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观导学案

矛盾观导学案
矛盾观导学案

五乡中学学生自主分层学习方案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学习指导者:日期:审核组长:

班级_________ 小组 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本课考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考查重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关注热点:1.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世情、国情的分析,等所包含的一分为二的观点。2.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所包含的两论点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自主学习】

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

(2)矛盾的斗争性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

(2)矛盾的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

含义:

地位:

重要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方法论要求: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包括哪些观点?)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方法论要求: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方法论要求:

【课堂探究与小组合作】

重点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探究一] (2010·上海文综)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首当其冲,为此我国大力推广节能灯以代替白炽灯。因为同样亮度的节能灯耗电只是白炽灯的1/5。但是1只节能灯所含的汞,在废弃后渗入地下将会污染1 800吨水。我国正在使用的节能灯已高达2亿只以上,潜在的污染风险不言而喻。因此在人大会议上出现了要求立即建立节能灯回收机制,防止汞污染的提案。

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原理评价上述现象。

[探究二] “低碳”是上海世博会的建园理念。英国馆所用建筑材料都是可循环利用的,整个建筑的碳排放量几乎为零;日本馆的屋顶都是用纸张做成,世博会结束后,将用来印刷日本中小学的课本;中国馆的绿色低碳更是技高一筹:充分利用自然能源、采用架空建筑结构,冬暖夏凉,节能环保……这些展馆不约而同地凸显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理念,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会各个展馆的低碳设计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点的?

直击高考

1.(2011·广东文综)观察下图(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是()

A.目标:奋斗的方向B.信念:勇者的利器

C.障碍:跨越的支点D.天才:勤奋的结晶

2.(2011·天津文综)“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

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见右图)。该图看似简单,

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绝对同一的观点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④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课堂探究与小组合作】

重点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探究三] 材料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很多方便,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除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之外,更多的人主张全面看待这两个方面的关系。

材料二有资料显示,我国有4 000万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很多人沉迷于网络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甚至走向犯罪。据媒体调查,缺乏引导、学习单调、缺少交流、生活空虚等是大多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主要诱因。

对互联网,有人认为,要防止互联网色情信息和低俗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最好的办法是把网吧全部关掉。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对题中观点进行辨析。

(2010.海南政治卷2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南拥有丰富的历史、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有被誉为中国纺织史“活化石”的黎锦民族文化,有以流传300多年的琼剧为代表的戏剧文化,有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海洋文化,有以热带雨林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文化,有琼崖23年红旗不倒的红色文化,还有以高尔夫运动等为代表的现代时尚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基础。在2010年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许多代表强调,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魅力,应让文化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积极力量。

从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角度,分析如何利用海南文化资源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直击高考(2011·新课标全国卷)民间俗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中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②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误点一] 事物都有两点,即优点和缺点,这种说法对吗?

矫正训练1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涵的哲理是()

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误点二]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即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这种说法对吗?

矫正训练2 列宁曾经说过:“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这一论述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对立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践行“包容性”增长实现科学发展

图片新闻——新闻视角精选

“包容性增长”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让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国际讲,“包容性增长”应该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另一国;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

2010年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胡锦涛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探究思考

请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就实现“包容性增长”向政府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对应训练

1.2010年,民生问题被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等重大问题都得到了高度关注。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

D.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2.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A.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

C.不同事物有着不同的矛盾

D.感受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不同

课后练习

1.2010年9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宴会上强调: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这体现了()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B.矛盾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C.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2.(2011·济南外国语质检)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它是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正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但它的局限性在于难以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这反映了()

①事物都是表里如一的②矛盾具有普遍性③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④矛盾具有特殊性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3.(2010·上海单科)到“十二五”末,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4.区分下列名人的哲学理论依据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

5.张海迪、杨利伟、林秀贞……一串串闪光的名字。虽然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感人的事迹不同,但他们却传承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品质,心怀共同的坚定理想信念。由此可见() A.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6.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展示人类对“和谐城市”、“和谐生活”的追求与实践,它已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精彩对话,成为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知识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③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④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

7.“安全第一”这幅漫画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事物固有的属性

B.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C.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D.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的性质

8.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

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矛盾主、次要方面的统一

C.主、次矛盾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9.(2010·上海单科)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作为非缺碘地区,上海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做事情要把握度②看问题要力求全面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④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漫画《无题》中的母亲所犯的错误,从哲学思想方法上说属于()

A.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运用了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D.违反了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根据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就如何合理开发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8分)2、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的方式。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12分)

(2)在国外成熟汽车市场中,汽车生产企业会以提供消费信贷的方式刺激消费需求、而通过借贷刺激社会总需求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通用的经济调控手段之一。运用《经济学常识》知识回答,最早提出以赤字财政扩大有效需求的经济学家是谁,其理论依据是什么。(10分)

(3)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10分)

(4)成为汽车强国是产业梦,成为“有车一族”是家庭梦,青年学生也有自己的梦,青年学生的个人梦想无论多么色彩斑斓,都只有融入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才能实现。请分别用用《生活与哲学》和《政

治生活》中的一个知识,探讨为什么个人梦想的实现必须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联系。(6分)

3、(2013年江苏34.)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冶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冶。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 在希望的田野上冶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6分)

问题思考

1.错误。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矛盾,不是人们制造出来的。矛盾的产生和消灭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因而,决定了我们只能承认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

2.漫画《顾上不顾下》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片面地看待和处理事情,这是非常错误的。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错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4.若题目材料中出现“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核心问题”、“作为主线”、“作为主题”、“第一要务”、“重中之重”等关键词,是抓主要矛盾的表现,体现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若题目材料中有“抓主流”、“抓本质”、“总的来看”、“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等关键词出现时,是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表现,则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5.(1)前者是全面看问题的方法,后者是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前者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者的哲学依据是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

关系原理,而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都属于矛盾的特殊性。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1)使用节能灯利弊共存,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原理。(2)是否注意防止汞污染,结果完全不同,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

探究二(1)上海世博会各展馆创意独特,分别展示了各自的低碳设计艺术和设计成果,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2)各国展馆在低碳设计上各具特色又不约而同地体现了“低碳经济”理念和世博会的共同主题,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的道理。

(3)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世博各馆的低碳设计与循环再用,充分体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直击高考

1.C[题目要求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做出选择,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体现了障碍与跨越的对立统一。

A、B两项强调意识的重要性,D项强调量变的重要性,均不符合题意。]

2.B[“太极图”非常明显地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关系。②割裂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排除含②的选项。故选B。]

探究三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互联网的发展有利有弊,不能只看到它们的有利的或者弊端的一面。只看到一面,是用一点论看问题。过于悲观和过于乐观的观点,以及主张关闭网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2)看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不同解决方法。对整个社会发展而言,网络带来的是利大于弊,对出现的问题,应该加强管理和改进技术,限制其负面影响,不能因噎废食;对沉迷网络的青少年来说,则是弊大于利,应该加强教育和管理,社会、家庭、学校综合采取措施,而不是关闭网吧。

(3)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对整个社会发展而言,互联网的利是主要方面,但也不能忽视其次要方面;对沉迷网络的青少年而言,弊是主要方面,利变成了次要方面。反对主次不分的做法,反对过于悲观和过于乐观的观点,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

【解析】本题设问中解题所需信息很明确,知识运用方面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答题方向是回答如何利用海南文化资源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属于措施类主观题。故解答时首先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要求;其次结合材料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调查和挖掘海南的独特文化资源,分析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特殊要求。

(2)根据文化资源的不同特色,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倡导健康

有益的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直击高考C[“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都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②④符合题意,C项入选。①③说法均与题意无关,排除。]

误点一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有两点,但事物的两点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简单概括为优点和缺点。

矫正训练1 B[悲欢、离合、阴晴、圆缺都体现了矛盾的双方,“古难全”说的是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从古到今一直存在,即矛盾具有普遍性,选B。]

误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

矫正训练2 C[列宁的论述体现的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故A、B不符合题意,D错误,应选C。]

探究思考(1)矛盾即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政府要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

(2)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矛盾凸现,要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特殊性。制定解决的相应措施。

(3)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抓好经济发展。次要矛盾的解决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恰当解决好次要矛盾,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连结,不可分割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上都会遇到同样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别国经验。

对应训练

1.B[“民生问题被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体现了主次矛盾的关系问题,故A、C不符合题意;D属于认识论而不是辩证法道理。]

2.A[人在饥饿时,生存是主要矛盾,发展是次要矛盾;饥饿问题解决后,发展问题就上升为主要矛盾,A正确。B、C、D与题意无关。]

课后练习区

1.A

2.D[GDP一方面可以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局限性,②③符合题意。]

3.D[本题考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知识点,回答本题关键要准确把握题干中心,题干强调正是由于社会矛盾的存在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故选D项。A与题意不符,B、C说法错误。] 4.C 5.C

6.D[根据材料意思和题干指向,②③与题干相符。①属于认识论观点,④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选含①④的选项。]

7.C

8.B[与“三分毒”相比,“七分药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故选B。]

9.A[题干强调碘对人体有益亦有害,要根据各地实际灵活对待,故①②③入选。对于补碘问题,主要体现了适度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④没有体现。]

10.D[漫画《无题》中的母亲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而没有看到孩子的优点,是片面地看问题的表现,也就是没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因此D正确。]

1、合理开发文化遗产应根据各地文化遗产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合理开发文化遗产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答案:

①汽车消费增长体现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我国汽车消费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也受攀比、从众等消费心理的影响。

③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不应盲目排斥。

④汽车消费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要求我们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答案:

①发展是普遍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就是创新,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或辩证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从汽车生产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发展。

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关

键部分的作用。抓住创新这一关键,能够推动汽车强国建设整体工作的开展。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坚持重点论。抓住创新

这一重点,是实现汽车强国的关键。

④④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生活与哲学》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或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或个人价值的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政治生活》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意志的。(或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

原则。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3、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

②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不同,二者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上都存在着差异,各有特点。

③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一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城市文明需要在乡村文明中获得有益的滋养;而乡村文明同样需要借助城市文明更新、发展和完善。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将推进城市文明和呵护乡村文明有机统一起来。

答案:①凯恩斯

②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三大心理规律。由于这些规律的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为此,凯恩斯提出了赤字财政政策。

观沧海导学案吴金艳编

课题:《观沧海》课时:第1课时课型:预习+展示学案编号:

诗词鉴赏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写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表现出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及远大抱负。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观海的地点: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其中“水何澹澹”是动态,“山岛竦峙”是静态,动静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草木,是静态,描绘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点染的生机勃发。“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洪波是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的气象。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夸张、互文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写,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4、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翻译+想象内容)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巍峨,树木的茂盛,波浪的汹涌。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后世影响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水波动荡状。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这是多么辽

第5章《发展与合作》合作探究导学案

《发展与合作》合作探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并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含义。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了解联合国的概括及其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 读课本完成下题: 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历史根源是:______________。 3.“南北对话”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的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 4.“南南合作”是____________之间的互助合作。 5.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______洲。 6.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_____洲。【交流展示】 【释疑解难】 【当堂检测】 1.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 A.人口多少B.经济发展水平 C.开发历史早晚D.军事力量强弱 2.下列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美国,加拿大,中国 B.英国,澳大利亚,日本

C.法国,美国,马来西亚 D.新加坡,印尼,巴西 3.国际上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称之为()A.“南北之差”B.“南北对话” C.“南南合作”D.“南北合作” 4.发展中国家大多分布在() A.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B.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C.拉丁美洲、欧洲、大洋洲 D.亚洲、欧洲、北美洲 5.加强国际合作的主要依据是() A.发达国家要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全部的原料,并出售全部的产品 B.发展中国家要从发达国家引进全部的资金、设备、先进的术和管理经验C.如果离开了某一大国,其他国家就无法生存 D.任何国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国家发生不同程度的联系6.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是()A.南北差距B.南南合作 C.南北对话D.和平与发展例 7.位于南半球的发达国家是() A.法国澳大利亚 B.英国新西兰 C.澳大利亚新西兰 D.日本美国 8.世界上,陆地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中国B.俄罗斯 C.加拿大D.美国

12.1价值与价值观导学案及答案

12.1价值与价值观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二、学习重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三、学习难点: 人的价值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五、特别提醒: 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和方法论 (1)原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时,应该主要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和方法论 (1)原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要克服错误的价值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知识梳理】 一、人的价值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和功能。 2、人的价值 ⑴人的价值就在于,就在于对社会的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以及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⑵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和的贡献。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和 。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和作用。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⑴价值观对人们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⑵价值观对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观沧海导学案完整版

观沧海导学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课题:15.1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和作者的感情。 2、教学方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积极讨论大胆质疑 3、情感目标:激情投入朗读之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宽广的胸怀、博大的胸襟。 【重点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使用说明】 1、通读教材,红笔勾画重点知识。(可参读教辅材料) 2、认真完成导学案,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 3、完成时间30分钟。 Ⅰ.预习见疑(根据学科特点,自行设计) 1、文学常识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观沧海》的作者曹操,字,末年家、家、诗人。他的诗以见称,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与其子、并称“三曹”。 体裁:,从表达方式看是一首诗。 2、背景解读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东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3、注音:碣石:澹澹:萧瑟:竦峙: 注释:澹澹竦峙星汉 临:________沧海:________何:________ 幸甚至哉 4、自主翻译 Ⅱ.质询研讨(把本课重点难点转化为问题,设置为探究一、二或任务一、二) 探究一: 1、在预习见疑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小组讨论解决。 2、《观沧海》一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 探究二: 1、诗句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主题。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2、把握发展的实质。 学习重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学习难点:发展的实质。 (二)课前自主学习: 1、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到、由到的运动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 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和 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纵观历的进程,人类经历了、、、, 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 展。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都在不断发展。每个人的知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 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2、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和,是和。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005年10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在国务院新 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2005年测得的珠穆朗玛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 844.43 米,测量精度为±0.21米。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我国1975年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数 据8848.13米停止使用。这次公布的珠峰新高指的是珠峰最高岩石点的高度。与1975年我国 公布的珠峰高度8848.13米相比,珠穆朗玛峰降低了3.7米。 另外,国家测绘局于当天还首次公布了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这也是我国首次获取到 的精确的雪深高度。 珠穆朗玛峰身高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一、课堂探究: 情境1: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在距今2亿年前~4000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海水从北向南逐步退却,同时又受到印度大陆板块向北推移的巨大力量 的挤压而逐步升高,才逐渐演化为高原地带。今天,青藏高原整体上仍然处在隆升过程中。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2, 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3, 写实与想象。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由写作背景导入 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二, 简介作者,揭示目标 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三, 新授内容 1, 师范读,生跟读。 2, 生自由朗读,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3, 生齐读。 4, 分析课文内容 ⑴分析字义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观,看,统领全篇。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洪,大。 行,运行。若,如同。 星汉,银河。志,理想。 ⑵内容 A, 诗的前两句写什么最后两句是写什么中间十句写了什么 叙事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关写景 B,写景部分采用手法,勾画了汹涌的,耸立海中的,岛上繁茂的,给人以如画的感觉。C,"日月之行"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想象,夸张)写出了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D,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博大的胸襟。 四, 总结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先突出写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五, 作业: ⑴完成书后习题; ⑵背诵默写课文。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5章 发展与合作导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5 发展与合作 【学习内容】发展与合作(P88——P93) 【学习目标】 1.能够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 2. 运用地图,找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及其分布特点。 3.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列举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学习重点】 运用地图,找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及其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地域发展差异(8’) 1.读P88图5.1,对照地界地图,说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 从沿海和内陆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 从地形上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 从气候上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 2.读P89图5.2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把图中的字母填写到表格中。 学习任务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13’) 1.读P90图5.3,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说出它们的分布地区 2.南北对话是指;南南合作是指;其中的“北’是 指;“南’是指。 3.读P91图5.4,说出下列国家分布在哪个大洲? 学习任务三:国际经济合作(9’) 1.读P92图5.5,美国某品牌手机关联企业的分布,这些企业都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

2.博鳌亚洲论坛,每年在我国的省举办年会,目的是推进亚洲经济合作。请把你还知道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写下来 3.把P93的活动题选项填写到相应的环内。 4.这种不平等的贸易,除了给发展中国家利润流失外,还会在哪些方面受到损害? 【建构知网】(8’) 地域发展差异的表现: 发达国家的分布地区: 国际经济合作: 【学效测试】(5’)

5 发展与合作学效测试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A.人口多少 B.面积大小 C.政治制度 D.经济发展水平 2.下列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瑞士 B.澳大利亚 C.蒙古 D.加拿大 3.国家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的产品最不可能的是() A.石油 B.小汽车 C.农产品 D.纺织品 4.下列各组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日本、新西兰 B.韩国、印度 C.中国、荷兰 D.英国、巴西 5.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6.关于国际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购买原料、出口产品 B.发达国家需要从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资金、设备等 C.发达国家无需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合作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需要进行积极的交往与合作 7. “南北对话”中的“南”和“北”分别指() A南半球和北半球 B.亚洲的南部和北部 C.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的南北两个部分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农业不发达 B.发达国家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C.发达国家工业产品以初级加工制成品为主 D.发展中国家农业以大规模机械为主 9.下列国家中,软件产业水平较高的是() A.中国 B.印度 C.蒙古 D.泰国 10.“南南合作”是指 A.南半球国家和北半球的南部国家之间的合作() 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合作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D.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及答案

张家窝中学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 课题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编写人杜学芳审定人唐凤顺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2、过程与方法: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别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条件,别总在黑暗中顾影自怜,唉声叹气,走出自我,勇敢地站出来,敢于对命运说不,勇于向命运挑战,奋起冲击生命的制高点,同样能够与那些有条件的人一起搏击长空,铸就人生辉煌。 二、学习重点: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三、学习难点: 如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五、特别提醒: 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根本途径--立足实践)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客观条件) 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主观条件) 原理: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六、知识梳理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因此,古代诗歌的教学任务,在初中阶段,应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作品,理解作品大意,初步赏析艺术手法,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热情,浸润于古典作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的方式,使学生去理解本诗歌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能力。 另外,每一首古诗的创作都有他特定的背景,每一首诗歌都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下有感而发的。由于年代久远,仅从字面上,我们很难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还会带领学生细致地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观沧海》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一首诗歌,选自《乐府诗集》中的《步出夏门行》,是曹操的名篇。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对生活的向往,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培养积极的生活情感。《观沧海》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精讲的第一首古诗,对学生学习古代诗词,在引领学生诵读、感悟诗歌魅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首诗歌是在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后,归途中登山观海,触景生情所写,通过描写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 【学情分析】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___导学案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导学案 编写人:白美芳 【小小罗盘,指引方向】 1、世贸组织的作用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怎样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 4、为什么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一点一滴,聚沙成塔】 (一)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世贸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作用: 2、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3、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影响: (1)有利影响: (2)不利影响: 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及其作用: (1)基本格局:

(2)作用: 3、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决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2)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我们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4)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而是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4、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1)“引进来”的必要性和内容: ①必要性: ②新形势下,“引进来”要注意: (2)“走出去”含义、内容、必要性: ①含义: ②内容: 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 第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第二,“走出去”,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也是行使我国在世贸组织中的权利、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方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方案 班会目的: 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活动的场所,我校按照“以育人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充实校园师生生活内涵,凸显学 校办学特色,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领导关于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指示,教育引导少先队员牢记和理解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和内涵要求,帮助少先队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著作《学记》曾经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 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这一职责可以更集中地概括为“教书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 就是育人,教育要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 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一、活动时间 附:月亮月亮我问你月亮月亮我问你,月亮听了笑嘻嘻,为啥当个小淘气? 不是我 要躲着你;那天是个圆圆脸。圆圆脸儿是十五,望着我们笑咪咪; 弯如镰刀是月初;今天 只露一道眉,要问这是啥奥妙,你要躲到哪里去? 长大书本告诉你。 将“忠诚”列于首位,这是由教育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育法》也规定:教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只有 做到了“忠诚”,才会有事业上的敬业精神,静下心去教师育人,做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 程师。忠诚教育事业首先需要奉献。“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 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 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 的美丽。 2020年9月12日(星期五) 二、活动形式 中队会 主题队日活动环节: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 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

《观沧海》曹操 导学案(含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导学案(附答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和作者的感情。 2、教学方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积极讨论大胆质疑 3、情感目标:激情投入朗读之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宽广的胸怀、博大的胸襟。 【重点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使用说明】 1、通读教材,红笔勾画重点知识。(可参读教辅材料) 2、认真完成导学案,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 3、完成时间30分钟。 Ⅰ.预习见疑(根据学科特点,自行设计) 1、文学常识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观沧海》的作者曹操,字,末年家、家、诗人。他的诗以见称,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与其子、并称“三曹”。 体裁:,从表达方式看是一首诗。 2、背景解读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东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3、注音:碣石: 澹澹:萧瑟:竦峙: 注释:澹澹竦峙星汉 临:________ 沧海:________ 何:________ 幸甚至哉 4、自主翻译 Ⅱ. 质询研讨(把本课重点难点转化为问题,设置为探究一、二或任务一、二) 探究一: 1、在预习见疑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小组讨论解决。 2、《观沧海》一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

【2020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第5章发展与合作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第5章发展与合作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5章发展与合作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对外贸易等方面发展水平的差异。 2.通过阅读世界国家分布图,知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 3.运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环保、资源开发利用等实例,知道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4.知道世界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欧洲联盟、东南亚联盟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5.通过实例,知道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1、国家和地区的差异。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学习 难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学法指导本章知识的学习,要和世界实事政治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学习中,还要多运用世界地图。 相关 链接 课前 准备 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给学生,搜集问题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案

【课前预习及要求】 依据导学提纲自主学习课本,将正确答案的问题在课本上划出,将有疑惑的问题求助组内其他同学,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导学提纲上做出标记。 【学习过程:】 【模块一】自主学习 一、地域发展差异 1、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开发历史,经济水平 ,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2、每个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而且在水平、水平、 水平等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根据发展水平,大体可以把这些国家分为 国家和国家。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1、目前,在人类多个国家中,少数是国家,大多数是 国家。 2、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 ,大洋洲的、也是发达国家。3、、、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国际经济合作 1、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在国际上,习惯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相合作称为“”。 2、国际合作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自的优势 ⑴发达国家: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和先进的。 ⑵发展中国家:有丰富的、丰富而廉价的和广阔的 。 3、目前,、、、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模块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一. 探究学生提出的疑惑问题(交流展示,你不理解的地方) 二、将下列国家同它们所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在的大洲,用直线连接起来: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及答案

张家窝中学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 课题8.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编写人杜学芳审定人唐凤顺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理解事物发 展的道路和方向、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自己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自己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二、学习重点: 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及方法论。 三、学习难点: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五、特别提醒: 1、质变和发展 质变是一种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质变有两种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2、对量变和质变的认识: (1)并非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和质变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 (2)并非有了量变,就一定有质变的发生。量变只有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 六、知识梳理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的含义:新事物是符合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事物。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的原因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方法论要求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观沧海》出自部编本新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这首诗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能使学生触摸到作为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感受到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能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志存高远。用一课时授课。 学情分析: 学生对曹操知之不多,存在误解;欣赏诗歌欠缺方法、能力有待提高,人生目标不明确或缺少远大志向。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有感情诵读诗歌;理解诗的内容;欣赏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以此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知人论世,有感情诵读,想象画面,感受意境,拓展延伸,比较阅读,有效利用网络教学。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感受意境,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陶冶情操,培育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有感情诵读,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比较阅读,丰富积累,有效利用网络教学。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想象与诵读结合,把握融情于景,通过创造一种意境表达胸襟的写法,这是教学关键之所在。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优化课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短歌行》,激趣导入。 1、教师:同学们可能已经猜出画面中的人物了,对,就是曹操。(多数同学看过《三国演义》,一定有 人能说出人物是曹操。) 2、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说一下自己心中的曹操。 3、教师:我们的评价大多来自于《三国演义》或民间传说,这里的曹操不代表真实的曹操。那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今天我们就通过欣赏曹操的诗歌《观沧海》来走近曹操,走进曹操的内心深处,重新认识曹操。(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介绍乐府诗 教师:这是一首乐府诗,我们来了解一下乐府诗。 三、知人论世,介绍背景。 教师介绍: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后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在官渡击退了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袁绍的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师北上,大败乌桓。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作。 四、朗读诗歌 1、学生欣赏,体会情感。 2、学生朗读,交流感受。(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学生推荐读,齐读;教师适时指点示范。) 五、理解内容,想象、描绘画面。(教师设问,师生互动。) 1、统领全诗的一个字什么呢?(观) 2、曹操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沧海、海水、山岛、秋风、洪波、树木、百草、日月、星汉) 3、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结合诗句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

§5 发展与合作导学案

§5 发展与合作 【学习内容】发展与合作(P88——P93) 【学习目标】 1.能够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 2. 运用地图,找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及其分布特点。 3.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列举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学习重点】 运用地图,找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及其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地域发展差异(8’) 1.读P88图5.1,对照地界地图,说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 从沿海和内陆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 从地形上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从气候上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2 学习任务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13’) 1.读P90图5.3,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说出它们的分布地区 2.南北对话是指;南南合作是指;其中的“北’是指;“南’是指。 学习任务三:国际经济合作(9’)

1.读P92图5.5,美国某品牌手机关联企业的分布,这些企业都分布在哪些国家 和地区? 2.博鳌亚洲论坛,每年在我国的省举办年会,目的是推进亚洲经济合作。请把你还知道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写下来 3.把P93的活动题选项填写到相应的环内。 4.这种不平等的贸易,除了给发展中国家利润流失外,还会在哪些方面受到损害? 【建构知网】(8’) 地域发展差异的表现: 发达国家的分布地区: 国际经济合作: 【学效测试】(5’)

§5 发展与合作 学效测试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 A.人口多少 B.面积大小 C.政治制度 D.经济发展水平 2.下列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瑞士 B.澳大利亚 C.蒙古 D.加拿大 3.国家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的产品最不可能的是() A.石油 B.小汽车 C.农产品 D.纺织品 4.下列各组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日本、新西兰 B.韩国、印度 C.中国、荷兰 D.英国、巴西 5.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6.关于国际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展中国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购买原料、出口产品 B.发达国家需要从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资金、设备等 C.发达国家无需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合作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需要进行积极的交往与合作 7. “南北对话”中的“南”和“北”分别指( ) A南半球和北半球 B.亚洲的南部和北部 C.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的南北两个部分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农业不发达 B.发达国家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C.发达国家工业产品以初级加工制成品为主 D.发展中国家农业以大规模机械为主 9.下列国家中,软件产业水平较高的是() A.中国 B.印度 C.蒙古 D.泰国 10. A.南半球国家和北半球的南部国家之间的合作() 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合作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D.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附答案)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使用说明】 1.依据导学案通读教材,在课本上勾划导学案涉及的重点内容,独立完成导学案。 2.突出落实的重点知识有: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实质。 【学习目标】 1.识记发展的普遍性,理解发展的实质,明确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唯物辨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一、自主学习(先通读一遍课本,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 (一)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一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注:整个世界包括三部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综上可见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2.发展的意义 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了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注:①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三)原理总结: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反对: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二、判断自测(具体要求:独立思考、写出理由) 1.发展属于变化,变化也是发展。(×) 2.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人教版七上第五章《发展与合作》word导学案

课题发展与合作 孙少梅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地图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运用地图,指出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及其分布。 3、能运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列举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重点难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 【知识链接】世界政治地图,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阅读课外资料,运用地图和资料正确处理信息,加工信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 世界任何地方汉堡包一个味道,中餐馆开遍全世界;只要一通电话、一个电邮,我们就能即时与远在地球另一端的人联络、交流、沟通,,国家与国家之 间在贸易上有更频繁的交流,国家之间的界限因此变得更为模糊,彼此的关连愈来愈密切。我国经过多年的艰苦谈判,终于在2001年12月加入了世贸组织。你知道我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自主学习 一、地域发展差异(课本96-98页) 1、不同地区,自然条件________ ,开发历史 _________ ,经济水平________ ,也存在显者差异。 2、每个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而且在水平、水平、水平等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根据发展水平,大体可以把这些国家分为国家和国家。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图5.1感受世界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找出灯光最亮的地区,对照世界地图,说出它们的分布。 2、沿海与内陆相比,哪类地区发展水平较高? 3、结合相关地图(如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等),你还能从哪些方面看出世界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课本98-99页) 1、目前,在人类家园190多个国家中,少数是 ________ 国家,大多数是 _________ 国家。 2、 _ 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 , 大洋洲的 ______ 、 _________ 也是发达国家 3、、 _____ 、______ 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__________ 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4、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在国际上,习惯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 经济商谈称为“”,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相合作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