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模板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模板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模板

以下仅供参考,不可照抄。

(一)确定基础埋深

已知工程地质条件如附图-1所示:

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根据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 ,平均冻胀率η=4,冻胀等级为Ⅲ级,查表7-3,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1.6m 。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

1、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

5.019

291924=--=--=ωωωωL P L I 75.017.18)24.01(8.971.21)

1(=-+??=-+=γ

ωγωs d e 查附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查附表-3,aK f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

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

9.0118

)29.01(8.97.21)

1(=-+??=-+=γωγωs d e 75.05

.215.315.2129=--=--=ωωωωL P L I

查附表-2,aK f =135 KPa ,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3,aK f =145 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35 KPa 。

3 、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e =, I L =,二者均小于。

查教材表4-2 =b η,=η

3/63.176

.16.07.18117m KN m =?+?=γ a m d ak a KP d f f 5.193)5.06.1(63.176.15.162)5.0(=-??+=-+=γη

(三)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K F

1、选定计算单元 取房屋中有代表性的一段作为计算单元。

外纵墙:取两窗中心间的墙体。

内纵墙:取任两轴线间两门中心间的墙体。

山墙、横墙:分别取1米宽墙体。

2、荷载计算

外纵墙:设两窗间的中心线间的距离为3.3米作为计算单元,则:

==∑3.311k k F F

山墙:取1米为计算单元宽度,则

==∑.322k k F F

内横墙:取1米为计算单元宽度,则

==∑133k k F F

内纵墙:设两门中心线间的距离为n 米作为计算单元,则:

==∑n F F k k

44

(四) 求基础宽度

1、外纵墙基础

48.1)26.06.1(205.1939.230=+?-=?-=d f F b G a k γm 取6.1=b m

2、内纵墙基础

01.2)

6.06.1(205.1931.301=+?-=?-=d f F b G a k γm ,取1.2=b m 3、山墙基础

75.1)26.06.1(205.19309.272=+?-=?-=d f F b G a k γm ,取1.9m

4、内横墙基础

30.1)

6.06.1(205.1933.194=+?-=?-=d f F b G a k γm ,取4.1=b m (五) 计算基础底板厚度及配筋 1、外纵墙基础

(1)地基净反力

82.1946

.19.23035.1=?==b F P j kPa (2)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

555.02

49.06.11=-=a m , 79.41555.082.1942

121221=??==a P M j 13.108555.082.1941=?==a P V j kN

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

先按8

b h =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2.08

6.18===b h m 取h=0.3m=300mm h 0=300-40=260mm (3)受剪承载力验算

231140260100027.10.17.07.00=????=bh f t hs βN 14.231=kN >V= 基础底板配筋

850210

2609.01079.419.06

0=???==y s f h M A mm 2

mm (A S =870mm 2),分布钢筋选用Φ8@300 mm 。 2、内纵墙基础

(1)地基净反力

5.1931

.21.30135.1=?==b F P j kPa (2)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

865.02

37.01.21=-=a m 4.72865.05.1932

121221=??==a P M j 4.167865.05.1931=?==a P V j kN

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

先按8

b h =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26.08

1.28===b h m 取3.0=h m =300mm , 26040300=-=h mm. (3)受剪承载力验算

231140260100027.10.17.07.00=????=bh f t hs βN=>4.167=V kN 基础底板配筋

1473210

2609.0104.729.06

0=???==y s f h M A mm 2 选用Φ16@130mm (1547=s A mm 2),分布钢筋选用Φ8@300 mm 。 3、山墙基础

(1)地基净反力

3.1939

.109.27235.1=?==b F P j kPa (2)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

705.02

49.09.11=-=a m , 04.48705.03.1932

121221=??==a P M j 27.136705.03.1931=?==a P V j kN

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

先按8

b h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24.08

9.18===b h m 取3.0=h m 300=mm 260403000=-=h mm

(3)受剪承载力验算

231140260100027.10.17.07.00=????=bh f t hs βN

14.231=kN >27.136=V kN

基础底板配筋

6.9772102609.01004.489.06

0=???==y s f h M A mm 2 mm (A S =1026mm 2),分布钢筋选用Φ8@300 mm 。 4、内横墙基础

(1)地基净反力

4.1874

.13.19435.1=?==b F P j kPa 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

580.02

24.04.11=-=a m 52.31580.04.1872

121221=??==a P M j 7.108580.04.1871=?==a P V j kN

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

先按8

b h =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175.084.18===b h m 取25.0=h m , 210402500=-=h mm

(2)受剪承载力验算

186690210100027.10.17.07.00=????=bh f t hs βN=> 基础底板配筋

7942102109.01052.319.06

0=???==y s f h M A mm 2 mm (A S =808mm 2

),分布钢筋选用Φ8@300 mm.。

(六)确定基础剖面尺寸,绘制基础底板配筋图

1、外纵墙基础剖面及底板配筋,详见附图-3。

附图-3 外纵墙基础剖面图2、内纵墙基础剖面及底板配筋详图,见附图-4。

附图-4 内纵墙基础剖面图3、山横墙基础剖面及底板配筋图,见附图-5。

附图-5 山横墙基础剖面图

4、内横墙基础剖面及底板配筋图,见附图-6。

附图-6 内横墙基础剖面图另平面图

某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设计讲解

某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设计(倒梁法) 一、设计资料 1、某建筑物为7层框架结构,框架为三跨的横向承重框架,每跨跨度为7.2m ;边柱传至基础顶部的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分别为:Fk=2665KN 、Mk=572KN ?M 、Vk=146KN ,F=3331KN 、M=715KN ?M 、V=182KN ;中柱传至基础顶部的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分别为:Fk=4231KN 、Mk=481KN ?M 、Vk=165KN ,F=5289KN 、M=601KN ?M 、V=206KN 。 2、根据现场观察描述,原位测试分析及室内试验结果,整个勘察范围内场地地层主要由粘性土、粉土及粉砂组成,根据土的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共分为7层,具体层位及工程特性见附表。勘察钻孔完成后统一测量了各钻孔的地下水位,水位埋深平均值为0.9m ,本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3、根据地质资料,确定条基埋深d =1.9m ; 二、内力计算 1、基础梁高度的确定 取h =1.5m 符合GB50007-2002 8.3.1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 11 ~48 的规定。 2、条基端部外伸长度的确定 据GB50007-2002 8.3.1第2条规定外伸长度宜为第一跨的0.25倍考虑到柱端存在弯矩及其方向左侧延伸0.250.257.2 1.8l m m =?= 为使荷载形心与基底形心重合,右端延伸长度为ef l ,ef l 计算过程如下:

a . 确定荷载合力到E点的距离 o x: 333137.2528927.271526012182 1.52206 1.52 3331252892 o x ??+??-?-?-??-??= ?+? 得 182396 10.58 17240 o x m == b . 右端延伸长度为 ef l: (1.8 2.77.2210.58)2 1.87.23 2.24 ef l m =++?-?--?= 3、地基净反力 j p的计算。 对E点取合力距即:0 E M ∑=, 2 2.24 2.2433317.2352897.23(25.64 2.24)0.5(71526012)(1821.522061.52)0 2 j j p p ??+??+??--?-?+?-??+??= 即271.2712182396672.3751 j j KN p p m =?= 4、确定计算简图 5、采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计算在地基净反力Pj作用下基础梁的内力图 A B C D E F 1089.25 1804.25 2868.92 -2020.41 3469.922946.05 -1149.01 3547.05 971.85 -2180.78 1686.85 弯矩图(KN·M)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doc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 工程地质条件表 (5) 课程设计指导书 (6) 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课程设计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一、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耕填土,层厚0。7m,黑色,原为农田,含大量有机质、 ②号土层,黏土,层厚1、8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③号土层,粉砂,层厚2、6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 ④号土层,中粗砂,层厚4.1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 ⑤号土层,中风化砂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2.1所示。 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0、9m、

5、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柱网布置如图2。1所示、 6、上部结构作用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得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1280kN=1060kN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得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1728k N,=1430kN (其中为轴线②~⑥柱底竖向荷载标准组合值;为轴线①、⑦柱底竖向荷载标准组合值;为轴线②~⑥柱底竖向荷载基本组合值;为轴线①、⑦柱底竖向荷载基本组合值) 图2、1 柱网平面图 其中纵向尺寸为6A,横向尺寸为18m,A=6300mm 混凝土得强度等级C25~C 30,钢筋采用H PB235、HR B335、HR B400级。 二、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1、确定条形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地基承载力 由已知得地基条件,假设基础埋深为,持力层为粉砂层 (1) 求修正后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由粉砂,查表得, 埋深范围内土得加权平均重度: 3/69.116 .2) 105.19(1.06.1)104.18(2.04.187.06.17m kN m =-?+?-+?+?= γ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得修正): kPa d f f m d ak a 65.233)5.06.2(69.110.3160)5.0(=-??+=-?+=γη

柱下条形基础计算方法与步骤

柱下条形基础简化计算及其设计步骤 提要:本文对常用的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的近似计算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相互关系作了一些叙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具体步骤,并附有柱下条基构造表,目的是使基础设计工作条理清楚,方法得当,既简化好用,又比较经济合理。 一、适用范围: 柱下条形基础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1、多层与高层房屋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但无防水要求,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较大,地基的承载力较低,采用各种形式的单独基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 2、当采用单独基础所需底面积由于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的限制而无法扩展时。 3、地基土质变化较大或局部有不均匀的软弱地基,需作地基处理时。 4、各柱荷载差异过大,采用单独基础会引起基础之间较大的相对沉降差异时。 5、需要增加基础的刚度以减少地基变形,防止过大的不均匀沉降量时。 其简化计算有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两种,它们是一种不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变形协调条件的实用简化法,也即当柱荷载比较均匀,柱距相差不大,基础与地基相对刚度较 件下梁的计算。 二、计算图式 1、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剖面图 2、静力平衡法计算图式 3. 倒梁法计算图式 三、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 确定合理的基础长度 为使计算方便,并使各柱下弯矩和跨中弯矩趋于平衡,以利于节约配筋,一般将偏心地基净反力(即梯形分布净反力)化成均布,需要求得一个合理的基础长度.当然也可直接根据梯形分布的净反力和任意定的基础长度计算基础. 基础的纵向地基净反力为: j j i p F bL M bL min max =±∑∑62

式中 P jmax ,P jmin —基础纵向边缘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设计值. ∑F i —作用于基础上各竖向荷载合力设计值(不包括基础自重和其上覆土重,但包括其他局部均布q i ). ∑M—作用于基础上各竖向荷载(F i ,q i ),纵向弯矩(M i )对基础底板纵向中点产生的总弯矩设计值. L —基础长度,如上述. B —基础底板宽度.先假定,后按第2条文验算. 当P jmax 与P jmin 相差不大于10%,可近似地取其平均值作为均布地基反力,直接定出基础悬臂长度a 1=a 2(按构造要求为第一跨距的1/4~1/3),很方便就确定了合理的基础长度L ;如果P jmax 与P jmin 相差较大时,常通过调整一端悬臂长度a 1或a 2,使合力∑F i 的重心恰为基础的形心(工程中允许两者误差不大于基础长度的3%),从而使∑M 为零,反力从梯形分布变为均布,求a 1和a 2的过程如下: 先求合力的作用点距左起第一柱的距离: 式中, ∑M i —作用于基础上各纵向弯矩设计值之和. x i —各竖向荷载F i 距F 1的距离. 当x≥a/2时,基础长度L=2(x+a 1), a 2=L-a-a 1. 当x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屋面、楼面使用活荷载标准值 附表—2 黑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

某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某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作者:————————————————————————————————日期: ?

某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设计(倒梁法) 一、设计资料 1、某建筑物为7层框架结构,框架为三跨的横向承重框架,每跨跨度为7.2m ;边柱传至基础顶部的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分别为:Fk =2665KN 、Mk=572K N?M、Vk=146KN ,F=3331KN 、M=715KN ?M、V=182KN ;中柱传至基础顶部的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分别为:F k=4231KN 、Mk=481K N?M 、Vk=165KN,F=5289KN 、M=601KN ?M 、V=206KN 。 2、根据现场观察描述,原位测试分析及室内试验结果,整个勘察范围内场地地层主要由粘性土、粉土及粉砂组成,根据土的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共分为7层,具体层位及工程特性见附表。勘察钻孔完成后统一测量了各钻孔的地下水位,水位埋深平均值为0.9m,本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3、根据地质资料,确定条基埋深d=1.9m; 二、内力计算 1、基础梁高度的确定 取h=1.5m 符合G B50007-2002 8.3.1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 11 ~48 的规定。 2、条基端部外伸长度的确定 据GB50007-2002 8.3.1第2条规定外伸长度宜为第一跨的0.25倍考虑到柱端存在弯矩及其方向左侧延伸0.250.257.2 1.8l m m =?= 为使荷载形心与基底形心重合,右端延伸长度为ef l ,ef l 计算过程如下: a . 确定荷载合力到E 点的距离o x :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案例

建筑结构常规设计方法结构体系的力学模型 上部结构设计:用固定支座代替基础,假设支座没有任何变形,求的结构的内力和支座反力。 基础设计:把支座反力作用于基础,用材料力学的方法求得地基反力,再进行基础得内力和变形验算。 地基验算:把基础反力作用于地基,验算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 常规设计得结果:上部底层和边跨的实际内力大于计算值,而基础的实际内力要比计算值小很多。 2 相对刚度影响 (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之间的刚度比 结构绝对柔性:相对刚度为0,产生整体弯曲,排架结构 结构绝对刚性:相对刚度为无穷大,产生局部弯曲,剪力墙、筒体结构 结构相对刚性:相对刚度为有限值,既产生整体弯曲,又产生局部弯曲, 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敏感性结构 ) 3 工程处理中的规定: ①按照具体条件不考虑或计算整体弯距时,必须采取措施同时满足整体弯曲的受力要求。 ②从结构布置上,限制梁板基础(或称连续基础)在边柱或边墙以外的挑出尺寸,以减轻整体弯曲效应。 ③在确定地基反力图形时,除箱形基础按实测以外,柱下条形基础和筏形基础纵向两端起向内一定范围,如1-2开间,将平均反力加大10%~20%设计。 ④基础梁板的受力钢筋至少应部分通长配置(具体数量见有关规范),在合理的条件下,通长钢筋以多为好,尤其是顶面抵抗跨中弯曲的受拉钢筋,对筏板基础,这种钢筋应全部通长配置为宜 7.8.2 柱下刚进混凝土条形基础的设计 地基模型 地基模型:用以描述地基σ~ε的数学模型. 下面介绍的地基模型应注意其适用条件。 1 文克尔地基模型 基本假定:地基上任一点所受的压力强度与该点的地基沉陷s成正比,关系式如下: P=ks k—地基基床系数,表示产生单位变形所需的压力强度(kN/m3); p—地基上任—点所受的压力强度(kPa); s— p作用位置上的地基变形(m)。 注:基床系数k可根据不同地基分别采用现场荷载试验、室内三轴试验或室内固结试验成果获得。见下表。 适用条件:抗剪强度很低的半液态土(如淤泥、软粘土等)地基或塑性区相对较大土层上的柔性基础;厚度度不超过梁或板的短边宽度之半的薄压缩层地基(如薄的破碎岩层)上的柔性基础. 这个假定是文克勒于1867年提出的.故称文克勒地基模型。该模型计算简便,只要k值选择得当,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地基土越软弱,土的抗剪强度越低,该模型就越接近实际情况。 缺点:文克勒地基模型忽略了地基中的剪应力,按这一模型,地基变形只发生在基底范围内,而基底范围外2半无限弹性体法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计算书

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由平面图和荷载可知A 、D 轴的基础受力情况相同,B 、C 轴的基础受力情况相同。所以在计算时,只需对A 、B 轴的条形基础进行计算。 一、A 、D 轴基础尺寸设计 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地基承载力 由已知的地基条件,地下水位埋深12m ,假设基础埋深1.55m (基础底面到室外地面的距离),持力层为粘土层。 (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查得0=b η,0.1=d η, 3180.518 1.05 18/1.55 m kN m γ?+?= = (0.5)160 1.018(1.550.5)178.9a ak d m f f d kPa ηγ=+-=+??-= (2)初步确定基础宽度 条形基础轴线方向不产生整体偏心距,设条形基础两端均向外伸出0.25 5.4 1.35m ?= 基础总长57 5.40.25259.7l m =+??= 则基础底面在单位1m 长度内受平均压力 1864.73 282.536.6k F kN = = 则基础底面在单位1m 长度内受平均弯矩 83.50 12.656.6 k M kN m = =? 282.53 1.87178.918 1.55 k a G F b m f d γ≥ ==--? 考虑偏心荷载的作用,取b=2.5m 。 (3)计算基底压力并验算 基底处的总竖向荷载为: 282.5318 1.0 1.55 2.5352.28k k F G kN +=+???= 基底总弯矩为:83.50k M kN m =? 偏心距为:83.50 2.5 0.2370.417352.2866 k k k M l e m m F G = ==<==+ 基底平均压力为:352.28 140.9178.92.5 1.0 k k k a F G p kPa f kPa A +===<=? 基底最大压力为: max 660.2371140.91201.04 1.2214.682.5k k a e p p kPa f kPa l ????? =+=?+=<= ? ???? ?满 足条件。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教学楼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材料选 用C25混凝土,f t mm HPB235钢筋,f y2102口高。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见附图 -1所示。下面以外纵墙(墙厚)基础为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确定基础埋深 =Li ,丨卜,r ' l:= ._ 粉质粘土 £. = irN/rr d,-lH.7KN/ 1= 已知哈尔滨地区标准冻深乙=2m,工程地质条件如附图-1所示: 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根据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平均冻胀率n =4,冻胀等级为川级,查表 7-3,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 =。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 1 、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

24 19 0.5 29 19 d s (1 ) 1 2.71 9.8 (1 0.24) 10.75 18.7

查附表-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K =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6,查附表-3 , f aK = 二者取较小者,取 f aK = 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 27 9 8 (1 °.29 )i 0.9 18 P 29 21 爲 0.75 31.5 21.5 查附表-2, f aK =135 KPa,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 取 f aK =135 KPa 。 3、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 e =, I L =,二者均小于。 查教材表4-2 (五)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F K 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外纵墙荷载传递途径为: 屋面(楼面)荷载T 进深梁T 外纵墙T 墙下基础T 地基 -3, f aK =145 KPa,二者取较小者, d m (d 17 1 18.7 0.6 1.6 3 17.63KN /m 0.5) 162.5 1.6 17.63 (1.6 0.5) 193.5KP a

最新基础工程设计实例

基础工程设计实例

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由平面图和荷载可知A 、D 轴的基础受力情况相同,B 、C 轴的基础受力情况相同。所以在计算时,只需对A 、B 轴的条形基础进行计算。 一、A 、D 轴基础尺寸设计 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地基承载力 由已知的地基条件,地下水位埋深2.1m ,最大冻结深度0.7m ,假设基础埋深1.6m (基础底面到室外地面的距离),持力层为粘土层。 (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85.086.0>=e ,查得0=b η,0.1=d η, 3 /5625.176.19 .0187.017m kN m =?+?= γ kPa d f f m d ak a 32.181)5.06.1(5625.170.1162)5.0(=-??+=-+=γη (2)初步确定基础宽度 条形基础轴线方向不产生整体偏心距,设条形基础两端均向外伸出 m 975.09.325.0=? 基础总长m l 15.33225.0392.31=??+= 基础平均埋深为m 825.12/45.06.1=+ 则基础底面在单位1m 长度内受平均压力 kN F k 57.13615 .332 5.06507650=??+?= 则基础底面在单位1m 长度内受平均弯矩 m kN M k ?=??+= 34.2515 .338 )0.12580( 基础平均埋深为m 825.12/45.06.1=+

m d f F b G a k 94.0825 .12032.18157 .136=?-=-≥ γ 考虑偏心荷载的作用,将基底面积增大40%,则 m b 57.14.112.1=?=,取b=1.6m 。 (3)计算基底压力并验算 基底处的总竖向荷载为: kN G F k k 97.194825.16.10.12057.136=???+=+ 基底总弯矩为:m kN M k ?=34.25 偏心距为:m l m G F M e k k k 267.06 6 .16129.097.19434.25==<==+= 基底平均压力为: 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32.18186.1210 .16.197 .194=<=?=+= 基底最大压力为: kPa f kPa l e p p a k k 58.2172.181.1806.1129.06186.12161max =<=??? ? ??+?=??? ??+=满足条件。 2、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选承载力较低层④粉质粘土进行验算 由 3031.170 .691 .621<==s s E E , 5.025.46 .18.6>==b z 取?=23θ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 []kPa z b p p b p c k z 75.234245 .08.626.1)9.0187.017(86.1216.1tan 2)(=??+?+?-?=+-=θ

第3章_柱下条形基础

第3章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 §3-1概述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与柱下独立基础相比,具有优良的结构特征、较大的承载能力等优点,适合作为各种地质条件复杂、建设规模大、层数多、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将建筑物底部连成整体加强了建筑物整体刚度,调整和均衡传递给地基的上部结构荷载,减小荷载差异和地基不均匀造成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减小上部结构的次应力。该类基础一般埋深较大,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增大基础抗水平滑动的稳定性,并可利用地基补偿作用减小基底附加应力,减小建筑物的沉降量。此外,筏形和箱形基础还可在建筑物下部构成较大的地下空间,提供安置设备 和公共设施的合适场所。 但是,这类基础尤其箱形基础,技术要求及造价较高,施工中需处理大基坑、深开挖所遇到的许多问题,箱形基础的地下空间利用 不灵活,因此,选用时需根据具体条件通过技术经济及应用比较确 定。 如前所述的刚性及扩展基础,因建筑物较小,结构较简单,计算分析中将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简单地分割成彼此独立的三个组成 部分,分别进行设计和验算,三者之间仅满足静力平衡条件。这种 设计方法称为常规设计,由此引起的误差一般不致于影响结构安全 或增加工程造价,但计算分析简单,工程界易于接受。然而对于条 形、筏形和箱形等规模较大、承受荷载多和上部结构较复杂的基础,上述简化分析,仅满足静力平衡条件而不考虑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常常引起较大误差。由于基础在地基平面上一个或两个方向的尺 度与其竖向截面相比较大,一般可看成是地基上的受弯构件—梁或 板。其挠曲特征、基底反力和截面内力分布都与地基、基础以及上 部结构的相对刚度特征有关,故应从三者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采 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设计。 应该指出,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尽管已取得较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尤其 地基土是一种很复杂的材料,目前尚缺少一种理想的地基模型去确 切模拟,因此考虑共同工作的分析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往往存在着 不同程度的差异,有时误差还较大,说明理论分析方法尚有待进一 步完善,许多设计人员提出,设计这些基础宜以“构造为主,计算 为辅”的原则,本章在介绍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设 计计算的同时,也介绍其结构和构造要求,供设计时采用。 §3-2弹性地基上梁的分析

(整理)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0/s y y a M f b h =??目 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 工程地质条件表 (5) 课程设计指导书 (6) 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 0/s y y a M f b h =?? 0.5(1s r =?+ /KN m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课程设计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一、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耕填土,层厚0.7m ,黑色,原为农田,含大量有机质。 ②号土层,黏土,层厚1.8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20=。 ③号土层,粉砂,层厚2.6m ,稍密,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60=。 ④号土层,中粗砂,层厚4.1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200=。 ⑤号土层,中风化砂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320=。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2.1所示。 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0.9m 。

5、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mm mm 400400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mm 450。柱网布置如图2.1所示。 6、上部结构作用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1280kN =1060kN ,,上 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 =1728kN ,=1430kN (其中 k N 1为轴 线②~⑥柱底竖向荷载标准组合值;k N 2为轴线①、⑦柱底竖向荷载标准组合值; 1N 为轴线②~⑥柱底竖向荷载基本组合值;2N 为轴线①、⑦柱底竖向荷载基本 组合值) 图2.1 柱网平面图 其中纵向尺寸为6A ,横向尺寸为18m ,A=6300mm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25~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HRB400级。

二、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1、确定条形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地基承载力 由已知的地基条件,假设基础埋深d 为m 6.2,持力层为粉砂层 (1) 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由粉砂,查表10.7得,0.3,0.2==d b ηη 埋深范围内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3/69.116 .2) 105.19(1.06.1)104.18(2.04.187.06.17m kN m =-?+?-+?+?= γ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的修正): kPa d f f m d ak a 65.233)5.06.2(69.110.3160)5.0(=-??+=-?+=γη (2) 初步确定基础宽度 设条形基础两端均向外伸出:m 9.19.63 1 =? 基础总长:m l 4623.269.6=?+?= 则基础底面在单位m 1长度内受平均压力: kN F k 61.20746 5145021150=?+?= 基础平均埋深为:m d 825.2)05.36.2(2 1 =+= 需基础底板宽度b : m d f F b G a k 06.1)] 9.0825.2(10825.220[65.23361 .207=-?-?-=?-≥ γ 取m b 2.1=设计 (3) 计算基底压力并验算 基底处的总竖向荷载为: kN G F k k 73.2583.11)]9.0825.2(10825.220[32.251=??-?-?+=+ 基底的平均压力为: kPa f kPa G F P a k k k 65.23360.2152 .1173 .258A =<=?=+= 满足条件 2、基础的结构设计 (1) 梁的弯矩计算 在对称荷载作用下,由于基础底面反力为均匀分布,因此单位长度地基的净反力为: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 设计实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教学楼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材料选用C25混凝土,=t f mm 2;HPB235钢筋,=y f 210N/mm 2.。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见附图-1所示。下面以外纵墙(墙厚)基础为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确定基础埋深 已知哈 尔滨地区标准冻深Z o =2m,工程地质 条件如附图-1所示: 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根据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 ,平均冻胀率η=4,冻胀等级为Ⅲ级,查表7-3,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 1、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 查附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查附表-3,aK f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 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

查附表-2,aK f =135 KPa ,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3,aK f =145 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35 KPa 。 3 、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e =, I L =,二者均小于。 查教材表4-2 =b η,=η (五)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K F 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外纵墙荷载传递途径为: 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外纵墙→墙下基础→地基 附图2 教学楼某教室平面及外墙剖面示意图 1、外纵墙(墙厚)基础顶面的荷载,取一个开间为计算单元(见附图-2) (1) 屋面荷载 恒载: 改性沥青防水层: m 2 1:3水泥沙浆20m m 厚: ?20=m 2 1:10 水泥珍珠岩保温层(最薄处100mm 厚+找坡层平均厚120mm ): ×4=m 2 改性沥青隔气层: m 2 1:3水泥沙浆20mm 厚: ×20=m 2 钢混凝土空心板120mm 厚: m 2 混合沙浆20mm 厚: ×17=m 2 ————————————————————————————————————

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 专业: 年级: 姓名: 指导教师:

一、基本资料 图1为某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已知B轴线上边柱荷载设计值F1,中柱荷载设计值F2,初选基础埋深为d,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设计参数的值见表1,试设计B轴线上条形基础JL—2。 图1 柱网平面布置图 表1 设计参数 1. 进行基础平面布置; 2. 确定基础底宽、长度、肋梁高度、翼板厚度; 3. 取结构计算简图; 4. 结构计算,按倒梁法计算基础内力。 5、根据内力进行配筋。(不要求,建工卓班的可用PKPM计算后输出配筋图) 三、柱下条形基础计算书 1、基础平面布置 根据学号整理相应设计参数数据如下表1: 表1 题目各类设计数据参数表

由题目可知,根据以上设计参数,画出基础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 基础平面布置图 2、确定基础底宽、长度、肋梁高度、翼板厚度 1) 求荷载合力重心位置 设合力作用点与边柱A 的距离为c x ,据合力矩定理,以A 点为参考点,则有: 14007.214007.2214007.2314007.2412007.25 181200214004 ik i c ik F x x m F ?+??+??+??+??= = =?+?∑∑2)确定基础梁的长度和外伸尺寸 基础梁两端外伸长度为1a 、2a ,取边跨的倍。可先选定1a ,再按照合力作用点与基底形心相重合的原则,确定2a 和L : 取17.20.25 1.8a m =?= 3)按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确定基础梁的宽度b 4)地基承载力验算 20239.6 1.82851.2k G kN =???=,kN F k 8000=∑ 80002851.2 152.2 1.21801.839.6 k k k a F G p kPa f kPa bL ++= = =<=?∑总 (满足) 肋梁高度及翼板高度确定 采用C25混凝土,2/27.1mm N f t = 基底沿宽度b 方向的净反力为 悬臂根部剪力设计值 翼缘板有效高度3 0684.151094.70.70.71 1.27101h t V h mm f l β?≥==????,取mm h 2000=(等厚翼板)。 肋梁高取mm L h 900720081 811=?== 3、基础梁的内力计算(倒梁法) 1)根据倒梁法原理,实质为将基础倒置作为多跨连续梁,将外力荷载视为支座,将地基净反力与柱脚的弯矩视作基础梁上的荷载,作出题目的倒梁法计算简化图如图2: 图 倒梁法计算简图

2016某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设计说明书

专业资料 某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设计(倒梁法) 一、设计资料 1、某建筑物为7层框架结构,框架为三跨的横向承重框架,每跨跨度为7.2m ;边柱传至基础顶部的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分别为:Fk=2665KN 、Mk=572KN ?M 、Vk=146KN ,F=3331KN 、M=715KN ?M 、V=182KN ;中柱传至基础顶部的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分别为:Fk=4231KN 、Mk=481KN ?M 、Vk=165KN ,F=5289KN 、M=601KN ?M 、V=206KN 。 2、根据现场观察描述,原位测试分析及室内试验结果,整个勘察范围内场地地层主要由粘性土、粉土及粉砂组成,根据土的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共分为7层,具体层位及工程特性见附表。勘察钻孔完成后统一测量了各钻孔的地下水位,水位埋深平均值为0.9m ,本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3、根据地质资料,确定条基埋深d =1.9m ; 二、内力计算 1、基础梁高度的确定 取h =1.5m 符合GB50007-2002 8.3.1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 11 ~48 的规定。 2、条基端部外伸长度的确定 据GB50007-2002 8.3.1第2条规定外伸长度宜为第一跨的0.25倍考虑到柱端存在弯矩及其方向左侧延伸0.250.257.2 1.8l m m =?= 为使荷载形心与基底形心重合,右端延伸长度为ef l ,ef l 计算过程如下:

a . 确定荷载合力到E 点的距离o x : 333137.2528927.271526012182 1.52206 1.52 3331252892 o x ??+??-?-?-??-??= ?+? 得182396 10.5817240 o x m == b . 右端延伸长度为ef l : (1.8 2.77.2210.58)2 1.87.23 2.24ef l m =++?-?--?= 3、地基净反力j p 的计算。 对E 点取合力距即:0E M ∑=, 22.24 2.2433317.2352897.23(25.64 2.24)0.5(71526012)(1821.522061.52)02 j j p p ?? +??+??--?-?+?-??+??= 即271.2712182396672.3751j j KN p p m =?= 4、确定计算简图 5、采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计算在地基净反力Pj 作用下基础梁的内力图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一、总则 1.本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0-2002)。 2.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为四层框架,层高为 4.5m,框架柱、主梁、次梁、板都为现浇整体式,主梁截面2 4050cm ?,楼 ?,楼板厚10cm,柱子截面2 3080cm ?,次梁截面2 2560cm 屋面活荷载2 kN m。 8/ ①轴线荷载(基本组合) 3、结构平面图和剖面图 柱网平面图

结构剖面图 4.地基资料 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155ak f kPa =,地基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 70ak f kPa =。 根据地质情况,基础室外埋深定为 1.5d m =。建筑物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本地基基础设计的等级属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的丙级的建筑物范围。 二、决定柱下条形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一)确定基础梁的外挑长度0l 与基础梁总长。 原则:基础底面的形心应尽可能与上部荷载的合力作用线重合。 ()() 3.5(13891463)9.2(18111814) 3.59 5.4 6.710.9681.11A D B C A B C D p x p p p p M M M M ?=-+-?+++-=-?+-?+++-=- 681.11681.110.11(1389181118141463) x m F --∴===-+++∑ 假设左边伸出0.5m,则为保证合力在基底形心,右边伸出0.72m ,为了简便 计算,暂取左边及右边均伸出0.5m 。 (二)确定基底尺寸,并验算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得承载力。(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 1.按持力层的承载力决定宽度b 。(先填土再施工上部结构) () k a F b L f d γ> -?∑

8-4 墙下条形基础高度确定

第三节墙下条形基础 一、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原则 内力计算:一般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 在长度方向可取单位长度计算。 截面设计验算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底面宽度b、基础高度h 及基础底板配筋等。 基底宽度根据地基承载力要求确定; 基础高度由混凝土的抗剪切条件确定; 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由基础验算截面的抗弯能力确定。 基底压力: 基础截面设计(基础高度确定、底板配筋)中,应采用不计基础与上覆土重力作用时的地基净反力计算

二、基础截面的设计计算步骤 1. 地基净反力计算 2. 基础高度的确定 地基净反力:由基础顶面的荷载基本组合值所产生的地基反力,以表示。 j p max 2min 6j F M p b b =±[]()[]min j I max j I I jI max j I I 22 2 p b p b b b b p p b V +-=+=基础验算截面I 的剪力设计值V I (kN/m )为

砖墙情况混凝土墙情况当墙体材料为砖墙且墙脚伸出1/4砖长时,验算截面I 在墙面处,即m 。当墙体材料为混凝土时,验算截面I 在墙脚处,等于基础边缘至墙脚的距离a ; I b 06.0+=a b I I b 为验算截面I 距基础边缘的距离,m 。 有缘学习+V星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基础有效高度h 0(mm)由混凝土的抗剪切条件确定,即 式中—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0hs 0.7I t V h f β≥t f 基础高度h 为有效高度h 0加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设计时,可初选基础高度。8b h =当荷载无偏心时,验算截面的V I 可简化为: I I b V F b =hs β—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时,取h 0=800mm ;当时,取h 0=2000mm 。0800 mm h <02000 mm h >14 hs 0800h β??= ???

某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某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设计(倒梁法) 一、设计资料 1、某建筑物为7层框架结构,框架为三跨的横向承重框架,每跨跨度为7.2m ;边柱传至基础顶部的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分别为:Fk=2665KN 、Mk=572KN ?M 、Vk=146KN ,F=3331KN 、M=715KN ?M 、V=182KN ;中柱传至基础顶部的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分别为:Fk=4231KN 、Mk=481KN ?M 、Vk=165KN ,F=5289KN 、M=601KN ?M 、V=206KN 。 2、根据现场观察描述,原位测试分析及室内试验结果,整个勘察范围内场地地层主要由粘性土、粉土及粉砂组成,根据土的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共分为7层,具体层位及工程特性见附表。勘察钻孔完成后统一测量了各钻孔的地下水位,水位埋深平均值为0.9m ,本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3、根据地质资料,确定条基埋深d =1.9m ; 二、内力计算 1、基础梁高度的确定 取h =1.5m 符合GB50007-2002 8.3.1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 11 ~48 的规定。 2、条基端部外伸长度的确定 据GB50007-2002 8.3.1第2条规定外伸长度宜为第一跨的0.25倍考虑到柱端存在弯矩及其方向左侧延伸0.250.257.2 1.8l m m =?= 为使荷载形心与基底形心重合,右端延伸长度为ef l ,ef l 计算过程如下: a . 确定荷载合力到E 点的距离o x :

333137.25289 27.271526012182 1.52206 1.52 3331252892 o x ??+??-?-?-??-??= ?+? 得182396 10.5817240 o x m == b . 右端延伸长度为ef l : (1.8 2.77.2210.58)2 1.87.23 2.24ef l m =++?-?--?= 3、地基净反力j p 的计算。 对E 点取合力距即:0E M ∑=, 22.24 2.2433317.2352897.23(25.64 2.24)0.5(71526012)(1821.522061.52)02 j j p p ?? +??+??--?-?+?-??+??= 即271.2712182396672.3751j j KN p p m =?= 4、确定计算简图 5、采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计算在地基净反力Pj 作用下基础梁的内力图 x A B C D E F 1089.251804.25 2868.92 -2020.41 3469.922946.05 -1149.01971.85-2180.78 1686.85 弯矩图(KN ·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