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职业危害分析

铸造职业危害分析
铸造职业危害分析

铸造职业危害分析

铸造即是将熔融金属注入按所需工件形状制成的铸型内。在有些情况下,铸型还带有一个型芯,型芯将决定铸件内腔的尺寸。铸造作业包括:制作模型、制作并组装铸型、熔化和精炼金属、将金属浇入铸型,最后,再清除成品铸件上的附砂和多余金属。几千年来,铸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改变甚微,但近代铸造工艺曾经历了相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现代化,铸造过程已日益机械化和自动化,木模已逐渐被金属模和塑料模所代替。为满足型芯和铸型制作的许多新工艺的需要,已研制出一些新材料,并使用种类广泛的合金来补充黑色金属铸件的生产。

铸造金属和材料传统的铸造金属有:铁、钢、黄铜和青铜。近年来的发展使这个范围大为扩展。现在的铸造金属和合金可包括:铝、钛、铬、镍、镁,以及甚至有毒的金属,如铍、镉和钍。以往,铸型是用粘土粘结的硅砂制成。而型芯则传统地采用由植物油或天然糖粘结的硅砂制成,经过烘烤获得必要的硬化。现代铸造的先进技术,使制作铸型和型芯的新工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铸造过程根据设计图纸制作与成品铸件外形一致的模型。同样,根据图纸制成型芯盒,用以制作决定成品铸件内部形状的合适型芯。砂型铸造仍然是应用最广的方法,但有大量的其他铸造技术可供铸造工作者采用。这些技术包括:使用铁质或钢质铸型的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将通常为轻合金的熔融金属在70~7000千克力/厘米2的

压力下注入一金属铸型内;熔模铸造,为每个特制的铸件作一个蜡模,蜡模外部涂以耐火材料,形成一个可将金属注入其内的铸型。

金属或合金在熔炉内熔化和制备,熔炉可以是冲天炉、转炉、反射炉、坩锅炉、电弧炉、感应电炉等。为检验熔融金属的质量而进行冶金或化学分析后,将熔融金属通过浇包注入或直接注入装拢的铸造中。待金属冷却后,拆除铸型,如有型芯,还需清除型芯(脱膜或落砂),再对铸件进行清理和修理(切除浇口,进行喷丸或水力清砂,以及其他打磨方法)。某些铸件需要进行焊接、热处理和油漆后,才能符合客户的技术要求。

危害及其防护

不论铸造厂采用何种铸造工艺,有些危险仍为大多数铸造厂所共有。高温金属所造成的危险即为其中一例。此外,某一特铸定造工艺会有特殊的危险,如镁的燃烧会造成眩目的危险,这在其他金属铸造业中不会遇到。本条目的重点将放在铸铁厂方面,因为铸铁厂的危害可代表大多数典型铸造行业的危害。为简便起见,假定铸铁厂由下列六个部门组成:①熔铁和浇注;②造型;③型芯制作;④落砂;⑤铸件清理;⑥其他。在许多铸造厂中,这些工序中几乎任何一道工序都可以在同一车间内同时地或依次地进行。图1所示为铸铁厂作业的一般程序。

熔铁和浇注在铸铁业中,金属的熔炼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冲天炉,冲天炉实质上是一座高而垂直的熔炉,从炉顶加入焦炭、生铁、石灰石和废钢铁。在冲天炉工作过程中,所有这些材料被连续进入炉

内,故应就近堆放,一般放在加料机邻近的料斗内,材料堆放整齐以及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可减少由于重物滑动而造成伤害的危险。为将废金属粉碎到可用的尺寸大小,便于装入冲天炉或装满加料斗,为了防止铁块飞出伤人,必须制订严格的操作规程,起重机驾驶室应加以良好防护,操作人员要经过训练。

原料搬运工应穿戴防护靴和皮手套。加料稍不注意,会使料斗装盛过满,造成溢落的危险。如果加料过程噪声太大,则可在翻斗和斜斗上安装橡皮阻尼衬来降低金属撞击发出的噪声。加料平台必须高出地面,其表面必须平坦、防滑,平台和任何地面凹坑处周围必须围以坚固的栏杆,不然。会造成危险。

冲天炉由于其本身的特点,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会从加料门逸出并被局部的涡流吹回。一氧化碳既无色、又无味,如达到足够高的浓度,会迅速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应对加料台或周围走道上工作的人员进行良好的训练,使他们识别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性。应备有呼吸器和复苏器,并使之处于随时可用的状态,操作人员应学会使用这些设备用品。应为进行紧急任务建立和贯彻两人工作制成监护制度。

冲天炉一般是成对设臵,轮流使用,一台在使用时,就对另一台进行检修。由于耐火材料炉衬必须经常修补和更换,在检修中必然涉及工人在冲天炉内进行工作的问题,这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从加料口向炉内加料。维修人员应戴安全帽,以防被落物砸伤,如果进行高空作业,还应使用安全带。

冲天炉前的出铁工,即将铁水从冲天炉炉膛注入浇包的工人,必须遵守严格的个体防护条例。护目镜和防护服是必不可少的防护用品。护目镜应能耐高速撞击和铁水飞溅,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防止剩余的熔渣(通过石灰石添加物去除熔融金属中的无用杂质)和铁水与水接触,因为这会引起爆炸。出铁工和工长的责任是确保任何与冲天炉操作无关的人员离开危险区,即离开冲天炉出铁槽周围半径为4米左右的区域。根据1953年英国钢铁铸造厂规则,对未经许可不得入内的区域的划定是一项法定的要求。

当冲天炉工作结束后,将炉底打开,以便在工人进行例行的耐火材料维修工作之前,清除残留在炉壳内的无用炉渣和其他物质。打开冲天炉底是一项技术性强、危险性大的工作,并需有受过训练的人员进行监护。炉内废料必须清落在用耐火材料或干砂铺成的地面上。若发生问题,如冲天炉底卡住,必须十分仔细地处理,提防工人被红热金属和炉渣灼伤的危险。

在白炽金属暴露可见之处,由于红外和紫外辐射,工人眼睛有可能受伤害,长期暴露于该辐射中会引起白内障。

铸造厂的金属熔化和浇注工段是最应重视防护工作的工序,应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提供护目用品、围裙、腿套或鞋罩、以及长统靴,并应对这些用品的使用进行充分指导,坚持强制使用,这样的措施多多益善。对涉及处理熔融金属的部门,鼓励高标准的良好环境整理是最有成果的安全措施。

金属注入铸型后,铸型和型芯内的煤粉、水和化学粘合剂被蒸发或分解,形成一定数量的可见烟气。若砂箱密封不严、压重不够,浇注时会造成铁水外溢。用起重机悬吊大浇包时,应使用可靠的浇包控制装臵,以确保操作人员松手时,金属不致倾出。

造型铸铁工业的造型工序总是使用砂和其他一些掺和物。几个世纪以来,砂一直是铸铁工艺中的一个部分,其危害已有详尽的记载。但是,最近开发的一些掺和物,品种多,性质各异,对它们在应用中涉及的危险还很少作过深入的研究。这些掺和物一般是作为粘结剂用来增加砂的强度。传统的湿砂型是用天然砂或硅砂和煤粉制成,所用的砂粒和其他掺和物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构成不同的强度和砂型特性,因而,对某一件铸件决定用何种型砂十分重要。除了用粘土作为粘结物外,有三种通用的造型方法:热固法、冷自硬法、气体硬化法。

铸铁业中,热固法工艺用于壳型造型和制芯。这种工艺是将通常用煤气加热至450℃左右的金属模板钳送至一料斗或倾卸箱处,斗箱内装有由酚醛热固树脂配成的型砂。将斗或箱倾倒,使混有树脂的型砂洒落在倒臵的模板上,保持约30秒钟,使其粘结。再经过进一步短暂的固化,使变成坚硬的薄壳,能被内装的顶杆推离模板。也可将型砂吹入芯盒内制作型壳。显然,酚醛树脂和热的模板接触时,会产生热分解产物,工人有暴露在这种产物中的危险,也有可能在凝固和硬化过程中蒸发出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避免酚或酚醛树脂与皮肤或眼睛接触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具有刺激性和过敏性,足以引起皮

炎,多用热水洗涤有助于减轻这一病患。任何树脂一旦被摄入体内,应立即就医。

在冷硬法这一类造型工艺中,目前有多种常用的硬化系统,包括:酸性催化的呋喃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醇酸树脂和酚异氰酸酯;发

斯库特快速冷硬;自凝硅酸盐,依诺赛特无机不烘粘结剂;水泥砂和流态砂。所有这些系统的共同点是都不需要依靠外部加热来促使其凝固。用作粘结剂的异氰酸盐一般是以亚甲双苯基异氰酸酯为基料,一旦被吸入,就会产生呼吸系统刺激剂和过敏剂的作用,引起气喘病症。[为此,多数国家都将此列为严格立法的项目。]在使用和处理这种化合物时,涂敷护肤膏及戴护目镜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处理含树脂的型砂时,特别当型砂处于热态时,建议采用局部排风装臵。应将异氰酸酯谨慎地存放在密封容器中,并臵于温度为10~30℃的干燥处。任何用空的容器应注满5%碳酸钠溶液,浸泡24小时,使容器中残存的任何化学药品得到中和。使用酚醛树脂和醇酸树脂油的树脂造型工艺中,应严格贯彻最普通的保管工作原则,但在处理作为凝固剂的催化剂时,应极其小心谨慎。作为酚醛和油性异氰酸酯树脂的催化剂,应极其小心谨慎。作为酚醛和油性异氰酸酯树脂的催化剂,通常是以吡喧化合物的芳香胺为基本部分。这种吡喧化合物是一种带刺鼻味的液体,它们能强烈刺激皮肤,造成肾和肝的损害,还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在市场上,这些化合物或是以单独的添加剂(三组分粘结剂)形式、或是以和油料掺和的形式供应。在拌和、造型、浇注,以及落砂各阶段中,都应保持良好的局部排气通风。在其他一些不需烘烤的工序中,使用

的催化剂也是有毒的磷酸或各种磺酸,故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以免发生事故。

最后一类造型工艺是气体硬化,主要有:CO2水玻璃法和气雾冷芯盒法,或称阿西兰特法工艺。CO2水玻璃工艺从50年代就开始使用,并据此发展了多种工艺,这一工艺一般用于生产大、中型铸型和型芯(见下节)。其所用的硅酸钠粘结剂是由氧化钠和二氧化硅反应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学品。这种粘结剂通常添加诸如糖蜜之类的物质作为分解剂来加以改进。硅酸钠是一种碱性物质,如果和皮肤、眼睛接触,或摄入人体,都会造成伤害。最好能在处理大量硅酸钠区域附近提供应急淋浴设施,并要保持涂搽护肤膏。凡使用硅酸盐的铸造区,应配备取用方便的洗眼瓶,常使可能发生的严重事故化险为夷。供应的二氧化碳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若以气瓶或压力桶的形式供应,则在保管上应采取许多安全措施,如气瓶的贮存、阀门的维修、气瓶的搬运等,同时对气体本身的危害也必须加以防护。

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造型工艺,凡使用型砂的场合,就可能有吸入粉尘的危险。但是在造型工序,通常使用湿砂或与液态树脂拌合的砂子,所以不太可能成为可吸入粉尘的主要尘源。为了使铸模易于从铸型中取出。有时加入脱模剂。最常用的脱模材料是滑石粉。这些易被吸入的滑石粉粉尘有引起滑石肺——一种尘肺的危险。在手工造型中,脱模剂的应用更为广泛,而在大型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造型工艺中,则很少见。

为了使铸件表面光洁,常在铸型表面喷涂化学品,它们溶解或悬浮在异丙醇中,然后把异丙醇燃尽,使在铸型上留下一层化合物,这种化合物通常是一种石墨。这一作业有直接发生火灾的危险,所有与喷涂作业有关的工作人员均应配备阻燃防护服和手套,因为有机溶剂也会引起皮炎。喷涂作业应在装有通风的小室内进行,以防止有机物质的蒸气逸散至工作场所。应遵守严格的规程,确保异丙醇的安全贮存和使用。即时要用的异丙醇应灌入小容器内,而将较大容器放在远离燃化作业的地方。铸铁车间的这部分地区附近,应严禁吸烟。

铸型制作过程中,需要搬动大而笨重的物件,铸型本身就很重,砂箱也一样。这些重物往往要用人力进行提升、搬运和堆放,搬运工人应意识到提起重物会使背部受到极大负担,因此必须注意,不应搬动超过安全限度的重物。

型芯制作型芯制成后,将嵌入铸型内,用以决定空心铸件的内部形状。型芯必须有足够的强度,经得起浇注,但同时又不应过于结实,以致在脱模时不易从铸件内清除,传统的型芯混合料包括砂和诸如亚麻仁油、糖蜜或糊精之类的粘合剂,以获得足够的强度。混合料在烘箱内烘干,制成型芯。虽然型芯最初干硬而结实,但遇到溶融金属时会变脆而后松散,以致在落砂时易于清除。在用烘炉烘干型芯的场所,会受到有毒烟气毒害的危险,所以应在型芯烘炉上方装设合适的、维护良好的排烟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烘炉内的对流足以能保证烟气的充分排除,成品型芯从烘炉中取出放在架上冷却时,会冒出少量烟气,但危害性较小。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烟气中的少量丙烯醛,

可能造成相当大的危险。型芯可以涂以“上光涂层”来提高铸件表面的光洁度,对此需要采取与铸型相同的预防措施。

在修整型芯时,可能需要使用锉刀,进行锉削作业时会产生较多粉尘,以致有引起尘肺的危险,锉型芯的工人应戴手套,以防手部擦伤。

许多用于制作铸型的工艺,也适用于制造型芯,这些工艺可分为三类:热固法、自硬法、气体硬化法。在这些工艺过程中用作粘结剂或与粘结剂混合的材料有:苯酚甲醛、脲醛、糠醇、苯酚甲醛糠醇、苯酚甲醛/脲醛、聚氨酯、三乙胺、有机磺酸,以及在最近研制成的SO2工艺中使用的丁酮过氧化物和许多其他有机化合物。用热固法(空气固化、壳型造型、热芯盒和传统的型芯粘结)制成的型芯能产生许多热降解产物,必须注意,避免过多暴露于这种未经调查研究过的化合物中。在用冷态自硬法及气体硬化法制芯时,也要采用与铸型制作相同的预防措施,因为两者产生的危害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有一种既可用于制作型芯,又可用于制作铸型,且使用方便的工艺,即气雾冷芯盒法或称阿西兰特法。这是一种气体硬化法,是用一种树脂——通常是聚氨酯——与二异氰酸酯相混合,然后用胺作吹气处理,使用的胺通常是三乙胺或二甲基乙胺,以促使交联固化反应。常用的是桶装出售的胺,是一种无色的液体,有强烈的氨味,其蒸气比空气重,故总是沉积在靠近地面处,具有非常现实的火灾和爆炸危险,必须十分小心对待,特别是在成批贮存该材料的场所尤应注意。这些胺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能造成痉挛、瘫痪,有时会导致死

亡。当眼睛或皮肤接触到胺时,抢救措施应是首先用大量清水至少冲洗15分钟,并立即进行医疗。在气雾冷芯盒法中所用的胺呈蒸气状,由于有泄漏的可能,因而更加危险,在处理这种材料时,必须倍加小心,并应安装适当的排风设备,以排除工作区内的烟气。

落砂熔融金属注入已合箱的、有时还带有型芯的铸型内,经冷却后,必须取出毛坯铸件。这是一个噪声很大的工序,它所产生的等效连续声级大大超过建议的8小时工作制条件下的声级值90分贝。如果实际上无法降低噪声,则应提供听力保护用具。通常用振击法使铸件脱离铸型的主体。把砂箱、铸型和铸件放在振动的格栅子台上,突然撞击和持续振动可振落大部分砂,这些砂通过格栅落入一漏斗内或落在输送带上,可用磁铁进行分离,然后重新研磨、处理、供再使用,或者堆放起来。接着,取出铸件,并转入落砂作业的下一阶段。由于型砂已与近1500℃温度的熔融金属接触,因而变得十分干燥,更易产生粉尘。如果铸型中或型芯中曾使用过树脂或油,则在落砂阶段仍然存在热分解产物。金属本身和砂一样仍然很热。若可能存在眼睛受热砂损伤的危险,则应配备和使用护目用品。铸造厂落砂工段应严格坚持常规的保管整理工作。对工作疏忽的人灼热的金属大件会构成很大的危险。人所共知,铸铁车间发生的事故中,最常见的是绊倒、跌撞在车间内到处堆放的物件上。如果物件正好是凹凸不平或灼热的金属件,或者周围堆放着大量干而滑的砂料,则问题更为严重。

铸件清理这是一道去除多余金属以留下最后成品铸件的工序,包括磨削、喷丸、水力或水喷砂清理、滚筒清理、切除浇注口、敲铲等作业。

在这些修整作业中,第一步是去除浇注口,相对于最后成品铸件来说,浇注在铸型中的金属可能有一半是多余的,这部分多余金属对铸造过程本身却至关重要。铸型显然必须注满金属,以确保铸件的完整。为了使铸型的各个部位以正确的次序固化,铸型内有一冒口,冒口主要是一个有时是相当大的容筒或型腔,以确保有足够的压头,产生正确的金属分布。金属是通过浇口注入型腔及其相关的冒口,浇口是浇注槽和铸件座之间的金属溶液的垂直通道。浇口通常可在落砂阶段去除,但有时铸件的性质决定这部分工作只能作为一独立的清理或修整作业。如果是单独进行,则切除浇口是用手工操作,通常用榔头敲击铸件。为了降低噪声,可用包有橡皮的榔头代替金属榔头,输送器也衬以类似的防噪声橡皮。操作过程中,可能有热金属碎片飞出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应向工人提供护目用品,工人必须使用护目用品,并妥加保养。扔弃浇口时不可大意,因为浇口上的粗糙毛剌也会带来危险。通常,浇口应运回至熔炉车间加料区,不可积存在铸造车间的浇口切除作业区。浇口切除后(有时在切除前),多数铸件要经过清砂过程,将不需要的表面粘砂清除,这还可改善铸件表面的光洁程度。一种旧式的但仍在沿用的清砂方法是滚筒清理。铸件被放入一滚筒内,有时还放入一些小块铸铁,以提高清理效果。转动滚筒,铸件通过磨擦进行清理,可以获得擦亮的表面。显然,这一方法仅适用于

不易损坏的小铸件。滚筒需转动30分钟左右,会发出较高噪声。可能需要封闭罩,封闭罩也能提供局部通风,搬动许多金属块也有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如果是用手工向滚筒加料,则应穿载防护用品,因为即使是极小的金属块也足以带来大量的人身危害。

可以用水力或水喷砂、或用压力喷丸来清除铸件表面的粘砂,这些方法是使铸件受到高压水流或铁丸或钢丸流的喷射。曾使用过喷砂法进行清理,但目前在英国已被禁止使用,因为在摩擦过程中,砂粒变得越来越细,从而使砂粒中可吸入部分不断增加,有形成尘肺的危险。水或丸粒是通过喷枪射出,如果操作不当,会对人身构成危险。对所有进行喷丸作业的封闭室(喷丸作业必须在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空间进行)应经常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吸尘系统工作正常,无漏泄现象,以免丸粒或水进入铸造车间内。喷丸工人的头盔型式应由工厂主任监察员批准,并应对头盔进行良好的保养。最好能在喷丸室门上张贴警示通告,告诉职工室内正在进行喷丸作业,未经许可不得入内。在有些情况下,可以门上装设与喷丸驱动电动机相连接的延迟螺栓,使在进行喷丸作业时,门不能打开。

多数铸件是用无气抛丸法进行清理,丸粒通过离心力抛向铸件,所以不需要操作人员留在抛丸装臵处。如属这种装臵,常采用抽吸方法清除钢丸,只有当喷丸室或风机或集丸器发生故障或功能降低时,才会发生粉尘问题(见铸件清理)。

其他

铸模制作这是按与成品铸件的相同外形来制作模型的工序。传统的铸模是木模,但现今常用金属、塑料和泡沫塑料制作模型。铸模和铸件尺寸不完全相同,因为金属在铸型内会有收缩,必须为这一收缩留有余量。铸模制作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制模工应具有将二维平面设计图转化为三维的立体形象的能力。制模车间是铸造厂中唯一的、在工人职业噪声暴露方面应受法定要求约束的车间。在制模车间应采取一切合理可行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并且必须配备合适的听力保护用品。应使职工认识到使用听力保护用品的好处。

木工电锯和电刨是产生危险的明显来源,而且往往很难在不影响机器功能的情况下安装有效的防护装臵。所有工人必须谙熟正常的操作步骤,还应了解这项工作固有的危险性。

凡是锯木的地方总会有令人厌恶的木屑,应设臵有效的通风系统以消除木模车间空气中的木屑。过去有些使用硬木的行业中,锯片产生的热量会引起木材中天然树脂的热降解,这种热降解与某种类型的癌症有关。但在铸造行业,还不致造成危害。

起重机和起重工铸铁作业中有数道工序均需使用起重机,如用于冲天炉加料或在铸铁工段内用于搬运重物。应仔细选择和培训起重机驾驶员和起重工,因为由于他们一人的失误,不仅会对其本人、也会给铸铁车间内其他工人带来严重后果。起重机驾驶员和起重工应谙熟搬运作业中使用的正确信号。

电气作业电气作业的危险,并非是铸造行业所特有,但铸造行业中大量使用电动设备。重要的一点是所有职工都应熟悉电气设备上的各种标记,并应教育他们采用各种安全方法,确保在维修工作开始前将电源切断。还要求职工学会如何救护触电人员。所有电工和监督人员均应学会进行人工呼吸,因为一旦发生因触电而停止呼吸的情况,必须进行抢救。

油漆有些铸件在发送给客户前必须涂以油漆,浸漆和喷漆两种方法都可用于铸件油漆。如果是酒精基油漆,则应采取措施确保排除油漆作业区的气体。有些油漆还有引起火灾的危险,对此,工作人员应倍加小心,并严禁在作业区吸烟。若采用这类油漆,最好是从大容器中取出少量油漆放在作业处供使用,而把大容器放在离作业区有一定距离的场所。

金属型铸造工艺铸造工业的一项重要发展是用金属铸型进行浇注,如压铸工艺。采用这种工艺的铸模制作在很大程度上已是技术制造工艺,实质上是制作阴模的作业。为此,制模作业中的大多数危险可以消除,型砂构成的危害也被排除,但代之而起的是由于在压模或铸型上涂敷某种耐火材料而带来一定程度的危险。现代铸造作业中,砂芯的使用日益增多,在此情况下,型砂铸造的粉尘危害依然存在。

机械化铸造机械化铸造采用与传统铸铁相同的基本方法。若用机器完成造型,且铸件通过喷丸或水喷砂进行清理,则机器通常具有内装式粉尘控制装臵,从而减少粉尘危害。但是,型砂常放在敞开的皮带传送器上从一处运至另一处,转运点处和砂易溢出处可能成为导

致空气中大量粉尘的污染源。鉴于机械化铸造的生产率较高,因此空气中的粉尘量会比常规铸造作业的粉尘量更高。为解决粉尘问题,正常的做法是,在转运点和皮带传送器上方安装排风罩,并进行严格的整理保管工作。有时气力输送系统较为经济,并可构成一种不散发粉尘的输送系统。

铸钢铸钢厂的生产模式与铸铁厂相似。但铸钢要求的金属温度高得多。这说明,用有色眼镜保护眼睛至关重要。铸型中的二氧化硅受热以后变成鳞石英或方石英,它们是晶体二氧化硅的两种形态,对肺部特别有害。砂往往烧结在铸件上,必须用机械方法去除,这样会产生有害的粉尘,故有效的排尘系统和呼吸保护器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虽然,将已成固态的金属铸锭或生铁重新熔化可以认为是金属铸造业的起始工序,但在大型联合企业中,钢铁生产已与铸造作业紧密结合,很难划分。例如炼铁厂可将其高炉产品全部变为生铁,但在联合企业中,一部分铁可能要用于生产铸件,从而需经过铸造过程,同时,高炉可能用于转炼成钢,这个过程也在联合企业中实现。事实上在钢铁企业中有一个独立的被称为铸锭的部门。在一般铸铁行业中,生铁的再熔化也是一个精炼过程。有色金属铸造的熔炼过程可能需要添加金属或其他物质,形成合金冶炼过程。

轻合金铸造轻合金铸造主要是使用铝合金和镁合金,这类合金中常含有少量的、在一定条件下会发出有毒烟气的金属。若合金中含有这种成分,则应对释放的气体进行分析,以确定其组分。

在铝和镁铸造车间,一般在坩埚炉中进行熔化,常用烧煤气或烧油的坩埚炉,,偶尔也有坩埚电炉。坩埚顶部周围最好有排气口,以排除烟气。对于烧油的坩埚炉,因燃烧器有缺陷而造成的不完全燃烧会导致不完全燃烧的产物释放至空气中。使用含硫量高的燃料时,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达到危险浓度,所以应使用含硫量低的燃料或确保有良好的通风。炉烟可能含有复杂的烃类化合物,其中有的具有致癌性。在清理熔炉和烟道时,也会暴露于五氧化二钒中,五氧化二钒是聚积在由油质沉积物而形成的炉烟灰内。

常用荧石作为熔铝的助熔剂,因此会有大量氟化物粉尘释放至周围环境。在有些情况下,曾用氯化钡作为镁合金的助熔剂,氯化钡具有较强的毒性,故使用时必须倍加注意。轻合金偶尔也用二氧化硫或氯(或可分解出氯的独特化合物)进行脱氧,这项作业需配备排气通风和呼吸保护器。为了降低铸型内热金属的冷却速度,可将一种会引起高度放热反应的混合物质(通常是铝和氧化铁)放在铸型冒口上。这种“热”混合物将发出浓密的烟气,实践中发现,这种烟气并无毒性。当烟气呈棕色时,人们可能会引起警觉,怀疑产生氮氧化物,但这种怀疑并无根据。在修整铝和镁的铸件时所产生的铝微粒有造成火灾的危险,因此应该用湿法收集铝粉尘。虽然铝微粒被认为对呼吸有害(铝尘病),但在铸造业中未曾有过这种病例的报道。

镁铸件的生产可能带来很大的火灾和爆炸的潜在危险。熔融的镁会着火,除非它与大气之间有一防护隔层,熔融的硫被广泛用作防护隔层。用手把硫黄粉加入熔埚内的翻砂工常会患皮炎,因此,他们应

戴由防火纤维制成的手套。由于硫与金属接触会不断燃烧,散发出大量二氧化硫。在有可能超过建议的容许浓度的场所,尽管认为工人在这种环境中暴露几个星期即能“习惯”,但仍应安装排风设备。应使工人了解坩埚或浇包内熔融的镁有着火的危险,应教育工人懂得一定量的金属突然燃烧会带来极端危险的后果是:可能生成大量微小颗粒的氧化镁烟雾,从而产生一层不能穿越的雾层,这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妨碍救火。所有从事镁铸造的工人均应穿着防火材料制成的防护服。沾有镁尘的衣服不应存放在没有湿度控制的更衣箱内,否则可能发生自燃。镁铸造车间的铸型修整作业还广泛使用滑石粉,故应采取粉尘控制措施,以防止引起滑石肺,一般采用渗油法和撒粉法检查轻合金铸件的裂缝。为了提高这些检查方法的效果,现已采用染色工艺,但发现有些红色颜料会被汗珠吸收和排汇,弄脏工作人员的衣服。虽然这种情况会令人不快,但未发现对健康有任何影响。

铜基合金的铸造在铸造黄铜、青铜等铜基合金时,应注意用于合金的金属有散发有毒烟气的可能。某些重型合金含有镉,熔化铅青铜时会产生达到危险浓度的铅雾。在清炉和清除熔渣时,铅的危害尤其严重。

锌和铜(青铜的组成成分)的烟雾是引起金属烟雾热(见专立条目)的最普通的原因,这种情况在接触镁、铝、锑等金属的翻砂工中也曾有发现。

压铸压铸机带来的各种危险与动力压力机的危险相仿。此外,工人还可能暴露于压模润滑油的油雾之中,因此,必须保护工人避免

吸入这种油雾,并不穿被油浸透的衣服以免发生危险。用于压铸机中的防火液压油可能含有毒性的有机磷化合物,因而在维修液压系统时应特别注意。

锌是一种普通的压铸金属,应不断控制金属烟雾热的危害。

精密铸造精密铸造中的一个主要工艺是熔模铸造或称失蜡铸造工艺。这种工艺是用造型蜡注入模具内制成熔模,而后涂上细的耐熔粉末形成铸型型壳,而熔模在浇注前被熔化或被浇注的金属熔化。

脱蜡必然会有明火燃烧危险,故脱蜡炉必须有足够的通风。

曾有应用三氯乙烯以去除蜡的最后残迹,但会引起下列危险:溶剂可能积聚在铸型的凹陷处,或被耐熔材料吸收,并在浇注时蒸发或分解。曾企图用掺以石棉的熔模铸造耐熔材料。但铸造厂很难对这种材料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因此必须放弃在混合物中掺入石棉的作法。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常规)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分析人员: 分析日期:审核人员:审核日期: 序号作业活动作业步骤危险源潜在后果L S R 是否可容 许 控制措施及改 进

1 作业通用要求岗前准备 人员无证上岗设备损坏、人员伤害 工作人员精神状态不好设备损坏、人员伤害 未穿防静电工作服火灾爆炸 人员未释放静电火灾爆炸 携带火种火灾爆炸 未使用专用防爆工具设备损坏、火灾爆炸 照明不良夜间作业人员伤害 2 加油作业加油前准备工 作 为正确引导车辆车辆伤害 车辆驶入禁行区域 车辆伤害、设备损坏、人员伤 害 加油 加油收尾 车辆未熄火火灾爆炸 司机吸烟未及时制止火灾爆炸 司机接听手机火灾爆炸 往塑料桶里加注汽油火灾爆炸 加油过满,油品溢出火灾爆炸 强雷雨天加油火灾爆炸 油枪离手油品泄露、火灾爆炸 车辆在站内检修火灾爆炸 与顾客发生争吵人员伤害 未及时清理现场火灾爆炸 3 卸油卸油准备未正确引导车辆车辆伤害、机械伤害、人员伤

投错料害 未稳油火灾爆炸 清理现场未疏散无关车辆和人员 车辆事故、火灾爆炸、人员伤 害 为疏通通道车辆事故 警示与防护未设置警示标示和隔离车辆事故、人员伤害未设置消防器材火灾时不能及时扑救 静电连接 车辆未接地火灾爆炸静电报警器故障火灾爆炸 放油 未停止加油作业、未关闭电源火灾爆炸未进行密闭式卸油火灾爆炸 未关闭测量孔火灾爆炸 未进行流速控制火灾爆炸 无人监督无法处理突发事故油管破裂、密封垫破损、接头松 动 泄露 卸油结束车辆为拆卸油管启动设备损坏未清理现场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4 设备设施维护与保 养 加油机维护保 养 未关闭电源人员伤害 未使用防爆工具 产生静电、碰撞火花、火灾爆 炸 未配置消防器材火灾不能及时扑救 完毕未进行现场清理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油罐维护保养 为准备消防器材火灾不能及时扑救 为定期对人孔进行检查挥发、火灾爆炸 未定期对阀门进行检查泄露 为定期检查静电跨接与接地火灾爆炸

职业病危害评价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病危害评价分析(正 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439-81 职业病危害评价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企业依据《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在各不同阶段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以保证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本文将从评价依据、评价流程、评价内容、工程分析、评价方法、对策措施等方面对职业病危害评价进行分析。 一、职业病危害评价依据 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各种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企业提供的各种资料。虽然安全和卫生法规、标准和规范各有自己的法规体系,但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有一些相同的法规、标准作为依据,例如《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l2801?9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工业企业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等等。

工作危害分析资料报告(JHA)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一、什么是JHA? 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二、主要用途和方法 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三、作业步骤的划分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电器使用说明书中对电器使用方法的说明可供借鉴。 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四、危害辨识 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统观对这项作业所作的识别,规定标准的安全工作步骤。最终据此制定标准的安全操作程序。 1、识别各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a)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 b)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

燃气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报告完整版

燃气行业职业病危害分 析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职业危害分析报告 一、天然气危害因素 1、天燃气本身的危害因素 燃气是具有一定毒性的爆炸性气体,又是在压力下输送的,由于管道及设备材质和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漏气,有时引起爆炸、着火和人身中毒的危险。当浓度达25~30%时,人会出现头疼、头晕、呼吸加速,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及肌肉协调运动失常等,当浓度进一步升高时,则出现意识障碍、四肢冰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电击样”死亡。 2、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由于燃气管道安装多是室外作业,夏天平均气温较高,高温首先引起血管膨胀,血液流动速度加快,毛细血管扩张,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身体能量加剧消耗。脑部供血、供养下降。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晒伤或可能导致人员中暑。 3、施工安装及运营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a、燃气管道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喷砂除锈或角磨机除锈,机器使用不当或未穿戴防护工具很容易伤害到使用者; b、防腐作业时,防腐油漆中树脂成分为丙烯酸树脂和聚酰胺树脂,溶剂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等,在喷涂过程中油漆及胶黏剂分别可挥发出丙烯酸、丙烯腈、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腈、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甲酰胺、甲醛等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c、电焊作业:电焊作业时产生的氧化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等有毒物质,人体吸入后对神经系统、眼和皮肤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电焊和气焊的弧光都可产生大量紫外线而引起电光性眼炎,伤害作业人员的眼睛。 d、噪声:在运营过程中,天燃气在天燃气管道内、容器内流动产生的动力性噪声管道安装程中,发电机、角磨机、抽水水泵的机械工作噪声,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4、场站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 输气站场工人除在站场内及站场外沿部分管线进行定时巡检作业外,工作时间均在值班室进行计算机视屏或指令远程操作,加气站工人身上不允许带明火或静电进行加气作业,且在气体排污放散时,会产生少量的粉尘,天燃气短时间高压排空具有一定冲? 击力,操作不当容易引爆或伤害人员[2]。 二、天燃气行业的职业病的防治措施 1、管理上应做到 领导高度重视,针对各项制度及制约机制健全,安全管理应做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改变安全管理中的事后整治为事前控制,以“预防为主”减少及杜绝事故的发生。 2、用人单位应做到 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条件;告知劳动者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对职业病患者安排诊治、康复、依法进行赔偿。 3、劳动者应做到 及时获取职业病卫生知识培训教育;健康检查、诊疗、康复等服务,并定期参加职业病健康检查;及时了解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防护条件;要求改善

危害分析工作单

危害分析工作单 企业名称:XX速冻食品公司产品名称:速冻蚕豆 企业地址:XX省XX路XX号销售和贮存方法:-18℃下贮存、运输、销售预期用途和消费者:作为再加工原料或充分加热后食用,一般民众 分析人签名:@@@@@@@ 联系方式:@@@@@@@@@@@@ (1)加工工序 (2) 确定在本工序引入的、增 加的和控制的潜在危害 (3) 潜在的危害是 否显著(是/否) (4) 对第(3)栏的判断 提出依据 (5) 应用什么预防措施 来防止显著危害? (6) 是关键控制点 吗?(是/否) 原料验收生物危害:致病菌污染、 昆虫和虫卵 是 生长、采收过程中被 污染 漂烫时可杀灭否化学危害:农残,重金属是 农残、重金属限量 超出标准要求 要求供应商提供检 验合格证明。 是物理危害:金属碎片是原料中可能存在金属探测否物理危害:脏物.泥沙否原料中可能存在去壳拣选清洗否 去壳 拣选清洗生物危害:致病菌污染是 工器具、人员、饮用 水污染 杀菌可解决否 漂烫生物危害:致病菌残留是 温度/时间控制不 当,没有抑制酶的活 性和致病菌残留 控制好漂烫时间和 温度漂烫水温为 95℃,时间为100秒 是 化学危害:氧化变色产生 有害物质 是 温度控制不当,导致 产品变质 控制好漂烫时间和 温度漂烫水温为 95℃,时间为100秒 否物理危害:杂质否工器具、人员加强清洗,消毒工作否 冷却生物危害:致病菌污染是 工器具、人员、冷却 水污染 加强清洗,消毒工作否 速 冻 生物危害:致病菌污染是致病菌不能检出加强清洗,消毒工作否分 级 生物危害:致病菌污染是工器具加强清洗,消毒工作否 内包装验收生物危害:致病菌污染是 加工、贮存中可能被 污染 内包装袋使用前经 臭氧杀菌 否化学危害:蒸发残渣、重 金属 是 蒸发残渣、重金属限 量超出标准 供应商提供的检验 合格单 是物理危害:杂质否 加工、贮存中可能带 入 使用前严格检查,发 现不得使用 否 称重装袋物理危害:杂质否 加工、贮存中可能带 入 使用前严格检查,发 现不得使用 否 封 口 危害:无/ / / 否 金属生物危害:无/ / / 否化学危害:无/ / / 否

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 一、什么是? 工作危害分析()又称工作安全分析()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二、主要用途和方法 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三、作业步骤的划分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电器使用说明书中对电器使用方法的说明可供借鉴。 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四、危害辨识 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统观对这项作业所作的识别,规定标准的安全工作步骤。最终据此制定标准的安全操作程序。 1、识别各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a)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 b)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 c)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办公室)

(五、模仿本表做)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单位:公司办公室 工作任务:办公室办公工作岗位:全体办公室工作人员 序号工作步骤危害或潜在事件主要后果 以往发生频率及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风 险 度 R 建议改进 措施 偏差发生 频率 安全 检查 操作规程 员工胜任 程度 现有防范 安全措施 1 进出单位 交通事故人员伤亡 偶尔或一年 以上发生 每天自查无完全胜任 遵守交通 规则 2 5 10 严格遵守 交通规则夏季高温人员中署 偶尔或一年 以上发生 每天自查无完全胜任 防暑保护 (打遮阳 伞) 2 3 6 夏季雷电人员伤亡 偶尔或一年 以上发生 每天自查无完全胜任无 2 4 8 躲避雷电冬季低温人员冻伤 偶尔或一年 以上发生 每天自查无完全胜任 (多穿衣 服)保温 无 2 3 6 冬季雨雪人员摔伤每年发生每次自查无完全胜任 穿防滑鞋、 不骑自行 车车 2 3 6 加强自我 防范、保护 意识 2 办公室电源、电器插头漏电人员触电 偶尔或一年 以上发生 每次自查无完全胜任定期检查 1 3 6 计算机、电视辐射 造成人员 辐射伤害 每天发生, 经常 从来没有 检查 没有操作规 程 不胜任 无任何防 范或控制 措施 5 2 10 安装隔离、 保护屏 1

带电操作计算机、打印机、连接线 人员触 电、损坏 打印机、 计算机接 口 偶尔或一年 以上发生 次检无 高度胜任,自 觉遵章守纪 有效防范 控制措施 1 3 3 光驱不停取光盘光盘飞出 伤人 偶尔或一年 以上发生 次检无高度胜任,自 觉遵章守纪 有效防范 控制措施 1 3 3 关机步骤不符安全要求机器损坏 偶尔或一年 以上发生 次检无高度胜任,自 觉遵章守纪 有效防范 控制措施 1 3 3 复(速)印机工作中取出卡纸、高温造成人员 伤害 偶尔或一年 以上发生 次检 无 高度胜任,自 觉遵章守纪 不要连续 印大量资 料 1 2 2 室内吸烟、乱扔烟头 污染环 境、引发 火灾 偶尔或一年 以上发生 每天自查无完全胜任 吸完捻灭 烟头入烟 灰缸 1 5 5 离开办公 室前要检 查 空调氟立昂泄漏大气污染每年发生月查无完全胜任停用 2 3 6 立即更换、 补充 电暖器漏电造成人员 触电伤害 每年发生次检 无高度胜任,自 觉遵章守纪 检查开关 不漏电 2 2 4 用前必检 查 电暖器片温度过高造成人员 烫伤 偶尔或一年 以上发生 次检 无 高度胜任,自 觉遵章守纪 不要连续 长时间使 用 1 2 2 饮用水不卫生疾病偶尔或一年 以上发生 每天自查无完全胜任定期换水 2 3 6 饮用合格 的纯净水 或矿泉水 空调温度过低感冒或其 它疾病 每年发生每天自查无完全胜任 控制合适 温度 2 3 6 不要长时 间待在空 调房中 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经分析,公司目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性粉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工频电场、有毒溶剂(甲苯、戊烷、苯乙烯等)、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化学性烧灼伤(眼、皮肤等)。对此具体分析如下: 1、生产性粉尘 粉尘致病机理: 尘粒在进入呼吸道后,根据其物理性状,在呼吸道各部位通过截留、撞击、沉降、弥散等方式沉积、贮留及最后清除。 由于尘粒在呼吸道沿途沉积阻留机会和沉积后引起机体反应不同,可把粉尘分为非吸入性和可吸入性尘,后者主要指小于5μ的尘粒,小于5μ的尘粒,可以进入肺泡,因此它又可称为呼吸性尘。 人体对粉尘的清除: 沉积在呼吸道的可吸入性尘主要经两种方式清除:粘液纤毛系统和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人体通过各种清除功能,可使进入呼吸道的97-98%的尘粒排出体外。人体虽有良好的防御功能和清除功能,但若长期吸入任何浓度粉尘,均可有一定量沉积在肺内,产生不良作用,只是粉尘理化性质不同,作用的严重度不同。 粉尘对人体致病作用: 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性质,进入人体的量和作用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病变。 职业性呼吸疾患: 尘肺: 尘肺病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肺组织弥漫纤维化性全身性疾病。 我国通过近三十年的大量临床观察、X线检查、病理解剖和试验室研究,认为尘肺按其病因可分为五种:①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量较高的粉尘可引起矽肺;②吸入含有胶合二氧化硅(硅酸盐)可引起硅酸盐肺;③吸入煤、石墨、碳黑、活性炭等粉尘可引起炭尘肺;④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物质的混合性粉尘可引起混合性尘肺,如电焊工尘肺;⑤吸入某些金属粉尘可引起金属尘肺,

如铝肺。 粉尘沉着症: 有些金属(铁、钡、锡等)粉尘吸入后,可在肺组织中呈异物反应,并继发轻微纤维性变,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无进展。 呼吸系统肿瘤: 有些粉尘已确诊可致癌,如放射性矿物尘、金属尘(镍、铬、砷)、石棉等。 局部作用: 粉尘作用于呼吸道粘膜,早期引起其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分泌大量粘液,以阻留更多的粉尘。这是保护性反应,久之形成肥大性改变,最后由于粘膜细胞营养供应不足而致萎缩,形成萎缩性改变。此外,经常接触粉尘,可引起皮肤、耳、眼的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基本表现为慢性上呼吸道及肺部的炎症症状、慢性肺功能损害症状。因此,接尘工人的受损害程度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定期进行X光摄片等特殊的临床检查。 粉尘的卫生标准: 煤尘TWA 6 mg/m3,锅炉尘TWA 2 mg/m3。 粉尘的防护原则: ①加强工艺改革,消除尘源或强化工艺的自动化、机械化和密闭化水平,减少操作工人数量并使操作工人隔离或远离尘源。 ②尽量采用湿式作业,减少扬尘; ③加强岗位局部的密闭、通风、除尘净化措施,尽量使设备处于负压状态运行,防止粉尘外逸; ④强化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接尘岗位要佩带防尘口罩,防护工作服,注意及时更换口罩和防护服,避免生产场所积尘的二次污染以及污染工作服对生活区域的污染; ⑤加强对作业人员上岗前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严格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并强化执行中的督察管理; ⑥定期监测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保证其浓度范围低于相关卫生标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正常生产运行阶段,存在和(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进行综合的阶段性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提供依据,并为监管部门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评价实施、报告书编制、报告书评审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接受用人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评价工作计划,并对计划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等。 2.评价实施阶段:依据评价计划,开展职业卫生调查,识别作业场所存在和(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现场检测。职业卫生调查的内容应包括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检查、应急救援及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情况。 3.报告书编制阶段:对调查所得的资料和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给出评价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可行性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4.报告书审评阶段: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报告书进行评审,并进行现场复核,提出修改意见。评价机构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修改后提交正式报告书。由用人单位负责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除仅产生物理因素(不包括放射性因素)或仅导致轻微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不需组织专家对其报告书进行评审外,其余作业场所均需进行评审。

工作危害分析(JHA)

安全标准化文件 工作危害分析(JHA)作业指导书 版次:第A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8年1月1日发布2018年2月1 日实施 ××××××××××公司发布

工作危害分析(JHA)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保证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程序有效实施,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岗位及作业活动风险评价工作。 三、职责 1.安全科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宣贯; 2.培训师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审核; 3.总经理负责批准本作业指导书,并督促基层单位认真执行。 四、基本概念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发生特定的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 可承受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 五、风险分级准则 1.基本准则 风险(R)=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2.后果严重性分级原则 表1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 求 人 财产 (万停工公司形象

元)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 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停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丧失劳动能力>2 5 2套装置或设备停 工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 业安全方针、制度、 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 力丧事、慢性病 >10 1套装置或设备停 工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本公司安全操 作规程、规定轻微受伤、间歇 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 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无死亡无损失无停工形象没有受损 3.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级原则 表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 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监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 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做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 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 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4.风险等级判定准则 表3 风险等级(R)判断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 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 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9~12 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 4~8 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 治理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程分析

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及现场调查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是职业卫生工作基本任务之一。把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来的过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其目的在于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强度)危害程度等,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劳动者健康监护以及研究应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控制措施等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识别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灵魂”,是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前提。 下面就通过机械制造、焊接工艺、表面处理三大行业的现场调查,以提高对这三大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能力。 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是各种工业的基础,机械制造水平是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机械制造工业涉及范围广泛,飞机、轮船、机车、汽车、各种类型机床、纺织机械、发动机以及五金机械等等的制造统称为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的基本生产过程概括为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装配等生产工序,见图1: 图1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从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图可看出表面处理和焊接工艺也属于其中,由于这两个行业的特殊性,下面将另行阐述,在此不再复述。 一.铸造 (一)铸造基本工艺。见图2. 图2 铸造工艺流程

铸造用砂(型砂)品种很多,常用的是石英砂、黄砂,其次为长石以及少量的云母、铁的氧化物、硫化物和碱金属氧化物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压力铸造,是将液态金属在一定压力下快速注入铸型,并在压力下冷却凝固获得铸件的方法基本工艺流程如图3 图3压力铸造工艺流程 2.离心铸造,是将液态金属浇入旋转的铸型中,在离心作用下成型,凝固的铸造方法。基本工艺流程见图4

图4离心铸造工艺流程 离心铸造主要用于生产空心旋转体零件如铸管、铜套、双金属华东轴承等。 3.熔模铸造,是依赖可熔性的模样造整体型壳,一般是制造蜡模,将蜡模修正后焊在蜡制浇注系统上,即得到蜡模组。然后把蜡模组浸入用水玻璃和石英粉配制的涂料中,硬化结壳,再溶化蜡模而流出型壳,形成铸型型腔。为排除型壳中残余挥发物,提高型壳强度,还需将其放在850-950摄氏度的炉内焙烧。焙烧好的型壳置于铁箱中,周围填以干砂,制成砂箱,然后进行浇注。熔模铸造工艺流程见图5 图5熔模铸造工艺流程 熔模铸造主要用于制造熔点高,形状复杂及难以加工的小型碳钢和合金钢铸件。 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特种铸造工艺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同上述铸造工艺。此外,在熔模铸造过程中还存在松香、石蜡等有机物高温氧化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气等。 二.鍜压 鍜压是鍜造和冲压的总称。鍜压时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部分或全部的塑

工作危害分析(JHA-LS)记录表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单位:运行四部工作任务:装置正常开车工作岗位: 60万吨/年汽柴油加氢 NO:SHYX4B-001 序号工作步骤危害或潜在事件主要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L S R 风险等级 建议改正/控 制措施 1 成立开车组织/ 制定开车方案 1、开车组织人员责任 分工不明确; 2、开车方案制定不详 细; 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1、按照安全规定成立开车组织,明 确人员责任分工; 2、指定工艺、设备、安全工程师制 定详尽的开车方案,并经公司开 车领导小组审核; 1 3 3 5级 2 确定开车人员1、员工因健康原因造 成事故伤害; 2、员工未经过工艺技 术培训; 3、员工未经过安全技 能培训; 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1、员工定期查体,身体符合工作安 全要求; 2、组织员工进行开工专项工艺技术 培训; 3、组织员工进行开工专项安全技能 培训; 4、员工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2 3 6 4级 3 检查工艺流程未检查好工艺流程人员伤害/财产损失1、制定检查标准; 2、组织员工详细检查; 3、多人进行签字确认; 2 3 6 4级 4 公用工程系统投用1、未联系调度和相关 运行部即投用公用 工程; 2、未顺好流程,开错 公用工程管线阀门 3、投用蒸汽时未进行 排凝 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1、严格执行调度令,及时和相关运 行部进行沟通; 2、组织员工顺好工艺管线流程,做 好标记; 3、投用蒸汽时首先从倒淋进行排凝; 5 2 10 3级 5 催化剂装填1、催化剂大量喷出, 飞入眼睛、口中 2、物料置换不彻底 3、装剂口窄小 4、装卸人员操作行车 窒息、中毒、碰伤 1、装剂人员必须穿好连体服,佩戴 好新鲜空气呼吸设备、防护眼镜、手 套,穿好劳保鞋。尽量避免与催化剂 直接接触,装剂人员应系好保险绳。 1 3 3 5级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经分析,公司目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性粉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工频电场、有毒溶剂(甲苯、戊烷、苯乙烯等)、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化学性烧灼伤(眼、皮肤等)。对此具体分析如下: 1、生产性粉尘 粉尘致病机理: 尘粒在进入呼吸道后,根据其物理性状,在呼吸道各部位通过截留、撞击、沉降、弥散等方式沉积、贮留及最后清除。 由于尘粒在呼吸道沿途沉积阻留机会和沉积后引起机体反应不同,可把粉尘分为非吸入性和可吸入性尘,后者主要指小于5μ的尘粒,小于5μ的尘粒,可以进入肺泡,因此它又可称为呼吸性尘。 人体对粉尘的清除: 沉积在呼吸道的可吸入性尘主要经两种方式清除:粘液纤毛系统和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人体通过各种清除功能,可使进入呼吸道的97-98%的尘粒排出体外。人体虽有良好的防御功能和清除功能,但若长期吸入任何浓度粉尘,均可有一定量沉积在肺内,产生不良作用,只是粉尘理化性质不同,作用的严重度不同。 粉尘对人体致病作用: 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性质,进入人体的量和作用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病变。 职业性呼吸疾患: 尘肺: 尘肺病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肺组织弥漫纤维化性全身性疾病。 我国通过近三十年的大量临床观察、X线检查、病理解剖和试验室研究,认为尘肺按其病因可分为五种:①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量较高的粉尘可引起矽肺;②吸入含有胶合二氧化硅(硅酸盐)可引起硅酸盐肺;③吸入煤、石

墨、碳黑、活性炭等粉尘可引起炭尘肺;④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物质的混合性粉尘可引起混合性尘肺,如电焊工尘肺;⑤吸入某些金属粉尘可引起金属尘肺,如铝肺。 粉尘沉着症: 有些金属(铁、钡、锡等)粉尘吸入后,可在肺组织中呈异物反应,并继发轻微纤维性变,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无进展。 呼吸系统肿瘤: 有些粉尘已确诊可致癌,如放射性矿物尘、金属尘(镍、铬、砷)、石棉等。 局部作用: 粉尘作用于呼吸道粘膜,早期引起其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分泌大量粘液,以阻留更多的粉尘。这是保护性反应,久之形成肥大性改变,最后由于粘膜细胞营养供应不足而致萎缩,形成萎缩性改变。此外,经常接触粉尘,可引起皮肤、耳、眼的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基本表现为慢性上呼吸道及肺部的炎症症状、慢性肺功能损害症状。因此,接尘工人的受损害程度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定期进行X光摄片等特殊的临床检查。 粉尘的卫生标准: 煤尘TWA6mg/m3,锅炉尘TWA2mg/m3。 粉尘的防护原则: ①加强工艺改革,消除尘源或强化工艺的自动化、机械化和密闭化水平,减少操作工人数量并使操作工人隔离或远离尘源。 ②尽量采用湿式作业,减少扬尘; ③加强岗位局部的密闭、通风、除尘净化措施,尽量使设备处于负压状态运行,防止粉尘外逸; ④强化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接尘岗位要佩带防尘口罩,防护工作服,注意及时更换口罩和防护服,避免生产场所积尘的二次污染以及污染工作服对生活区域的污染;

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分析

第四讲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企业未按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案情简介]2005年3月7日,常熟市卫生局对常熟市××电镀氧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职业卫生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主要从事镀铬、镀镍等电镀加工,存在铬酸、硫酸、盐酸、硝酸、其他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但该公司未按规定组织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37名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且未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案件分析]2004年度,该市安监、卫生、环保、公安等四部门联合开展了全市电镀企业专项整治行动。该公司虽然按时参加了市卫生监督部门组织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暨专项整治动员会议,但迟迟未有整治的实际行动。 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未组织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涉及劳动者人数众多,并且未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该公司的上述违法行为,反映了其职业卫生法律意识的淡薄和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漠视。 [处罚] 该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市卫生局予以该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罚款三万元的行政处罚。 对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一是体现“违法必究”的执法原则,二是可以警示其他用人单位,在组织开展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必须按规定组织从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案例二】某企业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案

[案情简介]2004年3月2日,常熟市卫生局接到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王某某等人职业病诊断的报告”,常熟市某公司王某某等5名职工被诊断为苯中毒,另有4名职工为观察对象,市卫生局组织调查组对该公司进行了调查处理。 [案件分析]该公司主要从事工艺包装盒、塑料制品、木制工艺品制造、加工,使用的胶水粘合剂中存在苯、甲苯、二甲苯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产生职业危害的项目。对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该公司未按规定为其配备符合职业病防护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仅提供了普通的纱布口罩。 常熟市疾控中心于2003年3月对该公司车间空气中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该公司生产车间空气中苯、甲苯等物质的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该公司于2003年8月及2004年3月对全厂职工进行了两次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但是未安排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上岗前体检。 [处罚] 根据上述情况,常熟市卫生局认定该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三条第一项、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第一项、第六十五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六十八条第七项、第七十条的规定,对该公司作出了以下行政处罚:1、责令七日内改正,给予警告;2、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3、罚款10万元。 【案例三】硫化氢中毒案例分析 [案情简介]硫化氢是具有高度危害的窒息性气体,因硫化氢中毒致人死亡的恶性事故在石油化工企业频繁发生。因此,积极稳妥地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资料复用法、工程分析法、实测法和理论推算法等。事实上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扬长避短,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1 经验法 经验法是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自身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工作场所的识别。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识别准确性受评价人员知识面、经验和资料的限制,易出现遗漏和偏差。为弥补上述不足,可采用召开专家座谈会的方式交流意见、集思广益,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结果更加全面、可靠。 2 类比法 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采用此法时,应重点关注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如: 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等; ②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相似性,包括有害因素产生途径、浓度(强度)与防护措施等; 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类比法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最常用的识别方法。优点是通过对类比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际检测后,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直观定性和定量描述。缺点是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因可能存在的生产规模、工艺路线、生产设备等差别,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的差异。目前我们所遇到的评价项目多数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很难在本地找到理想的类比对象。为此倡议成立全国性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专业协会,利用因特网技术,建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专业网站”。实行会员制,把每个单位完成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料分类上传,建立“类比资料数据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完全相同的类比对象是十分难找的。因此在进行类比定量识别时,应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与卫生防护特征、生产管理以及其他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 3 检查表法 为了系统地识别工厂、车间、工段或装置、设备以及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事先将要检查的内容以提问方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系统检查的方法叫检查表法。它的应用可克服其他方法不系统、不全面、重点不突出等缺点作为一种定性识别的方法有着广泛的用途。缺点是检查表的通用性差,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工艺的项目需要编制不同

机械加工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编号:AQ-JS-03281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机械加工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分析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machining

机械加工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 析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主要工种及生产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一)车削 在车床上用车刀切削各类工件。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噪声。 (二)刨削 在牛头刨床及龙门刨床上用刨刀切削工件的平面或沟槽,刨削可以加工零件的平面及沟槽。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噪声。 (三)铣削 用铣床的铣刀加工工件。铣床有卧式铣床、万能铣床、立式铣床、工具铣床及龙门铣床等。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噪

声。 (四)磨削 在磨床上用砂轮进行切削加工。砂轮在高速旋转下切入工件表面,将工件表面的金属层不断切除。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 (五)钻镗 钻削主要用于加工工件上一定直径的孔。先用钻床钻孔,然后用扩孔钻扩孔,在进行铰孔。镗削主要用于大型、中型箱体零件或机架上的大孔、同轴孔、平行孔的加工。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 (六)钳工 主要依靠手工工具对金属进行切削加工。其基本操作有划线、锯割、凿削、锉削、刮削、研磨、钻孔、铰孔、攻丝、套扣等,这些操作大多是在台虎钳夹持下进行的。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 二、常见职业病

仪表工程HSE危险工作危害分析(JHA)与控制措施

仪表工程HSE危险工作危害分析(JHA)与控制措施 序号工作步骤危害或潜在事件主要后果可能性L严重性S风险度R建议改正/控制措施1施工技术方案准备施工方案中选定的施工方法、程序不当,无安全措施或不具体、无针对性等。大型仪表设备吊装及运输时发生倾倒;特殊设备安装时发生损坏或人员伤亡。2481.根据装置仪表工程施工特点、重点、难点,编制施工方案,指导仪表施工的关键及重要工序的施工。2.大型/特殊仪表设备的施工方案要进行充分论证,严格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的审批制度。3.方案中要包含JHA/安全技术措施。2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无安全技术交底或交底不彻底、不详细;作业人员没有相应的施工资质。造成施工人员安全重视不足,施工中防范措施不全面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2481.仪表安装前工程师必须针对作业活动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2.所有施工人员参加交底后在交底文件上签字,表明已经熟悉交底和方案中的详细内容。3.施工、组织方案及人员资质报验,报验通过后方可施工。3施工设备进场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存在隐患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失3391.对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进行报验,报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2.建立设备管理档案,设备在使用期间,定期月检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月检合格以后加贴合格色标。4设备开箱检验野蛮操作,包装物没及时清理;开箱后无保护和保安措施造成身体划伤、足部扎伤,设备损坏、锈蚀、零部件丢失等4281.按厂家的要求放置设备、进行开箱操作,开箱期间要保证设备平稳。 2.开箱作业穿戴好PPE,开箱后的带钉子、铁丝的木板等包装物及时处理,防止伤及其他人员。 3.严禁采取用大锤夯击等野蛮作业方法,按要求进行开箱后的防护保安工作,小件入库。5材料存放特殊材料和一般材料混放施工时用错材料,留下安全隐患3261.严格按标识规定做好施工材料的正确标识,对合金钢材质进行光谱分析核查,做好标识。2.做好材料领用管理,对不同材质材料分类放置,建立材料发放的可追踪记录。6仪表设备运输、就位、找正运输、吊装、就位方法不正确造成挤伤、砸伤等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事故2481.对运输过程中易倾到的设备应用绳索、倒链固定牢固。2.仪表设备用吊车就位必须由起重工来指挥,根据设备的吊装参数选定吊装方法、吊装设备及吊装机具,并提前检查其质量,

职业病危害评价分析

职业病危害评价分析 前言导读:企业依据《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在各不同阶段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以保证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本文将从评价依据、评价流程、评价内容、工程分析、评价方法、对策措施等方面对职业病危害评价进行分析。 企业依据《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在各不同阶段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以保证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本文将从评价依据、评价流程、评价内容、工程分析、评价方法、对策措施等方面对职业病危害评价进行分析。 一、评价依据 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各种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企业提供的各种资料。虽然安全和卫生法规、标准和规范各有自己的法规体系,但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有一些相同的法规、标准作为依据,例如《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工业企业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等等。 二、评价的流程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流程是: 1.收集各种与评价项目有关的资料,包括适用的各类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企业提供的各类安全卫生技术、管理文件资料、运行记录,以及现场的安全卫生状况等。

2.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企业的评价要求和评价目的,制定相应的评价计划或评价方案,以指导评价工作按时有序地开展。 3. 在获得充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分析,对物料、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进行危险、有害因素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并明确其存在的部位或环节。 4.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划分评价单元或确定重点评价因子,并选择评价方法。 5. 利用选定的各种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或综合评价,以明确危险、有害因素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 6. 结合现场或类比现场实际情况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职业安全卫生的考虑,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管理、工程技术措施等进行评价。 7. 针对辨识、评价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合理可行的安全、卫生对策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 8. 做出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结论。 9. 在评价过程中要对评价报告进行反复的审核、修改、完善工作,确保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质量。 三、评价内容 由于企业危险、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差异,职业病危害评价侧重对作业环境中可能影响企业职工身体健康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重点在于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