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辖区主要道路介绍

武威市辖区主要道路介绍

1.古永高速公路于2009年开工建设,为完善国家和我省高速公路网,适应西部开发战略,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整体式路基宽度24.5米,分离式路基宽度2×1

2.25米。起点位于兰州市永登县徐家磨,接连霍国道主干线永登树屏至徐家磨高速公路,经永登、天祝、乌鞘岭,终点位于古浪县,接连霍国道主干线古浪至永昌高速公路,全长145.082公里,在我市境内古浪段22.7公里,天祝段44.401公里。

2.金武高速公路于2011年开工建设,是我省高速公路规划国网连接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加快金武经济一体化发展,完成地方交通网并实现与国网的合理衔接,进一步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的整体功能和效益,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连接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主线长71.125公里(其中金昌段42.2公里,武威段28.925公里),连接线长5.026公里。起点位于金昌市金川区双湾变电站,经下半滩、龙口、双豁落滩、永昌县水源镇、武威市凉州区双城镇、洪祥镇、永昌镇、太平滩、武威市北二环路与北二环路交叉口,终点与国道G30连霍高速公路K1962+700处相接。

3.营(营盘水)双(古浪县双塔)高速公路于2011年1月开工建设,对完善国家和我省高速公路网,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路起止营盘水(宁甘界),接宁夏自治区孟家湾至营盘水(宁甘界)高速公路,经景泰、寺滩、裴家营、大靖、土门、泗水,止于古浪县泗水镇双塔村,接古浪至永昌高速公路。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

4.5米;连接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寺滩、大靖互通立交连接线各1公里;路线长145公里,2013年建成通车。

4.G569北仙高速公路于2014年1月开工建设,G569线北山(蒙甘界)至仙

米寺(甘青界)公路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中G569线曼德拉至大通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也是省政府《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78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实施项目之一。项目直接连通内蒙古、甘肃、青海三省,是我国东北经内蒙古、甘肃、西宁进入西藏的南北向便捷通道。为促进武威地区经济发展、加强国防建设、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实施G569线北山(蒙甘界)至民勤至武威至仙米寺(甘青界)公路工程十分必要。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北山至武威段25.5米,武威至骆驼河口段24.5米。武威绕城连接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5.5米,哈什哈连接线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路基宽12米。主线起点位于蒙甘界北山,与内蒙古规划的G569线顺接,经民勤县青土湖、西渠镇、红沙梁乡、泉山镇、大滩乡、民勤县城、重兴乡,凉州区九墩滩指挥部、九墩乡、下双镇、清水乡、武南镇、永丰镇、西营镇、九条岭,终至甘青界骆驼河口,接青海省规划的G569线。主线长331.25公里(含完全利用连霍高速31.68公里),建设里程299.57公里。配套建设两条连接线,其中武威绕城连接线长14.95公里,哈什哈连接线长37.72公里。新建路线全长352.24公里。

5.省道211线武威至仙米寺公路于2010年开工建设,是甘青两省之间重要而便捷的省际连接线,对促进甘肃和青海之间物质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农副产品和矿产品外运、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高我省战略防御机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全线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0米。起点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柏树乡中畦村,接原国道312线,经凉州区柏树乡、松树乡、西营镇、九条岭,终点位于肃南县皇城镇骆驼河口(甘青交界处),路线全长69.992公里。

6.天互(天祝至青海互助)公路于2014年4月开工建设,是武威市乃至甘肃西部地区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的重点藏区公路建设项目,是连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同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重要通道之一。本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原有公路抗灾能力,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加强沿线乡镇、行政村及林牧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从根本上解决沿线群众出行难、物资运输难、产品销售难和信息闭塞的问题。对完善区域网结构,促进民族团结

和共同繁荣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藏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分段采用40公里/小时、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分别是10米、12米。路线起点位于天祝县石门沟,接G312线K2267+980处,途径石门镇、华藏寺镇、赛什斯镇、五台岭、炭山岭镇、朱岔峡、天堂镇,终点位于天堂寺天堂大桥桥尾(大通河南岸),接青海省岗青公路。路线全长72.498公里。

7.金色大道于2011年开工建设,建设金色大道,对改善武威市路网布局,加强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内外部联通密度,提升区域发展优势,带动沿线园区经济发展,实现区域内城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具有重要作用。主线及连接线均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主线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连接线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主线及连接线路基宽度26米。主线起点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丰乐镇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经五和乡、新能源装备制造工业园、中坝镇、发放镇、武威城东工业园区、黄羊镇工业园区、黄羊河集团工业园区、古浪县土门工业园区、古浪县黄花滩、卢草梁、大靖镇,终点与大靖镇新城区规划道路相接,主线长124.8公里。同时建设武威城区连接线、荣华新址连接线、武南镇连接线、黄羊镇连接线、黄羊河集团工业园区连接线及元墩子滩化工园连接线,6条连接线分别与主线连接,总长33.84公里,路线全长158.64公里,形成了“一轴两城三组团”的生产力空间布局及“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的发展模式。

8.民勤(县城)至红沙岗公路于2012年开工建设,是民勤县城连接红沙岗镇的重要通道。该公路与省道河雅公路212线,民左公路等公路相连,当地主要的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都经该公路段外运,地方治沙也主要依据该路段进行。实施该项目对完善路网结构,提高区域路网的技术等级,保障生态治理,促进沿线矿产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全线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整体式路基宽度28米,分离式路基半幅宽度12.25米。起点位于民勤县城,与民左路(K1+020处)相连接,经三雷镇、大坝乡、勤锋农场北侧、金阿铁路、红沙岗镇,终点与省道212线相接。路线全长70.04公里。

9.天颐(天马湖至颐养园)大道,该项目于2014年开工建设,是武威市大

力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交通基础工程之一。该工程的实施,对改善凉州区交通运输条件,缓解武威市区东出口交通压力,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促进产业聚集,加快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线按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技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均为24.5米。起点位于凉州区祁连大道东路天马湖桥头,径金羊镇、发放镇、清水乡、清源镇、及荣华集团,终点位于荣华颐养园,与荣华大道相接。路线总长10.56公里。

10.荣华大道于2011年开工建设,是连接城区和荣华新址的重要通道,是加强武威市城乡融合,带动沿线园区经济发展,实现区内城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具有重要作用。线路总长30.2公里,按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技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均为24.5米。起点位于武南镇青石路东侧,与天马大道相接,途径武南镇、东河乡、清水乡、清源镇、荣华颐养园、荣华工贸有限公司,终点位于荣华工贸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与甘肃腾格里生态有机果园有限公司葡萄基地相接。

11.荣生大道于2013年开工建设,是腾格里沙漠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保障通道,对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生态环境,完善交通路网结构,推进荣华绿洲现代生态移民·现代农业化基地建设,带动民勤、凉州两乡镇近万名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面平均宽度15.0米,路线总长64.0公里。起点位于荣华工贸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与荣华大道相接,经甘肃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凉州区公地(八十里沙漠),荣华绿洲现代生态移民·现代农业化基地终点位于民勤县南湖乡。

12.金荣沙漠生态路于2015年开工建设,是我市凉州区、民勤、古浪三县区之间的一条快速通道,也是腾格里沙漠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保障通道。对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交通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和联通深度,提高产业聚集能力,推动武威转型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16米(12米)。起点位于古浪县黄花滩乡,与金色大道相接,经古浪生态移民扶贫产业基地、马路滩林场、腾格里沙漠、凉州区邓马营湖,终点至荣华绿洲现代生态移民·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与

荣生大道相接。路线全长43.982公里。

13.甘蒙省界防沙治沙生态林带路于2015年开工建设,是建设甘蒙省界防沙治沙大林带的重要通道,也是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确保民勤不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重要指示和省委书记王三运“以节水、防沙治沙为主的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是武威的大使命”嘱托。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生态强市”战略,优化“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布局,突出“防污、节水、造林、治沙”重点,完善“国家有投入、科技做支撑、农民有收益”机制,坚持干部义务压沙制度,严格落实“五禁”规定,加大保护治理恢复力度,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建设甘蒙省界防沙治沙生态林带路,是对巩固石羊河流域治理成果,促进和保障武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构筑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武威黄金节点保驾护航的迫切需要,对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综合交通枢纽安全,提升新亚欧大陆桥甘肃段通达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甘蒙省界防沙治沙生态林带路规划总长度562公里,其中主线长520公里,支线长42公里,路基宽度6米。截止2015年5月10日已修建治沙主干道428公里,连接线41公里。凉州区修建治沙主干道21公里,连接线4公里;民勤县修建治沙主干道355公里,连接线19公里;古浪县修建治沙主干道52公里,连接线18公里。

14.新红(武威市新井至红崖山水库)防沙治沙生态路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重点交通项目之一。项目的建设对于维护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工程,巩固和扩大防沙治沙成果,加快推进石羊河流域后期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完善路网结构,开发沿线旅游资源,加快红水河沿线百里生态经济长廊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武威市新井至红崖山水库防沙治沙生态公路项目起点位于古浪县直滩乡三道沟村,途经古浪县海子滩镇、大靖镇、黄花滩乡、马路滩林场、土门镇、永丰滩乡,凉州区吴家井乡、长城乡、九墩滩指挥部,民勤县蔡旗乡、重兴乡,终点位于民勤县红崖山水库。路线全长171公里,全线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建设工期18个月。

武威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武威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武威市位于中国甘肃省的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地段。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武威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对武威市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武威市的经济状况。作为甘肃省的中心城市之一,武威市的经济总量在西部地区名列前茅。城市的GDP连续多年保持平稳增长,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武威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甘肃省的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工业方面,武威市以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和机械制造为主要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竞争优势。服务业也在近年来迅速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和金融业。武威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鸣沙山、嘉峪关长城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金融业方面,武威市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数量稳步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武威市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测。首先,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武威市将继续享受到来自国家战略的政策红利。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关键节点城市,武威市将加快打造成为重要的物流和贸易中心,促进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其次,武威市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保工作和资源保护。作为一个环境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武威市要充分发挥其农业、能源和旅游等资源的优势,推动经济增长与资源保护相协调。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再次,武威市将加大对教育、科技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教育和科技是一个地区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武威市要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加强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武威市将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武威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简介

2.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 多样性等): 2.1.1地理位置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省会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距离兰州市约240km。 凉州区位于东经101° 59' -103°,2北纬37° 23' -38°, 1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武威市中部,平均海拔1632米。凉州区隶属于甘肃省威武市,东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邻肃南裕固自治县,南连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古浪县,北与永昌县和民勤县相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地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内。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园于2010年8月份启动建设,是武威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后新规划建设园区,2011 年被评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13年被确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距离武威城区12公里,距金昌机场45公里,紧靠金武高速公路和金色大道,G30连霍高速、兰新铁路、211省道、干武铁路均布局在园区周边,交通十分便利。 2.1.2地形地貌 武威市凉州区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地貌类型分祁连山山地、走廊平原绿洲和腾格里沙漠三种,海拔1440- 3263米,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祁连褶皱系中的走廊过渡带。西南部是祁连山东段冷龙岭的前山地带,为走廊带的毛藏古凸起和莲花山凸起,山势降为中山、低山、丘陵和盆地,主要山峰冬青顶、莲花山、天梯山、第五山,海拔2000-3200 米;东北部是河西走廊平原地东段,为走廊带的凹陷,呈西北一东南向延伸,按其成因 和形态可分为冲积平原、冲积细土平原,海拔1500-2000米;东部是腾格里沙漠,海拔1500米以下。 2.1.3气候气象 凉州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具有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等特点,属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主要气象特征结果如下表2-1所示: 表2-1主要气象特征一览表

武威市天气特征

一、武威市地形及气候特征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这里北邻内蒙,南接青海,东邻宁夏。由于深居大陆腹地、远离水汽源地,近地层水汽通道受到了青藏高原山系的强烈阻挡,长期高温干旱,空气干燥,降水稀少,而且分布不均,降水主要以小雨为主,年降水量在113~405mm,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年平均气温在0~9℃之间,由西南向东北递增。多大风沙尘天气,无霜期长,蒸发和辐射强烈,阳光充足,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寒冷,昼夜温差较大,是季风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与沙漠气候的交汇处,是较典型的气候过渡带,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武威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的城市,也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 每年的夏秋节气温适宜,无风沙,是武威旅游的最佳时节,此时湿润的气候能够让人们的旅途更加舒适。休闲时可去海藏寺、钟古楼、罗什寺塔、、沙漠公园、植物园,还有景色秀丽的天祝“三峡”、亚洲第一沙漠水库,这些都是观光旅游的理想境地。 二、典型的灾害性天气 1、什么是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运动和演变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如台风、暴雨、沙尘暴、高温、冰雹、雷电等。 灾害天气是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与强降水、高温、雷电、大雾、霜冻、低温冻害、雪灾、冰雹等。什么是沙尘暴呢?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形成需具备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大风和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等条件。沙尘暴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并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 为什么我们这里容易出现大风沙尘天气呢,是因为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背景及天气形势造成的。我们这里降水少,长期干旱,春季增温迅速,河西走廊的狭管效应加大风速,,河西平原89.2 %地处于沙漠和戈壁区,民勤三面被沙漠包围,容易出现大风沙尘暴,它们的高发季节是3-6月。 我们看一下几个典型例子 1993年5月5日强沙尘暴:1993年,河西走廊的春天要比以往温暖很多。到了5月,这里的农民开始备耕,传统的农耕方法加上春天过度的温暖,使土地完全处于干燥和疏松的状态。5月3日,在四千公里以外,这一年最后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在中亚的卡拉库尔乎一带生成,并迅速南下,在穿越了新疆几处大的风口之后进入了河西走廊。5月5日,人们和往常一样上班上学,按部就班的生活,没有人意识到,灾难正在悄悄的逼近。15:42分,黑风暴到达甘肃

武威市辖区主要道路介绍

武威市辖区主要道路介绍 1.古永高速公路于2009年开工建设,为完善国家和我省高速公路网,适应西部开发战略,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整体式路基宽度24.5米,分离式路基宽度2×1 2.25米。起点位于兰州市永登县徐家磨,接连霍国道主干线永登树屏至徐家磨高速公路,经永登、天祝、乌鞘岭,终点位于古浪县,接连霍国道主干线古浪至永昌高速公路,全长145.082公里,在我市境内古浪段22.7公里,天祝段44.401公里。 2.金武高速公路于2011年开工建设,是我省高速公路规划国网连接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加快金武经济一体化发展,完成地方交通网并实现与国网的合理衔接,进一步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的整体功能和效益,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连接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主线长71.125公里(其中金昌段42.2公里,武威段28.925公里),连接线长5.026公里。起点位于金昌市金川区双湾变电站,经下半滩、龙口、双豁落滩、永昌县水源镇、武威市凉州区双城镇、洪祥镇、永昌镇、太平滩、武威市北二环路与北二环路交叉口,终点与国道G30连霍高速公路K1962+700处相接。 3.营(营盘水)双(古浪县双塔)高速公路于2011年1月开工建设,对完善国家和我省高速公路网,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路起止营盘水(宁甘界),接宁夏自治区孟家湾至营盘水(宁甘界)高速公路,经景泰、寺滩、裴家营、大靖、土门、泗水,止于古浪县泗水镇双塔村,接古浪至永昌高速公路。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 4.5米;连接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寺滩、大靖互通立交连接线各1公里;路线长145公里,2013年建成通车。 4.G569北仙高速公路于2014年1月开工建设,G569线北山(蒙甘界)至仙

武威市简介

武威市简介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丝绸之路自东而西进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东大门。位于北纬36°29′-39°27′,东经101°49′-104°16′之间,东靠白银市、兰州市,南部隔祁连山与青海省为邻,西与张掖市、金昌市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东南距省城兰州市276公里,西北距镍都金昌市74公里。南北长326公里,东西宽204公里。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2年10月被命名为中国葡萄酒城。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总面积33238平方公里,有93个乡镇、1125个村民委员会、8个街道办事处、71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1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万人,乡村人口132万人,聚居着汉、藏、回、蒙等38个民族。 武威历史悠久,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命名武威。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郡置府。武威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境内名胜古迹众多,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武威区位优越,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兰新、干武铁路、G30、G312国道贯穿全境,是河西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商贸集散地。武威物产丰富,自古就是“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地势平坦,光热资源丰富。武威是一个传统农业地区,是全省瓜果基地及肉类繁育生产基地,也是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尤其适宜发展酿造葡萄,产量占全省的65%。 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1.55亿元,增长15.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0.62亿元,增长68.2%;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09.07亿元,增长2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93亿元,增长23.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42亿元,增长18.1%;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6.66亿元,增长32.2%;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5亿元,增长42.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97元,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5元,增长18.1%。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威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1个自治县,即凉州区和民勤、天祝、古浪三县。 武威市:面积33249平方千米,人口195.42万人(2006年)。 凉州区:面积5081平方千米,人口98万。邮政编码733000。区人民政府驻东大街。 民勤县:面积16016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733300。县人民政府驻三雷镇。 古浪县:面积5287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733100。县人民政府驻古浪镇。 天祝藏族自治县:面积6865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7332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华藏寺镇。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2001年5月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47号):(1)撤销武威地区和县级武威市,设立地级武威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凉州区。(2)武威市设立凉州区,以原县级武威市的行政区域为凉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东大街。(3)武威市辖原武威地区的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凉州区。 2004年,全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共管辖93个乡镇(包括勘界调整前天祝县的东坪、赛拉隆乡),8个街道办事处;79个社区居委会,1129个村民委员会,8199个村民小

武威各园区简介(6月10日)

甘肃武威工业园区 武威工业园区始建于1993年,1994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2006年3月经国家发改委核定,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开发区;2011年12月被省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12年4月被省工信委批准为首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2012年7月被省工信委认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2012年11月园区公共服务平台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园区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坚持以液体经济、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全力夯实园区发展基础。园区北临凉古公路,南靠312国道、G30高速和兰新铁路,东至武黄公路,西至天马湖东岸,距离市区中心仅5公里,属城市规划区范围。园区核心区总体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现已建成7.53平方公里,按功能区分为食品加工区(I)、食品加工区(II)、生物技术区、综合加工区、商贸服务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仓储物流区和生态绿化区等八大功能区,初步形成了“以核心区为中心、天马大道为轴线、东进西拓中优北展、主导产业延伸组团、整体推进园区建设”的大格局。 园区自建设以来,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66亿元,目前已具备“六通一平”的建设条件。现已建成道路70.1公里,排水管网46.2公里,高低压输变电线路30公里及110KV变电站一座,程控电话、无线移动通迅和宽带网络全覆盖,天然气管道已

辅设至园区主要道路,2×350MW热电联产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截至2013年底,园区入驻企业112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户,就业人数达9100人。福建达利、杭州汇能、青岛啤酒、鄂尔多斯美珠服饰、北京京奥港等企业先后入驻园区。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3.05亿元,上缴税金5.45亿元。其中2013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7.3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18亿元。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5项,总投资77.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1.2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3亿元。全年园区实现税收总收入1.29亿元。争取到位资金6144万元。 根据《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在发展方向上,园区将按照东进至六坝河,西拓至台庄什字,做优做强园区核心区域。同时向北扩展连接金色大道,结合天马湖东区规划,预留产业用地,发展产品研发等产业,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最终形成以道路网络为依托、以产业布局为载体,依托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向金色大道、天马湖扩张的带状组团空间布局结构。在发展思路上,逐步完善液体经济、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的产业基础,着力招大引强,拓展制造业、包装印刷、新型建材、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产业,并逐步建立大型综合物流服务基地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发展目标上,园区计划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园区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工业企业实现税金5亿元,企业总数发展到150户以上,从业人数达到13000人。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武威市等城镇国有土地基准地价的批复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武威市等城镇国有土地基准地价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国土资源厅 •【公布日期】2010.02.04 •【字号】 •【施行日期】2010.02.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武威市等 城镇国有土地基准地价的批复 武威市物价局、国土资源局: 你局《关于武威市城区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报告》(武国土资发〔2009〕557号)收悉。经审核,现对武威市城区国有土地基准地价批复如下: 一、土地级别界线范围(见附件1) 二、土地基准地价(见附件2) 三、今后如需对本次批准的基准地价进行调整,你局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土地利用等因素及有关法规政策,对当地地价水平进行测算后提出调整意见,按规定程序报省级价格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 四、经批准的基准地价是制定标定地价、出让金、出让底价、协议出让最低价的基础价格,由当地人民政府公布实施。 五、原省物价局、土地管理局《关于对古浪县城区国有土地基准地价的批复》(甘价房地〔1997〕244号)、原省物价局、国土资源厅《关于对民勤县国有土地基准地价(更新)的批复》(甘价房地〔2001〕77号)、原省物价局、国土

资源厅《关于对天祝县城区国有土地基准地价(更新)的批复》(甘价房地〔2001〕79号)、原省物价局、国土资源厅《关于对武威市城区基准地价(更新)的批复》(甘价服务〔2004〕75号)停止执行。 附件:1、武威市等城镇土地级别界限范围 2、武威市等城镇基准地价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 二〇一〇年二月四日附件1 :

甘肃高速公路

兰州周边: G30谗柳段:定西谗口~榆中和平柳沟河 G30柳树段:柳沟河~永登县树屏 S1机场路: G6兰海段: 北线: G6刘白段:刘寨柯 G6白兰段: 东线: G30天谗段: G30天定段: G30天水过境段: G30宝天段: G22平定段: G22西长段: G70长凤段: 西线: G30树徐段:树屏~徐家磨 G30永古段:永登~古浪 G30古永段:古浪~永昌 G30永山段:永昌~山丹 G30山临段:山丹~临泽 G30临清段:临泽~清水 G30清嘉段:清水~嘉峪关 G30嘉安段:嘉峪关~ 南线: G75兰临段: S2康临段: 1、省会放射线8条 1)兰州~庆阳(雷家角,甘陕界),是国家高速公路网青岛~兰州高速公路组成部分,连通庆阳、平凉、定西、兰州4个地市。总里程约530公里。 2)兰州~天水(牛背,甘陕界),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连霍线的组成部分,连通天水、定西、兰州3个地市。规划里程约400公里。 3)兰州~陇南(罐子沟,甘川界),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兰州~海口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连通兰州、定西、陇南3个地市,总里程540公里。

4)兰州~甘南(郎木寺,甘川界),连通兰州、临夏、甘南3个市州,规划里程约390公里。 5)兰州~西宁(海石湾,甘青界),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北京~拉萨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是兰州、西宁两省会城市间的快速省际联络通道,规划里程101公里。 6)兰州~酒泉(猩猩峡,甘新界),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连霍高速公路组成部分,连通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5个地市,是新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和甘肃重要的西出口通道之一。规划里程约1140公里。 7)兰州~营盘水(甘宁界),是联系中川机场的快速通道和甘肃的北出口之一,规划里程约160公里。 8)兰州~白银(刘寨柯,甘宁界),是国家高速公路中北京~拉萨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是兰州、银川两省会(首府)城市间的快速通道,里程约170公里。 2、南北纵向线4条 1)庆城(板桥)~甜水镇(甘宁界),为陇东地区出省北通道和庆阳油田快速运输通道。规划里程190公里。 2)平凉~陇南(武都),连通平凉、天水、陇南3个地市,是甘肃东部地区的重要联络通道,里程约500公里。 3)张掖~扁都口(甘青界),是西部开发省际间通道组成路段,规划里程约90公里。 4)柳园~马海大坂(甘青界),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柳园~格尔木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是连霍、京拉高速公路重要联络线,规划里程约380公里。

武威介绍

武威介绍 武威古称凉州,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素有“银武威”之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2年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乡镇政府116个,其中镇政府41个,全市总土地面积3.3万平方公里,其中地面积382.32万亩。总人口186万人。聚居着汉、回、蒙、土等38个民族。 武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曾在这里设郡置府,东十六国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国和隋末的大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成为长安以西的大都会,中西交通的咽喉,丝绸之路的重镇,民族融合的熔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绚丽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地域文化,名胜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是甘肃省的文物大市。现已普查清楚的文物保护单位5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馆藏文物4.7万多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一级文物177件,二级文物346件,三级文758件,突出的特色是“一马”(铜奔马)、“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罗什寺塔)、”一庙“(文庙)。铅奔马是中国旅游标志,被

誉为”古典艺术品的最高峰“西夏碑是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是我国研究西夏历史少有的实物资料;白塔寺是元代阔端太子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举行“凉州会盟”之地,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天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石窟之袓”,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罗什寺塔是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讲经说法之地,鸠摩罗什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首,被誉为译经泰斗;文庙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其规模“壮伟宏耀”,为“陇右学宫之冠”。同是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雪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文化旅游价值。 布尔智风景旅游区 布尔智风景旅游区在神奇美丽的天祝高原西部。雪山、森林、草原、溪流,还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风情,构成了布尔智风景区独特的旅游景观,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探险胜地。布尔智距离祁连乡政府5公里,距古凉州仅有35公里。 走进景区,映入眼帘的便是布尔智峡谷,其重峦叠嶂,造型诡异。进入峡谷,豁然中开,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形成五山汇集的盆地景观,一条悠悠的小河穿过盆地的胸膛,明亮清澈。远山白雪皑皑,山腰云杉参天,山下灌木丛生,苍翠葱郁,山底苍苍茫茫的草原里,不时涌动着洁白的羊群。徜徉于广袤的草原,便真正体味到“鸟的世界,花的海洋”的博大内涵。 进入原始森林,时有马鹿、岩羊、猞猁、蓝马鸡等珍禽异兽从眼前一跃而过。沿河而上,便能看到枪杆钩、卡什顶、独山顶、太湖石、赛石顶、柏木掌、三角楼等奇特的自然景观。站在山顶放眼望去,星星点点的藏式帐篷镶嵌在草原中,犹如大海上飘荡的小舟。此时此刻,进入牧人帐房喝一碗甘甜浓酽的奶茶,听听悠扬的牧歌,看看天上的流云,一种皈依自然之感便会油然而生,仿佛置身于一幅多彩的奇妙画卷之中。 每年的夏季是布尔智最美的季节。在这绚烂的幽静中,杜鹃、马兰和许多知名不知名的野山花盛开,一眼望去,满山坡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建在这万花丛中的祁连布尔智风情部

卓刀泉交通情况的调研报告

卓刀泉交通情况的调研报告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卓刀泉逐渐成为了一处备受游客喜爱的景点。位于中国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管辖范围内的卓刀泉景区,以其别具一格的峡谷奇观和鬼斧神工般的岩层景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卓刀泉交通情况,在本篇报告中,我们将对卓刀泉景区交通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卓刀泉交通现状 1、陆路交通 卓刀泉景区距离武威市区约40公里,武威市区到卓刀泉景区的主要公路为G214国道。穿过武威市区后,前往卓刀泉景区的旅客需要经过带有山区特色的道路,并面临着路况差、交通拥堵等问题。据相关机构统计,卓刀泉景区的公路交通业已呈现出瓶颈状态,尤其在旅游旺季期间交通状况更加堵塞。 2、铁路交通 卓刀泉景区目前没有铁路直达。最近的火车站是武威火车站,但距离景区较远。从火车站到景区需要在武威市区转车,然后乘坐巴士或者包车前往景区。虽然武威火车站附近有一些出租车站,但因规模不大,车辆数量和服务质量都存在一定的限制。 3、航空交通

目前,离卓刀泉最近的空港是武威天水机场。在景区旺季,武威天水机场有三班航班飞往广州和北京,以及每天一班往返兰州的航班。从机场出发,乘客可以选择租车、包车或乘坐出租车前往卓刀泉景区。 二、卓刀泉交通状况分析 1、旅游旺季时卓刀泉景区交通堵塞问题 在景区旺季,大量的旅游客流会对卓刀泉景区周围的道路交通造成影响,给游客出行带来不便。此外,由于道路狭窄、沿途的游客旅程和少量的泊位,车辆拥堵以及通行速度慢等问题也在交通期间普遍存在。 2、景区路网设计不合理 在卓刀泉景区内部,由于路网设计不合理,游客出行麻烦。景区内的很多景点都需要步行或骑行,而这对一部分游客而言可能会造成不便。此外,景区内道路多为窄路,上坡路段较多,较难得到满意的游览体验。 3、公共交通设施投资不足 在卓刀泉景区交通体系中,有许多地方有公共交通工具无法实现接驳。此外,景区周边地区缺乏基础设施,如停车场、标识牌等,也为游客出行增加了负担。而在其他相似的旅游景区,如九寨沟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完善不仅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体验、降低了车辆拥堵压力,还推动了景区的发展。 三、改进措施建议 1、提升公共交通投资力度

武威市新荣路建设征地审批公示

武威市新荣路建设征地审批公示 一、背景介绍 新荣路是武威市规划中的一条重要交通路线,为了顺利推进该路的建设,需要进行征地审批工作。本文将对武威市新荣路建设征地审批公示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新荣路建设的必要性 1.缓解交通压力:随着武威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有道路已经 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新荣路的建设将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促进经济发展:新荣路将连接武威市主要的商业区域和工业园区,便于货物 运输和人员流动,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3.提升城市形象:新荣路建设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 也能够提升武威市的城市形象。 三、征地审批的必要性 1.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征地拆 迁条例》,进行征地审批是合法必要的。 2.保障公共利益:征地审批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公共利益,确保征地行为符 合公共利益的需要。 3.保护农民权益:征地审批过程中,需要充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 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和安置。 四、征地审批公示的意义 1.信息公开透明:征地审批公示是向社会公众公开征地审批相关信息的重要途 径,确保审批工作的公开透明。 2.参与民众意见:通过征地审批公示,广大市民可以了解到征地审批的具体情 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3.保障公正公平:征地审批公示可以有效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确 保征地审批工作的公正公平。 五、征地审批公示的程序 1.确定公示范围:根据征地审批的具体情况,确定征地审批公示的范围,包括 征地地块的位置、面积、用途等信息。 2.公示期限:征地审批公示的期限一般为30天,公示期限内,市民可以提出 意见和建议。

丝路重镇凉州的行政区划沿革

丝路重镇凉州的行政区划沿革 凉州,今称武威,或雍凉之都,属古九州之雍州,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中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素有“银武威”之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接兰州,南靠祁连山脉和西宁,北临银川、内蒙及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帅兵从青海东北部进入河西走廊,重创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打开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由此设立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1]。武威因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而得名,以姑臧(今凉州区)为治所。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各置刺史[2],凉州因其“地处陇坂下,势如西方常寒凉”而得名[3],武威郡归属凉州刺史部。这即是凉州、武威之名的由来。 古凉州非今凉州,今凉州特指武威市所辖的凉州区,古凉州的辖区在历史上时大时小。最大时包括大半个甘肃,还扩延到周围几省,不过,凉州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能以其地盘的大小来衡量。 一、秦汉时期及其以前 夏商时期,雍凉地区为游牧民族犬戎所占据,西周东周前期为北羌、马羌、西戎所占据,后期乌孙与月氏在此间游牧。春秋战国时期,月氏部落逐渐强大,到秦朝时,月氏破乌孙国,乌孙部众逃至匈奴,月氏王再此修建盖臧城。 汉朝时,自高祖元年至前元六年(前202-前174年),汉朝一直采取与匈奴和亲的政策,休养生息。前元六年,匈奴单于冒顿发兵大败月氏,随即占领河西走廊,后休屠王修建了姑臧城(凉州),和休屠城(凉州城郊)。汉武帝时期,汉朝先后多次向匈奴用兵,最终占领了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由凉州刺史府领之。这为以后凉州制衡西北长达1300多年奠定了雄厚基础。在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以前,河西地区一直是历朝历代对外贸易和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更是中原王朝巩固其统

武威东路的规划方案

武威东路的规划方案 介绍 武威东路是位于中国甘肃省武威市的一条重要交通干道。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 增加,武威东路面临着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和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提升道路运行效率,本文将提出一套规划方案。 文档结构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 1.现状分析 2.规划目标 3.规划方案 4.实施步骤 5.预期效果 6.总结 1. 现状分析 武威东路是武威市东部的一条主干道路,起点位于市区东端,终点连接地区交 通枢纽。由于周边住宅区的快速发展,该路段每天承载大量的机动车和行人流量。然而,由于道路狭窄、车辆停放不规范等原因,交通状况不容乐观。 主要问题包括: •交通拥堵:高峰时段,武威东路车流量高,导致交通拥堵现象严重,行车速度缓慢。 •安全隐患:道路宽度不足,车辆和行人之间缺乏安全空间,易发生事故。 •道路状况:道路设施老化,路面不平整,路灯照明不足。 •公共交通不便:当前公共交通覆盖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2. 规划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制定以下规划目标: 1.缓解交通拥堵:通过优化道路结构和出行组织,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减少交通拥堵现象。

2.提升安全性:改善道路设施、加强行人通行设施的建设,提高交通安 全。 3.优化道路状况:进行路面修复和设施更新,提升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 4.扩大公共交通覆盖范围: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提高交通便利度, 鼓励公共出行。 3. 规划方案 基于上述目标,制定以下规划方案: 3.1 增设快速通道 在武威东路中央,规划增设一个快速通道,用于疏导交通流量。快速通道将使 用一条独立的道路隔离车道,并配备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快速通道还将与周边道路和市区高速公路相连接,实现快速交通网络的打通。 3.2 宽化道路 在现有武威东路两侧,规划进行道路拓宽工程。通过拆除原有建筑物、调整路 边停车场的位置,扩大道路宽度。提供更多的行车道和行人通道,改善道路通行环境。 3.3 安全设施建设 在整个武威东路沿线,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限速设施,提高道路安全性。在 人行道上增设人行道护栏、过街天桥和斑马线,方便行人通行并保障安全。同时,配备智能监控设备,加强路面交通监管。 3.4 公共交通优化 增加公共汽车线路,并适时增加运营车辆数量,提高公共交通的频率和便利度。规划在武威东路设置新的公交站点,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4. 实施步骤 为了顺利实施上述规划方案,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道路改造设计、设备采购和施工安排等。 2.筹集资金和资源支持,通过政府投资、市政府合作等方式确保项目的 可行性。 3.进行道路改造工程,包括快速通道建设、道路拓宽和安全设施建设等。 4.按照规划方案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5.完成后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规划方案。

甘肃省武威市第九中学、爱华育新学校、新起点学校三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第九中学、爱华育新学校、新起点学校三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一、未知 1. 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地理差异的表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④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 下列各组地形区中,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A.云贵高原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C.小兴安岭柴达木盆地D.昆仑山脉黄土高原 3. 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B.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C.土地贫瘠D.温带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 二、选择题 4.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 B.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C.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较少 D.夏季温和,冬季寒冷,降水丰沛 三、未知

5.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 线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1月0℃等温线D.各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地理景观等要素 四、选择题 6. 造成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种植农作物差别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土壤D.习惯 五、未知 7. 下列语句中,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8. 南方地区的典型植被是() A.亚寒带针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热带雨林 9. 下列全部属于北京名胜古迹的一组是() A.长城故宫明孝陵B.长城颐和园周口店北京人遗址C.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天坛D.故宫黄帝陵秦始皇兵马俑 六、选择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