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第一章 领导科学导论

领导科学第一章  领导科学导论
领导科学第一章  领导科学导论

图1-1 管理方格图

在管理方格图中,共有5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型领导”——虚弱型管理。

型领导”——俱乐部型管理。

型领导”——中庸型管理。

型领导”——任务型管理。

型领导”——团队型管理。

领导权变理论

菲德勒的领导权变模型

年起,经过10多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领导权变理论。其权变理论的基本前提是:领导绩效是领导方式和领导情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如果领导方式与情境相容,那么这种领导就是有效的;如果领导方式不能满足领导情境的需要,那么这种领导将失去有效性。领导者必须是一位具有适应能力的人。

确认领导风格。

分析情境因素。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领导者的职位权力。

进行领导与情境的匹配。

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它们至少有如下的明显特点。首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 其次,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也是在其它星球上所未发现的。 第三,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海洋科学研究也有其显著的特点。首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 新中国建立后不到1年,1950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9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1959年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1964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此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海洋局等,业已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技术队伍。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与服务,海水养殖与渔业研究等等。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及预报、海洋调查、海洋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地表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在地球表面,是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而不是陆地分割海洋。

新材料科学导论期末复习题(有答案版)

一、填空题: 1.材料性质的表述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谱学分析是材料成分分析的三种基本方法。 3.材料的结构包括键合结构、晶体结构和组织结构。 4.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使用性能、材料的性质、制备/加工和结构/成分。 5.按组成和结构分,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6.高分子材料分子量很大,是由许多相同的结构单元组成,并以共价键的形式重复连接而成。 7.复合材料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两大类。 8.聚合物分子运动具有多重性和明显的松弛特性。 9.功能复合材料是指除力学性能以外,具有良好的其他物理性能并包括部分化学和生物性能的复合材料。如有 光,电,热,磁,阻尼,声,摩擦等功能。 10.材料的物理性质表述为光学性质、磁学性质、电学性质和热学性质。 11.由于高分子是链状结构,所以把简单重复(结构)单元称为链节,简单重复(结构)单元的个数称为聚 合度。 12.对于脆性的高强度纤维增强体与韧性基体复合时,两相间若能得到适宜的结合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其性能显示 为增强体与基体的互补。(ppt-复合材料,15页) 13.影响储氢材料吸氢能力的因素有:(1)活化处理;(2)耐久性(抗中毒性能); (3)抗粉末化性能;(4)导热性能;(5)滞后现象。 14.典型热处理工艺有淬火、退火、回火和正火。 15.功能复合效应是组元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与交互作用表现出的复合效应。复合效应表现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 应,其中线性效应包括加和效应、平均效应、相补效应和相抵效应。 16.新材料发展的重点已经从结构材料转向功能材料。 17.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一般是指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功能基团与聚合物骨架相结合的过程。功能高 分子材料的制备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①功能小分子固定在骨架材料上; ②大分子材料的功能化; ③已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功能扩展; 18.材料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催化性能和抗腐蚀性。 19.1977年,美国化学家MacDiarmid,物理学家Heeger和日本化学家Shirakawa首次发现掺杂碘的聚乙炔具有金 属的导电特性,并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20.陶瓷材料的韧性和塑性较低,这是陶瓷材料的最大弱点。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

《高分子科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分子科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基本理论 1、高分子链有哪三种不同的几何形态?分别各举一例 线型(HDPE)、支链型(LDPE)和交联型(硫化橡胶、固化的环氧树脂)。 2、比较高分子与小分子在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上的差异 小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1000以下,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104~106;小分子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具有多分散性,是由一系列相对分子质量不等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通常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分散系数来表示。 3、什么是聚集态结构?按有序性不同,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主要分为哪三种?典型的结晶性(或非结晶性)聚合物有哪些(至少6例)?什么是高分子合金? 高分子链与链之间的排列或堆砌结构。按有序性不同,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主要分为晶态、非晶态和取向态。 典型的结晶性聚合物有: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甲醛、尼龙6、尼龙66、聚四氟乙烯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混合在一起得到的多组分聚合物体系,称共混聚合物,又称“高分子合金”。 4、聚合物的主要性能包括哪些方面的性能?(至少六种)表征聚合物力学性能和电学的指标主要有哪些? 力学性能、电性能、热性能、耐化学介质性、耐老化性、加工性能、溶液性质、燃烧性质等。 表征力学性能的指标主要有: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模量、硬度、冲击强度等。 表征电学性能的指标主要有:介电常数、介电损耗、介电强度、表面电阻、体积电阻率。 5、什么是玻璃化(转变)温度?什么是熔融指数? 玻璃化温度:是非晶态聚合物的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热转变温度,是链段运动状态由冻结到解冻的转变温度。室温下用作塑料的聚合物,其玻璃化温度高于室温;玻璃化温度是塑料使用的上限温度。室温下用作橡胶的聚合物,其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玻璃化温度是其使用的下限温度。 熔融指数:在一定温度下,熔融状态的聚合物在一定负荷下,十分钟内从规定直径和长度的标准毛细管中流出的重量(克数),单位g/10min。 6、线型聚合物溶解过程的两个阶段是什么?聚合物溶剂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线型聚合物溶解过程的两个阶段是:溶胀、溶解。 相似相溶与极性相近原则;溶剂化原则;溶度参数相近原则;选择聚合物的溶剂时,除了使用单一溶剂外,还可以使用混合溶剂。 7、什么是聚电介质?它有哪些重要应用? 在侧链中有许多可电离的离子性基团的高分子称为聚电解质。絮凝剂、吸水性树脂、增稠剂、分散剂、泥浆处理剂等。 聚合物合成技术的基本知识 8、聚合物的生产过程,通常包括哪几个部分? 原料准备(单体精制、催化剂配制)、聚合、分离、回收(单体、溶剂)、后处理(干燥、造粒)。

2016对外经贸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彭向刚《领导科学概论》重点总结

【名师指导】2-8月份是专业课复习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对于跨专业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参考书精读2-3遍,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2-3个问题为宜。由于这段时间很关键,大家完全可以而且应当把专业问题都吃透。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真题中变换着面孔出现。所以,大家在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察点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以上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更多备考方法、策略、规划请到我们的官网查询,必能满足你的期待。 领导科学概论彭向刚 第一章绪论 领导活动有没有规律可循?或者说,领导工作是不是一门科学?如果是,它的特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是什么?领导科学与其相关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学习这一科学有什么重要意义?应采取哪些科学方法来学习这一课程?这是学习领导科学首先要明确的问题,也是绪论所要着重介绍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第一节领导科学的产生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一、领导科学的产生 领导科学产生于人类社会的领导活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任何社会活动都要有一定的人去组织、指挥、协调。这种组织、指挥、协调活动,就是领导活动。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只要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就会有领导活动,就会有人从事领导工作。 领导活动或领导工作是伴随人类社会始终的现象,但领导科学的出现,则是现代社会的事情。一般来说,现代领导科学产生于20世纪前半期。1911年,美国工程师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标志着现代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科学的逐步形成。后来一些西方学者又出版了一系列管理学著作,如,《有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哲学〉等。这些管理学著作都或多或少涉及到对领导者和领导科学的研究,于是,领导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也就应运而生。

最新管理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最新管理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市场的含义是()。 A.商品买卖的场所,在一定空间下聚集了商品,便于买卖双方进行交易 B.各种经营活动产生的生产关系 C.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不同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关系的体现 D.生活资料、生产资料交换的总称 2、按照管理理论,企业管理具有两种基本职能,即()。 A.合理组织生产力职能和维护生产关系职能;B.计划职能和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D.计划职能和控制职能 3、管理幅度是指()。 A.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下属的数目;B.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下属的活动范围 C.一个主管直接或间接的指挥下属的数目;D.一个主管直接或间接的指挥下属的活动范围 4、下列关于直线-职能制与直线制、职能制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直线制各级领导人执行全部管理职能,不设职能机构与职能人员;直线-职能制虽然也不设职能部门,却为各级领导配置了职能人员 B.职能制管理职能不集中于企业主要领导人,而是由各职能部门去承担;直线-职能制的命令、指挥都集中在企业最高层 C.直线制适用于规模庞大、生产技术复杂、管理分工较细的企业;职能制则适用于人数较少、规模较小、生产过程不太复杂、生产技术简单的企业 D.三者中,职能制最有效率,直线制次之,直线-职能制效率最低 5、假设你是某企业的顾问,在企业原有产品需求增长率停滞或下降,原有产品市场集中程度高,扩张余地小或费用高的情况下,你会建议企业采用()战略。 A.集团化;B.产品差异;C.合资经营;D.多元化 6、()是指以决策者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在决策的各个阶段根据目前状况和历史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和决策方案。 A.风险性决策;B.经验决策;C.确定性决策;D.主观性决策 7、依据购买者的购买用途的不同,可以将市场细分成()。 A.消费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 C.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工业品市场;D.生产资料市场和工业品市场 8、在关系营销中,频率营销属于( )级关系营销。 A.一;B.二;C.三;D.四 9、产品线是指()。 A.满足不同需求的多组产品;B.满足同类需求的一组产品; C.满足同类需求的多组产品;D.满足不同需求的一组产品 10、就汽车制造厂来说,如果生产轿车、卡车和大客车三类产品,而每一类产品又分别有三种、四种、五种型号,那么这个厂的产品宽度与深度分别为()。 A.宽度为3,轿车、卡车、大客车的深度分别为3、4、5 ;B.宽度为3,深度为12 C.轿车、卡车、大客车的宽度分别为3、4、5,深度为3 ;D.宽度与深度都为3 11、销售量大、面广的商品一般适用()的分销方式。

高分子科学概论复习提要

高分子科学概论复习提要 第1章概论 1. 关于高分子的定义,基本概念,分类,命名(习惯命名法) 2. 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的统计平均意义 3. 高分子结构的一般特点 (1) 一级结构 链节的键接方式,立体构型,分子的几何形状(即分子构造),共聚物的序列结构 (2) 二级结构 高分子分子链的结构形态(构象) (3) 三级和四级结构 即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三级)和高分子材料中的堆砌方式(四级) 4. 高分子性质的一般特点 力学性质,热性质,溶解行为特点 第2章天然高分子 1. 天然高分子的主要大类 2. 各类天然高分子的结构特点 3. 各类天然高分子的主要作用和应用 4. 天然纤维素的改性应用 第3章链式聚合反应 1. 烯烃单体和链式聚合机理的选择性 2. 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构成自由基聚合历程的四个基元反应),了解各个基元反应的对自由基聚合的影响 3. 自由基聚合的四个特征 4. 认识自由基聚合的两种主要的引发剂及其引发反应机理

5. 从自由基聚合动力学方程认识自由基聚合反应的速率及产物分子相对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 6. 自由基聚合反应中自动加速的原因及对聚合的影响 7. 各种链转移对分子量的影响 8. 自由基聚合的四种聚合方法的体系组成及优缺点 9. 悬浮聚合的成球机理及颗粒尺寸的主要影响因素 10. 乳液聚合中表面活性剂的三个作用 11. 乳液聚合体系的特点 12. 乳液聚合的动力学机理和特点(聚合速率和分子量的影响因素) 13. 离子型聚合对单体选择性的要求(烯烃类单体) 14.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及引发反应机理(质子酸和Lewis酸) 15. 阳离子聚合反应机理(四个基元反应)和特点 16. 阴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及反应机理 17. 阴离子聚合的特点,动力学影响因素 18. 阴离子聚合可以获得活的高分子(即无终止、无链转移)的三点原因 19. 离子型聚合中溶剂对聚合反应的综合影响 20. 自由基聚合与离子型聚合的比较 21. 配位聚合的Ziegler-Natta引发体系及配位引发聚合机理 22. 链式共聚合反应中,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的相互关系 23. 竞聚率的意义、竞聚率的构成与F-f关系曲线的形状特点 24. 共聚物组成的控制方法 25. 竞聚率的影响因素 26.共轭效应、诱导效应、空阻效应对烯烃单体即其自由基的活性的影响 第4章逐步聚合反应 1. 逐步聚合反应的一般特征(四点),单体转化率和产物分子量

生命科学导论习题答案

1 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严整有序的结构 ,新陈代谢,生长特性,遗传和繁殖能力,应激能力,进化。 2 微生物发酵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有哪些? 在医药方面,很多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都是医学方面很重要的药品,比如胰岛素的大量制取,抗生素的大量制取等。在食品方面,酵母菌发酵制酒,醋,黄色短杆菌发酵制味精,以及一些高蛋白含量的细菌的菌体就是很好的食物。在农业方面,转基因的农作物的目的基因一般用微生物体内的质粒作载体,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自生固氮的圆褐固氮菌等。在生物工程方面那就更多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本上都离不开微生物。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根据科学的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植物的育种,用到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产生新的遗传基因的植物,加快植物进化,选取出更优良的植株。在工业发酵,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生命活动依靠生物氧化提供的代谢能来支撑,因此工业发酵应该覆盖微生物生理学中生物氧化的所有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已经从利用自然界中原有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阶段进入到,按照人的意愿改造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发酵产品的新阶段。 3 为什么说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类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与之相接触,它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微生物千姿百态,有弊也有利,有害之处:它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流感病毒。虽然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致命性的危害,但对人类的起步和发展提供了先进而重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除。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 4 简述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各自组成和各自特点? 天然免疫,指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不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所以也叫非特异性免疫。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屏障结构为:(1)皮肤粘膜屏障—体表皮肤与腔道黏膜(2)物理屏障(3)化学屏障(4)生物屏障(5)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其效应分子有:(1)补体系统(2)细胞因子(3)溶菌酶(4〕其他分子;其免疫细胞有:(1)吞噬细胞(2)NK细胞(3)肥大细胞(4)嗜碱性粒细胞免疫效应:从即刻起到96小时之内被启动。由于是非特异性的,所以抗原识别谱广,无免疫记忆,且作用时间较短 适应性免疫应答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识别活化阶段:是指抗原体提呈抗原细胞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和抗原特异性T/B细胞识别抗原后在细胞间年股份自协同作用下,启动活化的阶段。 2. 增殖分化阶段: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后,在细胞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协同作用下,活化、增殖,分化为免疫效应细胞的阶段。 3. 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抗体和效应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并在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参与下产生免疫效应的阶段。

(完整版)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 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 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条痕:矿物在 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 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 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 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 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 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 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 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 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 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16.河流的平衡剖面:由河口向上河床逐渐抬高,如果河流的下蚀使河床的每一 段都降低到仅能维持水体流动所需的最小斜度时,此即河流的平衡剖面。17.枢纽:组成褶皱同一层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褶皱:岩层受力变形后产 生的一系列弯曲。轴面:连接褶皱各层的枢纽构成的面。 18.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运动而作用于地球上运动质点的偏向力。南北流 向的河流,北半球侵蚀流向的右岸,南半球侵蚀流向的左岸。 19.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上延续时间短、数量多、分布广、特征显著的生物所 形成的化石,为某一时代的地层所特有。 20.层理构造:岩石性质在垂直方向显示的层状构造,是由于沉积物成分、结构、 颜色等突变或渐变而显示出来的。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导论》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18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材料科学导论复习题 一、选择填空,在给出的a、b、c、d选项中选择一或多个你认为最合适的答案, 使得题目中给出描述完整准确。 1、材料的性质是在元器件或设备实现预期的使用性能而得到利用的。即材料的使用性能取决于( b )。 a 材料的组成 b 材料的基本性能 c 材料的结构 d 材料的合成与加工工艺 2、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高分子材料等的原材料多数来自( d )、为矿物资源,形成于亿万年之前,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在材料生产中必须节省资源、节约能源、回收再生。 a 工业 b 农业 c 材料加工行业 d 采掘工业 3、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不论其形状大小如何,其宏观性能都是由( b )。 a 它的化学成分所决定的 b其化学组成和组织结构决定的。 c 其加工工艺过程所决定的 d其使用环境所决定的 4、如果使用温度是室温,就可以优先考虑高分子材料,因为在相同密度的材料中它们是 b、d 的。 a 最容易得到 b最便宜 c 最常见 d 加工最方便 5、根据其性能及用途的不同,可将陶瓷材料分为( a、c )和两大类。 a 结构材料用陶瓷 b特种陶瓷 c功能陶瓷 d 传统陶瓷 6、金属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成型加工时由于工艺条件的不同也会造成制品性能的差异。因此,材料的( a、d )的总和决定了制品性能。 a 内在性能 b成型加工 c附加性能 d 成型加工所赋予的附加性能 7、材料的化学性能是指材料抵抗各种介质作用的能力。它包括溶蚀性、耐腐蚀性、抗渗

入性、抗氧化性等,可归结为材料的( c )。 a 有效性 b 实用性 c 稳定性 d 可用性 8、切削物体或对物体进行塑性变形加工的工具材料可分为高碳钢、高速钢、超硬质合金、金刚石等材料,其中可列入超硬质材料范畴的是( c、d )。 a高碳钢 b高速钢 c超硬质合金 d金刚石 9、纳米材料通常定义为材料的显微结构中,包括( a、b、c、d )等特征尺度都处于纳米尺寸水平的材料,通常由直径为纳米数量级的粒子压缩而成。 a 颗粒直径 b 晶粒大小 c 晶界 d 厚度 10、天然矿物原料一般杂质较多,价格较低;而人工合成原料( a、b )。此外,对环境的影响也是选用原材料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a 纯度较高 b价格也较高 c难以得到 d 以上所有 11、电化学腐蚀必须要有一个阴极与一个阳极。在纯金属中( a )或( b )可以构成阴极。 a 晶界 b 晶粒 c 环境的介质 d 更小的不均匀物种 12、腐蚀一旦发生,材料或制品就会( d );所以腐蚀是材料设计和选择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a大受影响 b性能显著下降 c服务寿命缩短 d 以上所有 13、晶体的宏观形貌可以是( d )。 a一维的 b 二维的 c 三维的 d 上述所有 14、范德华键是永远存在于分子间或分子内非键结合的力,是一种( a )。

大脑的奥秘:神经科学导论答案

大脑的奥秘:神经科学导论答案 1.1脑与外部世界 1【判断题】某些癫痫病人由于外科手术而成为裂脑人,因此他们的大脑可以相互独立工作。(?) 2【判断题】人类的一些高级认知过程都和心脏有关,是心与脑的共同表现形式。(?) 3【判断题】所有具备生命特征的动物都有大脑。(?) 1.2脑科学的应用 1【单选题】现代科学技术可以用(C)来控制神经细胞的反应,控制特定的大脑核团。 A、磁波 B、信号 C、光 D、声音 2【判断题】别人没有任何方法破解深藏于内心的秘密。(?) 3【判断题】不同的人脑功能上的显著差别来源于其不同的文化的宗教背景。(?) 4【判断题】大脑的每个半球都包括大脑皮层。(?) 5【判断题】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 1.3打开大脑的“黑盒子” 1【单选题】(A)是人脑的最大部分。 A、端脑 B、间脑 C、中脑 D、后脑

2【单选题】(C)检测的是血液中含氧量的变化。 A、单电级记录 B、功能核磁共振 C、内源信号光学成像 D、深度脑刺激 3【判断题】深度脑刺激可以无损伤地看到大脑的功能活动。(?) 4【判断题】神经元的细胞体大小为1毫米。(?) 2.1“标准像”与信息传递 1【单选题】以下(C)是神经元所不具备的。 A、细胞核 B、树突 C、细胞壁 D、轴突 2【单选题】神经元的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D)。 A、树突 B、细胞核 C、轴突 D、神经末梢 3【判断题】每个神经元可以有多个树突。(?) 4【判断题】每个神经元可以有多个轴突。(?) 2.2信息交流的结构单元 1【单选题】按照对后继神经元的影响来分类,可分为(A)类。 A、2 B、3 C、4 D、1 2【单选题】电突触具备(D)特点。 A、突触延迟 B、神经递质释放

高分子科学导论复习资料(3)

名词解释(六选五) 1.构型:分子中由化学键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 2.构象:由于高分子链上的化学键的不同取向引起的结构单元在空间的不同排布。 3.官能度:是指一个单体分子中能够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 4.反应程度:是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数,用P表示。 5.凝胶点:开始出现凝胶瞬间的临界反应程度。 6.动力学链长:每个活性种从引发阶段到终止阶段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简答题(六选三) 1.为什么聚合物只能以固态或液态存在,不能以气态存在? 答:随分子量的增加,范德华力增大。由于聚合物的分子量很大,范德华力加和的结果使得聚合物分子间用力相当大,远远超过加热的方法将聚合物大分子相互拆开,当能量还不足以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时,分子链中的化学键就会发生断裂。所以聚合物只能以固态或液态存在,不能以气态存在。 2.改善结晶聚合物透明性的方法。 答: 1)降低结晶度--减轻光线在相界面上的折射和反射。 2)使晶区密度和非晶区密度尽可能接近--使两相的折光率基本相同,从而减轻相界面上的折射和反射。 3)减小结晶聚合物中晶区的尺寸--当晶区的尺寸小于可见光波长时,光线可以不必进入晶区而直接从非晶区中穿过,这样相界面上的折射和反射不会发生;在结晶聚合物成型加工过程中加入成核剂,可以降低球晶的尺寸,增加透明性。 3.高分子结晶熔融时出现熔限的原因。 答: 在结晶聚合物中存在着完善程度不同的晶体: (1)晶体的大小不同; (2)晶区内部大分子有序排列的程度不同。 结晶熔融过程是由于分子链排列的有序化向无序化转变的过程。当聚合物受热后,结晶不完善的晶粒、有序化排列不充分的结晶区域由于稳定性差,在较低的温度下就会发生熔融,而结晶比较完善的区域则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会熔融。所以在通常的升温速率下高分子结晶不可能同时熔融,只会出现一个较宽的熔限。

大脑的奥秘——神经科学导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 分)
1.0 分
?
A、
没有声音刺激时耳蜗会自发发生声波震动
?
B、
如果检测不到自发耳声发射,有可能外毛细胞功能出现问题
?
C、
在不打开大脑直接观察的情况下,不同的细胞类型,不同的通路位置的异常是无法检测到的
?
D、
传出神经纤维的活动会刺激外毛细胞,接着会改变外毛细胞机械特性会产生自发的声音发射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控中错误的是()。 (1.0 分)
1.0 分
?
A、
心脏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调控,前者是兴奋作用,后者具有抑制作用
?
B、

当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受到牵拉,交感神经会兴奋,血管会收缩
?
C、
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迷走神经紧张性减弱,交感神经紧张性会加强,血管会收缩
?
D、
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加,迷走神经紧张性活动加强,心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血管会 舒张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在小鼠关键期内进行过一次单眼剥夺实验,然后又使其恢复;同一只小鼠在关键期之外,再 进行一次单眼剥夺实验,它的可塑性变化为()。(1.0 分)
1.0 分
?
A、
由于在关键期之外,所以不存在可塑性
?
B、
可塑性增强
?
C、
由于在关键期内做过单眼剥夺实验存在记忆,当再一次进行时此类实验是可能达到相同效果
?
D、
可塑性减弱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关于情景记忆,不正确的说法是()。

15-高分子科学导论-高分子添加剂

Polymer additives 高分子添加剂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Filler 石灰石粉填料

根据碳酸钙生产方法的不同,可以将碳酸钙分为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胶体碳酸 石英是一种由二氧化硅组成的矿物,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 体,质地坚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十分稳定。除用作玻 白炭黑是白色粉末状X- 称,主要是指沉淀二氧化硅、气相二氧化硅、超细二氧化硅 用作填料的炭黑按其性能区分有“补强炭黑”、“导电炭黑”、“耐磨炭黑” 等,也可作黑色染料。此外,炭黑填充还可起到提高耐热性、阻燃性等 二氧化钛作为白色颜料和耐候性填料在许多高聚物中都已得到了应用。 Rutile Anatase Brookite Coupling agent 艺,生产出的板材或型材。主要用于建材、家具、物流包装等行业。 偶联剂

Titanate coupler Antioxidant, Thermal stabilizer, Light stabilizer 抗氧剂、热稳定剂 与光稳定剂

化降解的助剂;而抗氧剂则涵盖了延缓聚合物材料在受热和非受热过程中 thermal stabilizer Antioxidant 双键。 热稳定剂必须能够捕捉PVC热分解时放出的具有自催化作用的是能够与PVC树脂产生的不稳定双键结构起加成反应,以阻止或减缓Light stabilizer 当聚合物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刚好与其结构内某些化学键能量匹配时,就可能 Solar radiation spectrum

Flame retardant 阻燃剂 Mechanism Flame retardant Heat Gas phase Thermal feedback O 2 Heat Combustion product Smoke Combustible gases Decomposition area Condensed phase Carbonization Char foam :阻燃剂在高温下能形成玻璃状或稳定泡沫覆盖层,具有隔热、隔氧、阻止可燃气体向外逸出的综合作用,从而达到阻燃目的。 :阻燃剂可作用于气相燃烧区,捕捉燃烧反应中的自由基,从而阻止火焰的 传播,使燃烧区的火焰密度下降,最终使燃烧反应速度下降直至终止。 :阻燃剂发生强烈的吸热反应,吸收燃烧放出的部分热量,降低可燃物表面的温度有效地抑制可燃性气体的生成,阻止燃烧的蔓延。 :阻燃剂受热时分解出不燃气体,将可燃气体和氧气的浓度稀释到燃烧下限以下。

南开《数据科学导论》20春期末考核答案

《数据科学导论》20春期末考核-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70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下面不是分类的常用方法的有() A.K近邻法 B.朴素贝叶斯 C.决策树 D.条件随机场 答案:D 2.BFR聚类用于在()欧氏空间中对数据进行聚类 A.高维 B.中维 C.低维 D.中高维 答案:A 3.聚类是一种()。 A.有监督学习 B.无监督学习 C.强化学习 D.半监督学习 答案:B 4.数据库中相关联的两张表都存储了用户的个人信息,但在用户的个人信息发生改变时只更新了一张表中的数据,这时两张表中就有了不一致的数据,这属于() A.异常值 B.缺失值 C.不一致的值 D.重复值 答案:C 5.某商品的产量(X,件)与单位成本(Y,元/件)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00-1.2X,这说明()。 A.产量每增加一台,单位成本增加100元 B.产量每增加一台,单位成本减少1.2元 C.产量每增加一台,单位成本平均减少1.2元 D.产量每增加一台,单位平均增加100元 答案:C 6.在k近邻法中,选择较小的k值时,学习的“近似误差”会(),“估计误差”会()。 A.减小,减小 B.减小,增大 C.增大,减小 D.增大,增大

答案:B 7.在回归分析中,自变量为(),因变量为()。 A.离散型变量,离散型变量 B.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 C.离散型变量,连续型变量 D.连续型变量,连续型变量 答案:D 8.手肘法的核心指标是()。 A.SES B.SSE C.RMSE D.MSE 答案:B 9.特征选择的四个步骤中不包括() A.子集产生 B.子集评估 C.子集搜索 D.子集验证 答案:C 10.一元线性回归中,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差称为样本的()。 A.误差 B.方差 C.测差 D.残差 答案:D 11.K-means聚类适用的数据类型是()。 A.数值型数据 B.字符型数据 C.语音数据 D.所有数据 答案:A 12.以下哪些不是缺失值的影响() A.数据建模将丢失大量有用信息 B.数据建模的不确定性更加显著 C.对整体总是不产生什么作用 D.包含空值的数据可能会使建模过程陷入混乱,导致异常的输出答案:C

行政管理考研贸大行管彭向刚《领导科学概论》课件

第五章领导体制 第一节领导体制概述 (一)含义:领导系统中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所形成的组织机构设置和制度安排。 理解领导体制概念,需把握三点:①领导体制实质是领导权限划分(核心)。②领导体制是领导系统内部的组织结构设置。③领导体制是一种制度安排。 (二)领导体制与相关概念辨析 1.领导体制与领导机制 领导机制就是对领导系统中以领导活动为核心的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动态联系的抽象。 两者联系:①从概念内涵上,领导体制内在地包含了领导机制②从领导活动运行的角度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领导体制与领导制度 宏观的领导制度: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规范领导活动的体系 微观的领导制度:领导活动中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 从宏观来看,领导制度外延大于领导体制,制度决定体制 从微观来看,领导制度外延小于领导体制,领导体制就是关于领导权限划分及其实现途径的实现途径的制度体系,内在的包含了一系列具体制度。(本节侧重于微观) 二、领导体制的内容

(一)领导组织原则:①目标性原则(目标一致)②完整统一原则③业务内容分类原则④适应性原则⑤高效率原则。 (二)领导机构的组成:①决策机构②咨询机构(条件:相对独立性;敢于直言善于咨询)③执行机构④信息机构⑤监督机构 (三)领导组织结构 A.领导组织结构包括两种基本关系:①纵向的领导隶属关系②横向的协作关系。 B.两个变量:①领导层级:即领导层次。②领导跨度,即领导幅度。 C.领导层及和领导跨度成反比。 决定了两种基本组织结构形式 ①锥形:1.跨度小,层级多2.注重集权和控制 ②扁平型:1.跨度大,层级少。2.注重分权和协调。 D.常见的具体组织结构形式: ①直线式:即层次制是金字塔是组织结构。(如军队) 特点:各职位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 优点:指挥统一,权责明确,便于监督 缺点:上级领导陷入日常事务,不能集中精力思考重大问题。 适用于重复单一固定模式工作。 ②职能式:即分职制(如国务院各大部委) 特点:按照专业分工设置相应部门,实行专业分工,代替全能领导者优点:工作人员熟悉业务,能做出权威决定,提高效率。 缺点:多头管理,无所适从,割裂统一领导,不利于解决综合性问题。

生命基础科学导论课后大题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知识点 第一章 一、生物同非生物相比,具有哪些独有的特征? 答:1、生物体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物体都具有新陈代谢 3、都有应激性 4、都具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 5、都具有遗传和变异 6、都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二、什么是双盲设计?科学研究中的假象和误差是如何产生的? 答:1、主试与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目的和内容的安排。 2、因为被测样品往往只提供一些代表性的结果,根据这种代表性结果下结论可能会产生误差。 三、科学研究一般遵循哪些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步骤? 1、演绎,归纳 2、观察,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实验,筛选假说,预测,实验,建立理论 第二章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肽链的氨基酸序列; 蛋白质二级结构:部分肽链卷曲或折叠; 蛋白质三级结构:多肽链再二级基础上再盘绕或折叠;形成的三维空间结构; 蛋白质四级结构:由亚基相互作用结合形成的整个蛋白质的特定结构。 二、核酸是生物体中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它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三、Watson与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用心观察、用心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三章 一、细胞学说: 1、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 2、新的细胞必须经过已存在的细胞的分裂而产生 3、每一个细胞可以是独立的生命单位,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1、无细胞壁,2、无质体,3、无大的中央液泡,4、等等三、细胞中所有由脂类和蛋白质等成分组成的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等统称为细胞膜 四、物质的跨膜运输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主动运输,另一类是被动运输 1、简单扩散(自由扩散)是被动运输的一种最主要方式,不需要消耗能量,并且顺着化学浓度梯度进行,即物质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直至两侧浓度相等。 2、易化扩散(协助扩散):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质的协助下,顺着化学浓度梯度进行,且不消耗能量。 3、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并且消耗能量(ATP) 五、真核细胞具有膜包被的细胞核,其内细长的双链DNA、蛋白质及少量RNA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称为染色质,它是一种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期,松散存在的染色质经过紧密盘绕、折叠形成凝缩的染色体。 六、细胞周期: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束的过程 七、分裂间期是细胞代谢、DNA复制旺盛时期,它包括一个DNA合成期(S期)以及S期前后两个间隙期(G1和G2期)。 分裂期则包括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主要过程,分别称为M期和C期。 八、试分别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叶绿体与线粒体,他们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没有成型的细胞核;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只有核糖体无众多细胞器;分裂方式为二分裂;可遗传变异只有基因突变。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比较:无细胞壁;无质体;无大的中央液泡;无细胞板;有中心体;有溶酶体。 3、叶绿体与线粒体比较:呈绿色(线粒体无色透明);主要进行同化作用;酶不同;生物体内分布不同;ATP去向不同。同为双层膜细胞器;都含有少量DNA,RNA,是半自主型细胞器。 九、试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出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独立有序、能够进行新陈代谢自我调控的结构与功能体系,每一个细胞都具有一整套完备的装置以满足自身生命代谢的需要。 3、不同的组织细胞中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和通讯联络,表现出分工合作的相互关系,各种精细的分工和巧妙的配合使复杂的多细胞生物的各种代谢活 动有序的进行。 4、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领导学

当前位置: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 法学院 > <<领导学>> 《领导学》 《领导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32学时 周学时数:2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开课(系)院:法学院 执笔人:杜玉奎 审核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领导学是研究领导行为或领导活动的规律、原则和方法的科学。它综合了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内容,具有鲜明的理论性、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特征。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科学的讲授中外领导学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和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领导活动的现象、矛盾、特点、规律;掌握领导学的理论、艺术与方法,使学生加强知识厚度,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成为成功的、有效的领导者,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2.教学要求 领导学是一门研究范围很广泛的应用性学科,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掌握领导学的基本知识,它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具体主要要求:理解领导的概念;了解领导学受到人们普遍

关注的原因;准确把握领导学产生的经过;了解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理解领导学研究的两个方面——科学与艺术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领导的概念和领导学诞生的标志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领导学研究的两个方面——科学与艺术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观看教学视频、组织课堂讨论、答疑、布置课外思考题。 [主要内容] 第一节领导活动的存在 1、领导活动无处不在; 2、人们对领导的关注 第二节领导学产生 1、领导思想的历史记录; 2、领导学的产生:领导与管理的分离 第三节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意义 1、领导学的研究对象; 2、领导学的研究内容; 3、研究和学习领导学的意义 第四节领导学研究的两个层面—科学与艺术 1、领导学的双重特定决定了领导学研究的两个层面; 2、领导活动的双重特性决定了领导学研究的两个层面 [参考书目] [1] 李成言:《现代行政领导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刘建军:《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3] 王乐夫:《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 奚洁人:《中国领导学研究20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领导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领导活动的科学性是如何体现的? 第二章领导的含义与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