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与化工》课程教学大纲

绿色化学与化工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英文译名:GreenChemistry&Chemical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自学课程)开课对象: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开课学期:5

学分:0.5学分总学时:32学时(课外自学)讲课(辅导):4学时

一、说明

【目的任务】

绿色化学与化工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的具有重大社会需求和明确科学目标的

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当今化学化工科学研究的前沿和发展的重要领域。

绿色化学与化工课程是化学、化工、材料类等近化学专业学生在已学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在近化学类专业学生中普及绿色化学与化工基本知识,普及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十分重要。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学习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培养绿色化学意识,并能在今后的科研及生产实践中,运用这些规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化学、化工生产中的资源与能源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间的关系,便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化学学科,达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树立既保护环境又推动工业生产发展的新观念;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最热门的科学技术成果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发展状况,为成为知识渊博、研究方向明确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课外自学课程,在第5学期开设,指定教材,安排教师进行课外指导,总

学时数为32学时,为考查课程,修满0.5学分。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绿色化学的产生的背景、各国政府对绿色化学的政策与奖励、绿色化学与技术的活动和发展动向;掌握绿色化学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

一、绿色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三、绿色化学在国内外的发展。

三、绿色化学——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绿色化学原理(6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绿色化学的12条基本原则;掌握原子经济性反应的定义和提高化学反应原子经济性的途径,了解原子经济反应的发展与未来和常见反应的原子经济性;了解绿色化学产品的概念、环境友好的化工产品的种类及应用、设计更安全的化学产品的方法;了解传统溶剂的种类和缺点,掌握超临界流体作为新型无毒溶剂的使用情况和优势;了解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了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掌握绿色催化剂的含义和选择原则,了解固体酸催化剂的发展趋势,掌握酶的作用特点。【教学内容】

一、防止污染优于污染治理。

二、化学反应原子经济性。

三、无害化学合成。

四、设计安全化学品。

五、溶剂绿色化。

六、合理使用和节省能源。

七、利用可再生资源为原料。

八、减少化学合成的衍生步骤。

九、开发新型催化剂。

十、设计可降解化学品。

十一、预防污染的实时分析。

十二、防止生产事故发生的安全工艺。

第三章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4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原则、工作内容;了解可持续发展与化工清洁生产的关系;了解绿色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化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内容】

一、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

三、绿色技术是推动化工清洁生产的关键。

四、绿色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四章工业生态学原理(4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工业生态学发展史及几个基本概念;了解工业生态学的三大研究方法,熟悉生命周期评价的含义、步骤、用途;掌握循环经济的特点和优势;了解生态工业园的国内外发展概况,规划原则、内容及典型的示范项目。

【教学内容】

一、工业生态学的发展简况。

二、工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三、循环经济。

四、生态工业园区。

第五章绿色化学化工过程评价(2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绿色工程技术的12条原则;了解化学化工过程绿色化的评估指标和实施,了解化工过程强化技术集成。

【教学内容】

一、绿色化学评估的基本准则。

二、绿色化学化工过程的评估量度。

三、化工过程强化技术集成。

第六章无机合成反应的绿色化新技术(3学时)

【教学要求】

熟悉几种无机合成反应(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低热固相反应、助熔剂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的绿色化技术。

【教学内容】

一、水热合成法。

二、溶胶凝胶法。

三、低热固相反应。

四、助熔剂法。

五、化学气相沉积法。

第七章绿色有机合成(3学时)

【教学要求】

熟悉几种典型有机合成的绿色化技术。

【教学内容】

一、高效化学催化的有机合成。

二、生物催化的有机合成。

三、相转移催化的有机合成。

四、组合化学合成。

第八章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合成(3学时)

【教学要求】

熟悉几种典型的高分子材料合成的绿色化技术。

【教学内容】

一、以水为分散介质的聚合技术。

二、离子液体中的聚合技术。

三、超临界流体中的聚合技术。

四、等离子体聚合技术。

五、酶催化聚合技术。

第九章精细化工的绿色化(3学时)

【教学要求】熟悉各种制药工业的绿色化;了解一些典型农药、表面活性剂、阻燃剂、电子化学品等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化生产。

【教学内容】

一、制药工业的绿色化。

二、农药工业的绿色化。

三、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

四、阻燃剂的绿色化。

五、电子化学品的绿色化。

第十章能源工业绿色化(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清洁使用技术;了解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特点和开发利用。

【教学内容】

一、化石燃料清洁利用技术。

二、生物质能的研究与开发。

三、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四、主要参考书

1、贡长生,张龙.绿色化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德华.绿色化学化工导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闵恩渍,吴巍.绿色化学与化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4、仲崇立.绿色化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5、沈玉龙,魏利滨,曹文华.绿色化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6、徐汉生.绿色化学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P.T阿纳斯塔斯,J.C•沃纳•李朝军,王东•绿色化学理论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课程教学大纲-武汉轻工大学教务处

目录 课程教学大纲 1.《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 2.《企业清洁生产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1) 3.《环境质量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14) 4.《噪音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0) 5.《环境友好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24) 6.《环境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8) 7.《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33) 8.《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37) 9.《环境工程科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42) 10.《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46) 11.《环保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49) 12.《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学大纲 (53) 13.《给排水工程(给水工程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57) 14.《废水生物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62) 15.《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66) 16.《ISO环境管理体系与认证》课程教学大纲 (73) 17.《化工制图与CAD》课程教学大纲 (77) 18.《清洁生产》课程教学大纲 (83) 19.《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86) 20.《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92) 2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 (97) 22.《环境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02) 23.《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105) 24.《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11) 25.《工程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19) 26.《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27) 27.《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39)

29.《无机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152) 30.《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161) 31.《风味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66) 32.《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课程教学大纲 (170) 33.《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173) 34.《绿色化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78) 35.《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81) 36.《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87) 37.《化学化工进展》课程教学大纲 (192) 38.《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94) 39.《化工原理I》课程教学大纲 (204) 40.《化工科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210) 41.《工业催化》课程教学大纲 (223) 4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227) 43.《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30) 44.《材料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234) 45.《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237) 46.《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242) 47.《涂料化学及防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46) 48.《化妆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49) 49.《化工工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53) 50.《波谱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258) 51.《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61) 52.《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69) 53.《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74) 54.《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277) 55.《应用电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87) 56.《有机化学II》课程教学大纲 (294) 57.《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310) 58.《化工原理II》课程教学大纲 (314)

《绿色化学与化工》课程教学大纲

绿色化学与化工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英文译名:GreenChemistry&Chemical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自学课程)开课对象: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开课学期:5 学分:0.5学分总学时:32学时(课外自学)讲课(辅导):4学时 一、说明 【目的任务】 绿色化学与化工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的具有重大社会需求和明确科学目标的 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当今化学化工科学研究的前沿和发展的重要领域。 绿色化学与化工课程是化学、化工、材料类等近化学专业学生在已学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在近化学类专业学生中普及绿色化学与化工基本知识,普及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十分重要。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学习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培养绿色化学意识,并能在今后的科研及生产实践中,运用这些规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化学、化工生产中的资源与能源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间的关系,便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化学学科,达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树立既保护环境又推动工业生产发展的新观念;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最热门的科学技术成果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发展状况,为成为知识渊博、研究方向明确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课外自学课程,在第5学期开设,指定教材,安排教师进行课外指导,总 学时数为32学时,为考查课程,修满0.5学分。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绿色化学的产生的背景、各国政府对绿色化学的政策与奖励、绿色化学与技术的活动和发展动向;掌握绿色化学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 一、绿色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三、绿色化学在国内外的发展。 三、绿色化学——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绿色化学原理(6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绿色化学的12条基本原则;掌握原子经济性反应的定义和提高化学反应原子经济性的途径,了解原子经济反应的发展与未来和常见反应的原子经济性;了解绿色化学产品的概念、环境友好的化工产品的种类及应用、设计更安全的化学产品的方法;了解传统溶剂的种类和缺点,掌握超临界流体作为新型无毒溶剂的使用情况和优势;了解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了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掌握绿色催化剂的含义和选择原则,了解固体酸催化剂的发展趋势,掌握酶的作用特点。【教学内容】 一、防止污染优于污染治理。 二、化学反应原子经济性。 三、无害化学合成。 四、设计安全化学品。 五、溶剂绿色化。 六、合理使用和节省能源。

《绿色化工》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绿色化工》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3014907 课程名称:绿色化工/Green Chemical Technology 学分:2 学时:32 适用专业:化学工艺、化学工程、能源化工 建议修读学期:5 开课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工系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业催化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绿色化学》,贡长生张龙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P.T.阿纳斯塔斯 J.C.沃纳著李朝军王东译. 绿色化学理论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内容概述:《绿色化工》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渗透学科,是化学、化工类专门人才拓宽知识面的重要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绿色化学与化工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了解化学、化工生产中的资源与能源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间的关系,了解设计安全有效化合物的原理,方法和工艺等。 “Green Chemical" is a new multidisciplinary interdisciplinary and a elective Courses to broaden the knowledge.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grasp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principles and development rules of green chemistry and chemical industr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ional use of resources and energ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environment in chemical and chemical production, and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designing safe and effective compounds.

《化工过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本科)

《化工过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化工过程课程设计》是应用化学专业教学计划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起到了承接理论知识和分析检验方法的融合的关键作用,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今后的科研、生产和社会活动中,能够对具体的化学工艺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出安全有效的化工单元,并在化工产业领域相关工作中制定出高质量的工艺标准。 (二)课程目标 1. 学生应复在本课程中全面复盘强化化工原理课程中所学的传递学、反应工程学基础知识,将当代先进化学工程学的基本原则、基础原理进行融会贯通; 2. 在充分学习当代先进化学工程工艺的原理基础上,学生应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与导师讨论等形式等深入了解化学工艺、化工单元操作等化工领域基础实践环节的内容和范围; 3.学生应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为研究课题设计合理的化学工程、工艺流程,标准,方案等,学会将化工理论联系工艺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日后从事化学工程产业领域内工作或相关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三、设计选题及任务要求 1. 本课程以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形成计划的形式展开。 2. 本课程所涉及的选题均以小组选题的形式,小组应为导师分排 3. 本课程应 四、课程设计的主要进程与时间安排 注:进程安排的最少时间为0.5天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六、推荐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化工单元过程》王松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 (二)主要参考书: 1. 《化工过程数值模拟及软件》,屈一新,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2月 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申迎华,郭晓刚,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5月 3. 《化工设计》王静康编,化学工艺出版社,1995年6月

新《绿色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绿色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分: 2 学时: 36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开课学院:物理科学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一、课程简介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是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具有明确的社会需求和科学目标的新兴交叉学科,已成为当今国际化学化工研究的前沿,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绿色化学研究的目标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从根本上实现化学工业的“绿色化”,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出现十余年来,起源于化学工业的绿色化学已带来了化学化工、材料、能源、环境、食品、医药、农业等现代工业的革命性变化。绿色化学和技术相关概念,如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产品设计、制造及生产制造技术、清洁型生产等已成为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人们把绿色化学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绿色与可持续化学”(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以强调化学化工不仅涉及环境,而且直接与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相关。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以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要素的一体化为其特征,绿色与可持续化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可持续发展大框架之下,无疑对经济、资源、环境,乃至构筑循环经济这一良性经济发展模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绿色化学从源头上阻止对环境污染的化学,从根本上确保清洁生产,从而使对环境的治理从治标转向治本,是解决2l世纪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必将成为21世纪科学发展的主流。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绿色化学是使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设计研制对人类健康、社会安全、生态环境无害的化学品及其工艺,它是在化学面临人类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全新观念,“绿色化学”的提出是人类对生态环境关注的必然产物。它是使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更高层次的化学,其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其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 本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了解与绿色化学密切相关的化学化工、材料、能源、环境、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学重点与难点是绿色化学的基本知识。 三、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文献查阅 四、考核方式:开卷笔试或写小论文 五、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含章节要点和难点) 第一章、绿色化学引论(4学时) 【目的要求】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化工设计是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内容包括化工厂设计与化工工艺过程设计。本课程从化工生产的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中的基本原理,阐述现代化工过程工程学中的核心内容:化工厂整体设计与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并介绍我国现行有关化工设计的规范方法和程序及其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的现代化工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化工设计(理论、程序和方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求是精神,严谨负责协调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基本设计技能,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顺利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同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大学生向工程师转化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化工设计课程基于基础工程科学,但重点是应用,既运用各种已学的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并通过节选相关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工设计思维方式,使学生认识化工的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通过实践反复检验理论并发展理论。在应用本大纲进行教学时,应保证大纲的基本内容,而对系统安排、课时分配及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进行适当的调整。(三)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实施多媒体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学生自学为辅。 (四)考核方式 考查,平时成绩占40%(包括考勤、作业、测验等),期末小论文或者考试成绩占60%。(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化工专业《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412101404 课程名称:化工工艺学 学时/学分:56/3.5 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开课教研室:化工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是从化工生产的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分析和讨论生产工艺中反应、分离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确定工艺条件的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的组织,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的基本方法,对化工生产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合成氨、尿素、甲醇等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原理、操作条件(工艺参数)的确定,熟悉有关工艺流程以及主要设备结构;了解当今化学工业的概貌及发展方向,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化学工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建设和科学管理建立化工工艺基础。 成绩考核形式:期末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作业、期中考试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化学工业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各类化工资源的加工利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熟悉化工生产的基本过程和化工资源,掌握合成氨、尿素和甲醇

生产的基本过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石油及其加工利用。教学难点是石油的几种不同的一次加工方法。 4.教学内容 (1)概述 主要知识点:化学工艺学研究范畴;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化学工业的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 (2)化学工业原料资源及其加工利用 主要知识点:无机化学矿及其加工利用;石油及其加工利用;天然气及其加工利用;煤及其加工利用;生物质及其加工利用;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空气和水。 (3)合成氨、甲醇、尿素概述 主要知识点:合成氨、甲醇、尿素的性质、用途、能耗、生产方法和技术现状与展望。 第二章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固体燃料气化、烃类水蒸气转化、重油部分氧化等不同原料制气过程的基本原理,原料和工艺路线,消耗定额的计算和催化剂的使用条件。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原料制取合成氨原料气的工业过程,并比较不同原料制取合成氨原料气的技术经济,理解选取原料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主要设备和工艺条件的选择。教学难点是工艺条件的分析。 4.教学内容 (1)固体燃料气化 主要知识点:固体燃料气化的基本原理(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半水煤气的工业制法;间歇法制取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工艺条件、工艺流程;连续煤气化制煤气的方法。 (2)烃类蒸气转化 主要知识点:烃类蒸气转化的基本原理(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烃类水蒸气转化催化剂;工业生产方法、工艺条件、流程和设备。 (3)重油部分氧化 主要知识点:基本原理;工艺条件、流程、主要设备。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环境化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 课程编码:08122C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总学时:30(含实验9学时) 理论学时:21 总学分:2 适用专业:化学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开课系部:应用化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运用化学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认识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化学行为和生物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了解《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作用,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化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具备一定的处理实际环境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牢固树立环境意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课程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主要环境污染物,掌握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的任务、内容、特点和发展方向;了解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发展以及环境化学的任务,明确环境化学课程学习的目的。 教学重点:

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学科体系、特点和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 1、我们面临的世界 2、人与环境 3、什么是环境化学 4、环境化学的基本内容 5、环境化学研究 第二章水环境化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质,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降等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及有关计算;掌握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物降解的有关规律及计算。 教学重点:水中污染物在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及污染物防治。 教学内容: 1、水的组成与性质 2、化学平衡 3、化学动力学 4、酸碱化学 5、配位化学 6、氧化还原化学 7、相间作用 8、水污染 9、水处理 第三章大气环境化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大气的组成与结构;掌握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如氮氧化物、含硫化合物、有机物、颗粒物等)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掌握大气污染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光化学烟雾、酸性降水、煤烟型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绿色化工》课程教学大纲

绿色化工 课程名称:绿色化(Green Chemical Industry)课程编码:学分:1.5 总学时:2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先 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分离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绿色化学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是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循环经济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基础。本课程是在学生己掌握“大学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前置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出,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系统学习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并能在今后的科研及生产实践中,运用这些规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程主要讲授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状况、基本原理、设计安全有效目标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安全有效目标化合物的应用实例、绿色化学方法、绿色化学的应用实例、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简介等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专题讲座、课堂讨论、演算习题、自学和学生自主命题小论文等教学环节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绿色化学的兴起与发展: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绿色化学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绿色化学是我国化学工业口J■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求 1.了解生态环境的危机呼唤绿色化学;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法规推动绿色化学;化学工业的发展催发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化学; 2. 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研究内容和特点 3. 了解绿色化学所引发的产业革命;绿色化学是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优选模式。 第二章绿色化学原理(4学时) (一)教学内容 防止污染优于污染治理;原子经济性;绿色化学合成;设计安全化学品;采用安全的溶剂和助剂;合理使用和节能能源;利用可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减少不必要的衍生化步骤; 采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设计可降解化学品;预防污染的现场实时分析;防止生产事故的安全工艺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末端治理与污染防治:污染防治的措施:掌握原子经济性的概念;反应的原子经济性; 2.了解无毒、无害原料;改变合成路径;绿色化学合成 3.掌握安全化学品的含义;设计安全化学品的一般原则;设计安全化学品的方法; 4.了解常规有机溶剂的环境危害;水;二氧化碳;离子液体;固定化溶剂;无溶剂系统;化学工业中的能源使用;新的能源利用技术;优化反应条件 5.了解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可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保护基团;暂时改性;加入官能团提高反应选择性;催化作用优于化学计量关系:环境友好催化剂:环境友好催化过程; 6.了解化学品废弃物的危害性;化学品设计应考虑降解功能第三章无机合成反应的绿色化技术(4学时) (-)教学内容 水热合成法;溶胶一凝胶法;局部化学反应法;低热固相反应;流变相反应;先驱物法;助熔剂法:

绿色化学与化工

绿色化学与化工 绿色化学与化工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化学与化工成为了当今化学工程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绿色化学与化工旨在通过使用环保技术和方法,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将探讨绿色化学与化工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前景。 一、概念及发展历程 绿色化学与化工是指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和工艺,实现高效、环保的工业生产过程。绿色化学与化工的核心思想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化学与化工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化学与化工行业开始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和工艺,实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二、应用领域 绿色化学与化工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制药行业,采用绿色化学技术可以减少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石油化工行业,绿色催化剂和工艺可以降低反应条件的要求,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冶金行业,绿色化学技术可以帮助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环境污染。

三、深入剖析 绿色化学与化工的原则包括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等。这些原则的实现需要依靠绿色化学技术,如催化技术、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等。此外,绿色化学与化工还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只有在经济效益上具有可行性,才能保证绿色化学与化工的推广和应用。 四、总结归纳 绿色化学与化工是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采用绿色化学技术,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质量。同时,绿色化学与化工还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才能确保其推广和应用。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绿色化学与化工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五、未来展望 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和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增加,绿色化学与化工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绿色化学与化工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创新: 1、开发更加环保的催化剂和工艺,提高反应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2、研究更加环保的替代能源和原料,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绿色化学教学分析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绿色化学教学分析摘要:绿色化学是最前沿的理念,绿色化学又被称为环境无害化学,在这个基础上创新的技术是绿色化学技术,绿色化学理念包括催化剂绿色化、原料绿色化、溶剂绿色化、产品绿色化等。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合理地使用原材料,可以达到节能降耗、预防污染的目的。在绿色化学理念的影响下,化工工艺教学也迎来新一轮的改革。 关键词:化学工程;绿色化学 1发展 绿色化学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我国绿色化学高等教育还处于上升阶段。我国最早开始研究绿色化学的开拓者是闵恩泽院士、张利娜院士等。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了相关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也相继推出,但是,绿色化学教育尚没有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之中,高等院校化工专业人才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认识还不够彻底,绿色化学理念在学生群体中尚没有得到完全普及。应将绿色化学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过程之中,使得化工专业人才更具绿色发展理念。 2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是未来我国化学工业建设发展的后备军,也承担着化学领域改革、创新、发展的重任,将绿色化学贯穿于人才培养之中,加强绿色化学教学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全面、正确地认识绿色化学的重要性,能够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积极主动地运用绿化化学理念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通过绿色化学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步入工作岗位,能够强化学生综合化学能力,学会思考问题时,会从现实情况切入,综合考虑环境、资源效益,能够将化学工程与人类发展建立紧密联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热门专业,教学面向化工专业学生,开展绿色化学教育会对学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将绿色化学内容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之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丰富化学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与创造力。并且绿色化学理念对于环境保护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意义,将这一知识理念贯穿于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绿色化学教育开展的具体对策 3.1 确立绿色化学教学目标 人们生活中会使用到许多化工产品,这些产品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随着化工产品需求量的增高,由生产化工产品所造成的污染也就越来越重,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发展绿色化工势在必行。江苏理工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建设和大化工行业发展,一直致力于研究绿色化工技术及其应用,从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帮助学生掌握绿色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以及绿色化工生产工艺过程和设备的基本规律和原理,为绿色化工事业发展提供更多可以从事绿色化工生产控制和管理、化工产品和过程的研究开发、化工装置与流程的设计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3.2 确立系统的绿化化学课程 为了助力绿色化工技术发展,学校专门选择了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绿色化学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材绿色化学,对于部分课程,因为当前并没有成熟教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部分章节穿插的方式。以电化学的学习为例,可以通过绿色电化学合成一书来完成电化学教学。 3.3 加强绿色化学教研联系与互补

绿色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绿色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n11091380 课程名称: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 学时: 32 学分:2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开课学期:4 开课部门: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仲崇立编著,《绿色化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绿色化学》是环境科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概念及原理,掌握绿色化学评价的方法,了解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及动向,为今后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绿色化学的研究动向及其发展,注意课外知识的收集。 五、教学内容 i.绪论 1、教学基本内容:绿色化学有关概论;绿色化学的网上资源; 2、教学要求:掌握绿色化学的有关概念,熟悉绿色化学的网上资源 3、教学重点和难点:绿色化学的有关概念

4、教学建议:多媒体教学 ii.绿色化学的原理 1、教学基本内容:绿色化学基本原理与原则;环境中的持久性物质;分析方法的作用;化工过程物质的选择与使用 2、教学要求:掌握绿色化学基本原理与原则;熟悉原料催化试剂的选择要求;熟悉分析方法的应用;熟悉化工过程物质的选择与使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绿色化学基本原理与原则;化工过程物质的选择与使用 4、教学建议:多媒体教学 iii.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 1、教学基本内容:原料的选择;溶剂的选择;产品的选择与设计更安全的化学品;催化剂与合成转换的选择;过程分析化学;过程的可持续性分析 2、教学基本要求:知道原料、溶剂、产品、催化剂、反应过程等选择的重要性;熟悉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和领域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及领域。 4、教学建议: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生物质与生物燃料 1.教学基本内容:不可再生与可再生能源;生物质作为原料与能源的优点与限制;生物质提级转化的方法;生物质提级转化生物燃料过程的例子。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生物质与生物燃料的概念;掌握生物质作为原料与能源的优点与限制;了解生物质提级转化的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生物质与生物燃料的概念。 4.教学建议: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各种不同类型化学反应的绿色化学评价 1.教学基本内容:常用类型化学反应的比较;各种类型化学反应的绿色化学评价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熟悉常用类型化学反应的特点,掌握各种类型化学反应的绿色化学评价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绿色化学评价的方法。 4.教学建议: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化学影响的评估与更安全化学品的设计 1.教学基本内容:化学产品或工程对人类健康与环境影响的评估方法;原料的评估;设计更安全化学品的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化学产品或工程及原料评估的方法,熟悉更安全化学品的设计方法

《绿色化工》课程教学大纲

《绿色化工》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绿色化工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选修的专业课程之一。绿色化工是研究如何节约资源、开发新资源和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化学,是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循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基础,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在大学生中普及绿色化学基本知识,培养绿色化学意识,以及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化工可持续发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十分重要。本课程是在学生已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基础等前置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设,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系统学习绿色化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基本原理和方法、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绿色化学化工的部分相关技术,要求同学们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掌握绿色化学化工的理念和方法,并能够在今后的科研及生产实践中积极运用和创新这些规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课程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主线,通过绿色化工发展实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部分常规技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在课堂上应注意绿色化工思维的启发和创新。在应用本大纲进行教学时,应保证大纲的基本内容,而对系统安排、课时分配及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可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实施多媒体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学生自学为辅。 (四)考核方式 考查,平时成绩占40%(包括考勤、作业、测验等),期末小论文成绩占6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绿色制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绿色制药技术 (Gree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课程代码:16410084 学分:1.0 学时:16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16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工业药剂学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 教材:沈玉龙主编. 《绿色化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Jimenez Gonzalez, Green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John Wiley Sons, 2011。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它要求对环境的治理,从治标转向治本,即从末端治理污染转向开发清洁工艺技术,减少污染源头,生产环境友好产品。制药工业是关系到人民健康的朝阳工业,它是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绿色制药是绿色化学的重要分支,它把治理污染作为设计、筛选药品生产工艺的首要条件,研究和发展无害化清洁工艺,推行清洁生产。本课程重点介绍中药制药、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及药物制剂过程中所采用的先进的绿色制造技术,学习绿色制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目的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适应现代制药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理念。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方面: 课程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绿色化学概论,原子经济性,绿色化学十二原则; 课程目标2: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药物制剂及制药企业三废处理过程的绿色技术; 2.能力目标方面: 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规范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意识; 课程目标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学分:2学分 学时:32学时(讲授24学时、实验8学时)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开课院系: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 二、课程简介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的迁移原理,以及生物富集、降解作用和环境修复的主要理论基础,理解污染特征与转化规律,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从事环境相关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环境化学中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的本质特征,相关元素和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和途径。了解目前环境修复的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并能够初步分析复杂的环境工程问题,提出具体恰当、合理的处理方案。 (二)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1)掌握环境化学中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污染物在其中的迁移、转化的基本概念、途径和原理(支撑毕业要求2.1)。 (2)了解环境化学中环境修复的相关技术、原理和前沿进展,能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识别、判断、评价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并能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支撑毕业要求2.1)。 2.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

表1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 (三)思政元素 根据本课程性质和特点,在教学环节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思政元素进行落实。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表2 教学内容、要求与达成

《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化工专业实验 (Experi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课程代码:13410106 学分:1.5 学时:48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0 实验学时:48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学工艺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教材:实验讲义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从工程与工艺两个角度出发,即以化工工艺生产为背景,又以解决工艺或过程开发中所遇到的共性工程问题为目的,选择典型的工艺与工程要素,所组成系列的工艺与工程实验。它是进行(化工类)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是在学生已经接受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教育,有经受过初步工程实验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本实验教学中,将使学生了解与熟悉有关化工工艺过程、化学反应工程、传质与分离工程等学科发展方向上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掌握与学会过程开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常用的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毕业环节乃至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承前起后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能够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关联和建模。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仪器操作,采集、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 课程目标2:能够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结论。

化工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编制 2010年

目录 1.《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3) 2.《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8) 3.《物理化学Ⅱ》课程教学大纲 (21) 4.《物理化学Ⅱ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38) 5.《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43) 6.《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56) 7.《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59) 8.《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66) 9.《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69) 10.《高等有机合成》课程教学大纲 (92) 11.《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96) 12.《仪器分析Ⅱ》课程教学大纲 (101) 13.《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10) 14.《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120) 15.《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24) 16.《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38) 17.《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48) 18.《化工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152) 19.《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62) 20.《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164) 21.《化工设备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75) 22.《化工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78) 23.精细有机合成》课程教学大纲 (181) 24.《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193) 25.《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97) 26.《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212) 27.《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19) 28.《化工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25) 29.《化工安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