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元明清戏曲部分目

阅读书元明清戏曲部分目
阅读书元明清戏曲部分目

元明清戏曲部分

一、作品集

1.臧懋循编、隋树森校《元曲选》,北京:中华书局,1979 。

2.隋树森编《元曲选外编》,北京:中华书局,1980 。

3.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北京:中华书局,1980 。

4.顾肇仓选注:《元人杂剧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

5.王季思等选注:《元杂剧选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

6.王学奇等:《关汉卿全集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 。

7.王文才校注《白朴戏曲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6 。

8.金·董解元撰《古本董解元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9.元·王实甫著《西厢记》,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0.隋树森编:《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81 。

11.王起主编《元明清散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12.王季思等:《元散曲选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

13.黄天骥,康保成《元明清散曲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钱南扬校注《永

乐大典戏文三种》,北京:中华书局,1979 。

14.俞为民校注:《宋元四大戏文读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

15.钱南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中华书局1979版。

16.钱南扬《元本琵琶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7.沈泰编《盛明杂剧初集、二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

徐朔方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18.钱南扬校点《汤显祖戏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9.刘辉校笺《洪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20.徐方朔校注《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21.竹村则行、康保成:《长生殿笺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22.汪蔚林辑《孔尚任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62。

23.王季思主编《中国戏曲选》(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

24.王季思主编《中国古典十大悲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

25.王季思主编《中国古典十大喜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

26.郭汉城主编《中国古典十大悲喜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

二、戏曲史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2.钱南扬《戏文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3.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4.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5.[日]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隋树森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6.[日]吉川幸次郎《元杂剧研究》,郑清茂译,台北:艺文印书馆,1960。

7.余秋雨《中国戏剧文化史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

8.李修生《元杂剧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

9.李春祥《元杂剧史稿》,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 。

10.羊春秋《散曲通论》,岳麓书社1992。

王星琦《元明散曲史论》,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11.杨栋《中国散曲学史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2.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

13.[日]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王古鲁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 。

14.郭英德:《明清传奇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

15.周妙中著《清代戏曲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三、研究论著

1.严敦易《元剧斟疑》,北京:中华书局,1960 。

2.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

3.李修生等编《元杂剧论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 。

4.徐扶明《元代杂剧艺术》,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

5.郭英德《元杂剧与元代社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

6.么书仪《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

7.郭英德:《明清文人传奇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8.谭帆、陆炜:《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

9.张人和《〈西厢记〉论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0.郭英德《痴情与幻梦──明清文学随想录》,北京:三联书店1992。

四、年谱评传等资料

1.李汉秋、袁有芬《关汉卿研究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

2.侯百朋《琵琶记资料汇编》,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3.毛效同编《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9月版。

4.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三卷本),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5.徐扶明著《汤显祖与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6.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黄芝冈著,吴启文校订:《汤显祖编年评传》,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8.章培恒《洪昇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9.曾永义《长生殿研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

10.王永健《洪昇和长生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1.孟繁树《洪昇及〈长生殿〉研究》,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12.刘荫柏《洪昇研究》,广州: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

13.袁世硕《孔尚任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87。

14.徐振贵《孔尚任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5.胡雪冈《孔尚任和〈桃花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五、剧目著录

1.钟嗣成《录鬼簿(外四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

3.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明代传奇全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4.董康《曲海总目提要》,天津古籍书店1992年版

宋元明清小说部分

一、基本书目类

1.《京本通俗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2.《清平山堂话本》(明)洪梗编;谭正璧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三国志演义》(明)罗贯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4.《水浒传》(明)施耐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5.《西游记》(明)吴承恩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6.《封神演义》(明)许仲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7.《警世通言》(明)冯梦龙岳麓书社2003年版

8.《醒世恒言》(明)冯梦龙岳麓书社2003年版

9.《喻世明言》(明)冯梦龙岳麓书社2003年版

10.《初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岳麓书社2003年版

11.《二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岳麓书社2003年版

12.《剪灯新话》(明)瞿佑周楞伽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3.《水浒后传》(清)陈忱中华书局2004年版

14.《十二楼》(清)李渔著;杜濬评;杜维沫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15.《无声戏》(清)李渔著;李忠良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

16.《醒世姻缘传》(明)西周生辑著;李国庆校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

17.《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8.《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9.《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20.《红楼梦》(清)曹雪芹,(清)高鹗著;俞平伯校;启功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镜花缘》(清)李汝珍著;傅成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22.《七侠五义》(清)石玉昆编;穆公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3.《儿女英雄传》(清)文康著;松颐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24.《花月痕》(清)魏秀仁著;杜维沫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5.《海上花列传》(清)韩邦庆著;典耀整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26.《官场现形记》(清)李伯元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7.《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趼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8.《孽海花》(清) 曾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9.《老残游记》(清)刘鹗著;陈翔鹤校;戴鸿森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二、资料类

1.《三言二拍传播资料》谭正壁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三国演义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忱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水浒传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忱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4.《西游记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忱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金瓶梅资料汇编》朱一玄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聊斋志异资料汇编》朱一玄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儒林外史研究资料》李汉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8.《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一粟编中华书局1963年版

9.《红楼梦书录》一粟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0.《李伯元研究资料》魏绍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1.《吴趼人研究资料》魏绍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2.《孽海花研究资料》魏绍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3.《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刘德隆等编上海三联书店1985年版

三、理论研究类:

1.《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齐裕焜主编敦煌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3.《话本小说概论》胡士莹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4.《明代小说史》陈大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5.《中国小说理论史》陈洪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增订本

6.《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俄)李福清(B.Riftin)著;尹锡康,田大畏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7.《水浒争鸣》1-5辑湖北省《水浒》研究会,《水浒争鸣》编委会主编

8.《冯梦龙研究》陆树仑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9.《才子佳人小说史话》苗壮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0.《才子佳人小说述林》春风文艺出版社编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1.《聊斋志异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

12.《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李汉秋中华书局1987年

13.《《儒林外史》研究》李汉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红学探索:刘世德论红楼梦》刘世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15.《论红楼梦及其研究》郭豫适著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16.《晚清小说史》阿英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元明清诗文部分

1.朱彝尊编《明诗综》,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2.沈德潜编《明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3.陈祥耀编选《清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4.龙榆生编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5.张仲谋著,《明词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谭新红,《论清人对明词的体认和反思》,《文学遗产》2003年第6期

7.郭英德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明代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袁行霈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9.陈书录著,《明代诗文的演变》,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

10.郭英德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明代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阅读(精读)各一本戏曲史、小说史著作;

2.精读重点戏曲、小说篇目评论文章。

背诵篇目:

※《窦娥冤〃法场》中的[端正好]、[滚绣球]。

※《西厢记〃哭宴》中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一煞]、[收尾]。

※《牡丹亭〃惊梦》中的[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

四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

四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法国诗人让.彼浩勒帮助盲老人的故事,体会"语言的魅力"。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语言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六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第三段的第一句话"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三、教学设计思想 课文记叙了法国诗人让.彼浩勒帮助盲老人的事。赞扬他同情帮助穷困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同时说明了语言艺术的巨大作用。文章的第一、二段是比较"我什么也看不见"和"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有什么不同呢?诗人添上几个字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设计cai课件卡1和卡2。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段的内容,为什么说后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呢?设计卡3,提出问题,"春天到了"自然会使人们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正如文中所说,出示卡4,练习填空。根据括号中的内容想象这叫人陶醉的春天美景,画面出现后,让学生充分体验"看见"与"看不见"的心理反差,创设情境,从而感悟盲老人一生什么也看不见,自然令人心酸、让人同情,乐于解囊相助。诗人添上几个字后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四、媒体准备cai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自由读全文,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段 1、盲老人站在木牌旁,期待着路人的帮助,路人却无动于衷。找出这一段,读一读,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2、你们想看这个画面吗?(出示课件盲老人和写有"我什么也看不见"的木牌。) 3、看了以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是啊,盲老人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处境非常悲惨,可路人却如此冷漠,谁来有语气的读一读,其他同学看书体会或看画面感受。 (三)学习第二段 1、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走过去了,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走过去了,他们都无动于衷。盲老人心里多么悲伤呀!这天中午他幸运地遇到了诗人让.彼浩勒,改变了他的命运。(课件1诗人出现) 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诗人帮助盲老人的句子。(出示"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诗人消失) 2、诗人添上这几个字后,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师重点指导。 3、盲老人前后神态的变化,对比着读。诗人添上这几个字以后,人们一改原来的无动于衷,纷纷解囊相助。听!(课件2 录音及诗人

元明清文学模拟试题 二 及答案

元明清文学模拟试题(二) 神木中学语文组:王秀萍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简称“科”,指的是元杂剧中的动作、表情的舞台提示,或指舞台效果。 2.《窦娥冤》的情节是从民间流传的“()”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3.现存宋金时期惟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董解元的《》。 4.良辰美景奈何天,()。 5.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被称作“()”。 6.“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是()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评语。 7.《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拳打镇关西的英雄好汉是()。 8.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名《》。 9.《西游记》人物塑造的特点是()三位一体。 10.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 11.清代小说中尊定了我国古典讽剌小说基础的是《》 12.标志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高峰和总结的清代小说是《》。

13.《桃花扇》的作者是()。 14.朱权着的《》对研究元及明初杂剧有重要价值。 15.魏良辅的《》是关于昆曲的重要着作。 16.清初苏州派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李玉,他与朱素臣等共同创作的《》刻画了颜佩韦等五个下层市民形象。 17.沈德潜的诗歌理论主张是()。 18.开常州词牌之风的词人是()。 19.《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 20.明末小品文成就最大的作者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 A.商人妇 B.村姑 C.妓女 2.元末杨维桢以诗得名,其乐府诗多揭露社会黑暗,竹枝词则饶有民歌风味,当时人称他的诗歌为()。 A.铁笛体 B.东维体 C.铁崖体 3.金圣叹评点过的明代着名长篇小说是()。

古代小说戏曲试题库

古代小说戏曲 一、填空题 1、《红楼梦》蕴涵着宝玉的爱情、________、________三重悲剧。 2、关汉卿杂剧艺术重视舞台效果,创立________风格。 3、被贾仲明称作“曲状元”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 4、在现存的宋元南戏中,被称为“南戏之宗”的是《_______》,主人公是蔡伯喈和_______。 5、清代苏州剧派主将李玉的传奇作品“一笠庵四种”包括《一捧雪》、《_______》《_______》和《占花魁》。 6、洪升的代表作《________》写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7、乱弹的声腔系统大致包括三个:_________、_________和皮黄。 8、京剧的行当主要分为生、________、净、丑四大行。 9、__________:清代小说,作者吴敬梓,是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 10、中国古代戏曲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繁荣兴盛于__________,发展演变于__________。 11、中国古代小说形成于在魏晋南北朝。当时有志怪小说如干宝的__________和志人小说如刘义庆的__________。 12、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_______》。 13、《________》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小说”为书名的作品集。 14、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文言小说的成熟。 15、宋元时期文言小说向两方面分化,一是保持语言的______;二是语言趋于浅显,注重故事的______意义。 16、元代前期的社会剧,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有《窦娥冤》、《看钱奴》、《潇湘夜雨》、《秋胡戏妻》等。其中,关汉卿的《_______》无疑是元代前期社会悲剧的光辉代表作。 17、公案戏与绿林戏在元代前期剧坛上的火爆,应视为吏治腐败、民怨沸腾的社

K12教育:主题阅读 语言的艺术的魅力

K12教育2020五年级语文讲义 第5讲:主题阅读语言的艺术的魅力 学易优班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作家巧答妙问 著名作家刘绍棠到国外访问,一位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刘先生,听说贵国进行改革开放,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这样一来,你们的国家不就变成资本主义了吗?”刘绍棠反戈一击:“照此说来,你们喝牛奶,就会变成奶牛了?” 1982年秋,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中关作家会议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请中国作家蒋子龙解一个怪谜:“把一只5斤重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1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蒋子龙满脸笑容地说:“你怎么放进去的,我就怎么拿出来。您显然是凭嘴一说便把鸡放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金斯伯格不由赞赏:“您是第一个猜中这个怪谜的人。” 1986年6月,王蒙出任文化部部长。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外国记者问他:“50年代的王蒙和80年代的王蒙,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王蒙答道:“50年代我是王蒙,80年代我还叫王蒙,这是相同之处;不同的是,50年代我20岁,而80年代我50岁。" 有一次,沙叶新应邀出访美国,在与美国社会各界的接触中,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与交流。期间,有人向沙叶新突发奇问:“您认为是美国好还是中国好?”他从容答道:“美国虽然科技发达但有自身的弊端,中国虽然科技落后于美国但有自身的好处,美国、中国都有自身的缺陷,这叫‘美中不足’……”一段话下来,紧张的气氛顿时变得和谐。 这几位作者的回答分别妙在哪儿?从下面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序号。 刘绍棠()蒋子龙()王蒙()沙叶新() A.巧用成语,使原本不好应答的问题在谈笑间化解。 B.巧妙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又不失礼节。 C.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怪谜怪解。 D.顺水推舟,按照对方的逻辑说下来,以反问对方。 一、提问形式: 1.文中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 2.某某人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或品质? 二、答题模式: 我觉得……(人)是个……的人(至少答两点,而且要从不同的角度)。如果要求摆出理由和举例,就要从原文中概括例子来证明。 三、解答方法: 1.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 2.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3.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其他论文文档]关于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1)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1) 内容提要:文章在概述前辈时贤对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对于此论题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缺乏系统性、开创性的状态,许多问题的论述或语焉不详,或简单比附。要突破这种状态,就要改变目前只关注二者成熟形态的比较研究,注意加强二者关系的发生研究,以为二者关系的研究提供早期形态的参照。并且要明确二者关系研究的目的在于开拓小说、戏曲研究的视界,为具体的小说研究和戏曲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参照系和观察点,从而使此关系研究具有文体学探讨的意义,而不是罗列一些异同现象材料,作表面化的比较。 关键词: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关系研究;回顾;思考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小说和戏曲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话本小说与戏曲的关系,它们同生共长,彼此依托;而且早期的艺人和“书会才人”对戏曲和小说同时染指,这不可避免地有题材的相互沿袭、手法技巧交叉使用的现象。虽然后来二者分踪发展,但它们在题材方面、叙述体制方面的相互关联仍很明显。对此现象的关注和探索伴随着小说、戏曲的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研究概述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最明显的表现在两方面:一为故事题材的相互袭用;二是小说与戏曲间概念不清,如视《西厢记》为“曲本小说”,是小说中的韵文一类1( 老伯《曲 本小说与白话小说之宜于普通社会》),而蒋瑞藻的《小说考证》兼及小说和戏曲。前人 有关二者关系的疑问或论定多基于此,如明人胡应麟就疑惑: “传奇”之名,不知起自何代?陶宗仪谓唐为传奇,宋为戏诨,元为杂剧,非也。唐所谓“传奇”,自是小说书名,裴鉶所撰,……然中绝无歌曲乐府,若今所谓戏剧者,何得以“传奇”为唐名?2 明人称长篇南曲戏文为“传奇”,那么,这种戏曲形式何得以唐人小说书名作为文体称谓?这一疑惑也曾萦绕在王国维的脑中。他在《录曲余谈》中谈到元人陶宗仪所言“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时,案曰:“九成此说误也。唐之传奇非戏曲……”3他们俱对陶宗仪的这一列举线索持有异议。伴随着这些思索与议论,也 就开始了对小说与戏曲关系的关注和考察。 早在元代就有人对杂剧开始镜考源流,追索根本,元末夏庭芝、陶宗仪即有言: 唐时有传奇,皆文人所编,犹野史也;但资谐笑耳。宋之戏文,乃有唱念,有诨。金则院本、杂剧合而为一。至我朝乃分院本、杂剧而为二。[4](夏庭芝《青楼集志》) 稗官废而传奇作,传奇(笔者案:此指唐人小说)作而戏曲继。金季国初,乐府犹宋词之流,传奇(笔者案:指元杂剧)犹宋戏曲之变,世传谓之杂剧。[5](卷27“杂剧曲名”条)

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一、明代文学 (一)总论 1949-1980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中山大学中文系资料室编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4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1966.9-1979.12,1980.1-1981.12,1982.1-1983.12)中国社科院文研所资料室编中华书局 1982 1985 1988 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国文学卷)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2 中国大文学史谢无量北新书局 1918 中国文学史分论张振镛商务印书馆 1934 中国文学八论刘麟生主编世界书局 1936 中国文学史讲话陈子展北新书局 1937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中华书局 1949 中国文学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 中国文学史纲要姜书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4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中国文学批评史陈钟凡中华书局 1941 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敏泽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中国文学理论史黄保真、蔡钟翔、成复旺北京出版社 1987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吕慧鹃等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 明代商贾与世风陈大康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剑桥中国明代史(美)牟复礼(Mote,Frederick W.),(英)崔瑞德(Twitchett,Denis)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中国文学论著集目正编(6):辽金元明文学论著集目正编国立编译馆主编编辑者王民信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民国85[1996] 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明清文学史(明代卷) 吴志达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左东岭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左东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二)明代诗文 中国骈文史刘麟生商务印书馆1936 八股文小史卢前商务印书馆1937 中国散文史陈柱著商务印书馆 1937 中国散文演进史倪志僴台北长白出版社1985

从古籍中浅谈杭州民俗

从古籍中寻找杭州民俗 ——以《西湖二集》与《梦粱录》为例 孙磊 06中本三班 0605001130 摘要:诗人读之,固可说,这是诗;史家读之,固可说,这是史;民俗学者读之,固可说,这是民俗。书籍,是时代的化石。在许多书籍中,我们依旧可以清晰地看到过去古人的民俗。同时,通过书籍对民俗的研究更队我们保护即将消逝的民俗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吴自牧的《梦粱录》与明代文人周清原所作短篇平话小说集《西湖二集》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明的昔日杭州的民俗画,对于杭州民俗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杭州民俗在两本书籍为例,为大家讲述书中的杭州民俗。 关键词:梦粱录;西湖二集;杭州风俗;民俗文化 前言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中,随着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有民俗进行规范。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是民族民间文化大系统的重要组成。民俗可以教化于人,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增强人们对生活的勇气和热爱,以及民族感和爱国心;民俗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形中支配着人们的所有行为,规范我们的行为;民俗更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总之,民俗对于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许多民俗正在逐渐走向衰落甚至是消逝。保护民俗文化刻不容缓。书籍,是时代的化石。每部书都具有记录历史的作用,有助于了解当时的社会。诗人读之,固可说,这是诗;史家读之,固可说,这是史;民俗学者读之,固可说,这是民俗。在许多书籍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过去古人的民俗。同时通过书籍对民俗的研究更队我们抱回即将消逝的民俗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杭州自古便是浙江的政治文化中心,最早可见于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宋元明清时期更是南方重要城市。杭州民情风俗,随着杭州历史经济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发展,不断地被广大人民所创造、所丰富而逐步衍变而成的,具有杭州独特的江南风情。 《梦粱录》与《西湖二集》这两本古书对于研究杭州地方风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吴自牧的《梦粱录》描写南宋都城临安城市景观和市情风物的书。它是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基础百花园(36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率(shuài shài)领杜甫(fǔpǔ) 蝴蝶(diédéi) 成绩(jījì) 范仲(zhòng zhōng)淹供(gōng gòng)给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三、照例子给下列字加上偏旁构成新字,再组词。(9分) 例:乔—侨(华侨) 娇(娇气) 骄(骄傲) 曾—( )( ) ( )( ) ( )( ) 寺—( )( ) ( )( ) ( )( ) 屈—( )( ) ( )( ) ( )( ) 四、选词填空。(4分) 凄惨凄凉 1.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番光景给人一种( )的感觉。 2.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母鸡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 ( ),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 独特特别 3.这道菜风味( ),请大家品尝。 4.因为他家境不好,所以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 )关照。 五、请在下列诗句中填上合适的花名。(4分)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 )无处寻。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4.人闲( )落,夜静春山空。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阿姨推开门。(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泉水向山下流去。(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昨天早晨下了一上午的雨。(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主题训练营(18分) 七、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乡下人家》描绘了和乡下人家密切相关的几个画面,分别是瓜藤攀檐图、__________轮绽图、___________春笋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夜安眠图,展现了农家生活的自然和谐、朴实欢快。 2.《卜算子?咏梅》的作者是__________,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梅花___________的品格。我还读过他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明代官员________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到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______________(人名)乘坐的“______________”的成功发射,再到“______________”的成功探月,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迅猛。 4.唐代诗人罗隐的《蜂》中,歌颂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生活,并讽刺不劳而获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歌,让我们用________的眼睛看世界,也寄托着人类的思想感情。正像艾青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十万个为什么》是_______________读物,是苏联作家

《语言的魅力》教案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 《语言的魅力》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语言精炼,情感丰富。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的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会认4个生字,指导书写8个字及掌握新词。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让·彼浩勒添了“春天到了,可是”以后的魅力。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以读代讲;并创设情境,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谈话: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诗人看见一位行乞的老人一 上午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得到,便在老人的木牌上添了几个字。诗人添了 什么字?结果怎样?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圈字画词自学。交流识记方法,检查。

3、指名读文,正音。 4、再读,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书写:魅、黎、绅、 第二课时 (一)激趣入题: 1、讲故事:卡耐基小时候的故事。提出问题:是什么使这个全县最坏的男孩走上成功之路? 2、板书课题。 (1)“魅力”是什么意思? (2)你是怎么理解“语言的魅力”的? (二)复习,引入新课: 1、谁还记得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木牌上原来写着什么?诗人加上了什么? 3、出示问题:让·彼浩勒添字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三)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四)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让·彼浩勒添字前:路人无动于衷,老人可怜。 (1)读一读有关的语句。 (2)路上有什么人?还会有什么人?理解“华丽”。 (3)看到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他们会怎么想呢?怎么做呢?谁来表演一下“姗姗而去”? (4)有感情地读一读。 2、让·彼浩勒添字后的变化:

赵旭0325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

赵旭0325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 摘要:唐宋传奇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影响着后世的戏曲艺术,有相当多的戏曲都是由唐传奇改编而来的,尤其是元明清的戏曲,与唐传奇在故事题材方面有着紧密的沿袭关系。本文主要阐述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在人物、故事情节等方面做出一些比较,通过比较来分析二者的创作手法的异同。关键词:元明清戏曲,唐宋传奇,创作手法的异同 在文学创作中,相同或类似的题材,在不同思想的作家笔下,可以写出意义截然不同的作品。元明清时期的戏曲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借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故事情节,对原作主题作了较大改动,重新创作为新的文学作品,通过技巧和手法上的改变,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流传于世。 一、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主题的继承。 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变,基本上沿袭了原小说的思想内容。例如,唐李复言《定婚店》与明刘兑杂剧《月下老定世间配偶》,唐薛用弱《集异记》中《王涣之》与清张龙文杂剧《旗亭讌》,五代孙光宪《荆十三娘》与清叶承宗杂剧《十三娘》等等。这些改变的戏剧表明,无论它们是否参考过其他的故事材料,但是唐宋小说对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主题思想上看,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并无太大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类: 其一,对侠义精神的传承。唐宋传奇中有许多侠客的形象,宋初李昉的《太平广记》中,“豪侠”类小说专列25篇中有24篇为唐及五代传奇小说,描写了一批极具个性、重义轻利的侠客形象,如昆仑奴、聂隐娘、虬髯客、十三娘等。元杂剧虽然没有改变唐文言小说的侠客故事,但在明清戏曲中出现了这些侠客的身影,继

承了他们仗义行侠、惩恶扬善的品质。尽管这些作品人物性格在戏曲中有一些改变,比如但他们原小说人物的主要个性特征都得到了继承。 其二,爱情主题的传承。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唐宋小说中以爱情为主题的篇章很多,很多都是经典之作。比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张实的《刘红记》,白行简的《李娃传》等,在后世戏曲中都被多次改编。 其三,对宗教思想的传承。唐代因为统治者的提倡,佛教盛行,佛教思想在小说中也占有优势,如唐临的《幂报记》,释道世的《法苑珠林》,宋代最著名的因果报应传奇小说《王魁传》,讲的是王魁因辜负妓女而被厉鬼索命而亡。而南戏《王魁》、《赵贞女》就是继承了唐宋传奇故事而产生的同样内容的戏曲。此外,唐传奇中对“梦”的记载也流传甚广,《枕中记》、《南柯太守传》、《高唐赋》等都反映了“人生如梦”的宗教思想。明马致远据《枕中记》改编的《黄粱梦》,范康据《陈季卿》改编的《陈季卿悟道竹叶舟》,都是对仙界的肯定,劝人看破红尘,求仙悟道。明代最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他的《邯郸记》就取材于唐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借梦境揭露社会的弊端官场的腐败,对原小说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升华。 二、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人物的继承 1、元明清戏曲重塑小说人物形象。杂剧的创作,需要考虑时代的背景,市民的情趣。因为杂剧作者的创作主要目的是为了谋生,杂剧作家应站在平民的立场,传达出平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 首先,改编的杂剧人物平民化特征明显。 乔吉的杂剧《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改编自唐许尧佐的《柳氏传》,在许尧佐的《柳氏传中》,韩翃在与柳氏的悲欢离合的爱情中,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恪守封建礼教,将功名置于爱情之上的传统文人;而在杂剧中的韩翝却是一个主动的、大胆追求爱情的人,将门第观念抛却,置个人安危不顾,投入到对官家小姐柳眉儿的

《明清小说》试题及答案

玉林师范学院成高《明清小说》期考试题 专业:汉语言文学考试学期:(四)考试时间:120分钟 教材:周先慎《明清小说》,北京大学 班级:学号:姓名: (每小题1分,共20分) 1.(),简称“科”,指的是元杂剧中的动作、表情的舞台提示,或指舞台效果。 2.《窦娥冤》的情节是从民间流传的“()”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3.现存宋金时期惟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董解元的《》。 4.良辰美景奈何天,()。 5.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被称作“()”。 6.“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是()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评语。 7.《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拳打镇关西的英雄好汉是()。 8.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名《》。 9.《西游记》人物塑造的特点是()三位一体。 10.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 11.清代小说中尊定了我国古典讽剌小说基础的是《》 12.标志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高峰和总结的清代小说是《》。 13.《桃花扇》的作者是()。 14.朱权著的《》对研究元及明初杂剧有重要价值。 15.魏良辅的《》是关于昆曲的重要著作。 16.清初苏州派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李玉,他与朱素臣等共同创作的《》刻画了颜佩韦等五个下层市民形象。 17.沈德潜的诗歌理论主张是()。 18.开常州词牌之风的词人是()。 19.《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 20.明末小品文成就最大的作者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 A.商人妇 B.村姑 C.妓女 2.元末杨维桢以诗得名,其乐府诗多揭露社会黑暗,竹枝词则饶有民歌风味,当时人称他的诗歌为()。 A.铁笛体 B.东维体 C.铁崖体 3.金圣叹评点过的明代著名长篇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4.明末注重内容辞采的是()。 A.吴江派 B.临川派 C.骈俪派 5.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是()。 A.历史演义 B.英雄传奇 C.神魔小说 6.《儒林外史》中王冕这个人物是()。 A.保持人格独立,讲究文行出处的潇洒士人的代表 B.牺牲自我和个性,追求科举功名的一般文土的代表

《明清小说研究》模拟试卷答案

《明清小说研究》模拟试卷 一、填空: 2、以书坊主身份参与小说编创的有余象斗、杨尔曾、凌濛初。 6、“时事小说”具有新闻性、通俗性、真实性、政治性与轰动性四个特点。 7、祝枝山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为《江海歼渠记》。 10、清初前期的长篇人情小说主要有《儒林外史》、《红楼梦》。 11、康熙年间禁毁小说的四次发生在康熙26年、年、年、年。 15、“近真”的狭邪小说以陈森的《品花宝鉴》、魏子安的《花月痕》为代表。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均无分): 1、《歧路灯》是:CD A讲史演义B世代累积型作品C通俗小说D章回小说 12、李渔参与编创的作品有:BC A《东周列国志》B《连城璧》C《十二楼》D《豆棚闲话》 20、属明末时事小说的作品有:ACD A《警世阴阳梦》B《笔梨园》C《剿闯通俗小说》D《樵史演义》 三、简述题: 1、《西游记》的历史地位与创作成就。 答: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2、康熙年间禁毁小说所产生的影响。 3、《红楼梦》对小说创作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一说是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

微笑的魅力阅读答案

微笑的魅力 在人的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表情中,我发现最为神奇、最有魅力的要数微笑了。 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微笑提问题,我会感觉到一股暖流从心里传遍全身,听课津津有味,做作业格外顺利。回到家里,当我第一眼看到的是爸爸妈妈的笑容,我会感到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要是我有了病,医生阿姨一边给我治疗,一边微笑着和我谈话,我会觉得连病痛都一下子减轻了许多…… 微笑()能给人温暖,给人幸福和力量,()使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呢! 有一次,我在教室里不小心碰掉了同学李丹丹的钢笔,我忙弯腰拣起来。一看,笔尖弯了!我早就听说,这支笔是丹丹的爸爸从北京买回来的,她一直当作宝贝那样珍惜,今天却被我摔坏了,她会怎么样呢?她会哭起来,说不定还会骂我,叫我下不了台…… 谁知,当我忐忑不安地找到丹丹,告诉她笔摔坏了,表示要赔她钱时,丹丹先是一惊,脸就变了!大概是看到我很难过,脸色又缓和了,微笑着安慰我:“菲菲,不要紧!一支钢笔值啥?谁叫咱们是好朋友呢!”看着这动人的微笑、听着这亲切的话语,一刹那间,我觉得丹丹简直比我的亲姐妹还要亲!我扑过去,我俩紧紧地搂抱在一起…… 啊!微笑对人们太重要了!我想,如果人们在生活中都能真诚相待,笑口常开,这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津津有味— 忐忑不安— 3.用“‖”把文章分为4段。 4.用“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5.文章具体地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6.“微笑的魅力”具体指的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7.小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微笑的魅力》答案 1.不但……而且 2.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忐忑——心神不安。 3.第一段:“在人的喜怒哀乐……要数微笑了。” 第二段:“在课堂上……减轻了许多。” 第三段:“微笑不仅能给人温暖……搂抱在一起。” 第四段:最后一自然段。 4.过渡句:微笑不仅能给人温暖,给人幸福和力量,而且使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呢! 5.具体写了我把好友丹丹一支心爱的笔弄坏了,而丹丹却微笑着安慰我的事,说明了微笑对人们太重要了!如果人们在生活中都能真诚相待,笑口常开,这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6.它能给人温暖,给人幸福和力量,使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 7.目的是告诉我们微笑对人们太重要了!如果人们在生活中都能真诚相待,笑口常开,这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微笑的魅力》阅读答案

语言的魅力(含答案)

语言魅力 古人云“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定国”,“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见语言的 作用是很大的,魅力是不可限量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不外言 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可见,具有高超的说话能力, 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同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魅”,形声字,从鬼,末声,本义是迷信 “魅力”是很吸引人的力量或巨大的诱惑,英文写做:charm、demon、evil spirit。传说中的精怪。 是魅力语言的基本特征。简明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 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表达的最佳效果。要做到语言表达简明,一要避免啰嗦,不说废话; 二要避免歧义,防止误解;三要避免晦涩,便于理解。 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 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包括排列句序、复位填充、给境补文等题型。 “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 语气。具体包括:内容得体、目的合适、对象明确、手段得当、场合适宜等。主要包括以下 几点:(1)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2)语言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 (3)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4)语言表达有分寸感。题型包括用词得体、 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度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有一 个笑话是这样的: 古时,一个性急的王员外有次宴请四个客人。可是过了约定时间了,客人只到了三个, 而另一个却迟迟不露面。王员外不由得说了一句:“该来的怎么还不来?”一客人听了心里 不是味:“难道我是不该来的?!”乃拂袖而去。王员外着急了:“不该走的走了。”另一客人 暗忖:“原来我是该走的。”也扭头离去。王员外不由地喊了声:“我又没说你!”最后一位客 人待不下去了:“讲了半天,却是指我。”拔脚就走。只剩下王员外一人呆在那里。 请同学们想一想,可怜的王员外是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了?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 “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 “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 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 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因为“扶”字和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 而且与“细”的搭配别出心裁。用“失”比“映”和“隐”又好在何处呢?因为“失”字表 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用语准确生动,可达到佳妙的境地,而平时的语言表达中,亦应如此。 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尤其指运用词语的贴切、分寸感和褒贬色 彩的把握。鲜明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尤其指用词造句都能明白、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 不模棱两可,不含糊其辞。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尤其指遣词造句经过精益求 精的筛选,形象化地表达出诗情画意,显示出感人的艺术魅力。鲜明,以准确为基础,不 准确,就无所谓鲜明。生动,往往以准确、鲜明为前提。有时做到了准确、鲜明也就做到了 生动感人,而离开了准确、鲜明去片面追求生动,就会给人矫揉造作、华而不实之感。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复习提要(2016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要 2016.7.5 一、名词解释题 1.戏曲:①原指戏中之曲,为一种韵文样式,又称“剧曲”,后人用此专指中国传统戏剧剧本,是一种综合运用曲词、念白和科介等表现手法展开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体裁。 ②元明清三代是古代戏曲的全盛期,其时的戏曲主要有三大类:南戏、杂剧和传奇。③二十世纪初,王国维首先运用“戏曲”一词来指为演剧而写的剧本,认为应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敷衍一个故事;其二是代言体。也注意到其综合性的特点,即?以歌舞演故事也?,点明了戏曲的基本特征:综合运用歌舞等手法展开故事情节。 2.元杂剧:①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②主要特点: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③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④代表作家作品有: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 3.南戏:①又称?永嘉杂剧?、?南词?、?南曲戏文?。产生于南宋初年的浙江永嘉一带,在东南地区广泛流行。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受到北杂剧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也成为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②艺术特点: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和规范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另有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③《张协状元》是今存南戏最早的一种,其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号称?荆刘拜杀?四大传奇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以及高明的《琵琶记》。 4.散曲:①元人称其为“乐府”或“今乐府”,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其名最早见于明初朱有燉《诚斋乐府》。②散曲的分为小令、套数两种形式。③散曲的特点主要有:内容多样;句式灵活多变;多衬字;语言风格口语化、散文化自然酣畅。④作为一种起源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⑤代表作家作品有: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5.台阁体:①指明初永乐至成化年间馆阁文臣所倡扬的一种诗文创作风格,代表文人是杨士奇、杨荣、杨溥,皆为台阁重臣。②风格上以平正典丽为本,重视诗文的形式与技巧,讲究诗的声律辞采之美,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其泛滥是明代文坛发展之逆流;题材上以应制、题赠、酬应为主,“颂圣德,歌太平”,内容空洞贫乏,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③影响:萎弱冗沓的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但至成化以后渐为时代所不容,革除其流弊的呼声愈来愈高。在复古论的冲击之下,台阁体逐渐失去了往昔的地位。

明清小说戏曲批评发展综述

明清小说戏曲批评发展综述 中国古代文学后期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是诗文的衰落和小说、戏曲的勃兴,或称之为传统“雅”文学的衰落和“俗”文学的兴盛。这一重大变化的理论成果突出表现在明清两代戏曲和小说理论的发达。 明代小说戏曲批评发展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是很繁荣的,从数量上说比小说理论批评要多得多,而且有不少专著,不过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它的理论价值和涉及理论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却不如小说理论批评。 明代小说批评发展 明代的小说理论批评包括对文言小说的批评和对白话小说的批评。但以对白话小说的批评为多,也重要的多,涉及的理论范围也比较广。明代小说理论批评的成就主要是在对白话小说的批评上。明代白话小说理论批评主要是围绕着四部不朽的长篇著作《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和著名的白话短篇汇编“三言”、“二拍”而展开的。 明代白话小说理论批评的发展,首先是从对《三国演义》的批评开始的,《三国演义》目前所存最早刻本是明代嘉靖年间刊本,在书前有明弘甲寅(1494)庸愚子的序,说明在弘治年间已有刻本,他的这篇序是现存明代最早的白话小说评论。 从嘉靖年间开始,对白话小说的批评就多起来了。《水浒传》较早刻本是嘉靖年间的郭武定本,今未见。嘉靖八子之一李开先在《词谑》中就已经提出:“《水浒传》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又如熊大林,字钟谷,是嘉靖时的书坊主人,他编过不少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在一些书的序言中也对小说理论发表过一些重要见解。吴承恩也有过一些对浪漫主义小说的重要看法。 到隆庆、万历年间,小说理论批评发展进入高潮时期。小说批评的一大发展是开始有了评点,小说评点是从对诗文的评点发展而来的,但它的盛行则主要归功于李贽。李贽是最早评点白话小说的,以评点《水浒》最为出名。此后又有许多人继李贽后对小说进行评点,例如,余象斗,批评过《水浒》、《三国》等。陈继儒批评过《唐书演义》、《列国志传》等多种小说。小说评点遂发展成为小说理论批评的主体。 而到万历后期至崇祯时期关于小说的论著就很多了。它主要体现在大量的小说的序跋中,如冯梦龙(1574—1646)、凌濛初(1580—1644)、袁于令(1592—1674)等,都是很有名的小说批评家。同时在一些文人的笔记杂著中也有不少论述,如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谢肇淛的

小说研究试卷答案

《明清小说研究》模拟试卷答案综合 一、填空(20分): 1、中国长篇小说的模式是章回体体,中篇文言小说主要集中于明嘉靖朝时期,小说地位在明万历朝时期第一次得到较普遍肯定。 2、《辽阳海神传》的作者是蔡羽,《觅灯因话》的作者是邵景詹。 3、“二拍”的作者是凌濛初,“三言”是指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4、瞿佑的文言小说代表作为剪灯新话,袁枚的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为子不语,纪昀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为阅微草堂笔记 5、清初前期的长篇独创之作是醒世姻缘传,清初在小说与戏曲两方面都有成就的著名作家是李渔。 6、万历中期以后,出版中心由福建移至江浙。8、“溢美”的狭邪小说以《品花宝鉴》、《花月痕》为代表。除了《红楼梦》出现以后,清代小说续书较多的时期是清初前期。9、提出“熏浸刺提”说的是梁启超。10、影响小说创作的五个主要社会因素是作者、读者、小说理论、出版、官方文化政策。11、“三话”是剪灯新话、剪灯余话、觅灯因话,“三言”是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 世恒言》。12、《辽阳海 神传》的作者是蔡羽、 《负情侬传》的作者是 宋懋澄。13、纪昀文 言小说的代表作为 阅微草堂笔记,袁枚 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为 子不语。14、梁启超 概括小说的四种艺术 感染力是“熏”、“浸”、 刺、提。15、书 坊主越位、对小说进行 编创被称为熊大木 模式。16、万历中期以 后,出版中心由福 建移至江浙。 17、康熙二十六 (1687)年,清政 府正式颁禁毁小说令。 18、《红楼梦》的问 世,标志着明清小说由 改编到独创这一过程 的结束;《娱目醒心 编》的出版给拟话本 小说的发展划上了最 后的句号。 19、金圣叹评点了《水 浒传》,毛宗岗评点的 是《三国演义》。 二、多项选择题(20 分,多选少选均无分): 1、《镜花缘》是:A讲 史演义B世代累积型 作品C通俗小说D章 回小说 2、由改编向独创过渡 的小说类型有:A拟话 本小说B时事小说C 神魔小说D公案小说 3、以下属拟话本小说 的有:A《石点头》B 《照世杯》C《十二楼》 D《豆棚闲话》 4、以下属“才子佳人 小说”的有:A《玉娇 梨》B《平山冷燕》C 《谢天香》D《三妙传》 5、编撰拟话本小说的 有:A熊大木B余邵 鱼C李渔D凌蒙初 6、以下属人情小说的 作品有:A《东周列 国志》B《生绡剪》C 《平山冷燕》D《痴婆 子传》 7以下属清初“时事小 说”的有:A《新世 鸿勋》B《七峰遗编》 C《魏忠贤小说斥奸 书》D《剿闯通俗演义》 8、乾隆朝的长篇小说 有:A《儒林外史》B 与《野叟曝言》C《歧 路灯》D《绿野仙踪》 9、将侠义小说与其他 小说流派相结合的作 品有: A《铁花仙史》B《儿 女英雄传》C《镜花缘》 D《施公案》 10、写过谴责小说的人 物有:A梁启超B黄 遵宪C曾朴D李宝嘉 11、《金瓶梅》是:A 讲史演义B世代累积 型作品C通俗小说D 章回小说 12、属人情小说的作品 有:A《樵史演义》B 《七峰遗编》C《世无 匹》D《浓情快史》 13、以下属短篇白话小 说的有:A《三言》B 《二拍》C《十二楼》 D《生绡剪》 14、在《聊斋志异》影 响下出现的文言小说 集有: A《谐铎》B《夜谭随 录》C《萤窗异草》D 《语怪》 15、拟话本的格式主要 有:A头回B头话C 入话D正话 16、冯梦龙参与编创的 作品有:A《警世通 言》B《喻世名言》C 《情史》D《无声戏》 17被官方机构出版的 作品有:A《三国演 义》B《水浒传》C《剿 闯通俗小说》D《樵史 演义》 18、属文言小说的有: A效颦集B野叟曝言C 阅微草堂笔记D绿野 仙踪 19、续书较多的历史时 期是:A清初前期B 康熙后期至雍正朝C 顺治至康熙前期D乾 隆晚期 20、以书坊主身份编撰 小说的有: A余象斗B杨尔曾C 冯梦龙D孙高亮 三、名词解释(8分): 1、熊大木模式"熊 大木模式"有两层含 意。首先,它指负责传 播环节的书坊主越位, 成为创作主体,从熊大 木开始到万历中期,他 们几乎垄断了通俗小 说创作领域。其次,尽 管是在编撰小说,但创 作动机、文化水准与艺 术品位都表明了这些 人仍然还是书坊主,其 编撰方式幼稚粗糙,作 品形态也易于辨认。由 于熊大木是首开其风 者,故而通俗小说这种 形式的编撰便称为"熊 大木模式"。 2、头回:名"得胜头 回",指"正话"前的小 故事。"头回"在情节上 与"正话"并无关系,但 在主题思想上有相合 之处。"头回"产生于宋 元说书,它的出现并不 是创作上的需要,而是 商业上的考虑。对说书 艺人来说,听众的多寡 直接影响到生计,他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