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效果评价

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效果评价
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效果评价

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效果评价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88

资料与方法

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中,男8例,女11例,年龄30~67岁,平均44.1岁。病程10天~7年,平均病程19个月,其中1~12月7例。农民9例,工人5例,干部3例,退休职工2例。临床表现:①大多数病例自诉腰部及单侧下肢放射痛,站立行走及腹压增高时症状加重,伴间歇性跛行;②均有腰侧部侧弯僵硬,活动受限;③均有腰肌紧张,椎旁局限性压痛并向下肢放射;④患侧直腿抬高试验均阳性;⑤肌肉萎缩多不明显,但肌力均明显下降;⑥膝反射或跟腱反射活跃5例,见于病程短者;反射减弱7例,见于病程长者。

治疗:全部采用经椎板间开窗途径椎间盘摘除及神经根管减压术。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者俯卧于腰桥上,后正中切口,常规暴露椎板,咬除患侧上位腰椎椎板的下半部分、下位腰椎椎板的上半部分,切除黄韧带,尽量在椎板侧靠近小关节处扩展骨窗,常规切除小关节内侧半。2例椎间盘突出偏椎间管外口者,小关节内侧半切除不能暴露,则行同侧小关节切除,打开椎间盘以暴露和摘除突出之椎间盘,予椎体间植骨。2例椎管狭窄患者合并行相应全椎板减压术。术后视椎板和小关节切除范围,予以弹性腰围或石膏腰围保护,尽早行床上腰背肌锻炼及常规康复。

出院时,大部分患者下肢疼痛症状得减轻,有效率为90%。所有病例均经随访,平均随访23.5个月。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表

都昌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表 □初期评定□中期评定表□出院前评定 姓名:刘梅英性别:女年龄:55岁住院号:床号:45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项目评分标 准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Ⅰ自觉症状(9分) 1腰痛无3分 偶有轻度2分 常有轻度或偶有严重1分 常有剧烈0分 2.下肢疼痛和/或麻木无3分偶有轻度2分常有轻度或偶有严重1分常有剧烈0分 3.步行后发生疼痛麻木和/或肌无力正常3分步行500米以上2分步行500米以内1分步行100米以内0分 Ⅱ临床检查(9分) 1.直腿抬高试验正常3分30°-70°2分小于30°1分 2.感觉正常3分 轻度感觉障碍2分 明显感觉障碍1分 3.肌力正常达5级3分 轻度肌力减弱可达4级2分 重度肌力减弱在3级一下1分 Ⅲ日常生活动作(14分) 1.睡觉翻身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2.站立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3.洗脸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4.弯腰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5.长时间坐位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6.持或上举重物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7.行走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8.膀胱功能(除外尿路疾患)正常0分轻度排尿困难(尿频,排尿时 间延长) -3分 重度排尿困难(残尿感,尿失 禁) -6分尿闭-9分总分

存在问题: 主诉:腰痛1年,加重伴左臀部及下肢放射痛1天。查体:神清,腰椎生理曲度正常,无侧弯畸形,腰椎棘突旁肌肉轻度紧张,腰3/4、腰4/5、腰5/骶1棘突及椎旁肌肉压痛、叩击痛(+),双侧骶髂关节无压叩痛,左侧臀大肌压痛(++),左侧:直腿抬高试验<30°(+),加强实验(+),“4”字实验(+),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加强实验(-),“4”字实验(-),双下肢深、浅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康复目标: 1、改善腰痛症状,缓解左侧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解除活动受限。 2、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计划: 1、康复科常规Ⅱ级护理,平卧硬板床休息治疗,避风寒,清淡饮食; 2、完善相关检查(大小便常规、乙肝六项、血液分析、肝肾功能、血糖、血脂、ASO、RF、CRP、电解质、肿瘤标志物、贫 血三项,胸部及腰部CT,常规心电图等); 3、参麦注射液针补中益气;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针护胃; 4、请上级医师指导治疗。 医师:罗贵水 康复治疗师:郭路群 日期:2016-02-20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髓核突出或退变同时纤维环变性破裂髓核脱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多数本病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约有10%~20%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一、流行病学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男性多于女性,这与劳动强度大及外伤有关。90%以上腰椎 间盘突出症发生在L4~L5和L5~S1椎间隙。青少年也可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明显外伤使软骨板破裂所致。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骨质疏松或退变性不稳导致椎间盘脱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及腰椎畸形,病情较为复杂。 二、临床表现 因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程度、病理变化、椎管管径以及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 (一)症状:

1.腰痛伴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性疼痛; 2.下肢麻木无力; 3.大小便功能障碍(巨大突出或中央型突出); 4.腰椎活动受限,姿势异常。 (二)体征: 1.立位检查:腰椎畸形,生理前凸变小、消失,甚至变为后凸,不同程度侧凸;腰部压痛点,可引发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腰椎活动受限。 2.仰卧位检查: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下肢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皮肤感觉、肌力及反射异常。 3.俯卧位检查:腰部压痛点;股神经牵拉试验。 (三)辅助检查: 1.腰椎正侧位X线片:可提供一些间接征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大致定位及初步诊断。同时为鉴别诊断腰椎其他疾病提供依据。 2.CT、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移位情况,是明确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最重要的方法。 三、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较高,但真正需要住院治疗者甚少,一般早期仅卧床休息加服药物均可缓解或治愈。对需进行特殊治疗的一定要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有突出者并非称之为腰椎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批准人:高永忠版本号:2.0 1.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与康复。 2.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 5.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5.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 史。 5.1.2.常发生于青壮年。 5.1.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1.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腰活动受限。 5.1.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 弱。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 5.1.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5.1.7.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5.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 5.2.1. 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5.2.1.1.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内侧,临 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向患侧突起,患侧椎旁 压痛及放射痛。 5.2.1.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外侧,临 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向健侧突起,健侧椎旁 压痛及放射痛。 5.2.1.3.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侧,临床表 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后活动受限,多无侧 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 5.2.2. 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5.2.2.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主要压迫神 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5.2.2.2.中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出范围较大, 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 根刺激或压迫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20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管理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脊柱侧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中医症候诊断 基本症候——血瘀症: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兼症: 血瘀兼寒湿症: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三)西医病理分型 1、按突出程度分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 2、按突出解剖位置分型:中央型、中央旁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型、极外侧型。 三、诊疗方案 1、中药疗法: 血瘀证:基本治法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汤剂: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成药:血塞通针400mg(亦可红花针、灯盏花针、川芎嗪针等辩证使用)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0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 兼寒湿证:基本治法为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汤剂:独活寄生汤加减;中成药:汉桃叶片,1次4粒,温开水送服,1日2次。 2、非药物疗法: 新医正骨——冯氏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特效针灸——浮针,埋针,电针疗法,肌肉起止点疗法等

腰椎间盘突出,慎用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慎用手术治疗 在我国,腰腿痛患者几乎占外科门诊量的1/3,占骨科门诊就更多了,有超过50%的病人。以前有“病人腰痛,医生头痛”的说法。导致腰腿痛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腰椎间盘突出。 因此,你只要上网看看,或看看报纸杂志上的医疗广告,专治腰椎间盘突出的广告真是让人眼花缭乱,个个都说效果一流,包治包好。 目前,不论是大医院,还是小医院、个体诊所一般都会建议病人选择各种手术治疗,或注射胶原蛋白酶髓核溶解,或微创手术,或开放性大手术,这样收费高一些就更有理由。再就是手术的后遗症,不得不防。其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患者不需要动手术。大家可以去打听一下,有几个骨科医生或者其他科的医生会因为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动手术?但当你去医院就诊,很多医生会建议你做手术。记得曾有人戏称,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是:医生患病自己不做,只给其他病人做。 长时间用电脑易出现椎间盘退化,以致腰椎间盘突出,要引起注意 统计显示,80%的成年人或多或少有腰痛的症状。目前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发病人群由原来的40-65岁中年人群演变为20-50岁之间的青壮年人群,其发病率已经远高于高血压和心脏病。 为何腰腿痛的人如此之多?专家认为,长期操作电脑和伏案工作是导致椎间盘提前退化的重要原因。如今不少办公室白领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研究证实,长时间坐着,尤其是坐姿不良时腰椎间盘承受的负荷即压力最大。因此,长期伏案工作与操作电脑者的腰背痛发病率通常比其他人群要高得多。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目前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药物治疗、牵引、理疗、介入、开放手术、微创手术等,但由此造成的错误或不恰当的治疗也是屡见不鲜的。 事实上,8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只要采取保守治疗即可,甚至仅仅是卧床休息而不用吃药,大多数患者一个月后症状就会得以改善。 (1)绝对卧床休息:初次急性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卧床休息3周后可以佩戴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几率。 (2)牵引治疗:采用骨盆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需要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3)药物治疗,临床上服用一些中西药物,效果很好,若是配合上述休息,牵引,理 疗,很快就能减轻症状,恢复活动能力,一般两周以内大都能基本痊愈,如服用双蚁祛湿 通络胶囊,配合西药常可用,双氯芬酸纳片,或萘普生胶囊,也可用副作用更少的新药如, 莫比可,或西乐葆等。当然这种治疗,并不能使已突出的椎间盘回纳,也不能使突出之物消 失,其之所以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是因为这些西药有很好的消炎止痛作用,而中药双蚁祛 湿通络胶囊通过补肝肾、强筋骨、益气血、祛风湿、通经络,达到消炎、消肿、镇痛、调节 神经—免疫功能的目的,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内稳态,腰椎间盘突出处之周围组织可以重新 建立并维持一种平衡状态,所以能持久改善或痊愈患者的临床病症。

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的重要性 为了正确治疗,首先必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在骨伤科,一个正确的诊断包括病变的部位,同时还要明确病变的程度、性质和原因。 定位诊断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对它的病变部位尽快明白其性质,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它进行治疗,尤其是牵扯到手法深部的重力动态治疗。如定位诊断不明确,治疗往往就会趋向盲目性而收效甚微,有时失手会造成医源性损伤而出现差错性事故,因此治疗前首先要对病变诊断明确。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临床上多参照MCJVOCH提供的依据,(详情可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9516562980.html,):(1)单侧腿痛比腰痛明显,疼痛几乎都沿患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分布区放射。(2)患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支配区皮肤肌肉麻木酸胀。(3)患侧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减少呈阳性反应,为正常的50%以上。(正常时,双下肢直腿抬高80度以上并无疼痛,若一侧抬高低于40度以下即不能继续抬高,同时有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有时健侧肢体抬高时,患侧则表现牵拉性疼痛。(4)①有肌肉萎缩②肌力下降③感觉障碍④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四个症状的2个。(5)影象学检查(核磁共振MRI、CT或椎管造影)显示椎间盘突出或碘柱盈缺损与临床表现相符。以上5项诊断中有3项以上者,就可确定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通过综合了解病史和细致体检,不仅能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而且能基本上作出定位诊断,这主要依据不同的神经根在受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下,产生特有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由于95%以上的腰椎间盘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这段椎间隙,直接压迫刺激腰5或骶1神经根,因此患者主要表现在疼痛或麻木沿坐骨神经区分布,另外2%以下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3—4椎间隙,直接压迫刺激腰4神经根,出现疼痛或麻木沿股神经根分布区放射等症状。 不同部位的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同,在检查体征也有所不同,根据这些不同的要点,可做出基本的定位鉴别诊断,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以下几种: 1、腰5—骶1椎间盘突出:髓核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出现患侧下肢外踝、足低外和小趾区域过敏性反应或麻木感觉,疼痛沿大腿后外方、小腿三头肌和外踝放射,可见腓肠肌、比目鱼肌、趾屈肌的肌力减退,肌张力试验可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反应,神经反射检查可见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腰4—5椎间盘突出:髓核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出现患侧下肢小腿前外侧,足背和拇趾过敏性或麻木反应;疼痛沿大腿后方、小腿三头肌、足背放射出现;踝背屈肌、拇长伸肌肌力减退;在肌张力试验中可见直腿抬高呈阳性反应;膝和跟腱的神经反射可正常。 3、腰3—4椎间盘突出:髓核突出压迫腰4神经根,出现患侧大腿和小腿内侧过敏性或麻木反应,疼痛则沿大腿、膝前方放射出现,股四头肌出现肌力减退:在肌张力试验中可

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估的研究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估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估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和疗效的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作用。结果医学界目前正不断研究患者自我评价方法,其将会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价方法进一步完善。通常将疗效评定当作某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定还应该具有测量所有临床重要变化的作用,不仅包含患者疼痛减轻、生活能力增强等相关指标,而且还应该包含患者临床体征改善情况。结论医护人员在评定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时,不仅需要利用主观评价量表,而且还应该综合评定查体指标,这样才能准确掌握患者术后疗效具体情况。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评估;疗效评估;研究进展 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目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评定和疗效评价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普遍采用的是与腰痛有直接关系或者潜在关系的评定方法。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具体如下。 1以疼痛改善程度为主的评定方法 临床上评估患者疼痛改善程度主要采用强度评分和问卷表调查。其中,常用的疼痛强度评分法包括数字评分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语言评分量表等。 1.1视觉模拟评分法该方法在临床上使用的最为频繁,具体操作为:在一条长10 cm的直尺或者直线两端分别标注无痛(0表示)和最剧烈的疼痛(10表示)。被测试者根据自己疼痛感受程度,在直线对应的部位做记号,0~10代表的是痛觉评分分数.该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①对患者视力及精神状态具有较高的要求;②疼痛评分是由患者估计的,受患者主观意识影响,评价并不客观。 1.2数字评分量表评定法数字评分法要求患者应用具体的数字对疼痛程度描述,操作简单,容易记录,其中常用的有:11点数字评分法、101点数字评分法以及11方框评分法[1]。但是对没有数字概念的患儿,不建议采用数字评分法。 11点数字评分法时由0~10共11个点,其中0点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点数越大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强。临床测量主观疼痛普遍采用该方法。 101点数字评分法与10点数字评分法基本一致,主要是用0~100共101个点来描述疼痛程度,疼痛程度与点数大小成正比,即0点表示无痛,100点表示最剧烈的疼痛。疼痛评分随着选择点的增多更加数据化,该方法主要应用于镇痛药研究和临床科研中。 11点方框评分法也包含了0~10共11个点,分别表示无痛至最剧烈的疼痛,每个数字被方框包绕起来,数字表示的更加直观,便于患者将疼痛与抽象的数字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结果:治疗Ⅱ组术后腰椎JOA评分(21.0±5.3)明显优于治疗Ⅰ组(16.3±6.5),治疗Ⅱ组临床治疗的优良率(96.7%)明显高于治疗Ⅰ组(8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明显,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by micro- endoscope discectomy. Methods: To retrospective analyze clinical data of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in our hospital,which was to be divided into curingⅠgroup and curingⅡgroup. Results: The lumbar vertebrae JOA score after operation of curing Ⅱgroup(21.0±5.3)minutes were better than curing Ⅰgroup(16.3±6.5)minutes,the clinical fineness rate of curing Ⅱgroup (96.7%) was higher than curingⅠgroup (80%),P<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by micro- endoscope discectomy was obviously and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which were to be used. [Key words]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Micro-endoscope; Discectomy; Effect analysis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的疾病,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者压迫神经根等,常引起患者腰腿痛临床症状[1-2]。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有效的方法[3-4]。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7年2月~2010年1月骨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30~71岁,平均(46.7±12.3)岁,突出位置:L3~L4 21例,L4~L5 19例,L5~S1 12例,L4~L5和L5~S1双突出者8例。腰椎间盘突出类型:旁侧型35例,中央型25例,突出形态呈游离型28例,隆起型32例。患者均经过腰椎CT检查及X线片确诊。60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Ⅰ组30例和Ⅱ组30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Ⅰ组:传统的开窗手术治疗组,患者全麻或者连续硬外麻醉,俯卧位,通过C型臂X线机对手术切口进行定位,取中线旁开1 cm做一个纵行切口1.5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产生的临床症候群。 【临床表现】 1.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两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L3、L4间隙突出,因L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

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2.脊柱侧凸畸形主要弯曲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凸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例如,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曲,如向健侧的弯曲则疼痛加剧。 3.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4.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

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6.神经系统检查 L4、L5突出(L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L4、L5突出(L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伸躅及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L5、S1间突出(S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如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常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应注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分瘫痪。 【辅助检查】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拍左、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标准

1.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 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 的治疗与康复。 2.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 5.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5.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 有慢性腰痛史。 5.1.2.常发生于青壮年。 5.1.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1.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 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1.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 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 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 5.1.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5.1.7.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5.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

5.2.1. 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5.2.1.1.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 后内侧,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 向患侧突起,患侧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5.2.1.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 后外侧,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 向健侧突起,健侧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5.2.1.3.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 侧,临床表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 前后活动受限,多无侧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 5.2.2. 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5.2.2.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 主要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 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5.2.2.2.中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 出范围较大,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 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根刺激或压迫症状。 5.3.康复评定 5.3.1.疼痛评定 可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进行评定:在纸上或 尺上划一10cm的直线,按毫米画格,直线左端表示无痛, 右端表示极痛。让病人目测后在直线上用手指指出某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法的种类及手术方案的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法的种类及手术方案的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过牵引和加强腰肌锻炼等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是约有1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上海同济医院脊柱外科贾永伟193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Mixter和Barr首次用手术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迄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史已达70多年。经过大量的实验和 临床研究,该病的诊断技术逐步完善,手术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一、直视下后路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 传统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仍是目前常用、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其手术适应证为:(1)症状严重,经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多次发作者;(2)有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造成神经根功能损伤者; (3)中央型突出或疑有游离块脱入椎管产生马尾神经症状者,应尽早手术;(4)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管狭窄或合并腰骶部“移行椎”或脊椎滑脱,需同时做腰骶部融合者。 后路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手术方式,根据咬除椎板的多少,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手术包括有全椎板、半椎板切除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椎板间开窗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3种方式。 全椎板、半椎板切除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入路容易,手术视野较宽阔,可直接摘除髓核,对神经根减压充分,术后疗效肯定;但该手术方式的减压范围过大,会造成脊柱后柱结构的破坏,影响脊柱稳定性;术中有潜在的神经根和腹膜大血管损伤的危险;术后部分病人在椎板缺损区形成大量纤维瘢痕组织或不规则新生骨,与硬脊膜或神经根粘连,致医源性椎管狭窄。 开窗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是目前较常用的手术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不足之处是暴露范围小。对椎板间隙较窄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小切口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对中央型宽基底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钙化患者采用双开窗扩大减压椎间盘摘除术,均能充分显露突出的椎间盘、神经根和侧隐窝,手术定位准确、创伤小、出血少,最大限度保留腰椎后部结构的完整性,尽量减少硬膜囊粘连,手术时间短,康复快。椎间盘突出合并明显退行性变者,需较广泛探查或减压者可采用半椎板切除术;同一间隙双侧突出或中央型突出粘连较紧密不易从一侧摘除,或合并脊柱明显退行性改变或合并中央型椎间盘狭窄需要双侧探查及减压者,可采用全椎板切除术。 二、直视下前路腰椎间盘摘除术 前路腰间盘摘除术由Halt于1950年首先报道。手术成功率大约82%一95%.但其对术者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一般认为该术式优点有:手术不暴露椎管,不触动硬膜及神经根,避免损伤性炎症的发生;可避免硬膜外及神经根周围血肿、瘢痕和粘连;不破坏脊柱后方结构,可减少术后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的发生,可早期功能锻炼及下地活动。但无法在直视下判断椎间盘的突出情

最新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中医整脊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前言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发布。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提出、起草并归纳。 本《指南》由省正骨研究院、省正骨医院负责起草,由鲍铁周、宋永伟、新生、耀洲、毛书歌等参加起草。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鲍铁周、宋永伟、新生、耀洲、毛书歌等。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由于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骨关节旋转、倾斜、错位,导致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或椎管,刺激到脊神经或脊髓;或因骨关节错位、椎间孔移位,导致神经根位移与椎间盘产生卡压,引起腰椎活动障碍、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称“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传统称“腰腿痛”或“腰骻痛”。 1围 本《指南》规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护理。 本《指南》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2要求 2.1 诊断 2.1.1 诊断要点 2.1.1.1 病史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以男性为主,有腰部外伤、积累性损伤或外感风寒湿邪等病史。2.1.1.2 症状 反复发作的腰腿痛或单纯性腰痛或下肢放射痛。棘间及椎旁有固定压痛点,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因咳嗽、喷嚏或翻身而加重。腰椎出现侧弯、平腰或后凸畸形,腰部活动受限。患肢可出现肌肉萎缩、受累神经根区的感觉减退或迟钝,踝及踇趾背伸力减弱。2.1.1.3 体征 2.1.1.3.1 脊柱姿势患者常出现脊柱姿势的异常改变,如:腰椎过度前屈、腰椎生理曲度平直或反、腰椎侧凸。 2.1.1.3.2 脊柱运动受限患者的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运动均可有不同程

度的受限,尤以后伸疼痛最明显。 2.1.1.3.3 压痛点和放射痛一般在病变棘突间隙及椎旁1~2cm处,有明显压痛点,常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据报道其阳性率可达90%左右。 2.1.1.3.4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3、4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但阴性不能排除腰3、4以上的椎间盘突出。 2.1.1.3.5 股神经牵拉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2、3椎间盘突出。2.1.1.3.6 感觉改变表现为受压神经根所支配得皮肤节段会出现感觉得改变。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 2.1.1.3.7 腱反射改变股神经受压,膝反射减低;骶1神经根受压,跟腱反射减低。2.1.1.3.8 肌萎缩及肌力减退某些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患者常出现患侧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萎缩。 2.1.1.4 影像学检查 2.1.1.4.1 X线检查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片。正位片椎体有旋转,有时可见脊柱侧凸;侧位片可显示椎间隙变窄,椎曲弓顶距离变小甚至消失,椎曲变直。中老年患者多并有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X线检查还可以除外骨关节的破环、转移癌、骨结核、肿瘤、脊柱的先天畸形等。 2.1.1.4.2 CT检查目前已普遍作为该病的常规检查。CT检查于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可观察到突出物的直接影像及与神经根、硬膜囊的相邻关系,并可了解椎管容积、黄韧带、神经根管等情况。同时,还可从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和侧隐窝的容积。2.1.1.4.3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它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并可判断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和硬膜囊与神经根受压的程度。 2.1.1.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方法较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常见的分型方法有以下几种:2.1.1.5.1 整脊学分型法 ――椎间孔型指椎间盘突出于后外侧椎间孔部位,压迫神经根。症见单下肢放射性疼痛、麻痹。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压迫椎间孔。 ――椎管型指椎间盘突出于后方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囊,马尾神经,也称“中央型”。症见双下肢麻痹疼痛(可有一侧较重),鞍区麻痹,大小便无力或排便困难。部分病人有腹胀,直腿抬高试验多为弱阳性。CT和MRI可显示突出的椎间盘的形态及对硬膜囊的压迫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_杨占辉

·论 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 杨占辉 孙建华 丁 浩 【摘要】 目的:提出并设计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方法:通过对5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回顾性统计并进行疗效评定,比较既往的等级疗效评定标准和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结果: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具有更全面、更精确、易掌握等优点。结论: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疗效评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评分法 疗效评定 C riteria of the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by Marks Methods for Lum 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Y ang Zhanhui ,S un Jianhua ,Ding Hao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J ilin Railway Central Hospital ,Jilin ,132001 【A bstract 】 Aim :To put fo rew ard and to design the criteria for the evaluation of cura tiv e effect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by marks methods .Methods :Comparing preriously practised criterion of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g rading methods and marks methods ,by reviewing statistical wo rk on the 573cases suffering from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Results :It has such a dvantages ,by using the marks methods ,as mo re comprehensive ,precise ,and much easier to master .C onclusion :T he curative effect evalua -tio n criteria of marks methods can be used for lumbar interv ertebral disc herniatio n . 【Key words 】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M arks method Ev 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作者单位:132001 吉林市沈铁吉林中心医院骨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常见疾病之一,诊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其疗效评定标准仍限于既往的优良等级评定,较为笼统。我们对我院1989年9月至1998年3月间资料完整的57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在既往疗效评定标准基础上,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的评定标准,即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此标准具有简单、全面、精确及易推广等优点。1 一般资料 本组573例中,男321例(56%),女252例(44%)。年龄21~至66岁,平均43岁,病史最短2天,最长36年,平均8年,其中,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 2 评定方法与结果 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选择了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系最为密切的症状与主诉、工作和生活能力、下肢的功能、临床体征四大项目,并对各项目及亚项目的不同表现确定不同的评分,应用时先分别对各项目评分,然后将评分相加,即为总分(20分),分值越小疗效越差,如果将分值域划分成4至5段,即可变成对病人进行优良可差等级评定法评定,优为分值≥16,良为15~11分,可为10~6分,差为5~0分。 评分标准 (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2.1 症状与主诉 (1)腰背部疼痛与不适 a 没有 3分 b 时有2分 c 常有或有时严重1分 d 常很严重0分(2)下肢疼痛与麻木 a 没有 3分 b 时有2分 c 常有或有时严重1分 d 常很严重0分(3)大小便无力与会阴部麻木 a 没有 3分 b 时有2分 c 常有或有时严重1分 d 常很严重0分 2.2 工作和生活能力 a 正常 3分 b 不能持续2分 c 轻度障碍1分 d 不能完成0分 2.3 下肢的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指征

腰椎间盘使用说明书 微创脊柱科陈爽 人类自进化到站立行走以后,我们的腰椎成了支撑躯干的中心,无论是站还是坐,腰部承受了60%以上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的腰椎不堪重负,腰椎老化退变的问题便摆在了大家的面前。 而椎间盘突出是腰椎退变的常见表现,这似乎是个不可逆转并难以逃避的问题,不少腰突患者的经历告诉我们:此病治疗方法很多,但多不除根儿,易复发。患者生活工作反复受到影响,就是没症状也得时时预防复发。因此有人说它像冬天的“雾霾”,挥之不去,不招自来。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我们只要正确的认识它,对于减缓其退变速度、减轻症状甚至是防止症状的出现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椎间盘使用说明书 姓名:椎间盘 年龄:跟人同龄,老化的比脸要早! 职业:中介 居住地:脊柱两块椎体之间 近邻居:脊神经 职能:吸收椎体对冲力,辅助脊柱活动 外貌特征:类近圆形夹心饼样,长径3~5cm,厚1~2cm,颈椎间盘小点儿薄点儿,胸椎间盘稍大,腰椎间盘最大且厚 主要构成成分:外层的纤维环和中心的果冻样髓核 自身病变:部分纤维断裂,髓核进入纤维环的裂隙或突出其外 易导致问题:刺激或压迫附近的脊神经,引发“椎间盘突出症” 破解三大腰突真相

1、椎间盘突出与椎间盘突出症是两码事儿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前者只是一种影像学描述,有的人因为单纯的腰痛或者仅是体检而进行腰椎MRI检查,报告单常常出现“腰椎退行性改变”、“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等字样,其实这种情况无需过分紧张。 2、只有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相互一致,互为因果,才能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有一项研究对98位没有腰腿痛症状的人进行MRI 检查,结果发现2/3的正常人患有“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 这种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并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家不要为前者过分担心。 3、突出物大小与症状轻重不成正比关系。 临床工作及门诊时经常有患者问“我的椎间盘突出是不是很重?严重到什么程度?突出有多大?有人说有7mm大?到底有没有那么大?是不是再严重的话会出现瘫痪呀”诸如此类的话,举不胜举,在此有必要统一回复大家:腰间盘突出大小与症状轻重有关,但又没有必然关系,有的人有突出,没有任何症状;有的人突出很大,症状却很轻;有的人突出非常小,症状却非常重,严重到影响工作生活。所以说症状轻重与突出大小不成正比关系,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切不可只看影像,而是要症状,体征,影像及其他辅助检查相结合,才能对椎间盘突出有个全面的评估。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1.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与康复。 2.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 5.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5.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 痛史。 5.1.2.常发生于青壮年。 5.1.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1.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腰活动受限。 5.1.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 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 背伸力减弱。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 5.1.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5.1.7.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5.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 5.2.1. 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5.2.1.1.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内侧, 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向患侧突起,患侧 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5.2.1.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外侧, 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向健侧突起,健侧 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5.2.1.3.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侧,临床 表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后活动受限,多 无侧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 5.2.2. 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5.2.2.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主要压迫神 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5.2.2.2.中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出范围较大, 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 根刺激或压迫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1)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在文章开始之前,介绍一下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分类,以便各位战友理解以下指南内容时更为准确。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 .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的分级方法,可以用于评价治疗或筛查的证据质量: * I 级证据: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 II-1 级证据: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 II-2 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研究) 的证据; * II-3 级证据: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 * III 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 .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的推荐评价标准: * A 级推荐:良好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实质性地压倒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当对适用的患者告讨论该医疗行为; * B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超过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对适用的患者讨论该医疗行为; * C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能提供益处,但获益与风险十分接近,无法进行一般性推荐。临床医生不需要提供此医疗行为,除非存在某些个体性考虑; * D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的潜在风险超过潜在获益;临床医生不应该向无症状的患者常规实施该医疗行为; * I 级推荐:该医疗行为缺少科学证据,或证据质量低下,或相互冲突,例如风险与获益无法衡量和评估。临床医生应当帮助患者理解该医疗行为存在的不确定性。 (引自@?战友相关帖子:循证医学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 为进一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诊断及治疗,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循证医学临床指南发展委员会下属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工作组对现有的临床医学证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现将指南全文翻译如下,供各位骨科医生参考。 定义及自然病史 问题1: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准确的定义是什么? 椎间盘的物质错位超过正常椎间盘边界范围,压迫神经,导致疼痛,无力,肌节麻痹或皮节感觉分布异常的一种疾病。 工作组专家共识 问题2: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自然病程如何? 因目前并没有对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自然病程的相关研究,工作组一致同意,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无论治疗与否,均能得到改善。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随着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萎缩/ 退变。很多研究(但并非所有)显示随着突出椎间盘减小,临床功能逐渐改善 工作组专家共识 诊断及影像学 问题3:何种病史和体检结果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 肌力,感觉,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对侧Lasegue 征等体格检查结果可以帮助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诊断。 推荐等级: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