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小屋选型

地震小屋构思

一、地震屋体验主线 地震模拟的宗旨就是真实的再现地震过程并使观众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地震,其关键就是“真实”。基于地震模拟的宗旨,该产品通过一个厨房兼客厅的普通小屋模拟地震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和震后的整个过程,并提示观众在地震中如何躲避、如何逃生。 二、地震屋体验意义 地震时我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引起世界震惊,给灾区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的心灵创伤。认识地震、感受地震、预防地震、震中自救,是人类面对的共同课题。其实地震时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认识地震。增加防范意识,我们可以把地震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地震屋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亲身感受地震的环境。该环境主要是通过环境模拟和虚拟技术的结合,真是再现地震的“可怕场景”,模拟各级地震和各类地震让观众体验地震,了解和学会在地震中避免灾难,如何逃生,如何自救,介绍个咋红地震的科学知识,以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 三、地震屋体验流程 地震体验屋包括整体建筑及屋内陈设、由液晶屏幕和装饰模拟出的房屋窗体、房屋地板下面的四自由度机械运动平台及控制台。整体建筑基于客厅的构造。展品通过小屋实体、机械运动平台、控制台并辅以视频及音响系统组成一个立体的地震环境,使观众与整个环境融为一体,从而全方位展示地震的全过程,使观众真实感受地震。其中机械运动平台按控制台的操作能提供相当于3-8级地震效果,包括横波与纵波。 展项可容纳5人体验者。 体验者选择坐在椅上或站立抓稳扶手。 当地震来临时,橱柜等相关设施开始晃动,室内音效配合发出晃动、碎裂的声音,房顶上的吊灯来回晃动,电灯闪烁,屋内更加昏暗。 语音提示体验者开始安排自救,需要在10S内关闭电源、火源、水源。 四、设备材料 1、成套地震小屋设施。3块触摸屏,电脑,55寸液晶显示器,六维度平台,灯光及音响设备 2、展品本体实现自动开关机功能相关设备。 五、多媒体脚本大纲

模拟地震

【探究缘由】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域地震并引发的海啸,让全世界为之震惊。面对这样的自然灾害,人类的力量实在渺小。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先让我们进行一次地震模拟实验吧!【活动目的】地震是一种常见的、突发的自然灾害。在学习有关专题后,我们用实验模拟地震,以正确理解震级和烈度的关系,强化学生防灾减灾自我救护的意识。【知识整合】结合物理学中有关机械波的知识。【活动准备】地震模拟实验所需的基本材料有:一个高大中空的讲台、一把榔头、一堆木制积木、一堆乐高(有咬合口)积木等。【活动过程】1.在讲台上用普通的木制积木搭建一建筑物(表示建筑物抗震性能一般),榔头敲击讲台四周,模拟地震的发生。2.改变敲击力度,模拟震级升高,烈度加大,建筑物毁坏。3.改变震中距、震源深浅等地震要素,烈度随之改变。4.在讲台上用普通的木制积木搭建两个不同结构的建筑物,使之位于不同位置(如一位于桌角,另一位于桌中央),敲击讲台,观察结果。5.采用乐高积木(表示建筑物抗震性能良好)继续重复上述步骤,模拟实验。(填写表格略)【分析结论】改变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地貌特点、地面建筑物的结构等要素,可理解地震、烈度与灾度的区别与联系,即每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不同的烈度。【拓展建议】1.能否设计出更精准的实验敲击力度,使实验更具有可观测性和比较性。2.能否将两种积木结合,尝试搭建框架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继续实验。【知识链接】震级·烈度·灾度一个地方发生了地震,它的强度有多大?破坏程度如何?灾损如何?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衡量和界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震级”“烈度”和“灾度”。“震级”指的是地震的强度,它跟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释放能量相同的地震,它们的震级相同。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也越大。震级是根据台、站地震图上记录的最大振幅的地动位移及与之相应的周期,并考虑到地震波按震中距离而产生的衰减,按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地震与所释放的地震波能量有固定的函数关系。震级每增大1级,其释放能量约增30~32倍。按震级定义和计算公式,震级没有上限。不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记录可查的最大地震,是1933年3月2日的日本大地震和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大地震,其震级为8.9级。[!--empirenews.page--]“烈度”是用来反映地震中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个概念。是用以表达地震强度的一种方式,是衡量地震在一定地域产生或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的一种“尺度”。烈度的大小,主要是根据在一定地点地震对地面建筑物和地形的破坏程度,以及人的直觉反应等等来界定的。我国和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把地震烈度划为12度:1度最轻,12度最强烈。●小于3度:人无感受,仅仪器能记录到;●3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6~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9~10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10~12度:毁灭性的破坏。一次地震,震级只能是一个,但烈度则会因地而异。因为烈度不仅与震级的强弱有关,而且还与震源的深浅、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地段的“介质条件”等有关。一般地说,如果震级相同,震源浅的地震往往要比震源深的地震对地表的破坏程度大,烈度也高。“灾度”是指地震区所受到的灾害严重程度。不仅包括地表形态和地貌的被扭曲、断裂、陷落和崩塌程度,同时也包括各种建筑物、人员及经济的损害程度。灾度的大小不仅取决于震级的大小和烈度的高低,而且还与发震区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此外,与地震发生的时刻(白昼和黑夜),以及防灾救灾的具体措施是否得当等,也有很大的关系。

听地震小屋活动后的心得与体会

听地震小屋活动后的心得与体会 阳谷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李恒柱 今天听了张老师的两节地震小屋活动课,有如下心得和体会: 一、值得学习的地方 1、注重了活动前活动规则的学习,为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活动开始,老师给学生分组,各小组找出本组的组长,然后教师明确组长的职责,尤其是活动结束,每组优秀学生的数量不确定,由本组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得出,活动积极的人数可能是三个或四个,活动不积极的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没有,由于学生特别关注优秀学生的评选,所以在这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活动过程中的效果看,其效果突出。 2、注重了知识间的联系,使整个活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如通过学生阅读两篇关于地震的报道,教师让学生找出造成两次地震灾害差异明显的原因:震级不同,震源深度不同,发生地震的地点不同。由此引出震级的概念及不同震级能量的差距问题。在学习震级的过程中,通过六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一个美国投掷在广岛原子弹释放的能量,而九级地震相当于27000个原子弹释放的能量,而日本的地震并未造成如此重大的灾害引出震源深度的问题。既然地震造成如此重大的灾难,震前的准备及震时的躲避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自然引出下面的内容。 3、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是决定学生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活

动中去,才以收到良好的活动效果。教师一方面通过制定活动规则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参与活动后的及时适当的评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对学生体验地震的处理方式较合理,很好地达到了体验地震的目的。在体验地震活动开始前,教师对体验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在避震时应该蹲下、抱头,在逃生时应该抱头、弯腰,到达安全地点后应该抱头、蹲下。对于如何实现上述要求,老师较好地运用评价方式进行解决。如给每组50分的基础分,让不参与体验的五个小组长做裁判,对参与体验的小组成员在避震时、逃生时和逃生后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明确的减分标准。在活动时,组长认真观察,体验的同学由于害怕本组的分数被减,所以做的也很认真,基本没有减分的,既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保证了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对学生座位的安排及小组的划分。张老师的做法时学生先让学生随便坐,女生在前,男生在后。每排坐多少人没有明确的说明,造成每排人数相较大,尤其是前两排的人数差别较大,教师分组时不好分,还得让学生调动坐位。我的做法是老师在上课前拿到点名册后即查一查有多少男生,多少女生,应该如何做。在教学楼前带学生时就给学生说明如何坐,每排多少人。这样教师在分组时就比较简单了,因为学生就是按照教师的分组设计就坐的。当然,这只是工作干的前后的事,无关大碍。

地震模拟实验报告

地震模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感受地震灾害发生时带来的感受,了解地震灾害发生时的现象,明白地震的成因、带来的危害及防灾自救措施。 二、实验内容 观看介绍地震相关知识的影片,到地震屋感受模拟地震,观看地震知识展板,聆听老师讲解地震知识。 三、实验原理阐述 (一)地震的分类及其成因 根据地震的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人工地震、诱发地震五类。其中,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地震,称为天然地震。而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则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震,称为人为地震。 1、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张裂、扩大而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在众多构造地震形成机制的解释中,断层说是最受认可、最重要的一种解释,它较为合理科学地解释了构造地震的形成机制。 2、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在火山喷发前后都会发生。在火山喷发前,地下岩浆的冲击或热力膨胀的作用会使岩层断裂造成地震。在火山喷发后,由于大量岩浆喷出地表,地壳内部压力减小,造成岩层断裂错动而发生地震。火山地震只可能发生在火山活动区。这类地震发生次数不多,仅占全世界地震总数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塌陷地震是由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发生的次数也很少。如果发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指由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面震动。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震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5、诱发地震 诱发地震是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人类活动引发的地震。这类地震仅发生在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 图一构造地震图二火山、塌陷、人工、诱发地震

地震屋建设

地震屋建设 生命安全重于泰山

前言QIAN YAN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活动频繁。地震不但在世界上最多、最大,而且分布广泛,除浙江和贵州两省之外,其余各省均有6级以上强震发生。 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建筑物抗震能力低。因此,我国的地震灾害可谓全球之最。二十世纪全球发生的震级大于等于8.5级以上的特别巨大的地震一共有三次,即1920年中国宁夏海原8.6级、1950年中国西藏察隅8.6级和1960年智利8.5级地震。二十世纪以来,全球两次造成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都发生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4万人;另一次是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死亡24.2万人。

地震科普馆的作用 作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许多科普教育基地所在的单位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单位。因此一些学校的课程完全可以放在相关的科普教育基地进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填鸭式”和死记硬背的教育和学习方式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从以道德建设为主向以道德建设与科技文化建设相结合转变。随着科普教育的深入发展,科技文化建设日益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精神文明建设开始从以道德建设为主向以道德与科技文化建设相结合转变。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