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状况

浅谈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状况
浅谈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状况

智能变电站发展前景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智能变电站发展前景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在时代迅速发展的带领下,我国对于电力的数量需求以及质量要求越来 越严苛,电力行业也是不负众望,为我国的电力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但 由于数字技术的提高以及能源政策的调整,传统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已经落后,智 能变电站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将简单介绍智能变电站的定义 和优点,分析其关键技术,并探究其在当今社会条件下的展望。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发展;关键技术 一、智能变电站概述 智能变电站是由智能设备和变电站全景数据平台两个核心部分组成。智能设 备能够通过通信光纤之间的连接来获取实时的智能变压器的工作参数和信息,所以,当其工作状态产生变动时,智能设备能够依照控制系统的电压和功率来判断 分接头的调度;当其工作状态遇到障碍时,智能设备能够产生警报且提供相应的 工作参数和数据信息等,另外,智能设备中的高压开关这一设备拥有稳定高效的 开关和控制功能,能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并及时诊断出设备的问题所在,帮 助工作人员快速高效地排除和修复所遇到的障碍,有效地减少了设备的管理费用,降低运行风险,使其稳定性得到合理的保障。变电站全景数据平台能够采集变电 站电力系统各状态下的工作参数和设备运行数据,能够将变电站的信息源头进行 简单化和一致化处理,实现横纵方向的信息透明化、共享化,进而规范相关信息 的处理方式和接口访问,以满足智能变电站信息库的性能要求,为变电站中一系 列的高级应用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石。 二、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前景展望 当今社会条件下,人们对生活的水平和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生活更 加智能,智能的同时是带来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量,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用电量的 持续上涨,那么只有我国的电力行业不断强化自身的发展,全面保障安全稳定的 持续电力供应,才能满足人们的相应需求。而传统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已然跟不上 智能化的现代生活,这就要求传统电力网络向智能化发展,只有建立起智能电网,才能够实现智能供电,而智能变电站在智能电网的建立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的一二五计划中也提到了关于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在2015年,我国已成功建成规格110-750千伏的智能变电站上万座。另外,我国政府在智能变电站 的投资在一二五期间达到160000亿元,所以不论从社会需求还是国家的重视度 都可以看出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那么为什么智能变电站能得到 国家的认可,原因就在于智能变电站的能够涉及到发电、点的传输与调配、通信 等等方面,能更好的实现电力资源的分配,另外,智能的变电站在设备的检修方 面也有很大的优势,通过网络大数据的使用,可以更好的对各电站的输电环境以 及设备进行监测。 当然,虽然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也避免 不了问题和挑战。首先,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前提是网络技术的支持,我们必须要 有成熟的网络技术支持。第二,对与智能变电站,我们也需要特殊的材料,那么 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基础。总的来说,智能变电站的是机遇与挑 战并存的,但是在社会发展迅猛的今天,我认为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所以发展的大方向还是好的。 三、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分析

浅谈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优化 尤华静

浅谈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优化尤华静 发表时间:2017-08-22T15:37:11.733Z 来源:《电力设备管理》2017年第8期作者:尤华静 [导读] 科学技术的更新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已经不再遥不可及。随着高新科技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科学技术的更新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已经不再遥不可及。随着高新科技在变电站中的应用,变电站也逐渐发展成为智能的变电站。继电保护作为变电站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人们对于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当中。本文就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优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 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 1.1线路继电保护 线路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内具有重要作用。线路继电保护过程中,能够对智能变电站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性监控,了解智能变电站实际情况情况,一旦智能变电站出现故障,线路继电保护可以采取相对应解决措施,对智能变电站故障进行防治。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还可以在智能变电站线路上安装测控装置,测控装置主要作用就是对智能变电站运行状态进行检测,测控装置会将所测控到的结果传输到网络体系内,继电保护就可以按照测控装置所检测到的结果,对智能变电站下达针对性继电保护指令。 1.2变压器继电保护 变压器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内,承担着过程保护职责。在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内,在后备部分安装中可以采取集中安装模式,进而充分发挥出变压器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内保护作用。变压器继电保护在运行时,核心模块为非电量保护,非电量保护模式需要与电缆相互连接,同时与继电保护装置相连接。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一旦遭受到不良因素影响,非电量保护模块就会进入到跳闸状态下,传输跳闸指令,能够有效缓解智能变电站在不良因素干扰下所需要承受的压力,保证变压器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1.3母联继电保护 母联继电保护与线路继电保护较为相似,但是母线继电保护由于母线分段性能原因,母联继电保护性质更加简单,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内具有重要作用。 2智能变电站的优点 2.1环保效果好 智能变电站在运行中刨除了传统的电缆,连接而是采用光纤电缆。并且在内部的设施上也是大量的采用能耗低的集成电子设备,用电子互感器代替了充油式互感器,大大地降低了变电站的建设成本和能源消耗,很好地实现了在低碳环保方面的优化。 2.2交互性良好 智能变电站可以自动的收集和分析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信息在变电站的体系内部进行共享,以实现与更高级的系统之间良好的互动。各个智能电网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有效地保证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 2.3可靠性强 在众多的用电用户之中,大家对于供电部门的选择最为看重的就是可靠性。这就要求智能变电站拥有更高的可靠性,不仅仅是满足客户的需求更多的是保护电网的更高效的运行,有效地减少用电故障产生,使变电站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缺陷 3.1智能化水平低 当前我国智能化变电站多是通过对原变电站进行改建和扩建而建成投产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设备数量较多,而且设备资源消耗量较大,这在无形中会导致变电站智能化水平降低,无法达到智能变电站建设时的要求。各种设备之间都有着智能化连接端口,但由于设备及连接线多是由不同厂家生产的,这就导致设备运行过程中,端口和连接线之间存在不兼容的问题,影响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安全,而且对设备和连线之间不兼容现象进行检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3.2设备接口连线不合理 当前变电站中存在众多的耗能设备,而且设备存在许多接口终端。但在实际设备运行过程中,同一段间隔的SV设备采样和GOOSE设备之间的接口连线都需要在不同设备之间进行,这就导致设备接口终端需要增加,这对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利。 3.3电磁设备受环境影响较大 当前电子式互感器在智能化变电站的诸多零件中都开始广泛应用,这就导致这些电磁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极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使电磁设备测量准确存在一定的偏差,影响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这对电磁继电保护设备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智能变电站运行时不确定因素增加。同时当前变电站中所使用的一些电气设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并不建议使用新型的电磁式继电保护设备,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部分就地安装的变电站使用设备,由于受制于技术的人们显示器,一些技术端口还无法用到,这些大量的端口存在不仅会对工作人员实际连线带来困难,而且还会造成技术资源的浪费时间,与智能电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不相符。 4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优化措施 4.1就地化间隔保护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有关设备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将继电保护设备安装在保护设备周围,按照就地化准则,保证继电保护设备能够及时发现智能变电站出现的事故,缩短继电保护反应时间,有效降低事故对智能变电站所造成的损失。 现阶段智能变电站大部分都采取新型一体化微机线路模式,变电器保护措施和继电保护一同运行,按照智能变电站设备实际情况,对线路合理进行配置,这种设计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智能变电站稳定性能,保障智能变电站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与此同时,智能变电站在

浅谈智能变电站

浅谈智能变电站 发表时间:2016-05-21T14:43:40.8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2期作者:曹正锋 [导读]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0000)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0000) 摘要: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本文阐述了智能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区别,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智能一次设备的功能和智能设备与顺序控制的特点,重点研究了智能变电站对应的高级应用功能。 关键词:变电站;智能;电网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电网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也越来越多,智能变电站由智能设备和智能高级应用两个特征,具有多信息融合,智能化监控设备状态、智能化变电站防误闭锁等高级功能。智能变电站的普及为实现我国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和管理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 一、智能变电站的现状及概念特征 数字化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按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三层结构体系分层构建,建立在符合国际标准的IEC61850通信规范基础之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使传统变电站的所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由过去的模拟信息全部转换为数字信息,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通信网络和系统。 二、数字化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区别 智能变电站指的是具备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这些功能包括:(1)能够实现自动信息采集、控制、测量、保护、监测和计量的一些基本功能,就要求变电站要有先进可靠、环保集成的各种智能化的设备,并且整个变电站尤其可以做到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2)可根据电力系统的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调节智能、控制自动、互动协同、在线决策分析等,与电网信息标准化、集成一体化、协同互动化。(3)数字化变电站指的是通过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并且是由三层(过程、间隔和站控)结构体系一层一层构成,是一个现代化变电站,其能够基本完成站内设备之间信息共享,以及互为操作。和传统变电站不一样地方:它将传统的模拟信息都变为数字信息传递,并且建立起与其相互适应的数字化通信系统和网络。智能变电站要求实现一二次设备运行状态信息采集功能;并建立各种数据的标准化信息模型,模型包括设备状态、电网实时态同步运行信息、保护信息、电能质量、实时稳态、动态、暂态、信息模型、设备在线监测、视频等完整一致的各种数据。 数字化变电站特别强调手段的数字化,而智能变电站强调“智能性”,智能变电站强调的是智能化自动化系统一次设备和高级应用,以及支撑智能电网,所以智能变电站的技术根基是数字化变电站的相关技术,而未来变电站发展的方向、变电站各项技术的跨越则肯定是智能变电站。 三、智能变电站的各项体系构建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实现与相邻变电站、电网调度等互动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的构成主要包括过程层(设备层)、间隔层、站控层。过程层(设备层)包含由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构成的智能设备、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完成变电站电能分配、变换、传输及其测量、控制、保护、计量、状态监测等相关功能。间隔层设备一般指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二次设备,实现使用一个间隔的数据并且作用于该间隔一次设备的功能,即与各种远方输入/输出、智能传感器和控制器通信。站控层包含自动化系统、站域控制、通信系统、对时系统等子系统,实现面向全站或一个以上一次设备的测量和控制的功能,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操作闭锁以及同步相量采集、电能量采集、保护信息管理等相关功能。 (1)智能组件对一次设备进行测量、控制、保护、计量、检测等一个或多个二次设备的集合。相当于原来二次设备的概念,其中包括测量单元、控制单元、保护单元、计量单元、状态监测单元。以此实现对设备各类信息进行采集并保护,更要对电能进行计量,实际上是一次设备状态监测功能的元件集合体。 (2)智能设备一次设备与其智能组件的有机结合体,两者共同组成一台(套)完整的智能设备。 (3)全景数据反映变电站电力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动态数据以及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的集合。以提供信息的可靠、准确和信息的安全等,并做到提供信息的最终信息是否达到信息的数字化、集成化以及网络智能化的目的。在信息安全方面,遵循国家及国际标准,以保证站内与站外的通信安全及站内信息存储及信息访问的安全,实现与上级调度中心通信的认证及加密,实现站内各系统之间的安全分区及安全隔离。 (4)顺序控制当变电站发出整批指令后,主要系统设备状态信息变化是否到位,是实现顺序控制的主要因素,也表明设备动作执行可靠度高。而顺序控制时职能变电站的基本功能之一,其功能要求如下:①满足无人值班及区域监控中心站管理模式的要求。②可接收和执行监控中心、调度中心和本地自动化系统发出的控制指令,经安全校核正确后,自动完成符合相关运行方式变化要求的设备控制。③应具备自动生成不同主接线和不同运行方式下典型操作流程的功能。④应具备投、退保护软压板功能。⑤应具备急停功能。 (4)站域控制及站域保护我们通过对变电站内信息的分布协同利用或者集中处理判断,以此实现站内自动控制功能的装置或系统。在进行统一采集的信息时,要集中进行分析或分布协同方式判断故障,自动调整以保护电系统。 四、智能变电站的高级应用功能 1、设备状态监测 为了使设备状态检修更加科学可行,智能设备就一定要实现在线广泛监测,并且要有效地获取电网运行状态数据、各种智能电子装置的故障和动作信息及信号回路状态,才能有效减少了二次电气设备状态特征量采集的盲区。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前景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617997794.html,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前景展望 作者:沈祥 来源:《科技传播》2016年第19期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要量在逐渐增大,对电力系统的要求更高,加强电力系统的建设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存在能源短缺的情况,为了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发掘新能源,应强调对电力系统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建设,将现代智能化技术与变电站进行紧密的结合,以提高变电站运行的高效性,其发展前景广阔。为此,本文就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发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 TM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2-0258-01 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智能化技术已成为新时代的“宠儿”,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当然,电力系统也不例外。智能变电站的成功构建,标志着我国的电力系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运用现代更为先进、集成、可靠、环保的智能化设备来参与工作,实现对信息的采集、分析与处理,更能达到测量、保护、检测与计量等高难度的任务,能实现对变电站功能的高效发挥,使得变电站变得更为高级、智能,应用效果更佳。 1 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概述 1.1 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智能变电站是现代智能化技术与电力行业不断发展的重要结晶,对于电力行业来说是一项伟大的进步。智能变电站聚集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输配电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形成了一个新的智能化控制体系[ 1 ],相较于传统的变电站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智能变电站是借助具有集成、环保、先进的智能化设备来实现信息共享,并能实现对信息的自动化收集、分析与整合,还具备保护、测量、控制、计量与检测等功能,能实现对电网系统的全面监控与智能化调节,使得整个变电站系统变得更加高级与完善。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基于IEC61850自动化系统与一次设备智能化系统。 1.2 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征 其一,可靠性。相较于传统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在工作效率、数据处理、集成性以及环保等方面更具优势,且更具先进性,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其中可靠性是智能变电站被广泛应用的基本要求。可靠性标志着变电站与站内设备系统相对稳定,能合理对抗外部的干扰,且保证变电站滋生具备足够的诊断效果与自治性[ 2 ],可实现对设备故障的有效预警和

浅析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5-12-21T14:48:55.3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5年5期供稿作者:王春霞 [导读] 国网浙江杭市余杭区供电公司智能电网发展的背景下,作为电网节点的变电站的设备和装置也朝着智能化及其高科技的方向发展。王春霞 (国网浙江杭市余杭区供电公司 311000) 摘要:科技进步带来了自动化技术的进步,电网建设的技术和设备也有了新的发展,作为电网重要组成部分的变电站建设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在变电站运行中,由于内部结构及其外部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发生一些变电设备发热等问题,这需要我们从问题的现象出发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本文从智能变电站运行的现状出发,在分析其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行;问题;分析 1、智能变电站运行现状 智能电网发展的背景下,作为电网节点的变电站的设备和装置也朝着智能化及其高科技的方向发展,当前的变电站基本上实现了智能化和现代化的建设。在实践中,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持续运行,也要注重对变电站运行的维护,在智能化背景下,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也要相应的提高,以保证变电设备能够在正常状态下运行,避免一些故障的发生。从当前我国变电站的运行情况来看,对于运行的管理仍较为粗放,与其智能化发展无法实现一致,从而使得变电站运行工作的效率较为低下,一些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大。目前的变电站管理方式无法实现变电设备运行的要求,这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在电网运行中,变电站承担着降低损耗来完成电压转化的任务,而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及其不断升级,对于其运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管理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变电站的运行效率。此外,变电站运行中,维修养护的不及时也使得一些故障多发,从而使得变电设备得不到及时的养护,易发故障。 2、智能变电站运行中的问题 智能变电站在运行中,由于设备元件的磨损等会产生一些设备过热等问题,从而会对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变电站运行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变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问题 在一些变电器设备中,有源电子互感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互感器中的有源电子元件和有源端的模块都有长期供电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变电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及其可靠性。而一些光学互感器则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互感器中所使用的玻璃和光纤间的连接有可能会存在可靠性的隐患。另外在智能变电站中所使用的高压电子互感器则有可能会受到高压电磁场或者是电力传输线路的影响,导致所输出的信号出现一些波形的畸变或者其稳定性降低等问题。 2.2变电站的快速保护存在一些问题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发展中,电子互感器较多的应用于变电站的建设中,与传统的互感器相比,它的数据传输方式是从互感器传到保护测控或者是交换机,这一过程的实现还需要有其他的合并单元的参与,这就使得数据传输的中间环节相应的增加,而数据传输中的延时也相应的增加。此外,为了保证互感器的正常运行,在保护跳闸口处设置处理职能终端,这样一种装置和处置步骤,对于快速保护的实现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变电设备运行的过程中,采样的完成是从电子互感器发出信号到合并单元然后再到保护装置的一个过程,而跳闸的过程则是从保护装置传输到智能终端然后再到短路器机构的,这种快速保护信号传递路径,对于变电站的运行保护仍存在一定问题。 2.3变电站运行的安全问题 在传统变电站中,其通信采用点对点的形式,这种具有局部特征的交互方式是相对安全的。而智能变电站下,所使用的通信方式是对等通信的方式,可以实现局域网内全面信息的查询和应用,而任何一个信息受到攻击,其他的信息在没有安全防护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受到攻击,从而影响整个变电站系统的安全。在智能变电站中的IED没有实现点对点的连接,也没有设置装置间的隔离点,为了实现对其保护,需要建立集中的控制体系来实现对整个系统安全的控制。变电站运行中,要通过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来完成对变电站运行中的一些事件的记录、闭锁及其软件控制等功能,从而实现对系统整体安全的控制。智能变电站对等交互模式下,这样一种安全体制的建设有可能会带来整体的安全问题。 3、智能变电站运行问题的有效解决方式 针对智能变电站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要通过日常的检修与养护来减少该种问题或者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而变电站运行中所采用的是网络通信方式,这对于一些设备的维护和检测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流程方法和智能系统的具体应用也是变电站维护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这都对维修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3.1加强对变电站运行的实施检测 变电站正常运行的实现,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维护管理,而这一工作的完成需要对变电站自身的各种数据和参数进行实施的测量和保存,构建成一个在线数据并且可以方便获取的历史数据,实现对智能变电站的在线监测。这一监测的完成需要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及电子、传感技术,工作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要对变电站运行中的各种高压信号的传输、采集以及逻辑判断等来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状态的测试,并且还可以以不间断的诊断和测试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的检测和管理。对于一些数据,检测人员可以通过在线数据或者历史数据的使用来对变电站运行情况及相关参数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处理,在此基础上得到一种状态量,并且使其能够更好的反应变电站运行的实际状态,在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时,变电站维护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常见的方法及其数据处理手段,对该种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诊断变电器设备的故障,实现归变电站运行的维护管理。 3.2建立有效的变电站运行维护体系 维护体系的建立为变电站运行及其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这对于我国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证。就我国当前变电站的维护管理而言,运行状态的维护是变电站运行预防维护的组织结构、运行状态的评价指标以及有效的评价方法和维护策略等,都会对运行维护管理水平的提升等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制度体系上提供保障,使得变电站运行维护的技术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以精细化的管理来合理安全维护计划,提高整个变电站的运行水平,从而使得电网的运行效率得到提升。

智能变电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讲解

2015年版中国智能变电站行业深度调研及 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2522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617997794.html, 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2015年版中国智能变电站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报告编号:1525220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4006-128-668、010-********、66182099 传真:010-******** Email : kf@https://www.360docs.net/doc/9617997794.html,

网上阅读: https://www.360docs.net/doc/9617997794.html,/R_JiXieDianZi/20/ZhiNengBianDianZhanDeXianZhuangHe FaZhanQ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智能电网建设是根据我国能源分布与负荷消费地域分布特点,适应我国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采取的电网发展方式,对各类能源,尤其是大规模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计入和送出适应性强,能够实现能源资源的大范围、高效率配置。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化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前景依然广阔。 显示,智能变电站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根据国家智能电网“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新建智能变电站达5182座左右,其中新建750千伏智能变电站约19 座,500千伏智能变电站约182座,330千伏智能变电站约60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约1198座,110(66)千伏智能变电站约3710座;改造64座500千伏、18 座330千伏、320座220千伏、630座110(66)千伏变电站。 预计“十二五”期间,新建智能变电站智能化部分的投资约为537.6亿元,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总投资计为93.8亿元。“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建设计划总体投资1.6万亿元,按照智能变电环节约20%的份额计算,智能变电环节投资额度将达到3200亿元,前景依然广阔。 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这使得其并网容量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光伏发电大规模的应用。智能电网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各方利用光伏发电的主动性,提高了光伏发电的开发力度和使用效率。我国对智能电网的探究也

浅析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的运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5-01-07T10:43:15.37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11期下供稿作者:陈钱丽 [导读] 日志服务。记录用户登录的操作和用户维护的系统应用设备并生成不同类别的日志,通过日志可以实现分时段查询。江苏省电力公司如东供电公司陈钱丽 摘要: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的相继建设投产及全国智能变电站试点项目的建设,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正在逐步替代传统变电站电源系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电源系统的安全性能和网络的智能化,还能很好地解决常规变电站电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为了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必须进行在线监测。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交直流;在线监测 前言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已经是电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智能变电站也在实现自动化控制、信息化控制以及数字化操作。对于智能变电站用交直流电源系统的使用要求和标准也在逐步升高,相较于原有比较独立、分散以及耗能的站用式交直流电源系统而言,其已经不能够满足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要求。与此同时,站用式的交直流电源系统已经逐渐发展成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为智能变电站提供一个稳定、高质量、智能化、集成化的电源运行系统。为实时掌握变电站交直流电源设备的运行工况,要是实施站内在线监测,主要是将变电站交流系统、直流系统和UPS 系统的遥信量、遥测量、整定值和录波数据等运行数据以统一的标准采集,建立一体化的实时监测平台,实现对交直流电源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和诊断,并对设备隐患进行预警。 1 智能变电站与在线监测系统随着我国对电需求量的扩大,变电站的数量也与日俱增,那么变电站的管理将是电力管理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变电站中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智能变电站拥有在线分析决策、自动控制和智能调节等功能,在技术方面,一次设备可采用先进的测控设备,从而实现一次设备的智能化,使一次设备能够具备监控和操作等功能。 2 智能变电站交直流电源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功能建立一致的通信规约是变电站交直流电源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所有功能得到实现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交流系统、UPS 系统、充电机、蓄电池组等设备的监控,保证及时获得设备运行的实时和历史信息和数据。其主要功能有:(1)数据查询。对历史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可以通过表格数字、图表曲线实现。 (2)实时监控。除了具有告警确认和处理功能外,数字、图形和曲线还能真实客观地反应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并能监控设备的实时遥测和遥信数据、实时告警、厂(站)实时告警。 (3)日志服务。记录用户登录的操作和用户维护的系统应用设备并生成不同类别的日志,通过日志可以实现分时段查询。 (4)充电机性能分析。通过对实时显示的充电机环境温度、电流和电压的分析和计算,能很方便地得到稳流精度、均流系数和稳压精度等,再结合性能分析模型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验证,形成最终的性能分析结果。 (5)报表管理。可以通过上传报表模板来改变报表内容格式,设定报表计划,输出报表文档,自动生成报表。 (6)系统设置。图模库一体化技术的编辑功能强大,能轻松实现绘制、修改接线图,添加、删除厂(站)及设备,修改关联设备遥测、遥信数据。 (7)实时通信。图形能清晰地反映当前厂(站)通信链路状态。 (8)录波浏览。具有在线浏览录波曲线,下载录波文件的功能。 (9)专家分析。根据对蓄电池组单体内阻、组温度、单体电压和组电压的分析结果,制定蓄电池性能分析报告并提出维护建议。 (10)直流馈线环网告警。通过警示灯和弹出窗口等方式对电源环网和控制保护环网的异状态进行实时告警。 (11)用户管理。通过对用户操作权限和厂(站)权限进行管理和分配,减轻管理数据的压力。 (12)参数管理。维护并管理系统应用的基础信息数据,包括运行参数、数据采集保存周期、设备台帐数据、遥测越限告警值。 3 智能变电站交直流电源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为了方便研究和论述,我们以某电网公司供电局为例,来探讨变电站交直流电源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该供电局的平台配置如图1 所示。 图1 变电站交直流电源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配置其中,MIS 是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管理信息系统。 该供电局充分利用调度通信资源,通过变电站内的保信系统的信道对交直流电源系统的运行监测信息进行收集和上传,接着经由物理隔离装置传送至安全区的调度Web 服务器。在根据调度Web 服务器上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而起配置的1 台Web 发布服务器和1 台应用服务器,使得变电站交直流电源设备的在线监测和系统的功能更加齐全。 通过ACE/TAO 软件该系统建立了实时数据总线,利用https://www.360docs.net/doc/9617997794.html, 建立Web 子系统,采用Qt 软件作为人机界面开发工具。而B/S 配置界面的应用,使得配置和维护更加的方便。该系统安装于110kV 的变电站上,已安全可靠地运行了四年,在这期间系统很少出现故障,只需要进行日常的维护就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该交直流在线监测系统具有定值出错告警、馈线断路器跳闸告警、直流馈线环网智能告警、充电机高级诊断等功能,这些功能使得设备检修更加的简单,减少排查故障所花费的时间,保证能及时发现电源设备缺陷及缺陷点,使得交直流电源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该系统还能在线对蓄电池内阻进行测试并自动生成蓄电池性能分析报告,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电源设备维护,减少了用工成本。并且,变电站交直流在线监测系统所具有的数据查询、用户管理、报表管理、实时通信、参数管理、录波浏览和系统设置等人性化功能缓解了巡视和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维护的工作效率。

国内智能变电站研究现状

国内智能变电站研究现状 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组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国内的各大电力设备制造厂商从2001年开始关注AEC 61850系列标准,并开始对该标准进行翻译,目前已经发布和出版了IEC 6185o系列标准的正式版,并组织了6次互操作实验,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电力自动化设备供应商积极响应并参与了互操作性试验。 为有效推进智能变电站建设的规范化,国家电网公司在近年近百个各种类型数字化变电站项目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下系列标准和规范的讨论,并由智能电网部牵头编写了e/GDw 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e/GDwZ410下2010《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O/GDw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等。这些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出台,为智能变电站的实施试点项目提供了规范化的依据。 1.实际工程应用 2007年5月,河南首个智能变电站——洛阳金谷园110kv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该站基于“网络化二次系统”概念,采用vLAN技术将局域网内的设备按网络化保护和控制功能逻辑划分成若干个网段,保证了控制的实时性,实现了网络的安全隔离;在间隔层采用了GOOSE网络传输技术,实现了数字化变电站三层结构的一体化应用;利用GOOSE网络实现了设备跳合闸命令传输、智能操作,实现了变电站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一体化的五防操作逻辑闭锁功能;利用网络化实现了母线保护、备自投、低频低压减载功能;采用基于SNMP协议的网络在线监视与诊断服务技术,实时监视各网络节点的工作情况,实现了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网络可视化监控。特别是在“网络化二次系统”及“网络化保护”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河南金谷园110kⅤ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成功,标志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变电站投人运行,也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作。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与趋势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与趋势 发表时间:2019-11-18T10:06:17.7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赵巍 [导读] 摘要:电力领域中最显著的发明与应用就是智能变电站。按照国家电网“十二五”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在规划前期,新建智能变电站进度保持较快增速,在规划后期,智能变电站改造占比将逐步提升。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砀山县供电公司安徽省宿州市 235300 摘要:电力领域中最显著的发明与应用就是智能变电站。按照国家电网“十二五”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在规划前期,新建智能变电站进度保持较快增速,在规划后期,智能变电站改造占比将逐步提升。智能变电站通过改变电力的输出和使用环节,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便捷化的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加强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提高了输电效率,提供了精确化管理,直接带动了国家工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优化。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发展 1智能变电站概述 智能变电站是集电子技术、光电信息和环保为一身的智能设备,它可以自动完成信息的采集、测量、控制、保护,最终实现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一种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又包括智能高压设备和变电站统一信息平台。智能高压设备包括智能变压器、智能高压开关等设备。其中智能变压器可及时掌握变压器状态参数和运行数据。如果出现问题它会发出预警并提供状态参数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行管理成本,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了变电站运行可靠性。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是指自动监测电力故障、运行状况等是否存在异常行为,然后根据监测结果对有异常行为的线路自动断电,自动保护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2智能变电站当前发展现状 2.1 智能变电站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在智能变电站技术方面,国外一些国家在相关建设上仍存在很大优势,如ABB、西门子等公司在智能设备上已经取得了先进技术,也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由于受到一些环节的限制,当前还没有重点投产。ABB公司研发的GIS设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二次设备的实用性,将智能断路器与互感器进行了集成处理,从而使设备应用过程中有了很好的保护与监测功能。 2.2 智能变电站国内研究现状 智能变电站研究工作,在国家相对起步较晚,国家电网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当前我国根据AEC61850系列标准进行翻译,并基于此系统研发了IEC61850系列标准系统,从而让智能变电站的硬件集约、功能性组合以及性能的可控应用有了进一步发展。根据该标准来看,智能变电站可以分为3个层次,即变电站层、间隔层及过程层,同时,这 3 个层次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相互之间的链接。同时相关资料表明,国外在智能网系统构建上,发展相对较早、智能变电站发展相对较迅速,而且在智能发电站技术创新上也取得了举得注目的成绩。针对这个问题,我国对于智能发电站的建设也进入了新阶段,并在努力下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变电站的多方位覆盖,并且建设了世界首座电压等级最高智能变电站、无人值守变电站及研发了新一代智能化变电站等,这些技术的优势为之后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有效奠定了基础。 3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创新优势 智能变电站涉及变电站信息采集技术、智能传感技术、实时监测技术、状态诊断技术、自适应和自优化保护技术、广域保护技术、协调控制技术及站内智能一次设备技术等各种专业技术。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采集,最终建立变电站的模型,可以对变电站实现实时全景模拟。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创新优势是AI+ 大数据的使用。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可以理解为模拟人的智能、人的思维活动及认知能力,有时甚至超过人的智能,对外界环境做出判断,对程序做出选择,让技术变得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人工智能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及专家系统等。现代变电站技术中,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核心要件一起,采用表计识别、热成像测温诊断及机器人智能巡检等各类智能化技术,形成符合标准规范、满足业务应用的智能变电站解决方案,有效防护电网安全,保障智能电网平稳运行。 4智能变电站特点 相较于传统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的优势可体现于以下几点:(1)一次性设备实现高度智能化。这个内容在实现过程中,首先要提升电子交互器、智能变电器及相关组件的智能化程度,这是实现一次性设备智能化的关键。(2)二次设备实现网络化。在当前系统标准化及模块化的微处理机的设备上,可以实现二次设备的网络化管理,以此来达到不同资源之间相互交换的目的,从而实现资源共享。(3)信息交互标准化。智能变电站相关设备建设过程中,需要紧密贴合IEC61850系列相关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变电站内部外部的信息资源交换,并达到变电站不同系统之间相互连接的目的。(4)设备检修状态化。这个过程中,对于一次设备安装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检测工作,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同时为后期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可供参考的依据。(5)管理运维实现自动化。智能变电站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的智能程序来实现相应操作,如接受相关指令,并根据制定来完成相应的功能性操作等。 5智能变电站安全控制管理 5.1巡视管理 巡视管理是运维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加强巡视管理可以重点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加强日常巡视管理。智能变电站是大量智能设备的集成,相关智能设备对运行环境要求较高。而自然环境较为复杂,尤其还会存在一些极端恶劣天气,使得相关智能设备工作在设定条件之外的工况下运行,这无疑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时还可能造成设备损坏或者电网事故。为杜绝这类问题,需要重点做好智能变电站的日常巡视,确保日常巡视的效果。尤其是对重点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和校验,提早发现问题并进行隐患消除。联合巡视管理。由于智能变电站结构相对复杂,而运维人员受知识面限制,在日常巡视过程中难以做到全面巡视。因此,为了提高智能变电的整体运行安全性,需定期组织联合巡视,由各方面的巡视技术人员共同排查潜在隐患。回访管理。智能变电站集成度高,大量设备都是采用厂家生产和运维的方式。针对这类设备,需要建立定期回访管理制度,针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与设备厂家进行沟通和回访,以排除潜在风险。 5.2加强人员培训管理 智能变电站运维安全控制的关键在于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训管理至关重要。智能变电站集成了大量新技术,这就对相应的运维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加强相关运维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掌握智能变电站各模块的运行原理、常见故障以及故障的

浅析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及其建设

浅析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及其建设 发表时间:2017-11-24T10:22:57.3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9期作者:徐弘[导读] 摘要:智能变电站是伴随着智能电网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并且智能变电站建设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赣州供电分公司江西赣州 341000)摘要:智能变电站是伴随着智能电网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并且智能变电站建设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变电站智能化建设,做好传统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将智能化优势更好地应用、体现在变电站的日常运行中则尤为重要。目前已经有大量智能化变电站被投入使用,提高了电网系统的运行安全,并为电力企业获取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概述了智能变电站,对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 征及其建设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特征;智能化建设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流向的重要电力设施,其对确保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做好变电站的智能化建设是构建智能电网的重要前提。以下就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及其建设进行探讨。 1智能变电站的概述智能变电站是现代化智能技术应用于电力行业的具体体现,相对于传统变电站而言,智能变电站是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控制体系,是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输配电技术的等基础上融合发展起来的智能化设备的集合。智能变电站能够通过自身的智能化设备,对所需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整合、处理,进而实现信息共享,同时还能对电网系统进行监控和智能化调节,并且兼备保护、测量、控制、计算、检测等多种功能。 2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征智能变电站从性能上而言主要具有集成性、可靠性、交互性、环保性等特征。智能变电站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集成性特征。智能变电站实现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的高度融合,使得智能变电站系统变得更为先进性。智能变电站的成功构建,其中还应用到虚拟电厂技术与微网技术,使得在数据采集上更具实效性,使得数据采集工作变得更为简单、便捷。通过多种技术的共同融合与集成,打造了更为完善的电网信息化平台,通过该平台能实现对电网系统的合理控制、实时监控、智能化调节与制定决策等,为变电站的运行奠定了信息数据基础。(2)可靠性特征。传统变电站主要依靠人工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来进行工作,而智能变电站主要依靠智能化设备的运行来进行工作,相比较而言,智能变电站在效率、数据处理、多方监测及环保等方面都具有较多优势。由于智能变电站的先进性使得人力资源得到了大大的解放,也消除了数据处理方面的误差,也说明了智能变电站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智能变电站的可靠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智能化设备具有相对较好的稳定性,就使得变电站及其设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对有效应对外部的干扰;二是智能变电站自身具备对设备的预警机制,能够进行诊断和自我诊断,防患于未然,三是即便发生故障,智能变电站具有更快的反应速度,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3)交互性特征。智能变电站建设是以智能化技术为基础,能够通过这些智能化技术为电网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信息,保证电力系统能夠正常运行。智能变电站的主要作用是为电网提供信息,因此信息的采集速度、范围都是智能变电站工作的考核指标,只有能够与电网实现良好的交互性,才能在运行中采集到需要的、足够的信息,并及时、充分地共享给电网,从而确保电网系统的安全。(4)环保性特征。智能变电站系统是将传统电缆进行转换,将电缆更换为光纤,选择耗能低的电子元件,并将传统变电站中的充油式互感器转变为电子式互感器。在此过程中可看出,资源消耗问题得以解决,节省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有效减少变电站工程建设所耗费的成本。与此同时,智能变电站的构建,能适度减少噪音污染、辐射以及电磁污染和干扰,使得整个变电站的电磁环境得到不断的优化与净化,大大增强了变电站的运行性能,进而达到环保的效果。 3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分析 3.1智能变电站的一次设备智能化建设。一次设备作为变电站的重要电气设备,对其进行智能化建设,不仅会进一步提高变电站自身的数据收集能力,还会进一步促进变电站在数据上的分析能力。因此,做好变电站的智能化建设就必须要做好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建设工作。一方面,要从GIS电气设备入手进行智能化建设,正是因为GIS电气设备是由多项元件共同组成的,所以,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进一步强化GIS变压器的绝缘性能,排除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缺陷,保障变电站的智能化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GIS电气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也就等同于提高变电站的抗干扰能力,避免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其他干扰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从互感器入手进行智能化建设。这是因为伴随着高压变电运行的日益复杂,互感器的结构也变得日益复杂多变,因此,要想确保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确保互感器的能够达到理想化的运行方法,就必须充分利用电子技术,改进互感器的结构特征,体现出数字化特点。 3.2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做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对进一步提高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提供必要的智能化服务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做好二次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尤为重要。在二次系统的智能化服务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电站二次系统内的主变保护,在配置上实行智能建设,优化主变配置,该变电站按照智能化建设的规定,对主变保护实行双套维护,融合主变与后备,辅助主变达到一体化的状态,双套维护的智能开发,保障后备系统与测控的有效匹配,进而确保主变配置在智能变电站中的高效性,既可以适应不同等级的变压运行,又可以实现选择性的系统保护。 3.3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的智能化建设。监控系统与控制系统作为变电站的重要辅助系统,其对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变电站的智能化建设与改造之中,就必须对变电站的辅助系统进行相应的智能化改造。首先,要在原有监控系统的基础上,遵循智能化原则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监控,并对通信模块进行改进以实现通信模块之间的协调作业,改进监控端模式,确保监控信息得以快速、准确地分配与传递,进而使变电站中的各项信息数据能够在监控系统内部得以良好的交换;其次,在控制系统中充分体现出智能化特征,进而实现智能变电站建设对直流、交流的智能化控制需求,从而有效地解决变电站所面临的运行负担,保护变电站系统运行效率。 3.4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制定严格的智能变电站建设标准,将该标准与智能变电站技术的重要理论知识点相结合。(2)将以太网技术作为重要前提,开展深度的研究与设计,借助以太网来实现对变电站通信平台的架构。(3)加强对电子互感器技术的研究,推动其升级、优化,制定科学的技术方案,为后续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提供基础条件。(4)优化智能调度技术,以更高等级的应用为重要目标,以提升技术的实用价值。 4结束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