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望海潮》导学案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导学案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导学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制作人:黑银良审核:高一语文组时间:2014年4月22日

学习目标

1.了解词、词的发展、分类及宋代著名词人及其对宋词的贡献;

2.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雨霖铃》的创作背景

3.体会柳永长调铺叙手法及虚实相济、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体会柳词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手法

学习难点

1.柳词所运用的点染(也叫铺叙)和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

2.把握柳词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词的发展、分类及宋代著名词人及其对宋词的贡献;

2.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3.体会柳永点染手法(也叫铺叙手法)的运用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案

一、词、词的发展及分类

(一)了解词

(二)了解宋代著名词人及其对宋词的贡献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甚至可以称之为“词中第一人”了。1.他是第一个“专业词人”。其创作中有大量的市井俚语,更显得真实平素。

2.他擅作慢词,并把慢词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极致。

3.他发展了词体。柳永词调有150个之多,大部分为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多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4.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给后人的词及曲的创作做了深厚的铺垫。

苏轼(1037~1101),北宋词人,经历多彩和性格豪爽给他的“豪放词”做了充分的后备。他创“词中豪放之新世面”。苏轼是首个将人生哲理和士大夫精神灌制于词中的人,词的意味不再是诉苦幽怨,而成为一种勉励言志的手段。

苏轼的词影响到了词的发展方向,豪放词的出现,让词的家族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词至

东坡,靠其开拓的新境界,才渐渐的有了与赋、诗一样的文学地位,才算真正被纳入了高雅文学的殿堂。

李清照(1084~1155),两宋间词人,在诗、词、文、赋等领域都有不凡的才华。特别是在婉约词的发展史上,李清照继李煜、柳永、秦观等之后,把婉约词的创作水平推上又一高峰。

1.她在闺情词中成功地塑造了“思妇”的形象,真正唱出了“闺情绝调”;

2.她创造了“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独特艺术风格,使浅俗之语在词中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

3.她创造的“易安体”,为词苑增加了活力;

4.她在词学理论方面建树独到。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她所作的《词论》第一个为诗词立下了严分艺术畛域的界碑。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辛弃疾是文人也是武将,人生经历、仕途生涯,使其词内容博大精深,风格豪迈激昂,慷慨悲壮、雄浑壮阔。他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一派”的风格。开创“爱国词”和“乡村田园词”之先河。他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词体与五七言诗歌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他是宋词发展历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者,把宋词推向了和汉赋、唐诗并驾齐驱的历史高度,奠定了他在宋代词坛“词中之龙”的地位。

二、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一)识记作家作品(读课本P34页注解①;读《创新设计》P18页“作家作品”及P22页梁衡《读柳永(节选)》)

柳永(约987~约1053),字,原名,北宋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排行第七,也称。多次应进士试不第,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也称),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的词人,他的词发展了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的局面。柳永是北宋派词人的代表。作品有词集《乐章集》,词作《》《》《》等。

(二)了解《望海潮》写作背景(读课本P34页注解②;读《创新设计》P19页“写作背景”之《望海潮》)

明确:“望海潮”是,柳永途径时,拜见两浙转运使时写的一首词。

(三)基础巩固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天堑.( ) 无涯.( ) 珠玑.( ) 罗绮.( ) 豪奢.( ) 叠巘.( )

羌.( )管千骑.( ) 箫.( )鼓吟.( )赏参差

..( ) ( )

2.熟读《望海潮》,力求成诵。

3.参考课文注解,试理解词作内容。

探究导学案

一、整体感知《望海潮》

(一)诵读《望海潮》,根据提示,填写词句:

上阕:

地理位置重要:,社会条件优越:,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三吴都会在街巷河桥的美丽自然环境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

密:

,,

东南形胜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

,,

钱塘繁华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市井面貌呈现出满目奢华景

象:,,

下阕:

湖山的美好:,

,。

百姓的游乐、四季皆美的西湖、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百姓生活):,

,。

官员的游乐,

,。

(二)小组讨论,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片:

片:

(三)合作探究后归纳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词人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确:

二、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绕”改为“傍”、“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三、点染(也叫铺叙)手法的运用

概述:上阕,开头概述“钱塘自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方面详细描绘。这样来写,从结构上来看,乍看有点像我们说的写文章时的“总分方式”,其实,这种描写手法,叫“点染”。

“点”,抽象的评点;“染”,具体的描述。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表现鲜明的情志。

抄写下阕“点”的句子:。

“染”的句子:,

。,

课堂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罗绮.(qí)②都.(dū)会③参.(cēn)差④叠巘.(yǎn)

⑤千骑.(qí)⑥珠玑.(jī)⑦天堑.(qiān)⑧豪奢.(shè)

A.①⑤⑦⑧B.②③④⑥C.①④⑥⑧D.②④⑥⑧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形胜烟柳翠暮户盈罗绮

B.清佳竟豪奢高雅三千桂子

C.天堑萧鼓钩叟重湖叠巘

D.怒涛菱歌嬉戏钓叟莲娃

3.下列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吟赏烟霞

..(泛指珍珠)..(烟雾、云霞)市列珠玑

B.参差

..(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十万人家重湖叠巘.(山峰)

C.东南形胜

..(地理形势优越)羌管弄.(吹奏)晴

D.乘醉听箫鼓

..(箫声、鼓声)图.(描绘)将好景

4.对《望海潮》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

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C.“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D.“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流露出作者批判的情感。

5.下面对《望海潮》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望海潮》本词重在铺叙手法。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瘦西湖与扬州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

B.《望海潮》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

二、阅读柳永的《八声甘州》,完成6~8题。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②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①“望”即仰望。②“争”同“怎”。

6.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上阕写景,景中寓情。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涵作者的忧愁。

B.该词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之苦。

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稍作停顿,然后下接几字或一句。

7.这首词上下两片的抒情方法有何不同?试做分析。

8.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三、语言表达

12. 为杭州作宣传,写一则城市标语。

钱塘景美,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标语,如北京的标语是“新北京,新奥运”“不到长城非好汉”……请试着从诗中概括杭州的特点,并用“对联”“其他形式给钱塘写一则城市标语。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案

一、词、词的发展及分类

(一)了解词

唐代宋代长短句诗余小令中调长调上片上阕下片下阕

豪放派婉约派

二、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一)识记作家作品

耆卿三变柳屯田柳七长调慢词慢词铺叙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婉约望海潮雨霖铃八声甘州

(二)了解《望海潮》写作背景

词牌名钱塘(杭州)孙何投赠

(三)基础巩固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天堑.(qiàn)无涯.(yá)珠玑.(jī)罗绮.(qǐ)豪奢.(shē)叠巘.(yǎn)

羌.管(qiāng) 千骑.(jì)箫.(xiāo)鼓吟.(yīn)赏参差

..(cēn)(cī)

探究导学案

一、整体感知《望海潮》

(一)诵读《望海潮》,根据提示,填写词句: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二)小组讨论,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三)合作探究后归纳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词人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抒发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以及对两浙转运使的奉承。

二、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绕”改为“傍”、“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绕”字形容出了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傍”则没有这一效果;“霜雪”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字显得比较平板,力度和气势都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一个“弄”字写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采莲少女快乐穿梭“嬉嬉”二字将他们的快乐神态栩栩如生的展现了出来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三、点染(也叫铺叙)手法的运用

概述:上阕,开头概述“钱塘自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方面详细描绘。这样来写,从结构上来看,乍看有点像我们说的写文章时的“总分方式”,其实,这种描写手法,叫“点染”。

“点”,抽象的评点;“染”,具体的描述。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表现鲜明的情志。

抄写下阕“点”的句子:重湖叠巘清嘉。

“染”的句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课堂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

1.B ①罗绮.(qǐ)⑤千骑.(jì)⑦天堑.(qiàn)⑧豪奢.(shē)

2.D A.翠——幕;B.佳—嘉,竟—竞,雅—牙,千—秋;C.萧-箫,钩-钓

3.A 烟霞:烟雾、云霞,泛指自然风光,解释不完整。珠玑:泛指各种珠宝。

4.D “流露出作者批判的情感”错,因为求见孙何,词中对杭州自然风物及富庶祥和的都市生活充满赞美、艳羡之情,并流露出对孙何的奉承之意。

5.A 是“杭州”的“西湖”,而不是“扬州”的“瘦西湖”。

二、阅读柳永的《八声甘州》,完成6~8题。

6.C

7.上片的景物描写境界寥廓,气势磅礴,苍凉冷落,景中寄寓了离别之情;下片是从想像佳人思念自己的角度写,抒情委婉曲折。

8.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

从想像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三、语言表达

12. 如烟碧水如画人家, 如丝锦绣如梦杭州。/自然之胜景, 天下之盛世, 心中之圣地。/ 西湖岸上东风破/ 莲叶荷花十里香/ 青山绿水绕天堂。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 2.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体会婉约派词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 1.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与作家作品。 2.学习鉴赏《望海潮》。 [预习自测] 结合《绿色通道》中本课的《基础知识归纳》预习掌握相关字音字形、文体常识、作家作品等。 1、字音、字形 参差参天沙堤提防 天堑珠玑罗绮叠巘嬉笑 箫鼓坐骑骑兵骤雨凝噎 暮ǎi 和ǎi 夜xiāo 云xiāo 甘lín 〖参考答案:1.cēn cān dīdīqiàn jīqǐyǎn xīxiāo qíqízhòu yē霭蔼宵霖〗 2、词的知识: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句有(),字有()”(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又称(“”)、“乐府”、“诗余”、(“”)等;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称作双调,三片的称作三叠,本课的两首词均为双调。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和长调三种。 〖参考答案:唐诗定格定数定声曲子词长短句片阕小令中调〗 3、《望海潮》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下片写,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词风。 〖参考答案:杭州西湖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豪放〗 4、名句默写。 (1),,骤雨初歇。 (2)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3)多情自古伤离别,,

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4课柳永词两首 忍把浮名掷地,烟花巷,吟晓风残月;留得秃笔生花,柳岸边,叹才子佳人。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说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但无论怎样评价,都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美 字 体 红颜知己泪眼凄凄执手告别,风流才子含情脉脉无语凝噎。 赏美文 寂寞的辉煌 ——品柳永 你没有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桃花源美丽的落英不属于你;你没有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青崖间的白鹿载不动你的哀愁;你亦没有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赤壁边上的月光也照不亮你所处的黑暗。在宋朝的轻烟雾霭之中,你有的,只是一只破旧的酒壶,一腹柔情的词句,以及一身荡不尽、说不完的寂寞。 是的,你寂寞。当你真情自流地吟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离经叛道”之语时,便注定了你一生将与寂寞相伴。你张扬的个性、对功名的鄙弃令宋仁宗深恶痛绝,于是他一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便“成就”了你终生的寂寞。 寂寞,有时是一支浅浅的笛子,有时是一笔淡淡的墨;寂寞,更是让你词情展现的依托!寂寞的你没有沉沦与消极,而是潜心填词咏曲,在寂寞中你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创造了宋词的辉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辉煌! 无论是羁旅愁苦、离情别绪,还是都市风光、青楼悲饮,都在你那有血有肉、有爱有怨的笔下

淋漓展现,传唱古今。“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一首《八声甘州》令人愁肠百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曲《雨霖铃》寄寓千种风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首《蝶恋花》历来为人传诵;“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首极尽杭州之美的《望海潮》,令金主完颜亮读罢,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你造就的此种千古文化奇观又岂能用三言两语便概括完了?那些同你一朝,能顺利为官、青云直上的人,历史早已将他们忘得干干净净,只有寂寞潦倒、“奉旨填词”的你至今还在历史的天空中星光灿烂,时光的风尘也遮不住你的辉煌! 秋风送晚,柳影斜飞。歌楼舞榭的喧嚣遮不住你的苦闷,灼灼烈酒的馨香洗不淡你的哀愁,你如一只摇曳的芦苇,在风中静静地寂寞。 寂寞如雨,情意轻扬。寂寞的你用一笔淡淡的墨书写着自己的辉煌,那无数光亮的星辰,是你寂寞的辉煌! 柳永,忘不掉你,忘不掉你的寂寞,忘不掉你寂寞的辉煌! ⊙课内素材 令人心醉神迷的钱塘西湖美景 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钱塘大潮,西湖美景,更叫人心醉神迷。而一经柳永《望海潮》的点染,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异邦,也起了“投鞭渡江”、入住江南之心。展开《望海 潮》,满眼一派商肆繁盛的承平气象。商贾云集的古杭州,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渲染在“夜 夜歌声,户户管弦”的歌舞升平之中。然而,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 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 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脱俗的美。 [运用角度]“美”“阅读经典”等。 一腔离恨谁道破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眼对眼,泪眼婆娑。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既然这么 不舍得,那词人为什么要离开呢?也许是统治者不欣赏,也许是迫于生计。总之是不得不离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教师卷) 主备人:黄孝平备课组长审核人备课时间: 2014年4月29日 班次学号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词的文体知识及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有感情吟诵诗词,品味语言,理解意境。 3、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4、背诵整首词。 【学习重点】 1、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背诵整首词。 【学习难点】 1、品味词的语言,鉴赏词中形象。 2、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 诵读法品读品味鉴赏法 预习导学: 1、看优化方案中“相关知识”,填空。 (1)词的起源:兴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有多种词调或词牌,各种词调规定了各种调的文字声韵的固定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2、看优化方案中“走近作者”,填空。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3、初读全词,把握字词。 (1)、掌握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 参差 ..(cēn)(cī)堤.沙(dī)天堑.(qiàn ) 罗绮.(qǐ)重.(chóng )湖叠巘.(yǎn ) 羌.管(qiāng ) 钓叟.(sǒu) 千骑.(j ì)箫.鼓(xiāo ) (2)、解释下列词句的意思。 东南形胜:参差: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千骑拥高牙:

柳永词两首名句默写

柳永词两首名句默写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望海潮》1.《望海潮》中对杭州的情况作总的概括性描述的句子 是:,,。 2.《望海潮》中勾画街巷河桥,居民住宅之美的句子 是 , 。 3.《望海潮》中用,写了钱塘江壮阔的景象。 用,,写了杭州百姓的游玩之乐。 4.《望海潮》中“,,”三句,由城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5. 《望海潮》中“,,”三句,运用互文的手法,写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6. 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 是:,。 答案《望海潮》 1.《望海潮》中对杭州的情况作总的概括性描述的句子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2.《望海潮》中勾画街巷河桥,居民住宅之美的句子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3.《望海潮》中用"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了钱塘江壮阔的景象。用“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写了杭州百姓的游玩之乐。4.《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由城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5. 《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三句,运用互文的手法,写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6. 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 1.《雨霖铃》中“,,”三句写离别前的景物,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 2.《雨霖铃》中“,,”这三句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将最能触动离愁的三种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哀婉动人的意境。 3.《雨霖铃》中的,通过动作、神态细节,刻画了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 4. 《雨霖铃》中“,,”三句写饯别时心情的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船家却不断催促。 5. 《雨霖铃》中“,”两句写留恋之情,描摹了离别的男女手牵着手,眼看着眼,因悲伤而说不出话来的情状。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吟咏,感受两首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感受柳永慢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望海潮》 一、导入,介绍作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自古吟咏杭州西湖的诗词特别多,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其中一篇,看看柳永笔下杭州西湖又具有怎样的特色。 介绍作者,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有《乐章集》。 写作背景,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文中表现杭州繁华富庶的题旨,是为了称颂祝愿。来日升迁到朝廷做官,虽然杭州城无法带去,但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可带回京城去欣赏。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二、整体感知: 读、背,感悟词的美。方法:范读、学生齐读、自由朗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囊,归去凤池夸。” 思考:词从哪些方面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细读探究 1、词从哪些方面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上片重在写杭州形势之胜,从湖山秀美,江海壮丽,钱塘江潮的壮观及街市繁华,士民殷富来描写。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起首三句从地理和历史两个方面,抓住“形胜”和“繁华”两个特点,对杭州做了高度概括。“形胜”“三吴都会”,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几句,具体写“形胜”。“云树”,“怒涛”,“天堑”三句,是写壮阔雄奇的钱塘江景色,高大茂密的树木,护绕着江堤,堤外,奔腾的江水

人教版-语文-高一暑假学案 2.4《柳永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第一课时《望海潮》 【知识链接】 词是诗歌的一种。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故名“长短句”,又都合乐歌唱,又叫“曲子词”,还有诗余、乐府等别称。 词按风格大致可分为两派,一为婉约,二为豪放。明张蜒说:“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本课两首词均属婉约派作品。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目睹都市繁华,熟悉偎红倚翠生活,颇多描绘太平、歌功颂德之作,但因长期接触下层,身世穷愁,饱尝羁旅况味,身世之叹与对现实的不满亦每融入词中,故作品也有一定现实意义。精通音律,善以口语、俗语入词,且工于铺叙,通过大量制作慢词而推动了词的发展,影响广泛,甚至在西夏亦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他是宋词的第一位变革者。他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情,还有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在艺术形式上,柳永采用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二、解题 1.《望海潮》:《望海潮》词调,首见于柳永集中。词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说金主亮受一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原不足信;但于此可以说明这首词描绘之工,流传之广,艺术感染力甚强。 2.《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霖,一作“淋”。王灼《碧难漫志》卷五《雨霖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今双调《雨淋铃慢》,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阅读及答案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阅读及答案 望海潮 北宋·柳永 东南形胜, 江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 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1)上阕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钱塘繁华的?(3 分) (2)赏析下阕划线的句子 。(4 分) (3)词的上片赞美杭州,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请找出 词中描写“形胜”的句子,并描绘其所写景象。(3 分) (4)“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3 分) 参考答案 (1)上阕是从重要的地理形势、悠久的历史、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和物阜 民丰的人文景观等方面表现钱塘繁华的。(3 分。答对一点 1 分,三点 3 分。) (2)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羌笛声和菱歌声,这两句 运用拟人(或: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杭州昼夜笙歌的太平景象和百 姓欢乐和谐的生活风貌。(4 分。内容 2 分,手法 1 分,表达效果 1 分。)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课柳永词两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单元第四课柳永词两首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考点提炼 知识目标1.背诵两首词作 2.赏析柳词语言 鉴赏古代诗歌的 语言——炼句 能力目标1.体会柳词“景中之情,缘情设景”的艺术魅力2.品味作者的情感 3.鉴赏虚实结合及白描的手法 情感目标体悟古今离愁别恨;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早年屡试不第,经常出入于歌楼舞馆,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时人将其推荐给宋仁宗,却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于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通晓音律,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形式。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 柳永的词在宋元时期流传甚广,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他对秦观等人都有影响。有词集《乐章集》。 [知背景] 1.《望海潮》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柳永写了这首词投赠他。 2.《雨霖铃》 这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师而远行,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他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本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而痛苦的心情。 [知常识] 1.词与诗的异同 同:严格的格式要求,如字数、句数固定,平仄规定严格等。 异:词有词牌;每句字数多数不相等(句子长短不齐,故称“长短句”);多数分段(小令不

柳永《望海潮》教案

柳永<<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四 .朗读本诗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 五.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用) 第一课时 预习案 【预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的起源与名称、词的分类、词牌与标题等)2了解《雨霖铃》、《望海潮》填词背景。3依据课本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两首词的内容并声情并茂地吟诵。 【预习内容】 1、阅读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背景介绍 《望海潮》: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是布衣之交,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雨霖铃》: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柳永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柳永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凄切(qiè)罗绮(qí)处之泰然(chù)适逢其会(huì)B.相看(xiāng)凝噎(yē)间不容发(fā)参差不齐(cēn)C.应届(yīng)暮霭(ǎi)良辰好景(chén)重湖叠巘(yǎn)D.与会(yǔ)千骑(jì)字字珠玑(jī)荷枪实弹(hè)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怒涛卷霜雪②会其怒,不敢献 B.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C.①执手相看泪眼②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D.①便纵有千种风情②纵一苇之所如 3.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纵横的样子)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B.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不知原因)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轻易) C.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情:风采神情)低眉信手续续弹(信:随便)D.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 4.下列加横线语词的解释全都错误 ....的一项() A.欲寄彩笺兼尺素:一尺长的素绢整顿衣裳起敛容:整理 B.噫吁嚱!危乎高哉:危险因为长句,歌以赠之:表示接在后面的是原因C.此去经年:年复一年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治安问题恶化D.填然鼓之:表示事物的代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光景,情形 5.下面对词句品评不恰当的一项是() A.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这是柳永《望海潮》中的词句,它落笔开阔,写景壮美,声调激越,与“杨柳岸,晓风残月”风格迥异,显现出豪放之风。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南初歇-一这是柳永《雨霖铃》中的词句,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是深秋时节;“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这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词句,作者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 导入新课: 学生唱李煜词《虞美人》(以唱代背检查上节课内容),带出热烈的课堂气氛。 解读作者,明确目标(均用投影展示): (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柳永的资料,教师略加补充。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一步:美美地听——感受词的语言美。 播放Flash课件,学生听情感真挚的配乐朗读。 (1)第一次听:进行语感熏陶,注意节奏。 (2)第二次听:感受词的意境,注意情感的运用。 第二步:美美地读——语感训练。 (1)第一次读:再播放Flash课件,学生小声仿读。 (2)第二次读:教师范读一小节,作节奏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训练。 (3)第三次读:抽检学生朗读情况,来个小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先抽两个学生分别朗读上片和下片,由同学评价,若认为自己朗读得更好的,可以向他们挑战) 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1.老师作诗词鉴赏技法指导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3)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 2.小组讨论 (1)找意象,说作用。(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 明确: 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 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 (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 明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良辰好景虚设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 (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补充相关的写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3.个人体悟 请闭目凝神,通过意象想象离别场面,品味词中美的意境,然后说说你感受到的意境。(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评点谁的感悟最好) 4.小组交流讨论 鉴赏词中美的词句,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词句美在哪里? (学生开始堂上发言,其他同学评点,教师点评穿插其间)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赏析发言,要准备足够的应对材料,以便生动自如地应答学生的发言。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千言万语又无言以对,泪眼相看,难分难舍,情意绵绵的眷恋之情。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3、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学法教法】 自主探究、诵读法、讲授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可谓推陈出新,愈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二、作者简介

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他出身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前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遭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据说,柳永因生活窘迫,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襄阳南门外作品有《乐章集》。 三、词的基本常识 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的发展: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限于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南宋初年,词人目睹中原沦陷,欲图收复而不能,词中常含愤激之情,代表作家是辛弃疾。待到局势稍定,一部分词人又把精力放到音律和辞藻上来,代表作家是姜夔。 宋词分为两种风格: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四、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1、请学生听朗读录音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在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中,柳永的社会地位最低,但名气很大,他开拓慢词,转变词风,堪称中国词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1柳永对词的贡献及《望海潮·东南形胜》的创作背景 柳永一生大力开拓慢词,柳词中慢词占到十之八九,之后苏轼、陆游等人继起,慢词遂行。慢词的成熟,使词获得了增加表现力的物质基础,得以表现更加丰富的感情和社会生活,最终发展成为与“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骄语、唐之诗、元之曲”并架的…一代之文学”。不仅如此,柳永还以市井生活人词,打破了唐以来词在内容和题材上始终囿于上层社会的享乐及风情的局面,使词返回民间。他精通音律,善于铺陈,语言明白晓畅,并常以理俗语言人词,形成了熔雅俗于一炉的独特风格,使词成为家喻户晓的市民文艺,极大地拓展了词的影响范围。从“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侧和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柳永影响之广和人们对其评价之高。 柳永生活在北宋经济繁荣的仁宗时期,其时城市兴起,像杭、沐这样的大城市均规模宏伟、人烟稠密、店铺林立、物资充衍。柳永仕途受挫后,先后多次外出漫游,足迹遍及苏州、扬州、杭州、会稽(含绍兴)、长安、成都等地。这几次漫游,涤荡了词人久困汁京的郁闷,开阔了词人的眼界,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长调,在词的内容上亦增加了对城市风光的描写,《望海潮·东南形胜》即是此中名篇。 2(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了宋初秀丽、繁华的杭州景象。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此词作于1003年秋,是柳永献给时任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门禁甚严,柳永因久不得渴见,便作此词,教歌妓歌于孙何席前,孙折服其文才,于是请其人座。这首词一创作出来,即引起轰动,“流播甚广”,据说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虽不足信,但其影响可见一斑。原词如下: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烧堤沙,怒济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现,户盈罗绮,竟豪奢。重湖叠嗽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络络钓支莲娃。千漪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贫烟霞。异日国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魔望海潮》这一词牌是柳永首创的。取此名,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放地。 词的上闽写白天的杭州,突出其美丽、富庶。“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指杭州的地理位置;“形胜,,是指地理形势重要、交通便利,而“胜”还有世人瞩目、兴旺发达之意。杭州历史上就是江南地区的名城:春秋时代,先属吴,后属越,是吴越争霸之地,秦代定名为钱塘县,隋改名杭州,到了宋初,这里已经发展成为经济文化极为发达的东南名郡。仁宗皇帝曾在诗中称赞它“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江吴都会”,杭州位于钱塘江北岸,又因五代吴越建都于此,故称“江吴都会”,一作“三昊都会”,《水经注·浙江水》谓吴兴郡、吴郡、会稽郡,世称三吴。钱塘旧属吴郡!s1。杭州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历史悠久,正所谓“钱塘自古繁华”。在这一句中,前两个分句形成对偶,“东南形胜”是从地理角度写杭州的重要,“江吴都会”是从历史的角度写杭州的悠久,最后以“钱塘自古繁华”从史地、时空两个角度进行总括,虽字数不多,但容量很大,增加了词的表现力。难怪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评“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句勾勒提缀,有千钧之力”,此句亦是全篇的统领。接下来作者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家”。此句就如电影镜头的伸缩,先从远处拍照:城外杨柳含烟,薄雾如纱,彩亭画桥,点缀其间,景色如画。然后镜头慢慢拉近:城内千门万户,微风拂过,帘珑轻摆,透出一派富庶安详的气象。接着,镜头再次拉升,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景式的场面:城内城外,各式建筑,各抱地势,檐牙错落;大街小巷,熙熙攘攘,好一个“参差十万人家”!《西湖老人繁盛录》中也写到杭州居民稠密,“回头看城内山上,人家层层叠叠,观宇楼台参差如花落

《柳永词两首》学案及答案

《柳永词两首》学案及答案 导读:、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了解词人柳永及其语言特色、创作风格。 2、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学会借景抒情的手法;学会从情感、格调上鉴赏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3、理解抒情主人公的离情。 二、知识链接: 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中了科举,因他作的《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宋仁宗说:“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而落榜,柳永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他的词集《乐章集》。

2、关于词的发展: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它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词调很多,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同时,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 除了字数较少的小令,大多数词要分段,一段叫一片,又叫一阕。一般分为两段,少数分为三四段。 三、课文阅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参差()堤沙()天堑()珠玑()罗琦()豪奢()重湖()叠巘()羌管()钓叟()千骑()乘醉()骤雨()凝噎()暮霭()今宵()那堪() 2、填空 (1)词的起源:兴起于,盛行于,并在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2)词牌和标题: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柳永《望海潮》赏析

柳永《望海潮》赏析 说明阅读优秀的诗词鉴赏文章是提高我们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好的鉴赏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开阔思路,无形中会学会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对我们赏析能力的提高往往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词作鉴赏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学生版

语文必修四·第4课导学案 执笔人: 罗菁核校人:熊其文 柳永词两首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 2.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体会婉约派词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 1.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与作家作品。 2.学习鉴赏《望海潮》。 [预习自测] 结合《绿色通道》中本课的《基础知识归纳》预习掌握相关字音字形、文体常识、作家作品等。 1、字音、字形 参.差参.天沙堤.提.防 天堑.珠玑.罗绮.叠巘.嬉.笑箫.鼓坐骑.骑.兵骤.雨凝噎. 暮ǎi 和ǎi 夜xiāo 云xiāo 甘lín 〖参考答案:1.cēn cān dīdīqiàn jīqǐ yǎn xīxiāo qíqízhòu yē霭蔼宵霖〗2、词的知识: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句有,字有”(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又称“”、“乐府”、“诗余”、“”等;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称作双调,三片的称作三叠,本课的两首词均为双调。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和长调三种。〖参考答案:唐诗定格定数定声 曲子词长短句片阕小令中调〗 3、《望海潮》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下片写,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词风。〖参考答案:杭州西湖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豪放〗 4、名句默写。 (1),,骤雨初歇。 (2)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 (3)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4)重湖叠巘清嘉,有,。(5),,吟赏烟霞。[诵读鉴赏] 1、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理解词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质疑探究] 1、诵读指导 《望海潮》词“音律谐婉,词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尽致”(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以,朗读时应该注意音律的和谐,语势的激越。开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一句有总起夺势之妙,朗读要在“繁华”处升调且停顿,为下文的朗读蓄势。下文从三方面铺叙,朗读由三个层次推进,逐一昂扬,至“竞豪奢”到高潮。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朗读语气平缓和乐,“有三秋桂子”中的“有”是领字,朗读要作较长停顿。最后两句是祝愿之辞,朗读时语气诚恳,节奏和缓。 2、欣赏“文字图画”。 (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 (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 (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生活场面呢?一个词(字)概括。 3、结尾的几句写了什么内容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计16:第4课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教学目标】 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了解作者。 3.学习诗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2.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道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的常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二、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

解说: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结合现实生活解说柳永的影响力)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的“粉丝”。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虽然他羞于承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 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柳永差点儿成为汉奸。 基于柳永词的艺术魅力和他对当时社会效应,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望海潮》和《雨霖铃》这两首词。 三、背景介绍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