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表现与艺术再现

艺术表现与艺术再现
艺术表现与艺术再现

导论:“艺术”界定何以问题重重? 自古希腊以来人们对艺术本质所做的主要的哲学讨论。

1柏拉图:艺术即模仿2亚里士多德:艺术即认识3大卫·休谟:艺术即品味的对象4伊曼努尔·康德:艺术即可传递的快感5亚瑟·叔本华:艺术即展现6G·w·F·黑格尔:艺术即理想7弗里德里希·尼采:艺术即救赎8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艺术即情感交流9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艺术即症候10克莱夫·贝尔: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11R·G·科林伍德:艺术即表现12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13马丁·海德格尔:艺术即真理14瓦尔特·本雅明:艺术即灵晕15西奥多·阿多诺:艺术即自由16莫里斯·魏兹:艺术即无定义17纳尔逊·古德曼:艺术即范例18阿瑟·丹托:艺术即理论

----------《什么是艺术》作者(美国)沃特伯格(Thomas E.Wartenberg)“艺术”概念

艺术这个概念是个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含义。在西方,艺术这个概念最初指的是技艺。比如,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艺术的概念主要是指由奴隶和下层人的手工劳作,例如:木匠,铁匠,外科手术等技艺。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概念变成了“自由的艺术”(liberal arts),其中“自由的”是指“自由的人”,而“艺术”仍指“技艺”,但此时艺术这个概念相比古希腊时期的“艺术概念”它被提升和拔高了,“自由的艺术与贵族关系比较密切,例如:文法,修辞,和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都是贵族修养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提升人的心智的门径。18世纪中叶,法国美学家巴托第一次提出“美的艺术”的概念,巴托认为美的艺术主要有五种:绘画,音乐,诗歌,雕塑和舞蹈。此时,艺术从传统的技艺中分离出来,获得了自身的独立和自身存在的合法化,艺术的概念便进一步和诸如“天才”,“才能”,“创造”等概念联系在一起。西方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时期,“美的艺术”进一步演变为单数的艺术概念,例如:亚瑟·叔本华:艺术即展现;科林伍德:艺术即表现;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等。——参考周宪的《美学是什么》一书。

艺术本质论

艺术与社会生活 (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因此,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艺术的审美本质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科林伍德:艺术即表现,

从总体上看,表现主义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表现。在坚持这一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克罗齐、科林伍德、鲍桑葵等表现主义美学家又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理论阐释,总结出了表现主义艺术本质论的三个重要观点:一是艺术即直觉即表现,二是艺术即创造性想象,三是艺术即形象情感的审美表现。

表现主义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而直觉是一种不涉及概念的认识,就心灵赋予物质以形式而言,直觉即表现。艺术即直觉即表现,意味着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的活动,不是概念的知识。艺术活动在本质上是想象活动,而想象是实现情感表现的过程,艺术即创造想象性经验以表现情感。表现情感不是唤起情感,不是描述情感,不是选择情感,不是暴露情感。表现是情感的表现,想象是直觉的对象,情感在表现时转化为形象,形象在直觉时凝聚着情感,美就是使情感变成有形,也就是说,艺术即“形象一情感”的审美表现。

“艺术再现”

“再现”这个概念的英文是representation,《牛津最新英语词典》对它的界定是:再现什么就是描绘或刻画什么,借助描绘或刻画或想象在心中唤起该物;就是将某物的相似性呈现在我们心中或感官里。其中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再现,他认为一幅画就是一种再现,因为画重现了一个对象形象的外观。

“艺术再现”理论最初源于古希腊时期的“艺术模仿说”在古希腊时期,当时普遍流行的观念是艺术摹仿自然。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类对客观外在世界的摹仿。德莫克利特说:“在许多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的小学生,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我们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之后,柏拉图以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式论”为基石,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艺术摹仿说”认为艺术世界摹仿现实世界因而成为“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建立了早期体系化的“艺术摹仿论”,以摹仿论为核心,对艺术创作、艺术种类、艺术起源、悲喜剧等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巨匠“达芬奇、塞万提斯、莎士比亚”都不约而同地将艺术比喻为一面镜子,认为艺术就应该像镜子一样映照再现现实世界。达芬奇说:“画家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永远把它所反映事物的色彩摄进来,前面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塞万提斯十分重视艺术对自然的摹仿,要求艺术反映生活,忠实于现实。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中也坚持艺术反映自然的原则,他在《哈姆雷特》中说:“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来本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的演变发展的模型。”19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欧洲各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现实主义文艺运动。这一运动使艺术的再现性功能在各种艺术门类中得以极大的发挥,尤其是在绘画、雕塑、小说等再现型艺术门类中,注重现实再现的创作方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例如: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前言中宣称:“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刻画性格、选择社会上主要事情,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的特点糅成典型人物,这样我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历史家忘记了写的那部历史,就是说风俗史。”在俄国,现实主义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创作方面产生了大师级的作家和作品,在文艺理论方面也涌现出一些著名的批评家和美学家。他们从理论的高度对现实主义文艺思潮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从美学的角

度对艺术再现问题进行了理论的阐说,较为系统地建立了再现理论的美学体系。别林斯基在文艺批评中十分重视艺术的客观性,强调客观世界的权威性。他认为诗的显著特色:“在于对现实的忠实;它不改造生活,而是把生活复制、再现,像凸出的镜子一样,在一种观点之下把生活的复杂多样的现象反映出来。”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唯物主义出发,他在《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中,提出:艺术的主要任务是“再现生活”,艺术的最高目的是成为“生活的教科书”。他认为艺术的特点“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而是用活生生的事实去表现思想”。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勃兴,注重表现主观内心世界的审美观念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再现论美学思想仍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伴随着现实主义的不断深化与发展,艺术创作中的再现观念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艺术表现”

“表现”的词源学含义:

“表现”一词,在英语中是expression,源自拉丁语 expressus。其原意是“挤压,挤压出来的东西”,后来引申为“通过语言、行动和艺术活动表达一种思想和情感”。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它也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

艺术表现的观点早在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中就有萌芽,但是相对于“艺术模仿自然”的占主流地位的模仿理论而言,这种观点并不被人重视,甚至与古代和中世纪的主流艺术概念是相对的。当时的美学思想主要是从艺术所追求的目的而非艺术的根源方面来规定艺术的,只有音乐由于其特殊性才被认为是唯一与表现感情有关的艺术。接着,18世纪的浪漫主义和20世纪表现主义带来了表现说的发展盛期。18世纪的浪漫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都持有这么一个观点:“艺术所表现的乃是情感,或是人类的精神,或是心灵与想象力的热情奔放的状态。”卢梭以探索语言和诗歌的起源支持“艺术表现说”他这样写到:“人类最初的生活不是推理而是感受,所以最原始的语词是情感逼压出来的叫喊。这种歌声一般,充满激情形象的语言就是原始的诗人的语言”;康德进而从哲学的高度提出艺术天才论:“天才是天生的心灵禀赋,通过它自然给艺术制定法规。”不仅肯定了艺术创作的主体性,还把艺术划归少数天才所有,艺术表现天才的心灵,以自由为灵魂,这套理论成为20世纪众多现代艺术流派的理论源头;即使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晚年也反复证明艺术是人们“传达感情”和“相互交际”的手段。20世纪初,克罗齐对艺术表现论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提出“艺术就是直觉,直觉只能来自情感,基于情感,艺术家写诗、作画、唱歌都是在表现自己,艺术创作是一个从直觉到表现的过程,此过程中形式与内容统一,美的事实仅仅是形式而已,20世纪表现主义按这一思维迅速成长,马蒂斯的话具有代表性:“我们对绘画有更高的要求,它必须服务于表现艺术家内心的幻想,”梵高作品里如火如荼的风景,毕加索笔下抽象立体的简易几何图形,纯粹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和心灵独语。除此之外,“表现主义”艺术哲学代表人物还有:科林伍德、鲍桑葵、卡里特、理德等。直至现代,科技越来越把艺术挤向心灵本身,艺术表现说有着重要地位。

关于“艺术表现情感”的思想,西方很多哲学家们对此有过讨论。其中,最

先明确地直接揭示“表现”概念具有“表现情感”的美学意义的美学家是法国美学家欧盖尼弗尔龙(EugeneVeron,1825 — 1889)。他在《美学》一书中写道:“所谓艺术,就是感情的表现,表现即意味着使情感在外部事物中获得解释,有时通过具有表现力的线条、形式和色彩排列,有时通过具有特殊节拍或节奏和姿势、声音或语言文字。”这一观点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表现”术语,并且赋予了其美学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他在谈到表现时明确指出:“艺术是这样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也会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体验到这些情感。”他不仅注意到了艺术能够表现情感,还意识到了艺术表现的情感还具有可交流性,即具有共鸣或同情的性质。

“艺术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区别

对于“艺术表现”与“艺术再现”的区别,我们可以用十九世纪英国美学家罗斯金的一段话来开始讨论它们之间的不同,他说:“我们有三种人:第一种人见识真确,因为他不生情感,对于他,樱草花只是十足的樱草花,因为他不爱它。第二种人见识错误,因为他生情感,对于他樱草花就不是樱草花而是一颗星,一个太阳,一个仙人的护身盾,或是一位被遗弃的少女。第三种人见识真确,虽然他也生情感,对于他樱草花永远是它本身那么一件东西,一枝花……。第一种人完全不是诗人,第二种人是第二流的诗人,第三种人是第一流的诗人。”(转引自朱光潜美学文集(2 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年版,第 60 页.)从罗斯金的这段话中,我们知道第二种人就是采取表现的方式表达情感的,主体情感具有强烈的外露性;而第三种人是用的是再现的表达方式,“虽然他也生情感”但艺术家的主体情感具有隐蔽性,如盐之溶于水,性存而体匿。由此可以看出艺术表现与艺术再现的根本的不同是:一个忠实于主体的情感,一个忠实于原物。

艺术观念与艺术表现

摘要:在现代主义之后,艺术不再是拥有高超的绘画技能的代名词,西方教育界普遍将其定义成“视觉艺术”,使艺术外延到一切可使用的艺术手段和材料,艺术家充当思想家和科学家的角色得到延续。自从1964年4月安迪沃霍尔在纽约首次举办的雕塑展上展出了他的著名作品“布里洛包装盒”后,在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阿瑟丹托的内心产生巨大的震动,在他的笔下,“布里洛包装盒”跨越时间、历史、地域的界限,成为推动艺术发展史进程的象征物,并发出“艺术终结了”的呼喊。这种观念不断引发人们对艺术的定义及其本质的重新思考,如何平衡艺术品中的观念与技术成为艺术家们开始探索的新课题。 关键词:观念;艺术表现;时代语境;同一性 促使我写这篇论文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笔者发现,在学习油画的过程中学生提问最多的问题就是油画的技法是什么?二是大多数人在看过越来越多的现当代艺术品后都会质疑,看似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艺术作品何以有如此成就?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查阅资料,从出现在现当代艺术转折点上的艺术品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在过去7年的学院式教育环境成长过程中,我们更多接触到的是19世纪以前,更确切地说是梵高以前的艺术,对于梵高之后知之甚少,学院教育索性很少提及这段历史,学艺术的学生敏感一些的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这种空白感。为了在艺术这条路上更好、更稳地走下去,我们不能跨越任何空白,这个空白或许会成为艺术道路上的阻碍。因为20世纪的艺术完全打破了旧有的绘画模式,观念艺术的范围除了绘画还延伸到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环境艺术、大地艺术、行为艺术等等。笔者希望可以通过对20世纪部分艺术的研究,解答艺术家是如何平衡艺术品的观念与技术,并达到一定艺术高度的问题。 在阿瑟丹托看来,艺术存在两种观念:其一,把艺术当做认知世界的手段,绘画主要就是描绘出真实客观的相等物;其二,艺术又可被看做是艺术家的主观心理经验的表现,倘若真是这样,艺术就会因人的个别心态而个性化地呈现出来。从这两方面来看,艺术品能更全面地理解形成艺术风格的精神因素及社会因素,这是看懂艺术品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要欣赏一件艺术品,了解这件作品的技术是基本条件,研究它的观念才能算是真正看懂一件作品。观念与技术在艺术品中同样重要,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 在印象主义之前的艺术是经验艺术,制作技术一脉相承,同一时期的艺术家并不存在技术上的创新,只存在个人风格的差异。印象主义之后转变为观念艺术,然而技术也成了支撑理念的关键所在。技术的创新对观念艺术而言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构思想要创作的内容,这个与经验艺术一样。二是如何去体现这个构思,这点与经验艺术截然不同。 作为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阅读过《安迪?沃霍尔的哲学:波普启示录》的人无不为他那种真诚、自由、语无伦次但异常细腻的独白所震撼,他告知人们消费时代种种人性的可能。他认为思考就会产生错误,只有不断地做事才能获得报酬。生活在消费理念和超市文化浓厚的美国,这种理念在他的内心根深蒂固也变得不难理解了。他对自己作画的过程是这样描述的:盯着画布然后开始构图,大脑进发的某一闪光点就成为既定的构图模式,再看一眼,发现某个角落的空间里需要一点蓝色,于是他就把蓝色放上去,然后看着另一边,也需要一点蓝色,再拿起绿色的画笔画上几笔绿色,退后几步看画面的空间构图是否对味,不对味的地方再加上一点绿色,如果构图适宜,他便不再做改动。 当技术物品本身的功能变得复杂起来的时候,它不仅仅停留在工业时代的物欲满足层面上,进而也包含了一些游戏、个性、情感等因素,于是技术物品成为人们审美观念的呈现物。反之,当构成我们生活世界的技术物品带上艺术的光环时,我们的日常生活便成为审美情感实现的场所。 艺术家通常会在现实生活或自然形态中发现某种可以表达观念的契合点,从而拓展绘画

抽象艺术表现与形式美

抽象艺术表现与形式美 一、抽象艺术的意义 西方油画艺术历来受到人么的推崇,很多著名的画家留下很多著名的油画作品,譬如《呐喊》、《蒙娜丽莎》等,已经成为了传世的不朽之作。在这些著名的优化作品中,很多都使用了抽象艺术,抽象艺术也包含了很多的流派,它摆脱了传统绘画仿自然的特点,是画家对生命的感悟及内心世界的表现,同时也是通过点、线条等来表现人生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二、抽象艺术中的点 在油画作品中,点是运用是相当广泛的。点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开始,当人们拿起调色板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个一个美丽的点,这些点是最自然的,同时也是无规则的,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虽然从其外表来看,点并不是特别的美,特别是我们从传统的角度来观察它,也使得它失去了更深层的含义。当然这不是点符号本身的性质,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习惯造成的,在很多艺术作品中,点不但代表着开始,同时也意味着结束。不过在现代很多艺术家手中,点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门,有其是在美感创作方面,比如点来升华为月亮,也可以拿来象征太阳,这仅仅是一些外向表现形式上的利用,它还有更深层次的利用,比如可以代表这排列、重叠等等。即使在同一作品中,点也可以表现出不一样的感情,比如冷热区别,平稳与强烈之别等等。特别是对于点来说,其形状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不固定的,这就给了更深的艺术挖掘潜力。就像路边的一块小石头,在绘画艺术家的眼中,它可以是富有生命的的一切初始的原点,这些点可以成为一群孩子,有的在沉睡、有的在远眺、有的在凝望,这些感情的升华都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 点在无色系的黑白作品中,清新明亮,对比强烈;点在独立的运动过程中,由于形状不同,表现出美的成份也不一样。大致有鲜明的、隐匿的、温和的、强烈的、冷的、热的之分。 有些人把点看成是:一个小圆圈。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是面。就点的形式而言,在什么情况下是点,不是面;在什么情况下是面,不是点,放在作品中,就不难理解了。但,一般情况下.只要它独立地表现了自己的轮廓,说明本身意思,它就是点。 三、抽象艺术中的线 点成线,可以说线条是一切生命的运动轨迹,由于不同的运动形式构成了不同的线条,因此可以说线条也就表现了不一样的生命。在油画艺术中,生命的产生往往伴随着线条的前进、运动而发生变化,线条的终止往往也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当然如果无法通过线条也表现出运动的感觉,当然也就无法表现出其所具有的美感。比如在毕加索的《弗拉芒

当代艺术的概念

当代艺术的概念 艺术与前现代东方艺术相交汇的切入点。介绍许多西方艺术家受到东方哲学思想影响的案例,来说明在当今西方博物馆的收藏中随处可见的东方艺术作品、特别是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对西方许多画家创作抽象形式的作品所提供的思想借鉴,这种借鉴以及由此而来的具有东方色彩的艺术作品为西方世界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形象。同时亚裔艺术家及中国文化诠释者在美国的持续努力也促进了这种交汇。 即艺术批评 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艺术批评的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其中心是艺术作品。艺术批评既可以指一种活动,也可以指这种活动的结果。艺术批评离不开艺术鉴赏,但二者有根本的区别。 艺术鉴赏带有更多的感性活动的特点,艺术批评则是以理性活动为特征的科学分析、论断活动。艺术批评是艺术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艺术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开展正确的艺术批评,可以帮助艺术家总结创作经验,提高创作水平;可以帮助艺术鉴赏者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地鉴赏艺术作品;还可以使各种艺术思想、创作主张、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相互交

流和争论。由于艺术批评者总是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审美观和艺术观对艺术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因而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成分。 艺术批评应尽可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艺术现象作出合乎实际、恰如其分的分析和阐释,以推动社会主义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真正的艺术批评是指有独立思考、有判断评价的一种写作活动,其主观性大于客观性,体现了写作者个人的强烈个性和态度。越是具有独立态度和观点的批评,越是具有批评的价值和可读性,那种四平八稳、八面玲珑的批评并不是批评。

艺术与审美复习卷

艺术和审美题目周超琼 绪论人生境界和加强审美教育 1.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人的精神境界的内在心理状态表现?(单选题) A:胸次 B:格局 C:胸襟 D:怀抱 2.以下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单选题) A:大多数人,从来不想尝试超越自己可能性的局限,很多人是以低于自己一倍的效率在生活; B: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我们都有未被利用或发展不充分的潜力; C:只有那些已经走到自己力所能及高度的人才是自我实现的人; D:创造性的人几乎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 3.加强美育教育是培育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以下哪些项论述是正确的?(多选题)全部A:在科学发明活动中,科学家常常因为追求美的形式而走向真理; B: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 C:在科学研究中,美感对于发现新的规律、创建新的理论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美感要靠美育来培养; D:一个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大学问,除了要有创造性之外,还要有一个宽阔、平和的胸襟,而这正有赖于美育。 4.以下关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经济发展趋势的描述,哪些正确?(多选题)所有 A: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重要的支柱产业; B: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说明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创意的时代;C: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是21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 D:商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逐渐超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成为主导价值。 5.“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其中最核心的启示是?(单选题) A:商品必须有醒目的设计风格,否则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B:只有多学科教育背景的研究团队才能研发出畅销的产品; C: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是艺术和科学的嫁接; D:最简洁的产品设计才是最好的产品设计。 绪论章测试 1 【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

(完整版)中职公共美术《第二单元第2节空间表现》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抛出课题,引导讨论 谈话导入 大家外出旅游时,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这个地方的 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对学生说出的名胜古迹进行补充并总结分类,揭示 课题:空间表现---雕塑、建筑、景观、工艺品等 一、图片赏析,认识雕塑 (一)学生按教师口令做出指定动作,初步认识 雕塑 (二)欣赏几件中外优秀雕塑作品,明确雕塑 畅所欲言 了解课题 教师指令 学做动作 合作探究的两种表现形式 圆雕浮雕 导游是怎样为你介绍旅游地的雕塑的? 欣赏图片 思考回答 学习新知 (三)出示两例中西优秀的雕塑 作品,感受中西雕塑之美,初步掌握 雕塑欣赏角度 (《卢舍那大佛》唐)(《掷铁饼者》古希腊?米 隆) 总结:◎雕塑材料◎雕塑题材 ◎塑像刻画◎雕塑本身的形象和神态之美 二、再次谈论 在旅游中你印象最深的雕塑作品是什么? 对比欣赏 掌握角度 说一说 引导学生结合 自身所见明确 学习内容,激 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通过欣赏、讨 论、讲述、比 较中西代表性 雕塑作品,了 解中西雕塑的 差异,感受中 西雕塑艺术的 艺术魅力,落 实知 1

识目标和情感 目标。 落实能力目 标 拓展 雕塑的发展 种类名 称,如 宫殿建 ?思考:如何来欣赏建筑艺术?建筑的人文内涵 带着问题 欣赏讨论 又如何理解? 、分组欣赏讨论 1、将本班学生分成宫殿建筑组、陵墓建筑组、 小组讨论 对比欣赏 欣赏感受 雕塑发展 、欣赏世界著名建筑,明确建筑种类 连一连 建筑名 称,如 故宫、 连一连 分一分 三、出示现代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时代的 发展,领略现代艺术气息 2

庙堂建筑组、民居建筑组四个组,根据分发的资料, 分别针对资料中两处中西经典代表建筑进行 采取连线的 第 站 建筑欣赏讨论,并从旁指导。 ◎宫殿建筑组:故宫与凡尔赛宫 ◎陵墓建筑组:十三陵、金字塔 ◎庙堂建筑组:天坛、帕特农神庙 ◎民居建筑组:中国民居(不同地域) 2、小组展示,教师作补充,感受中西建筑异同, 共同总结建筑的欣赏角度 ◎从历史角度:历史价值 ◎从视觉角度:正立面、侧立面、建筑结构、视觉美感 ◎从建筑细节:技术的先进性 ◎从人文角度:东西方的欣赏角度 、欣赏不同国家、地域的图例,认识景观艺术 对比欣赏,了解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差异: 高度人工化 二、以《上海新天地》城市景观为例,讲解城市 景观的自然生态与文化内涵 感受差异 总结方法 欣赏景观 聆听感受 文化内涵 选一选 说一说 扩展想像 形式认识建 筑的不同分 类 采取小组讨论 的形式,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在 轻松自由的氛 3

西方当代艺术观念对当代建筑思潮的影响

西方当代艺术观念对当代建筑思潮的影响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衍生出的其他的艺术形式,尽管形式各有不同,但它们却是相通的,互相渗透,互相表达,经过被艺术家整合归纳,又共同服务于为人类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而当代建筑思潮又深刻地受到西方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波普艺术、极少主义与观念主义三个西方重要的艺术流派,分析这三种艺术思潮在发展过程中带给当代建筑设计思潮的启发和发展,分析当代建筑思潮的特点,寻求当代建筑设计的完善和创新,努力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设计理论体系。 随着当代艺术不断发展,各种艺术形式蓬勃出现,建筑设计这一庞大的分支更是深受艺术观念的影响,社会上流行的各种艺术形式都会影响着建筑思潮的走向,建筑师在进行建筑的设计时都会借鉴当时艺术的主要形式,但是有些建筑师却走不出流行艺术的桎梏,简单模仿,没有创新,没有融合,而丢失了自己独特的地方,本文将论述当代艺术观念带给当代建筑思潮的思考和借鉴,希望可以给本民族的建筑师以启发,帮助建筑师更好的实现建筑设计与当代艺术、民族特色完美的结合。 当代艺术的重要流派 1.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又被称为新达达主义,因其延续达达主义的艺术追求,大多数作品体现的是一种拼合组织艺术。波普艺术产生于商业文化背景下,是一种更贴近大众,因此更为大众喜欢的艺术形式,它们都努力尝试去推翻抽象艺术,将其转化为表现强烈的符号、商标等。其灵感是来自我国的特色画种“锦灰堆”,即一种层层叠叠看似杂乱无章,其蕴含高深文化内涵的组合艺术,对当代艺术发展和建筑设计

影响深远。 2.极少主义艺术 极少主义,顾名思义是一种追求简约的艺术流派。它表现在绘画方面,用极少的色彩和形象去画画来表现色与形的关系,简化一切与表现主体无关的东西,它高度概括事物的本质,简约大方的设计手法却可以保证本质完全的贯彻,因此,建筑设计运用极简主义,可以形成一种简单明快的视觉感觉,给人以整体感,几乎全部的设计师都会受到极简主义的影响,而建筑师的意识形态,又会表现在建筑设计上,作用到建筑的形式感上。 3.观念艺术 观念艺术,即思想艺术,是一种出现在西方美术界的艺术风格,具有写意性的特点,其创作灵感和意图可以清楚的反映出社会上一个时期人民的生活发展状况。观念艺术表现手段多样,主要是决定于艺术家自己的看法,即只要作者认为自己表现出的是艺术,他便会陈列出自己的作品,因此观念艺术家们摒弃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实体物质,而直接使用照片或者语言等其他方法来表现人的观念和精神状态。 当代建筑的艺术思潮 当代建筑艺术曾倒退到旧时代风格,那是因为法西斯主义控制欧洲时,热衷复古造成的,这一时期使得建筑设计难以突破复古倒退的方向,但由于对艺术的热爱,视艺术为生命的艺术家们还是坚持追求进步,按照先进的审美标准去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他们特别注意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且经常与其他领域的艺术家进行密切的交流,广泛对比思考不同的设计思维,精确的设计建筑物。 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还注意多元化的设计,融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吸收当地的风俗习惯,紧密结合民族独有的文化,深入了解挖掘当代的特色,了解人们的需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人们的思想、情感需求等多方位的需求,

《艺术与审美》每章答案

《艺术与审美》每章答案 绪论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解析: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会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审美等层面上,其中,前两者都是功利层面,只有最后一种是超功利层面。 2【单选题】(20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3【单选题】(20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解析: 智育一般都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而美育则培养想象力和直观洞察力。 4【多选题】(20分) 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B.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xx说: “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5【多选题】(20分) 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经济的头脑; B.技术的眼光; C.文化的头脑; D.美学的眼光。 第一章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10分)《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C.恩斯特·贡布里希 解析: 《艺术与错觉》的作者是英国艺术理论家恩斯特·贡布里希(学生如只回答贡布里希或冈布里奇,也算对),出版于1960年。该书是西方艺术理论界的名著之一。 2【单选题】(10分) 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 C.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59573440.html, 浅谈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作者:赵尊恒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7期 摘要:何为“当代艺术”?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今天的艺术,一种体现当下社会环境、时代特征并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在艺术发展的潮流中,当代艺术从其产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评价亦是良莠不齐。马塞尔.杜尚作为代表人物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了解杜尚是了解当 代艺术的关键。本文以杜尚的代表作品《泉》为例,结合相关艺术作品,对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展开剖析。 关键词:当代;艺术;思想;时代特征;表现形式 何为“当代艺术”?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今天的艺术,一种体现当下社会环境、时代特征并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当代艺术又有着比较广义的范畴,例如我们所熟知的现代艺术、波普艺术、抽象表现主义、后现代艺术、达达艺术、观念艺术等等诸多艺术流派。 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是马塞尔.杜尚,他的当代艺术代表作《泉》完全颠覆了人们心目中 对于“艺术”一词的理解。那时的人们在大众审美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似乎已经习惯了现代派艺术,但是当一个小便池以它原本的模样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会评价?难道还会说这件作品很“像”?或者说这件作品很“好看”?当然都不会。人们只会觉得既尴尬又哭笑不得。1917年,杜尚将一件“现成品”以艺术品的名义呈现在了全世界的人们面前,在人们的震惊和讥笑中展现着与以往不同的艺术特色,谁又能料想到那件看似闹剧般的小便池后来成为了西方现代艺术的里程碑。迄今为止,在现代艺术史中,杜尚的《泉》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也经常性的代表着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突破。的确,杜尚的这一作品有些略显怪异,更多引人发笑,他使得艺术从表面形式上变得不像“艺术”。在大众的眼中,这件小便池已然脱离了艺术的轨迹,但不得不说杜尚使用了这样一件生活中的现成品,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思想,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这件看似平常的生活用品成为了一件艺术品,附加在艺术品之外的意义变成了最重要的东西,换句话讲,重要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意義。百年来人们对于这一作品的各种理解、赞扬、批判、评述良莠不齐,欣赏这些观点中的反差也许会比走进美术馆欣赏那件作品有趣的多。 然而杜尚的《泉》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此,杜尚本人否认那座小便池具有所谓的“价值”,以往那些和古典主义艺术作品相比肩的所谓的“价值”并不是杜尚所追求的,在我看来他似乎在否定以往一切传统的艺术准则,更多的在于发挥自我价值,要在自己的一切艺术行为和传统的艺术之间划清界限。《泉》这一作品的出现绝不是为了与传统艺术比肩取悦观众,而是想彻底推翻以往的一切传统艺术观念,不论是题材、构思、技法甚至表达方式。现如今,杜尚作为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在受到人们赞美的同时似乎也遭受着指责,但无论我们如何去评价杜尚,提起当代艺术,都无法无视《泉》的存在,即便《泉》这一作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显的那样的突兀,但杜尚最独特的地方在于给所有艺术家出了个巨大的难题——既然连小便池都可以是艺

弗莱明《艺术与观念》

弗莱明《艺术与观念》 在艺术家们寻找表现他们的理想的过程中,某些主题反复出现在希腊风格时期的不同艺术领域,在这些主题中,形成了三种主要思想,这就是人本主义、理想主义、理性主义。这些思想反复而且持续出现在雅典人的观念和行为中,成为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 人本主义 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这种思想的实质就是人本主义。在把人看作是一切事物的尺度的情况下,古代希腊人也把他们敬奉的众神视为理想化的存在。众神是永生的和体现完美的,但众神同他们自己一样,有人的情感和欲望。众神是人类理想的化身。由于雅典人想象中对众神的认同,同时也提升了他们自己的自尊意识,就像一句谚语说的那样,众神越是像人,人就更加高尚。 希腊人主要关心的是人类自身——他们的社会关系,他们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和他们在宇宙间各种事物体系中的命运。雅典公民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建立在贵族保守主义和自由的个人主义两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之上,这种平衡由这个社会中的民主传统予以维系和保持,而雅典人的艺术则发挥着这种贵族传统与富有生气的新兴自由主义之间的一种维系力量的作用。帕特农神庙及其雕刻作品就是这种中庸之道的成果。 人本主义还表达了一种人同自然界之间的亲和关系。通过对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事物的人格化,希腊人企望同不可预见的自然现象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并试图去解释那些不可理喻的现象。这些人格化的神灵和把众神作为理想化的人类这种观念为艺术创作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在提高他们对自然界多方面的理解和认识的同时,希腊人也提升了自己的人道主义理念。 创造一个想象中的世界,也是真实世界的诗的意象世界,始终是艺术家们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希腊人把艺术看作是对大自然的摹仿或再现。由于这种艺术摹仿和再现包含着人性和人的情感,因此,不同的艺术媒体也是对人类现实生活的再创造。 这种人本主义的思想模式尤其体现在雕刻艺术上。希腊宗教的人格化特征体现在将众神作为理想的人这一观念之中,但是这种理想的人的形象却排除了普通人所具有的局限性。 古希腊人完全安于物质世界的生活。希腊人非常羡慕处于生长盛期敏捷而机警的人体之美。古代希腊的男性青年除了学习文学和音乐外,他们还从童年起在雅典和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接受具有高度竞争力的训练。女人也被允许参加这种训练,但她们不能进入竞赛。只有躯体达到完美的状态,人类才能接近众神的境界。所以,对身体的锻炼既是一种躯体的活动,又是对精神的陶冶。 一切人本主义的观点都认为,此时此地的生活是美好的,应该充分地去享受生活。古代希腊人的精神王国完全是人生世界。希腊人没有产生重要的宗教预言家,没有强加于他们的宗教信条,没有有关宗教事务的神职人员。 希腊人关于众神的知识来自荷马的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但是,对这些神灵的性格和行为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释。这些不同的解释表明,关于宇宙的解释可以有很大的自由度。这样,希腊人必须努力去探索神的心灵和解释人类社会中各种事物的意义。最终,希腊人的伦理原则体现在四种德性中:勇气,意味着行为和道德上的勇敢;节制,意思是凡事不要过分;公正,即给予每个人他应得到的;智慧,即对真理的追求。 希腊的几何学用以度量静态中的物体,而不是度量动态中的物体;他们的视觉艺术也是强调处理平衡和静止状态中事物的持久不变的特征。希腊建筑将人类对空间的体验予以人格化,因而这些建筑并不显得太庞杂或太宏伟而使人类心灵无法把握它们。

艺术与审美答案

第一章 【单选题】(10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C) A. 克莱夫·贝尔 B. 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C. 恩斯特·贡布里希 D. 阿瑟·丹托正确 《艺术与错觉》的作者是英国艺术理论家恩斯特·贡布里希(学生如只回答贡布里希或冈布里奇,也算对),出版于1960年。该书是西方艺术理论界的名著之一。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2 【单选题】(10分) 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 c A. 艺术表现主观理想 B. 艺术表达个体情感 C. 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D. 艺术传达主体想象正确 艺术理念论主张艺术来自对客观的理念或精神的表达,故符合此观念的表述只有C,而A、B、D三项由于都指向主观的因素的表达,因而都是错误的。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3 【单选题】(10分)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D A. 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B. 神格、能格、逸格、妙格 C. 能格、妙格、神格、逸格 D. 逸格、神格、妙格、能格正确 黄休复《益州名画记》所论述的具体等级顺序便是逸格、神格、妙格、能格,故只有D符合原意。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中国历史上的道艺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B A. 艺术为道之本 B. 艺术为道之文 C. 艺术为道之根 D. 艺术为道之心正确 根据刘勰《文心雕龙》的论述,只有B才符合道艺论的意思,而ACD都是错的。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A A. 形式为艺术的根本 B. 形式表达思想 C. 形式从属于内容 D. 形式是思想的结果正确 只有A才是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标举的观点,而BCD则是其反对的传统观点,故只能选A。 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6 【单选题】(10分) 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D A. 艺术为宇宙的心声 B. 艺术反映大自然的真相 C. 艺术描摹客观精神 D. 艺术表达人的心灵正确 只有D才符合心声心画论的观念,而ABC分别指向了“宇宙”、“大自然”和“客观精神”,都不符合其观念。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中国历史上的艺术感兴论是在下列时期成为普遍性的艺术观念的?B A. 先秦两汉时期 B. 魏晋至唐代 C. 宋元之际 D. 明清之际正确 B才符合,其它三项都符合。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8 【单选题】(10分) 在艺术定义问题上,西方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A A. 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艺

空间形式在空间艺术

空间形式在空间艺术 由这里可知,时间形式有极强的时间性,感觉能力对时间形式的感受是强烈的,这正如我们每一个人几乎与象(但日、月、钟表终不能等同时间),推衍开来,时间形式的无形与神秘就更容易刺激人的想象力。在音乐与文学的欣赏中,人的审美想象力较其他艺术更为活跃丰富,就不是偶然的了。文学通过语言符号可以极度细腻地描绘微妙复杂的情感状态、表达那颇为深奥的哲理和逻辑文字层面,烘染营造出某种艺术“意境”和审美“氛围”,这实际上都可视为文学对时间形式“形”的不明晰的克服和补充。而音乐,这种克服和补充集中体现在乐曲中的基本技法:节奏的重复变奏和旋律的重复变奏等重复之中。 空间形式在空间艺术中表现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空间艺术是绘画、雕塑。在现实中,空间往往让人感到容易把握一些,因为它以具体的有形的(即占有某些空间)物体的出现而具体化了。如果离开此而让人去思考“空无一物”的整体空间,其困难之大并不亚于思考时间,因为对空无一物的空间整体,人的视觉将无能为力。当夜晚我们仰了某个空间,但人的思维能力总要想超越那划定的边界去感受那更深邃的空间存在。 空间艺术中的空间形式与实际生活中的空间不同,那是人工创造的被美学家称为“虚幻的空间”。绘画中的画框常常就是这种现实空间与艺术虚幻空间的界限。 空间形式的特征之一在于对象具有清晰稳定的“形”,该“形”在空间整体中占据属于它的那一部分,令人的视觉可以准确把握其边界。苏珊?朗格特别强调空间的视觉性质:“构图的各种因素,色彩和形状的每一种运用,都用来创造、支配和发展这种单独为视觉存在的图画空间。”虽然对空间的感受也可以不依靠视觉器官(例如可以用手触摸),但靠触摸去把握空间形式将大受局限,这涉及空间形式的第二个特征:即其形式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显示于审美活动中,则是主体能在一瞬间把握对象的空间形式,而无须在一个长时间的时段内去慢慢部分地触摸。 这个特征有的学者用符号或模仿媒介只能在空间中配合,就必须完全抛开时间。所以持续的动作,正因为它是持续的,就不能成为绘画的题材。”如果我们分析那些优秀的空间艺术作品,就会发现艺术家所寻求的正是对象那极富于表现力的一瞬间空间形式。枟蒙娜丽莎枠中那位女性的“神秘的笑”正在于其似笑非笑之际;枟最后的晚餐枠选择的是耶稣面对十二弟子说出那句“你们中有一人出卖了我”后的一刹那。西方绘画中的定点透视,由于突出强调了欣赏者对画的观赏视点,因而更突出了这种空间凝固状态的时间瞬间。 不过,比较之下,中国古典绘画这种空间艺术却更巧妙地融入了时间的流动性,形成时空整一状态。欣赏中国古典画,由于时间随观者而行,则空间形式也随之“运动”起来(表现为散点透视),如宋代张择端的枟清明上河图枠画幅横长525cm(厘米),高25.5cm,画面空间由汴梁京城郊外、汴河码头、拱桥、街市及人物,都细致描绘。对这种画的欣赏所以难以一眼观尽,就在于其空间形式中有浓厚的时间意识所致,在那若干的散点透视空间中,在那横向舒展的长卷中,都能处处感受到那空间中的时间和时间中的空间存在。这是中国古典绘画的精华所在。

2019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2019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美术的独特性与独立性就在于它的形式,美术的审美特质与价值 就体现在造型结构即形式本身中,美术作品的形式关系有自身的独立 意义。美术形式的生命力十分长久,一件作品,表现的内容也许早就 被人们遗忘了,但其形式却留存下来了。“人类积累和继承下来的美 术珍品,几乎全是那些以形式结构为主要因素的作品。”正是形式构 成了美术的本质,形式是美术作品的最基本的性质。克莱夫·贝尔和 罗杰·弗莱将美术中的形式称之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 是指一种能激发人们审美情感的纯形式关系结构。罗杰·弗莱说: “有意味的形式,是与那些令人愉快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令人 愉快,它就不限于审美,也包含现实生活的诸多情感,只有能激发审 美情感的形式才是‘有意味的形式’。”例如:当我们对一样美术品 表示赞赏时,其审美判断的意思完全不同于我们对一位美的妇人、对 一次美的日落或一匹美的马所表示的赞扬。因为前者只着重于眼前美 术作品的形式,是纯审美判断,后者则不完全是对形式赞赏,还混杂 了某些生活情感和实用功利等方面的内容。所以,罗杰·弗莱把纯形 式从一切非形式关系中抽离出来,认为只有对纯形式的观照才是审美,因为美术的本质就在于形式,就在于形式审美特质。 形式是美术作品语言的排列样式,或者说美术作品的形式是语言 在作品审美空间的排列,是作品审美形象的存有方式与表达方式,它 包括线条、明暗、颜色、体块符号,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将决定语 言要素在美术作品的审美空间中的位置。罗杰·弗莱主要关心的是:“在美术中,使人们的知觉或经验一方面从美术的题材转向美术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从素朴的美术材料或物质基础转向美术的媒介和形式。”他认为,美术家在使他自己与他的基本的材料语言适合后,这 些语言的物质就成为创作的重要要素,美术家是用这些要素来创作, 而不是对这些要素实行加工,美术家加工的是他们的基本材料。当美 术家创作时,他要考虑美术品创造的形式思维,这包括:媒介要素的

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三种——抽象艺术。通过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感受抽象艺术的魅力。本课的内容有:(一)抽象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通过人们的“发现”产生的(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二)两位抽象艺术家,两种抽象艺术。(三)抽象艺术的艺术美。(四)抽象艺术的感知和创作的条件。二、教学对象分析:在第二课中已经接触过抽象艺术,第三课和第四课也学习到了具象和意象艺术,在对抽象艺术的判断及从艺术语言的理解与鉴赏的方式方法应该有一定基础。但抽象艺术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语言,其特点及艺术美相对难以分析把握准确。三、教学环境分析:使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教学,采取体验及半自主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协作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课堂上结合其他领域如音乐等多媒体音频视频,帮助领悟抽象的魅力所在,将教学成果及反馈呈现,学生参与积极性更高。四、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让学生对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以及抽象艺术的语言、艺术上的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必求全。(二)过程·方法:1.通过探究、体验感受抽象艺术的表现力,在思考的过程了解抽象艺术的概念和鉴赏抽象艺术的一般过程或方法。2.从探究法从体验的过程理解抽象艺术的形态、语言、艺术美等方面,利用练习法尝试感受及表述对抽象艺术的创作体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样的,理解世界多元文化,通过赏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的能力。 2. 以美的角度在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3. 培养学生包容理解不同文化,利用美术的方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情感的能力。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抽象艺术的简单概念,冷热抽象艺术的主要特点及其辨别,体验抽象艺术的创作情感。教学难点:1、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2、理解分析抽象艺术中的艺术语言与规律,并尝试运用抽象艺术进行情感的表达。六、主要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分析讨论法、体验练习法。 二、微课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1、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2、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3、微课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好提高教学效果。4、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通过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一个既然提出就必须讨论清楚的问题 高岭 2009年7月6日—8月9日我在去年底《今天我们为什么依然要喜爱当代艺术——也谈建构当代中国艺术的核心价值观问题》[①]一文中,首次对近一年来国内艺术界一些学者在访谈或着述中每每提及的中国当代艺术在价值观和内容上的特征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担忧。为此,我在该文中专门用一定的篇幅探讨了“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个名词概念和一种艺术实践,在中国最近二十年来生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境,指出描述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和内容特征,不能不首先考虑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事实和语境,任何艺术批评不能脱离艺术实践的历史语境,任何价值观的梳理不能不面对既有的事实实践。在最近完成的为2009年第四届成都双年展图录撰写的《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多元化叙事方式》论文中[②],我又具体从话语叙事方式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当代艺术中写实风格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和抽象观念风格的形式主义叙事手法,都是艺术家主体在意识和观念的层面上建构自己与现实生存环境的想象性关系的努力。我特别在论文的结尾部分强调:“对艺术叙事方式和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与这种工作在中国具体社会背景下被理解和

被使用的方式是存在着重要区别的,因为一旦我们从包括艺术叙事在内的艺术象征形式进入到它的社会运用,那么,我们就必须面临它在中国社会背景下被用于建立特定价值观和规范化的社会共识的复杂性。”[③] 现在,我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问题在进入社会运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实和理论困惑与争议,做进一步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以期比较全面和准确地描述出这个问题的复杂性的全貌,从而表明任何学术命题的提出决非主观愿望和情绪所能左右,必须首先明确该命题的逻辑自恰性。 价值观问题提出的背景分析 正像上面提到的,价值观问题只有在艺术作为一种象征形式被带入到社会运用领域里的时候,才会显露出来。换句话说,价值观问题只有在对同一社会内部的不同艺术象征形式之间或者不同社会的艺术象征形式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时候,才会突现出来。单一的艺术象征形式,即单一的艺术作品的视觉符号,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尚未上升到思想观念和原则规范的层面。因此,价值观总是在具体社会这样的背景和语境的运用中形成的。 那么,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问题是如何被带入到中国的社会背景中的呢? 一.现实背景分析 这首先与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成为了发展中国家的最大经济体有关。最近据预测,中国的经济今年年底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

浅谈室内空间设计的表现形式

浅谈室内空间设计的表现形式 摘要:室内空间设计是设计三大体系当中空间、环境体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室内,空间设计,表现形式 室内设计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能美化人们的内心世界。优秀的室内设计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室内装饰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室内空间设计是设计三大体系当中空间、环境体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设计乃是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根据空间的使用和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及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心里要求、使人们心情愉悦、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场所的内部空间环境设计。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克森曾提出“空间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可见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室内空间设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是基于人们对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种大类的表现形式,即①不同的室内空间有不同的空间设计表现形式;②不同的室内空间分隔方式有不同的设计表现形式;③对室内空间界面的艺术处理;④室内空间感的调节。下面我们对这四点来加以逐一论述。 第一,室内空间我们通常可分为:结构空间、开敞空间、封闭空间、悬浮空间、静态空间、流动空间、虚拟空间、共享空间、母子空间、不定空间、交错空间、外凹空间、下沉空间、地台空间和迷幻空间等。每一类室内空间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讲,它就是室内空间设计表现形式的一种。我们可抽出部分有代表意义的几个加以论述。 结构空间顾名思义,它是通过结构外露部分的观赏,来领悟结构构思及营造技艺所形成的空间美的表现形式,这种空间设计的表现形式使人们对结构的精巧构思和高超技艺有所了解,引起赞赏,从而更加增强室内空间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这已成为现代空间艺术审美中极为重要的倾向。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应充分利用合适的结构本身为视觉空间艺术创造所提供的潜在的条件。优秀的空间结构所具有的现代感、力度感、科技感和安全感,是真、善、美的体现,使之繁琐的和虚假的装饰,更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我们来研究一下封闭空间这种空间的表现形式。封闭空间是和限定性比较高的围护实体(承重墙、轻体隔墙等)包围起来的无论是视、听觉、小气候等都有很强的领域感、安全感和私密感,这同开敞空间刚好相反。当然在不影响特定封闭机能的原则下,为了打破封闭的沉寂感,常采用灯窗、人造景窗、镜面等来扩大空间感和增加空间的层次。而开敞空间经常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很高的趣味性,是开放心里环境中的反映。 动态、静态空间,又是怎样的呢?动态空间引发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把人们带到一个由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第四空间”,它有许多的特色,它利用机械、电气、自动化设施等各种动态设施,再加上人的各种活动,就形成一个丰富的动势空间表现;利用对强烈的图案和动感的线型,光怪陆离的光彩,生动的背景音乐,引进自然景物,如瀑布、花木、小溪、阳光乃至禽鸟,利用匾额、楹联等启发人们对动态的联想。人们热衷于创造动态空间,但不能排除对静态空间的需要,静态空间的表现形式,空间限定度强,多为尽端空间和对称空间,其次空间内的陈设比例、尺度协调、色调淡雅、和谐、装饰简洁,视线的转换也比较平和,使人感到整个空间有凝固感、庄重感、古朴感。那么流动空间和虚拟空间在空间表现形式上又是怎样的呢?所谓流动空间的主旨是不把空间作为一种消极静止的存在,而是把它看作一种生动的力量,如在一个小住宅有几个功能不同的功能空间,我们如果采用地面高差和屏风等象征性的分隔,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保持视觉和交通的极大的流动性,作用方便,气氛融洽。试想我们如采用其它的

形态与空间艺术名词解释较全

1.功能人们盖房子总是有它具体的目的和要求的,这在建筑中叫做功能。 2.空间:建筑对人而言,真正有用的不是围成空间的建筑壳体而是空间本身。 3.螺旋发展:建筑的发展通过否定之否定,虽然从形式上看是回到了原点,但并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螺旋形式的上升。 4.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5.“凝固的音乐”:不论是中国建筑或西方建筑,也不论是古代建筑或现代建筑,几乎处处都能给人以美的韵律节奏感,因此过去人们称建筑为--凝固的音乐。 6.量、形、质空间的大小及容量;空间的形状,空间的采光通风及日照条件。 7.动态均衡:与静态均衡相对,这种现象依靠运动来求得平衡,如旋转的陀螺、展翅飞翔的鸟,奔跑的动物等,这种形式的均衡,一旦运动终止,平衡的条件将随之消失,因而人们把这种形式的均衡称之为动态均衡。 8.建筑外部空间:是指建筑与周围环境,城市街道之间存在的空间,它是建筑与建筑,建筑与街道或城市之间的中间领域,是一个有秩序的人造环境。 9.外部体形:建筑的外部形态。是内部空间的反映,同时受外部空间的制约。 10.建筑群体组合:如何把若干单体建筑组织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群。若干幢建筑摆在一起,只有摆脱偶然性而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和必然性,才能真正地形成为群体。 11.空间组合形式:若干空间以什么样的方式衔接在一起。 12.空间序列:指空间的先后顺序,是设计师按建筑功能给予合理组织的空间组合。 13.走道式:一条专供交通联系的狭长的走道来连接各使用空间的空间组合形式。 14.单元式:各使用空间围绕楼梯来布置的空间组合形式 15.套间式:使用空间相互穿套、直接连通的空间组合形式 16.包豪斯学校:格罗皮乌斯设计的一所德国的艺术和建筑学校,它以注重功能而著称,包豪斯打破了学院派的对称法则,以不规则的构图手法,按功能要求加以组合,并在满足功能使用的基础上,利用材料、结构来表现新颖完美的外形。 17.流水别墅:流水别墅是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赖特设计。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8.“有机建筑”:有机建筑是新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建筑师赖特。有机建筑是一种活着的传统,它根植于对生活、自然和自然形态的情感中,从自然世界及其多种多样生物形式与过程的生命力中汲取营养。这种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自然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 19.大跨度结构:为满足使用要求而建造的大空间大跨度的结构形式。 20.半木结构:它是一种露明的木框架结构,平面形状规则,而且使立柱、横梁、屋顶结构、斜撑构件明确区分开来,各自负担这不同的功能,同时又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21.框架结构:将用来承重的结构和用来分割空间的帘幕式墙体明确的分开,从而有效发挥出各自特长的一种结构体系。 22.“墙倒屋不塌”:我国古建筑所运用的木构架结构,构件采用榫卯连接,由于梁架承担着屋顶的全部荷重,而墙仅起到围护空间的作用,从而使整个建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做到“墙倒屋不塌”。 23.砖石结构:指用胶结材料砂浆,将砖、石、砌块等砌筑成一体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