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茶产业的历史发展与变迁

信阳茶产业的历史发展与变迁
信阳茶产业的历史发展与变迁

信阳茶产业的历史发展与变迁

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1958年信阳地区茶园面积仅有2.11万亩,茶叶总产量55万公斤,直到1969年茶园面积还不到3.5万亩。进入七十年代,信阳茶叶生产进入第一次高潮,茶园面积迅速发展,至1976年达到21万亩。此后七年间(1976-1982年)茶园面积一直在20万亩上下波动,1982年统计,茶园总面积19.49万亩,茶叶总产量220万公斤。1982年冬季至1983年是信阳茶产业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一年内新增茶园面积14.76万亩,总面积达到34.25万亩。此后十年间,我市茶叶生产以“稳定面积,着重提高产量和质量,以科技为支撑,生产名优茶,开发新产品”为指导思想,引导各县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宜茶则茶、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到1992年茶园面积没有多少变化,其中有2年还有小幅度滑落。1992年统计,茶园面积仍为33.15万亩。

1992年信阳茶叶节的成功举办,有力地促进了信阳茶产业的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信阳茶产业进入第三次发展高潮。1993-2005年,茶园面积平均以每年2.46万亩的发展速度递增。2005年统计,茶园面积达到65万亩,开采面积53万亩,年产干茶1500万公斤,茶叶产值9亿元,加上储藏、包装、销售增值3亿元,拉动物流、交通、旅游、餐饮、娱乐等收入2亿元,年社会总收入达到14亿元,茶农年人均收入1285元。全市9个县区,108个乡镇,896个行政村产茶。当时种茶农户有16万户,从业人口约70万人。茶园面积超过

1万亩的乡镇有12个,几乎每个产茶乡镇都有茶叶交易市场,规模较大的有20多个,全国各地营销网点1800多个。由于茶叶在信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渐提高,茶叶生产在经济作物中的主导地位基本形成,成为信阳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外形紧、细、圆、直,内质香高、味浓、回甘蜚声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地域特色产品,成为信阳的形象和标志。

从信阳茶园面积的发展,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快速发展之后,就进入一个稳定阶段,巩固发展成果。经过几年、十几年,又会进入一个发展高潮。

2006年,信阳茶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信阳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重视茶产业,把茶产业当作文化产业、生态产业、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来认识,把茶产业作为一项强市富民工程来抓,提出了新时期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种植规格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营销市场化,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抓龙头、抓产品开发、拉长茶产业链条。

2006年9月13日,市政府召开全市茶产业发展大会,印发了《中共信阳市委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信阳市“十一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信阳市2006-2007年度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意见》等文件,会上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及有关管理区、开发区签定茶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根据全市“十一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到2010年全市茶园面积由2005年底的65万亩,发展到150万亩,新增85万亩,前三年每年发展15万亩,后两年每年发

展20万亩。2006-2007年度,全市茶叶生产基地面积由65万亩发展到80万亩,新增15万亩,其中发展无性系优良品种茶叶生产基地5万亩,建设标准化有机生态茶叶生产基地10万亩。

根据茶树生长所需要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按照全国茶树适宜生长区域规划,以原8个产茶县区为重点,扩展到息县、淮滨县以及南湾管理区、鸡公山管理区、羊山新区和上天梯管理区等地,不断扩大信阳茶叶种植区域,逐步实现茶叶种植遍布各县区。全市15万亩新茶园发展任务分别由10个县区和4个管理区、开发区来完成,其中浉河区、光山县、商城县各2.5万亩,新县2万亩,罗山县、固始县、平桥区、潢川县各1万亩,南湾管理区、鸡公山管理区各0.3万亩,息县、淮滨县、羊山新区和上天梯管理区各0.1万亩。截止2007年5月18日,全市共完成153141亩新茶园发展任务,其中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39053亩。

这次发展新茶园,按照“生态信阳”建设的要求,“把信阳的生态优势保护好、发挥好,青山长在,绿水长流”,保持茶叶优异品质的基础条件。不提倡坡度大于25°的山地种茶,不提倡砍伐山林种茶,反对播种混杂劣质种籽,提倡多发展高标准无性系生态茶园。

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信阳有了第一批茶叶专业技术干部,六、七十年代,又从浙江、安徽等农业大学陆续分配来茶叶专业人才,使茶叶生产技术陆续改进和提高。

(一)茶树栽培技术逐渐提高

古代种茶以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为主。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茶园种植密度小,覆盖率低。七十年代开始推行行株距为1.5米×0.33米的单条行植种植规格。八十年代推行双条行植种植规格,密度达到每亩2000多丛。还采用了抽槽换土、起高垫低、水平梯田、施足基肥等技术。

1988年开始提出了“生态茶园”建设的新理念。从茶树生态、生理两方面入手,模仿自然,创造优化的茶树生态系统,建设多层次、多物种,具有最佳生态和经济效益的茶园。主要技术是合理配置生态位。根据茶树喜荫好湿的特点,茶园内实行“乔—灌—草”三层结构,或“乔—灌”两层结构种植。每亩种植高大树木8—10棵,遮荫度30%左右,茶树2000丛左右。茶树幼年期,间作花生、黄豆、蚕豆、百合等经济作物,随着茶园覆盖度的增加,改为间作绿肥。茶园周围种植防护林带,茶园之间种植网格式林带,把茶园分隔成块。林带树种选择蜜源性树木,利于吸引天敌,达到茶叶无公害生产的要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开始推广有机茶园栽培技术。要求在生态茶园建设的基础上,不使用任何化学产品,并与周边有潜在污染源的环境进行隔离。目前,我市通过有机认证的茶园有3万余亩。

茶园水分、肥料、修剪、采摘、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也趋于科学合理。

(二)茶树品种逐步改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前,信阳茶区主要栽培种植“信阳群体种”。1975年以后,开始引进外地品种,主要有安徽的“槠叶种”,

浙江的“鸠坑”,陕西的“紫阳种”。1980年前后,信阳地区茶叶试验场开始试种国家推荐的无性系良种。通过不断进行区域性试种选择,湖南的“湘波绿”、“白毫早”,浙江的“迎霜”、“劲峰”、“翠峰”、“龙井43”、“乌牛早”,“安徽1号”、“安徽3号”、“安徽7号”、“舒茶早”等都可以引进种植。

“福鼎大白茶”是我市引进种植面积比较大的茶树品种。它有芽叶肥壮、产量高、白毫多等特点,但和传统的信阳种采制的茶叶相比,滋味欠醇厚。

国家农业部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提出了“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不是良种不发展”等茶园发展指导思想。鉴于信阳良种工作起步晚,基础差,又急于发展良种,就提出了“三结合、一同步”的发展方针,即:发展无性系良种与有性系良种相结合;引进与自繁自育相结合;国营茶场与乡村集体茶场及个体大户相结合;试验示范与引进推广同步进行。并且,为了加快进度,提出了“引进为主,自育为辅”,对通过区试表现良好的品种,直接引进推广,走良种化建设的捷径。在2006—2007 年度的茶叶生产基地建设中,有的县区也在走一条“捷径”,即有性系茶园占70%,且品种混杂,采购种子要求标准低。在生产力水平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发展无性系良种提了十几年后,在机械化采茶需求迫在眉睫的情况下,再走“捷径”,非常不合时宜。这批茶园的建设质量,尤其是品种质量将直接影响我市茶叶生产机械化的进程。

(三)茶叶加工技术逐步规范

(1)炒、烘青茶加工。1980年以前,除当时信阳县和罗山县的部分乡村生产信阳毛尖外,其他产茶县生产炒青茶,称“豫炒青”,年产量约60万公斤。光山、商城县部分乡镇也生产烘青茶,年产量不超过5万公斤。当时,炒、烘青茶已采用机械加工,大多是从浙江、安徽引进的制茶机械,商城南部深山区直到八十年代中期,还是手工生产烘青茶。

八十年代末期以前,炒青茶机械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分筛解块——炒二青——炒三青至足干。

后改进为:鲜叶摊放——杀青——摊晾——揉捻——分筛解块——烘二青(为防止汁液粘锅)——摊晾——炒三青——摊晾——辉干。

烘青茶制法与炒青茶的区别是干燥方法用“烘”,一般分“初烘”、“复烘”至足干。

(2)信阳毛尖茶加工。信阳毛尖是中国传统名茶。清朝时,信阳人把杭州“龙井茶”和安徽“六安瓜片”的制法结合起来,形成信阳毛尖的工艺。1915年信阳毛尖茶在美国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评出的“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位居第七。后来不断在各种名茶评比会上争得荣誉。

信阳毛尖的传统手工制法:鲜叶摊放——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毛茶整理——再复烘至足干。

1981年前后,以刘海似为代表的光山县茶叶技术人员,把信

阳毛尖茶的加工技术引进光山县,指导茶农模仿生产,称为“小锅茶”。茶叶价格高于当时炒、烘茶的3倍以上,很受茶农欢迎。

1982年,河南省农业厅、信阳地区农业局开始总结光山的经验,把信阳毛尖茶的生产技术逐步向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推广,使信阳毛尖生产区域不断扩大,年产量不断增加。这一技术还推广到南阳、驻马店地区。为了和传统的信阳毛尖茶有所区别,由河南省农业厅组织全省茶叶生产管理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统一认识,把除信阳县、罗山县以外的地区和县市生产的毛尖茶叫“河南毛尖”。

1993年,信阳已成功举办了两届茶叶节,引起国内一些著名茶叶专家对信阳茶叶的关注和关心。有的茶叶专家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对信阳地委、行署提出建议:在信阳地区境内,按信阳毛尖工艺生产,品质符合信阳毛尖质量要求的茶叶,都应该叫做“信阳毛尖”。1994年元月,信阳行署专门召开有茶叶专家和相关部门领导及技术人员参加的论证会,决定把信阳毛尖茶的产地定为:信阳县、罗山县、光山县、潢川县、商城县、固始县、新县、息县、信阳市等9个县市,成为中国第一大名茶生产基地。

1994年以前,信阳毛尖茶的加工一直沿袭传统的手工制法,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1995年,商城县、潢川县、新县从浙江省引进成套小型名优茶生产机械,可生产二级以下的毛尖茶。1996年,信阳茶叶技术人员开始对引进的机械进行研究,按照信阳毛尖茶的加工特点进行改进,并开始在信阳市茶叶试验站示范机械加工高档信阳毛尖茶,生产效率提高约10倍,生产成本降低约4

成,所产信阳毛尖茶质量稳定。目前,固始县、商城县、光山县、浉河区的一些茶场都用机械生产高档信阳毛尖茶,全市现有信阳毛尖茶机械加工生产线1000多条。

(四)地方名茶种类增多

198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格局发生了转变,高档茶、名优茶畅销。顺应这一市场形势,茶农积极生产高档茶,创制名优茶。到2000年,已涌现出一大批名茶炒制能手,创制出数十种地方名茶。其中仰天雪绿、赛山玉莲、震雷春、金刚碧绿、灵山剑峰、竹叶青、香山翠峰、龙眼玉叶、云芽翠毫等被认定为河南省省级名茶;龙池秀针、青山银梭、九华雾毫、其鹏碧云等被认定为信阳市级名茶。这些地方名茶,质量高、产量低,不能批量生产,没有形成规模,有一部分已经名存实亡。

(五)茶叶销售市场不断扩大

1、信阳茶叶销售区域分布

自改革开放以来,信阳茶叶在省内销售区域:郑州、新乡、濮阳、济源、洛阳、开封、平顶山、许昌、南阳等;信阳本地自销也有很大数量;省外销往20多个省市自治区,南到海南、深圳、广州、台湾,北到东北三省、内蒙,西到新疆、甘肃;国外销往美国、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及非洲,共2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茶类有信阳毛尖和眉茶。

2、信阳茶叶贸易及市场建设

信阳100多个产茶乡镇都有茶叶贸易市场,其中规模较大的有

20多个,如光山县白雀镇大别山茶市,年成交量约500万公斤;浉河区浉河港乡茶叶市场,在生产高峰,日成交量约2万公斤;信阳市区建有两个大型茶叶市场(幸福路茶叶市场、张李湾茶叶市场),容纳经营单位约200个。

信阳茶叶贸易以小规模的个体企业经营为主,年销茶叶10万公斤以上的企业3—4家,国内各地的信阳毛尖销售网点,绝大部分是个体户经营。

1978年以前,信阳茶叶的外销是国家外贸系统主管,通过天津、上海口岸出口。1983年以来,一些个体企业直接与上海口岸联系出口茶叶,主销眉茶。近年来,信阳卢氏茶叶集团每年生产销售眉茶3000多吨。该集团又在添置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生产出口量。这将为提高我市茶鲜叶原料的利用率,开拓中抵挡茶的销路,提高种茶效益发挥积极作用。

3、市场管理

1983年以前,茶叶实行统购统销,国家统一定价,对茶叶市场的管理就是调查生产单位和购销单位是否违反了国家指导价格。1984年以后,茶叶成为“第三类”产品,价格放开,自由贸易,各产茶县乡集镇及信阳市区内,逐渐形成了摊位相对集中的茶叶贸易市场。到1990年前后,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有经营门店、有组织管理的茶叶城、茶叶街和茶叶批发大市场建立起来。从此,茶叶经营开始接受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对茶叶质量的管理,接受工商行政部门对合法经营手续的管理。

1992年信阳举办茶叶节以来,信阳毛尖茶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外地茶冒充信阳毛尖的现象也逐渐严重,损害了信阳毛尖的声誉和广大茶农及消费者的利益。于是,2001年11月,信阳市茶叶协会着手申请注册“信阳毛尖证明商标”。2003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颁发了证书。2002年6月,信阳市农业局又注册了“信阳毛尖原产地标记”。信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信阳毛尖茶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的通知》。信阳市工商局、农业局、茶叶协会联合印发了《关于信阳毛尖证明商标管理规则》及《信阳毛尖证明商标标识印制管理办法的通知》。此文件制定了信阳毛尖证明商标的使用条件、申请程序、商标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从此,信阳毛尖市场保护有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

(六)龙头企业相继出现

1992年以来,为了充分发挥茶叶资源优势,我市加速了茶叶产业化开发,各产茶县区相继建立了不同规模,不同组织形式的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产业化的模式,即“公司+基地+农户”,以市场为导向,把分散的个体茶农组成贸工农一体化的联合组织,与茶农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在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共同推进科技进步,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当时以董家河乡12个名茶专业村为基础,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与茶农互惠互利,把千余户茶农分散管理的万亩茶园作为基地,为茶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举办

技术培训班,指导茶农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负责搞宣传,创名牌,开拓市场,用保护价收购茶农生产的茶叶,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对董家河乡的茶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成为乡镇企业走茶叶产业化生产模式的先进代表,为我市后来全面推进产业化进程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叶生产抵御市场风险必须具备大、优、低、厚四重竞争力,即:经营数量要大,商品质量要优,生产成本要低,运作资本要雄厚。只有更加完善产业化、集团化经营模式,实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才能有效地组织广大茶农进入市场、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龙头企业是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实施茶叶产业化的支柱,谁有能力谁当龙头,谁有实力谁是龙头。继信阳五云茶叶集团之后,河南蓝天生态茶叶旅游有限公司、信阳市文新茶叶公司,河南新林茶叶有限公司,固始县的九华山茶场、仰天洼茶场,光山县的凉亭茶叶公司,潢川县光州名茶精制加工厂,商城县的其鹏有机茗茶生产场等龙头企业相继出现。

(七)茶叶管理机构建设及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茶叶生产一直由农业部门主管。计划经济时期,外销由外贸局主管,内销由供销社主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茶叶作为第三类产品,取消了指导价格,市场上自由买卖,供销社和外贸局失去了管理作用,只有茶叶生产在农业部门的统一规划指导下稳定发展。

1、生产管理

1991年以前,信阳一直是农业局主管茶叶,各县农业局都设有相关机构,与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市农业局形成对茶叶生产的系统管理。

1984年,信阳行署成立了“苏区茶叶开发公司”,利用苏区建设资金扶持一些茶叶开发项目,并在信阳市建立了一座“茶叶综合加工厂”。因体制和经营的问题,茶叶综合加工厂亏损严重。1991年,信阳行署成立茶叶生产开发领导小组,下设茶叶生产开发办公室,挂靠单位首选农业局。但附加条件是把“苏区茶叶开发公司”及所属的“茶叶综合加工厂”一并移交给农业局。因农业局不同意接收这个“包袱”,茶叶生产开发办公室就挂靠了供销社。“苏区茶叶开发公司”也由供销社改为“信阳地区茶叶公司”。农业局仍然负责茶叶技术推广和一些项目研究等工作。

我国的茶叶生产由农业部主管,省里由农业厅主管。而我市把“茶办”挂靠供销社,不利于系统上下协调工作,争取不到开发项目和资金,影响了我市茶叶的发展。2002年,信阳市人民政府调整了茶叶生产领导小组,又决定把茶叶生产开发办公室挂靠在农业局,茶办主任由农业局局长兼任。各县区也都相应成立了茶叶生产开发办公室,除浉河区、固始县茶办直属区、县政府领导外,其他都挂靠在县区农业局。2006年,茶叶管理机构又进行一次变革,成立了信阳市茶产业办公室,政府赋予其茶叶生产开发、市场营销管理等职能。但希望能够理顺上下纵横关系,避免再进入一轮新的循环。

2、社团组织

随着信阳茶叶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队伍不断壮大。1979年,茶叶、蚕桑工作者自发成立了“信阳地区蚕茶学会”,挂靠在信阳地区农业局。1990年,茶叶学会独立,正式为“信阳地区茶叶学会”,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1995年7月,又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产生第二届理事会。1998年,随着“地”改“市”,变更为“信阳市茶叶学会”。当时拥有会员289人,团体会员32个,分布在教育、科研、生产、流通、行政、技术推广等行业,成为带动信阳茶叶事业向前发展的主力军,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在省内外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中国加入WTO后,农业部提出了“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意见。当时信阳市茶叶学会的行业管理职能越来越突出,所做的工作涵盖了产销政策的决策咨询及建议、茶叶质量和市场管理、与国内外茶叶社团组织建立关系、开展茶叶展销、学术研讨及茶文化交流等活动,她已经起到了协会的作用。2002年5月,信阳市茶叶学会更改名称,变更为“信阳市茶叶协会”,并延续召开了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设立了组织工作委员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信阳毛尖证明商标管理工作委员会、《信阳市茶叶协会会讯》编辑工作委员会等分支机构。近年来,信阳市茶叶协会在国内外行业内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茶叶协会越来越关注,各级领导对茶叶协会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和支持。

2005年,由“五云茶叶集团”、“文新茶叶公司”等几家较大的茶企业牵头发起成立了“信阳市茶叶商会”。这是茶叶经营者自愿结成的合法的社会团体组织,其目的主要是开拓市场、带动发展、维护

企业权益等,挂靠在信阳市工商联。

3、科研、教育

(1)成立信阳市茶叶试验站。本站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原名信阳地区茶叶试验场,是河南省最早的、也是唯一的科研单位,科研经费主要由省农业厅划拨。创建以来,在茶树良种引进选育、新技术试验示范、技术改进、创新制茶工艺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绩。

(2)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设立茶叶专业。随着茶叶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1982年,信阳农专开设茶叶专业,面向全省招生,截至目前,已培养茶叶技术人才500多名,2002年又开始招收本科班。

(八)信阳茶文化

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文人都有颂扬信阳茶叶生产的诗词歌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信阳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黄执优编写了《姊妹采茶》独幕歌舞剧,歌颂勤劳的信阳茶农,宣传信阳毛尖茶。1979年,他还编写了《茶乡新歌》,由中央和河南省文化部门联合拍摄成记录性电影艺术片。九十年代,他编写的《信阳茶叶》,由信阳电视台拍成五集连续科教片,获河南省电视教材一等奖。自1992年起,信阳连续举办15届茶叶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如名茶评比、茶道茶艺表演、茶文化论坛、茶博会等。信阳茶文化发展如火如荼,茶馆、茶社应运而生,时常开展与茶有关的书法画展活动。《信阳毛尖》、《漫话信阳茶》、《五云茶韵》等作品相继出版。特别是在2004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把“茶叶节”改为“茶

文化节”,并提出信阳城市建设要“彰显茶文化”。信阳茶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信阳人民享受着茶文化带来的安康和品位。

信阳民间有着各种不同形式的饮茶之道。走进大别山中的新县、商城、固始、光山等县的茶乡,都能体会到信阳民间茶道的朴实、自然、和谐、礼仪之美。1996年,信阳茶叶节开始组织茶道茶艺比赛。此后每届茶叶节茶叶展销厅内,茶文化气氛渐浓,每个展销单位都以不同的形式向顾客展示自己的茶道茶艺风格。2001年以后的各届茶叶节、茶文化节,都组织了茶道茶艺表演比赛活动,把茶的朴素、高洁、清雅融入艺术形式之中,把信阳茶道“和、美、清、敬、雅”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展现出来。

2018年普洱茶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1. 普洱茶行业概况 (2) 1.1. 普洱茶行业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市场概况 (2) 1.2. 普洱茶行业的本质分析 (4) 1.3. 普洱茶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6) 2. 投资本质分析:消费升级、产品升级、渠道多元化带动行业量价齐升 (8) 2.1. 量的增长 (8) 2.2. 价的提升 (11) 3. 投资方向:普洱茶消费时代的来临,未来看好精品熟茶、柑普茶、中期茶细分市场 (13) 4. 大益:行业龙头,带领行业迎爆发式增长 (15) 4.1. 公司简介 (15) 4.2.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 4.3. 投资建议:行业资本化率非常低,期待诞生普洱茶第一股 (19) 1. 普洱茶行业概况 我国普洱茶行业整体规模大概 120 亿元,过去五年产销量与产值增速均达到 20%,预计到2022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300 亿元,还存在一倍以上空间。 1.1. 普洱茶行业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市场概况 目前,我国前三类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茶类为绿茶、红茶和

乌龙茶,分别占 66.8%、12.2%、8.2%,而普洱茶占 6%左右。普洱茶产业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云南特有的地理气候、 独特的大叶茶种以及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造就了闻名遐迩的普洱茶。尽管如此,普洱茶还是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黯然发光,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红茶和绿茶的高速发展,普洱茶只能以劣等茶的角色游离于茶叶市场,直到本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并知晓普洱茶真正的价值。2008 年 6 月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委会联合颁布新的普洱茶国家标准(GB/T 22111-2008),将对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原料方面,普洱茶制作选用的原料不同品质也不同,价格更加悬殊,分为人工种植型原料(称?台地茶?),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又称?古树茶?)。前者是从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园里采取茶青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普洱茶,由于养分不足、内质较差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所以?台地茶?普遍价格低廉。而?古树茶?主要来自于?六大茶山?,包括易武、倚邦、攸乐(基诺)、漫撒、蛮砖和革登,一般以 300 年为限,古树茶经过时间的沉淀,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能以内质丰富的最佳状态将各山头的独特性体现出来,加之产量有限,市面上价格较高。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普洱茶行业的上游为包括茶农和茶场在内的种植端,中游为包括茶叶生产、加工厂商在内的生产端以及茶叶经销商、贸易批发市场、各种卖场所构成的渠道端,下游即各类消费者。 2007 年普洱茶泡沫破裂之后,行业由 2009 年开始进入深

城市新区规划发展探究——以信阳市羊山新区为例(DOC)

学号:20145083003 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年级: 2014级 姓名:郑帅 论文题目:城市新区规划发展探究 ——以信阳市羊山新区为例指导教师:余国忠职称:教授 成绩:

2015年12月15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引言 (1) 1.羊山新区规划建设的缘由 (2) 1.1老城的空间限制要求建设发展新区 (2) 1.2建设新区是城市发展大势所趋 (2) 2.羊山新区发展概况 (2) 2.1羊山新区简介 (2) 2.2新区区位选择 (2) 2.2.1地形因素 (3) 2.2.2行政因素 (3) 2.3新区规划理念 (3) 3. 羊山新区发展影响 (3) 3.1信阳市城市扩展模式 (3) 3.2信阳市域中心转变 (3) 3.3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4) 3.4新区对信阳市未来发展影响 (4) 4.新区存在的问题 (4) 4.1城市化速度过快 (4) 4.2新区城市化有明显的领导意识 (5) 4.2.1政府行为 (5) 4.2.2领导决策 (5) 4.3新区缺少人文关怀 (5) 5.结论与建议 (5) 5.1新区概念规划要体现战略高度 (5) 5.2新区规划应强调实际可操作性和统一性 (6) 5.3新区规划应该确定开发模式 (6) 5.4新区规划应坚持人文关怀 (6) 5.5新区规划应提倡自然生态 (6) 参考文献: (6)

城市新区规划发展探究 ——以羊山新区为例 姓名:郑帅学号:20145083003 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指导教师:余国忠职称:教授 摘要:城市新区的出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新区的原有城市化程度一般较低, 但却要求新区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城市的新中心、并发挥城市功能和空间发展聚焦的作用。本文以羊山新区为例,通过对新区区位选择、规划理念、新区发展影响和新区面临问题等方面出发,探讨一个新区的规划与发展对原有地域的影响。以期在其中获得一些关于新区建设的思考,从而在以后的新区规划中得到若干建议。 关键词:羊山新区;城市化;城市规划;区位选择;城市扩展模式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urban new area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original level of the new district is generally low, but it requires the new district to become the new center of the city in a short time, and play a role in the city function and spat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newly developed area of Yangshan of Xinyang City as an example,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a new area on the original region by the location choice, planning concept, new development of new area and new area. In order to get some thinking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District,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planning of the new district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The newly developed area of Yangshan;Urbanization;Urban planning;Location choice;Urban expansion model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使得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受到规模、功能和布局等的瓶颈限制。建设城市新区,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新区一般又称之为新城,是指在城市以外规划用于重新安置人口,设置住宅、产业、公共服务中心的空间单元。新区的建立将会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茶文化发展历程

茶文化发展历程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 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 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 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唐宋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 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 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 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 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 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 干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 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 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绘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 机活泼,有人迁徒,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

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 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年产的7500四吨发展到1998 年的60余万吨。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 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华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抗州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西湖乡正式开放。 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 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届,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举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山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 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 经济贸易发展。 “饮茶’与“饮早茶” “喝茶”在粤语方言里称作“饮茶”,毛泽东有“饮茶粤海未能忘”诗句。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如有客到,第一件事 便是奉上一杯“靓茶”,第一句话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 热情、友好和礼貌。由于岭南自古具有“重商”的价值取向,“饮茶”也从家庭走向市场,使广州的茶文化具有较浓的商品经济的特色。广州较早出现人们聚集饮茶的居所,如茶室、茶馆、茶寮、茶居、茶楼等,名目繁多,形式各异。至清代,广州的茶市渐趋兴旺,出现一批颇具特色的茶楼。民国时期,广州茶市的兴旺势头有增无减,经久不衰。 “饮早茶”是广州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内容。早茶习惯,遍于各阶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车夫“苦力”;饮茶去处遍布城市乡镇,广州茶楼之多可为全国之最。

信阳毛尖集团茶产业集群建设情况

信阳市浉河区信阳毛尖茶叶产业化集群 发展情况汇报 信阳市浉河区信阳毛尖茶叶产业化集群是以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导的信阳毛尖产业化集群,目前集群内有企业18家,涵盖了茶苗培育;信阳毛尖茶、信阳红茶的生产、销售;茶油、茶饮料的加工及销售;茶文化传播、旅游开发;银杏、板栗、香菇、木耳及其他小杂果的种植、加工、销售;国际茶城的运行管理等产业板块。 南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河南省涉农上市后备企业,是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商贸、科研、茶文化旅游、茶叶深加工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型集团化公司。目前拥有总资产20余亿元,综合销售收入近10亿元,拥有生态茶园基地30余万亩,现有在职员工近2000人,大专以上学历占89.5%。现拥有“龙潭”、“五云山”、“陆羽”三大知名品牌,其中“龙潭”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五云山”牌商标为河南省著名商标。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地,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有直营专卖店200多家,已发展代理商、经销商1000多家,在各大卖场建有专柜380多个。 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于2013年3月份申报了浉河区信阳毛尖茶叶产业化集群,7月份得到河南省农业厅的批复。信阳毛尖茶叶产业化集群的正式确立,极大的鼓舞了集群内的企业,带动

了集群销售收入的增长。2013年度,集群总体实现营业收入14.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025万元,涨幅达到了32%。 一、信阳毛尖茶叶产业化集群目前建设情况 1、流转优良茶园,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 从2009年开始,公司作为信阳市茶叶龙头企业积极参加信阳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大量收购茶园,优质的茶园是茶叶生产的源头,茶园管理更是关乎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工作。公司对购买后的茶园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实行集约化经营、公司化管理,使茶园产生更大的效益。 公司建立了市—区—乡三级茶园管理网络,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茶园管理人才,编写了茶园管理资料,实行了大量的生态茶园建设措施,茶园病虫害防治得到了有效控制,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得到了积极推广。 公司还在茶区建立茶园生产技术服务站,指导帮助解决茶农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每年还会同有关部门,无偿对茶农举办茶叶种植管理技术、生产技术培训班,无偿发放茶叶生产新技术与信息资料,使茶农管理茶园、生产加工的技术得到了有效提高,从而使公司对茶园的管理更加有效、更加完善。 公司经过土地流转,改变茶园的管理模式,形成了高效运行的农业基地管理团队,从而在产品源头上对原材料进行控制,更加充分的保证了原材料产品品质,同时原材料由公司掌控从而保证了资

普洱茶调研报告(精)

普洱茶调研报告 “ 普洱茶” 很红,算得上是各大茶类中出镜率最高的茶类, “ 普洱茶” 也有些冤,许多媒体在说到其他农产品炒作时, 几乎都免不了拿普洱茶做一番比较。到底是哪些人在喝普洱茶, 哪些人不喜欢喝普洱茶呢?为了进一步了解大众的普洱茶消费信息, 我们在一周时间里于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近 200位朋友完成了《普洱饮茶调查问卷》 , 其中有效问卷 130份。有很多朋友在问卷中表达了各自对普洱茶的一些有趣观点, “ 普洱茶的价位不代表品质” , “ 普洱茶是生活必需品,而非奢侈品” , “ 高价茶都是神马浮云”, “ 哥不喝茶,哥喝可乐” , “ 普洱茶排毒效果太给力了” 等等,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喝普洱茶女性几乎和男性成正比, 20-40岁的年龄阶段在本次问卷中是普洱茶消费的中坚力量。 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⒈您的性别:{单选题 } A 、男 66人占 50.77% B 、女 64人占 49.23% ⒉您的年龄:{单选题 } A 、 20岁以下; 0人占 0.00% B 、 20-23岁; 72人占 55.38% C 、 30-40岁; 49人占 37.69% D 、 40-50岁; 7人占 5.38% E 、 50岁以上; 2人占 1.54% ⒊您的年龄:{单选题 }

A 、媒体文教; 39人占 30% B 、政府职员; 12人占 9.2% C 、企业行政; 35人占 36.9% D 、自由职员; 20人占 15.4% E 其他; 18.5% ⒋您平时习惯饮用:{单选题 } A 、主要喝普洱茶 31人占 23.85% B 、普洱茶、绿茶、红茶都喝 84人,占 64.62% C 、茶饮料 6人,占 36.15% D 、其他 34人,占 26.15% ⒍单选您喝普洱的频率:{单选题 } A 、一周一次 5人,占 3.85% B 、 2-3天一次 22人,占 16.92% C 、一天一次 13人,占 10.00% D 、一天 2-3次 16人,占 12.31% E 、一天 3次以上 16人,占 12.31% F 没什么规律,时少时多 58人,占 44.62% ⒎您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饮用普洱茶 : {单选题 } A 、家里 42人,占 32.31%

信阳市详细介绍及郝堂村的发展成绩和历程

信阳市详细介绍及郝堂村的发展成绩和历 程 一、信阳市情简介 信阳市位于鄂豫皖三省交接处,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全市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50万,辖八县二区,六个管理区、开发区。 信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一座“古”城。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西周时期,信阳是申伯的封邑地,秦时设义阳乡,北宋改称信阳。信阳有豫楚交融的地域文化,商周、春秋、战国以后,细腻浪漫的楚文化与绵密柔美的中原文化在此交融、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淮河文化。信阳是姓氏之根,当今汉姓100个大姓中,有黄、赖、罗、蒋等13个源于信阳或有一支源头在信阳。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子路问津处都在信阳,司马光砸缸、亡羊补牢的故事也发生在信阳。从这里出土的战国编钟极负盛名。 信阳红军摇篮,将星璀璨,是一座“红”城。信阳是土地革命时期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红军摇篮、将军故乡,革命战争时期,培育出了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和红四方面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百余名信阳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信阳是中央确定的全国十二个红色旅游区之一。

信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一座“要”城。信阳是全国44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北距郑州300公里,南距武汉200公里,东距合肥340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信阳成为三大城市之间最具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潜力的地区。京广、京九、宁西三条国铁,京港澳、大广、沪陕三条高速,106、107、312三条国道在信阳境内形成多个十字交叉。全市铁路、公路、调整公路通车总里程、通车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甚至与发达国家相比也不逊色。特别是京广高铁建成通车,信阳已经融入郑州、武汉一小时经济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信阳山川秀美,生态良好,是一座“绿”城。信阳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山绕绿城城砌玉,城裹碧水水飞虹”正是信阳市容的真实写照,被誉为“北国江南”,“江南北国”。境内有530多种野生动物和2000多种植物,居全省之冠,森林覆盖率32.2%,分别高出全国、全省13.8、12.4个百分点。信阳到处是青山绿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著名的鸡公山是国家级自然风景区和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素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城中公园南湾湖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素有中原第一湖之称,是水天一色、绿岛如荫的绝佳休闲处。信阳还是著名的绿茶之乡,“信阳毛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被誉为绿茶之王。置身信阳,茶园遍布,茶叶飘香。目前,信阳人民正在充分发掘茶优势,发展茶文化,倾力打

茶的发展史

页眉内容 茶的发展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衰落于晚清,复兴于建国,繁荣于当代。如今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之一,茶不但推进了我国文明的进程,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西方以及世界的 物质文化生活。 我国是世界茶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的先人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茶学典籍,其中问世最早、内容最全面的是唐代“茶神”陆羽的《茶经》。它对茶的起源、品种、分布、制作、茶的冲泡用水、器皿以及茶的趣闻轶事等均有论述,对我国及世界茶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推 动作用。 其中茶经的主要内容:“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叶品质与土壤的关系,指出宜茶的土壤、茶地方位、地形,品种与鲜叶品质的关系,以及栽培方法,饮茶对人体的生理保健功能。还提到湖北巴东和四川东南发现的大茶树。“二之具”谈有关采茶叶的用具。详细介绍制作饼茶所需的19种工具名称、规格和使用方法。“三之造”讲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指出采茶的重要性和采茶的要求,提出了适时采茶的理论。叙述了制造饼茶的6道工序:蒸熟、捣碎、入模拍压成形、焙干、穿成串、封装,并将饼茶按外形的匀整和色泽分为8个等级。“四之器”写煮茶饮茶之器皿。详细叙述了28种煮茶、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还论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坏及使用规则。“五之煮”写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叙述饼茶茶汤的调制,着重讲述烤茶的方法,烤炙、煮茶的燃料,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煮沸程度和方法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提出茶汤显现雪白而浓厚的泡沫是其精英所在。“六之饮”讲饮茶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习俗,提出饮茶的方式方法。“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记述了唐代以前与茶有关的历史资料、传说、掌故、诗词、杂文、药方等。“八之出”评各地所产茶之优劣。叙说唐代茶叶的产地和品质,将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区域划分成八大茶区,每一茶区出产的茶叶按品质分上、中、下、又下四级。“九之略”谈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哪些制茶过程、工具或煮茶、饮茶的器皿。 页脚内容

信阳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信阳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信阳茶区地处大别山北坡,属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山势起伏,云雾弥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信阳茶叶嫩香鲜爽,甘醇浓郁的优良品质。自古就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美称。信阳茶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绿茶生产基地,生产的信阳毛尖是我国金奖名茶,蜚声国内外,其风味独特,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茶叶生产已成为信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茶叶;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分析;信阳 1产业现状 信阳茶叶主要生长在大别桐柏山区的低山、丘陵地带,是河南省南部大别桐柏山区的重要经济作物资源之一。从1992 年开始,信阳市以信阳毛尖茶为载体,已经成功举办了20 届茶文化节,此活动重在弘扬茶文化,提高信阳在全国的知名度,以促进信阳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2011年,全市茶叶产量达 4.6 万吨,产值55.8 亿元,茶农人均种茶收入3500 多元[1]。主要产品有信阳毛尖、炒青、蒸青及其他机制绿茶等。 信阳茶区地貌类型多样,气候暖温湿润,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是目前河南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植被覆盖率均90%以上。由于信阳茶区属我国高纬度茶区之一,茶树有一个较长的休眠期,病虫害较少发生。 2存在的问题 2.1严峻的产销形势 信阳产业严峻的产销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产方面,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仅占茶园总面积的5%左右,远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且在茶叶生产中,茶农追求产量而忽略质量,由于对茶园缺乏科学管理,造成病虫害严重、修剪不合理、水肥不均等问题,生产出的茶叶产量低、品质差,严重影响了茶产业的发展[2]。二是销售方面,从全球角度看,茶叶产大于销,部分品种饱和过剩,不同的茶饮品争夺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三是价值链延伸方面,信阳茶叶生产价值链延伸不够,影响了茶叶价值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淡薄的品牌意识 品牌是企业或产品的宝贵资源,也是价值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经验表明,优良的企业或产品均特别重视自身品牌的培育。信阳茶叶的品牌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信阳茶叶作为一种农副产品,生产很难规范,家庭作坊式的茶叶生产与销售让茶叶品牌的形成显得先天不足。二是一些中小加工企业实力不强,目光短浅,品牌经营意识淡薄,没有将信阳毛尖当作一个品牌来经营与维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一、摘要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中国的市场行情,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 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 1、通过互联网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 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中国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1) 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C、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黔青、桂青; D、蒸青:煎青、玉露; 2)青茶(乌龙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乌龙。 B、闽南乌龙: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黄金桂、闽南包种。 C、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 D、台湾乌龙茶:木栅铁观音、文山包种茶、洞顶乌龙茶、白毫乌龙、竹山乌隆、梅山乌龙。 3)红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小种红茶:星村小种、正山小种、人工小种、烟小种。 B、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宜红,闽红。

信阳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信阳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元朝,据元代马 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明朝,对名茶方面的记载很少。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清朝中期 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 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未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 清光绪末年(1903-1905),原是清政府住信阳缉私统领、旧茶业 公所成员的蔡祖贤,提出开山种茶的倡议。当时曾任信阳劝业所所长、有雄厚资金来源的甘周源积极响应,他同王子谟、地主彭清阁 等于1903年在信阳震雷山北麓恢复种茶,成立“元贞”茶社,从安 徽请来一名余姓的茶师,帮助指导茶树栽培与制作。 1905-1909年甘周源又邀请陈玉轩、王选青等人在信阳骆驼店商 议种茶,组织成立宏济茶社,派吴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带买茶籽,还请来六安茶师吴记顺、吴少堂帮助指导种茶制茶。制茶法基 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方法,用小平锅分生锅和熟锅两锅进 行炒制。炒茶工具采用帚把,生锅用把长0.5米、把粗0.1米的帚 把2个,双手各持1把,挑着炒。熟锅用大帚把代替揉捻。这就是 信阳毛尖的最初制作技术。 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冲、小孙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带动下,毗邻各山头茶园发展均具有一定规模。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 购买茶籽并学习龙井炒制技术。回来后,在“瓜片”炒制法的基础上,又把“龙井”的抓条、理条手法融入到信阳毛尖的炒制中去, 改生锅用小把炒制为生熟锅均用大帚把炒制。用这种炒制法制造的 茶叶就是当今全国名茶信阳毛尖的雏形。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三国以前茶文化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 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晋代茶文化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 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 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 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 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 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 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以有,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 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骚乱,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相当流行。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 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 玄远的清淡。东晋、南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 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淡家。最初有清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 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 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 终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态平和。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

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

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

信阳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1

2010年1月,信阳红研制工作启动,区委、区政府多次派人到福建、安徽等地进行考察、调研,精心挑选、引进红茶制作专家,研制信阳红茶。于4月13日制出了金毫显露、条索紧细、汤色红浓明艳、滋味甜醇回甘的优质信阳红茶。信阳红茶在信阳第十八届国际茶文化节上一亮相,就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茶界人士品鉴后赞不绝口。更重要的是信阳红的成功研制,解决了我区夏秋茶严重弃采的问题,预计可为我区40万亩优质茶园增收20多亿的产值。 信阳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叶作为信阳乃至河南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已成为信阳市广大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彻底摸清全市茶叶产业发展状况,为党政领导制定生产发展规划、实施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河南调查总队对信阳市1240个产茶的行政村、1200多个茶场、1.6万多个茶叶种植户、15个茶叶加工和经销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稳步增加 1、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信阳茶叶生产发展迅速,茶园面积由解放初期的2万亩发展到今年的66.61万亩,其中:山地茶55.51万亩,占83.3%,当年新增茶园11.70万亩;茶园采摘面积51.59万亩,其中山茶采摘面积43.85万亩,占85.0%。茶园面积快速扩张的同时,茶叶产量、产值同步增长。1995~2006年,全市茶叶产量翻三番以上,年均增长15.7%;产值翻四番以上,年均增长29.6%。截至今年7月底,该市茶叶总产量22156吨,比2006年增长5.7%。 表一1995-2006年信阳茶叶生产情况 2、分布区域相对集中。信阳茶叶种植主要集中在浉河、光山、商城、固始、新县和罗山6个区县,其中以浉河最多。6区县面积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94.2%。 表二2007年信阳各县区茶叶生产情况

普洱茶网络市场调研报告

普洱茶网络市场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为了拓展某公司茶叶销售渠道,提高某公司茶叶品牌影响力,公司拟将挑选普洱茶进行网上销售。通过对网络市场消费人群的调查,了解目前的普洱茶的网上消费群体,进一步挖掘普洱茶的网络市场人群;同时,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调查,了解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使经营者进行更好的产品定位。 二、调研背景: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似乎正在改变这个行业以批发为主的惯有交易方式,越来越多的茶商融入淘宝当中。据悉,仅在淘宝网这一平台中,销售茶叶的网店达数万家。而在近期的搜狗搜索数据中显示,与“茶叶”相关的主题成为网友们关注的焦点。像“铁观音”、“普洱茶”、“西湖龙井”等名品茶叶更是位居网友关注度排行榜的前列。对此,不少茶友也开始在网上关注茶市动态了,纷纷在网上开店,开始网上销售。进行本次的调查,旨在更加有效的了解普洱茶的市场及市场的潜在购买力,确定消费者的个人偏好,了解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普洱茶的规模。 三、调研的主要类容: 1)普洱茶的网络市场规模和营销环境(市场容量、市场需求量、市场潜力、销售情况、服务满意度和不足、销售趋势等) 2)普洱茶的网上消费者情况(消费者特征(年龄、性别、区域等)、购买动机、购买行为、购买习惯等) 3)竞争对手调查(谁是主要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份额、实力、竞争策略、广告手法、网络营销战略定位和手段、发展潜力等) 四、调研的主要方法: 通过在线问卷(问卷基本上可以涵盖消费者在选购茶时必要或可能考虑的各种因素)、观察法(淘宝店、拍拍店等)、专题讨论法,通过搜索引擎(百度、搜狗等综合搜索引擎),BBS论坛(茶叶网站论坛)、社区(淘宝、阿里巴巴社区)、百度知道等,行业网站(食品、保健品网站等),为了使调研的信息更加丰富,间接或直接的获取不同方面的信息。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摘要]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茶作为饮品出现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茶文化经历了三国前的启蒙,南北朝的萌芽,唐代的形成期,宋代的兴盛期,明清的普及期,以及现代的发展期,几经沧桑,风雨历程,折射出不同时代中国茶文化的审美情趣和价值理念。本问通过对茶文化发展的梳理,茶文化内容的挖掘,揭示出中华民族对茶文化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 [关键词] 茶文化唐宋时期明清时期 当今,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饮用茶,而最早发现茶、饮用茶的是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包括它本身的物质产品,还包括人们对其所赋予的精神文化。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使自然原生的茶发展成为能从中得到启发并且萌生出精神内涵的文化,从茶由开始的解渴药用功能发展到具有审美意味的饮品,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在广大国民心目中广泛存在。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茶文化从“茶之味”到“人生之味”再到“宇宙之味”,其中蕴含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茶文化既是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又是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文化事项。如今,茶文化正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交融下影响着人们,为人们发展科技改造世界观提供精神动力。自然而又灵性的茶以平凡而又高雅的方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不同阶层和各个领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修养。因此,中国茶文化是体现中国人精神风貌和修养境界的一面镜子。研究茶文化、了解它曾经的辉煌是很必要地。但更要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下探讨它,这样才更有现实意义。 一、唐宋时期茶文化的研究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的历程。早在商周时期我国的巴蜀地区已经开始种茶、饮茶,《华阳国志.巴志》是关于茶叶的很早记载。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开始盛行,这一时期的饮茶活动才开始和文化相联系。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两晋时期杜育所作的《荈赋》都是早期中国有关饮茶方面的著作。三国两晋时期一方面饮茶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文人雅士崇尚啜茗清淡,辨析明理,坐而论道。茶从此与高雅的文学艺术联系到一起,同时,在社会风俗领域也出现了茶的踪迹,如祭祀、婚俗中茶的出现。客来敬茶、以茶会友在当时已开始成为一种社交礼仪。隋朝统一全国之后,南北经济文化空前交融,饮茶风尚传播到了北方,隋文帝为了治疗头疼加持饮茶以至于“天下始知饮茶”。 对茶的研究开始于唐朝,初唐文献中,探讨涉及茶和差事的不是很多。唐中期以后饮茶之风才从社会上层、文人雅士阶层普及到了社会各个阶层。关于茶的记载,对茶的吟诵多了起来。在唐朝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下,茶文化也逐渐由粗放的饮用方式发展上升到了精神层次,中国的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在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注---《茶经》问世,它是由陆羽所著。该书的内容十分丰富,

信阳茶产业综合发展分析

信阳茶产业发展分析 ——推广旅游茶业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农村与区域发展 学号:1508030096 姓名:张博

摘要 茶产业是集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健身养性功能于一身的一项富民产业。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当中,从事茶行业人数达到8000多万,占总人口的6%。信阳地区作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产地,更是发展茶产业的重要地区,并且茶产业也逐渐成为信阳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但近年来,由于茶产业发展过快,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增多,需要寻找到茶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与支持。因此在这里提出推广发展旅游茶业。

城市居民服务。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作为旅游资源,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让游客从事农耕、收获、采摘、饲养等活动,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旅游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优化投资环境等,而且达到了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当前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产业发展潮流。旅游农业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业,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信阳茶产业发展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因而在这里提出在信阳地区发展茶产业和旅游农业相结合的旅游茶业。 信阳地区茶产业发展迅猛,但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茶园基础差且规模小,分散经营现象严重;缺少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链;假冒产品盛行,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以及信阳茶名誉等。这些问题导致信阳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快而乱,大而不精的问题,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也使得茶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瓶颈。 发展旅游茶业能够有效地解决信阳茶产业面临的这些问题。首先旅游茶业强调规模化集群效应,能有效地串联分散经营的茶户,产生规模效益。同时将茶产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东风”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最后旅游茶业将信阳茶生产,加工,销售的流程完美的展现给消费者,使消费者能够实实在在的看到,感受到信阳茶叶完整的过程,让消费者放心,也能从根源上治理假冒产品问题。因此在信阳地区发展旅游茶业是当前信阳茶业发展的新出路和有

普洱茶调查报告

求关于普洱茶的调查报告 匿名|浏览555 次 发布于2013-10-23 14:55最佳答案 对原产地普洱茶生长环境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喝普洱茶你放心吗?——对原产地普洱茶生长环境污染状况调查报告普洱茶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状况及其影响普洱茶根据茶树不同分为野生普洱茶、乔木普洱茶和台地普洱茶。野生普洱茶是没有经过人工驯化的,不施肥、不喷农药,属于自然生产的茶叶类型,目前野生茶树数量非常稀少;而乔木普洱茶和台地普洱茶是由人工种植的,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台地茶是茶农通过不断修剪限制台地茶树的成长,使其不断发芽,一发芽即被采摘制成茶叶,而乔木茶则不被限制茶树高度。台地茶的面积大、产量大,但是价格低。我们这次真对乔木普洱茶和台地普洱茶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做了细致的调查。在调查过程结束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了解茶农在对茶树使用农药、化肥的情况,可以根据所种植的茶树种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茶农独立经营的台地茶。在勐海县勐宋乡勐短拉乡、曼迈村以及勐海镇曼袄村曼板小组的茶农种植的是台地茶,属于茶农独立经营的茶园,不属于任何茶厂的基地,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这些地方,农业技术人员对于农户使用农药、化肥的指导力度不够,另外,在保持土壤的肥力方面需要增加施用有机肥(如农家肥--牲畜粪便等),使这些地方的茶叶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从以往的年份来看,茶园里的病虫害主要发生在4~5月份,如蚜虫、小绿叶蝉以及蓟马等害虫,按照往年的茶叶价格,像这样的台地茶,要保持高的产量,需要适时打农药来控制这些病虫害。但由于今年茶叶价格不好,

导致大部分茶农放弃对茶园的管理,没有及时采摘鲜叶,使得茶叶的发芽轮次减少并且产量降低。今年,有82%的茶农为了降低茶叶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收入,对茶园实行不打药、不施肥,因此尽管茶价很低,但茶叶受化肥、农药污染的几率很小,而茶叶的品质要好于往年。而且春茶过后,雨季来临,小绿叶蝉等虫害基本上消失了,这个时候就不需要任何农药,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农药、化肥污染超标的情况。。2、集约经营的台地茶。在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附近的曼喷竜村、曼真村和曼贺村种植的是茶科所研究的优势品种,也属于台地茶类型。由于这几个村寨离茶科所比较近,经常有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包括该使用什么农药和化肥以及使用量的多少,或者在病虫少的时候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适当控制等。在使用农药时以高效少污染和低成本为目标,正确选用对目标害虫敏感的农药,坚持控制药剂浓度和用量,控制用药次数和合理轮换,控制安全间隔期,同时注意讲究施药方法。因此茶叶生产是符合标准的,也不会出现农药化肥超标的情况。3、乔木古茶树。在勐海县南糯山半坡老寨竹林小组种植的茶叶品种以古茶树(乔木普洱茶)为主,其中最古老的已有八百多年,遇到干旱和雨季交替的季节,偶有少量的小绿叶蝉发生,但随着雨季的来临这种虫害大大减少,古茶树生长的环境非常好,茶树生长在林中,利用生物多样性来控制病虫害,使得病虫害的数量比较少。所以古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打农药。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保持稳定。另外,古茶树也不需要施肥,这是因为茶树生长在树林中,地上有丰富的枯枝落叶,形成腐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而且由于遮阴度高,土壤水分散失率低,茶树的芽叶硕壮,内含物质丰富,不易老化。今年茶叶市场价格不好,对古茶树采摘较少,对古茶树资源起到了休生养息和保护作用。古茶树既不打农药也不使用化肥,无任何污染并且品质优良,是制普洱茶的上等原料。4、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园。在勐海乡“云茶源”、巴达乡西里村以及勐海茶厂巴达基地,主要品种是台地茶,而且大部分是生态茶园,还有一小部分是有机茶园。可以说在品种质量上(特别是有机茶园)都是很好的。在防治病虫害方面:生态茶园尽量杜绝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除草剂,即使使用,也要在国家相关规定范围之内。有机茶园完全杜绝(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除草剂,一般采用农业、生物的措施来防治茶园病虫草害。例如,针对春夏之交会发生的小绿叶蝉,出现危害后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可以改变病虫生长的适应环境条件,并把部分病虫枝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