),是日臻成熟的时期,书写风格趋于稳定;第四阶段(80-90岁),乃炉火纯青的阶段,达到人书俱老的最高境界。二、文徵明小楷图谱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虚词 1. 而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连词,表转折) (2) 倚歌而和之( 连词,表修饰) (3)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连词,表承接) (4) 侣鱼虾而友麋鹿( 连词,表并列) (5)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连词,表转折) (6)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连词,表转折) (7)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2. 之 (1) 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 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代词,它) (5) 苟非吾之所有(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6) 耳得之而为声( 代词,它) (7)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代词,它们) (8) 吾与子之所共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 于 (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介词,在) (2)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3) 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4) 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5)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6) 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 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 (8) 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4. 乎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 (2)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3) 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二、实词 1. 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5)倚歌而和之古义:循,依。 3. 一词多义 (1)东 a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a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a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a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b 如怨如慕(副词,像) (5)歌 a 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b 歌曰(名词歌词) c 倚歌而和之(名词曲调) (6)长 a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b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4. 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文徵明书法欣赏

文徵明书法欣赏 文徵明书法欣赏 行书七言诗立轴绢本 估价:¥380,000至¥480,000 款识:徵明。钤印:征仲(朱文)、玉磬山房(白文)鉴藏印:毕氏家藏(朱文)录文:传呼曲苍使君来,树底柴门懒自开。老病迂疏非傲客,直愁车马破苍苔。 行书“鹤林玉露语” 立轴 估价:¥220,000至¥280,000 钤印:文徵明印(白文)鉴藏印:侯宫严群铭心之品(朱文)录文: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吾家深山之中,每喜夏日之交,苍藓盈落花满庭。门无剥硺,松影参差,禽群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枯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散篇。……无事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徵明。说明:△吴家题诗堂。钤印:玉题(朱文)△严群题签。钤印:严(白文)、群(朱文)

小楷琴赋册页(十二开) 估价:¥1,200,000至¥2,000,000 款识:嘉靖二十二年岁在癸卯十月六日,时天气盛寒,积雪数尺。窗下漫书琴赋,余老眼昏朦,无足观者。徵明时年七十又四。 钤印:停云(朱文)、悟言室印(白文)、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录文:琴赋(文略)。说明:△周天球跋。△步月题签。 隶书千字文手卷绢本 估价:¥100,000至¥200,000 小楷南华经册页(十五开) 估价:¥12,000,000至¥18,000,000 款识:嘉靖壬辰七月上浣,长洲文徵明书于停云馆。钤印:徵明(朱文)、停云主(白文)题跋:松坪孙如仅借观于通隐室,同治丙寅仲春三日识。 钤印:如仅(白文)、松坪(朱文)录文:南华经(文略)。著录:《书法1》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月。 书画合璧册页(十开) 估价:¥80,000至¥120,000

赤壁赋文言知识归纳及答案

《赤壁赋》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①浩浩乎如冯. 虚御风(通“凭”,乘) ②山川相缪. (通“缭”,环绕) ③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人饮酒) ④杯盘狼籍. (通“藉”,狼藉) 2.古今异义词 ①徘徊于斗牛.. 之间 ?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②白露.. 横江 ?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③凌万顷之茫然.. ?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④望美人.. 兮天一方 ?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今义:美貌的人 ⑤况吾与子.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 3.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向南) ②名词用作动词 歌. 窈窕之章(唱歌) 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 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 (向东进军) ③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 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④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 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 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4.一词多义 ①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远看) ②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③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 盈虚.者如彼(指月缺) ④白白.露横江(白色的) 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即天亮了) ⑤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连词) ⑥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⑦然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⑧歌歌.窈窕之章(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疑问句 ①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②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3.省略句 ①(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②(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 ③(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4.倒装句 ①状语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结构后置) ②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文征明行书书法欣赏

文征明行书书法欣赏 文征明行书书法欣赏欣赏: 文征明行书书法欣赏1 文征明行书书法欣赏2 文征明行书书法欣赏3 文徵明书法: 在书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小楷师法晋唐,力趋健劲。明谢在杭《五杂俎·卷七》称赞文征明小楷:“无真正楷书,即钟、王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洎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至本朝文征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具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他的大字有黄庭坚笔意,苍秀摆宕,骨韵兼擅。与祝允明、王宠并重当时。 文征明斋名停云馆。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多才艺,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名声日益显赫,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三人,人称“吴中四才子”。书法初师李应桢,后学宋元,又上溯晋、唐,博取精华,为集古之大成者。楷、行、草、隶诸体皆佳,尤精小楷,人称有“二王”风骨。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洞”。擅画山水、花卉、人物。学生甚多,形

成吴门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全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绝壑鸣琴图》轴,现藏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院。《真赏图》卷,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二湘图》轴,藏故宫博物院。其子彭、嘉,侄名伯仁,皆能世其家学,有名于时。《赤壁赋》,文征明书于嘉请三十五年(1556),纸本墨迹,行书。纵34厘米,横530.7厘米。此卷书法,作者驾驭自如,气势流贯。此行书卷大概是文征明用软毫书就,行笔过程中的提按导送准确。一些横画汲取了黄庭坚的笔法,略有变化,可见,这幅行书的用笔遒劲,摹写黄山谷而又自出机杼,笔意纵逸,在温润中含有苍劲,在整饬中时出老辣,显示出练达的艺术技巧和情趣,使人感到文征明此时已进入人书俱老的辉煌的艺术境界之中。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一、字音: 1、壬戌(rénxū) 10、酾酒(shī) 2、桂棹(zhào) 11、横槊(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qiáo) 4、幽壑(hè) 13、扁舟(piān) 5、嫠妇( lí) 14、匏樽(páo) 6、愀然(qiǎo) 15、蜉蝣(fúyóu) 7、山川相缪(liáo) 16、无尽藏(zàng) 8、舳舻千里(zhúlú) 17、狼籍(jí) 9、旌旗(jīng) 18、枕藉(jiè) 二、通假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三、实词的含义。 (1)七月既望: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举酒属客:劝人饮酒(3)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4)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茫然,旷远的样子 (5)击空明兮溯流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溯,逆流而上 (6)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7)倚歌而和之:循,依。唱和

(8)不绝如缕:细丝 (9)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10)正襟危坐:都是端正的意思 (11)方其破荆州:当 (12)横槊赋诗:朗诵。 (13)固一也之雄也:本来 (14)寄蜉蝣于天地:喻人生短促 (15)逝者如斯:此,指水 (1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消减和增长 (1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连、竟 (18)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四、重点虚词 (1)于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表被动

(2) 之 纵一苇之所知:助词,主谓间,无实义 目遇之而成色:它们,代清风、明月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惟江上之清风:助词,的 (3) 而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关系,不译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但,表转折关系 耳得之而为声:就,表顺承关系 (4) 其 其声呜呜然:那 方其破荆州:他,代曹操 何为其然也:语气词 (5) 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样子,形容词词尾而又何羡乎:呢,表疑问语气词 (6)挟飞仙以遨游: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如果 (8)而今安在哉:哪里 (9)纵一苇之所如:的地方 五、词类活用

文徵明小楷书法欣赏剖析-共21页

文徵明小楷书法欣赏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徵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文徵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徵明心中悒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文徵明享年90岁,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徵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后来文徵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徵明的启蒙老师。他除了把学书心得悉数传授给文徵明外,还鼓励他突破传统,自创新格。在文徵明22岁时,李应祯看了他的苏体字,对文徵明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这些话影响了文徵明一身。 文徵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王世贞在《艺苑言》上评论说:“待诏(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滕王阁序》、《赤壁赋》、《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等。 文徵明的处世思想,导致他为人、治学、从艺等方面部有一种较为明显的特征。他的为人可谓高风介行,时时举止端庄,处处风流儒雅。这种处世思想多少影响了他的书法审美观。他的书法审美属于“优美”的美学范畴,主要体现出“法”“精”“润”“雅”“清”等方面的特征。 文徵明认为书法的好坏,首先得合乎法度,不可任笔漫书。他在《跋李少卿帖}中一再肯定书法中“法”的存在,他说:“凡运指凝思、吮毫濡墨、与字之起落转换、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