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消毒液

巴氏消毒液
巴氏消毒液

84消毒液性质说明及管理要求

一、原理: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的高效,主要成分为(NaClO)。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含量5.5~6.5%。NaClO具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是NaClO水解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次氯酸)。HClO是一种较弱酸,其酸性比要弱。但其具有强,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使其变性,因而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空气中的CO2(二氧化碳)溶解于NaClO溶液中可以与NaClO参加反应得到具有漂白性的HClO。

二、注意事项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一般稀释浓度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即1000毫升水里面放2到5毫升84消毒液。浸泡时间为10到30分钟。被消毒物品应该全部浸没在水中,消毒以后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才能使用。

2、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3、84消毒液是一种,而氯是一种挥发性的气体,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4、不要把84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这样会加大空气中氯气的浓度而引起。

5、要区分消毒与解毒的概念,如果有其他食物或药物中毒

时切记不可把84消毒液当作解毒药来使用,应该及时就医。

6、84消毒液应该放在小孩够不着的地方,避免误服。

7、蔬菜、水果等食物最好不要用84消毒液消毒。

8、84消毒液的有效期一般为1年,我们在购买与使用时要注意生产日期,放置太久其有效氯含量下降而影响消毒效果。

9、如果浅色衣服染色,也可以用84消毒液进行漂白。

10、外用消毒液,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11、本品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慎用。

12、本品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

13、毛、麻、尼龙、皮革、丝织品禁用。

14、本品宜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

15、本品需25°以下避光保存。

16、有效期12个月。

17、使用时最好戴手套。

三、次氯酸钠

溶液性质:NaClO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商品以液状出售(以食盐溶液制的,印染厂用Cl?通入NaOH溶液中自制。

1、无色or淡黄色带有Cl?臭味液体,商品溶液浓度为有效氯含量10~15%。

2、强碱弱酸盐,易水解。

3、遇过量HCl放出Cl?:NaClO+HCl→HClO+NaCl

HClO+HCl→Cl?↑+H?O

4、NaClO溶液处于复杂和不稳定状态。溶液中各成分组合随pH值不同而变,NaClO在碱性条件下更稳定,商品溶液pH为12。

5、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对NaClO有催化分解作用,使fibre严重受损,以Fe、Co、Ni和Cu的化合物较为强烈,设备不宜用铁质。

漂白原理:NaClO与色素的作用很复杂,只能对漂白原理作一般说明。根据NaClO溶液组成的资料,产生漂白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ClO-、HClO和Cl?,且溶液由碱性转变为酸性时,依下列次序变化:NaClO→HClO→Cl?

根据实验的结果,随pH↓,漂白速率↑,当pH<4时,漂白速率↑↑。认为NaClO的漂白在不同条件下可能是不同成分在起作用。

笼统地说,漂白的主要成分是HClO和Cl?,碱性范围是HClO 为主,PH<4是Cl?

观点一:漂白作用是依赖HClO分解产生的新生氧将发色基团破坏而消色,该反应在弱酸性条件下才迅速发生,纤维损伤亦很剧烈。

观点二:漂白作用主要是由于HClO和Cl?的分解产物对色素双键有加成作用

此外NaClO对其他杂质,也可发生氧化、氯化、加成等反应。

①果胶物质、多糖类及其水解物,其易被氧化生成。

②含氮物质和蜡状物可被氯化成相应的氯氨酸及脂肪酸的氯化衍生物。

③棉籽壳中的木质素可被氯化为氯化木质素。

五、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该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该品有致敏作用。该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燃爆危险:该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六、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食入:饮足量牛奶,并就医。

七、消防措施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八、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穿。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九、处置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巴氏染色法

巴氏染色液说明书 【产品名称】 巴氏染色液 【包装规格】 货号:DA0082 单瓶(盒)包装规格:100ml 、250ml 、500ml 、5000ml ; 套组(盒)包装规格:4×100ml/盒、4×250ml/盒、4×500ml/盒。 【预期用途】 主要用于对脱落细胞的组织细胞学染色。 【检验原理】 细胞学常规染色普遍使用巴氏(Papanicolaou)法,橘黄G 与EA36或EA50联合使用可将胞浆染成颜色鲜明的绿色、蓝色和粉色,细胞中的细胞核是由酸性物质组成,它与碱性染料的亲和力较强;而细胞浆则相反,它含有碱性物质和酸性染料的亲和力较大。巴氏染色液利用这一特性对细胞进行多色性染色,细胞经染色后能清晰地显示细胞的结构,胞质透亮鲜丽,各种颗粒分明,细胞核染色质非常清楚,从而较容易发现异常细胞。通过巴氏染色可反映出细胞在炎症刺激下和癌变后的形态学变化,对早期发现和诊断一些病变和肿瘤具有较重要意义。 【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组成 主要成分 l 、苏木素染色液 苏木素 2、1%盐酸乙醇分化液 盐酸、乙醇 3、橘黄G 染色液 橘黄G 4、EA50染色液或EA36染色液 EA50染色液:淡绿、伊红、磷钨酸、冰乙酸; EA36染色液:淡绿、伊红、磷钨酸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5℃~35℃环境保存,原包装未开封染色液的有效期为18个月,在有效期内的已开封染色液建议在开封后6个月内使用完,每次用后应及时拧紧瓶盖,以免挥发或变质。 【样本要求】 新鲜标本涂片后,应尽快用95%乙醇固定,以避免细胞变形。 【检验方法】 1、固定:将细胞涂片置于95%乙醇中固定; 2、染色,按要求进行染色。 3、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脂封片,镜检。 【检验结果的解释】 【检验方法的局限 性】 仅供形态学初检观察染色使用。 【注意事项】 1、冬季气温较低时,苏木素染色液不易着色,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 细胞核 蓝紫色或黑色 非角化细胞的胞质 淡蓝色或淡绿色 角化细胞的胞质 粉红或橘黄色 红细胞 鲜红色或橙红色 粘液 淡蓝或粉红色

巴氏灭菌法

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7℃)。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当今使用的巴氏杀菌程序种类繁多。“低温长时间”(LTLT)处理是一个间歇过程,如今只被小型乳品厂用来生产一些奶酪制品。“高温短时间”(HTST)处理是一个“流动”过程,通常在板式热交换器中进行,如今被广泛应用于饮用牛奶的生产。通过该方式获得的产品不是无菌的,即仍含有微生物,且在储存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冷藏。“快速巴氏杀菌”主要应用于生产酸奶乳制品。国际上通用的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巴氏灭菌法主要为牛奶的一种灭菌法,既可杀死对健康有害的病原菌又可使乳质尽量少发生变化。也就是根据对耐高温性极强的结核菌热致死曲线和乳质中最易受热影响的奶油分离性热破坏曲线的差异原理,在低温下长时间或高温下短时间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方法。其中,在60℃以下加热30分钟的方式,作为低温灭菌的标准,早为世界广泛采用。利用高温处理,虽对乳质多少有些影响,但可增强灭菌效果,这种方法称为高温灭菌(sterilization),也就是在95℃以上加热20分钟。巴氏灭菌法除牛奶之外,也可应用于发酵产品。 通常,市场上出售的袋装牛奶就是采用巴氏灭菌法生产的。工厂采来鲜牛奶,先进行低温处理,然后用巴氏消毒法进行灭菌。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袋装牛奶通常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当然,具体的处理过程和工艺要复杂的多,不过总体原则就是这样。 需要指出的是,喝新鲜牛奶(指刚刚挤出的牛奶)反而是不安全的,因为它可能包含对我们身体有害的细菌。另一点是,巴氏消毒法也不是万能的,经过巴氏消毒法处理的牛奶仍然要储存在较低的温度下(一般<4℃),否则还是有变质的可能性。因此市场上很多出售袋装牛奶的方法是很不规范的。 巴氏消毒牛奶是世界上消耗最多的牛奶品种,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巴氏消毒奶的消耗量都占液态奶80%以上,品种有全脱脂、半脱脂或全脂的。在美国市场上,实际几乎全是巴氏消毒奶,而且是大包装(1升、2升、1加仑)的,市民上超市一次就买够一个星期喝的鲜奶。市场很少有灭菌纯牛奶卖,有的小城镇根本买不到。巴氏消毒纯鲜奶较好地保存了牛奶的营养与天然风味,在所有牛奶品种中是最好的一种。其实,只要巴氏消毒奶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细菌的繁殖就非常慢,牛奶的营养和风味就可在几天内保持不变。

13.巴氏染色液

巴氏染色液说明书 【产品名称】巴氏染色液 【产品名称】巴氏染色液PAP Staining Solutions 【产品编号】PAP-500ml,PAP-1000ml,PAP-2500ml 【包装规格】苏木素染色液500ml、1000ml 2500ml;橘黄G6染色液500ml、1000ml 2500ml;EA50染色液500ml、1000ml 2500ml。 【预期用途】主要用于对脱落细胞的组织细胞学染色。 【检验原理】 巴氏染色液由3部分组成:苏木素染色液、橘红G6染色液和EA50染色液。 苏木素染色液,是一种针对正常以及变态细胞学涂片染料,对核膜、核质、核仁染色效果非常清晰。涂片标本可是妇科或非妇科的,如痰液,尿液及细胞学穿刺样本。为获得优质的染色效果,苏木素染液技术完全按照帕氏染色法,以及OG-6染液;EA 31染液;同时供应选择性多色复染染料,如EA50试剂;EA65试剂,满足细胞学染色需求。 橘黄G6染色液,是橘黄G (Orange G) 染料添加磷酸(PMA)后的酒精溶液。Papanicolaou染色,首先用苏木素将细胞核染色,之后用OG-6 试剂和EA试剂继续染色。橘黄G染料对细胞质染色,并保持在成熟细胞和角质化细胞。之后的EA试剂对未染色的细胞组分染色,如鳞状细胞,核仁,纤毛,红细胞。测试样本可为妇科细胞样本和非妇科细胞样本,如痰液,尿液,细胞穿刺等。为获得优质的染色效果,OG-6试剂特性与其他用于Papanicolaou染色法中染色试剂-苏木素试剂,EA 31试剂,及对比染色试剂EA50试剂,EA65试剂相符。 EA50染色液,为伊红Y和亮绿SF酸(加入了磷钨酸,PTA)染液的酒精溶液。Papanicolaou染色,首先用苏木素将细胞核染色,之后用OG-6 试剂和EA试剂继续染色。橘黄G染料对细胞质染色,并保持在成熟细胞和角质化细胞。之后的EA试剂对未染色的细胞组分染色,如鳞状细胞,核仁,纤毛,红细胞。测试样本可为妇科细胞样本和非妇科细胞样本,如痰液,尿液,细胞穿刺等。为获得优质的染色效果,EA 50 Pap 3B试剂特性与其他用于细胞学涂片染色试剂(苏木素试剂,OG-6试剂)相符。 【主要组成成分】 苏木素:乙二醇、苏木素、碘酸钠、硫酸铝;橘黄G染液:橘黄G6、磷酸、稳定剂;EA50:伊红Y、亮绿 SF、磷钨酸、稳定剂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保证产品包装完整的情况下,储存温度在+15°C 和+25°C

巴氏杀菌乳HACCP系统

HACCP系统在巴氏杀菌奶卫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院别:化科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号:31 姓名:员璐 巴氏杀菌奶是目前国内消费量最大的一类乳制品。因此,保证其质量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HACCP 是“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简称,是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延伸和升华,在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方面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巴氏杀菌奶生产过程中导人HACCP系统,通过剖析潜在质量因素,并确定相应防范措施,可以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本文结合巴氏杀菌奶的生产工艺,将HACCP系统融合其中,旨在促进巴氏杀菌奶质量的提高,推动乳业健康发展。 巴氏杀菌奶生产过程中的危害主要包括:生物性危害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学性危害如原料奶的抗生素残留和防腐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清洗剂(如火碱、硝酸)等,物理性危害如尘土、苍蝇等异物。 一巴氏杀菌牛奶生产工艺 巴氏杀菌牛奶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离心或过滤灌装→入库降温→出厂(鲜牛奶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奶→预热→均质→杀菌→冷却→ 发酵→冷却破乳→均质→冷却→ ↑↑辅料,水 生产发酵剂←工作发酵剂←母发酵剂←菌元 →灌装→入库降温后熟→出厂(乳饮料生产工艺流程) 二、巴氏杀菌牛奶生产危害性分析 巴氏杀菌牛奶生产危害性分析详见表1

三、牛奶生产关键控制点 1.原料奶和添加剂的采购 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如原料奶符合GB6914-1985规定,进货验收时提供有关合格证明,并抽样检验,以保证其安全性。 2.巴氏杀菌 巴氏杀菌是消毒牛奶加工过程中唯一的一次杀菌工序,以保证成品中微生物含量符合中微生物的卫生要求,使大肠杆菌菌群总数控制在奶制品卫生安全范围之内;此外,要求无致病菌存在。 3.返奶 返奶是在牛奶灌装时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情况。为保证在利用时各项卫生指标符合规定,要求在再利用时按既定的杀菌程序严格消毒杀菌,以保证其卫生安全。 四、建立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 1.原料奶、添加剂的采购、验收 关键限值为:按照本厂制定的《进厂原辅材料验收标准》,规定该关键控制点的三个显著危害—大肠杆菌等细菌和致病菌及尘土等异物不能超出或违反GB6914-1985《原料奶收购标准》之规定。 其他辅料及添加剂符合相应国标、企标,其中添加剂的使用符合GB2760-1985规定。2.巴氏杀菌

巴斯德消毒法

路易斯·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 (1821-1895.9.25)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开始研究,他也是一位科学巨人。 巴斯德的成就:巴斯德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这位法国化学家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那些让啤酒变苦的恼人的微生物。很快,“巴氏杀菌法”便应用在各种食物和饮料上。(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由于发现并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疫苗。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于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4)曲颈瓶的巧妙发明和细菌试验证明其不是由腐败的物体产生,而是细菌将物体腐化,打破了牛顿等人长久以来的观点。路易斯·巴斯德被世人称颂为“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他不仅是个理论上的天才,还是个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1856年至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1880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此外,巴斯德的工作还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 巴斯德与医学:巴斯德被认为是医学史上最重要的杰出人物。巴斯德的贡献涉及到几个学科,但他的声誉则集中在保卫、支持病菌论及发展疫苗接种以防疾病方面。巴斯德并不是病菌的最早发现者。在他之前已有基鲁拉、包亨利等人提出过类似的假想。但是,巴斯德不仅热情勇敢地提出关于病菌的理论,而且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的正确性,令科学界信服,这是他的主要贡献。显然病因在于细菌,那么显而易见,只有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才能避免得病。因此,巴斯德强调医生要使用消毒法。向世界提出在手术中使用消毒法的约瑟夫·辛斯特便是受了巴斯德的影响。有毒细菌是通过食物、饮料进入人体的。巴斯德发展了在饮料中杀菌的方法,后称之为巴氏消毒法(加热灭菌)。 传染病:巴斯德50岁时将注意力集中到恶性痈痕上。那是一种危害牲畜及其他动物,包括

细胞DNA定量分析在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细胞DNA 定量分析在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王永军,王 珩,刘世正,杨会钗,王小玲,王占东,郭明,杜芸 摘要:目的 探讨自动细胞DNA 定量分析系统在良恶性胸水、腹水、心包积液及乳腺包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97例浆膜 腔积液(胸水185例、腹水94例、心包积液18例),经细胞采集器处理,每例制成4张薄层细胞片,2张细胞片做巴氏染色,用于常规细胞学检查。另2张经Feulgen 染色,用自动细胞DNA 定量分析系统检测。122例乳腺包块住院患者,诊断医师进行针吸穿刺后每例制成2张薄层涂片,1张涂片做巴氏染色,用于常规细胞学检查。另1张经Feulgen 染色,用自动细胞DNA 定量分析系统检测。每例均有病理结果证实。结果 297例浆膜腔积液标本常规检测138例(44.5%)异常,而同样的标本中 DNA 定量检测131例(44.1%)异常。常规细胞学诊断为癌及可疑癌细胞84例中100%出现异倍体细胞,常规诊断为找到异型细胞的54中有47例(87%)出现异倍体细胞。122例乳腺肿物经病理证实, 41例为乳腺良性肿瘤,81例为恶性。常规细胞学方法对良恶性乳腺包块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2.7%、91.4%,AICM 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00%、90.1%。结论应用自动 细胞DNA 定量分析系统可弥补常规形态学工作的不足,二者协同诊断,可发现早期癌变的细胞,提高诊断率,为临床制定治疗 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细胞学检查工作更完善、客观。关键词:细胞学;DNA 分析;异倍体中图分类号:Q 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99(2011)02-0150-04 Celluar DNA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cytology for clincal application in diagnosis WANG Yong-jun ,WANG Heng ,LIU Shi-zheng ,YANG Hui-chai ,WANG Xiao-ling ,WANG Zhan-dong ,GUO Ming ,DU Yun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e Fouth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11,China )Abstract :Purpose To differentially diagnose the benign and malignant ,peritioneal effusions ,pericarditis effusions and breast masses by using automatic imaging cytometer.Methods In 297samples of serous effusions ,including 185samples of hydrothorax ,94peri-tioneal effusions ,18pericarditis effusions )were processed with a cell collectioner ,4slides were prepared for each sample :2sliders were stained by Papanicolaou method for cytology analysis ,and other 2sliders were stained with Feulgen method for DNA imaging cy-tometer.In 122patients with breast masses ,2smears were prepared by fine-needle aspiration puncture for each patient :1for Papanico-laou stain for cytology analysis ,and other 1for Feulgen stain for DNA imaging cytometer.Pathological results were confirmed in each case.Results In 297samples of serous effusion ,138(44.5%)were abnormal by cytology analysis ,and 131(44.1%)were abnormal by DNA imaging cytometer.By cytology analysis 84were found as cancer cells and dubious cells ,and 100%were found heteroploid cells.By cytology analysis 54were found a few proliferating cells ,and 47(87%)were found heteroploid cells.In the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breast masses ,41were classified as benign and other 81as malignant.Cytological investigation showed 92.7%sensitivity for benign and 91.4%sensitivity for malignant ,while DNA imaging analysis revealed 100%sensitivity for benign and 90.1%sensitiv-ity for malignant.Conclusions The automatic imaging cytometer can remedy insufficiency of routine cytology ,and collabor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could improve the diagnostic rate of breast cancer ,which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manegement and makes cytology analysis more perfective and objective.Key words :cytology ;DNA analysis ;heteroploicl cells 收稿日期:2010-04-20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09276174)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石家庄050011作者简介:王永军,女,副主任技师。Tel :(0311)86095374, E-mail :shan_jianli@126.com 王小玲,女,硕士生导师,教授,通讯作者。Tel :(0311)86095663,E-mail :wangxiaoling5412@163.com 疾病的诊断,既要从整体、器官和细胞水平上认 识和分析,还应从蛋白质、mRNA 和DNA 水平上来认识和分析 [1]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肿瘤细胞DNA 含量的研究被广泛、深入的应用,使肿瘤的研究提高 到了定量研究的分子水平。细胞病理学医师除对病变作出诊断外,还应考虑到细胞学的改变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关系,而DNA 定量分析技术能在形态学改变的基础上提供更准确、客观、重复性好 的增添信息[2] 。因此利用脱落细胞常规检测结合细胞DNA 定量分析,可以极大的完善脱落细胞的检查工作,使其更加准确、快捷,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巴氏染色的几点体会

巴氏染色的几点体会 李瑞祥熊灏靳敏 巴氏(Papanicolaou)染色法是脱落细胞染色中最好的染色方法。其适用于上皮细胞及间皮组织的标本。是阴道脱落细胞检查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该染色法不但具有显示细胞核结构清晰,分色明显,透明度好,胞浆受色鲜艳等特点,而且所染标本不易脱色,可长久保存。对如何染好巴氏染色,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报告如下。 1 EA 36 染液pH值的测试 EA 36 染液的酸碱度对巴氏染色的成功起着关键性作用,EA 36 染液由伊红、亮绿、桔黄及俾麦棕等染料配成。伊红、亮绿、桔黄及俾麦棕等属于酸性染料。在溶媒中其发色团是负离子部分。发色团可与蛋白质中带正电的氨基结合,从而使胞浆显蓝色、绿色、桔黄色或红色。但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的多少是随溶液的pH值而改变的。在偏碱环境中,蛋白质的羧基游离增多(带负电)。在偏酸环境中蛋白质氨基游离增多(带正电)。所以必须把染液pH 值调至5.2为宜[1]。EA 36 染液pH的调节,可用石蕊试纸法,也可用酸度计测试。当然用酸度计法最为准确。但以上方法均比较麻烦,同时还要受到仪器设备的限制,不方便。本文采用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即用10%磷钨酸及饱和碳酸锂溶液直接测试。具体做法是,拿一张滤纸先滴少量染液于纸上,若滴染液处呈紫色,说明染液偏碱,则滴加少量10%磷钨酸。若显绿色,说明染液偏酸,则滴加少量饱和碳酸锂。并充分混匀。直至染液滴在纸上既显绿色又有红色,颜色鲜艳为宜。用此法测试染液pH同用石蕊试纸法测试一样,同样可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磷钨酸在染色过程中,不但作为媒染剂可增加染料的着色力。同时磷钨酸与碳酸锂还是一对弱酸弱碱,实际上是一对缓冲剂。可中和分色及蓝化时可能留下的少量酸或碱。保证染色达到理想效果。 2 分色 分色或酸化,对染色效果也很重要。分色目的是去掉胞浆中染上的多余的苏木素,使胞核着色显示特异性。因此,经分色后的胞浆在镜下观察应无色为佳。若胞浆中还残留有苏木素染料,会影响EA 36 染液的着色。结果会出现该红的胞浆不红,该绿的胞浆不绿,或不红不绿的现象。看不到红蓝相间现象。因此,掌握好分色是关键。分色时间不能过短或过长。太短胞浆中苏木素除不尽,太长会把核上的苏木素也退掉。每次应在数秒内完成。盐酸浓度应偏低(0.5%为好)。这样便于掌握分色的时间。 3 蓝化或碱化 蓝化的目的是使胞核着色更具有特异性。经蓝化后的胞核紫中带蓝。这与红色的胞浆对比更鲜明。蓝化所用的碳酸锂是一种弱碱。因此,蓝化过程中碳酸锂还可中和分色时可能残留下的少量盐酸。为EA 36 的着色创造良好条件。所以蓝化时间可适当长些,以肉眼观察涂片变蓝为好[2]。 若涂片经EA 36 染色后,镜下观察效果不理想时。根据涂片着色情况,可于EA 36 染液中滴加少量10%磷钨酸或饱和碳酸锂后重染EA 36 3~5min而补救。比如:角化细胞浆不红,就滴加10%磷钨酸。若角化前细胞浆也变红,就滴加饱和碳酸锂如此边复染边镜下观察,直至获得最佳染色效果为止。

巴氏染色技术要点

巴氏染色 巴氏(Papanicolaou)染色法是脱落细胞染色中最好的染色方法。其适用于上皮细胞及间皮组织的标本。是阴道脱落细胞检查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该染色法不但具有显示细胞核结构清晰,分色明显,透明度好,胞浆受色鲜艳等特点,而且所染标本不易脱色,可长久保存。对如何染好巴氏染色,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报告如下。 1 EA 36染液pH值的测试 EA 36染液的酸碱度对巴氏染色的成功起着关键性作用,EA 36染液由伊红、亮绿、桔黄及俾麦棕等染料配成。伊红、亮绿、桔黄及俾麦棕等属于酸性染料。在溶媒中其发色团是负离子部分。发色团可与蛋白质中带正电的氨基结合,从而使胞浆显蓝色、绿色、桔黄色或红色。但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的多少是随溶液的pH值而改变的。在偏碱环境中,蛋白质的羧基游离增多(带负电)。在偏酸环境中蛋白质氨基游离增多(带正电)。所以必须把染液pH值调至5.2为宜[1]。EA 36染液pH的调节,可用石蕊试纸法,也可用酸度计测试。当然用酸度计法最为准确。但以上方法均比较麻烦,同时还要受到仪器设备的限制,不方便。本文采用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即用10%磷钨酸及饱和碳酸锂溶液直接测试。具体做法是,拿一张滤纸先滴少量染液于纸上,若滴染液处呈紫色,说明染液偏碱,则滴加少量10%磷钨酸。若显绿色,说明染液偏酸,则滴加少量饱和碳酸锂。并充分混匀。直至染液滴在纸上既显绿色又有红色,颜色鲜艳为宜。用此法测试染液pH同用石蕊试纸法测试一样,同样可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磷钨酸在染色过程中,不但作为媒染剂可增加染料的着色力。同时磷钨酸与碳酸锂还是一对弱酸弱碱,实际上是一对缓冲剂。可中和分色及蓝化时可能留下的少量酸或碱。保证染色达到理想效果。 2 分色 分色或酸化,对染色效果也很重要。分色目的是去掉胞浆中染上的多余的苏木素,使胞核着色显示特异性。因此,经分色后的胞浆在镜下观察应无色为佳。若胞浆中还残留有苏木素染料,会影响EA 36染液的着色。结果会出现该红的胞浆不红,该绿的胞浆不绿,或不红不绿的现象。看不到红蓝相间现象。因此,掌握好分色是关键。分色时间不能过短或过长。太短胞浆中苏木素除不尽,太长会把核上的苏木素也退掉。每次应在数秒内完成。盐酸浓度应偏低(0.5%为好)。这样便于掌握分色的时间。 3 蓝化或碱化 蓝化的目的是使胞核着色更具有特异性。经蓝化后的胞核紫中带蓝。这与红色的胞浆对比更鲜明。蓝化所用的碳酸锂是一种弱碱。因此,蓝化过程中碳酸锂还可中和分色时可能残留下的少量盐酸。为EA 36的着色创造良好条件。所以蓝化时间可适当长些,以肉眼观察涂片变蓝为好[2]。

巴氏染色原理及操作步骤

巴氏染色原理及操作步骤 巴氏染色法是脱落细胞染色中最好的染色方法。苏木素染液,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主要是去氧核糖核酸(DNA),DNA的双螺旋结构中,两条链上的磷酸基向外,带负电荷,呈酸性,很容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素精碱性染料以离子或氢键结合而被染色。苏木精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所以细胞核被染成蓝色。分化:苏木素染色之后,用水洗去未结合在细胞上的染液,但是在细胞核中结合过多的染料和细胞浆中吸附的染料必须用分化液1%盐酸酒精脱去,才能保证细胞核和细胞浆染色的分明,把这个过程称为染色的分化作用。因酸能破坏苏木素的醌型结构,使色素与组织解离,分化不可过度。蓝化:分化之后苏木素在酸性条件下处于红色离子状态,在碱性条件下处于蓝色离子状态,而呈蓝色,所以分化之后用水洗去酸而中止分化,再用弱碱性水使苏木精染上的细胞核变呈蓝色,称蓝化作用,一般多用自来水浸洗即可变蓝,也可用温水(50度温水最佳)变蓝。EA50染液的酸碱度对于巴氏染色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EA50染液由伊红、亮绿、等染料配成。伊红、亮绿、橘黄等属于酸性染料,在溶解媒中其发色团是负离子部分,发色团可与蛋白质中带正电的氨基结合,从而是胞浆显蓝色、绿色、橘黄色或红色,但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的多少是随溶液的PH值而改变的,在偏碱环境中,蛋白质的羧基游离增多(带负电),在偏酸环境中蛋白质氨基游离增多(带正电),磷钨酸在染色过程中,不但作为媒染剂可增加染料的着色力,同时磷钨酸与碳酸锂还是一对弱酸弱碱,实际上是一对缓冲剂,可中和分化及蓝化时可能留下的少量酸或碱,保证染色达到理想效果,其适用于上皮细胞及间皮组织的标本,是阴道脱落细胞检查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该染色法不但具有显示细胞核结构清晰、分色明显、透明度好、胞浆受色鲜艳等特点。 巴氏染色法将胞核染为深蓝色;鳞状上皮底层、中层及表层角化前细胞胞质染绿色,表层不全角化细胞胞质染粉红色,完全角化细胞胞质呈桔黄色;细菌:灰色;滴虫:淡蓝灰色;黏液:淡蓝色或粉红色;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吞噬细胞胞质均为蓝色;红细胞染粉红色;高分化鳞癌细胞可染成粉红色或桔黄色;腺癌胞质呈灰蓝色。

巴氏染色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巴氏染色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染色染色有4个步骤:1、固定;2、核染色;3、胞浆染色;4、透明。主要达到以下要求:1、核的结构清晰;2、透明度高;3、分色恰当。 一、固定固定的目的细胞制片的迅速固定是制片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否则会影响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对于不同的标本需要不同的固定方法。最为常用的固定方法是95%酒精作为固定液的湿固定法。酒精作为一种脱水剂能够防止细胞内的酶捋蛋白质分解而自容,并凝固细胞内的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使其保持与组织生活相仿的成分,从而使细胞各部分,尤其核染色质易于着色。对于巴氏染色来说,酒精固定最为重要的。如果酒精浓度不足引起的固定不佳,可造成细胞的人为变化,并可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诊断。1、固定方法湿固定法:作为用95%酒精固定液固定的细胞学标本一定使用湿固定法。制片制备完后,趁标本新鲜而又湿润时,立即放入盛有95%酒精的固定缸内。制片在固定液内至少保持15-30min。固定时间通常不超过1周。这种制片染色后,颜色鲜艳,结构清晰。如果细胞制片需要送至另一实验室或邮寄他处染色时,可以固定15min后,把制片取出后立即密封的容器中或者使用甘油防止制片干燥。因为无论固定前或固定后的制片,如果发生干燥后都会影响染色的效果。 2、固定注意事项固定液的过滤:为了防止细胞污染,凡是

使用过的固定液,必须过滤后才能再使用。使用过长的固定液,必须用酒精相对密度计测定,酒精浓度低于90%时应该及时更换新液。湿固定的重要性:标本再新鲜时及时固定时保证染色效果的重要因素。如苏木素对细胞核的染色,巴氏染色中胞浆的特殊着色作用,均可因标本干燥后固定而大受影响。制片标本的邮寄:标本再固定15min后取出,立即加甘油数滴于制片上,装入密封的小盒中。实验室在收到标本后,先浸入95%酒精中,使甘油溶去,再进行染色。 二、核染色1、苏木素液浸染时间一般在3-5min,但是必须随气温和燃料情况而酌情改变。夏季或放置较久的苏木素染液容易着色,时间要缩短;冬季或新配制的苏木素染液和应用已久较稀释的苏木素液不易着色,时间要延长。在使用苏木素染色时,一般有2种方法:1)过染法:首先有意识地进行深染,然后通过盐酸酸化过程使核染色趋于合适。这种方法能够在酸化过程中把胞浆内黏附多余的苏木素染料去掉,使胞浆染色更为鲜艳、清晰、多用于黏液多的标本。2)淡染法:在核染色过程中,严格掌握染色时间,使核染色适宜而不用盐酸酸化,但是胞浆中少量的苏木素会影响EA 染色的质量。主要用于黏液少的标本,避免在酸化和自来水冲洗的过程中使细胞成片地脱落。在使用苏木素染色时,一定要每日进行过滤,否则苏木素结晶会影响染色的质量。一般苏木素染液可以使用较长时间,所以每日增加少量新鲜

巴氏消毒法与巴氏消毒液

法国的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对于每一个以及微生物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并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与此同时,巴斯德还是医学史上最重要的杰出人物之一,因为他所倡导的消毒法,让无数病人避免了外科手术的术后感染。巴斯德所发名的饮料消毒方法,亦以他名字的来命名,被称之为“Pasteurization”。 “Pasteurization”通常被翻译为“巴氏消毒法”。但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矛盾,首先,巴斯德的全名叫“Louis Pasteur”,巴斯德只是他的名字,Louis 才是他的姓氏,由此说来,“巴氏消毒法”的这种译法十分不靠谱。但“巴氏消毒法”这一提法,却流行甚广。很显然,国人以中国的文化来理解外国人了。西方人却更看重个体的名字,大人物如巴斯德、牛顿、爱因思坦等,都是知其姓,不知期名。受中国的传统习惯影响,中国人重家族观念,重姓氏,不重名字;反观国人的发现,往往以姓氏命名,“吴氏定氮法”即由此而来。 而与“巴氏消毒法”最容易混淆的,就是“巴氏消毒液”了。一直以来,我总以为“巴氏消毒法”与“巴氏消毒液”都是命名于“Pasteur”。但直到今天,才发现并非如此,“巴氏消毒液”来源于前苏联科学家巴左可夫。巴左可夫将次氯酸钠溶液用于医院作为消毒液使用,效果非常好,一段时间后在国内也得到广泛的推广,由巴左可夫的名字难记,巴左可夫的消毒液被简单改写为巴氏消毒液,再后来巴氏就通过谐音简化演变成了84消毒液。 简化的翻译,方便记忆,便于传播,但于本意,却距离远了。许多以微生物学家名字命名的细菌,其中文翻译也是如此,以细菌学创始人cohn命名的“科恩葡萄球菌”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在一些课本、甚至于教材中,就被翻译成了“孔氏葡萄球菌”。

巴氏染色液(Papanicolaou EA50)使用说明

巴氏染色液(Papanicolaou EA50)使用说明 产品简介: 细胞学常规染色普遍使用巴氏(Papanicolaou)法。Papanicolaou Stain最初仅用检测于阴道上皮雌激素水平以及生殖道念珠菌、滴虫等病原体。橘黄G6与EA36或EA50联用,可将胞浆染成颜色鲜明的绿色、蓝色和粉色。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采用成品染液,所以每种染液应注意其改良后的最佳条件。最终胞浆染色应透明可见,核染色质应很容易辨别出来。目前改良的巴氏染色液含有多种离子,具有多色性染色效能。染色后胞质鲜艳、透明性好以及核膜、核仁、染色质结构清晰。细胞核染色液主要为Harris苏木素染液,细胞质染色液主要为EA36染液、EA50染液。巴氏染色液用于细胞脱落标本,细胞核呈蓝色或黑色,角化鳞状细胞胞浆呈粉红或橘红色。 巴氏染色液(Papanicolaou EA50)细胞质染色采用EA50染液,细胞核染色采用无毒改良型苏木素染色液,不仅适用于妇科细胞学涂片染色如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也适用于胸水、腹水、痰液等非妇科细胞样本的染色。 产品组成: 规格名称 G1540 4×100ml G1540 4×500ml Storage 试剂(A):苏木素染色液100ml500ml RT避光试剂(B):蓝化液100ml500ml RT 试剂(C):橘黄G6染色液100ml500ml RT避光试剂(D):EA50染色液100ml500ml RT避光使用说明书1份

自备材料: 固定液如95%乙醇-冰乙酸固定液;系列乙醇;显微镜,盐酸乙醇分化液。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细胞涂片用95%乙醇-冰乙酸固定液固定10~15min。 2、95%的乙醇浸泡1min。 3、80%的乙醇浸泡1min。 4、70%的乙醇浸泡1min。 5、蒸馏水或自来水浸泡或冲洗1min。 6、苏木素染液染色5~10min。 7、自来水冲洗2min。 8、1%的盐酸乙醇分化液分化约4~5s或0.5%盐酸水溶液分化10s。 9、自来水冲洗2min。 10、蓝化液中蓝化2min。 11、自来水冲洗2min。 12、70%的乙醇脱水2min。 13、80%的乙醇脱水2min。 14、95%的乙醇(Ⅰ)(Ⅱ)各脱水2min。 15、橘黄G6染液染色2min。 16、95%的乙醇(Ⅰ)(Ⅱ)各脱水2min。 17、EA50染液染色3~5min。 18、95%的乙醇(Ⅰ)(Ⅱ)各脱水1min。 19、无水乙醇(Ⅰ)(Ⅱ)各脱水1min。

巴斯德与巴氏杀菌法

巴斯德与巴氏杀菌法 初二生物组 巴斯德(LOUIS PASTEUR),于1822年12月27 日出生在法国东部的多尔。小时候的他,就比较聪明好学,喜欢研究一些曰常生活中所好奇的问题,并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想法,这对他今后能在科学史上有那么重要而重大的发现不无关系。1849年,正在上大学的巴斯德与就读的大学校长女儿玛丽相爱并结婚。玛丽也是个在科学上比较认真而钻研的人,在这个贤内助的帮助下,巴斯德向科学的顶峰奋勇前进。 很久以来,巴斯德就关注于一个现象——为什么食物会腐败变质呢?其中究竟是什么一个道理? 当时的法国,很多人不能理解人为什么生病,食物为什么会变质等等很多在现代的我们看来其实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有些人认为生病是“上帝的惩罚”,而且当时已经有了手术这一治疗疾病的方法,但是由于不知道消毒这个简单理论,很多人都“莫名其妙”地死于感染:对于蚕蛹、啤酒等产品的变质也没有什么了解,更没有什么对策。而巴斯德却利用自己对微生物的了解并通过辛勤的实验与研究得出结论: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在17世纪的世界,这个科学而大胆的论断不啻于投下一枚原子弹。这一学说,奠定了巴斯德在科学界的地位,也为其后来发明巴氏杀菌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致病机理的阐明,在两年内就使手术死亡率从90%降到了15%。随后,他又发现了啤酒及桑蚕等细菌侵入的机理,并发明了巴氏杀菌法的雏形——高温加热杀菌法,并取得了有效的成绩。随着罐头的问世,很多人对罐头这种新食品心里总是划着问号,“这里面的食品安全卫生吗?”巴斯德以科学实验及理论证明了罐头的安全性,罐头才开始风行起来。另外,通过对狂犬病患者的观察,巴斯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疫苗,而疫苗对人类真可称得上是“救命灵丹”。 巴斯德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曾有评论:巴斯德所做的一切使人类在100年中,寿命增加了30岁! 牛奶最开始被人类所饮用,无一例外的全部是鲜奶的方式“进口”的,因为还没有有效而简便的方法能使新鲜的牛奶能够长期地贮存起来而不变质,所以那时候的人们,所喝的奶基本上都是当天的奶,而这时巴斯德提出了一种在61~65℃下加热30秒的方法来杀灭食品中的细菌,当把这种杀菌方法应用到牛奶杀菌中后有效的延长了牛奶保持期,从而推动了牛奶饮用的普及。以后人们为了纪念巴斯德的这项发明,便将此杀菌方法命名为“巴氏杀菌法”。 液体奶就消毒方法而言,有“巴氏消毒奶”与“超高温灭菌奶”两种。巴氏消毒牛奶,也叫巴氏杀菌奶,是在80℃左右经数秒钟杀菌,是“短效奶”,需低温冷藏保存,保质期一般为1~7天;当保存温度超过4℃时,奶中的细菌还能繁殖,因此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适合消毒快、购买频率高的家庭。所以说,那时灭菌奶是一种方便实用且经济的乳制品。 巴氏消毒与超高温灭菌是两种不同的深加工方式,很难说孰优孰劣。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对原料乳中细菌的处理方法不同,因而从原料乳选进、工艺加工到成品的销售运输和饮用方法等各个环节,二者都有区别。经巴氏消毒后,原料乳中的蛋白质及大部分维生素基本无损,而且并没有百分之百地杀灭非致病菌,也就是说还会残留部分的乳酸菌、酵母和霉菌等,所以保质期不超过2天;而超高温灭菌奶是在l35~l40。C下,于3~4秒钟内瞬间杀菌,将原料乳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牛乳中的营养物质,称为灭菌。在灌装工艺上,超高温灭菌乳采用的是无菌灌装方式。在销售运输环节,巴氏消毒奶需要冷藏条件,保质期多为48小时;超高温灭菌奶则不需冷藏,常温下保质期长达8个月。有人认为,巴氏奶因采用“冷链控制法”从而更好地保证了鲜奶的纯正风味和营养价值,口味更新鲜。尤其是屋形鲜奶,采用先进的包装材料,能有效防止紫外线对牛奶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B等营养成分的破坏,更能保护牛奶的营养、鲜度和口味。然而,就营养价值而言,巴氏奶的营养成分要高于超高温灭菌奶,就价格来说,也相差无几,所不同的是,超高温灭菌奶的保存期要比巴氏奶的长。

巴氏染色

巴氏染色法是脱落细胞染色中最好的染色方法。苏木素染液,质去氧核糖核酸(DNA),DNA的双螺旋结构中,两条链上的磷酸基向外,荷,呈酸性,很容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素精碱性染料以离子或氢键结合而被染色。苏木精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所以细胞核被染成蓝色。分化:苏木素染色之后,用水洗去未结合在细胞上的染液,但是在细胞核中结合过多的染料和细胞浆中吸附的染料必须用分化液1%盐酸酒精脱去,才能保证细胞核和细胞浆染色的分明,把这个过程称为染色的分化作用。因酸能破坏苏木素的醌型结构,使色素与组织解离,分化不可过度。蓝化:分化之后苏木素在酸性条件下处于红色离子状态,在碱性条件下处于蓝色离子状态,而呈蓝色,所以分化之后用水洗去酸而中止分化,再用弱碱性水使苏木精染上的细胞核变呈蓝色,称蓝化作用,一般多用自来水浸洗即可变蓝,也可用温水变蓝。EA50染液的酸碱度对于巴氏染色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EA50染液由伊红、亮绿、等染料配成。伊红、亮绿、橘黄等属于酸性染料,在溶解媒中其发色团是负离子部分,发色团可与蛋白质中带正电的氨基结合,从而是胞浆显蓝色、绿色、橘黄色或红色,但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的多少是随溶液的PH值而改变的,在偏碱环境中,蛋白质的羧基游离增多(带负电),在偏酸环境中蛋白质氨基游离增多(带正电),磷钨酸在染色过程中,不但作为媒染剂可增加染料的着色力,同时磷钨酸与碳酸锂还是一对弱酸弱碱,实际上是一对缓冲剂,可中和分化及蓝化时可能留下的少量酸或碱,保证染色达到理想效果,其适用于上皮细胞及间皮组织的标本,是阴

道脱落细胞检查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该染色法不但具有显示细胞核结构清晰、分色明显、透明度好、胞浆受色鲜艳等特点。巴氏染色法将胞核染为深蓝色;鳞状上皮底层、中层及表层角化前细胞胞质染绿色,表层不全角化细胞胞质染粉红色,完全角化细胞胞质呈桔黄色;细菌:灰色;滴虫:淡蓝灰色;黏液:淡蓝色或粉红色;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吞噬细胞胞质均为蓝色;红细胞染粉红色;高分化鳞癌细胞可染成粉红色或桔黄色;腺癌胞质呈灰蓝色

对于牛奶巴氏消毒法的探讨

对于牛奶巴氏消毒法的探讨 刘明林李敏 黑龙江完达山哈尔滨乳品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黑龙江嘉峰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比原来有着相当大的提高,因此,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乳制品有着非常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乳制品的适口性、新鲜度、健康标准以及营养的搭配等等诸多方面。在这几个方面中,健康标准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着重的探讨了对于牛奶巴氏消毒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在牛奶的加工过程中应用和推广牛奶巴氏消毒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保证。 关键词:牛奶;巴氏消毒法;探讨 前言:在牛奶的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步骤包括挤奶、加工生产、贮藏等几个方面。在生产加工中,如何杀死牛奶中的病菌,最大限度的保证人们的健康,让人放心的食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牛奶的消毒是对牛奶的品质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因此下文中详细的探讨了牛奶巴氏消毒法,这样做的目的是期望这种方法可以在牛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推广及应用,最大限度的保证牛奶的质量。 牛奶巴氏消毒法是法国人巴斯德于1865年发明,所以又称巴氏灭菌法,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现在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是现世界通用的一种牛奶消毒法。 1.巴氏消毒的目的 巴氏消毒的目的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有害微生物。巴氏消毒法可以有效地杀死生牛奶中的致病菌,防止疾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保证人们的健康。巴氏消毒法还用于消毒啤酒、白酒等东西,经过巴氏消毒的啤酒叫干啤;不经巴氏消毒,只能冻藏保鲜的啤酒就是生啤。 2.巴氏消毒的原理 它的原理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存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3.巴氏消毒的现行方法 当今使用的巴氏杀菌程序种类繁多。“低温长时间”(LTLT)处理是一个间歇过程,如今只被小型乳品厂用来生产一些奶酪制品。“高温短时间”(HTST)处理是一个“流动”过程,通常在板式热交换器中进行,如今被广泛应用于饮用牛奶的生产。通过该方式获得的产品不是无菌的,即仍含有微生物,且在储存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冷藏。“快速巴氏杀菌”主要应用于生产酸奶乳制品。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以下的两个方面。第一个方法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第二个方法是将牛奶加热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