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化妆品的配方设计

防晒化妆品的配方设计
防晒化妆品的配方设计

本文版权归本人所有,请尊重本人劳作,如被引用,请事先与本人联系,

并标明出处。

今天看了《化妆品,个人护理品》2009-8这本书,其中有一篇文章”研制高效防晒产品维持理想的肌肤感受”让我想写一下读书笔记。原因是之前刚做了一个O/W的防晒配方,出现了耐热分离的现象。当初做了几个方案,现在总把问题解决了,但是由于懒,一没有把心得总结出来,现在看完这篇文章,总让我

想写点东西与大家分享一下。

文章讲到现代防晒配方的防晒指数应达到SPF30以上,并具备相当高且具有光稳定性的UVA防护水平,此外还须有光稳定性的UVA防护水平,此外还须保持良好的肌肤感受及其它优势,这给配方设计面临挑战。传统防晒配方:采用大量紫外线过滤剂与稳定剂混制配方,不仅不利于美容护肤,且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最终产品的成本均造成不良影响。传统的配方通常采有增加紫外线过滤剂含量的方法提高SPF 值,但此法往往造成配方过厚过油或导致异常不良的增白效果。

如何做出高效防晒品,维持理想的肤感呢?

影响防晒霜性能的若干因素包括:紫外线过滤剂的选择、紫外线过滤剂的相容性、乳化剂的选择、乳液粘度、配方的涂敷和成膜性能以及紫外线过滤剂在皮肤上的分布性。现从这几个方面一一介绍如何设

计高效能的防晒配方.

一、有机紫外线过吸剂的选择

紫外线吸收剂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类:水杨酸酯类、苯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和其他类。在这里主要说是UVA过滤剂。选择何种UVA过滤剂?根据其在UVA区的性能和覆盖范围选择UVA过滤剂。同时,我们还通过测量U-VAPF值和临界波长来比较标准SPF30配方中的过滤剂性能,这两项参数是UVA防护性能的关键标准。紫外吸收剂分为有机与无机紫外线吸收剂。

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存在缺点:在紫外线作用下会分解、裂变,也即所谓的“光降解”,美其名曰:光稳定性不高。不同的防晒剂有不同的光降解率,光降解作用降低了化学防晒剂对紫外线的防护作用。据测试,目前在防晒化妆品中使用的化学防晒剂OMC(甲氧基肉桂酸异辛酯),在经过 10倍最小红斑紫外线剂量辐射后,大约有近 70 %的光降解。化学防晒剂光降解是配方设计师很头痛的问题。由于光降解,配方中必须添加较高剂量的化学防晒剂已保证使用时有足够高的SPF。另一方面,化学防晒剂较易渗透入皮肤,特别是降解后的小分子,更容易被皮肤吸收。化学防晒剂吸收后,在皮肤里同样会降解,这问题一直很令人担忧。虽然官方经过严格测试表示安全,但是,事实上还是有人会有刺激性,特别是高SPF值的产品。

很多配方设计师战战兢兢,多多少少在配方里加点抗敏添加剂,安慰安慰自己。

优点:化学防晒剂是溶于油相的,即使在添加量大的情况下,使用感觉还是比物理防晒剂要好,感觉轻透, 减少最终配方产生的增白反应,采用较低的过滤剂含量,达到理想的紫外线吸收效果!另一方面,不同的化学防晒剂紫外线特征吸收峰不同,可以复配使用。

目前用得最多的化学防晒剂是含有羰基和共轭结构的芳香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主要有:

肉桂酸酯类、二苯甲酮类、水杨酸酯类、对氨基苯甲酸类、邻氨基苯甲酸酯类、樟脑类等。

在这篇文章里介绍选择PARSOL 1789(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原因在于其性能远优于所有其它UVA过滤剂。过滤剂的UVA覆盖范围最广,且测得U-VAPF值和临界波长最大。此外,PARSOL 1789其吸收光谱较宽,有利于提高SPF。个人觉得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也是现在设计高效防晒配方的其中一个原料。但是PARSOL 1789 的使用会出现一些问题,以下是本人在配方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

的办法:

1)Parsol 1789如何才能稳定?

答:与Parsol 5000或Parsol 340或Parsol SLX一起使用可以稳定。DSM最终选用Parsol 340。原因在于:通过筛选证明该过滤Parsol 340在极低含量下能使Parsol 1789光稳定性达到90%,且与UVB

过滤体系混配有助于提高SPF值。

2)含有Parsol 1789的产品中遇到结晶,如何解决?

答:可能原因一:Parsol 1789与来源于其他配料中的铝或镁反应,配方中想加入钛白粉的时就要注意了,Parsol 1789只与部分的钛白粉复配,其中DSM提供了PARSOL TX。可能原因二、Parsol 1789,含有不正确的防腐剂。Parsol 1789不能含甲醛杂质的防腐剂复配使用。用来溶解Parsol 1789的溶剂的浓度太低。DSM提出用PARSOL MCX,TN来溶解Parsol 1789。其中Parsol 1789在MCX中的溶解度大约为25%,因此,可以溶解1.25%的Parsol 1789。平时,开发高效的防晒产品,一般都要加入4%,这样就要21%的MCX,但MCX的最高用量一般是少于10%,所以我们还要复配其它的溶剂。本人发现在科宁公司的SENSOFT (辛酸丙基庚酯)对Parsol 1789的溶解性很好,本人试过5% Parsol 1789和8%SENSOFT加热后放在室温下观察一再也没有出现晶体析出,而且SENSOFT的手感很轻爽。

二、乳化剂的选择

防晒膜的品质对防晒霜性能起着重要作用,而乳化剂的选择对配方的SPF值也有显著影响。选用的乳化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能高效地对防晒活性成分进行乳化,将其扩散于配方中,必须能增加防晒膜必不可少的流变性,使其得到优化,应有助于提高防晒霜的防水性。DSM通过不同的乳化剂得到:AMPHISOL K的SPF值始终高于甘油硬酸酯和PEG-100硬脂酸酯。AMPHISOL K有助于提高配方的抗水性,且质地温和,与肌肤完美亲和。个人心得:高效防晒产品,加入较多的油脂,因而注意配方的稳定性!O/W的配方中,可以选择液晶乳化剂。可选EMULIUM DELTA,改善耐热出油的现象。

三、复配几种油溶性紫外线过滤剂,可以达到极高的SPF水平

防晒化妆品的配方设计

51化妆品配方设计2010-01-02 21:42:59 阅读3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配方科学与否是产品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以下就防晒产品的剂型选择、防晒剂及其应用、配方成

分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讨论。

1.产品剂型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的防晒制品有乳液、膏霜、油、棒、凝胶、气雾剂等多种形式。

◇防晒油

塑料制品设计十大技巧

塑料制品设计十大技巧一、指导方针——设计核对表 新产品开发或产品改善的目标是使产品有优良的表现,而同时获得低的生产成本。这里,设计任务主要是指原料的选择,适合加工过程的选择,强度计算和模具设计。只有全盘考虑这些步骤,并有系统化的跟进,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具商业效益的模具。设计部门经常只是探用性的解决方案。然而,必须强调的是,塑料的实用性和成本效率不是必然的,设计者必须非常注重开发原料和加工过程的正确解决方案。 塑料性质并非永恒不变的 塑料的性质受使用环境、加工过程、模具设计和操作条件的影响(如图1所示)。塑料性质由实验室环境下的测试得到。测试图由具有优化参数的高光度模具,在规定压力的标准条件下检测产生的。然而,实际上,塑料不可能恰好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在使用中也不可能正好在同样的压力下。因此,在推出任何塑料设计方案的时候,其精确的要求和界定条件必须仔细地分析和罗列出来,设计核对表在这方面可以提供有用的帮助。

样品的生产 开发一种产品,从设计阶段到市场准备阶段,有必要准备样品来进行试验和修正。要确保样品的生产方法广泛适用于量产方案。部分注塑成型的样品也要由注塑模具来制造。如果没有模具可以适用,就有必要使用近似的材料或片材,切割加工成为测试样品。但是,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如下: ?无法考察注塑成型部件的焊接线的影响。 ?与注塑成型部分相比,有时候,机械加工中产生的凹槽会降低构件的强度性质。 ?由于结晶度高,挤塑棒材和片材的强度和硬度高于注塑部件。 ?无法考察纤维取向作用的影响。 由挤出材料制成的用于电灯开关的样品,可以承受180000次周期性应力。而同样情况下,注塑部件在80000次之后就出现了疲劳破坏。这种差异是由于在注塑过程中晶体结构的不同所造成的。 见图3 样品模具 目前生产样品的模具,都是通过简单的机械加工或运用低成本材料(如铝或铜为原料)制作而成。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生产来说非常重要的参数如温度、压力等,不能以这样的模具作代表。另外,它们不同的冷却性质又导致了不同的收缩和热变表现。现在推荐的是使用高硬度钢材制造模具,而模具以单模穴排列设计便可。 检测设计 随着现代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有时候,在早期工艺阶段,就会将设计和加工过程中的潜在弊端鉴别出来,如强度分析和流程分析所进行的那样。然而,这些模拟分析并不可能完全确保最终产品在实际操作下的性能和质量。只有对实际操作条件下的样品检测,才可能提供最可靠的信息。这种检测是获得更高质量和功能的产品不可忽视的必要条件。

食品配方设计知识

食品配方设计知识 一、食品配方设计概述 所谓配方设计,就是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和工艺条件,通过试验、优化、评价,合理地选用原辅材料,并确定各种原辅材料的用量配比关系。 如何开发一个新产品,如何设计一个新配方,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要设计一个好的食品配方,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技术人员,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二、配方设计需要哪些基本功 1、熟悉原料的性能、用途及相关背景 每种原料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你只有熟悉它,了解它,才能用好它。在不同的配方里,根据不同的性能指标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原料十分重要。 2、熟悉食品添加剂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应用最广泛、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个领域,它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誉为食品工业的灵魂。 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各种特性,包括复配性、安全性、稳定性(耐热性、耐光性、耐微生物性、抗降解性)、溶解性等,对配方设计来说,是重要的事情。 3、熟悉设备和工艺特点 熟悉设备和工艺特点,对配方设计有百利而无一害;只有如此,才能发挥配方的最佳效果,才是一项真正的成熟技术。 比方说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夹层锅熬煮和微电脑控制真空熬煮、三维混合和捏合混合等,不同设备导致不同的工艺和配方。 4、积累工艺经验 不多叙述,重视工艺,重视加工工艺经验的积累。就好比一道好菜,配料固然重要,可厨师的炒菜火候同样重要。一样的配方,不一样的工艺,出来的产品质量相差天壤之别,这需要进行总结、提炼。 5、熟悉实验方法和测试方法 配方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单因素优选法、多因素变换优选法、平均试验法以及正交试验法。一个合格的配方设计人员必须熟悉实验方法及测试方法,这样才能使他不至于在做完实验后,面对一堆实验数据而无所适从。 6、熟练查阅各种文献资料

PVC塑料配方的设计方案

PVC塑料配方的设计方案 纯的聚氯乙烯(PVC)树脂属于一类强极性聚合物,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大,从而导致了PVC软化温度和熔融温度较高,一般需要160~210℃才能加工。另外PVC分子内含有的取代氯基容易导致PVC树脂脱氯化氢反应,从而引起PVC的降解反应,所以PVC对热极不稳定,温度升高会大大促进PVC脱HCL反应,纯PVC在120℃时就开始脱HCL 反应,从而导致了PVC降解。 鉴于上述两个方面的缺陷, PVC在加工中需要加入助剂,以便能够制得各种满足人们需要的软、硬、透明、电绝缘良好、发泡等制品。在选择助剂的品种和用量时,必须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物理—化学性能、流动性能、成型性能,最终确立理想的配方。 另外,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加工途径,我们也需要对树脂的型号做出选择。不同型号的PVC树脂和各种助剂的配搭组合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PVC配方设计了。那具体怎样进行具体的配方设计呢?下面将通过对各原辅料的选择加以阐述的方式加以说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一、树脂的选择 工业上常用粘度或K值表示平均分子量(或平均聚合度)。树脂的分子量和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有关。分子量越高,制品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弹性模量越高,但树脂熔体的流动性与可塑性下降。 同时,合成工艺不同,导致了树脂的形态也有差异,我们常见的是悬浮法生产的疏松型树脂,俗称SG树脂,其组织疏松,表面形状不规则,断面输送多孔呈网状。因此,SG型树脂吸收增塑剂快,塑化速度快。悬浮法树脂的主要用途见下表。乳液法树脂宜作PVC糊,生产人造革。 悬浮法PVC树脂型号及主要用途 型号级别主要用途

SG1 一级A 高级电绝缘材料 SG2 一级A 电绝缘材料、薄膜 一级B、二级一般软制品 SG3 一级A 电绝缘材料、农用薄膜、人造革表面膜 一级B、二级全塑凉鞋 SG4 一级A 工业和民用薄膜 一级B、二级软管、人造革、高强度管材 SG5 一级A 透明制品 一级B、二级硬管、硬片、单丝、导管、型材 SG6 一级A 唱片、透明片 一级B、二级硬板、焊条、纤维 SGG7 一级A 瓶子、透明片 一级B、二级硬质注塑管件、过氯乙烯树脂 二、增塑剂体系 增塑剂的加入,可以降低PVC分子链间的作用力,使PVC塑料的玻璃化温度、流动温度与所含微晶的熔点均降低,增塑剂可提高树脂的可塑性,使制品柔软、耐低温性能好。 增塑剂在10份以下时对机械强度的影响不明显,当加5份左右的增塑剂时,机械强度反而最高,是所谓反增塑现象。一般认为,反增塑现象是加入少量增塑剂后,大分子链活动能力增大,使分子有序化产生微晶的效应。加少量的增塑剂的硬制品,其冲击强度反而比没有加时小,但加大到一定剂量后,其冲击强度就随用量的增大而增大,满足普适规律了。

一个配方人的配方设计心得

一个配方人的配方设计心得 饲料配方的设计工作是一个很有意思,很有逻辑性的工作,还包含了许多辨证法的东西。一个配方并不是简单的把几种原料混在一起,不但需要对动物生理、生物化学、有机化学要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对饲养标准、饲料原料的种类和使用特性、营养成分熟记于胸,同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应用饲养标准。下面就是本人在饲料厂做配方时候的一些心得体会,供各位同行参考。 1 必须注意饲料的适口性和原料的质量 有些配方师在做饲料配方时,只是机械的把各种饲料原料输入到配方软件中,然后点击"线性规划",只要出来的配方营养成分达到了,就把配方一打印然后交到生产上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样做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虽然配方的营养达到了,但是饲料的"顾客"动物喜不喜欢才是最主要的。因为饲料的适口性很差,动物就会采食很少或者干脆拒食。所以选择原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口性好,新鲜无变质的原料。配方师不应该每天只是做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做配方,每次要做一批饲料前一定要亲自去看看原料的品质,必要的时候要亲口品尝原料的适口性。还有就是当饲料做出来后要检验一下饲料的色泽、气味是否达到标准。有些饲料厂经常喜欢做一些抗应激的,增加瘦肉率,促进动物生长的特殊的小包料,因为相对来说这种小包料效果比明显,利润比较高。比如有一次本人做一个控制养殖场蚊虫的小包料,这种小料的主要成分叫环丙胺嗪,主要作用是用来杀死蚊蝇的虫卵。做这种小料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环丙胺嗪的气味相当难闻,就只是在配方中加了些载体和抗生素。结果客户反映猪拒食加了这种小料的饲料,后来在调整配方的时候加了香味剂和甜味剂,后来这种小料市场反映一直都很好。还有一次类似的事情就是有些客户抱怨我们公司的一种小料(主要成分是黄胺和黄胺增效剂)促生长效果不很好,后来就加大了磺胺和磺胺增效剂用量两倍,结果跟上个例子一样,动物还是拒食这种小料,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些药物添加剂本来味道和适口性就不好,当用量增大的时候必然会加大难闻的味道,于是把磺胺和磺胺增效剂用量改为原来用量的1.5倍,又添加了一些香味剂,这样一来配方的效果就好多了。 强调一点的必须注意饲料原料的质量,比如米糠、麦麸等原料。新鲜的米糠闻起来会有一种清香味道,含在嘴里边很甜,里边有绿色的糠壳一般来说都是新鲜的米糠,这种米糠在鸭料中可以用到50%。但是米糠由于脂肪含量很高,尤其在南方的夏天很容易酸败(5天左右),所以在猪料中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因为猪的嗅觉很灵敏,能不用尽量不用,可以用木薯来代替。麦麸和次粉这两种原料其实也是一类很容易酸败的原料,但是好多配方师却忽略这一点,所以用麦麸的时候也要注意麦麸的新鲜度,要不动物会出现拒食的现象。鱼粉是一种很好的原料,但鱼粉搀假(尿素、蛋白精)现象是最严重的。有次我公司的乳猪料拉稀很厉害,通过降低蛋白、添加氧化锌、柠檬酸的方法但是总解决不了,

食品配方设计七步

食品配方设计七步 优质的产品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配方,所以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食品配方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食品的配方设计是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和性能要求,通过试验、优化和评价,合理的选用原辅材料,并确定各种原辅材料用量的配比关系。 食品配方设计一般分为七个步骤:一是主体骨架设计;二是调色设计;三是调香设计;四是调味设计;五是品质改良设计;六是防腐保鲜设计;七是功能营养设计。 主体骨架设计 主体骨架设计主要是主体原料的选择和配置,形成食品最初的形态,它是食品配方设计的基础,对整个配方设计起导向作用。食品主体骨架设计是后续设计的载体,全部加工完成之后才能确定食品的最终形态。 食品主体骨架设计中的主体原料是根据各种食品的类别和要求,赋予产品基础骨架的主要成分,体现食品性质的功用。主体原料的选择必须符合的要求:卫生性和安全性、营养和易消化性、贮藏耐运性、整齐的外观、良好的风味、食品的方便性和快捷性。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对主体原料的量化通常采用倒推法,先设定主体原料的添加量,在此基础上确定其他辅料的添加量,对于主体原料在食品所占的具体比例,要在最终配方设计完成才能确定,其中对主体原料量化的关键是处理好主体原料与辅料的比例问题。 调色设计 食品讲究色、香、味、形,首先就是色。食品的色泽作为食品质量指标越来越受到食品研究开发者、生产厂商和消费者的重视,调色设计在食品加工制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调色设计中,食品的着色、发色、护色、褪色是食品加工重点研究内容。 食品的调色设计与食品的加工制造工艺和贮运条件密切相关,并受到消费者的嗜好、情绪、传统习惯等主观因素,以及光线、环境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对食品调色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使用符合相关规定的着色剂;根据食品的物性和加工工艺选择适当的食品着色剂;根据食品的形态,选择适当的添加形式;根据食品的销售地区和民族习惯,选择适当的拼色形式和颜色;食品的调色方法要严格按照国家对着色剂的规定进行;控制食品加工工艺。 调香设计 所谓调香设计就是将芳香物质相互搭配在一起,由于各呈香成分的挥发性不同而呈阶段性挥发,香气类型不断变换,有次序的刺激嗅觉神经,使其处于兴奋状态,避免产生嗅觉疲劳,让人们长久的感受到香气美妙之所在。食品的调香设计就是根据各种香精、香料的特点结合味觉嗅觉现象,取得香气和风味之间的平衡,以寻求各种香气、香料之间的和谐美。 食品的调香不仅要有效、适当的运用食用香精的添加技术,更要掌握食品加工制造和烹调生香的技术。食用香料的使用要点如下:要明确使用香料的目的;香料的用量要适当;食品的香气和味感要协调一致;要注意香料对食品色泽产生的影响;使用香料的香气不能过于新异。

膏霜类配方指导

膏霜的定义有从依据浓度的不同,乳化的膏霜是两个互不相溶的相通过乳化体系而达成稳定的混合物,软、软霜到硬块多种形式。一相以有限的小球状分散在第二相或连续相中。 在化妆品,舆洗用品和某些药物中,膏霜可以设计用来分散高浓度的柔软剂,保湿剂和清洁成分,以及以一种在美观上易于接受的载体来释放指定用量的其它活性成分。下面的功能都将是很容易由膏霜来完成的: 1、保持皮肤的滋润感(保湿剂) 2、皮肤柔软剂 3、吸湿性(滋润剂) 4、延缓皮肤水分流失(富脂剂) 5、对皮肤提供一种清洁用的溶剂和乳化剂 6、把“活性”成分分散到皮肤表面,这些活性成分包括抗汗剂、防晒剂、清除自由基的成分、消毒剂、香精、防腐剂、色粉或色素、毛发调理成分以及药品。 这不是一个包容一切的列举,但却是说明了可以通过膏霜来达到的部分功能性的特质。这份手册的重点是皮肤护理方面的保湿、柔软、滋润、清洁的功能介绍。其它主要功能如防晒、止汗、毛发调理等,将在我们陆续将提供的其它手册中提到。 膏霜配方的组成 1)柔软剂:成塑剂,润滑剂,手感修饰成分,保湿剂; 2)保湿剂:吸湿剂,手感修饰成分,防止快干成分,降低凝固点; 3)乳化剂:稳定剂; 4)清洁剂; 5)载体 6)增稠剂:水溶或油溶均可 活性成分)7. 8)香精 9)防腐剂 一、柔软体系 皮肤护理膏霜的主要功能是分散好它的柔软体系或清洁体系。预想中的目标的达成,要依靠一种熟练的技巧来混合这些稀有原料来达到它们的保湿性、隔离作用、成膜性、柔软性,以及从干性皮肤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等等。 项目 通常用量 特性 矿油 2-35% 保湿屏障,清洁,低成本添加剂,单独使用时快干,油感,宽粘度范围可用 异丙酯 1-20% 保湿屏障,渗透性好的调理,干后的感觉,铺展剂 脂肪醇 1-5%

塑料件结构设计要点说明

产品开发的结构设计原则: a、结构设计要合理:装配间隙合理,所有插入式的结构均应预留间隙;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安规测试),并适当设计合理的安全系数。 b、塑件的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模具的可制造性,尽量简化模具的制造。 c、塑件的结构要考虑其可塑性,即零件注塑生产效率要高,尽量降低注塑的报废率。 d、考虑便于装配生产(尤其和装配不能冲突)。 e、塑件的结构尽可能采用标准、成熟的结构,所谓模块化设计。 f、能通用/公用的,尽量使用已有的零件,不新开模具。 g、兼顾成本 大略的汇总下结构中常见的问题注意点,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1、关于塑料零件的脱模斜度: 一般来说,对模塑产品的任何一个侧面,都需有一定量的脱模斜度,以便产品从模具中顺利脱出。脱模斜度的大小一般以0.5度至1度间居多。具体选择脱模斜度注意以下几点: a、塑件表面是光面的,尺寸精度要求高的,收缩率小的,应选用较小的脱模斜度,如0.5°。 b、较高、较大的尺寸,根据实际计算取较小的脱模斜度,比如双筒洗衣机大桶的筋板,计算后取0.15°~0.2°。 c、塑件的收缩率大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值。 d、塑件壁厚较厚时,会使成型收缩增大,脱模斜度应采用较大的数值。 e、透明件脱模斜度应加大,以免引起划伤。一般情况下,PS料脱模斜度应不少于2.5°~3°,ABS及PC料脱模斜度应不小于1.5°~2°。 f、带皮纹、喷砂等外观处理的塑件侧壁应根据具体情况取2°~5°的脱模斜度,视具体的皮纹深度而定。皮纹深度越深,脱模斜度应越大。 g、结构设计成对插时,插穿面斜度一般为1°~3°(见后面的图示意)。 2、关于塑件的壁厚确定以及壁厚处理: 合理的确定塑件的壁厚是很重要的。塑件的壁厚首先决定于塑件的使用要求:包括零件的强度、质量成本、电气性能、尺寸稳定性以及装配等各项要求,一般壁厚都有经验值,参考类似即可确定(如熨斗一般壁厚2mm,吸尘器大体为2.5mm),其中注意点如下:

塑料配方设计要点

塑料配方设计要点 塑料配方设计的关键为选材、搭配、用量、混合四大要素,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包含了很多内在联系,要想设计出一个高性能、易加工、低成本的配方也并非易事,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下面将介绍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 1、树脂的选择 (1)树脂品种的选择树脂要选择与改性目的最接近的品种,以节省加入助剂的使用量。 如耐磨改性,树脂要首先考虑选择三大耐磨树脂PA、POM、UHMWPE。 如透明改性,树脂要首先考虑选择三大透明树脂PS、PMMA、PC。 如改善冲击韧性,树脂可首先选择HDPE;改善断裂伸长率,树脂可首先选择LDPE。改善成型加工性能,可首先选择PS、PA。 (2)树脂牌号的选择同一种树脂的牌号不同,其性能差别也很大,应该选择与改性目的性能最接近的牌号。如耐热改性PP,可在热变形温度100~140℃的PP牌号范围内选择,如大韩油化的PP-4012, (3)树脂流动性的选择 ①配方中各种塑化材料的粘度要接近,以保证加工流动性。对于粘度相差悬殊的材料,要加过渡料,以减少粘度梯度。如PA6增韧、阻燃配方中常加入HDPE作为过渡料。 ②不同加工方法要求流动性不同 不同品种的塑料具有不同的流动性,按此将塑料分为高流动性塑料、低流动性塑料和不流动性塑料,具体如下所述。 高流动性塑料——PA、PP、PE、PS、ABS、HIPS等。 低流动性塑料——PC、PVC、MPPO、PPS等。 不流动性塑料——PTFE、UHMWPE、PPO等。 同一品种塑料也具有不同的流动性,主要原因为分子量、分子链分布的不同,所以同一种原料分为不同的牌号,如注塑级、挤出级、吹塑级、压延级等。 ③不同改性目的要求流动性不同,如高填充要求流动性好,如磁性塑料、无卤阻燃电缆料等。 (4)树脂对助剂的选择性 ①如PPS不能加入含铅和含铜助剂,否则会引起铅、铜污染。 ② PC的阻燃改性中不能加入三氧化二锑,否则会导致PC解聚。 ③助剂的酸碱性,应与树脂的酸碱性一致,否则会引起两者的反应。 2、助剂的选择 (1)加入的助剂应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并达到规定指标。规定指标一般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或客户提出的性能要求。助剂的具体选择范围如下。 ①增韧选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如:MBS、SBS、CPE、POE、EPDM、EV A、TPU、ACR等,刚性增韧材料如纳米CaCO3。 ②增强选玻璃纤维、碳纤维、晶须和有机纤维。 ③阻燃溴类,如:十溴二苯醚、十溴二苯乙烷、四溴双酚A、六溴环十二烷等。磷类,如: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红磷、芳基磷酸酯类等。水合金属氢氧化物类,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 ④导电碳类(炭黑、石墨、碳纤维、碳纳米管)、金属纤维、金属氧化物。 ⑤耐热玻璃纤维、无机填料。 ⑥耐磨PTFE、石墨、二硫化钼。 ⑦绝缘煅烧高岭土。 (2)助剂对树脂具有选择性 ①红磷阻燃剂对PA、PBT、PET有效。 ②氮系阻燃剂对含氧类有效,如PA、PBT、PET等。 ③成核剂对共聚聚丙烯效果好。 ④玻璃纤维耐热改性对结晶性塑料效果好,对非结晶性塑料效果差。

一个化妆品配方师的肺腑之言

一个化妆品配方师的肺腑之言 本人化学专业出身,90年代就开始做化妆品了。也有几次小小的机会,参与过大牌化妆品的子项目研发。关于护肤品,我想跟你分享些有用和有意思的东西。 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并批评指正:) 护肤品“有什么用?” 常听到两种的声音:1“涂涂抹抹根本没有用,该老还是老!”;2“我不用那些普通的东西,几千块的大牌效果还是很神奇的” 作为一个配方师,我想告诉你:如果护肤品没用,我们早就失业了,呵呵。我给你一份好的护肤品,你若愿意用一个月的时间做“半脸试验”,到时两边脸一对比,就知道了。但,肯定不是越贵的越好。我给自己调配的护肤品,用最“顶级”的原料,可成本心里都有数的。护肤品选对不选贵。 那好的护肤品怎么挑呢?包装、直观鉴别,以及配方表,是三个路子。我后面会一一讲到。 下面先从最基本的【防腐】开始讲起吧。 化妆品里含有的油脂、胶质、蛋白、水等,我们的皮肤喜欢,细菌也喜欢。化妆品都是要上柜台、上货架的。一般化妆品都有三年保质期,而你很少会看到哪个面霜在货架上长霉、长毛了,这就是因为有防腐剂。 防腐剂有没有危害?刺激性肯定是有的。有报告说,香精和防腐是造成化妆品过敏的两大元凶。所以后来某些厂家就提出一个“无添加护肤品”的说法,不含防腐剂(?!)。 我做化妆品这么多年,只见过一种,勉强可以称为“无防腐”护肤品的,新娘子大喜日之前保养用的{安瓶},走美容院线的,几百、几千不等。无菌真空包装,开封一次性用掉,罐装条件上算是满足了无防腐。但实际上“无添加护肤品”是个大乌龙。首先生产条件,就算是药用GMP10万级生产条件,评定标准也是每平方米细菌数低于5个,绝对的无菌是不可能的。就算产品做到了绝对“无菌”,除非护肤品真空包装,与氧气绝缘,否则普通的瓶装货架销售,变质是不可避免的。真要无防腐,那得做成针剂疫苗了,而且一个小包装只限一次量,开封一次就丢弃。这种化妆品,至少我还没看见过。 防腐剂真的那么可怕吗?有人说,防腐剂会刺激皮肤,甚至被吸收进人体,虽然是微量的,但“毒性累积”会损坏人体组织。但其实正规的厂家,包括我们经常用的防腐剂,跟做蛋糕用的,是一样的,可以食用。只有经过肠道吸收,才谈得上毒性累积,而这些防腐剂皮肤外用,几乎是不能被皮肤吸收的。而且剂量上会控制在“保鲜”而非“杀菌”的效力范围内,通常为水溶剂,用水一洗就掉了。

塑料配方设计十大要点

塑料配方设计十大要点 阿里巴巴塑料论坛发布时间:2007-01-07 07:00 配方设计的关键为选材、搭配、用量、混合四大要素,表面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包含了很多内在联系,要想设计出一个高性能、易加工、低价格的配方也并非易事,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作者积多年的配方设计经验提供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供读者参考。 1、树脂的选择 (1)树脂品种的选择 树脂要选择与改性目的性能最接近的品种,以节省加入助剂的使用量。如耐磨改性,树脂要首先考虑选择三大耐磨树脂PA、POM、UHMWPE;再如透明改性,树脂要首先考虑选择三大透明树脂PS、PMMA、PC。 (2)树脂牌号的选择 同一种树脂的牌号不同,其性能差别也很大,应该选择与改性目的性能最接近的牌号。如耐热改性PP,可在热变形温度100~140℃的PP牌号范围内选择,我们要选用本身耐热140℃的PP牌号,具体如大韩油化的PP-4012。 (3)树脂流动性的选择 配方中各种塑化材料的粘度要接近,以保证加工流动性。对于粘度相差悬殊的材料,要加过渡料,以减小粘度梯度。如PA66增韧、阻燃配方中常加入PA6作为过渡料,PA6增韧、阻燃配方中常加入HDPE作为过渡料。 不同加工方法要求流动性不同。 不同品种的塑料具有不同的流动性。由此将塑料分成高流动性塑料、低流动性塑料和不流动性塑料,具体如下: 高流动性塑料——PS、HIPS、ABS、PE、PP、PA等。 低流动性塑料——PC、MPPO、PPS等。 不流动性塑料——聚四氟乙烯、UHMWPE、PPO等。 同一品种塑料也具有不同的流动性,主要原因为分子量、分子链分布的不同,所以同一种原料分为不同的牌号。不同的加工方法所需用的流动性不同,所以牌号分为注塑级、挤出级、吹塑级、压延级等,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不同加工方法与熔体流动指数的关系 加工方法 熔体流动指数(g/10min) 压制、挤出、压延

化妆品配方设计原则

化妆品配方设计原则 所谓化妆品配方设计,就是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和工艺条件,通过试验、优化、评价、合理地选用原料,并确定各种原料的用量配比关系。 化妆品的配方设计应满足以下基本原则: ①符合法规,配方符合国家对于化妆品的相关法规规定; ②安全性高,保证化妆品的安全、无刺激: ③稳定性好,保证化妆品在货架期的稳定性: ④功效相符,保证产品有相应的宣称功效: ⑤易于使用,产品方便消费者的使用: ⑥外观时尚,产品的气味、外观、状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时尚): ⑦工艺简单,配方生产工艺要尽可能地简单: ⑧成本最低,满足对产品成本的要求,并尽可能成本最低。 为了便于配方师进行配方设计,本人从化妆品整体结构体系出发,将化妆品配方结构分为七个模块,包括乳化体系、增稠体系、抗氧化体系、防腐体系、感官修饰体系、功效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不同剂型的化妆品配方由七个模块中的部分或全部组成,这样在配方设计时能更简洁。通过模块设计找原料,而不是像以前由多种原料组合配方,在调整配方出现问题时,也可通过模块来分析,这样能更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于不同剂型和特点的产品,要求的模块有所不同。膏霜和乳液要求七个模块皆要考虑,而水剂体系要求考虑其中五个模块即可。化妆品产品与模块及原料对应 表见表1.现对化妆品配方设计原则进行简要介绍,详细介绍见我以后写的文章。

一、乳化体系 乳化体系是以乳化剂、油脂原料和基础水相原料为主体,构成乳化型产品的基本框架,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产品的稳定性。这一模块构成膏霜和乳液的基质主体。膏霜和乳液的外观及稳定性均由这个模块决定,该模块也是化妆品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塑料配方设计十大要点

配方设计的关键为选材、搭配、用量、混合四大要素,表面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包含了很多内在联系,要想设计出一个高性能、易加工、低价格的配方也并非易事,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作者积多年的配方设计经验提供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供读者参考。 1、树脂的选择 (1)树脂品种的选择 树脂要选择与改性目的性能最接近的品种,以节省加入助剂的使用量。如耐磨改性,树脂要首先考虑选择三大耐磨树脂PA、POM、UHMWPE;再如透明改性,树脂要首先考虑选择三大透明树脂PS、PMM A、PC。 (2)树脂牌号的选择 同一种树脂的牌号不同,其性能差别也很大,应该选择与改性目的性能最接近的牌号。如耐热改性P P,可在热变形温度100~140℃的PP牌号范围内选择,我们要选用本身耐热140℃的PP牌号,具体如大韩油化的PP-4012。 (3)树脂流动性的选择 配方中各种塑化材料的粘度要接近,以保证加工流动性。对于粘度相差悬殊的材料,要加过渡料,以减小粘度梯度。如PA66增韧、阻燃配方中常加入PA6作为过渡料,PA6增韧、阻燃配方中常加入HDP E作为过渡料。 不同加工方法要求流动性不同。 不同品种的塑料具有不同的流动性。由此将塑料分成高流动性塑料、低流动性塑料和不流动性塑料,具体如下: 高流动性塑料——PS、HIPS、ABS、PE、PP、PA等。 低流动性塑料——PC、MPPO、PPS等。 不流动性塑料——聚四氟乙烯、UHMWPE、PPO等。 同一品种塑料也具有不同的流动性,主要原因为分子量、分子链分布的不同,所以同一种原料分为不同的牌号。不同的加工方法所需用的流动性不同,所以牌号分为注塑级、挤出级、吹塑级、压延级等,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不同加工方法与熔体流动指数的关系

化枚品的研发程序与配方设计

化妆品的开发程序大致有以下环节: →产品创意→市场需求、科技动态→产品配方设计→剂型、基质、添加剂、生产工艺→产品研制实验→产品质量控制→产品包装设计→产品→市场销售 首先是要有一个产品创意。这个创意一般是由企业市场推广部或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市场推销人员、策划部门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了解目前国内外化妆品市场最热销最流行的产品行情后,向研发部门提出建议。同时企业的研发部门要充分调研和了解当前国内外化妆品的科技发展动态和信息。我国轻工业局每年都公布"轻工业科技发展项目指南",其中有关于化妆品的行业发展趋势及研究开发重点(1999年-2000年),明确指出低刺激、功效性化妆品是发展方向,而天然植物、中草药及高科技生化制剂引入化妆品列为首选,甚至还特别具体提到第二代低刺激果酸的开发和应用。目前市场上流行的BHA化妆品正是第二代果酸化妆品。所以科技人员就要收集各种科技信息,国内外调研资料,最后由企业高层管理、科研和市场策划负责人一起共同确立企业近期要开发的新产品,并进一步制定出企业的中、长期研发计划,即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 在化妆品配方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剂型问题。比如开发防晒化妆品,先要确定其剂型,是防晒油、防晒霜还是防晒凝胶。剂型确定之后,就要确定基质(基质对药物采说就是赋形体,化妆品就是由其基质和多种添加剂组成,添加剂在基质中发挥它的功能作用),如确定防晒产品为膏霜剂型,则要进一步确定此膏霜剂型基质的乳化体形式:O/W、W/O、W/O/W、微乳液和液晶结构等,然后据此选择油相原料和水相原料及乳化剂。如果要求防晒霜具有抗水性,其基质里的油相原料要选择疏水性的。防晒产品中的主要添加剂为防晒剂,防晒剂有多种类型,选择通过高新技术(纳米技术)制备出的超微细钛白粉,它对紫外线具有高的折光率、高散射能力,有极佳的阻隔作用,对可见光具有极高的透光性(皮肤不泛白),另外它不容易堵塞皮肤毛孔(这是由于它的棒状或蝶状特殊结晶结构所决定的),故超细钛白粉现在多用做高级防晒化妆品的首选物理性防晒剂。此外,还需选用合适的化学性的防晒剂,要选择既能吸收UVB又能吸收UV A波段的,组成广谱的复合防晒剂,这需要研制人员筛选实验确定。 在剂型、基质和添加剂部分都设计好之后,便进入生产工艺设计环节。化妆品不是化学反应的产物,故配制工艺并不复杂,但这其中有许多复配的原则和经验,如乳化原则、溶剂极性相容原则和化学惰性原则(即切忌原料组分在生产和长期储存过程中,在光、热和氧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原料的添加顺序及溶解顺序、加入的温度和搅拌速度及时间等等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综合质量,所以,生产工艺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可忽视。 经配制形成产品后,产品还需要经过质量检测,包括理化检测和卫生检测,(特殊用途化妆品还需通过安全性评价,甚至功效检测),合格后,再经灌装、包装(在生产配制和包装过程中应避免一次污染),最后是形成商品进人市场。 在化妆品的开发过程中,配方设计至关重要,因为配方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将决定产品的品质,它是化妆品技术的核心。因此,化妆品的产品配方在化妆品行业中具有一种神秘色彩,各企业都把产品的配方视为企业的技术机密加以保护。对于化妆品配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依据化妆品产品的质量特性,在化妆品的配方设计中应遵循和注意以下原则: 1、安全性放在首位 因为化妆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长期和连续使用的日用品,因此其安全性被视为首要质量特性。化妆品的安全性所指的是化妆品应无毒(经口毒性)、对皮肤(发)及眼黏膜无刺激性和无过敏性等。在化妆品配方设计选择原料时,必须遵循我国的化妆品卫生法规,不选用和不含化妆品禁用原料,选用限用原料时要遵守其用量规定,不得超过我国对有毒物质的限用量。 在化妆品原料中对有毒物质,砷、汞、铅、甲醇及多种原料进行限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某些原料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带进一些重金属,这些有害元素就会经皮肤的皮透作用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累积到肝脏里而诱发机体病变。如二战以后日本因此而出现黑皮病,还有因爽身粉里含有硼酸过多,婴儿洗澡后使用中毒死亡的严重事件,所以必须对化妆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限量。目前(1999年12月1日后执行的化妆品卫生规范),我国对化妆品中的原料禁用物质和限用物质增加了品种和数量,原来的卫生标准里禁用的物质359种,现在提升到493种,限用物质原来57种,现在提升到67种,可见,对化妆品安全性的重视。我国化妆品、美容行业必须重视和遵守国家颁布的标准,不能为了企业的短暂利益,置消费者的健康而不顾。如禁用物质雌激素、孕激素,即使是丰乳产品也不要加这些物质;斑蜇、氮芥虽有一定的生发作用,但均属禁用物质;还有在美容祛斑化妆品中使用的白降汞为禁用物质,氢醌其用量超过2%就不安全。另一种可瞬间变白皮肤的化妆品,其含有限量物质过氧化氢,如超过限量,必定对皮肤造成伤害,美容不成,反而毁容。总之,安全性是化妆品最重要的质量特性。 2、稳定性作为重点 当前,我国化妆品产品在保质期内出现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微生物污染的卫生安全性问题;二是产品出现析水、析油、分层、沉淀、变色、变味和有膨胀现象等稳定性问题。 产品出现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多是其配方设计不尽合理,故产品稳定性是配方设计的重点内容。如一般的膏霜(乳液)类化妆品配方的组成是多样和复杂的,除油、水相原料外,还有各种功效添加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属多相分散体系。在理论上它是一个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但它又具有动力稳定性以及电力稳定性和其他稳定因素,而使其具有相对稳定性或称为亚稳定状态,在保质期内能维持该状态即达到目的。影响乳化体产品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有: 2.1、乳化剂的选择 乳化体配方设计最为关键的是乳化剂的选择,一般可依其乳化方式的类型来选择乳化剂,乳化方式不断在发展,有可反应式(皂基式)、非反应式、液晶式、位阻式和超微乳化等乳化方式。现通常都采用非反应乳化方式,这种乳化方式无需用碱,利用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合理复配完成乳化,它是基于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降低体系的表面张力(甚至为零或负值),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形成双电层产生的排斥作用而使乳化体稳定。非离子或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存在的亲水、亲油特性及形成双分子吸附层或液晶结构网,而使乳化体系稳定。因此在产品的剂型、基质和原料确定后,乳化方式和乳化剂的选择至关重要,应视为配方设计之重点,它对乳化体的稳定性起决定作用。

EVM的性能与配方设计

EVM的性能与配方设计 按照ASTM D 1418 —2006 规定,乙烯2乙酸乙烯酯橡胶的英文缩写为EVM。EVM 的化学组成与EV A 相同,都是乙烯与乙酸乙烯酯的共聚物,但由于合成方法不同,二者差异明显(见表8)。EVA 是乙酸乙烯酯含量低(质量分数低于0. 4) 、支化度低而结晶度高的共聚物,属于塑料,广泛用于热熔胶和制鞋业。EVM 是乙酸乙烯酯含量高(质量分数为0. 4~0. 8) 、支化度高的无定形共聚物,属于橡胶,通过合理配合可获得性能优良的硫化胶。 EVM 的主链是饱和结构,化学稳定性好,因此其具有优异的耐热、耐臭氧和耐候性能。乙酸乙烯酯侧链的引入既赋予EVM一定的耐油性能,同时破坏了主链的规整性,因此其具有良好的低温柔顺性。主链中非极性亚甲基结构赋予EVM 良好的低温耐屈挠和耐极性溶剂性能。 EVM 主要由朗盛公司生产,商品名为Leva2pren (乙华平) ,主要牌号及指标如表9 所示。EVM 具有一系列优点。 (1) 耐热老化性能优异,可在150 ℃下长期使用,最高工作温度可达175 ℃,在175 ℃下老化70 h 甚至168 h 后,强伸性能保持率相当高。EVM 的耐热老化性能优于氢化丁腈橡胶( HN2BR) 和EPDM(见表10) 。 (2) 阻燃性能优异,无卤阻燃EVM 胶料的氧指数可达38~42 ,且燃烧发烟量低,腐蚀性轻微,燃烧气体无毒。 (3) 耐油性能良好,耐油性能相当于丙烯腈质量分数为0. 26~0. 34 的NBR。 (4) 耐天候老化性能仅次于EPDM。 EVM 的缺点是耐水性差,粘度低,加工时易粘辊,且只能采用过氧化物硫化。 EVM 的配方设计要点如下: (1) 采用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硫化剂DCP 用量为2~3 份,助交联剂( TAC 或TAIC) 用量为1~3 份。当硫化剂DCP 和助交联剂TAIC 的用量约为2 份时,EVM 的拉伸强度高,压缩永久变形小,综合性能良好。 (2) EVM 的抗水解性能较差,需加入抗水解剂。有效的抗水解剂是聚碳酸二亚胺,如德国莱茵化学公司的Rhengran P-50 或国产的PCD ,通常抗水解剂Rhengran P-50 用量为3 份。未加抗水解剂的EVM 在80 ℃热水中浸泡8 h 后,100 %定伸应力迅速降低,仅为浸泡前的25 % ,拉断伸长率迅速增大,为浸泡前的1. 48 倍;加入3份抗水解剂Rhengran P-50 后,EVM 的拉伸

塑料制品的结构设计要点

第一章 塑料制品的结构设计 塑料制品的结构设计又称塑料制品的功能特性设计或塑料制品的工艺性。 §1.1 塑料制品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原则 1.1.1 塑料制品设计的一般程序 1、详细了解塑料制品的功能、环境条件和载荷条件 2、选定塑料品种 3、制定初步设计方案,绘制制品草图(形状、尺寸、壁厚、加强筋、孔的位置等) 4、样品制造、进行模拟试验或实际使用条件的试验 5、制品设计、绘制正规制品图纸 6、编制文件,包括塑料制品设计说明书和技术条件等。 1.1.2 塑料制品设计的一般原则 1、在选料方面需考虑:(1) 塑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如强度、刚性、韧性、弹性、吸水性以及对应力的敏感性等;(2) 塑料的成型工艺性,如流动性、结晶速率,对成型温度、压力的敏感性等;(3) 塑料制品在成型后的收缩情况,及各向收缩率的差异。 2、在制品形状方面:能满足使用要求,有利于充模、排气、补缩,同时能适应高效冷却硬化(热塑性塑料制品)或快速受热固化(热固性塑料制品)等。 3、在模具方面:应考虑它的总体结构,特别是抽芯与脱出制品的复杂程度。同时应充分考虑模具零件的形状及其制造工艺,以便使制品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4、在成本方面:要考虑注射制品的利润率、年产量、原料价格、使用寿命和更换期限,尽可能降低成本。 §1.2 塑料制品的收缩 塑料制品在成型过程中存在尺寸变小的收缩现象,收缩的大小用收缩率表示。 %1000 0?-= L L L S 式中S ——收缩率; L 0——室温时的模具尺寸; L ——室温时的塑料制品尺寸。

影响收缩率的主要因素有: (1) 成型压力。型腔内的压力越大,成型后的收缩越小。非结晶型塑料和结晶型塑料的收缩率随内压的增大分别呈直线和曲线形状下降。 (2) 注射温度。温度升高,塑料的膨胀系数增大,塑料制品的收缩率增大。但温度升高熔料的密度增大,收缩率反又减小。两者同时作用的结果一般是,收缩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 模具温度。通常情况是,模具温度越高,收缩率增大的趋势越明显。 (4) 成型时间。成型时保压时间一长,补料充分,收缩率便小。与此同时,塑料的冻结取向要加大,制品的内应力亦大,收缩率也就增大。成型的冷却时间一长,塑料的固化便充分,收缩率亦小。 (5) 制品壁厚。结晶型塑料(聚甲醛除外)的收缩率随壁厚的增加而增加,而非结晶型塑料中,收缩率的变化又分下面几种情况:ABS和聚碳酸酯等的收缩率不受壁厚的影响;聚乙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类等塑料的收缩率随壁厚的增加而增加;硬质聚氯乙烯的收缩率随壁厚的增加而减小。 (6) 进料口尺寸。进料口尺寸大,塑料制品致密,收缩便小。 (7) 玻璃纤维等的填充量。收缩率随填充量的增加而减小。 表2-1、表2-2、表2-3为常用塑料的成型收缩率。

美白祛斑化妆品原料与配方设计说明

Andrew Zeng 写于2012-7-7民治 简述美白(祛斑)化妆品原料及配方设计 一、美白机理 人体皮肤的颜色主要决定于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和分布状况。控制人体中含有的酪氨酸酶来控制黑色素的形成是最关键的一步。其它一些酶和辅酶对黑色素细胞形成色素的量和类型也有控制作用。 黑色素由存在于表皮基底层的黑素细胞产生,其代受体神经-分泌因素的调节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如皮肤受到外部紫外线照射时,会激活皮肤中的酪氨酸酶,加速黑色素的生成,出现晒黑及色斑情况。美白化妆品中的美白活性成分的作用在于阻止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或通过激活人体表皮及真皮细胞抗自由基能力,促进表皮色素细胞的代更新,降低色素沉积程度和表皮过度角质化,使皮肤细胞富有弹性和光泽。外部因素如日照对黑色素生成的加速作用,环境污染使皮肤免疫力下降及减弱了皮肤的屏障保护作用等问题,均应在美白产品的配方设计中予以合理的考虑。

二、美白剂种类(有物理、化学及植物提取美白剂之别) 如下按美白作用机制划分 (1)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剂:如氢醌,熊果苷,甲基龙胆酸盐,壬二酸,传明酸,葡萄,糖胺,衣霉素等。 (2)黑素细胞毒性剂:如四异棕榈酸酯类,油溶性甘草提取物等。 (3)遮光剂:如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肉桂酸酯类等。 (4)影响黑色素代剂:如维生素A酸,亚油酸等。 (5)化学剥脱剂:如果酸,亚油酸,感光素等。 (6)自由基消除剂:如超氧化歧化酶,生育酚等。 (7)还原剂:维他命C及其衍生物,如抗坏血酸乙基醚。 三、细说几种常用的美白剂 (1)氢醌:效果显著,但有副作用,具细胞毒性以及致突变性,有些不正规的产品会去冒险加入,但严格规定不准加入化妆品中。 (2)a(b/D)-熊果苷:又名熊果素,呈白色针状结晶或粉末,易溶于水。因其最早来源于天然绿色植物,是一个集“绿色”、“安全”和“高效”概念于一体的皮肤美白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范本)

设计性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的生产 实验项目性质:本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水产品加工方向的学生在学习了《水产食品加工学》这门课程之后,将其课堂上学习的水产品加工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的一个设计性试验。该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设计鱼糜制品(鱼丸)的配方和生产工艺。通过实验可以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步骤,全面了解掌握鱼糜制品弹性形成的机理、掌握鱼糜制品制造的技术原理、掌握影响鱼糜制品弹性的因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通过开展这项工作,将有利于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所属课程名称:水产食品加工学 计划学时:1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冷冻鱼糜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技术;抗冻剂防治鱼肉蛋白质冷冻变性的作用;鱼肉蛋白质变性的特征变化。 2、掌握鱼糜制品弹性形成的机理及其影响弹性的因素。 3、掌握鱼糜制品制造的生产技术。 4、掌握鱼糜凝胶化和凝胶劣化的性质。 5、学习鱼糜制品弹性感观检验方法。 二、设计指标 设计的鱼糜制品(鱼丸)主要考虑如下质量指标: 1、鱼丸的凝胶强度 2、鱼丸的风味 3、鱼丸的香气 4、鱼丸的产品成数 5、鱼丸的白度 6、鱼丸的水分 三、实验要求(设计要求) 1、要求学生首先查资料,搞清楚不同鱼种在制作冷冻鱼糜时形成凝胶的特性,熟悉冷冻鱼糜的制作工艺过程,了解其相关的机械设备。 2、学生自己设计鱼糜制品(鱼丸)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按5人为一实验小组,学生自己拆装、调试设备。各实验小组自己根据鱼糜制品制造的技术原理、影响鱼糜制品弹性的因素,各组自己制定鱼丸生产工艺,产品配方,用各实验小

PVC配方设计要点

PVC塑料配方的设计 纯的聚氯乙烯(PVC)树脂属于一类强极性聚合物,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大,从而导致了PVC 软化温度和熔融温度较高,一般需要160~210℃才能加工。另外PVC分子内含有的取代氯基容易导致PVC树脂脱氯化氢反应,从而引起PVC的降解反应,所以PVC对热极不稳定,温度升高会大大促进PVC脱HCL反应,纯PVC在120℃时就开始脱HCL反应,从而导致了PVC 降解。鉴于上述两个方面的缺陷, PVC在加工中需要加入助剂,以便能够制得各种满足人们需要的软、硬、透明、电绝缘良好、发泡等制品。在选择助剂的品种和用量时,必须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物理—化学性能、流动性能、成型性能,最终确立理想的配方。另外,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加工途径,我们也需要对树脂的型号做出选择。不同型号的PVC 树脂和各种助剂的配搭组合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PVC配方设计了。那具体怎样进行具体的配方设计呢?下面将通过对各原辅料的选择加以阐述的方式加以说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一、树脂的选择 工业上常用粘度或K值表示平均分子量(或平均聚合度)。树脂的分子量和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有关。分子量越高,制品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弹性模量越高,但树脂熔体的流动性与可塑性下降。同时,合成工艺不同,导致了树脂的形态也有差异,我们常见的是悬浮法生产的疏松型树脂,俗称SG树脂,其组织疏松,表面形状不规则,断面输送多孔呈网状。因此,SG型树脂吸收增塑剂快,塑化速度快。悬浮法树脂的主要用途见下表。乳液法树脂宜作PVC糊,生产人造革。 悬浮法PVC树脂型号及主要用途 型号级别主要用途 SG1 一级A 高级电绝缘材料 SG2 一级A 电绝缘材料、薄膜 一级B、二级一般软制品 SG3 一级A 电绝缘材料、农用薄膜、人造革表面膜 一级B、二级全塑凉鞋 SG4 一级A 工业和民用薄膜 一级B、二级软管、人造革、高强度管材 SG5 一级A 透明制品 一级B、二级硬管、硬片、单丝、导管、型材 SG6 一级A 唱片、透明片 一级B、二级硬板、焊条、纤维 SGG7 一级A 瓶子、透明片 一级B、二级硬质注塑管件、过氯乙烯树脂 二、增塑剂体系 增塑剂的加入,可以降低PVC分子链间的作用力,使PVC塑料的玻璃化温度、流动温度与所含微晶的熔点均降低,增塑剂可提高树脂的可塑性,使制品柔软、耐低温性能好。 增塑剂在10份以下时对机械强度的影响不明显,当加5份左右的增塑剂时,机械强度反而最高,是所谓反增塑现象。一般认为,反增塑现象是加入少量增塑剂后,大分子链活动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