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京新政与俄罗斯经济政策走向分析

对普京新政与俄罗斯经济政策走向分析
对普京新政与俄罗斯经济政策走向分析

对普京新政与俄罗斯经济政策走向分析

20XX年3月,俄罗斯总统选举结果揭晓,普京以%的支持率当选。5月7日普京正式就职,开启为期六年的第三次总统执政生涯。那么,普京将带领俄罗斯走向何方?

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并不乐观。20XX年以来,第二波危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国际金融机构也纷纷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①中国经济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也出现了放缓迹象。在20XX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的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调到%,是30年来首次低于8%的目标。

内政方面,俄罗斯政府尽管采取有力措施使经济从20XX年起摆脱了危机,20XX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远高于发达经济体%的指标,但俄罗斯民众似乎并不满足。20XX年底新一届杜马选举以来爆发了持续大规模的反普京运动,这是前所未有的事件,标志着俄罗斯进入了新的“政治活跃期”②。

这一切表明,俄罗斯经济发展将面临严峻的内外部考验。那么,重返克里姆林宫的普京将如何应对挑战?俄罗斯经济政策将走向何方?

在20XX-20XX年的总统任内,普京对俄罗斯经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在第二任期,急剧扩大了国家的经济社会职能,使俄罗斯走上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③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梅德韦杰夫政府并未改变这一政策方向,只是囿于危机掣肘,将政策重点放到稳定民生的社会领域,因此使经济政策更加“左”倾。

总而言之,普京继承的是自己曾经一手创建的国家垄断的、民粹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这种政策模式还会持续下去吗?是否会出现调整?俄罗斯的经济政策将走向何方?作者认为,普京重新执政后,俄罗斯经济政策的焦点将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新型工业化的产业政策/国家对战略性资产的所有权控制/民粹型政策与发展型政策的权衡。

再工业化道路与国家产业政策

应该走何种发展道路这一问题在俄罗斯始终存在争论。④以着名经济学家弗拉基米尔·毛为代表的一派主张走后工业化道路:“现代俄罗斯社会经济转型的实质,是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是从工业体系过渡到现代的后工业体系。”后工业化发展道路要求政府政策重点集中于保护产权(包括免于国家的掠夺)、人的发展,以及吸引外资。后工业发展战略的支持者反对以产业政策为核心的(再)工

业化发展道路。后工业社会技术快速更新,居民的需求及其满足能力快速扩大,使得经济与技术发展的趋势与前景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对未来的预测能力极大地降低了,因此,不可能清楚确定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⑤

尽管一些自由派学者与官员倾向于后工业化发展道路,但在普京执政的第二任期,俄罗斯还是实施了产业政策,这从稳定基金(Стабилизационныйфонд)的创建及其功能扩展进程即可窥见端倪。⑥在这次总统竞选前,关于经济发展道路的争论重又变得活跃起来。为新一届政府制定《2020战略》的专家们再次提出了后工业化发展道路。梅德韦杰夫总统的经济助理德沃尔克维奇也公开支持后工业化战略:“最近几个月俄罗斯必须要决定国家的发展道路。需要在两种方案中选择一个:或者是新型工业化,或者是后工业社会。……我本人赞同第二种道路,建立在开放性、私人家的广泛参与以及竞争基础上的道路更具吸引力。”⑦

(一)普京的选择及其逻辑

普京和普里马科夫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普京在20XX年1月30日《新闻报》上发表的经济竞选纲领《关于我们的经济任务》中,从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经济社会意义入手提出了实施国家产业政策的必要性。⑧首先,技术依赖不仅不利于经济增长、提高收入,而且会形成整个经济的对外依赖/其次,为赢得全球竞争,俄罗斯必须在高技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俄罗斯必须在国际劳动分工中占据尽可能有利的地位,不仅作为原料和能源的供应者,而且要成为不断更新的先进技术的拥有者,至少在几个部门中拥有先进技术”。由于俄罗斯的私人资本不愿进入高技术领域承担风险,由政府来挑选优先方向并提供扶植就是发展高科技产业所必需的了。普京还具体提到了几个应该占据领先地位的产业:制药、高科技化学、复合材料与非金属材料、航空工业、信息通讯技术、纳米技术,以及没有丧失传统优势地位的原子能与宇航工业。

普京还为实施产业政策进行了辩解。他认为,第一,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大变革时期,各国实力对比剧烈变化,为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果仅仅因为可能会出现的失误与腐败而放弃国家产业政策,就会使俄罗斯错失竞争中取胜的机遇。因此,反对产业政策的实质,是“仅仅因为纯粹的经济理论”而“拿俄罗斯的未来冒险”。第二,国家投资不会抑制私人的进入,因为政府致力于扶植的产业目前是私人资本不愿并且没有能力进入的。第三,韩国与中国经验证明,国家的推动是需要的,其成效会超过犯错误的风险。对于俄罗斯而言,如果没有目的明确的努力,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将很难实现。

事实上,对于俄罗斯而言,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再工业化道路(或新型工业化战略)也是有一些客观因素支持的。俄罗斯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本优势,在一

些基础研究领域也占据着世界领先地位,而在劳动力的数量上则处于相对劣势,⑨很难在低端劳动密集型工业方面与发展中国家竞争。

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显示,如果没有工业支持,单纯依靠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一国的经济增长也是无法持续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寻求新的增长点,以美国为例,奥巴马政府极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就是意识到了金融过度发展的弊端,希望推动高新产业发展以解决国内的产业空心化问题。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也反映了俄罗斯的大国心态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坚定决心。俄罗斯当下的再工业化要直接面对发达国家的竞争,这与二战以后东亚定位于低端制造业的工业化战略不同。普京认为,处于原材料产地的国际分工地位对于一些国家而言是可行的,但对于俄罗斯则是“不可接受的”,不利于“稳定、主权与体面的生活”/而只有在高技术领域立足才能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获取高额收入、摆脱对外依赖,进而赢得全球竞争。

(二)推行产业政策的前景

简言之,赞同后工业化道路的精英们主张政府在改善制度环境、培育人力资本以及吸引投资方面发挥作用,而(再)工业化道路的支持者则主张实施国家产业政策,由政府挑选优先发展的产业方向以及重点,以集中金融资源的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后工业政策与再工业化政策的区别实质也是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之间的分歧。

东亚国家曾借助于国家产业政策成功实现了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目标,普京也公开提及要借鉴韩国与中国的经验加快经济多元化进程。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俄罗斯当下的再工业化与东亚当年的工业化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从而降低了经验移植的成功可能性。

首先,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国际环境不同。东亚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施的,不仅能够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生产能力,还可以利用发达国家提供的庞大市场需求。俄罗斯则是转型结构退化基础上的重新工业化,是摆脱原材料依赖、发展加工业的结构升级,是与发达国家争夺全球高科技主导权,并且是处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背景之下。其次,政治背景不同。东亚的工业化发生在威权统治时期,政治上的集权确保了经济资源的集中使用进而产业政策的成功实施。俄罗斯当下则是处于向高收入迈进的阶段,中产阶级快速崛起,政治空前活跃,威权统治的合法性被削弱,这一切使得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能力下降。再次,与日本、韩国等立足于私人大来推进工业化进程不同,俄罗斯主要是通过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金融机构来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国企内生性的低效,以及创新动力的缺乏将会极大制约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后,再工

业化政策能否取得实效,还受制于资金的支持。高科技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当前的结构条件下,俄罗斯发展高新技术严重依赖于石油美元收入,而世界经济形势近期内却没有根本好转的迹象。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已经出现了财政赤字,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将对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三)如何降低政府干预的风险

产业政策的实施意味着国家对经济过程较深程度的干预,从而带来一系列风险,比如腐败或政策失误,进而损害经济发展目标。那么,该如何降低国家主导发展模式的风险?

普京承认,俄罗斯经济中存在着过度干预以及“系统性腐败”,并提出,要减少政府管制并推行私有化。“世界危机证明需要国家管理。但俄罗斯与其他许多国家不同:国家在经济中的比重过大,并且干预程度更深,调控方法落后。我们的经济政策应该转向降低国家调控范围,取消对市场机制的规章限制,以及对责任保障的行政控制。”普京认为,腐败是影响俄罗斯投资环境的关键因素,为此提出,要根本改变国家本身(即行政与司法系统),以切断政权与财产之间的。普京还提到了具体做法,比如从法律以及观念上改变对商人的惩罚倾向,使政策最大限度透明、公开,以利于竞争性公司与专业团体的评价与讨论,以及引入包括国际专家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等等。

总之,普京认识到实施产业政策与大规模国家干预的风险,但认为风险是可控的,力图通过制度建设与“政策方法”的改变降低风险,以求取最大的成效。

综上,普京把改变经济的原材料性质、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自己的执政目标,力图通过国家主导投资的方式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并带动经济实现多元化。为此提出要改变投资环境,减少政府管制,改革司法体系与执法机关,这与后工业政策的重点达成了某种契合。但问题是,如果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司法独立,这一切将无从谈起,而后者在缺乏政治改革的条件下是很难实现的。⑩而在俄罗斯能否建成完善的民主制度,仍是一个疑问。

国家对战略性资产的所有权控制

普京第二任期开始,国家重新向经济领域扩张,通过向寡头宣战,重新控制了战略性资产。此外,通过创建国有金融机构以及国有行业控股公司,在金融领域以及高技术工业部门也确立了国家的垄断地位,俄罗斯因此被贴上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标签。根据俄罗斯高等经济学校和国民经济学院的《2020战略》专家组的评估,20XX-20XX年,国有公司通过兼并,迈入了规模扩张和多元化经营的阶段。在此期间,证券市场上国有股份的比例从24%增加到了40%,到20XX年达到了50%,而股份公司的私有化和国家单一制的股份化仍落后于政府

计划。梅德韦杰夫执政期间,迫于金融危机压力,俄罗斯政府曾拟定了一个庞大的私有化计划,但实际进展却很缓慢。(11)

(一)普京能否推动私有化进程?

俄罗斯在要不要推进私有化进程这一问题上存在着激烈争论。俄共坚决反对私有化,甚至主张将一些大重新收归国有。政府内部也存在着分歧。以副总理谢钦为代表的一些管理者们认为,经济的命脉,特别是关系到国家利益的战略行业(比如能源)应该掌握在国家手中,从而能够集中精力开发大型项目,以提高俄罗斯的经济增速和竞争力/国家对战略性资产的所有权控制是经济危机前俄罗斯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梅德韦杰夫总统以及《2020战略》的制定者则认为,过高的国有制比例已经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导致竞争萎缩以及投资环境恶化。20XX年梅德韦杰夫政府拟定了庞大的私有化计划,重点是工业与金融机构的股份出售。普京在自己的竞选纲领中,也强调要把国有工业推向市场并私有化,剥离国有工业的非核心业务,限制国有公司向其他领域扩张,甚至定于20XX年完成国家在自然垄断、军事工业与原材料工业以外的退出过程。

在给出私有化承诺的同时,普京也强调,私有化不能忽视行情:“廉价出售,忽视市场行情是愚蠢的。”但行情是需要拿捏的,很可能成为推迟私有化的借口。以前行情好的时候,政府对于巨额资产垂涎三尺,普京第二任期大搞国有化即是遵此逻辑展开/危机期间,行情不利,一些管理者认为贱卖不符合国家利益,相反,掌控国有资产却被认为有利于稳定经济与社会形势,20XX年以来的私有化陷入停顿原因即在于此。

事实上,过度强调市场行情实则是不愿放弃国家对经济的产权控制,并因此带来一系列机会成本,比如私人投资的积极性低迷,以及腐败严重等等。因此,只有将所有因素综合考量,才能推动国家从工业以及金融资产中退出。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未来

事实上,坚持高科技产业政策意味着一定时期内将会保留大型的国有工业公司与金融机构。在普京看来,俄罗斯处于转型衰退与结构退化时期,唯有集中资源才能防止高科技生产崩溃,因此,一定时期内,组建并保留国有是必要的过渡性措施。随着目前过渡任务的完成,国有工业可以进行重组、出售,以“降低国家在经济中的参与”,并且具体设定了时限:到20XX年完成国有资本的退出过程。这意味着,普京重回克里姆林宫后,俄罗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将继续延续下去,

至少在20XX年前,国家不仅控制着自然垄断、军事工业、能源原材料产业,还控制着金融部门以及大型高技术工业。另一方面,国家垄断程度将趋于下降,这不仅仅是因为普京提出要从工业与金融领域退出的目标,更为重要的可能是来自于财政的压力。在当前世界经济第二波危机迫近的背景下,俄罗斯能够筹措的外部资金有限(12),而社会义务与国防开支,甚至国家投资都面临严峻的资金约束,而且最近几年财政赤字也无法根除(13)。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政府也许有更大的动力出售国有股份。

如果进展顺利,按照普京的设想,到20XX年,俄罗斯将完成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将国有制定位于自然垄断、军事工业和原材料产业。发达国家的国有主要集中于市场失灵领域,原材料开采与加工活动通常由私人进行。普京则坚持对能源原材料资源实施国家产权控制,理由是为了全社会的利益,以及“稳定、主权与体面的生活”。“是的,很大程度上,这种情况(指投资环境差——作者注)是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所采取的行动的结果。那时的斗争是在那些于20世纪90年代攫取了主要的货币资金流(其基础是出售原料与能源),以及想要把这些钱还给国家并使其为全社会谋福利的人之间展开的。我认为,我们那时的行动是正确的,因为提升了国家在原料行业中的影响力。……而且(反寡头行动——作者注)不仅仅是因为一些寡头试图继续直接‘收买政策’。事实上,在我的第一个总统任期,我们遭遇的情况是,(那些寡头们——作者注)极力想将关键资产出售给国外。如果战略性资源继续保留在几个私人手中5~10年,那么就意味着,外部势力将实现对我国经济的控制。”

事实上,在普京上述理由之外,所有权与政权之间的也是清晰可见的。俄罗斯25%的GDP以及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都来自于能源原材料行业,控制了油气资源就控制了经济和政府的再分配能力,进而政权的合法性也就有了保障。副总理谢钦就曾提及,俄罗斯石油公司之所以是俄罗斯最大的纳税人(20XX年将纳税万亿卢布),是因为该公司是国有,因此,他反对低价私有化该公司。(14)

(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改进

与保留庞大国有制相关,俄罗斯不得不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普京第二任期,为了加强对战略性资产的控制,大批政府官员进入到国有管理层,时任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就是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工业公司”的董事会主席。但政企不分带来严重问题。以腐败问题为例,国有制的扩张伴随着腐败的日益恶化。透明国际发布的世界清廉指数显示,普京第一任期政府的清廉程度有所改善,从提高到,但第二任期后,伴随着再工业化以及国有制占比的扩大,清廉程度持续恶化,到普京20XX年离任时,清廉指数重又下降到左右。据俄罗斯学者估算,腐败成本占到了俄罗斯GDP的8%/经济发展部部长纳比乌林娜甚至指出,清除腐败能使俄

罗斯GDP多增长3个百分点。(15)

俄罗斯政府最近几年逐步改善国有管理,重点就放在了剥离行政干预上。20XX年,根据总统梅德韦杰夫的要求,政府高级官员和总统办公厅的职员基本上退出了大型国有公司和银行的董事会,这也成为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的第一步。为肃清腐败,还对国有公司进行检查,公布高管及其亲属(配偶、子女和父母)的收入情况。以前只有俄罗斯政府公务员、国家集团公司领导人需要公布收入,而现在,凡是国有公司和银行的高管及其亲属都需要公布收入。(16)

(四)“原罪”问题悬而未决

尽管采取措施改善国有管理,制定明确的私有化计划,并对国有制长期存在的领域进行了清晰的定位,但俄罗斯在所有制领域仍有一些问题悬而未决。如何处置20世纪90年代私有化过程中发家的寡头和资产,就是其中之一。

普京在自己的竞选纲领中公开发表了对于寡头资产的看法:“社会上许多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私有化,包括抵押拍卖是不公正的。对此我完全同意。但现在剥夺财产(如某些人所建议的)只会导致经济停顿,瘫痪以及失业飞涨。此外,许多资产的所有者形式上是诚实的购买者。他们并未违反当时的法律。他们中的许多人将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引进了新的工作岗位,是高效的所有者。他们在20XX-20XX年危机期间的表现证明,的社会责任感也极大地提升了。”

承认叶利钦时代的私有化是不公正的,但出于社会影响而反对剥夺寡头资产,这是普京一贯坚持的立场。在最新的表态中,普京的态度进一步软化,提到很多私有化项目在当时并不违法,而且肯定了私有化的社会贡献。普京甚至承认经商环境不好与自己当年整肃寡头的行动直接相关,认为俄罗斯社会关于资本的负面情绪不利于经济发展,提出要共同改变这一思想观念。这种态度上的积极变化显然与目前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太差、资本外流严重有关。以20XX年为例,当年俄罗斯资本外流840亿美元,而流入俄罗斯的资本仅650亿美元。(17) 事实上,如何处置原罪(即20世纪90年代私有化过程中利用非法手段暴富)问题至今仍是俄罗斯社会最尖锐的问题之一。在20XX年总统竞选期间,候选人对此纷纷表态。亿万富翁普罗霍罗夫建议将商人20世纪90年代以可疑方式收购的资产合法化,但必须为这些资产纳税。而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席根纳季·久加诺夫则建议把矿产原料基地收归国有:“首先是把矿产原料基地收归国有,否则任何一个问题都无法解决。过去和现在这一点都归全国掌握,包括:整个铁路和管理系统,通信系统、石油天然气管道等。”前不久,普京在俄罗斯工业家联合会第19届代表大会上表示,应当制定相应的机制,比如要求私有主一次性缴费,以便对俄罗斯私有化问题“盖棺论定”。但着名经济学家、前任财长库德林则对此表示反对,认为普京提出的关于私有主一次性缴费的机制,会恶化俄罗斯的经济

和法律环境。(18)

总之,俄罗斯社会中很大一部分人主张重新审查私有化结果,普京尽管有意淡化争论并试图寻找最终解决办法,但到底应如何“盖棺论定”,俄罗斯社会仍未达成共识。这一不确定性因素仍将对俄罗斯的投资与未来产生重大消极影响。

民粹型政策与发展型政策的权衡

普京第二任期开始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政府的社会开支急剧扩大。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俄罗斯政府稳定经济的开支也主要投向了民生领域,被认为是“左”倾严重。(19)普京在自己的竞选纲领草案中也指出,尽管受到了20XX-20XX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但针对普通公民的社会开支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长。(20)但有迹象表明,普京重新执政后,俄罗斯政府的“左”倾色彩将趋于淡化。

首先,经济政策“左”倾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政府支出主要导向提高居民收入,一方面稳定了社会局势,破产倒闭以及失业状况并未急剧恶化,但另一方面,也付出了较高的机会成本。普京20XX年离任时俄罗斯政府已经提出了创新战略,但四年过去了,经济原料化性质丝毫未有改变。而且,为了满足社会支出的来源而推迟了私有化进程(21),迄今为止保留在国家手中的国有规模庞大,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腐败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最后,这样一种迎合民众的倾向并未取得完全的成效,中产阶级走上街头反对普京就证明,社会稳定的目标也是大打折扣。

(一)普京的权衡

普京似乎认识到了政策调整的必要。在竞选纲领中,普京尽管详细描述了致力于建设的“新经济”的效率目标,但对于增加工资并未设定具体指标,而是将工资收入水平与高效率的工作岗位相。4月11日,在其总理任内的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普京提到,到2020年平均工资应该增长60%~70%(22),但这还是大大低于竞选纲领中提出的效率目标(提高一倍)。总之,尽管存在着争取选票的压力,但普京并未轻易允诺高工资,而是将效率目标置于优先地位,这与其前一执政期间工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与效率增长速度的做法是不一样的。

普京在竞选纲领中还重点提到,经济效率的提高以及经济增长能惠及民众生活,但强调要向“受过高等教育的、积极进取的人”(дляобразованныхиамбициозныхлэдей)提供高效率、高收入的工作岗位,“经济的更新应能实现每个人的理想——家、预算部门的工作者、工程师与熟练工人。这才是对经济进行社会衡量的意义……”这表明,经济政策的重点是迎合中产阶级的需要,这

与普惠型的或重点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民粹政策有着显着不同。

客观条件的变化也决定了普京重新执政后,经济政策的民粹倾向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弱化。首先是欧美债务危机的警示作用。其次,受危机期间“左”倾影响,现在要重点解决预算赤字问题,不可能无节制地扩大社会支出。新任财长西鲁阿诺夫就公开表示,反对《2020战略》提出的增加社会支出的建议,因为无法筹措到所需资金,认为“扩大预算支出极其危险”。(23)最后,产业政策的竞争。在有限的资金约束下,普京政府不得不在发展与稳定政策之间进行权衡。普京提出的建设新经济的任务,重点是发展高技术产业,并以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创新循环,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必定会对民粹型政策的推行产生制约。

(二)中产阶级的推动

为了尽早摆脱对原材料的依赖,有必要扩大对高技术领域的投资/同时,为了稳定社会局势,普京也会有扩大社会支出的冲动,否则,民众就有可能转向其他政党或政治家。但从这次总统竞选结果看,比普京更具民粹意识形态的政党及其候选人得票率并不高,(24)尤其在一些大城市,寡头出身的普罗霍罗夫的支持率要高于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位居第二。普京得票率最高的地区是那些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核心选民首先是中小城市居民,那里互联不发达,接受信息方面对电视的依赖很大/普京还受到很多中老年和女性选民的青睐。但在大城市,普京的得票率并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莫斯科,普京的得票率只有%,居第二位的普罗霍罗夫得到了%的选票。(25)政治版图的变化实际上降低了普京对民粹政策进行调整的风险。

现阶段,俄罗斯社会结构剧烈变化:10年前中产阶级的比重还不足总人口的10%,最新的估计是25%~30%,而到2020年则将达致50%~60%。(26)这是基础性的结构变化,有助于推动俄罗斯新政府将政策重点由普惠型转向中产阶层。据调查,俄罗斯的中产阶级准备向国家支付更高的税收以购买更好的医疗与教育服务,甚至对研发的支出也将扩大一倍。当然,中产阶级要求支出更有针对性并能对支出进行控制,而不愿将支出投向军队、警察和其他国家机关。(27)中产阶级的快速崛起、权利意识以及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必将对俄罗斯新政府的社会政策产生实质影响,迫使当局不得不考虑他们的需求,甚至将他们的需求置于优先地位,从而推动社会政策由原来过于注重对弱势群体的扶助,向更为重视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向演进。

中产阶级的反对运动已经对俄罗斯政治生活产生了实质性影响。20XX年底杜马选举之后,俄罗斯爆发了持续大规模的反政府游行,而这些游行示威据调

查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发动的。(28)随后,梅德韦杰夫在他的《国情咨文》中提议进行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比如简化政党登记制度、恢复州长直选以及修改议会选举制度和总统候选人登记制度等。20XX年4月4日,经过修改的俄罗斯《政党法》开始生效(29)/4月27日,俄联邦委员会批准了俄罗斯州长直选法,该法律草案是由总统梅德韦杰夫于20XX年1月16日提交至杜马的。(30)我们相信,中产阶级大规模的抗议行动也必将对未来的经济政策产生影响,帮助普京克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推动经济改革。

当然,“左”倾弱化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民粹政策。毕竟,选票是重要的。俄罗斯的复杂之处在于,不仅有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而且还保留着相当大一部分赞同家长式政策的人群。国家两极分化严重,使经济政策走向异常复杂。但无论如何,日益紧迫的宏观经济条件,结构调整的压力,以及快速崛起的中产阶级,都会减弱政策的民粹主义倾向。

而且,一些社会支出本身也是发展型投资,比如医疗和教育支出就被看成是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实现高技术发展的产业目标。普京也试图将稳定政策与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即不是简单地增加社会投资,而是定位于提升人力资本质量,重点是扩大对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投入,力求在总量规模不大幅扩张的条件下通过支出结构的调整实现稳定与发展目标。

结语

普京能在竞选中赢得63%的选票,表明多数选民认可其竞选纲领,希望保持现有局面以及基本政策不变。本文的分析表明,普京将立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产业政策主导经济发展,大型国有与金融机构仍将成为关键性力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仍将延续。同时,普京也认识到了行政干预的弊端,试图通过制度建设降低国家参与经济的风险,并减少行政管制,推进私有化进程,最终使国有资产定位于自然垄断、军事工业与原材料产业。再工业化定位、消除财政赤字的压力、欧美债务危机的警示、中产阶级的快速崛起以及政治觉悟的提高,决定了普京政府的民粹主义色彩将不得不有所淡化,经济政策的重点将主要围绕培育人力资本与发展高科技产业而展开。经济政策能否推动创新发展与结构转型,并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一系列条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政治制度能否顺利实现转型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杨育才 2013-01-11 18:38:10 来源:《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1期 【内容提要】境外同胞政策始终是俄罗斯涉及内政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都直接地影响了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面对现实问题时的策略选择,也影响到俄罗斯国内社会发展及其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外交关系。普京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经历了限制移民和鼓励自愿移民两个阶段,一贯之的是对境外同胞的权利保护,并提出了建设“俄罗斯人世界”的文化自治理想。 【关键词】普京时期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中图分类号】D5 【文章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9-721X(2008)01-0028-(06) 俄罗斯学术界习惯于将原苏联地区的俄罗斯人称为“新近邻国家的俄罗斯人(новоерусскоезарубежье)”,原苏联地区的俄罗斯人问题则被表述为“境外”俄罗斯人问题。俄官方更常使用“境外同胞”和“境外同胞问题”这样的术语。由于俄罗斯人的主体分布在俄罗斯联邦,不仅数量巨大且具有国家主体民族地位,后者对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问题”的影响举足轻重。这也符合跨界民族问题的一般规律,“凡跨界一方成为主体民族的跨界民族,所产生的问题远比双边均非主体民族的跨界民族问题要多,危险性也大得多。”[3]俄罗斯政府对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问题的态度主要通过其“境外同胞政策”表现出来。普京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与俄罗斯国内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普京第一任内,鉴于1990年代移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排外主义思想的影响,俄当局加强了反非法移民和限制移民措施。在普京第二任期,境外同胞政策再次出现变化,俄开始

根据人口问题的现状和地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推行新一轮鼓励“自愿移民”的政策。作为对俄国离散族群的长远发展蓝图,普京提出了建设“俄罗斯人世界”的文化自治理想。 一、反非法移民与限制移民 上个世纪90年代,昔日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多民族的共同家园苏联一朝分崩离析,极大地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形势,也引发了新独立国家的俄罗斯人的认同危机,大批俄罗斯人开始向俄回归。从1991到1994年四年间,仅从独联体国家移入俄联邦的人数就高达360万。[4]1992—1996年间,在俄罗斯取得“难民”和“被迫移民”地位的人数超过120万,实际上想取得这一地位的人更多。[4] 除了移民回归,1990年代的俄罗斯还在不断迎来越来越多的全球化时代的劳务移民,带来一些诸如资源紧张、社会治安混乱之类的问题,加上国内移民也主要流向这些地区,使欧俄部分的城市俄罗斯人感受到较大的竞争压力。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由此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普京执政初期俄罗斯社会弥漫着一种严重的民族排外情绪,而主因正是持续数年的回归移民造成的就业竞争压力及各种社会问题加剧了社会紧张度。特别是非俄罗斯人进入俄劳动力市场更容易引发并激化一系列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诱发了新俄罗斯民族主义。俄罗斯人的怨怒反过来催生出大量极端民族主义组织,暴力排外事件频频发生。正如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指出的,“由于俄国的欧洲部分出现了人口老化和实际数量下降的趋势,苏联不得不日益依赖于非欧洲人……在工业上俄罗斯人要么必须使亚洲工人进入这块欧洲的心脏地带--这将会引起憎恨外国人的俄罗斯人的强烈反对。”[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外来劳务移民“已经成为俄罗斯现实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由于移民检查的程序严格,国家经济中灰色经济成份大,连同警察腐败等因素的影响,存

经济政策分析

中国近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析 IS与LM曲线分别表示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各自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必须的利率与国民收入水平的组合。IS曲线描述商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反向变动关系,I指投资,S 指储蓄;LM曲线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正向变动关系,L指流动偏好,M指货币存量。IS或LM曲线移动时,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会发生变动。 IS曲线的移动:在同样利率水平上投资需求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如果人们的储蓄意愿增加了,即人们更节俭了,IS曲线就会向左移动;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等于增加投资支出,因此,会使IS曲线向右平行移动;政府增加一笔税收,则会使IS曲线向左移动,因为一笔税收的增加,如果是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则会使投资相应减少,同样,如果是增加了居民个人的负担,则会使他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使他们消费支出相应减少。 LM曲线的移动:增加名义货币供给量,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就减少,LM曲线就向左上方移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推动IS或LM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实现带动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的目的。IS 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越有效;LM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越有效。 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时,不仅收入会变动,利率也会变动。 ①当LM曲线不变而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时,不仅收入提高,利率也上升。这是因为,IS 曲线右移是由于投资、消费或政府支出增加,即是总支出增加。总支出增加使生产和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了,对货币交易需求增加。由于货币供给不变(假定LM不变),所以,人们只能出售有价证券来获取从事交易增加所需货币,这就会使证券价格下降,即利率上升。 ②当LM不变而IS曲线向左下移动时,收入和利率都会下降。 ③当IS曲线不变而LM曲线向右下移动时,收入提高,利率下降。这是因为,LM曲线右移,或是因为货币供给不变而货币需求下降,或者是因为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在IS 曲线不变,即产品供求情况没有变化的情况下,LM曲线右移,都意味着货币市场上供过于求,这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使收入增加。 ④当IS曲线不变而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时,会使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⑤如果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移动,收入和利率的变动情况则由IS和LM如何同时移动而定。如果IS向右上移动,LM同时向右下移动,则可能出现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的情况。这就是所谓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结合可能出现的情况。 政府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税收,这两个政策会对IS曲线产生影响,具体来看主要是由于政府购买的增加导致IS曲线向外移动,与曲线形成新的均衡。在总支出水平过低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增加社会整体需求水平,也可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能力,从而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此时,总产出将会增加。而税收政策的变化表现为,税收的增加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投资的减少,从而使总产出进一步减少,IS曲线会向内移动,此时与LM曲线形成新的均衡点。 鉴于我国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知道,政府期望通过增加购买和投资的方式达到刺激市场总需求,并以此拉动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利用减税政策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收益,使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能够增加,希望利用消费政策带动市场总需求增长,使国民收入曲线向外移动。 货币政策是为了达到变动实际总产出的目的,政府也可通过增加(减少)货币供应来实现。相对于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货币政策还要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对总需求发生影响,因而是间接地发挥作用。增加货币供给,会使LM曲线右移,LM曲线右移意味着货币市场上供过于求,这必然会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一方面刺激私人消费,另一方面,可

分析俄罗斯的新经济政策

分析俄罗斯的新经济政策 一、“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加入WTO以后,俄罗斯的行业竞争加剧。较强的科研水平和较为雄厚的生产基础,以创新科技占领全球市场;鼓励对创新领域进行投资,一方面特别要扶持国有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俄政府拟借助税收、关税等政策杠杆,引导私营进行投资创新;俄罗斯应具有完整的研发产业链,需要不断发展创新产业链;俄应加强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财政扶持力度。普京指出,俄罗斯必须在2020年前拥有数所世界级水平的高校;20XX年前俄政府用于科技创新的投资将增加数倍;到2020年,高新技术行业在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将比目前提高50%。 二、“新经济”政策面临的诸多挑战 (一)资源型经济转型艰难。俄罗斯这十几年的能源原材料产品的大量出口,为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基金、外汇储备以及大量进口先进设备及居民高档消费品提供了保障,对于俄罗斯经济的迅速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经济增长基本进入稳定阶段之后,俄罗斯应适时的将发展重点转入创新型经济领域,选择好创新经济的发展路径,使创新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因此,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如何处理好资源经济与创新经济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经济增长关系等问题,是对俄罗斯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二)创新型经济发展条件不成熟。对现有的创新经济发展思路,俄罗斯国内外观望和质疑者较多,其原因在于:该计划政府主导色彩过于浓厚,市场机制不足,转型缺乏原动力;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没有真正解决,以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人才流失严重,国家创新体系受到削弱;产业结构升级缺乏梯次渐进性,没有现代制造业做支撑,高端技术难形成集聚效应;俄创新意识薄弱,开放意识不足,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极易虎头蛇尾;实施现代化的资金由精英集团掌控,投资机制不透明,对私人投资的优惠政策不明确。按最乐观的估计,俄要实现向创新经济的转型需要10~15年时间,其对经济发展的效果短期内难以显现。 三、结语 普京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安全与自己的政治生命密切相关,更是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就如俄罗斯《专家》周刊3月12日的一期文章中说,“不论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兑现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还是强军,都离不开经济的发

论普京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一种人品、能力、情感的综合体现,有这样魅力的人大都能口吐莲花、妙笔生花,你和他相处时间长了会对他产生一种认同、信服和崇拜,这样的人是人中的蛟龙,他的智商和情商都是一流的,知道怎样为官,更懂得怎样为人,假如你和他相处不需提防,不怕穿小鞋,他有睿智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你的小肚鸡肠他能宽容,你的虚情假意他洞察入微,使你不能、不敢、不想对他有二心,这样的人你可托付一切!你和他不在距离的远近,而在心的靠近。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懂得自尊、懂得尊重,就会有这种魅力。 素以冷峻、理性著称的俄罗斯国家领导人普京有其独特风格:坚韧,有极强的耐力,很少表露感情。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在他上任之初,俄罗斯的前景还是一片黯淡。它背负庞大的外债,外汇储备消耗殆尽。然而现在,俄罗斯已经在众多经济高速发展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其大国形象也基本重塑完毕。普京执政体现出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精神,淡化“主义”色彩,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俄罗斯现实为坐标,对各种思想兼收并蓄。以“振兴俄罗斯为最高目标”,首要解决“横向摆脱财团寡头影响,纵向理顺中央地方关系,全面建立正常市场经济秩序”。为维护俄罗斯的统一,恢复中央的权威,普京首先发兵车臣,打击恐怖主义、分离势力和极端分子,同时结束地方势力各自为政的局面,削弱地方政治势力,确保政令畅通。在两届总统任期结束后,按照俄罗斯宪法规定于5月7日辞去总统职务。2008年5月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普京担任政府总理的提名。 若干年前,布什在与普京会晤后流露出对后者的好感,他说:“我直视他的双目,能够看到他的灵魂……”而在2007年,布什终于承认自己失误了:“他计谋多端,不愿透露任何信息。”不仅是布什,在许多西方记者看来,治大

俄罗斯真相 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经济

俄罗斯真相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经济“灾难” 北京时间3月22日上午消息,对于俄罗斯及乌克兰最近几周的混乱局势,经济学家们通过调低经济预期作为对此混乱局势的反应。以下五张图表显示出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经济是怎样的一场“灾难”。 图表1显示,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们目前对俄罗斯2014年消费物价上涨(即通胀率)的预期高于几个月之前的预期值,而目前对俄罗斯GDP增长及经常项目盈余的预期则有所降低。俄罗斯最近对乌克兰的入侵也导致俄罗斯本国金融市场混乱及资本外流,这两个因素使得俄罗斯经济增长前景蒙上了阴影。

图表2显示,美元对俄罗斯卢布汇率近期大幅上涨,即近期卢布大幅贬值。虽然对于俄罗斯经济来说,卢布贬值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汇率的波动与俄罗斯近期股市大跌及借款成本大幅上升的走势相关联。

图表3显示,俄罗斯股市近期出现大幅下跌。

图表4显示,俄罗斯借款成本近期出现大幅上升。所有这些市场混乱因素使得俄罗斯央行在3月6日上调了基准短期政策利率,即便晚些时候利率可能降低,但俄罗斯央行此次升息举动仍然被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严重不利因素。赫尔辛基Danske Bank经济学家及策略师弗拉基米尔(Vladimir Miklashevsky)表示:“俄罗斯央行此次升息导致个人消费大幅削减、固定投资持续下降,并且使得俄罗斯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性加大,严重损害俄罗斯经济增长。我们将俄罗斯2014年GDP增长率的预期从之前的2.6%下调至1%,考虑到如此不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我们甚至认为新的预期值也可能太过乐观。” 图表5显示,近几个季度以来,俄罗斯资本外流加速,并且俄罗斯经常项目盈余已不再足以弥补资本外流,成为卢布走软的结构性驱动因素。虽然图表中未包括2014 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但考虑到近期的市场混乱形势,俄罗斯资本外流很可能更明显。俄罗斯央行原本希望通过加息以稳定金融市场及抑制资本外流,但并没有很成功地实现目标。另外,标准普尔近日将其对俄罗斯BBB主权评级展位从“稳定”下调至“负面”。花旗集团近期也将其对俄罗斯2014年GDP增长率预期值从2.6%下调至1.0%。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同名42661)

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二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四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突出强调了“稳增长”。会议公报中有这样一段关键性的话:“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重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证和完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这段话看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中心是“稳增长”。 在中国,宏观调控的目标除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外,还需要加两个,一是根据阶段发展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根据社会主义要求,调整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我国应在“稳增长”的基础上着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转型,首先,应贯彻破产制度;其次,应完善市场定价机制,进一步放开市场的准入管理;最后,应完善政府职能,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四.结论 本文从外需拉动作用减弱、内需依旧不足,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面临经济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两难境界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得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困难时期,中央对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变化及时反应,于今年7月份提前5个月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作出相应的经济决议。今年,中央扔坚持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重视宏观调控的预调微调,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并着力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平稳转型。努力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更加健康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何克亮.如何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理论学习》 2012年10期 11-17 【2】吴思远.浅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宏观经济》 【3】张立群.我国宏观经济刑事特点及政策分析《阅江学刊》 2012年10月第5期 5-13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综合国力严重下降,经历了长期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但是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它幅员辽阔,资源丰富,2000年普京当政,使俄罗斯逐步实现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在当今世界中发挥着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存在下来的主要国家继承了前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 在经济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6.23%的国土,52%的人口,50%以上的自然资源,60%以上的综合经济能力。据有关资料显示:俄罗斯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居世界首位。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资源完全自给的国家。俄罗斯自然资源总价值约为300万亿美元。(据俄学者披露,美国已探明自然资源储量价值10万亿美元;中国为5万亿美元,西欧为2.5万亿美元) 在政治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政治大国地位,继承了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接替了前苏联建立的与140多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将前苏所有驻外机构改为俄罗斯外交机构,继承了前苏联签订的1.6万多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国际条约和双边条约。 在军事上,俄罗斯获得前苏联75%的军队,80%的战略核力量,50%的武器装备,70%的军工生产企业。在前苏联13个军区中,俄罗斯控制和接管了8个半军区。 在普京上任之前,经过前几任总统的努力,俄罗斯已实现市场主

体多元化,市场价格全面放开,基本实现企业经济活动自由化,对外经济活动的国家垄断已经废除,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各项经济制度如产权制度、财政制度、税收制度、银行体系、社会分配制度等均已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重新构建,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已经转换。 但俄罗斯市场经济还只是初始形态,市场体系发育尚不完善,市场机制未能有效运转,市场秩序不健全,经济体制尚存缺陷。 普京选为总统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第一任期的经济政策是: 提出“强国富民”思想,使政府工作中心向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转变。 将市场经济和民主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现实相结合,渐进地、逐步地、审慎地进行改革。 干预和规范市场经济运行。强调政府领导和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强调国家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方面的重要作用。 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引导经济结构合理化。 实行市场机制与国家刺激相结合的投资政策。 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重组银行系统,改善经营,优化银行资产质量,加强央行监管职能。 调整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政府为出口提供担保,抵制国际市场的歧视行为,争取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俄罗斯普京式政治体制改革

俄罗斯普京式政治体制改革 朱晓姝 2011-03-05 14:44:38 来源:《当代世界》2005年第4期 普京自2004年3月连任以来,为进一步强化总统权威,构筑具有俄式特点的政治体制,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依靠较高的民意支持率和连任后较大的施政自主性,大刀阔斧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效果显著。但是,由于改革刚刚起步,且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在实施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阻力,俄要建立真正高效、顺畅的国家权力体系任重而道远。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重组国家权力体系 普京连任以来,本着加速发展、权威治国的理念,着力整顿权力秩序,并以别斯兰人质事件为契机,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基本理顺了总统、政府、议会、政党的关系。近一年来,普京在推进政治改革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大力扶植统一俄罗斯党并改组政府,基本确立以总统为核心、府院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政体构架。普京吸取叶利钦时期府院相争内耗激烈、国家政权机构运转受到严重干扰的教训,开始运用扶嫡遏异己手段,拉统俄、压俄共,在2003年底杜马选举中,动用行政资源助统俄参选获胜,夺取杜马主导权,从而建立总统对议会的有效控制。之后,普京在大选前后大幅改组政府,任命与自己有相同执政理念的弗拉德科夫为政府总理,组建以强力集团为班底的听命于己的“技术型小政府”,从而建立总统对政府的绝对控制权。从此,俄政坛以总统为绝对权威的“三驾马车”得以按普京意愿有效行驶和运转。

(二)改变联邦主体行政长官选举办法,强化国家垂直权力体系。针对原有的国家垂直管理体系结构松散且运作不力,总统派驻七大联邦区全权代表没能发挥实际作用,地方利益集团利用州长选举营私舞弊等漏洞。普京提出将各联邦主体行政长官由直接选举产生改由国家元首提名,经该联邦主体立法会议批准产生。在去年12月3日杜马通过的政治体制改革法案中规定,总统在联邦主体行政长官任期届满35天前提出候选人,地方议会应在14天内予以批准如果地方议会三次否决总统提名,则总统有权解散地方议会。此举一方面大大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自治能力,减少了其与联邦中央抗衡的本钱,强化了以总统为筷合的垂直权力体系,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地方议会的权力,使地方领导人对本地区发展负起更大责任,并把本地区发展同国家整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推动联邦制的发展。 (三)消肿、反腐、打寡,力图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权体系。普京连任伊始,开始大力精简政府机构,裁减冗员。他先改组政府,后又大刀阔斧精简总统办公厅,初步划清政府各部门权限、简化政府职能,提高执政效率。普京还以严惩官僚腐败为重点,采用加强反腐立法、建立专门反腐机构、加大司法惩处力度、高薪养廉、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全社会营造反腐氛围等多种举措遏制腐败势头,使反腐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此外,普京继续对寡头穷追猛打。去年再度以偷税、逃税等罪名,对霍多尔科夫斯基旗下的尤科斯公司提出起诉,最近又对该公司最大子公司的股份进行拍卖,名正言顺地将其收归国有,把这个不可一世的石油帝国置于濒临破产的境地。坐拥75亿美元的俄第二大富翁阿布拉莫维奇也因“严重违反金融政策”被迫辞去楚科奇自治州行政长官一职。 (四)改变国家杜马选举方式,修改政府法和政党法,提升政党作用,加强政党制度建设。普京深知,政党是公民利益代言人,俄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体制离不开政党的作用与影响。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普京以此为契机,在提升政党作用、推动政党建设方面连出“三板斧”,先是取消杜马单席位选区制,将原

俄罗斯著名人物(普京)

俄罗斯著名人物 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女王统帅有苏沃洛夫作家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 艺术家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 .列维坦列宾 苏联领导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领导人普京梅德韦杰夫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热点新闻 01:01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反对派集会和平结束 00:56圣彼得堡800人举行未获准集会警方逮捕70人 00:41普罗霍罗夫在反对派集会上称欠选民的人情 00:05莫斯科警方:超1.4万人参加普希金广场举行的集会 00:01俄警方在莫斯科市中心抓获利莫诺夫及其约50名支持者 23:56莫斯科警方在市中心抓捕参与非法集会的反对派人士 23:45俄中选委统计100%选票普京得票率63.6% 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市。 1975年毕业于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分配到国家安全机关工作。 1985年至1990年--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作。 自1990年起--任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国际问题助理,然后任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顾问。1991年6月--圣彼得堡市政府外事委员会主席,自1994年同时兼任圣彼得堡市政府第一副主席。1996年8月--俄罗斯联邦总统事务局副局长。 1997年3月--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副主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监察总局局长。 1998年7月--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自1999年3月起同时兼任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1999年8月--俄罗斯联邦政府主席(总理)。 1999年12月31日--俄罗斯联邦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2000年5 月7日就职。 2004年3月14日,再次当选。

在两届总统任期结束后,按照俄罗斯宪法规定于5月7日辞去总统职务。 2008年5月7日起--“统一俄罗斯党”主席。 2008年5月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普京担任政府总理的提名。 弗拉基米尔·普京拥有经济学副博士学位,精通德语和英语。 已婚,妻子是柳德米拉·亚历山大罗芙娜·普京娜,育有两个女儿:玛丽亚(生于1985年)和卡捷琳娜(生于1986年)。 普京的经典语录 热点新闻 01:01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反对派集会和平结束 00:56圣彼得堡800人举行未获准集会警方逮捕70人 00:41普罗霍罗夫在反对派集会上称欠选民的人情 00:05莫斯科警方:超1.4万人参加普希金广场举行的集会 00:01俄警方在莫斯科市中心抓获利莫诺夫及其约50名支持者 23:56莫斯科警方在市中心抓捕参与非法集会的反对派人士 23:45俄中选委统计100%选票普京得票率63.6% 俄罗斯第二任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5月7日已经离任。在他领导国家的八年时间里,他的许多经典言论已经进入现代俄罗斯口语,成为俄罗斯媒体和社会大众的流行语。而通晓多门外语、口才出众的普京,也经常引用成语和俄罗斯民间谚语。 "拉到茅房里毙了" --"俄罗斯战斗机现在和将来就是要专门打击车臣恐怖分子营地,不管恐怖分子跑到哪里,都要继续下去......我们要到处跟着恐怖分子,在机场,那就在机场。那么,很对不起,要是在厕所里抓到,那就拉到茅房里毙了,说到底是吧。就这样了,这个问题就这么定了。"(1999年9月份,普京视察车臣前线,当时任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 "沉了" --2000年9月,当美国CNN电视台记者向普京提问,询问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出什么事了,普京做出了简短的回答:"它沉了"。 "会下雪的" --"在岸上你们可以享受明媚春光,这时候在山上还是冬天呢。六个星期还是七个星期以前,我在那儿滑过雪,而且我知道,真正的降雪是有保障的。"(2007年7月,普京在危地马拉游说国际奥委会投票支持索契举办2014年冬奥会时的讲话) "木帆船上的划桨奴隶"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 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 (一)俄罗斯经济是原苏联经济的主体 俄罗斯经济占原苏联经济的比重(%): 国民生产总值占70% ; 石油产量占90.9% ; 发电量占62.5%; 经济综合能力占60% ; 天然气占77.3%; 煤产量占55.4% (二)俄罗斯的激进经济改革 一是实行生产资料的私有化 把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二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盖达尔激进经济改革的内容; 盖达尔激进经济改革的内容; 全面紧缩银根; 大规模私有化 激进改革的严重后果: 首先,体制转轨成效甚微 1999年俄罗斯工人生活状况与上年相比: 货币工资下降24.8% ; 实际工资下降35.9% ; 失业率12.5% ; 贫困线以下35.3% 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展 一是出现了多种经济并存的所有制格局 二是某些市场经济的要素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四是经济形势也出现了一些好转的迹象 通货膨胀率下降(Bieudo) (三)俄罗斯经济政策调整趋向 俄罗斯经济政策调整: 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 权有化趋向长期化; 制订“发展预算”努力刺激投资和生产; 加强社会保障; 坚持扶持和刺激本国工农业生产的方针 二、俄罗斯的政治体制 (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 俄罗斯政体 俄罗斯已经建立一个介于美国和法国之间的政治制度,总统拥有很大权力,同时增强议会职能,实行三权分立。 俄罗斯政治体制结构: 总统制; 两院制; 联邦制; 多党制 总统制: 总统制是俄罗斯新政权体制的核心。新宪法不仅明确规定了总统制的政体,而且特别强调了总统的权力和地位。 多党制: 早在1990年,俄罗斯就开始实行多党制,但当时并未得到宪法认可,新宪法则明确承认了多党制原则。新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多党制的发展和完善。 普京上任: 1999年8月9日,叶利钦提名国家安全局局长普京为新总理和自己的接班人,8月16日普京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理。 二、俄罗斯的外交战略 (一)叶利钦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的性质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的性质 希勒尔?蒂克廷译者彭晓宇 2012-10-20 20:55:13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京)2007年7期作者简介:希勒尔?蒂克廷,英 译者:彭晓宇 彭晓宇,中共中央编译局。 内容提要:英国《反潮流》杂志2007年3—4月号刊登了《社会主义理论批评杂志》编辑、苏联和后苏联政治经济方面的资深专家希勒尔?蒂克廷题为《关于俄罗斯的头条新闻的背后》的文章,对俄罗斯近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进行了背景分析,认为普京上台后面临严峻局面:大多数居民不满、国家面临分裂和解体、外资和寡头控制俄国,他于是别无选择,改变了叶利钦的许多政策,他代表的是俄国内想保持可持续统治的一批精英,包括强力部门和受到新自由主义削弱的制造业部门的精英,他们力图重新控制资源部门和军工部门并投资工业部门以建立经济基础。但是他们至今并没有找到一个使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会给俄带来长期稳定。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关于俄罗斯和前苏联的新闻已经越来越耸人听闻了。起初媒体报道其国内压制增加,同时对言论自由的审查和约束变得更加严格,后来就是一些银行家和一位《福布斯》杂志的记者保罗?克列普尼克夫遭暗杀,最近一位克格勃的前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在伦敦被公然杀死,著名的批评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

娅也被暗杀。 本文试图把这些事件放在一个背景中考察,并会说明,这些令人恐慌的头条新闻大都与资产阶级的布什当局和一些部门力图保持一个类似冷战的气氛的需要有关。另一方面,从社会主义者的角度看,形势对工人阶级和其余人来说仍然不利。 背景:市场的失败 苏联的统治集团为了在资产阶级制度内建立自己的统治,搞垮了苏联。这包括解散中央计划机构,代之以市场和私人所有权。在把前精英阶层转变为所有者阶层方面,这一逆转过程是成功的,但不是平稳的。 不论从提高生活水平,还是从迈向资本主义的角度看,市场在前苏联地区都是失败的。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一直低于1986年的水平。就业体系从全部就业恶化到大量失业和半失业。旧知识分子中的许多人、大多数领养老金的人和相当数量的妇女沦为贫民。 少数在自然资源工业领域的工人相对富裕,而大多数工人的生活水平低于转向市场之前。尽管国有财产大多已经被私有化了,而市场经济并没有建立。价值规律不起作用,部分经济仍然在旧体制下运作,许多工人(尽管不是大多数)工作却一无所获,或几乎一无所获。除了国际贸易的商品,大多数商品的定价仍然是不规范的。 市场不占主导权在政治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最富有的人,霍多尔科夫斯基试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2.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复杂性的变化,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也由“通货膨胀”转变为“经济下行”,虽然我国没有改变2011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大方向,仍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从中央对宏观经济政策预调微调的重视中可以看出,中央正在对当前经济进行精细化的扩张性操作,且现行的稳健货币政策不同于2011年的稳健货币政策,2011年的货币政策其实是稳健甚至从紧的货币政策,相比之下,现行的货币政策已经适当放宽松。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已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 3.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平稳转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是通货膨胀压力减小,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根据这一趋势,确定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思路为“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里的“稳”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二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四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突出强调了“稳增长”。会议公报中有这样一段关键性的话:“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重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证和完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这段话看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中心是“稳增长”。 在中国,宏观调控的目标除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外,还需要加两个,一是根据阶段发展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根据社会主义要求,调整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我国应在“稳增长”的基础上着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转型,首先,应贯彻破产制度;其次,应完善市场定价机制,进一步放开市场的准入管理;最后,应完善政府职能,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四.结论 本文从外需拉动作用减弱、内需依旧不足,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面临经济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两难境界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得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困难时期,中央对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变化及时反应,于今年7月份提前5个月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作出相应的经济决议。今年,中央扔坚持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重视宏观调控的预调微调,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并着力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平稳转型。努力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更加健康的发展态势。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企业投资行为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企业投资行为 (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投资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本文将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形势和众多企业的发展情况深入的研究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大部分企业投资的相关影响。根据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证明,在经济发展不稳定的各个阶段,政策不确定性的不同程度将会给企业的投资行为带来不一样的风险。如果在经济发展较好的时期,较低的政策不确定性将对企业有着积极推进的作用;但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较高的政策不确定性将对企业投资有着明显的阻碍作用。 【关键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投资行为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概念是指我国政府在未来改变现有政策或者出台新政策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本身无法精准的推测和想象政府在未来怎样实现经济政策。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不同的方面,普遍的经济领域的学者认为主要和我国的企业发展有关系,也有部分经济学者认为和货币以及财政政策等金融因素的不确定性有相关联系。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发展时期,市场经济主体对我国

经济政策依赖性比较强,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的研究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相关影响有着重大的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两者之间存在影响的理论分析 经济界的学者曾提出过这样的理论,认为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实物期权和金融摩擦机制两个方面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实物的期权机制。实物期权的理论主要包含一个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价值和期权的价值,在企业投资不确定性的作用下,不确定性和期权价值是成正比的,在期权价值越大的情况下,企业的相关决策者会选择观望,以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实现最大化的项目价值。由此可见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起到延缓推迟的影响。金融的摩擦机制。企业的融资含内外部融资两个主要方面,资本经济下的不景气市场会形成逆向选择和企业道德风险,出现代理和监督成本,最终导致企业内外融资成本存在外部融资溢价的现象。 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竞争的大环境下,企业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会导致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成本支出发生相关的影响,企业的现金流一旦出现波动,就会使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力减弱。严重的情况下当企业自有资本不能满足于生产需求的时候,企业就必须通过外部融资来获取所需资金使企业运营正常进行。同样,在还处于发展的阶段的股票市场,外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总爱迟到的普京如何当上俄罗斯总统

总爱迟到的普京如何当上俄罗斯总统1994年以前,叶利钦听说圣彼德堡市长恰布索克有一位 精明强干、勤于政务、忠诚可信的副手。但这位年轻副手的最大特点是:不论什么场合他总是不遵守时间,经常迟到。他就是富有个性的普京。 1994年10月的一天早晨,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叶利钦接待完到访的英国女皇,应列宁格勒州州长的邀请,参观圣彼德堡市的一个狩猎场。圣彼德堡市陪同的地方官员并不多,但一位个子不高、身穿迷彩服、手持猎枪、一副军人仪态的人引起了叶利钦的注意。那人拿枪的姿势与人不同:自信、坚决。叶利钦悄悄询问身边的礼宾局局长:“此人是谁?”“他是市政府第一副市长弗拉基米尔〃普京。”“哦,记得,听说过。”叶利钦马上就想起普京了。 中午,叶利钦没有回去用餐,而是在林中支了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准备边吃午饭边谈工作。一个多小时过后,突然发生了一件谁也料想不到的事:一头野猪从山坡丛林突然跑出来,出现在众人的面前,这头野猪腰圆体大,双眼冒着逼人的凶光,众人惊慌失措。当时,叶利钦的眼镜掉到了桌子下面,随行的十几个人纷纷钻到桌子下面找眼镜,只有普京和叶利钦的随行保镖反映最快,两人一齐举枪,只听“砰、砰”两声枪响,野猪应声到下。后来检查证明,击中野猪心脏的,正是“总慢半拍总爱迟到”的普京,是普京打死了野猪。大家再次坐下来,频频为普京这位狩猎高手举杯。这次狩猎场遇险,更加深了叶利钦对普京的印象。叶利钦对普京第一次直接接触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深刻认识:他是一位“刚强的、不妥协的人才”。叶利钦当时就得出结论:莫斯科需要这样的人。因此,从1996年8月起,普京在叶利钦的计划下,先后担任总统办公厅总务局副局长、安全局局长、总理,总统。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骄傲的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是,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似乎正朝着其梦寐以求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又迈进了一步。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改变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增长的经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中央政府的权威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效。这种尴尬的局面表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三个难点问题的具体体现。 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停留在一种外延式的增长陷阱之中。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如果将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考虑在内,中国实际上是负增长。换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的增长,是以破中国当前的增长,中国当前的增长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这样的增长,说好听一点是借来的增长,说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难听一点是掠夺来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一是没有福利效果,二是不可能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了,把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调整好。但是,中国目前有五六千万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两亿多的剩余农村人口等待流向城镇。经济速度一降下来,

俄国宏观经济政策

俄国宏观经济政策

俄 国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组员:叶小华龙包沿金强夏桂芝郭颖王嘉荣 2011/11/29

目录 ?简介 ?经济发展史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宏观措施 ?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 ?对俄罗斯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小组成员心得

俄罗斯简介 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或俄联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域跨越欧亚两个大洲,与多个国家接壤。绵延的海岸线从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还包括了内陆海黑海和里海。作为前苏联的主要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具有相当的全球影响力,特别是在由10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独联体组织内。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苏联,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今日的俄国是一个受国际承认的的世界性大国,亦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及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输出国。 经济发展史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政府简单地选择了新自由主义作为其经济改革的理论指导,1992年开始进行了以政治多元化、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激进的体制转轨和制度变迁进程。采用“休克疗法”方式全面地移植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民主制度、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却导致的灾难性的后果,瞬间使俄罗斯从一流国家沦落为二流甚至三流国家。 1/10和中国的1/5,1998年人均GDP减少到了1500美元。“休克疗法”在使俄罗斯迅速走向资本主义的同时,导致俄罗斯经济萧条、政权软弱、社会秩序混乱、国际地位下降。国民经济遭受破坏的范围和规模大于二战时期,也超过了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 1.经济增长衰退。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连续7年品均以每年6.77%的速度衰退,1992年GDP下降的幅度高达14.5%。1998年GDP只有1991年的60.6%。 2.科技实力受到严重影响。从事科学研究的专家人数从1991年的107.9万减少到1998年的49.2万人。亏损企业的比重没有随私有化而减少,反而大幅上升,从1992年的15.3%增加到1996年的50.6%和1998年的55.2%。 ? 3.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居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在私有化过程中极少数 人暴富,最著名的“七大寡头”控制了国家金融、工业和媒体。而广大居民的收入则下降了50%~70%。1996年4%的富人收入甚至高于80%低收入人口的总和。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2000年不足1991年的一半。 ? 4.通货膨胀极为严重。伴随一次性放开价格和大量的财政赤字,俄罗斯 持续发生“奔腾式”或高位通货膨胀,1992年放开物价之后,工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高达33.8倍,1993年仍高达10倍,2000年达到1991年的113.8倍。消费价格指数2000年为1991年的73.15倍。 ? 5.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私有化过程中,国有企业无偿或低价转让,国家 损失至少1万亿美元。资本外逃至少3000亿美元。据统计,私有化期间社会财富损失约1.7亿美元,相当于1996年GDP的4.2倍、二战期间损失的2.5倍。 当前俄国宏观经济形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