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三年级上册(8个)

●实验名称:哪杯水热(6、哪杯水热)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凉水、热水

实验目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将两只烧杯分别盛上热水和凉水。

2、右手拿着温度计放入水中。

3、读出所测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注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7、水温的变化)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计时表、热水、铁架台、细绳

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内。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注意: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现象:热水的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名称:哪杯水多(8、哪杯水多)

实验器材:集气瓶、锥形瓶、平底烧瓶、量筒

实验目的: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分别往三种不同形状的杯子中倒入液面高低相同的水。

2、用量筒量出水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1)使用时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修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

滴管滴加;(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操作要领是:“量液体,筒子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平;看凹处,读得准。”

●实验名称:物体的浮和沉(11、有趣的浮沉现象)

实验器材: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实验目的: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步骤: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实验现象: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下沉的砝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名称:改变浮和沉(12、改变浮和沉)

实验器材:带盖的空牙膏皮(铝制)、剪刀、一杯水

实验目的: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步骤:

1、将瘪的空牙膏皮的尾部剪去,放进水杯里,可以看到牙膏皮下沉。

2、取出牙膏皮,可将牙膏皮捏成船形,放在水面上,会看到它浮在水面上。如果想使牙膏皮竖直浮起来,可以从它尾部剪开处用手指将它扒开,使它稍稍鼓起,再次将它放到水杯里,可看到它会竖直浮在水面上。

注意:在做让牙膏竖直浮起来的实验时,只需将牙膏皮的尾部稍稍鼓起一些,若将牙膏整体都扒开,搞得太鼓,再放入水中,牙膏皮就难以竖直地浮在水中而要倒下并下沉,因此要掌握好牙膏皮鼓起的程度。

(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

●实验名称:水面的张力(13、水面的秘密)

实验器材:水、玻璃杯、胶头滴管、曲别针

实验目的: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杯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2、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

3、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的数量。

注意:实验的桌子一定要平稳,最后放入的曲别针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实验现象:水的表面有张力。

●实验名称:毛细现象(14、水往高处走)

实验器材:水槽、布条、实心和空心玻璃棒、吸管、纸片等

实验目的: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实验步骤:

1、在水槽中倒入一半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使水变浅红。

2、将各种实验材料的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哪些材料可让水往上爬,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水沿着布条、空心玻璃棒、吸管、纸片等材料向上爬。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21、空气的成分)

实验器材:蜡烛、去掉底的塑料饮料瓶、培养皿、红色水、火柴

实验目的:认识到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判断出空气中至少由两种气体组成。

实验步骤:

1、在三个培养皿内分别粘好三个一样长的蜡烛,倒入同样多的红色水,并分别点燃蜡烛。

2、把一大一小两个饮料瓶(瓶上拧紧瓶盖)分别同时罩到两支燃烧着的蜡烛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小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先熄灭,用大饮料瓶罩的住的蜡烛后熄灭,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那支蜡烛没有熄灭。蜡烛熄灭后,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实验结论:燃烧只消耗了部分空气,瓶内还有空气。(如果瓶内没有空气了,水会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占据瓶子的全部空间)

3、往培养皿内倒入红色水,使水面略高于瓶内的水面。

4、拧开瓶盖,把点燃的火柴迅速插入饮料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立即熄灭。

实验说明: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判断出空气是一种混合体,至少有两种气体组成。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第2课火山) 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 酱。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 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 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 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 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 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注意事项:1、土豆泥尽量摊得薄一些。 2、加热时间需要10多分钟,引导学生耐心观察实验 现象。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第3课地震) 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 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 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 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 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意事项:使用的筷子韧劲不要太大,注意安全。 实验3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 (第4课做一块卵石)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 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注意事项:1、砖块尽量要小一些,棱角鲜明一点。 2、要用比较长的时间。 实验4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第4课做一块卵石) 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水。 实验步骤: 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加热岩石后把它放入水中。反复几次,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 实验结果: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注意事项: 1、岩石最好选择易碎的页岩。 2、要用冷水做实验。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 实验5 声音的产生实验 (第7课声音的产生) 实验要求:能用典型材料发出声音,看到它在振动。一般实验分三种物态。固体:音叉被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到振动或立即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和波纹;手敲鼓和锣会感到振动。气体:用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这时看到气球口振动或嘴吹小瓶,会听到声音,看瓶内小塑料泡沫在振动。液体:用烧杯来回倒水时有声音,水面在振动;往水中投东西或搅动,水也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在振动。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烧杯、水实验步骤: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 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2、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敲鼓,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3、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 5、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水蕴草细胞 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7、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10、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13、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 (1)、加强锻炼 (2)、合理饮食 (3)、保证睡眠 (4)、心理咨询 14、人的一生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 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 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 变异。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都是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 1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讲的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知识点 20、生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 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21、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 22、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 23、让身体热起来最常用的方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 其中运动是使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有效方法。 24、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1)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温作用,可以抵御严寒。 (2)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能够抵御严寒。 (3)以富含脂肪的动物为食。 25、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 像荡秋千这样的运动叫做摆动。 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摆出去或摆回来叫摆半次。 26、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 ⑴对于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⑵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⑶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 27、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 (1)荡秋千;(2)钟摆;(3)荡船;(4)摇篮。 28、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由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29、古人取火的方法有:钻木取火,阳燧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等。 30、火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自然力,火的使用宣告了人类茹毛饮血历史的结束, 是人类在文明的征程上迈进的一大步。 31、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32、生活中机械能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钻木取火;(2)擦燃火柴;(3)双手互相摩擦会发热; (4)流星下落过程发光发热。 33、能量转化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34、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 (1)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2)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试题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 六年级综合试卷~科学部分(共50分;30分钟) 一.我的收获(共12分,每空2分) 1.钻木取火是()转化成()的过程。 2.在太空旅行的第一人是()。 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讲的是生物界的()现象。 4.光年是天文学上的()单位。 5.各种污染物大量进入地球大气中,这就是所说的()。 二.题海拾贝(共5分,每题1分) 6.石油所蕴含的能量是以()形式存在的。 A.电能 B.机械能 C.化学能 7.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 A.苏联人 B.中国人 C.美国人 8.在几十亿年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 A.核能 B.太阳能 C.风能 9.使降落伞降落慢,应使伞面展开面积()。 A.小一些 B.大一些 10.当磁铁的北极与电磁铁的一端相斥时,那么电磁铁的这一端是()。 A.北极 B.南极 三.做小法官(共5分,每题1分) 11.人在睡眠时是不消耗能量的。…………………………………………() 12.我们看到晴朗的夜空下,有一条白色的带子,那就是银河。…………() 13.降落伞是由伞面和伞绳组成的…………………………………………() 14.网络里有不健康的内容,所以小学生要远离网络。……………………() 15.双胞胎不一定长得很像。………………………………………………()四.科技与生活(共16分,每题8分) 16.你打算如何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17.什么是新能源?请列举四例。五.科学探究(共12分,每空2分) 18.研究摆摆动的快慢是否与摆线长短有关? 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和();不同的条件是()。 实验现象:摆线长,摆摆动的(),摆线短,摆摆动的(),实验结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小学六年级期末试题 综合试题~科学部分(共25分;20分钟)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 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时期,是人发展的关键阶段。 3.能量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并以不同的方式、。 4.是一种利用空气阻力实现由高空缓慢下降的专用工具。 5.我国于年成功发射“神舟”1号无人飞船,标志着我国在 获得重大突破。 6.树木最初的年轮一般比较,这表示那时它年轻力壮,生长力强。树木的年轮还是的资料储存库。 二.识图作答(每空1分,共4分) 三.名词解释(每空1分,共4分) 1.电磁铁 2.常规能源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本册教材共5个单元,典型的实验操作有17个,其中,演示实验1个,学生制作实验5个,学生分组实验11个。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 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注意事项: 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 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2、如果淀粉没有完全反应,则会显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淡。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第二课我们的呼吸)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 实验步骤: 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注意事项: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气瓶里吹气。 链接: 1、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取一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从一侧推过盖严,倒着立在水槽中,然后掀起瓶口,把胶管一端伸入广口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吹气,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严,将瓶子取出,口朝上放在桌上。 2、可以直接用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看是否变浑浊的办法检验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具体方法如下:在广口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用胶塞固定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首先通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的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观察石灰水变化,再通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观察石灰水变浑吗?通过资料提示可以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多。 实验3:制作简易听诊器 (第三课心脏和血管) 实验类型:制作实验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附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 实验一 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器材: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头。 实验步骤: 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结论: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二 实验名称:蜡烛的变化实验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小刀、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步骤: 1. 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 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 用小刀切割蜡烛,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切割蜡烛,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实验三 (一)实验名称: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坩埚、火柴、方座支架(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方座支架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二)实验名称:探究水泥变化的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火柴、盘子、小勺、方座支架(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酒精灯、水泥。 实验步骤: 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 2.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实验四 实验名称: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一) 实验器材:汽水瓶4个,电吹风1个,纯净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4个汽水瓶分别编号A、B、 C、 D。 2.用电吹风将A瓶内吹干后迅速放入一枚铁钉,并立即用瓶盖将瓶口盖住。将蜡烛融化后封住瓶口的缝隙,使其与外部的空气无法接触。 3.在B瓶内装入一满瓶煮沸的水,使水将铁钉完全浸没。再用瓶盖将瓶口盖住,并用相同的方法用蜡烛将瓶口的缝隙封住。 4.在C瓶内装入少量纯净水,使铁钉一部分在水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但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5.在D瓶中加入少量的纯净水并加入少量食盐,将铁钉一部分浸泡在盐水中,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也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6.将4个试验瓶放在家中观察一周(每天观察一次)。 实验结论: 1.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2.在有盐的情况下,生锈的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 实验名称: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二) 实验器材:三枚相同的铁钉、三个相同的试管、三个试管塞、干燥剂一小袋、水适量。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期中测试题 一、填空(每题1分,共计19分) 1、预防麻疹的最好的措施是。 2、细菌以的方式繁殖。 3、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 的蘑菇,都属于。这是既不属于又不属于的一类生物。 4、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吸收土壤中的和 进行生活的。 5、泥塑和面塑都是发生了变化,并无产生。 6、水泥加水凝结成块后,便不能再恢复到原粉末状态,水泥的这种变化叫 做变化。 7、实验告诉我们铁生锈的条件主要是、和。 8、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标准,这个被选定 的物体叫。 9、时间是物体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物体运动过程的性和 性。 10、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等。 二、选择(每题1分,共计6分) 1、下列特征不属于病毒的是: A、没有细胞结构 B、能独立生存 C、个体极其微小 2、下列物质不是腐生细菌分解动植物遗体得到的是: A、水 B、氧气 C、无机盐 3、下面的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A、磨碎小麦 B、把石块砸碎 C、鸡蛋掉进醋中 D、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 4、盐溶解后还可以恢复原状,这是可逆变化。下列属于可逆变化的是: A、水变成冰 B、木头制成桌子 C、种子发芽 D、苹果变成果汁 5、实验探究证明: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的铁钉,更容易生锈的是: A、浸入水中的部分 B、露在空气中的部分 C、紧密接触水面的地方 6、流感、狂犬病、腮腺炎等是由()感染引起的疾病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三、判断(每题1分,共计5分) 1、病毒能够独立生存和繁殖。 2、将蜡烛点燃和融化后,它们发生的变化是一样的。 3、自行车上涂上各种颜色的漆,主要是为了看起来漂亮。 4、自动扶梯上的人对于自动扶梯来说是静止的,但对于整个楼体来说是运动的。 5、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四、简答:(每题5分,共计10分) 1、小明是一个细心的学生,一天他看到烧水的师傅用铲子向炉膛内送煤时,铲子并不进入炉膛,煤也能飞进炉膛,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请你帮他解释。 2 、毛泽东曾经说过:“坐地日行八万里。”意思是说,我们在地球上不动,一天也要行八万里。毛泽东这样说的道理是什么?请你解答。 五、实验:(10分) 1、馒头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写出你的猜想和实验方案。及实验现象。 (六年级科学试题第1页,共2页)(六年级科学试题第2页,共2页)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演示实验4个分组实验16个 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 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受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实验3 :做一块卵石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实验4:声音的产生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要求:能用典型材料发出声音,看到它在振动。一般实验分三种物态。 固体:音叉被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到振动或立即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和波纹;手敲鼓和锣会感到振动。气体:用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这时看到气球口振动或嘴吹小瓶,会听到声音,看瓶内小塑料泡沫在振动。液体:用烧杯来回倒水时有声音,水面在振动;往水中投东西或搅动,水也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在振动。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烧杯、水 实验步骤: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敲鼓,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专题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专题 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实验器材: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 实验原理: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实验过程: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实验现象:自制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实验结果:自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明显增加了。 2.实验名称: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摆的秘密) 实验材料:摆(1号摆、2号摆、3号摆,2号摆与1号摆摆线长短一样,摆锤比1号重;3号摆与1号摆锤相同,摆线比1号摆短)、秒表、支架、 实验过程:1、用1号摆和2号摆实验,摆线长短一样,摆锤的轻重不同。观察它们在一分钟内摆的次数,每个摆观察3次,比较摆的快慢是否相同。 2、用1号摆和3号摆实验,摆锤轻重一样,摆线长短不同。观察它们在一分钟 内摆的次数,每个摆观察3次,比较摆的快慢是否相同。 实验现象:2号摆和1号摆摆的一样快; 3号摆比1号摆摆的快。 实验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轻重无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3.实验名称:揭示钻木取火的道理 实验准备:火柴、黑板 实验方法: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头 实验现象:火柴会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4.制作名称:自制电磁铁 制作准备:绝缘导线、铁钉、电池盒、电池 制作方法:把绝缘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接通电路就可以了。

5.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准备:自制的电磁铁、电池、指南针 实验过程:(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与指南针接近,找出电磁铁的两极;(2)改变电流的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3)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看电磁 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实验现象:改变电流的方向,电磁铁的两极发生变化;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电磁铁的两极会发生改变。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改变电流的方向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6.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材料: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过程: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 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 2.线圈缠绕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 实验结论:1增加串联电池的节数,电磁铁的磁力会增强。2增加线圈缠绕的匝数,电磁铁的磁力会增强。 7.实验名称:证明古人“腐肉生蛆”的说法是否正确(生命的起源) 实验器材:锥形瓶、棉塞、三脚架、酒精灯、肉。 试验过程:把肉放在两个有水的锥形瓶中,A瓶不加棉塞,B瓶加上棉塞,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然后冷却。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观察,A瓶肉块腐烂且生蛆,B瓶肉块腐烂但不生蛆。 实验结论:“腐肉生蛆”的说法是错误的。 8.实验名称:研究模拟风形成的过程。 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蜡烛、橡皮泥、小塑料瓶。 实验过程:1.在桌上点燃一支蜡烛,火苗没有飘动,这说明周围没有形成温差,即没有风。 2.用大可乐瓶,去底去盖,再在侧壁用小刀挖一个洞,把小塑料瓶(去底)口卡 进大可乐瓶的侧壁洞口,并用橡皮泥封严。

(很好)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可分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3、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5、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6、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目前已经发现的真菌约有8万种。 7、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8、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这会产生新的物质。 9、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于水中之后,再通过蒸发去掉水分,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变化。 10、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11、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 12、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 位置发生了变化。 13、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4、当没有外力作用时,运动着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5、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16、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17、蜗牛的运动方式是蠕动,它的运动器官是腹足。兔子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18、所有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19、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一学说又叫日心说。哥白尼所著的《 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金星、水星、地球、火星、木星等都在圆形轨道上匀速围绕太阳运动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沿着圆形轨道每个月绕地球旋转一周。 20、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小时。 21、昼夜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因此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 22、18世纪植物科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相同的,他还发现同类植物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开花,编制了一个花钟。 23、受天气影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 24、地球自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考场: 学校: 班级: 姓名 :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科学实验总结

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纱布。 实验方案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3、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4、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5、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 6、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缘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7、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调好后观察。 8、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实验现象即使是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位,它的细胞结构也是不一样的实验结论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实验二: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因素的实验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因素的实验 实验材料 放座支架、单摆(小铁锁或螺丝帽)、细线、橡皮泥、秒表 实验方案1.在方座支架上挂两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重量不同,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2在方座支架上挂两个摆,摆锤重量相同,摆线长短不同,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内摆摆的次数。 实验现象1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2、摆线短的摆动的次数多,摆线长的摆动的次数少 实验结论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短摆动的快,摆线长摆动的慢。

实验三:摩擦生热的实验 实验名称 摩擦生热的实验 实验材料木板、砂纸、铁丝、火柴、手钻。 实验方案1.两人合作,用手钻钻木板。 2.搓手。 3.用砂纸打磨铁丝或弯折铁丝。 4.在黑板上摩擦火柴。 实验现象1.过一会用手摸钻头,感到钻头变热了。 2.感到受变热了。 3.过一会感到砂纸变热了,用手摸铁丝,铁丝变热了。 4.火柴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摩擦会产生热量,能量可以转化,钻木取火的原理是机械能转化成热能。实验四:通电的线圈 (一)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我的材料:电池、绝缘包皮细电线、铁钉、大头针。 我的方案: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绝缘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并记录吸起大头针的数量。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绝缘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并记录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我的发现:1、绝缘包皮细电线缠绕相同圈数,串联电池多的吸起大头针多。 2、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绝缘包皮细电线缠绕圈数多的吸起大头针多。 我的结论:串联电池节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 (二)影响电磁铁极性的因素 我的材料:电池、电池夹、包皮细电线、铁钉、小刀、指南针。 我的方案:1、组装电磁铁。2、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接近指南针,找出电磁铁的两极。3、改变电池的正负极,观察电磁铁两极变化情况。4、改变线圈胡缠绕方向,观察电磁铁两极变化情况。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可分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3、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5、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6、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目前已经发现的真菌约有8万种。 7、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8、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这会产生新的物质。 9、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于水中之后,再通过蒸发去掉水分,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变化。 10、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11、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 12、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13、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4、当没有外力作用时,运动着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5、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16、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17、蜗牛的运动方式是蠕动,它的运动器官是腹足。兔子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18、所有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19、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一学说又叫日心说。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金星、水星、地球、火星、木星等都在圆形轨道上匀速围绕太阳运动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沿着圆形轨道每个月绕地球旋转一周。 20、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21、昼夜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因此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 22、18世纪植物科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相同的,他还发现同类植物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开花,编制了一个花钟。 23、受天气影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体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各有功能,食物按顺序进入消化器官,知道消化器官在人体内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图画上,不断补充自己的想法,最后画出比较完整正确的消化过程图。通过三次强而有力的查找资料的指导,能很好的掌握方法。能正确体验胃的蠕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快乐的与同伴合作交流,善于观察信息,完善自我认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大家知道,我们每天都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消耗大量能量,知道我们用什么办法补充能量吗?(食物) 知道食物进入我们人体后要经过哪些地方吗? 学生答,教师重要的记板书(改为已经事先准备好的贴纸: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口腔腺。胰) 老师:还有补充吗? 他们的顺序是怎么样的?(学生原有的认知,经过讨论以后的决定,或者还有意见的那有什么办法呢?引入下面) 二、消化系统的认识 老师发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那谁有好办法帮助我们确切知道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路线?

学生:查资料 老师:课堂上,觉得资料比较方便,所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资料。(小组长分发资料) 投影2 教师指导,先别忙动手,先明确目标,再快速查阅,抓住重点,圈出关键词。 学生查找。老师:看哪个孩子查的最快最好 2分钟后学生举手示意。 老师:事物进入人体后经过哪些地方,你圈的关键词是? 学生答,教师指导查阅资料的过程。 老师:食物经过依次的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贴出几个关键词: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 这些消化器官是孤立的吗?不是,用粉笔加以连接。连起来形成的通道叫做消化道。 老师:同学们发现没有,有几个消化器官中有一些帮助消化的结构,你能找到这些结构并把他们圈出来吗? 老师:板书口腔腺,肝(胆),胰。叫消化腺(教师将贴的字调整顺序) 板书唾液,胃液,胆汁,胰液,肠液 消化道和消化腺共同组成消化系统。食物被消化吸收并转化为人体内部的能量就是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进行的。 三、消化气管位置的认识 老师: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整个消化系统,那你知道?这些器官人体的位置?他们又是怎么连接的吗??楼老师这里有一些器官的模型,请你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器官在我们人体内的位置和形态?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可分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3、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6、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目前已经发现的真菌约有8万种。 7、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8、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这会产生新的物质。9、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于水中之后,再通过蒸发去掉水分,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变化。 10、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11、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 12、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13、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4、当没有外力作用时,运动着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5、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16、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17、蜗牛的运动方式是蠕动,它的运动器官是腹足。兔子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18、所有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19、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一学说又叫日心说。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金星、水星、地球、火星、木星等都在圆形轨道上匀速围绕太阳运动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沿着圆形轨道每个月绕地球旋转一周。 20、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小时。 21、昼夜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因此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 22、18世纪植物科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相同的,他还发现同类植物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开花,编制了一个花钟。 23、受天气影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 24、地球自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25、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了24节气,并编写了节气歌。 26、月球总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一个月。 27、日食发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西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 28、月食发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这说明月亮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汇总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6、摆的秘密 1、实验名称: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摆(1号摆、2号摆、3号摆,2号摆与1号摆摆线长短一样,摆锤比1号重;3号摆与1号摆锤相同,摆线比1号摆短)、秒表、支架、 实验过程: 1、用1号摆和2号摆实验,摆线长短一样,摆锤的轻重不同。观察它们在一分钟内摆的次数,每个摆观察3次,比较摆的快慢是否相同。 2、用1号摆和3号摆实验,摆锤轻重一样,摆线长短不同。观察它们在一分钟内摆的次数,每个摆观察3次,比较摆的快慢是否相同。 实验结论: 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轻重无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7、钻木取火 2、实验名称:揭示钻木取火的道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小实验) (1)实验准备:火柴、黑板 实验方法: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头 实验现象:火柴会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8.9通电的线圈 3、制作名称:自制电磁铁 制作准备:导线、铁钉、电池盒、电池,胶带 制作方法:(1)、用导线在铁钉钉帽端打结,并顺着打结方向缠绕, (2)把导线两头的外皮用刀刮去,分别连接电池的两极,电磁铁就制作好了。 4、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准备:自制的电磁铁、电池、指南针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与指南针接近,找出电磁铁的两极; (2)线圈缠绕的方向不变,改变连接电池的正负极,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3)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不变,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实验现象: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随着连接电池正负极或线圈缠绕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5、实验名称: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实验 材料:电池、导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过程和方法: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导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导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全册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手足口病是小学生常患的一种疾病,它是由引起的疾病。 2.夏天,衣服、鞋子等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是由引起的。 3.狂犬病主要是通过传播的。 4.我们常见的食用菌有、、等。 二、珠海拾贝: 1、你认为预防禽流感病毒比较科学的方法是()。 ①把病死的家禽加工成食品②扔进河里 ③穿防护服对病死的家禽进行消毒处理。 2、在蘑菇组成结构中,生有孢子的结构是()。 ①菌伞②菌盖③菌褶 3、下列菌种中可以用来发酵造葡萄酒的是()。 ①酵母菌②青霉菌③霉菌 4、蘑菇是一类个体比较大的()。 ①细菌②霉菌③真菌 5、小时候,医生让我们口服的糖丸,是为了预防()的发生。 ①流感②腮腺炎③脊髓灰质炎 三、明辨是非: 1、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它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2、细菌和病毒一样,是单细胞生物,形体十分微小,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夏天,鲜肉容易腐败变质,这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 4、细菌能使人致病,因此,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5、所有的蘑菇都是可以食用的。()

四、填出蘑菇各部分的名称: 五、猜想与探究 馒头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容易发霉?写出你的猜想与研究方案。 六.自然揭秘 把鸡或鱼的内脏埋到树下的土壤中,过段时间发现鸡或鱼的内脏不见了,你能解释其中的科学奥秘吗?

一、查漏补缺:(每空1分,共6分) 1、病毒 2、霉菌 3.被动物咬伤 4、金针菇木耳银耳 二、珠海拾贝:(每题2分,共10分) 1、③ 2、③ 3、① 4、③ 5、③ 三、明辨是非:(每题2分,共10分) 1.对 2.错 3.对 4.错 5.错 四、填出蘑菇各部分的名称:(5分) 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五、馒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写出你的猜想与研究方案(10分) 我的猜想: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我的方案: 1、将两块干馒头用塑料袋包好,同时放在冰冷的环境里,几天后,观察现象; 2、再将它们同时放在干燥的地方,几天后观察现象; 3、将其中一块馒头上滴上几滴水,变成潮湿的馒头,再分别用塑料袋包装并同时放在温暖的环境里,几天后,观察现象。 六、自然揭秘(9分) 答:鸡或鱼的内脏被腐生细菌腐烂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所以看不到了。

2019年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六年级科学试题(附答案) 一、判断,正确的涂A,不正确的涂B。(21分,每个1.5分) 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试管婴儿就是精子和卵子在试管中结合,并发育长大的婴儿。() 3.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青春期是人身心发展出关键阶段。() 4.几个孩子玩同一个秋千,体重大的荡的快,体重轻的荡的慢。() 5.踩瘪的乒乓球用热水可以烫复原,因为热能可以转化成机械能。() 6.单摆摆动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摆角的大小和摆锤的质量。() 7. “钻木取火”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8.大型客机最好不要在大雾天飞行,因为它主要是在对流层飞行。() 9.电能可以转化为磁能,磁能也可以转化成电能。() 10.电磁起重机主要部分是电磁铁,它主要是运用电流的热效应搬运物品。() 11.如果大气层被严重破坏,地球上的生物就可能面临巨大灾难。() 12.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泉,没有能量,雨水不会降落,太阳也不会发光。() 13.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于食物,而地面上的大多数能量归根结底主要于太阳能。() 14.在海边,中午热的时候,风一般会从大海吹,为人们带凉爽。() 二、选择(单选),把相应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21分,每个1.5分) 1.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开始的。 A.卵子 B.精子 C.受精卵细胞 2. 下面的现象中()属变异现象。A.小狗的毛色和它妈妈一样 B.明明是双眼皮,他奶奶是单眼皮 C.同一棵树上结的果实也不相同 3.周末明明去爷爷家时发现:墙上的挂钟比正常时间快一些。你知道怎样调节.会使挂钟更准时?() A.将挂钟的摆线调长 B.将挂钟的摆线调短 C.将挂钟的摆锤调轻 4.电磁起重机的主要部分是电磁铁,电磁铁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的装置。 A. 机械能 B. 热能 C. 磁能(或电磁能) 5.当我们用无线移动电话(手机)向外拨号时,手机是将自身的电能转化为()释放到空间中。 A.声能B.光能C.电磁能 6.一般情况下,一块好的电磁铁在通电时磁性很强,断电时()。 A.磁性仍然很强B.磁性保持适中C.几乎没有磁性了 7.下面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是() A.青霉菌B.大肠杆菌噬菌体C.草履虫 8.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最早发现的。 A.列文·虎克B.罗伯特·虎克C.达尔文 9.下面的每块电池、每个钉子、开关、导线都是相同的,相对而言,合上开关后,()的磁力最大的可能性较大。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