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第七章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7.1 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7.1.1 防火、防爆措施

1)建筑物内设置疏散通道,采用耐火等级为二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对于甲类防火防爆区,采用不发火花地面,并设置足够的泄压面积,并尽可能采用敞开式建筑。

2)总平面布置在满足有关设计防火规范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艺流程、运输线路畅顺、消防方便快捷。厂区内设有完善的消防系统,罐区设置固定式泡沫灭火装置。

3)在主生产车间、灌装车间、罐区的溶液容器放空管上设置阻火呼吸阀;

4)罐区原料储罐采用内浮顶罐,减少可燃气体的挥发量。储罐设就地、远传液位计及高低液位报警,防止可燃液体外溢。

储罐四周设有防火堤,可以保证储罐的可燃液体外溢时,全部液体化工品均限制在防火堤内,不至于外溢到罐区以外的地方。

5)采用无泄漏、性能良好的输送泵及密封良好的阀门,输送管道采用焊接,尽可能减少跑、冒、滴、漏。

6)各用电设备均采用保护接地,建筑物采取防雷、防静电措施。所有管道都设置防静电措施。

7)防爆区内电气设备及灯具、仪表均采用防爆型的,导线采用阻燃电缆,并设有防静电接地的措施。

8)在可燃或有毒气体可能泄漏和聚积的场所,设置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

9)设有通讯电话,以便与外界沟通,事故时能及时请求救援,使生产安全运行。

7.1.2 毒性防护措施

1)采用密闭的容器,将爆炸、易燃、有毒的物料限制在密闭的空间内,将它们与空气隔离。

2)输送物料选用无泄漏的屏蔽泵,并选密封性能优异的阀件,防止的跑、冒、滴、漏的发生。

3)主生产车间采用敞开式框架结构,通风良好,有利于有害气体的消散。

4)原料及产品装卸实行密闭装卸,可大大减少有害气体对操作工的危害。

5)为操作工人配备橡胶手套、防毒面具等,常备救护药品。

6)加强管理和检查督促,对工作人员加强防毒安全教育,定期测定工作场地空气中有毒气体含量,使其不超过最大允许浓度。

7)保证技术设备的严密性,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8)完善设备的巡查维护制度,保证工艺管道、储罐和机泵等设备的严密不漏,以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

9)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禁止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容器或储罐内清罐底,应利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等办法降低罐内可燃、有害气体浓度,在确实证明气体含量已低于最大允许浓度后,人方可进罐作业。同时,必须穿上工作服、胶靴、戴上手套、防毒面具、系上保险带和信号绳。

10)对全厂人员进行职业生产及安全卫生知识培训,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7.1.3 工业卫生措施

1)生产在开敞的建筑物中进行,有利于通风散气、遮阳防雨,为工人创造了较好的工作环境。

2)配备必须的劳动服、防毒面具、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必要的劳动保护器具,职工劳动保护用品按规定发放。

3)危险部位设置防护栏杆,防护网罩:对高速运转的设备设置防护措

施,避免操作工人受到伤害;在高位操作平台设置防护栏杆(储罐顶亦设护栏),避免人员跌落;

4)在各操作区域,设置一定数量的洗眼器和淋浴器,以防万一由于泄漏或其他事故将化工液体溅及眼睛和身体,可以得到及时冲洗。

5)对振动较大的设备设减震基础,防止振动传播。对于空压机等噪声较大的设备,除在室内设吸音隔声设施外,再单独加消音器,以保证操作环境噪声不超标(外部噪音小于60dB)和阻止噪声扩散,将噪声控制在GB12348-2008标准范围内。输送泵选用进口优质产品,噪声低,不会造成噪声污染。

6)厂内设有值班室、卫生间等。职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厂区较注重绿化设计,美化厂区。

7)设有通讯电话,以便与外界联系、沟通。

7.2 安全预评价报告中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

7.2.1 总图布置和建筑方面的安全措施

1、总平面布置

由于本项目拟建于公司内部,原有无水乙醇生产车间旁的空地。总体呈南北向布置,由南至北依次布置倒班宿舍及食堂、综合楼。生产区位于建设场地的北部,由西至东依次布置综合楼、主生产厂房、 (含质检)、灌装厂房、联合厂房(含变配电、空压、锅炉房)、甲类仓库、循环消防水泵房、消防水池)。

拟建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应按功能分区布置,应充分考虑与周边设施之间的相互影响、充分考虑拟建厂房与配电室,甲类罐区,丙类仓库、综合楼及灌装车间等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由于该建设项目的生产产品均为易燃液体,且火灾危险性均为甲类,设计时,应满足生产厂房与储罐间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2m;厂房与综合楼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25m;厂房与丙类仓库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2m;厂房与配电室的距离不得小于12m;厂房与

灌装车间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2m;厂房与装卸泵房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设计时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的相关要求对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进行设计,确保防火间距符合要求。

2、建构筑物

(1)建设项目的建筑物设计时,应严格按照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建、构筑物生产和储存的物品的性质进行火灾危险等级分级,并确定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容许层数、建构筑物面积、防火分区面积、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泄压面积等。

(3)建、构筑物的安全疏散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7条的规定。

3、管线综合布置

(1)有甲、乙、丙类火灾危险性、腐蚀性及毒性介质的管道,除使用该管线的建筑物、构筑物外,均不得采用建筑物、构筑物支撑式敷设。

(2)通信架空线的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 42的有关规定。

(3)具有可燃性、爆炸危险性及有毒性介质的管道,不应穿越与其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生产装置、辅助生产及仓储设施、贮罐区等。

(4)地下管线,不应敷设在腐蚀性物料的包装、堆存及装卸场地的下面。距上述场地的边界水平间距,不应小于2m。

(5)火灾危险性属于甲、乙、丙类的液体、可燃气体、毒性气体和液体以及腐蚀性介质管道,不应共沟敷设,并严禁与消防水管共沟敷设;凡有可能产生相互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敷设。

4、项目平面布置在满足有关防火、防爆的前提下,装置尽量采用露天化、集中化和按生产工艺流程布置,并考虑同类设备相对集中,这样不

仅可减少占地面积而且能节约投资和降低能耗,便于安全生产和检修管理,实现本质安全。

5、相邻生产装置间应留有人员操作、安全巡查、检维修通道与空间,并做好相应的指示和标识。

6、凡易发危险、易发事故的场所和设备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和安全警示标志;对需要迅速发现并引起注意,以防发生事故的场所、部位涂有安全色;对生产场所与作业地点的紧急通道和紧急出入口均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和指示箭头。

7、在装置区内选择合适位置设置风向标,风向标灵敏有效,随时均能正确显示风向,当发生易燃液体严重泄漏着火或其它严重危险时,其它无关人员能根据风向标指求撤离至安全区域。

7.2.2 工艺和设备、装置方面的安全措施

1、应从保障整个生产系统的本质安全出发,根据工艺过程、设备装置等各种危险因素分析,确定安全工艺路线,选用可靠的设备装置,并采用有效的安全装置和设施;

2、应防止作业人员直接接触具有或可能产生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设备、设施、生产物料、产品和剩余物料;

4、各种仪器、仪表、监测记录装置等,必须选用合理,灵敏可靠,易于辨识;

5、配置的管线,不应对人员造成危险,管线和管线系统的附件、控制装置等设施,应便于操作、检查和维修;

9、各种压力表和安全阀的安装、使用、检修均应符合有关安全要求;压力表和安全阀应进行定期检验,取得合格证后方准投入使用;

10、压力容器的安装、使用、检修及检验均应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

11、设备本身应具备必要的防护、净化、减振、消音、保险、联锁、信号、监测等可靠的安全、卫生装置。对有突然超压或瞬间爆炸危险的设

备,还必须设置符合标准要求的泄压、防爆等安全装置。

12、用于生产车间中的电气设备,应根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使用条件,按有关规定选型。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相关要求。

7.2.3 防火、防爆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1、防火防爆重点部位

根据本项目物料性质、工艺特点、事故案例调查,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区域包含整个生产区。

2、防火、防爆安全对策措施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原料及产品均属于易燃液体,且火灾危险性均属于甲类,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为了控制此类事故发生,针对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应采取下列对策措施以提高装置的本质安全性。

1)消除控制可燃物的安全措施

①加强密封管理。在现有技术下能密封的设备,采取可靠的密封技术措施和选用合适的密封材料,及时消除输送过程的跑、冒、滴、漏,保证生产过程的密闭化。不能密封的设备设施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②在危险化学品储罐四周设置围堰,并作防渗漏处理,当发生泄漏时,能及时收集泄漏物或事故污水,同时设置废水收集设施,能将泄漏后产生的废水引入应急事故水池。

③加强通风。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易燃液体蒸气,要求厂房应通风良好,并在使用或产生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液体的工艺装置、系统单元和储运设施区内,应按区域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设置可燃气体报警系统。

2)消除点火源的安全措施

消除点火源是危险场所防火防爆安全最有效的措施。设计和生产运行管理必须重视和采取以下的安全防范措施:

(1)消除和控制火花

①防雷、防静电设施必须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范》(HGJ28-90)的相关规定,避免架空电力电缆从危化品生产、储存装置上方穿过。

②生产运行管理必须坚持定期检验和加强日常维护,始终保持区域内电器设施、电缆连接、防雷、防静电设施的完好状态,避免产生电气火花、电弧火花等火源。

(2)消除和控制炽热物体

①作业场所照明用白炽灯、卤钨灯表面温度随灯泡功率不同而不同,150W时表面温度是150~230℃,200W时表面温度是160~300℃,故选用照明灯具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避免成为点火源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②危化品储存、加工、输送管道及设备远离高热、明火。

(3)强化禁火区域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动火作业。

①严禁烟火:将生产装置区列为禁火区,区内加强火源管理,严禁吸烟。

②严格动火管理:禁火区域需要动火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在需要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完全通风置换,至动火分析合格,同时加堵盲板与系统完全隔离,按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高处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必须设有兜接火花溅落的措施,作业现场设置专人监护。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后方可作业。

③在禁火区域应设置安全标识;在危险区域须配置足够的消防栓,水源要充足,水压要满足要求,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启动消防设施,以降低或减少损失。在禁火区域,应设置足够、醒目的安全标识。保持作业场所的畅通,安全应急通道要有正确的指示标识。

3)其他防火、防爆安全对策措施

(1)建(构)筑物防火、防爆措施

由于该项目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所以项目涉及的建、构筑物在设计时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确定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耐火等级、容许层数、建构筑物面积、防火分区面积、建筑物的结

构形式、泄压面积等,确保建、构筑物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的相关要求。

(2)设备防火、防爆设计

该项目涉及的主要设备有储罐、脱水塔、预处理塔、再沸器、冷凝器、脱轻塔等,材料的正确选择是设备与机器优化设计的关键,也是确保装置安全运行、防止火灾爆炸的重要手段。选择材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必须全面考虑设备与机器的使用场合、结构型式、介质性质、工作特点、材料性能、工艺性能和经济合理性。

②材料选用应符合各种相应标准、法规和技术文件的要求。

③选用材料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机械性能、物理性能、热处理焊接方法应符合有关的材料标准,与之相应的材料试验和鉴定应由用户和制造厂商定。

④由制造厂提供的其他材料,经试验、技术鉴定后,确能保证设计要求的,用户方可使用。

⑤与设备所用材料相匹配的焊接材料要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⑥严格执行进厂设备、备件、材料的质量检查验收制度,防止不合格设备、备件、材料进入生产装置投入生产,消除设备本身的不安全因素。

(3)工艺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①工艺过程中有危险的反应过程,应设置必要的报警、自动控制及自动连锁停车的控制设施。

②生产装置出现紧急情况或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需要紧急停车时,应设置必要的自动紧急停车措施。

③引进国外技术,国内自行设计时,生产工艺过程的防火、防爆设计,必须满足我国安全防火、防爆法规及标准的要求,应审查生产工艺的防火、防爆设计说明书。

④工艺流程设计,应全面考虑操作参数的监测仪表、自动控制回路,设计应正确可靠,吹扫应考虑周全。应尽量减少工艺流程中火灾爆炸危险

物料的存量。

⑤对工艺生产装置的供电、供水等公用设施的设计,必须满足正常生产和事故状态下的要求,并符合有关防火、防爆法规、标准的规定。

⑥应尽量消除产生静电和静电积聚的各种因素,采取静电接地等各种防静电措施。静电接地设计应遵守有关静电接地设计规程的要求。

⑦工艺过程设计中,应设置各种自控检测仪表、报警信号系统及自动和手动紧急泄压排放安全连锁设施。非常危险的部位,应设置常规检测系统和异常检测系统的双重检测体系。

⑧生产装置的平面布置,除应按工艺流程进行设计外,还应考虑符合有关防火、防爆规范的要求,生产装置的集中控制室、变配电室、分析化验室等辅助建筑物,应布置在非防火、防爆危险区。

⑨工艺装置各类机械设备、建筑物、构筑物的分布间距,应考虑防火、

防爆距离及安全疏散通道,且有足够的道路及空间便于作业人员操作。

(4)仪表及自控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针对引发事故的原因和紧急情况下的需要,应设置故障的安全控制系统、特殊的连锁保护、安全装置和就地操作应急控制系统,以提高系统安全的可靠性。仪表及自控防火、防爆的具体要求

①采用本质安全型电动仪表时,即使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火花、电弧或过热也不会构成点火源而引起燃烧或爆炸,因此原则上可以适用于最高级别的火灾爆炸危险场所。但在安装设计时必须要考虑有关的技术规定,如本质安全电路和非本质安全电路不能相混;构成本质安全电路必须应用安全栅;本质安全系统的接地问题必须符合有关防火、防爆规定的要求。

②生产装置的监测、控制仪表除按工艺控制要求选型外,还应根据仪表安装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和爆炸危险性,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选型。

③设计所选用的控制仪表及控制回路必须可靠,不得因设计重复控制系统而选用不能保证质量的控制仪表。

④在使用或产生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液体的工艺装置、系统单元和储运设施区内,应按区域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设置可燃气体报警系统。

4)消防设施

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必须同时进行消防设计。在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的同时,应根据工厂的规模、火灾危险性和相邻单位消防协作的可能性,设置相应的灭火设施。

(1)消火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甲、乙、丙类厂房(仓库)、高层厂房及高架仓库应在各层设置室内消火栓,当单层厂房长度小于30m时,可不设;

②甲、乙类厂房(仓库)、高层厂房及高架仓库的室内消火栓间距不应超过30m,其他建筑物的室内消火栓间距不应超过50m;

③多层甲、乙类厂房和高层厂房应在楼梯间设置半固定式消防竖管,各层设置消防水带接口;消防竖管的管径不小于100mm,其接口应设在室外便于操作的地点;

④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管网可引自同一消防给水系统,但应在报警阀前分开设置;

⑤消火栓配置的水枪应为直流-水雾两用枪,当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压力大于0.50MPa时,应设置减压设施。

⑥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置在防火堤或防护墙外。距罐壁15m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内;

⑦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0m;

⑧工艺装置区内的消火栓应设置在工艺装置的周围,其间距不宜大于

60.0m。当工艺装置区宽度大于120.0m时,宜在该装置区内的道路边设置消火栓;

⑨建筑的室外消火栓、阀门、消防水泵接合器等设置地点应设置相应的永久性固定标识。

(2)工艺装置内手提式干粉型灭火器的选型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扑救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火灾宜选用钠盐干粉灭火剂,扑救可燃固体表面火灾应采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扑救烷基铝类火灾宜采用D类干

粉灭火剂。

②甲类装置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不宜超过9m,乙、丙类装置不宜超过12m;

③每一配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两个,多层构架应分层配置;

④危险的重要场所宜增设推车式灭火器。

7.2.4 防雷、防静电方面的对策措施

应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落实该项目中各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1)防直击雷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器(避雷针、避雷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接地装置等避雷装置(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10Ω)并采取等电位连接;

2)防雷电感应措施:将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就近接地(其工频接地电阻≤10Ω),平行长金属物间的净距小于100 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

3)防雷电波侵入措施:低压线路全长采用埋地电缆引入时,入户端应将电缆金属外皮(套管)接地。对于存在爆炸危险环境的车间,其入户端电缆金属外皮(套管)除接地外,还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

4)为了保持防雷装置有良好的保护性能,应对其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试验。对于避雷针、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应检查其是否完好,各部分连接、防护是否良好。对防雷接地装置和其它接地装置一样,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测定其接地电阻。避雷装置安全检测工作应由有关部门批准的检测单位每年定期进行一次;

5)为防止跨步电压,接地装置距建筑物出入口和人行道的距离不小于3m,否则,应采取其它安全措施;

6)严禁在装有避雷针、避雷线的构筑物上架设通讯线、广播线或低压

线。

7)建设项目防雷电接地图应经当地防雷安全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7.2.5 防电气伤害的对策措施

1)触电危害的对策措施

采取屏护措施,防止人体有意、无意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金属屏护要接地或接零,屏护的高度、最小安全距离、网眼直径和栅栏间距应满足《防护屏安全要求》(GB8197-1987)的规定。安装隔离网杜绝小动物触及带电体,消除隐患。

当安全距离无法达到规定时,应采取其它安全措施。

变配电室应设置联锁保护(包括带负荷拉合闸、带地线合闸、带电挂地线、误拉合开关、误入带电间隔的联锁装置),以及防止人体直接接触或接近带电体的联锁装置(如当通往禁区的门和窗打开时立即断电)。

在遮拦、栅栏等屏护装置上悬挂警示标志(“止步,高压危险”、“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等)。

建立必要、合理的规章制度(如保证高压检修安全的工作票制度和工作监督制度等),对于一些设备(开关设备、临时线路、临时设备等)应建立专人管理的责任制。

2)电气防火防爆危险的对策措施

(1)有爆炸性气体潜在释放源的危险场所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爆炸危险场所区域的划分应按照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2.5条的规定。

(2)该项目中属于火灾、爆炸危险环境的区域,应根据其危险等级、危险物质的组别和级别、电气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条件合理选用该场所安装的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的要求。

(3)选用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该爆炸性气体环境内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当存在两种以上易燃性物质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时,应按危险程度较高的级别和组别选用防爆电气设备。

(4)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周围环境内化学的、机械的、热的、霉菌以及风沙等不同环境条件对电气设备的要求。电气设备结构应满足电气设备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不降低防爆性能的要求。

(5)落实防雷电、防静电的防护措施,消除雷电电弧和静电火花可能带来的危险。设置完善的变压器保护装置,如防雷保护、过电流保护(包括短路和过载)和气体保护等。重视变压器的运行、维修工作,定期对绝缘油进行化验分析,搞好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声音、温度等,保持变压器良好的通风条件。保持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安全运行,安全运行包括电流、电压、温升和温度不超过允许范围,还包括绝缘良好、电气连接部位接触良好、清洁、标志清晰等。安装过载、短路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器。定期或经常性地清扫电气设备,保持设备清洁。设备脏污或灰尘堆积既降低设备的绝缘又妨碍通风和冷却,严重时会引起火灾。尾气回收、加工系统按二级区域场所要求选用防爆型电器。

3)防静电

(1)生产装置在防爆区域内的所有金属设备、管道、储罐等都必须设计静电接地。非导体设备、管道、储罐等应设计间接接地,或采用静电屏蔽方法,屏蔽体必须可靠接地。

(2)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静电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生产过程,以及静电危害人身安全的作业区,所有的金属用具及门窗零部件、移动式金属车辆、梯子等均应设计接地。

(3)对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工作场所,应配置个人防静电防护用品。重点防火、防爆作业区的入口处,应设计人体导除静电装置。

7.2.6 防机械伤害、高处坠落方面的对策措施

1)所有机械都应符合《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85)

的要求,完善设备的防护装置及设施,减少或避免设备、设施缺陷造成的伤害;

2)生产装置传动设备较多,也存在较大的机械伤害的可能性,因此,做好以下防护对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各种处于2m以下的外露机械传动装置,如传动带轮、明齿轮、联轴器、转轴的突出部位等易发生卷入伤害事故的运动旋转部分,均应设置牢固可靠的防护罩、防护网等安全防护装置,设立安全标志,并采取可靠防松脱措施。机械设备防护罩、防护网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1987)、《防护建设项目中燃烧塔、水合塔等设备和涉及高处作业的设备均设有供检修、操作、巡查用的扶梯、平台、围栏等附属设施;

3)机器和工业设备的高处平台和通道、楼梯、阶梯和护栏、固定式直梯,应符合安全标准要求。必须跨越机械运转部分有危及人体安全的部位,应设置固定安全桥,安全桥应设防护栏。各种地井、地沟等有坠落危险的场所,均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围栏或不可移走的牢固盖板;

4)对于移动式高台梯、脚手台架,可在底座上加外撑脚、在底座上加压重来增加稳定性,或在作业时设专人监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有防护措施的固定式高架结构;

5)建立、健全不同机器的安全操作规程,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装备。

7.2.7 安全工程设计方面的对策措施

(1)建筑空间的划分,充分满足工艺生产、操作和检修的要求,并符合化工生产特点—防火、防爆、防腐防尘等要求。本工程生产区划分为罐区及生产车间,罐区设防火堤,车间为甲类生产车间,应按相应标准设计。

(2)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应遵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规范,充分考虑防火、防爆、隔音等要求,同时满足总图布置及工艺要求,并贯彻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尽量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力求达到经济、安全、适用、美观、技术先进的设计原则。

7.2.8 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以下简称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是《劳动法》的规定,是国家劳动安全监察和劳动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确保工程本质安全的治本之道,它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原理,构成人身伤亡事故的三个基本因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况。伤亡事故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而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往往是设计缺陷或生产工艺、设备本身落后,使生产系统存在着潜在危险性。这主要是安全设施没有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所造成。设计安全是工程投产之后进行安全生产的前提。如果原设计对安全和技术措施考虑不周或有缺漏,在施工阶段就难以弥补,达不到同时投产使用的要求。若强行投产,必将后患无穷。要把好“同时设计”质量关,更重要的是设计部门要认真进行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对此,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安全措施。建议设计单位结合本报告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以及上述措施建议,认真落实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各项安全措施,认真落实工程建设“三同时”,尤其是把好“同时设计”关。针对氯碱生产的特殊性,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到各专业接合部位的正确衔接,从根本上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

另外,建设单位应重视施工安全,在签定施工合同的同时,建立、完善、落实施工安全责任制,避免各种施工事故的发生。

7.2.9 其他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7.5.2建议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

(1)应为作业人员配备防毒面具、防静电服、防护眼镜等劳动防护用

品。

(2)应配备手摇报警器、事故柜、救护车等应急救援设施。

(3)在设备、设施、管线上有发生坠落危险的部位,应配置便于人员操作、检查和维修的扶梯、平台、围栏和系挂装置等附属设施。

(4)对该项目中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进行详细标注,设置安全色、安全标志,安全色、安全标志的设置要符合《安全色》(GB2893-2001)和《安全标志》(GB2894-1996)的规定。如储罐区、生产车间各装置等。

(5)对储罐区及生产装置等登高地方设置防护栏,防护栏的设置要求符合《固定式钢直梯和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1-93~GB4053.2-93)和《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4053.3-93)。所有防护栏杆高不低于1050mm,安全色刷黄黑间隔,间隔距离100mm。钢斜梯立柱栏杆间距是1米,上下横杆间距不得大于380mm。

(6) 事故存液池的设置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1999年版)的规定:设有事故存液池的罐组四周,应设导液沟,使溢漏液体能顺利地流出罐组并自流入存液池内;事故存液池距储罐不应小于30m;事故存液池和导液沟距明火地点不应小于30m;事故存液池应有排水措施;事故存液池的容积,应不小于578m3。

7.6土建方面建议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

⑴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应对本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性、可靠性及其施工质量予以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⑵必须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有效审查,并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做到警钟长鸣。

⑶必须加强施工阶段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工作,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并严格执行,不可懈怠。

⑷施工区采取隔离措施,控制人员出入,施工车辆必须设置专用通道。

⑸施工过程中应按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并在施工结束后按相应标准进行验收,如《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等。

7.4 安全管理方面对策措施

我国的安全管理体制规定,企业对自己的安全管理生产负责,即实行自主安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安全管理机制,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特点,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运行机制。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企业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使企业达到“正规生产、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讲求效益”的目的,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必须做好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安全工作。

(2)企业必须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厂长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各级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各职能机构对其职能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3)企业应当制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劳动防护用品(具)、保健品,安全设施、设备,作业场所防火、防爆、防毒和职业卫生,安全检查、隐患整改、事故调查处理,安全生产奖惩等规章制度。

(4)企业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

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岗位操作安全规程。

(5)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和配备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班组应设专职(兼职)安全员,要求具有安全专业知识和安全工作经验,能处理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6)厂长必须经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具有安全专业知识,取得资格证书,具有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7)企业应对本单位的职工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进行技术和业务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8)特种作业人员、要害岗位、重要设备与设施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专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做到持证上岗。

(9)要害岗位、重要设备、设施和危险区内,应加强安全管理,并要求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牌。

(10)企业在编制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时,必须同时编制安全卫生措施计划,并按国家规定提取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专款专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不得挪作他用。

(1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值班、交接班制度。同时建立健全安全活动日制度,应认真做好安全大检查,并要求建立各项档案,严格执行档案管理。

(12)必须依法为从业人员购买工伤保险。

(13)必须按规定为职工发放劳动保护用品、保健食品和相应的药品,职工必须按要求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和用具。

(14)对储罐区重大危险源,应定期进行检测、检查,并建立重大危险源检测、检查档案。

(15)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职工演练,企业发生伤亡或其它重大事故时,厂长或安全管理人员立即到现场指挥和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对伤亡或重大事故必须按规定及时如实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事故发生后,及时调查分析,查明事

故原因,并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防范措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包含以下内容:包括组织机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报警、通讯、联络、处理措施、疏散、撤离、危险区隔离、检测、抢险及控制措施、现场救护、救治、现场保护与外部救援、应急培训、演练、附件、编制等。

(16)作业人员要熟练掌握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方法。

(17)该单位新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18)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应对该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安全验收评价。

(3)储罐作为甲醇、甲醛储存的关键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冒顶、瘪罐、腐蚀及基础不均匀沉降等安全事故。因此,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确保其安全运行。

①防止发生管线憋压的措施

在夏天温度较高或伴热时,对密闭不用的管线要定期检查、放压。冬天要防止输料管线凝管,对暂时停输的管线要放空或放热,蒸汽管线要定时排放冷凝水。

②防止储罐冒顶措施

为防止储罐冒顶跑料,在向储料罐进料时,要严格掌握内液面上升的情况,严密监视罐内液位高度。管道运输倒流时,要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一人操作,一人监护,防止倒错流程。如实行SCADA自动控制管理时,储料罐应安装高液位报警装置、高液位自动联锁切断进料装置等安全装置。一旦储存液位超过高液位、超高液位,将发生报警,提示切断或自动切断进料装置,以防储罐冒顶事故的发生。

③防止瘪罐、胀罐措施

呼吸阀、安全阀要定期检查和清洗,输料量要保持在储油罐设计允许

范围内,不准随意加大储罐进出料流量。如实行SCADA自动控制管理系统,储罐应设置温度、液位、压力自动控制系统。

④防止火灾、爆炸措施

为防止储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储罐区应定为一级防火区域,严禁烟火,在储罐上应装设有阻火器、呼吸阀、安全阀等防火附件,储罐四周必须筑有防火堤。为防止雷击、静电火花,储罐上或危险区应设置防雷、防静电装置。危险区域电气设施应采用与防爆等级区配的防爆电气设施。在储罐区等危险区进行明火作业时,必须按有关规定办理动火手续,采取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后,才可进行动火作业。此外,储罐和储罐区还应设有固定或半固定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扑灭火灾。

⑤防腐蚀破坏措施

为防止储罐的腐蚀破坏,应在储罐内外表面涂上防腐涂料。

⑥防止发生雷击和静电事故的措施

储罐和库内管线应按规定设置防止雷击和防静电设施,并且要定期检查防雷和防静电设施,保证接地线不断路和接地电阻不超过10Ω。

(5)储罐进出口管道应采用柔性连接结构,以保证输料管能因储罐基础、管墩管架的沉降,环境温度变化而自行补偿,不影响油罐与管件的连接。

(6)储罐区装卸车处,应有为汽车槽车泄出静电的措施。

(7)储罐应装高进、出料结合管、排污孔、放水阀、人孔、采光孔、量孔和通气管等基本附件,并设置机械呼吸阀、阻火器、液体安全阀、泡沫发生器、液位检测显示、温度检测显示、油气浓度及压力检测显示等附件。

防高处坠落

在设备、设施、管线上有发生坠落危险的部位,应配置便于人员操作、检查和维修的扶梯、平台、围栏和系挂装置等附属设施;

第五章 安全对策措施

第五章安全对策措施 5.1 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和遵循的原则 5.1.1 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 1、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 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 4、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的职业危害的发生;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5.1.2 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在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时,应遵守如下原则。 1、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2、根据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的要求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1)消除;(2)预防;(3)减弱;(4)隔离;(5)连锁;(6)警告。 3、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4、对策措施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及设计规范的规定。 5.1.3 安全对策措施的内容 1、厂址及厂区平面布局的对策措施; 2、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3、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4、机械伤害对策措施; 5、其他安全对策措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特种设备等方面); 6、有害因素对策措施(包括尘、毒、窒息、噪声和振动有害因素的控制对策措施); 7、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5.2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5.2.1 厂址及厂区平面布局的对策措施 5.2.1.1 项目选址 选址时,除考虑建设项目经济性和技术合理性并满足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要求外,在安全方面应重点考虑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和企业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影响。 1、自然条件的影响; 2、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影响。 5.2.1.2 厂区平面布置 在满足生产工艺、操作要求、使用功能需要和消防、环保要求的同时,主要从风向、安全(防火)距离、交通运输和各类作业、物料的危险、危害性出发,在平面布置方面采取对策措施。 1、功能分区; 2、厂内运输和装卸; 3、危险设施/处理有害物质设施的布置; 4、强噪声源、振动源的布置; 5、建筑物自然通风及采光; 6、其他要求。 5.2.2 防火、防爆的对策措施 5.2.2.1防火、防爆对策措施的原则 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 防止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空气、强氧化剂)、引火源(明火、撞击、炽热物体、化学反应热等)同时存在;防止可燃物质、助燃物质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在爆炸范围内)与引火源同时存在。 (1)取代或控制用量;(2)加强密闭;(3)通风排气;(4)惰性化。 2、消除、控制引火源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第七章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7.1 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7.1.1 防火、防爆措施 1)建筑物内设置疏散通道,采用耐火等级为二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对于甲类防火防爆区,采用不发火花地面,并设置足够的泄压面积,并尽可能采用敞开式建筑。 2)总平面布置在满足有关设计防火规范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艺流程、运输线路畅顺、消防方便快捷。厂区内设有完善的消防系统,罐区设置固定式泡沫灭火装置。 3)在主生产车间、灌装车间、罐区的溶液容器放空管上设置阻火呼吸阀; 4)罐区原料储罐采用内浮顶罐,减少可燃气体的挥发量。储罐设就地、远传液位计及高低液位报警,防止可燃液体外溢。 储罐四周设有防火堤,可以保证储罐的可燃液体外溢时,全部液体化工品均限制在防火堤内,不至于外溢到罐区以外的地方。 5)采用无泄漏、性能良好的输送泵及密封良好的阀门,输送管道采用焊接,尽可能减少跑、冒、滴、漏。 6)各用电设备均采用保护接地,建筑物采取防雷、防静电措施。所有管道都设置防静电措施。 7)防爆区内电气设备及灯具、仪表均采用防爆型的,导线采用阻燃电缆,并设有防静电接地的措施。 8)在可燃或有毒气体可能泄漏和聚积的场所,设置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 9)设有通讯电话,以便与外界沟通,事故时能及时请求救援,使生产安全运行。

7.1.2 毒性防护措施 1)采用密闭的容器,将爆炸、易燃、有毒的物料限制在密闭的空间内,将它们与空气隔离。 2)输送物料选用无泄漏的屏蔽泵,并选密封性能优异的阀件,防止的跑、冒、滴、漏的发生。 3)主生产车间采用敞开式框架结构,通风良好,有利于有害气体的消散。 4)原料及产品装卸实行密闭装卸,可大大减少有害气体对操作工的危害。 5)为操作工人配备橡胶手套、防毒面具等,常备救护药品。 6)加强管理和检查督促,对工作人员加强防毒安全教育,定期测定工作场地空气中有毒气体含量,使其不超过最大允许浓度。 7)保证技术设备的严密性,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8)完善设备的巡查维护制度,保证工艺管道、储罐和机泵等设备的严密不漏,以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 9)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禁止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容器或储罐内清罐底,应利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等办法降低罐内可燃、有害气体浓度,在确实证明气体含量已低于最大允许浓度后,人方可进罐作业。同时,必须穿上工作服、胶靴、戴上手套、防毒面具、系上保险带和信号绳。 10)对全厂人员进行职业生产及安全卫生知识培训,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7.1.3 工业卫生措施 1)生产在开敞的建筑物中进行,有利于通风散气、遮阳防雨,为工人创造了较好的工作环境。 2)配备必须的劳动服、防毒面具、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必要的劳动保护器具,职工劳动保护用品按规定发放。 3)危险部位设置防护栏杆,防护网罩:对高速运转的设备设置防护措

变压器方面安全对策措施示范文本

变压器方面安全对策措施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变压器方面安全对策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加强对变压器类设备从选型、定货、监造验收到 投运的全过程管理,选型时考虑高海拔因素,加强变压器 绝缘油的色谱分析,加强运行巡视,按照试验规程,定期 做好预防性试验,严格按规定对新购变压器类设备进行验 收,保证电气绝缘满足要求,确保改进措施落实在设备制 造、安装、试验阶段、投产时不遗留问题。 (2)站内变压器油储油箱、事故油池应按相应的标准 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储存区域、库房内为禁烟区,应设 置“禁止烟火”的警示标志,制订各种禁止明火的规章制 度,并严格执行;各种材料、备品备件应在库内储存,防 止锈蚀。 (3)变压器火灾防护,以防为主。按规定完善变压器

的消防设施,并加强管理,重点防止变压器着火时的事故扩大。 (4)变压器与其相邻设施、建筑物的间距应满足相关规定。变压器的防雷及接地设施应按有关规定配置。 (5)油浸式变压器的防护安全措施 ①油量在2500kg以上的油浸式变压器与油量在600kg-2500kg的充油电气设备之间,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m。 ②当相邻两台油浸式变压器之间的防火间距不满足要求时,应设置防火隔墙或防火隔墙顶部加防火水幕。单相油浸式变压器之间可只设置防火隔墙或防火水幕。 ③当厂房外墙与屋外油浸式变压器外缘的距离小于规范表规定时,该外墙应采用防火墙。该墙与变压器外缘的距离不应小于0.8m。 ④厂房外墙距油浸式变压器外缘5m以内时,在变压

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1、我队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重视和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有强烈的安全意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安全发展”成为社会共识,通过近年来的宣传和教育,我队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与我队的发展水平和管理要求仍有相当大差距,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安全生产并不能得到普遍和高度的重视。 提高我队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安全知识教育。要在队安委会、安全员例会、二级单位综合例会等会议上就安全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标准规范等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和贯彻。按要求做好各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二是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结合我队文化建设,通过经常性的、宣传、教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队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我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单位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 开展系统而针对性安全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设,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2、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必要的规范标准急需建立。 从系统性原则看,我队现有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还不够完整、严密,更谈不上标准化和规范化。由于就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针对相关人员缺乏有效培训和学习,故在实际管理和生产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标准是对要求的细化和落实,是具体的要求、具体的指标。

有了标准,就可以规范人的行为、设备设施的状态、环境条件及管理的细节。我队目前缺乏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安全相关的标准。 我队安全工作的重点,一是勘察施工安全,二是消防安全,三是用车安全,对这几方面安全管理作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并做到标准化,是下一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安全生产,建章立制在先,通过全员参与,建立健全符合单位实际的制度、规程和标准,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培训,实践中有效运行,及时反馈运行中的问题并修订,形成良性循环。 3、安全检查不够系统和严密,检查质量不高,检查未能做到标准化。 我队安全检查工作抓得较紧,领导重视,多次带队检查,安全管理人员常态化安全检查。但检查多依靠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检查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就检查情况发出的指令往往不够坚决,整改措施、要求不够具体和量化,整体效果也就不甚理想。 安全检查前应先对检查对象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制成安全检查表,根据检查表逐项核对,查找不足,这样就能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无论是设计安全检查表还是制定标准,一项基础工作就是找出不安全因素,要发动全队职工针对各单位、各专业、各岗位开展查找危险有害因素活动,在此基础上制定安全检查表,同时,查找危险有害因素活动的过程,也是全员安全知识学习、安全意识提高的过程。 安全检查人员安全知识(特别是安全技术)的欠缺,是影响安全检查质量的重要原因。下一步将针对我队所涉及的钻探、建筑施工、临时用电、消防等安全技术加强学习。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第1章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1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本项目建筑物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2、建筑物内部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化学灭火器材。 3、建筑物电气设计有消防电源,配备应急电源,有自动喷水系统。 4、车间摆放最大限度利于采光设计,使车间能够感受到自然光线。 5、产生粉尘岗位设除尘装置,在设备上部装置除尘罩,排除粉尘,大部分回收。 6、干燥岗位设置排风装置,增大排风量。 7、车间严格禁止烟火,检修时要开动火令。 8、在检修时设备管道内有残留易燃易爆物质时应用氮气置换后方可动火。 9、车间内设有消防设施及安全应急门。 10、车间内有取暖、工人更衣、休息沐浴、水冲厕所、劳保福利设施。 11、工厂设置劳动保护安全卫生监督机构,配有专职安全员,负责全厂安全卫生工作。 7.2.1总图布置和建筑方面安全措施 1.有爆炸危险的乙类生产部位,如包装设备、粉碎设备,宜设置

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宜避开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 2.土豆粉厂房的耐火等级为二级,其房屋构件应采用不燃烧体, 防火墙耐火极限不低于3h,承重墙不低于2.5h,房间隔墙不低于 0.5h,楼板不低于1h,吊顶采用难燃烧体时,不低于0.25h。3.厂房(仓库)中的房间隔墙,当采用难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 应提高0.25h。 4.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加工车 间与冷库、化学品库房与马铃薯预处理间之间相邻侧厂房较高一面的外墙应设置为防火墙,耐火极限应不小于3h。 5.新建土豆库通风设施要保证通风量要求,保证二氧化碳的空气 含量不能超过10%。 6.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本项目 在火灾发生时,必须优先保证消防水用量不小于600m3。 7.干燥、包装工段作为主要泄压面积的窗不应朝向主要道路,车 间内地面应采用不发火花地面。泄压比建议不应小于0.055。 8.干燥、包装车间的泄压措施应采取轻质屋面板作为泄压方向, 且屋顶上的泄压设施应采取防冰雪积聚措施。 9.土豆粉厂房内的房间隔墙不应留有孔洞与其他房间相通。 7.2.2工艺和设备、装置方面安全措施 1)根据《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中5.3.1和5.3.2要求选择粉尘防爆电气类型,本项目的粉碎、包装、筛分、输送、除尘等可能出现粉尘的电气设备建议选择A型电气DIPA20型

起重机械安全对策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起重机械安全对策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7525起重机械安全对策措施 Lifting machinery safety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 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1)起重机应购买具有起重设备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检验合格证三证齐全且安全可靠性高、产品知名度高、售后服务好的著名产品。 2)起重设备应请具有质监部门发放资质的安装单位进行安装。在安装完毕后应有资质的特种设备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并出具合格的检测报告。 3)本项目的起重设备必须凭有关技术资料和检测报告到质监部门领取《使用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4)起重设备必须建立相关设备档案,按照一机一档的要求将有关设备的技术资料、领证情况、维修记录、检测情况建立档案。 5)超重设备必须建立使用、检查、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制度。

6)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企业和资质培训部门的培训,领取《特种设备操作证》和企业《上岗证》。 7)起重机械应按照《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规定定期进行检验。 8)起重指挥人员起吊物件手势要清楚,信号要正确规范,不准戴手套指挥。 9)在吊装时要仔细观察钢丝绳工作情况,发现异常应中止作业,排除故障。吊装模具等时,一定要将物品捆绑牢固,方可进行吊装。 10)重物吊运时,应先稍离地试吊,确认吊钩平稳,制动良好方可升高,且缓慢运行;防止吊钩失灵,吊斗下落的伤害。 11)梯子和护圈平台、走台、挡板和栏杆等设施完好。 12)钢丝绳经常检查、保养,并定期更换。 13)起重机上每一套机构都应配备制动器或具有同等功能的装置并保持完好。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铁路专用线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编号:SM-ZD-16021 铁路专用线安全对策措施 与建议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铁路专用线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公司员工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严禁违章操作。 (2)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养护和定期检查工作,防止管路、法兰、阀门的泄漏。明确罐体的检修制度,缩短检修时间,及时了解罐体的寿命,一旦到报废期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报废,及时更换坏损的罐体的附件。严格使用由正规厂家出厂的合格材质的罐车和罐体,加强作业控制,杜绝各种隐患,防止泄露、腐蚀等事故发生。 (3)加强铁路专用线的正常维护、维修,及时消除各种病害,严禁带病使用,杜绝铁路罐车脱轨现象的发生。 (4) 专用铁路内作业车、停放车应使用铁鞋、止轮器等装置在车辆两端牢靠固定,防止车辆溜逸;建立车辆防溜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5)作业区内(包括站台、栈桥上)需增加醒目安全警示标志;经常检查铁轨零部件、挡车器和其上面的警示灯的有效性,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第七章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7.1 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7.1.1 防火、防爆措施 7.1.2 毒性防护措施 7.1.3 工业卫生措施 7.2 安全预评价报告中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 7.2.1 总图布置和建筑方面的安全措施 1、总平面布置 由于本项目拟建于公司内部,原有无水乙醇生产车间旁的空地。总体呈南北向布置,由南至北依次布置倒班宿舍及食堂、综合楼。生产区位于建设场地的北部,由西至东依次布置综合楼、主生产厂房、 (含质检)、灌装厂房、联合厂房(含变配电、空压、锅炉房)、甲类仓库、循环消防水泵房、消防水池)。 拟建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应按功能分区布置,应充分考虑与周边设施之间的相互影响、充分考虑拟建厂房与配电室,甲类罐区,丙类仓库、综合楼及灌装车间等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由于该建设项目的生产产品均为易燃液体,且火灾危险性均为甲类,设计时,应满足生产厂房与储罐间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2m;厂房与综合楼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25m;厂房与丙类仓库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2m;厂房与配电室的距离不得小于12m;厂房与灌装车间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2m;厂房与装卸泵房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设计时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的相关要求对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进行

设计,确保防火间距符合要求。 2、建构筑物 (1)建设项目的建筑物设计时,应严格按照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建、构筑物生产和储存的物品的性质进行火灾危险等级分级,并确定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容许层数、建构筑物面积、防火分区面积、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泄压面积等。 (3)建、构筑物的安全疏散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7条的规定。 3、管线综合布置 (1)有甲、乙、丙类火灾危险性、腐蚀性及毒性介质的管道,除使用该管线的建筑物、构筑物外,均不得采用建筑物、构筑物支撑式敷设。 (2)通信架空线的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 42的有关规定。 (3)具有可燃性、爆炸危险性及有毒性介质的管道,不应穿越与其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生产装置、辅助生产及仓储设施、贮罐区等。 (4)地下管线,不应敷设在腐蚀性物料的包装、堆存及装卸场地的下面。距上述场地的边界水平间距,不应小于2m。 (5)火灾危险性属于甲、乙、丙类的液体、可燃气体、毒性气体和液体以及腐蚀性介质管道,不应共沟敷设,并严禁与消防水管共沟敷设;凡有可能产生相互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敷设。 4、项目平面布置在满足有关防火、防爆的前提下,装置尽量采用露天化、集中化和按生产工艺流程布置,并考虑同类设备相对集中,这样不仅可减少占地面积而且能节约投资和降低能耗,便于安全生产和检修管理,实现本质安全。 5、相邻生产装置间应留有人员操作、安全巡查、检维修通道与空间,并做好相应的指示和标识。

试运行过程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最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试运行过程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最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试运行过程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最新版) 1加强“三同时”管理 (1)安全、劳动卫生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保证本项目投入使用时,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设施不漏项,确保安全运行。 (2)在施工过程中,应有人负责安全、卫生、环保、消防设施的施工监督检查,及时纠正施工中的缺陷。 (3)竣工验收工作应由安全、卫生、环保、消防等部门会同企业领导组织参加。凡安全、卫生、环保、消防设施没有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试运行,经考核达不到原设计要求的,均不能验收。 2加强对工艺操作的安全管理 (1)贯彻执行工艺操作规程 工艺操作规程是生产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制定企业各类生产

性规程、制度的依据。工艺操作规程是企业重要的和基本的技术文件,企业必须按照工艺的要求并结合其它类似装置的经验编制工艺操作规程。 (2)严格贯彻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是操作人员在岗位范围内,如何合理运用劳动资料完成对本质任务的规定性文件,是操作人员进行生产活动的行为准则。安全操作规程是集工艺技术、安全技术、设备维护保养及安全管理制度于一体的综合性规定性文件,是操作工人必须严格执行的作业程序。 (3)作好开、停工及检修工作 运行过程中的开、停工及检修,往往是事故多发过程,特别是连续经营的过程,因此应严格执行开、停工规程和检修操作规程,作好物料清理及检测等工作,避免事故发生。 3加强消防组织与消防设施管理 (1)火源管理 ①如果在火灾危险场所内动火,应按动火级别办理动火许可证。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针对目前该矿山的开采现状,为了能实现安全生产,现对矿山开采现状及生产过程中劳动安全卫生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措施。 6.1针对隐患的整改措施 1采石场没有设置起爆站等固定避炮设施 措施:应在安全距离内设置坚固的避炮设施:或控制起爆时间。以确保爆破人员到达安全地点后起爆; 2露天矿爆破作业时,没有设置安全标志 措施:按《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设置明显警示标志,确保爆破作业安全距离范围内无人员进入。 6.2针对安全管理的整改措施 6.2.1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合理而有效的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为安全生产决策、指令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保证。提出以下的措施建议: 1必须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班组应设专职或兼职安全员; 3专职安全人员,应由不底于中等专业学历、具有必要的安全专业知识和安全工作经验、从事矿山专业工作五年以上并能经常在现场的人员担任。 6.2.2安全规章制度 安全规章制度是企业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管理的核心。因此对安全规章制度应常抓不懈,在生产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矿山必须建立并完善以下各种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1岗位操作规程; 2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3安全生产事故管理条例; 4安全生产档案制度;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2.3安全投入 矿山建设的安全投入,必须符合“三同时”的原则,满足安全生产条件的需要,纳入工程概算,安全投入要以改善企业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为目的。 6.2.4安全培训与考核 矿山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搞好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础。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法规教育、劳动纪律教育、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等。建议采取以下的对策措施:1矿山负责人应经过专业、安全政策和法规、安全管理技术的教育与培训; 2矿长和主管安全、生产、技术工作的副矿长必须持有《矿长安全资格证书》; 3中层领导和安全员应了解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等,熟悉安全管理方法,掌握基本的矿山安全技术知识和所管辖范围的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4落实新工人(含临时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新工人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得小于48小时,调换工种和采用新工艺作业的人员,应重新培训。 5特种作业人员要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资格证后,才能上岗作业;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措 施正式版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建设项目施工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施工、建设过程中有相互衔接和交叉作业、高处作业,因施工人数多等特点,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和对策措施,现着重提出以下几条对策措施。 1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施工前,应与施工单位签定施工合同和安全协议,在安全协议中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并各指派一名专职安全员,对施工现场实施监管;安全员负责检查、协调安全工作,施工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监督

管理。同时,双方还要共同编制施工安全管理方案,并经公司主管部门审查批准,该方案应该包括施工安全管理组织、职责与义务、现场监护方案、事故处理程序等,并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方案,并在施工前进行设计交底和技术交底。施工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保证措施;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记录。施工单位按合同规定范围内的工程全部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工程交工验收。工程交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综合性、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竣工图等资

加油站常见问题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加油站常见问题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机动车辆迅猛增加,汽车逐渐进入家庭,随之汽车加油站得以迅速发展,已遍布城乡各地。加油站的发展虽然有利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消防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抓好加油站的消防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油站常见的问题: (一)、地下油罐通气管管口阻火装置安装错误。有的不分地下和地上罐都设置成呼吸阀,或者都设置成阻火器。《规范》明确规定,地下油罐应单独设置呼吸管,管径不应小于50毫米,且必须安装阻火器,管口与地面距离不应小于四米。沿建筑物的墙(柱)向上敷设的呼吸管,其管口应高于建筑物1米,与门窗的净距离不应小于3米。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外面的火源引入油罐内造成事故。加油站的埋地油罐与地上油罐不同,埋地油罐内气体空间昼夜之间的温度无明显变化,不会产生小呼吸,而大呼吸时呼吸阀对减少油品损耗不起作用,所以只需要安装阻火器,而不需要呼吸阀,安装了呼吸阀反而增加了卸油时的阻力,处长卸油时间,但地上油罐却应该安装呼吸阀。 (二)、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的敷设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的要求。很多加油站的营业室及值班室内的照明线路不按要求敷设,不使用防爆灯具、防爆开关。有的加油站虽然在建设时采用了防爆电气,但后期管理上不严格按照要求使用,私自乱接乱拉电线导致防爆电气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三)、对汽车油罐车卸油场地没有设静电接地装置。检查中发现很多加油站的主管人员知道应该设置防雷、防静电装置,但对汽车

油罐车卸油场地应设静电接地装置的问题都忽视了。汽车油罐车行驶时产生大量静电,卸油场地如果没有防静电接地装置,车体上静电导除不掉,卸油时很容易导致火花使油品发生爆炸。根据规范要求,卸油场地必须设置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姆。 (四)、汽车油罐车采用敞开式和喷溅式卸油。加油站的汽车油罐车卸油必须采用密闭卸油方式,卸油管与油罐进油管的连接应采用快速接头。因为不密闭的卸油容易造成油品的挥发,增加损耗,且油气还会沿地面扩散若遇火源极易引起火灾。而喷溅式卸油容易使油品产生静电发生火花,引起着火。由于卸油时产生静电发生火灾的事例很多,这是卸油时由于进油管未插到罐底油品喷溅产生静电发生火花而引起的。所以,加油站的埋地油罐在设置安装时,必须按《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的要求,向下伸至罐内距罐底20厘米处。同时在卸油时要严格控制油的流速,防止流速过快而产生静电。 (五)、加油站人员违反安全规定给塑料桶(瓶)加油。用油枪往塑料桶(瓶)内加油,汽油在塑料桶内流动磨擦会产生静电,塑料桶为电绝缘物不能及时地将静电导除,因而会造成静电积聚。当静电压和桶内的油蒸气达到一定值时,将会引发爆炸。这个现象在一些乡镇的加油站非常普遍。在加油站的日常管理中,一定要督促加油站采取严格的管理,杜绝此类危险操作。 (六)、加油时不按照规定操作。有些加油站在给客车和摩托车加油时为迎合一些怕麻烦的司机,在加油时不遵守规章制度,按规定汽车进站加油只能一车一人,而有的加油站却对此不加限制,不管车内有多少人,都一律开绿灯,甚至有的大客车将一车旅客拉到加油站也不加过问。还有按照规定在给摩托车加油时,必须在加油站内划出

空压机安全对策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空压机安全对策措施(正 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387-74 空压机安全对策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空压机房 空压机房的位置选择应符合下述要求: (1)空压机房应位于公司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2)空压机站房的朝向应使机器间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散热空间。 (3)空压机房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间距应符合相关规定。 2)安全设施 (1)空压机的吸气口应设置相应的过滤器或过滤装置; (2)空压机吸气系统的吸气口,宜装设在室外,并有防雨设施; (3)储气罐上必须安装安全阀,储气罐与供气总

管之间,应设切断阀; (4)空压机及管道系统必须按设计要求安装压力表,且不能闲置。压力表精度不应低于2.5级,表盘直径应≥100mm,刻度盘上应标明最高压力警戒红线及铅封。 (5)空压机的排气管应加消声器,以降低噪声。消声器应引出室外。 (6)空压机组应设置相应的声、光报警及联锁装置。 (7)空压机组旁应设紧急停车按钮,以防突发事故时用。 3)运行与操作注意事项 (1)空压机起动前注意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良好可靠,曲轴和注油器油位不应低于油标规定;长期停车或维修后的空压机或间断运行的空压机,启动前应盘车几圈,确定无故障后,方可启动运行。 (2)空压机运行中应注意观察电流、电压变化及电机温升是否正常,随时注意各运转部位有无异声,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编号:AQ-JS-04809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Counter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建设项目施工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施工、建设过程中有相互衔接和交叉作业、高处作业,因施工人数多等特点,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和对策措施,现着重提出以下几条对策措施。 1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施工前,应与施工单位签定施工合同和安全协议,在安全协议中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并各指派一名专职安全员,对施工现场实施监管;安全员负责检查、协调安全工作,施工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同时,双方还要共同编制施工安全管理方案,并经公司主管部门审查批准,该方案应该包括施工安全管理组织、职责与义务、现场监护方案、事故处理程序等,并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方案,并在施工前进行设计交底和技术交底。施工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工程概

况;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保证措施;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记录。施工单位按合同规定范围内的工程全部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工程交工验收。工程交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综合性、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竣工图等资料。 2施工安全管理组织 应请相应等级的施工、安装单位进行施工、安装,并请有相应等级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 施工前,公司与施工单位应成立本项目的施工安全组织,如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施工单位应设置施工安全经理(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4现场监护 施工用设备、检测设备性能应可靠,计量器具应在有效检定期内。根据施工前编制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案,随时应对现场的紧急情况。

安全评价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安全评价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通过本次评价活动,虽说最后评价结果为合格,但是经过系统的检查还是折射出公司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少问题,为了及时将这些问题解决掉,使我公司的生产系统正常运转,现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列出如下: 1.安全管理制度重在落实,不仅要制定制度,更重要的是执行制度。公司应加强对管理层人员对制度理解能力的培训。能够做到以制度管人,人人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特别是奖罚制度更应该严格遵照执行这样才能起到约束的作用,利用这种手段,达到一定的目的。另外在本次检查中发现项目部对公司安全部门下发的隐患整改通知单回复不够及时,造成资料不能闭合管理系统出现断层,项目部应在整改完成之后及时向公司回复,以便使安全部门复查后闭合管理资料。 2.公司对项目经理等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不够、时间过短,每年仅有一次。公司有关部门应加大考核力度,制定制度,考核成绩要与经济挂钩,考核不合格坚决不允许上岗。另外项目部应要求50人以上的劳务分包队伍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参与项目部的安全管理。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项目部对安全资金投入仍然有所保留,购买的防护用品及安全设施多为不合格产品,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公司应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项目安全资金的正确使用,并配合监督机制。 3.公司各项目部对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还不够重视,多数工地没有独

立的应急救援体系,公司应抓紧督促项目部制定救援预案,购置应急救援设备;另外各项目部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制定的不完善、缺项,或者是不能有效的指导施工,施工方案抄袭沿用漏洞百出,虽说有一纸方案,工人还是按照经验施工,遗留隐患较多。项目部应自觉加强技术力量,充实技术管理人员,把方案做成能够确实指导施工的技术文件。 4.各施工现场设备与安全设施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安装设备及设施后未进行相应的验收程序即投入使用,造成资料不完备,施工过程中形成的隐患不能够及时被发现。个别现场的安全警示标牌配置数量、位置不满足要求,公司应要求各工地设置安全警示标牌平面布置图,按照布置图的要求进行现场的安全标志的悬挂,能让警示牌切切实实的起到警示安全的作用。 5.公司尚未贯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标准,此项工作正在筹备当中。综合以上内容,经过各单项评价得分汇总,公司本次自我安全评价的安全生产能力综合评价等级评定为合格。我们应该再接再厉,使公司的生产系统始终在风险最小的情况下运行。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word版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的原则是优先应用无危险或危险性较小的工艺和物料,广泛采用综合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装置(生产线)和自动化监测、报警、排除故障和安全连锁保护等装置,实现自动化控制、遥控或隔离操作。尽可能防止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接触可能产生危险因素的设备、设施和物料,使系统在人员误操作或生产装置(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综合措施,是应优先采取的对策措施。 1.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一)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2、制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规范人的安全管理;2)规范专业技术的安全管理;3)规范设备与物的安全管理;4)规范生产环境的安全管理 二)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三)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1、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培训教育; 2、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3、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4、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四)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从资金和设施装备等物质方面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正常进行。 五)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六)督促和检查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并严格执行各项个体防护的规则制度 七)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中规定的安全措施 八)对于特种设备必须严格管理,按规定进行检修,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2厂址及厂区平面布局的对策措施 1.1项目选址 选址时,除考虑建设项目的经济性和技术合理性并满足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要求外,在安全方面应重点考虑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和企业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影响。 1)自然条件的影响 (1)不得在各类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各种直接危害地段、高放射本底区、采矿陷落(错动)区、淹没区、地震断层区、地震烈度高于九度地震区、Ⅳ级湿陷性黄土区、Ⅲ级膨胀土区、地方病高发区和化学废弃物层上面建设。 (2)依据地震、台风、洪水、雷击、地形和地质构造等自然条件资料,结合建设项目生产过程和特点,采取易地建设或采取有针对性的、可靠的对策措施,如设置可靠的防洪排涝设施,按地震烈度要求设防,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不能完全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时的补救措施,产生有毒气体的工厂不宜设在盆地窝风处等。 (3)对产生和使用危险危害性大的工业产品、原料、气体、烟雾、粉尘、噪声、振动和电离、非电离辐射的建设项目,还必须依据国家有关专门(专业)法规、标准的要求,提出对策措施。例如生产和使用氰化物的建设项目禁止建在水源的上游附近。 2)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影响 除环保、消防行政部门管理的范畴外,主要考虑风向和建设项目与周边区域在危险、危害性方面相互影响的程度,采取位置调整、按国家规定保持安全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等对策措施。 1.2厂区平面布置 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操作要求、使用功能需要和消防、环保要求的同时,主要从风向、安全(防火)距离、交通运输安全和各类作业、物料的危险、危害性出发,在平面布置方面采取对策措施。

起重机安全对策措施示范文本

起重机安全对策措施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起重机安全对策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起重机应购买具有起重设备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 证、检验合格证三证齐全且安全可靠性高、产品知名度 高、售后服务好的著名产品。 (2)起重设备应请具有质监部门发放资质的安装单位进 行安装。在安装完毕后应有资质的特种设备检测部门进行 检测,并出具合格的检测报告。 (3)本项目的起重设备必须凭有关技术资料和检测报告 到质监部门领取《使用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4)起重设备必须建立相关设备档案,按照一机一档的 要求将有关设备的技术资料、领证情况、维修记录、检测 情况建立档案。 (5)超重设备必须建立使用、检查、日常管理和应急处

置制度。 (6)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企业和资质培训部门的培训,领取《特种设备操作证》和企业《上岗证》。 (7)起重机械应按照《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规定定期进行检验。 (8)起重指挥人员起吊物件手势要清楚,信号要正确规范,不准戴手套指挥。 (9)在吊装时要仔细观察钢丝绳工作情况,发现异常应中止作业,排除故障。吊装模具等时,一定要将物品捆绑牢固,方可进行吊装。 (10)重物吊运时,应先稍离地试吊,确认吊钩平稳,制动良好方可升高,且缓慢运行;防止吊钩失灵,吊斗下落的伤害。 (11)梯子和护圈平台、走台、挡板和栏杆等设施完好。 (12)钢丝绳经常检查、保养,并定期更换。

压力容器安全对策措施

压力容器安全对策措施 1.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 的法律、行政法规,根据情况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置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以及事故应急预案,并认真执行,确保压力容器安全使用。 2.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压力容 器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技术文件和资料;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日常使用记录;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3.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移动式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应 当向压力容器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使用等级手续,其他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应当向压力容器所在地的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使用登记,取得压力容器类的《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4.在用压力容器应当进行定期检验。只有经过检验合格的压力容器才允许继续 投入使用。压力容器投用后首次内外部检验一般为3年;安全状况等级为1级或者2级的压力容器,每6年至少检验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压力容器,每3年至少检验一次。 5.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主要有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压力表、 液面计、测温仪表、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联锁装置等。 6.再用压力容器应当根据设计要求装设安全泄压装置(安全阀或者爆破片装 置)。 7.压力容器最高工作压力低于压力源压力时,在通向压力容器进口的管道上必 须装设减压阀。如因介质条件减压无法保证可靠工作时,可用调节阀代替减压阀。在减压阀或者调节阀的低压侧,必须装设安全阀和压力表。 8.爆破片装置应当定期更换。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事故原因:超压,超温,容器局部损坏、安全装置失灵等。 危害: a.冲击波及其破坏作用:冲击波超压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的破坏。 b.爆破碎片的破坏作用:致人重伤或死亡,损坏附近的设备和管道,并引起继发事故。 c.介质伤害:介质伤害主要是有毒介质的毒害和高温水汽的烫伤。 d.二次爆炸及燃烧:当容器所盛装的介质为可燃液化气体时,容器破裂爆炸在现场形成大量可燃蒸气,并迅即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爆性混合气,在扩散中遇明火即形成二次爆炸,常使现场附近变成一片火海,造成重大危害。 预防: (1)在设计上,应采用合理的结构。 (2)制造,修理、安装、改造时,加强焊接管理,提高焊接质量并按规范要求进行热处理和探伤;加强材料管理,避免采用有缺陷的材料或用错钢材、焊接材料。 (3)加强使用管理,避免操作失误,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失检、失修、安全装置失灵等。 (4)加强检验工作,及时发现缺陷并采取有效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