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1)

免疫调节(1)
免疫调节(1)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四节免疫调节(第一课时)

编制:杨海英审核:高二生物备课组

[学习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描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重点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免疫的基础知识(阅读课本P19-20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指机体________和________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______________与相对稳定的功能。免疫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2、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吞噬细胞等

疫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系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统(位于淋巴液、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血液、淋巴结中)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补体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注意:(1)免疫器官有:胸腺、骨髓、扁桃体、淋巴结、脾等;(2)B细胞、T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的是B淋巴细胞,由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的是T淋巴细胞。

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此外免疫系统还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

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构成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

免疫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小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项目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区别对所有病原体都起作用;无专一性;生来

就有的;作用弱;作用时间短。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具有专一性;后天逐渐形成的;作用强;

作用时间长。

联系两者共同构成人体的防御功能,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过来又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

例1.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例2.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原因是()

A.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皮肤再生

二、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一)体液免疫

1、抗原和抗体

(1)抗原: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异物以及自身衰老的细胞、癌细胞)。

(2)抗体

①概念:由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②本质:免疫球蛋白

③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2、体液免疫过程

注意:体液免疫的两个关键过程:第一:产生高效而短命的效应B细胞 (浆细胞),由浆细胞分泌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第二:产生寿命长的记忆细胞,在血液和淋巴中循环,随时“监察”,如有同种抗原再度入侵,立即发生二次免疫效应。二次免疫的特点:反应更快、更强、持续时间更长。

【思考讨论】①参与体液免疫过程的主要有哪些细胞?

②效应B细胞有什么作用?效应B细胞的产生途径有哪些?

③儿时接种过天花疫苗后,当天花病毒再次侵入人体,人体也不会患天花,其原因是什么?

例3.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A.球蛋白B.糖蛋白C.脂蛋白 D.多糖

例4.右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形成大量的浆细

B.与第二次相比,首次注射抗原产生的抗体效率低,保持时间较

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

定时间

D.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例5.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效应B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

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

《免疫调节》 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3)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四)重、难点的分析与突破

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第1课时) 一、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2.能力目标: 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二、教学重点: (1)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三、教学难点: 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 学生:免疫调节。 播放视频1:温家宝总理看望阜阳艾滋病孤儿和患者。 教师:这是中国防治艾滋病历程中又一个历史镜头——在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温总理专程前往阜阳,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交谈。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艾滋病也许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艾滋病正在对人类的生命和尊严发出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而我们又对它了解多少呢? 学生:根据艾滋病资料的搜集情况,从以下几方面交流讨论: (1) 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 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 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 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 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免疫调节

第十七章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A型题] 1.哪些受体同时被交联可被抑制B细胞的增值() A.TCR和BCRJ B. BCR和FcγRⅡ-B C. BCR和CR2 D. BCR和FcαR E. TCR和FcγR 2.B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免疫调节依赖于识别() A. MHC分子 B.独特型抗原决定基 C.Fc受体 D.分化Ag E.补体受体 3.抑制Th2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 B. IFN_γ C. IL_4 D. IL_5 E. IL_10 4. 抑制Th1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IL_10 B. IFN_γ、IL_4 C. IL_4、IL_7 D. IL_8、IL_10 E. IL_10、IL_4 5.临床上应用抗Rh﹢抗体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原理是() A. 抗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B.抗体的正反馈调节作用 C.独特型免疫网络学说 D.补体的调节作用 E.以上都不是 6.以下哪一种补体可与B细胞表面的CD21结合,促进B细胞的活化() A. C1 B. C2a C. C3a D. C3d E. C4 7. 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是() A. 由APC和Th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B. 由APC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C. 由Th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D. 由Th和Tc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E. 由Th1和Th2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8. 以下哪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 A. IL-2、IL-8 B.IL-2、IFN-γ、IL-12 C. IL-2、IL-4 D. IL-2、IFN-γ E.IL-3、IL-4 9.下列哪一种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 ) A. IL-2、IL-4、IL-5 B.IL-2、IL-8、IL-10 C.IL- 1、IL-6、TGF-β D.IL-10、TGF-β E.INF-γ、TNF-β 10. B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主要通过() A.分泌的淋巴因子发挥作用 B.分化形成抑制或辅助细胞发挥作用 C.活化巨噬细胞发挥作用 D.神经-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E.分泌的Ab发挥作用 11.免疫应答发生的前提是() A.抗原的存在 B.抗体的存在 C.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 D.补体的存在 E.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调节的存在 12.群体水平免疫调节的基础主要是() A.MHC多态性 B.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 C.AICD对特异性应答的反馈调节 D.独特型网络的调节 E.免疫细胞激活信号转导中的反馈调节 13.关于抗原对特异性免疫性应答的调节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抗原的存在是免疫应答的前提 B.结构相似的抗原具有相互干扰特异性抗体应答的能力 C.一定范围内,应答水平与抗原的量呈正相关 D.抗原的量与免疫应答的发生与否有关 E.抗原的质与免疫应答的发生与否无关 14.关于免疫应答的调节,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免疫应答不受遗传基因的制约 B.免疫调节的机制影响免疫应答的发生应答的强弱 C.免疫应答的调节可分为免疫系统内调节和免疫系统外及个体和群体水平的调节D.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E.免疫调节机制失控或异常可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 15.关于IFN-γ的免疫调节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免疫调节说课稿解读

免疫调节说课稿 各位老师您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得课题就是免疫调节,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得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与章节中得作用就是:《免疫调节》就是高中生物教材第3册第2章第4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神经-体液调节,这为过渡到本节得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就是在生命活动得调节中,占据重要得地位。以及为其她学科与今后得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得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概述免疫系统得组成。 ②简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得过程及其关系。 ③概述绵羊系统在维持稳态中得作用。 能力目标: ①进行分析﹑类比与归纳。 ②进行释图与绘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关注艾滋病得流行与预防,树立正确得生活观。

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得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得关系 二、说教学得重难点: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得防卫功能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得过程。 四、说教法: 自学﹑讨论﹑引导法。 微型讨论教学法(学生主体发言 演示法(课件演示 五、说学法: 学生阅读自学与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4分钟 前面学习了有关神经-体液调节得内容,知道这两种调节对维持内环境得稳态非常重要,事实上,还一种调节对稳态十分重要---免疫调节。接下来以一段艾滋病得视频材料展开新课,这样有助于引发学生得兴趣。通过问题得探讨与视频得观瞧,能最大限度得调动学生得求知欲望,新课能顺利得开展。 3、教授新课:(35分钟 在教授新课时,注重内容与生活得联系,通过导入,让学生明白,免疫系统受损会引发艾滋病,从而提出免疫系统得防御功能。此时,学生会回忆起初中所学得三道防线,

11神经免疫调节解读

第11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动物机体不仅从内、外界环境接受刺激引起其生命活动的变化,而且还不断受到多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原生动物、真菌的侵袭,因此体内形成了多种因素-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侵袭,以确保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和种族的延续。在机体内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这是一门正在发展的新兴的交叉学科-神经内分泌免疫学.这一章的学习将带你步入这个殿堂。 本章提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是动物机体三大感受和调节系统,三个系统通过共同的生物信息分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共同维持动物机体的稳定。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神经递质和激素调节免疫系统;免疫细胞通过分泌神经递质样物质、激素和细胞因子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应激和免疫条件反射时可以产生某些调节物质在神经、免疫系统之间起到中间介导和桥梁作用,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对它们自身的功能和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节,使机体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保持稳态。 (光盘资料11-1动物机体内的免疫系统) 过去认为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处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之下,神经内分泌系统(neuroendocrine system)共同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近些年来发现,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也是机体内的一个重要感受和调节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神经科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揭示了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复杂的双向互相调节的联系,提出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这一概念。大量研究资料证实,一方面免疫系统及其产物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另一方面某些神经内分泌激素和激素受体已被包括在免疫系统的内源性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

免疫调节核心知识点列表梳理 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2.两种免疫类型比较 5.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应用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

4.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比较 6.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 免疫调节知识点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伤口化脓) 1、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最主要的免疫方式)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 来源: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主要是外来物质(如: 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 ① 抗原 (抗原决定簇) 本质:蛋白质或糖蛋白 特性: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特异性(只 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 ②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 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③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 B 浆细胞 抗体 骨髓造血干细胞 胸腺 T 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淋巴因子(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功能1)增强淋巴因子的杀伤力 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3、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 4、体液免疫 抗原 吞 噬 细 胞 (处理) (呈递) T 细胞 细胞 (识别) B 细胞 B 细胞 形成沉淀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二次免疫)

免疫调节的说课稿及反思

§2.4《免疫调节》说课稿 息烽一中生物组黄诗先 一、说教材及考点: 《免疫调节》为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内容,贵州省2014年高考说明的考试要求为: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历届高考试题多以选择题、图解形式出现,题目常与生活实际中的病例相结合,着重考查学生的审题、识图、综合运用、获取信息、实验与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本课内容知识点多而分散,学生记忆难度大任务重,概念模糊,线索不清晰。学生普遍掌握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抗原抗体的概念、艾滋病的发病原理和传播途径,但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还不是很清晰,各种淋巴细胞的来源和作用不能辨析,所以作为高三复习课,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主要是:1、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层次来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过程;3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学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比较、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是通过甲流、艾滋病的素材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关爱生命,关爱社会。 二、说学情 学生普遍掌握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抗原抗体的概念、艾滋病的发病原理和传播途径,但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还不是很清晰,各种淋巴细胞的来源和作用不能辨析。 三、说设计思路: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复习课要源于平时教学、高于平时教学,有新的高度、新的内容、新的方式,让学生有新的收获。于是我设计了以非典情境作为教学主线,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由表及里,从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利用学生原有知识搭建平台,来理清一条条的线索,并利用思维导图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在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也体现了新课程“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 四、说过程: 用非典视频吸引学生导入新课——————解读考纲、明确考向————利用2014年高考试题引入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学生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利用非典进入人体后,人体怎样防卫?——引到学生绘制防卫的思维导图进入考点2——免疫的防卫功能----体验高考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教学教学设计《24 免疫调节》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第四节 《免疫调节》 一、教材分析 《免疫调节》为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内容,考试大纲要求为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课标要求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历届高考试题多以选择题、图解形式出现,题目常与生活实际中的病例相结合,着重考查学生的审题、识图、综合运用、获取信息、实验与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知识点多而分散,学生记忆难度大、任务重,概念模糊,线索不清晰。作为一节复习课,学生大致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抗原和抗体的概念,但掌握不牢固。对概念之间的联系不清楚,尤其是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很不熟悉。由于基础知识的搭建不稳固,所以在后续的原理应用(如免疫系统缺陷、免疫学应用等)的学习中举步维艰。因此本节课运用构建概念图的方法,重点关注搭建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概念模型。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列举人体抵御病原体的防线 (2)说明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概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及二者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1)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训练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 (2)学会概念图的一般构建方法,并且学会运用概念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通过阅读课本中的信息构建概念图,由概念图理解并表述概念间的关系,从而锻炼学生图文转换、准确表达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泡泡男孩的素材分析树立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逐渐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态度,形成关心社会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免疫调节(教案)解读

第4节、免疫调节(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2、关注艾滋病的流传和预防,渗透关爱艾滋病病人的思想; 3、了解免疫学的应用;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 从关爱艾滋病病人及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情景创设: 本节课我们接着讲免疫调节 板书:第4节、免疫调节(2) 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人体免疫有哪几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体液免疫靠产生抗体发挥作用;细胞免疫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 (出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挂图) 4、免疫力越强就越好吗? 5、当免疫力过强或过弱时会出现什么疾病? 6、有没有免疫力缺失的情况? (免疫力过强时会出现自身免疫病或过敏反应;免疫力过低时身体的抗病能力较差;当人体遭受了HIV的侵入后会导致免疫力缺失——艾滋病。) 介绍艾滋病的现状:

1、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被认为是20世纪的瘟疫,谁能说说艾滋病的流行情况怎样? (从1981年美国发现了第一例到2003年11月底(仅22年间),全球已有6000多万人感染了HIV。 中国 1985年发现了首例艾滋病病人,现在,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100多万,处亚洲第二位,全球第十四位。广东在全国排第四。河源现在已经发现了好几例病例。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正在威胁着我们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估计到2010年,HIV感染者将达到1000万,形势非常严峻。) 2、艾滋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医学研究表明,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危险行为。据统计,我国超半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是经性行为传播感染的。) 3、艾滋病呢可以预防吗?面对艾滋病的流行,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 (可以。我们要洁身自爱,拒绝毒品。) 4、大家来说说哪些行为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哪些行为不会? …… 其实,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是HIV的受害者,我们应不应该歧视他们?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伸出温暖的双手,去关爱他们) 许多国家领导人在这方面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总书记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等曾多次探望艾滋病病人,并与艾滋病患儿一起观看文艺晚会,鼓励他们鼓起信心,战胜病魔。 前面我们学习的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除此之外,免疫系统还有其他的功能吗?(有,免疫系统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 二、新课推进: 板书:(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在艾滋病患者中,许多人并不是直接死于艾滋病,而是由于缺少免疫力而死于病菌感染,也有不少人是死于癌症,这是为什么?免疫系统受损可能会引发癌症吗?

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III)

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山)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明确的提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旨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 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在实施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动力,促进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与价值是教师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本节课的设计在贯彻以上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还以当代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教材“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免疫 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本节课为第1课时,主要学习 前两部分内容。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岀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所以在本节教学设计中利用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和病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自主 构建知识体系。 三、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人儒三道防継酌咼萍内容,知道一业诸枣嘟巴菇、欄巴冊腳、抗体' 计划免莊、交嵌病菩主物学术语」但曲于上海学生昱在八年敬第一学期孚习该内容的』因止匕对于厲上咲口识肖谢认识可能会有些植稠.垂节谍在壺蟲免疫杀统的43成和三1昔防汽的防卫机第醴惹础上,歳点学习第三道肪跋中萍液免疫和细艇免痩的过稈、两者防帕同直和丁同遵亠理解免疫细膻在茹持人赫稳甚中所炭挥药协同柞用. 解釋艾濫病的死因n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描述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3)概述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协同作用。 (4)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资料分析和动画演示,发展归纳比较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运用构建概念图的方法来概括总结生物学核心知识的能力。 (2)通过模拟探究皮肤的保护作用,初步学会设计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通过细胞免疫的角色扮演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中,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认同普遍联 系的观点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2)通过细胞免疫的角色扮演活动和生生互动过程,体验学习生物科学的乐趣,初步形成敢于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北京)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4讲 人体的免疫调节精练(含解析)

第24讲人体的免疫调节 A组基础题组 题组一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2018北京东城期末)若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不会 ..发生的是( ) A.流感病毒在内环境中增殖 B.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分化 C.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 D.产生针对该病毒的记忆细胞 答案 A 病毒为高度寄生生物,需要在细胞中进行增殖,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即细胞外,A符合题意;病毒侵入人体,引发机体进行特异性免疫,B细胞和T细胞进行增殖、分化;病毒侵入靶细胞后,需要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并将其裂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会产生记忆细胞,用于二次免疫。 2.(2018北京朝阳期末)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B.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 C.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 D.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 C B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A选项错误;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不是免疫活性物质,B选项错误;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是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选项错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C选项正确。 3.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吞噬细胞特异性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答案 B 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但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图示信息看出,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B正确;加工处理后的抗原需要经过T细胞才能呈递给B淋巴细胞,C错误;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阶段都是对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阶段,细胞免疫中也存在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D错误。 4.PM2.5是粒径小于 2.5 μm(相当于细菌大小)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导致其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吞噬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B.空气中的部分PM2.5可被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阻挡 C.当病菌随PM2.5进入人体,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 D.PM2.5引起细胞死亡可能与溶酶体水解酶的释放有关 答案 A 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空气中的部分PM2.5可被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阻挡,B正确; PM2.5可携带病菌进入人体,机体出现免疫反应,消灭病菌,C正确; PM2.5能导致吞噬细胞的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因此溶酶体的膜会被破坏,从而导致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导致吞噬细胞死亡,D正确。

免疫调节知识点整理

免疫调节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5年4考 )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助学巧记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如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3)吞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 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1.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而不是淋巴细胞。 2.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3.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考点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5年11考 ) 1.体液免疫 (1) (2)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更快、更高、更强,如下图: (1)发生二次免疫时,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是否由“记忆细胞”所产生? 提示 记忆细胞不产生抗体。在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而是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2)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相关细胞或物质,请依次说出下列a ~e 的名称。 提示 a —吞噬细胞 b —浆细胞 c —抗体 d —靶细胞 e —效应T 细胞 2.细胞免疫 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 (1)记忆细胞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2)二次免疫反应: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三看”法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抗原和抗体的比较和判断 2.免疫活性物质的来源与功能

解读免疫系统功能——免疫记忆

解读免疫系统功能——免疫记忆 古希腊历史学家在描述古雅典的瘟疫时说过,“一个人不会遭受瘟疫的两次攻击”。 这个说法在当代,也是非常流行的。小时候出过水痘的朋友,一定都听过长辈安慰,“别怕痒,只要熬过去,以后不会再被折磨了”。 过去,我们不清楚这种“免死金牌”的原理。现在,我们知道,身体会“记住”曾经得过的病,这种类似情报部门的职能,是免疫系统的“免疫记忆”功能实现的。 △接种疫苗就是利用细胞的免疫记忆功能 所谓“免疫记忆”,就是在免疫的过程中,无论是先天免疫,还是获得性免疫,一旦与某种异物携带的抗原发生反应后,如果再一次接触同样的抗原刺激,就可以快速启动二次免疫,发挥更强的免疫应答。 我们既有可能在第一次成功清除一种异物后,未来再次感染它;也可能在第一次对异物发起打击后,只是让病原体偃旗息鼓,悄悄潜伏在身体里,等待“重生”的机会。 无论是彻底清除,还是暂时压制,“免疫记忆”都是完善我们免疫系统的重要一环。 先天免疫、获得性免疫阶段,实现“免疫记忆”功能的细胞自然不同,并且“先天免疫也具有免疫记忆”,这可以算得上是科学最近几年的大发现了。 就让我们依据不同阶段,来探索一下免疫记忆的神奇之处。 01 记忆T细胞 当身体中异物的信息密码,由免疫监视发现后,通过抗原递呈传送至了获得性免疫阶段,

此时,身体中的初始T细胞(na?ve T cell)开始慢慢觉醒,经过活化刺激,初始T细胞会变身效应T细胞(effector T cell),效应T细胞开始执行免疫应答的功能,清除体内的病原微生物,任务结束之后,效应T细胞不需要也不会无止境地扩增,大部分会选择凋亡,余下的部分会变为记忆T细胞(memory T cell),成为免疫记忆保留下来,数月,数年,甚至几十年。 那么,简单理解,T细胞的一生,就是从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的过程。 记忆T细胞的存在,是疫苗出现的基础。我们用人工减毒的或者灭活的病原体,刺激人体产生针对此种病原体的记忆T细胞,在再次接触病原体时能够快速免疫应答。 记忆T细胞来源于效应T细胞,还是初始T细胞?这个渊源由《Nature》盖棺定论[1][2]。 科学家们向DNA中插入甲基团来监测,甲基化的改变是与基因表达的降低密切相关的。之后,通过分析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中的甲基化情况,发现记忆T细胞是起源于一小部分效应T细胞,虽然记忆T细胞暂时不表达效应分子,但在遇到病原体时,是可以再度活化、再次分裂的。 同属获得性免疫,B细胞却貌似不是采用这样的方式保存自己的记忆,这也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各具特色的原因之一。 02 记忆B细胞 与记忆T细胞的区别在于,B细胞的一生,是从初始B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B 细胞,效应B细胞也叫做浆细胞,是产生抗体的。

高中生物_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学情分析

1、(1) 初中知识基础:八年级下册——传染病和免疫;例如下图: (2) 高中知识基础: 必修1第1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资料分析“实例4”:艾滋病病因。 必修1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必修1第2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6章第2节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如下图: 2、能力: 具有相应的分析资料、处理信息、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但是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但意识不强。 3、学习要求 学习中应该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学习: 1.建免疫系统的组成知识结构图、理解各种免疫物质的作用 2.构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模型,理解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的联系,加深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理解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的疾病。 《免疫调节》效果分析 这节课主要依据学习目标设计的,在课堂教学中,整节课以结核病做为课堂的引线,学生从小就接种过各种疫苗,所以对免疫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于免疫调节的具体过程,学生却很难理解。因此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理归纳;对于复杂的内容,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并模拟免疫调节的过程,了解免疫调节的作用过程和特点,在辅助教师的适当启发和点拨来解决教学难点。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往在课堂上总是自己说的多,害怕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时,一些同学不积极参与,而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遗漏掉,致使同学们自己思考的时间减少。这节课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适时引导和严密的逻辑推理,由浅入深地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很活跃。 1、通过引导学生能够发现课堂的不足之处。依据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讲清抗原、抗体的概念等,建立起本节学习的新基础后,通过利用教材内容,结合学具模型完成对免疫调节过程的模拟,并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最后引导学生用图示的形式归纳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过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2、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后,教师的课前预设还不够。 通过模型构建,让免疫调节的过程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但在本课中,因为活动较多,所以怎样安排教学使得学习变得容易些、愉快些、有效些,就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意设置了相应的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参与讨论,主动构建知识模型,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入赏识性评价,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次我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学生有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而我在这堂课中更多的发挥过渡作用,通过过渡性的语言和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科学探究的每一步。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回答问题,对于模型的分析“有模有样”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且也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整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还是不错的,积极参与问题回答,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免疫调节过程中的T细胞的重要作用也可以说明。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教师预设要全面,充分把握教材和学情,增加自己的备课深度,另外就是相信学生的能力,只要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思维空间,学生足以发挥的更加精彩。 《免疫调节》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神经-体液调节,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材的编排意图 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重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在具体内容标准中,把“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安排在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不仅是因为免疫

新教材高中生物精品 免疫调节1专项训练

第四章免疫调节专项训练一 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呈递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B.抗原呈递细胞主要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C.抗原呈递细胞的起源不一定是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 D.抗原呈递细胞都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2.下列关于免疫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A.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B.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是T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器官 C.脾内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 D.扁桃体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 3.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成熟时具有很多分枝,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能力 B.巨噬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许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 C.巨噬细胞起源于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D.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和B细胞,主要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4.正常人体内的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种物质都是() A.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B.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5.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 B.组织液中的吞噬细胞 C.胃酸 D.乙肝疫苗 6.下列关于免疫监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受损、衰老和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B.免疫监视正常时,能识别并清除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 C.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可能会有肿瘤发生

24免疫调节复习.docx

2.4 免疫调节 年级:高二课型:复习课主备人:周相勇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屮发挥作用 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2.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A.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陆 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 D.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B.形成浆细胞 C.形成效应T细胞 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4.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 A.浆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抗体 5.人血?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原因是() A.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不能及吋补充,影响皮肤再生 6.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卬)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 患 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7.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 化。下列有关曲线屮,不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过程屮某些因素的变化情况的是() 8.下列有关器官移植的描述中不止确的是() A.器官移植所而临的主要问题是供体器官短缺 B.运用免疫学的原理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排斥问题 C.运用免疫抑制剂可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D.通过人工培植器官已成功解决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 9.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破坏机体的() A.T淋巴细胞 B.吞噬细胞 C.B淋巴细胞 D.造血干细胞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基础巩固训练

2,4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就是由于()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解析】选B。大面积烧伤会引起皮肤严重损伤,皮肤就是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选B。 2、(2014·杭州高二检测)T细胞与B细胞的共同点就是( ) A、产生抗体 B、产生记忆细胞 C、导致靶细胞裂解 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解析】选B。T细胞与B细胞都会在受到抗原刺激后分裂、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并形成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 3、(2013·全国卷)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 A、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 B、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 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毒 【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知识点就是: (1)HIV属于RN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2)艾滋病就是一种血液传染病。 【解析】选D.本题考查病毒的结构、组成与人体免疫等知识。HIV就是病毒,必须严格寄生在活细胞内,A错误;病毒无任何细胞器,B错误;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人体免疫力大大降低,C错误;HIV通过人体的血液可运送到人体各处,D正确。 4、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A、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就是蛋白质,少部分就是RNA B、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C、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也有 D、产生抗体的细胞就是T细胞 【解析】选 C.抗体就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其本质就是蛋白质,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少量分布在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所以C项正确。 5、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共同点就是() A、都能产生抗体 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 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解析】选D。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在免疫过程中均产生记忆细胞,抗体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故D项正确。 6、(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就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与吞噬细胞 B、血液与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与B细胞 C、吞噬细胞与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细胞的种类、分布等.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等,吞噬细胞为免疫细胞,A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与淋巴结中,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与吞噬细胞等,C正确;抗体属于蛋白质,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D正确。 7、(2014·无锡高二检测)艾滋病就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免疫缺陷病。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错误的就是() A、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 B、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细胞 C、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与母婴传播 D、多种病原体的严重感染就是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 【解析】选B。艾滋病就是人体感染HIV引起的,故A正确。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T细胞,机体基本失去免疫能力,故B错。HIV存在于体液中,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与母婴传播,故C正确。由于艾滋病患者后期几乎无免疫能力,导致其受多种病原体的严重感染,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教材分析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精编版

免疫调节教材分析 全析提示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异常细胞,要靠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一、免疫系统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是机体识别异“己”的过程;维持内环境平衡的特殊的保护机制。免疫的物质基础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特异性免疫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能力低不行,但免疫能力过高也会引起疾病。 思维拓展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的关系。 (二)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的分化和生成 探究发现 免疫系统分为三道防线,有人认为非特异性免疫像厚厚的城墙,特异性免疫像巡逻的警察。三道防线,相互协作完成防御!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细胞排列紧密阻挡了病原体的进入;黏膜细胞有的能分泌抗菌或杀菌物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如白细胞有吞噬功能)。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及免疫物质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第三道防线针对专一性抗原,因此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抗原侵入的组织细胞叫靶细胞,抗原侵入组织细胞后只有通过细胞免疫将其消灭。感悟心得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自己的机制,但两者又有一定的关系。 要点提炼 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抗原处理: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消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