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城市概况

滁州城市概况
滁州城市概况

滁州市概况

(一)概况

滁州,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江淮要冲,滨临长江(北纬32°05'-32°36',东径117°50'-118°30')。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区,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4.4-16.6℃,年均降水量1031.2毫米。滁州市是省辖市,下辖2区(琅琊区、南谯区)、2市(天长市、明光市)、4县(凤阳县、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总面积13987平方公里,人口415万。滁州属江淮丘陵,地势西高东低。

滁州市本级现有人口48万,其中市区人口23万,农业人口25万。市级总面积129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3平方公里。滁州市本级是一座新兴的工贸及旅游城市,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建材、食品、纺织、化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工业经济规模和实力居全省前列。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滁投资,其中有著名德国博世-西门子公司、泰国正大公司、台湾益通集团、康佳集团、上海食品集团、江苏万翔集团、国华实业公司等。对外贸易活跃,产品原销亚、欧、美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城市人口规模:城市人口415万;

城市用地规模:总面积13987平方公里。

(二)旅游资源

滁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水秀美,风光绚丽。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历史文化名城1个,国家级重点对外开放寺院2处。全市有名人、名亭、名文、名山、名画、古关、古城、古寺、古陵等自然人文景观100多处,其精粹可包括为:(1)四山:琅琊山、皇埔山、凤阳山、神山;(2)四湖:女山湖、碧云湖、卧牛湖、高邮湖;(3)四洞:韭山洞、庵基洞、吸水洞、禅窟洞;(4)四名:名人(朱元璋、欧阳修、吴敬梓)、名亭(醉翁亭、丰乐亭)、名祠(阳明祠、陈铎祠、沃公祠)、名著(《儒林外史》、《醉翁亭记》);四古:古关(清流关)、古寺(琅琊寺、龙兴寺、护国寺、禅窟寺、普济寺等)、古城(明中都城、钟离城)、古陵(明皇陵、虞姬墓)。以琅琊山为龙头,以凤阳、全椒、天长为

重点,各县、市、区整体推进的旅游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旅游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三)城市布局

滁州市总体规划布局结构为以琅琊、南谯两区为主体的市中心城市,下辖两市(天长市、明光市)、四县(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凤阳县)。

(四)城市交通

1、道路交通

公路: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骨干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合宁高速、合蚌高速、合徐高速、宁淮高速,312国道、104国道、滁全公路、滁来公路及市外环路与境外相连。

铁路:中国经济大动脉京沪铁路(北京-上海)穿越而过,宁西高速铁路即将建设,并设滁州站。

航空:滁州市区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60公里,离合肥骆岗机场115公里。

2、水上交通:内河航道直通长江、淮河。

作为南京都市圈城市、长三角近邻,将使滁州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为滁州市加强对外联系和区域合作,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增强城市集聚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苏州概况导游词

中国有句古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到了人间天堂—苏州,为什么这座城市会被比喻为人间天堂呢?主要是因为千年以前中原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批难民南迁,到达江南后看到一片和平富足,安居乐业的景象,恍若来到了天堂,所以就把苏州比喻为人间天堂。苏州市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南部,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邻长江。现下辖八区(平江、沧浪、金阊、虎丘)和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及湘城、吴中区以及五市(常熟、张家港、昆山、吴江和太仓市)。现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为574万,其中市区人口为107万。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大量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证明,苏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公元前10世纪前后,出现一个录属于周朝的诸侯国“勾吴”,即吴国。公元前560年迁都于苏州,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虚建造阖闾大城,周长47公里,建有水陆城门各八座,其中盘门水陆城门保存最完整,是我国一座典型的水陆城门,所以在中国旅游界就有一就话说:“北看长城,南看盘门”,给了盘门很高的评价。由此推算苏州建城距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苏州的建城是从吴国开始的,所以在苏州人人都知道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之争的故事。在勾践元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兴师伐越,越王勾践战败,阖闾也身受重伤,在回京途中去世,死后就葬在苏州今天的虎丘,因为在葬入阖闾以后,人们发现有老虎蹲在阖闾墓上久久不离去,所以起名叫虎丘。他的儿子吴王夫差继位,吴王夫差就将越王勾践抓到吴国当奴仆,被关在石城。三年后,夫差动了侧隐之心,准备放勾践回越国,大臣伍子胥坚决反对,告戒夫差如果放勾践回去,就等于放虎归山,夫差不听,将勾践放了回去。勾践回国以后就委托范蠡建城作都,勾践更是每晚睡在柴木上,在房门口挂一个苦胆,每天都要舔一舔,卧薪尝胆,不听音乐,不近美色,念念不忘复仇,但对外还是继续讨好吴王,不短送礼,给吴王送去了美女西施,让吴王沉溺于酒色,以削弱吴国的国力,对内菅ⅲ还棵瘢睦黾尤丝冢栽銮抗:痛蟪家黄鹉被ノ庵啤5搅斯年,吴王向北进攻齐国,勾践听了非常高兴,并鼓励吴王攻齐,伍子胥知道后告诉吴王这是越国要灭掉吴国啊,劝吴王放弃攻齐,而改攻越国,而吴王不听,还下令将伍子胥斩首。公元前473年,越国攻打吴国,吴国至此灭亡。两汉至六朝时期,苏州一直都是江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三国孙权时苏州已成为“江南第一大都会”,魏晋南北朝,苏州出现了最早的私家花园和寺庙园林,由隋至唐300年间,江南社会比较稳定,随着大运河的开凿,经济中心由贡河流域转移到江南,当时苏州是一派繁荣景象,大诗人白居易就评价:“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洲,苏州最大。”到了五代十国,虽然国内分裂,但苏州却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明清两代经济迅速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苏州被曹雪芹喻为“富甲风流之地”苏州园林也达到了登峰造极,名冠江南的程度。这座城市为什么称为苏州?苏州最早称之为吴县,或是吴国、吴州,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这是因为当时吴地有座“姑苏”山。此后虽有过“长州”、“平江府”等称谓,但用的最长并沿用至今的是苏州。喜欢拆字游戏的人把“苏州”与当地的物产联系起来,苏的繁体字拆成花草、鱼和稻米三部分,由此从字本身就证明了苏州就是鱼米之乡。苏州历来都是文人荟粹之地,有大家熟知的明代四大才子,文征明、唐寅、徐祯卿、祝允明,在苏州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传说故事,比如在苏州虎丘有块枕石,就传说有一天唐伯虎和文征明都来到虎丘游玩,恰巧在枕石边相遇,于是两人就有枕石想到了夫妻共枕,又进一步想到了生儿育女,于是就玩了个游戏,就是往这石头上仍铜钱,如果掉下来就寓示着以后是生女儿,如不掉下来就是生儿子,结果文征明仍的铜钱掉了下来,而唐伯虎仍的没有掉下来,果真这个唐伯虎是抱了一个大胖儿子,文征明抱了个女儿。之后,苏州未生儿育女的都回来到虎丘试一下,很有意思。还有孙武是在苏州写下“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一直为各国军事家,思想家所崇拜,今天更是被在商界打拼的人士所崇拜。还有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训,明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谏言,至今对人们道德修养仍产生着巨大影响,据统计,自隋唐开科举制到清代近1300年间,苏州辖区

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一、宜兴市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宜兴是无锡“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三角中心,是江苏省四个重点发展的三级一类中心城市之一,全市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总人口107万,下设14个镇、4个街道、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环保科技工业园)和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宜兴经济开发区、江苏陶瓷产业园)。 从产业区域集聚分布来看,呈现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三大主体园区特色鲜明。环科园、陶瓷产业园区分别凸现环保和陶瓷发展主题,聚优成势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为1000亩的光电产业园成功启动。二是四大产业集群强势起步。电线电缆、化纤纺织、环保设备和陶瓷等四大产业集群跻身于“江苏省百家产业集群”,为江苏省内县级市中最多的。同时官林“中国电缆城”、高塍“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新建“中国化纤纺织名镇”、西渚“中国亚麻纺织名镇”4个“国字号”区域品牌相继授牌;“江苏省电线电缆出口基地”正式授牌,成为全省重点发展的10个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一。水处理设备已占据了1/6左右的国内市场份额和1/2以上的省内市场份额,环保装备的产销规模和竞争实力在全国县市中排名第一。三是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悄然兴起。周铁镇以天乾科技为龙头的大型铸钢件生产基地正在迅速崛起,涌现出天乾科技、兴达文具、格兰特干燥设备、巨能机械等一批国内同行业颇具影响力的非化工“单

打冠军”。张渚镇注重培育、扶持新兴产业,其电子器件行业异军突起,LED数码管生产企业已有近30家,年生产能力达10亿只,成为国内LED生产基地之一。新庄街道按照“巩固提高耐火保温行业、裂变发展灯具行业”的思路,以行业骨干企业为载体,瞄准世界知名制造商,精心组织包装,积极向外推介,其灯具产业由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延伸,为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灯具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环保装备基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为我市首家获此殊荣的产业集群;电线电缆基地被列为第二批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及省首批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张渚LED产业基地通过省级论证。 从产业经济总量和发展结构来看,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增长27.2%;工业销售收入2220亿元,增长30.2%;工业利税总额177.1亿元,增长15.4%。其中1189家超汇企业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944.1亿元,利税157.2亿元,分别增长30.2%和16.5%,分别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7.6%和88.8%。同时,琉璃瓦、化工、铸造、水泥等行业整治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工业后劲投入尤其是装备投入再创新高,全年超过60亿元。全市工业行业发展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六大行业全面增长,纺工冶金增幅较高。得益于大规模的装备投入和市场价格的飚升,纺工行业后程发力,增幅从2010年上半年的第四位,一跃成为行业增幅首位,全年累计销售增幅达到39.7%,其中化纤产业的增长势头强劲,增幅达53.3%,遥遥领先其他行业。由于铜价稳步回升,冶金行业在占比高达24.3%的基础上,仍实现39%的增幅,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幅近11个百分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 1 气候背景 无锡市地处长江下游,东邻苏州,西接常州,北依长江,南靠浙皖,中抱太湖,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工作区范围包括江阴市、宜兴市2个县级市和崇安区、北塘区、南长区、滨湖区、惠山区、锡山区、新区7个区,地理坐标北纬31°07′—32°02′、东径119°33′—120°38′,总面积4627.46 km2。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1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48 mm,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较大,最大降雨量可达1738mm以上,降雨多集中在汛期的6-8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5%左右,汛期降雨形式多为暴雨、阵雨和连阴雨。 2 地质环境背景 2.1地形地貌 在长期的地壳持续性上升、下降以及江河湖海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无锡市以平原为主,低山、残丘为辅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势总体呈西南、北高,中间低的形态展布。宜兴南部基岩广泛裸露,崇山峻岭与冲沟谷地相依分布,最高峰茗岭黄塔顶海拔高度611.5m,为全区群峰之冠;市区西南部和江阴市北部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北东东走向,最高峰为惠山的三茅峰,海拔328.98 m;除此之外的广大地区均为地势低平的沉积平原,高程一般低于5 m,局部为负地形。后经城市建设、兴修水利、设闸排水、整修圩堤,已成为建设用地和良田。 2.1.1 地貌发展简史

区内地貌形态经受多次构造运动而形成,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褶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的褶皱隆起和坳陷,奠定了本区地形外貌的基础。 燕山期升降差异运动控制了中生代以后的沉积,区内大多数古盆和古凹陷都沉积了巨厚的侏罗系、白垩系以及第三系地层。在安阳山等地还发生了火山喷发堆积作用,填平了一部分古盆和古凹陷,形成了安阳山、狮子山等地的古火山喷发堆积地貌。 早第三纪,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继承了老构造运动性质,宜兴南部低山丘陵区持续上升,受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表现为剥蚀夷平;北部平原区以缓慢沉降为主,并接受下第三系碎屑岩沉积。晚第三纪时期,内动力作用明显减弱,因而对早期形成的地貌进行剥蚀和改造逐渐衰减。 第四纪地质时期,地壳仍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但外动力作用加强,在冷暖气候的作用下,出现了2-3次的海陆变迁,北部长江也以不同形式影响至本区,并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冲湖积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和茗岭、惠山等低山丘陵地貌形态。 2.1.2 地貌分区及特征 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类型的差异,全区可划分为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区、太湖冲湖积平原区和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依据次一级地貌形态、成因和高程等特征,又可分为七个亚区。 2.1.2.1低山丘陵剥蚀构造区 根据山体形态和出露位置分为低山丘陵、残丘、孤岛三个地貌亚区。 ⑴低山丘陵 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宜兴南部、市区西南部以及江阴北部。 宜兴南部一带山体多呈脉状,山脉连绵不断,走向明显,九里湾山、龙池山一带山体多呈东西向和北东向展布,铜官山、离墨山一带山体则多呈南北向和南东向排列。受褶皱断裂控制,组成

宜兴市土地现状与潜力分析

宜兴市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2007—2020年) 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 专业: 指导老师: 日期: 1

目录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其潜力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3) 1.目的 (3) 2.意义 (3) 二、研究区概况 (3) 三、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4) 1.土地利用结构 (4) 四、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5) 1.土地资源数量与结构变化 (5) 2.土地利用转移分析 (7) 3.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 (8) 五、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8) 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8) 2.土地集约经营程度 (9) 3.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10) 六、宜兴市土地利用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1.土地利用特点 (11) 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2) 七、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12) 1.土地开发潜力 (12) 2.土地复垦潜力 (12) 3.土地整理潜力 (13) 4.土地潜力汇总 (13) 八、宜兴市土地利用建议 (14) 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14) 2.节约集约用地 (14) 3.统筹城乡土地利用 (14) 4.加强土地生态建设 (14) 2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其潜力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 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土地利用现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及其驱动机制,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预测区域未来土地利用需求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潜力研究,掌握区域土地利用、土地供给的增长空间,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出意见和建议,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2. 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辨证地分析处理土地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规划引导需求,协调各业用地矛盾,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创建小康与和谐社会提供土地资源保障。土地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它具有满足人类的多种需求的功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土地总量是有限的,人类利用土地的需求是无限的,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的研究,可以摸清家底,发现问题,把握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基础和依据。 二、研究区概况 宜兴市位于北纬31°07’~31°37’,东经119°31’~120°03’,东临太湖,是苏、宁、杭的三角中心地区。全市幅员面积2038 平方千米(含太湖水域),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区,北部为平原区,东部为太湖渎区,西部为低洼圩区。 宜兴市境内河流密布、纵横交叉,灌溉、运输方便。有河道215条,总长1058公里,总面积19.49万亩。其中主干河14条,5公里以上的68条。荡20多个,水域面积73.43亩。有水库20座,总库容1.26亿立方米。天然水质较好,矿化度为100-200毫克/升,属很低矿化度水;总矿化度小于1.5毫克当量/升,属很软水;酸碱度值为6.5-7,属中性水。 该地区属北亚热带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宜兴市全年温暖湿润。热量条件好,年平均气温15.7℃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28.3℃。年平均无霜期240多天,生长期可达250天左右,积温5418℃,日照较足,7-8月日照时数最多。农作物一年可2-3熟。降水丰沛,全年有雨,年平均雨日136.6天,年平均降水量1177毫米,春夏雨水集中。地面水、地下水丰富。 农作物一年可2-3 熟,农业以水稻、小麦和油菜种植为主,盛产大米、毛竹、茶叶、溪蟹和太湖鱼虾,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宜兴市是江苏省重要的工业、旅游城市,也是华东地区著名的生态园林旅游景区,已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发展的三级Ⅰ类中心城市,综合经济 实力在全国县(市)中名列前茅(2004 年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居第7 位, 3

上海概况

上海概况 一、地理位置 上海市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 二、城市简介

昔日的上海,只是一个以渔业和棉纺织手工业为营的小镇。19世纪,由于上海良好的港口位置使其开始展露锋芒。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成为中国开放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一,并很快因成为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心而迅速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开展贸易和商务的枢纽,是亚太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被誉为“东方巴黎”。但在1949年建国之后,外国人几乎全部离开了上海,上海随即没落。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上海又开始重现往日的繁华,成为了今日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贸易港口。 上海目前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由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上海的地标——浦西的外滩和新天地。但在一江之隔的浦东,却呈现出另一番繁华景象:东方明珠电视塔与金贸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共同组成了全球第五大天际线——上海天际线。而在建的全国最高建筑——上海塔则会使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建筑呈现“品”字形的三足鼎立之势。 今日的上海,不光是中国重要的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一些提案也提出上海会成为未来的全球城市。国际主流媒体更将上海形容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典范”。

无锡市城市扩张的空间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1110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18卷 多平原,西南部太湖沿岸多丘陵和山脉。无锡下辖江阴、宜兴两市和锡山、惠山、崇安、北塘、南长、滨湖和新区七区,全市总面积4 787.6km2,总人口 461.737 6万人。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 四季变化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热量丰富。 2数据和方法 2.1 数据 本文使用的遥感影像数据为4个不同时相的 Landsat TM/ETM+数据,成像时间分别为199卜 07—23,1996一01—10,2001—07—26和2005—10一17。图件数据为1:100ooO太湖地区地形图以及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分类图。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无锡统计年鉴2008》。2.2研究方法 首先利用l:100ooo太湖流域地形图对不同时相的I。andsatTM/ETM+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其次改进波段组合阈值法,研究无锡市城市信息提取的最佳波段和阈值设置,提取不同时期无锡市城镇用地信息。然后通过对不同时期无锡市城市建成区的叠加处理,分析其城市扩展时空规律,研究城市扩展的驱动力。 2.3遥感影像的预处理 影像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几何校正、图像配准和图像增强。首先在1:100000的太湖流域地形图上均匀选取20个具有典型特征的地面控制点(GCP),采取2次多项式的计算方法对2001年的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误差控制在0.2个像元以内。再以 2001年的ETM+图像为基础对1991、1996、2005年影像分别进行配准。最后采用低通滤波(3×3)处理,对图像进行整合合并,突出城镇信息。 3无锡市城镇信息遥感提取 本研究区主要包括水体、城镇和植被等地物类 型,因此,选取这几类典型地物,先求取其光谱盐线 (图1)。 +植被 一水体 +城镇 图1无锡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光谱曲线 Fig.1 SpectralRadianceofMainLand CoverTypesin WuxiCity 由图l可以直观看出城镇的灰度值在丁M4和丁M5波段之间明显增加,而植被和水体地物光谱曲线呈递减趋势。城镇在丁、M4波段上是暗色调,与水体(尤其足太湖和无锡市内的水网)相混淆,而在丁M7波段上呈现出亮色调,这就与水体很容易区分(图2)。此外,对于ETM+影像,由于第6波段是热红外波段,可以很明显地反映城镇信息,同时其分 辨率由120m提高到60m,因此,该波段也可参与 城市信息的提取。 图2 TM4和TM7影像上的无锡市(左为TM4,右为TM7) Fig.2 WuxiCityinlmageofTM4andTM7(Leftis TM4andRightis TM7)

苏州相城概况(精)

苏州相城概况 活力相城——苏州最新的城区 这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是古城姑苏守护了2500多年的珍藏。伍子胥“象天法地,相土尝水”的阳澄湖畔,自古物产丰富,更孕育了“御窑金砖”、“元和缂丝”、“阳澄湖大闸蟹”等历朝宫廷贡品。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市设区后诞生的相城成为苏州最年轻的城区。今天,相城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打造全新的城市面貌,创造姑苏大地上的“造城奇迹”。 活力相城——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城区 相城,位于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都市圈的核心,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东临苏州工业园区,西接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提升,财政收入增幅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市、区)前茅。根据苏州“东进、西育、南优、北拓”的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相城是“北拓”的中坚力量,领秀长三角,尽显后发优势。 俯瞰相城,大道通瞿,活力四射。凭借不可复制的区位优势,长三角“水陆空黄金交通网”正在以相城为核心高速延伸。 活力相城——交通优势最突出的城区 相城,京杭古运河滔滔而过,正在见证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苏嘉城际铁路呼啸而来。两小时交通圈,圈进上海阳山港、苏州港两个港口和无锡、浦东、虹桥等五座机场;沪宁高速、苏嘉杭高速、苏州绕城高速、苏

锡高速4个枢纽11个道口总里程达100公里,密度位列全国首席,区内任何一处5分钟内即可直达高速公路;312国道、苏虞张公路、277省道等高等级道路绵延1000多公里,密度全球屈指可数,京沪高铁苏州站落户相城,4个小时直达北京;“九纵九横两联一环”的立体化道路网络,构架起一条条商贸黄金走廊;7条城市主干道、轻轨2号线、4号线“无缝对接”古城区,新相城快速融入都市圈。 活力相城——发展潜力最强劲的城区 相城,确立了水城、花城、商城、最佳生态休闲人居城的城市新坐标,“一主两翼”的科学规划精彩演绎着“点土成金”的造城奇迹。 东方水城在苏州,现代水城看相城。 俯瞰相城,三分之一是水,除了享誉海内外的阳澄湖,腹地还蕴藏着春申湖、盛泽湖、珍珠湖、漕湖等珍贵水域。走进相城,远看像森林、近看像花园,白天看花、晚上看灯,城在林中现,水在城中流,人在画中行的天堂梦境在相城变为美丽的现实。专业市场、宾馆服务、商务办公、品牌购物、休闲游乐五大功能集聚区将充分放大动脉北延、城市北拓、消费北走三大效应,水天堂里垒起新观前。 “一主”指中心城区,涵盖元和街道、黄桥街道和开发区,功能定位为政治、文化、商贸、金融、居住中心和高新技术集聚区,承担未来“大苏州中心”职能。 立足元和塘的发展主轴,西北工业物流带和阳澄湖及其周边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形成“两翼”,贯穿大苏州城市北拓的无限远景。 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位于东部生态翼,蕴涵湖之精华美人腿和莲花岛,如一块正在雕琢的濮玉,将打造集休闲、商务、演出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原

宜兴市场调查环境篇

环境篇 一、宜兴大环境综述 宜兴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江三角洲,江苏省南端,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沪宁杭三角中心,是太湖风景区的重点旅游城市。宜兴东濒太湖,西邻溧阳,南交浙江长兴,北接武进,西北、西南分别与金坛和安徽广德毗连。全市总面积2039平方公里,有14个镇、4个街道(园、—区)和5个市属场圃,下设259个行政村、96个社区居委会,共有106.05万人。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1月撤县建市。 1、行政区划 全市总面积2039平方公里,共有106.05万人。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1月撤县建市。 14个镇: 张渚镇: 面积175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0.5万亩。常住人口7.5万 西渚镇: 面积6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8万。 太华镇: 面积9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5万。 徐舍镇: 面积7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568万。 官林镇: 面积104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2万亩,常住人口7.2万. 杨巷镇: 面积86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1.4万亩,常住人口4.9万。 新建镇: 面积44.3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1.55万亩。常住人口2.6万。 和桥镇: 面积96.71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3.2万亩,常住人口6.921万。 高塍镇: 区域面积109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1个社区,人口58064人。 万石镇: 面积4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8万亩,常住人口2.6万。 周铁镇: 面积71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0.5万亩,常住人口5.8万。 芳桥镇:面积47.81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0.9万亩,常住人口3万。 丁蜀镇:区域面积205平方千米,辖28个行政村、18个社区,户籍人口149650人。 大浦镇:面积45.5平方千米,水面面积0.6万亩,常住人口3.4万。

苏州概况

苏州概况 各位团友,外国有水城威尼斯,那么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东方水城、人间天堂——苏州。到了苏州,大家就可以看到大把大把的美女了,哈哈。中国有句古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这儿,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这座城市会被比喻为“人间天堂”呢?这主要是说千年以前中原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批难民南迁,到达江南后看到一片和平富足,安居乐业的景象,恍若来到了天堂,所以就把苏州比喻为“人间天堂”。 这座城市为什么称为“苏州”?苏州最早称之为吴县,或是吴国、吴州,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这是因为当时吴地有座“姑苏”山。此后虽有过“长州”、“平江府”等称谓,但用的最长并沿用至今的是苏州。喜欢拆字游戏的人把“苏州”与当地的物产联系起来,苏的繁体字拆成花草、鱼和稻米三部分,由此从字本身就证明了苏州就是鱼米之乡。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苏州。苏州市域面积是8488平方公里,下辖姑苏区、虎丘高新区、相城区、工业园区、吴中区、吴江区6个区和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五个地级市。苏州全市户籍人口600多万,市区人口约230万。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境内河道纵横,湖泊众多,大小湖泊300多个,河道2万多条,全市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5%,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多见的,被称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坐落于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 经济领跑江苏省。滨江近海,北枕长江,西抱太湖,与中国大陆最具实力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相隔仅8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苏嘉杭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和312国道连接东西,这些道路和绕城高速公路,以及建设中的沪苏淅高速公路等构成了全市的交通网络。苏州的空中交通也极为便利,东有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西有光福机场和无锡硕放机场,南有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改革开放以来,苏州迅速崛起为一个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极富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虽然历经沧桑,但苏州城仍然在当年的古城遗址上,这样的城市,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只有苏州这么一座城市。苏州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苏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1气候背景 无锡市地处长江下游,东邻苏州,西接常州,北依长江,南靠浙皖,中抱太湖,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工作区范围包括江阴市、宜兴市2个县级市和崇安区、北塘区、南长区、滨湖区、惠山区、锡山区、新区7个区,地理坐标北纬31°07′—32°02′、东径119°33′—120°38′,总面积4627.46km2。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1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48 mm,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较大,最大降雨量可达1738mm以上,降雨多集中在汛期的6-8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5%左右,汛期降雨形式多为暴雨、阵雨和连阴雨。 2地质环境背景 2.1地形地貌 在长期的地壳持续性上升、下降以及江河湖海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无锡市以平原为主,低山、残丘为辅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势总体呈西南、北高,中间低的形态展布。宜兴南部基岩广泛裸露,崇山峻岭与冲沟谷地相依分布,最高峰茗岭黄塔顶海拔高度611.5m,为全区群峰之冠;市区西南部和江阴市北部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北东东走向,最高峰为惠山的三茅峰,海拔328.98 m;除此之外的广大地区均为地势低平的沉积平原,高程一般低于 5m,局部为负地形。后经城市建设、兴修水利、设闸排水、整修圩堤,已成为建设用地和良田。 2.1.1地貌发展简史

区内地貌形态经受多次构造运动而形成,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褶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的褶皱隆起和坳陷,奠定了本区地形外貌的基础。 燕山期升降差异运动控制了中生代以后的沉积,区内大多数古盆和古凹陷都沉积了巨厚的侏罗系、白垩系以及第三系地层。在安阳山等地还发生了火山喷发堆积作用,填平了一部分古盆和古凹陷,形成了安阳山、狮子山等地的古火山喷发堆积地貌。 早第三纪,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继承了老构造运动性质,宜兴南部低山丘陵区持续上升,受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表现为剥蚀夷平;北部平原区以缓慢沉降为主,并接受下第三系碎屑岩沉积。晚第三纪时期,内动力作用明显减弱,因而对早期形成的地貌进行剥蚀和改造逐渐衰减。 第四纪地质时期,地壳仍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但外动力作用加强,在冷暖气候的作用下,出现了2-3次的海陆变迁,北部长江也以不同形式影响至本区,并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冲湖积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和茗岭、惠山等低山丘陵地貌形态。 2.1.2地貌分区及特征 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类型的差异,全区可划分为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区、太湖冲湖积平原区和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依据次一级地貌形态、成因和高程等特征,又可分为七个亚区。 2.1.2.1低山丘陵剥蚀构造区 根据山体形态和出露位置分为低山丘陵、残丘、孤岛三个地貌亚区。 ⑴低山丘陵 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宜兴南部、市区西南部以及江阴北部。 宜兴南部一带山体多呈脉状,山脉连绵不断,走向明显,九里湾山、龙池山一带山体多呈东西向和北东向展布,铜官山、离墨山一带山体则多呈南北向和南东向排列。受褶皱断裂控制,组成

上海概况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进入花桥收费站呢,就标志着我们开始进入大上海了。很奇怪,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上海前面加一个“大”字呢?就因为这坐城市的规模、面积、人口世界之最,就连土尔其的伊斯坦布尔也无法与上海相提并论。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海派的风情,现代化的渲染,到处可见的车流人流,随处可见的外国人。所以,美国著名旅行家马克休斯都说“来到上海仿佛来到了西方”。的确,上海这座大都市给人们的印象就如同它是一个很西化的城市。 那么上海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从3个方面来剖析吧。第一是它的车多。上海的车辆估计是全世界最多的,光上海的出租车就有4万8千多辆,全世界饱有量第一。这第二就是人多。上海常住人口有1千2百万左右,当然不算外来人员。它的总数人口约为近3000万左右的人口。人口的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万人左右。这个数字是不是让大家很吃惊?如果你赶上节假日来这里,尤其是几大商业区那就应了一句话“上看嘴下看腿了”。最后是楼多。来到上海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哇好高的楼啊!好像我们进入了水泥森林般的城市。上海这几年的发展很快,高楼大厦像雨后的春笋一样,光我们上海浦西的高楼30层以上的就有1026懂。看看,是不是很厉害?那么上海的实际地域面积多大呢?有6340.5多平方公里。通过以上的几组数字,大家是否感觉到,大呢?我想不用我多说了吧。 如果说上海的发展速度用奇迹来形容,我觉得一点不为过。但是如果来让我们去读一读它的历史,我想它是一个历史的侏儒,连美国的历史都比不上。为什么会这样讲呢?因为上海的历史是从1843年开始计算,在这之前没有人去关注它。在中国的历史进程当中,根本没有它的一席之地。但是短短的一个半世纪,却创造了一个神话,一个金子塔般的奇迹。别急,听我给你们娓娓道来。 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国最强盛的一个历史阶段,宋朝的时候,我们上海还只是一座小渔村。当地的居民以打渔为主。后来开始有了贸易的发展,才使得小渔村变的热闹起来。在当时的地界上,有18大浦之称,其中就有上海和下海浦。后来人们的贸易中心主要集中在上海浦着里,所以人们越来越多的将这里称呼为上海。到了清道光年间,将华亭县正式改名为上海,一直称呼到今天。 到了1840年的时候,英国人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一打就是2年。最后清朝政府与英政府在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签定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在条约当中规定了上海、广州、等地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其中将香港本岛割让给英国。到了1843年6月的时候,上海的大门正式被迫打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条约,使得上海真正的摆脱了历史的束缚,如同一坐机器的启动,开始了它的传奇的生涯。就这样,上海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随着上海的被动性的开发,使得这里不在是一座被中国封建政府遗忘的小镇,它却变成了洋人的天下,变成了冒险者的乐园。很快,我们上海便被美、英、法三国瓜分,形成了世界历史上特有的“租界”。其实就是国中之国。那么当时的三个国家的租界都位于今天上海的什么地方呢?英租界是整个上海最大的,而且也是最发达的地段。位置在当时苏州河以南,静安寺以东,洋金浜(今天的延安路)以北地区。洋金浜以南中国城(城

江苏苏州概况导游词

江苏苏州概况导游词 苏州是个有名的旅游城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参观游玩,作为导游,也要做好苏州的解说词,详细介绍苏州的特色给游客了解。下面是带来的江苏苏州概况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大家好,欢迎来到故宫参观,我姓陈,您们叫我陈导就行了。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的概况,之后介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和。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重要的历史保护文物,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紫禁城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北极星在中天,故宫正好对着北极星,天人对应;第二种是:因为故宫是紫色的,又是禁城,所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开始营造这座宫殿,到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在之后五百多年里,共有24位皇帝在这里生活居住。紫禁城周围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万?。故宫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两侧展开,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太和殿是皇上召集大臣上朝和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自1420年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看到的是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的。太和殿建筑面积2377?,相当于50个教室,高35.05m,相当于10层楼那么高,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太和殿装饰十分豪华,殿内金砖铺地,设有宝座。说是金砖,可是金砖不是用金子做的,金砖是专供宫殿使用的一种高质量的铺地方砖,产自苏州、松江等地,选料精良,制作工艺复杂。因其质地坚细,敲起来发出金属般声音,故名金砖。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大家往太和殿两侧看,是不是有很多个大水缸?它是干什么的呢,对了,是灭火的。大水缸的下面有一个凹槽,是因为冬天水会结冰,往凹槽里放火把就能不让水结冰。 太和殿是故宫里最总要重要的宫殿,许多历史决策都是从这里出去的。太和殿后是中和殿,是皇上上朝前休息的地方。保和殿位于中和殿后,是殿试的地方。考试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称为磅眼,第三名是探花。不知皇帝端坐在上上面,考生是不是会紧张的发抖。皇帝把殿试安排在宫殿内,可见皇帝是多莫重视殿试。故宫后半部分是皇帝和妃子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乾清宫是后宫最大的宫殿,是皇上的寝宫。 宫内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据传皇帝把自己立的太子名字放在“正大光明”匾后,用这种方法确定皇位继承人,减少为争夺皇位自相惨杀。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它是唯一一座在中轴线上的妃子的寝宫,也是距离乾清宫最近的,体现了皇后在后宫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印证。在坤宁宫前有个小的宫殿;;交泰殿,它是皇后在千秋节日收贺礼的地方。我们参观的只是中轴线上的重要宫殿,中轴线的后

无锡市商业

无锡市商业发展分析

无锡市商业发展分析 一、 综述 1、 城市介绍 (1) 地理位置: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东邻上海,西望南京,南接浙 皖,北临长江,中抱太湖。人口近440万,人口215.9万。 (2) 行政区划:全市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9平方公里, 现辖江阴、宜兴两个县级市和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滨湖、新区七个区。 (3) 交通状况:境内京沪铁路、新长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 沪宜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等纵横交错,是上海到成都、黑龙江至海南、上海到北京三条高速公路的交汇点,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节点。京杭大运河在无锡穿城而过。江阴港是长江出海口的重要换装港之一。位于新区的无锡机场的有通往全国各地的多个航班。 (4)宏观经济: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7709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739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517.35亿元 无锡宏观经济情况 0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单位:亿元GDP 1901.22350280533003858社会消费总额487.05579.21824.1959.471127.4 财政收入265.58354.74421.8517.35706.920032004200520062007 项GDP (单社会消费总额财政收入(单人均可支配收户籍人口(单

目年份位:亿 元) (单 位:亿 元) 位:亿 元) 入(单 位:元) 位:万) 2003 1901.22 487.05 265.58 11647 442.54 2004 2350 579.21 354.74 13588 447.19 2005 2805 824.1 421.8 16005 452.84 2006 3300 959.47 517.35 18189 457.80 2007 3858 1127.38 706.9 20898 从商贸服务业看,连续三年当选为《福布斯》中国内地最佳商业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4年的708.62亿元,到2007年预计完成1127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的排位由第20位提升到14位;商品市场成交额从2004年的994亿元,到2007年预计突破2000亿元;全市亿元以上商品市场成交额占全省份额的29%,全国的4.5%;百亿元市场个数占全省半壁江山;同时完成“农贸市场商场化改造”44家,“百千万连锁放心工程”门店建设309家,对92家农贸市场实施了在线即时检测;全市已拥有城市空中航线18条、对外开放码头泊位27个,并开通了香港、澳门国际航线和韩国釜山的远洋航线,集装箱吞吐量2007年预计可完成37万标箱。 (5)人民生活 据公安部门统计,截至200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457.80万人,其中:市区232.30万人,人口出生率6.70‰,人口死亡率6.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584.17万人,比上年增长4.4%。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658元,比上年增长15.8%。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89元,比上年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8880元,比上年增长10.9%。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372元,比上年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508元,

上海中心大厦概况

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和最大的工业基地。上海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并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如今上海已发展成为一个闪耀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 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如今,一座代表着上海的活力与传承的大楼―上海中心将为上海整个天际线添上完美一笔。 作为上海的绝对高度与标志性建筑,夜晚的上海中心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上海的城市名片。上海中心的泛光照明分包工程方案汇聚了国内外智慧的结晶,本着绿色节能的先进性理念,选用了全套LED的泛光照明解决方案,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基于对原方案的理解与剖析, 在对原方案技术设想完全响应的基础上,加入了我司对于建筑及光环境的理解, 对设计主题进行了提炼和升华。1.1 工程名称:上海中心大厦 1.2 工程地点:上海中心大厦位于陆家嘴金融中心Z3-1,Z3-2地块,紧邻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位于东泰路以西、花园石桥路以南、银城路以东、陆家嘴环路以北。 1.3 工程规模:建筑总占地面积约为30370㎡,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405292㎡,地下建筑面积163919㎡。地下5层,主楼121层,其中裙房部分为5层。 1.4 建筑分区和功能:本工程地下建筑共5层,主要用 途为设备用房、车库、物业管理用房、酒店后勤用房。 主体建筑按功能分为9个分区,每个建筑分区均设有独 立的设备层和避难层。其中一区为裙房,主要为高档商 业用房和大堂入口,二至六区为办公用房,七区为高档 酒店,八区分别为高档酒店和公寓式酒店,九区为塔冠 公众开放观光区。 1.5 建筑高度:632米 1.6 工程性质:地标性超高层建筑,拟获美国LEED金奖和中国绿色三星双认证的超高层建筑。 1.7 建设方: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1.8 设计方: 方案及初步设计:Gensler 施工图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1.9 工程总承包方: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0 顾问及监理方: 设计管理:上海现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机电顾问:柏诚中国 建设监理:上海建科院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1.11 设计进展情况:地下室至主楼83层施工图设计已全部完成,主楼83层以

苏州市概述

苏州市概述 苏州原称吴,又称姑苏,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地处长江下游,拥有太仓、常熟、张家港等口岸港口,境内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总人口598.85万人,现辖5市6区。 苏州是全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也是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苏州园林甲天下",现存古典园林60余个,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太湖绝大部分景点、景区分布在苏州境内。周庄、同里、甪直等千年古镇充满江南水乡风情。刺绣缂丝、吴门书画、桃花坞年画及昆曲、评弹、苏剧等,构成吴文化的丰富内涵。 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苏州现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97年12月和2000年11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以来就长期是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后又发展为中国南方、华东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目前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江苏第一大港、中国大陆第九大港——苏州港,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现在是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中国大陆第五大城市。昔日的人间天堂将成为更加繁荣昌盛的人间新天堂。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8.9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0%,中国大陆排名第5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则达到了11.72万元,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之一。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2010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苏州排名第十一位,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无锡轨道交通概述

无锡轨道交通简介 无锡地处苏锡常都市圈的地域中心,是东西向的沪宁城镇聚合轴和南北向通道新长铁路、京沪高速公路的交汇点,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旅游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速度加快、机动化水平提高,城市地面道路交通通行能力不足问题日渐突出,而且由于人口和建筑密度大,土地资源紧张,地面道路建设受到用地短缺的制约,亟需通过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来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鉴于此,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均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常规公交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统,努力构建与区域中心城市空间、职能、交通特征相适应,交通与用地一体化的,具有国际水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无论是从苏锡常都市圈发展、城市规划布局的实现、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还是城市环境的改善、节约能源来看,无锡市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策应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的加快建设,无锡市也急需配套衔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通过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转换,促进城区客流与对外客流的有效集聚和疏散,努力实现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与城际轨道交通的分工合作、互为补充,加快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运行效能。 2008年12月,从无锡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下文批复了《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至2015年,我市将首先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总长

度56.11公里,设立站点45座,形成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十”字形轨道交通网络骨架。 无锡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目标是:以缓解主城区,特别是老城区目前的交通压力和适应城市迅猛发展态势为重点,同时带动新城、新区的开发建设。根据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至远景年2050年,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将以主城区为核心,由“三主两辅”5条线构成放射+环形线网,其中1、2、3号线为骨架线路,三线呈放射状,4、5号线为辅助线路。规划线网总长157.77公里,设车站111座。 筹备情况简介 早在2002年,无锡就提出了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设想,2003年起就着手开展《无锡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2004年5月,无锡市规划局委托日本中央复建工程咨询株式会社编制完成了《无锡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2005年10月,又委托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对无锡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深化研究,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同步完成了《无锡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客流预测报告》,通过对上述两份报告的整合,编制完成了《无锡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并于2006年6月得到了市政府的正式批准。 2006年7月,编制完成《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经江苏省发改委初审后,于同年12月底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之后,进一步完成了线网规划环评、用地预审、地质灾害评估、地震安全评价等审批手续,于2007年3月,通过了建设部和省建设厅的联合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