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诚信建设论文

政府诚信建设论文
政府诚信建设论文

政府诚信建设

摘要:诚信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相互信赖与坦诚。政府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示范和表率作用,是社会诚信的典范。政府诚信引导着公众诚信,直接影响着社会诚信。它关系到政府公信力和执政能力的核心问题,它标志着社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状态,是社会政治、经济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本文从政府诚信缺失的表现入手,进而提出了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诚信建设行政管理

一.诚信的概念

诚信是诚实信用的简称,其基本涵义是坦诚、不欺。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诚信要求为人做事要信守诺言,不能出尔反尔。"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等汉语成语表明,人们对诚信的社会价值早就有所认识。在中国历史上,商鞅曾以"南门立木"取信于民,树立了诚实守信的政治形象,并获得了丰厚的政治回报;而周幽王却因"烽火戏诸侯",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价,被后人所耻笑。实践证明,诚信不仅是经济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正如美国学者法兰西·索能伯格所说,"诚信现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是关系的粘合剂,使夫妻双方能在一起生活,商业买卖不受损害,政治体制稳定。没有诚信,婚姻将会失败,选民会变得冷漠,企业将陷入混乱。"

二.政府诚信的原则

所谓政府诚信是指政府必须履行其对公众承诺的责任,它是现代民主社会中责任政府的重要标志,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对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

法律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最早源于古罗马时代。在罗马法中,有诚实契约和诚信诉讼。后来,这一原则逐渐被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许多国家所接受,并从债法原则演变为私法领域的一般性原则。1840年法国民法典第1134条第3项中有"契约应依诚信履行" 的规定;1907年公布的瑞士民法第2条则明确规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依诚实及信用而为之"。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也有类似的规定,即"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目前,诚信原则已为许多国家的法律或判例所承认。1926年,德国行政法

院在判决中指出:"国家作为立法者及法的监督者,若谋取以国民特别义务,于国民私法关系,相互遵守诚实信用乃正当要求;且国家对于个别公民在公法关系上,该诚实信用原则亦是妥当的。" 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程序法》第8条也明确规定如下:"行政行为,应以诚实信用之方法为之,并应保护人民正当合理之信赖。"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胡锦涛总书记倡导树立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更是将诚信列为重要内容之一。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礼诚信”也被概括为道德规范的必备要素。

诚信既是法治政府的基本品格,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的本质特征。为打造诚信政府,我国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在《行政许可法》中首次规定了公法上的诚信原则。该法第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国务院2004年3月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则将"诚实守信"作为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诚信建设是十分的重视。

三.政府诚信的重要性

政府诚信的内涵极为丰富。简而言之,就是政务活动遵循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保证自身决策的严肃性、科学性、持续性,自觉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公开透明,运转协调,管理科学,崇尚实干。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已成为政府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一个不守诚信、出尔反尔的政府不可能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先导和表率。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诚信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和根本。于个人,它是做人的最为重要的品德;于社会,它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基石;于政府,诚信是一项基本的政治道德。政府承诺的事,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去兑现,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这样的政府,才能取得社会各界信任,才能为社会各界树立榜样,才能在打造诚信社会中发挥榜样作用。如果不履行承诺,政府就会在丧失诚信的同时也会失去民心,甚至还会被民众推翻。

社会诚信体系是一个信用管理制度的系统。个人信用管理制度、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行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政府信用管理制度,以及信用信息采集制度、信用约束与惩罚制度和信用等级评价制度等,都是这一系统的基本要素。其中,政府信用是其核心。政府是社会最具公信力的组织,政府及公务员的诚信行为,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只有政府做到诚信了,整个社会才会有良好的秩序,人们对于自己努力的结果就有比较明确的预期,整个社会才会安定。

因此,没有好的政府信用,政府出台的政策再优惠,地方资源再丰富,商机再多,对于投资者而言也不过是美丽的陷阱而已。政府信用的缺失,不仅会失去市场,还会失去自己的发言权。只有政府能够履行自己的承诺,才能真正形成和谐的市场经济环境,才能推动经济发展,使社会和谐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政府诚信缺失的危害

然而,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有政府失信于民的事件见诸报端,说明政府诚信缺失现象绝非个案:鹿邑县“村村通”工程竣工三年,仍有2300多万元工程款仅仅只是承包商手里的一把欠条。一位欠款乡的乡长说:“我们从来都不否认欠着这笔款……就是没有钱(还)。”河南省清欠办连续公开曝光了十大拖欠工程款案例、15家拖欠工程款单位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从报道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要么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根本不顾施工单位利益;要么是政绩观不正确,只顾眼前,牺牲长远;要么是片面追求高速度,不切实际,贪大图洋。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央有关部门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和中央文明委有关精神中强调,“要使企业和个体诚实守信,政府首先要做到诚信。”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和源头,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信用的提高对企业和个体的信用具有引导和示范意义。同样,政

府的失信也给社会带来不可磨灭的危害。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信用处于核心与支柱地位,对于构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保障,良好的政府信用可以弥补民间信用暂时短缺所带来的一些问题。相反地,政府信用建设出现问题,也会给社会信用一种不健康的指示作用,造成“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局面,从而破坏我国社会信用的基础。

另一方面,在我国,政府是一国政府经济运行的管理者和规则制定者,信用作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契约,客观上要求当事人双方共同遵守的契约的内容,从而确保契约正常执行。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由于政府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契约双方在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时常常出现不对等的现象,监督制度的不完善也会引起政府信用缺失现象的产生。又由于政府的特殊地位和其信用的缺失,必然为企业和个人发生信用缺失现象提供了不良的参照系和错误的信息导向。如果政府缺乏信用,企业和个人又如何能诚实守信。因此,政府信用缺失将进一步动摇和破坏社会信用的基础。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其诚信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政府诚信是一种代理者诚信,与信用体系相比,是一种非利润刺激诚信,所以诚信动力不足。2.政府诚信是一种建立在诚信方和信任方非对等基础上特殊诚信,当诚信方一旦发生失信行为,信任方由于权力支配上的劣势而显得孤立无助,然而。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和行使者,其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的核心,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导,同时是建立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政府诚信应该也必须成为社会诚信的重要力量和楷模,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政府一旦失信于民,其本质上是对公共责任的破坏和对公共利益的损害,结果会导致政府威望的下降,进而影响政府职能的有效行使,而政府不能充分履行职能,反过来又造成政府的公信力的丧失。

五.重塑政府诚信的对策

政府诚信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其内容十分宽泛,不仅包括惩治腐败、打击犯罪、社会稳定、司法公正、分配合理、流通有序、平等竞争;还包括国家机关的社会形象、办事效率、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群众威信、承诺守信等。因此,政

府诚信的重塑必须:

(一)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所有领导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动力。

各级政府官员者要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牢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带头身体力行“三个代表”,时刻关心群众利益,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兑现承诺,把关系人民利益的事情办好、办实,提高政府的信誉度。

(二)完善民主法制,保障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尽职尽责。首先,要抓好执法干部队伍的建设,提高政府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其次,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实施承诺制,强化问责制,对行政过错要依法追究,让人民满意,这样才能“政通人和”。

(三)制定“阳光政府诚信条例”。

随着民主法制进程的加快,对政府诚信的规范应该上升到法律层面,对公务员的诚信状况,需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考核、奖惩制度,官员的升迁要与诚信状况挂钩,对于信用良好者,可以给予奖励;对于失信者,则必须依照相关规定严肃惩戒。

(四)建立健全的政府诚信机制。

诚信机制的构建从客体上看,指经济运行的管理制度,从主体上看,是市场行为主体的依法经营、诚实交易、公平买卖。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建立经济诚信机制,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取信于民。积极营造诚信经济的市场资源环境,加强相关法规的落实,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避免乱决策、瞎指挥,杜绝“政绩腐败”。

(五)建立一套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制度。

既看经济发展,也看社会稳定;既看收入的增长,也看思想道德的提高;既看经济指标,也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看当前发展,也看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既看“显绩”,也看“潜绩”;既看主观努力,也看客观条件。只

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科学的政绩观、发展观,政府的公信力和威望值才能不断提高,政府的决策与措施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结束语:一个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应包括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三个方面。其中,政府诚信在社会诚信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没有良好的政府诚信,就无法建立良好的社会诚信。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形成以诚信机制为核心的社会资本,诚信机制的逐渐完善需要社会各界的长期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当代中国政府诚信建设》,赵爱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2、113-264页。

[2]《河南省清欠办曝光拖欠工程款案例引起强烈反响》,陈要逢,河南报业网,2005年,08月09日。

[3]《诚信政府研究》,刘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74-293页。

[4]《社会诚信研究》,景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14-245页。

论诚信政府的建设__论文

******大学自学考试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生毕业小论文 论文题目:论诚信政府的建设 姓名:xxxx 学号: 1 年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年7 月25 日

作者声明 本毕业小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小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小论文(设计)成果归浙江工业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学号:11599902045 作者签名:(手写有效) 20 年月日(手填时间)

论诚信政府的建设 xxx 2011年7月25日

摘要 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和支柱。现今我国社会信用的普遍缺失使得建设诚信政府成为时代的强音。由于相关体制、制度和公务员信用意识等的缘故,可以从加强诚信观念建设、制度建设、行政公开、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诚信运作机制、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等方面来着手打造诚信政府。 政府诚信,主要是指各级政府官员及其行政决策,本着“主权在民”的思想还权于民,充分体现人民的基本意愿,全力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恪守承诺,不失信于民。政府信用的好坏对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它是推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政府诚信的缺失,会导致社会上企业、个人诚信体系无法很好的建立。因此,打造诚信政府的任务尤为迫切,成为时代的呼唤。 关键词:政府;诚信;建设

目录 引论 (6) 一、政府诚信建设的内涵和作用 (6) (一)政府诚信建设的内涵 (6) (二)政府诚信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7) 二、加强政府信用建设的重要意义 (8) (一)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创建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首要前提 (8) (二)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 (8) (三)建设信用政府是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8) 三、我国政府诚信建设的现状 (9) (一)行政体制不健全 (9) (二)政府权力过大,行政过程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 (9) (三)政府行政人员缺乏诚信思想和观念,存在腐败现象 (9) 四、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政策建议 (10) (一)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10) (二)加强对政府诚信的监督体系建设 (10) (三)加强全社会诚信观念建设,强化行政人员的信用品德 (11) (四)加强政府诚信法制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11) (五)大力加强政府政风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11) 结语 (12) 主要参考文献 (13)

政府诚信缺失及原因分析

试论政府诚信建设 摘要:目前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象是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极不适应的。如何增强地方政府诚信,进而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是当前的一个大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历,见证了一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状,并对造成这种诚信缺失的原因作了浅要的分析。 经过20多年的摸索,中国逐渐破除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能兼容的传统观念,并确认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目标。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础和可靠保证——诚信,却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这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极不适应。参加工作十几年来,我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对造成这种诚信缺失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 一、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搞活经济,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家在各项政策和法规方面体现了一个负责任、为民谋利益政府形象,但是,某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错误地理解了国家政府的政策倾向,为一地之利,一已之利公

然做出违背政府诚信的行为,深刻影响了我国政府在民众心中的整体诚信水平,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各级地主政府的深思,这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朝令夕改,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行使着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其制定的政策体现了政府的权威,应具有法律效力,不能因政府领导的更换而更换,更不能因政府的换届而失效,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在本届政府中制定了一些公共政策和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初衷和着眼点是好的,但是在应用中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政策兑现方面出现断档,经常是新官不理旧事,一届政府一朝政策。所有这事状况,不仅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而且在公众心中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信用。 (二)腐败形势严峻,官员以权谋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腐败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一个大问题。不少地方政府官员及行政人员将部门权力私有化,喜欢通过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吃拿卡要,导致各种腐败现象愈演愈烈,这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政府诚信建设的最大毒瘤,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把投资者当成“买单”和“生财”的渠道,不但不主动为投资者搞好服务,反而经常向投资者提出不合理要求,还有不少执法司法部门和机构受利益驱使,将执法司法活动作为创收的主要手段,吃

我国政府诚信问题研究

我国政府诚信问题研究 崔光胜 【专题名称】公共行政 【专题号】D01 【复印期号】2005年01期 【原文出处】<<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武汉)2004年05期第40~44页 【作者简介】崔光胜,湖北省行政学院。(湖北武汉430022) 【内容提要】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政府诚信越来越关注。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强政府”模式至今尚在,政府在行政执法、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还有许多缺陷。由于政府诚信缺失,导致了各种政策供给不足,并影响着社会投资和党风建设,因而,我们有必要对政府诚信失范进行反思,重建政府的诚信形象。 【关键词】政府诚信/政府自利/诚信缺失 近年来,学术界对政府诚信问题十分关注。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经济人”角色非常明显,政府及其行政组织不仅能够调控宏观经济,而且可以管理具体的微观经济事务,集审批权、自由裁量权、许可权、准入权、处罚权、仲裁权于一身。政府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强政府”,因而人们无需怀疑它的合法性,也无须讨论它的诚信道德问题。但是,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成功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公民社会的不断培育壮大,尤其是我国成功加入WTO,原来的“强政府”模式开始发生根本性动摇,这就要求政府在新时期必须守信。 一、政府诚信及其基本要求 1.政府诚信的内涵 政府诚信属政治诚信范畴,是指基于公意产生的政府对其人民赋予的权力的正确运用和职责的积极恰当履行。简言之,就是政府对它的人民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它表明了政府在自身能力限度内的积极实际践约状态。第一,政府诚信体现了行政主体的道德人格。倡导政府诚信实际上就是把政府作为一种道德的人来检视,它的核心是要求公务员个体和作为公务员群体的各级政府机关都要形成人格的自律机制,包括尊严、品格、品质、良心、良知等。政府组织一旦内化为道德人,它才能确定特有的诚信观。第二,政府诚信表达了政府用权的规定性。根据契约论的观点,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委托—代理的关系。公众是行政权的委托人,政府是行政权的代理人。在委托与代理关系中,它内含着行政权力的使用是在委托人的规定意图之中,按所约定的目标进行,否则,委托—代理关系就不能存续。第三,政府诚信表达了政府权力具有的责任性。代理理论认为,权利与责任必须对等,公共责任的充分履行程度成为政府信用的实质标准。政府要信守诺言,必须保证依法作出行政行为,并使这种行为得以实现;反之,就要承担违约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还要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2.政府诚信的基本要求 政府诚信是人们对政府是否执行正义、履行其职责的一种主观评价,这种评价建立在一定的基本要求之上。它包括: 第一,政府在用权理念上要体现实事求是的道德准则 实事求是通常被人们作为一种哲学范畴来理解和使用,然而,它对政府而言,则是全面表达了政府认识事物、反映事物以及处理事情过程中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和原则。这种态度和原则包涵两层意思:(1)行为品格要求。政府及公务人员要树立尊重事实、以事实为依据的道德观念,培养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道德情操。这是实践诚信政府的最具基础性意

政府加强诚信建设的主要措施

政府加强诚信建设的主要措施 政府诚信建设,对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乃至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良好运行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大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诚信的道德信仰和价值评价 没有好的政府诚信道德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行政作风,也不可能出现良好的政府行为。对政府而言,政府诚信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行政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凝聚民心、号召民众、推动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政府是否守信,反映了政府权力行使的责任,政府行为只有在规范化、信用化的基础上运作,才能真正实现政府管理的科学化,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建立诚信的道德信仰,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处理好权力和权位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明确行政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不是谋取私利的手段。要求行政机关及公务员真正做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此外,应引入诚信原则的评价和赏罚机制,在政府的评价和公务人员的选拔、任免和升降等工作中引入诚信道德评价机制,是诚信原则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二、建立诚信的制度规范 制度公正是政府公信度的基础。政府的公信力,首先体现在所制定的政策,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体现制度的公正、

公平原则,这是制度伦理的基本价值观。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实际也说明,制度的公正,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建立诚信政府的根本保证。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集中解决分配公正、司法公正、教育公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弥合权利不对等、起点不公平、信息不对称、事实上的不平等等方面的制度设计缺陷,就成为诚信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另外,政府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过程中一定坚持诚信原则,政府立法不得变化无常,政府立法应符合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要求,不能随心所欲、朝令夕改,否则就会令人们无所适从,失去对法治的信心。 三、实施诚信的政府行为 政府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同时又是具体的实施者。政府的施政行为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度的重要方面。符合社会公正的制度,最终要通过各级政府和政府公务人员去实施,实施的状况与其自身行为,决定着政府公信度和形象。建设诚信政府,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执政,以诚为本。认真执行法律是法治对政府的最低要求,树立法律的权威并在此前提下规范地行使权力,是树立政府信用的捷径。建设诚信政府,要求行政权力的来源、存在和行使,必须依据和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违法应承担法定责任。行政权力的运行不仅在形式上要合乎法律的要求,而且在实质上应当贯彻法律公正、公平、公开和不得滥用权力的要求。 四、培养诚信的公务人员

建设基层诚信政府的理论探讨及重要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615025590.html, 建设基层诚信政府的理论探讨及重要意义 作者:王芳 来源:《世纪桥》2018年第09期 【摘要】本文首先从国外社会契约说、公众信任说、文化影响说及国内关于内涵、价 值、对策及评价体系等进行文献梳理。围绕公信力的学术意蕴探讨了公信力、基层政府公信力的概念内涵;基层政府公信力与“塔西佗陷阱”理论;基层政府公信力的特殊性。关于公信力的目标指向提出了有限化、法治化、责任化、阳光化。指出了加强公信力建设的三点重要意义:有助于深化基层政府执政合法性基础;有助于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诚信;意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9-0046-02 “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塔西佗陷阱’的根源所在,即是政府失信于民。”(习近平,《之江新语》)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都明确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两次报告都将公信力与执行力同时提出,并将公信力置于首位。十八大以来,从黑龙江省看,基层政府公信力体现在社会转型、制度转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诉求。黑龙江省十二次党代会上也提出:“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健全长效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诚信政府”。因此,加快我省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值得理论届密切关注并加以深入研究。 一、关于公信力的文献梳理 通过梳理国外研究文献可以看出,最早在17、18 世纪,一些西方思想家的著作中已然提及了“政府公信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主线:第一,社会契约说。孟德斯鸠、卢梭、马基雅维利等思想家在《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君主论》里都强调国家应该以一种“社会契约”的形式存在,政府被公众授予了公权力,并且要尽最大力量为公众提供服务,寻求支持,而政府公信力的高低、诚信与否是决定公权力能否让度给政府的核心要素。第二,公众信任说。卢曼、哈贝马斯等学者提出,从范畴上看政府的公信力是从属于制度信任,从分类上 看,又主要包括人际信任、制度信任等方面。而我们社会生活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行正是因为有彼此的信任存在。而且,信任不仅局限于社会生活中,公众对政治体制的拥护和信任是确保政府有效使用权力,并通过权力实现政治理想、推行价值观念的根本途径。第三,文化渗透说。作为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政府的公信力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极大影响。围绕几条研究主线,在20世纪70 年代,政府公信力问题逐渐引起西方社会的关注,到20世纪 90 年代成为理论热点,其中就如何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政府绩效管理、公民参政议政、反腐倡廉等问题提升政府信任度。

当前中国政府诚信体系建设问题的研究

当前中国政府诚信体系建设问题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当前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加强社会诚信机制的建设越来越迫切。政府诚信是整个现代社会诚信体系的核心部分,起着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对打造整个社会诚信起着极大的示范作用。当前,我国政府诚信缺失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所带来的结果却是极具破坏性。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不昌。要使我国成为一个诚信社会,就必须加强政府的诚信体系建设。 关键词:中国;政府诚信;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号:1002-2589(20XX)02-0010-02 一、政府诚信建设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诚信就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维持整个社会价值结构的核心内容。当前,在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同时,作为政府应率先垂范,致力于自身的诚信体系建设。打造诚信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对加强中国特色诚信体系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 政府是社会诚信体系的维护者。信任是政府存在的基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国发展进程中一次重要的会议, 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其中,特别是把“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强调“政府及其部门在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中要起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决策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公信力”。因此作为社会管理的责任主体,政府自身的诚信建设对于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具有基础性作用。 2.政府诚信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表现 依法行政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行政法制化与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对于维护法律的尊严、构建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依法行政对于行政执法制度与领导方式变革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加强和完善了党的领导。而依法行政,首先就要加强政府诚信的建设、公务员及公务员工作内容都要依照法律的程序进行,并且行政机关的决策也要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 3.政府诚信是维护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政府的行政权要与公民的公民权对等平衡。而在政府行政的过程中,实现公民的权利的目的,而行政权力则是手段,

新时期诚信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诚信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行 引言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两年来有所缓解,但全球经济要完 全走出谷底,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与此同时,三鹿奶粉事件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曾经因此受害的无辜家庭仍生活在伤痛之中。时隔两年,三聚氰胺奶粉又死灰复燃,同 时染色馒头、、硫熏菊花茶激素鸡等等频见于报刊、网络”“””““ 等各大媒介,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和心灵,随之产生的便是恐慌和愤怒。华尔街金融风暴也好,食品安全问题也罢,幕后

隐藏的推手就是诚信危机。如若诚信缺失这股邪风越刮”““” 越烈,势必引起市场混乱,从而导致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华尔街金融危机和三鹿事件既是最有力的例证,也是长鸣的 警钟。诚信这个古老而长青的话题又再一次被人们所关注, 人们对诚信的呼声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迫切程度。 诚实守信是任何一个社会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是为人 处事最为基本的准则,被称为金科玉律。在世界各国的文”“ 化传统中,诚信都是美德,甚至是美德之首。儒家视诚信为 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孟子讲:诚者,“”””“““ 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墨子说:诚信者,天下之结

也。”“ 荀子则认为一切伦理关系皆应以诚信为本。美国开国元勋” 之一的富兰克林说:失足,你可能马上站立;失信,你也许永“ 1. 难挽回。美国第三任总统杰佛逊也认为:诚实是智慧之书的“” 第一章。” 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和市场文化负面影响的冲击, 我国社会面临着诚信缺失的严重困扰。诚信问题引起全社会 的关注。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 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党的十六大

诚信建设判断(含答案)

诚信建设判断题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P001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是孔子提出来的。(×)P002 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出自《道德经》。(×)P003 4、南宋哲学家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伦理思想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P004 5、“诚者,天之道也。”出自《礼记?中庸》。(√)P005 6、“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出自《庄子?渔父》。(×)P006 7、孟子认为,“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规范,要“言必信,行必果”。(×)P007 8、“诚信”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书籍《管子?枢言》里。()P008 9、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但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P009 10、传统诚信是在熟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血缘、地域特征。(×)P010 11、我国公共生活诚信体系的培育较晚。(×)P011 12、市场经济最大的特征是追求利益最大化。(√)P012 13、现代社会进行经济活动不需要开诚信保障。(×)P013 14、现代诚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加强诚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时代 发展的现实要求。(√)P014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公众的健康价值观的树立提供了有效的思想保证。(√)P015 16、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P016 17、“仁”作为“五常”之一在儒家道德规范体系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P017 18、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具体体现,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P018 19、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即发挥着道德伦理规范化的作用,也对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 和谐局面的维系起着重要的规范和主导作用。(√)P019 20、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就当前的情况而言,由诚信缺失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正在影响着社会

政府诚信建设探析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政府诚信建设探析 姓名仁德财 学号094160131 院、系历史与行政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王妮丽 职称(学历)副教授

政府诚信建设探析 [摘要]政府诚信是所有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公民诚信、市场诚信和民主政治的建设。为此,必须认真探究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寻求治理政府诚信的根本方法。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政府公务员诚信意识的淡薄,没有正确把握公共政策的各项原则,政府行政诚信规范制度不健全等。当前,在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同时,政府诚信机制建设应成为首要目标。作为政府,应率先垂范,致力于自身的诚信修养。 关键词:政府诚信行政管理 Abstract The government integrity is the integrity of all the most important, runs through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throughout the interactive activitie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the integrity of citizens, the integrity of the marke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tic politics. For this, must study seriousl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credibility, government to seek the fundamental integrity method. The government 's lack of honesty and credit for many reasons, including the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inertial effects of government civil servants, the weak sense of integrity, not correctly grasp the principles of public policy,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norms integrity system not perfect and so on. At present,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redit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should be the primary goal. As the government, should earnestly, committed to the integrity of their own self-cultivation. Key word:Government credibility,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民主政治不断推进,诚信这一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伦理道德与政治价值,日益引起人们在理论与现实中的深刻反思与重视。一直以来,诚信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持整体社会结构的核心价值。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儒家最重视伦理道德的研究,儒家伦理中,诚信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诚信被视为立身之本,立德之本,立业之本,立政之本,立国之本。 同时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一个政府凝聚民心。树立权威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也空前提高。但是,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攻坚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强行政管理,清楚认识政府角色定位、强化政府信用行为、巩固升华行政文化,以提高政府的诚信,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自身发展的

浅析建设诚信型政府

浅析建设诚信型政府 当前我国面临重大的社会结构转型,行政文化也随之转型与 重组。由于转型期行政价值观念、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多 变性与过渡性,以及忽视了政府信用体系建设与行政伦理建 设,社会信用危机和政府行为的诚信缺失已成为政府面临的 严重困境,也成了严重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 。 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强。加快建立符合现 代行政 文化要求的现代政府信用体系,建设诚信型政府,已 经成了中国社会和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建设诚信型政府的必要性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需要。 社会诚信体系按其组成部分可分为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 人诚信,其中政府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核心,局域主 导地位,对于企业和个人诚信产生辐射、引导作用。如果政 府拥有足够的权威,能够切实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树立 自身良好的威信形象,以及政府作为中立而富有权威的第三 方所发挥的作用。如严格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惩罚是新违约 行为,应当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和社会诚信体系的危机,遏 制社会诚信体系的全面瓦解。 “上有好者,下必效之”, 政府诚信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前提。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诚信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环境 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 分,失去诚信就等于失去市场,要 保证市场经济公正原则效率原则的人无 加强

确立,确保市场竞争能够真正产生优胜劣汰效果,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作为保证,政府作为制度的制定者,要保证制度得到市场主体的认可和遵循,做到令行禁止,就必须诚实守信,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度。一个信用度高的政府必然能够坚守法规制度,而信用度低的政府必然使制度形同虚设,可见,政府信用的高低和政府制度的实施成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信用度高的政府更容易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政府的信用度和公信力,形成良性循环。而一个信用度低的政府由于政府制度的政策不易为公众所接受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更弱化了政府的信用度和公信力,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完善的可靠保证。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是巩固政府合法性基础的需要。 按照社会契约理论,国家机器政府与人民是一种代理委托关系,只有人民的同意,政府权威才是合法的。政府作为公众的代理人,守信履约,以最大的诚信去实践人民的意愿,时期存在的根本依据,一旦政府滥用公众的信任,言行不一,以欺骗性行为来对待公众,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政府诚信缺失最为严重的后果,是直接导致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危机,政府诚信问题直接关系到政府存在的依据,关系到公众对政府尊重抑或鄙夷,服从抑或反抗的态度取舍。因此,要巩固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就必须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一)诚信是在市场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自律与他律的制度当我们要研究诚信体系建设的时候,有必要先对诚信的起源进行一些探讨。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所谓诚

政府诚信建设论文

政府诚信建设 摘要:诚信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相互信赖与坦诚。政府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示范和表率作用,是社会诚信的典范。政府诚信引导着公众诚信,直接影响着社会诚信。它关系到政府公信力和执政能力的核心问题,它标志着社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状态,是社会政治、经济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本文从政府诚信缺失的表现入手,进而提出了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诚信建设行政管理 一.诚信的概念 诚信是诚实信用的简称,其基本涵义是坦诚、不欺。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诚信要求为人做事要信守诺言,不能出尔反尔。"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等汉语成语表明,人们对诚信的社会价值早就有所认识。在中国历史上,商鞅曾以"南门立木"取信于民,树立了诚实守信的政治形象,并获得了丰厚的政治回报;而周幽王却因"烽火戏诸侯",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价,被后人所耻笑。实践证明,诚信不仅是经济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正如美国学者法兰西·索能伯格所说,"诚信现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是关系的粘合剂,使夫妻双方能在一起生活,商业买卖不受损害,政治体制稳定。没有诚信,婚姻将会失败,选民会变得冷漠,企业将陷入混乱。" 二.政府诚信的原则 所谓政府诚信是指政府必须履行其对公众承诺的责任,它是现代民主社会中责任政府的重要标志,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对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 法律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最早源于古罗马时代。在罗马法中,有诚实契约和诚信诉讼。后来,这一原则逐渐被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许多国家所接受,并从债法原则演变为私法领域的一般性原则。1840年法国民法典第1134条第3项中有"契约应依诚信履行" 的规定;1907年公布的瑞士民法第2条则明确规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依诚实及信用而为之"。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也有类似的规定,即"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目前,诚信原则已为许多国家的法律或判例所承认。1926年,德国行政法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加快政府诚信体系建设打造良好社会发展环境 建设诚信政府是建设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基础,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乃至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良好运行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孙园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按照依法治镇构建和谐泗洪的要求,着眼全镇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提升各级政府的决策信用、执行信用、监督信用、服务信用和商务信用,全面提升各级政府的行政能力、管理水平和公信力,改善政务环境,树立依法行政、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诚信政府形象。 一、加强政府诚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依法行政的原则。加强政府法制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监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保障行政机关正确合理地行使行政权力。 (二)权责统一的原则。实行最严厉的行政问责制度、最严肃的服务承诺制度和最严格的限时办结制度,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责一致、权利和义务相统一,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或行政不作为。 (三)精简高效的原则。通过转变各级政府的职能和创新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保障政府高效率、高质量运行,提高各级政府管理服务水平。 (四)行政为民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主的理

念,致力于让人民群众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民主政治的主人、文化繁荣的主角、社会进步的主力,下大力解决好关系民生的迫切问题,使全镇人民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二、加强政府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政府决策信用建设。以加强政府法治建设为中心,完善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机制,确保政府决策符合法律规定,合乎民情、体现民意,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一是健全行政决策机制,科学、合理地界定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建立重大决策民意调查制度,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二是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行政决策社会听证制度,对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应当征询包括专家在内的社会公众意见,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三是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做到承诺兑现,取信于民,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实现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相统一。四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部门行政工作规范,健全完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定期清理的工作制度。 (二)政府执行信用建设。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解决行政执法中的职责交叉、多头执法、执法扰民以及执法不力、执法不公等问题,提高政府履行职能的公正性、透明度和效率。一是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二是严格规范执法程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三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对有关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应当立卷归档。四是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管理制度,没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不得从事行政

论诚信政府的建设 论文

浙江工业大学自学考试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生毕业小论文 论文题目:论诚信政府的建设 姓名:xxxx 学号:11599902045 年级:2011 指导教师:张鹏 完成时间:2011 年7 月25 日

作者声明 本毕业小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小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小论文(设计)成果归浙江工业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学号:11599902045 作者签名:(手写有效) 20 年月日(手填时间)

论诚信政府的建设 xxx 2011年7月25日

摘要 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和支柱。现今我国社会信用的普遍缺失使得建设诚信政府成为时代的强音。由于相关体制、制度和公务员信用意识等的缘故,可以从加强诚信观念建设、制度建设、行政公开、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诚信运作机制、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等方面来着手打造诚信政府。 政府诚信,主要是指各级政府官员及其行政决策,本着“主权在民”的思想还权于民,充分体现人民的基本意愿,全力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恪守承诺,不失信于民。政府信用的好坏对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它是推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政府诚信的缺失,会导致社会上企业、个人诚信体系无法很好的建立。因此,打造诚信政府的任务尤为迫切,成为时代的呼唤。 关键词:政府;诚信;建设

目录 引论 (6) 一、政府诚信建设的内涵和作用 (6) (一)政府诚信建设的内涵 (6) (二)政府诚信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7) 二、加强政府信用建设的重要意义 (8) (一)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创建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首要前提 (8) (二)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 (8) (三)建设信用政府是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8) 三、我国政府诚信建设的现状 (9) (一)行政体制不健全 (9) (二)政府权力过大,行政过程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 (9) (三)政府行政人员缺乏诚信思想和观念,存在腐败现象 (9) 四、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政策建议 (10) (一)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10) (二)加强对政府诚信的监督体系建设 (10) (三)加强全社会诚信观念建设,强化行政人员的信用品德 (11) (四)加强政府诚信法制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11) (五)大力加强政府政风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11) 结语 (12) 主要参考文献 (13)

论我国政府诚信建设

设计(论文)题目 论我国政府诚信建设 学生杨胜荣 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王玉波 二○一二年三月十日

摘要 “诚信政府”这个概念在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已远非某个企业和个人诚信能相提并论。“打造诚信政府”在现代政府改革中占据了重要的话语权。在现实中人们一致认为,政府诚信是表率,企业诚信是重点,个人诚信是基础,基础尤为重要,重点必须突出,表率应该第一。作为政府,应率先垂范,致力于自身的诚信建设。 关键词:政府;诚信建设;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 本文的框架结构 (2) 2、我国政府诚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2) 2.1政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不足 (2) 2.2权力缺乏有效规范,“以权谋私”现象大量存在 (2) 2.3行政过程不透明 (4) 2.4政府行政诚信规范制度不健全 (4) 3.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对策 3.1建立多种制度、拓宽政务公开渠道 (5) 3.2完善相关立法和执法制度 (6) 3.3浓厚诚信舆论氛围 (7) 4.研究结论及建议 (7) 致谢 (8)

1.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诚信政府”这个概念在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已远非某个企业和个人诚信能相提并论。“打造诚信政府”在现代政府改革中占据了重要的话语权。在现实中人们一致认为,政府诚信是表率,企业诚信是重点,个人诚信是基础,基础尤为重要,重点必须突出,表率应该第一。作为政府,应率先垂范,致力于自身的诚信建设。那么,什么是“诚信”,什么又是“政府诚信”呢? 社会各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浅而言之,诚信就是指诚实守约而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然其核心含义是:一个人具有代理人品格中所包含或要求的关于信任、谨慎善意、坦诚的品格。诚信的作用在于使将来的行为变得更为确定,从而避免或减少风险。政府诚信即政府(代理方)与民众(委托方)在共识的基础上产生契约关系后,对履行契约而作出的承诺。从契约理论的角度看,政府在获得了民众所授予的公共权力的同时,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和义务。从政府承担的职责分析,政府诚信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社会最大的诚信,与民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与国家的兴亡息息相关。

关于强化诚信政府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强化政府诚信建设的几点思考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表率,是整个社会诚信建设的核心,它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活动之中,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极大,直接影响着民主政治建设、市场诚信和公民诚信。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完全很有必要认真探究政府诚信缺乏的原因及政府失信治理的途径。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探讨,为加强诚信政府建设而进言献计。 一、政府诚信的概念及强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政府诚信的概念。政府诚信即政府与民众在共识的基础上产生契约关系后,对履行契约而作出的承诺。就具体来讲,它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方面政府是否具有值得公众信任的因素及其履行契约的能力在客观上能为信任方所信任的程度,另一方面政府对信任方的责任感以及对公众的期待和信任的回应。 (二)政府诚信建设的必要性。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对建立良好的市场制度和经济秩序,推动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已到了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1、构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政府信用、企业信

用及个人信用组成一个完整的信用体系。古人讲:“民以夷为师”,政府一言一行都是全社会的表率,政府的品质成为本民族性格品质的标签,政府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倘若政府自身不能践约守信,尤其在招商引资中,说话不算数,兑现不了优惠政策的承诺,那么,就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必然会招致企业的竞相效仿,从而导致整个社会信用缺失,管理严重混乱的效应,全社会将陷入信用危机的恶性循环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信用是全社会信用的核心,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应当发挥表率作用,成为建设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石。 2、市场经济体制良性运行的保证。市场经济已把法治与信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是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又是信用经济。如果一旦缺乏信用,不仅造成社会交易成本增加,经济关系扭曲,而且败坏社会风气,纠纷增高,矛盾积累。据报道,我国每年由于信用问题造成的损失高达 6000多亿人民币。要保证市场经济中公正原则和效率原则得到确立,保证市场竞争真正产生优胜劣汰的效果,必须要有强力的制度作保证。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后发赶超中能否提供值得依赖的稳定性、透明化的规则,保证其调整动能的实现,这是市场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必然前提。政府过去那种依靠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招商引资软环境的方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如何大力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杜绝

我国政府信任中存在的问题及诚信政府建设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引言 (2) 1.政府信任及其相关概念 (3) 1.1政府信任的概念 (3) 1.2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3) 1.3政府信任的作用 (3) 1.3.1政府信任能够维护政治稳定 (4) 1.3.2政府信任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4) 1.3.3政府信任能够提高行政效率 (5) 2.我国政府信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 2.1我国政府信任的现状 (5) 2.2我国政府信任存在的主要问题 (6) 2.2.1民众对政府官员的信任存有疑虑 (6) 2.2.2政府官员对民众信任不充分 (7) 2.2.3地方政府信任度较低 (7) 2.2.4公众对政府服务的不满,产生了政治疏远感 (8) 3.诚信政府建设的策略 (8) 3.1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9) 3.2提高公务员自身素质 (9) 3.3健全政治体制,加强对行政系统的监督 (10) 3.4完善政府信用体系,促进行政伦理法制化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我国政府信任中存在的问题和诚信政府建设 周延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当前,政府信任危机具有全球性、多发性,西方学术界对于政府信任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政府再造工程推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同样面临着政府信任缺失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政府信任的相关概念,接着,对我国政府信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我国政府信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反思并在反思。最后,探索了建设诚信政府的途径。 关键词:政府信任;存在问题;诚信政府 Discussion on Problems Existing in Government Trus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n Honest Government Zhouyan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chool,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government trust crisis is global, multiple, western academia trust in government research has become the current government reengineering promote the process of a major research topic,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of China also faces the problem of loss of confidence in government.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the trust in government, then, to our country government trust are analyzed, the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rust problems i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reflection. Finally,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honest government way. Key words: government trust problems construction honest government 引言 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急功近利、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传播,信任危机己经在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及其它领域中普遍存在,有的甚至达到难以置信的地步。其中对于社会生活影响最深、危害最大的,则是掌握着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的部门所形成的社会信任危机即政府信任。从2003年的非典事件使政府信任问题凸显,到2007年的“周老虎”事件,再到2009年的“躲猫猫”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2011年的广东乌坎事件,社会公众、网络舆论的质疑一次次叩问着我们的神经。无疑,在诸多信任中,作为整个社会信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