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抗病毒中药

(整理)抗病毒中药
(整理)抗病毒中药

黄芪提取物Astragalus P.E[1][产品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提取物。[植物性状]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主根深长,棒状,稍带木质。干燥的根呈圆柱形,极少有分歧,上端较粗,下端较细,两端平坦,长20~70cm,粗1~3cm,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全体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气微弱而特异,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花期6~7月,果期8~9月。秋季采挖。[植物分布] 分布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甘肃等地,生于丛林山沟中。[产品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粉末。[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众多,主要含有皂苷、黄酮、多糖以及氨基酸等几类成分。1皂苷类在黄芪及其同属近缘共分离出四十余种三萜皂苷,其结构为四环三萜及五环三萜苷类,苷的糖多为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多接于苷元3,6位。有些苷的某些羟基乙酰化,膜荚黄芪中分离出黄芪苷Ⅰ、黄芪苷Ⅱ。在膜荚黄芪中有乙酰黄芪苷Ⅰ(Acetytastragaloside)、黄芪苷(Astragalo side)Ⅰ~Ⅷ、异黄芪苷(Isoastragaloside)Ⅰ~Ⅱ、黄芪皂苷乙(Atramembrannin)、环黄芪醇(Cycloastragenol)(Cyclosiversigenin)和大豆皂苷(ISoyasaponin);膜荚黄芪皂苷呆板厂蒙古黄芪中有黄芪苷1、I、W和大豆皂苷1。 2 多糖类从内蒙黄芪中分得4种多糖,其中两种为葡聚糖AG-1和AG-2、另两种为杂多糖AH—1和AH-2,其中AG-1和AH-1具有免疫促进作用。

3 黄酮类黄芪所含黄酮主要为黄酮类。异黄酮类,二氢黄酮类,主要有山奈素、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柠檬素、熊竹素、芝柄花素、毛蕊异黄酮(calycosm),芒柄花黄素(for mononetm)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黄烷(2’,4’-dihydroxv—5,6-dimethoxvisoflavane)L-3-羟基-9-甲氧基紫檀烷-(L-3-hydroxv-9-methoxypterocarpan)及其苷类,其苷类的糖多为葡萄糖,鼠李糖,从膜荚黄芪的茎叶中分出鼠李柠檬素3一葡萄糖苷及槲皮素3一葡萄糖苷。

4 氨基酸类黄芪根中测出21种游离氨基酸,其中有天冬酰胺(asparamide)、刀豆氨酸(ca naraine)、脯氨酸(prolin)、精氨酸、天冬氨酸、1氨基丁酸(r-amiinnobutyricacid)等。

5 生物碱类从膜荚黄芪中分离出胆碱(eholme)和甜菜碱(betaine)。

6 有机酸类黄芪的有机酸主要有香草酸、阿魏酸、异阿魏酸、对羟苯基丙烯酸、咖啡酸、绿原酸及棕榈酸。

7 微量元素黄芪中微量元素以铁、锰、锌和铷含量较大,另有报道其富含硒。8其他黄芪中还含有胡萝卜苷(daucostero1)、叶酸(fol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1)。[产品含量] 黄芪多糖20%、50%。[检测方法] UV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增强免疫力,增强能量,抗疲劳,抗突变,保肝,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传统中医学认为,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敛疮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 1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黄芪多糖(APS)能使小白鼠吞噬绵羊红细胞百分率及指数明显增强。进一步分离黄芪多糖得到3种单体多糖:123,分别进行实验,结果是多糖1能增加脾重量及细胞数,但抑制脾细胞对绵羊红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2与1相似但较弱,多糖3没有作用。黄芪皂苷能促进淋巴结B细胞增殖分化和浆细胞抗体形成。黄芪能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对羊血球的免疫特异玫瑰花结的形成。黄芪多糖明显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发光强度并抑制PGE2的释放,但进一步促进TNF的释放。环氧化酶抑制布洛芬则明显抑制PGE2和TNF的释放,对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因此可以提示免疫激活剂和环氧化酶抑制剂的组合,可望成为创伤感染药物治疗的新方案。对体液免疫作用黄芪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黄芪在体液免疫,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对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诱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多方面表现出多种生理活性。其抗病毒的原理之一可能是提高患者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正常人服用黄芪全草浸膏片后IgE3显著增加。黄芪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并且抑制总补体活性。对白细胞介素的产生有诱生作用,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对羊血球的免疫特异性玫瑰花结形成、对免疫抑制剂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是具有双向作用的免疫调节剂。黄芪多糖是

黄芪中免疫活性较强的一类物质它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脾及胸腺重量,溶血素,血凝素以及脾细胞总数及空斑形成细胞测定看出,黄芪多糖,红芪多糖均能对环磷酸胺或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完全及部分对抗作用。对细胞免疫的作用黄芪可促进体细胞免疫功能。其增强人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能是由于部分地降低了抑制性T细胞活性的结果。黄芪多糖可通过调节含量以及促进磷脂酰肌醇代谢,进而提高创伤后活化T淋巴细胞内IL-2mRNA及IL-2RmRNA的基因转录表达,这可能是黄芪多糖纠正创伤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机理之一。黄芪对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可能与其调节IgG亚类的产生有关。对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黄芪可保护靶细胞抵抗T细胞活性,但其程度不如对T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强。它提高的NK细胞活性效果是通过诱导淋巴细胞产生Ⅱ型干扰素介导素。因而认为NK细胞可能是T细胞的前体细胞,黄芪对NK细胞的影响同它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是一致的。对诱生干扰素的影响黄芪对干扰素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包括自身诱生、促进诱生和活性发挥等3个方面。黄芪自身有一定的抗肿瘤的作用,黄芪多糖(5mg/kg)与IL-2/LAK的抗肿瘤作用相似,对IL-2/LAK的抗肿瘤效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2 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2.1对细胞代谢的影响通过观察人胎肾细胞,人胎肺二倍体细胞及小鼠肾细胞在含黄芪的营养液中生长发现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作用增强。小鼠水煎液及正常人服用黄芪干浸膏片后,血浆CAMp含量均明显提高。小鼠SC黄芪注射液,可显著增加白细胞总数和多核白细胞数。黄芪还能促进各类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及成熟过程,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对体外培养肝细胞,黄芪能促进RNA及蛋白质合成,提示其能延长细胞寿命,增强细胞代谢推迟老化。 2.2 对核酸代谢的影响黄芪多糖(ASP)抑制游离RN-ase的活力的程度是:肾<肝<肺<脾,此结果应用平衡反应的相对增加速度来解释,APS的作用在低RI组织表现显著。黄芪对人肺二倍体细胞的RNA代谢有抑制作用,黄芪煎剂可显著促进骨髓造血细胞DNA的合成,加快有核细胞分裂过程。黄芪皂苷能使再生肝DNA含量明显增加,黄芪多糖对DNA的代谢无明显的影响。 2.

3 对内环核苷酸的影响黄芪煎剂可以明显提高小鼠血浆和组织的内环核苷酸(cAMP和Cgmp)的含量而它对各器官的影响是不同的;给药对cAMP升高,cGMP下降;肝脏则与之相反;而脾脏内均增加。进一步实验表明,黄芪对cAMP 的影响是由于其抑制了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PDE)而引起的。 2.

4 对蛋白质及其它代谢的影响给小鼠用黄芪煎剂连续灌胃10天,能显著增加H-亮氨酸掺入血清、肝脏蛋白质的速率,而对蛋白质的含量无影响,即黄芪可促进小鼠血清和蛋白质更新,并认为其中的多糖很可能是促进蛋白质更新的有效成分。黄芪皂苷100g/kg灌胃也有类似作用。黄芪对胰岛素性低血糖动物,有升高血糖水平的趋势,但提高幅度较小。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3.1 对心脏的作用黄芪水煎剂对离体蛙心无明显作用,醇提液可使离体蛙或蟾蜍心脏收缩增强,振幅明显扩大,大剂量时则产生抑制。因此黄芪皂苷可能是通过NA、K-ATP酶实现强心作用的。据报道,黄芪能使人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及琥珀酸脱氢酶含量有不同的增高。以上提示黄芪具有钙拮抗作用,可减少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CA内流量,有可能减轻感染细胞的继发性CA损伤,且对细胞中病毒RNA的复制具有抑制作用,显示了其在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价值。但单剂量黄芪对CVB3性心肌炎没有预防作用。黄芪皂苷对心肌有正性肌力的作用,与强心苷类药物相似。实验证明:黄芪总皂苷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犬的心脏收缩力,增强冠脉流量,对心功能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黄芪抗氧自由基的作用可能是强心作用机制之一。黄芪苷Ⅳ注射液是非洋地黄类的有效正性肌力药物。 3.2 对血管、血压的影响黄芪有扩张血管和扩张冠脉作用。故认为其降压作用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的结果,而与心脏并无依存关系,与组织胺释放或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也无关系。说明黄芪对血压的影响同中枢神经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肌肽释放酶-肌肽系统,以及羟脯氨酸等方面均有关系。黄芪的降压成分曾认为系一碱性物质,但后来发现黄芪属植物根含有氨基丁酸,其含量高低与降压作用强弱几乎完全平行,故认为是降压有效成分。在血管效应方面,氨基丁酸并不能

完全代表黄芪。黄芪能不同程度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游走与增殖,有利于促进血管生成过程。膜荚黄芪中的黄芪皂苷ⅡⅢⅣ等皂苷类及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等异黄酮类化合物,对孵化红细胞变形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可能是膜荚黄芪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重要机理,黄芪对人红细胞膜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可能是保护人红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攻击。 4 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4.1 抗疲劳作用黄芪多糖250mg/kg、500mg/kg腹腔注射,对正常小鼠和氢化可的松所致“阳虚”小鼠,常温游泳时间均有显著延长作用,并增加应激状态下小鼠肾上腺重量。黄芪提取液对游泳应激状态下的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肾上腺重量和肾上腺皮质细胞内类脂质空泡含量均有明显提高作用。两侧颈动脉结扎所致的脑缺氧,均有显著对抗作用,可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 4.2 耐低温、高温作用黄芪多糖250mg/kg、500mg/kg、腹腔注射,可明显增强正常小鼠、饥饿小鼠和氢化可的松处理的小鼠的耐低温作用,使生存时间明显提高;但无明显耐高温作用。5.4.3抗辐射作用黄芪总黄酮对这种辐射所致的免疫系统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黄芪总黄酮具有抗氧化性及清除自由基作用,使免疫细胞避免脂质过氧化的损伤有关,同时黄芪总黄酮可能还具有改变免疫细胞能量代谢和促进淋巴细胞分裂的功能。 5 抗衰老作用长期服用黄芪对预防老年性动脉硬化,改善衰老的肺功能有一定的意义。体外培养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成活至52代,而含0.2%黄芪制取液的培养细胞成活至77代,用药组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器的变化与对照组细胞的衰老变比规律基本相同,但其改变程度轻,变化速率相对缓慢,特别是用药组细胞之高尔基复合体特别发达,虽然细胞已衰老而它们却不甚衰老。研究证明黄芪有延寿的良好效应,以其作为抗衰益寿的药物,值得高度重视和开发。 6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注射能使大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的血清白蛋白有明显升高,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并能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丝的血运,对阴囊水肿和腹水亦有明显减轻作用,给药组动物的饮食和精神状态亦较对照组好;黄芪能显著减少尿中蛋白的量;病理观察亦证明,黄芪组病变减轻,对肾炎的这种阻抑作用可能与黄芪增强代谢,改善全身营养状态有关。黄芪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减轻自发狼疮小鼠的肾脏病变。7 保肝作用黄芪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两种黄芪苷ASI和SK能对抗D-半乳糖胺和醋氨酚引起的肝损伤,黄芪苷是黄芪抗肝毒损伤的有效成分,其机理除抗生物氧化外,尚与代谢调节有关。另有研究认为,黄芪对防止肝纤维化有一定作用。8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给小鼠皮下注射黄芪可维持数小时的镇静作用。小鼠饮用30%黄芪水煎液15天,有加强小鼠学习记忆的作用,实验表明黄芪有利于小鼠大脑对信息的贮存作用9 对平滑肌的作用5%和10%黄芪煎液可使在体兔肠管紧张度明显增加,蠕动变慢,振幅增大;对兔离体肠管、子宫则有抑制作用。黄芪皂苷能使豚鼠离体回肠的张力下降。10 激素样作用黄芪浸膏中黄芪内酯和黄芪固醇对大鼠、小鼠体重、提肛肌或肾脏等重量均无明显影响,表明无同化激素或雄性激素样作用。

11 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作用黄芪多糖对结核菌感染有明显对抗作用;而已发现其它成分如氨基酸、生物碱、黄酮等具有显著抗滤泡生口腔炎病毒的作用。动物及传化细胞实验表明,黄芪注射液对小鼠乳鼠体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感染过程有一定的阻断作用。黄芪对体外志贺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a-活血链球菌、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等有抗菌作用。参考用法和用量1、黄芪多糖可溶性粉饮水。禽每只用药0.05~0.1(1kg可供10000~20000只用药);预防用药量减半,治疗用量,马、牛等大畜每头用药2~6g(1kg可供160~500头用药);羊、猪等中畜每头用药。2、黄芪多糖浓膏稀释饮水。治疗用量,禽每只用药0.1~0.2g(1kg可供5000~10000只用药)。预防用药量减半。3、黄芪中药细粉拌料饲喂,治疗用量,禽0.5~1g,羊、猪5~15g,兔2~5g,预防用药量减半。(以上用量均以山东华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黄芪提取物为标准。)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药学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慢性症。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给予心理治疗。近20年来,随着抑郁症病因学研究的进展,逐步确立了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抗抑郁的药物包括化学合成药、植物提取物及中成药。本文就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抑郁症;抗抑郁药;研究进展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depressants 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chronic disease which is high incidence and seriously affects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 life.There are many methods to treat depression, and the previous main method is psychological treatment.Over the past 20 years, with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epression etiology, pro- gressively establish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drug treatment.Antidepressant drugs include chemical s- ynthetic drugs, plant extracts and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This paper studies of antidepressant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depression;antidepressants; research progress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通常表现为长时间情绪低落或悲痛欲绝,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1]。目前,中国大约有抑郁症患者3000万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 亿人正遭受着抑郁症的折磨[2]。抑郁症对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给予心理治疗。近20年来,随着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逐步确立了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目前认为,抑郁症与遗传、心理、神经、内分泌等因素诱发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或(和)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神经肽等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及其受体功能下降有关, 近年来还发现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失调[3],谷氨酸传导障碍[4],神经免疫异常[5]等因素有关,新发病机制的发现很大促进了新药的研发。 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产品主要由以下五大类构成。即选择性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定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NaSS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T)、五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aRI)[6]。目前,许多人又把目光

哪些中药具有抗病毒

哪些中药具有抗病毒、消炎的作用? 一、抗病毒中药的分类 研究证实,有些中草药具有非常强的抗病毒作用。在临床上防制病毒性疾病的单味中药如清热药板蓝根、黄柏、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叶下珠等,解表药麻黄、桂枝、香薷、紫苏叶、防风、薄荷等。根据临床实践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抗病毒中药可分为两大类。 (一)能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的中草药 常用的有醋、黄芪、板蓝根、麻黄、苍术、五味子、蚕砂、桑叶、青蒿、马鞭草、地丁、木贼、紫草、香附、夏枯草、天花粉、甘草、三七、大黄、大青叶、女贞叶、白头翁、地榆、地骨皮、百部、防风、连翘、吴茱萸、虎杖、侧柏叶、二花、鱼腥草、茵陈、厚朴、穿心莲、桂枝、柴胡、菊花、野菊花、黄连、黄柏、蛇床子、蒲公英、薄荷等。 (二)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的中草药 有些中草药可通过诱生干扰素或促进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常用的有人参、茯苓、猪苓、党参、黄芪、山药、首乌、巴戟天、灵芝、黄精、肉苁蓉、菟丝子、山茱萸、当归、刺五加、枸杞子、虫草等。 二、临床应用效果 在临床上,抗病毒中药的种类繁多,应用也极为广泛。很多单味中药有特异的抗病毒功能,但与其它中药配伍使用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下面就目前应用较多的单味中药及复方制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作简单介绍。

(一)单味抗病毒中药 芍药芍药具有养血敛阴、养阴平肝及柔肝护肝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染所致的皮肤损伤,用药后次日即可生效,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痊愈时间长短不一,但效果十分显著。 人参人参对病毒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对病毒感染细胞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人参叶提取液(醇提取液和水提取液)对伪狂犬病病毒和狐狸脑炎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上还常用其治疗疱疹型口炎和口腔溃疡,有效率可达80%左右,其作用机理是直接杀伤病毒。 黄芪黄芪是家禽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可直接阻断病毒的核酸合成, 从而杀灭病毒;同时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可促进抗体的形成,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进而杀灭病原体,作用迅速持久。因此,在养殖业中黄芪常被用于抗病毒,其机理在于通过提高机体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繁殖。 金银花金银花所含成分有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化合物、芳樟醇、双花醇等。双花(金银花)喷雾剂体内抗病毒实验表明,其大小剂量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大剂量(11. 4克/千克·天)对小鼠肺内流感病毒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可用于流感病毒性肺炎的防治。 连翘连翘是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为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是一味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连翘提取物——金丝桃素用于家禽病毒性疾病的防制效果较好。对禽流感病毒(H5N1、H9N2)以及其它RNA病毒, 如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鸭肝炎病毒等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所以该药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中药抗氧化成分研究进展

中药抗氧化成分研究进展 陈永钧 GDPU 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机体在生化反应中产生的性质活泼的具有极强的氧化功能、可以导致机体衰老的物质。3在化学结构上,自由基是指外层轨道上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未配对电子的分子、原子、离子或基团[1]。与人密切相关的一类为活性氧自由基。如,2超氧负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烃基自由基(·OH)等。它们可以攻击DNA、蛋白质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PUFA),造成DNA链断裂和氧化性损伤、蛋白-蛋白交联、蛋白-DNA交联和脂质过氧化。其中脂质过氧化是造成生物体氧化损伤的主要原因[2]。近年来对于ROS以及相关疾病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1有诸多证据表明ROS诱导的氧化反应是机体衰老或疾病的重要原因,如大脑衰老,神经细胞死亡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3]。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抗氧化剂已经大量应用于食品药品之中,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抗氧化剂以其独特的疗效、较低的毒性、高效的作用正在不断兴起。但对其开发利用尚有待加强,从中药中寻求更优良的抗氧化剂服务于医药食品等行业必将对其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近10多年来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中药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提供有益的参考。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抗氧化结构 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以2-苯基-1,4苯并吡喃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化合物,也是中草药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化合物,常以游离态或糖结合成苷而存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保护机体组织不受氧化侵袭的能力,固有“天然生物反应调节剂”的称呼。黄酮类抗氧化的主要机制是:阻止或抑制与氧自由基相关的反应;同时,调节和提高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 有研究指出,从菊花中提取的总黄酮粗品进行烘箱储藏法测定其油脂抗氧化作用,显示菊花黄酮粗品对猪油的氧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4]。王桥,宋学英等人在对生姜的乙醇提取物的研究中发现,其对·OH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浓度到达2.09g/L时,其抑制率及清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5]。而银杏叶提取物中的九

抗衰老中药进展论文

2012年8月摘要:衰老是人类生命过程中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中国医药学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延缓衰老方面作了长期的研究与探索, 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总结其抗衰老的作用, 旨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抗衰老;中药;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6-0049-02 抗衰老中药的研究进展 刘步芹*黄丽* *安阳市中医院(55000) 2012年6月18日收稿 衰老是生物生命过程中的必然规律。自20世纪80年代以 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已逐步进入老龄社会,所以 增强抗病抗衰老药物的研究逐渐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许多学者对祖国传统医学中的抗衰老益寿药物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研究,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 早在60年代,walford 就根据免疫重要理论提出了自身免疫的衰老学说,认为与自身抗体有关的自身免疫在导致衰老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并指出老年期最主要的特点是免疫系统功能不 断丧失,尤其是T 细胞功能欠缺而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就已收集 到的抗衰老药物研究结果证实:灵芝、 山茱萸、枸杞子、何首乌、肉苁蓉、补骨脂、刺五加、海马、桑椹、肉桂、鹿茸、紫河车、山药、茯苓、白术、人参、黄芪等。其中黄芪、、人参、灵芝、刺五加、五味子等 能提高T 细胞转化率, 促进T 细胞数量的增加,还能抑制自身抗体引起的免疫疾病;冬虫夏草及其深层培养物(菌丝体及培养液) 有保护T 细胞的作用; 白术能促进免疫功能,明显提高血清IgG ;海参、猪苓等,可激活包括胸腺在内的中枢性免疫器官;百合、枸 杞子等,可提高外周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人参、 黄芪、刺五加、白术、蒲公英等,能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转化率;西洋参、柴胡等,能改善B 细胞的功能状态,促进抗体产生;灵芝、甘草等对免疫功 *包头市第四医院(014030) 2012年6月2日收稿 摘要:用简易的性状鉴别特征区别川贝母及其混淆品、类似品、伪品。收集沈阳地区各主要零售店、中药材市场的样本,用性状定方 法及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工具书等加以描述。现将川贝母及其类似品、混淆品、伪品的外观特征进行简要区别,以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亦可供消费者购买川贝母药材时参考。关键词:川贝母;伪品;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6-0049-01 川贝母及常见伪品的鉴别 任立波*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 itillar ia cir rhosa D.Don )、暗 紫贝母(Fr itillar 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 ) 、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或棱砂贝母(Fr itillar ia delavayi Fr anch )的干燥鳞茎[1] 。前3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和炉贝。 川贝母主产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暗紫贝母主产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肃贝母主产甘肃、青海、四川等省,棱砂贝母主产云南、 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夏、秋二季采挖,西北地区多在积雪融化时采挖。挖出后洗净,去除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因川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功效,且货源紧缺,价格高,加之规格较多,市场上伪劣品较多。现将川贝母及常见伪品鉴别如下:1正品川贝母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 ,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底部平或中央微凹入,能直立 放稳,习称:观音坐莲,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 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本品呈类扁球形,高0.4~1.4cm ,直径0.4~1.6cm 。外层 鳞叶2瓣, 大小相近,相对抱合,在顶部形成裂口。鳞瓣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残茎, 底部钝圆。气微,味微苦。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 ,直径0.5~2.5cm 。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2常见伪品 东贝母:百合科植物东贝母Fritillaria thun Drgii Varchekingensis 的干燥鳞茎[2]。主产浙江东阳等地。呈扁球形,直径1~2.5cm ,高1~1.5cm 。表面类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对合,中央有皱缩的小鳞叶2~3片及干缩的残茎。质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 草贝母(丽江山慈姑):百合科植物益辟坚(丽江山慈姑)Iphi - genia indicd Knuth ex Benth 的球茎[3] 。呈短圆锥形,高1~1.5cm ,直径0.7~2cm 。顶端渐尖,基部常呈脐状凹入或平截,表面黄白色或 黄棕色,光滑。一侧有自基部伸至顶端的纵沟。质坚硬, 断面粉质或胶质。臭微弱, 味极苦而微麻。北贝母:百合科植物一轮贝母Fritillaria maximowicziiFreyn 的干燥鳞茎[4] , 主产河北承德及辽宁等地,鳞茎呈圆锥形,高0.4~1.2cm ,直径在1cm 以下, 表面浅黄色或浅黄棕色,顶端渐尖,基部突出多数磷芽,一侧有浅纵沟,质坚硬,难折断,断面胶质,气味微弱。 土贝母:葫芦科植物假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 )Franquet 的块茎[4]。块茎肉质,白色,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 达3cm , 外面暗棕色至透明的红棕色,凹凸不平,多直裂纹,顶端有一突起芽状物,质坚,断面角质,约有焦糊味,味微咸而苦。 光慈姑:百合科植物老鸦瓣Tulipa edulis Baker 的干燥鳞茎[5]。鳞茎呈类圆锥形,高1~2cm ,直径0.7~1.5cm ,顶端渐尖基部圆平有根痕,表面类白色、黄白色、或浅棕色,光滑,一侧有凹沟,质硬而脆,有粉性,气微,味淡。 搜山黄:鸢尾科植物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Houltte 的干燥球茎[6]。不规则块状,较扁,大小不等,两端有凹窝,无粉性,断面角质,无臭,味淡。3小结 正品川贝母与伪品从药材形状,顶端是否开裂、底部是否凹凸、 表面颜色、质地是否坚硬、断面粉性强弱、苦味的程度等可加以辨别,以便保证用药安全。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7-28.[2]潘莉,等.川贝母的真伪鉴别[J].中国药业,2008,17(20):57.[3]任仁安,等.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15-218. [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3-225. [5]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中药材标准[S].1987.49. [6]中华本草编写组.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65. 49

五灵脂研究进展

?综述? 五灵脂研究进展 李捷 (陕西中医学院2007级,陕西成阳712046)五灵脂,别名血灵脂、草灵脂、五灵子、寒雀粪、寒号虫 屎。能活血散瘀,炒炭后有止血的作用。用于心腹淤血作痛,痛经,血瘀经闭,产后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五灵脂苦泄温通,”通利气脉”,”通则不痛。”故《本草经疏》谓之”血滞经脉,气不得行,攻刺疼痛等证。在所必用。” 五灵脂混伪品繁多,源于鼯鼠、飞鼠和鼠兔的粪便,前者为正品,后两者为混淆品,市场掺伪及造假屡见不鲜,影响其使用。现将近年来研究有关五灵脂的文献综述如下。 1化学成分研究 李强等Ⅲ利用柱层析色谱法,从五灵脂中分离出20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技术,对其中6个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分别为正二十七烷、二氢谷甾醇、表木栓醇、B2谷甾醇、乌索酸、胡萝卜苷。其中除乌索酸外,其余化合物均系首次从五灵脂中获得。 魏垠、张秀等【2l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SDE)提取了五灵脂挥发性组分。提取液经浓缩后,以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气相色谱程序升温保留指数(PIRI)、标准样品对照进行分离与鉴定。在sB54柱和PEG一20M柱上C—C.MS法分别检出了122个和96个峰。其中相同的峰有51个,占总峰面积的56.3%。进一步用程序升温保留指数确认了其中33种化合物,占总蜂面积的35.7%。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十二酸(7.oo%),a.雪松醇(4.4l%),四甲基吡嗪(4.10%),十四酸(3.37%),b.(3一甲苯基)乙酮(2.53%),苯甲醛(2.42%),2-甲氧基苯酚(2.1l%)。从化合物的种类来看,主要为:醇类(10种),酮类(8种),醛类(6种),烯类(5种),酸类(4种),酚类(4种)。 2含量测定 陈月开等13J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五灵脂中原儿茶醛的第一特征峰在260hm波长处。5斗g/nd一30斗g/ml范围内OD295与浓度呈线性正相关;第二特征峰在295nm波长处,5卜g,ml ̄45|Lg,ml范围内OD295与浓度呈线性正相关。 收稿13期:2009-07-203临床应用研究 3.1治疗疼痛 邱祖萍141用五灵脂1509配伍血竭809,阿魏、生乳香、生没药各1509,生南星1209,生大黄2009,治疗非癌症型疼痛114例,完全缓解99例,部分缓解1l例。轻度缓解3例,无效1例。 高晓俐阎用加味温经汤基本方为:当归、赤芍、炒蒲黄、五灵脂、乌药、延胡索各159,桂枝、丹皮、麦冬各lOg,香附、川楝各129,吴萸、川芎、制没药、炙甘草各69,白芍209,法半夏99。每日l剂,水煎分2次温服,予经前5d开始用至行经第ld。经净后服用乌鸡白凤丸,每次1丸,每日2次;归芍调经片(湖南三九南开制药有限公司出品),每次4片,每132次,服至经前5d。1个月经周期为l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治疗原发性痛经80例。结果:总有效率97.5%。提示本方具有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标本兼治的功效。 3.2治疗盆腔炎 刘宏丽、徐金秀[61用活络效灵丹基本方为:丹参209,当归、土茯苓、败酱草、牛膝各159,乳香、没药、元胡、五灵脂各lOg。湿热盛者加蒲公英209。黄柏、丹皮各lOg,气滞重者加川楝子、香附各lOg。治疗本病15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7.4%。提示本方具有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之功效。 3.3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毛水泉171用健脾和养阴活血汤:党参259,白术、茯苓、玉竹、炙甘草各159,陈皮69,厚朴、沙参、白芍、五灵脂各129。丹参209.川芎Jog。总有效率95.23%、73.8%(P<0.01)。胃镜示总有效率92.86%、52.38%(P<0.01)。 3.4治疗消化性溃疡 王之华等嗍用自拟五灵脂汤治疗消化性胃溃疡。实验组基本方:五灵脂609,蒲公英409,生薏仁309,白芷209,柴胡109,黄芩109.法半夏159,白术159,枳壳lOg,桔梗log,鸡内金109,甘草log,以清水约】000ml。煎汁约400ml,分早晚空腹,每日l剂。对照组用雷尼替丁150nag121服,2蝴。结果五灵脂汤组疗程内溃疡的愈合率为90.O%。2年内复发率为33.1%;对照组疗程内溃疡的愈合率为53.3%。2年内复发

抗衰老中药的研究进展

抗衰老中药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探讨抗衰老中药的研究进展。方法对中药抗衰老的药理作用机制 及其实验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论现代中医药实验表明,中药可以通过 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抗DNA损伤等作用延长机体寿命及细胞的传代能力,从而达到抗衰老的目的。 【关键词】抗衰老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011-01 衰老是机体在发育成熟后,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 生命现象。探明衰老的本质,寻找有效的抗衰老药物已成为当前老年医学领域中的 研究热点,现就抗衰老中药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衰老的机理 1.1 中医理论 中医对人体衰老或早衰的认识源远流长,内容极其丰富,为大多数学者公认。而 又有较好之实际效验者,当以肾虚致衰之说为最。肾虚致衰是肾元之阳气和肾藏之 精气亏损、虚少,五脏气血津液生化无源导致的诸多衰老病态和衰老过程。肾藏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以肾为主宰而主持、维系人体的一切生理功能,使其统一平 衡而又能自调自稳地正常活动,从而抵御疾病。肾气亏虚则五脏之气血津液生化乏源,各种衰老病症更日益显露出来。 1.2 现代医学理论 现代医学认为衰老是机体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表现,是体内外许多因素(环境污染、精神紧张、遗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衰老的学说有很多种,氧化自由基 学说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学说之一。该理论认为,机体内时刻产生着自由基,但同时 又具有有效的自由基清除系统(如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使体内自由基维持在正常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平衡逐渐被破坏,造成自由基过剩。过量自由基可通过 过氧化作用攻击细胞膜及核酸、蛋白质和酶类等生物大分子,引起细胞膜上的不饱 和脂肪酸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核酸及蛋白质分子交联,DNA基因突变或复制异常 及生物酶活力下降,最终导致细胞功能严重受损以至衰老、死亡。 2 抗衰老中药及其作用机制 2.1 抗氧化作用 正常代谢过程所产生的自由基如果能很快被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 不会造成危害, 如不能完全被清除, 则会使生物大分子遭到损伤, 导致人体衰老。中药抗氧化的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清楚。就已有资料来看,中药既可抑制自由基的产生,也可直接 对抗自由基对组织及细胞的损伤作用,或直接清除自由基,还可增强机体本身抗氧 化系统的功能,从多个环节阻断自由基的损伤作用。研究证实, 具有抗氧化作用的 中草药尚有: 黄芪、银杏叶、大黄、灵芝、枸杞、蛤蚧、红景天、绞股蓝、西洋参、五味子等;一些中药方剂如百年乐、龟龄集、参鳖补膏、五味子冲剂、复方 丹参合剂等亦有抗氧化作用。 2.2 调节免疫功能 现已证明,人体和动物的衰老与免疫防御功能的健全状态有密切关系。免疫系 统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适度调节,可以延缓衰老。因此,近年应用免疫调节剂防 治老年病与控制衰老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许多治疗虚证的中药,如补肾阳药肉桂、仙茅、锁阳、黄精等具有使抗体提前形成的作用,养阴药炙鳖甲、玄参、天门冬、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4-07T11:01:38.6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作者:宋继丽丘国丽[导读]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510010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5- HT、NE、DA及Ach等)、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治疗抑郁症一般是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途径:心理治疗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是众多精神药物的一个大类,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各种抑郁状态。这里仅介绍疗效确切,普遍公认的两类药物:第一代经典抗抑郁药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第二代新型抗抑郁药目前仍以选择性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剂为主,临床应用这类药物也最多最广。本类药物还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双重作用,多用于脑内5-HT减少所致的抑郁症。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5只第二代抗抑郁药为帕罗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文拉法辛以及氟西汀,被业界称为“五朵金花”。中药治疗中医药防治抑郁症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较西医具有疗效相当、起效较快、全面调理保护大脑、标本兼治,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等明显的优势,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现在已经阐明的具有抗抑郁活性的天然活性成分有:萘并二蒽酮类衍生物、藤黄酚类衍生物、黄酮类、苷类、有机酸类、低聚糖类等。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中药有:柴胡、贯叶连翘、石菖蒲、银杏叶、白芍、郁金、刺五加、甘草等,复方方剂有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温胆汤、白芍甘草汤等。 目前临床经常运用中西药联用的方法治疗抑郁症,中西药联用的方法治疗抑郁症都显示了这样的优势,中西药联合使用治疗抑郁症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并且副作用大大减少,西药用量可以逐渐减少。中药除有治疗抑郁症作用外,尚可对常规抗抑郁症西药产生的副作用有一定治疗作用。

中医中药抗病毒更有优势

中医中药抗病毒,更有优势 (文章来源:辽宁日报号脉中医之防治病毒西药已经滞后) 对于真正的抗病毒中药来说,我民族医药有许多良方能干扰病毒DNA、RNA的复制,从而抑制病毒增殖,起到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损害的作用。这些中药方剂不但对流感病毒、新型流感变异病毒等十几种病毒具有明显的抑杀作用,而且还可为正常细胞提供一层保护膜而免受病毒攻击。 甲型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传染性,不但可以在禽鸟之间传播,而且还可以传染到人类身上。但对于防治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这种病毒的变异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迪克·汤普森曾在日内瓦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常用于治疗流感的一些抗病毒西药对人体内禽流感病毒不起作用。而中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对病毒的杀灭作用机制多样,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改善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因而中药对多种病毒有效,对病毒的防治作用明显。

我多年来对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优势,使用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我认为中药抗病毒可应用于人类所有的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而且对病毒具有多重作用,很少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部分药物还兼有解热、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优势。我认为在使用抗病毒中药时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抗病毒与整体调节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SARS及禽流感的出现,提高了人们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警觉性。但是,已有的病毒被征服了,还会出现新的病毒。人类与病毒的较量,将是永远的话题,人们与各种病毒性传染病的抗争,也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中医药有两千多年防治传染病的宝贵经验,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性传染病中的优势,并从中药中寻找和开发抗病毒药物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下面我就对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优势,使用原则和方法,以及宜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谈一点见解。 一、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优势 (1) 中医在抗病毒中药临床应用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属于中医温疫病范畴。中医药治疗瘟疫病,包括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出现了许多治疗瘟疫病之大家,如张仲景、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药,如麻杏石甘汤、清瘟解毒丸、银翘散、桑菊饮等。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抗病毒方药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应用,不但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也向人们展示了中医治疗温疫病的现代科学内涵。据近几年有关文献资料报道,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几乎已经遍及国内目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1957年,北京出现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请近代名医蒲辅周会诊,按暑温、暑湿辨病,按卫气营血论治,分别施以清暑解表、通腑泻热、清热化湿、清营凉血等治疗方法,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对当时医学界振动很大。1998年冬末春初,北方地区流行性感冒流行,有关中医医疗单位根据中医理论辨证为表寒里热,即所谓的“寒包火”,并以此拟定了具有一定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制剂“感冒合剂”,用于防治北京及周边地区患者17万人,取得了良好效果。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发热、低血压、出血和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患。中药研究治疗出血热812例,病死率为1.1%,而西药对照组病死率为5.08%,表明用中医药治疗出血热比单纯使用西药有较好的疗效。2003年初春,波及全国24个省市的“非典”,给我国人民带来一场灾难,共使5 327人患病。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由于中医药积极参与了“非典”的治疗过程,大量使用了具有抗病毒的中药,使我国治疗“非典”的疗效显著提高。据统计,全世界治疗“非典”的病死率为9.6%,而我国治疗“非典”的病死率为6.5%,明显低于世界平均病死率。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流行,很多医疗单位使用具有抗肝炎病毒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并用于预防,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疫情的控制起到了一定作用。艾滋病作为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近年来,国内外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和临床研究,也已取得了一些可喜苗头。近年来,中医又在手足口病防治中收效奇特。有研究发现,中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优于西药,并且中药的副作用发生率比西药要低很多;临床观察证明导赤散加减方、银翘散加减,湿邪偏重用新加香薷饮加味,中成药选连花清瘟颗粒等,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优于西医常规药物;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以达到缩短病程,预防严重并发症的效果。中医药参与手足口病治疗,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积极作用。 其他方面中医中药也取得优异成果,比如用抗病毒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单纯性疱疹等等,也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 ) 中医在使用中药抗病毒处方的特点与优势是中药方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不但疗效显著,而且由于其自身的组方特色与药物特性,必然表现出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不同于西药的一些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抗病毒同时,许多方剂兼有解热、抗炎等作用,对病毒引起的感染具有多重作用,如缩短发热的时间,控制炎症的扩散,促进炎症的吸收等,即对病毒以及病毒引起的病理反应能多途径、多方位起作用,如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药科学配伍,君臣佐使相亙协作,精妙得当;二是在抗病毒同时,部分处方兼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组织,如配伍黄芪、灵芝、西洋参等;三是在

延胡索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延胡索 药材名称: 延胡索 拼音名称: YANHUSUO 别名: 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元胡、玄胡。 科属: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YANHUSUOW.T.WANG的块茎。 产地: 主产于浙江东阳、磐安;湖北、湖南、江苏亦产。 性味: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心经。 功效: 活血,行气,止痛。 中成药: 共有430种中成药使用延胡索:复方延胡索氢氧化铝片复方氯乙烷气雾剂舒筋定痛酒骨友灵搽剂伤痛宁膏复方田七胃痛胶囊胃热清胶囊田七痛经胶囊腰痹通胶囊壮骨伸筋胶囊等。 应用: 主要用于气血瘀滞诸痛证。本品羊散温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其止痛作用优良,无论何种痛证,均可配伍应用。治胸痹心

痛,配瓜蒌、薤白或丹参、川芎等;治胃痛,配白术、枳实、白芍等;若偏寒者,配桂枝或高良姜;偏热者,配山栀、川裸子;偏气滞者,配香附、木香; 偏血瘀者,配丹参、五灵脂。治肝郁气滞胁肋胀痛,配柴胡、郁金等;治妇女 痛经、产后瘀滞腹痛配当归、红花、香附等;治寒疝腹痛,配小茴香、吴茱萸等;治跌打损伤,配乳香、没药;治风湿痹痛,配奏艽、桂枝等。近代临床用 治多种内脏痉挛性或非痉挛性疼痛,均有较好疗效;也有治麻风病的神经痛, 以及以0.2%延胡索碱注射液作局部麻醉手术者。 配伍效用: 1、延胡索配伍川楝子:延胡索辛散温通,活血行气止痛;川楝子苦寒降泻, 疏肝泄火、行气止痛。二者伍用,有疏肝泄火、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 肝郁气滞之胃脘疼痛且有化热者;肝郁化火所致之胸腹胁肋胀痛、口苦、舌红 苔黄;或痛经、心绞痛、疝气痛等证属气滞血淤兼有热象者。 2、延胡索配伍川芎:二者均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二者合用,其效更显著,用于治疗血淤所致各种疼痛。 3、延胡索配伍高良姜、香附:延胡索行气止痛;高良姜温中止痛;香附疏肝理气止痛。三者伍用,有疏肝理气、温中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滞肝胃之胁 肋胀痛,或寒邪犯胃所致之胃脘痛。 4、延胡索配伍小茴香:延胡索行气止痛;小茴香祛寒止痛、理气和胃。二者合用,有行气、祛寒、止痛、和胃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凝气滞之胃脘疼痛或疝 气痛、少腹疼痛等。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未服1.5~3G。多醋制后用。醋制后可使其有效成分的溶 解度大大提高而加强止痛药效。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采收加工: 种植的次年5~6月植株枯萎时采挖块茎,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搓掉浮皮,洗净,按大小分别放置沸水中煮3~6分钟,烫至块茎中心无白心时,捞出晒干。炮制工艺:

四逆散治疗抑郁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四逆散治疗抑郁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姚春栉1张青萍2覃燕琼1颜凡棋1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文章从基于中医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分析,综述了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作用靶向与可能机制,探讨了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理法和方药,介绍了四逆散在临床的应用,为探索中医药防治抑郁症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四逆散;抑郁症;机制;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19)03-00043-03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echanism of Sini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depress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targeting and possible mechanism of Sini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were summarized, the principles and prescriptions of Sini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were discussed,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ini Powder was introduced,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exploring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Sini Powder; depression; mechanism; research progress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且具有致残性的疾病,临床上以情绪明显持久低落为表现并伴随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种精神障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资料显示,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二大负担[1]。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多为西药,再者西药基本都存在着副作用大、药效缓慢、疗效不佳等缺点[2],找到新型的抗抑郁药物是当前的主要目标。中草药历来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从中医药中寻找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成为迫不及待的的需求。 1 病因病机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早在《黄帝内经》内就有记载关于五气之郁的论述,到了汉代张仲景在《金贵要略》记载了脏燥及梅核气两种病证,并观察郁证到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而元代朱震亨在《丹溪心法》首倡“六郁”学说,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记载的病例,均属情志之郁,治则涉及疏肝理气、苦辛通降、平肝熄风、清心泻火、健脾和胃、活血化瘀、化痰涤饮等方法[3],且充分注意到精神调治对郁证具有重要意义。同一朝代的王清任进一步阐发了郁证中血行郁滞的病机特点,突出了活血化瘀法治疗郁证中的应用。纵览历代中医名家观点,该病的主要病机在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导致肝失输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由于该病多为情志所伤,始于肝失条达,气失输泄,故以气郁为先,病变部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治疗关键为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兼顾是否有淤血、化火、痰结、湿滞、食积等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虚证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而补之[4]。 2 四逆散的方药组成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是用于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的千年古方,也是治疗肝脾不和的代表方,临床研究显示治疗抑郁症有确切的疗效。四逆散原方由柴胡6g、枳实6g、甘草6g、芍药6g四味中药组成,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效,后世在此方基础上加减将其应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各种疾病[5]。方中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近些年来,临床医师广泛以此方为基础加减后用于治疗抑郁症,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3 四逆散抗抑郁机制研究 中药具有“多个靶点及多个层次”的调节模式和作用于机体多个病理环节的特点,因此从中药中开发抗抑郁药是非 总第21卷235期大众科技Vol.21 No.3 2019年3月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March 2019 【收稿日期】2019-01-08 【作者简介】姚春栉(1992-),女,广西贺州人,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药脑病防治。 【通信作者】张青萍(1969-),男,河北邯郸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二区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 究生导师,从事脑血管病研究工作。 - 43 -

抗菌抗病毒海洋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抗菌、抗病毒海洋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班级:生物工程1311班姓名:张坤煌学号:201321042023 摘要:进入21 世纪以来,海洋生物已成为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从各类海洋生物中可提取分离到具有各种药用活性的化合物,具有开发成新药的潜力。海洋多变复杂的环境导致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近年来,在对海洋生物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对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药理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和各种疑难疾病的治愈提供了新的希望。本文就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几种重要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分别进行概述,概括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种类、研究方法和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抗菌、抗病毒。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marine organism has become one of important source of natural medicines. Medicinal active compounds extracted and separated from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of being new medicines.The environment of sea is changeable and complex,which causes the diversity of marine microorganism.In recent years,many unique bio active materials were found in the researches of marine microorganism.The extrac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these bio active materials were studied,which provide new hope for the development to of new medicines and the cure of different diseases.Several kinds of important bio activity of active material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introduced,such as anti-tumor,antibacterial,enzyme and enzyme inhibitor activity.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ctive material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kinds,research method and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marine organism were briefly expounded,and foreground of marine organism in near future were prospected. Key words: Marine organism;Active material;Anti-bacteria;Anti-virus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生物种类20多万种,其多样性远远超过陆地生物的多样性。由于海洋环境具有高盐度、高压、低营养、低温和无光照等条件,从而形成了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不同的生长方式和代谢系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多种多样的生物及许多具有新颖、特异化学结构的生物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信息物质、生理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及生物功能材料等。目前,从海洋生物中已相继发现300余种新型化合物,结构新颖并具有多样性:有枯类、聚醚类、当醇类、皂昔类、生物碱、多糖、小分子肤、核酸及蛋白质等,并具有丰富的生理及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等多种功能。多年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试图从中开发结构明确,疗效肯定的新型生物活性物质,以用于攻克人类面临的重大疑难疾病,其中具有高生物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海洋生物毒素备受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1.1 国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美国是最早研究海洋生物抗菌肽物质的国家之一。随着“回归自然”浪潮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生态与污染、化学致癌物等的关系。天然产物的化学分离与化学分析的长足进步,使现在能以从前根本不可实现的速度进行分子的提取与鉴定。 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及海洋科学和技术中心每年用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的经费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