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角的概念

二面角的概念
二面角的概念

二面角

学习要求

1.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

2.会在具体图形中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并求出其大小.【课堂互动】

自学评价

1. 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1).半平面:

(2).二面角:

(3).二面角的平面角:

(4).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表示方法:

(5).直二面角:

(6).二面角的范围:

2.二面角的作法:

(1)定义法

(2)垂面法

自主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面角是两个平面相交所组成的图形

B.二面角是指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角

C.角的两边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 则这个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D.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垂直于二面角的棱.

2如图, 在正方体ABCD-A

1B

1

C

1

D

1

中:

(1)求二面角D

1

-AB-D的大小;

(2)求二面角A

1

-AB-D的大小

例1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二面角B1-AC-B大小的正切值.

例2 如图所示,河堤斜面与水平面所成二面角为60,堤面上有一条直道CD,它与堤角的水平线AB的夹角为30,沿这条直道从堤脚C向上行走10m到达E处,此时人升高了多少m?

【当堂训练】

1.矩形ABCD中,AB=3,AD=4,PA⊥面ABCD,且

,则二面角A-BD-P的度

数为

2点A为正三角形BCD所在平面外一点,且A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都等于正三角形的边长,求二面角A-BC-D的余弦值.

【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请总结概括出来。

2.这堂课各小组合作得怎样?请评价员公布小组得分,并做简要点评。

作业:

P73习题2.3 A组:4,7.

二面角的教学设计

二面角及其度量的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培养他们大胆猜想的意识和习惯,这对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大有帮助。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的,他们要用自己现存的知识去过滤和解释新的信息. 2、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空,让主体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自主探索、自由想象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深刻地领悟到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乐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材分析 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是立体几何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二面角的概念发展、完善了空间角的概念;而二面角的平面角不但定量描述了两相交平面的相对位置,同时它也是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的一个汇集点。搞好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直线和平面的知识乃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平行与垂直问题,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并且又学习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所成的角,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二面角与其它知识不一样,学生理解有困难,对学生来说二面角的大小又是一个很难的事,我们就要细分析、多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解决。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正确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化归思想。 能力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重点。(1)突出对类比、直觉、发散等探索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操作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情感与态度:(1)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乐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面角及其二面角平面角的概念的形成 难点:求二面角大小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二面角及其度量这一节,做出二面角的实物(以组为单位,或者做实物,或者在电脑中做出实物图形),对比平面角理解二面角的概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如何定义 (2)对比角的定义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3)二面角如何度量,拿出你觉得可行的方法与大家交流 2、课内合作探究 根据自主预习的结果与同学们分享预习成果和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从而得出 (1)二面角的概念及其记法 概念: 记法: 画法:

(完整版)角的概念的推广教学设计

角的概念的推广一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交界职业高中杜银霞 课题:角的概念推广(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2. 掌握所有与a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a角)的表示方法。 3?从射线绕着其端点旋转而形成角”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观点审视事物,从而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设计理念: 本节主要介绍推广角的概念,引入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象限角的概念,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理解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并由此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教学方法可以选为讨论法,通过实际问题,使角的推广变得更为必要,如螺丝扳手紧固螺丝、时针与分针、车轮的旋转等等,都能形成角的概念,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形成正角、负角、零角的概念,突出角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作答,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并给以表示,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达到突破难点之目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回忆:初中是如何定义角的? 从一个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何图形。 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角的范围是O°WaW 360°,但其仅从图形的形状来定义角,弊端在于狭隘” 2. 生活中很多实例会不在范围0°

(完整版)角的概念的推广(教学设计)

§2 角的概念的推广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角的概念推广的必要性,了解任意角的概念,根据角的旋转方向,能判断正角、负角和零角; 2.学会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讨论任意角,理解象限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 3.通过观察、联想得出相应的数学规律的学习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初步理解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2.初步学会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 六环节分层导学法 【课前准备】 (学案导学)教师编印导学案,提前两天下发,指导学生完成并检查. 学生预习教材P6-8相关内容,完成优化设计基础知识梳理部分和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内容,形成对角的概念的推广的初步认识;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完成优化设计典型例题领悟部分和导学案合作探究部分,至少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线. (小组交流)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解决个别同学存在的困惑,共同梳理出自己小组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得到及时解决。 (检查反馈)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书写不够规范,角的单位“°”容易漏写; 2)思维不够严谨,审题不仔细,做题往往不注意条件; 3)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掌握不熟练; 4)概念辨析缺乏方法. 完成较好的学生有:白焕焕、杨宇、杨强、何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角的概念”,请大家思考一下问题: (1)初中学过的角是如何定义的,角的范围又是怎样的? (2)跳水运动员在空中身体的旋转周数如何用角度来表示? (3)汽车在前进和后退中,车轮转动的角度如何表示才合理? (4)工人师傅在拧紧或拧松螺丝时,扳手转动的角度如何表示比较合适? 学生围绕以上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正角、负角和任意角的有关概念.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遇到大于360°的角及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研究推广角的概念的必要性. 之后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即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将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 【板书】角的概念的推广 二、展示评价 学生以组推荐代表展示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并回答问题:本节课中学习了哪些新概念,这些概念分别是如何定义的?其他同学补充完善,不同组别之间展开交流点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板书,并点拨、激励、评价. 展示形式:实物投影展示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口头表述回答教师所提问题. 三、导引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象限角的判定与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学会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讨论任意角,理解象限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 探究1:判断角所在象限 例1在0°~360°之间,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分别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1)480°;(2)-760°;(3)932°; 归纳小结:判断角α所在象限的方法:先在0°~360°之间,找出与所求角终边相同的角β,因为α与β终边相同,因此只需判断角β所在象限,即为角α所在象限. 跟踪训练1:象限角的概念: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______; 第二象限角的集合可表示为_________ ________ _; 第三象限角的集合可表示为;

角的概念的推广——教学设计

《角的概念的推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我校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由李广全、李尚志编写的基础模块《数学》教材。角的概念的推广来自本教材的第五章的第一节。这节课主要内容是角的概念的推广,首先通过生产、生活的实际例子阐明了推广角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然后又以“动”的观点给出了正、负、零角的概念,最后引入了象限角的概念。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以下必要性: 1、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 2、是前面所学函数类型的延伸。 3、是描述旋转运动和周期性现象的重要特征量。 4、是专业的重要学习工具。 2、课时安排 5.1.1节:任意角的概念的推广,45分钟。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象限角”的含义,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观点审视事物。 能力目标:通过布置课前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让学生讨论、讲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实用性;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掌握象限角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旋转方向的观察、象限角的判断。

二、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为中职一年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普遍对初中数学有恐惧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学生重视专业课,忽视基础课的学习;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和积极性,但缺乏耐心和恒心。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学科特点,更多的学习活动设计将以观察、识别、分析、判断、讨论为主线,以掌握方法、步骤为目标,让学生更能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引入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象限角的概念。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理解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并由此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学策略:(1)引导发现法。通过已学过角的定义来发现角的概念是可以推广的。 (2)任务驱动法。通过实际问题,使角的推广变得更为必要,如螺丝扳手紧固螺丝、时针与分针、车轮的旋转等等,都能形成角的概念,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形成正角、负角、零角的概念,突出角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3)多媒体法。通过讲解、归纳、概括来介绍角的有关要概念,通过练习来达到巩固知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1)分类学习法:了解数学知识是有规律可循的,要弄清角的分类及分类的方法。 (2)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组合作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面角及其度量》知识讲解

数学人教B 选修2-1第三章3.2.4 二面角及其度量 1.理解斜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定义,体会夹角定义的唯一性、合理性. 2.会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3.掌握二面角的概念,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会找一些简单图形中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4.掌握求二面角大小的基本方法. 1.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1)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为______;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这条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为______; (3)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______所成的角叫做斜线和平面________(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 (4)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范围是??? ?0,π2. 【做一做1】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与平面α的法向量的夹角为135°,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 ) A .135° B .45° C .75° D .以上均错 2.最小角定理 (1)线线角、线面角的关系式: cos θ=________, 如图,θ是OA 与OM 所成的角, θ1是OA 与OB 所成的角, θ2是OB 与OM 所成的角. (2)最小角定理: 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________所成的角,是斜线和这个平面内________________中最小的角. 【做一做2】一条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为30°,则它和这个平面内所有直线所成角中最小的角为( ) A .30° B .60° C .90° D .150° 3.二面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1)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叫做________. (2)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_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________,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________.棱为l ,两个面分别为α,β的二面角,记作________.若A ∈α,B ∈β,二面角也可以记作________. (3)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二面角α-l -β的棱上任取一点O ,在两半平面内分别作射线OA ⊥l ,OB ⊥l ,则∠AOB 叫做________________. (4)二面角的范围是[0,π]. (5)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角的概念的推广

31 角的概念的推广 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是把学生学习的角从不大于周角的非负角扩充到任意角,使角有正角、负角和零角.首先通过生产、生活的实际例子阐明了推广角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然后又以“动”的观点给出了正、负、零角的概念,最后引入了几个与之相关的概念: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等.在这节课中,重点是理解任意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等概念,难点是把终边相同的角用集合和符号语言正确地表示出来.理解任意角的概念,会在平面内建立适当的坐标系,通过数形结合来认识角的几何表示和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是学好这节的关键.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体会推广角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的定义. 2. 理解象限角的概念、意义及表示方法,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3. 通过对“由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到“射线绕着其端点旋转而形成角”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感受“动”与“静”的对立与统一.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审视事物,用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生活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任务分析 这节课概念很多,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钟表上指针的转动、体操运动员的转体、自行车轮子上的某点的运动等)了解引入任意角的必要性及实际意义,变抽象为具体.另外,可借助于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演示] 1. 观览车的运动. 2. 体操运动员、跳台跳板运动员的前、后转体动作. 3. 钟表秒针的转动. 4. 自行车轮子的滚动. [问题] 1. 如果观览车两边各站一人,当观览车转了两周时,他们观察到的观览车上的某个座位上的游客进行了怎样的旋转,旋转了多大的角?

二面角教案设计

二面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作法,并能初步运用定义法和三垂线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二面角的平面角”应该如何定义,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猜想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和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难点: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形成的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习过平面几何中的角,在立体几何中,学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线线角,线面角,在现实生活中要研究面面角. 引入现实实例:1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成一定的角度.2.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时候,集热板与地面成一定的角度. 二、新课讲授 1.二面角的概念 ①问题一:如何给二面角下定义? 创设这个问题情境,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展开提供了空间,引导学生回忆平面几何中“角”这一概念的引入过程,用类比的方法给二面角下定义。 ②问题二:观察以上几个图形,它们有什么异同?(电脑出示图形)(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各二面角的“倾斜程度”即大小不一样)。教师及时提问并置疑:二面角是否有大小?用什么方法度量?能否转化为平面角来求?这样就从度量二面角大小的需要上揭示了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产生的背景。先回顾度量“角”的方法及使用的工具<量角器>,再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教师提示、引导“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度量方法——转化为一个平面角,让学生尝试二面角的度量方法,结合学生情况,引导思考,解决问题。) 2.二面角的平面角 问题一:我们怎样来度量一个二面角的大小呢? 提出猜想:二面角的大小可通过平面角的角来定义。 对学生提出的猜想,教师要给予肯定,以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意识和习惯。 问题二:那么,这个角的顶点及两边应如何确定呢?这个角的大小是唯一确定吗?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用现成的教具“课本和两只笔”为模型进行实践。用几何画板演示两支笔的位置,如何放置才能使角度唯一确定?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思索中发现二面角的平面角.结合课本定义,让学生用投影仪展示二面角

(新)教案1:5.1角的概念的推广

5.1 角的概念的推广 【教学目标】 1.理解正角、负角、终边相同的角、第几象限的角等概念,掌握角的加减运算. 2.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认识角的概念推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并由此深刻理解任意角的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任意角(正角、负角、零角)、终边相同的角、第几象限的角的概念,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 任意角和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教学方法】 本节采用教师引导下的讨论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发现旧概念的不足之处,进而探索新的概念.讲课过程中,紧扣“旋转”两个字,让学生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任意角的概念. 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1.复习初中学习过的角的定义. 2.提出新问题: 运动员掷链球时,旋转方向可以 是逆时针也可以是顺时针,旋转量也不 止一个平角,那如何来度量角的大小 呢? 师:初中学过的角的定义是 什么? 生:在平面内,角可以看作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 成的图形. 师:如图: ∠AOB=∠BOA=120 , B 初中时的角不考虑旋转方 向,只考虑旋转的绝对量 而且角的范围在0~360°. 复习旧知,使学生 发现旧知识的局限性, 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 趣. 新课1.任意角的概念. (1)射线的旋转方向: 逆时针方向——正角; 顺时针方向——负角; 没有旋转——零角. 画图时,常用带箭头的弧来表示旋 转的方向和旋转的绝对量.旋转生成的 角,又常称为转角. 教师画图说明正角,负角, 零角,以及角的始边、终边. 教师小结:由旋转方向的 不同定义正负角,由旋转量的不 同得到任意范围内的角.

最新版,二面角求法与经典题型归纳

αβa O A B 立体几何二面角求法 一:知识准备 1、二面角的概念: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平面角是指以二面角的棱上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做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叫做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3、二面角的大小范围:[0°,180°] 4、三垂线定理: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就和这条斜线垂直 5、平面的法向量:直线L 垂直平面α,取直线L 的方向向量,则这个方向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显然,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个,它们是共线向量) 6、二面角做法: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主要有3种方法: (1)、定义法:在棱上取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垂直于棱的2 条射线,这2条所夹 的角; (2)、垂面法:做垂直于棱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2个半平面分别有一条交线,这2条交线所成的角; (3)、三垂线法:过一个半平面内一点(记为A )做另一个半平面的一条垂线,过这个垂足(记为B )再做棱的垂线,记垂足为C ,连接AC ,则∠ACB 即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7、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与这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有怎样的关系? 二:二面角的基本求法及练习 1、定义法: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 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 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如例1中从二面角S —AM —B 中半平面ABM 上的一已知点(B )向棱AM 作垂线,得垂足(F ); 在另一半平面ASM 内过该垂足(F )作棱AM 的垂线(如GF ),这两条垂线(BF 、GF )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 (1)二面角11A B C A --的大小; (2)平面11A DC 与平面11ADD A 所成角的正切值。 C1

角概念推广优秀教案

【课题】5.1 角的概念推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了解角的概念推广的实际背景意义; ⑵理解任意角、象限角、界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 (1)会判断角所在的象限; (2)会求指定范围内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 (3)培养观察能力和计算技能. 情感目标: (1)经历推广角的概念及随之带来的新知识的认知过程,树立科学探究精神; (2)参与数学建模过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模型,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重点】 终边相同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角的表示和确定. 【教学设计】 (1)以丰富的生活实例为引例,引入学习新概念——角的推广; (2)在演示——观察——思维探究活动中,使学生认识、理解终边相同的角; (3)在练习——讨论中深化、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4)在反思交流中,总结知识,品味学习方法.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学习演示用具(两个硬纸条一个扣钉).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0°(1)(2)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叫做界限角,例如,0°、90°、180°、270°、360°、?90°、?270°角等都是界限角. 运用知识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5.1.1 .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⑵?210°;⑶225°;⑷?300°. 动手操作实验观察 用图钉联结两根硬纸条,将其中一根固定在OA的位置,将另一根先转动到OB的位置,然后再按照顺时针方向或逆时

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多个,它们所组成的集合为

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 说明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

《二面角的概念》教案

《二面角的概念》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概述“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会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过程与方法】 利用类比的方法推理二面角的有关概念,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难点】 “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模型,多媒体展示以下一系列动画如: .打开书本的过程;

2.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要根据需要使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赤道平面成一定的角度; 3.修筑水坝时,为了使水坝坚固耐久,须使水坝坡面与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 引导学生说出书本的两个面、水坝面与底面,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均是呈一定的角度关系,引出课题。 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学生阅读教材,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平面角得出二面角的概念 平面角:平面角是从平面内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二面角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作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作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作二面角的面。 二面角的表示 二面角的画法 教师提问:一般地说,量角器只能测量“平面角”那么,如何去度量二面角的大小呢?我们以往是如何度量某些角的?教师引导学生将空间角化为平面角. 教师总结: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定义: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

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三个主要特征:点在棱上、线在面内、与棱垂直 大小: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的大小来表示。 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①点P在棱上—定义法 ②点P在一个半平面上—三垂线定理法 ③点P在二面角内—垂面法 生生互动,巩固提高 生生互动,巩固提高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两个相交平面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角的两边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则这个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平面垂直于二面角的棱。 2.作出一下面PAc和面ABc的平面角。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以正方体为模型请找出一个所成角度为四十五度的二面角,并证明。

二面角教案

二面角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二面角的平面角”应该如何定义,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本课的难点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形成的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 教师:在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 学生:从平面内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教师: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又是怎样定义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直线a,b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引直线a′∥a,b′∥b,我们把直线a′和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和b所成的角.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是将三维空间的角转化为二维空间的角.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几个问题. (当教师说完上述话后,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看两个例子) 例子之一: 镜头一:淡蓝色的地球.(图片) 镜头二:火箭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录相)

镜头三: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最后画出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平面相交成一定的角度. 例子之二: 镜头一:人走在坡度不太大的桥上.(录相) 镜头二:人在爬山.(录相) 镜头三:攀岩运动.(录相) 镜头四:演示下面动态图象.(让水平面静止不动,坡面在不断变化,目的是让学生看到,在生活实践中,有许多问题要涉及到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角的情形) (注意:四个镜头要连续编排在一起进行演示,时间一分钟) 教师:如何给二面角下定义呢?下面我们用类比的办法,与角的概念对比,探讨二面角的定义. 这一段教学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每一个问题分三步完成,首先给出平面角的问题,然后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二面角的问题,最后计算机显示正确结果.这部分共有四个问题,全部研究完毕后,将整个过程列成一个总表,显示在屏幕上.

最新《角的概念的推广》——教学设计方案-复习课程

角的概念的推广教学设计 扶风县第二高中冯海平 一、教学内容解析: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角的概念的推广,主要是运用运动观点来定义和理解角,即用角的始边和终边及旋转方向来定义任意角,从而达到对角的概念的推广。 2.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的第二节,是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一个延伸和推广,主要是推广到任意角三角函数。 本节课《角的概念的推广》就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它是学习任意角的三 角函数必备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为什么要推广角的概念,怎样来推广,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 (2)理解任意角、象限角的概念;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会判断是哪个象限角还是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 (3)类比初中所学的角的概念,以前所学角的概念是从静止的观点阐述,现在是从运动的观点阐述,进行角的概念推广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图片、视频、实物演示、动手绘制角等手段,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多媒体等手段对数学教学的作用。 (2)在老师的引导、及时评价下,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下,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3)通过课堂上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措施: 采用看图片,视频,列举生活中的实例等多种形式来理解为什么要推广角的概念?怎样来推广?这两个问题。借助电子白板和几何画板让同学做角,来感受现在的角是动态的。再用几何画板展示终边相同的角的产生过程,从而理解终边相同的角不是一个而是无数个,这些角可以组成一个集合。这样会形象直观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并且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因为在初中学习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不同,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两级分化已经形成,但普遍储备了一定感性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在初中,学生学习了角的定义,角的范围很窄。现实中存在大量的角,但无法用初中角的知识来解决,例如:五边形内角和540°,他们是知道的但无法做的。因此我们本节课的教学要充分关注整个知识的产生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再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

最新版,二面角求法及经典题型归纳

αβa O A B 立体几何二面角求法 一:知识准备 1、二面角的概念: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平面角是指以二面角的棱上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做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叫做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3、二面角的大小范围:[0°,180°] 4、三垂线定理: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就和这条斜线垂直 5、平面的法向量:直线L 垂直平面α,取直线L 的方向向量,则这个方向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显然,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个,它们是共线向量) 6、二面角做法: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主要有3种方法: (1)、定义法:在棱上取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垂直于棱的2 条射线,这2条所夹 的角; (2)、垂面法:做垂直于棱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2个半平面分别有一条交线,这2条交线所成的角; (3)、三垂线法:过一个半平面内一点(记为A )做另一个半平面的一条垂线,过这个垂足(记为B )再做棱的垂线,记垂足为C ,连接AC ,则∠ACB 即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7、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与这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有怎样的关系? 二:二面角的基本求法及练习 1、定义法: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 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 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如例1中从二面角S —AM —B 中半平面ABM 上的一已知点(B )向棱AM 作垂线,得垂足(F ); 在另一半平面ASM 内过该垂足(F )作棱AM 的垂线(如GF ),这两条垂线(BF 、GF )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 (1)二面角11A B C A --的大小; (2)平面11A DC 与平面11ADD A 所成角的正切值。 C1

高一数学教案:苏教版高一数学角的概念的推广3

第二课时角的概念的推广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象限角的集合、轴线角的集合及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 轴线角的集合,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I ?复习回顾 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是如何定义的? 2?角的定义只强调了射线绕端点旋转的方向,而没有谈及射线绕端点旋转的圈数,那么射线绕端点旋转的圈数对角有无影响? 3?能否说射线绕端点旋转的圈数越多,角就越大呢? 4?如图所示的/ ABC是第一象限角吗?为什么? 指出:①在角的定义里,射线绕端点旋转的圈数影响着角的大小?②射线绕端点旋转的方向,若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则旋转圈 数越多,角越大;若顺时针方向旋转,则旋转圈数越多,角越小 ?③象限角概念中强调“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这一条件 n ?例题分析 [例1]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第一步:在0。到360。内找到满足上述条件的角,即90 °、270° 第二步:写出与上述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即 S i= { 3 I3 = 90°+ k ? 360° , k€ Z} S2= { 3 |3 = 270°+ k ? 360°, k€ Z} 第三步:写出几个集合的并集,即 s= S1U 5 = { 3 |3 = 90°+ k ? 360 °, k€ Z} U { 3 |3 = 270 °+ k ? 360 ° , k €Z} ={ 3 |3 = 90°+ 2k ? 180°, k€ Z} U { 3 |3 = 90°+ (2k+ 1) ?180°, k€ Z} ={ 3 |3 = 90°+180°的偶数倍} U { 3 |3 = 90°+ 180° 的奇数倍} ={ 3 |3 = 90°+180°的整数倍} = { 3 |3 = 90°+ n ? 180°, n € Z} 能写出终边在x轴的非负半轴、非正半轴上的角的集合吗? 终边在x轴非负半轴上的角的集合为{x|x= k ? 360° , k€ Z},终边在x轴非正半轴上的角的集合为{x|x= k ? 360°+ 180°, k€ Z}? 以上两个集合的并集代表什么特殊位置上的角的集合呢? [例2]写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S,并把S中适合不等式一360°< 3 < 720°的元素3写出来: (1) 60°(2)- 21°(3) 363° 14' 第一步:利用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公式写出: (1) S= { 3 |3 = 60°+ k ? 360° , k€ Z} (2) S= { 3 |3 =- 21 °+ k ? 360°, k€ Z}

二面角8种求法专题

二面角求法专题 正方体是研究立体几何概念的一个重要模型,中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求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转化为平面角来度量的,也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求二面角,而正方体也是探讨求二面角大小方法的典型几何体。笔者通过探求正方体中有关二面角,分析求二面角大小的八种方法:(1)平面角定义法;(2)三垂线定理法;(3)线面垂直法;(4)判定垂面法;(5)异面直线上两点间距离公式法;(6)平行移动法;(7)投影面积法;(8)棱锥体积法。 一、平面角定义法 此法是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直接寻求二面角的大小。 以所求二面角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二面角两个平面内 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所成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二面角α-l-β中,在棱l上取一点O,分别在α、β 两个平面内作AO⊥l,BO⊥l,∠AOB即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题1: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 C 1 D 1 中,O、O 1 是上下底面正方形的中心,求二面角O 1 -BC-O的 大小。 例题2: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 C 1 D 1 中,E、F为A 1 D 1 、C 1 D 1 的中点,求平面EFCA与底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

二、 利用三垂线定理法 此方法是在二面角的一个平面内过一点作另一个面的垂线,再由垂足(或仍是该点)作棱的垂线,连接该点和棱上的垂足(或连两垂足)两点线,即可得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二面角α-l-β中,在平面α内取一点A , 过A 作AB ⊥平面β,B 是垂足, 由B (或A )作BO (或AO )⊥l , 连接AO (或BO )即得AO 是平面β的斜线, BO 是AO 在平面β中的射影, 根据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即得AO ⊥l ,BO ⊥l , 即∠AOB 是α-l-β的平面角。 例题3: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二面角B-AC-B 1的大小。 例题4: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平面ACD 1与平面BDC 1所成的二面角。 三、 线面垂直法 此法利用直线垂直平面即该直线垂直平面内任何直线的性质来寻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方法是过所求二面角的棱上一点,作棱的垂面,与两个平面相交所得两条交线的所成角即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在二面角α-l-β的棱上任取一点O ,过O 作 平面γ⊥l ,α∩γ=AO ,β∩γ=BO ,得∠AOB 是平面角, ∵l ⊥γ,l ⊥AO ,l ⊥BO 。

二面角问题求解方法大全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五法求二面角 一、 定义法: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1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 ABCD 为矩形,SD ⊥底面ABCD ,2AD = 2DC SD ==,点M 在侧棱SC 上,ABM ∠=60° (I )证明:M 在侧棱SC 的中点 (II )求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 练习1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为菱形,PA ⊥平面ABCD ,60ABC ∠=?,E ,F 分别是BC , PC 的中点.(Ⅰ)证明: AE ⊥PD ; (Ⅱ)若H 为PD 上的动点,EH 与平面PAD 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 6 2 ,求二面角E —AF —C 的余弦值. 二、三垂线法 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通常当点P 在一个半平面上则通常用三垂线定理法求二面角的大小。 例2.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为等腰梯形, AB 1 1 1 1 1 1 ABCD P -ABCD ο60,22,2,2,3=∠====PAB PD PA AD AB ⊥ AD PAB PC AD A BD P -- (Ⅰ)证明:平面PBE ⊥平面PAB ; (Ⅱ)求平面PAD 和平面PBE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 练习3已知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棱长都是a ,侧棱与底面成600 的角,侧面BCC 1B 1⊥底面ABC 。 (1)求证:AC 1⊥BC ; (2)求平面AB 1C 1与平面 ABC 所成的二面角(锐角)的大小。 四、射影面积法(cos s S q = 射影) 凡二面角的图形中含有可求原图形面积和该图形在另一个半平面上的射影图形面积的都可利用射影面积公式(cos 斜 射S S = θ)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A B C E D P E A B C F E 1 A 1 B 1 C 1 D 1 D

高中数学二面角的教案

高中数学二面角的教案 【篇一:“二面角”教学设计】 “二面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二面角”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第二小节的 一个子内容,它的主要用途在于去定义两平面垂直关系,同时它也 是继讨论了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之后的另一 种自然的空间角。在《必修2》中教材没有例题进行二面角的计算, 只是在小节习题中以正方体为背景设计了一个题,在《选修2-1》的 第三章第二节中教材着重的加强了利用空间向量的工具去解决二面 角的计算。 “二面角”的内容在以前的大纲版教材中是专设一节来进行详细的介绍,以及对二面角平面角的找寻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诸如:定义法,三垂线定理法等。对比两个版本教材的编写情况可以看出,本节在 新课程中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更好地理解两平面垂直的关系,而且对 前面两者——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直线与平面的垂直起着衔接和完 善整个关系体系的作用。故而,“二面角”这节的重点应该是理解概念,以及通过学习本节让学生在各自的思维中构建整个知识脉络, 建立相关关系。 二、教学目标设置 在《说明》中对《必修2》教材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 关系”的目标设置为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并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以及以立体几何中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 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 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又在《说明》中对《选修2-1》教材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目标设置为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足以见得,对于二面角这 个子内容的作用就是过渡,提出面面垂直的定义。故而,在本节我 设计的目标要求如下: (1)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两平面垂直应该如何定义,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使得学生认同学习“二面角”概念的必要,并发展学生的思维。 (2)在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去理解二面角平面的作法,并掌握。

兴义市天赋中学数学必修一教案4.1角的概念推广(1)

兴义市天赋中学数学必修一教案: 4.1角的概念推广(1) 教学目的: 1?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 “象限角” “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2.掌握所有与a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a角)的表示方法 3 ?体会运动变化观点,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终边相同的角的 表示. 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推广角的概念,引入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象限角的概念,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 法.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理解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并由此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教学方法 方法可以选为讨论法,通过实际问题,教师抽象并通过用几何画板多媒体课件演示角的形成更加形象直观,如螺丝扳手紧固螺丝、时针与分针、车轮的旋转等等,都能形成角的概念,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形成正角、负角、零角的概念,明确“规定”的实际意义,突出角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 从不同角度作答,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并给以表示,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达到突破难点之目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复习:初中是如何定义角的? 从一个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何图形+ 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但它是从图形形状来定义角,因此角的范围是[0°,360°], 这种定义称为静态定义,其弊端在于“狭隘”H 2 ?生活中很多实例会不在改范围[0°,360°] 体操运动员转体720o,跳水运动员向内、向外转体1080。 经过1小时时针、分针、秒针转了多少度? 这些例子不仅不在范围[0°,360°],而且方向不同,有必要将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想想用什么办 法才能推广到任意角?(运动) 二、讲解新课: 1. 角的概念的推广 ⑴“旋转”形成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