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内容、种类和

绩效审计内容、种类和
绩效审计内容、种类和

绩效审计内容、种类和方法研究

审计一、绩效审计内容

审计国外审计界大都认为绩效审计的内容主要是“3E”,如英国的货币价值审计、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绩效审计、加拿大的综合审计等都强调“3E”。只是其侧重点有时有所不同,如德国的绩效审计(有时称为“横向审计”)除了强调效果性以外,还重视预算事项的事前分析;日本的绩效审计主要是效果性审计;瑞典的侧重点是业务活动的效果性、效率性和组织、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合理性;印度强调经营事项、计划或项目进行过程中的“3E”。

审计我国的绩效审计应涵盖哪些内容,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但较具代表性的有“二分法”与“三分法”。如李敦嘉(1996)认为,政府绩效审计可以分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和公共工程的效益审计;陈守德(2000)等认为,绩效审计应包括两部分,即盈利性支出部分(基建投资、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及国有企业使用效果审计等)和非盈利性支出部分(行政收支、公共工程收支和各种基金的收支);赵玉华等(2000)认为,绩效审计应包括管理审计和项目审计(或称投资审计、效果审计)两个方面;还有的认为绩效审计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政府财政收支中的行政收支、公共工程收支和各种基金的收支,其二是政府财政收支中的有关收益性投资部分;石爱中等

(2002)认为,“3E‘’审计表明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和内容,其他均应视为”3E“审计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也基本赞同或持有这种主张。

审计二、绩效审计种类

审计对于绩效审计的种类,国内主要有三种观点(《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1979—1999-审计卷》,2002):其一是将绩效审计分为四种类型,如汤云为认为有“企业式、行业式、地区式经济效益审计、国家大型项目的审计”;其二是将绩效审计分为三种类型,如朱庆林等认为按审计目的的差异不同,绩效审计可分为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大部分学者都持这种主张;其三是将绩效审计分为两种类型,如娄尔行认为绩效审计可分为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在国外,也有多种观点:如R.E.布朗(1992)认为,绩效审计包括“管理经营审计和效果审计”;巴基斯坦审计长公署认为(刑俊芳,2001),绩效审计可以分为财务与遵纪审计、管理审计(经济与效率审计)、项目审计(效益方面)三部分;美国会计总署认为(刑俊芳,2001),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性、效率和项目审计。我们认为把绩效审计归纳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种比较简单明晰,较为合理实用。

审计三、绩效审计方法

审计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除了常规的财务审计方法对绩效审计同样适用外,绩效审计有时还采用一些独特的方法。对此,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包括三个部分。如竹德操等(1997)认为,其方法体系包括审计方法基础(含哲学基础、理论基础和数学基础)、一般方法或绩效审计模式(即“收集审计证据,对照审计标准,作出审计评价,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审计技术方法(有审阅法等传统审计方法、因素分析法等经济活动分析法、网络图法等图表审计方法、回归分析法等数学分析方法、量本利分析法等现代管理方法、其他技术方法等)。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包括四大类。如李敦嘉(1996)认为,绩效审计方法包括四类:第一类是核实的方法,如审阅法;第二类是对比的方法,包括实绩与计划比;第三类是分析的方法,包括因素分析法等;第四类是评价的方法,包括现值法等。也有人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审计工作组织方法、审计查证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及审计评价方法。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种,然后再行细分。如任月君等(1999)认为,绩效审计方法包括财务审计方法(审阅法等)和其它方法(如指标对比法、比率分析法等)。

审计事实上,绩效审计工作本身就很复杂,审计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方法交叉使用或同时使用,各种方法很难完全分开;加之,不同的审计项目,其所采用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我们认为:从原则上说,

凡是有利于绩效审计开展的方法都应归入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当然,随着时间、地点及项目的不同,绩效审计方法会有所不同或有不同的内容;但是,基本可归为两类,即传统审计的方法与专门用于绩效审计的方法。与此有关的是绩效审计程序,对此学术界争论较少,基本上趋向一致甚至达成共识,大都认为其与财务审计程序基本相同,即经过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及后续阶段,只是每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因审计项目不一而略有差异而已。

审计四、绩效审计准则

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已颁布过《绩效审计准则(草案)》,其他一些国家尽管没有该方面专门的审计准则,但就绩效审计也制定了专门的办法。在我国,1999年6月1日财政部等联合印发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以及同年6月29日财政部印发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解释》(后均经修订),可以看成是绩效审计的配套法规。除此之外,目前尚无绩效审计的具体规定。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十章绩效审计知识点

审计理论与方法——第十章绩效审计 目录 01考情分析 02内容介绍 03内容讲解 【考情分析】 绩效审计是主要在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领域越来越普遍开展的审计业务类型。考生需要注意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区别。本章与其他章节联系不大,属于非重点章节,分值3分左右。 初级资格考试与中级题型区别不大。 内容介绍 第一节绩效审计概述 第二节绩效审计程序 第三节绩效审计方法 第一节绩效审计概述 一、绩效审计的含义 绩效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 这里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1.经济性,投入是否节约。 2.效率性,支出是否讲究效率。 3.效果性,是否达到目标。 4.合规性,是指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例如项目的运作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合同或者协议的行为。 【例题1·多选题】(2011年)我国绩效(效益)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其中“有效性”的含义包括: A.经济性

B.效率性 C.效果性 D.合规性 E.充分性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参见绩效审计定义。 二、绩效审计的特点 将绩效审计、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进行对比。 【例题2·多选题】绩效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审计目标 B.审计方法 C.评价标准 D.审计质量控制要素

E.审计独立性要求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绩效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相比,其差异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方向、评价标准和审计方法。 第二节绩效审计程序 绩效审计的过程主要包括审计立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与后续跟踪四个阶段。(主要关注在前两项) 一、审计立项阶段 1.选择绩效审计项目应考虑的因素(会判断) (1)预计的审计效果。预计的审计效果越大,被选择作为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2)资金规模。一般来说,资金规模越大,财务的重要性越大,被选择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3)管理风险。管理风险越大,开展绩效审计后能够给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带来的改进越大,因此,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4)影响力。影响力强的审计项目容易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 (5)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强的绩效审计项目,容易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 【例题3·单选题】下列有关选择和确定绩效审计项目的提法中,错误的是: A.资金规模越大,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B.管理风险越小,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C.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越大,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D.审计的可操作性越强,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B,管理风险越小,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小。 二、审计准备阶段 就单个绩效审计项目而言,审计准备阶段需要做的主要工作有:初步调查了解审计事项;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重点;确定审计评价标准;设计审计方法体系;编制审计方案。

关于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共12页文档

关于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博士论文)(12.30) 【时间:2003年01月23日】【来源:】【字号:大中小】 20世纪40年代以后,政府审计的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审计开始进入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段。目前,广泛开展绩效审计的国家不仅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典、挪威、荷兰等西方国家,一些亚洲国家的政府审计机关也开展了绩效审计,其中有的国家和地区政府审计机关还总结出一些相对成熟的绩效审计方法和规律,例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和香港等。 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绩效审计在我国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广大研究人员和审计工作者开始关注和讨论绩效审计的有关问题。最近半年来,我在翻看本刊的来稿过程中发现,人们对绩效审计的认识还很模糊。本文只是谈谈我对绩效审计的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借此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讨论。 一、绩效审计及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绩效审计也称3E审计,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促进资源的管理者或经营者改进工作,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 同其他审计种类一样,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绩效审计起源于这样一种经济责任关系:政府作为受托方对公共资源进行管理和经营,在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对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公众负有不断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的责任。

20世纪40年代,绩效审计应运而生的原因有四: 1.凯恩斯革命使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1929一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认识到,以市场调节和自由经营为中心的马歇尔古典经济学说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于是,主张政府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凯思斯主义,由于能够有效地医治“真正的经济病症”,开始风靡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针对市场失灵,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家宏观经济进行调节,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 2.公众的民主意识增强,要求政府加强经济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 随着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的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公众作为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希望获得政府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效率和效果方面的信息,要求政府加强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经济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审计可以满足这种需求,从独立的第三者的角度向公共资源的所有者或其代表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 3.政府机构的规模、费用和复杂性,使绩效审计成为必然 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政府机构也想方设法改善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政府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和控制活动不断增强,政府机构的开支也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授予政府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权利的公众及其代表无法直接了解政府管理公共资源的状况,对政府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更是无从评价,因此,由专业审计人员实施绩效审计,提供客观公正的反馈信息就成为必然。 4.传统财务审计与管理学科开始融合,为绩效审计的开展作了技术准备

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的方法选择与难点

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的方法选择与难点 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的方法选择 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不同的是,其绩效审计没有严格的审计准则可以遵循,其报告格式也多样。它吸收了管理咨询中专业分析的合理成分,同时严格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报告的技术要求。由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决定,其绩效审计在搜集和评价过程中除了运用财务审计中广泛使用的审阅、观察、计算、分析等技术和方法以外,更主要是运用了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技术。 调查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工具,它可以用来调查事实,也可以用来调查对特定问题的看法。目前现有的调查种类有当面调查、电话调查和信函调查。每一种调查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在绩效审计中,一般要结合使用。调查方法易于操作,但准确性差,需要审计人员较多地判断,所以,审计人员在进行抽样调查时,一般要保持一定的样本量。 统计分析也是绩效审计中用来了解状况,进行分析的常用方法。在评价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时,常常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中各因素的影响,确定其中的因果关系或者找出存在的差距及其原因。统计分析方法相对于调查来说,不易操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能力,但准确性好,结论相对可靠。 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的难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评价非营利组织绩效的标准难以确定。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甚至是同一项目,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有天壤之别。这使得每开展一项绩效审计,审计人员都必须在现场审计开始前,就衡量绩效的标准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商,或者寻求一种公认的、不存在异议的评价标准。因此,衡量标准的难确定,给绩效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造成了困难。 2.非营利组织的绩效审计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可以灵活地选择与被审计事项相适应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例如高速公路系统可以用实地检查的办法,确定高速公路的状态和维护系统是否有效;而保健、福利、教育、公共安全等部门,却很少能运用精确的衡量手段,审计人员必须更多地采用政治的、经济的、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衡量。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的不统一,给审计人员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余地,也使审计的风险加大,给审计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绩效审计人员要对证据给予更多的关注。审计证据的不充分或缺乏证明力,会导致结论的有失公正,同时造成严重后果。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必须在努力选择切题的方法和技术的同时,提高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财务审计的证据可以通过遵循公认的准则,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收集和评价;绩效审计则不同,由于方法的灵活性和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同时又缺少可供遵循的准则和程序,使得绩效审计证据的收集渠道多种多样,因此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一般都采取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增大调查的样本量的方法,以增加对总体推断的准确性。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对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给予特别的关注,在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方面注入更多的精力。 4.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对非营利组织开展绩效审计需要多样化和创新的方法,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传统的财务审计人员视野相对狭窄,缺乏

绩效审计基础内容

绩效审计基础内容 一.概述 1.1引言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要把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为审计工作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通过推进政府绩效审计增强审计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免疫系统”作用。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配置、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机关责任追究机制。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这标志着我国的审计工作由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提升到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层次。 1.2绩效审计的含义 审计体系按内容可分为财务审计和效益审计两大类。绩效审计和效益审计是同一概念,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绩效审计”是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现代新型审计概念,虽然各方对“绩效审计”的定义不尽相同,在审计实践中也各有侧重,但所指向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围绕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环保性展开的,其目的也都是为特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绩效审计和效益审计也无本质区别。《审计法》第二条“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第六条第四款“效益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第十二条“审计机关应当逐步对本级各部门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进行效益审计。第五十条本条例所称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在对本级各部门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其使用财政资金所达到的效益和效率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的专项审计活动”。 总之,政府绩效审计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效果性审计、公平性审计和环保性审计,其中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是政府绩效审计的核心内容。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在一定程度上,效率性包含了经济性,追求经济性可能会影响效率性,经济性和效率性是效果性的前提条件,效果性是统筹效率性和经济性的发展方向,环保性和公平性是效果性的补充,是效果性非经济领域的体现。 1.3绩效审计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第六条“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何滨(江苏省扬州市审计局) 2009年03月17日 <摘要>我国在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本文通过回顾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并提出八点对策,以更好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服务。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制约因素模式 一、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发展 (一)绩效审计的定义 世界审计组织的审计准则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审计。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又称3E审计,是经济审计、效率审计和效果审计的合称。 (二)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政府绩效审计对我国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绩效审计这个概念随着审计署的诞生被引进我国,前后发展不过二十余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意识的增强,人民不仅要求一切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而且要求必须经济有效的用之于民,否则政府仍要负责,同时为了促进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国家公共支出成倍增加,公营部门大批涌现,促使人们要求提高公营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所以,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异常迅速,这二十多年以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已经取得了以下成就:在专项资金投资项目的审计方面逐步注入了绩效审计的内容,在外资投资领域,明确提出其审计目标是提高外资的使用效率,同时积极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二、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的制约 我国的审计事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建设的,不可避免的带有传统观念的影响,绩效审计是近些年才被逐渐被人们提起的一个新兴的概念,这种认为只有物质资料生产领域才会产生经济效益,而政府等非盈利性组织则没有效益可言,因而也就没必要进行绩效审计的传统观念深深制约着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经济建设就无人来协调,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得以高效、健康地发展。事实上,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的活动就体现了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对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对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对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一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提高政府的廉洁自律水平。随着政府绩效管理程度的增强,政府对于重大财政项目的管理评价更为严格,主要从资金绩效结果来评价资金的利用效率,这对于不断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保障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含义 所谓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就是指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所带来的效益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的审计工作。通过严格、真实的审计揭示出财政专项资金在决策上的失误、损失和效益低下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进行督促,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成为国家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规模越来越大,可用于分配、使用的财政资金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最大化地发挥财政资金特别是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是政府提高对社会的管理能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有利于推动公共财政管理机制的完

善及发展。 (二)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国家财政资金是人民群众纳税的“血汗钱”,我国的财政方针一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合理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反之,若是财政资金使用不恰当,就会造成资金流失,影响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财政专项资金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较大,开展绩效审计可以督促用款单位合理使用好专项资金,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三)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日益本文由收集整理健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已逐步成为创新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绩效审计,尤其是对一些重大资金项目的审计,能够真正揭示出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督促各用款单位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的作用。 三、目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起步时间晚、规范程度低 从我国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审计工作主要是围绕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来进行,而对资金的使用绩效的审计却较少。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起步时间比较晚,而且还缺乏明确适用的绩效审计体系。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政 府政务公开的趋势下,对政府绩效的评估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和现存问题,提出改善客观环境,完善法律法规,改革审计体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以期更好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 [论文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体现我国审计与国际审计的接轨,也体现我国审计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 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70年代。不同国家对绩效审计的称谓不尽相同,在英国,是指“货币价值审计”;在加拿大,是指“综合审计”;在澳大利亚,是指“效率审计”;在瑞典,是指“效益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

1986 年第12届国际会议上,建议以“绩效审计”统一名称。 国家审计署副署长刘家义根据我国的 国情把政府绩效审计表述为:“绩效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和人们认知的共同标準,对政府履行公共责任,配置、管理、利用经济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行的审查、考量、分析和评价,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高效、持续地发展”。 二、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教育和引导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克服形式主义和浮 夸虚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政府执 行力和公信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利于充分听取群众对政府工

绩效审计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是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立“务实、高效、公正、廉洁”政府的需要,是光明而宽阔的审计领域,准确理解和推行政府绩效审计,对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绩效和政府绩效的概念 (一)绩效是“执行、履行、表现、成绩”的意思。从字面上看,绩效就是业绩与效率;从管理学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绩效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从社会学角度看,绩效是社会成员按社会分工所承担的职责。绩效分个人绩效、部门绩效、组织绩效三个层次;有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三个特征。实践中,对绩效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管理的重点和思路,有关绩效的理解有结果绩效观、行为绩效观、战略绩效观和能力绩效观;结果绩效观认为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行为绩效观认为绩效是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战略绩效观认为,对绩效的评价,要关注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两个方面。 (二)政府绩效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依据之一,是政府扣除成本后的透支或盈余,其原则是公共、公正、公平, 政府绩效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的概念,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

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就框架而言,分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考察经济绩效利用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信贷规模、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等经济指标;社会绩效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包括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幸福指数,基尼系数等;政治绩效经常表现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由国情决定,一般通过党和国家意志来体现,是政府绩效的中枢和核心,依法行政是政治绩效对政府的要求,且要求各部门、单位能将党和国家的政策贯彻好、执行好;地方政府绩效是对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等进行的分析和评价,是部门绩效的汇总,讲发展,就是要完成财政预算收入,争取项目资金。 二、绩效指标的设定原则 (一) 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指标本身的提取和指标目标值的设置。在一定的发展国策下,它源自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设计应有层次性,其设计要与发展导向相一致,使发展目标可同时满足社会,组织、个人;更要符合实际,从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角度看,有人曾提出了一个盈利性指标的设计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将指标相关于决策的九个作用(包括评估、检查、识别、最大化、最优化、改善、定量、监督、评价)与决策过程相联系,以确定指标内容,当然,这里理论的成分是多了些;总之,政府绩效指标的设计,要有利于全面考核、系统评价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时所占有和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516748655.html,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云洋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21期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对策。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 (一)缺少政府绩效审计依据和执业准则 综观西方各国,出台有关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前提。如美国 上世纪70年代就颁布了《政府的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标准》,明确规定了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与执业准则。1993年国会又通过了《政府工作绩效与结果法案》,使政府 绩效审计的立法工作得以完成。澳大利亚《审计法》有对绩效审计的明确规定。但是,在我们既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专门法律规定,也没有绩效审计执业准则可循,国家现行的国家审计准则中,没有任何有关政府绩效审计的标准,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程序方法、评价指标体系更是无从谈起,使得我国审计机关面对绩效审计工作任务只有摸索着尝试。当前,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文件,致使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难以深入,陷入尴尬境地。 (二)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人员配备相对薄弱 我国现有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与绩效审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1.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审计机关人员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大多数是财务会计人员以及财经院校会计、审计专业的毕业生,其专业知识趋同、结构单一,缺乏必要的法律、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统计分析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2.知识老化,缺乏开展绩效审计的知识和技能。审计人员普遍缺乏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不甚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3.对绩效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审计人员存在畏难心理,认为绩效审计范围广、内容复杂,感到力不从心进而对其持消极态度。 (三)绩效审计需求与供给矛盾较为突出 多年来,我国政府各项资金是否花的省、花的值、花的好等问题,无人问津。由于“绩效审计”的缺失,使得一些领导头脑发热,“形象工程”屡见不鲜,政府的预算资金往往被低效使用。长此以往,造成了政府财力吃紧,对政府形象的塑造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究其根源,在

经责审中的绩效审计思考

经责审中的绩效审计思考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绩效审计理念的思考 绩效审计是效率审计、效果审计和经济审计的总称。经济责任审计是评价、鉴定和披露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是通过对干部任职期间所负责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 一、开展绩效审计的依据和要求。2009年6月22日财政部颁发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点是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2009年12月1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贵州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暂行)》。为进一步规范和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监督和制约权力运行、促进领导干部正确履职,201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其中的第十四至十八条,都明确规定将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单位预算执行及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效益为主要内容,并要求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也对开展绩效审计提出了要求:“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

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 二、开展经济责任绩效审计应的必要性 (一)引入绩效审计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更加科学、公正、全面。将被审计责任人所担负的政治责任、社会管理责任、经济管理责任、行政效能建设责任等均纳入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外延,丰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公正、更加全面。 (二)引入绩效评价有利于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随着公共受托责任观念的不断增强,公众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不只停留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上,他们更关心财政支出的效果。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只要存在公共财产的受托经济管理,受托人就必须对受托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及效益承担公共受托责任,而绩效评价正好满足了这方面内容。 (三)开展绩效审计有利于提高领导任职期间财政支出效率。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领导任职期间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有利于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对领导任职期间财政支出的控制,保障所有的财政支出合理高效,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从而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四)引入绩效评价有利于干部监督的强化。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已不能适应当前干部监督的需要,特别是《领导干部问责规定》的出台,更要求我们从宏观政策方面,从经济活动的经济

政府绩效审计公众满意度评价方法

政府绩效审计公众满意度评价方法 政府审计机关从事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财务审计称为政府绩效审计,政府部门应对社会公众负责,将公众满意度引入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中既可以促进政府工作绩效,也可提升国民满意程度。通过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等公众满意度指标全方位反映、评价政府绩效,使得群众对政府工作效率与效果有更深了解,政府的公信力得到提升。对瑞典、美国、英国等国家公众满意度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式。 标签:政府绩效审计;公众满意度;比较 0引言 政府审计机关从事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财务审计称为政府绩效审计。学术界一般认为:“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政府部门应对社会公众负责,其绩效也与公众满意状况息息相关,将社会公众的满意指数——公众满意度引入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中既可以促进政府工作绩效,也可以提升国民满意程度。将通过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等公众满意度指标全方位反映、评价政府绩效,使得群众对政府工作效率与效果有更深了解,政府的公信力得到提升,社会和谐发展。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对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现实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人”是人民群众,“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简而言之,政府绩效审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要保证人们获得满意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从而使得社会公共需要得以良好实现。将公众满意度引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各国不同公众满意度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式。 1英、美政府绩效审计公众满意度评价方法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西方国家开展了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的价值理念。强调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作为服务提供者,其服务质量如何,应如何加以改进,当然得听取服务对象评价与建议。这就促成了政府绩效评估以顾客即公众满意度为评价标准,体现了服务和顾客至上的市场化管理理念。因此政府绩效评估强调必须以顾客即公众为中心,以公众的需要为导向。最后,“回应性政府”、“回应性国家”得以流行;倾听公众声音,按公众要求服务得以施行。关于政府绩效公众满意度的研究,许多国家构建了适合其国情及体制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设计了公众满意度评估政府绩效的模型与方法。如瑞典学者提出的SCSB模型,美国学者提出的ACSI满意模型,德国学者提出的DK模型,韩国学者提出的KCSI模型等。

绩效审计内容、种类和方法研究

绩效审计内容、种类和方法研究 2005-10-31 9:10审计研究【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审计一、绩效审计内容 审计国外审计界大都认为绩效审计的内容主要是“3E”,如英国的货币价值审计、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绩效审计、加拿大的综合审计等都强调“3E”。只是其侧重点有时有所不同,如德国的绩效审计(有时称为“横向审计”)除了强调效果性以外,还重视预算事项的事前分析;日本的绩效审计主要是效果性审计;瑞典的侧重点是业务活动的效果性、效率性和组织、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合理性;印度强调经营事项、计划或项目进行过程中的“3E”。 审计我国的绩效审计应涵盖哪些内容,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但较具代表性的有“二分法”与“三分法”。如李敦嘉(1996)认为,政府绩效审计可以分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和公共工程的效益审计;陈守德(2000)等认为,绩效审计应包括两部分,即盈利性支出部分(基建投资、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及国有企业使用效果审计等)和非盈利性支出部分(行政收支、公共工程收支和各种基金的收支);赵玉华等(2000)认为,绩效审计应包括管理审计和项目审计(或称投资审计、效果审计)两个方面;还有的认为绩效审计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政府财政收支中的行政收支、公共工程收支和各种基金的收支,其二是政府财政收支中的有关收益性投资部分;石爱中等(2002)认为,“3E…?审计表明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和内容,其他均应视为”3E“审计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也基本赞同或持有这种主张。 审计二、绩效审计种类 审计对于绩效审计的种类,国内主要有三种观点(《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1979—1999-审计卷》,2002):其一是将绩效审计分为四种类型,如汤云为认为有“企业式、行业式、地区式经济效益审计、国家大型项目的审计”;其二是将绩效审计分为三种类型,如朱庆林等认为按审计目的的差异不同,绩效审计可分为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大部分学者都持这种主张;其三是将绩效审计分为两种类型,如娄尔行认为绩效审计可分为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在国外,也有多种观点:如R.E.布朗(1992)认为,绩效审计包括“管理经营审计和效果审计”;巴基斯坦审计长公署认为(刑俊芳,2001),绩效审计可以分为财务与遵纪审计、管理审计(经济与效率审计)、项目审计(效益方面)三部分;美国会计总署认为(刑俊芳,2001),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性、效率和项目审计。我们认为把绩效审计归纳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种比较简单明晰,较为合理实用。 审计三、绩效审计方法 审计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除了常规的财务审计方法对绩效审计同样适用外,绩效审计有时还采用一些独特的方法。对此,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包括三个部分。如竹德操等(1997)认为,其方法体系包括审计方法基础(含哲学基础、理论基础和数学基础)、一般方法或绩效审计模式(即“收集审计证据,对照审计标准,作出审计评价,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审计技术方法(有审阅法等传统审计方法、因素分析法等经济活动分析法、网络图法等图表审计方法、回归分析法等数学分析方法、量本利分析法等现代管理方法、其他技术方法等)。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包括四大类。如李敦嘉(1996)认为,绩效审计方法包括四类:第一类是核实的方法,如审阅法;第二类是对比的方法,包括实绩与计划比;第三类是分析的方法,包括因素分析法等;第四类是评价的方法,包括现值法等。也有人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审计工作组织方法、审计查证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及审计评价方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现阶段,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质量、责任、绩效”,其总体目标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从当前企业审计的要求来看,质量和责任是企业审计的基础,绩效是企业审计的方向和目标。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越来越被重视,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国有企业审计的内涵。 一、我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意义 (一)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外部看,政府管理职能转变、资本市场发展、信用观念增强、经营者市场意识等问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内部看,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迫切需要提高管理水平。而通过绩效审计,可以从多层揭示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困难、风险、问题。 (二)受托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作为委托人与作为代理人的企业管理者之间通过一种契约,建立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绩效审计,将信息反馈给委托人,使其可以直接监督代理人,促进受托经济的有效履行。 (三)完善审计职能的需要 审计具有经济陈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三个基本职能,多年来企业审计一直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主要审计内容,其经济评价的作用发挥并不充分。开展绩效审计,不仅延伸了审计的范围,拓宽了审计领域,而且在财务审计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基础上,进而审查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保证了审计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完善了审计的职能。 二、我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 国有企业是最早开展绩效审计的领域之一。审计署成立之初,在对国有企业开展财务审计的同时,就开展了一些绩效(也称经济效益)审计的试点。1983年审计署成立后提出的主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时间:2007-11-21 16:00:00 来源:作者:|打印加入收藏夹 【摘要】《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每年投入绩效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到2010年初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浙江省审计厅2005年11月也适时出台了《关于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模式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各地实际的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本文也试着从实践的角度探索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字】绩效审计程序方法 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绩效审计的原理与传统审计的原理是相同的,即搜集某一经济活动及其相关陈述事项的数据,与既定标准相比较,将结论传递给有关各方的一个系统的过程。因此,在审计程序和方法上与传统审计具有相似性。但由于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侧重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也就决定了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程序和方法。 一、西方发达国家绩效审计程序的有益借鉴 从世界范围来看,绩效审计已经成为大部分国家政府审计的主流,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专门的绩效审计制度,较具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其绩效审计已分别占政府审计工作量的85%和50%以上,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审计程序。 美国绩效审计程序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初步调查,收集项目实施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资料,了解相关背景;二是审查监督管理系统,测试与审计项目相关的项目实施单位管理监督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并取得相关的证据,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和初步审计目标;三是编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提示风险领域;四是实施详细检查,按照审计目标收集足够的相关、重要、充分的证据,以审查项目执行者是否按照项目规划的目标来组织实施,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五是生成审计报告,提出审计结论,汇报管理层,实施跟踪审计。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程序则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在准备阶段,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审计的目的和规模、预估所需要的审计资源、评价审计风险。在计划阶段,要对审计项目的可审性进行充分评估,审计人员要对“找谁了解什么情况?需要查看什么资料?在何种范围进行管理测试”等问题均要在审计工作手册中做出回答。在实施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制定适合绩效审计评估的标准,并做出专业判断。报告阶段出具建设性的绩效审计报告,揭示发现的问题及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 综合比较两国绩效审计程序发现,两国均十分重视绩效审计项目的遴选工作,将选项作为整个审计程序的关键步骤。美国通过审前调查,充分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和管理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澳大利亚则通过回答审计工作手册的问题,不断验证项目的可审性。其次,两国均将制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作为审计程序的核心步骤,这是绩效审计成败的关键。澳大利亚审计署和美国审计总署均要求审计人员从现有法律、法规中选择合适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进行整理并使之系统化,注重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我国的绩效审计程序

政府绩效审计人员核心胜任能力要素的调查问卷

政府绩效审计人员核心胜任能力要素的调查问卷 (2011年9月) 尊敬的女士/先生您好: 绩效审计是中外国家或地区政府审计机关(或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重点。政府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是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政府审计机关绩效审计人员合格胜任法定职责或任务的实际能力。根据能力要素法,政府绩效审计人员的核心胜任能力要素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以下简称专业品质)。我们是宁波大学“政府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研究”课题组。以下调查问卷敬请您选择(可以多选),其调查结果仅作为学术研究之用。我们郑重承诺将对您所填写的全部信息负保密责任!非常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问卷填好后请发电子邮件至: 宋夏云,联系电话:

第一部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 1.您的专业技术职务: ( 1 ) (1)教授 (2)副教授 (3)讲师 (4)助教 (5)高级审计师 (6)审计师 (7)助理审计师 (8)如有其他,请补充: 第二部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目标和功能的相关调查2.您认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核心目标要素有哪些 ( 2,5 ) (1)经济性(强调厉行节约) (2)效率性(或产出/投入) (3)效果性(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4)环保性(或环境生态性) (5)公平性(是否公正而不偏袒) (6)如有其他,请补充: 3.您认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 1,2,3 ) (1)减少损失浪费 (2)提高管理效率 (3)强化内部控制 (4)保护生态环境 (5)促进社会和谐 (6)如有其他,请补充: 4.您认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功能发挥的核心障碍有哪些 ( 1,2,3,5 )(1)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不透明 (2)被审计单位绩效评估标准不统一 (3)绩效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强 (4)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存在差距 (5)缺乏高质量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6)如有其他,请补充:

关于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于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发表时间:2018-12-14T17:15:24.7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作者:库晶[导读] 在国家发展进程中,政府绩效审计不仅能确保政府管理工作的严格性,还对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有着推动作用,是审计工作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深圳市大鹏新区审计中心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在国家发展进程中,政府绩效审计不仅能确保政府管理工作的严格性,还对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有着推动作用,是审计工作发展中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范围主要从预算支出项目与机构两方面考虑,本研究先对审计范围简要阐明,随后结合我国政府管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就我国绩效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阻碍——审计项目确立难、评价标准不规范、审计队伍素养不足等,深 入探究其本质原因,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思考 前言:政府绩效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良好的绩效审计工作对国家管理和经济的发展都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在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上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由于自身经验不足,理论研究落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仍存在较大的阻碍,因此,加大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的力度对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范围 1.1预算支出项目的审计范围 预算支出项目的审计范围包括项目的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与项目的管理有效性。项目的预期目标包括法律文件规定的法定目标、项目建议书和政府间合同、可行性研究设计的目标、专家推荐的目标、决策文件规定的目标等,其效果审计需关注已发生的理想结果是否可以归功于项目。在项目的管理有效性审计上,以工程建设为主的项目注重前期决策管理、工程建设管理、资金财务管理、后期营运管理等四大管理活动,以非工程建设为主的项目注重审查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单位的管理。 1.2对机构的审计范围 对机构的审计范围包括机构的管理目标实现、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益以及机构的管理控制有效性。机构的管理目标实现情况可以定性或者定量描述,如非法销售海鱼(吨)/全部海鱼销售(吨)*100%;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审计例如完成海鱼销售量(吨)/渔场占有土地面积(亩);机构的管理控制有效性的审计针对与目标有关的内部控制。 2.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难以科学确定审计项目 审计项目的确定具有复杂性。在绩效审计过程中,环境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相符,对审计各方造成负面影响。被审方不同的价值取向会使得审计项目的确立存在一定困难,各方在法定目标的确定上存在不同的预期,要取得各方都认可的结果,前提是对审计目标有充分的认识,在确立审计程序时严格排除主观因素影响,以使评价结果更容易被被审机构认同。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要做到审计结果无可争议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对被审机构或项目有深入的了解,进而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审计程序,采取恰当的评价方法。确定科学的审计项目,是我国政府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中尽量避免发生争议的重要前提。 2.2缺乏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的难以规范使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始终不完善,阻挠了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通常,绩效审计是对被审方的经济、效率、效果性进行综合性评价。经济性评价即在质量有保证的同时,资源的获取和使用是否损耗最小;效率性评价即能否在单位成本最小的同时保证生产率最大,或在投入的数量、质量、及时性、成本一定时能否得到最大的产出;效果性评价即成果对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包括计划、预期、责任目标、历史水平、行业平均水平、行业技术规范、法律标准等,无法仅靠单一的标准实现,细化分解之后非常复杂,制定困难,且目前我国尚没有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导致审计工作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严重制约了我国绩效评价工作的推进。 2.3缺乏专业性强的审计人员 现阶段,我国政府的绩效审计理念有所转变,但由于起步较晚,审计工作的开展仍受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限制。审计队伍中缺少涉及多领域的专业性人才,采用的审计方法停留在固有阶段,没有创新,审计结论分析的准确性不足,综合性欠缺,拖慢了绩效审计工作高效开展的步伐。许多年来,我国的审计工作集中于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在单一的财务方面有较高的水平,但审计队伍中通晓工程技术、计算机、宏观经济等其他专业的人才数量有限,致使整体审计队伍结构不成熟,且审计人员知识面单一,审计方法陈旧,不熟悉现代的针对政府绩效的审计方法,对政府政策理解不足,理论基础薄弱,并普遍缺少综合分析能力,专业素养达不到政府绩效审计的需求,阻碍了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 解决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的对策 3.1合理选择审计程序方法 合理的审计程序方法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政府要对被审单位或事项有详细的了解,可以通过审阅、询问与调查法、现场观察法、座谈会、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取证,确定审计程序和评价标准时要坚持规范性,充分了解审计目标后,一方面根据其审计范围,遵循基本的绩效审计原则和指标体系,以保证达到各方都认同的审计评价基础;另一方面,在确立具体的审计程序与评价准则时,审计方与被审对象需要时刻进行沟通和协商,谨慎确定工作程序,确保各方对作为审计依据的项目有一致的理解,明确界定被审项目,避免日后审计实行过程中因评价方式或审计流程设计不当造成审计风险。绩效评价方法可以根据指标的不同采取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网络计划法、价值工程法、经济增加值评估法、平衡积分卡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有针对性地循序展开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以使各方对审计程序没有争议,确保审计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3.2建立有效的绩效审计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