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粤教版)学案

3.1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粤教版)学案
3.1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粤教版)学案

3.1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1、网络信息资源及其组织方式。 2、WWW、网页、网站和主页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了解万维网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基本工作思想。 3、FTP服务,了解FTP基本使用方法。 4、URL统一资源定位器。

学习难点:1、WWW、网页、网站和主页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了解万维网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基本工作思想。 2、了解FTP基本工作思想。 3、网络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学习学习方法:任务驱动、讲授法、实践操作、分组讨论法等。

<自主探究一>:网络信息资源

1、什么是网络信息资源

(1)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在网络上蕴藏着的、、、等。(2)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为纽带联结起来并以网络为主要交流、传递、存储手段与形式的信息资源。

2、因特网信息资源的特点

(1)因特网信息资源呈结构。

(2)它以的形式表现。

(3)都采用,都是信息。

(4)不受、限制

(5)信息资源的加工。具有。

3、因特网信息资源的服务形式

英特网上的信息资源主要有:、、、、、。

<自主探究二>:万维网

1、什么是万维网

(1)万维网(World Wide Web,缩写为),是因特网上一种非常爱欢迎的服务。

(2)万维网的基本用途是。

(3)万维网通过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

(4)一个Web站点有它自己的。

(5)一个Web站点是由很多所构成的。

(6)一个网页就是一个采用(简称HTML)编写的文本文件。

2、万维网信息资源的特点

(1)信息资源以形式组织。

(2)信息资源。

(3)信息资源具有。

3、统一资源定位器

(1)因特网上采用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缩写为)来识别网络上的资源。

(2)URL的基本格式是:。

问题思考:

(1) https://www.360docs.net/doc/9612797932.html,. cn 与

https://www.360docs.net/doc/9612797932.html,/chn/index.htm 有什么不同,它们等效吗?试一试。

(2)什么叫主页?一般来说主页的文件名是什么呢?

(3)URL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合理利用因特网中的信息资源

如何合理的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价?

巩固拓展

一、选择题

1.(多选题)下面关于因特网中的信息资源描述正确的是()。

A.因特网信息资源呈全球分布式结构,存在于世界各地联网的主机中

B.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采用的是集中存储,数量庞大,且加工深度不够

C.因特网上获取信息资源很便捷,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制约

D.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都是数字信息,具有时效性且更新频率高

2.(单选题)统一资源定位器(网页地址)的英文缩写为()。

A.http B.FTP C. UR L D.USENET

3.(单选题)下面关于合理利用因特网中的信息资源叙述正确的是()。

A.因特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不存在知识产权问题,任何人可以随意使用

B.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都是真实、可靠且有益的

C.因特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信息交流环境,不存在语言障碍

D.在因特网上,人们也必须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做到合理合法

二、判断题

4.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在网络上蕴藏的各种形式的知识、资源、情报、消息等。()

5.WWW(World Wide Web)是因特网的英文缩写,是信息存储和信息检索最大的资源。()

6.FTP信息资源常用于信息资源共享,需要使用客户端软件上传或下载,有些还需要输入密码才能访问。()

7.因特网信息资源的加工深度不够,所以提供的信息都是无偿的。()

8.在WWW服务中,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由三部分组成,即协议、域名与文件名。()

9.如果没有专门的下载工具,就不能从因特网上下载文字、图片以及各种文件

资料。()自我评价

2.3网上资源检索教案二

《网上资源检索》案例设计 一、教材分析 “网上资源检索”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第二章第三节,该教材是按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这节课的内容以培养学生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主,因为信息获取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特网上的信息每天以惊人的速度在增加着,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 二、学情分析 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就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学生已有网上资源检索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网上资源检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检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上资源检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因特网上检索信息最常用的三种途径:主题目录、搜索引擎和元搜索引擎来检索信息; 2、掌握以google为代表的网络搜索引擎的基本用法,能够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3、了解google和baidu的特色搜索,如:google的本地搜索、英汉翻译等; 4、能够根据具体的要求灵活使用三种常用逻辑运算符(and、or、not)来检索信息; 5、了解元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和比较流行的元搜索引擎的网址。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主题目录搜索、搜索引擎和元搜索引擎的使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难点: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三种常用逻辑运算符(and、or、not)在关键词搜索中的使用。 五、教学策略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Internet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60年代,Internet起源 70年代,TCP/IP协议出现,Internet随之发展起来 80年代,NSFnet出现,并成为当今Internet的基础 90年代,Internet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开始向全世界普及 1、Internet的起源 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 (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 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FTP和Telnet是Internet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 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 2、TCP/IP协议的产生 1972年,全世界电脑业和通讯业的专家学者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就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达成协议,会议决定成立Internet工作组,负责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 至1974年,IP(Internet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问世,合称TCP/IP协议。这两个协议定义了一种在电脑网络间传送报文(文件或命令)的方法。随后,美国国防部决定向全世界无条件地免费提供TCP/IP,即向全世界公布解决电脑网络之间通信的核心技术,TCP/IP协议核心技术的公开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大发展。 到1980年,世界上既有使用TCP/IP协议的美国军方的ARPA网,也有很多使用其它通信协议的各种网络。为了将这些网络连接起来,美国人温顿·瑟夫(Vinton Cerf)提出一个想法:在每个网络内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讯协议,在和其它网络通信时使用TCP/IP协议。这个设想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诞生,并确立了TCP/IP协议在网络互联方面不可动摇的地位。

走进因特网的教学反思

走进因特网的教学反思 《走进因特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因特网,学会打开IE浏览器窗口,认识IE浏览器窗口,学会在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浏览网上有用的信息等。 本节课首先是以了解“中国儿童资源网”为内容,学习用浏览器浏览网页基本操作。在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网络及认识网络在生活中的作用后,介绍浏览网页的软件,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是IE。通过介绍IE窗口引入“网址”,让学生知道“网址”就如同学校或家庭的地址,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通过浏览“中国儿童资源网”首页来介绍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这是本课的重点。在操作浏览网页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观察鼠标指针的变化,从而引入链接及其作用。接着再以自学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入“儿童游戏”尝试使用IE浏览器窗口工具栏中的按钮,在尝试中了解这些按钮的作用。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有趣的网站网址,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喜欢的网址进行练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先自学后操作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为本节课教学的顺利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知识要点的讨论中,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大家共同动脑去思考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但是,这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没有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这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学生完成任务的

时间长短不一,这种差异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光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在课堂中,对于很快完成任务的孩子,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新的任务,让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或疑惑,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的探究,当然还可以请他们作为教师的小助手,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慢的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学生对“域名、网址“的理解有些困难,我在上课时,尽量用打比方的方法,用通俗的语言去表达,比如,每个人都要有名字,每个家都有地址等。当然一次课仍然难让所有的学生都理解,主要还是通过不断的操作去体会和领会。 在这节课中有的地方有些忽视:学生在输入网址时,经常出现各种错误,以至于有的学生总上不了该去的网站而着急。今后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输入、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提醒学生英文字母大小写的转换。用一定时间让学生观察网站给我们提供了什么?能让我们做一些什么事?使学生体会到网站的用途及意义。而不是为了上网而上网。

2009年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评审结果公告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 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2009年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评审结果公告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2009年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于4月30日截至,大赛共征集到有效教学案例679份,同比去年增加9份,其中,高中组256份,初中组197份,小学组227份。参赛教师覆盖全国29个省市区,参赛教师和覆盖省份均创新高。 经大赛评委认真、严格评审,共评出获奖教案306份,其中,高中组109份(一等奖17份、二等奖53份、三等奖39份),初中组96份(一等奖15份、二等奖49份、三等奖32份),小学组101份(一等奖17份、二等奖48份、三等奖36份)。获奖名单详见附件。 另外,大赛还评选出优秀组织奖9个:北京市东城区教育信息中心赵袆;北京市顺义区教研考试中心信息技术教研室刘遵义、刘秀旺、张建忠;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朱慧;大连教育学院张扬;大连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王宁;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计算机研训部卢美英;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凤英;重庆忠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吴才春;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教育局武建宏。 评审经过了预审(形式审查)、初审、复审、终审等多个阶段,在评审阶段发现了个别侵权案例并给予了不同程度的禁赛处罚,评审结果尽量做到公平、公正、透明、权威。所有获奖教案及点评意见可在6月7日后到案例大赛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612797932.html,)查询、下载。 评审结果于2009年5月31日至6月19日在信息技术课程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612797932.html,)和案例大赛网站上公示。如有剽窃等嫌疑,欢迎广大同仁及时举报,联系信箱:zhongbc@https://www.360docs.net/doc/9612797932.html,(钟柏昌)。对举报属实者将给予不低于100元/篇的物质奖励。 所有获奖作品名单及一等奖作品将直接收入《中国基础教育年鉴 信息技术卷2009年》(2010年上半年出版)。如有异议,请来信说明。 获奖证书发放日:2009年6月20日(优秀组织者报送的案例获奖证书统一邮寄给组织者,其余均挂号邮寄给个人,证书如需省级教研员转发请来信说明),获奖名单纸质通知将同时发送给各有关省级教研单位。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网上资源检索.教案doc

网上资源检索 贵州省盘县第一中学徐磊 一、教学设计背景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贵州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1学时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课程标准内容: (一)信息获取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本课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内容:第3.2 网上资源检索 基本要求:1.掌握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2.掌握通过主题目录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发展要求:掌握网络搜索的技巧。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贵州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信息的来源和获取”第1、2节内容基础上开展的网络资料检索教学,是学习信息组织和信息处理的基础,也是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项基本技能。本课确定以“中秋节”为主题,用不同的搜索方法来获取所需信息,同时渗透获取有效信息的思想方法。 三、学情分析 我们是普通高中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网络已经不再陌生,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使用网络的感性经验,也知道用百度、谷歌搜索引擎查找信息。但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会遇到搜索结果多,筛选困难、搜索技巧单一等问题。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提升对搜索结果进行适当的鉴别能力。同时考虑到学生信息技能参差不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 2)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 3)能区别主题目录和搜索引擎的不同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中秋节”的相关信息,提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搜索结果的筛选,培养学生信息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搜索中国的不同传统节日信息,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能负责任地、健康地使用信息,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鉴别搜索结果,获取有效信息。 六、教学思路与方法 1、教学方法设计 由于本课不是单纯学习搜索技巧的课,而是以“中秋节”活动为主线,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信息检索,经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鉴于此,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活动的方法。 2.教学思路: 1)情景导入。播放视频,提出问题:“你知道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吗?”引 入搜索任务。 2)问题展开。通过“比一比”,让学生归纳总结搜索技巧,突出教学重点。同 时在搜索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有多个不同的答案?引入信息筛选。 3)知识巩固。小组合作,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检索技能,了解其他重大传统节日 的相关信息,作为巩固。 4)知识应用。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搜索“月饼”,归纳两种搜索方法的特点, 形象、直观感受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七、教学准备 PPT课件、中秋节沙画视频、学习任务单、学习自评表、因特网教室

7.5《樱花之国-日本》学案(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五节樱花之国—日本 (一)本节学习目标: 1.记住日本的主要组成:四大岛屿2.记住日本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4.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主要城市 5.知道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和农业、渔业现代化程度高 6.正确说出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7.知道日本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本节重点难点剖析: 1.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日本发达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2.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三)课前自主预习: 引导:前面我们知道了亚洲被分为了六大地区,我们也简要了解了东亚。东亚五国唯一的一个群岛国家是日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个战败国,战后经济衰退,几乎达到崩溃的边缘,但是,只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到5、60年代,就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是什么原因使它经济复苏这么快呢?是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是有其他原因? 活动(1):读课本P28页7.50图,完成: 半球、纬度位置:日本全部位于___、___半球,全部位于_____带。 海陆位置:日本东临________,西临_______海、_______海,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东亚______国;由此可知,日本海陆位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板块位置:日本地处_______板块与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位于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多火山地震温泉 活动(2):读课本P28页7.50图,完成: 日本是由四大本岛及其附属岛屿组成的,四大岛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的面积最大,在日本的南部,还有个分布在太平洋内的_________群岛。 活动(3):读课本P29页“知识之窗”,完成: 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国家,古代受_______的影响(主要是______朝时期),近现代受________文化的影响,形成了__________的文化,日本的传统服装是________,名族是__________ 活动(4):读课本P29—P30页、地图册P18页日本地形图,完成: 日本的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面积狭小,且集中在沿海地区,日本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__,受日本地势的影响,日本的河流河流特点是_________, _________资源丰富,同时日本的__________资源也非常丰富,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世界 _________,日本海岸线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_,这对日本发展_____________经济十分有利。 日本的最高峰是____________;日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日本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拥有_____带和__________带__________气候。 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 纬度位置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

接入因特网教案

第二章第三节接入因特网教案 主备人:张成亮复备人: 09年5月18日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接入因特网的方式。 2、掌握直接接入、代理服务器以及路由器接入因特网的原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直接接入因特网的电话拨号、ADSL、其它接入方式。 2、教学难点 通过代理服务器以及路由器接入因特网的区别? 【知识链接】 前面我们学习了IP地址、域名、以及域名解析这些基础知识,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电脑是怎么样接入因特网的呢? 【教学过程】 一、学生预习导学案上内容,教师分配各个小组任务: 第一小组完成:一、(A)直接接入因特网 很多人使用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通过电话来拨号上网,电话是拨给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ISP是向用户提供接入因特网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的公司服务的公司。ISP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如 另一种是如 。 第二小组完成:问题思考: (1)(B)请同学们画出电话拨号接入的示意图?请试着说一下Modem (调制解调器)的作用? 第三小组完成: (2)(B)你的家里上网是采用直接接入因特网中的哪一种方式?试比较电话拨号接入、ADSL接入、ISDN接入的优缺点?

第四小组完成:通过代理服务器接入因特网 问题讨论: 1、(A)为什么要通过代理服务器接入因特网?它有哪些优点? 第五小组完成:2、(B)请画出客户机通过代理服务器接入因特网的示意图: 第六小组完成:、通过路由器接入因特网 1、(A)为什么要通过路由器接入因特网?它有哪些优点? 2、(B)请画出客户机通过路由器接入因特网的示意图: 第七小组完成:、问题实践与思考: (B)如果你家中有两台计算机,其中一台安装的是WINDOWS XP操作系统,另一台安装了WINDOWS 2000操作系统,想要把它们组成一个小型局域网络,并通过ADSL拨号上网,以实现两台计算机同时上网,请你设计一个解决方案?第八小组完成:巩固练习 1、已有一台微机,要实现电话拨号上网,应该使用的网络连接设备是( ) A、电话机 B、调制解调器 C、ISP D、文件服务器 2、英文缩写ISP的中文含义是指 ( ) A、因特网地址 B、因特网协会 C、内联网 D、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3、下列属于网络通信连接设备的是( ) A、显示器 B、光盘驱动器 C、路由器 D、鼠标器 4、通常所说的ADSL是指( ) A、一种宽带网络接入方式 B、计算机五大部件之一 C、网络服务商 D、网页制作软件 5、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网络通信连接设备的是( ) A、路由器 B、交换机 C、集线器 D、打印机 二、分小组展示:教师补充学生不理解内容。

《19.3 走进互联网》

19.3走进互联网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的互联及互联网的功能。 2、体会网络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学会收发电子邮件。 4、了解互联网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 对互联网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互联网的定义及用途。 互联网是利用电磁波和通信网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庞大网络。 利用互联网,人们可以通过相应的网站,进行学习、娱乐、购物等。由计算机联成的互联网,在现代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74年美国国防部国防前沿研究项目署(ARPA)的罗伯特?卡恩和斯坦福大学的文顿?瑟夫开发了TCP/IP协议,定义了在电脑网络之间传送信息的方法。这一协议于上世纪80年代初被世界广泛采用,成为互联网的核心。 1986年,美国建设了第一个互联网骨干网。1994年前后,随着WEB技术等互联网技术的发明,第一代互联网全面成熟,也给世界互联网的领先者——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益,促进了美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的繁荣。 1989年,我国正式开始了互联网建设,但因为种种原因,进展迟缓。1994年,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建设为代表,我国互联网建设进入加速期,先后建成了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金桥信息网和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四大骨干网。 1998年,CERNET的研究者在我国第一次搭建了IPV6试验床。2001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地区试验网在北京建成并通过验收,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2003年,国务院批复了由发展改革委主导的8部委“关于推动我国下一代互联网有关工作的请示”,随后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CNGI项目开始实施。 2、收发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可以传送包含文字、数据、图像或集画面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 特点:方便、快捷、信息内容丰富多样、节省开支等。 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是固定的,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是唯一的。 3、网上学校。 在互联网可以建成“虚拟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你可以得到全国最优秀的教师的点拨和指导。我国教育部已通过教育电视台建立了远程教育中心。 4、比较网上学校与传统教学各自的优缺点。 二、教师小结 1、通过学习,总结出互联网的优缺点。 优点:a.人们可以通过相应的网站进行学习、娱乐、购物等; b.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网络,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互联网是信息 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高速共享; c.超越时空,就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在网上聊天、看电影、接收远程 教育等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 缺点:a.网络游戏使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b.利用互联网上网的人多、传播消息快等特点传播虚拟、不健康的信息,干扰人 们的正常生活。 2、电子邮件的收发过程。 计算机用户发送电子邮件——(通过光纤电路传输)——地面站发送信号——(无线电波信号传至卫星)——卫星——(卫星转送无线电信号)——地面站接收和传递信号——计算机收到信息 三、作业课下给我发送一份反应你学习情况的电子邮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网络信息检索教案设计

网络信息检索教案设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第一中学信息技术组马洪伟 教案背景 1、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网络信息检索 4、学时数:40分钟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中选取了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查询两种常用信息检索方式,以关键词查询为主设计了活动,使学生通过操作理解这两种检索方式,为学生完成日常生活中所需信息获取提供了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从中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基本素养。并为选修教材中搜索引擎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教材中还介绍了利用下载工具下载保存各类信息,并重点突出在下载前要建立分类文件夹,这为第四章信息资源管理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需求分析:网络中信息资源分散,数量庞杂,从中寻找所需信息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学生在平时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已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有一定需求的。 差异分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都能主动运用“搜索所需信息,一部分学生不仅能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且能利用工具下载,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知识产权和对信息进行管理的意识。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思维活跃,表达能力也很强,仅几名同学自控力不强,注意力易被分散。 情绪分析:学生对网络资源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把喜欢的资源“据为已有”,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选择关键词的重要性;掌握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查询的基本方法及技巧;能根据需要运用合适的探索方式和技巧检索信息;能使用合适的下载工具下载保存信息。 2、过程与方法 在实践中体验不同信息检索方式的检索效果,充分认识到搜索技巧在搜索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初步体验信息资源管理中文件管理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能够根据需要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掌握下载网络信息的常用方法。 难点:能够根据需要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能针对不同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方法下载并保存。 五、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构建、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最终实现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新理念及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诱思导学法、自主探究法、分组协作法、体验式教学法等 (2)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协作式学习、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通过问题导学,以主题活动为主线,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b6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一信息技术《网上资源检索》教案2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一信息技术《网上资源检索》教案2 1课时 教学内容: 1、搜索引擎 2、其它检索方法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访问了2008北京年奥运会官方网站,我们是如何访问的?大家收获如何? 有关2008年奥运会的系例图片,你们检索到了吗?如何检索的?这就是我们本堂课要解决的的问题。 二、教授新课 活动(一):学习实践主题目录检索 课件演示主题目录介绍。 以“老章书签(https://www.360docs.net/doc/9612797932.html,/)”网站为例,检索“2008奥运会相关信息”,具体操作讲解主题目录检索信息的方法。 布置任务:利用主题目录搜索,搜索出2008奥运会的相关信息。(可利用其它网站)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可以相互协作,比赛各小组检索信息量和速度。 请一小组推选出一名同学演示给全体同学看。 活动(二):学习实践搜索引擎检索 老师:通过刚才的实践,同学们感觉这种检索方法有哪些不足之处? 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刚才这种方法查找简单,但存在查找范围较窄、查找内容较少等问题。老师: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检索方法: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用课件演示介绍搜索引擎及其工作过程。

启动浏览器,进入“baidu”网站,搜索“历届奥运会会徽”相关信息。 分别用不同的关键词,比较查询结果,以此向学生强调关键词的重要性。 布置任务: 信息检索学习任务单 1、请试找出可以用于主题目录搜索的网站名或网址,它们是: 2、运用主题目录方法,在因特网上查找与奥运会篮球项目有关的内容,并将有关内容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希望检索的资源是有关方面的内容。 所使用的搜索引擎网站是 网址是: 经过的主题目录路径为: 查找到个网页与所检索信息有关,其中,经过浏览并确定基本符合检索要求的网页有个。 3、哪个搜索引擎是比较优秀的网络信息搜索工具? 试比较几个常用的中文搜索引擎的性能,完成下表: 搜索质量 通过比较,较好的搜索引擎是:,理由是: 板书设计 1、讲解并演示主题目录检索 2、讲解并演示搜索引擎检索 3、布置学习任务单 A、B、C分类作业布置 B、C类: 信息资源获取的途径有多样性,淘宝成为现代人热衷的购物方式之一,这种信息资源可以通过 利用人力资源来获取 B、利用设备来获取 C、利用遥感技术来获取 D、利用网络技术来获取

2019年精选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亚洲第五节 日本粤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七

2019年精选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亚洲第五节日本粤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二十 七 第1题【单选题】 日本经济具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主要表现在( ) A、经济增长的速度太快 B、原料靠进口,工业产品靠出口 C、劳动力不足,技术水平低 D、工业发达,农业落后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源于( ) A、中国唐朝的服装 B、西方的西装 C、美国的牛仔装 D、阿拉伯人的长袍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日本东部海域大地震易引发( )

A、山体滑坡 B、海啸 C、泥石流 D、气候异常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岛国.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 A、地跨寒、温、热三带 B、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形复杂多样 D、亚洲与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有网友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了甲乙丙丁四幅景观图片。请根据这些图片,下列关于图中景观所展示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为法国的埃菲尔铁塔 B、乙图为非洲乞力马扎罗山 C、丙为美国的自由女神像 D、丁图为埃及的狮身人面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被海洋环抱 B、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C、山地面积广大 D、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表现在20世纪末( ) A、出口的工业原料,占世界市场百分比高 B、进口的工业产品,占国内市场百分比高 C、工业原料、燃料主要依赖进口,产品主要出口 D、工业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自己,产品主要出口

《搜索网上资源》教学设计

《搜索网上资源》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网上信息搜寻和下载网络资源的基本方法,知道常用的几个搜索引擎,并能撑握搜索关键词的含义. 2.能力目标:会使用目录搜索及关键词搜索,熟练运用关键词进行搜索。掌握网 络信息搜索技能,提高对信息的查找与筛选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把计算机、网络当作学习工具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 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并树立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爱国情操。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网上信息搜寻和下载网络资源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更好更快地搜索到所需的资源 三、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是比较好动,求知欲和好胜心很强。对城区学生而言,大部分基本用过电脑上网,但学生使用电脑往往还局限于玩网络游戏,而有目的地利用网络资源来解决一些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是很少的。 四、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小学四年级学生比较好动、求知欲和好胜心强等特点,采用问题启发和引用游戏规则设计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一提的是,问题设计的思路是采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中的框架问题。 (基本问题:搜索网上资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单元问题:1. 试着比较一下,目录搜索引擎与关键字搜索引擎有哪些不同?2.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内容问题:1. 你们知道哪些搜索引擎的网站呢? 2. 你们知道刚才老师运用的是哪种网上搜索方法吗?3.我们学习了哪两种搜索网上资源的方法?) 由于网络信息更新比较快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的问题,我根据对学生认知的了解,在任务的编排和知识点的讲授方面做了调整以填补教材的不足。此外,利用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了语文课本第二课《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对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始终充满着憧憬和好奇,采用桂林山水风景图作为本课的教学引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前准备 1、制作一个本节课的教学课件。 2、检查网络教室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3、准备一台计算机与投影机相连,在“跟我学操作”环节中使用。 六、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课题引入(五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吗? 生:知道 师:想不想去桂林游玩? 生:想

走进因特网的教案

走进因特网的教案 导读:本文走进因特网的教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走进因特网的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初步了解Internet和连接Internet的基础。 (2)掌握拨号上网的基本操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走进因特网的常识。 (2)难点:新识识新概念多;建立拨号连接。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或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不断普及,“上网”这个名词对于我们来说,已不再陌生。越来越多人相互打招呼时的问候已变成了:今天你上网了吗? 上网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我们在前面讲过的局域网、城域网等,但那往往是公司或单位所使用的上网方式,对于我们大家来

说,更多的还是使用一种叫做调制解调器的设备来上网,我们把它戏称为:猫。今天我们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如何使用“猫”进入网络世界。 二、新授 在前面,老师向大家所展示的网络内容丰富多彩,但如果同学们想在家里进入这五光十色的网络世界,可就要做些准备了。在进入Internet之前,我们通常要做两件事:(1)要为计算机配备好“猫”也就是调制解调器,一根电话线以及上网软件;(2)到当地的Internet 服务机构办理因特网入网手续,得到一个上网的帐号、口令以及电子信箱地址。准备好这些之后,就可以进入网络世界了。 向学生出示:调制解调器、电话线、RJ11电话插头。 1.建立“我的连接” 首先我们需要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一些设置。 (板书:建立“我的连接”) (1)教师演示建立“我的连接”的过程。 ①打开“我的电脑”。 ②打开“拨号网络”窗口。 ③打开“拨号网络”里的“建立新连接”。 ④输入连接名称。(默认为“我的连接”) ⑤输入区号、电话号码。 ⑥完成,并把建立好的连接拖放到桌面上。 (2)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建立虚拟的“我的连

网络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网络信息检索与应用Network Information Retrieval 课程编号:14126215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48 课内实验时数:8 学分:2 开课单位:商学院网络技术教研室 适用专业:网络与新媒体 适用对象:四年制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网络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是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该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期刊、图书、产品目录、专利、标准、技术报告、会议文献和学位论文文献的检索方法;综合文献(宏观文献)的检索方法,包括综述、统计数据和引文等文献的检索方法;信息检索的技巧,包括布尔逻辑等检索策略、期刊质量认证以及搜索目前数据库不提供信息的方式方法;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获取网络信息资源,对学生拓宽专业知识,提高自学能力,更好适应当今网格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网络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信息资源检索基础知识、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在学生了解互联网基本知识后就能学习。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第一章信息资源检索基础知识 第一节信息资源检索概述 信息资源[1];信息资源检索[3];信息检索系统与数据库[3] 重点:信息资源检索 难点:信息检索系统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什么是信息资源检索? 思考题:信息检索系统包括几个部分? 第二节信息检索语言 检索语言的概念与功能[2];信息检索语言的类型[3] 重点:检索语言 难点:检索语言的类型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2.3-网上资源检索-教案设计

网上资源检索 一、教学设计背景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贵州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1学时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课程标准内容: (一)信息获取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本课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内容:第3.2 网上资源检索 基本要求:1.掌握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2.掌握通过主题目录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发展要求:掌握网络搜索的技巧。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贵州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信息的来源和获取”第1、2节内容基础上开展的网络资料检索教学,是学习信息组织和信息处理的基础,也是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项基本技能。本课确定以“中秋节”为主题,用不同的搜索方法来获取所需信息,同时渗透获取有效信息的思想方法。 三、学情分析 我们是普通高中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网络已经不再陌生,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使用网络的感性经验,也知道用百度、谷歌搜索引擎查找信息。但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会遇到搜索结果多,筛选困难、搜索技巧单一等问题。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提升对搜索结果进行适当的鉴别能力。同时考虑到学生信息技能参差不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 2)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 3)能区别主题目录和搜索引擎的不同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中秋节”的相关信息,提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搜索结果的筛选,培养学生信息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搜索中国的不同传统节日信息,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能负责任地、健康地使用信息,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鉴别搜索结果,获取有效信息。 六、教学思路与方法 1、教学方法设计 由于本课不是单纯学习搜索技巧的课,而是以“中秋节”活动为主线,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信息检索,经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鉴于此,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活动的方法。 2.教学思路: 1)情景导入。播放视频,提出问题:“你知道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吗?”引 入搜索任务。 2)问题展开。通过“比一比”,让学生归纳总结搜索技巧,突出教学重点。同 时在搜索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有多个不同的答案?引入信息筛选。 3)知识巩固。小组合作,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检索技能,了解其他重大传统节日 的相关信息,作为巩固。 4)知识应用。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搜索“月饼”,归纳两种搜索方法的特点, 形象、直观感受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七、教学准备 PPT课件、中秋节沙画视频、学习任务单、学习自评表、因特网教室

第二章+因特网的接入与管理

第二章 因特网的接入与管理 一、因特网的接入: (1) 普通家庭一般使用ADSL 虚拟拨号上网。 (2) GPRS 技术是移动电话接入因特网的方式之一。 (3) 蓝牙技术适用短距离(10m )无线传输。 1、因特网服务组织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因特网的接入服务 ICP (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因特网内容提供商。主要提供因特网信息检索、整理、加工等服务。如新浪、搜狐等。 二、 IP 地址及其管理 1、IP 地址的格式 网络之间实现计算机的相互通信,必须有相应的地址标识,这个地址标识称为IP 地址。IP 地址是唯一标识出主机所在的网络及其网络中位置的编号。 IP 地址是由32个二进制位组成。学用“点分十进制”方式来表示。即将IP 地址分为4个字节,每个字节以十进制数(0~255)来表示,各个数之间以英文圆点来分隔。例如:202.99.192.68

2、IP地址的分类 IP地址共分为A、B、C、D、E类。人们常用的IP地址属于前三类。每类由不同长度的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组成。 A类地址前8位二进制位为网络号,其中第一位为0,其余24位为主机号, B类地址前16位二进制位为网络号,其中前两位为10,其余16位为主机号, 3、IP地址的规划及配置 (1)IP地址的分配 静态IP地址:给每台计算机分配一个固定的地址。优点易于管理,缺点浪费IP地址资源。 动态IP地址(DHCP):把IP地址暂时分配给用户使用,不使用时由服务器收回。优点实现了IP地址的动态分配,节约了IP地址资源,缺点安全性较差。拨号上网大多采用此地址。 (2)IP地址查看 法一:右键点击“网上邻居”,选择“属性”,查看组件“TCP/IP协议”的属性。 法二:“开始”——“运行”中输入:cmd,在命令行中输入:ipconfig (3)子网掩码 作用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通过子网掩码,可表明一台主机所在的网络与其他网络的关系。 A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255.0.0.0 B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 C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 4、IP地址的管理

《网络信息检索》教案

“网上资源检索”的教学设计 温州市龙湾区永强中学陈占泽 一、教学设计背景信息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浙江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1学时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课程标准内容: (一)信息获取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本课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内容:第2.3 网上资源检索 基本要求:1.掌握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2.掌握通过主题目录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发展要求:掌握网络搜索的技巧。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二章“信息的来源和获取”第1、2节内容基础上开展的网络资料检索教学,是学习信息组织和信息处理的基础,也是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项基本技能。本课确定以“中秋节”为主题,用不同的搜索方法来获取

所需信息,同时渗透获取有效信息的思想方法。 三、学情分析 我们是普通高中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网络已经不再陌生,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使用网络的感性经验,也知道用百度、谷歌搜索引擎查找信息。但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会遇到搜索结果多,筛选困难、搜索技巧单一等问题。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提升对搜索结果进行适当的鉴别能力。同时考虑到学生信息技能参差不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 2)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 3)能区别主题目录和搜索引擎的不同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中秋节”的相关信息,提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 力; 2)通过对搜索结果的筛选,培养学生信息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搜索中国的不同传统节日信息,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 同。 2)能负责任地、健康地使用信息,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把握“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规范“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教学,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本文中用到的述语解释: 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 发展要求:有条件学生可在本节增补;全体学生在本模块学习结束时掌握。 说明:主要注明不宜拓展(留待选修学习)的内容;超纲的内容、已删除的内容、限定深广度的内容等。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本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等情况有总体的了解,由此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高一学生身心渐趋成熟,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只是对所学的内容欠缺系统的提炼、重组和内化。因此,在进行信息与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有层次、有选择地设计实例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归纳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形成的理解与专家或他人已有的定义相比较,加深理解,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意识到信息文化的形态和作用,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做好心理准备,逐步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一、课程标准内容 本章内容包含在“课程标准”的“(一)信息获取”中: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要求 1.1 信息及特征

1.2 信息的编码 1.3 信息技术 三、本章教学建议 本章建议用3课时完成,可采用如下两种课时分配方案。 这一方案的教学基本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来进行。为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本章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学习、问题解决、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 在第1.1节的“信息及特征”中,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可以采用案例讲授法为主,辅以问题讨论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