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实验化学专题课题模块练习及答案解析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高二实验化学专题课题模块练习及答案解析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高二实验化学专题课题模块练习及答案解析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题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以下是几位同学在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以后发表的一些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2.从植物花中提取一种有机物,可用简化式HIn表示,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In(溶液红色)H+(溶液)+In-(溶液黄色),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在该水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该指示剂显黄色的是()

A.盐酸

B.碳酸钠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过氧化钠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水CoCl2呈蓝色

B.稀CoCl2溶液呈粉红色,加入浓CaCl2溶液后呈蓝色

C.酯在酸性条件下和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程度相同

D.蓝色的淀粉、I2-KI稀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变成无色溶液

4.反应X(g)+Y(g) 2Z(g)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5.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1 mL后,沿试管内壁加入紫色石蕊溶液0.5 mL,这时,紫色石蕊将存在于Na2CO3饱和溶液层与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对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石蕊层仍为紫色,有机层为无色

B.石蕊层有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为蓝色

C.石蕊层为三层,由上而下是蓝色、紫色、红色

D.石蕊层为三层,由上而下是红色、紫色、蓝色

6.对于平衡CO2(g)CO2(aq)ΔH=-19.75 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

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

D.降温增压

7.关节炎是因为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晶体,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如下:

①HUr+H2O Ur-+H3O+,

尿酸尿酸根离子

②Ur-(aq)+Na+(aq)NaUr(s)。下列对反应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8.一定温度下,某一密闭且体积不变的容器内有可逆反应X(g)3Y(g)+2Z(g)。该反应进行到一定限度后达到了化学平衡,该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物质X,同时生成3a mol 物质Y

B.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物质X,同时消耗2a mol 物质Z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D.X、Y、Z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9.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下图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 N2O4(无色)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的操作是拉伸注射器

B.c点与a点相比,c(NO2)增大,c(N2O4)减小

C.d点:v(正)>v(逆)

D.若注射器绝热(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压缩达新平衡后平衡常数K值减小

10.已知乙醇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有关的有机试剂的沸点如下:CH3COOC2H5:77.1 ℃;C2H5OH:78.3 ℃;C2H5OC2H5(乙醚):34.5 ℃;CH3COOH:118 ℃。

实验合成乙酸乙酯粗产品的步骤如下:

在蒸馏烧瓶内将过量的乙醇与少量浓硫酸混合,然后经分液漏斗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得到含乙醇、乙醚、醋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1)反应中加入的乙醇是过量的,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粗产品再经下列步骤精制:

(3)为除去其中的醋酸,可向产品中加入(填字母)________。

A.无水乙醇

B.碳酸钠粉未

C.无水醋酸钠

(4)再向其中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振荡、分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振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将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液体加入另一干燥的蒸馏烧瓶内,再蒸馏。弃去低沸点馏分,收集沸点76~78℃之间的馏分即得。

11.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2O2-7与黄色的CrO2-4有平衡关系:Cr2O2-7+H2O2CrO2-4+2H+,把重铬酸钾(K2Cr2O7)溶于水配成的稀溶液是橙色的。

(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呈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1)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稀H2SO4,则溶液呈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________(填“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溶液颜色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乙酸乙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沸点约为77 ℃。其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酸和碱均可用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某兴趣小组对NaOH溶液催化乙酸乙酯水解进行了探究。

实验步骤:

向试管中加入8 mL NaOH溶液,再加入2 mL乙酸乙酯,用直尺量出乙酸乙酯的高度。再把试管放入70 ℃的水浴中,每隔1 min将其取出,振荡,静置,立即测量并记录剩余酯层的高度,再迅速放回水浴中继续加热,如此反复进行。改变NaOH溶液的浓度,重复实验。

数据记录:

乙酸乙酯水解后剩余的高度/mm

组别

浓度

/(mol·L-1)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1 0.5

1

0.0

9

.0

8

.0

7

.5

7

.0

6

.5

6.5

6

.5

6

.5

2 1.0

1

0.0

8

.5

7

.0

6

.0

5

.0

4

.5

4.5

4

.5

4

.5

3 2.0

1

0.0

8

.0

6

.0

4

.5

3

.0

2

.0

1.5

1

.5

1

.5

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上述对比实验时,每组实验都必须控制不变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时间、试管规格、操作流程等;

(2)分析上述数据,得到乙酸乙酯水解速率的结论是:

①NaOH溶液浓度越大,水解速率越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论②的理论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使乙酸乙酯完全水解,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有必要用蒸馏水代替NaOH溶液重复实验,对上述数据进行修正,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以下是几位同学在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以后发表的一些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答案】 C

【解析】A项即改变外因怎样提高反应速率;B项即改变外因促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D项是改变外因怎样提高反应速率,改变外因促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综合考虑,C项错误。

2.从植物花中提取一种有机物,可用简化式HIn表示,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In(溶液红色)H+(溶液)+In-(溶液黄色),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在该水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该指示剂显黄色的是()

A.盐酸

B.碳酸钠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过氧化钠

【答案】 B

【解析】使指示剂显黄色说明平衡向右移动,即必须使c(In-)增大。应加入能与H+反应的物质,B 符合题意。而D中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褪色。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水CoCl2呈蓝色

B.稀CoCl2溶液呈粉红色,加入浓CaCl2溶液后呈蓝色

C.酯在酸性条件下和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程度相同

D.蓝色的淀粉、I2-KI稀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变成无色溶液

【答案】 C

【解析】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大。

4.反应X(g)+Y(g) 2Z(g)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 D

【解析】因为此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没有变化,故减小容器体积,平衡不发生移动,所以A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可同等倍数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故平衡不会发生移动,所以B项错误;增大c(X),平衡将正向移动,但X的转化率减小,所以C项错误;此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所以D项正确。

5.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1 mL后,沿试管内壁加入紫色石蕊溶液0.5 mL,这时,紫色石蕊将存在于Na2CO3

饱和溶液层与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对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石蕊层仍为紫色,有机层为无色

B.石蕊层有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为蓝色

C.石蕊层为三层,由上而下是蓝色、紫色、红色

D.石蕊层为三层,由上而下是红色、紫色、蓝色

【答案】 D

【解析】由于有机层溶有乙酸,可以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下层是Na2CO3饱和溶液显碱性,紫色石蕊溶液在碱性环境中变为蓝色。

6.对于平衡CO2(g)CO2(aq)ΔH=-19.75 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

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

D.降温增压

【答案】 D

【解析】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即使平衡正向移动,而正向气体体积减小同时放热,因此可以降低温度,同时还可增大压强。

7.关节炎是因为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晶体,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如下:

①HUr+H2O Ur-+H3O+,

尿酸尿酸根离子

②Ur-(aq)+Na+(aq)NaUr(s)。下列对反应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 B

【解析】题意中明确指出“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说明温度降低,反应②Ur-(aq)+Na+(aq) NaUr(s)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知其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8.一定温度下,某一密闭且体积不变的容器内有可逆反应X(g)3Y(g)+2Z(g)。该反应进行到一定限度后达到了化学平衡,该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物质X,同时生成3a mol 物质Y

B.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物质X,同时消耗2a mol 物质Z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D.X、Y、Z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答案】 A

【解析】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主要看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浓度是否保持不变。A项符合异方向,量相当,故A项正确。B项属于同方向,故B不正确。C项,由于容器的体积和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容器内气体的密度都不随时间而改变,故C项错误。X、Y、Z的分子数之比为1∶3∶2,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D项错误。

9.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下图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 N2O4(无色)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的操作是拉伸注射器

B.c点与a点相比,c(NO2)增大,c(N2O4)减小

C.d点:v(正)>v(逆)

D.若注射器绝热(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压缩达新平衡后平衡常数K值减小

【答案】 D

【解析】A项,b点往后,透光率下降,说明颜色加深,应是压缩注射器,错误;B项,由于图示b 点以后压缩注射器,所以c点与a点比,c(NO2)、c(N2O4)均增大,错误;C项,d点变化是透光率降低,即是c(NO2)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 (逆)>v (正),错误;D项,压缩注射器,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温度升高,放热反应,K值减小,正确。

10.已知乙醇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有关的有机试剂的沸点如下:CH3COOC2H5:77.1 ℃;C2H5OH:78.3 ℃;C2H5OC2H5(乙醚):34.5 ℃;CH3COOH:118 ℃。

实验合成乙酸乙酯粗产品的步骤如下:

在蒸馏烧瓶内将过量的乙醇与少量浓硫酸混合,然后经分液漏斗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得到含乙醇、乙醚、醋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1)反应中加入的乙醇是过量的,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粗产品再经下列步骤精制:

(3)为除去其中的醋酸,可向产品中加入(填字母)________。

A.无水乙醇

B.碳酸钠粉未

C.无水醋酸钠

(4)再向其中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振荡、分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振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将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液体加入另一干燥的蒸馏烧瓶内,再蒸馏。弃去低沸点馏分,收集沸点76~78℃之间的馏分即得。

【答案】(1)利于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提高乙酸的转化率(2)利于酯化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3)B(4)除去粗产品中的乙醇(5)除去粗产品中的水

【解析】醇跟酸发生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

(1)过量使用乙醇就是增加反应物浓度,有利于酯化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2)滴加醋酸是增加反应物醋酸的浓度,蒸馏的目的是减小生成物乙酸乙酯的浓度,这些措施均有利于酯化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3)利用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可加入碳酸钠粉未除去粗产品中未反应完的乙酸,故选择B选项。(4)根据题干信息,乙醇可以跟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振荡过滤后,可除去粗产品中的乙醇。(5)加入无水硫酸钠,无水硫酸钠与水结合生成硫酸钠晶体,可除去粗产品中的水。

11.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2O2-7与黄色的CrO2-4有平衡关系:Cr2O2-7+H2O2CrO2-4+2H+,把重铬酸钾(K2Cr2O7)溶于水配成的稀溶液是橙色的。

(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呈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1)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稀H2SO4,则溶液呈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________(填“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溶液颜色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黄OH-与H+结合生成水,使平衡向右移动,CrO2-4浓度增大,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2)橙c(H+)增大,平衡左移,Cr2O2-7浓度增大,溶液又由黄色变为橙色

(3)向右移动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解析】加碱中和溶液中的H+,平衡右移,溶液中的c(CrO2-4)增大;加酸,平衡左移,溶液中的c(Cr2O2-7)增大;加Ba(NO3)2,发生的反应为Ba2++CrO2-4===BaCrO4(黄色)↓,平衡向右移动,溶液颜色将由橙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12.乙酸乙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沸点约为77 ℃。其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酸和碱均可用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某兴趣小组对NaOH溶液催化乙酸乙酯水解进行了探究。

实验步骤:

向试管中加入8 mL NaOH溶液,再加入2 mL乙酸乙酯,用直尺量出乙酸乙酯的高度。再把试管放入

70 ℃的水浴中,每隔1 min将其取出,振荡,静置,立即测量并记录剩余酯层的高度,再迅速放回水浴中继续加热,如此反复进行。改变NaOH溶液的浓度,重复实验。

数据记录:

乙酸乙酯水解后剩余的高度/mm

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上述对比实验时,每组实验都必须控制不变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时间、试管规格、操作流程等;

(2)分析上述数据,得到乙酸乙酯水解速率的结论是:

①NaOH溶液浓度越大,水解速率越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论②的理论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使乙酸乙酯完全水解,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有必要用蒸馏水代替NaOH溶液重复实验,对上述数据进行修正,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OH溶液的体积乙酸乙酯的用量反应温度

(2)①快②乙酸乙酯水解速率先快后慢,一段时间后停止水解

(3)NaOH能与水解产物醋酸发生中和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NaOH浓度逐渐减小直到完全消耗,其催化作用也逐渐减弱直到没有催化作用

(4)增大NaOH的浓度(或体积) (5)乙酸乙酯水解过程中部分挥发

【解析】催化剂的作用和反应程度问题是两个问题,要区分开来。用蒸馏水重复实验的目的就是研究NaOH以外的因素会不会造成乙酸乙酯高度的变化。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H2+O2=H2O是可逆反应。 (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2)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 (3)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反应开始V正> 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小, V逆增大 到一定时间V正=V逆≠0 2.化学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要点:对象——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条件下,V正=V逆 特征——各成份的浓度不再变化 特点: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外界条件(C、P、T)改变时,V正≠V逆,平衡发生改变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等速标志,υ正= υ逆(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 的速率。 (2)恒浓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 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平衡移动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平衡移动综合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在一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 g +B s C g +D g ,下 列描述中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D ,同时生成n mol C C.容器中的温度不再变化 D.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2.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B(C(g)D(g)g) m q n p +,当m 、 n 、p 、q 为任意整数时,一定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②体系密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A):(B):(C):(D)::: v v v v m p n q = ⑥单位时间内mol m A 发生断键反应,同时mol p C 也发生断键反应 A.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 3.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工业上一般采用如下反应合成甲醇:2232CO (g)3H (g) CH OH(g)H O(g)++。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2CO 、2H 、3CH OH 、2H O 的浓度之比为1:3:1:1 B.生成1mol 2H O ,同时消耗3mol 2H C.体系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D.恒温恒容下,密闭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 4.可逆反应:222NO (g)2NO(g)O (g)+,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 平衡状态的有(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 O n 的同时生成2mol NO n ②容器内总压强不再变化 ③2NO 、NO 、2O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C(g)+D(g)g) m p q n +中,当m 、n 、p 、 q 为任意正整数时,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气体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知识点归纳以及典例解析

化学平衡状态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化学平衡状态 1.溶解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温度下||,当把蔗糖晶体溶解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晶体||,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即形成了饱和溶液||,此时||,我们说蔗糖达到了溶解平衡||。 在溶解平衡状态下||,溶解和结晶的过程并没有停止||,只是速率相等罢了||,故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用“”表示||。 要点诠释: ①在可逆反应中||,把由反应物到生成物的反应叫正反应:把由生成物到反应物的反应叫逆反应||。 ②在同一条件下||,不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不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是相对的||,可逆反应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反应均可以看做是可逆反应||。 ③必须是“同一条件”||。在不同条件下能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不能称作可逆反应||。 ④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能为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如敞口容器中||,CaCO3 (s)高温CaO (s)+CO2↑||,反应产生的气体可及时脱离反应体系||,反应不可逆;密闭容器中||,CaCO3 (s)CaO (s)+CO2||,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写“↑”||,气体物质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与各反应物共存||,反应可逆||。又如 2H2+O22000C 2H2O||。 (2)重要的可逆反应:如盐的水解、酯的水解、2SO2+O2催化剂 加热 2SO3、N2+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等||。 3.化学平衡的建立||。 对于可逆反应a A (g)+b B (g)c C (g)+d D (g)||,若开始加入反应物||,此时A和B的浓度最大||,因而反应速率最大||,由于C、D浓度为零||,故此时逆反应速率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少||,生成物浓度不断增加||,v正不断减小||,v逆不断增大||。当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时v正=v逆||,这时反应就达到了平衡||,这个过程可用图甲来表示||。 若反应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的(开始时只有生成物而没有反应物)||,则v逆在开始时最大||,v正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浓度不断减少||,反应物浓度不断增加||,v逆不断减小||,v正不断增大||,最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如图乙所示||。 4.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 要点诠释: (1)可逆反应是前提||,速率相等是实质||,浓度保持不变是标志||。 (2)v正=v逆≠0||,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 (3)百分含量指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气体物质的体积百分含量||。 5.化学平衡的特征||。 化学平衡状态具有“逆”“等”“动”“定”“变”“同”的特征||。 (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一种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注意||,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3)动:化学平衡从表面上或宏观上看好像反应停止了||,但从本质上看反应并未停止||,只不过正反应速率与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及练习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直接判断法 1. 等: (1)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V 正=V 逆 ,即单位时间内生成与消耗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相等,或单位时间内化学键断裂量等于化学键的形成量。 (2)用不同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要注意 (i )表示两个不同的方向。 (ii )速率之比==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定:若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或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转化率,等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间接判断法 3.从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考虑 (I )若各物质均为气体 对于非等化学计量数的反应,M 一定时可做为达到平衡标志。如: 2SO 2(g)+O 2(g) 2SO 3(g) 对于等化学计量数反应, M 一定时不能做为平衡标志。 如 :H 2(g)+I 2(g) 2HI(g) (II )若有非气体参与,无论等计量数或非等计量数反应,M 一定时可做为达到平衡标志。 如:C(s)+O 2(g) CO 2(g) 、 CO 2(g)+C(s) 2CO(g) 4.从气体密度考虑 (I )当反应前后各成分均为气体时 恒容:ρ不变时,不能做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恒压: 等计量数的反应,ρ不变时,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非等计量数的反应,ρ不变时,可做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II )当有非气体物质参与时 恒容:ρ不变时,可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恒压:ρ不变时,可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5. 从体系压强考虑: 恒温恒容条,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只需考虑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Δn(g) 当Δn(g)=0,即等计量数的反应则p 为恒值,不能作平衡标志。 当Δn(g)≠0,即非等计量数的反应则当p 一定时,可做平衡标志。 6.反应体系中有颜色变化,若体系颜色不变,则达到平衡。 7.隔热反应体系温度不变,则达到平衡。 (注意: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即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反应),通常不能用物质的量、 容器的压强、气体的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变化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 总 n 总m M =v m =ρ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状态考点全归纳

化学平衡状态 [考纲要求] 1.了解可逆反应的定义。2.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3.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考点一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1)定义 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 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填“大于”或 “小于”)100%。 (3)表示 在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 (3)平衡特点 深度思考 1.反应2H2O 电解点燃2H2↑+O2↑是否为可逆反应? 答案 不是可逆反应,因为两个方向的反应条件不同。 2.向含有2 mol 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充分反应后生

成SO3的物质的量______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______0 mol,转化率________100%。 答案< > < 题组一极端假设法解化学平衡状态题的应用 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1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1、本质: V正 = V逆 2、现象:浓度保持不变 mA(g) + nB(g) = pC(g) + qD(g) 本质:v A耗 = v A生 v B耗 = v B生 v C耗 = v C生 v D耗 = v D生 v A耗﹕ v B生 = m﹕n …… 现象: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 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 5、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6、若某物质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引申:mA(g) + nB(g) = pC(g) + qD(g) + Q 对 m+n ≠ p+q 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改变 2、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3、若为恒容体系,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4、若为恒压体系,体系的体积、密度不再改变 注意:以上几条对m+n = p+q的反应不成立。 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⑦ 元素推断: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 B<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 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

高中化学选修四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可逆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1、在一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解析:B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可逆)=2Z(g) ,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mol/L B.Y2为0.35mol/L C.X2为0.2mol/L D.Z为0.4mol/L 解析:A 3、在一定量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2NH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N2、H2、NH3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N2为0.2mol/L,H2为0.6mol/L B.N2为0.15mol/L C.N2、H2均为0.18mol/L D.NH3为0.4mol/L 答案:B 3、下列对可逆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SO2+Br2+2H2O H2SO4+2HBr与2HBr+H2SO4(浓) Br2+SO2↑+2H2O互为可逆反应B.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C.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D.在一定条件下,SO2被氧化成SO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答案:CD 4、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高纯度的硅。工业上由粗硅制高纯度硅可通过以下反应实现: ①Si+ 3HCl SiHCl3+ H2 ②SiHCl3+H2Si+3HCl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2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2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C.反应①中Si是还原剂 D.上述2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答案:D 5、下列反应中可判断为可逆反应的是() A.氢气和氯气点燃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受热分解为氢气和氯气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图文稿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 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1、本质: V正 = V逆 2、现象:浓度保持不变 mA(g) + nB(g) = pC(g) + qD(g) 本质:v A耗 = v A生 v B耗 = v B生 v C耗 = v C 生 v D耗 = v D生 v A耗﹕ v B生 = m﹕n …… 现象: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 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 5、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6、若某物质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引申:mA(g) + nB(g) = pC(g) + qD(g) + Q 对 m+n ≠ p+q 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改变 2、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3、若为恒容体系,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4、若为恒压体系,体系的体积、密度不再改变 注意:以上几条对m+n = p+q的反应不成立。 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 明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⑦ 元素推断: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 的核电荷数A<B<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 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 同的电子层结构。AC 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 2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高频) 4.了解平衡状态的标志。(高频) 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反应的限度 (1)建立过程(以N2+3H22NH3为例)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使其反应。 ①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浓度为0,逆反应速率为0。 ②反应进行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③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此时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不变。 建立过程的v-t为:

(2)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平衡状态的特征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外界条件的影响 2.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平衡不移动。 (3)v(正)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H 2+O 2=====点燃 2H 2O 和2H 2O=====电解 2H 2↑+O 2↑是可逆反应( ) (2)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 (3)当某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 ) (4)在相同温度下,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N 2、3 mol H 2和2 mol NH 3,当反应达平衡时,两平衡状态相同( ) (5)只要v (正)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 (6)不论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容器,加入稀有气体,平衡皆发生移动( ) (7)起始加入原料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各种原料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 (8)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一定增大( ) (9)若平衡发生移动,则v 正和v 逆一定改变,同理v 正、v 逆改变,平衡一定移 动( ) (10)对于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改变体系内的压强,平衡不一定移动(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2.对于可逆反应M +2N Q 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 .M 、N 、Q 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反应已经停止 C .M 、N 全部生成Q D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 E .v 正(M)=v 逆(N) F .v 正(M)=v 逆(Q) 【答案】 DF 3.一定条件下C(s)+H 2O(g) CO(g)+H 2(g) ΔH >0,其他条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平衡的内容是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难点知识点,这个内容是比较复杂的,我们需要反复理解。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重要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 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 (1)溶解平衡状态的建立:当溶液中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溶质分子聚集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溶解平衡。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①固体溶解过程中,固体的溶解和溶质分子回到固体溶质表面这两个过程一直存在,只不过二者速率不同,在宏观上表现为固体溶质的减少。当固体全部溶解后仍未达到饱和时,这两个过程都不存在了。 ②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中的固体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回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并且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宏观上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①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前提:反应物和产物必须同时存在于同一反应体系中,而且在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都能自动进行。 ②不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几乎只能向一定方向(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反应。 (3)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前提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一定条件” 通常是指一定的温度和压强。 ②实质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由于速率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速率相等基于外界条件不变。 ③标志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浓度没有变化,并不是各种物质的浓度相同。对于一种物质来说,由于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与消耗量相等,就表现出物质的多少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2、化学平衡移动 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浓度、温度、压强)建立起来的,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到化学反应速率,当正反应速率不再等于逆反应速率时,原平衡状态被破坏,并在新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平衡。此过程可表示为: (1)化学平衡移动: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反应条件的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并且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程度不同,导致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平衡受到破坏,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ν逆时,正反应占优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各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ν逆时,逆反应占优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各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③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和ν逆都发生变化,如果υ正和ν逆仍保持相等,化学平衡就没有发生移动,各组分的含量从保持一定到条件改变时含量没有变化。 (3)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反应物的浓度降低; 减小产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产物的浓度增大;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在一定温度下,将2 mol NO2气体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下列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N2O4浓度不再改变 B.NO2的分解速率等于N2O4的生成速率 C.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 D.混合气体中NO2百分含量不变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N2O4浓度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说法正确;NO2的分解速率和N2O4的生成速率均为正反应速率,不能作为平衡标志,B说法错误;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N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说法正确;混合气体中NO2百分含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说法正确。 解题必备 1.判断依据(满足其一即可) (1)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v正=v逆。

①对同一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对不同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速率。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2.判断方法 (1)对于纯气体反应,如m A(g)+n B(g)p C(g)+q D(g): ①若m+n≠p+q,恒温恒容下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总压强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不变和恒温恒压下气体的密度不变都可以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②若m+n=p+q,不管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始终保持 不变,从而平均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气体密度总保持不变(r=m/n,ρ=m/V),因此这五项都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 (2)对于有固体或液体物质参与的反应,如a A(s)+b B(g)c C(g)+d D(g): ①气体质量不变?达到平衡; ②若b≠c+d,则n气、气、p总、ρ不变均说明已达到平衡; ③若b=c+d,则n气、p总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ρ不变能说明已达到平衡。 (3)对于有色物质参加的反应,体系的颜色保持不变,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 (4)对于绝热反应,体系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 学霸推荐 1.在一定条件下,使SO2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学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 (3)常识性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2.水平和方法目标 (1)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而提升判断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的水平。 (2)通过从日常生活、基本化学反应事实中归纳化学状态等,提升学生的归纳和总结水平;通过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之间的联系,提升知识的总结归纳水平。 (3)利用化学平衡的动态特征,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难点是化学平衡状态判断。 教学过程: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正反应:_____________,逆反应:______________可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逆反应的特征:“两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判断水的分解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是否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重要特征是转化率永远不可能达到100%,也就是反应一旦开始,那么,就不可能只存有反应物,或只存有生成物。 二.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它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都能够建立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前提:__________________ 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 2 和由O18原子组成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前,O18存有于() A、只存有于氧气中 B、只存有于和SO 3 中 C、只存有于SO 2和SO 3 中D、SO 2 、SO 3 、O 2 中都有可能存有。

高二化学必修4知识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 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O,这时的反应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 2 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O(l) ΔH=-57.3kJ/mol H+(aq) +OH-(aq) =H 2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影响因素: 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2.

高中化学之化学平衡状态及判断知识点

高中化学之化学平衡状态及判断知识点 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动态标志:v正= v逆≠0 ①同种物质: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②不同物质:必须标明是“异向”的反应速率关系。如aA+bB cC+dD,=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静态标志:各种“量”不变 ①各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或浓度不变; 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不变; ③温度、压强(化学反应方程式两边气体体积不相等)或颜色(某组分有颜色)不变。 (3)综合分析 mA(g)+nB(g) pC(g)+qD(g)

一定,当m+n≠ p+q时 一定,当 m+n=p+q时 2.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方法 (1)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 通过比较平衡破坏瞬时的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此时正反应占优势,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或向右)移动; 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此时逆反应占优势,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或向左)移动;

③若外界条件改变,虽能引起v正和v逆变化,但变化后新的v正′和v逆′仍保持相等,则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2)依据浓度商(Q)规则判断 通过比较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Q>K,平衡逆向移动; ②若Q=K,平衡不移动; ③若Q<K,平衡正向移动。 (3)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问题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后,无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都无法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则平衡不移动。如对于H2(g)+Br2(g)2HBr(g),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不变,外界压强增大或减小时,平衡无论正向或逆向移动都不能减弱压强的改变。所以对于该反应,压强改变,平衡不发生移动。 ②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1、本质:V正= V逆 2、现象:浓度保持不变 mA(g) + nB(g) = pC(g) + qD(g) 本质:v A耗= v A生v B耗= v B生v C耗= v C生v D耗= v D生v A耗﹕v B生= m﹕n …… 现象: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 5、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6、若某物质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引申:mA(g) + nB(g) = pC(g) + qD(g) + Q 对m+n ≠p+q 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改变 2、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3、若为恒容体系,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4、若为恒压体系,体系的体积、密度不再改变 注意:以上几条对m+n = p+q的反应不成立。 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⑦ 元素推断: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 B<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 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E元素是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ECl3能与B、C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mol配合物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能立即生成3molAgCl。F原子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5,中子数为 36。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要用元素符号表示)

高二化学 化学平衡状态导学案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导学案 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以及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预习大纲: 1、化学平衡研究对象。 2、溶解平衡、可逆反应。 3、化学平衡的建立、定义、特征以及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预习习题: 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生成n mol 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2,同时生成2n mol 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同时生成n mol B 2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NO、O 2、NO2分子数目比是 B、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的浓度相等 C、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改变 3、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平衡状态:

()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4、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 )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 5、对于可逆反应N2+3H22NH3,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 v正(H2) B、v正(N2)= v逆(NH3) C、2v正(H2) =3 v逆(NH3) D、v正(N2)=3 v逆(H2) 6、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在变化时,表明反应A(s)+2B(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