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管理 复习提纲

城市社会管理  复习提纲
城市社会管理  复习提纲

城市社会管理复习提纲

题型:名词解释 4题判断分析

问答题 2题案例分析 1题

【题型仅供参考,当时老师是这样说,但最后有没有再进行修订就不知道了】

第一章

1、社会系统的三大层次分别是什么?

2、社会管理的概念与功能分别是什么?

社会管理的概念:

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

社会管理的功能:

(一)再分配功能——本质上,社会管理实际上是一个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过程

(二)良性运行功能——通过政府在再分配中发挥主要作用,实现财富、收入分配、资源和机会占有的更加均等。

(三)修复人类共同体功能

3、城市社会管理的概念、主要内容、特征以及作用分别是什么?

城市社会管理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说法一:

指城市经济管理之外的属于城市公共事务领域的管理活动。

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管理、社会秩序和治安管理、社会生活服务管理以及城市文化管理等几个方面。

说法二:

指城市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公共事务是指涉及全体社会成员整体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

的一系列活动,它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和规模性等特点。受益对象是全体城市居民。

内容集中表现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秩序井然、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营造;

目的是促进城市整体的协调发展,是运用法律、行政手段,进行调节控制,满足全体市民的共同需要;强调城市居民或被管理者的广泛参与,对公共事务决策和过程产生影响。

说法三:

指城市政府通过制定社会公共政策和地方性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管理的基本内容:(1)保障公民权利;(2)维护社会秩序;(3)协调社会利益;

(4)实施社会政策;(5)管理社会组织;(6)提供社会安全网;

(7)解决社会危机;(8)推动社会进步。

【概念部分可以凭个人爱好选择其中一种说法】

类别:

一是专门性社会管理,分为城市人口管理、城市治安管理、城市社会保障、城市社区管理。二是综合性社会管理,分为城市综合治理、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城市社会管理的特征:

1.系统性。

2.综合性。

3.法治性。

4. 公益性。

5. 开放性。

6.动态性。

城市社会管理的作用:

1.导引作用。

其一,通过科学测算,掌握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状况,依据居民的需求做出相应安排。

其二,对某些可能形成的社会问题进行防范,目的是较快地平息社会矛盾,为日后形成常规性的社会规范做好准备。

2.稳定作用。

保障城市社会最底层有可能违法犯罪人群的基本生存权利,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

3.促进城市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即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城市的全面进步。

4.产生经济效益。

其一,创造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吸引投资的良好环境;

其二,对教育环境、文体环境、交通环境、住宅环境等的生态环境的良好构造与维护,刺激土地开发、吸引高素质人才,间接地降低经济运行的成本;

其三,一些文体环保产业,管理得当,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

1、简述城市社会管理在西方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期的城市政府有限社会管理职能阶段

时间:市场经济发展以来直至20世纪初;

标志:人均GNP达到l000美元左右;

基本特点:

(1)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十分有限,以社会自我管理与社会自治为主,政府对社会自我管理采取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政策。

第 3 页共8 页

(2)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是进行社会秩序管理。主要是运用财产权利保护的法律手段维护社会根本秩序的基础。

(3)政府承担了济贫的职能,把保护被自由市场经济所“抛弃”的社会弱势群体作为组织社会救助的主要任务,济贫职能的履行主要依靠社会慈善组织。

第二阶段:混合经济时期的城市政府全面社会管理职能阶段(福利国家社会政策阶段)时间:20世纪初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标志:人均GNP由1000美元增长到8000美元的阶段;

基本特点:

(1)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福利国家或福利社会。主要是维持全体公民的最低生活水平与教育水平,实现充分就业。

(2)建立和完善基本社会关系管理制度。建立资本与劳动合作的社会制度,完善社会主要利益集团围绕城市政府与公共支出的多数表决制度,同时发展社会自治和社会自我管理。(3)注重提高消费需求,以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宏观经济稳定作为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标。

第三阶段:全球化市场经济时期的政府社会政策改革阶段(福利国家阶段)

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

标志:人均GNP由8000美元增长到20000美元以上的阶段

基本特点:

(1)突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地位。以教育、培训、基础科技领域为主要投资方向,以人力资本投资为核心,努力转变为“积极的福利国家”。通过在风险与安全、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关系,来应付全球化时代的新问题。

(2)突出以就业为中心的积极福利政策的重要地位。将“福利”转变为“工作”,并适度限制福利支出的增长,达到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发展、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相协调的社会管理与经济增长目标。

(3)构建和发展社会管理多元主体体系。主动利用基本社会组织、社会利益群体、非政府组织进行社会协作治理。在构建多元管理主体体系的同时,大力扶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充分依靠和发挥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4)重视社会资本,重视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社会管理出现了向社区回归的发展趋势,即社会社区化或社会人文化的趋势。

2、简述当下城市社会管理的创新思路。

在思想观念上,要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在管理主体上,要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

在管理方式上,要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

在管理环节上,要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

在管理手段上,要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要实现从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以单位管理为主要载体、以行政办法为主要手段、以管控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模式,向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管理与服务融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转变,构建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

第三章

本章节重点在第三、四部分。此外,需要特别注意区分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的概念

1、城市社会管理格局的16字方针是什么?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2、城市社会管理格局的概念以及要求分别是什么?

党委领导——发挥党委在社会管理格局中总揽全局、协同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政府负责——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做到职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

社会协同——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积极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同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

解力量互动的社会协同管理网络。

公民参与——充分发挥人民国家人民管理的作用,引导公民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

第四章

本章节需要特别注意区分流动人口与境外人口的概念

流动人口:

指未依法改变法定住址而在常住地以外经商、务工、滞留的经常变动暂住地的人口。境外居留人口:

指居住或停留在我国境内的境外人员。从广义上说,境外居留人口即我国大陆(内地)流动人口中来自于国(境)外的那一部分,主要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

1、简述城市人口管理的必要性。

城市人口管理是相关市政部门掌握人口真实动态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进行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户政管理、人口普查与预测工作,政府能够及时控制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和规模、结构、布局等方面的机械变动,为义务教育、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管理等工作提供现实依据,并有效促进城市人口质量的稳步提高。此外,通过记录个人居住地变动情况,城市治安管理工作也得以良好开展。

2、如何加强对流动人口、境外人口的管理?

指导思想

(1)因势利导; (2)宏观控制; (3)加强管理; (4)热情服务; (5)兴利除弊。

加强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应着力探索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政策措施,组织流动人口加入有关工伤和职业病、大病医疗的社会保险计划;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时,为他们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着力解决他们流动时有关权益记录和保险资金可跨地区转移的问题。逐步消除对流动人口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不平等待遇,使流动人口在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和公共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享有与当地城市户籍居民同等的待遇。

3、城市人口管理的概念与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第 5 页共8 页

城市人口管理的概念:

指相关市政部门对城市常住人口的户籍、人口变动、数量、质量的管理,以及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

城市人口管理的主要内容:

(1)进行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户政管理、人口普查与预测工作,控制常住人口的自然增和规模、结构、布局等方面的机械变动。

(2)对城市流动人口进行全面管理。

(3)促进城市人口质量的提高,即逐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存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贡献能力,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4、对境外人口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严格住宿登记制度;(2)建立健全境外人员管理网络;

(3)强法制宣传教育;(4)法打击境外居留人口的违法犯罪活动。

第五章

本章节需要特别注意掌握各种方式的具体含义

1、简述利益矛盾协调机制的状况、调节方式以及类型划分。

利益矛盾协调机制的状况:

中国当代的调解制度已形成一个体系,分诉讼内调解和诉讼外调解两种性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体系,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法院调解四种类型。

利益矛盾协调机制的调节方式 / 类型划分:

A.司法调解

广义的司法调解是指司法机关对有关民事纠纷进行调停、处理,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包括公安机关、司法所进行的调解活动。

狭义的司法调解,又称法院调解,也称为诉讼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以我国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以解决纠纷和争议的活动和结案方式。

B.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是指在具有调解纠纷职能的国家行政机关的主持下,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互相谅解而达成的解决纠纷的方法。

C.仲裁调解

仲裁调解是指在仲裁员主持下,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以解决争议。先行调解是劳动仲裁的原则之一,即对能够调解的案件尽量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一旦调解不成,则应及时进入裁决程序。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D.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当事人互谅互让、

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活动。

第六章

1、网络社会管理的概念与特征分别是什么?

网络社会管理的概念:

指专门组织及其成员通过建立互联网对网络社会和实体社会中的事务进行计划、指挥、组织、协调、控制的活动和过程。

网络社会管理的特征:

(1)管理对象的复杂化(2)管理内容的信息化(3)管理组织的开放性

(4)管理过程的即时化(5)管理方式的交互化

2、如何疏通网络民意渠道?

第一,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功能,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

第二,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监督作用,保障公民的监督权。

第三,引导网民理性有序政治参与,保障公民的参与权。

3、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建设?

第一,建立网络舆情分析队伍,加强网络舆情监测。

第二,开展各种专题的民意调查,规范和引导网络舆论。

第三,采取“疏”、“堵”结合的措施,建立网络公共危机应对机制。

4、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特殊保护?

第一,大力发展和鼓励、支持适合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网站,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网络素养。

第二,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整治,促进青少年健康上网。

第三,加强对网络游戏产品及服务的监管,防止青少年网络沉迷。

第四,尽快制定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规,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伤害。

5、了解政府电子政务平台的相关内容。【略】

第七章

1、[当时没有及时记录,请自行补充]

2、如何理解社会整合的具体内涵?【重点】

社会整合是指“借以调整和协调系统内部各套结构,防止任何严重的紧张关系和不一致对系统的瓦解的过程”。社会整合的实质是各种利益尤其是;各相互冲突利益之间的协调。

加强社会整合是转型期社会秩序重建的逻辑必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同向同步的。当前我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旧有的规范秩序正在逐步解体,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完善,社会控制力度减弱,出现了某些失序或无序。这一时期,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期。

第7 页共8 页

第一要整合利益关系,重建社会公平,化解利益冲突,平衡社会心理。

第二要整合社会制度,规范社会行为。在公共化程度日益提高的现代社会里,建立“良序社会”的基本方式或基础条件是社会的制度安排。

第三要整合意识形态,重建道德规范,形成稳定的精神心理秩序,意识形态是实现社会控制和整合的基本手段。

第八章

1、社会管理机制的概念是什么?

社会管理机制:

指保证社会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要素及其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制约着社会管理的实现方式。

2、如何建立、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重点】

(一) 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

A. 既要充分发挥现有利益表达渠道的功能,也要根据利益群体的发展变化开辟新的利益表达渠道。

B. 要引导社会成员以合法、正当、理性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控制、疏导非制度性利益表达,防止和化解抗议性利益表达。

C. 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建立健全全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并把它作为不同群体和个人利益要求表达的一种基本形式加以规范化和普遍化,增进沟通,增强透明度,减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摩擦与冲突。

D. 在各利益群体中建立健全党团组织、工会组织等,为群体成员的利益表达提供条件,使之通过正当、规范的途径进入公共决策过程中,以减少社会冲突、维持社会稳定。

E.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开放性和社会性,使其成为人民群众和不同利益群体表达利益要求和呼声的窗口。健全民意调查、听证会、公民投票等利益表达机制,为决策者调控、整合和汲取民意,从而制定出社会普遍认可的公共政策提供基础。

(二) 建立综合的利益调节机制

A. 继续大力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B. 学会并善于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调节利益矛盾,特别是运用法律手段调解处理矛盾纠纷,运用经济手段调整利益关系;

C. 要善于综合运用教育、协商、调解等行之有效的解决利益矛盾的方法,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D.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也要注意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既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又要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既要反映大多数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又要兼顾少部分群众的利益。

(三) 建立正确的利益导向机制

A. 政府要建立起正确的利益导向机制,加强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人们正确把握利益多样化与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使人们对人民内部不同利益群体之问的矛盾冲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B. 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水平与利益分配公平程度的关系,使之充分认识到只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利益分配才有可能体现真正公平合理,从而把各方力量集中到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上来。

C. 要引导人们树立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的利益获取观念,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方法去追求个人利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乎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获取个人利益,反对不合理、不健康的价值观和利益观。

D. 要引导人们认识到因主客观能力、条件等不同而导致的利益分配差异的客观性。

3、如何健全决策机制?【重点】

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必须进一步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使决策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

各级决策机关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

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

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要有组织地广泛联系专家学者,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

各项决策都要符合实际情况,要符合群众意愿,要考虑实际效果和可操作性。要建立完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对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追究责任。

注解:

斜体部分表示其内容作为补充说明,大家大致了解就可以了。如果考试时有涉及,那么自己能够自圆其说就好。

有些题目的答案课件上没有述说,我只是将自己的答案附上,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看法进行解读,不一定全部参考本复习提纲。

再次重申:本复习提纲仅供参考!!各位加油吧!!!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社会学实包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内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类、文秘类专业的必修课,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主干专业基础课。 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调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本课程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文秘人才的整体过程中,具有增强学生的社会认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课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45学时,具体课时分配可参照下表。 序号 课题 讲授 社会实践 绪论 3 3 社会 4 4 社区 4 4 四 人的社会化 4 4 五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4 4 六

社会制度 4 七 社会结构 3 3 八 社会行动 4 4 九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 3 3 十 社会问题 3 2 5 社会控制 3 3 十二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4 4 总计 45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_章绪论 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学科特点及学科知识结构;了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 重点:社会学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调查方法。

难点:社会学的知识结构和社会学方法论。 第二章社会 了解社会的内涵、社会的本质特征及社会的类型划分;了解与认识自然环境与社会、人口与社会、义化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重点:社会的概念及本质、自然环境与社会、人口与社会及文化与社会。 难点: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类型及变迁。 第三章社区 了解社区的概念、社区的构成要素以及社区的类型划分;了解与认识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等社区的基本特征。 重点:社区的概念、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的基本特征。 难点:社区的分类。 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了解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的内容、条件和方法;了解与认识社会化的过程和社会化的整合。重点: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的内容及条件和方法;社会化的过程及知识化、现代化与社会化的关系。 难点:社会化整合 第五章社会群体社会组织 了解社会群体的概念及社会群体的分类;了解认识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一家庭、次级社会群体一社会组织的起源、涵义、特征及其构成、分类、功能和管理。 重点:社会群体的概念、家庭的社会功能、社会组织的含义特征及其构成和分类。 难点:社会组织的运行和管理过程。 第六章社会制度 了解不同类型的社会制度化模式以及社会制度的涵义、特征与类型;认识社会制度的结构和功能及社会制度的变迁。 重点:社会制度的涵义、特征、构成、功能。 难点:不同类型的社会制度化模式。 第七章社会结构 了解社会结构的含义和类型;初步认识各种社会分层理论;并通过一定的社会调查认识和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的制度化安排与变迁。 重点:社会结构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马克思主义阶级分层理论、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难点:社会分层的理论。 第八章社会行动 了解社会行动的定义、类型及模式;了解和认识社会行动方式、特别是集体行为的原因、过 程、类型和—?般特征。 重点:社会行动的概念、类型、方式;集体行为。 难点:社会行动研究。 第九章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 了解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认识社会发展的要素、类型及社会发展的理论模式;了解和认识中国现代化进程、模式和演进的基本特征。 重点: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社会发展的要素及类型与理论模式、中国现代化研究。 难点:中国现代化演进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十章社会问题 了解社会问题的涌义、特征和类型;了解各类社会问题的理论分析;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和认识

城市社会学2017

城市社会学2017

一、多项选择题 1(5分) 治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A)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 门√ ?B)治理是一个过程√ ?C)治理是一整套规则 ?D)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 的互动√ ?E)治理是协调√ 治理的特征主要包括: ?A)治理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B)治理不是一种正是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C)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 ?D)治理是自上而下的 ?E)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而是一个过程√2(5分)

制度的文化主要由哪些层面构成? ?A)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 ?B)传统、习惯、经验与知识积累形成的 基本层面√ ?C)理性设计和建构的制度文化的高级层 面√ ?D)民风民俗 ?E)机构、组织和设备等的实施机制层面 √ 3(5分) 现代化的城市危机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 ?A)商业化 ?B)信息化√ ?C)全球化√ ?D)知识化 ?E)城市化√ 4(5分) 城市文化传播的过程包括 ?A)采纳阶段√ ?B)接触阶段√

?C)显现阶段√ ?D)融合阶段√ ?E)选择阶段√ 5(5分) 城市社会福利的内容主要包括 ?A)针对外来人口的社会福利体系 ?B)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体 系√ ?C)满足社会共同生活需要的服务体系 √ ?D)针对军人家属的设置福利体系 ?E)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 6(5分) 城市文化冲突具有的主要特征包括 ?A)经济型 ?B)时代性√ ?C)民族性√ ?D)社会性

?E)区域性√ 7(5分) 治理和统治的区别在于 ?A)权力的时限不同 ?B)行为主体不同√ ?C)权力运用的方式不同√ ?D)服务的对象不同 ?E)权力配置的形式不同√8(5分) 城市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包括 ?A)两面性√ ?B)紧迫性√ ?C)不确定性√ ?D)高风险性 ?E)社会性√ 9(5分) 城市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 ?A)娱乐休闲的功能√ ?B)社会规范的功能√

详细版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重点.doc

第一章 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那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 (1)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2)信息技术是现阶段对企业组织进行改革的有效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组织重新设计、企业工作的重新分工和企业职权的重新划分,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正在向扁平式结构的非集中管理转变。 “扁平化”管理的实质是“信息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组织内部信息交流的成本,从而使纵向(金字塔)的官僚体制开始崩溃”,“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距离缩小和最终向合一回复”。 2.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1)所谓人造系统,是指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一系列的要素做出有规律的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例如计算机系统,生产系统和运输系统等。实际上,大多数系统属于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系统,而且许多系统有人参加,是人—机系统。 (2)信息系统看起来是一个人造系统,但是它的建立运行和发展往往不以设计者的意志为转移,而有其内在规律,特别是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了解自然系统的运行规律及人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建立和发展信息系统的关键。 第二章 1.你认为应该怎样定义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2)(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社会技术系统。) (3)特点: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2.简述应用环境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影响。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这里,环境是有关组织内,外部各种因素的综合。 一、生产过程的特征: 由于不同的生产特征决定着企业开发应用管理系统时应当贯彻的管理思想,因而必须在系统进行总体规划之前进行认真分析,才能保证系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二、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决定着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因而,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根据组织规模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是系统分析人员的重要任务。组织规模即组织的大小。 三、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管理的规范化是管理组织、过程等的学科性与合理性的要求。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受企业规模的影响较为明显。 四、组织的系统性: 一个系统性的组织,管理过程是系统化的,可以被准确地描述和量化,能够产生与决策控制过程相关的数据。这样的系统的管理和决策能够在各管理环节的支持下准确进行。 五、信息处理与人: 在信息处理中,计算机的长处:能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并进行筛选、分析;能够仿真应用环境和真实的管理系统;能够产生各种方案的可行解,自动淘汰非优解。 人在信息处理中的特点:能够根据经验和大量知识进行模糊推理;善于处理各种与人有关的问题。 3.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系统的关系? 在信息处理中,要充分考虑人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的这个特点。在系统设计中,努力保持人和计算机之间的和谐,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优秀的信息系统。人际和谐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人性化界面;人与机器的合理分工;提高中端用户的计算能力。

《城市社会学》-理论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城市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社会城市理论、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社会结构、城市化、城市文化、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城市发展的实践中去。 各章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包括主要知识点和难点): 第1章绪论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以及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使他们产生对城市社会学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城市社会学主要研究课题、城市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难点是:城市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2章城市社会结构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等城市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为更好认识城市社会,建设和谐的城市社会服务。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个人的基本属性、个人的社会化、家庭的概念、家庭的起源及其演变、家庭的结构、家庭的功能、家庭的发展趋势、初级群体的概念、初级群体的形成、初级群体的基本特征、初级群体的作用、社会网络、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类型、社会群体成员互动、城市人、邻里、工作群体、单位制、城市弱势群体、社会组织的含义及要素、社会组织的分类、社会组织的结构、社会组织管理系统、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社区与城市、城市社区。 难点是:社会组织的结构、社会组织管理系统、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 第3章城市社会问题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社会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特征的认识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城市问题。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社会问题的含义、城市社会问题的特点、城市化问题、城市化及其趋势、中国城市化内涵、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与贫民窟城市化、大城市病、城市蔓延、城市就业问题、城市就业问题的成因、失业的社会效应、城市农民工与非正规就业、城市贫困问题、反贫困斗争、城市住房问题、城市住房短缺的成因、住房问题的社会影响、低成本住房供给。 难点是:失业的社会效应、城市住房短缺的成因。 第4章城市社会学流派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了解城市社会学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对分析城市社会现象的必要性。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论、交换论、社会互动理论、本土方法论、人类生态学派、帕克的人类生态学、牟健时的生态过程论、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现代人类生态学派、当代人类生态学派、人类生态学派的发展演进、马克思主义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城市制度价值、韦伯学派、韦伯学派的基本概念、城市经理学说、住房阶级研究、消费社会学学派、消费社会学的兴起、消费的概念和属性、消费社会学的经典理论、当代消费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消费的城市空间、城市性理论、城市性的概念、关于城市性的早期研究、作为城市生活方式的城市性、关于城市性的不同解释、新城市主义、社会网络研究的发展、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观点、社会网络研究的主要理论、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城市社区社会网络研究、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女性主义及其城市社会空间研究、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女性主义理论的分化、女性主义城市社会空间研究、女性主义研究的特点、后福特主义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经济全球化相关理论、后福特主义城市及其特征。 难点是:帕克的人类生态学、牟健时的生态过程论、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 第5章城市社会分层与流动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等城市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为更好认识城市社会,建设和谐的城市社会服务。

城市社会学重点(补充版)知识分享

城市社会学重点(补充 版)

城市社会学 题型:填空名词解释不定项选择题论述简答时间:6月3日晚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概述 1城市概念的关键理解: 1)人口聚集(城市和城市社会组织行成的基础) 2)非农生产(区别于农村,体现社会分工) 3)市场(城市运作的经济动力) 体的城市社区,而多元城市社区的结合构成了城市社会这一开放性社会系统。若从主体与客体角度看,是人与自然和文化的有机统一体;若从地狱共同体的角度,是多类社区的有机结合体;若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是古代、近代、现代城市更替的社会有机体。 4经典社会学的城市观点: ?滕尼斯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 (1)礼俗社会:以农村为代表的礼俗社会,人们有共同的利益和生活目标,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等自然的社会关系支配一切,大家共同劳动,团结互助,亲密无间,由共同的语言和传统维系在一起,有共同的善恶观念,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2)法理社会:以城市为代表的法理社会,法律和理性支配一切,习俗和情感的作用减弱,人们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彼此冷漠,互不关心。 ?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⑴机械联结是指在共同信仰和习惯、共同仪式和标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联系,是乡村的特征; ⑵而有机联结是城市的特征,它是建立在相互差别基础上的依赖于复杂的劳动分工的社会联系,人们从事不同职业,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整体。 ★迪尔凯姆认为分工是城市的特征,是破坏传统社会整合性的力量和建立新型社会聚合力的基础。他认为城市内的社会差别和个性发展,是保持社会聚 ?齐美尔的城市精神生活 ⑴主要观点:城市生活环境复杂、生活节奏较快、社会组织严密、时间观念强、感官刺激强烈,个人应学会适应城市。在他看来,都市是完全不同于乡村的世界,都市的制度和过程改变了人的心理、性情和行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性的都市人的生活方式。个人必须适应都市。 ⑵齐美尔指出出现代生活最深刻的问题是个人面对都市中的各种力量、传统、文化和技术如何保持存在的自主性和个体性,个人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外部力量。 认为同农村人的偏狭、封闭相比,都市人在精神上是自由的,但是与这种自由相伴而生的是孤独和失落的情感。 ⑶齐美尔认为都市中的“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的发展不平衡。在他看来,正是都市滋养和产生了现代两种形式的个人主义:第一都市将个人从各种压迫性的关系中解放出来,赋予每一个个人自由和独立性;第二,在19世纪浪漫主义的鼓舞下,另一种个人主义理想出现了。 ?韦伯的城市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 韦伯考察了西方和东方历史上的城市并加以比较,在1920年发表的《论城市》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的完全城市社区”。他认为这种完全城市社区应该具备贸易、军事、法律、社交和政治等方面的职能。它需要具备下列特征:①城市以贸易和商业为基础;②城市相对自治;③城市内存在一定的民间社团性组织和正式组织;④防卫力量。韦伯认为只有中世纪的城市才是完全城市社区。同时,他强调政治、经济因素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政治、经济的互动不同,产生的城市也就不同。 5城市社会学在我国的早期探索:20世纪初传入我国,最早资料可查是1917年清华大学教授狄特莫指导该校学生在北京西郊对195家居民的生活费用调查。 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 1人类社会生命网:竞争、冲突、适应、同化 2社会生态平衡:帕克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生态和文化两个层次组织起来的,竞争是共生层次的基础,而沟通及共识是文化层次的基础的,两个层次是整个社会的两面。 3帕克的城市社会学研究总的来说,有三点:第一,帕克把城市看作一种分析单位。第二,帕克认识到日益以正规结构为其特征。第三,帕克强调城市生活的心理因素。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重点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1、数据的定义:数据是存储在某种媒介物上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三内容:符号性、客观性和依赖于媒介物。 2、信息的定义:信息是被处理成具有对接收者有意义形式的数据,它对当前或未来的行动或决策具有实际 的或感觉到的价值。 三个层次:语法性、语义性和语用性。 3、信息与数据的关系(选择/简答) 1)数据是对客观对象的记录,而信息则是数据的意义。 2)联系。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地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 义,才能成为信息。 3)区别:数据是纯客观的,是对某一事实不经解释的原始反映,单纯依靠数据我们无法判断它是否 与我们的活动有关。信息则是经过人们处理后的数据,能够传递某种意义,它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要求,能对人们的决策或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4)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数据的意义。 信息的性质。反映性(真伪性)、可分离性(时效性)、共享性和时滞性。 4、信息的质量 1)定义:由它对人的行为的激励程度和在决策活动中的作用来决定;由它对人的行为和决策所产生 的价值来决定。信息是组织中最富价值的资源之一。 2)特征 信息的时间特征(可能为简答):及时性和新颖性。 内容特征:准确性、相关性和完整性。 形式特征:详尽性和呈现性。 5、信息的生命周期:需求、获得、服务、退出,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应6个环节:信息的收集、传输、 加工、存储、维护、使用来加以实现。 1)信息收集。 i.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可以把信息收集工作分为原始信息收集和二次信息收集两种。 ii.原始信息收集是指在信息发生的当时、当地,从信息所描述的实体上直接把信息取出,并用某种技术手段在某介质上记录下来。 二次信息收集则是指手机已经在某种介质上,与所描述的实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已分离的信息。 iii.原始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是完整、准确、及时地把所需要的信息收集起来,记录 下来,做到不漏、不错、不延时。 二次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有目的地选取或抽取所需要的信息;二是正确 地解释所得到的信息。 iv.在衡量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时,下列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A.它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否完善; B.准确程度和及时性如何; C.具有哪些校验功能; D.对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或其他各种破坏因素的预防及抵抗能力如何; E.录入手段是否方便易用; F.对于信息收集人员和录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如何; G.整个信息收集和录入的组织管理是否严密、完善等等 2)信息传输 i.信息传输有时间传输和空间传输两种方式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精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2013年 1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1) 2、工作任务 (Statement Of Work,SOW书 (1) (一整体要求 (1) (二系统逻辑模型 (2) (三系统功能描述 (3) (四应达到的技术指标和参数 .................................... 3 3、项目进度计划 .. (4) (一分解项目工作 (4) (二项目工作关系表 (5) (三项目甘特图 (6) (四网络进度计划图 (7) (五里程碑计划 ................................................ 9 4、项目规模成本估算 . (9)

(一分解项目工作 (9) (二项目规模估算表 (11) (三计算开发成本 (12) (四计算管理、质量成本 (12) (五直接成本 (12) (六计算间接成本 (12) (七计算总估算成本 (12) (八项目报价 ................................................. 13 5. 项目质量计划 .. (13) (一项目质量保证组织 (13) (二质量目标 (14) (三质量策略 (15) (四质量保证活动 (15) (五质量控制活动 (17) (六质量保证的报告途径 (17) (七记录的收集、维护和保存 ................................... 17 6、软件项目团队 . (17) (一团队组织及职责 (18) (二项目的沟通计划 ........................................... 19 7、软件项目配置管理计划 .. (19) 学校内部职工工资系统项目管理书 1、项目概述 假设学校共有教职工约 1000人, 10个行政部门和 8个系部。每个月 20日前各部门(包括系、部要将出勤情况上报人事处, 23日前人事处将出勤工资、奖金及扣款清单送财务处。财务处于每月月底将教职工的工资表做好并将数据送银行。每月初(3日前将工

城市社会学复习

第一章 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城市发展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城市社会结构研究、城市化研究、城市文化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研究、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管理研究 2、城市社会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占有主导地位的理论流派:人类生态学派、社区学派。 3、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一是城市社会学方法论;二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三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章 1、定义城市的不同学派有:防御说、私有制说、集市说、地利学说。 2、中世纪东西方城市发展有哪些不同点?答:a、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B、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欧洲的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C、城市内部矛盾不同,中国中世纪的城市内部主要矛盾是封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西欧的城市内部矛盾则是工商业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D、城乡关系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特点不同。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是通过垄断价格、商品交换不等价实现对农村的剥削;中国城市是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不仅在经济上剥削农村,而且在政治上控制农村。 第三章 1、试模仿沃思论述的“城市人格”及其成因方法,分析“乡村人格”及其成因。答:第一个因素:人口规模。农村人口减少,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机会减少。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原先的竞争、理性的关系被初级程度降低,社会互动呈现实名制的特点。第二个因素:人口密度。一方面,密度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压力变小,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变得友善;另一方面,密度减少导致城乡之间的距离缩小。第三个要素:人口同质性。同质性构成了阶段和种族的界限。同质性越高,社会分化减弱。公共生活实名性和个人性程度提高。 2、根据新城市主义的观点,空间尺度与社会交往是怎样的关系? 答:新城市主义是建筑与规划之间中主张复兴传统社区空间格局的运动。 城市环境的设计要满足一下要求:a、尺度要小,所有场所都可步行抵达;b、要有适当尺度的公共场所,以便人们有机会参与更大范围内的公共性活动或表达和维护他们的社群利益;c、社区的格局是混合型的,以便满足居民的购物、娱乐、学习、交往、接受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需要;d、居民与工作机会应该保持合理比例,原则上愿意工作的居民可得到的工作岗位在比例上是平衡的;e、创造有利于人们直接交往的人文环境;f、要有鲜明的街区建筑。所有的设计理念都指向促进日常际遇、人际交往、社群互动的目标,指向有助于培育和发挥社会沟通网络和社区归属感。 第四章 1、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配置,是城市功能地域结构的表现。 2、城市区位优势指:a、交通的便利性b、经济腹地c、沿海通商条件d、原料产地 3、工业布局理论奠基人是韦伯 4、库利在货运中转理论中发现,城市可以成为服务周围地区的中心集散点。 5、传统的城市地域结构理论: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城市域模型。 6、都市带指有许多都市区连绵而成的巨大的、多核心的城市密集地域结构系统,它是城市发展经历了以集聚为主的城市化和聚集与扩散并行的两阶段之后形成的一种布局,是伴随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作为城市化的新阶段在地域形态上的反映。 7、城市地域运动的两个特性:结节性和均质性,从而呈现两种地域运动:结节运动和均质运动。 8、简述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的异同。 答:它们是传统城市地域结构理论。 同心圆理论: 是伯吉斯通过对美国芝加哥的研究总结出城市社会人口流动对城市分异的五种作用力:向心、专门化、分离、离心、向心型离心。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是按同心圆状配置的,围绕城市中心,形成许多环带。这些环带是:中心商业区,位于城市中y,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是民生活和公共活动的集中点,是城市的中枢;过渡带,围绕城市商业区形成城市的过渡带;工人住宅区,居住环境优于第二层中产阶级住宅带,居住环境十分优越,具有一流的旅馆和公寓,并且出现地方性的商业中心;通勤带,沿高速交通线路建设的高级住宅区。 扇形理论: 是美国社会学家霍伊特与1939年提出的是以房租指标研究城市地域运动,交通干线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功能地域沿交通路线扩展,是城市呈扇形向外发展。 该模型是在同心圆模式的基础上强调交通线路作用,因此可以说是同心圆模式的变种。 多核心模式: 1945年,美国社会学家哈里斯和乌尔曼提出多核心模式与同心圆模式和扇形模式相比,多核心模式不仅强调城市地域分化到一定程度之后会产生离心作用,城市的生长是围绕多个核心进行的;多核心模型强调郊区的存在;强调生态环境对城市地域分化的重要影响,强调交通条件对城市地域分化的影响,最开始是分割继而导致离心化。 9、简述地域分化的结果。

1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72课时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 (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张金城主编2006-01版)2007-12 2009-2010学年第2学期 72课时,18周,4课时/周(201002-201007)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1.1信息与数据的概念、相互关系(P2) 1.2信息9个特性(P3-5) 1.3信息的生命周期(P6) 1.4信息系统的香农模型(P7) 1.5系统的定义(P10) 1.6系统的三要素(P11) 1.7系统的五大特征(P12-13) 1.8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P16) 1.9的定义(P22) 1.10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P23) 1.1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层次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硬件结构(P2529) 1.12管理信息系统的五大生命周期(P3031)

1.13一个企业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三层子系统构成事务处理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技术 2.1 管理信息系统的六大开发原则(P36—37) 2.2 管理信息系统的两大开发策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P39) 2.3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与其比较(P4045) 2.4 面向对象法中的对象的特性有抽象性、封状性、继承性、多态性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3.1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若兰模型的意义(P54) 3.2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P55) 3.3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特点(P56) 3.4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步骤(P57-58) 3.5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概念和步骤(P59) 3.6 企业系统规划法( )的定义、工作步骤(P60) 3.7企业系统规划法( )的定义数据类的方法工具实体法、企业过程法(P61-62) 3.8企业系统规划法( )的方法工具C矩阵的作用,C矩阵反映了企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报告课程 设计报告 题目: 应急指挥系统业务软件开发 姓名:欧和平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6班 学号: 2014210451 2016 年 11 月 前言 XXX 公司很荣幸地被邀请参加XXX 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业务软件开发的投标,在此对XXX 省卫生局给我司提供机会深表感谢。本投标文件依据贵局提供的招标文件,参照国家、司法部相关标准,基于高新科技在应急指挥系统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由本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经过科学、严谨、务实的

论证和设计,编制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业务软件项目》投标书。投标书中主要包括八部分内容。八大部分内容分别是:第一部分公司简介第二部分技术应答书第三部分项目进度规划第四部分项目实施人员规划投标报价清单及优惠条件按贵局招标要求另行封装。如果对此投标书的内容 有任何疑问,希望贵局及时与我们联络:。 本公司郑重承诺:我们将认真做好我们的工作,提供最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最好的价格,最优的服务,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通过合作您可深刻感受到本公司严谨的科学态度,高效的办事作风,全面的优质服务。 第一部分公司介绍 一公司简介 XXX 有限公司是专注于全国应急指挥系统科技化、信息化事业的技术研发和服务的专业性技术公司,是一支熟悉业务、精于技术、热心服务、甘愿为公务员事业奉献理想和青春的充满朝气的团队,是经过部公务员局和部分省卫生局的长期检验得到一致好评并充分认可和信任的合作伙伴。 二我们的优势汇聚一流人才,做公务员数字化技术与服务之冠! ○专业的企业定位 高新科技以专业的精神为所有的客户和伙伴提供高品质产品服务。我们视业务需求为企业的生命,一方面聘请全国最著名的业务专家和教授作为公司顾问,另一方面通过周到的服务使工程师和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保证公司获得

城市社会学第3阶段测试题

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城市社会学》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城市社会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体现了城市社会问题的() A、普通性 B、特殊性 C、爆发性 D、复合性 2、在城市社会问题的综合治理中,把城市看作一个整体,体现的是()。 A、整体性原则 B、协调性原则 C、特殊性原则 D、互动性原则 3、下列关于城市流动人口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数量大 B、从事经济活动为主 C、短期停留 D、增长速度快 4、工人不愿意结构现有的报酬或劳动条件,自愿放弃失业,是()。 A、自愿性失业 B、非自愿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非结构性失业 5、劳动者暂时退出工作岗位,等待新的就业机会,反映的是()。 A、隐性就业问题 B、结构性就业问题 C、间断劳动就业问题 D、显性就业问题 6、功能主义者看来,贫困的原因是()。 A、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 B、利益争夺 C、社会快速变迁的结果 D、失业 7、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应有利于进行国内各地区的对比,反映的是指标编制的()。 A、主体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可比性原则 D、动态性原则 8、下列关于城市发展模式描述错误的是()。 A、城市发展模式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模式 B、城市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 C、城市发展模式各国有统一的模式 D、城市发展模式具有阶段性和动态性 9、从城市的经济增长模式看,城市发展模式可分为() A、外延粗放型发展模式与内涵集约型发展模式 B、“外溢”式发展模式与“跨越”式发展模式 C、可持续发展模式与不可持续发展模式 D、要素自发式模式与制度先导模式 10、关于生态经济城市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大纲 考试题型: 选择题(20分)+填空题(15分)+简答题(20分)+分析与综合题(45分)=100分(注:可能会有些题目有重复的,请同学自行删除重复的内容) 一、选择题 1、为支持中层管理者进行日常工作的监视、控制、决策以及管理活动而设计的信息系统是()。 A、管理层系统 B、战略层系统 C、知识层系统 D、操作层系统 2、MIS的最终用户是()。 A、高级管理人员 B、各级各类管理人员 C、操作员 D、业务员 3、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存在着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整个系统开发工作是劳动密集型和()的主要缺陷。 A、阶段不明确 B、无法对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 C、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D、各部分不可各自独立地适应环境变化 4、常用的系统开发方式主要有四种,它们是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购买商品化软件包和()。 A、个人承包 B、计算机公司承包 C、合作开发、引进国外软件 5、在业务流程图中,代表()。 A、系统中的人员 B、系统外部实体 C、数据流向 D、单据、报表和账目 6、系统分析员通常从哪些方面来检查数据流程图的正确性?() A、分解均匀、适当命名、简化加工联系 B、数据守衡、文件正确引用、父图子图平衡 C、系统外部、后画系统内部、再画加工内部 D、分解均匀、先画系统内部、后画系统外部 7、系统说明书的重点内容是()。 A、系统开发项目概述 B、现行系统的运行状况 C、新系统的目标和逻辑模型 D、系统实施的详细计划 8、下面不属于系统设计的方法是()。 A、结构化设计 B、生命周期法 C、Jackson 方法 D、Parnas方法 9、系统结构图能描述系统的总体结构,它是在系统开发的()阶段提出来的。 A、需求分析 B、总体设计 C、详细设计 D、代码编写 10. 代码设计是在()进行的。 A、系统分析阶段 B、系统规划阶段 C、系统实施阶段 D、系统设计阶段 11.据诺兰阶段模型,“实现数据共享,数据成为企业重要资源的”属于下列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_2010级社工专业必修课_ 理论学时:__34_ 实践学时:___2__ 一、课程说明 1、开课的意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开课的意义 运用城市社会学的视角观察和分析城市发展,不仅是把握城市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是深化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认识和理解的一条必经途径。因此,学习城市社会学这门课程对于学生了解城市发展、关注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2)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的开课对象是社工专业学生,属于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将了解如何运用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去分析社城市发展,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实事求是地把握和体察当代中国的国情,运用城市社会学知识,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3)目的与任务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城市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社会城市理论、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社会结构、城市化、城市文化、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城市发展的实践中去。 2、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城市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基本概念与经典理论;了解城市起源与发展、城市生活方式、城市规划、管理等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认识城市化、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与城市社会问题的关系,如何应用城市社会理论与方法解决城市社会发展问题。 3、课程简表: 二、大纲本文 (一)课程内容与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 1、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以及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使他们产生对城市社会学学科的初步认识。 2、课程内容 第一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城市社会学主要研究课题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分享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 专业班级: 小组组长: 小组成员: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 课题工作时间:2016年12月3日至 2016年12月26日

工业工程教研室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十日

目录 1项目简介 (1) 1.1背景 (1) 1.2项目目标 (1) 2项目管理过程 (1) 2.1计划过程 (2) 2.1.1核心计划工作 (2) 2.1.2辅助性计划工作 (4) 2.2实施过程 (5) 3控制过程 (8) 3.1项目进度管理 (8) 3.2项目成本管理 (8) 3.3项目资源管理 (9) 3.4项目风险管理 (9) 3.5项目沟通管理 (10) 4 结束 (10) 5附表 (10) 6会议记录 (20)

1项目简介 1.1背景 我公司是本地一家有名的婚礼策划公司,对于策划婚礼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刘先生准备今年年底结婚,但是由于两位新人的工作和学习都比较紧张,特委托我公司为其策划一场婚礼。按照本地习俗,结婚要照婚纱照、准备婚戒和礼服、用婚车迎娶新娘、举办婚宴、散发喜糖等。目前新房已装修完毕,各种家具及电器尚未购置。双方都希望这一人生大事能办得热闹隆重,为此我公司成立了一个项目管理策划小组,专门负责刘先生的婚礼。经新人父母双方协商,婚期定在2017年1月22日,筹备时间约2个月。 1.2项目目标 本项目目标:筹备一场热闹、隆重的婚礼。 分目标: (1)时间:2017年1月22日举办婚礼,在此之前,各项筹备工作如期完成。 (2)费用:控制在7.5万元以内 衡量项目成功的标准是:井然有序、如期完成各项筹备工作,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呢。 2项目管理过程 本项目的管理过程分为:计划、实施、控制、结束四个阶段,具体的项目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筹备和举办。与一般的项目相比,婚礼有其特殊性,那就是筹备时间长(1

城市社会学期末试题精选文档

城市社会学期末试题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城市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 1城市生态化:城市生态化以人和环境的协调为根本价值取向,以生态文明为标志,调控人口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态环境在生产过程,推动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融合的复合型城市生态系统。就是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货运中转理论:货运中转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一种假说,它强调交通运输在城市定位中的作用。所谓货运中转,是指商品在运输中不得不中断原来的运输方式,并转到另一种运输系统中去的情形。货运中转有两种情形:一是单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机械性中转,另一种是商业性中转或称贸易中转。 3 城市人口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方面的构成情况。 4、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5、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从一个职业向另一个职业,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位置移动现象。它是社会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6、城市化:是指人口、地域、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过程 7、郊区化:是指在特大城市郊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大城市出现的地域职能结构变化的新形式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包括具有向心倾向的商业、服务业,纷纷向郊区迁移,使郊区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多项市区地域功能的地域综合体,这个过程成为“郊区化” 8、逆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城市向农村地域的迁移,是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城市人口反向流动,是郊区化的发展。 9、城市文化冲突:是指在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城市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的矛盾,既表现为不同城市文化系统(如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也表现为同一城市文化系统内不同文化元素(如主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冲突。 10、城市文化融合:是指在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城市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相互借鉴、吸收、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文化分化、文化整合和文化适应三个过程。 11、城市社会问题:是指在城市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又称城市问题。 12、城市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能够维持多大规模的人口得以生存的潜力。二: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1)城市发展研究,(2)城市空间结构研究,(3)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4)城市社会结构研究,(5)城市 化研究,(6)城市文化研究,(7)城市社会问题研究,(8)城市规划研究,(9)城市管理研究. 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1)科学认识城市社会现象 1)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2)理性认识城市社会问题 3)科学预测城市社会发展趋势 实践意义1)预防和缓解城市社会问题 2)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3)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 4)引导积极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 3、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信息系统项目项目管理》重点复习资料分析

第一章信息系统项目特点 1、项目的定义:(1)临时性、(2)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3)逐步完善(4)目标 2、项目与运作的对比:(1)暂时的—重复进行(2)独特的—持续不断(3)实现目标时,结束—确定一组新目标,继续 3、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 4、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时间、成本、质量 5、50年代美国出现: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 6、项目经理是其上级任命的一个负责人而不是:法人代表 7、范围说明书仅在项目的:启动阶段作出 8、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通过应用和综合诸如启动、规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项目管理过程来进行。 9、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业的:专家、工程师 10、项目生命期阶段中的五个过程管理:启动过程、计划过程、执行过程、控制过程和收尾过程 11、信息系统项目的定义:在一定期限内,根据一定的信息系统项目需求,依托一定的资源,为达成一定的信息系统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12、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定义:在信息系统项目活动中运用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满足或超过项目干系人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要求 1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目标:1、项目开始前a可以帮助用户解决什么问题b 能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2、项目执行中担负用户成功的责任3、项目结束后帮助用户实现价值 14、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1、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是不精确的2、信息系统项目的变更比较频繁3、信息系统项目受人力资源的影响很大4、其他特点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还具有如下特点:牵涉的技术人员高度专业化;涉及的设备和软件的供应商比较多;项目生命期通常比较短;通常要采用大量的新技术;使用与维护的要求比较复杂;信息系统应用的行业特性比较强等。 15、信息系统项目的一般生命期:1、系统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3、系统

城市社会学2017

一、多项选择题 1(5分) 治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A)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 ?B)治理就是一个过程√ ?C)治理就是一整套规则 ?D)治理不就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就是持续的互动√ ?E)治理就是协调√ 治理的特征主要包括: ?A)治理的基础不就是控制,而就是协调√ ?B)治理不就是一种正就是的制度,而就是持续的互动√?C)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 ?D)治理就是自上而下的 ?E)治理不就是一整套规则,而就是一个过程√ 2(5分) 制度的文化主要由哪些层面构成? ?A)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 ?B)传统、习惯、经验与知识积累形成的基本层面√ ?C)理性设计与建构的制度文化的高级层面√ ?D)民风民俗 ?E)机构、组织与设备等的实施机制层面√ 3(5分) 现代化的城市危机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 ?A)商业化 ?B)信息化√

?C)全球化√ ?D)知识化 ?E)城市化√ 4(5分) 城市文化传播的过程包括 ?A)采纳阶段√ ?B)接触阶段√ ?C)显现阶段√ ?D)融合阶段√ ?E)选择阶段√ 5(5分) 城市社会福利的内容主要包括 ?A)针对外来人口的社会福利体系 ?B)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体系√ ?C)满足社会共同生活需要的服务体系√ ?D)针对军人家属的设置福利体系 ?E)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6(5分) 城市文化冲突具有的主要特征包括 ?A)经济型 ?B)时代性√ ?C)民族性√ ?D)社会性 ?E)区域性√ 7(5分) 治理与统治的区别在于 ?A)权力的时限不同

?B)行为主体不同√ ?C)权力运用的方式不同√ ?D)服务的对象不同 ?E)权力配置的形式不同√ 8(5分) 城市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包括 ?A)两面性√ ?B)紧迫性√ ?C)不确定性√ ?D)高风险性 ?E)社会性√ 9(5分) 城市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 ?A)娱乐休闲的功能√ ?B)社会规范的功能√ ?C)社会化的功能√ ?D)经济发展的功能 ?E)社会融合的功能√ 10(5分) 流动人口在融入地的社会融入模式有哪些? ?A)选择型√ ?B)隔离型√ ?C)多元型√ ?D)融合型√ ?E)融入型√ 11(5分) 社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